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私营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8 09:23: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私营企业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私营企业发展

篇1

关于我市私营企业 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 本 情 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任职年限最长18年,任职在XX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 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四.私营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我市私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对40家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间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计连续三年同时保持递增的企业占32.5%,纳税总额连续三年递增企业占30%。XX年纳税总额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其中华夏集团XX年上缴税金达2300万元,私营企业税收成为我市税收的一个新亮点。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安置下岗和困难职工方面都做出贡献。显而易见,私营企业已成为一个新的企业群体,它回报社会贡献越来越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五.产品市场定位区域拓宽 “拾遗补缺”,“小打小闹”是私营企业发展初期的真实写照。在调查中,百姓间流传着私营企业最初创业的模式“一个老板,一辆车,三个伙计两间房,外加保安一条狗”。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生产服务领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区域外,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被调查的企业中41.1%的企业产品外销出口,1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其他省市销售,13.3%的企业产品本省销售。涌现出一大批出口创汇大户,比如新泰格玩具、华隆食品、鲁东艺品、锡祺抽纱、荣韩国际贸易等。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来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创汇私营企业在我市为数不少。 六.产品由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 私营企业在发展之初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少、装备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产品生产为主,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部分企业已注重产品质量与产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营企业通过招揽人才,形成技术开发中心,自主开发新产品。有的企业则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发新产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2.5%的企业获取新技术主要依靠自主研究开发或仿制。借助外部力量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只有37.5%,其中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7.5%,引进国内现成技术企业12.5%,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大企业25%,引进国外技术5%。 发 展 趋 势 一.加入wto,企业家信心倍增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加入wto后,私营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查结果显示,27.5%的企业认为由于私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入世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15%的企业认为私营企业规模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2.5%的企业认为入世后对企业不会产生影响,25%的企业对入世后是否对企业产生影响说不清楚。 二.私营企业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市委、市政府号召大搞民营经济以及各项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使私营企业深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表示出比较乐观的态度。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45%认为乐观。认为乐观的企业比例占57.5个百分点。 三.私营企业发展后劲较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62.5%企业表示继续扩大投资,25%的企业表示不变,只有10%的企业表示不追加投资,2.5%的企业表示要减少投资。在扩大投资的企业中有52.5%的企业投资用于扩大原有生产规模,22.5%投资新项目,15%进行技术改造。 发 展 环 境 一.经营硬环境基本满足需要

下大力气改善经营硬环境是改善本地区经营环境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包括在硬件环境之中,它为私营经济提供基本生存条件。问卷调查显示,75%私营企业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等硬件环境表示比较满意。其中对水、电、交通运输能力及便利性的比较满意度均达到或超过85%。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招商引资很重要,对发展私营经济更重要、更迫切。 二.经营软环境基本被认可 经营软环境是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等,它对私营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对企业经营软环境基本认可,比较满意度达70%。但私营企业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对本地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比较满意;国家对私营企业政策连续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对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现象有意见;审批投资项目手续要多简化些;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表示关注;经营环境仍需改善;企业运营资金仍然紧张;融资环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表示担忧;企业竞争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仍显不足;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公平税负提出补充意见;对法制建设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三.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 “私营企业老总目前对私营企业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按照评价高低程度排序如下: 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度) 序号 评价项目 比重(%) 1 政治环境 92.5 2 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程度 87.5 3 政府部门为私营企业提供服务情况 77.5 4 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 67.5 5 经济或技术纠纷及时解决 65.0 6 企业间公平竞争 55.0 7 市场竞争秩序 55.0 来自私营企业主的呼声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我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强市富民的战略来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对私营企业还有偏见,长期以来受公有制的观念影响,人们习惯以公有、私有标准衡量企业的好与差。我们本次走访调查了多家私营企业主,从座谈情况看,私营主们一致呼吁,要解决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问题,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宣传,提高私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社会营造从事私营经济光荣的氛围。他们认为通过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做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及认可。 二.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 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发展,把本项工作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围绕着优化环境、放宽政策、改善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实施在下面执行中要么走样,要么难以落到实处,私营企业老总们对此意见较大,他们呼吁有关领导部门在执行落实政策上充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象对待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样对待私营企业,切实做到政策平等,贷款平等,税收平等,开放对外贸易平等,社会待遇平等。同时还提出多向粤、江、浙一带的先进省份学习,“建议降低税负,出台新的利好政策,按私营企业纳税的高低追还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要多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着想,多给企业一些发展空间。政策多扶持,多倾斜”。还有提出“个别外资企业打游击,钻国家减免税收政策的空子,企业减免税期限一到,马上换个地方,另选厂址,重开门户,再次享受减免税待遇,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这方面管理力度不够,大家有意见,私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竞相发展”。 政策是私营经济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私营经济发展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私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依然紧张。资金已成为当今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由于各国有及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对私营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偏见,使得私营企业正常的贷款行为变得异常困难。不用说信用贷款,连足额抵押贷款的复杂手续都让人望而却步。至于募股融资,私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如国有企业。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都作为‘自己人’看待”。另者反映,“私营企业在起步发展时期,由于投资、信贷还缺乏相应的社会诚信认可,虽然拥有好的产品和市场,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阶段最艰难,只能靠自己筹措,三年五载谈发展壮大很难。影响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政府在私营企业发展前期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信贷、投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厂房、税负方面优惠”。 融资难、担保难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建议金融机构在融资、结算等方面给私营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贷款审批上应与国有平等对待;在贷款担保上采取适当办法,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四.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 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私营企业指导不指挥、参考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索取。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视现象。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社会负担过重;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环节多,相对降低了企业效率”;“除了收税,别的事无人管”;“思想还不够开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希望政府多办些实事,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让企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搞好生产”。 总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多倾听私营企业家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干得舒心、顺心、放心。通过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1]

篇2

企业的筹资数量有限,资本文化程度不高,没能够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到资金,企业的规模化不能很好的实现。产权归属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定不清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企业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渐渐的有所松懈,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度受到资本利益的驱动变得腐蚀变质,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企业和外界产权界定模糊。一些企业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为了尽量的减少政治上的风险,在国有或是集体单位的名称下进行“戴红帽子”的行为,这样虽然使得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利益,但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法律纠纷影响重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1.2外部原因

1.2.1企业的融资道路不通畅

现在的私营企业存在着很严重的融资问题,也就是资金问题,这也是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建立的开始阶段私营企业主要是依赖于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来筹集资金,当企业的发展进入到规模经济发展的层面后,就需要外部的融资,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很明确的指出私营企业可以向银行进行贷款,还可以向当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贷款这个问题上,难度还是很大的。影响私营企业融资难度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贷款给国有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小,所以,银行的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主要是依靠国有企业的力量,私营企业的贷款受到不公平对待。二是私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信用情况不好,没有有效的信用支持,没有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质保证,很多的私营企业的产权不清楚,像这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银行给私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变大,私营企业融资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2.2政府职位不到位

对私营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原因不但有私营企业的自身原因,还有政府的很多职能不到位以及政府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市场进入歧视

现在,私营企业在投资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私营企业和国有、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在铁路、石化、电力行业等方面存在十分严重的保护主义,私营企业是不能够轻易进入的。金融、保险行业等已经向外资企业拓展领域,但还是没有向私营企业开放。对于私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审批过程比较复杂,条件严格,使得私营企业处在不利的位置。有如此多原因的限制使得私营企业不能够享受到正当的国民待遇,也不利于市场经济长期有序的、健康的发展。

(2)税费负担严重

很多调查报告显示,税费的负担过于严重、过于泛滥也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对比,私营企业不但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使得企业的税费负担过于严重。第二就是私营企业不能够像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享受很多的税收优惠。第三就是出现了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收费项目比较多,重复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十分多,使得私营企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3)政策落实不全面

近几年来,为了更换好的提升私营企业的发展,党和国家还有各个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方针,但是实际上,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还是存在难度,落实不到位。而且,政府部门不是服务人员而是管理人员,对于私营企业的扶植力度和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的。

2私营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

从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来看,不但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我们不但要从企业的内部进行变革,还要从企业的外部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公平、公正、愉悦的环境。

2.1建立现代化产权制度

一些好的产权制度主要包含了明确的产权、合理的产权构造和流动的产权三个方面。确定产权关系就要求私营企业对产权进行划分。第一,在企业的内部冲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枷锁,在家族之间划分产权,从而避免因为产权所引发的内耗。第二,在企业的外部,私营企业要去掉“红帽子”,遵循“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得企业的产权归属得到明确的划分。合理的产权结构可以消除企业对于个人和家族的依赖程度,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可以实行对员工的吸收入股,进行生产要素的股份化。使用技术入股、管理入股、人力资本入股等形式,从而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而且还要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产权的快速流通,能够使企业长时间保持生机或动力。所以,需要逐渐的推行产权的社会化。现在的证券市场进程不断加快,为了使私营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融资,为发展资本经营提供很好的机会。私营企业要把握这个机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强化企业文化创建

第一,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是贯穿于企业的东西,是企业灵魂所在,建立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第二,建立品牌理念。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保证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第三,要全面提升企业主的素养。企业主素养的提升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提升。企业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建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引导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健康,建立的更加完善。

2.3疏通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一,不断的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有效的发展私营企业有利的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受政府部门的限制比较小,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对于包含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要同等对待,积极发展。第二,国有金融机构要改变私营企业的观念,在贷款审批、贷款延期等方面减少手续,放松对于私营企业的金融限制,拓展私营企业的融资道路。第三,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还要积极还贷还息,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2.4转换政府职能,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1)放松市场准入政策。要进一步放松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除非国家禁止进入的区域之外,都应该允许私营企业的加入。鼓励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区域,也可以向私营企业开放。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向公共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尽量的使私营企业入行的审批手续一切从简。(2)规范行政部门的税费行为。公开税费征收的透明度,改掉其中不合理的税费条目,实行和公有制企业一样的税收制度,使得私营企业受到公平的待遇,杜绝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私营企业的负担,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3)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规定,使得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3

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和新产品的迅速增长。第二是企业运行本身的大变化,即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企业提供了重组、再造企业的资源链、经营链与市场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无限可能性,从而使企业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作相应的调整。第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及其竞争的加剧。这四大变化不仅为私营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而且使私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激烈动荡和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任何企业特别是私营和民营企业,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就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私营企业真正科学地制定和认真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并不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战略危机”。

二、私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企业发展战略

许多私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会去研究、考虑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样,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因此,许多私营企业的成长性差,总是“长不大”。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型私营企业基本上是属于无发展战略的企业,这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根据一些地方调查,私营企业破产率或歇业率高达10%―15%。我国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片面追求企业“做大”“做多”“做快”,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他们或是盲目地做大项目,搞并购,扩张资本;或是不切实际地与世界500强相比,制定超高级发展速度;或是赶时髦搞所谓多元化,搞房地产,搞生物制药,搞保健品,搞环保,似乎什么都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或搞所谓集团化,铺大摊子,摆空架子等等。比如三株集团、巨人集团和飞龙集团等公司就吃了这种“冒进战略”的苦头,几乎毁了自己。这个问题不仅在一些民企中存在,在一些民办院校中也存在。

发展战略制定上的主观主义和短视行为。制定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的市场和资源调查、论证、计算和方案设计与比较,包括对技术的可能变化,对预期市场供求的发展趋势及容量的测算,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分析,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等等。但是,许多企业都忽略或不重视这些前期工作,往往采取静态的“大概”的“估算”,加上一厢情愿的扩张欲望,把制定发展战略简化为老总“拍板定案”的瞬间行为;或是简单地采取盲目“跟风”办法,仿效别的企业的成功战略,甚至急功近利,做出短期趋利的决策。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误导企业走向毁灭。

发展战略实施上的简单化、急躁和投机心态

有了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要切实实施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有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进行艰苦的科技创造,要进行细致耐心的、长期的思想文化工作等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有的老总在发展战略实施上表现了强烈的急躁情绪,甚至寄希望于“一夜暴富”,难以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制定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长效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较长远的谋划,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现代企业许多活动,如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往往都要跨年度,有的要持续多年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发展战略要长远谋划,不能行为短期化。发展战略的成效也要以长远效益来衡量,短期打算或权宜之计不能称为发展战略。

(二)全局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的,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布局和企业发展的大问题,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果,虽然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它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到行动计划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综合性系统性的决策。

(三)竞争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赢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因此,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其具体表现是,密切注视市场竞争态势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以求在“商战”中克敌制胜,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动态性原则

社会经济运动的随机因素很多,这会使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所有变化。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与调整,要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状况的变化和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四、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

制定一个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测算、论证和比较选择的工作。其中包括:一是对预期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容量的测算;二是对竞争对手的潜在供给、价格和竞争手段的分析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三是对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可行性论证;四是对今后资源供应及其价格变化的测算和计量;五是对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的对策。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化解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要设计规划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规划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即将来企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好的问题,包括可能进入新领域的最佳时机和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延伸,未来产品群的构成,核心技术的定位以及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二是规划好股本结构的调整,即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融资战略、资本扩张及资产重组并购等问题;三是规划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对于大型私营企业要将家族化改制为现代企业,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放权与制衡、授权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广义的企业发展战略还应包括制定与上述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科技与研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等等。

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中,要特别加强企业的创新。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具有原创性的东西,指过去完全没有的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观点、方法、技术、材料、产品、市场、制度等等;二是将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带来新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和结果。创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篇4

【关键词】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现状;不足;解决的措施

1 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原因

1.1.1管理方式和观念的落后

最新调查表明,现在的私营企业一般都是采用家族拥有的模式,进行家族式的管理,虽然一些私营企业已经发现了家族管理中的不足,但是还是会在一些新的开办的企业中实行家族式的管理。其中的家族成员主要是依靠血缘关系、亲缘关系从而凝聚到一起,这样便于处理企业在建立初期的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的情况;成员之间的聚合力和向心力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企业的经营模式灵活,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能够及时的抓住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就能够有效的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随着管理范围的加大,家族成员已经不能够承担越来越多的事务,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影响正确的决策,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家族成员来说就是一个摆设,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统一化管理,阻碍了企业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1]

1.1.2产权制度不完善

私营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结构比较单一以及归属不清楚两个方面。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是使用独资或是合伙的组织形式,企业主不但是企业的拥有者还是企业的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过分集中。使得产权的结构单一,企业的筹资数量有限,资本文化程度不高,没能够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到资金,企业的规模化不能很好的实现。产权归属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定不清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企业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渐渐的有所松懈,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度受到资本利益的驱动变得腐蚀变质,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企业和外界产权界定模糊。一些企业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为了尽量的减少政治上的风险,在国有或是集体单位的名称下进行“戴红帽子”的行为,这样虽然使得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利益,但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法律纠纷影响重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1.2 外部原因

1.2.1企业的融资道路不通畅

现在的私营企业存在着很严重的融资问题,也就是资金问题,这也是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建立的开始阶段私营企业主要是依赖于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来筹集资金,当企业的发展进入到规模经济发展的层面后,就需要外部的融资,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很明确的指出私营企业可以向银行进行贷款,还可以向当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贷款这个问题上,难度还是很大的。

影响私营企业融资难度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贷款给国有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小,所以,银行的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主要是依靠国有企业的力量,私营企业的贷款受到不公平对待。二是私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信用情况不好,没有有效的信用支持,没有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质保证,很多的私营企业的产权不清楚,像这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银行给私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变大,私营企业融资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2.2政府职位不到位

对私营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原因不但有私营企业的自身原因,还有政府的很多职能不到位以及政府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市场进入歧视

现在,私营企业在投资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私营企业和国有、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在铁路、石化、电力行业等方面存在十分严重的保护主义,私营企业是不能够轻易进入的。金融、保险行业等已经向外资企业拓展领域,但还是没有向私营企业开放。对于私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审批过程比较复杂,条件严格,使得私营企业处在不利的位置。有如此多原因的限制使得私营企业不能够享受到正当的国民待遇,也不利于市场经济长期有序的、健康的发展。

(2)税费负担严重

很多调查报告显示,税费的负担过于严重、过于泛滥也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对比,私营企业不但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使得企业的税费负担过于严重。第二就是私营企业不能够像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享受很多的税收优惠。第三就是出现了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收费项目比较多,重复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十分多,使得私营企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2]

(3)政策落实不全面

近几年来,为了更换好的提升私营企业的发展,党和国家还有各个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方针,但是实际上,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还是存在难度,落实不到位。而且,政府部门不是服务人员而是管理人员,对于私营企业的扶植力度和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的。

2 私营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

从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来看,不但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我们不但要从企业的内部进行变革,还要从企业的外部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公平、公正、愉悦的环境。

2.1 建立现代化产权制度

一些好的产权制度主要包含了明确的产权、合理的产权构造和流动的产权三个方面。确定产权关系就要求私营企业对产权进行划分。第一,在企业的内部冲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枷锁,在家族之间划分产权,从而避免因为产权所引发的内耗。第二,在企业的外部,私营企业要去掉“红帽子”,遵循“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得企业的产权归属得到明确的划分。合理的产权结构可以消除企业对于个人和家族的依赖程度,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可以实行对员工的吸收入股,进行生产要素的股份化。使用技术入股、管理入股、人力资本入股等形式,从而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而且还要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产权的快速流通,能够使企业长时间保持生机或动力。所以,需要逐渐的推行产权的社会化。现在的证券市场进程不断加快,为了使私营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融资,为发展资本经营提供很好的机会。私营企业要把握这个机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企业文化创建

第一,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是贯穿于企业的东西,是企业灵魂所在,建立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第二,建立品牌理念。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保证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第三,要全面提升企业主的素养。企业主素养的提升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提升。企业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建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引导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健康,建立的更加完善。[3]

2.3 疏通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一,不断的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有效的发展私营企业有利的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受政府部门的限制比较小,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对于包含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要同等对待,积极发展。第二,国有金融机构要改变私营企业的观念,在贷款审批、贷款延期等方面减少手续,放松对于私营企业的金融限制,拓展私营企业的融资道路。第三,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还要积极还贷还息,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2.4 转换政府职能,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1)放松市场准入政策。要进一步放松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除非国家禁止进入的区域之外,都应该允许私营企业的加入。鼓励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区域,也可以向私营企业开放。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向公共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尽量的使私营企业入行的审批手续一切从简。

(2)规范行政部门的税费行为。公开税费征收的透明度,改掉其中不合理的税费条目,实行和公有制企业一样的税收制度,使得私营企业受到公平的待遇,杜绝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私营企业的负担,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3)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规定,使得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2.5 改变观念,公平的对待私营企业

目前,私营企业在促进经济、拓展渠道和增加财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人们要转变对私营企业的看法,看到私营企业的贡献,并且为私营企业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私营企业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

【参考文献】

[1]杜海燕.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11)

篇5

从1978年的召开至今已近30年。伴随着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力持续增强。而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则是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从改革之初到今天,我国的私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的推动力,成为整个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转移和安置劳动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我国的私营企业面临着众多困惑的问题,而这些困惑也已开始成为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难以突破瓶颈。

一、影响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对私营企业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给了私营企业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过去的28年里,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强劲发展。2001年至2005年,私营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年增28%,5年共增长246%;税收年增20%以上,5年共增长6.3倍。现在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了中国GDP总量半壁江山;创造了非农产业80%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税收。但是即使在私营经济已经占据GDP半壁江山的今天,许多人仍然存在着对私营企业的认识偏见。这种偏见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所有制岐视和身份岐视偏见。虽然我国已于1992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计划经济的烙印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头脑中,“重公轻私”等观念至今仍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受上述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一直对私营企业抱有不正确的看法,将私营企业当成“二等企业”,把私营企业主看作“二等公民”。部分领导干部和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公”对“私”依旧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对私营经济的发展不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积极地帮助、扶植的态度,而是任其自生自灭。从社会就业角度来看,一方面有的下岗职工宁愿拿着政府给的生活补贴待岗,也不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去“上岗”。另一方面,一些应届毕业生在择业上,对于进私企工作均慎于言行。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及时予以破除,就很难做大私营经济。其二,认为私营企业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诚然,在改革初期,部分私营业主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确实做了一些诸如假冒伪劣等的行为,并严重的毁损了私营经济的信誉。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至今都认为私营企业是市场混乱的制造者。但事实上,市场竞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和存在,其责任不仅仅是私营企业本身,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滞后。由于缺少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再加之执法监督的乏力,这种不规范竞争才会大量涌现,并难以治愈。而单纯的将市场混乱归咎于私营企业,并从而否定私营企业存在的意义,这显然既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2.私营企业的自身局限性也影响着私营企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产权模式绝大多为家族制。这种家族制的产权模式在私营企业最初创业阶段,确实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逐步走出原始创业的时代,规模逐渐扩大,技术逐渐升级,原有的产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

(1)产权单一,没有形成产权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从全世界的现实经验和教训来看,无论任何性质的企业,只要产权结构一元化,都容易出问题。我们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即产权都是国家的,结果最后导致行政干预很厉害;私营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即产权都是某个家族的,结果最后都解决不了家族血缘干预的问题。实际上在今天看来,这种基于血缘、亲缘等所形成的单一产权已经严重的影响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甚至许多企业也因此而走上了衰败之路。相反产权的多元化却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表现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创维为例,其企业的负责人在香港股市出现问题,但该事件对创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创维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救了创维。经过产权改制后的创维,已并非某一个人的企业,而是一个众多利益的集合体,因而当困难来临时,各种利益主体均会力挺创维。

(2)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

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和监事会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它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虽然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许多的私营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是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难免使得公司“三权分立――制衡”结构型同虚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种不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必然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导致高级职员的短期行为出现,企业的制度也会因此而流于形式。

(3)管理者文化素质的偏低

我国的私营企业,起步于艰难困苦之中。最初私营业主的来源十分复杂,各个阶层都有,但很多出身于农民家庭,占78.1%。调查数据表明,三分之二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从事蓝领职业,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私营企业主的前任职业是白领职业。可以看出这些最初的创业者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创业初期的成功,也往往是建立在相对短缺的经济环境中,建立在自身的勤奋努力、聪明才干和胆识机遇的基础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竞争的不断白热化,勤奋和胆识并不一定带来企业的高速发展,相反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必将成为企业制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许多私营企业家小农思想仍然十分严重,有一种见好就收、小富即安的心态;还有一些私营业主具有盲目冲动、好大喜功的倾向,缺乏做“百年老店”的耐心和决心;而这种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缺乏系统的现代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训练的企业家队伍,显然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4)短期行为的普遍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私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私企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种在不断重复上演的“创立、崛起、衰败”的三步曲,不仅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残酷,也往往会使得私营业主的对未来缺乏良好的预期。再加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其它原因,私营业主难免不会产生“捞一把就走”的短期行为的思想。而这也必将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3.政府在私营经济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

必须承认今天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绝不仅仅是私营企业本身,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以及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的绊脚石。这主要表现在:

(1)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为私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实际生活中,政府对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以至于许多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2)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保护不够

私营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对私营经济积极支持,私营化进程快,哪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快。而目前许多地方由于政府职能并未真正转变,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保护也相当不够。以税费为例: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了各自利益,利用手中职权对私营企业收取名目繁多的税费,重复收费、搭车收费、超标准收费严重,罚款、摊派严重泛滥。而这必然会使私营经济怨声连天。此外在项目审批方面,私营企业无论是注册、经营、增项、转业都面临着在重重烦琐的手续和环节;在融资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或者是政府支持的欠缺,私营企业融资渠道依旧不畅,获取资金能力也相当有限,资金的来源仍然是以自筹为主。而这不仅使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也使得地下钱庄越演越烈。

(3)市场进入困难

当前,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缺乏同等的机会。在一些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铁路、公路、电力通信和市政设施等行业,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私营企业往往不能进入或不能充分进入;而有些早已对外资开放的行业,至今仍未对私营企业开放。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在进入某些行业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由于前置审批环节的繁多,准入条件的苛刻,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既有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体制的干扰。因此,在鼓励私营企业发展,既要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也要在内部建设和管理进行相应的变革。对此建议如下:

1.抛弃陈旧观念,公平看待私营企业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只有抛弃那些对私营企业不正确的看法和观点,我们的社会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私营企业,我们的政府才能在税收、融资、人才等诸多方面真正给予私营企业以公平的环境和氛围。而私营企业所面临的不公正待遇才能彻底得以解决。

2.转变政府职能,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这是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在今天,在私营企业艰难的二次创业时期,我们的政府只有真正的转变政府职能,只有从插手、干涉企业到服务、保护企业,我国的私营企业才能迎来发展的又一春。

篇6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出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允许不同规模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降至3万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降至500万元。除一人有限公司外,允许不同行业、区域和不同企业规模的公司注册资本分两年缴足,其中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分五年缴足。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电力、公交、供水、供汽、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建设,在准入条件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享受同等待遇。

2.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可设立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分开);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各县(区)企业,可冠市名;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可冠“”名称;由拥有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可放宽到3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的,注册资本可放宽到5000万元;从事文化、教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科技型个体私营企业或外向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放宽到1000万元。鼓励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申请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最少人数由5人降低至2人。

3.扩大股权出资的范围。允许境内自然人或境内企业以其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向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促进资本自由流转。既可以省内登记注册的公司的股权出资,也可以省外登记注册的公司的股权出资。既可以向改制、重组的内资公司出资,也可以向新设或增资的内资公司出资。允许非货币出资比例最高可放宽到注册资本的70%。

4.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行政审批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凡设置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条件的应当由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作出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不得设定前置审批条件。

二、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5.进一步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改善个体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简化信贷评估、贷款程序等环节,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产业和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个体私营企业,经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的,在贷款利率上适当给予优惠。

6.鼓励民间资本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凡符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市注册、对本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占其项目投资总额的比重不低于70%的投资机构,比照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信用担保,对当年达到准入标准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给予10万元补助,同时按当年平均担保额3‰给予奖励。

7.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设立1年后,经自愿申报、省主管部门审核,可增资扩股;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合规经营情况监管,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政府部门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对业绩良好、合规经营的优先推荐申报村镇银行,尽早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如今后上级出台相应的政策,按上级政策执行)。

8.扩大股权出质登记的范围。进一步激活静态资本存量,放大股权出质融资的功能。允许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持有的本省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办理出质登记。既可以把股权出质给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也可以把股权出质给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从事财产性权利质押业务的典当公司、担保公司或者一般类企业和自然人。既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人数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也可以股东人数200人以上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

9.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实行资本运作。积极鼓励和支持规模优质企业发行债券和在境内外融资。引导企业积极股改上市,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因历史原因,部分权证不全但无争议的房产,需补办房产权证的,有关部门应依法予以办理,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税费予以免交,只收取工本费。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切实改善和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境外融资有关外汇管理的服务。

三、积极扶持个体户、私营初创中小企业有序发展

10.放宽动产抵押登记范围。允许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现有或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为抵押,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以及符合政策要求的民间借贷等渠道融资,到工商部门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11.推动家庭工业提升发展。组织家庭工业领头企业考察发达地区市场需求,承接加工产品,成熟后带出一批家庭工业企业。推动大企业与相关联的家庭工业相对接,外地企业或市场与本地家庭工业相对接,鼓励大型企业与家庭工业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开展“传、帮、带”,促进家庭工业向专业化、协作化生产发展。

12.积极开展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并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13.降低初创小企业创业成本。凡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首次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在农贸市场或者当地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股权出质免收登记费用。取消企业登记资料查询费。

14.放宽网上经营条件。大力鼓励创新,推进多种模式网上市场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对已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经营范围可依申请依法核定;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企业,名称可依其申请使用“电子商务”;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不开展实体经营的,名称可依其申请使用“网店”。

15.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除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名称或注册资本无需再提交验资报告。

四、提升个体私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6.建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积极贯彻我市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市科技创新投入、工业发展资金等政府性专项资金要大力支持为区域块状经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中心的培育。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经市科技行政部门认定为科技型企业的,享受市科技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

17.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转让,经技术部门认定,报税务部门备案免征营业税,对一个财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8.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立全市优势行业企业品牌培育库,在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认定中,重点扶持高新制造业、外向出口、现代服务业、农业、传统地方产业等五类企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申报注册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对获得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除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省知名商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境外注册商标并在该地区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按每只商标奖励1万元。对新获“国家级,省AAA级、AA级、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出口名牌称号的外贸企业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奖励。

19.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把发展中介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培育。着力提高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规模和服务能力,重点发展咨询类、鉴证类、评估类、担保类、类等中介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维护中介服务秩序。大力扶持、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经营资质。

五、建立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0.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组织实施个体私营企业人文教育素质提升“1+3培训工程”(人文教育实践工程与高级经理特训工程、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每年选择一批个体私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国内外大专院校参加学习深造,组织经营者外出考察取经,加快创建企业家俱乐部。鼓励各类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技术培训。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当年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至该年度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

21.营造宽松市场环境。实行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诫制度,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未造成直接危害后果且主观过错不大,事后能够及时消除违法状态的,先进行提示、警示、告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再依法处罚。对商标权属争议、企业名称争议等纠纷,基于当事人双方的自愿,引导和帮助化解争端,努力化解矛盾。对于上年度7月1日以后出资期限到期的无违法记录的企业,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缴付出资的,依企业申请,允许延长出资期限至本年度年底。对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成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允许其延续至本年度年底。

篇7

上午,大家参观了*凯凯橡塑、江南线缆等私营企业;下午,王荣同志、许津荣同志分别对今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意见,市工商局、*、江阴申澄集团等单位和私营企业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20*年私营个体经济目标责任书,会议还表彰了四类“十佳”私营企业、优秀私营企业家以及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次会议安排得很好,开得有新意、有成效。*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起步早,力度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会议放在宜兴开,就是借这个现场,进一步统一全市各级的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推动全市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无论是宜兴的实践,还是其他市(县)、区的经验,都反复证明,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解放思想是首要前提。哪个地方思想解放早、束缚少,哪个地方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就快、就充满活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全市各级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不断把解放思想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和新的广度,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好,切实增强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思想共识

解放思想,我们讲了多少年,是经常讲、反复讲。正是我们首先坚持了这一条,我们的改革才一年比一年深入,发展才一年比一年加快,工作才一年比一年自觉。现在看来,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第一位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深入分析各级对私营个体经济存在的偏见和疑虑,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还不很放心。看私营个体经济总不那么顺眼,担心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多了,会加速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补充”的阶段,没有真正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缺乏深刻理解。产生这样的疑虑,实质还是担心政治上冒风险、犯错误。二是还不很放手。限制多,监管多,条条框框多,吹毛求疵多,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还不能与国企、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三是还不很爱护。对民资民力重视不够,体恤不够,珍惜不够,有的地方把私营企业当作“唐僧肉”,实际工作中对私营个体企业远不如对其他所有制企业那样倾心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扫除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上来,关键是要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事关无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这七项重点工作,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利用外资,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也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加快特大城市建设,可以说都离不开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私营个体经济的进入。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几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缺乏有利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私营个体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激活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这一着棋走活了,就可以使全局都活起来。所以,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具体地讲,至少有三条:一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致富百姓的好路子,三是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从经济发展看,是增长极。去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已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在去年全市*的经济增长中,有*个百分点来自私营个体经济的贡献。可以说,私营个体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从致富百姓看,是好路子。到去年底,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已达*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并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私营个体经济就是富民经济,这一块发展得越快,群众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从结构调整看,是生力军。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还是乡镇企业的转机改制,如果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胆进入、及时补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余地就不会这么大,国有、集体经济的活力就不会这么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就不会这么快。因此我认为,对于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么讲都不为过;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怎么做都不为过。应当象抓开放型经济、国企改革等工作一样,狠抓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市经济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传统优势。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全国乡镇企业的创始地,经商办实业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二是有空间优势。无锡经济总量大,开放度高,又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余地大、领域宽、机会多。三是有实力优势。无锡民间资本雄厚,去年底,全市居民存款余额达*5亿元,大量游资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四是有人才优势。特别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造就了一大批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尽管我们起步不早,但完全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形成更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

什么是大跨越,一是要发展,在数量上有大的扩张;二是要提高,在素质上有大的增强。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总量还不大,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还不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潜力很大、余地很宽,必须把潜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摆脱“低小散”的弊端,优势还不很明显,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直接面对国际强手高水平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必须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和“提高”对于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来说,都很重要,都很紧迫,必须两手并举,紧抓不放。

怎样实现量的扩张?一是要全面贯彻“六放”精神。“六放”,就是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这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六放”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看一看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转变,政策是否真正开明,该降低的门槛有没有降低,该放开的领域有没有放开,该拓展的空间有没有拓展,从而不断改变我们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要象抓外资一样,广泛出击,招商引资,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各路英才到无锡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努力使无锡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三是要始终坚持先“有”后“优”。不论私营个体经济初创阶段规模是否大、水平是否高、贡献是否多,都要满腔热情鼓励发展,一切先发展起来再说,真正做到先发展再规范、先发展再提高、先发展再壮大,为私营个体经济顺利起步创造条件。

怎样实现质的提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要牢牢抓住创新这根主线不放,以持续全面的创新,推动和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素质的不断提升。重点要抓好四方面的创新。一是制度创新。要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家族化管理向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过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实现资本扩张的好机会,也是实现自我升华的极好途径。通过与国有企业的渗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促进私营个体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希望广大私营个体企业敏锐抓住当前国企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大胆进入。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私营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产学研联合、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与外商合资合作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今后,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改项目可以享受贴息,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可以享受补贴,创成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要给予奖励。三是管理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要自觉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遵守市场经济的信用准则和诚信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守法经营,树好私营个体企业的社会形象。四是经营创新。要敏锐把握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市场定位,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要大胆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要加强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到海外投资办厂、设立“窗口”,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在搞好产品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经营,大胆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积极争取企业上市,直接挺进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实现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但主要靠个私业主自身的努力。在座的同志们是全市私营个体企业的排头兵、领头羊,要在加快发展和提高中带好头、放好样。在此,向同志们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有创业的激情。始终胸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渴望。不要满足于办一个小企业,而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不要满足于当一个“小老板”,而要立志做一个大企业家;不要满足于致富个人,而要立志奉献社会;不要满足于在家门口争豪斗富,而要立志到国内外舞台上攀高比强。始终保持起家立业时那样一种闯劲、拼劲和持久的韧劲,真正象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要求的那样,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同勇的争,跟快的赛。二是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是一个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要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识,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以强烈的创新欲望、持续的创新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要有现代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考,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真正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把握时展的趋势,挺立时展的潮头。四是要有良好的品质。养气、养性、养德、养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干大事、创大业打牢根基。

三、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为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8

一、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面临的机遇

加入NT0意味着我们的各项规则要与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接轨,我国的经济将逐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这对于起步较晚、发展上一直受到制约的我国私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有利于改善私营企业的竞争环境。加入WTO后,我国已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经济贸易措施和法律保护标准,对不符合和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清理和修改,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与公开的竞争环境。我国的经济运行将按照NT0规则和国际市场经济的秩序来进行,在税负、用地、市场准入、进出口贸易、证券、上市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和歧视性规定,这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市场无序和扭曲竞争的状况,从而为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有利于拓展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的各项规则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我国正对国有企业现存布局和结构进行全面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将从一些竞争性行业大规模退出,一些国有企业会出让部分产权,变成国有控股企业,这对私营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太好的机会。同时,按照国家的规划要求,除一些关键领域外,其他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再加上对私营企业进出口权限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会冲破地域限制,走向国际市场,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必将大大拓宽。

3,有利于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政府正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以效益和信誉为放款判断标准的外资银行将十分有利于私营企业融资。其次,国内的金融体制也正在加紧改革,那种以所有制性质为贷款标准的不公平待遇将得到彻底改变。再次,随着外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以及国内风险投资的规范,对于那些高科技私营企业及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融资十分有利。加上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各种基金的创立,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4,有利于激发私营企业的创新意识。加入WTO后,随着国外有着较强技术优势和雄厚竞争实力的企业大量涌入,无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这一压力必将激发私营企业较强的创新意识,引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同时,进入国内的现代化外国企业也将带来先进的技术、产品、工艺流程、创新理念等,为我国私营企业提供了直接的学习机会,可以拓宽其创新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

5.有利于规范私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多属家族式或个人独立经营型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加入N10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改观。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迫使私营企业主改革陈旧的管理体制,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尽快按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大量外国企业涌入我国,他们先进、规范的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必将对私营企业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私营企业建立起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组织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对私营企业来说,虽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主要体坝: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入WTO以后,私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协议,我国正逐步降低贸易壁垒,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信、法律、会计、咨询、商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国外有着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或跨国公司将大量进入到国内市场,这对于刚成长起来的,既缺乏市场竞争经验又缺乏技术与规模优势的我国私营企业来说,无异是与“狼”共舞,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而同时,随着关税的降低,大量物美价廉的、能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各类产品也会大量涌入,对我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且集中在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更是形成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

2.来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挑战。过去的20多年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使得私营企业已习惯于应付暗箱操作和在“狭缝”中求生存,在这一惯性作用下,面对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还不太适应,必然会有短暂的阵痛。同时,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大部分还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外向型企业较少,有自营出口权的更少。私营企业很少与国际市场直接打交道,对国际经济运行原则、国际会计制度、经济法规、交易规则等较为生疏。这就造成了在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私营企业将为此付出较大的竞争代价。

3.来自管理模式的挑战。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经营方式粗放,成本较高,进而在竞争上失去价格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财务不透明、目标不明确、管理能力有限、信誉度低下等弊端。而进入我国国内的外国企业会凭借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直接与我国的私营企业展开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的争夺战,对我国的私营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4.来自技术创新的挑战。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长期以来依靠仿制生存,且存在着大量的“拿来主义”,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加入WTO以后,我国承诺就假冒、仿制、剽窃、盗用等侵权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维护公平和正当的市场竞争。这将对有关私营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他们或者会因无法进行技术开发而转向传统低档次的产品生产,或者支付不起专利费用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或者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5.来自人力资源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私营企业受发展历史、经营规模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特别是熟谙WTO运行规则、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十分欠缺。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将既面临着因缺乏人才而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又面临着本企业的人才被外国企业“挖走”的危险。

三、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私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需要国家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取胜于国际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营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1)要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适应WTO关于公平竞争的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放宽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在贷款、直接融资、土地使用、技术援助、人才开发、税负、进出口贸易、信息服务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视”,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并取消一切不合理的管理费用,切实减轻私营企业的负担。

(2)要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要切实按照WTO的要求,在清理有关私营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继续完善有关私营企业、私营经济财产保护的条款,加紧规定《私营企业法》,切实提高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3)要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目前涉及私营企业行政管理和执法的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物价局、城建局、卫生局等在内的几十个,难免造成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使私营企业难以适从。这种管理体制与加入WTO后高效率的市场经济运行是格格不入的,迫切需要改革。建议设立专门的私营经济管理部门,统一协调解决私营工商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调整各种关系,为私营企业服务。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和私营企业自律组织的监督、协调与促进作用。

2.构建私营企业的宏观支持体系

(1)要完善私营企业的融资体系。财政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专业银行、信用社资金流向私营企业;信贷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只要能给国有企业的各种贷款,也应公平地给予私营企业;进出口方面,要设立海外市场开拓基金,完善出口保险与再保险的担保以及出口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的担保制度。另外,还要帮助私营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资金等。

(2)要完善生产支持体系。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帮助私营企业减少中间环节,精简审批手续,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私营企业的产品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过时的产业,鼓励发展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3)要完善行业中介服务体系。加入WTO后,单凭企业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无论是私营企业技术开发、引进人才,还是协调市场、价格、组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应诉等都需要行业中介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鼓励并大力扶持发展中介组织,使其在投资咨询、管理诊断、法律顾问、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对外合作、解决争端等方面,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战略

加入WTO以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需要私营企业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那些在资金与规模上无法与国内外大企业相抗衡的私营企业,要走专业化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在某一专业领域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小而强”,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与相关企业、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寻求和睦相处的共同点,同赢共生。另外,一些私营企业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独特的传统工艺等,依靠独具魅力的特色经营去吸引顾客,抢占市场。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商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加入WTO后,私营企业经营者要学会运用品牌战略,努力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自有品牌,形成良好的信誉,借以切实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b口快企业创新的步伐

创新是加入WTO后私营企业获取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一是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我国私营企业要通过企业改制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产权形式,建立新的企业产权激励机制和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要以加入WTO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重塑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消除企业内部种种“人治”的烙印,真正确立责权利分明、相互制衡、相辅相承的经营管理机制。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私营企业应高度重视技术开发,要在正确处理好自有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开发,又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开发优势来培育、巩固和扩展市场,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小企业应积极与大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借助大型企业的技术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要创造条件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强势竞争力。

篇9

二是致力于激发活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市审批;妥善解决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扎实开展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农村综合改革、乡镇土地管理体制调整稳步推进,村(居)撤并调整工作正在组织实施;积极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开展了村干部垫交农业税兑付工作,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清理核实;投融资平台初步构建,融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213家执收单位实行了非税收入网络征管;土地出让金全部纳入国库统管。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先后组团参加国际徽商大会、首届家电博览会等16场大型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籍在京乡友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10场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组建了第四批驻外招商小组;完善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功臣。初步预测,全县共引进项目187个,到位县外资金62.5亿元,增长56.3%;完成进出口总额5340万美元,增长27.5%,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到51家。

三是致力于增强后劲,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对投资额超千万元的223个项目加强了调度。实行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新开工项目周报制、竣工项目月报制,狠抓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91个,竣工投产项目69个。列入县“项目推进年”活动的第一批13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0.1%;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97.8%。

四是致力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家,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挂牌。新增设施栽培1890亩、露地蔬菜21000亩。撮镇镇李六村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养殖业发展加快。新增各类养殖小区15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重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被列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渔业富民先进县和畜牧富民表彰县,长临2814渔场被列为全国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成片造林4000亩。在18个示范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试点。以实施“四把一促”工程为重点,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明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撮镇二站及刘营三站技改工程顺利完成,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9座。农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完成305公里,石长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即将竣工,范栏路、石高路开工建设。精心实施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大型农机具252台。巩固沼气建设成果,改造和新建沼气池520口。完成农村改厕856座。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缩村让地”项目并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争取到土地置换指标2200亩,有效化解了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旅游工作成绩显著,撮镇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春博山庄等6个农家乐旅游基地受到省、市表彰。

五是致力于提升形象,东部新城初展新貌。精心组织规划修编。《*市东部组团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继续修编完善了《*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新农村试验区总体规划》、《撮镇镇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县城建设投入加大、项目增多、亮点纷呈。八斗路和八斗路桥建成通车,公园路改造工程完毕,塘杨桥拆除重建;天然气主管道配套、南环路污水联络管工程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店埠河综合治理二、三期工程基本完成;龙须沟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灯饰亮化工程延伸至次干道;青少年公园建成使用,续建店埠河公园和景民游园;对主次干道、重要节点、街头绿地等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被评为全省首批园林县城,并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检查验收。开通了店埠至*公交车。省、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合马路拓宽改造完成,合六高速全线贯通,合宁铁路即将通车,合宁高速四改八扩建工程快速推进。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2万平方米。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加大,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完成房地产投资12.5亿元,销售商品房80万平方米。楼盘集中展示中心投入使用。龙岗开发区、*新区共建成拆迁恢复楼21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5公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循环经济园区建成“三横三纵”主干路网18公里,18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小区即将交付使用。新农村试验区3条4.8公里区内道路正在建设,园区框架初步拉开。5个工业聚集区乡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六是致力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公开招考198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工作在全省得到推广。县会计核算中心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四中谭海美同学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中宣沫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我县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科普工作不断深入,科技应用日益广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生机勃勃。举办了*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文艺展演*专场演出等文化活动,包公镇大邵洋蛇灯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闻宣传质量提高,*广播直播开通,有线电视用户新增4860户。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公开招录了23名医药卫生类专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立案查处非法行医45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创佳绩,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改革店埠镇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体制,将298家驻镇单位全部纳入“属地管理”。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启动了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积极创建“平安*”,再次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建成30个基层警务室,在重要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布建了前端摄像探头。“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不断深入,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加强,县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存储额达1677万元,对东二十埠地区烟花爆竹经营进行了规范管理,全县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工作扎实有效。强化了工作责任,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在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是致力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着力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3082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散居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60元,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60元;为农村低保人员、五保对象等代缴参保资金36.2万元,救助大病患者72人次;向201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3501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15%,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3617万元;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免费开展结核病检查和艾滋病病毒检测,救治贫困结核病患者70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开工建设,对52个村卫生室各补助2000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4.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完成8所学校危房改造任务,22所学校危房改造正在实施;开工建设1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可望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1121名农村计划生育户实施了奖励扶助。此外,启动实施了24座危桥改造工程;在*循环经济园区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兑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928万元;开展了青年文明号结对帮扶、“金秋助学”、“春蕾计划”等活动,资助贫困学生557名;对部分城镇特困家庭实行住房补贴;将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住房公积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教师医疗保险差额部分,增加了退养民师生活费标准;新增就业人数333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重视做好残疾人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30万元,为10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对200户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启动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双拥工作扎实开展;乡镇敬老院“515”工程第一批项目基本建成;积极开展了灾区倒房重建工作。

八是致力于提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意见78件,政协提案96件。集中开展了作风教育月和“查摆找补创”活动,着力解决影响政府效能建设的实际问题。扎实开展了“规范行政执法百日行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7项。推行了首席代表、事后评价、审批专用章等制度,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行“流动审批”,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限。为民服务全程制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全新改版,开通了县长电子信箱。开展了涉企收费大检查活动,清理和整顿了各种乱收费行为。加强了政府机关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风、行风有了新的好转,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

篇10

一、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1. 产业集群的含义。“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即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版)一书中最早提出的,随后被学术界广泛使用。产业集群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在于: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分工高度化和集中化为特征的,专业分工程度很高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具有群体效应,这也是一种规模效应,其管理费用和经营成本要比单个的大型企业低得多。因此,产业集群现象引起产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2. 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

(1)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是产业集群形成的最初诱因。从最初的产业集群现象来看,充分利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区域经济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始动力。像在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农业集聚,如法国的香槟省、美国的玉米带等;在自然矿藏丰富的地区形成的工业集聚,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钢铁带等就是这样的例子。

(2)溢出效应(外部经济效应)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溢出效应在传统制造业中存在较普遍。例如,在一个不发达的地区一旦建成了某一较大的企业后,小企业将纷纷而来,这主要是由于大企业的溢出效应引起的结果。伊利森和格拉泽认为,溢出效应是产业集群除自然优势以外的另一个主要动力。

(3)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交易成本主要产生于市场交易关系及其过程中。通过有形的地理集中,使得区内企业之间的“有形的”运输成本以及“无形的”信息成本、搜寻成本、合约的谈判和执行成本等都得到降低。产业集群可以提供的便利主要有:企业可以在区内找到合适的人才,相互之间的竞争使产业趋势非常明显;产品与服务市场伸手可及,供应商和顾客同样集聚在一起,使成本更低、产业规模经济更大;创业环境和气氛;研究开发的集约性,培训设施的共享性,所有这些因素或特点都使产业集群成为必然。

3 .波特对影响企业产业集群的因素的解释。波特利用“钻石”模型(diamond),对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的集聚现象,其整个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事业群(或相关与支持性的产业)。如果一个产业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较好的需求状况、要素投入的质量、促进企业在其产业内部超越其它企业的竞争压力以及特定产业供应商与顾客之间的联系。

二、浙江私营企业推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浙江产业集群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下面对浙江产业集群现象做些分析:

1. 从行业特点来看。浙江产业集群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如宁波的服装、海宁的皮革、嘉善的木业、慈溪的小家电、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工具、乐清的低压电器、富阳的纸业和电缆、大唐的袜子、余姚的塑料制品等等。这些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不但成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增长极”,而且,这些行业中的很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基地。

2. 从企业规模来说。浙江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工场,这也是浙江产业集群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随着某些中小企业日益成长,在产业集群中会出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的甚至可能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例如,70年代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温州柳市镇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目前就出现了如德力西、正泰、天正等大企业集团公司。

3. 从经营方式来看。以“专业市场+家庭工场”为特色的经营模式。浙江产业集群以专业市场为依托,把成千上万个家庭工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最有浙江特色的 “专业市场十家庭工场”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小企业、大市场”的浙江模式。

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为家庭工场提供了可靠的产品销售渠道,而且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专业市场不仅是在商品流通领域内的制度创新,更是加快了浙江产业集群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三、 浙江私营企业推动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浙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加工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与依托,群内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已逐渐显露。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是中低档产品,而且不少是无品牌生产、名牌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很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助创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一般都是采取模仿策略。

2. 管理理念和方法仍较落后。目前,浙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者素质和家族式管理己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者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二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三是不少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市场调适能力低下。群内企业对现有市场分析和定位能力不足,企业间商品的过度同质化激化了市场竞争,而企业又缺乏主动应对能力,从而使企业深陷于特定市场范围内的过度竞争,制约了集群的发展。在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高价垄断收购原材料,低价倾销等无序竞争现象。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集群的整体利益。

因此,从总体上看,浙江私营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与水平,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浙江现有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经由产品的质量、专业功能或今后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竞争优势则明显缺乏。第二,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浙江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是技术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第三, 相关支持产业比如物流产业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浙江私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浙江私营经济产业集群将面对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需要进一部发挥竞争优势,提升集群竞争力。

1. 市场化+私营经济为主体:形成极富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区域增长模式。私营经济和专业市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专业市场和私营经济的互动发展,最终显现出区域分工和区域竞争优势。这一模式具体内容为: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专业化特色产业区。投资主体多元化所体现的是投资人自由组合,企业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而专业化特色产业区的形式,由一村一品 ,一乡一品演进而成。

2. 打造区域品牌,鼓励企业创牌。企业在经营中,要积极做大品牌。市场是认牌子的,谁拥有了驰誉世界的品牌,谁就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因此,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性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品牌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不是靠政府“册封”的,但政府可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加大省著名商标认定和驰名商标推荐工作力度,促使浙江私营企业形成名牌规模群。

3. 产业集群内设立相应的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企业众多,相应的物流需求大而集中。而广大私营企业从经营成本和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考虑,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对物流进行过多的投入,这为在产业集群设立集原料供应、产品分销(批发)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区成为必要。特别是,在大的、上规模的产业集群更加有必要设立综合物流园区,以集中物料供应和产品分销。建设和规划此类物流园区,要从宏观出发,对产业群的发展和货物流通量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预测,根据长远和近期的货物流通量,确定物流园区长远和近期的建设规模。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负责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随着产业集群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物流园区也应该不断完善和扩大服务功能,如具有结算、需求预测、订单处理、检验和报关、征税、利用信息技术协助进行货物跟踪服务等等

4. 培养产业集群的动态创新能力。

(1)企业与企业间形成网络,促进创新。企业和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商、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创建“区位品牌”。

(2)政府部门对集群创新起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致力于营造一种适合创新主体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包括正确引导集群发展的法律法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等政策、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

(3)利用大学、研究所等和企业经常交流,形成产学研的密切合作网络,快速将科技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同时通过企业反馈,解决企业在产品或工业创新中的难题。

(4)中介机构如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为区域提供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迅速的企业,促进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联系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举行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为区域集群内的隐含性、非编码化知识传递和扩散提供条件。

5. 推进产业集群国际化经营。

(1)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引导集群区域内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充分借助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人才和销售网络等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竞争力。

(2)加快发展集群的龙头企业。集群区域内一般都有若干个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企业,要加快作强作大,使之成为集群内的核心主体,带动配套企业共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篇11

1.私营企业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占企业总户数的75.6%,其次是个人独资企业占22.5%,再次是合伙企业占1.9%,统计表明,私营有限公司早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但个人独资企业以设立成本低、退出容易、经营灵活等特点仍然为许多私营企业经营者所青睐,尤其是化肥等农资市场放开以后,成为农资经营者的主要经营形式,我辖区的个人独资企业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形式,包括私营有限公司,但由于个人独资企业与有限公司相比,其社会地位、风险承担、管理制度上存在着诸多缺陷,不可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所占私营企业比重不大,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这种经营形式因经营者的需要仍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