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1

新课引入,是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教师以“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还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从学生感兴趣的、最熟悉的或最迫切想知道的知识入手,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类似于审美期待的心理状态。创设相关地理情境,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良好的情绪长期贯穿于课堂学习,从而主动地投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二、创设多种情境,享受教学过程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有效性。

1.创设美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视频、生动的语言讲述、诗词等,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带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如在讲《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中伴随悦耳的音乐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用多媒体呈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动植物景观,配以老师的朗诵,学生静静地感受西双版纳之美。这样的情境下,既让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同时开发了智力,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创设实践情境,提高运用知识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模拟一些现实情境,通过联系现实,让学生体会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可联系本地区实际,谈一谈目前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要解决某种地理问题,模拟现实创设“假如你是(市长、局长等)……”情境。这些实践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但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理清知识层次,起到引导作用。

3.创设合作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合作情境也就是“讨论情境”,是指教师筛选出教材中一些重难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辩论、竞赛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自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最后让学生汇总结论,教师做出总结。合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总结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拉近了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教学难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但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情境的创设应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师应对创设的情境精心选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所用;其次,情境的创设应是全程性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教学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后,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发展性,不仅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新的知识水平。

总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还要注重结合学科本身的地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审美情趣的培养;关注关心世界、中国和本地区地理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关注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培养等。

参考文献:

篇2

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VGE)就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环境,虚拟图形境像环境,虚拟经济环境和虚拟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

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环境包括自然界中的大环境还有我们身边的小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身边的小环境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虚拟一些环境。教师引领学生从虚拟现实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节可以采用“虚拟旅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旅行之前旅游者通常要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地区的位置,还可以聘一些导游,导游选择寒假期间做过珠江三角洲调查的学生。旅行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通常选在1月末),为后面学习本区的气候作铺垫。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地形、气候、经济、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问题等五个部分,教学设计如下:

1.掌握地形类型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地图,或根据数据推理、实地考察,或口耳相传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实地考察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并不是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会有这样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创设可用的情境。如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学习可以这样设计:“飞机于北京时间1月20日上午9:00到达珠江三角地区的上空,飞机即将降落,透过机窗,我们清楚地看到珠江三角洲的地面景观。”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本区的地形。(用flash演示,导游讲解)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尤其是冬季,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异显著,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湿润。基于南北方气候的明显差异,本区的气候可以这样设计:“北京时间上午9:10机舱门打开,我们走下飞机,呼吸到了这里的新鲜空气,尽管北方的这个季节已冰雪覆盖,而这里却绿意盎然。请两名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虽然是冬天,但并不冷,而且空气湿度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及本区的位置进行小组讨论,并推断本区的气候类型。(flash演示景观、服饰图片)

3.有人认为了解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地区公厕的设置情况,但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些片面。要想更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莫过于逛商场,通过物价的对比很容易就能推断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逛商场,在逛商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里的物价比同等级别其他的城市高,这足以说明本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同时可进一步分析原因(falsh演示、学生分组分析,请一名学生扮演导游),为学习本区的“经济类型”设置悬念。

4.本区“经济类型”的设计:学生带着本区属于何种经济类型的悬念模拟参观市区的一些工厂,参观的同时,注意观察有哪些工业部门。可以选择一个工业部门,如服装制造厂,让学生思考:“工厂除厂址要布置在珠江三角洲之外,其他方面,如技术人员、资金、劳动力、管理经验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是通过什么渠道完成的?”从而引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类型及“前店后厂”的经济模式(flash模拟整个参观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

5.“土地利用类型”的设计:在旅行马上要结束的时候,学生都想近距离地领略本区的全景,于是登上了本区视野最广、高度最高的一座建筑物,在观察本区全景的同时,也清楚了本区的土地利用类型。(flash演示)

6.“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的设计: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本区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从而引出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切身体会课本中提及的每一种事物,但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撇开传统教育枯燥乏味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杰.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道德困惑及其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9).

[2]赵粤涛.虚拟建造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 徐媛媛,丁奕峰.虚拟旅游体验与营销模式[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05).

篇3

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尝试在课堂中采取情境教学,可是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仅仅把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装饰,忽略了情境教学的本质,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笔者认为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是优化情境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创设包含有学科知识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新课程倡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而创新精神起于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得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出一些蕴含着地理问题的教学情境。因此,将问题式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从而优化地理课堂。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探索,提高思维。具体操作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探索问题解决师生评价知识巩固。以“热力环流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应用:

1.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情境:《火烧上方谷》――主要讲述诸葛亮在葫芦谷用火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眼看火旺人困,即将胜利,一场大雨却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豪情,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激发兴趣,并通过情境,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2.提出问题

学生针对情境产生好奇,小组讨论提出疑惑:这场雨是天意?还是人为?怎么形成的?教师提示:降雨的原理是要有气流上升,同时在凝结核的作用下才能成云致雨。最终学生提出问题:气流是如何上升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3.实践探索

先自己尝试通过阅读课本、查资料等途径尽量自主思考、解决,一段时间后,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同时在思想的碰撞中,又产生出新的火花,将问题迁移升华。如:此地气流上升之后,是否会出现低空空气密度持续减小,高空空气密度持续增大这种现象?空气为什么上升或下沉?

4.问题解决

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5.师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态度给以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以激发出新的问题意识。

6.知识巩固

篇4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64―01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是: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地理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运用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在地理教学中开发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意义

1. 理论意义。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与应用是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情境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关于构建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中的一个新视点。通过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通过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和大量的课堂实证性活动,找到情景剧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实践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和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革新之举。它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学习新课程理论,吃透新课标,挖掘教材,重视集体研讨教材,在动态教学实践中督促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地拓展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过程,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课堂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

三、情景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 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语言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最为普遍却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教师讲授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氛围。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进行视听感观。视听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频、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使他们在脑中形成老师想要传达的情景和地理表象。例如,对于风化侵蚀的现象和赤潮的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学生难以亲身看见这种自然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传输相关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

3. 组织实验模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验,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理解知识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回忆生活体验。部分地理现象就发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性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自然现象,或者一些特点,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难点更容易理解,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

5. 设问联想。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在课堂上利用情景设置问题,让他们处于“口欲言却未能”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和在得到知识的灌输后,在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

篇5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求知乐趣的所在。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克制能力差,课堂注意力易分散,易松懈。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地理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方面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境”,即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师生全方位有效的互动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1]。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一个成功的情境教学环境的设置 ,可以降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情境教学的乐趣 ,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的重点。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而情境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考知识点的生产起源和产生过程,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和提高学习的效率[2]。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会对地理教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片、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地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这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基础。新课的导入,要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3]。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可以这样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先不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原因[4]。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可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河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河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做,在做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情境的设计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常见,其特点是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的地理知识表现出的一种急切心理状态来设计情境,它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5]。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讲解中,提问“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其中桂林山水,石林等景观风光驰名中外,那么,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面目已遭到外力破坏,什么原因?”学生这时的好奇心已被调动,做好认真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

三、总结

有效的情境创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了思维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把握,创设出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设情境首先要设置问题。要设置问题就得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的精神。一旦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更加有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创设情境不仅突出课堂重难点,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梳理,方便学生把握整本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动力。创设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动力,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谚语呢?”新课开始,对于这句谚语的提出,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了刺激,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想: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阴晴随时变呢?难道说一天当中还会早上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大雨吗?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问题,等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习完这一节内容,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上面的谚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在新课伊始巧设问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创设实例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如地震、气候、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完《地图》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勘察校园操场,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校园操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如何绘制地图。

3.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加入一些小实验,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化》中的“板块运动”时,对教材阅读材料中的“读一读,讲一讲”,学生感到很茫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做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不用太准确,只需形象地表现出板块的运动即可。教师拿两块木板表示不同的板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木板在不断地移动,最终两块本来分离的木板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形象地表示出板块的运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大陆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突出层次,做好问题的过渡。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会,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参考文献

[1]陆惠.以境入情 境中求知――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成功(教育版),2013(1):78.

[2]顾善勇.巧设情境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1-62.

篇7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初一开始就已经有开课了,到了高中,地理被纳入文科,学生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的选择文科,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由于求知欲的驱使,能够认真的听课,但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因此也常常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大多数是由于缺乏现象的联系和本质的认识而对知识点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就必须懂得把抽象的地理概念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懂得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解释最核心的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教育情境去解决课堂难题。

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高中地理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向高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多加尝试以下四种情境教学法。

一 创设多媒体情境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平台,集合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工具。地理其很多概念和现象都是要动态的演示和分步的解释才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例如讲述月相的变化:新月上玄月满月下玄月,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形状,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和观测的角度又有不同,对于缺乏立体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学生来说,仅利用书本的静态图和文字说明是难以接受这个知识的,甚至可能连图都看不明白。这就关系到如何把抽象的、动态的知识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运用它就可以把运动的、变化的地理现象分成若干个静止的片段,把事物的本质以若干个表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利用条件创设多媒体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质量,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普遍使用。

二 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教学

故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堂的重难点等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将是事半功倍,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聆听故事,如果在枯燥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一些富含哲理和趣味的小故事,那么教师就能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必须注意的是故事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有关交通运输的布局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所使用的搬运方法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交通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创设实验情境进行教学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目标,而且也是每节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就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会难以理解和吸收。实验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有关地球转动以及洋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球仪的使用,让学生体验到地球的经纬度的变化以及太阳日照光线的差别。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要比教师单纯地描述的效果深刻得多,这样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地理问题,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种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动脑思考。

篇8

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职业教师普遍感觉困惑的问题。“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 :职业教学; 旅游地理; “情境—达标”; “四优能动”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3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88—0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周宏光(197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教学。

近年来,我校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对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与认识。通过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酒店、导游、旅游开发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已经构建了“情境—达标”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专家,以酒店工作、旅行社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包括真实情境、仿真情境、虚拟情境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达标”即按照岗位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备课定目标、教学把握目标、分层落实目标,建立达标手册。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遵循情境导向教学原则开展教学,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建立学生考核手册和组织导游知识大赛等,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促进专业技能的形成,促进教学与岗位的对接。

一、“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四优能动”课堂的尝试

基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及现代教学理念,“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突出“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以小组优化、任务优化、展示优化、评价优化为核心的“四优能动”的课堂。在课堂的活动设计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增强多样性、选择性、合理性、互动性等特点进行课堂优化,通过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进而体现教学成果,使学生在“四优能动”课堂中提升技能,学有所获。“四优能动”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地理是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知识量大,涵盖面广,并且趣味性、综合性强,其知识量和素材的运用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情境—达标”教学模式注重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二、“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旅游地理“四优能动”课堂的“四优”解读

(一)小组优化

“四优能动”课堂以小组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科学并优化分组是“四优”的前提。在学生自主分组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监督学生自主分组的情况是否合理,要将具有不同优势、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将全班平均分成4~6组,每组五人左右。这样分组后更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团队,确保各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并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任务优化

分组后就要明确各小组的具体工作任务。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然后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各个小组,任务单中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网络完成收集图片资料、制作幻灯片、编写导游词、进行导游讲解等具体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任务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相关理论、实训等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通过“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均应突出其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操守。

(三)展示优化

在任务优化以后,教师要简单介绍旅游胜地的自然概况,对导游讲解的过程进行统一要求和规范,然后开始分组讲解。在每个小组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各组要配合讲解的同学,例如:举手提问在导游过程中游客容易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等,也可以谈谈游览景点后的心得和收获。每组展示完毕后,各组交流讨论并加以点评。这一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这种对他组的评价也成为各组展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完成展示后意味着各组基本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填写好任务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旅游景点的视频或成功导游的讲解录像,给学生提供示范,也为大家的评论、评价提供依据。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各组在角色分配时,不要出现本学期一位同学多次上台表演,而同组其他成员一直处于“幕后”的现象,原则上应保证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有两次以上的机会扮演导游员的角色。教师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和进步,并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最后,建立课堂教学学生活动档案,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载学生的表演成绩,也可以将他们的表现录像后存档。

通过课堂上的展示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校旅游专业教师还在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导游知识大赛,包括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表演、才艺展示三个环节,请各专业学生和学校领导观看大赛和表演,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被优先推荐到旅行社进行短期实习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四)评价优化

评价是“情境—达标”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的评价方式是考试,即学生期中或期末参加学校的笔试或技能考核,教师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四优能动”课堂的评价优化是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成绩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在“情境—达标”模式下,将模拟导游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体现了“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为学生当好参谋,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并最终达标。

总之,在“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轻松地闲在一边,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临场总结、评论,还是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都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在旅游地理课堂上运用“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希望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能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6).

篇9

前言

地理这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且包罗万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地理的特点,反而是其落后的教学观念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在这种大环境趋势下,高校地理教师应逐步淘汰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寻求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所设置的特定情景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情景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因为这种真实性会使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增强。情景式教学法和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它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地理学习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情景教学法和心理学也有着不小的关系,它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地理学习效果。情景教学法在我国如今的地位完全来自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师进行板书和口述是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教学效率低、教学过程乏味等特点,已不适应如今大学的地理教学。

(二)地理教材版本过于老旧。

有的高校不注重地理教材的更新换代,甚至使用几十年前的老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内容过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当今的学生很难对其提起兴趣。老教材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其所提供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数据,对学生没有帮助不说,还需要教师自身查资料进行更新,既耽误了学生的自学又占用了教师的时间,所以说地理教材必须实时更新[2]。

(三)地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

地理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不是靠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能学的好的,它极其重视实践,但现如今各高校往往都犯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如果只是学习理论课程,不进行实践或实践成为理论课的小点缀,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只有学好理论课程,又能走得出去进行野外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理[3]。

三.情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处于主导位置。

情景教学需要教师一手设计,教师必须处于主导位置。教师要通过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课程进度等方面入手,搭建最合适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紧扣教材[4]。

(二)情景教学中师生间要开展互动。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不能忽视与学生间的互动,地理在讲解时往往包罗万象,这是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较为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收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在课上与学生互相探讨,创建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情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个人愿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一种新知识的决定性前提,情景教学虽然是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搭建的教学情景不受学生喜欢,学生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情景教学中来。创建的情景符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至关重要,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功与否。

四.情景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一)影视作品情景教学。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世界各地的场景,将其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进行学习,更能令其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有趣的各类影视资料,在课上通过投影仪进行播放,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处理,提高学生们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时下热点情景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最新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谈资,教师通过时下热点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如果昨天网络上流传有碰瓷等相关新闻,教师就可以收集碰瓷相关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并提出“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确定其经纬度”等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生活情景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真实场景出发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们真切感觉到“地理就在我身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其领略地理所富含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地理位置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探讨我国南北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而教师在最后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借此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结论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又包罗万象的学科,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体现出地理所蕴含的美感,只会带给学生们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日渐兴起的情景教学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它通过多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们也要清楚,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大学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慧.解析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366.

[2]姜惠玲.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4:48.

篇10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和欠缺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问题。这样,地理的教学就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预期的目标。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学习主客体划分为两方面:(1)学生本身对地理这门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地理的用处不大,相对于语、数、外这些主课,并不需要将精力放在地理学习上;(2)教师缺乏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往往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学生在沉闷无趣的教室中昏昏欲睡或者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深入分析,最根本的问题还应当源于教学方法的失当,这就对教师授课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理是一门很注重应用的学科,若仅仅禁锢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对这样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的教学绝对不能生硬死板。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探求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的途径。

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基于学习者的视角,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预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在这个特定环境赋予的条件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情景教学非常适用于地理的教学,应用的方法也非常灵活。比如,在讲到旅游地理的时候就很适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指定一个城市作为旅游开发对象,让学生轮流扮演策划者和游客,由“策划者”安排旅游项目并陈述理由,“游客”体验旅游活动并提出意见。学生在互动中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各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等。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增强了应用能力。

情景教学重要环节在于活动场景的创设和学习资源的整合。这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选定特设情景,既要根据某一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又要切合学生实际,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多思考,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课制宜。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求知、探究及思考,将教师的作用粗线条化,研究的内容跳出课本,内容更为开放,方法更为灵活。

例如在讲述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针对本地区某一自然风景区的污染情况,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探究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仅充当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提供一些思路,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其余的一切都交由学生去想象和发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春游的方式进行现场实地的考察调研,更直观地、立体地去了解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1)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地思考,自发地搜集资料,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了学生考察、观察、资料收集归纳和论证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这对其以后的深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3)学生通过对课题资料深入广泛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珍爱地球,并且能够自发地向家人宣传环保理念和做法,这正是地理课应当传递给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展示更大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多维和多层次的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晦涩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就举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上应用的例子。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可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地球的公转、自转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讲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可以将水循环过程中降水、植物蒸腾、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用动画动态地展示出来,趣味性地展示给学生;涉及世界地理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等视频,将各国的风土人情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各位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去尝试和总结,相信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地理课堂将会变得多姿多彩并充满活力。

篇11

如何引入、创设地理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把地理课堂情境创设分以下几方面叙述,仅供参考。

一、多媒体情境的创设

传统的地理多媒体主要是地图、挂图、模型、幻灯片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现代化了,电子地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电影电视栏目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等。多媒体教学是地理教师将地理教学信息通过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与学生构成一组地理教与学的交互系统方式。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播放《长江之歌》,学生能很好理解和体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我国的母亲河的情感。同时配以不同江段的风光图画展,有利于学生掌握“长江的开发和治理”的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要掌握好度,不要盲目追求画面的精美、声音的洪亮,也切忌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员”和“讲解员”,也不要整堂课从头到尾都沉浸在多媒体里。要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学生在欣赏多媒体技术精彩的同时很好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这才是多媒体情境创设的初衷。

二、活动情境的创设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地理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地理教学的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如:游戏、演讲、野外观察、地理模型制作、地理试验、地理参观、地理资料收集等等。在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富含智力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开发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如:在教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和名称时 ,可以利用成语、典故和名胜古迹,如:乐不思蜀、黔驴技穷、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也可以利用河流流经的省区来连串,如:长江从上游到下游贯穿了哪些省区?学生在找图的过程中不仅能记住这些省区,还能与长江流过的地势阶梯和地形区一起留在脑海里,一举多得;也可以把空白填空图剪拼,看谁拼得既快又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熟悉了行政区的分布。

三、语言情景的创设

语言情景是教师通过亲切简洁、准确生动、幽默风趣、直观形象、抑扬顿挫、饱含情感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理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掌握的情景创设。如:在教学长江航运价值时,讲授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出现了“高峡平湖”,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之前则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三峡纤夫的号子。三峡水利枢纽的航运价值在学生心中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肢体语言可以表现为表情、行为、手势等。它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强烈地感染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官印象,强化记忆的作用。

在语言情景创设中,教师还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对课堂教学反应的语言,适时对学生说肯定和表扬的话,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高质量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的疑问,或引导学生产生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知识学习的情景创设。“疑难解惑”,其关键是教师如何设“疑”与“惑”,教师要抓住时机巧设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理。如:在学习地球自转运动时,问:我们的作息时间的安排是根据什么制度的?学生回答是根据“日出日落”而定。再问“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这时教师要把握节点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又如:在学习长江流量时,问:为什么长江1998年的径流量与1954年的径流量相当,可是1998年的水位比1954年的水位高?进而引导出长江的含沙量增大淤积了河道,形成更大的洪涝灾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

五、生活情境的创设

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判断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地理事物很熟悉也很亲切,教师对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来,会让学生有轻车熟路的感觉,也会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们吃的水果:柑橘、苹果、香蕉、荔枝等的产地在哪里?不同季节种植的蔬菜品种是什么?如夏季种植辣椒茄子冬季种植白菜萝卜。通过思考,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能牢记温度带、气候带的分布;又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问:新农村的建设使用了什么土地?为什么要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学生不仅掌握了土地利用类型,还能理解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