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8 09:23: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很多图书馆也在实现自动化,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体现在由主机/终端模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转变,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打破不同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障碍,为用户自动选择和传递所需文献。常用检索手段的预设,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多媒体及电子文献的

管理。

1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可行性研究目的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系统,系统的运行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使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即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阶段,而本系统主要的任务是减少人力以及管理费用以用加速图书信息传输进程、方便的图书交互界面。是面向读者、图书管理员,方便检查、维护、查找系统漏洞。每个读者由图书管理员建立统一的账户,根据读者提供的卡号,判断借阅权限。基本的功能包括借书与还书的过程,如果满足借阅条件,将图书借出;要还的书籍交给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会根据用户信息,检查读者的图书证号,进行相应操作后将图书归还图书馆。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针对一般图书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供人查阅对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的内容分析,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其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包括图书信息、读者信息、读者级别信息、借阅信息和系统用户信息。图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包括.登录功能、图书管理功能(图书入库管理与图书的查询操作),读者管理功能主要有读者登记与读者查找功能,图书借还管理功能包括借书与还书功能,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主要进行添加,删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然后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性能上必须包括检索速度与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是大量数据的检索,因此,针对需求分析以及相关技术我们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索引表技术。

2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任务是实现图书信息系统化、规范化以及用户使用自动化。本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图书借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最终必须转换成详细设计,要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得出数据字典。设计出满足系统需求的各种实体,对读者信息实体的描述,对读者以及属性信息的定义;画出用户信息实体E一R图,对用户信息以及属性的描述;画出借阅信息实体E一R图,描述借阅信息实体,刻画各实体间的关系。系统数据流图描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输入输出,用数据流把这些加工连接起来,进行书籍的分类及书籍信息的处理。根据读者类别表,读者信息表获得读者信息,读者可以查询借还书信息,借阅情况等。系统详细设计包括登录模块,图书管理模块,读者管理模块,图书借还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流以及流程设计。登录模块主要是验证用户身份,要画出图书登录界面的流程图,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图书管理模块包括图书入库处理子模块,主要描述了图书入库处理子模块。图书查询子模块查询图书信息;读者管理模块包括读者登记子模块,登记读者的一些信息。还包括读者查找子模块,列出读者所借书籍信息;图书借还管理模块包含借书模块,实现借书功能,还有还书模块,实现还书功能;系统维护管理模块,要画出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的流程图,实现系统用户与普通用户的设置。数据库设计。我们使用为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为图书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命名为T1,设计图书信息表,表名为book。设计读者信息表,表名为user,读者级别信息表,表名为rl,设计系统用户信息表,表名为ADoper,设计借阅信息表,表名为b1。

3 图书管理系统检索算法

这是整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的检索算法能够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性能。随着图书的类别与数量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其检索成为系统性能的障碍,针对图书管理系统的检索模块,能设计出一种高效的图书检索算法。即基于类别、日期和类别日期的索引表。图书类别和图书日期索引表为二级索引,图书类别索引表和图书日期索引表。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里已经呈现出海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数据检索成了业界关心的问题。数据挖掘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整合了多种学科技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检索的效率。在我们这个系统中,它主要是通过统计出读者近期所借阅的书籍,然后进行相关运算,得出读者借阅书籍的类别,年份等信息,接下来再将这些信息加以扩展,设置缓存,利用相关算法统计,直到重新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索引表采用分块处理的机制,具体算法包括建立类别日期索引表,检查无误后进行了初始化缓存,放入相关借阅的书籍,然后使读者能够进行正确查询,用数据挖掘技术,经过相关运算后放到读者偏好的书籍,采用LRU算法,数据挖掘技术与索引表的结合,对书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加速检索的速度,并推测读者未来可能借阅的书籍,充分发挥数据检索的优势,把这些书籍提前放到缓存中去。

4 图书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用户登录窗口是用户和管理员进入系统信道,用户登录窗口起到了保护系统的作用,本系统的最大登录次数设置为三次,密码不正确则系统会出现信息提示。若输入的用户名与密码正确,方可进行系统界面。主窗口及菜单的实现。这个部分要求设计界面好看,实用。主窗口是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用户通过登录接口进入的就是主窗口,并在这里实现系统各功能。菜单栏下面的工具栏有四个快捷图示。图书管理模块的实现。实现了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图书信息,对某图书信息进行修改,为图书信息删除等对图书信息进行编辑。对图书管理系统检索功能做性能分析,将把图书类别作为聚类对象,检索方式主要有直接进行检索,建立类别和日期索引,进行检索,在索引表中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检索。读者管理模块的实现。其窗体与图书入库处理的窗体类似,但所有的数据项都不能为空,查找方式采用的是多条件查找和模糊查找。另外,还有图书借还管理的实现、系统维护管理的实现,最后进行系统测试,结果标明检索时间、可靠性达到需求分析指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Visual Basic;SQLServer20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工作,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因此根据图书馆目前实际的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图书管理的现状

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也先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查找资料也更加方便。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馆藏书籍做成基于网络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单位的网络内查询,可使图书查询和借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使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

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软件编制一个管理软件,用以实现图书、读者以及图书管理员日常工作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等。这些工作需对数据库知识有足够认识,并深入的了解Visual Basic 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

1、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处理速度快、准确通过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安全性好、方便查询、借阅管理等。

(2)经济可行性: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可缩减人力投入。

(3)运行上可行性:本系统作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所耗费的资源非常的小。

(4)从各种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可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

效率,会得到学校工作人员的一致同意的。

综上所述通过可行性分析认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切实可行,可

进行开发。

2、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的介绍

2.1Visual Basic 6.0 概述Visual Basic 6.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工具组建Visual Studio 6.0 的组成之一,是基于BASIC 语言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6.0 既继承了BASIC 语言的简单易懂的特点,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Visual Basic6.0 已逐渐成为编制Windows 应用程序、数据库应用程序、多媒体程序及网上应用程序的理想工具。它不仅为广大程序员所钟爱,而且还成为了众多初学者编程者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了实用且易掌握。Visual Basic 6.0 包括三种版本:学习版、专业版和企业版。这三种版本的基础是一致的,只不过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在工具的提供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大多应用程序可以在三种不同版本中通用。

2.2SQL Server 2005 概述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由Microsoft 推出的,开发各类大中型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 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和各类开发特性,在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带来新的商业应用机遇。

3、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读者部分和管理员部分。为了方便读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要将图书按照内容进行分类。读者可以按照类别进行查找,逐级浏览、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本系统还可对用户的账号和书目的阅读权限进行管理。管理员需要给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及设定用户的级别,还为用户提供图书的排行榜让用户能知道那些图书受到大家的欢迎。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将图书管理系统划分为系统设置、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借还、系统查询5个部分。

3.3 系统流程

图书管理系统的流程是用户先输入自己的帐号密码成功登陆系统后系统根剧登陆的帐号信息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读者还是管理员,如果是读者则能进行信息查询,及修改自己的相关信息,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就能通过管理员进行借阅图书、归还图书也是通过管理员完成的。如果不是读者而是管理员,那管理员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图书及读者的所有信息、设置相应的权限、为图书更新排行榜的信息、以及完成读者的图书借阅与归还。

4、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开发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了两种用户,分别为系统管理员、读者。当系统管理员使用帐户登录后,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导航菜单进入读者管理界面、图书管理界面、图书借还界面、系统查询界面,在读者界面中,管理员添加和修改用户信息、用户可以查看自己信息,在图书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添加和修改图书信息、用户可查看图书,在图书借还界面完成读者借书还书的操作,系统查询界面管理员可以查看借出去的图书信息及库存的信息、用户可以查找自己的所需的图书。读者使用读者帐号登陆系统后,可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信息、也可以查询自己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图书的借还信息。读者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是通过管理员完成的。

4.2 主要模块的运行

4.2.1 登陆界面

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系统自动将输入的信息和相关数据表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如果该用户输入的内容和数据表中的内容相符,则通过验证,此次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用户只有成功登陆系统

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4.2.2 图书借还信息模块

图书借还管理模块主要分为图书借阅页面和图书归还页面,用户

可以在通过这个模块查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管理员可以在图书通过这个模块来完成读者借和还书的操作。

4.3 系统开发的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

4.3.1 图书管理系统索引

篇3

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本系统的总体需求、实现方案,并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开发该系统的依据和建议。

1.2定义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是能否发挥其教学、科研作用的至关重要的技术平台。对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来说,是决定其能否方便、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关键技术平台。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准确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操作。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信息化不但能方便学校的管理,更能使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由于学校藏书量大,借书的学生多,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借书高峰期时这种冲突更加明显,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因此,实现一个将各种图书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借书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

开发的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方便直观。既要方便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理,图书管理员根据权限将数据库到互联网上,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不限时的对图书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和进行续借操作。

2.1要求

A、主要功能

开发的系统要实现一下基本功能(1)、读者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o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2)、借阅管理: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人与系统交互)借阅、归还图书。(3)、读者查询: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4)、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B、主要性能

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查询速度快。同时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可靠性高。

C、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借、还书权限,只有具有高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3.对拟建立的系统分析

3.1业务流程及数据流图

(1)组织结构图与信息流关系

4.所建议的系统

所建议系统是C/S和B/S模式结合。系统管理、书籍管理、读者管理和借阅管理等大部分的功能通过图书馆内的局域网实现,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图书信息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续借等功能可在互联网上进行,利于有效地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交换的自动化。用户在经过身份确认后,系统按照权限的不同向其不同各种类型用户所对应的功能。

4.1影响

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会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的影响:由于所建议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所以需要配备足够符合以上列出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的计算机和通信线路。系统失效后,服务器端需要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恢复数据信息,要求要有足够的数据备份空间。(2)、对软件的影响:需要落实是否有符合本报告所列出的正版的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则需要购买。(3)、对开发的影响:开发过程需要用户进行密切的配合,准确阐明需求。(4)、对经费开支的影响:除了需要支付开发单位的有关费用外,每年还需要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见经济可行性分析)。

4.2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较为宽裕,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任务。

5.经济可行性分析

5.1投资成本

A一次性支出

(1)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23万元。其中:本系统开发期为7个月,开发人员为在校教师,按每人每月天2000元补助计算,需开发人员4人。根据软件系统的规模估算,开发人工费用为5.6万元。书籍、读者等基础信息建立需要5人2个月即10人/月,每人月的人工费用按2000元计算,需2万元。

(2)硬件设备费共13万元,其中:微机6台约3万元;服务器3台及网络等设备费10万元。

(3)外购开发工具、软件环境费用共9万元。

(4)其他费费用共2万元。

一次性支出总费用:28.6万元。

B经常性费用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10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5万元,按年利率5%计算,10年共需要花费38.6082万元。系统投资成本总额为:

28.6+38.6082=67.2082万元。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后,都能熟练使用本软件。

7.结论

本项目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投资回报利益大,使得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符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操作、法律方面都是可行的,可以开发本系统。

参考文献:

[1]钱乐秋等,《软件工程》,青海大学出版社;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云计算的介绍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相关服务,具有增加、交付和使用三个模式,一般会涉及到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在计算机专业领域里,云通常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又可以分为狭义云计算和广义云计算两种,狭义云计算是指网络的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以按需和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相关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这种服务可以与互联网、软件等相关,也可以是其它服务,一按需和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资源。这样的话,通过云计算就可以将计算机能力当做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上进行流通了。云计算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将计算机的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然后用户根据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使计算机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模式、网格计算和云计算,由此看来云计算也是经过多次发展和转变之后才到达今天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编程、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五大关键技术。云计算发展到现在,主要可以向用户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平台即服务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并且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软件即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模式,这些软件用户无需购买,通过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帮助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2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这其中包含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且需要组织专门的图书管理部门来对其进行管理。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五大功能:

2.1 基本信息管理。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入库、系统参数设置等;2.2 图书查询与借阅管理。图书查询方面主要包括馆藏信息查询、目录检索、分类导航、读书指引和用户历史信息查看等,图书借阅管理主要包括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借阅书籍续借、借阅信息查询、罚款管理和挂失管理等;2.3 图书订购管理。图书订购管理主要包括新书订购、图书订购推荐、图书订购信息管理等;2.4 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员工作情况、出勤情况、岗位情况和个人业绩等;2.5 用户及权限管理。这项功能主要是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不同的用户登录图书馆系统后拥有不同的权限。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的巨大压力,很显然,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高校目前的需求,所以,需要借助云计算这种高新技术手段来研发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使之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以下是从理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可行性三个方面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1)理论可行性。首先,我们知道,云计算能够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当作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上进行流通。其次,云计算是具备管理集中化、功能开放化、处理规模化、存储海量化和客户端轻量化等特点。所以,利用云计算可以将高校图书馆整合成地域宽广、存储容量巨大的分布式网络图书馆。另外,近些年来,云计算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云计算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经有许多的文献对云计算理论进行介绍,这为云计算理论的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技术可行性。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对于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每个图书馆都可以利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上传至云空间,统一由云数据中心来组织和调度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还能够使海量资源在统一标准模式下互补链接,让各类资源的按序存储和使用,使服务更加方便和个性化。

(3)经济成本可行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建设费用,而且成功运行之后还能够减少管理的成本,相关软件和技术的更新都是由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图书馆不必支出额外的费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使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更加科学。

4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4.1 搭建云接入平台。现阶段,构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首先需要搭建一个有效地云接入平台,让系统用户能够通过客户端登录到这个“云”。这个云接入平台要具备有效的安全保障系统,防止用户信息泄露,还要满足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云接入平台要能够鉴别有效用户的身份,防止非法入侵。另外,云接入平台要容易接入且能够帮助用户完成访问和检索等相关操作。

4.2 功能设计。这个系统不仅要具备传统图书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图书查询与借阅管理、图书订购管理、管理员管理和用户及权限管理五大功能模块。还要在传统图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例如,保证图书信息能够共享、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论文创作和存储、RSS以及其他在线协同办公等功能,让该系统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4.3 系统设计。首先,该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增加一个云模块。需要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创建至少三个对象,读者、图书和管理员。需要创建至少三张表,读者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和借阅记录表。在将概念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一个主题对应一个数据库、一个对象对应一个表、一个属性对应一个字段、一个实例对应一个记录等数据库创建基本原则。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三大方面,可以采用防火墙以及相似安全防护系统对该系统进行防护。

5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其优势非常明显。构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对于满足高校图书馆现阶段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软件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相比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用性更高了。

参考文献:

篇5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04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90- 02

0 引 言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图书资料的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纵观以往的管理方式,更集中于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来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归类,这种效率低、保密性差、工序烦琐的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症下药,把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作为重中之重,采取结构化系统的方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将工作科学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1.1 技术上的可行性

判断新系统目标所需技术现有条件能否满足,通常从软件与硬件的性能要求、技术人员的水平与数量等方面来考虑。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开发人员的技术含量与能力水平,其次考虑短期内就能培养的优秀技术人员。

(1)以当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商家所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资源来满足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要。系统中的软件前台采用开发工具DELPHI 7.0,对应着的后台数据库则选择SQL Server 2000。较为常规化的软件与硬件设备,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对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的要求不算过高,可大大节省了校方的财务支出,降低成本。

(2)开发与管理。依据我国现有的开发技术水平,坚信能够很好地完成系统的前期开发任务,后续工作应当安排有资格有学历的相关操作人员(以年少有为的青年人为主)进行专项训练,让他们在自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性知识有所提升,以便更好地完善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这样既方便了操作与系统的维护工作,使后台操作简洁明了,又可以让青年人士施展才华。

1.2 社会经济可行性

开发、运行、维护费用主要包含购买设备和安装设备费用、软件的开发费用、人工费用以及日常的消耗费用。前期的开发费用:由于高校采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属于简单而常见的,所以开发费用不高,性价比高,经济方案可行。开发所用设备的费用:若由本单位的技术人员自行研发,则该项费用可直接计入人员费用。而系统的收益便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方面来考虑,而相对于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则更应侧重分析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比如说当系统投入以后能够使用户查询以及使用信息的方便度提高多少,能够为用户具体提供哪些之前所不能提供的信息等等。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数据字典与结构设计

(1)数据字典设计依据有关资料显示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大致管理流程和系统功能结构模块图并且结合各大名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数据字典供高校管理系统参考借鉴。

①读者个人数据:来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用户必须持有与馆内图书资料借阅相关的个人身份数据,其所包含的数据项有借阅证标号、读者类别编号、读者姓名、读者部门名称以及所办借阅证日期。②系统用户数据:高校图书馆内部人员所持有的馆内图书管理系统身份数据,其所包含的数据项包括用户编号、登录口令以及专有的权限代码。③高校图书馆内馆藏书目数据:图书馆内所有新书书目经过典藏之后所形成的馆藏书目数据,具体应当包括索书号、图书条码、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关键词、字数、复本数、可借数、入馆日期以及图书所在的库室名。④图书借阅数据:其所包含的数据项目有借阅证编号、图书条码、借阅日期、归还日期以及图书所在的库室编号。

(2)数据结构设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馆内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系统需要,分析并勾画出实体关系图,随后根据已经勾画出的实体关系图以及系统的数据字典,分析设计出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相对应的各个数据库表格,并依据馆藏的实体图书得到馆藏图书的数据表,而图书借阅数据表则依据借阅关系所得到。

2.2 系统实现

篇6

一、Eclipse的相关介绍

Eclipse是替代IBM 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开发环境,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功能,但是通过各种开发插件,它可以扩展到很多语言的开发。Eclipse基本上是本地文件,其帮助系统会先建立一个Web服务器显示文件,它有相当舒适的本地浏览和很强大的文件搜索功能。

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的用户可分为借阅人员和管理员两个方面。基于Eclipse的平台的Web应用程序把整个网络系统的设计分为四层:Web应用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和数据层[1]。应用层包括表示层和控制器,业务逻辑层可分为业务接口和业务对象,持久层是为了实现DAO数据持久化而创建,数据层指的便是关系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指的是根据用户需求在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建立数据库的一个过程,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统一性。设计可分为三块进行,一是建立系统数据模型。二是建立系统功能模型,三是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用以记录各用户的借阅历史。整个系统包含的信息要有:一是图书信息,二是读者信息,三是借阅图书的信息,四是图书的分类和库存信息,五是管理员信息。

(三)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1)系统的主界面及数据库的连接。系统的主界面就是我们登录系统后看到的第一个浏览界面,这是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的模块,在这个页面中应包含着各个系统模块的连接。

由于图书的具体信息、读者的信息和借阅的信息等都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所以如果要添加和整改这些信息,就必须要连接到数据库。我们可以连接数据库的操作封装到类Dao.

java中,在其它模块调用它就可以实现连接,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省去了每次都要编写连接程序来对其进行操作的繁琐行为,这样一来数据库的连接就变得安全高效,程序代码也更清晰简洁[2]。

(2)用户的登录与查询。用户登录是图书管理系统的入口,用户只有先完成注册再登录,才能进入系统,实现图书信息的查阅和管理等相关功能。在该系统下可划分四个不同角色,借阅人员、数据录入员,管理员和高级管理员。其中高级管理员拥有着最高管理权限,他可以管理其他所有用户,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权限分配、初始化密码和删除用户等操作。普通管理员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数据录入员主要负责数据库中书籍信息的录入。借阅人员则只能浏览查找相关图书的信息。图书的查询可分为全部图书查询和按条件查询。

(3)图书信息的管理。图书信息的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添加,图书信息的修改和删除几个方面。进行图书信息的添加时,要对图书的名称、编号、作者、出版社等相关信息的录入。在修改图书信息的时候,要对特定的图书进行修改,只需要在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即可,修改时也可添加图书的相关信息。而图书的删除需要管理员的确认后才可进行。

(4)图书的借阅与归还。这是此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主要是管理员对图书的外借和归还进行管理。图书借阅主要是记录读者的编号,借阅日期,图书编号和归还日期,插入借书记录到数据库中,进行借书管理。图书归还则是输入读者的编号进行相关信息的查看,删除其借阅记录,并将该记录更新到历史记录的信息表当中,读者还书时,如果图书超期,则应该为其办理逾期缴费,并做好相关记录(图1)。

结语:综上所述,以Eclipse为开发环境,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仅具有充分的安全性及灵活性,还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行性。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图书的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和借阅管理,优化了图书馆里的各项操作,简化了管理流程,达到了理想目标。

篇7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必要性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得图书管理变得标准化。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图书信息的相关采集、整合以及开发利用等。对于图书管理相关信息化建设而言,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转储以及标准化管理或者是网络管理,都属于建设内容。这就意味着,对于高校的数字化建设而言,有关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更是高校当中学生老师一致的需求。令高校的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可以令图书资料得到更好的共享。对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让资源共享的效果得到提升,也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发掘。有关于信息化相关建设的实际认知,与优质资源的获取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对高校图书管理相关信息化建设进行落实,既是为了获得优质资源,也是为了顺应时展。

(二)现状

虽然有不少的高校都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得十分到位,但是有关不同高校其图书馆间的交流或者沟通,依然十分稀少,这也导致了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只对部分数字图书资源进行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图书馆资源的实际利用。如果图书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建设,那么读者必须利用过去的借阅方式,这无疑影响到资源的利用。只是,尽管有些高校将图书管理信息建设落实到位,读者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依然比较低,而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图书馆没有注重相关宣传工作,也没有让读者了解到资源使用的办法,或者是程序使用不人性化,以至于读者干脆放弃使用。除此之外,有一些读者对于数字图书的信息获取能力并不强,只会简单的搜索操作而不知道如何检索下载相关资料,反而影响到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图书管理系统也存在故障的可能,或者是遭遇攻击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至于出现信息丢失或者被更改的可能,无疑是对公共网络安全的巨大威胁。

(三)存在的问题

在于高校图书管理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当中,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以及解决。首先是,无论是图书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意识还是相关水平,都存在不足之处。依然有部分的领导或者是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有十分明显的信息化意识不足的情况存在,这也导致他们对于图书管理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了解过少,也不具备要求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意识。即使是已经实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也有水平不一的情况存在,无论是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还是重点高校以及普通高校之间,关于图书管理相应的信息化有关建设的实际水平,差距都比较大。重点高校无论是相关经费还是技术的支持,都要比普通高校更有拥有更好的资源,这无疑导致了他们之间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差异与差距。

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信息化深度存在不足,也是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作比较明显的问题。有不少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其制度不够健全,而很多工作人员都属于教师或者领导家属,从而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缺少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并没有办法让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很多负责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维护人员是兼任,而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常常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修复。财力物力以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都会影响到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依然有很多高校的相关建设停滞不前,这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深度发展与建设,无疑产生了严重的阻碍。除此之外,法律与技术缺乏保障、资金力度的不足以及设备的落后,都是在当下的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当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对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加强的办法

(一)法律法规与系统的完善

关于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法律法规的完善,实际上是为了能够给图书其隐私权、专著权等更好的保护。虽然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图书信息化管理了,但是很多图书资料有关的管理并不具备很好的可行性,以至于权利落实并不到位。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与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将具备可行性的法律法规实现制定出台,让其能够拥有法律支持与保障,也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从而令高校学生始终拥有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低于高校图书管理的相关系统,同样要做到完善。管理系统应该做到标准,满足相关建设的需求,也为老师与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帮忙他们更方便地获取资料与信息。系统相关管理体制的完善,更能够让资源共享得到更好的实现,也帮助管理人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建设意识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图书馆当中的工作人员其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素质与专业水平的缺乏与不足,使得其对于此建设并没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认知,也就导致其相关意识同样缺乏的情况,更可能造成信息化有关建设当中的问题出现。对于图书馆中信息资料利用率实现提高,需要让相关管理其服务的范围首先得到扩大,要让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读者在进行图书馆资源使用、利用等相关的需要的满足,也要让图书馆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服务、对情报职能进行开发。为此,图书馆可以和相关公司实现合作,或者是进行咨询室的建立提供辅导与服务,也对不同的参考资料等进行提供,方便读者获取资料与信息,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三)信息处理能力与能力的加强

要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团队的图书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就要求相关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意识,且进行相关观念的更新。要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使得其能够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建设,也拥有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一些已经实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则需要注重信息的加强,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有更全面、及时的了解。这就需要做到信息的及时,以及保证信息的多样化,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四)营造科研学习交流环境

新型图书馆在建设时需要汲取国外的成功典范,把图书馆建成一个舒适、便捷、现代化的研究学习场所。例如,吸音地板为学生提供了安静的阅读场所;大量多媒体阅览设备为现代化信息阅读和搜索提供了便利;互动开放式多功能公共空间鼓励师生们在阅读之余,交流意见,激荡思想。阅览室、网络学习区、协作学习室、中庭休息区等错落分布,其中协作学习室可容纳3~50人的集体活动,满足师生讨论式学习和团队活动的需要。

(五)促进国内外图书馆之间的交流

近年来,图书馆先后成为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IFLA)会员和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会员,参与行业国际会议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机会大大增加。例如,2007年图书馆参加了“中国工具书资源全文数据库”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增进了交流。

(六)优化图书馆内部管理

篇8

1999年,联合会的10位数字图书馆专家,经过深入讨论,一致认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个性化服务为个性化定制服务基础,它对于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数字图书馆将朝着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

一、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由于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大量关于图书与学生借阅资料的信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传统管理方法弊端明显,工作量大,易出错;数据多,易丢失,难查找。所以,为了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图书,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及时有效地查询与修改图书信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高校必须建立图书管理系统。

二、系统可行性

系统可行性决定了该项目是否值得开发,经济方面是否值得,一般平台是否可以运作等。

1.技术可行性,即是否已经开发新系统的相关技术,例如合适的软硬件功能与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一般采用visual Studio 2005作为开发应用程序的软件,该软件具备可视化设计工具、编程语言与代码编辑器,可以提供高效率开发环境。在统一开发环境中,可以开发与调试多层次服务器应用程序。在选择数据库上,后台数据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由于其可伸缩性、数据集成、开发工具与分析功能等革新使其在BI领域具有领导地位。该软件可以将重要信息及时输送给相关员工,实现可伸缩智能化。该软件的全面集成、分析与报表功能利于图书馆提高其应用价值,即使不同平台的应用也可以。

2.运行可行性,即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否能够简单快捷地添加、删除、修改、查询、退出等。

3.经济可行性,它是评价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方法,是衡量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尺度。开发新的管理系统是一种长远的投资,高校图书馆是事业单位,所以其必须考虑是否有经济实力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就该系统的效益而言,图书馆最关心的是,该系统能否提高管理效率。最后是该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情况,是否可以使系统安装调试更快捷。

三、前景较好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

1.“我的图书馆”(MyLibrary)

MyLibrary是以web数据库平台为基础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它以用户为中心,集用户可操作、个性化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于一体的个性化服务平台;可以操作图书馆基本服务,搜集数字资料与信息,能够提供用户驱动与定制信息,而且与全球网络化计算机环境中兼容。总之使用非常方便,运作高效。

2.信息分类定制服务

信息分类定制服务作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重点,一切个性化服务几乎都是围绕该服务展开。分类定制即当用户登陆系统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特定系统功能与服务形式中,自己选择资源类型、表现形式,以及特殊服务等。设置成功之后,用户提交个人定制的服务内容即可。高校数字图书馆后台数据库会记录用户设置的服务内容,用户再次登陆的时候,管理系统的服务将会与用户设置的服务内容匹配,自动提供用户已经设置的服务信息等,剩下的不相关信息内容将不会再出现在用户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里。当前,现在信息分类定制服务属于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选择之一。

3.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又名“web广播”,是信息技术的一种。该系统通过用户的学习兴趣知识库,为用户推荐可能需要的服务。该技术之前是被动的,后来转为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信息,从信息呈现转为信息自动生成。信息推送服务是当用户第一次注册登录时,填写兴趣爱好,然后该系统记录用户的兴趣爱好,最后信息推送系统将会为用户定期发送其感兴趣的服务信息。该系统以信息过滤技术为基础。该服务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即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行为与对推送信息服务的反馈情况,实时更新用户兴趣类型,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4.信息智能服务

信息智能服务即当用户无特殊要求的时候,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开展所有工作。它是通过记录用户信息空间的活动,自动搜集用户兴趣爱好,主动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信息智能服务包括两层智能体结构:Agent用户与Agent系统。在提供服务之时,Agent用户会自动跟踪所有用户的行为,记录其访问网站的频次、下载数量、停留时间、搜索关键词等信息,并对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而建立个性化用户模型。Agent系统则能够从全局信息中筛选个性化信息,并与Agent用户交互,最后建立个性化信息模型,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信息。

篇9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03-02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感应卡、电子条码、电子标签等。RFID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读标签内容,具有体积小、数据读取速度快、非接触式远距离读取 、存储容量大、可重复使用、安全性等特点。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因其先进的技术和快捷、方便的管理服务手段,在图书馆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目前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已经遍布全世界。在我国最早、最大的RFID项目的图书馆是深圳图书馆,2006年采用RFID系统进行流通管理。之后汕头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也纷纷引入了RFID系统 。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在图书馆中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功能、读者自助借/还书功能、安全防盗功能、快速准确的数据库检查和更新功能等,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笔者所在的株洲市图书馆新馆在土建工程完工后,将进入全面的内部装饰和布局阶段,计划全部采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现就RFID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做个简述。

1 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读取方式便捷、读取速度快:我馆目前使用的条形码是需要扫描器逐个对准条码标签才能进行读取的,而RFID是以非接触式来读取信息,只要是在探测范围内,就可以以任何方向和角度读取数据,同时还可读取多个芯片信息,同时处理多册图书的借还手续,更可在移动中读取数据,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但是由于天线角度、标签重叠、障碍物遮挡及信号反射等情况,会影响数据读取准确率达到100% 。因此我们在新馆布置规划时要根据周边环境考虑设备的摆放位置,规划好业务流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信号干扰;

2)启用自助借还设备,节省人力资源:采用RFID系统之后,有两种读者自助操作模式。一种是读者通过自助借还书机进行自助式的借还操作,这种操作可以发挥读者的自助能力,有效保护读者隐私,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流通部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种是闭馆后的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助还书系统,通过在馆舍外设置自助归还系统设备,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闭馆后进行图书的归还操作。通过自助借还设备的启用,确实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随着自助设备的使用,图书的流通率会有一定的提高,相应的归架整架工作量也会增加很多,即便引入了自动分拣设备,最终的上架依然需要人工完成。因此在新馆的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可对工作内容做进一步的细化切分,通过合理的人员调配,发挥RFID系统的最大功效,使之更好地完成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加强管理的应用目标;

3)提高了馆藏清点工作的速度:通过手持式RFID阅读器,只要沿着书架上下扫描一遍,就可以快速、非接触式的识别书架上图书的RFID标签,了解图书的信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馆藏图书清点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清点的准确性也有了质的提升。工作人员通过馆藏清点,不仅能准确掌握馆藏图书的数量,更能掌握图书类别,从而实现传统手工清点方式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读者服务和图书采购部门提供精确的馆藏分析数据。工作人员还可借助清点设备,通过对书架及图书RFID的扫描,可以对流通库图书进行架位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出详细的书架分布地址数据模型图;

4)减少了图书的错架率: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是开架借阅方式,读者多了后,图书错架、乱架的现象也不断增加。笔者就有亲身体会,在系统里显示是入藏状态的图书,却因为放错了位置,而在几十个书架中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如果我们采用了RFID技术,则只需在RFID阅读器中输入要查找的分类号或要找的图书名等,就可以沿着书架依次扫描,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一旦找到所要的图书时,立刻用声光报警。同样这种方法还可运用到平常的清架、整架工作中,使得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图书错架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RFID系统的架位库很难按照我们现有的分类号排架规律进行排序,RFID系统是区域读取,难以精确到点,点检设备也只能提示大概位置。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建立RFID系统时就要放弃原来以类、种次号为单位的排架方式,更改为以层板为单位排架,通过RFID系统来建立新的导引体系。

2 RFID图书管理系统硬件组成

电子标签(包括图书电子标签、书架专用标签、光盘专用标签)、借书证、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安全门检测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便携式盘点系统、自助图书馆系统等。

3 RFID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标识初始化系统:通过RFID的标签转换系统完成图书的RFID标签加工及初始化工作、读者证的加工及初始化工作、书架标签的加工工作;

流通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自助借还系统实现读者对图书的自助借还操作,OPAC系统实现读者对图书的查询定位导航;RFID安全检测系统用以保证图书的安全保障等;

图书定位系统:通过RFID移动智能书车和书架RFID层标识,实现工作人员和读者对馆藏图书的查询定位导航操作,流通书库架位的采集、整理及更新,工作人员对流通图书的上架、清架、整架操作等;

采集典藏系统:通过馆藏盘点设备,对书架的RFID层标识、图书RFID标识的数据采集、统计、对比分析,实现图书的精确盘点和典藏。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必将发生巨大变革,现代图书馆事业正在向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迈进。RFID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总之,RFID技术的利用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10

关键词:档案图书一体化;信息资源整合;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

1 引言

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实施一体化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具有现实的客观需求和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图书与档案、图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从管理体制到工作程序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确定实施办法的最优化,求得最高效率。由档案、图书在学科和专业上的相近内核,提出实现档案、图书新型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构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当前阶段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图、情、档一体化用户监督、一体化政策法规以及一体化评估等动力机制。通过对他们的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其形成综合性信息网络,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祖国的建设服务。

有鉴于此,如何为充分利用既有科研档案的信息,增加技术发展的机会,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加快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合理控制信息流量,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图书档案信息员制度代表着图书档案服务理念由资源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的发展方向。

2 图书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所通用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图书管理;第二是信息查询;第三是流通作业;第四是系统维护。这四大模块是图书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其中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征订工作、新书的登记、图书的编目等功能,把图书进库工作合理的建造成一个系统;流通作业包括预借、借书、还书作业,从根本上减少了三种工作的工作量;信息查询实现在各种条件下,对于馆藏书查询、统计等工作;系统维护实现了对于本系统的合理运用,并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解决。系统支持条型码扫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扫描枪对图书ISBN编码扫描时,就会自动从Internet上下载图书相关信息,如作者、书名、出版社、简介等信息,把录入人员的工作量降到了最低,成为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帮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虽然图书情报资料档案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共性,但毕竟分属各个行业,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从整体构想宏观调控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出一整套合理、全面、长期的发展规划。

3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知识。通过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具备了有效性和共享性,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可扩大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保持随机存取。在网络平台上的档案电子文件比原件更易于导航有利于工作人员按需浏览也方便了使用者快速浏览所需要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4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现代图书已承担一部分情报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的公开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走向档案、图书、情报三者一体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更广泛、更迫切的需求,对图书、情报、档案的利用越来越要求公开化、社会化信息资源体系事实上也无法使图书馆与情报所、档案馆相区别各种情报技术,如缩微、复制、机检等技术生产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二大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二者机构的完全统一。图书、情报管理以特定对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对部门机构内部服务二者在现代社会本身没有太大区别使得图书与情报的界限已变得模糊,图书、档案的同源性决定了档案机构与图书馆、情报所服务对象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档案机构公众服务性不如图书馆、情报部门强。

5 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忠于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要胸怀宽广,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互相尊重,爱岗敬业,牢固树立为图书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奋斗终身的思想。图书档案工作是一项承载着知识宝库收藏和记录使命的工作,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特别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情感的角度培养自己敬业、乐业、创业精神,从而树立起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自觉向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只有全面优化不断提升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图书档案在现代图书情报档案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强化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干涸的动力之源。

6 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自身修养,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人生的价值。图书馆服务赋予图书馆人员以崇高的职责、奉献的欣慰和清苦的价值。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有自身的特点,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态,但是作为客观存在,它们不仅载体相同、相似,而且服务性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是高度一致的。档案服务层次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管理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在信息领域中的综合效能,提高信息报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包括培养专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篇11

一、绪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科技化发展,建筑的智能化特点成为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重点与趋势。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的信息建筑,是高校的知识核心与科技密集的阵地,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更加重视,图书馆建筑正在发生着模式的转变,为了适应功能与信息的协调发展,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内容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利用现达的科学信息与通讯技术对建筑进行自动化监控与资源管理,使建筑物性能与功能更加优化,更加安全、便利的服务于人。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是基于建筑本身,包括图书馆专业化业务与建筑管理的综合网络系统,特点是自动化与网络化,很好的将科学建筑技术与建筑技术融合在一起。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节能、舒适、高效的图书馆办公环境,兼具现代化的通讯与信息功能,还有着健全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为高校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包括楼宇自动化、信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1]。图书馆建筑楼宇自动化也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实际设备与机制的管理中,比如:空调与照明系统、保安与消防系统等。办公自动化是指通过媒介设备进行内外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来实现服务管理与信息财务管理。通讯与信息自动化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重点,是利用数字交换机与传输设备将整个图书馆建筑系统密切联系起来的过程,有利于系统内部的信息通讯与信息交换,有利于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智能化体系的形成。

三、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原有的图书馆被动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要求,因此向科学化、信息化转变。现阶段,我们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与改进。

3.1实现建筑的科学化、增强信息的网络化

首先从图书馆建筑本身来考虑,应协调楼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利用相应科学、合理的国家要求与标准对楼宇进行管控与施工,保证每层楼的各项业务稳妥与可靠,在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保证工作人员与学习人员的安全;对于布线,应把握其可操作性与简便性,这样会有利于减少维护成本与工作量,有利于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各项系统的顺利实施。

图书馆在高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整个高校信息资源丰富度的重要标志。旧的图书馆系统不利于资源的广泛利用与传播,导致大量图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我们要摒弃这种固有的模式,对图书馆的整体资源进行总和、分类,利用有效的科学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传播,使知识系统内部高效率的流动起来,让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受益,而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信息网络化是如今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方向与趋势,信息整合是信息交流的前提,也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步骤,我们要高效、准确的对资料的整合并且归置,安排调控好图书的布局与摆设。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整理、更新,确保不同种类的图书完善,确保缺少图书能尽快补齐。只有大力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信息的网络化发展,才能使资源达到最好的共享状态,为老师与学生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无数服务,才能为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奠定好基础。

3.2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

高校要实现智能图书馆真正的智能体系,必须改革与优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现代化与自动化。首先要建立完备的管理系统,比如办公与图书管理系统、电力与网络系统、多媒体与电视系统、给水供热系统、广播与娱乐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采购与实施需要进行缜密的考量与可行性分析,在保证系统的实用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经过方案的合理制定再进行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系统刚刚建成之后,要经过试用与测试,检验其合理性与安全性,将不同功能的系统归置成统一的操作模式,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为以后的系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随着社会科学与信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质量、种类与数量都与日俱增,面对繁杂的信息库,以往的管理人员在材料信息收集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而现在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发展转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载体,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电子书、多媒体等的形式进行图书信息的传播与推广,信息化手段与媒介的出现就对现代化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图书信息的处理方式的熟练,还应对很好的掌握信息化操作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智能手段进行图书信息的管理。比如:利用电脑建立图书信息的互联网系统,对图书信息进行编排、统计与个性化筛选,将繁杂的图书信息简单明了地展现在网页上,通过网页清晰的界面进行图书资料的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图书查询、借阅、归还的方式,加速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3实现图书馆观念创新与技术智能化

实现图书馆的全面智能化,必须加强图书馆管理观念的转变与创新,加大管理人员对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对图书资源的技术处理技能与水准,提高对各项设备的使用技能,为图书馆技术智能化提供技术人才的基础保障,有利于图书馆智能化与网络化建设。在思想上,要倡导广大师生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形成普遍良好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改革,比如说RFID智能化图书馆技能,我们应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先进的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强化图书信息的准备分类与定位,建立通过作者、发行日期、出版社都可以找到相应图书的引擎搜索,使图书管理系统更加优化;建立安全性的图书的门禁管理系统,以保证图书资源的安全性,减少图书的丢失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完备的管理系统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借阅系统的建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增加了图书馆借阅的人性化;通过身份证件的识别进行图书信息的自动录入,有利于图书的高效率与智能化管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