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感受总结

思想感受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5 03:41: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感受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思想感受总结

篇1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000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拙文“例谈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4点共识”发表于《化学教育》2011年第8期,本文拟针对该文第4点共识“体现环节,精炼方法――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进一步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推动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1 什么是“环节”与“方法”

1.1 “环节”――精简了的教学过程

“环节”(亦称“教学环节”),即针对化学课堂的“探究点”开展的教学活动(或步骤),其要求是:操作点明确,落实有序,能让学生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或者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合理的教学环节是一种精简了的教学过程。

首先,合理的“环节”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洁和高效。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环节来体现和完成的。合理的“环节”,不仅剔除了繁杂、无用的教学行为,而且在教学行为的效能上做出了慎重评估和最佳选择。例如“碘的萃取”一课,用“演示实验总结结论”的教学环节要比学生看书演示实验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的教学环节要更为简洁和高效。

其次,合理的“环节”能让教学过程更为严谨和科学。简洁、高效固然好,但失去了严谨、科学,“有效教学”将无从谈起。为此,合理的“环节”在追求教学过程简洁、高效的同时,必须要确保另一种价值的实现,即:要让教学成为学生获得科学方法和感受人文情怀的过程。例如“离子检验”一课,用“讲清原则自主实验总结方法”(即:体验学习)的环节远比“讲清原则一评析例题总结技巧”(即:纸上谈兵)的环节更具有效性。

1.2 “方法”――自主学习的导向标识

“方法”,即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之后,对探究思维的要点或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精心归纳以及简要的符号呈现,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方法,在我看来,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导向标识,对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总结方法有助于学生实现从感受方法到认识方法的飞跃。例如,硫酸工业中用“FeS2~2H2SO4”量的关系进行原料或产品的计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连续反应”中“寻找对象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但如果从“FeS2~2SO2~2SO3~2H2SO4”的关系总结,能让学生认识到“元素守恒”的化学思想,让方法得到飞跃和升华。

其次,总结方法有助于学生实现从认识方法到运用方法的飞跃。例如,从羧基(-COOH)、羟基(-OH)、醛基(-CHO)等官能团入手,可以判断有机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这样的策略总结,可以让学生在推测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分子性质时,不再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而能冷静分析和自主解决。

1.3 两者的关系――“环节”是基础,“方法”是升华

首先,“环节”是“方法”的基础和载体。通过“环节”实施,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感悟典型“方法”。例如,通过“问题/思考点拨/探究总结/提高”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同时可以感受获得其中的学习方法(比如,分析综合的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枚举论证的方法等)。可以说,没有教学的“环节”,知识的获得无从谈起;没有教学的“环节”,“方法”的感悟就更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方法”是“环节”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方法”的总结,一方面“环节”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另―方面,“方法”的普遍性意义和指导也得到建立,由此化学学习的效果上升到了指导实践的理性层面。例如,用“自主-探究”环节(见本文2.省略/index.htm,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第二届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对教学环节已有所涉及。在已有研究经历和成果的的启发下,笔者根据“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两类针对体现不同行为主体和教学功能的教学环节。

2.1 “引导-探究”环节:教师主导,引领启发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师由发号施令的“控制者”变成了“引领者”,用对话建议、发散提问、激励评价等比较宽松的行为方式推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面对新授课、学习困难学生、学法指导及攻克学习难题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为了让教师的“引领”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笔者提出“引导一探究”教学环节:

“环节”的内涵和实施的程序:

环节1:目标/动机。教师明确探究目标,学生萌发学习动机。

环节2:问题/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

环节3:团队/合作。非必须环节,视需要而定。教师组建研究小组,学生分工合作。

环节4:点拨/探究。教师点拨学生思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环节5:总结/感悟。教师总结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反思、感悟提高。

说明:①“环节”总程序见图示中实线箭头指向;②图示中的虚线箭头表示中间三组环节可根据情况循环实施。“”表示关键环节。

2.2 “自主-探究”环节:学生主体,自主学习

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自主作用的要求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当碰到资优学生,或教授难度不大的内容,或上复习课、实验技能训练课时,教师发挥引导的意义在减弱,能够发挥的余地也在减少;相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增强,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在提高。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学习素材,组织好学习团队,适当发挥引领功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为此,笔者提出了“自主一探究”教学环节:

“环节”的内涵和实施的程序:

环节1:明确目标/萌发动机。教师明确探究目标,学生萌发学习动机。

环节2:提供素材/自主探究。教师充分准备供自

主学习的素材;学生根据学习素材和学习要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环节3:组建团队/分工合作。非必须环节,视需要而定。教师组建研究小组,学生分工合作。

环节4:启发归纳/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学生,组织交流,深化探究成果;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汇报研究成果和活动体会。

环节5:总结评价/感悟提高。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则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感悟。

说明:①“环节”总程序见图示中实线箭头指向;②图示中的虚线箭头表示中间3组环节可根据情况循环实施。“”表示关键环节。

3 “方法”的精炼

对于方法总结,笔者的指导思想是:第一,要把方法想清楚。方法不求全、多,而要求其准、好。第二,要把方法转变成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的程序或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方法是有用的。第三,要把方法精心提炼、留下痕迹,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那么,如何来精炼“方法”呢?

3.1 把握方法的层次,选准提炼的角度

笔者认为,化学学科中的方法可以分为4个层次:化学思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他们各自包括哪些内容,提炼的角度在哪里呢?

首先,化学思想。包括“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守恒思想”和“平衡思想”等观点,他们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基所在。关于“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教授元素及化合物性质时,可以通过“引导一探究”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和强化。关于“守恒思想”,我们在在研究化学反应及相关计算、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可以通过“自主一探究”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和影响。“动态平衡”,主要体现在“勒沙特列原理”上,它是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化。该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而且广泛适用于一切平衡体系,我们可以例举许多生活中的现象。

其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作用分别是促进认知效果、监控认知过程和管理学习资源。及时归纳、总结合理的学习策略,对于优化认知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高一学生在书写单元素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很容易将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标注出来,从而发生错误。当你用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出“单元素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时,学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认知策略所起的作用。

第三,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相对于学习策略,它属于下位概念,更具有操作性。比如,书写离子方程式可归纳为“写”、“拆”、“删”、“检”4个字。“写”,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即:将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删”,将箭头两边相同的离子删去;“检”,检查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同时强调,“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辅助,“检”是保证。这样的操作性总结,能大大提高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成功率。

第四,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对解题过程的高度浓缩或简化,在本质上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思想和化学思想;而在表面上赋予一种程式化的符号表达,目的在于简化解题过程,突现其应用价值。比如,十字相乘法,其意义在于能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技巧的总结对于提高智优学生的学习水平很有帮助,而对于其他学生未必适用,需要谨慎。

3.2 用简约符号留下痕迹,便于回忆、强化和运用

笔者认为,要让教师的方法转变成学生的方法,不仅需要一个内化的时间和过程,而且需要一个可供回忆、对照和强化的文本(或符号)。于是,让方法留下痕迹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感受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的初期。但痕迹的保留不能随心所欲,要认真推敲,三思而行,要着重考量三个要素。其一是典型,即总结的成果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其二是简约,即总结的文字要简单,容易记忆;其三是可行,即总结的思想方法对类似情景的问题解决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之后,教师在作业评析中组织学生对这些精简文本(或符号)进行听写、记录。这个过程正是帮助学生定位、记忆思想方法的极好时机。例如,在上“溶液中离子反应”―课时,有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后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几个优先原则,即:“中和反应优先原则”、“强氧化剂优先原则”、“强还原剂优先原则”、“弱电解质优先原则”、“生成沉淀优先原则”,并让学生记录下来。这些文字的总结,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保留的痕迹,可以长期成为其自主学习、回记巩固的方法线索。

4 辩证看待“环节”与“方法”

4.1 设计“环节”要避免僵化和繁琐

前文构建的两类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避免环节僵化实施的倾向。两类教学环节,可以作为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的一种参考,而不能作为一种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定。一方面,老师对课堂教学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教学环节和设计和实施上可以体现自己的认识和特长;另―方面,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教学环节也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第二,避免环节过于繁琐的倾向。过于追求完美,会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细致、全面,带来环节实施上的困难。于是出现两个后果,要么课堂教学组织混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么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背离于预设初衷。

4.2 精炼“方法”要防止“虚伪”和错误

在总结方法时,我们同样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第一,将伪方法当作典型方法总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教授“实验室制备溴苯”一课时,有老师将用氢氧化钠除去溴苯中溶解的溴当作一种学习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强化,这是欠妥的。因为这仅是一种具体的化学除杂的手段而已,还不能上升到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层面。第二,总结的方法有漏洞甚至错误,误导学生。例如,“一般来说,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要强”,比如氧化性Fe3+>Fe2+,K22Cr207>CrCl3。但如果没有限定条件“一般来说”,就是一个错误结论。比如,HClO、HClO3、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依次升高,但物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我们―定要避免错误或者有漏洞的方法总结。

总之,体现环节,精炼方法,是体现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它不仅有助于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而且体现了育人的最根本要求,即从发展认知结构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这个核心标志作为化学实践的参照和引领,就―定能将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篇2

让我看到一些名校的办学底蕴和文化氛围: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2学习期间。东胡二小、湖滨学校的课堂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每次学习观赏都是不虚此行。通过观赏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并不是做”花瓶,而是提升内涵。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安排全面考虑,需要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通过听湖滨学校和东胡二小的4节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办学底蕴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正如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一样,需要耐久不间断的培训打磨才干入心入脑,教师的基本功更是需要周而复始的锻炼才干坚实。

让我感受了异地培训观赏学习的异样效果和无穷魅力。11月我21位培训学员在班主任付老师的带领下,3学习期间。前往课程改革的前沿山东济南青岛孔子故里曲阜。10天的学习,学得开心愉快!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潘校长所做的实施精细管理,打造品牌学校》泰安师范附属小学周校长所做的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优质特色学校》曲阜实验小学马校长的文化发展学校,特色铸就品牌》以及小学薛校长的扬科研风帆,创学校特色》等专题报告,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展示了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给我每个学习者很大的体会,引发了结合本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至理名言总结的精妙之处。异地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思想拓宽了视野,通过沟通交流,南北方思维火花的碰撞,定能绽放出耀眼的焰火。

多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多想再在一起沟通了解,培训班即将结束了但我有太多的不舍。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联系实际研讨、观赏、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十分符合校长们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选定注重突出专题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校长们真正学习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真可谓取到真经”

深深感到自己作为教学校长的责任,通过培训观赏学习。一定要努力工作,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下功夫,做到以下几点:

协助他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通过协助使学校每位教师们找准位置,1量体裁衣”促进教师教师主动发展。将根据教师不同特点、需要。发挥好个人才能,享受到育人快乐,体验事业胜利。

协助教师快速发展。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2指导、服务到位。因此我将协助校长为教师寻找专家,适时地给予教师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对于教师中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要鼓励总结推广,对于存在问题协助分析解决,还要给教师发明机会、提供舞台展示才气,体验胜利的喜悦。

篇3

以下是笔者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系统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感受性阅读

阅读的重点在于“读”字上,只有读了,才能知道文中的人、情、事、理;只有读了,才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喜、怒、哀、乐;只有读了,才能品尝到文中的深、空、灵、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无论是朗读、默读,还是细读、略读,抑或是跳读、选读,总之,要用心读,让“心”真正地钻进了文章里,用心感受,感受文章的精华所在。

二、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是在感受性阅读的前提下,结合作者的背景和文章中主人公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作者文字表现和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的分析,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和中心思想。理解性阅读重点在于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三、鉴赏性阅读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含有一定的能力层级,而鉴赏性阅读就是语文阅读中较高层次的阅读境界。鉴赏性阅读不同于感受性阅读,它需要学生真正地去品味文章,通过对于优美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够从中得到品格的熏陶、身心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而且还能通过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上得到语言、情感、思想表达的准确门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个性。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作者的思维合二为一,字正腔圆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篇4

2.高雅生活情趣不仅使学生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欢乐。

3.可以调适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如爱下棋可以使人思维敏捷,爱作画可以开阔思维,爱写作可以丰富想象,爱养花可以陶冶性情等等。

4.净化心灵,抵制不良诱惑,充实“学余”生活。清理了野蛮的污浊,心灵才会漾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开美丽的花朵。应让高雅的生活情趣占据有限的“学余”空间,使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乐趣。

二、高雅生活情趣开发与培养的原则

1.标准判定原则。在整个开发与培养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的、科学的高雅情趣的判定标准,判定标准缺一不可,不能让学生的情趣庸俗化。

2.源于兴趣的原则。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学生高雅生活情趣的开发与培养应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3.贵在坚持的原则。情趣与兴趣的一大显著区别在于长久性与短暂性。学生一旦将自己的某一兴趣爱好有志发展为高雅生活情趣,就要持之以恒地去精心呵护,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情趣韵味。

4.因地制宜的原则。学生的情趣要根据学生性情、当地现实条件、家庭、学校资源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不能追求时髦,更不能摆花架子。

5.多元化的原则。学生的情趣开发与培养应多元化,便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三、高雅生活情趣开发与培养的过程

1.以兴趣为源,确定开发的内容,做好开发的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做好“学余”时间的安排。

2. 收集整理归类学生有待开发与培养的情趣爱好,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平台,将同一情趣爱好的同学的信息进行归类存档,便于交流提高。

3. 调研检查,技术支持。对学生的情趣应派专人负责,进行随机调研检查,促使学生能够坚持培养,并在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提高情趣的质量。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68-0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生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二、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一数学知识,但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难度又有所提高。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因此,设计突出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有兴趣去数学乐园玩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共同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板书:数学广角——搭配问题。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课件出示图片),聪聪想选一套衣服,可是她有很多件衣服,不知怎样穿?(课件出示:2件上装、3件下装图片),你能帮帮她吗?聪聪有几种穿法?

(设计意图: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探究体验

1.探究活动——搭配。(1)提出问题:聪聪有2件上装,3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2)学生观察,尝试搭配。(3)小组合作,实践验证。(4)展示汇报,整理结果。(5)观察比较,总结方法。(6)归纳记录方法。

提问:用什么记录方法能一眼看出有6种搭配?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文字法:第一件上装和第一件下装,第一件上装和第二件下装,第一件上装和第三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一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二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三件下装。②画图法:(学生画出搭配的衣服草图)。③符号法:A1、A2表示上装,B1、B2、B3表示下装,A1B1、A1B2、A1B3、A2B1、A2B2、A2B3。④连线法:(一件上装分别连三件下装,一共是6种)追问:这几种记录的方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问: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就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列。(板书:有顺序地排列)提出问题:你认为这几种有序地搭配,哪一种记录更简单?引导感受:连线的方法能一眼看出一共有6种搭配,一件上装搭配三件下装就是一个3,2件上装就是2个3。算式:3+3=6(种)或2×3=6(种)或3×2=6(种)追问:如果有3件上装呢?(3个3就是9种)4件呢?(4个3就是12种)5件呢?……板书: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搭配的种数。

实践应用。同学们帮小精灵聪聪解决了衣服的搭配问题,接下来聪聪要吃早餐了,有几种吃法?课件出示教材P115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得出6种。(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搭配、思考讨论、实践验证、展示汇报、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搭配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总结,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优化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思想。)

2.探究活动——排列。(1)实践操作:同学们真聪明,为了鼓励同学们学好数学,聪聪带大家来到了数学乐园,特地为大家介绍三位数字朋友,分别是:9、7、3我们可以用它们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卡片,动手摆一摆,师巡视,并参与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你们是怎样排列的?(3)展示提高: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并说明你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73、937?摇?摇?摇793、739?摇?摇?摇379、397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用算式怎么表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总结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简单搭配问题

1.师:咱们穿衣服、吃早餐、数字中都有搭配,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搭配?解决搭配问题要注意什么?

2.出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P115第二题学生独立解答。

3.现场拍照:现在聪聪和明明要和咱们班的小朋友拍照,谁愿意?请出3位小朋友,按一定的顺序拍照,电脑出示结果。追问:如果和4个小朋友拍照,应照几张?

4.排列汉字:“辣、不、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篇6

一、带着课标进课堂

课程标准是一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今的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精心备课。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式、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等多方面都对现在的数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只有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去理解和感受,去总结和反思,才能有所突破。

二、精巧教学

“精”是指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要做好本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必须要明确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心中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和体系。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阵地,我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既学习知识,又感受生活。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突出知识生成过程,注重学习效果,因此又要突出一个“巧”字,实际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未必会按照课前的备课去教学。“巧”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比如,当联系到生活实际问题时,语言或风趣幽默、或夸张搞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要点,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好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受到熏陶。

三、注重知识反馈和强化练习

课后的复习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为了做好这一环节,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外,通过练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体会前后知识的关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夯实基础、拓展创新。教师在对练习题的讲解中着力于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教会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学会对知识点的反用、变用;在讲解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理解题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学会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注重对数形结合、转化、类比、联想、划归等数学思想的应用;在讲解中教给学生筛选、排除、举特例、换角度思考等解题技巧与方法,让他们感受巧解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喜悦,感受学习数学会使自己的思维更缜密,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从而享受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四、做好课后反思

教学中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可以为自己的教研积累经验,把教学中的灵光一现成功之处进行点滴的积累,会对你所教学的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会对你所教学的知识体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和框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以后的全面总复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思考如何以教师的创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五、要有实干精神

篇7

新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80篇(段),所选篇目皆为名家名篇,能够代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容,才能欣赏其艺术价值,感受其无穷魅力,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古诗词教学设计模式,体现新课改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一、古诗词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用五步骤进行古诗词教学,形成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查―疑―释―诵―拓。

“查”环节是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前预习诗歌,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歌作者、写作时代背景,达到知人论世。完全自主完成,可查阅网络、图书、资料等,并在课上积极口头表述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学生交流。如教授杜甫诗《春望》时,查作者资料后,知晓杜甫作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该诗就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社会现实。此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口头表达和听写能力。

“疑”是在预习时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提出疑问后上课交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质疑讨论,初步理解诗意。无论单个重点词语,还是句子一直到整篇诗歌理解,都在小组讨论合作中一起探究,老师及时引导点拨,对学生议论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弄懂弄通整篇诗歌。

“释”是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诗歌,通过想象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反复吟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引导、点拨、总结并解释本诗的思想内涵,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并总结诗歌的写作技巧。此环节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能力,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

“诵”环节是在完全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大声有感情地朗读,便于体会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通过对名言警句的反复揣摩玩味,对全诗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刻理解,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望江南》(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句,“尽”字描绘出空旷凄凉的意境,寓情于景。

“拓”环节就是拓展迁移,开拓学生知识面,由课内所讲诗歌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拓展到课外,找出与之相同的其他篇目,帮助学生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诗歌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例如讲完思乡题材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后,拓展作业可设计写出思乡诗歌名句警句。

二、古诗词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古诗词因时间久远,难以理解,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名言警句,应付考试,不能体现三维目标。解决此问题就要多讲一些古代诗文常识,增加学生和古诗文接触的机会,寓教于乐,引发学生浓厚兴趣,便于克服畏难情绪。

篇8

新教改实施以来一直遵循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结合人文关怀内容体系,恰到好处的符合新教改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内容的不断学习,正确认知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学生自行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判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对课上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认知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事件内容的学习,对自我的想法形成参考价值。如:在学习矛盾辩证统一这一教学内容时,积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要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发展状态,以辩证统一的原理对待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保持理性价值判断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的快速发展。

1.2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渗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引导方式、教学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表达。老师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下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和肯定,使同学们了解人文关怀对他人的服务价值。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教学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渗透方法

2.1注重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理论针对性较强,对于论点的学习内容较多。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渗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在讲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时,老师要求学生积极展开讨论,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都会有哪些。并说出每个小组的制定的内容的思想来源,有效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关注度。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自主关心现实社会中的百姓生活和社会需要。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也对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有效地思想实践。

2.2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高校学生更早的融入到社会认知状态。根据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践行人文关怀内容的教学渗透。老师在办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展社会志愿者实践活动。如:关注弱势群体,下乡支教。让学生在贫困山区亲身感受教学环境的前提下,给孩子上课。通过对小学生的耐心讲解,感受老师教学过程中的辛苦。感受贫困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从而发奋读书回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实践中来,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内容渗透效果更加显著。

篇9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要求在阅读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知道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辅助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合作交流与读文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真正用意。

4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自己谈感悟

5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和品悟重点语句来欣赏文本,学习写法。

感悟本文所蕴含的作者的反省和警示作用。

6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二学时

7.1.1教学目标

7.1.2学时重点

7.1.3学时难点

7.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诗画导入

1.看课件画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刻苦、惜时的图片),复习古诗(《长歌行》《劝学》《偶成》),谈感受。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活动2【导入】复习旧知,谈第一课时收获

活动3【讲授】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

1.自学,找出最美语段画一画、品一品、悟一悟。

2.小组交流品读感悟。

3.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谈感悟。

2.指导朗读方法。

3.齐读,感受作者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无奈和惋惜。

4.总结第一部分内容。

5.课件(时间一去不复返),板书(光阴飞逝)。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谈感悟。

2.重点理解“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⑴从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⑵联系自己谈体会。

⑶指导朗读方法。

⑷欣赏课件(学生、老师从小到大的照片,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了》),激感。

⑸全体情感朗读。

3.

重点理解“洗手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

⑴从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⑵找出这部分暗示的两个角色(作者、时间),体会时间的无奈和着急。

⑶师生分角色朗读。

⑷同桌分角色朗读。

⑸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吸收、吃饭、默默这些事例来写?

⑹学习作者选取生活事例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写法。

4.

总结第二部分内容。

5.

课件(面对八千多日子的逝去,作者感叹不已),板书(先贤无奈空嗟叹)。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重点理解“过去的日子……白白走这一遭啊?”

⑴体会作者自责、发奋的心境。

⑵根据本课所学朗读方法读好段落。

⑶全班情感朗读。

2.

总结第三部分内容。

3.

课件(感叹时光匆匆)。

活动4【活动】理顺课文、总结收获。

1.

理顺课文。

2.谈谈新收获。

3.

总结全文作者情感及自己收获。

4.板书(时不待我

少年惜时当自强)。

5.

齐读对联

光阴飞逝

先贤无奈空嗟叹

时不待我

少年惜时当自强

活动5【活动】总结散文特点。

1.

观察本文三个层次,思考本文写作顺序,学习散文无明显写作顺序的特点。

2.

观察本文三个层次,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活动6【练习】仿写作业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具体描述了时间来去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话。

作业提醒:1、选取生活瞬间小事;2、恰当运用动词;3、适当运用修辞。

活动7【活动】板书

光阴飞逝

先贤无奈空嗟叹

篇10

在专题讲授中,案例案例教学的作用是通过依靠“形象——受教育者兴趣和情感——受教育者信念和信仰”的心理机制得以实现的。具体地说:(1)运用具体的生动而形象的案例, 消除学生因理论的过度抽象所产生的厌倦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接受意愿; (2)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情景得以具体化,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现, 矫正因过度的理论概括所产生的种种疏忽;(3)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强化其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原理、观点的信仰。

专题讲授中的案例教学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和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二是怎样把选择的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运用的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即把案例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文字、图片,也配合视频播放,效果十分理想。三是教学案例的运用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不能在课堂临时发挥、信手捏来。事实上,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同教师备课的其它教学内容一样,教学案例的开场白、结尾的总结、所需时间等等都要在课下安排好并非常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特别要在总结评述这个环节上要多下功夫。常言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教师将一个好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后,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辟的点评和总结。这是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理论体验课中的案例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验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体验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选择或创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现实背景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图片、实物的参观和有关人员的解说,得到某种信息,获得某种感受,产生某种体悟。其运作过程是:情境选择——参观考察或走访——询问答疑——获得信息——触动情感——激发联想——产生感受——心得体会。例如,可结合专题要求去某些相关行业实习;结合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结合形势政策的要求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参加公益劳动或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等,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宜安排在节假日或教学日的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进行前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以班级为单位确定1位社会实践负责人,社会实践负责人负责学生选题的组织与协调工人作。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一系列实践学习的选题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原则上以4—6人为宜,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实践课题,并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和其它相关准备工作。

篇11

2在教学评价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教师应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评价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从主观上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将教学评价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教师不但能够对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怀,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与心灵,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和负面意识的侵蚀,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与成长。例如,在《家人的爱》这一课中,教师所指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使学生内心充满感激,能够孝敬父母和家人,能够与家人和平相处。但是,班级中存在个别家庭背景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并不和睦,或者存在留守儿童或者孤儿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其克服这种巨大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健康的发展。因此,针对于留守儿童,教师对其的评价可以是:“家人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但同时也是无形的,家人不在身边并不代表他们的爱不在身边,试试去仔细感受。同时,在你的身边,父母和老师都是你的家人,你能不能感受到我们对你的爱。”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能够帮助学生抵御负面意识和负面情绪的侵蚀。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心理才能够保持健康,学生的意识才能够不受到负面的影响,才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3在课后作业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最后,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换言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后作业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是预习后面的内容,这种课后作业并没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在《说声“谢谢”》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父母、教师或者清洁工说出谢谢,并记录他们听到谢谢后的表情和神色,领悟“谢谢”这简单话语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礼貌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