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3: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的网络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从理性的视角看,人的主体性在于人的自我认识的能动性。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由于受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主客体关系,强调教育者的中心与权威地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我特性,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低效。在网络时代,人的独立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科学的和平主义史观’的假设是,在一个高度依存化、日益复杂化、越来越符号化的数字时代里,人与自然、物、他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甚至在消弭,更进一步,独立的、均质化的、‘干净透亮’的主体已经(或者早已)被机器的齿轮、编码的程式、虚拟的空间,撕裂得七零八落”。[1]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多样性,获取网络资源的平等性、共享性,教育者不再能够过滤信息,独占教育的话语权。同时,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独立性,交流的自由度,个性化的表达、自我意识等极大地发展了,其主体性得到增强。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交互性使得“人―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变成了“人―机―人”的间接交往。网络人在网络社会中挣脱了社会人的等级限制,网络成为一个融入无数人的思想的生存空间,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网络之中。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能够消解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而受教育者成为旁观者的教育弊端。在网络中,各种网络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实现着信息的自由自在的互动交流。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往,有助于双方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实现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
二构建双向互动的网络交往模式
主体间性的网络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平等性,使得教育者难以再有信息的‘先导权’和‘支配权’,教育者也很难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对教育对象施加‘纯粹思想’的教育。”[2]网络中“人―机―人”的间接、虚拟交往方式弱化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人―人”之间的直接交往的教育者的权威。网络空间的超时空特性,打破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的互动必须是在场的状态,“异步交流使交流时间变得有弹性:人们可以在任何个人方便的时候和地点阅读和回复信息。”[3]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了更广泛的自由和身份的改变。“它们结合了大众媒介的快速传播,以及个人沟通的广泛特性,并且允许在局部性的社群里拥有多重成员身份。”[4]
“在交往实践的意义上,只有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发生了实质性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真正有了双方创造性、能动性的显现,我们才能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5]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双向互动模式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趋于对等,大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者进行互动、质疑和交流。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也更易被受教育者接收。“我们人类典型完满的榜样应该是对话式的,道德的获得是个体在与社会道德环境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6]充分利用网络论坛、QQ、微博等与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突破时空界限的对话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自由式的互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道德教育信息的熏陶与感染。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交往,主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为双方提供了思辨、自我反省的交流范式,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情感,改变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各说各话”和“自说自话”的境遇。从灌输走向分享、从教授走向对话的转换,开启双方的“知”、“情”、“信”、“意”、“行”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
三创设耗散结构性的网络环境
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金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的形成与维持的条件在于―――系统是开放的,存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具有导致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的涨落,如自组织。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的特点,构成了一个耗散结构。
环境是思想道德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创设具有耗散结构特性的网络环境,使无序、混沌的网络空间变为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平衡的、稳定的、有序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以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媒介,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网络学习环境。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结合是指网络环境的设计应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大学生个性化的价值诉求相统一。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教育者要广泛地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教育资源,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和网络系统的储存方法,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系统。同时应遵循大学生崇尚时尚、追求变异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知识的分类,增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的知识诉求和价值的认同。其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建设应使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理论性既要重视理论的系统学习与灌输,又要利用网络的丰富性,把视频、图片等各种多媒体和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融入理论之中,网络内容的新颖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网络内容的时效性、直观性减少了信息的扭曲与失真,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实践性就是要发挥大学生自组织的功能和教师沟通、交流、引导功能。网络技术发展与多元网络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在构成了大学生相互联系的过程,形成了较强自组织性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大学生在浏览网络内容时往往喜欢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思想或有价值的信息到网络之中。教育者应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媒介与大学生展开交往、传递信息、思想交流、价值引导。
四构建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方法体系
“网络社会是在自身本质力量的增长过程中,由对现实的改造到对虚拟的创造所产生出的社会连续体”。[7]在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虚拟网络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应分析其现实社会的根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疏通。在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应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网络的虚拟性需要大学生加强自律,强化自我的道德修为,提高自身的素养,明确自我的网络道德责任,自觉地承担网络义务,践行网络道德规范。网络事件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完备的网络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在封闭的环境中,通过文本、对话、视频等形式,面对的受众范围较小。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借助于网络论坛、博客、MSN、QQ、微博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与粘贴和超链接,海量储存的方式使得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的流动无空间、时间的屏障。建立专门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平台和营造宽松舆论氛围,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抒发自身的情感,并把显性的灌输教育与隐性的渗透相结合。显性的灌输教育包括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的教育和正面的宣传。如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针对某一问题,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走向,用主旋律占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隐性的渗透主要在于使用隐性的方法、渗透的手段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寓于网络之中,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精神洗礼。
参考文献
[1]段永朝.互联网:碎片化生存[M].中信出版社,2009:13.
[2]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0-65.
[3]曼纽尔・卡斯特.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49.
[4]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4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教育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高校内聚集大量师生,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都利用网络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使之渗透到高校师生的生活中,网络不仅可以让高校的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特征,使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都发展巨大变化。因而,网络对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从高校的语文教学模式来看,通过对网络平台的操作与运用,对现代的意识形态等内容进行传播和指导,若将其纳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实体和具体形式中,就能发挥其具有时代意义的沟通工具的作用。
一、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有关统计数据得出,大学生网络媒体的综合素可以通过使用网络时间长度、对网络媒体的认可度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使用网络时间越长,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越高,也就越有素质,也越能够使网络教育和沟通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将网络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顺应时展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从而发挥着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强大魅力。在我国信息环境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信息意识也不断觉醒和提高,从而使获取信息的方式随之改变。网络使世界变得“触手可及”,21世纪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因此,要想让大学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就要合理引入网络教学,利用网络上所承载的大量信息丰富大学语文教学。
(2)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逐渐被人们接收,并迅速发展为有效便捷的信息传播载体。网络所展现的“背对脸”的交流方式打破传统,弥补了“面对面”交流存在的缺陷,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为基础,缓解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情绪、教师心情不佳等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建立起一个相对隐秘和宽松的教学气氛,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空间扩大。在网络平台上,由于没有课堂气氛的压迫感,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就使得交流变得更加地随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成为一种交心式的讨论。另外,网络具有传播社会信息的功能,因此,它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成为快速、有效便捷的载体。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文学的追求逐渐趋于快餐化,比如关注短新闻短文学作品、阅读网络微小说、关注微博微信等等,这些对时间追赶、超越变成一种潮流引领着许多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下,网络环境决定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但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某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笔者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语文教学配备的设施不足
受教学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校在硬件设计方面达不到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首先,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明显不足,制约大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开展;其次,高校机房数量的不足引起多媒体教室超负荷运转的现状,无法给学生上机上网提供应有的方便;最后,大学语文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室和教学软件的供应欠缺。
(二)对网络资源利与弊的鉴别相对欠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开始多样化地接受信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学生从网络上大量获取信息,但是由于正确辨别和选择能力又相对缺乏,往往使其陷入虚无主义和盲目的怀疑论。再加上现实社会与语文教学里所展现的美好世界存在强烈的反差,从而加剧了大学生教学课本的怀疑和抵触。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使这种网络资源的弊端不断恶化。
(三)教师盲目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在新的时期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高科技应用于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网络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但若过分利用网络技术则是不可取的,整个课堂过于“精彩”,繁杂的网络信息可能会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兴奋之余却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所以,就需要合理地把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在板书重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无形中增大了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课堂形式取代原有的语文学习,让课堂详略得当、丰富饱满。
(四)大学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网络信息水平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大学语文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不仅对新兴的网络技术缺乏了解,而且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另外,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窄,课堂上的教学陈旧古板,内容与实际脱节,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加入到学习者的行列中,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反思。
三、构建网络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加强对网络技术利弊的分析,恰当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从而使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得到有力发展。首先,可以在学校建设内部局域网,也就是所谓的“校园网”,由网络教室服务器和教师教学服务器组成语文教学的网络系统;其次,将网络当做一个强大的“资源库”,是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接受的知识面,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从不同利用渠道,可以构建出三种不同过的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模式
对于大学语文的精读课文,可以采取网络课堂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的网络课堂。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在服务器上上传图像、文本、声音或视频等教学所需材料。依据网络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网络服务器的连接作用下,教师在电脑面前实施准时进行网络课程。
首先,为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可以在教师讲课的网络页面上设置一个发言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进行问题提问和意见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解答课堂问题,增加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网络系统把教师的讲课进行录制,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满足学生在课后回顾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复习。最后,为了加强师生课后的交流,可以在网络页面上链接留言板和邮箱,方便解答学生课后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网络讨论模式
网络讨论模式一般用于课外阅读和泛读教学,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Internet 的WBI 软件的支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网上搜集的课后阅读材料放在校园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下载阅读,而不再是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找信息,避免学生在众多信息中“迷失自我”。实践证明,WBI课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进行讨论。网络讨论模式中大量丰富的课外材料满足学生对文学阅读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研究性网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以团体合作为主,相对于传统的语文“应试教育”而产生,构建出大学语文考试教学新模式。传统的大学“应试”语文的开设目的是满足考试需要,而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脱离“考试”的局限,学生的作业与考试都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在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下,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成立小组,然后选择研究课题,再通过阅读大量材料制作出属于小组自己的网页。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新的网络教学模式,以网络传播为基础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从而推动整个大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
网络教育是师生分离的教育形式,如何保证网络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真实地发生,学习者既可以自主学习,又能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是北京大学网络教育教学重点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网络教育规律和远程学员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北京大学成功研发、实践了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
从2007年起,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采用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至今共培训中小学教师85万余人。引领式网络教学的实施,得到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的理念
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网络为传输手段、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教师引领的教学活动为主线,以师生交互为核心,促进发挥学员学习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很好地保证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真实发生。
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调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带领作用,强调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与协作的机会,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实施在教师引领下的学员自主学习,强调基于学习材料,落实教和学的过程,强化师生、生生互动,履行过程性评价,扎实保证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如图1)。
引领式网络教学过程中,学员基于教师设计的内容进行阅读、反思、做作业、开展讨论;教师在学员学习的全程进行指导,包括设计、开发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对学员学习进行指导、督促,参与学员讨论,进行答疑解惑、对学员学习进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与教学材料、与学习同伴、与教师进行充分交互。由师生共同负责参与的过程性评价贯穿师生学、教的全过程。
三、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的实施
(一)系统设计教学要素,科学构建课程结构
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既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又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施,并通过过程评价来保证教学和学习效果,系统构建了以内容、活动和评价为基本要素的网络课程结构(如图2)。
(二)强化师生、生生交互,落实教学过程
教师全程参与课程学习,与学员交流,实现学习者主动学习,是引领式教学的核心,通过设计讨论、答疑、自测、作业等多种教学活动,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落实了教学过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如图3)。
每个内容学习模块设计了学员讨论、学员与专家互动环节,集中研讨学习中遇到的学业问题,主持专家对于每一个重点问题进行细致的回复,并将讨论中学员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整理成文档统一在答疑论坛上,做到了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的有效性。
专家还提供在线实时答疑。在整理前期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后,主持专家在预定时间进行在线实时答疑,很好地促进了学员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辅导教师每天24小时内对学员的学习进度、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
引领式教学不仅实现了师生互动,还提供了学员之间交流的渠道。通过课程分组交流、班级交流,使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学员普遍反应,参加北京大学的培训,不仅从北大的专家那里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广博的理念;另一方面还有学员之间的交流,让学员有机会和更多志同道合者,共同交流提高,不断探讨新思想、新方法。
(三)贯穿过程性评价,保障学习效果
引领式网络教学对学员的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同时考察学习投入和学习质量两方面的因素,重点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评(如表1)。通过评价学员参加的课程测试、讨论和实践作业等学习任务的参与度、实施结果和学习的收获等综合评定学员的最终成绩。在这种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习者成绩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起到了实时引领、督促学习的作用。
其中既有教师对学员的评价,也有学员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要求教师对学员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对学习者的参与情况和学习质量做出评价,进行学业指导,这也消除了学员远程学习的孤独感,提高了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员通过自己的学习档案记录和教师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根据内外评价,使学习者能够自我反思、改进完善学习。
(四)完善技术平台,支持课程实施
教学平台是保障教学实施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在教学开发之初,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国内外各类教学平台进行调研,最终确定在Moodle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引领式教学平台(如图4)。
该平台注重人际沟通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习者适应平台的负担;提供互动工具,使师生均可参加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和协作;完整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很好地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平台管理系统采用层级式管理,根据需要灵活设置评价、管理策略,方便地方行政部门的管理。
对于大规模网络教育和培训,要切实实现对大规模学员学习的引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需要足够强大的教师队伍。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构建了由首席专家、主持专家和辅导教师组成的三级网络教学教师梯队。首席专家负责课程规划、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主持专家对学员进行答疑解惑和共同问题的解答,辅导教师全程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督促和激励、批改作业,对学员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图5 学习成绩评价标准
实现网络教学师生之间的持续交流,加强师生双方的教和学的努力,建构网络教学师生共同体(如图5),是保证学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网络课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把网络课堂构建成师生交流、共同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的一个学园。师生间的交流是贯穿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全过程的,师生之间持续的交流落实到课件内容设计、交互教学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学设计,设计开发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资源为学员提供帮助;参与学员的学习过程,直接为学员学习提供帮助,与学员进行讨论,在学员学习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起到督促、指导、诊断学员学习、巩固教学、评价学员的作用。
在师生共同体中,教师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课程设计以学员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教学安排使学习者能够主动按照学习进度学习,参加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与内容交互、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还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及技术监督制度,设置了监督岗位,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规章及工作流程。一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学支持的技术服务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保证教学中的技术服务的畅通。
四、结语
网络教学的本质是教学。实践证明,在学员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是有效网络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网络教学弥足珍贵的环节。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扩展了传统的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式网络教育模式,促进了网络教育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平等.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研究[EB/OL]. /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546083.2009.3.
[2]秦宇.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5,(11).
[3]王勇,智协飞,伍清.基于混合学习原理构建的混合培训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9,(6).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90―04
我国目前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大都属于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且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比较单一。而美国涉足网络教育的院校众多,包括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型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类型;不同院校的网络教育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具有多样性。本文选取一所公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作为案例,试图窥视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网络教育开展的一斑,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网络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是印第安纳大学系统的旗舰校区,在教育、商学、音乐等专业领域有较强实力。在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布卢明顿校区属于“研究活跃度非常高”的研究型大学。国内提到印第安纳大学一般指的就是该校区,方便起见,下文中的印第安纳大学也主要指布卢明顿校区。文中所述相关信息,基于对印第安纳大学网站内容的分析及对教育学院、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等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得到。
一 网络教育层次
1 硕士学历项目
开展硕士学历层次网络教育的有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商学院等。其中教育学院提供“教学技术系统”和“语言教育”两个专业,体育与保健学院提供“运动休闲治疗”专业,商学院提供MBA项目及其它三个硕士学历项目。
2 副学士和学士学历项目
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通识”教育(General Studies)项目,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目前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完成项目中所有课程的学习。
3 网络学分课程
网络教育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除了面向本项目的远程学生,也允许校内外各类学生选修。有些没有提供网络学历教育的院系或项目也开设有部分网络学分课程,如没有提供网络学历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专业都有网络学分课程可供选修。
4 非学历项目与无学分课程
开展网络学历教育项目的院系有时也提供非学历教育项目。以商学院为例,除提供MBA和三个硕士学历项目外,还提供两个证书项目(Certificate Program),以及两个无学分(Non-credit)证书项目。前者中的课程为学分课程,可获得与校园课程同样的学分,而选修后者中的课程不获得任何学分。这两种证书教育项目都不以获得硕士学历为目的。
5 网络辅助课程
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不同的形式和程度,除以网络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课程外,印第安纳大学还有许多以课堂面授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网络辅助课程,或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课程。
二 主要院系网络教育的开展状况与模式
1 教育学院
基于学生和教师对网络教育形式的需求,以及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学院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实践,主要提供硕士学历教育项目和网络学分课程。两个硕士学历项目开始采用网络教育形式的时间都较早,其中教学系统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提供网络教育项目。在整个项目网络化之前,该专业先开发了两个示范性的、基于因特网的网络课程,面向校园学生开设,为网络项目的开展积累经验。网络教育并不独立运行,而是与校园教育有一定整合。在教学方面,网络课程的模式不尽相同,但以异步教学为主;一般采取教师引导式教学,参照校园教学日历安排教学进度,对学生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网络交流有一定的要求。不同课程还设定有不同的人数上限,之所以设定上限与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有关,很多课程基于小组学习、团队作业的模式进行;另一方面,设定上限是为了保证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品质,确保师生之间有足够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在教师配置方面,网络课程教师的组成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全职教员、兼职教员和研究生助教。如果兼职人员或研究生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则在全职教员建设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教学,并接受全职教师的指导和监管;如果要对课程有大的改动,需与全职教员商量后进行。在学生支持服务方面,学院配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各类学生注册网络课程和申请网络教育项目的信息咨询和支持。
2 体育与保健学院
体育与保健学院开展远程教育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教学模式上经历了:基于卫星电视系统的同步教学模式、双向视频同步教学模式和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等三个阶段。在同步教学部分,教师和校园学生在布卢明顿校区的教学现场通过视频系统同步传播到邻近的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学习点,并将课堂进行实况录制,即时地制作成DVD寄送到其他远程学习者或者转为流媒体在网上。每次课堂录像分别寄送或,而不是一次把一门课程所有的录像都事先录制好。在异步教学部分,主要采用学校的Oncourse网络教学系统。每门课程的学生数量约为12~20名,远程学生和校园学生共享同一名任课教师,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且有明确的任务完成期限。该学院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远程教育部门,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整合在一起运行。
3 商学院
商学院在布卢明顿校区和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实行合并式管理,由同一院长负责。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是,商学院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相对独立地运行网络教育。这一专门的机构也是跨两个校区的,分别安置有一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支持服务人员,招生工作通过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进行。在08~0年大约有1500名网络学生,其中约600名是从社会分散录取来的MBA学生,另有约600名为来自合作企业的MBA学生。商学院提供网络教育的主要动机在于解决“夜校”项目中产生的问题。以往夜校项目中的学生往往需要灵活的迁徙,因此无法在同一地点完成历时3年的项目。为了解决这种因学员迁徙产生的问题,商学院开始提供部分网络课程,继而扩展为提供整个项目,并推广至州内外和国际。虽然设立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机构,但网络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两个校区的校园项目。课程以异步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对网络学生采取与校园学生相同的评价标准,对网络学生有相同的“期望”。
4 继续教育学院
印第安纳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是一个跨所有校区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通识教育项目和大量的非学历项目和无学分课程。其中,通识教育项目与一般的专业教育项目有很大不同。该项目制定的是一个跨学科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从人文艺术、社会与行为科学和数学与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分别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在必修的课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一些特定专业方向的课程。该项目约从2005年开始提供网络课程,最初以学生独立学习模式为主,后来交互式网络课程越来越多,教师通过网络对学习进行更多的引导。除了自己提供课程外,该项目还承认学习者从其他地方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的学分,包括校园课程、函授、通过考试获取等,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分散在各地的学习中心学习,接受面授、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课程。项目中的课程一般由继续教育学院自己聘请兼职人员承担,所提供的课程接受普通院系的“审查和批准”,但普通院系的参与并不多。
三 网络教育管理、服务及支持机构的参与
1 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
教授参与学校治理是印第安纳大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教授委员会就是体现这一点的重要机构。教授委员会下设多个分委员会,其中就包括“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专门关注网络教育技术在校园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印第安纳大学在学校层面并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管理机构,网络教育主要由院系自主开展,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主要就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全校的问题进行决策和监管,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网络教育的收费问题。作为州立的公立大学,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认为远程教育的收费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者间接造成将公共的投资用来补助州外学生的情况。但如果学费收取过高,势必降低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因此该分委员会建议由各院系自主决定学费,但州外和国际学生的网络教育学费不能低于州内校园教育标准,且需经学校批准;而非学分课程的学费标准则完全由各院系确定。
2 技术服务部门
印第安纳大学十分重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中心为全校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负责网络教学平台Oncourse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平台使用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开展网络课程和网络辅助教学,普通院系不需要自己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就可以直接开展网络教育,不需要自己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等院系都将这种以异步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平台纳入了自己的网络教育项目中。信息技术中心还提供基于H.323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同步教学。此外,学校的广播电视服务部门提供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视频会议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体育与保健学院就与该部门合作面向一些远程学习点同步授课。
3 教学咨询与服务部门
印第安纳大学里的教学咨询和服务部门并不唯一,他们提供与教学、课程和教师发展相关的咨询和服务,一般均涉及网络技术的课堂应用。其中,“教与学的技术中心”尤其针对信息技术在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咨询和开发服务,服务的方式包括:展示、培训、一对一的支持等。一些大的学院,如教育学院、商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均有教学服务机构,以服务所在学院的教师为主,但同时也面向其它院系的教师。这些教学服务机构都由学校财政资助设立。可见,印第安纳大学教学咨询和服务的提供十分多样化和分散化,而且同时面向校园课程和网络课程。
4 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
图书馆也提供有远程教育服务,面向远程学生、在外地访问或学习的师生、选修印第安纳大学课程的外校学生,以及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等。该服务由专人负责,通过协调图书馆的各部门来实现。学生只需选修有印第安纳大学的某门课程就可以申请该服务。图书馆为学生申请和办理远程教育服务提供了详细的引导页面,学生可以通过该服务申请借阅可出借的任何材料,或获得电子资源使用的帮助,图书馆员们也往往会建议申请者先通过当地就近的图书馆或机构获取资料。总体上,目前申请这种服务的师生并不多,一方面与很多师生并不知道这项服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图书馆提供有较方便的电子资料服务有关。
四 网络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
1 以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为主
从教育层次来看,网络教育的开展以硕士层次为主。虽然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提供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学历项目和学分课程,但并不是方向明确的专业教育,而是普通教学院系没有的通识教育项目。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等都仅提供硕士层次网络学历教育,文理学院明确不允许本科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获取学分。总体而言,印第安纳大学更多在硕士层次采纳网络教育,普通院系则在学士教育阶段保持传统的校园教育形式。
2 分散的网络教育开展格局
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印第安纳大学在学校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而是形成不同院系“各自为政”的局面。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大学,要想统一各部门、各院系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十分困难。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使得那些比较适合,且有能力、有兴趣开展网络教育的院系能够自主决策,以便在网络教育“市场”中抢得先机。这些院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选取适合自己的网络教育组织模式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不被固定的模式所局限。学校的分布式教育委员会仅对某些关乎整体利益的问题进行政策引导,并不过多干涉具体的运行。
3 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整合
尽管开展网络教育的出发点和具体组织方式不尽相同,但普通院系大都十分重视在网络教育开展中与校园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具体体现在师资、课程、教学等方面。承担网络教育的老师大部分来自校园教育项目,他们同时承担校园课程和网络课程,对两种教育形式的学生有基本一致的要求,希望他们有基本相同的学习体验。有些教师还在课程教学中将网络学生和校园学生混合分组,让他们参与共同的团队作业,进行合作交流。校园学生也可以选修部分网络课程来获取学分,或者转为网络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校园教育中网络辅助教学和混合模式课堂也在不断增多,淡化着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界线。
4 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教学咨询服务
虽然在网络教育开展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机构设置,但学校提供有充分的技术支持和教师、教学服务,且同时面向校园课堂和网络课堂,不做形式区分。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为网络辅助教学和网络课程的开设提供支持。学校还有多样化的教学咨询和服务体系,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支持。
5 面向国际的网络教育发展
印第安纳大学的网络教育不仅已经推广至州外,而且还不断向国外拓展,呈现出国际化特征。凭借高水平的师资、声誉和口碑,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的网络教育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商学院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已将网络教育项目推广到印度、泰国等国家,在2008年还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企业的学生。在这些企业合作项目开展中,还吸纳国外大学的优秀师资进行合作教学。
五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网络教育的启示
1 支持研究型大学普通院系开展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
目前我国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还没有发展起来,个别院校提供有网络教育形式的研究生课程班。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基本上都属于国内优秀的大学,完全有实力开展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试点高校均通过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网络教育,这些学院大部分基于原有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学院组建而来,以本专科层次教育为主,没有提供研究生层次教育的经验和基础。硕士层次网络教育可由研究生院来协调各教学院系来组织运行,以专业硕士教育为主,在提供更多、更灵活教育机会的同时,有效地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2 鼓励硕士层次网络学分课程的开设
网络课程的建设在网络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要。从印第安纳大学的实践来看,许多院系网络教育的开展从部分网络课程的开设开始,然后才实现整个项目的网络化。对于一些没有任何远程教育经验的院系,可以沿着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网络学历项目的路径,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逐步发展网络教育。一些课程和培养环节并不适合以网络教育的形式开展,因此有些专业无法在整体上实施网络教育。仅提供部分网络学分课程也很有意义:网络课程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和教师均带来很多便利;网络学分课程还可面向校外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随着网络时代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部分网络学分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持和服务体系
美国许多大学即使不开展网络学历教育或网络学分课程,也构建有专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或者混合模式课程,对校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给师生带来很多便利。各个院系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开展网络教育,而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咨询服务也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利于保障网络教学的质量。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系统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服务支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012年6月21日国家开放大学正式组建成立,它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及网络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大的网络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教学的模式、教学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把握也需要做出根本上的变化和革新。教学的立足点是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环节,而是学生参与、领会、认识、感受、去悟,让位学生展示他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他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而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就恰恰能够为学生创作出能够形成新的认知的良好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场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广泛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新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实践。
一、网络教育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解放学生个性
就目前形势来讲,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及知识背景中,利用可获取的学习资源和外界帮助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两种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
在此教育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出来,真正的课堂学习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量质的学习资源,吸收各自营养,不受教师的一人堂的控制,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二、网络教育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为学生创造出学生成人的环境和个性的空间,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是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具有计算机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要用它来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的用法,同时各种软件上都有英语说明,也同时学习了英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需要的。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网络信息科学及其应用的高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内,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变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最终促进了整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变革。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正在改变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网络教学的基础理论
从以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来看,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知识,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一个主题,让学生被动的听取,接收各种知识,来完成课堂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弊端就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创造性,让学生一味地从老师那里被动的得到知识,而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然而网络教学的出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更加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自主的对英语进行学习。而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是“质量工程”指明的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网络教学的实现,可以说能够解决很多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
网络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以学生为主要核心,培养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摄取性,提倡体验式学习(1earn to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o learn),网络教学的生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这就是英语教学中的改革,让网络教学走进大学英语时代。所以,为推动建立新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教育部于2004年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开发研制了四套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并在全国180所高等学校进行试点。让教师能够积累网络经验,发现问题的存在,来推进网络教学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让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推向更多高校。实现大学英语的新的教育改革。
二、网络英语教学体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新体制的改革,发展利用网络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利用网络来搜集英语素材,进行对英语的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为自己以后打下一定得基础。网络教学库存中,会有大量的资源,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获取更多的英语资源,突破了空间局限性。
网络教学的产生,可以说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鲜活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可以融合文字、图像、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更全面生动地了解大学英语,并对大学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教师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随着目前的各大高校发展情况来看,学生的人数不断的增多,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单一性和局限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对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缺乏兴趣。由于网络教学的诞生,不仅仅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也可以让教学老师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中,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三、网教学带来的问题
由于初试网络教学这种新模式,可能有些网络措施还不够完善,可能有的时候不能及时的更新资源,在使用中不能够顺利直接的找到资源等情况的出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学网络课件来完成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借助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涉猎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论,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或比较困难。另外还存在着缺乏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回避问题就是忽略问题的存在,不主动、积极地寻求必要的措施去分析问题,表现出学习准备不够充分。
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习惯,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会导致有部分老师对网络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够通过网络手段及时对问题进行更正和讲解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在教学中涉及有一定难度层次的问题,部分的学生可能通过单一的教师讲解会理解,放到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时候学生可能未必能够了解,尤其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这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总结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设定学习目标,建立新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程,来学学英语,将网络平台的良好应用结合课本的有机学习,更好地发挥自己本身的才能。学英语网络教育模式是改革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的改善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会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继续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让网络教学更加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教师是应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只有掌握了网络应用技术,才能使校园网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更加自由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让学生涉猎新的学习模式和新的学习环境带给他们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一是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重心仍围绕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展开,网络道德素养教育对高校而言仍是一个新的领域,且现阶段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对学生而言可接受度不高。第二是网络道德素养教育与现实道德素养教育脱节。网络逐渐渗透并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影响其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但网络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其人际交往、行为模式等各方面与现实社会均有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道德认识及判断标准受到不断侵蚀,网络道德认知缺失。第三是高校缺乏成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理论体系,需长期的探索。高校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尚在探索阶段,未形成明确的规范要求与理论指导,此外高校过度追求网络技术应用与研究也忽略了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校级支持,使得高校教师在道德素养教育方面颇受局限。
2.网络道德素养教育问题成因
第一是高校学生自身因素。高校大学生尚处于学习接受外在思想阶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未形成成熟体系,且现阶段网络道德缺乏相应的制约制度,大学生极易受网络上西方价值观、消极思想的侵蚀,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差,容易凭主观意志和感情行事。第二是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其自身具有自主性、虚拟性与开放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沟通交流学习时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身的想法,但缺乏社会道德约束,易凭主观意志和感情用事,给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第三是社会舆论方面。目前高校及社会网络教育重心放在网络的普及及传播方面,而对网络基础建设及网络道德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现阶段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侧重于网络的负面影响,忽视原有的引导作用,在另一程度上也影响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教育对策
1.加强教育,创新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模式
现阶段,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没有专门制定的教材与课程,主要教育模式包含:系统道德认知灌输、教育者榜样示范、行为规范训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等。这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与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探索构建和谐科学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模式十分迫切。高校应积极开拓新的网络道德教育渠道,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校园文化,利用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活动、比赛,将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使大学生变被动接受式教育为主动参与式教育。在开展教育时有针对性的、有意识地创造大学生自主教育的条件与机遇,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要注重启发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避免灌输式教育。
2.注重引导,引导大学生自主建立自律机制
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的自律意识,是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根本。网络在其开放性、多媒体性以及私密性等特性的影响下,传统的道德约束机制逐渐薄弱,社会舆论等他律手段的监督作用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甚至失去了约束力量。同时,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和多元化,易造成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弱化、道德意识模糊,不利于其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高校作为一个相对自由与独立的环境,使得现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善思考,思维活跃。因此高校在开展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时,要充分依靠大学生自身,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在网络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启发大学生在网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水平;帮扶大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机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利用网络与他人进行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社会关系,从而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获取不良信息的途径。
3.积极宣传,营造文明和谐网络道德氛围
高校网络道德的氛围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是否有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利用校内丰富的宣传资源与活动载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此强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重视,引导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自觉规范自身言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校文明和谐的网络道德氛围。
4.重视实践,培养良好网络道德习惯
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过程中,道德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加强道德基础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在积极开拓新的网络道德教育渠道同时,应注重强化实践类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正面的熏陶与感染,掌握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提高网络诚信意识,自觉要求提高自身素养。网络道德实践的开展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增强大学生道德体验,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道德关注和道德意识,以及共同的道德体验。让大学生体会自己既为网络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网络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从而积极参与网络道德建设,通过参与网络道德实践,陶冶道德情感,充实道德生活,提升道德境界。
5.建立有效网络约束机制,净化网络道德环境
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优劣参杂。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其引导了网络未来的趋向。作为即将踏入社会工作岗位的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准亦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道德面貌。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约束机制,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约束网络行为的规范,保证网络环境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102-02
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自从2000年国家教育部投资3个亿成立“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以来,我国大专院校的网络教学研究和开发也开展得红红火火。网络化的教学系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建了丰富而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实现了对英语教学资源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是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方案之一。
本文研究的“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实际上,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虽然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关数据显示,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生对网络辅助教学形式究竟适应到什么程度?这都是目前急需回答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广东商学院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辅助英语课程“经贸英语函电”时的学习适应性研究,尝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为以上问题寻求答案,希望在优化该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网络辅助英语课程的实际运作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及对相关学习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与研究获得。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商学院国贸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共240名,被试者均有过在网络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环境中学习英语的经历。根据“标准误差与样本的大小成反比”的原理,当有代表性的取样数量超过200以后,标准误差会显著降低,超过500以后降低不再明显(Fowler,1984:42,引自王建新等,2003),因此240名取样基本能代表本研究调查的群体,其中男生105人,女生135人,83%的人均有电脑,并可以上校园网和因特网。
参照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我们编制了本研究中的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方式视调查的主题而定,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问题。问卷内容包括:1)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英语的适应情况;2)学生对于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效果评价;3)影响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适应性的原因调查。由于调查期间学生正在学习网络辅助课程“外经贸英语函电”,所以调查问题的设计都围绕着此课程的学习展开,并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其信度和效度。
3.调查结果
我们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团体当场施测,当场收回的办法,发放以上3种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每种各240份,共计720份。其中第一种收回有效问卷228份,第二种收回234份,第三种收回230份,共计692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表1中的总平均值为2.87,总体而言,证明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英语方式偏向于不适应的状态。
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1)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式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达到了77%;2)学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同率只有15%,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认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可能或可以提高英语水平的人数超过了80%。
这些数据说明学习者对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持积极的态度,并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对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方式、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趋向于不适应,因此学习效果远不如我们想象的好。通过分析第三份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影响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动机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网络学习策略;缺乏自我监控策略;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学习环境和上网条件等。
4.问题与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笔者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信息,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但也有很多学生不太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等。加上网络辅助教学的组织具有松散性、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等特点,因此它在带给我们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网络学习中的师生分离导致教师角色淡化和教学管理弱化。网络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变成了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使教师的压力增大了,威信也受到了挑战。
2)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信息超载”、“信息疲劳”、“信息行为失控”等。
3)教学课件设计不合理和教学方法滞后。目前大多数网络英语课程的课件只具备知识或者内容呈现功能,使用这样的课件来进行网络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还是以课本和讲授为中心,并未适应新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4)学习者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网络学习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效果是成正比的。如果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学习就不可能有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成功开展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进网络英语课程课件的内容呈现与设计问题。
2)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网络技能的培训。网络辅助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高。学生首先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其次必须拥有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作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他需要更宽广的知识面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很多教学的组织不是单个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多个教师的群体协作。教师和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网络技能的培训必不可少。
3)注重网络辅助教学的交互性。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通过互发短信或实时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为成功的网络课程应该有“充分的教与学之间的交互,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实时有效的回馈”(许罗迈,2005)。
4)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策略。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
总之,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涉及平台、资源、软件、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单单靠硬件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设计优秀的课件、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等都是决定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建新等. 英语大班精读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94-03
网络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1]。而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独立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受网络影响的重要人群。调查显示:有28.6%的学生每天都上网,有34.7%的学生每周上网5―6次,有20.7%的学生每周上网3―4次,几乎没有学生不上网;“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以3小时和2小时者居多,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4%和36.6%,另有8.8%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而且对网上的信息信任度比较高,相信的占14,3%,比较信任的占41.9%[2]。另有文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还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3]。由此可见,网络已占据了学生的大量空余时间,网络已成为他们的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的交流方式,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并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网络的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走向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然而,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引起高校及教育者的足够重视,所以,有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
学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网络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此外应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先进思想、国际国内时事,甚至将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娱乐、道德规范等以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其思想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展和延伸[4]。
(一)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每天打开电脑,总有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进入眼帘。网络中的信息不仅图文并茂,还有各种有趣视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眼球。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的这些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具吸引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要选择性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听教的思想教育模式。此外,网络的感染力很强,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欲望。在网络学习中,学生能够让自己的眼睛、耳、大脑等器官充分运作起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更深刻的领会,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且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
(二)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在网络里没有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不同的观点,表达他们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想法,将自己的观点用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如博客、贴吧、讨论群等表达出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老师咨询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还可以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一提到思想政治的内容,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模糊,说不出个所以然。而网络传递的信息来自天南地北,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娱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抓住网络信息灵活丰富的特点,让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共享。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内容不再拘泥于枯燥无味的大篇幅文字,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各种更有意义的图画、视频,以及人们的评论、观点。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加广阔,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四)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尽管传统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封闭守旧,但网络传播的信息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逐步活跃开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学生不断膨胀的追求新东西的欲望,才能跟上学生不断前进的步伐,得到他们关注和接受。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可以与当下最火的新闻资讯、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甚至是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新闻和节目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五)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坐着听课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很多学生下课后便忘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学生容易抵触,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去学习上过的内容。而利用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鲜活丰富,将课程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关心的问题。此外,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消化吸收效果良好,老师还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特别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危害发生。
(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工作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如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平台,供学生们及时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通过校园网站,学生可以及时地看到各种消息,如学校会提供各种勤工俭学的信息,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及时提出申请;此外,学校可以收集大量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岗位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联系自己有意向的工作单位,这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学校还设立第二学位及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在大学中充分汲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有心理咨询网站的开设,也为部分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解决了不少烦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增加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指导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的好坏,远离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自身的条件,引导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教育者可以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现状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成批化的教育模式是否还能满足这个个性化时代的要求,大多数教学依旧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自身的长处,只停留在感知和记忆的表面,对所有学生要求一致,数量上的知识叠加并没有与学生的主体人格相结合,这与网络时代人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极不相符,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里,既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正受到网络的严重影响,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网络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教育思路和机制[5]。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及教育理念也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高校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远未构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使网络的有利方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学生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从而造成众多因上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旧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授课,忽略了网络强大的影响力。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却很少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一些讲大道理的书面文字上,让大学生感觉离它异常遥远。由此可见,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的影响,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去潜移默化地正面影响他们。
(二)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培养落后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快捷高效的渠道和手段。但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学科性比较强,要求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网络知识和技术,也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较高的教育水平。此外,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去培养一批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人才。随着校园网络的盛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有比较高的期待,但现实情况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网络较专业,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专业;另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专业,而对网络不专业[2]。所以,这是眼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网络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又说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守旧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相对传统封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守旧,不能吸引学生的眼光。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存在着关注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同学视这类课为休闲课,完全没有重视它,究其原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内容枯燥且经久不变,没有针对性,没有艺术性,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打开封闭的大门,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也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教育变得网络化、视觉感官化,易为学生接受。此外,要努力发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新功能,挖掘多媒体新技术,不仅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也要加强更新,实现技术和内容上的双更新,改变技术、内容落后的现状。
(四)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载体建设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7],但是很多高校尽管有校园网,但网站建设相对较弱。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学校的网络经常瘫痪,每遇到选课、等级考试报名的时候,页面就出现了不能服务的情况。有的学校连学生最基本的网络需要也不能满足,更别说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部分高校负责人认为只要有一个类似的网站存在,就完成了任务,但是网站的载体量很小,页面布局不合理,没有强大的信息功能。由此可见,网络载体的建设者没有认真地进行策划,也没有建立完整的思路和机制。部分网络尽管建成,但其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宣传。这样的网络载体形同虚设,从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五)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部分高校已逐渐开展起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但似乎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段时间后便销声匿迹,因为没有后续的更新、维护和监管,学生、老师不愿意再去关注相关网站,于是失去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及时性。另外,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缺失、网上交往的道德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并没有人对此进行监管和引导。同时,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意识,明确网络责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当网络上出现不健康甚至有危害的信息时,多通过删除信息、关闭网站等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后续的解释说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网络瘫痪时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没有更新,这些都是由于监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
(六)高校网络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和外界的交流,及时解决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国内外的政策和时事政治热点问题也能有更快速和直接的了解,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网上的各种消息来之不拒,或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能自拔,如逃课上网打游戏、聊天,看黄色网站等。有的大学生因过度上网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互联网成瘾综合征”[8]。教育者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里的自由,是有限的自由、理性的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自由,应避免因为各种信息的误导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9]。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认识到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建设一支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队伍,不仅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工作,将机制落到实处,对学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解决,进行良好的引导,最终使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伍炜,赵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5).
[2]杨德东,杨雪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3(6):11-13.
[3]樊永刚,郑选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
[4]汪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影响因素探析[J].高校建设,2013(291).
[5]束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14(3).
[6]孟思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3).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207-02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一项重要的谋生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很多普通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在过去教学过程中,一是以“教”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把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者”的加工过程,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知识,二是以“学”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张以学生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因而培养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在这两种教学模式中,大学生英语的读和写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体现,但是忽略了大学英语的听说能力。使用任何一种语言,例如汉语,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不会写字,但很少有人不会说话,所以英语的口语表达才是交流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正好是相反的,会写的多,会说的少。所以,必须尝试着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
2002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1][2],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多侧重于网络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网络教育这方面也是花样繁多。随着网络教学而来的是教学观念、学习方法、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变革,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扮演新的角色。本文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案例教学的探索,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帮助。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更能体现师生的互动,也更能启发学生用英语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激发学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
2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案例教学
网络案例教学,是指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中开展大学英语案例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廉价快捷的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在技术上、经济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备了可行性。
大学英语实施案例教学,首先要选用合适的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案例,英语教学案例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有想讲的欲望的,能够激发学生辩论、交流的案例。案例可分为:1.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英语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2、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英语教学的典型实例。案例的外在结构由三大部分有机组成:案例背景的概述,案例实施过程的描述和案例实施效果的总结。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方法:①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学生在网络中,使用网络中的各种速译工具,很容易就可以写一份英语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这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弱对英语的畏难心理。但对我们最重视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②分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使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由一名代表陈述观点,其他成员补充。③角色扮演法。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绎精彩的英语故事。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近乎真实的场景,大大缩短情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更能促使学生进入那种英语环境,主动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训练口语听力的目的。
3 大学英语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网络环境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融入案例这个载体当中,在网络环境中实施一个精品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3.1 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要求出发,并依据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任务,搜集、编写、设计案例。精选的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要能集中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适合在网络中进行教学。例如,在第一次大学英语课,让学生熟悉教师的语音、语调,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显得由为重要。因此,在热身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网络游戏:“ Share your little secrets”
游戏的规则:猜数字(1~100)每猜一次范围缩小,猜错的人挨罚 先由一个人来写一个数字,然后大家在1~100间进行猜测。每猜一次范围缩小,猜错三次学生受罚。下一轮由受罚者再写数字,依此循环。受罚的的学生跟大家说一个自己的小秘密,所谓秘密,只是从正式的自我介绍中没有的信息,并不是隐私。如“我的偶像是谁,喜欢吃什么零食”等。游戏过程课堂气氛热烈,消除了学生们的紧张感,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配合教师参与语言实践奠定了基础。这个游戏的感染性很强,全班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翻译自已想说的话,减少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畏难心态。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源于生活,又被运用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这节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语言活动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体验。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体验中,一改往日羞于发言、怯于表达的情况,尽情的享受语言运用的乐趣。 教学游戏如任何游戏一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本课设计的游戏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思维活动,克服紧张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
一般来说,案例的来源有三个途径:①英语教学素材中出现的;②从世界经典案例中借用;③从本国或当地的典型事例中自编的大型英语教学案例。
3.2 介绍案例
对一些精典有难度的英语教学案例,要预先发给学生,指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做准备。介绍案例分析结果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案例还很少,学生对于网络案例教学实战经验不足,并且有很多风俗习惯和中国不一致。所以,对有关的教学案例背景和主要训练的语言内容应对学生加以说明,以便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案例,思考案例,为课堂小组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如今美剧流行,学生对”越狱“等美剧津津乐道,在此背景下,教师设计了一个孤岛求生的主题案例。 主要内容为一架飞机出事故,坠毁在海边,在飞机沉没前,他们可拿出8种东西。学生以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从备选的17种东西中挑出8种,并按重要程度排序,给出理由。备选的东西有放大镜、帐篷、照相机等。对于一个这样的案例,学生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孤岛的地理位置、环境或者可能遇到的危险等等,教师要详细跟学生介绍,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案例,思考案例,为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
3.3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总结
这是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讨论,总结归纳出带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采用Welearning网校版网络学习平台,播放关于孤导求生的案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并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指派代表扮演孤岛求生中的一人,阐述各自的观点。在网络环境中,老师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组同学的讨论过程切屏给所有的同学看,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讨论主题,并且要随时查看其它组学生的状态。当然,案例的分析和辩论必须使用英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辨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重点指出本次案例分析的思路、重点、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等等。最后,重新组织学生按小组对各自分析结果进行小结,重新审视案例、分析案例,也可以分析在改变案例客观环境的假设条件可能出现的另外结果。由此使理论回到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为学而练,为练而说,像孤岛求生这类英语教学案例,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主题,学生积极主动 ,众说纷纭,兴趣盎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使学生感到英语确确实实是交际工具,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识,使英语学习具有实际意义。
4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要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又要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由于大学英语涉及面很广,英语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对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有效利用学习者积极情感因素的能力,以确保在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任务的执行,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内容。
4.2 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案例教学,整个教学组织过程要严谨。因为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没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准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例如:讨论无序混论、时间过长、网络中断、停电等问题,我们在上课前都要想好预防措施。
4.3 提高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在英语案例教学前,学生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会使用网络查找材料,给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去分析案例、完成课程任务。这是网络环境下英语案例教学能有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5 结束语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积极探索大学英语的创新教学之路势在必行。在网络环境下把案例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非常轻松的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从而使大学英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要考虑,我们如果对它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不顾教学的具体条件、不考虑教学的内外部环境,盲目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陷入教学中的误区。只有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把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处理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真正使案例教学有效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从而提高大学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雪,郭晋燕,刘宏, 2007. 利用网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研究[J].2007,(05)
[2] 严华, 秦旭, 2006. 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分析--一项关于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实证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3] 赵丽梅;谈网络教育中教师向WEB教师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曾慧;;提高远程高等教育有效性基本途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王茜,任小康;网络时代教学媒体变革引发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6] 吴焕庆;;从教学交往谈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1期
[7] 范晓峰;远程教育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7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学科技也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课室,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也让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不再满足于老师的传授,更希望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也希望接触更多的教学内容,了解更多课本之外的东西。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大学教学来说,如何适应时展变化的要求,以“全方位、广视觉、多模态”的新模式取代传统“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
网络资源走进大学课堂是顺应教学发展的需求,它与传统英语教学课的区别就是它在教学内容数量庞大、信息点全面、更新及时,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计算机技术,从而和世界联系,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英语课程更加多样化,优化了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英语教育虽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英语的接触和使用较之以往也增多了,可是,“中国式英语”却仍然是中国英语的一大硬伤,不可否认,中国的英语教育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才造成了今天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从高考的战场拼到了大学,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之前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下的结果就生搬硬抄,完全不会自主学习运用。因此,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他们的读写能力非常的差,许多大学老师反映,现在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非常差,简单的句子都应付不来,只会按着中文意思翻译,句法、结构等都不对,非常生硬。最严重的是,过去大学生学习英语靠的是背,很少有机会开口锻炼,于是就造成他们只会读单词,却读不来文章,甚至连简单的日常问候都不知如何开口。例如,如果你问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会告诉你,他们连简单的问路都不会,这不是多么惊奇的事,在中国,这样的现象在任何一个高校都非常普遍。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的资源非常的有限,而我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十分的薄弱,我们片面追求成绩,但是,却忽略学生动笔和开口的锻炼,我们的写作和口语能力都急需提高。
网络资源的出现及普遍,是良好的机会,如何有效利用校园资源,快速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是值得探讨的。
二、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普遍,大学读写课程的一个主要支撑点就是网络资源,抓住高效的有限资源,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眼前的主要任务。
目前,在高校中,网络资源作为主要的资源,受到广泛运用。以网络为教学力量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与传统的课程的不同之处有两点,其一,以老师的角度出发:以网络资源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一学生为中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达到传授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各种便捷高效的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通过PPT、邮件、影视文件、英文网站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其二是学生方面,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途径获取知识,也能利用不同的媒体手段进行交流和创作,和别人互相学习,及时有效地看到最新的信息。也能有一个广阔的网络平台让他们进行创作,从而让他们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一个就是学生课后的学习。区别于之前的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才能学习,有了电脑,学生可以在课后的时间自己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有了网络,他们也不必把问题留到上课的时候再问老师,而是及时的上网寻找答案,方便他们在完成作业时,能达到准确、省时的效果。
另外,相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好处,学校也是极大的发挥着作用的。大部分的高校都争取建立一个更好的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鼓励学生经常浏览英文网站,能促使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其三,例如现在高校开展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让信息能够多样化、共享性、交互性,获取的方式更加便捷。学校创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自己去写作,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开口练习,在电脑上进行一人一台电脑的自主学习,并及时发现自己读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可以说,网络资源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大学读写课程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是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主力军,也是极好的奠基石,是建筑读写教学这座大厦的主梁,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
三、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英语读写教学
网络资源如此的丰富,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它来改进我们读写教学中存在的缺漏。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在大学校园建立一个本校的读写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这个网络上进行一些个人创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账号,可以和别人共享,也可以自己练笔,自己进行口语训练,有不对的地方还可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让学生自己练习,自主学习。
另外,还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多放映一些英语影片,让学生模仿练习,让他们自己分配练习日常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后的时间给同学们发邮件,网上教学等等和学生多接触,多收集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课后的时间多学习。
学校方面应该多开展一些网络创作比赛,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竞赛,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子,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网络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在提倡的同时要告诫学生注意正确把握,要利用好网络资源的功能,且不能沉迷于此,要懂得如何选择正确的信息,拒绝不良影响,才是利用网络资源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