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8 09:2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讯的概念和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篇1

对新媒体概念,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作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1

笔者认为,熊澄宇教授对新媒体的解释是目前为止比较科学、全面的解释。熊教授的解释明确了三点:第一,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二,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不会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平台上。根据熊教授的解释,可对新媒体概念作进一步的梳理,把新媒体界定得更清晰一些,从而推动新媒体研究的深入。

“新媒体”,除了熊教授指出的“‘新’相对‘旧’而言”,是在全球信息化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概念。信息全球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信息化,即全球信息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互联网发展为标志的“信息网络化”。所谓“信息网络化”,就是在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生产、传播和分享信息。所以,新媒体应体现“信息网络化”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新媒体”的“新”。

“新媒体”是指的什么性质的“媒体”呢?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1964年提出:“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从广义上讲,储存和传播讯息的介质都是媒介。因此,把MP3当作新媒介没有错,把数码相机当作新媒介也没有错。但是,“新媒体”不是指任何新的“媒介”,而是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而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新的大众媒体”,有其政治的和社会的属性。

笔者认为,新媒体既要具有“信息网络化”的特性,又要具有“大众媒体”的属性,亦即必须是“信息网络化的大众媒体”。一些“新媒介”,如MP3、数码相机等等,不具备“信息网络化”特点,也不具备“大众媒体”属性,不应该纳入“新媒体”范畴。“新媒体”的定义可以是:新媒体是指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互动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体。简言之,新媒体即网络媒体,目前主要是指互联网和以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无线通讯平台。

“新媒体”特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的发生,基本原因是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极大提高,这才是要重视“新媒体”研究的根本原因。当今的信息生产是数字化的生产,其基本工具是计算机。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生产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信息储存和加工的便捷性,二是信息复制和分享的无成本性。所谓信息储存和优化的便捷性,是指在有价值信息的生产过程中,信息可以随时以数字化的形式被保存起来并随时进行再加工,并不影响信息生产的连续性,而是信息不断丰富和完整的过程。信息复制和分享的无成本性,是指无论是什么来源的信息,只要是数字化的,就可以被计算机快速复制,从而避免同样信息再进行重新生产的过程,并且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广泛的信息分享。概括起来,信息网络化传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信息是数字化的,二是在计算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对话的、经通讯线路连接的网络中进行。一旦在计算机网络中形成信息分享,从理论上讲就形成难以切断的信息传播链,从而有可能形成几何级的信息增量过程。

关于“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很多的描述。笔者认为,尽管从各个角度概括“新媒体”的传播特性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从三个方面作概括就可以比较全面。在时空上,“新媒体”能够即时跨地域传播信息,不仅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且从技术上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大大扩展信息传播的范围,大大扩展了人的认知范围;在形态上,“新媒体”媒介形态的物理边界变得模糊,无论动态、静态信息,还是文字、声音、图像信息,都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传播,实现了在一个传播载体上的多媒体传播;在性质上,“新媒体”是互动传播,人人可以平等地成为信息的获取者,并同时可以成为信息者,由单向传播变成交互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化传播,之所以能为人类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都是基于上述三大基本特点而发生的,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缩短了信息流动的时间”(collaps-ing the information float)。

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势》中写道:“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递时间的缩短,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时代的生命线是通讯。简单来说,通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发讯者、接受者和通讯电路。日益复杂、先进的信息技术,使这个过程发生了革命。总的效果是通过信息渠道的信息流加快了,使发讯者和接收者更加接近。”2

约翰•奈斯比特的这一论断尽管是在1983年提出来的,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论断,他既强调了“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递时间的缩短”,又强调了“日益复杂、先进的信息技术”,内涵十分深刻,对于我们认识“新媒体”仍具有指导意义。(作者是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

篇2

引言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有关科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下,现已达到一定高度,不管是在工业还其他通讯行业等,其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我国通讯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态,用于处理通讯数据的语言及方式也在不断改善及更新,现用于通讯行业最为普遍的是VB语言,其编程方便快捷,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所需要功能。但是,其因本身编程、字节及字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其在处理数据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VB通讯数据的局限性

1.1VB在通讯编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长期经验的总结及分析我们可知,VB语言在众多的实际编程当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因VB语言处理通讯数据时是利用String型变量来进行的,而导致其只能处理ASCII码为00H-7FH的文本类字符,对于从单片机处发送过来的80H-0FFH字节不能进行处理。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人提出采用VB5.0所携带的Example程序中的StrConv()函数来解决,但是结果表明此方法并不能处理这一问题。介于此问题的未解决,现单片机若想要把处于存储单元当中的某个字节如OABH发送到PC机上,就必须先将其拆成“A”和“B”这两个字符,然后再将其分别以41H以及42H的形式改送出去。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太适合通讯数据的处理。所以,VB实现不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1.2VB语言中的字符与字节概念不同

对于VB语言来说,字符与字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VB系统在出现VB3.0以后,其将variant型变量引入系统当中,对于通讯控件所接收及所发送的数据的存储,其都是以variant的型变量进行操作的,因为这样可以在处理数据时一次性将多个字符进行处理,而不必对字节一一进行处理,并且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虽然VB系统当中的variant型变量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但其同时存在一些不能处理的数据类型,而且因其灵活性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原因未知的错误。比如说位于单片机存储器中的数据是按字节的方式进行存储的,在通讯的过程当中其接收与发送也都是按字节进行,所使用进制数为00H-0FFH型的16进制数,通常来说对这种数据的处理是采用数值的方式来操作。而在VB在引入variant型变量后,其通讯控制会将所收到的字节以variant型进行存储,其也可通过赋值给String型变量的方式将其以字符的形式显示出来,但是其却不能通过赋值给Integer型变量的方式将其作为数值进行处理,若强行编程,系统就会存在编译错误。这样,若单片机将某个字节如OABH以字节41H的形式发过来,在VB系统中可将其显示为“A”,但是整个字节OABH却不能显示。即使利用系统中的Asc()函数来将“A”再次转换为所对应的ASCII码的41H,Asc()函数也不能处理单片机所发送过来的OABH这个字节。

通过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明白了,因标准的ASCII码只能处理ASCII码为00H-7FH的文本类字符,所以其在将字节进行数值转换时也只能对此类字符进行正确地转换。除此之外,为能将更多的字符进行存储,Windows95以及NT等对于文本字符比如汉字等的存储都是以Unicode的方式将其作为两个字节进行操作的,而且其也都是利用字符代码来替换ACSII码。虽然VB也兼容Unicode,但是因其在字符与字节之间的体现不一样,且其与DOS以及单片机当中的字符概念完全不同,所以在利用VB进行编程时要特别注意。

2解决VB通讯数据局限性对策

针对于VB在处理通讯数据时所存在的局限性,我们尝试着用Byte型的数据来解决。在VB系统当中存在一种Byte型的数据,若将字节以Byte型变量进行存储,那么其只占一个字节,且其可取的数值在0到255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00H-0FFH型ASCII码。由此可以看出,Byte型数据和单片机当中的字节概念是相同的。所以,若要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对于所发送过来的数值为00H-0FFH的字节能够全部正确接收,就必须摒弃String型变量以及字符的概念,将所接收及发送的数据都以字节的形式进行处理。在对数据进行接收时,要利用AscB()函数,因为其可在接收的缓冲区内将所接收到的字节转换成范围在00H-0FFH内的数值,然后再利用Byte型变量将这个数值接收下来,同时若PC机要将数据发送给单片机时其数据处理也就利用Byte型变量来进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将其具体转换方式其实现方法进行分析。

如:要实现pRecByte=AscB(MSComm1.Input)。在VB语言编辑的环境下首先将一个MSComm控件从工具箱中拖出来并放入Forml中,且将其命名为MSComm1;然后分别将一个Label及一个Timer添加在Fomm1中,并设置Timer的中断时间为每次500ms,此作用主要是用来将收到的字节进行定时处理,并且在Label上将其以16进制的形式进行显示;最后加入两个CommandButton,将其中一个命名为Trans,另一个命名为Exit,其中Trans是用于数据的发送,Exit是用来结束程序的运行。

在VB的环境下,用户进行串行通讯时可采取查询或中断的方式来操作。若是采取中断方式,VB是利用所提供的OnComm事件结合用户的设定,在接收或发送数据时对OnComm事件进行响应并处理,其与DOS下所利用的中断服务程序类似[5]。介于单片机的独特之处,在对通讯程序进行设计时,PC机的数据接收要采用中断方式,使其每接收一个字节就能对OnComm事件进行响应,将该字节从接收缓冲区接收下来并将其存储在Integer型数组当中。而对于这个数组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时,我们可将其放入用户的子程序当中,依照有关的通讯格式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会使PC机在接收数据时因中断程序的作用而避免受到数据帧格式的影响,使系统具有强大的灵活性。

3结语

通过分析及实践我们可知,VB编程语言当中在处理通讯数据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AscB()函数及Byte型变量来解决。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在对于通讯数据进行处理时,我们要时刻牢记使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以保证通讯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使得通讯行业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薇,董恒,冉蜀阳.基于VB的PLC与上位机的通讯[J].机床电器,2009(03).

篇3

一、光纤通讯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何为光纤通讯技术?光纤通讯是一种以光为载体,通过光导纤维传输,从而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讯方式。其特点有很多,比如说光纤技术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将信息完整无误的传递到终点;还有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的特点。与大部分传输介质相比,光导纤维的损耗是之中最低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传输容量大。相对于电缆和铜线等介质,光导纤维的传输宽带是最大的,携带信息大,而且是其他介质的很多倍。

二、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光纤的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国内光纤通讯,其发展呈现出一种较好的趋势。不仅涌现了很多的新技术还对通讯的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光纤入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前小区居民的网络都是通过综合布线连接的,线路相当多,安装时很繁杂,后期维护也很麻烦,故障不好排查;特别现在的一些大型楼盘,户数更是比以前多得多,如果还用以前的综合布线方法,势必不是更好的方法了,对安装和施工,以及用户使用中的品质都会把综合布线的缺点线无限的放大。所以及光纤的优势具体出来了,安装线路简单,维护方便,网络带宽大,传输信息品质好等优点,让它渐渐取代综合布线方式,光纤通信慢慢的进入到了我们普通百姓家庭中。

2.1光弧子通讯技术

光弧子通讯技术,通俗的来讲就是信号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传输速度和波形保持一个状态,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弧子通讯技术更多的应用于保证长距离通讯信号无畸变的通讯领域。光弧子通信还有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它自身具有远距离的传输能力,所以可以在海底通信中大量应用。并且光弧子通讯技术还有着高速度大容量的特点。虽然光弧子通信技术有着诸多的特点,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弊端的。比如说如何延长放大距离等方面。虽有技术方面的不足,但是通过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也必将得到完善。

2.2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就是一种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中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的通讯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条光纤上运用多束波长不同的激光进行同时传输的一种光波技术。此种技术是根据任一频率或是波长不同的光波,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的渠道,把光波作为信号的载波,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将不同的光波合并在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再利用同一原理将不同波长承载的信息的光载波分开,从而达到多种光波在同一光纤中的传输。此通讯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波分复用技术主要应用于波长分割复用器和解复用器。

2.3光纤接入技术

在这里介绍两个概念,一是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在接入网中采用的介质为管线传输,形成一种光纤用户环路,来实现的一种高性能的宽带接入技术。二是光纤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指的是以光纤作为媒介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网络形式,它是针对接入网专门设计的光纤传输网络。

篇4

1 NFC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末以来,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追求,因而短距离无线通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目前使用普遍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等。近场通讯技术(NFC)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目前NFC的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移动支付范畴,市场上支持NFC技术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包括OPPO、三星、谷歌、诺基亚和HTC等品牌手机,并且有很多其它电子设备也开始支持该技术。现在手机中NFC最常用的功能是将两台NFC手机靠近就可以轻松的实现数据传输。

2 NFC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NFC设备或NFC标签中的信息是通过设备之间无线频率产生的电磁感应来传递的,传输范围仅有几到十几厘米。NFC设备或标签在进行有效的数据通讯前要先通过协商来确定当前的模式及传输速率。NFC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卡模式、读写器和点对点传输,点对点模式:支持两个近场通信设备之间相互通讯,实现信息交换和文件共享。读卡器模式:使近场能讯设备能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卡模式:近场通信设备能像智能卡一样,允许用户支付零售购物和交通费用。

NFC技术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近距离感应。NFC设备之间的极短距离接触,主动通信为20cm,被动通讯为10cm,让信息能够在NFC设备之间点对点传输。第二,通讯的安全性。除了极短距离的传输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外,也可以通过加/解密系统来确保移动装置间的安全通信。第三,处理信息的快速性。从NFC设备的检测认证到数据的存取,所花费的时间短。

3 现有U盘存在的不足

有些人在办公的时候急需把自己的手机里的文件打印出来,但自己又没有带两用U盘,一些文印店的电脑都不联网,所以只能用手机软件或者蓝牙把文件发送到电脑上,然后再传到U盘里面,整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还有流量,而且传统的U盘长时间插拔USB接口,不仅麻烦而且长时间容易造成USB接口的损坏。因此,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基于NFC近场传输技术的U盘,只要将两个设备靠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就可以实现相互间通讯,为文件的存储与传递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 新概念U盘介绍

为了解决传统U盘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出一种新型U盘,它由大内存容量的NFC卡片制作而成。可以实现新的非接触式U盘数据传输方式,这种U盘可以实现将手机内的文档,视频,音频等通过NFC技术传输到U盘内,同时我们可以将这种新型的U盘和传统的U盘结合,使新概念U盘既可以通过NFC技术从手机向U盘传递数据,也可以通过USB接口将U盘中的数据传送到电脑当中。让我们做更大的设想,如果将来的设计一个NFC读写器能连接在电脑上或者电脑也具有NFC的读写功能,则可以将U盘中的内容直接送入电脑当中。

这款U盘的研发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增加NFC芯片的内存容量。因为目前用户对U盘的使用来说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第二,将NFC芯片的内存与传统的U盘的内存结合到一起。即实现既可以通过NFC方式进行数据读写,又可以通过USB口进行读写。另外,我们大胆设想如果在打印机中加入NFC读取的功能,则可以将U盘放到打印机NFC感应区时,直接由打印机读取U盘内文档并打印出来。

4 新概念U盘的市场前景

若未来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新概念的U盘得到推广并投入市场,一定会对传统的U盘产业进行很大的革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近场传输技术的原理,对现有的U盘进行技术上的革新改造,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由于NFC技术的迅速发展,U盘之间利用NFC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是可能实现的。若将NFC卡的存储容量进行有效的扩展,使这种U盘的存储容量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使这种U盘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早日应用于市场。

参考文献

[1]赵云雁 基于NFC技术的智能海报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赵飞云 杨慰民 基于NFC技术的移动应用 中国新通信2008年01期

篇5

中图分类号:TN913.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通信网中通常会用到很多交换设备,这些交换设备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在缩减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网络的畅通可靠性和系统维护升级的能力,这有助于满足现代科技所要求的网络智能化的特点。数据传输的概念非常简单,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它是一方数据源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方的接受设备上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数据传输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快速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2 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现状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我国成为移动终端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3G 网络技术的更新以及现在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使3G 用户人数激增。

3 通信网概念

通信网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交换、传输设备连接起来,以达到可以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系统形式;通信和通信网的概念有区别,通信最基本的形式只是点与点之间的对接建立通信系统,而只有将众多的通信传输系统通过交换设备的中间介质,组合成拓扑结构才能把它称作通信。换而言之,必须要产生交换系统这个中间介质,把不同区域的任意终端客户相互连接,这才能组成有效的通信网。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就是由三个部分,一是用户终端设备;二是交换设备;三是传输设备,三者缺一不可。

4 网络通信的主要内容

4.1 网络通信形式

网络通信的形式目前有三种,一是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有固定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如:遥控器;二是半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同时作用,如:对讲机;三是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双向作用;如移动电话等。

4.2 网络通信内容

4.2.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可靠手段来实现传输信号;数据通信的发展,不仅使得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也使得全球技术综合体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航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资源探测开发、遥感技术、甚至是军事技术方面;其数据通信是软硬件的结合,包含内容有信号传输、传输媒体、信号编码、接口、数据链路控制以及复用等项目。

4.2.2 网络连接。网络连接是指将各种通信设备技术,通过某种方式和连接介质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组成、相互影响,具有协调统一性和分类多功能性;连接介质通常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连接介质在功能上要具有独立的特点,能够保证网络连接的可靠性;目前连接介质的发展相当受局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连接介质。

4.2.3 协议。这里所说的协议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字合同;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不同体系总体结构以及各不同层次分体结构的一种具体分析和解析,通过解析的“密码”来实现结构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计算机网络通常就是按照网络协议,将不同个体、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分散集合体。

5 光纤通信技术

5.1 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科学发展使人们对光纤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基于通信领域,光纤本身具有比一般金属或其他电缆较强的传输性能,进而能产生数据较大的传输宽带,如散波长窗口, 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 km的宽带;光纤通信系统利用的是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在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设备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借助其他技术扩大传输容量;据现代科学证实,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目前最实用的技术之一,从效果和数据来看,传输容量可达单波长光纤通信的数十倍,可将单波长光纤通信的2. 5Gbps 到10Gbps的数据最高增加至100Gbps。

5.2 光纤材料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玻璃制成的普通阶跃型光纤是最基本最普通的。各种硅的合成物做成的光纤、晶体掺杂制成的光纤等多数是光子晶体光纤,这种光纤是晶体内部打上空气空洞。目前最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的材料,多数采用石英材质,石英材质损耗很低,在0.21dB/km以下;由此产生比其他介质结构较远的中继距离。

6 通信信号的衰弱和再生

6.1 通讯信号的衰弱

通讯信号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不免产生光波能耗的损失,因此信号放大器成为组成光纤系统的必要组成元件。光波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吸收、瑞立散射、米氏散射以及连接器造成的损失等。即便是石英的性能的优越,也不免内在杂质会让吸收的可比系数加大。光纤变形、光纤密度不均衡,接合技术也是通讯信号衰退的其他原因。

6.2 通讯信号的再生

通讯信号的衰退使得通讯传输受到阻滞,可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为了避免此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光纤技术采用众多技术来弥补通讯信号的衰退,由此产生了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再生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通讯系统成本大幅降低;体现出最优越的就是海底光纤,老式海底光纤传输借助中继器,而中继器维护成本高,再生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结语

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的发展依附于高科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将会更紧密融合在一起;推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给人类文明谱写更美丽的篇章。

篇6

【中图分类号】TU14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30-02

引言

从传统的纸制地图到新型的电子地图的变革,不仅为地图的生产和应用提高了效率,更为地图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地图产品长期以来专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提供服务,与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还有一段距离。怎样将地图产品走进寻常百姓,不仅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也是地图研究者和制作者的使命。近年来电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当前电子地图的不足,为地图产品走向寻常家庭提供了可能。由于嵌入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能完善且价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术的灵活性足以将地图产品放入口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地理信息。而通讯技术的发展则可以将地图资源提供充分共享;同时日趋完善的移动通讯技术,为移动空间定位的实现提供了方便。因此,移动电子的图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必然。

移动电子地图是显示在无线移动通信设施上的电子地图。移动电子地图能够按用户的需求显示信息,而且显示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灵活性、自适应性等特征。移动地图属于虚地图,更新相对容易,传输方便快捷。

移动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遥感、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技术,同时具有移动设备的移动性、稳定性和便于携带性的优点,所以目前对移动电子地图产品与开发技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其本身的思考。移动电子地图的特征是什么?移动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区别和联系?移动电子的信息传输理论与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理论异同?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移动电子地图的发展。本文将从移动电子地图的概念和特点,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和移动电子地图的信息传输对比对移动电子地图的理论进行论述,以推动移动电子地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一、移动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电子地图又称“无纸地图”或“屏幕地图”,常见的电子地图的定义有以下几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屏幕地图”;“在电子介质上使用的地图”;“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数据基础,以计算机为处理平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地图形式”。电子地图的数据来源是数字地图,是数字地图输出介质上的符号化再现,而数字地图是地图的数字存储形式。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字地图是电子地图的数据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视觉化的符号地图。

电子地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有一系列的区别和特点。概括起来,电子地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动态性

电子地图具有实时、动态表现空间信息的优势,电子地图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具有时间维的动画地图来反映客观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推演过程,并通过对动态过程的分析推演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二是利用闪烁、缩放、渐变、漫游等动态显示技术不断生成新的地图,根据需要改变地图显示窗口,使没有时间维的静态现象也能充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2)交互性

由于纸质地图一经出版内容将固定不变的,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电子地图具有交互性,可以进行查询、分析、定位等功能,以辅助阅读和决策,通过人机交互使得电子地图使用非常方便。由于电子地图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显示是相互分离的,当对地图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时,用户可以对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进行干预,这使得制图过程与读图过程在人机交互中融为一体。正是由于电子地图的可交互性,使得电子地图的信息能以较小的损失传输给使用者。

(3)超媒体继承性

超媒体是将超文本的原则扩充至图形、声音、视频、从而提供一种浏览多种形式信息的超媒体机制,电子地图以地图为主体表现形式,同时将图形、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作为主体信息的补充融入电子地图中,通过图文、声音互补并借助人机交互的查询手段,获得更多的精确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

2、移动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移动电子地图是显示在无线移动通信设施上的电子地图,移动电子作为电子地图的一种,具有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其它电子地图所没有的新特征:例如,移动性和便携性等。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移动电子具有其它一般电子地图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移动性

移动性是移动电子地图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由于它是在无线移动通讯设备上来显示的电子地图,地图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地图服务,可以在地图上进行实时定位,通过地图来到导航,还可以将电子地图与实际环境进行比较,以便帮助地图用户更好的认知周围环境。移动性同时还保证了电子地图在信息传输过程,能够更好的帮助用图者对地图符号的认识,从而形成读图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便携性

用来显示移动电子地图的通讯设备一般都是便携式的,如电子导航仪、手机、PDA等设备,因为便携式电子地图更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为了适应移动性的需求,只有在便携的设备上,才能实现电子地图的便携使用。

二、移动电子地图的信息传输论

移动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过程基本一致,它是制图者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各种信息加工、符号化生成电子地图,把这种电子地图存放在无线网络通讯设备上,如:PDA,手机等,由于这种设备移动性和便携性,使得地图用户可以实时追踪、定位,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比较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地图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信息损失,信息损失的主要来源于四个传输过程:

1、地图制作者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加以选择、分类等信息加工和信息搜集的过程。

2、地图制作者将收集整理的数据通过各种制图方法(选取、分级、简化和符号化)转换成地图的过程。

3、不同地图(如: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等)地图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部分信息的损失。

4、由于使用者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地图在地图阅读和使用中的信息损失。。

因此,要控制地图信息传输中的信息损失,就要控制以上四个过程,减少传输中的误差,其中前三个过程是地图制作过程,第四个是地图使用过程中的产生的传输误差。因此,地图一旦制作完成,要保证信息的传输,就应该对最后一个过程,即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过程进行改进。那么,应该怎样来提高地图使用者对地图的理解效率呢?

电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发展促进了移动电子地图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嵌入设备体积小、便于移动,且功能完善、价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术把电子地图潜入到通讯设备中,用户可以随时随便捷地查询地理信息,大大提高了电子地图信息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讯技术使得地图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日趋完善的手机基站定位服务又为移动空间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方便。移动电子地图的这些的优点使得它在信息传输过程的信息损失大大减小,同时也拓展了电子地图的应用范围。

移动电子地图便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查询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交互实现时时定位,用户能够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能通过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到达目的的最优路线,并在实际行进中提供细节性的指导。因为移动电子地图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方便、全面的查询和分析服务,利用

它用户还可以方便地提取感兴趣的信息,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势提供给用户。总之,移动电子地图强大的功能为用户更好地阅读和使用地图提供了方便,有效地减少了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的损失。

总之,移动电子地图作为电子地图的新型产品,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多项新兴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电子地图发展和的应用新焦点。对移动电子地图信息传输的研究必将促进移动电子地图的交互操作技术、动态显示、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为提高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孙群等 地图学 2003

[2]龙毅,蒋成环,张亮,周卫 电子地图的基础理论与框架体系 现代测绘2005

[3]闫志刚,盛业华 数字地图理论基础 理论与探索 2001

篇7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超级秘书网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

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篇8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篇9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当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篇10

作为中国电信的领头羊,上海电信IPTV项目从2005年IPTV的试点到如今的尘埃落定,通过与上海文广的深入合作,已经从小范围试验进入正式规模部署实施阶段,而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必将推动未来中国IPTV的走势。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电信业,随着多媒体娱乐时代的到来,IPTV如何吸引用户成为其能否制胜的关键。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试点,上海电信、上海文广针对新兴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着力点放在了业务上。作为上海电信IPTV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兴通讯相关人士表示,中兴通讯在与上海电信、上海文广的合作过程中也将业务实现作为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关键点。

据了解,上海IPTV项目由上海电信和上海文广合作运营,业务类型定位以基于IP网络的TV类业务为主,并辅以丰富多彩、简单实用的增值业务。

目前,上海电信已经推出直播、点播、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四种主要的IPTV业务模式。直播:一共可提供央视15个频道、文广12个频道、数字电视20个特色频道、9个各地优秀卫视等58个直播电视频道,可提供“导视频道”、“热门剧场”、“热门娱乐”、“上海一家门”、“超级影院”、“真实纪录”、“精英体育”等由众多精彩节目编播而成的9个虚拟频道。点播:目前点播节目储备量已达3000小时,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娱乐、纪实节目、少儿、体育以及教育等分类内容。信息服务:搜索、时事、健康、房产、餐饮、生活六大主题。应用服务:影像空间、电视黄页两大个性业务。

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还合作推出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专题栏目,目前已开通的栏目包括“舞林大会”、“创智赢家”、“非常有戏”等等,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吸引力。除此之外,来自中兴通讯方面的消息称,目前该公司已经能向运营商提供更加丰富的IPTV多媒体业务,包括互动电视、卡拉OK、互动投票、视音频通信、在线游戏、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大多为“一键式操作”,同时照顾到了IPTV与NGN、3G等业务的融合性,这个消息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消费者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江苏打造“网络视讯”平台

江苏电信对IPTV业务的规划似乎更进一步。据了解,目前江苏电信通过分析国内外业务开展情况、多媒体业务特点以及针对本地市场环境,着手搭建“网络视讯”平台,以此作为提供业务的基础。

根据江苏电信的规划,该“网络视讯”项目建设规模10万线,覆盖全省13个地市,目前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放号。江苏电信IPTV系统视频分发网络(VDN)采取3级架构,由省中心节点、市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组成。其中省中心节点和内容业务运营平台设置在南京,每个地市设置一个市中心节点和数个边缘节点。节目内容和服务等通过省中心节点接入,并由省中心节点向下分发和调度到各地市中心,再由地市中心将内容向下分发和调度到各自的边缘节点。

IPTV整体升级,中兴成最大赢家

篇11

5.常见通讯简 介与实例 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 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 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 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 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