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8 09:23: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

篇1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辩论赛"风风火火闯九州",荣登"大堂"。街头巷尾人们议论不断。在这之后,又连续进行了多届的比赛。全国范围内各类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一时间,辩论赛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中的重要栏目,相当多的大中小学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让辩论赛走进教学课堂,在学习驳论文时通过辩、论、评的方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这一想法在本学期04级安保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践。

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尝试进行的教学实验。初次尝试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现试着阐述如下:

一、对辩论赛的认识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辩论赛作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实用样式,有它的永久魅力,辩论赛不仅仅是诡辩(在自由辩论中主要利用这一形式),它更主要的是让参加者和观众都对辩论主题讨论深化(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丰富人们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人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参与者和观众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实际上,辩论者和观众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说,辩论赛对我们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促进了我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从论文答辩、法庭辩护到走东串西、讨价还价,"辩而论之",既是人们的言语表达的一种本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一种需要。细而话之,有如下几点:

(一)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为在辩论赛中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同时辩论赛的过程(特别是自由辩论)更加突出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等)、艺术鉴赏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等。学校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类似上述锻炼的机会应该说是非常可怜的。学生经过了这样的锻炼之后,最直接的当然是对于学习的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以及对于综合素质能力继续提高的渴望。辩论赛必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观点、论证观点。所以,辩论中语言文字的推敲、文章的有机组织,必定是演讲能力、作文能力的全方位实战训练,特别是在辩论的知识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全面、大量的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赛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本人的想象,这点也是教师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

(二)落实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确确实实只能是指导者(因为你可以替代学生进行一些知识准备,但是不可能替代学生出场辩论),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成为知识的主人。希望辩论赛能够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补充,更希望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好的形式,来拓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对辩论赛的准备

(一) 辩论知识培训准备

1、明确"辩论"概念

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辩论赛是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这种辩论往往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比赛双方都预备试图把对方四只"迷途的羔羊"引领回真理的殿堂,双方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辩论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辩论的题目、辩论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辩论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辩论,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辩论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2、介绍"辩论"技巧

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地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辩论技巧,这也是教师在辩手上场之前必须指导给学生的。

(1) 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例: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

(热烈掌声)

(2) 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己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比如,在关于"治愚比治贫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

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3) 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加入"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4) 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辩论的技巧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详细介绍。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二) 辩题的设计确立准备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场辩论赛的成败。选择辩题时要思而再思、细而又细、慎而又慎。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辩论的信心。

2、选择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例如这次本校的比赛,班内的选拔赛用的是"内涵美比外形美更重要和外形美比内涵美更重要"这个辩题,两个班级的决赛用的是"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这个辩题。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在辩论过程中也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洗礼。

3、难度不宜过大。对职高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辨不起来。从尝试的几节课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还是第一次班内选拔赛"内涵美比外形美更重要和外形美比内涵美更重要"这一场更具有可辩性。学生反应敏捷,表现机智,对答如流。而后面这一场"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要考虑到多个角度,才能进行深入地论证,对职高生来讲,难度明显较大。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难度适中的辩题。

转贴于 (三)辩题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正反双方以抽签决定各自立场,然后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可以在这一主导思维下攻守自如。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辩论赛准备的成败关键。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队员们须共同合作完成以下工作:

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

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辩论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辩论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认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下面以本次校内举办的这一次辩论赛的辩题为例,试分析双方立论时须守主的总论点:本次辩论的辩题是"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正方的观点是"青年男女之间有纯粹的友谊",反方的观点是"青年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我个人认为正方的辩论相对要难,所以正方在辩论时可把"纯粹"一词的概念解释"大"化,"纯粹"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有3种解释,分别为:朴实、纯而不杂和全然。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朴实的友谊呢?当然有。同时淡化"友谊"的概念,"友谊"在《辞海》里指兄弟之情、能互相帮助的情谊,并且还可抓住人的社会属性来进行论证。而反方则可以简单地抓住"纯粹"一词就是指"纯而不杂",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论证"青年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

其次,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以本次校内举办的这一次辩论赛的辩题为例,正方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从社会存在的角度承认青年男女之间的友谊有的是会转化成爱情,然后高屋建瓴地强调:但有的友谊却实实在在只是纯粹的友谊。

最后,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当之处,以便及时修正。在立论准备停当后,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辩词撰写好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仍应根据场上具体情况,及时做出适当修改。

三、辩论的程序安排

(一) 主席发言

开篇由主席介绍本次比赛的辩题、参赛队伍、参赛辩手、评委、点评嘉宾等等。参赛辩手一一作自我风采展示。

(二)陈词阶段,顺序和时间依次为:

正方一辩 3分钟

反方一辩 3分钟

正方二辩 3分钟

反方二辩 3分钟

正方三辩 3分钟

反方三辩 3分钟

一般的比赛都已这样的程序和时间进行,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做适当调整,"因地制宜"。本人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时间,一辩后的两名辩手分别用时2分钟。发言和辩论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在赛前准备时就应严格按照时限规定准备辩词,在比赛中,主持人宣布"现在由

×辩作开场陈词,时间为×分钟"才能开始发言,当主持人提醒时间已到时,应立即停止发言,并说"谢谢"然后坐下。

(三) 双方盘问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删减,以本校的这一次比赛为例,有增加这一环节的必要,因为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但是因为是初次尝试,细节上的考虑不周全,如盘问中要求提问学生如不满意辩手的回答,辩手必须继续作答,若提问学生有意作难则将使得辩手完全被动,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这一环节的游戏规则尚待进一步完善。

(四)自由辩论阶段

自由辩论阶段一般设时8分钟(也可适当改动),双方轮流发言。自由辩论环节要注意以下规则:

1、 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一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一辩手应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2、 自由辩论要求简洁明了地加强本方观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不能流于空间无物的攻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生观点、语言的混乱。

(五)总结陈词阶段

辩手总结陈词一般用时共8分钟,时间也可根据实际调整,从反方先开始,反方四辩总结 4分钟,然后正方四辩总结 4分钟。

不过课堂辩论赛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论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本方的总结外,还有作为主席或点评嘉宾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赛中起着导向作用。

四、辩论评分标准

1、辩论技巧(25分):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2、内容资料(15分):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翔实。

3、自由辩论(25分):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

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4、整体配合(20分):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表情风度(15分):辩手参加比赛举止端庄,即使在辩论中针锋相对,也应做到 态度温和,彬彬有礼,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势压人。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六、辩论的意义

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因为辩论过程包括辩题类型分析、辩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证词等与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对中学生辩论而言,学生们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真实、是否足以证实;是否为评委所接受、理解;是否充实新颖等。这恰恰是对辩手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严重挑战。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辩手辩论要辩出风采,往往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和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在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辩手和队友们善于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跨越移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超越,注重在辩论中创新。

辩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辩论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更需要系统的辨证思考,只有借助辨证思维,才能对辩题作出全面的深刻的透视,才能准确地把握争议点、切入点和立足点。只有依靠辨证思维,才可能避免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偏激、狭窄和空泛等缺点,使辩论有利于本方,使思维得到升华。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增长。

篇3

二、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大学生主观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不愿意当众表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语音面貌不好(即方言严重),所以主观因素导致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话;另一方面是知识储备量较小,在日常交往方面的口语表达还可以,在正式场合就无话可说了。因此,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要从主观上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学生的主观抵触心理,对他们进行口语表达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达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敢于开口说话的训练

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可以通过课堂上作自我介绍,先给他们找一个能让他们有话说的话题,然后对学生的自我介绍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语音面貌(包括声韵调的标准程度、各类音变现象、存在哪些方言问题);二是表达方面(包括语速、语调、重音、停顿,内部语言技巧)。

(二)求职应聘场景的训练

以求职应聘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求职应聘的场景。表演既可以提升学生与人交谈时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规范学生正确的态势语言(包括正确的站姿、洒脱的行姿、端正的坐姿)。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明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礼仪素质在求职面试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既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礼仪素养,那么在求职就业时就能更胜一筹。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口语表达比赛

1.朗读比赛

课堂上组织学生欣赏名家朗诵的经典视频,如古代名篇《满江红》、《声声慢》,现代名篇《雨巷》、《再别康桥》等。让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朗读技巧,朗读要字正腔圆,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应快慢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演讲比赛

朗诵是学生有文字依据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而演讲是无文字依据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在朗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不但要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应该运用与有声语言协调一致的态势语言,例如运用各种手势、体式来增强演讲的效果;还要适当使用类语言,比如与受众的眼神交流,不仅可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可以增强演讲的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69-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交流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的频繁举办,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日益繁荣的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滞后性以及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贯彻实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许多院校都为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开设了“英语演讲”、“演讲艺术”等类似课程,并专门为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或培训。

然而,在遍地开花的英语演讲课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的英语演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为了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英语演讲课教学,必须重视并改正这些教学误区。

二、教学误区及分析

(一)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

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本校选手在各级各类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中取得的成绩。客观上,这些比赛为演讲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例如,通过了解比赛对演讲者语言能力、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是,高校英语演讲课绝不能仅仅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因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绝不仅仅是为了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在大学生今后的论文答辩、求职面试、出国留学和日常工作等方面,出色的英语演讲能力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演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演讲与口语表达方面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具备用英语进行演讲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因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当着重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音、语调、语法、朗读和复述等能力。在高级阶段,应当着重于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扫除英语学习的障碍,最终帮助学生在大量的口语实践中完成从单纯模仿语言到自由运用语言的过渡。

如果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完全为比赛而教学,就会大大影响英语演讲课本来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就会使相当一部分无缘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二)以英语演讲比赛标准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尽管演讲比赛是英语演讲课的一个中心话题和主要内容,但教学活动决不能以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的表现。

实际上,许多学生没有参加过英语演讲比赛,将来登上演讲舞台的机会也非常渺茫。所以,为了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而学习演讲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如果演讲课以演讲比赛的高标准作为课堂教学标准,就会抑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并丧失用英语演讲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向学生强调,不要觉得演讲和辩论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演讲和辩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例如,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作为主角的同学当然要在聚会上发表简短的讲话。这难道不是一个公共演讲的机会?而作为公司的员工或领导,同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又如,同学们在宿舍里争论某某歌曲或某某影片的好坏,各抒己见,热闹非凡,这就是辩论。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就需要在课上淡化演讲比赛的氛围,设置更多如上面提到的情景,让学生忘掉这是在“演讲”或“辩论”,从而减少他们的紧张感和畏难心理。

总之,我们在制定演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参考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的标准,但不能完全照搬,否则,英语演讲课将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唯一教学内容

英语演讲课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毋庸置疑,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是英语演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如果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作为唯一教学内容,那将是有失偏颇的。该课程绝不仅仅只涉及语言本身,它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将英语语言训练与演讲技巧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和演讲台上有出色的表现,不仅要具备流畅地道的口语水平,还要具备在公共场合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魄力和自信。另外,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广博的综合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广博的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各种热点问题、古今中外的优秀历史文化等。这不仅需要学生注重日常的知识积累,而且还需要锻炼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007年CCTV 杯英语演讲决赛的一位选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被问到作为领导,人力资源管理和专业知识哪个更重要的时候,这位选手的回答非常恰当。她以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为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世人皆知,但是他更适合于辅佐刘备,因为后者更擅长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尽管刘备专业知识不如诸葛亮,但不失为好的领导。

在英语演讲课上,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用例子和事实说话,而不能泛泛地、空洞地讲道理。另外,英语演讲与辩论的历史、讲台艺术、演讲稿与辩论稿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段、演讲与辩论中的媒体辅助技术等内容也是演讲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总之,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口语训练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者,单纯地提高口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四)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

英语演讲课是一门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宜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演讲课成了教师练习和展示口语的舞台,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和看,很少能够参与其中。

在演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类似于电影导演,他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类似于导演指导演员演戏,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演员)而不是教师(导演),教师甚至有时还需要隐形。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可以是模仿,可以是对他人的演讲进行提问和点评,也可以是定题演讲,还可以做小游戏,等等。只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主动开口讲话,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无疑就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口语自信心和在公开场合讲话的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也可以体现在课堂之外。就这门课的实际情况而言,每周两个学时根本无法完成既讲解理论知识、观摩演讲比赛,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多重教学任务。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可以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甚至下个月的话题,让他们以“group work”的方式事先搜集资料。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更好的文字或视频材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他们逐渐成熟、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还可以创造一种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结论

以上的四种教学误区,在一些高校的英语演讲课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演讲比赛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标准,但不宜将演讲比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因为该课程不是为参加比赛的学生专门开设的短训班,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因此而在今后的求职、深造和工作中受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克服以上教学误区,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Stephen E. Luca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8th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为了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修订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修订后的两版大纲均指出了我国现今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文秋芳等(2010)通过对全国11所高校2189名文科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往往在口笔头表达中出现逻辑性差、表达困难等问题(高一虹,1999)。针对这些问题,两个新版大纲同时指出当今外语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要求的提出,国内各个高校教师纷纷撰写论文提出新的课程规划,如任文(2007),刘艳萍(2009)等提出演讲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周淑珍(2004),李凤荣(2005)则提出通过各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笔者所在高校也一直举办一些常规性第二课堂活动,如英文歌曲、配音大赛来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用英语做交流时,依然存在言辞表达不准确,缺乏创新观点等问题。选的学生在参加省、市和国家级各类英语大赛中也收效甚微。第二课堂活动并未真正成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学生缺乏一个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平台来活跃其思维、拓宽其知识范围,加强其人文素养和提高其思辨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重新定位了当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将演讲和辩论课程的建设与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期望能真正实现学生语言、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思辨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二、二课堂活动和演讲培训课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高校英语的课内教学(无论专业与非专业)长期以来强调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培训,模仿、记忆、重述都是常用的课堂训练环节,缺乏对思维方式和判断力的培养。广大学生也以通过各类考试,获得不同程度的等级证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即便有意识的要提高外语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往往也会因缺乏相关技巧的培训而无法在语言使用层面产生巨大飞跃。此外,二课堂活动如仅仅设计以模仿和背诵为主的配音、朗诵大赛则无异于课内训练,难以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突破。

演讲辩论培训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整体规划强调在课内(即演讲辩论课)加强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合理安排信息要点、掌握公众讲话技巧的能力;课外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实践活动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从懂得语言用法到会用语言,从学习交际到交际中去的能力不断加强。

三、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为了解决本校学生口语表达方面开口难,内容空洞等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致讨论认为应将演讲与辩论培训课作为整个体系的中心位置。以该课程所提出的训练目标位依据,设计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演讲辩论课为圆心辐射带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在课题开展的一年半里,我们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演讲辩论培训的方式。笔者首先在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作为试点,每周三为学生开设2节有关演讲和辩论的培训课程。授课教师为学院外籍教师,课题组教师与其他3名中教配合辅导学生。培训课每学期为17周,学期末参加演讲测试,合格者会给与创新学分。学生的主体为2、3年级,少部分为1年级新生。整体课程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接轨,并为第二课堂活动做指导。

(二)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首推每年一次的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演讲赛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比赛形式分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现场回答三个部分;辩论赛则在第二学期举行,比赛模式与现今国内举办的大赛保持一致,即采用英国议会制的辩论格局。中教负责对入选选手做进一步的除常规培训外的赛前指导。校内比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会被推荐参加自治区及国家级的相关比赛。

(三)开设外教讲座和口语角。课内对学生在公众演讲技巧上的指导无论从时间和人数上都无法满足非专业学生的需求。外教则利用周五晚上时间为校内非专业同学开办西方文化及公众演讲能力的讲座。在省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则轮流负责在校内开办口语角活动,以自身的经历感染更多同学。无论是讲座还是口语角我们都期望能带给广大同学更多的信息,扩大他们的视野,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开设英语戏剧比赛。国内学者黄源深(2010)曾提出我国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语言基本功的课程应当尽量减少,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方法和思辨课的比重则需要加强。这期中就包含对西方经典名著的细读,如莎士比亚作品等。为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避免学生仅仅以掌握语言技能为终极目标,我们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取莎剧的片段来表演,各班授课老师负责指导和排演。校内选拔优秀的表演小组还会得到外教的进一步指导,在校内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上公演。2011年优秀获奖者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选拔赛。

(五)建立模拟联合国协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通过在校内组建模拟联合国协会并派代表参加校际交流,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且学会了阅读背景资料,会场上书写大量文件,听取发言、阐述观点。在这样一种体验式活动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融入外交情景,自觉主动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经历不但锻炼学生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演讲和辩论的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解决冲突、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四、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成效

通过将课程设计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我校学生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表演和竞赛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语言使用能力,更加强了学习信心。

(一)校际交流和竞赛。2010年1月,我们选派3名同学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6月份,选派4名同学参加了“外研社杯”和“欧盟-中国友好交流年辩论邀请赛”。4至7月,我校选派10名同学分别参加了在石河子大学和兰州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演讲、最佳代表和最佳立场文件奖等多项奖励。10月份,2名同学获得“外研社杯”新疆赛区演讲比赛特等奖,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名特等奖同学还取得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校内文化节的顺利举行。2011年3月至6月间,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外语文化节。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我们着重开展以培养学生外语思辨能力的为主的各类型活动、竞赛及专题讲座。全校22个学院,近1500多名学生参与了我们从初赛、复赛到决赛的4大类竞赛。各类决赛获奖者参与了文化节闭幕式的汇报演出,在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五、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的启示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不仅语言能力有所提高,其思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改革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一)形成动态、灵活的学习体系。在整个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一直处于培训、比赛、培训这种连续性的学习体系下。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即获得练习的机会,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发现自我的不足,及时弥补。

(二)提升学生自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竞赛的锻炼,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有效推理、运用论据、组织观点的方法;也更加注重在公开场合讲话时如何与听众沟通,及非语言因素的使用。有了这些相关知识的储备,学生自信心得以提升,语言的表述也更加准确、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互学、互助风气。在课题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意外收获,其中之一就是培训班里最早的一批同学在修完课程之后,自发组织起来招募新生,每周一次的协助低年级同学锻炼公众讲话能力。老生带动新生,并树立了榜样,校园内学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3\]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李凤荣,安晓灿,孙东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9-72.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Chinese Speech and Debate

Teaching and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HEN Lingl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106)

Abstract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the "listening, speaking" two parts of capabiliti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four modules; especially emphasize the ability to speak.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 language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comparable, thus, independent college should train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speech and debate a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oral communication in two major sections, independent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has an essential role. From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departure to university lectures and debates based curriculum, expand elaboration.

Key word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peech and debate; course teaching

1 演讲与辩论简介

演讲与辩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演讲是指在公共场合,采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手段,针对某个或某些具体的问题,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个人主张或见解,阐述道理或者抒发内心的情感,并进行鼓动的一种语言活动。演讲能对个人的口语表达技巧及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训练,对学生个人的胆量及表达能力是一个极有利的锻炼。

而辩论是针对某一问题上,参赛双方采取争辩的方式以捍卫自己的观点,通常情况下,由于辩论赛采取的是驳斥对方观点的形式,因而场面是极其激烈的。辩论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有条理的逻辑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以及在赛场上雄辩的能力,因而辩论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同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演讲与辩论的有效教学

2.1 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随着现代教育逐渐提倡注重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导地位,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着重的思考,从多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演讲与辩论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由于尚未掌握一定的技巧,对陌生的话题较不熟悉,因此,教师要寻找同学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故事、笑话等。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从“逼着学”到“主动学”。这个过程一定要忌讳偏难的话题,这样的话学生难以开口,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在课程教学进行到中阶段时,教师要适当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阐述演讲与辩论的技巧,包括两种口语表达方式与一般表达方式的不同,肢体语言的合适应用等。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优秀人才的讲演与辩论,从中观摩技巧,逐渐学习在不同主题下如何运用言语表达以及肢体语言征服听众。

2.2 合适安排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方法

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对一些场景进行简要模仿。在中级阶段,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摩大型赛事的比赛现场,领会大型比赛的氛围,观摩优秀的演讲者与辩论者是如何征服受众,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表达内容的框架,培养学生的及时思辨能力,在即兴演讲与辩论赛中快速做出反应。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演讲及辩论赛的实战演练,选择题目,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积极准备,并在课堂上展现成果。

2.3 合理考查,公平评价

教学需要进行考核才能明确教学的进展、问题,因而,教学的考核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这种考核对于鞭策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在演讲与辩论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需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占30%)及最终成绩考核(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演讲与辩论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等综合情况,而最终成绩是学生的个人演讲与小组辩论的综合成绩。这样的综合性考查机制能有效让学生参与学习,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同时,还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独立学院院校的学生由于一开始便存在底子薄、态度差的问题,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不会对他们作出积极的评价。因此,一个积极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在学生作出一定努力之后,进行公平、积极的评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在后续的学习中冲劲更足。

3 有效演讲与辩论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倾听,注意倾听。倾听是一门重要的说话艺术,据相关调查表明,人与人的交往中,听的部分占据了55%,由此可见,听的艺术之重要性。在演讲与辩论中,倾听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接受对方发出的声音,而是通过倾听和思考,将这些听到的声音转化为重要的信息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加以思考、分辨,提取核心内容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声音发出者在讲话时的神情动作,注意领会其中的要领,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思考。

(2)表达要自信。在交流中,说话者必须要有底气,这样才能让受众觉得表达是有据可信的,尤其是在征服听众的演讲与征服对手的辩论赛中。这便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习强有力的表达技巧,在交流中、演讲中、辩论中,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在表达时自然得体、大方有度。

4 总结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缺乏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前人的看法上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语文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典型课程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认为现阶段的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从教学者与学习者两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止上述的演讲与辩论训练,其他的如讨论、复述、交谈等也都是极其有利的方式,教学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首先,适量的课前调查研究是激活历史课堂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较为详细地调查和了解,调查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和侧重点,了解他们对辩论比赛的兴趣和熟悉程度。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旅游、上网、观看影视剧等方式对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事件特别感兴趣。同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普遍观看过国际大专华语辩论赛和浙江卫视周末版等电视台实况转播的中学生辩论赛。同学们为选手仪态端庄、落落大方的辩论风格所沉迷,为选手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辩论语言所折服,为选手扬长避短、机智灵活的辩论技巧所倾倒,因而,他们对各种辩论的兴趣都很高,这些都为我们把辩论带入课堂、激活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平台。

其次,适中的辩题是激活历史课堂的基础。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把辩论引入历史课堂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外部环境。在确定辩论题目时,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可辩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辩题,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太高了,辩手的实际水平达不到,无法辩好。反之,太低了,没有可钻研之处,辩手辩起来不过瘾,观众同学听起来也很枯燥。因此,设置的辩题要难易适中,让辩手感觉有值得钻研和辩驳之处,促使双方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一种立即投入到辩论中交锋的冲动和欲望。

2.公平性。即辩题双方不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难一边易的情况,而是基本公平。当然,任何辩题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只要不是明显有偏重就可以了。

3.可听性。即不仅要从辩手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观众同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应该设置那些不仅让观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之后有思考价值的辩题。太深奥的学术问题、高难问题,不仅辩手不容易辩,听众听起来也沉闷、吃力。太直露、太浅白的琐屑问题,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生活问题,观众听起来也觉得乏味,甚感无聊。

4.指导性。即辩题能够对辩手、观众在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或某一方面的正确导向作用。那种只停留在斗斗嘴皮、练练口舌层次上的“辩论”只是一种肤浅的争论,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辩论兴趣。

再次,适当的辩论方式是激活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堂的辩论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一般性辩论和专题式辩论。一般性辩论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某些历史现象产生疑问并发表议论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由此带有很大随机性而产生的辩论。它没有固定的人数,也没有一定的规则,是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观点的对立,自发产生的,它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灵敏的反应。

专题式辩论是历史课堂辩论中最有意义的辩论方式。它是教师有组织有准备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按预定的程序来进行的。一般来说,正反双方的四个辩手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还有各司其职的主持人、计时员、记录员和评审员。它实际上是一种由辩论双方围绕同一辩题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抨击对方观点的一种团体演讲比赛。这种辩论,由于双方当面交锋,短兵相接,因此,它最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容易对观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当然,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一般性辩论和专题式辩论结合起来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用播放录像、诗歌朗诵、屏幕投影等方式来创设、营造历史氛围和辩论情境,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适时的引导、评价和总结是让辩论激活历史课堂的终极目标

不管哪种方式的辩论赛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辩论之前要加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规范学生的辩论方法和手段,防止学生在辩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和纯粹的狡辩。辩论结束以后,应该请正、反双方的辩手代表分别谈谈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要由教师这个策划组织者对整场辩论赛进行客观公正地点评。点评内容一般包括是否审题立场清晰、论据充分合理、推理严密有力、辩驳技巧卓有成效和仪态是否沉稳端庄等方面。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应该以鼓励性、赞赏性的语言为主,对辩论中的精彩之处更要特别提出来加以肯定,借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再现历史

1.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学习历史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为此,教师要常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思考。

篇8

1、歌曲内容思想性强、健康向上、符合活动主题。(20分)

2、演唱节奏整齐统一,音准良好,声音整齐洪亮,吐字清晰,有感染力。(20分)

3、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合默契。(20分)

4、合唱队员遵守赛场纪律,进出有序,着装整齐,精神饱满,有朝气,台风良好。(20分)

5、演唱形式丰富,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音准节奏掌握良好。方法正确,形式丰富新颖(如领唱、轮唱、朗诵、动作或其他演唱形式),音乐表现完整,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20分)

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 前三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初步统一打分,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从第四支参赛队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独唱比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歌曲内容思想性强、健康向上、符合活动主题。(20分)

2、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优美。(20分)

3、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20分)

4、舞台表演得体,演唱感染力强,自然大方。(20分)

5、舞台服装符合歌曲演唱风格。(20分)。

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 前三位选手演唱完毕后,评委初步统一打分,给前三位选手打分,从第四位选手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举行比赛评分细则二一、辩论赛的流程

(一) 初赛

1正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两分三十秒;

2反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两分三十秒;

3自由辩论,时间各四分钟;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任何一名队员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在此时间内,每位辩手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不受限制。

4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5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6评委提问

7观众提问

(二) 复赛

1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两分三十秒

2 反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两分三十秒

3 攻辩环节,从正方二辩开始,指定对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交替进行

每一轮攻辩时间为一分三十秒。双方各计三分钟。

4正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为一分三十秒

5反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为一分三十秒

6自由辩论,时间各六分钟;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任何一名队员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在此时间内,每位辩手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不受限制。

7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8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9评委提问

10 观众提问

(三) 决赛

规则流程同复赛

二、辩论赛细则

1、时间提示

辩论各个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举牌)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终止钟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开篇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由于本次比赛辩题大都富于生活化色彩,所以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缠。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 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 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3) 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得互换,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

(4) 正反方选手战立完成第一轮攻辩阶段,攻辩双方任意一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对方选手在限时内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5、自由辩论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不得出现同时起立发言的现象,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 总结陈词

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三、辩论赛比赛须知

1.计分人员分别在各队的对面,用黄牌或红牌进行时间的提示。并设有计时器进行提示。在比赛的各阶段中,举黄牌表示用时的提醒,举红牌示意辩手用时完成,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并立即坐下,否则酌情扣分。

2.在辩论过程中,选手可以参照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如卡片等),但是不得照读资料时间连续10秒钟。否则将酌情扣除团体分和个人分。

3.每场比赛各组队员须统一服装,具体由各队自行决定。

4.各参赛队务必在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内到达赛场,以便于组织者对赛事的统一安排,以便各场比赛准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辩手要求:

每支队伍由5位辩手组成,其中1位为候补辩手。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主席要求:外型仪表端正,口齿清晰,开朗大方。各支队伍均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经历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

举行比赛评分细则三一、即兴演讲的规则

1、各参赛选手以抽签方式确定出场顺序;

2、每位参赛选手的演讲时间为5分钟左右,不超过6分钟,演讲满6分钟时由计时员提示,选手中止演讲;

3、比赛由评委现场打分,但不当场亮分,选手演讲结束后,由计分人员统计选手的得分,在下一位选手演讲结束后进行公布;

4、评委必须坚持准确、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5、比赛采取100分制,选手演讲结束后,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打分,计分人员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统计出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2位),即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6、比赛决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品。决赛前设初赛和预决赛。

二、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一)演讲内容 35分

1、思想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内容充实具体,生动感人(15分)

2、材料真实、典型、新颖,事迹感人、实例生动,反映客观事实,具有普遍意义,体现时代精神(10分)

3、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5分)

4、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5分)

(二)语言表达 35分

1、演讲者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10分)

2、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10分)

3、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15分)

(三)形象风度 15分

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

(四)综合印象 5分

演讲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

(五)会场效果 10分

篇9

人们普遍认为,口才就是人才。可见口才在人才构成元素中的重要地位。口才即口语能力。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可问题是,多数教师针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我在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1研究时,就此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怕“说”心理。

许多学生课堂上不回答问题,大多原因是害怕心理作祟。教师就当多用表扬和肯定来鼓励学生,多用阳光心态去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说”,并且能“说”好。在融洽的氛围中问答,学生才敢于发言。

2.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营造愉悦“说”的环境。

良好的班风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问答环境。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周围学生不是持着鼓励、期待的态度,而是抱着挑剔、静待其丑的态度,且在一旁冷笑、窃窃私语、哗然起哄、讽刺打击,就会直接影响该生的发言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艺术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班里开展1+1(1+N亦或N+1)学习帮扶活动,组成互助小组,鼓励学生间相互关心、帮助,建立良好的学友关系,从而创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环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学生才会轻松愉悦地发言。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说”的空间。

在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时,教师不妨试着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一把课堂组织者的瘾。意图是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真的具有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机会,从而积极地张嘴“说”出属于自己的话。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采用了这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主讲教师”。事先让班里推荐一名学生作为“主讲教师”,讲课前我给予适当的辅导(还告诉他老师会在课堂中始终充当“护课者”)。由于讲课的是本班学生,他们发言踊跃,积极向 “主讲教师”提问,与之辩论。各个学习小组在围绕“课文里两位重要人物——邹忌和齐威王你更喜欢谁?”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辩论,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辩论中不断修正、补充各自的观点,激情迸发,整节课跳动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4.高质量开展语文活动,诱发“说”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课堂变为学生“说”的舞台。组织学生举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等,让学生自己当节目主持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有一个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在班里举行的讲故事比赛中由于故事新颖,赢得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我接着对他加以辅导,结果在学校文艺晚会上走红。这个成功使该生受到极大的鼓舞。

5.挖掘课文潜在资源,引发“说”的激情。

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若能简述课文内容,或点评经典词句,品析精要段落,或描述诗歌意境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空城计》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排演课本剧。学生通过改编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各组轮流登台,台下学生点评,没想到学生竟能把《三国演义》中这一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

6.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锻炼“说”的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有急于打破传统观念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心里期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独立思考,展开讨论,从而解决疑难问题。此法可有效地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我让学生有意识地找一些他们认为有失偏颇的名言,如“功夫不负苦心人”、“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等拿到课堂上批驳,引导学生对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避免人云亦云。

7.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提供“说”的舞台。

此法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课内五分钟的说话训练节目,可以讲笑话,介绍家乡特产,新闻等。长期以来,我把课前五分钟作为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空间,收到良好效果。由于已成习惯,学生在课前大都积极搜集课中五分钟“说”的材料,内容涉及时事要闻、天文地理、古今典故、快乐语文等,既丰富作文素材,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8.组织辩论活动,提高“说”的技巧。

辩论训练,有利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自信的表达。在教学《假如人类也有尾巴》时,我让学生针对“人类有尾巴好”和“人类有尾巴不好”两种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针锋相对,旁征博引,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像,双方各列举出“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妙处”和“人类有尾巴的种种烦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提高“说”的技巧。

9.遴选热点话题讨论,提高“说”的艺术。

遴选现实生活中有价值和意义的热点话题,评析时事,不仅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说”的艺术。如“你如何看待中日之争?”、“从韩国女总统、泰国女总理顺利当选中你看到了什么?”“实现中国梦我们个人要做到什么?”等话题。创设情景,如“爸爸要给家里买电脑,可妈妈坚决反对,怕影响孩子学习,你该怎样对妈妈说?”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一吐为快的发言欲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挖掘课程的潜在资源,开展有质量的语文活动,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说”,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能力就会达到新课程的目标。

注解1:属教育部的子课题,由韦俊卿教授主持,笔者于2012年4月参加。

参考文献

[1] 刘墨 欧阳芬.想说、敢说、乐说、会说[M].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P122--126

篇10

一、口语训练要有明确的目标、

具体的考评机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设立口语训练的总体目标及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使口语训练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工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总体目标:长期不间断的口语训练,既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90%以上的学生基本具备应付一般社交场合的语言能力。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听说训练项目即第一学期进行介绍、朗诵、复述;第二学期讲演、采访、课堂答问;第三学期辩论、课本剧表演、求职。

2.规定明确、具体的考评机制,使口语训练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力度。我们对三学期学生的语文听说技能的考核分做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期为30%,分别为介绍、朗诵、复述,每项以10分为满分,记入平时技能考核成绩;第二学期亦为30%,分别为讲演、采访、课堂问答,每项以10分为满分,记入平时技能考核成绩;第三学期为70%,平时技能考核成绩20分,分别为辩论、课本剧演出;结业技能考核成绩50分,师生模拟人才招聘市场情况,学生进行自我推销。

3.有一个完备的口语训练的教材体系。为了避免评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为此,我们把李纯明老师编写的《听说训练教程》定为语文口语技能训练指导书。并专门组织编写了《语文技能考核评分方法》,对每项考核制订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平时技能考核由任课教师掌握,结业技能考核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共同评定。

4.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结合。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口语训练适合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组内人员已达成共识。即“口语训练”的知识和例文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时间比以1:2为宜,教师的工作除精讲知识和例文之外,还把精力放在练习的设计和指导上,方式灵活,方法多样。

(1)练习的设计内容上的确定性与可选择性的完美结合。首先,在内容上,坚持贴近现实生活,坚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在程序和方式上,对于“独白式”说话,从全靠书面材料作依托的训练方式(如朗诵、背诵、复述等)过渡到半靠或不靠书面材料作依托的训练方式(如口头作文、口头解说、讲故事、自我介绍、演讲等);对于“对话式”说话,从非正式场合的简单双向交流的训练方式(如日常交流、口头答问、个别采访、小组讨论等)过渡到正式场合的复杂多向交流的训练方式(如课内专题讨论、辩论等)。

(2)练习指导的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首先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胆量、兴趣、习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克服怯场心理。其次是说话专门技能的指导,对“独白式”说话技能重点指导学生发音吐字尽量规范,语言表达尽量连贯完整;对“对话式”说话技能,重点指导学生“听”要听出实质,“答”要答得机敏。

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口语训练力度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关键要落实在“练”字上,光讲不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说话训练

课前5分钟说话是口语训练普及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环节。第一学期针对学生互不熟悉的特点,安排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第二学期针对热点问题(如前途、就业、成才),安排同题演讲;第三学期为配合结业的“招聘”考核;安排学生自我推销。

在组织这项活动时,我们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严格控制时间,每次说话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二是对个别不善“表现”,过于口讷的学生,要采取“帮”和“促”的方法。三是每次指定2-3为说话对象,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得到口语训练的机会。四是当场点评,学生评议与教师总结相结合,以此为借鉴,加速口语能力的提高。

2.每学期3大节课时间进行听说训练

第一学期进行故事会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第二学期进行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会;第三学期进行辩论会、课本剧演出。我们在每次听说训练课前2周布置口语训练内容,以便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些训练项目如演讲,我们都提前一周掌握学生演讲稿件准备情况,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好政治关,避免出现错误的言论观点;二是把好文字关,力求文字准确、畅通、优美、有说服力;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提高演讲水平,增强整体的艺术效果。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音、朗读、朗诵的训练

诵读贯穿于所有阅读课的教学之中,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把握材料的基调,弄清词义、情感以及词、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词清楚、语音清晰、语流顺畅、声音洪亮、音质圆润,其次掌握诵读技巧如重音、语调、语气、语速、音量、停顿、态势等理论知识。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根据学生一学期课堂表现情况,以10%的平时成绩汇入学生的考评记录中。

4.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是进行口头作文,二是进行例文分析。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快速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组织正规的演讲、辩论比赛

每年,我们在组织班级、年级的演讲、辩论基础上,组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的演讲、辩论比赛。为配合教学,每学期我们还协同校学生科、团委组织一次演讲或论辩比赛。而且,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大中专演讲论辩比赛。

2.组织记者招待会

记者招待会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敏锐洞察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每一年都邀请校级领导或部系领导到学生中间来,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向他们提出问题。此类对话学生非常关注,也高度重视。他们所提的问题贴近生活,现实性强。诸如“某某校长,请你谈谈对在校生谈恋爱的看法。”“某某书记,你对在校生‘生日热’持何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求职演习

篇11

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辩位安排

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对整场、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则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圆满句号的关键。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

辩论赛的输赢不仅仅要看个人表现的优劣,也是对辩手之间默契的考验。

(4)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而恰当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正是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5)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针对性。同时,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常用语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

(6)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赢得比赛的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而不是你的声势有多大。

(7)避免硬伤

①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以及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②注意规则。

③辩论是神圣的,能够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能力。学理固然重要,但语言技巧也同样重要.

2、辩论赛的辩论方法

(1)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①在辩论中,辩论的逻辑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辩论显得严谨、条理,使自己的观点显得牢不可破。

②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观点时必须要分析其逻辑关系、真实的逻辑地位和逻辑困难,知道了双方在观点上的逻辑关系也就确定对方观点的要害之处。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讲究逻辑层次。辩论时应层次分明,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③在辩论中还应擅长进行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不要一说就是一大套并且不得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是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样地,要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归纳对方的见解,否则往往会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

④在辩论中需要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对方的本来不明显或者小的逻辑错误,使用归谬法后就会使其错误被放大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归谬法的使用要注意适度性,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以强词夺理的感觉。

(2)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①如果辩论过于生硬,缺乏活力和幽默,大家就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所以只有在辩论中融入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整场辩论才会充满活力。

②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形象例子,尽量少使用抽象的、教条的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③多多使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使用枯燥无味的大白话。

④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数据取代经院式的说教,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好像、应该、你想之类的不准确的词句。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有据可查,不管准确与否,对方往往无法反驳,也无法否定。

(3)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①辩论犹如战斗,进攻和是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在辩论中辩护是防守,反驳就是进攻。

②在辩论中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只讲防守,结果辩来辩去,战斗都在自己一方进行,对对方的观点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二是只讲进攻,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和问题,不敢正面回答和辩论,在心理首先已经胆怯,这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攻破对方的堡垒,自己却已经失去阵营。

③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④防守是基础。当对方对自己的观点或者证据提出一些枝节质疑的时候,可以不予以回答,但当对方对自己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时,则必须简明扼要地回复,并进行辩护和解释。只有澄清自己的基本观点,才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攻击对方,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辩护,进攻就会显得强词夺理,理屈词穷。因而,防守就是最有效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