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22:38: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文广工作要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八项工程”中“文化建设工程”提出的目标要求,以乡镇(街道)、村居、居民小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根据省、市有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室建设标准,在全区完成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家,村居文化室60家,社区文化中心16家,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室18家。
二、施惠于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三送”工程。全年为城乡居民送戏52场,送电影2249场,送书2万册。二是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年内实现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三是开展城乡文化互动。一方面以当地特色文化成果为载体,在全区乡镇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乡镇与社区间的“文化串门”活动,年内乡镇组织16场演出进社区,社区组织10场演出进乡镇,充分实现城市乡村文化交流互动,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建双赢。四是打造好“周末书场”文化品牌。继续做好“周末书场”这一特色品牌,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繁荣创作,着力打造文艺精品
进一步整合力量、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好艺术精品的创作与生产。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艺术创新为核心,繁荣创作生产,多出精品力作。年内完成《民俗》一书的出版;编排苏北大鼓《垓下悲歌》,推出折子戏《霸王别姬》等新的拳头产品。
四、继往开来,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耶稣堂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大王庙、显佑伯行宫和极乐律院的维修和复建工程。在去年文保单位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年内新确定一批区级文保单位,申请一批市级、省级文保单位,并要加强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利用。二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内新确定一批区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力争将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苏北琴书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工作思路,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列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把“非遗”项目“年轻化”,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与传承。
五、规范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1、牢牢把握党的十胜利召开这一宣传工作主线,全面做好十胜利召开会前成就、会中动态、会后落实等系列报道工作,积极在内宣和外宣上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2、对内新闻宣传紧扣我县“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这一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选题策划、研究和落实,开办好“进园区、看工业”、“创建在行动”、“人口”、“转变作风促进发展提升”等专栏;全年力争对内新闻宣传发稿2400篇,比上年增加150篇,其中选题策划新闻力争突破600篇;对内新闻宣传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3、对外宣传继续围绕在市台用稿实现“争一保二”的目标,力争在市台新闻上稿850篇、专题用稿150分,全年在大要稿和高层主流媒体用稿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参评节目等级得奖数确保在全市排名位居前三名。
4、坚持“新闻立台”和“品牌强台”策略,办好《新闻》和《视点》,努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自办品牌节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民生类专题节目《民生》,完善制片人制度,办好《平安》、《文化》、《旅游》、《教育》、《嗳敲哟天》等一系列制片人栏目。加强选题策划、精细采访、精心制作、节目评比等,将上述节目办成群众满意的知名品牌节目。加快推进节目采编播审发稿局域网建设,实现节目采编播全程局域网操作,使新闻宣传真正上水平上台阶。
(二)致力于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按照2012年民生工程下达的任务,完成送戏下乡79场,指导乡镇自办文体活动79场,送电影下乡3301场,建农家书屋68家。不断提高送戏、送电影下乡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不断提高乡镇自办文体活动的水平,扩大影响面和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范围,使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生。
2、实施好“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免费开放工作。
3、联合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镇调研文化站建设情况,以了解人员在编在岗、人头工资及费用、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开展等各方面情况,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可行性意见,举办乡镇文化站人员培训班,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文化站管理办法》,提高文化站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文化网络。
4、全力以赴完成新博物馆建设工程,抓紧新馆陈列布展,招聘博物馆讲解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争取早日开馆。实施好县文化馆建设改造工程,力争新建青少年宫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创建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三)致力于在“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倾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增强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社会艺术团体和各类文化艺术协会为基础的全县文艺活动组织指导网络,配合县里重大节庆活动,分期分部门举办文艺汇演,在县电视台推出评比大赛及文化讲坛活动,调动全县人民的参与积极性,打造品牌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少儿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参加省艺术节。
2、抓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组织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成立和完善各类协会组织,通过协会每年组织1-2次创作会,大力培养歌曲、舞蹈、书画、摄影等创作人才。
3、加强、、三山边界文化交流合作,探索浙赣边界文化艺术交流新路子,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参加第27届“三山”艺术节,协助办好第六届三清山旅游文化节。
(四)致力于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上下功夫,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编辑出版文化遗产画册。通过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资料,展示我县多彩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上半年征集图片资料,下半年完稿付印。
2、做好樟村板灯、“班”演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罗纹砚雕刻、临湖串堂班、横街茅楂会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工作。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展示活动,鼓励和支持樟村板灯、“班”演艺和下塘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机制,传习非遗技艺,引导非遗技艺展演融入我县“一河两岸”旅游综合体大开发格局中,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五)致力于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推出和实施一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和项目跟进制度,建立县级文化产业示范点、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按照“创意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与科技互补,文化市场与旅游消费品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培植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以及工艺美术品创意等产业群,重点推出一批文化招商项目:
1、考棚项目---维修清代考棚,建造科举制度馆,展示历史悠久的“考”文化。全面进行修缮考棚,建立科举制度陈列馆。
2、阎立本墓项目---整修开发阎立本墓。新建祭祀享堂,牌坊、阎立本雕像,碑记。搜集阎立本书画资料,生平事迹,向世人展示其人、其事、其画。
3、《三清山之夜》大型歌舞剧项目---积极筹建“三清山之夜”演艺公司,围绕自然三清山,打造文化三清山,把三清山的道教文化、自然风光、民间传说和信江源文化化通过文艺的形式加以诠译,使之成为自然三清之后可供游客品味的人文三清。
4、怀玉书院重建项目----重建怀玉书院,在书院旁新建全国著名高校名校校训碑林石刻,以及朱熹在怀玉书院讲学时的《讲义》,重现朱熹怀玉书院讲学时的情景,丰富“原始怀玉、浙赣儒山”的旅游内容。打造怀红色文化旅游园项目。
5、怀玉砚雕刻博览园开发项目----充分利用丰富的怀玉砚系列资源,做好以怀玉砚文化为主题、三清茶文化为依托的融合砚台雕刻、木雕、碳雕、三清茗茶、奇石观赏等文化旅游工艺品为核心的怀玉砚雕刻博览园。
6、山头淤生态文化休闲综合开发项目----维修清代考棚、古城墙、大东门、南门门楼及女墙,建设城墙外环城市交通线路,整休阎立本墓、恢复端明书院,维修冰溪第一楼,还有整合即将竣工的武安楼、博物馆等,结合山头淤自然秀美的田园风光,倾力打造山头淤绿色生态文化休闲综合开发项目。
(六)致力于在“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顺应三网融合大格局
1、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不放松,全力以赴推进广播电视向20户以下自然村延伸,解决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2012年全县城乡力争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680户以上。
2、加大管网建设力度不放松,运用横街、白云杆线搭挂改造的成功经验,逐步做好网络搭挂改造工作,以期在三网融合的竟争中占据有利先机。
3、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放松,实施县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启动光结点后分配网的改造,配合省公司做好网络整合工作。
(七)致力于在“规范行业管理和促进发展并举”上下功夫,营造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文化发展环境
1、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以党的十召开及暑期、国庆为重点时段,以网吧、游艺娱乐等市场为重点区域,以交叉执法、明查暗访等开式,部署开展系列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规范网吧经营业主守法经营行为。
2、培育繁荣文化市场,全面开放演出市场,让优秀演出团体和演员更多地登陆演出市场,进一步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大力培育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3、打击侵权盗版出版物,查处取缔非法报刊,坚决扫除凶杀暴力、低俗文化、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内容的音像制品、游戏软件、图书、卡通画册,查处违法违规出版、印制有害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和印刷、复制企业,捣毁制售有害出版物的窝点和网络。
4、强化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行为,完善境外卫星电视设施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力保障党的十期间安全播出。
(八)致力于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推进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综合执法改革,打造一支文化市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综合执法队伍。
2、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做到资源、结构合理优化。
3、根据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稳妥推进剧团体制改革,以及电影院、剧院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文艺院团的改革。
4、进一步深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
(九)致力于在“加强文广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探索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和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服务对象参与管理,增强发展活力。倡导单声珍藏文物馆、周志高书法馆、红五星画院的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建设。
培育更加多元的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已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引进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用核心企业带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文化企业发展。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创作主题和创作规划,引导创作主体深入生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菜单配送”等方式,实现“送文化”和“要文化”的有效对接,让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人民共享。
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形成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市创成第二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两区申报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全市力争创建6个以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加快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8%以上。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紧扣人民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进各市(区)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开放。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等级达标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农家书屋“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70%以上的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完成达标建设任务。
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四送”工程等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全年举办“百团千场”文艺演出100场以上,“百姓大舞台”流动舞台车月均演出2场以上,市淮剧团送戏下乡100场以上,每个乡镇每年有4场以上演出,每村每年放映12场电影。加大对民间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改善排练演出条件,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
三、提高文艺创作生产水平
用足用好各级激励政策和资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精心组织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和重大文艺活动。
促进舞台艺术繁荣发展。加强文艺精品生产,力争推出1-2个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打造2-3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剧目。认真组织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参加“群星奖”、“五星工程奖”、国家和省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大赛事评选。组织开展好全市年度文艺创作培训班和全市新创文艺节目调演,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
推进文化“走出去”工程。精心组织和举办好2014梅兰芳艺术节、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做好“梅兰芳艺术奖”、“银杏奖”、年度“新创文艺节目奖”等文艺创作奖项评审工作,加强与省内外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塑造、提升、推介本地文化品牌,扩大我市文化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联合规划部门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撤市建区后文保单位的重新公布工作,继续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全市博物馆建设工作,鼓励和支持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发展。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明确市、区两级文物管理职能。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2014年文化遗产日、文物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认真编纂市第五批“非遗”名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第四批“非遗”保护项目。加快建设市“非遗”展示馆,稳步发展扬派盆景产业园、老行当文化产业集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加大力度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围绕打造全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抓好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提升工程,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支持泰兴乐器制造、高港壁纸产业基地等加快发展,打造一批错位竞争、差别发展,独具竞争力的地域特色园区,力争创成一批新的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鼓励扶持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木雕、盆景、玉石等工艺美术产业壮大规模,引导和培育新型智慧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版权作品对外交流,组织优秀原创作品、产品参加版权交易会、文博会等大型博览会。
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努力招引一批适合在布局的文化大企业、大项目。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鼓励产业的文化植入,推进文化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新兴文化业态。
六、强化广电管理职能
根据发展需要、依托技术进步,加快完善现代安全播出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础、促完善的标准,加快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加快建设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及市级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完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破坏行为,确保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敏感时期、重点时段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规范全市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许可管理,规范节目内容、频率、频道、功率等技术参数。
提高广电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在全市开展创建省“户户通有线电视县(市、区)”活动,力争全面完成户户通有线电视县(市、区)的目标。新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万户,力争总数达165万户以上,行政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数化率达90%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期末全市有线电视行政入户率达95%的目标任务。加强电影放映、荧屏广告、卫星电视接收等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市场销售“小耳朵”专项整治活动,创建省级“无小耳朵”先进市。深化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年放映18000场农村公益电影。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力度,力争各市(区)均有一批作品获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
七、着力抓好新闻出版(版权)工作
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生活,不断提高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水平。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实施省“书香”活动方案,以开展“乐学”读书节等活动为重点,积极推进书香建设,组建成立“市全民阅读推进会”,兴化市、区、区争创省书香建设试点县(市、区)。继续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以全面推进农家书屋通借通还为抓手,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推进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数字化阅读、网络化管理和功能拓展。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
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将版权工作与新闻出版工作相融合,与企业转型升级相融合,与提高全民版权意识相融合,推进壁纸生产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版权有偿转让,扩大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选取一家企业创争省级版权示范单位。指导市开展登记工作,继续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严格监管出版物市场。扎实开展2014年度“清源”、“净网”、“秋风”等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全市“扫黄打非”信息员管理体系,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定时督查和暗访,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地查人。
八、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环境
落实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文化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文件处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以及文化市场日常巡查机制。完善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网络,指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开展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加大监管力度。根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依法经营、优质服务、遵章守纪”为重点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五老”网吧义务监管员等志愿者队伍的力量,重点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者的法规培训,对违法违规行为严管重罚。加强文化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认真开展“每月一法”等学法用法活动,完善“以案说法”案件分析研究机制,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执法工作水平,形成上下联动、逐步规范的执法工作机制。
九、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文广新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便捷化。据国务院第六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和操作流程,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对于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原则,该退出的退出,该取消的取消,逐步实现审批便利化。要按照市政府加强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的要求,于10月底前对所有行政审批、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处罚项目再次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行政权力项目的听证、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使行政审批更加便捷、更具操作性。要充分发挥网上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的作用,加大网上办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的工作力度,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和结果公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的办结质量和速度。要深入推进全程办事制,实现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周到的服务。
四、抓好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常态化。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及时、准确公开局重大信息,及时答复群众的咨询,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要求,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积极推行行政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继续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成果,做好局行政权力项目的及时调整、更新工作,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与行政服务中心事项办理、与部门工作业务、与行政绩效考核“三个融合”。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改进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勤政观念、效率观念,为建立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秩序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门户网站管理,及时工作信息,继续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寒山闻钟”论坛贴子答复工作,做好政务微博,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促进政府阳光行政。
五、加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落实《市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重点加强对演出市场、娱乐场所、印刷出版、文物保护、网吧、卫星电视等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文化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秩序。要加强对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日常检查,督促指导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文明执法、亮证执法、说理式执法、互动式执法相结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将日常考核与季度考核、年终考核有机结合,提高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规范提高行政执法案卷的质量。11月份,组织开展全市文广新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要进一步修订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切实规范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疑难问题研讨,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素养和实际执法能力。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核心,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委会和市人大六届五次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构筑安全生产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的召开。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避免一般事故,确保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全面完成市安委会与我局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目标,再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各单位分管领导、安全保卫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做到百分之百持证上岗,其他人员做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培训。
二是继续参加好“安全生产月”等安全宣传活动。利用阵地和单位特色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打造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是进一步做好新闻和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向各报社、市“安全生产网”、《安全电子周报》、“中国”门户网站投稿,宣传自身工作成果,介绍工作经验。继续加大安全宣传工作的考核力度。
四是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为认真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构筑安全生产责任网,明确和落实各责任主体责任。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为核心,全面落实单位安全生产投入、教育培训、隐患排查与整改等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考核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是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活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三)注重工作实效,全面规范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重在投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经费保障,切实投入必要资金用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宣传教育经费和人员保障等经费,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二是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抓好文广新系统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局检查与各单位自查相结合,督促各单位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三是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风险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做到全员参与,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各基层单位要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特别要注重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同时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