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资源分析

社区资源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8 09:23: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资源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资源分析

篇1

不同的领域对云平台和云计算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所有的定义都以云计算的支撑需要以云平台为前提。纵观当前的发展现状能够获悉,学术界普遍将云计算看成是基础构建、软件、平台服务这三方面内容。第一,软件服务。在这一阶段,用户能借用浏览器对所有的软件服务进行了解,服务提供商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服务的内容和时间进行确认,用户和提供商借助浏览器做中间的传输平台,这能并且传统软件安装中国的更新模式,也能让实验教学中心的人们享受到较大的便利,从而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第二,基础构架服务。社区信息化平台能对云系统内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也能根据教学中心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此项功能的推出能让教学中心的运行更显灵活,厂商在进行基本构建的时候会产生部分费用,但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是双方共赢的好机会。

二、云技术环境下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分析

(一)构建基础设施云

1.虚拟化构建平台

建设社区资源平台需要运营商提供光纤高速网络、服务器集群、数据库系统等多项应有软件。通过虚拟化软件将多个服务器集群集合在一起虚拟化多个虚拟机,动态的对各类资源进行分配,包括CPU、硬盘、内存等输出设备和网络接口等,结合用户的需求在虚拟机上进行软件部署,可以部署数据系统、操作系统。完成上述操作以后,结合用户的定制需要,可以对社区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合理的为社区内的人员分配资源,要求资源管理中做到平衡,尽量在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同时进行优化,这样能为上层的应用提供更为安全和可靠地服务。使用Web Service的服务,能让每个用户根据所需对SaaS软件进行个性化的配置,从而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让学习内容的伸缩性增强:安全用户提供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知识附加学习,通过对SaaS的应用进行扩展,让用户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实现所需,使用户的各类终端系统如平板PAD、手机、电脑等都能无限制的在社区学习平台上实现在线访问学习。

2.网络升级改造

社区资源平台多是以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且这些服务均是由互联网应用系统提供的,所以就要求网络的宽带速度较高,性能稳定,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达到最优化的用户体验。

(二)优质服务为抓手 搭建资源平台

社区的资源云平台建设主要是为社区内的局面提供便捷的服务。这能体现出用户至上的原则,在需求导向的基础上,能在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基础认证,从而为社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工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能为用户提供给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1.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第一,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先要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喜好,通过调研对相关的资源了解居民的需求,进而涉及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学习,特别是针对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方面,应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定制不同的资源内容,这样能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也能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第二,为企业、工人提供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最新的的企业信息,也能通过招聘的方式,为就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岗位,通过在线招聘或者在职招聘的方式,满足低成本和人才招聘方的需求。不同行业的职工根据现有行业背景状况,能提供不同的技术信息。

篇2

社区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教育活动,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学习型社会理论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学习型社会下,发展社区教育必须充分尊重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对社区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巧妙整合、合理利用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学习型社会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大势所趋。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兴未艾,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习力必须得赶上变化率的时代,审视这个时代,谁具备“吐旧纳新,不断突破”的实力和潜力,谁就能抢占先机。信息爆炸和知识倍增,传统的思想、观念,老套的知识、技术快速贬值,传统的“一站式”的受教育方式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不足以让人们在当今社会安居乐业、安生立命,停滞不前只会让信息和知识的洪流把你推向无知和时代的边缘。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自然界得以幸存的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在生物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也适用于学习型社会。我们要适时地把握改变时机,要及时识别变化的需求和环境,还要选择好发动变革的时间。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社区资源整合正是作为变革前的准备工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为背景,在学习型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最大程度的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

其次,客观需求。构建学习型社区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生长的过程,其自身的生长遵循人类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真正的学习型社会可以以教育和学习为纽带,把个人学习和个人需要与社会教育、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社区作为公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依托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显然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换而言之,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发展。社区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体系之外可供选择的学习途径和新的教育资源,只有有效地统筹协调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共建共享,才能使社区教育有效运作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为社区发展服务。

最后,准确定位。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社区内各种分散的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聚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合力作用,使之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发挥一定功能的行为。一般来说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三大类:显性教育资源、隐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资源。本文笔者在借鉴其他学者的分类基础上,把社会教育资源分为物质教育资源和文化教育资源。物质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教育场所、图书资料和教师资源;社区内公共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宣传栏等及其管理人员与教师资源;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职业技能、专业特长等资源。文化资源包括社区内的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社区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精神文化状态、学习气氛以及社区人文历史。

三、社区资源整合的关键脉络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随着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在对建设学习型社区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都对社区教育从本部门出发给予领导、管理和监督。政府部门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牵头力量,应利用行政手段,统筹协调好社区内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科学、文化、卫生、信息等相关政府部门,发挥优势,突破教育资源分属各部门的利益限制,将分散在各部门团体组织的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聚集。

2.完善组织机构。在组织管理上,要建设一个具有全面领导、管理权力和能力的机构的组织机构,集中精力致力于社区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促进社区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社区化,有利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社区内的各种机构、组织和团体性质大不相同,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不仅具有其专属特性还而且具有浓厚的公共性,促使他们向社区开放,需要这样的组织机构统筹领导。

篇3

[分类号]C250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在具备较强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工业产业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逐渐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了长株潭城市群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株潭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将长株潭打造成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及“交通同环、能源同体、生态园建、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两型社会”的内涵是科学发展,核心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其中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能源等可再生及非可再生资源,还包括贯穿社会生产、生活全过程并显示出催化和增值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无损耗性,有序、高效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避免资源分布不均和重复建设,促进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更能最大限度发掘信息资源的潜能与效益,使其产生1+1>2的倍增效应。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契机,共建共享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交流沟通及优势互补,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同时,促进长株潭“信息同享”,加速长株潭“融城”进程。

1 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及共享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社区服务的定义已从最初的“社会福利、社区救助、照顾服务”,演变发展为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依托,立足社区居民,在提供福利性、基础的基础上,运用社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开展主动服务和群众互助服务,满足社区全体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所有服务的总和。社区服务分为公益和经营两大业态,公益包括社区福利及救助服务、老年服务、文化科教、医疗卫生服务等;经营包括便民利民服务、休闲娱乐、社区家政、社区物业及商业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则是贯穿在整个社区服务各业务流程中,包括需求、运行、产出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以政府及相关部门为采集及建设主体,将上述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合归类、组织加工及挖掘后,以覆盖长株潭范围的综合服务平台(电话/网络平台、信息亭等)形式,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居民等)提供不同权限的信息资源服务(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等)。

虽然长株潭地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并已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但由于三市长期以来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信息采集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及相关政策法规缺乏、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资源共享面临重重困难。本文拟运用SWOT方法对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期扬长避短,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多快好省地进行资源建设,将共享变为现实。

2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由美国的韦里克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指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这里S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W是指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T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其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组织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的基础上,抓住机会,面对挑战,扬长避短,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

2.1 优势(strength)

2.1.1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畅通的通信网络是信息资源传输、共享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终端设施为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强大助力。截至2009年底,长株潭已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干线传输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开始普及,社区光纤入网率达到90%,城区家庭宽带接入率达70%。长株潭电话普及率为88部/100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7.5部/100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0.5部/100人。长株潭已于2009年初实现并网统一区号及通信同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信同城。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及大批社区服务信息亭投入使用,长沙市率先开通了便民呼叫热线1609890,长株潭三网融合方案也初步获批并朝纵深方向发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完善通畅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共享铺设了“高速公路”。

2.1.2 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小有成果社区服务以公益为基础,社区人口、空间地理、医疗卫生、文化科教等资源是社区服务的基础数据资源。“十五”期间,湖南省电子政务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信息化,以政府、社区为主体的信息采集不仅积累了大量准确、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此外,长株潭许多社区都建立了自有网站,在提供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的同时,各社区均整合内部资源,向居民提供诸如生活资讯、社区商务、家政、物业、就业等信息,并构建社区居民自助交流平台(如社区论坛、二手信息等),将现实社区与网络社区映射重合,加强了政府、社区、企业、居民之间的沟通。以社区服务部门为主体的信息采集,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是对基础信息资源的有力补充,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结构。

2.2 劣势(weakness)

2.2.1 信息资源形式繁杂多样、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社区服务呈现出范围扩大化、层次纵深化、方式多样化、服务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不断完善的社区服务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日趋复杂,造成社区服务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在内容上包括社区人口、环境、教育、医疗等信息资源;在层次上包括一次信息资源(如社区人口、空间地理数据等)、二次信息资源(如人口特征及空间规划布局构想等)及多次信息资源(社区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资源;在结构上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及无结构化的文字、多媒体信息。此外,由于采集流程缺乏规范,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一致性难以保证,信息资源

质量良莠不齐。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多样、类型与结构多元、记录形式与储存状态各异给共享带来了重重困难。

2.2.2 孤岛现象严重,法制规章基础薄弱

信息共享的前提是高度整合、有序的信息资源。自“十五”期间湖南启动电子政务及社区信息化建设以来,到“十五”末,93%的省直属部门和所有中央在湘单位都建立了局域网,80%的省直属部门建立了网站,38%的社区安装了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服务范围扩大、效率提高的同时,由于建设初期缺乏统一部署及整合意识,大多数部门都是根据本部门业务需求局部、封闭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标准、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和用户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跨部门间的信息联通及政务协同,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及保密管理、信息公开等法制基础薄弱,《湖南省信息化条例》仅对信息化建设大体部分作了说明,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如何建立健全法制规章、跨越区域及部门各自为政的界限、消除信息孤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是信息共享面临的又一难关。

2.2.3 信息资源体系结构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纵观“十五”、“十一五”期间以来的信息资源建设,大多是以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社区公共服务等公益需求为导向,如人口及基础地理数据库,而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家政、物业、文化娱乐、社区商业等经营信息资源建设则鲜有涉及,处于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阶段(通常以零散的公告形式在社区内网公布),建立了相关信息系统或者利用互联网支持相关工作实施的社区比例非常低。现有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体系结构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长株潭信息一体化是推进共享的契机《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长株潭三市信息一体化,实现三市电子政务、社会保障、社区等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信息同享”的重要性,要求保障资金投入,在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建成数字化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加强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社区服务等公共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打造长株潭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强大助力。

2.3.2 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与社区信息服务的双赢近年来,以图书馆、科研机构、社会咨询机构为提供主体的,针对企业、农业及个人的信息服务,显现出了巨大的信息效应和经济效益。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信息服务,因其促进信息公平的公益性和满足社区居民信息需求的便捷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信息服务”是帮助个人或团体解决日常问题、参与民主进程的服务,内容包括健康、财政支助、住房、交通、教育、家政、就业、娱乐等。以往的社区信息服务,大都由社区居委会、图书馆、信息中介以信息公告、小区会议等静态形式提供,信息内容局限于社区内部(如社区动态、时事新闻),缺乏动态丰富的信息库和交流平台,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全方位信息需求(如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信息)。将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可以从资源库和交流平台两方面对社区信息服务提供支持,在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的同时,政府及相关服务部门更能从宏观角度把握长株潭社区居民信息需求,不断改进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与社区信息服务互为促进、协同发展,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3.3 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存在潜在用户 以往,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局限于政府、社区及相关服务部门,大多以分析社区发展状况、进行公共管理为目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仅限于政府与社区内部交流使用。近年来,以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为提供主体的社区商业、家政、教育等经营蓬勃发展,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使服务提供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由于社区结构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对社区情况的充分了解成为服务商开展针对性、有效的前提,而大量准确、动态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则是相关机构了解社区的有效途径。由此,社区服务提供商成为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潜在用户。在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可根据用户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还可进行定向调研、生成相关报告,有偿提供给社区服务提供商,不仅有利于服务商进一步完善社区经营,也拓宽了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融资渠道,为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4 威胁(threat)

2.4.1 各级部门对信息资源建设认识不够、用户信息素质普遍较低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最终将以服务平台(数据库、电话/网络平台、信息亭等)的形式交付用户使用,而开发者及用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认知程度和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服务平台的建设程度和价值效用。目前,长株潭部分县市的领导和职能部门对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对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投入心存疑虑;而用户(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居民)基本不了解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而仅仅将其看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关注度与参与率非常低。同时,用户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素质普遍偏低,这些都将成为制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

2.4.2 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融资渠道单一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是进行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目前,长株潭地区乃至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的信息化专项基金,融资渠道单一,对于一些可以市场运作的信息项目,由于缺乏灵活、合理的投入机制,无法吸引社会资金的介入,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区服务提供商投人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利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

・继续建设和完善长株潭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公益信息资源;加快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规范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流程;制定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信息公开等规章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

・在现存的公益性为主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结构基础上,加快对经营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社区居民、社区服务提供商等相关用户进行调研,实现用户信息需求与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对接,按用户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再次开发、挖掘,积极开展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以向居民和社区服务提供商提供信息服务为突破口,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

导、社区服务提供商投人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和灵活合理的投入机制,保证长株潭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各级政府、社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使其认识到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于完善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作用,并进行相应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宣传,让公众和企事业单位了解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成果及使用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传和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公众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中柱,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观点综述,高校社科动态,2009(3):5-10

[2]刘杰,彭宗政,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4-26

[3]刘畅,长株潭打响通信一体化第一枪[2009-04-09].省略/zzwlb/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8

[4]省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2008-09-28].hunan.省略/zczn/200809/t20080914_4778.htm

[5]湖南省教育厅,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8-12-05]xk.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

[6]王壮,郭亚军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服务创新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7。51(2):14-17

篇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采取的多项拉动内需政策影响,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重要国定假日和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措施,大大地促进了国内消费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据统计,从2002-2012年期间,上海旅游业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作为上海唯一的一座山脉----佘山,利用景区独特山体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积淀,使得景区旅游市场繁荣有序。据上海市假日办的统计显示:2012年1~12月期间,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4.23万人次,同比增长237%。因此,针对佘山景区采用SWOT的分析工具,能够更有利地寻找制定适合本旅游景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方法,把佘山景区旅游产业培育成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全国著名旅游景区更具有重要意义。

1 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旅游内需潜力巨大。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生活,迫切地通过旅游来接近自然,感受生活。另一方面,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较快,很多白领、已婚家庭的人们更希望来到景区旅游、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1.1.2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佘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以东西佘山、凤凰山、天马山及其他共计12座风景秀丽的自然山系为核心,辅以周边新建的月湖雕像公园、辰山植物园、欢乐谷等旅游度假景点和场所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圈。上海山水画之“山”即佘山,是沪上新八景之一“佘山拾翠”所在地。佘山风景区有3个“最”——海拔高度99m的佘山是上海陆上最高点;佘山天文台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蜚声中外的佘山圣母大殿,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佘山景区独有的自然优势必将成为中外游客来沪观光的首选旅游线路之一。

1.1.3 人文积淀深厚。佘山作为“上海之根”所在,这里厚载上海几千年历史,承续时代人文,漫长久远的时光积淀,酝酿出这里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百年上海,一座佘山。实际上,自600年前文人墨客纷纷筑居佘山起,这一座山就在秀美之外不断积淀自己的人文魅力。这说明,佘山不仅在自然风光上独树一帜,还具有古老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今后佘山景区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1.1.4 现代交通的便利。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走在世界主要城市的前列。2007年12月底轨交9号线正式通车,从市中心乘9号轻轨线到佘山站不到30分钟车程。如此便捷的交通,是佘山景区崛起的重要成功要素。

1.1.5 景区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佘山风景名胜区提供的旅游景点、服务项目,如:欢乐谷、辰山植物园、月湖雕塑公园、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上海天马高尔夫俱乐部、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佘山索菲亚大酒店等,不仅提高了佘山景区旅游业的经济收入,也将周边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甚至是近几年国家严控的房地投资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2 劣势分析

1.2.1 基础设施陈旧。为了响应政府号召,目前东、西佘山相继免费开发给市民。佘山景区也随着门票收入的下降使得景区经济收入缩减,加之取消门票后,人流量肯定会随之增加,原有的基础旅游设施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日益增多的客流,如登山线路周边的路标陈旧,周边垃圾处理设施路距较长、游客休憩点、标志标牌、公厕等还不够完善,需要景区主管部门认真实地考察后进行增设、翻新或改建。基础设施的陈旧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1.2.2 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佘山景区管理层和实际做服务的人员以年龄偏大或青年人员为主,虽然青年人精力充沛,体能较好,但其管理经验缺乏,较难在短期内掌握管理技能。而年龄偏大的实际服务人员由于一般都来自外省市,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2.3 旅游安全问题突显。随着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景区管理方设法新增国际一流的旅游设施和开创新的旅游体验项目,由于诸多新型设备在国内属于首次应用,具体操作和维护经验缺乏,在游客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频发。根据松江警方的核实,佘山风景名胜区“欢乐谷”自2009年8月16日开园至2009年10月,曾在最初的13天内,先后发生过12起空中设备故障。

1.3 机遇分析

1.3.1 旅游习惯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旅游习惯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景观、公园旅游转变为整个家庭整体出行的休闲游,佘山景区不仅有年轻人爱登的东、西佘山,还有老人小孩体验的月湖雕塑、欢乐谷过山车等。随着大众旅游习惯的改变,佘山景区 “农家乐”也正作为短途休闲游的主力军参与进来。

1.3.2 国家及管理部门政策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内需对GDP的贡献相对较小。在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国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的政策。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也随着国家政策步伐获得先机。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适逢中秋、国庆相连,加上天气晴好适宜出游、高速免收小型客车过路费以及旅游节、购物节活动等积极因素推动,双节叠加效应明显。据统计,长假8天,佘山旅游景区的25家综合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及酒店共实现销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8.73%,佘山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新高。

1.3.3人才引进和人口流动。自古以来,上海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一方面政府部门重点引入适合上海城市建设的国际、国内高端人才落户。另一面刺激国内外的资金市场,辅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增加外资的投入力度。据上海市委组织部的统计,2008年1月至今,上海已从海外引进人才32832名;外商及留学人士在沪开办企业390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5.8亿美元。截止到2012年年底,上海平均每3.5个人中就有1个是“新上海人”。外来流动人口占本市常住人口的比例,平均每年提高1.45百分点。

1.4 挑战分析

1.4.1 佘山周边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离佘山景区较近的松江方塔园(极具历史科考和游览价值)、上海影视乐园(国家3A级)、七宝老街、朱家角古镇等旅游景区均为国内知名景区,而且交通便利,是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必游之地。为此,佘山风景名胜区必将失去很多客源。

1.4.2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由原生态景区向现代景区转变。国内旅游市场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佘山作为“上海之巅”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群体,加上近几年东西佘山免费入园,大量自驾游客进佘山景区,汽车尾气、旅游食品垃圾、周边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等,都已对景区及周边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原来的优美自然风貌必定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旦管理部门把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那么佘山景区将会由原生态景区转变为现代景区,且是不可逆的。

1.4.3 景区经营品牌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加强。传统景区虽然较集中地体现了佘山自然景观精华,但是长期以来在游览组织方面以观光为主,让游客参与、互动不够,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应主动与异质的新景区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可以根据细分后的市场特点,挖掘景区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共同设计线路,并集合力量向外推广。

2 佘山景区旅游资源现状评价

通过佘山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对佘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SWOT定性的深入分析,将存在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一一列举,并可找到相应解决的对策,进而可以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佘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当今大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内的12座山峰、天主大教堂、“经摺路”上的十四处苦路像、秀道者塔、聪道人、虎树亭及著名的佘山天文台和地震台是上海乃至国际不可或缺的独特旅游资源。但随着大众旅游习惯的逐步转变、社会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和人员流动的加剧已给佘山景区旅游经济结构和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想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好旅游经济,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让游客了解人文历史、接近自然和享受生活,我们国家政府、旅游行业及市民们应该共同参与建设和维护好身边的每一处旅游资源。

3 佘山景区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3.1 打造品牌旅游配套产品

现在的旅游经济已从最初的门票收入,发展成为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到周边的交通业、酒店业、餐饮业和商业购物为一体的品牌配套产品。上海作为全国重点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无论佘山景区固有的原始自然风貌、历史人文资源,还是景区周边现代化的便利交通、旅游配套设施、娱乐场所,都具旅游经济发展的潜能。建设城市旅游品牌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必须在全市上下达成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中心的共识,形成整体合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如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旅游地产、旅游养身、旅游休闲、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演艺等旅游产品。

3.2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佘山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独特。但还应加强对景区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不断健全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积极引导旅游从业人员为游客提供规范、便利的服务,促进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如突出旅游交通、游客中心、景区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等建设,建立智慧景区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3.3 加大政府扶持,扩大旅游产业发展

3.3.1 把握政策契机。国家引导拉动内需的消费政策也给旅游经济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根据全国假日旅游部协调会议办公室《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在去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95元。

3.3.2 寻求政府支持。一般来说,旅游业在发展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要充分依靠和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旅游投资、产品开发、市场价格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机遇到来之际,进一步明确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职能,对于佘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3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加强旅游团体合作,增强区域旅游经济竞争能力,把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融合起来,建立共同的旅游发展项目库,打造无政策障碍、无市场障碍、无交通障碍、无服务障碍的无障碍旅游区。

鉴于以上分析,佘山景区资源不仅要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而且还要在旅游资源的硬件、软件上下功夫,依靠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契机,把握好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将上海连同江、浙地区形成长三角旅游经济联合体。共同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努力打造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实施同步的宣传促销活动,形成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收稿:2013-05-01)

参考文献

[1]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7): 57-61

[2]王启宇,罗有松.上海地方志概述1985(3):27

篇5

电子行业的发展,并非仅仅是原有需求的简单修复,还受到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拉动。从产业成长阶段来看,产业发展正从中低端产品进口替代、出口替代步入中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出口替代的过程。技术、创新将逐渐取展趋势。

一、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集成电路技术,无论是其芯片面积、特征尺寸和芯片所包含的晶体管数,还是其发展轨迹与IC封装,发展趋势都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而面积越来越小;封装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厚度越来越薄,引线间距在不断缩小,引线数却越来越多,并且从两侧引脚到四周引脚,最后到底面引脚;封装的成本越来越低,而封装的性能与可靠性越来越高,单位的封装面积、体积上的IC密度越来越高,线宽越来越细,并且由单芯片封装方向向多芯片的封装方向发展。

先进的封装技术可以推动更低功耗、更高性能、更小形状因子和更低成本的产品的发展。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CSP)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展,分立器件、无源器件、存储器和RF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随着引脚数目和芯片尺寸的增加,板级的可靠性将成为一大挑战。系统封装(SIP)已经开始集成逻辑电路、MEMS 器件以及特定应用电路。MEMS应用覆盖了物理、惯性、光学、RF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这些应用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封装,比如晶圆级封装、过模封装、开腔封装和一些特殊类型的密闭封装。而使用TSV的三维封装技术能为MEMS器件与其他芯片之间的叠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晶圆级封装与TSV的结合能获得更小的填充因子,并且还能应用到包括光学、微流体和电学开关器件等领域。

二、大功率真空微波管仍然是发展重点

迄今为止,虽然SIC等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功率真空微波器件技术仍然先进装备使用的首选。其原因除了目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还不能适应高温、高可靠性、高电压的大功率微波(毫米波)应用外,在新材料和先进工艺的支持下, 真空微波管发展空间还很大。

综合对国内外大功率真空微波管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要提升大功率真空微波器件的性能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

1)改进行波管的部件。通过改进常规行波管内在的部件,包括行波管内的阴极。改善阴极的研究包括非热阴极和热阴极两方面,研究新的涂覆材料是重点。为了能延长阴极的寿命与提高电流的密度,可以通过评估场发射阴极阵列(冷阴极)的实用性来实现。

2)改进冷却技术。通过改进射频部件的冷却技术(尤其是螺旋线管)。改进行波管的冷却能明显提高其功率,研究人员采用金刚石膜覆盖的夹持杆来替代螺旋线行波管中的常规型夹持杆,因为这种杆具有很好的导热性。

3)改进电子束的聚焦能力。聚焦问题一直都是管子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部分能量消耗在射频的结构上(被它吸收了),从而使得管子的效率降低。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一些更强、更可靠的磁性材料,能够将能量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提高行波管的效率。

4)开发新技术。开发固态器件集成与行波管技术,形成微波功率模块器件。微波功率模块是用作放大器的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用一个电子功率调制器和于功率放大的螺旋线行波管等几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些技术的结合有效的保证了各项技术的最佳效用;微波(毫米波)的单片集成电路作为频率放大器,而行波管只用作功率放大器。

三、电子元器件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所反映的是装备在无故障情况下持续工作的能力,是体现装备持续执行作战任务的极限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装备技术能力以及装备水平的重要体现。可靠性通常可以分为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

任务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基本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基本可靠性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统计基本可靠性值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工作时间和所有的关联故障。

四、保护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保护元器件主要分为三种过压、过流和过温元器件,下面着重分析这三种保护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过压保护器件用于保护后续电路免受甩负载或瞬间高压的破坏,常用的过压保护器件有压敏电阻、瞬态电压抑制器、静电抑制器和放电管等。过压元器件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采用ESD抑制器,这样可提高相应的时间。降低湘位电压,同时还能增高电流浪涌承受能力。今后的发展中还应采用陶瓷气体放电管,这能有效增强二级现压的保护。

过流元器件主要有一次性熔断器、自恢复熔断器、熔断电阻和断路器等,其中,最重要的过流保护器件是熔断器,也叫保险丝。其发展趋势是需要增强元器件的灵敏度,同时降低环境对其的影响,无论是在寒冬和炎热的夏天能取得一样的效果。同时提高过流元器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发展的趋势。

过温元器件主要有热敏电阻、温度开关和温度熔断器等。在电源设计中经常使用NTC热敏电阻型浪涌抑制器作过温保护,因为其抑制浪涌电流的能力与普通电阻相当,但在电阻上的功耗则可降低几十到上百倍。过温元器件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增加NTC热敏电阻上工作电流。

篇6

1资料与方法

采用由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统一设计的全国妇幼卫生服务资源调查表,对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妇幼保健所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实施调查,数据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杨浦区妇幼保健基本情况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区东北角,面积60.61 km2,有12个街道(镇)共306个居委,常住人口131万。区内有1家区级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5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隶属于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独立机构,提供所在地区居民的妇幼保健服务。另有3家有产科的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妇产科三级专科医院和4家有妇科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提供妇幼医疗保健服务。2010年区婴儿死亡率3.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9‰,孕产妇死亡15.05/10万。

2.2全区妇幼保健人员数量及工作量

区妇幼保健所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区域内5万名7岁以下儿童、33万名15~49岁育龄妇女和12.9万名60岁以上老年妇女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其中,纳入社区系统保健管理的孕产妇5 906人,平均每社区服务534人;活产数6 644人,平均每社区服务604人;纳入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的为2.7万人,平均每社区服务2 418人。

区级妇幼保健所在岗职工40名,其中医护人员36名。2010年度开展妇女保健门诊2 780人次、婚前医学检查8 818人次、妇女病筛查15 067人次、孕前指导4 603人次;开展儿童保健门诊1 427人次、儿童保健各类服务16 854人次;对基层业务指导耗时328 d/人。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计有医护人员979名,平均每家89名;其中承担妇幼保健服务的医护人员71名,平均每家6.5名,占医护人员总数的7.3%。2010年社区妇幼服务人员每人每年开展妇女保健服务210.6 d;开展儿童保健服务358.7 d;开展妇幼健康教育服务75.9 d。

2.3区妇幼保健所妇幼保健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分布

2.3.1妇幼保健医生情况

区妇幼保健所现有在岗妇幼保健医护人员26名,其中女24名,男2名;均为正式职工,平均工作年限22.5年;平均年龄45.9岁,其中50岁以上占34.6%;本科占38.5%,中专占57.7%;初级职称占50.0%,中级占42.3%,高级占7.7%;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占65.4%,护理学占30.8%、公共卫生占7.8%。

2.3.2儿童保健医生情况

区妇幼保健所现有在岗儿童保健医护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平均工作年限22.2年,均为正式职工。平均年龄44.9岁,其中50岁以上的占38.5%;本科及以上占61.5%,大专占38.5%;初级职称占38.5%,中级占53.8%,副高职称占7.7%,均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

2.3.3妇幼健康教育人员情况

区妇幼保健所现有在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人员2名,均为兼职,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

2.3.4妇幼服务其他人员情况

区妇幼保健所现有在岗妇幼信息统计人员9名,妇幼科研教育人员10名,妇幼管理人员7名,妇幼业务指导人员15名,均为兼职。

2.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分布

2.4.1妇女保健医生情况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在岗妇女保健医生22名,均为女性,平均每家2名。其中,15名为正式职工、5名返聘,2名为合同制;20名专职,2名兼职。50岁以上占50.0%;本科占31.8%,大专占40.9%,中专占27.3%;初级职称占59.1%,中级占36.4%,无高级职称;临床医学专业的占81.9%,全科医学专业的占9.1%,护理学专业的占9.1%。

2.4.2儿童保健医生情况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在岗儿童保健医生35名,34名女性,1名男性,平均每家3.2名。其中,29名为正式职工、2名返聘,4名为合同制;32名专职,3名兼职。50岁以上占48.6%;本科及以上占11.5%,大专占60.0%,中专占28.6%;初级职称占60.0%,中级占37.1%,副高职称占2.9%;临床医学专业的占34.3%,全科医学专业的占2.9%,公共卫生专业的占40.0%,护理学专业的占22.9%。

2.4.3妇幼健康教育人员情况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在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人员32名,平均每家单位2.9名;专职19.5名,兼职12.5名;平均年龄46岁;大专及以上占81.9%;初级职称占56.2%,中级占43.8%;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

转贴于

占56.3%,全科医学的占6.3%,公共卫生占37.4%。

2.4.4妇幼服务其他人员情况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在岗妇幼信息统计人员21名,其中兼职11名,平均每家单位1.9名;妇幼科研教育管理人员11名,其中兼职3名,平均每家单位1名;妇幼管理人员14名,其中兼职8名,平均每家单位1.3名;妇幼业务指导人员20名,其中兼职9名,平均每家单位1.8名。

3讨论

妇幼卫生事业肩负着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使命[3]。根据2010年上海市卫生统计结果显示,婴儿死亡率为5.97‰,孕产妇死亡率为9.61/10万。杨浦区与上海市比较,婴儿死亡率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服务水平尚可。但从人力资源配置角度看,存在以下问题。

3.1妇幼保健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目前区级妇幼保健所职工总数为40名,其中医护人员36名,参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中县级妇幼保健机构41~70人的编制标准[2],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其医护人员承担的工作量相对较为繁重,特别是指导基层业务耗时已超过了252 d/人的标准工作时间,目前已出现经常性加班的情况,就社区而言更加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在岗妇女保健医生2名,儿童保健医生3.2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人员2.9名,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兼职;医护人员每人每年承担的妇幼服务天数均接近或超过了标准每人每年的工作时间,儿童保健服务尤其突出。

3.2妇幼保健人力结构不合理

篇7

一、传统经济区的启示

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起步早,基础设施健全,在技术、人才、金融、贸易及物流等方面配套成熟,区域内部及各区域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受投资、政策、区位、教育、技术进步或知识、劳动力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这些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综合起来看,各经济区除文化环境、地理区位和区域政策上的差异外,人力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日本模式”就是人力资源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一片废墟的日本,工业、农业资源严重缺乏,但却保留了几千万高素质的人才大军,使得日本经济依靠人才优势,迅速恢复,迅猛崛起。因此,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力资源优势

从目前发展阶段看,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出现,使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而又使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倒流向经济相对落后中西部地区,出现了经济上的扩散效应(涓流效应)。(1)整合现有高校资源,挖掘人才培养潜力。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重心,辐射周边河北、山西、安徽及山东等相邻地区。仅河南的公办及民办本科院校就有30多所,全省在校大学生有130多万人。从总体看,河南高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各高校资源优势互补,每年有40多万毕业生,形成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人才储备,是区域创新能力开发的巨大生力军。同时,中原经济区内各高校需要开拓办学思路,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该经济区需要整合区域高校资源,优化人力资本投入,广泛吸纳大学毕业生,促进高等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耦合、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教育溢出的通道,从而增强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发挥人口优势,促进内需拉动。中原经济区2011年末总人口已达1.79亿,又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具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一方面能通过人口的需求来不断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该区域劳动力充沛,劳动力成本低,大大的利于东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放大扩散效应的效果。同时,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是人才、劳力输出的巨大蓄水池,成为满足内需与外援两方面需求难得的人口红利。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着力点

(1)强化科技支撑,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充分挖掘人才充沛优势。(2)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推动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合作办学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3)稳定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打造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这样,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就有了不同层次人才大军,经济区建设有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朱迎春,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J].软科学.2010(2)

[2]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5-12

篇8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351个,省级园区近千个,总面积在5 000平方公里以上,三分之一以上尚未开发。围绕开发区建设新城,这是近年来各地发展新城市区域的重要手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新增一千个左右各类新园区。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绿色、低碳的主要载体,而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对当前城市低碳、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湖州吴兴区总部经济园区(WD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案例分析,从主体创新、渠道创新、方式创新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园区能源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案例背景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也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其东部新区是湖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块,涉及八里店、环渚、织里三个乡镇,区域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90平方公里,中心区近期实施28.3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心(中央商务中心)、二轴、三平台。东部新区通过银行、信托、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途径融资,尽最大努力满足资金需求①。同时,对新区部分基础设施,如西湖漾社区、经九路、吴兴幼儿园、西山漾CD块景观、纬一路污水总管等进行BT商谈,通过各种渠道来筹措资金。

WD园区作为湖州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重大地标性项目,其位于吴兴东部新区核心区,东接经六路,南靠吴兴大道,西邻经五路,北侧为规划通湖路。本工程基地总面积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31.1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1 254平方米,包括8幢高层及商业裙楼,其中6幢为办公综合楼和2幢为星级酒店。吴兴区总部经济园区由星级酒店、商业办公、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酒店式公寓等组成多功能小型商务园区。东侧百米之遥是上海新长宁集团投资建设的吴兴区多媒体产业园区,共计600亩,一期建设255亩。西侧正在建设的是人防国税国土综合大楼。根据政府及业主要求,园区能源基础设施一期需满足总部经济园区与人防国税国土综合大楼的全部冷热水、蒸汽和部分电力供应需求,后续根据周边业态的发展逐步扩大供能范围。

二、案例的创新模式

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一开始就从定位上进行创新并作整体考虑,建设统一的能源网;在融资主体上进行创新,能兼顾各相关方的定位与考虑;在投融资模式上,整体采用国际通行的BOT模式;在融资渠道的创新上,增加了业主方的融资渠道;在融资方式的创新上,采用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投融资各个环节的创新,使得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由准经营性变成经营性,最终达到了政府清洁能源、配套高端的要求;投资方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回报,业主方享受了质优价廉的能源供应。并进一步提升了当地配套设施的品位,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1.定位创新分析。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在一开始就进行了整体考虑,对供冷、供热、供热水、供蒸汽、供燃气及电力统筹设计。

园区里共有8栋大楼,其中6栋写字楼,2栋酒店,写字楼用能高峰在白天,而酒店用能高峰在夜晚。传统的供能方式每个系统都单独设立能源站,系统可单独控制,但设备投资大,运维成本高,设备数量多,故障率高,且设备使用率低,不能相互之间错峰使用,每个能源站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空间使用不合理。根据周边的能源供应情况,要满足本项目的蒸汽需求,单独引入铺设蒸汽管网成本过高。

最终聘请专业能源服务提供商根据园区用能需求、用能特性、当地能源价格等,统一考虑冷、热、电、热水等能源供应,最终对比发现,采用统一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约1.2亿元,比分项建设共计节约投资约20.2%。

2.主体创新分析。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由专业能源投资运营公司、当地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工程的全资国有公司(以下简称“当地城建司”)、当地燃气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

当地城建司受区政府委托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区域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是吴兴区东部新区建设的实施主体。其少量参股有助于政府对项目公司的监督,保障公众利益。

由于采用了国家鼓励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作为一次能源,当地燃气公司是拥有吴兴区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有50%的国有股份。其适量参股有助于气源保障,能有效地保障公众利益,同时给予项目公司适量的气价优惠,将项目由准经营性变成经营性,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对于燃气公司而言,采用整体考虑的以天然气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比分项投资的传统能源系统,耗气量要增加6倍,即使气价优惠,也会增加公司利润,同时,有助于摊薄管理成本。当地燃气公司也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而专业能源投资运营公司具有丰富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经验。其控股项目公司,能将其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输出到项目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项目收益。

因此,通过三方共同参与能源基础设施的BOT,能够兼顾政府、公众、投资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有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

3.渠道创新分析。总部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采用的是国外通行的BOT(运营期20年)模式,其中创新之处在于增加了利益相关方的融资渠道。因此,本项目的融资渠道包括,投资方的资本金、银行融资、总部经济园区内大楼业主。

本文仅对总部经济园区内大楼业主融资渠道进行分析,由于湖州吴兴区东部新区总部经济园区与部分筑巢引凤的总部经济园区有所不同,现有的8栋大楼均已由一家企业认购并投资建设,建成后这8家企业会将总部迁址入园区。

由于建设统一的能源基础设施,并且直接供应冷、热、热水、蒸汽等能源产品,节省了业主自身投资能源设备通过对电力、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转化来产生冷、热、热水及蒸汽等最终使用的能源产品。因此,业主愿意缴纳相当于其自身投资约20%的资金,即节约了80%建设期投资,又节约了设备用房,将其充分利用。因此,虽然从项目本身而言从业主方获取了一定的资金,但是从业主角度出发还是享受到了较大的利益。

4.方式创新分析。由于项目投资仅1.2亿元,因此,较为简单的融资方式基本能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在本项目的融资方式上,采用了银行融资、能源配套费收取等融资方式。

在最初融资方式设计时,还考虑对主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的手段,最终通过对比,虽然融资租赁名义利率只有8%,但是考虑按月或者双月支付,实际利率将达到15%,最终放弃采用融资租赁方案。而针对大楼业主的融资渠道是采用能源配套费的名义收取,此费用收取的创新点在于时点上进行创新。

传统方式是对生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建设完成变成熟地再对土地进行招拍挂,对土地摘牌的企业根据土地属性和指标进行建设时再支付燃气配套费、电力配套费等能源配套费。而总部经济园区项目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就支付能源配套费,能源基础设施BOT的项目公司通过收取能源配套费也解决了部分投资资金。

三、案例的启示

1.园区能源基础设施要从传统的分项考虑,向整体考虑、能源综合利用、错峰填谷、互补互用出发,构建园区集供冷、供热、供气等于一体的智能能源网。

2.根据政府、市场各自诉求和定位,找到政府与市场共生的结合点。同时兼顾其他关联方,主体创新兼顾各方利益与诉求。

3.渠道创新要多元化,但是不能以追求渠道多样而多元,关键还要结构合理。

4.方式创新一方面要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进行方式创新,其次又要借鉴好的方法创新对制度完善进行推动。

5.要充分认识到投融资制度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制度保障逐渐向好,但还有较大改善空间。

(作者夏有为系CPA;杨大楷教授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博士生导师;朱磊和刘曦腾系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蔡龙,翟照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多元化融资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金融纵横,2007(15).

[2] 陈明.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J].武汉:企业导报,2009(12).

篇9

一、孤岛社区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员减少情况分析

随着社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人力资源总量呈逐年递减趋势。造成人力资源大幅度减少主要是以下原因。

改革原因。1999年出现大幅度人员减少在于社区全面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调整组织机构,优化职工队伍结构。由于试岗、下岗,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了2001年第二次出现大幅度人员减少。2005年所辖中小学教职工移交至东营市管理,社区出现第三次大幅度人员减少。2007年由于多种经营单位改制,专业化重组,社区第四次出现大幅度人员减少。人员缩水,社区功能却在逐渐增加,造成了一人兼数职的现象,工作量大幅上升,工作效率相对低下。

人力资源的自然流失,主要是指年龄老化、退休、死亡等造成的人员减少。人的体力、智力是有时间性的。超过最佳年龄段,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发挥的作用就会逐步降低。今后每年退休的职工越来越多,如果不采取措施,仅自然减员就会造成人员的严重减少。

非正常流失。主要是指职工跳槽、调出、改行等离开原岗位。非正常流失往往来得比较突然,使企业措手不及,而孤岛社区近几年这种非正常人员流失较为严重;部分职工东营、孤岛两地分居生活较为不方便,为孩子的成长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方便照顾家人,大多数的职工都想到东营市或其他环境较好的地区,加之工资福利待遇又没有吸引力导致职工的非正常流失,这也是人员非正常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人员增加情况分析

2002年以前孤岛社区增加人员主要包含分配的本科、专科、中专、技校生及油田内部调入。2002年起新招收的大学生增幅不大,从2005年开始至今,有6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高学历人才引进。新生力量严重缺乏,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企业就没有朝气与活力。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注重高等人才引进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良性发展,然而孤岛社区的人才引进情况令人堪忧。加之孤岛社区用工总量逐年递减,如果仍然不重视人才引入的话,社区的发展将面临着严重的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

整体上看,孤岛社区人力资源现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工种繁多不宜管理,老弱病残过多,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二是部分人力资源专业性强,如医疗卫生、幼儿教育行业,可替代性差,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三是年龄与性别结构不均衡,平均年龄偏大,女职工偏多,工作效益和质量难以保证。四是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和技能结构不均衡,综合素质偏低。这些都制约着社区精细化管理的进程。

二、优化社区人力资源的几点对策

持续优化结构,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定员管理的杠杆调节作用,科学合理地测算各三级单位所需的用工人数,撤并工作量不饱满、存在职能重复和交叉的基层队,将管理人员数量控制在定员指标之内,避免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人员偏多、人员利用率不高现象出现。另外,根据定员管理测算出来的各三级单位用工数量,合理引导员工走向,对内部员工进行适当的岗位调整。

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深化完善人才通道建设。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尊重和顺应了不同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能够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社区来说,一是要拓宽专业设置领域。针对社区工作实际,在专业设置上,由原来的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向党群管理、矿区建设、经营管理等专业拓展。二是要加密职位层级设置。可适当考虑专家及以上层级职位设置,并增设各个层级职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大的激励。

聚集人才合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人才团队能够很好的解决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的问题,依托人才团队建设,可以形成人才群体效应,让更多的人才健康快速成长。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区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按照人才团队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指导已有的人才群体,提升其层次和水平,在各个板块形成一批能够引领和推动社区技术创新和发展,提升社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团队。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协调发展 测评体系

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形成

已有关于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多从内外协调度、运行有效度、目标实现度、数量、质量(或素质)、结构等方面展开体系构建,评估指标则大多以经济增长指标、医疗保健投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培训和开发、进步和创新、人才流动与配置为主,总体而言,都更着重于区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协调联动较为欠缺。

本文在参照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在北京市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异地工作人员、有异地工作意愿的就业人员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在经过筛选和剔除后,本文归纳了用于衡量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指标,由27项指标所构成的三级体系,如表1所示。

(二)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本文借鉴王巧英(2009)等学者的做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因子载荷(ij),因子载荷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共性因子对观测指标的影响程度,也可以用因子载荷的大小来确定每一个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大小。因子载荷越大表明该指标与该主成分的相关程度越高,该指标在该成分中占的权重也将越大。

Ti=IijI/(1+2+……+n)IijI (1)

其中,Ti表示第I个指标在某成分中所占的权重,IijI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J个成分上因子载荷的绝对值,(1+2+……+n)IijI表示该成分(J成分)中所有指标因子载荷绝对值的总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基于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人力资源蓄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在1.5亿左右,其中约有1/3是跨区域流动,2/3是省内流动。从人力资源流出地构成来看,中部地区是跨区域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出地,西部地区次之。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1985-1990年东、中、西三地区流出省外的人口规模差不多,分别占33.7%、31.7%、34.6%。1995年以后,人口流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完全改变,东部比重大大减少;中部比重急剧上升,几近一半;西部比重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的跨区域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流向了东部地区,从1987-2005年,中部地区跨区域流动人口中流入东部地区的比重由61.7%上升到近90%,而西部地区也由44.2%上升到80%。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改革开放后,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产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东部地区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极化效应的作用,和东部地区距离较近的中部地区,大量生产要素被吸引到东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力资源要素。由于制造业就业的下降,导致中部传统工业城市出现了比较突出的下岗问题。在区域就业分布上,其他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东部地区的再工业化过程是其他地区就业萎缩的直接原因。实证分析显示,制造业发展程度、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与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都对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存在着重要影响。此三者是造成东部以外的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产业外迁、人力资源外流、就业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跨区域流动,政策的基本导向为:一是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当地的招商环境和就业环境,增加当地对商家和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二是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不仅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要注意引进能够吸纳就业的产业;三是完善区域一体化的就业市场体系。

(二)社会保障支撑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各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养老金等为例可以看出(见表3、表4和表5),东部地区在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上明显强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较大。除东部地区以外,其他三个地区在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上的差异相对并不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已开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本文认为,在社会保障地区统筹的后续工作中,可以把部分统筹基金换算成现金随员转移,即可以随转移劳动力进入转入地,个人账户的全部基金也将随之转移。具体做法是:参考个人既往缴费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定出一个转移比例,建议通过政策的形式把这一比例确定下来。当然,这个方案的矛盾焦点还在于地区壁垒,由于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会影响地区的局部利益,转出就是转嫁责任,转入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因此,必须借助举国体制,由国家强制执行,将较好地解决社会保障区域统筹的问题。

篇11

1 服务性质决定了对资深护士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城市社区或农村中心卫生室为基本单位,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六位一体”的综合,是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卫生室,以下统称社区服务站)由“诊疗中心”变为“健康管理中心”。这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医学及卫生保健知识。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琐碎,需要经常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上门送医送药、电话随访等措施服务于民,使医护在医院内坐诊治疗的传统模式逐渐变为集诊断、治疗、护理与一体的、病房一社区的无缝隙的健康管理模式,现在正处于经验摸索期。资深护士正好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和饮食生活调理等临床、保健知识,在全科医疗资源缺乏的今天,只有她们才最胜任这份工作,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角色。这也是新形势下对医护工作的改革创新。

1.1 利于进行“社区诊断”建立健康档案 为了便于社区内居民的疾病及时得到救治,需要对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健康状况建档,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的病人进行初步检查、登记、分类重点管理,将孕产妇和婴幼儿、外科术后、残障人士等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家境贫困的和孤寡老人等作详细地调查并整理造册,甚至知道哪家老人、孩子哪天过生日等,这都需要上门普查才能了如指掌。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资深护士的经验多、思考细致等优点,成立以资深护士为核心的建档小组。统一安排,经过一个多月时间采用划区域、拉网式的措施集中进行了解、登记造册,使健康干预有了真正的“落脚点”。

1.2 依靠护士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尽管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我们社区在资深护士的带领下,与医生一起研究分析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制订相应的健康处方,如编写一些常见的卫生习惯与疾病的关系等知识宣传册发放给居民;举办卫生知识宣传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定期对慢性病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配合重要的卫生活动,走上街道宣传等等。

1.3 依靠护士搞好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 定期查阅辖区的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病人通过面访、家访、电话访问等形式给予生活习惯干预。如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上,我们将药物分成不同的阶梯剂品,根据病人复诊时的血压、脉搏、症状、体征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对症用药、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绝大多数人的血压稳定在140/90 mm Hg以下,而对于糖尿病病人则控制在130/80 mm Hg以内、有肾脏损害的人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 Hg以内,并对个别病人对吃药认识的偏差,如不愿吃药、吃药不按医嘱重吃轻停、盲目追新追贵追洋、来回换药、恨病超量吃药等进行纠正,这些细碎的工作,没有资深护士的巨大付出、耐心指导是无法做好的。

1.4 依靠护士提供全程护理服务 限于服务站的技术与设备,一些患病重者需转入更高一级的医院住院时。由社区护士护送病人到医院治疗,出院后再转回社区继续康复。对无人照顾或需要陪护的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则派出专职护士帮助其完成康复训练、健康指导、用药咨询等。

2 资深护士的优势

2.1 临床优势 资深护士一般都具备护师或主管护师职称,临床工作时间长,接触病人和病种多,实践经验丰富即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护理经验、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利于与各种疾病病人打交道。由于社区服务受人员限制,有时需要单人直接到村、到户上门服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具备较高的慎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