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建设与规划

城市建设与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市建设与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城市建设与规划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科学规划工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和休闲娱乐区,并且严格按功能分区设置项目。抓好城市绿化,采用开敞通透的手法,以草坪为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导、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开展生活垃圾、特种废物和城市中水的回收利用,提高社会资源再生利用率;加强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工业、农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推广,着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区逐步取消小锅炉,增加集中供热覆盖面;强力推进“禁实”工作,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节能建筑。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区域特征,运用宏观系统性的观点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最终后果让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用地面积相适应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人员,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素质,也就是说能够将城市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都列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惜和尊重。

2.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2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3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

3.3.1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a.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b.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c.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结束语

总之,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自然,这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当前,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能源短缺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如何进行调整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中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体现,生态城市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使人们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能更好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城市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篇2

引 言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从而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5、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是否人性化的标准。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内针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早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但是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相关的责任部门对此监督也不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落实不到实处。

二、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当前,要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确保法律手段的有效发挥,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法律手段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2、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强化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还应该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4、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5、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区域协调性比较差,这就造成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较快,而落后偏远地区城市发展较差,这影响了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根据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03(08):57-58.

篇3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

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

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1.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2.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4.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5.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本求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切实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地形、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依据城市环境境遇地理位置进行的,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每一项城市规划举措都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与城市的基本构建水平,规划重点应该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考虑,着重建设改善民生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使城市功能向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制定短缺目标、中长期目标,使城市的规划有步骤进行,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进行规划,保持严谨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运用人性化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就一定能够建成一座人类聚居较为适宜的和谐城市。在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须要通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受到政策、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逐渐加剧。所以,新时期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要严格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改革,使社会调控的功能得以加强,使城市的发展、社会公平、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的根本就是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怎样面对全新的时代,怎样提升城市化的步调,开展好管控活动,从基础上处理好发展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进而切实的体现出城市在革新以及建设之中的意义,非常关键的一个事项就是要确保建设和管控是一起开展的。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

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

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1.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2.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4.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5.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本求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切实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地形、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依据城市环境境遇地理位置进行的,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每一项城市规划举措都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与城市的基本构建水平,规划重点应该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考虑,着重建设改善民生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使城市功能向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制定短缺目标、中长期目标,使城市的规划有步骤进行,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受到政策、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逐渐加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社会调控的功能,确保城市发展、社会公平、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进行规划,保持严谨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运用人性化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1 生态性城市建设概述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响应。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开始。“生态城市”概念以反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起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其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等,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它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复合系统。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更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即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生态城市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这不仅指足够的粮食和良好的营养,也包括住房、供水、卫生、能源消费等在内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城市规模要同城市地域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供给条件相适应。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文明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2 生态性城市建设中的规划与绿化简析

2.1生态性城市规划简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等的整合性。 生态性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利用。在城市的市区需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等。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郊区中需保护农田灌溉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用水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2)能源规划。城市建设中需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用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能源利用的最终方式是电和氢,气使污染达到最小。(3)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发展。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4)绿地系统。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气、烟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5)人居环境。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的格局、形态,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6)生态建筑。开发各种节水、节能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中开发利用太阳能,采用自然通风,使用无污染材料,增加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广泛利用屋顶、墙面、广场等立体植被,增加城市氧气产生量;区内广场、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孔隙内种植绿草,增加地面透水性,降低地表径流。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突出多样性的人文景观。(7)生态产业规划。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2个或2 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生态产业注重改变生产工艺,合理选择生产模式。循环生产模式能使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

2.2 生态性城市绿化简析

生态性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科学化主要标志,在绿化规划和建设中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依法建立绿化经济体系。 由于城市绿化经济的三重性,要保证其健康发展,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的迫切性,必须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园林经济体系。如文物法、规划法、绿化条例、风景管理条例、第三产业政策等,以及地方园林保护条例、绿化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以确保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2)城市绿化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城市绿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旅游资源,对社会资本充满了吸引力。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上政府可建立园林建设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信贷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建设。政府财政可与银行联手建立城市园林建设的绿色通道和园林建设单位的信用档案,加强对园林专项资金投放使用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游乐项目及部分景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或利用外资进行投资建设。(3)绿化经济建设的特色化。城市园林建设要走特色化道路,有特色才会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确保城市园林的长效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园林必须积极投入竞争之列,各园林单位要做大做强,应对城市园林的新发展与新挑战。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城市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性城市规划和绿化,保证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胡连海.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J]. 当代生态农业, 2009

篇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合理的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城市已经重视开发地下空间,大力加强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地域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的集中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容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突出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交通拥堵。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城建基础设施建筑适应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城市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非常有效的。例如,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及其相关的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是从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看,由于夏季降雨量较大,北京和武汉等城市因为大雨的原因使得城市中出现内涝的现象,有网友笑谈来北京看海,笑过后我们不能不深思,在城市的规划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地面以上的建设,而地下工程却被忽视,在大雨面前地下排水系统显得十分脆弱,那么地下基础设施到底怎样才能经得起考验。由此可见,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不理想,无法达到较高的规划和建设水平。

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现状

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是现状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非常科学和合理,有效的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发展。例如,波士顿作为美国历史名城,是交通较为繁忙的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波士顿市建设了地下道路,先后建设了8车道的地下快速路和修一条通向机场的4车道隧道,穿越波士顿港。整个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总长7 8英里的连接线,和以单车道长度计算长度可以达161英里的道路(其中一半以上是地下隧道).以及世界上最犬的通风系统及地下交通事故处理中心等等。并且波士顿市在建设之初,就将地下管线、煤气、电力、电话等全部重新规划建设。不仅可以避免建设过程中市政服务的中断,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新城市基础设旌的机会,可以确保今后提供更快、更好、更有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能力。最为重要的地下道路的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由此可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是非常科学和合理的,将城市地面与地下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比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将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筑的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慢,地下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较差,建设规划不过周密,遗留下很多问题,无法有效的予以解决,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问题。然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非常合理,地下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很高,不仅合理的利用的地下空间,缓解了地面压力,而且还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例如,美国城市在建设地下管道过程中,地下管道所铺设的管子的材质是厚15厘米的钢筋水泥,直径梗足有2米,两个人并排在里面跑来跑去斗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似乎是在闲置,但如若遇上大雨大涝,也不会在城里留下积水。至于路面的水泥加厚,都要用最好的材质按最高的要求去施工,20年甚至50年后也不必花钱加固或重修。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相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非常不理想,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是无法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质量。所以,我国城市在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存在差距的原因

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首先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而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备。其次,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得到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外一些国家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发达。第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已经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质量较差,无法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相比。第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宏观性,没有考虑的城市未来发展情况。

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未来的规划方向

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在未来的规划中首先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例如,法国巴黎,巴黎的地下管道工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有着强大的排水功能,甚至有些地下管道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供外来游客参观,巴黎的地下工程不论从建造、维护、还是管理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次,我国城市在规划未来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中,应该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保证地下基础设施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为城市发展服务。

六、总结:

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地下基础设施过程中应该汲取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作出周密地下基础设施,为城市未来发展做好服务。所以,我国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地下基础设施过程中一定要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使地下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缓解地面压力,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道.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有关理论.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01)

[2]胡卫民.浅谈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铁道勘测与设计.2000.(05).

[3]田志宇,何川,苏宗贤.地下工程与山水城市.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05).

篇7

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必须跟城市的发展在同一起跑线或略加超前。为避免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在城市电网的规划方面,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要借鉴和汲取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精心组织在岗工作人员培训,二要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具有长远性和科学性。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2.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3.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转贴于

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不论城市电网规划,还是城市建设规划,都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在对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电力部门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而规划递交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二者的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而言,是进一步保护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保证这一方案的切实可行和实施,进一步促进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步和和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创造更加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市容市貌的美化。

2.在城市电网规划实施中,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城市电网得到有效规划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因此就需要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有效实施。在具体的城市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召开会议讨论,签署双方都承诺的有效协议等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良好的电力保障给一个城市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保障城市电力的安全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以对全体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指导工作,与电力企业携手共进,共同解决具体规划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此外,城市供电企业也需要和城市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积极的政企战略合作,及时沟通,保证城市电力的有效畅通,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进一步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3.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篇8

    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必须跟城市的发展在同一起跑线或略加超前。为避免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在城市电网的规划方面,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要借鉴和汲取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精心组织在岗工作人员培训,二要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具有长远性和科学性。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2.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着。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3.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不论城市电网规划,还是城市建设规划,都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在对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电力部门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而规划递交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二者的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而言,是进一步保护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保证这一方案的切实可行和实施,进一步促进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步和和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创造更加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市容市貌的美化。

    2.在城市电网规划实施中,尽可能的争取地方

政府的支持

    城市电网得到有效规划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因此就需要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有效实施。在具体的城市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召开会议讨论,签署双方都承诺的有效协议等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良好的电力保障给一个城市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保障城市电力的安全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以对全体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指导工作,与电力企业携手共进,共同解决具体规划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此外,城市供电企业也需要和城市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积极的政企战略合作,及时沟通,保证城市电力的有效畅通,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进一步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3.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篇9

培训团还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麦吉尔大学、女王大学、bc大学等著名学府,聆听知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传承英、法文化和体现北美区域特点的加拿大,在规划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等方面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训、考察,培训团成员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一、重视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

加拿大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越过加拿大领空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蓝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赞叹加拿大国土优美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更敬佩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所到的每个城市分布着无数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在风景如画、森林环抱的滨海城市温哥华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园(stanleypark)里,竟然还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仍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城市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环境建设的投入也非常重视。如多伦多市一个旧砖厂原想搞商业、住宅房地产开发,但市政府与业主多次协商、谈判,力劝业主放弃房地产开发,买下这片土地,认真规划,多方筹资,逐步改造成一个绿树常青(evergreen)的环境保护游览基地。在女王大学约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们考察的京士顿郊区的别墅小区,不仅考虑生活污水处理,而且还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经生物处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顿湖滨一家工业企业搬走后,原厂区的土地经翻新等技术处理后才允许搞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好一幅人、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一些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在对这些部分用地的规划方面,是需要依据具体的用地要求、用地设置以及用地规划等方面信息来进行用地的开发。所以在该部分内容实施过程中,规划理念在其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

早在1990年前后,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对非尝试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在城市中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已经成为时展对城市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非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不难看出:

1.1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目标和作用一致性

在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其目标和规划的一致性。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方面,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对城市用地进行管控,从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1.2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内容

在内容的规划方面,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主要是对房前城市中的土地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对城市土地条件的了解来进行具体的用地规划。在用地规划内容方面,主要有生态景观用地、农田布局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用地和工程技术用地等多方面的内容。

2 规划理念与非城市建设规划用地的理论

2.1 规划理念

所谓规划理念,指的是在进行城市用地的布局时,需要依据合理的布局方式、布局手段来进行城市用地的规划。规划理念是对城市用地布局的指导,能够促使城市用地的布局和规划更为符合城市整体建设的需求。

2.2 非城市建设用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指的是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过程中,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对不涉及到建设方面用地的布局和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其必须符合务实客观的规划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增长管理的需求。

3 在规划理念引导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具体探索

在规划理念的引导下,进行非城市用地规划时要符合规划理念的需求。通过规划理念的指导,实现对非城市用地规划的合理设置。

3.1 在规划理念引导下的空间范围理解

在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空间范围进行明晰。整个空间的大小,以及空间适宜的规划内容等,都需要提前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规划理念对整个用地的布局规划有着主导的作用。

比如在空间布局中,如果空间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观的存在,那么从规划理念的层面来说,需要对自然景观加以保护。所以在进行空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时,就需要将这些自然景观的规划和布局考虑在其中。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要绕开自然景观进行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所以从这个层面说,整个空间的布局设置其实也就成为一个生态用地的概念。

那么如果是在房屋建筑密集的城市进行用地规划,从规划理念的角度来看,城市中心空间的布局则需要在尽量满足居住空间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空间的布局规划还需要尽量实现资源的节约。所以在城市中非建筑用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大小,在进行景观设置和布局时充分节省空间。这也是对城市中景观用地的布局。

3.2 规划理念引导下的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内容

在对生态用地的土地布局中,要依据地区的长久发展目标来进行布局。对于生态用地的规划,则必须依循保护和适度开发两个方面的要求展开规划。在具体规划布局的过程中,则主要是从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整体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开发的目标需求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区域用地的布局。而在城市中央景观用地的布局,则主要是要依循发展的原则来进行整体空间的设置和打造。在具体的内容设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2.1 功能分区的设定

首先是功能分区的设定。规划理念要求在进行任何用地的规划中,都必须进行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比如在生态景观用地的打造时,就需要明确整个空间布局规划的生态功能,而在城市中央景观用地的打造过程中,则主要是要强调对观赏性和景观的设置。

以某南方城市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为例。南方多山、多水源,一些城市的建设往往是依山而建。所以在进行城市用地的规划中,除去城镇发展用地的规划,需要明确的是生态用地的布局设置。在具体的布局过程中,又可以划分为生态用地,农田用地以及自然景观旅游用地等。同样在一些北方城市的中央景观区布局方面,也是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点来进行景观功能区域的打造。

3.2.2 规划理念引导下的旅游产业用地规划

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旅游用地规划属于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地区的城市建设中,旅游用地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更是十分常见。

按照规划理念的指导,城市旅游用地的规划主要目标在于更好的对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以及历史文物资源等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用地的规划打造适宜百姓居住的多层次、多内容的核心城市空间。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一般的城市建设都包含了核心城市区、特色产业区和村镇综合区三部分的内容。其色产业和村镇综合区都是隶属于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范畴。在进行具体的布局中,规划理念要求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要充分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的主脉络保持一致。所以在进行南方地区的城市旅游规划用地打造时,也是要本着与城市发展主基调一致的原则进行。

比如在江西的九江地区,在进行城市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时则主要是依托于庐山的自然景观资源,打造自然景观旅游用地。而在江西的婺源地区的旅游产业用地布局方面,则需要满足婺源的城市特性,除了自然景观用地的打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婺源的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用地的规划。

3.2.3 具体的实施探讨

由于规划理念引导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不同的城市发展现状来进行具体应用。在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过程中,规划理念是主导,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部分的支持。唯有真正的将规划理念运用到实处,才能够确保城市非建筑用地规划的合理化,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探讨。在当前的社会分发展过程中,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更是城市规划管理全覆盖的产物。在本文探讨的过程中,本文认为,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需要在规划理念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更好的对规划理念的践行,能够促使非城市建筑用地的规划能够始终与城市发展的主基调保持有效的一致。因此在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循规划理念的指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保持规划管理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并进。

参考文献

篇11

一、合理协调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无疑是存在矛盾的。通过实施城市规划,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需要的是建筑空间的拓展,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的则是现存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保留。两者是对立的两级,水火难以相容,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又必须找到和谐相容的方法。政府可以根据根据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及文物保护法规的规定,出台相应的城市规划,合理协调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实际运行中,既重城市建设,也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给两者以合理的运行空间。关键是出台的城市规划要有具体的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甚至要在总体城市规划中,建立保护专章或建立独立的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否则的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就成为一句空话,城市规划的内容重点就落到了城市建设上。如青岛市近年来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设速度发展很快,但城市中的关历史文化遗产也同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与青岛市具体而详细的城市规划有关。1994年青岛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1年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市政府及时出台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青岛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等城市规划和关保护条例,这些规划,协调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使城市在快速发展建设的同时,关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

让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社会前进的进程中处于静止的状态并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维护、修缮,只有这样它才能更长久的留存下去。历史上,西安城墙、太原晋祠都是进行了常态化的维护、修缮,才成为今天的样子。通过保护性的开发,让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获取维护、修缮资金,在发挥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会不断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样也会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在今天,“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特色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愿意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以此作为打造城市特色的筹码”。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已经成为提升综合形象、增加历史文化意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历史文化遗产实现保护性开发的途径就是把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有效地纳入城市规划中。如《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小西门、天心阁、潮宗街、开福寺规划为“历史风貌保护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以保护古建筑为主体,适度引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岳麓山形成呼应,整合开发成“山、水、洲、城”特色突出的古城风貌特别保护区。在青岛,因为有完善、合理的规划,关的旅游功能越来越突出,而在关一带进行建设则有着严格的限制,就连街具建设都纳入关的整体建设保护规划当中。

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城市规划说的通俗点就是帮助城市算未来的账,算的好这笔账就会多一些、早一些地变现,而算的不好,变现的数目就会少一些、变现的时间就会迟一些,甚至还会赔本倒贴。合理、可行的城市规划总是把历史文化遗产做为宝贵的资源,注重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并举。好的城市规划是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提炼城市的人文历史精神,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创造宜居、宜投资的内环境,进而还能释放出城市的旅游价值、创造绿色无污染的经济收益。

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完全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斯德哥尔摩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城市,它既是一座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城市,也是历史文化非常浓厚的城市。它的基本做法是:一些新开工建设尽量走上郊区,打造卫星城,历史文化遗产一般不动。斯德哥尔摩也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但原则是保留传统建筑外墙、拆除内部设施重建,既发挥了实用价值,又保留下了历史风貌。如今,斯德哥尔摩既有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又因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在这里,我们也确实需要重新评估政府的职责,政府应“着重从综合决策与实际运行两个方面构建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城市规划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有了良好的城市规划就给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合理、有序、正确地进行的依据。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实际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完善的立法保障、严格有效的执法为基础。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有效配合,城市规划可以发挥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