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动画电影特点

动画电影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20

动画电影特点

篇1

三维动画电影,动画领域的新生儿,电影艺术的新拓展,以其更加真实的特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这种不同于传统动画的电影,不仅仅是在视觉语言有很多新的手段,而且在视觉艺术的欣赏方面也具有更多新的特征,正是因为其在视觉语言的诸多发展,从而带来了视觉艺术许多新的审美特征,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力,也开拓了动画的成人市场。

单纯从其审美特征和审美的表现形式来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表现手法多样化

尽管三维动画最初是应用在科技领域,并且最大的用途是用来仿真,但是在目前的三维动画却主要应用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影视行业,出产了大量的作品,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尽管三维动画可以模仿真实,但是这并不是动画的最高目标。三维动画的艺术性设计当然也秉承了动画的特质,夸张、变形、天马行空是许多好莱坞大型三维动画片的特点。但是,写实并不是动画的终极目标,而且从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研发趋势来看,三维动画的非照片真实性渲染技术正在成为焦点,水墨效果、油画效果、水粉效果、彩铅效果……

最新的科技正在把传统艺术和三维动画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审美特征,也丰富了动画的表现手法。从三维动画的表现手法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力求模拟现实世界,再现真实的角色的超级写实类型:代表作有《最终幻想》,这是传统二维动画永远无法实现的表现方式,一种接近电影全新的表现手法。作品往往采用动作捕捉来实现动画的关键帧的定位,比较好地解决了动画因为手动打帧而出现动作不流畅的弱点,而且动画制作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使动画师把大量精力放在角色的塑造上面,在建造自然场景的时候,往往采取拍摄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的办法,使场景气氛尽可能真实。有时候采取真实的自然世界进行巧妙的贴图,达到模拟自然的目的。但是这类作品投资大,动画味道更弱,通常用在CG电影制作中间,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了模拟沉船那一幕惊天动地的场景,采用了微模与计算机仿真结合的手法制作。

(2)在对现实世界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无论是场景还是角色,都采取保留着传统动画特点的漫画类型,代表作有《冰河世纪》。漫画类型始终是动画的热点,多少年来,动画一直围绕这一风格进行发展变化,从二维走到三维,动画师们始终在努力保持动画的个性。绝大多数的三维动画都属于这一风格作品。

(3)采取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手法进行处理,在三维场景中加入二维的角色,在三维软件中采用三维的制作手法制作角色和场景,然后采用二维的渲染输出,创造一种类三维的二维动画。例如《小马王》、《埃及王子》。这些动画在本质上不属于三维动画,却完全采用三维动画的制作手法制作。实际上也模糊了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之间的界限,而且这种手法正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正在慢慢代替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

(4)通过传统的手法和计算机结合的方法制作三维动画,例如采取手绘的方法和计算机制作的方法制作,或者采取传统的偶动画的方法制作主体,用计算机制作背景,然后再对二者进行合成处理等,这种方法正在收到众多的动画师的喜爱。代表作有《小鸡快跑》。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没有一部影片会单纯的属于其中某一类,都会多种处理手法来丰富影片的感染力。

二、场景的立体装饰化

尽管计算机的水平每天都在发展,尽管三维动画的写实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但无论人类怎样努力,他都用计算机无法创造出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即使技术的发展,有一天真的有这样的技术,那么这个技术也是一钱不值,至少在电影这个领域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没有必要用计算机来替代摄像机,没有必要用手工制作来替代机器拍摄。那么我们再看看《玩具总动员》,看看《冰河世纪》,我们确实为他们叹为观止的模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折服,这种奇迹会使我们感到计算机正在想赶上摄像机模拟自然能力。但是事实上无论技术多么发达,计算机创造的虚拟自然始终是一种人工的自然,这种真实是建立在人工处理的基础之上,人类不会仅仅满足用它来写实,人类会利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加工,规整化――是艺术家们用计算机做的最多的工作,我们总是用计算机把画面弄得很干净,很整齐。就像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把野草铲掉,种上单一的装饰性的花草一样,我们也在对三维动画的场景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但提高了观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机虚拟的世界里,整齐比杂乱要容易得多,去建造一个花园比建造一个天然草地要容易几百倍,所以三维动画画面最重要的一个新的审美特征――装饰性,有条理,有次序的装饰感,在每一部动画里都有充分地体现。也就是说,三维动画的画面都是通过设计者创作和计算机的处理产生的,没有一个元素并不是大自然的真正再现,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电影摄影的画面,虽然也充满了写实特征,但是在构成元素上却更加精致,更加艺术化,有更多的重复,更多人工化的特点。(图1)

篇2

概述:

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电影从最初的无声片、黑白片到今天立体声的彩色片,这期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不断完善和探究的过程。就如同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一次电影史上的革命一样,自彩色影片诞生的那一刻起,观众的眼球就被牢牢的锁定了,那些斑斓的色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开启了他们的心灵,调动着他们的情绪,丰富了他们的视觉感知,使电影成为大众娱乐领域中最主要的手段。

动画片作为电影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也同样经历了从黑白二维默片到立体音效三维彩色动画的一个演进阶段。而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为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动画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动画电影的色彩基调

当我们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诸如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等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对应的情绪基调或情感倾向,如浪漫的、欢快的、沉闷的、忧郁的等等。而表现在具体的画面内容当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情绪基调和情感倾向落实到色彩基调上。要使色彩的运用与作品的主题、情境及氛围等结合起来。那么在动画中通过一定的色彩组合来强化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动画的色彩基调,即指在动画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色彩基调是表现主题情绪的色彩手段和色彩倾向。

色彩基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作为色彩基调的色彩,必须在时间长度和空间面积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基调”也就无从谈起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色调即情调。在一定的色彩基调的统筹之下,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主题的情绪特征和基调氛围。比如说。像蓝色的平静、深远,红色的温暖、热情,黄色的明快、沉稳,黑色的凝重、阴郁等,都可以通过在画面色彩构成中的设计和组合表现出某种富有寓意的色彩倾向和感情倾向。如动画片《花木兰》中设计者考虑到影片是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而中国大都喜欢用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这些颜色均被很好的运用到影片中来,所以《花木兰攫部影片的色彩反差较小。为了表现古代中国的故事,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做了暗部选择和处理。通过这些色彩定位.从而奠定了全片充满着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成为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同样是迪斯尼的动画片《狮子王》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全片特别是影片上半部都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这和非洲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大有关系。色彩在这里受题材的影响,已经成为风格化的处理。

二、动画的色彩造型

当整部动画风格确定之后,角色造型设定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角色造型进行上色的处理。过去制作动画片的时候每一幅画面都要在赛璐珞片上描线着色,然后逐格进行拍摄合成,所以每一个角色的色彩设定都由人工调配大量的主用色以保证全片用色的统一。现今在动画制作中后期已改用电脑处理。主要是设定角色的皮肤、衣服的色彩。如故事情节有夜间戏,还需分别画出角色白天和晚上的颜色,并以RGB的数字标明各个色块的数值。动画中色彩的造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写实型一真实的再现人物、环境和事物之间的色彩关系的条件色造型。例如:动画电影《听到涛声》中的人物,就用了接近真实的色彩来进行角色造型。

(2)固有色造型一不受时间、环境影响引起色彩变化的。例如:动画片《哪咤闹海》中的单纯的人物色彩应用。

(3)装饰性色彩造型一根据影片风格使色彩装饰化、理想化的。例如:动画剪纸片《八仙与跳蚤》中的极富装饰性的色彩造型,美术片《狐狸打猎人》中狐狸和猎人的色彩造型。

三、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异同

电影和绘画是两个在形态特征和载体上都有着本质区别的艺术形式。电影是综合视觉和听觉等众多因素的视听艺术。而绘画相对于电影无论载体还是形式上都要单纯和简单得多。简单的讲电影画面是流动的绘画,每一格画面只是整部电影之中的一个细胞,而一幅绘画作品已经是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作品,已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画家是通过对场景、事物或事件、人物等一个“瞬间”的捕捉或选择来表现、诠释客观真实的主观意象。电影则是直接表现活动着的形象(角色)和不断变化着的场景,正如人眼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一样,整部影片的视觉形象是在光影与色彩不断流动中产生的,银幕上表现的是最接近于现实本来面目的空间、时间的运动关系。所以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不同的。

四、动画电影色彩与实拍影片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1.题材。与实拍电影不同,动画片是带有强烈主观性和非写实性的电影片种。由于动画片具有这样的特点故而在题材上就更加广泛,内容涉猎也极其丰富。

2.创作与表现。在实拍电影中色彩的表现和处理,是通过摄影机真实客观地记录场景中景物和角色的活动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实拍电影的色彩都要遵循自然的光影法则和色彩规律,所以其色彩是一种生活本来面目的写实表现。

3.民族、民问色彩的运用。相对于实拍电影,动画电影更具有绘画性,所以各民族、民间传统色彩的影响就成为了动画片色彩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因素。我国水墨动画就是这种受民族性色彩影响的成功案例。《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蓝花花》等作品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佳作,这四部动画片分别在国内外各大动画电影节上获得过多个奖项,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这几部动画片在画面意境,特别是色彩的运用上充分展示出中国水墨画单纯、优雅的韵味,充分发挥了“墨分五彩”的魅力。将中国文人的气质融入其问,具有淡雅、朴素的色彩趣味。

结束语:

当前动画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艺术产业,正需要广大的创作人员和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动画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是创作中极重要的课题,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以便使我国动画创作领域多出精品、佳作。

篇3

当动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茶地发展时,对动画片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加强。那么究竟什么是动画片,它和其他电影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回顾动画电影的历史,我们知道,自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发明了“逐格拍摄法”之后,动画片开始普及了。[1]“逐格拍摄法”也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动画片的基本手段,在众多对动画片概念的描述当中,都离不开“逐格拍摄法”。

《现代艺术辞典》在描述动画电影时,这样提到:通过逐格拍摄法把绘制的人物和动物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并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影像的电影,亦称“卡通片”。[2]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对动画片的解释是英语称为“卡通”(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自如的艺术效果。[3]

《大美百科全书》则在描述cartoonAnlmated卡通动画时称动画艺术又称为动画影片,系利用单格画面拍摄法,经由画家特殊的技巧表现而摄制完成的影片,其内容包括:卡通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及特殊的合成影片。[4]

《辞海》这样解释“动画影片”用图画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影片,曾沿称卡通片。摄制时采用逐格摄影方法(参见“定格摄影”),把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就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5]

由此可以看出逐格拍摄法对动画影片来说多么重要,几乎每个关于动画片的概念都提到了“逐格拍摄法”,那到底什么是逐格拍摄呢?《辞海》在提逐格摄影方法时有一个注解:参见“定格摄影”,而《辞海》对“定格摄影”的解释是:采用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开动电影摄影机,每次只摄取一格画面的摄影方法。能使形态渐次变化的图画或静物在在产生栩栩如生的活动效果。动画、木偶、剪纸影片及影片中的活动字幕等,都用这种方法摄制。[6]

“逐格拍摄法“如果是每次只摄取一格的方式,那么它就不是动画片所特有的制作方式了,因为非动画的常规电影在拍摄时,实际上也是逐格将画面记录在胶片上的。

我们知道,人能看到电影连续的影像,是利用了人类“视觉暂留”的生理现象。人跟在一个视象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O.1―0.4秒左右,因此,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的速度转动的影片,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尽管每一格的画面实际上是静止的。萨杜尔说电影实际上意味着“快速摄影”。常规电影是摄影机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连续拍摄一个现实中人或物的动作,这些拍摄的动作是被分解记录在静态的画格之上,再通过连续放映,将其还原为与生活真实情境相一致的连续的动态。

动画片中提到的逐格拍摄法,是指将拍摄对象的一系列被分解为若干环节的动作形态逐一摄制下来,而后用连续放映的方式在银幕或屏幕上产生出的活动的影像。

由此看来,动画片和常规电影都使用的是逐格拍摄、连续放映的方法,只是在逐格拍摄的过程中,常规电影是摄影机连续地逐格拍摄出来的。而动画电影是摄影机真正一格一格拍摄的。因此,用逐格拍摄作为其主要特点来区分动画电影和常规电影似乎就不那么准确,有容易令人混淆之处。

要想在这一点上有较明确的区分,我们首先要考查动画电影和常规电影在造型上使用艺术材料的不同。

常规电影使用的艺术材料是现实自然的生活。无论是背景还是演员的表演,这些材料本身在时间上就具有延续的特性,经过导演的选择安排,摄影机连续地记录下这些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动作,并在放映时“还原”运动。比如《钢琴师》中,男主角大卫・赫夫考演奏钢琴的场景,是在导演的安排下,摄影机连续逐格记录演员安得烈・布劳迪真实演奏的场景而摄制的。

而动画电影使用的艺术材料是静态的美术形式。比如绘画、泥偶、剪纸等。这些材料本身是空间的艺术形式,在时间上是没有延续性,也就是没有连续的动作。由于电影是时空的艺术。运动是电影的必须元素。为了让静态的美术形式具有动感,动画创作人员必须创造出运动。也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分解,让动画片中的静态造型按时间顺序分格来表现运动,然后再用摄影机依次记录,这样在放映时就能展现出静态动画造型连续的运动来。比如,要想让米老鼠表现弹钢琴的场景,就需要创作人员根据弹奏的规律逐格绘制它身体尤其是手部的动作,为它创造运动,然后经摄影机依次逐格拍摄,连续放映时就能展现米老鼠弹钢琴的场面了。

篇4

1 中国动画艺术所包含的中国元素

20世纪60年代,动画艺术开始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复合型艺术,动画在各生活、生产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教育行业、生产工业、娱乐行业、广告行业,动画都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力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速度缓慢,由于动画制作技术的落后,前期我国制作的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艺术价值都很低。中国动画艺术表现的中国元素有:①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其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和人物对白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②故事情节和背景中插入中国元素,故事情节是动画艺术创作的主要依据,在传统动画作品中,中国元素在动画故事情节和背景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各行业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逐渐兴盛起来,呈回温态势,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将中国动画艺术推广至世界,是新时期动画工作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国动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将引领我国动画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在中国动画行业中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还挽救了我国动画产业低迷的现状。在复杂的动画发展环境,《喜羊羊与灰太狼》取得高票房并非偶然,其成功得益于它鲜明的艺术特点,本文针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动画表现出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艺术特点

2.1 可爱的艺术形象

2.1.1 动画人物造型设计

《喜羊羊与灰太狼》采用的是Q版造型设计来制作动画形象,Q版动画设计人物的特点是将头的比例加大,使头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失衡”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增加动画形象的趣味性,展现出的动画形象滑稽可爱。

2.1.2 动画人物名字设定――中国词汇

人物的名字和性格定位也相得益彰,乐观向上的美羊羊、好逸恶劳的懒洋洋、善良老实的暖羊羊、大智若愚的慢羊羊,阴险毒辣的灰太狼,暴躁易怒的红太郎,善良纯真的小灰灰等,这些艺术形象和代表它们的名字非常契合。暖羊羊、喜羊羊同属于中国词汇――喜洋洋,暖洋洋,所以人们会很容易记得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1]。

2.1.3 动画人物的特色装饰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主角是“羊”和“狼”,这些人物表现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各自的人物特点,动画人物造型师通常会为其制作特有的装饰,如懒羊羊头上有坨屎,美羊羊头让会别发卡,灰太狼脸上有个很长的刀疤、红太狼身披红袄手拿平底锅等。这些颇具特色的装饰对表现动画形象的人物特点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2.2 搞笑的台词设计――哲理性语言

台词是表现动画艺术的主要媒介,一个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其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在突破其台词瓶颈。同时又因为动画作品的受众人群大多为小孩儿和青少年,所以在设计动画台词时,应注意其语言的幽默化、通俗化、规范化。《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非常经典,台词中的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著名歌曲、网络流行语、网络热门人物应用率非常高。在简单幽默的台词中加入富有内涵的哲学思想是动画台词设计的一大难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在《牛气冲天》中,羊族祖先软绵绵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宽恕你的敌人,也是一种很大的勇气!”这句台词对小朋友的说教效果非常好,让小朋友知道该如何宽恕他人[3]。

2.3 老少皆宜的作品风格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的观影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这种受众人群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喜羊羊与灰太狼》凭借其独特的作品风格,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的观影欲望。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映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观看电影的情景,这种“一拖三”的场面不仅可以提高动画电影的收视率,还能扩大电影的影响力。《喜羊羊与灰太狼》并没有过分追求画面绚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将重点集中在剧情设计和人物对白上,因为剧情和台词能准确把握整个动画电影的作品风格[2]。

3 中国动画艺术的特点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富有创意,如人物个性鲜明、台词高效幽默、时代感强等,反派形象灰太狼和正面形象羊族的斗争虽然恶劣,但却充满正能量。

通过上文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可知,一个成功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特点,目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动画电影中表现的人物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发生“化学反应”;②人物造型设计具有表现力,人物造型是展现动画电影作品风格的主要表现方面,动画人物造型师应针对不同人物,进行特色造型设计,使每个动画人物能够被观众清晰的记住;③故事情节内涵丰富性,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人物和台词都需要为情节而服务,所以一个好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有一个别树一帜的情节设计,将观众深深的吸引在情节中,使整个动画电影表现出的动画艺术更能让观众记住、深思[4]。

4 结论

综上所述,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不走制作捷径,尽量避免翻拍、情节重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也预示着中国动画艺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5]。

【参考文献】

[1]石荣兰.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D].西北大学,2012(10):134-142.

[2]吴乃群.试论中国动画“民族化”的传承与发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11):101-113.

篇5

二、中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原则

(一)角色造型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原则

在动画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设计是电影成功的关键,而对电影中角色的设计,人物的成功取决于角色的性格,在角色的性格上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并且要尽量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感受到电影角色的性格、优缺点以及在角色中表现的鲜明的人物特点,要使角色生命化,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感兴趣。创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最好是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特点、语言、情感、生活进行塑造,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创作原型,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既能够引起观众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给人以亲切感和真实感,使动画电影更加贴近生活,并且能够很好地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人物设计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动画角色的真实性首先要求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更加贴近社会和现实,例如,在电影《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是一个相貌极其丑陋但是内心却极其善良的人,而火龙是一个对爱情极其渴望但又十分腼腆的人,两个人的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源于人类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这样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性格的形成与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动画电影人物的设计上,创作者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动画电影的受众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在性格未定的青春成长期,他们的性格、行为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很多变,因此,在塑造人物上要多使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与青少年的实际相结合,人物性格要以多变、动态为主来设计。此外,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还要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生活方式等相融合,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也更能让青少年比较容易地看懂和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二)角色造型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结合的原则

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中就吸收了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年画、绘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塑等,还有的则借鉴了我国很多戏曲的元素,悠久的民间艺术使我国的动画电影在美术的制作上独放异彩,例如,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是我国第一部以剪纸和皮影为主要特色的电影,在制作上该电影借鉴了皮影和剪纸上的精华,从而制作出这样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还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则分别运用了年画、水墨画、京剧、门画的形式制作出了活灵活现的动画电影,受到老、中、青三代人的喜爱;《阿凡提的故事》中吸收了民间木偶的特色,并且保留了木偶的原汁原味,在此基础上又加以创造,以夸张的手法把阿凡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为人们展现了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桃花源记》中,创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形式的水墨画和工笔画;剪纸、戏曲等民间艺术等,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电影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来自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可以说为我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民间艺术中提取精华使我国的动画电影别具一格,也有利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走出中国。我国电影在制作上表现出明显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当今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中表现出很多流行元素的色彩,这样的制作形式得益于向美国、日本的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我国电影制作行业的人员专门去日本的动画电影界的市场做了调查,这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已经从依靠皮影、绘画、木偶等元素为主向以消费、时装、生活方式、品味元素为主的转变,从都市生活、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中把握流行文化,从中提取流行元素,将这些流行元素逐渐渗透到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去,使角色的刻画更加时尚,更具内涵,更符合现代的流行趋势。这样与时俱进的制作方式才能使我国的动画电影发展得更快。

篇6

技术随着电影科技的飞速发展,视觉艺术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动画电影这种超越传统融会现代的艺术模式逐渐成了视觉艺术发展的又一主流。站在美学的高度,审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追求,是探讨动画艺术的本源,为现代电影产业提供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的前提。由于中国动画电影包含着许多传统绘画艺术的特征,研究中国动画电影就是要紧抓住它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等一般规律,从电影产业的技术、艺术及商业应用这三个角度来发掘中国动画电影的美。

一、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

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相较其他国家来说,并不算晚,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作品,在亚洲范围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因为中国传统美术风格自成一派,在动画的表现手法上具有强烈的东方美感,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以及《大闹天宫》等,是我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早期作品充分结合了我国本土艺术,在美术风格上采用民族特色浓厚的色彩搭配与服装设计,剧情构建上使用了我国传统神话背景,用夸张、幽默又不失美感的表达方式,让中国动画电影在银幕上大放异彩,以中国韵味浓重的特点赢得了国内外动画界的赞许和好评。但是,动画电影发展到今天,我国的整体水平却落后于日本等国家,下面两个原因较为突出。

(一)故事的剧情主题与选材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日本、欧美为首的动画电影,在其发展上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而反观我国动画电影,在成长方面则略显不足,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内涵与所表达的事物,仍然停留在神话等基础上,想象力无法与世界其他国家接轨,剧本过于严肃,而且面向的受众群体局限性过于明显,总体来说,不够大胆。以日本动画电影为例,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动画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动画电影来说,我们熟知的一些人包括宫崎骏、新海诚等,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动画电影剧本的选择上,能够结合不同的元素,用流行的手法以及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表达,将一部动画电影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而中国的动画电影,在故事主题上始终围绕着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社会等一些方面剖析不足,使得电影整体看上去不够深刻,而且故事的角色个性不够鲜明,所表达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美丽的构图,只能是整部动画电影的背景,想要赋予电影灵魂,凸显美感、故事性以及人物特点非常重要。

(二)受众群体的局限

“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点在中国动画界根深蒂固。实际上,动画的观众确实很大一部分是孩子,但并不是全部,低龄化不足以成为束缚中国动画电影的原因,动画电影一旦停留在低龄受众,就很难在题材与技术上取得突破。“全年龄”这个名词,很适用于目前的中国动画电影,动画人在制作动画时,应该考虑的是这部动画可以提供给所有年龄阶段的人观看,不存在成人元素,同样也不单单只有孩子才有兴趣观看,目前我国动画电影虽然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动画的技术水平并不是完全落后于日本、欧美等地区,只要选材再大胆一点,内容再深刻一些,相信中国动画电影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取得很大的提高。

二、动画电影在技术上的美学追求

(一)技术条件

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部动画电影质量的好坏,动画中对美学的追求,要建立在发展技术的前提之下,一部动画的构思与制作,都和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动画对于艺术的表达,综合了美术、戏剧、文学、电影电视及音乐等一些方面,是一个集大成的影视类型,它所展现的画面与情节可以高于我们的生活,可以与现实脱离,形成一个动画专属的神奇世界。动画的表达形式可谓潇洒随意,不用拘泥于各类常识,那么如何才能将这样梦幻的画面展现出来,并融入美感,这就要我们的制作人从技术角度去超越和超新,利用先进的动画技术去将剧本很好地展现。一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在美学方面,都在追求一种建立在道德基准上的美感,不论舞台是在神话世界或是现代社会。

目前,数字技术是现代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影开始进入了全面的数字化制作过程。电脑逐步取代了原有传统的电影制作设备,并在电影制作的诸多环节发挥着愈来愈多的作用。如今,当传统特技已经不能满足电影观众对于视觉效果尽善尽美、眼花缭乱的追求时,电脑特技的出现和发展,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国外,《玩具总动员》打破了在此之前关于3D动画只能做做动画短片的印象,一下子做出了连成人都愿意老老实实坐下来看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新类型的卡通片。以至于连后来的《恐龙》《小蚁雄兵》《怪物史莱克》等动画电影的出现都是由于采用电脑特技创作而开辟的一个新方向,中国的动画电影也可以尝试与国外先进的动画团队合作,在数字技术中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3D动画。

(二)艺术表达

艺术与美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对美学的追求,离不开艺术。现代艺术与动画电影两者之间,存在着互通的关系,一部动画电影想要在美学上取得长足展现,首先便要具备现代人所认知的艺术感。从以前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动画艺术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道路,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复制,由此再去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动画的复制性与创作性之间的完美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动画电影所具有的现代艺术特征。中国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民族性格上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绘画工具与材料等众多因素中逐步成型,一直到今天的样子。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其创作手法上,主要运用墨色与线条的变化,以生动潇洒的形式完成作品,而这种绘画艺术风格,被作为“水墨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制作拍摄了四部动画短片,《鱼虾》《青蛙》《小鸡》《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这些水墨类型的动画,借鉴了我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墨动画在与时代接轨的基础上,要改变制作方法,原本水墨动画的制作工艺就相当繁杂,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在资金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种高成本、高投入的动画,对我国目前的动画市场来说并不现实,所以创作人员渐渐放弃了水墨这种艺术表达形式。随着水墨动画渐渐淡出动画界,对它的发掘与创作也就停滞,慢慢被其他国家的主流动画风格所代替,如今很难再重新利用水墨动画去挑战观众根深蒂固的欣赏观念,只能作为中国动画电影对美学的贡献之一,很难再成为主流。

2007年,新海诚导演的日本动画电影《秒速5厘米》在亚洲太平洋电影奖中获得了最佳长篇动画电影这一奖项,很多人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肯定的正面评价。《秒速5厘米》这部动画在美学的追求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无论画面的构图、情节的编排、内心的描写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青涩的爱情引入了社会这一复杂的环节当中,围绕人物周围的景观、事物等,通过暗示和心理共鸣营造出与主题极为搭配的场景,对事物考究的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提到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很好地把时下年轻人所关心的感情问题搬到了银幕上,而且剧本非常精彩,用流畅真实的内心抒情,把所有观众带入了属于自己的回忆当中,无论是朦胧的夜色,繁华喧闹的街景,还是海边安静的小城,这些事物与主人公内心起到了极为紧密的契合,让人沉浸在那种淡淡的悲伤与思念当中。笔者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的表达上可以借鉴日本动画的先进经验,由观众的欣赏习惯入手,去构建故事,而非通过宣传等手段,把索然无味的东西夸大,这样很可能打击观众对中国动画电影的信心。在艺术方面,中国动画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通过艺术将美学表达,还要不断探寻现代人对美学与艺术的理解。

(三)商业价值

动画电影的制作,要尊重市场和观众的要求,以观众与市场的角度来有机配置电影的创意资源与营销策略,寻找艺术和商业的结合,确立独特的美学表达模式,并根据市场和观众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惯例。商业美学指的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规律来创作艺术,一件商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具有一定美学特征,比如匀称的形状、舒适的手感、漂亮的颜色或者是感人的情节、火爆的场面、高超的音乐等。这些所有的给人以舒适、和谐、美丽的产品特质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金钱回报的追求。对于产品的生产者而言,要求设计者将他们的产品设计得美轮美奂,其目的就是要使产品的购买者或者说消费者产生对这个商品美好的印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产品的生产者会调配一切可以利用的美学资源,围绕着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来设计产品。动画电影的商业美学特征,有如下几个最为主要的特点。第一是大众时尚的消遣,第二是合成型艺术。新的审美对于艺术品的影响在于,艺术品从少数精英的手中挣脱,开始不可逆转的平民化。原来由少数人定义的艺术品,随着中间阶层的不断扩大和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变得通俗,传统上认为的极度个性化的艺术品,开始批量化、产制化地生产。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极度个性化的艺术品并没有消失,只是它们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意义。动画电影作为最新最时尚的大众艺术品为大众服务时,对于动画电影制作者或者制作人而言,在尽可能地满足多数人的审美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成本。围绕着这一要务设计动画电影的情节、人物、造型、音效、台词、对白乃至音调,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票房数。

三、结 语

由于中国动画市场长期受到国外动画电影的入侵,中国少年儿童的审美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拥有着5 000年灿烂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动画产业创意和技术上却一直落后于国外。对美学的追求,要结合技术、艺术、商业三者进行不断探索,进而取得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付静.浅论中国动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才智,2009(09).

[2] 丁海洋.技术、艺术、新媒介――论动画的三重属性[J].当代电影,2010(05).

[3] 盘剑.论动漫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语言与表达[J].当代电影,2009(08).

[4] 唐峰.电脑特技在电影中的运用[J].影视文学,2010(01).

[5] 陈思宇.论水墨动画及其在三维动画技术下的表现[J].消费导刊,2009(16).

[6] 刘跃军.立体动画电影发展空间研究――立体动画电影,新时代中国动画发展的契机[J].现代电影技术,2009(04).

[7] 刘丰.动画电影的商业美学特征浅析[J].艺术与设计,2010(03).

篇7

动画片是电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绘画或者其他造型艺术形式凸显电影的艺术魅力。主要以人物造型、空间环境造型作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夸张或者变形处理,从而带给观众极强的感官认识。动画片不受物理发展的约束与限制,因此在创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也不受客观真实的事物或者人物影响,具有高度假定性。因此使得它的声音无论是在表现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都很自由。

一、动画片声音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20年代,声音进入了电影史,从而为影片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影片《爵士歌手》在纽约华市纳剧院首演。其中,因其声音唱片中有音乐和对白,成为电影史上的首例,也成为电影界和观众相互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从此揭开了有声电影的序幕。卡通电影是电影主题的一种,因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有声电影的世界。1928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力号汽船》在莱琴伯戏院上映,标志着动画电影开启了有声时代。

迪尼斯流传着一句话,相较于动画视觉效果,动画音频效果更能突显动画片的冲击力。而这种音效冲击力来自声音。虽然这句话有一点夸张,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感官盛宴,是电影特有的艺术形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比视觉冲击力更大。究其原因是声音比画面更有表现力,是电影画面无法复制与代替的一种艺术形态。20世纪开始,“有声技术”被逐步引入电影世界,并深受广大电影界人士和观众的喜欢。时至今日,电影声音成为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态,成为各大导演创作电影的主要工具与手段。

对于动画影片,日本是一个动漫国家。因此日本动画影片在世界影坛占据重要地位,动画影片的发展也延伸了一大批动画大师,比如宫崎骏。他所创作的动画影片不计其数,例如深受世界各国观众喜爱且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千与千寻》、《龙猫》等。他的动画影片主要由音乐大师久石让担当作曲,曲风优美和润,意境悠长。在《风之谷》中,不仅可以听见电声乐器的声音,还可以寻得传统交响乐的痕迹。在《幽灵公主》中,可以听见民族音乐与管弦乐的合奏。由此可见,没有声音的配合,动画影片的美妙与魅力则无法感知。

二、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

1、语言

语言是一种符号,它存在于言语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和电影素材中,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一种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人在表现自身思想情感时所发出的声音,用于表现情感的喜怒哀乐。在动画影片中,不同动画人物的语言特色不同。因此用语言可以区分不同动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小矮人,他们的性格特征差异较大,这就需要运用语言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与其他影视剧人物语言不同,需要经过特殊处理与模拟,比如配音或者声音处理等,实现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目的。剧中中年男性的性格较为冷漠,因此用沙哑的声音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象――魔镜形象。剧中中年女性的性格较为冷酷,因此用冰冷的声音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皇后凶狠形象。皇后和魔镜形象属于反派,因此在处理声音时重点凸显声音的冷漠。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形象属于正派,因此在处理声音时重点凸显声音的善良。在不知道剧情的前提条件下,观众不观看画面情节就可以判断出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2、音效

音响效果简称音效。在动画电影素材中,音效是指由特定动作产生的音响、特定场景的音响、特定人物背景的音响、特殊音响等。在电影元素中,烘托气氛是音响产生的主要作用,其目的是促使电影画面更加真实,并能够使广大观众感受电影的魅力。它能够为影片烘托气氛、营造悬念、扩大视野和赋予画面进一步的深度与广度。

比如迪士尼动画电影《骷髅舞》。影片中几个骷髅随着乐曲跳起芭蕾舞,这些骷髅用骨头敲打地面或者相互击打,像极了几个舞者用肢体动作相互斗舞的情形。除了骷髅敲击声之外,还配有猫头鹰叫声、鸡叫声、钟声等各种声音,声音的合奏不仅可以增强动画电影的画面效果,还可以增加动画电影的趣味性。

3、音乐

相较于语言而言,声音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与功能容易被广大观众忽视。因此大多数观众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剧中人物的形态和语言上,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声音元素在动画影片中让人感觉不到的主要问题所在。声音和音乐元素是在特定背景下出现,因此与电影画面不一样,它隐藏在视觉效果下,容易被观众忽略。“润物细无声”是它的最佳状态,是声音最高境界的用法。声音与画面一样,是真实存在于电影中,但是其呈现出来的效果和带给观众的冲击力却又不同,声音在“暗”,画面在“明”,声音与画面更像是主仆关系,默默为画面服务,并静静展现片中角色的情绪。

比如迪士尼动画影片《幻想曲》,是一部经典的图解音乐作品。随着“胡桃夹子”的音乐轻盈流淌的时候,一群长着蜻蜓翅膀的仙子们带着七彩光晕,飞入蘑菇们正在跳舞、花朵流水正在歌唱的梦的花园,其美妙的场景令人惊叹。又比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空旷的音乐背景配以气势恢宏的画面,不仅拓宽了广大观众的视野,也将影片推入高潮。

三、动画影片的声音创作手法

1、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动画角色声音经过处理之后,通过声音能够判断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经过处理之后的声音符合角色特定气质和场景,能够将观众迅速带入特定剧情中,从而感受剧情的潮起潮落。

比如《埃及王子》中西伯来人神的声音是根据人物形象而刻画的。主要由多人声音组合而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变调混合在一起。因此翁其声音特色,具有虚无缥缈、浑厚有力等特点。带给观众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视听效果。动画电影中的一些音响通常是经过特殊处理之后形成的,比如夸张的声音是凸显特殊场景、特殊动作效果。声音形象是指声音之外的可感自然现象。通常是特定背景、特定场景和特定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声音领域,能够起到调节气氛和渲染观众情感的作用。它的产生与人的感知息息相关。比如在《美女与野兽》中,导演将野兽的形象高大化,打造了一个出生高贵、具有绅士风度的野兽形象。因此要想凸显野兽的高贵气质和优雅形象,导演组决定采用拥有磁性低哑的声音作为野兽的代言人。但是野兽毕竟是野兽,它除了拥有优雅一面之外,还拥有脾气暴躁的一面。对于这一点,导演组在原有声音基调基础之上,通过处理提升声音的低频,并混入野兽咆哮的声音,这样既可以凸显野兽优雅的一面,又可以凸显野兽脾气暴躁的一面。

2、对位

在动画电影中,对位是作为一种音乐声音元素而存在,是音乐术语。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也指画面和声音之间属于一种似有非有相互联系的关系。

比如沃特・迪斯尼,就是一位能够借助对位丰富动画影片的艺术大师。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和音响相结合,促使动画影片产生一种喜剧效果。在《骷髅舞》中,几个骷髅随着乐曲跳起芭蕾舞,这些骷髅用骨头敲打地面或者相互击打,并结合混合音效效果,同时将鸡叫声和其他声音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动画影片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达到渲染氛围的效果,促使影片产生强烈对比而又别开生面的美国动画风格。

再比如《猫和老鼠》中的急速琶音,其实是猫与老鼠相互追逐的声音,一个在追、一个在爬。鼓和镲是猫与老鼠相互追逐中产生的剧烈撞击声音,小提琴的快速滑奏是猫与老鼠生活在一起发生的一幕幕令人捧腹的的滑稽动作。《花木兰》中,小蟋蟀被导演形象化和意象化,蟋蟀的声音当做闹钟的闹铃声音。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昆虫特工队》,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了一个昆虫世界。声音对位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还使观众感受到昆虫的智慧。趣味性和欣赏性的结合更能够凸显影片的独特魅力。

3、图解音乐

图解音乐是指用各种各样的图象、画面表现动画电影中音乐的手法。加拿大的W・N・麦克拉伦创作的动画电影《水平线》中,他运用了图解音乐增强画面的趣味性。运用不同线条对应不同乐器,线条长短代表不同乐器声音的持续时间、线条粗细代表不同乐器音色的强弱,随着音乐节拍的响起,不同线条随之舞蹈,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手法,使音乐的感官魅力更加凸显。

四、结束语

声音在动画电影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声音元素是影视创作的基础和重要形式。如果电影画面是躯体,那么声音存在的价值是为电影画面服务,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如果一部影片没有声音的辅助,就会失去它的闪光点和独特魅力。这就需要在创作电影作品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声音元素和创作手法,并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从而凸显电影作品的艺术内涵,提高动画电影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 萍.论音乐合成技法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运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1.

[2] 张琦,郝达.论国产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美学风格演进[J].当代电影,2011.12.111-114.

[3] 王芳.留声映画――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表现性声音蒙太奇[J].美术大观,2014.05.87.

[4] 张宏.动画电影音效运用从写实到写意的类型化演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01.80-83.

[5] 畈.影视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考究[J].黄河之声,2010.19.42-43.

[6] 宋扬.浅谈影视动画中的配乐元素与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6.11.142-143.

[7] 雷宇.动画片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64-267.

篇8

    手工作坊式的动画生产方式演变为以动画制片厂开发生产动画片,并通过电影发行公司播出;观众在剧场按时观看动画长片,动画艺术的传播可以说实现了大众化。现今,影院动画片多采用数字技术,或者全部以数字技术输出影片;它的选题范围更大了,艺术形式也更丰富了,但完整的故事、紧凑的情节、精美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等仍是影院动画片的艺术特色。动画艺术分化阶段的形态表现为其优势和特点的突出。动画艺术的分化阶段是从电视的普及开始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促使动画艺术进一步分化。在该阶段,多种形态的动画艺术在相互作用中突出了各自相对的优势和特点。电视动画以其传播的便利性和广泛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制作方式,将昔日的影院观众吸引到了电视荧屏前面。20世纪中后期,电视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娱乐工具,家庭成员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观赏动画艺术,这直接导致动画业由影院动画片主导逐步向电视动画片主导转变。以美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影院动画受到电视的巨大冲击而观众骤减,影院动画制片厂纷纷关闭或转型制作电视系列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动画公司发现了成本低廉的有限动画制作方式,并在电视动画制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日本则把有限动画制作方式发挥到极致,他们通过变革动画制作体系,形成了完善的有限动画制作方式以及“分集负责制”规则,并逐步实现了突出了电视动画的相对优势。

    相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艺术上形成了节奏流畅、角色性格鲜明、剧本可扩展等特点;(2)电视成立了动画创作生产部门,改变了仅由电影制片厂生产动画影片的局面,并确立了完善的有限动画制作方式和“分集负责制”等规则;(3)观众不用必须去电影院才能欣赏动画艺术,他们还可以选择在家观看,因而电视动画极大地扩大了动画观众的数量,使动画真正成为大众的艺术。如今,在电视系列片创作生产中也大量采用数字技术,但流畅的节奏、热闹的声光效果、可扩展的剧本、鲜明的角色性格和造型等仍是其主要特色。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及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电视动画受到网络动画、手机动画等动画艺术形式的冲击,就像它冲击影院动画一样猛烈。网络动画、手机动画等动画的艺术形态,在与影院动画、电视动画等传统动画形态的竞争与共存中,必将突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新的动画艺术形态,即数字互动动画。“数字交互动画的艺术形态是指在数字的虚拟环境中,通过‘运动的图像’和数字信息的呈现与互动,以及多维度的感官刺激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并诱发受众独特的‘在现场’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思考。”[1]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特点是方便性和交互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连接互联网,并且允许人们进行参与。但是,网络平台已经搭建起多年,移动互动终端也在普及,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互动动画还未出现。不过,我们可以预测数字互动动画的相对优势:(1)动画故事将从线性结构变成多向式故事结构,即一个故事的发展是多方向的,可以有多个故事的结尾;影片中的角色造型由同一转变为多样,即角色造型设计由创作者提供视觉原件,而最终由参与者组装完成。总之,必须发挥出数字互动动画的互动性特点;[2](2)动画的生产技术愈来愈简单而高效,除动画制片公司、电视台等机构生产外,观众将参与动画创作;(3)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动画影片,动画艺术实现了小众化、大众化与个性化的传播。从动画艺术形态的演变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动画艺术的形态通常不会消灭旧形态,它只是将各自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激发出来。不过,新的动画艺术形态确有其突出的优势,特别是数字互动动画,它可以融合其它动画艺术的优势,又具备其它动画艺术所不具有的特点。时至今日,影院动画能依赖宽银幕、3D电影、数字技术等技术手段获得一定的支撑,还能发挥出它该发挥的优势和特点。电视动画能依靠低廉的成本、巨大的产量、众多的观众等优势占据着主导地位,也能突出它的一些优势,但能否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数字互动动画的优势和特点比较明显,但完整的数字互动动画作品至今还未看到,观众可能还需等待,但为期不远。

    有人说,动画因满足人们审美和娱乐需求而变得丰富多样;也有人说,动画艺术的变迁是技术革命引起的变革;还有人说,动画的发展是各国社会、组织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是笼统之说,但这一观点却有其合理之处。笔者认为,动画形态的演变是与观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直接关联的,与技术手段(包括制作和传播技术)的进化息息相关,与社会和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是政治、经济、文化合力作用与反作用于动画的结果呈现。动画艺术形态因大众娱乐需求而演变。人们喜欢动画,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欣赏动画的原因都是以娱乐为主。即便是寓教于乐,也是在娱乐中实现教育。而人们因个体差异、社会分类差异、社会关系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一个众口难调的群体,需要用丰富的动画艺术形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动画形态演变的动力之一。[3]动画艺术形态因相关技术革命而演变。从制作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看,在一百多年的动画历程中,动画制作从个人或手工作坊式组织生产到工业化生产,再到数字化生产,每一次制作技术上的革命,都给动画艺术形态的演变以强劲的动力。另一个动力则来自于播放媒体的进化。播放媒体从电影到电视,从网络到移动网络,都有力地促进了动画艺术形态的演变程度和范围。从目前的实践看,动画艺术相关技术的革命还不止于此,只有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才能抓住契机创新动画艺术形态。动画形态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合力而演变。动画的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效应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的,使得动画从艺术的象牙塔走向大众层面,并使具有明显商品属性的动画隐含着无形的文化。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部门把动画作为传播民族文化和树立国家形象的载体。例如日本的动画作品特别注重本民族文化的渗透,政府部门把动画作为本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借以向外推广日本文化,扩大日本在国外的影响。

    在动画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动画艺术的形态在相对稳定与绝对运动中持续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动画艺术形态的演变受到大众娱乐需求、相关技术革命和社会综合合力的驱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动画艺术的多种形态在相互竞争中共存,并刺激着其自身相对优势和特点的发挥,虽然新的形态不能代替旧的形态,但新的形态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大花园,使人们能体验到动画艺术多姿与芬芳。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动画艺术的相关要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需要动画从业者抓住契机,创新艺术表达;用好科技,创新实现艺术构想的制作体系;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合力,做大做强中国动画。

篇9

(一)用动画语言表现微电影广告

动画是电影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微电影广告创作过程中,需要用动画这一表现语言将广告创意转化成具有声音与画面的动画影片。①动画的表现形式如今主要分为二维动画、计算机三维动画、艺术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动画融入微电影广告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二维动画是最为经典的动画形式,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生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例如风靡全球的经典动画影片《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等,国产著名动画片《喜洋洋灰太狼》也同属于二维动画。二维动画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画面唯美、角色动作夸张、表情生动、神态逼真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常使用拉伸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制作上目前多采用FLASH软件来进行制作。因为是手工绘制,二维动画影片角色与场景更具绘画感,艺术感强。融合二维动画技术的动画微电影广告,相比传统广告更具艺术观赏性。较有代表性的二维动画风格的动画微电影广告有WWF的动画微电影公益广告系列,影片中人物和场景造型抽象夸张,基本采用二维矢量的造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皇马的REALMADRID及时通讯工具动画微电影广告也是采用二维动画技术,生动的二维动画语言将枯燥乏味的广告变得丰富有趣,人们在轻松一笑的同时记住了REALMADRID品牌。三维动画是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融入动画创作的产物。与传统二维动画相比,三维动画的画面效果与制作技术有较大的差别,其制作要涉及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毛发、动力学、特效等多个软件制作环节。②由于三维动画制作上采用的是三维实体建模,所以人物场景的体积感强,再加之先进的材质贴图技术和后期特效合成技术,使得影片画面真实、质感逼真、空间透视感强。三维动画技术的这一特性,对于需要真实再现产品形象的广告来说尤为合适,例如莲花公司的JUST.1纸巾广告,三维动画技术真实再现了纸巾、地毯、酒杯、烤鸡等物体,尤其是对于纸巾的表现,使人们在动画影片中真实近距离地看到了纸巾产品。此外,三维动画中真实的人物场景再结合动画特有的夸张、拟人表现手法,在影视广告中将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在可口可乐动画微电影广告《北极熊家族的最新故事》中,三维动画技术将北极熊以及北极的冰天雪地逼真地再现在观众眼前,利用三维软件中的毛发工具,将二维动画技术难以表现的北极熊蓬松柔软的毛发表现得极为真实。逼真的北极熊像人类一样交谈、跳舞、奔跑嬉戏,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感受。除了人们熟悉的二维、三维动画,还有一类称之为“艺术动画”的动画形式由于较为特殊的风格样式不甚为人们了解。“艺术动画”通常没有固定的技术方法,由艺术家凭自身感受结合某种材料或手段创作而成,形式上常见的有水墨表现、沙土动画、定格动画、电脑制作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等形式。艺术动画应用于微电影广告创作,将让广告表现形式更趋多元化,由于没有固定的技术方法,作品最终产生的效果也不拘一格,容易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圣元公司的《什么样的奶粉才是好奶粉》动画微电影广告,就属于制作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的形式,影片中由牛奶组成的奶牛造型与实拍的人手互动表演,抽象的动画元素奶牛与实拍的人手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独特的画面效果。

(二)采用电影的叙事方法

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电影叙事最大的特点在于电影是用一系列画面的组合来讲故事,也称为蒙太奇叙事。通过蒙太奇叙事,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③在广告中截取一个镜头,如果不联系影片前后故事情节就很难判断当前场景是什么内容,联系影片前后画面内容才能明白其叙事意图。电影通常有完整的情节叙事,有故事的开始和结束。④传统电视广告虽然也以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并不属于电影的范畴,通常只是通过画面和广告词对产品或品牌进行诠释,整个广告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动画微电影广告则不同,广告中没有直接对品牌理念进行宣扬,采取的是在具有故事情节的影片中含蓄地进行品牌理念渗透。影片时长是制约广告进行情节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画微电影广告投放的平台主要是互联网,网络平台平民化、易操作、免费的特点,使微电影广告投放相对传统电视广告更简单。传统电视媒体因为受到高昂广告费用约束,广告时长通常较短,在有限的广告时间里,传统电视广告往往是极尽可能地宣扬自己的产品与理念,在广告观赏性与趣味性上难有太大作为。例如脑白金电视广告,广告出场即是两个三维卡通人物表演,在广告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助推下完成了广告,广告固然达到了宣传效果,但人们很难对该品牌的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广告总体略显生硬,几乎等同于裸的叫卖。相对传统电视广告而言,动画微电影广告有充足的时间将广告信息更为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受众。目前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各大微电影广告,其时长通常都在数分钟,由于时长的优势,动画微电影广告更有机会将枯燥的广告上升到电影艺术欣赏的层面。如在莲花公司纸巾动画微电影广告中,影片开始表现的是帝王生活舒适奢靡、身份高贵,重点表现其沐浴完后需要一张纸巾搽脸,侍者飞也似的跑来,恭敬奉上LOTUS纸巾,帝王反复抚摸后露出满意的神色。影片通过这样一段故事,婉转表达出LOTUS纸巾产品质量上乘的含义,较广告口号更具有艺术感。更为突出的是,由于采用电影的叙事方法,广告包含一段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能给观众带来观影的乐趣。这样再结合动画所特有的艺术美感,相比传统广告来说,从表现空间和审美价值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三)让电影具备广告的特性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电影与广告两者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电影是一门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相结合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是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则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动画微电影广告是一种融合了电影与广告的特殊艺术形式。动画微电影广告最终目的是更有效地传播广告,在电影语言艺术的包装下,此时的广告既需要延续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广告的特性。如何在观众观看动画影片的同时,艺术般地在影片中植入广告是动画微电影广告成功的关键,也是动画微电影广告独特之处。在可口可乐品牌的一段动画微电影广告中,描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为实现搭建鸟巢场馆这一梦想而努力的有趣故事。影片中几只可爱的卡通小鸟对奥运主场馆鸟巢的造型产生了强烈兴趣,小鸟们为了寻求搭建鸟巢场馆模型的材料而四处奔走,最终选择了可口可乐的吸管作为搭建鸟巢的材料。在历经周折,经过多次失败尝试后,小鸟利用可口可乐吸管作为主材料,成功地搭建出鸟巢场馆模型。影片表现的是小鸟为搭建鸟巢场馆而四处寻找合适的材料,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可口可乐的商标和饮料有意无意地多次出现在画面中,从而引起了人们注意,达到了广告宣传目的。整个广告创意构思非常巧妙,是动画微电影广告的典型成功案例。

二、动画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的区别与优势

与传统影视广告相比,动画微电影广告最大的特点在于广告本身的含蓄性,并非裸的叫卖,而是艺术性地、以一种自然且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悄无声息地传播广告,两者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广告的传播方式

动画微电影广告传播媒体主要是网络,传统影视广告传播途径主要是电视媒体。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人们不仅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来接收信息,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已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此时,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动画微电影广告进入人们视线。在受众的认可下,动画微电影广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网络上各大品牌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二)广告的内容

动画微电影广告是一段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动画影片。传统影视广告中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广告内容往往集中在对产品的多次强调和宣传,以期最大化地让观众记住自己的品牌、产品,这类广告虽能够达到短期目的,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品牌文化的推广。动画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并不是像传统广告那样裸地品牌宣传与理念灌输,而是在人们鉴赏的动画艺术作品中悄无声息地注入品牌广告信息。如前文所提到的可口可乐的动画微电影广告《北极熊家族的最新故事》,仅在影片开始时出现了可口可乐的LOGO,其后则是有趣的动画片欣赏,片中北极的冰天雪地使人们似乎感受到了可口可乐的冰爽滋味,使观众在不自觉地接受广告信息的同时,还能享受观影的乐趣,形式上容易被接受。人们观影之余,潜意识中将影片中可爱的北极熊与可口可乐品牌联系起来,可口可乐品牌无形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篇10

二、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

1.传统美学思想的融入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意境美,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在动画电影中也是如此。水墨动画片用水墨营造意境,并让这种表现形式成为独特的美学风格,用意境来表达情感。在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意境的营造中就明显带有中国式情感阐述的要素,这使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意境要缠绵悱恻和超然空灵,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虚实相间”的写法营造出来的空白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反而会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意境。《山水情》便运用了这种手法。传统绘画美学主要是以绘画为基础应用到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的,并且借助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加入写意的手法,在动画电影中创造意境和抒发感情。这在动画艺术上是一种创造,它所实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动画创作本身,这是美学精神在动画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动画电影中的写意造境使得影片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人物的情感也将在动画电影中得到较好的表达。这既是对传统美学的发扬,也是国产动画电影在新环境下一种表现形式的突破。

篇11

“第五代”这批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系统学习了电影理论专业知识,探讨中西方美学支柱的哲学根源,形成了新的价值观、美学观,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在艺术风格和视觉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作品的独创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陈凯歌、张艺谋二人一直被推崇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

一、电影画面构图的意义

电影构图就是对现实空间的分解和组合。单一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分解,众多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组合。电影构图作为表现某一特定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的语言要素,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表述着对现实空间的省略与暗示,画面内的空间、元素是对画面外的空间、元素的省略,同时也是一种暗示。画面内看到的空间是具体的空间,看不到的需要用想象去补充,而构图的画面恰恰是观众想象与现实的边缘及界限。

电影构图有强烈的表达功效,对审美客体来说,又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力,有助于观众领悟被表现对象的外在形式、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富于创造性地表现出被表现对象外在和内在的一些特点,并引导观众由表及里地感受、挖掘更深刻的内在感情,展示创作者本人的情感和风格。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思想表达的丰富性与电影语言的生动性结合得相当完美,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来实现凝结于艺术形式这一承载方式中人为营造的某种意境,擅长使用构图语汇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大肆渲染“红灯笼”这一意象 ,从庭院布置、家居摆设到一排排灯笼的对称性构图,使光影、构图的配置与表现功能的关联性起到了特有的功效,隐喻了封建社会的古板顽固对人性的扭曲和桎梏。严谨而有序的构图使整个影片的调子、氛围非常和谐,在红与黑的色调对比下,形成夸张的画面造型,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发挥了构图应有的效用,才起到了独有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升华了影片的思想深度。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内蕴深远的“极简主义”构图,通过对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来实现纯净抽象的形式。 极简主义景观在理论特征上具有复杂性、适应性、开放性的特点。 “黄土地”作为影片的主体意象,象征着厚重、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影片将景观简洁的形式与复杂的意境结合在一起,个性鲜明,体现了中国古老哲学中“道法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象无形”的丰富内涵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刻反思。

二、电影画面构图的目的

构图就是对进入画面的各视觉元素按照视觉美感的方式进行有效排列与组合。这是一个选择、思维和组织的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影视画面创作过程,就是要在每一个镜头画面中体现一种画面布局,一种画面结构。由于电影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的不同,创作者的立意和关注点不同,所创造的构图形式与构图手法也不尽相同。电影画面的创作,就是将具有视觉价值的形、光、色的方式汇集于画面中,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构图有形式感和美感。

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因素,他善于利用构图的视觉线牵引。我们知道电影画面的几何中心就是画面对边交叉点和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在构图中,点具有集中、吸引视线的视觉感。几何中心位于电影画面中央位置能使视线集中,画面产生对称、均衡、庄重、形式感。几何中心偏离到了左侧或右侧(上侧或下侧),构图变得不平衡,由此使观众对另一侧的画外空间产生期待,以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以及和画外空间的有机联系,增加了画面的容量。点居中央,产生向心力,点偏离中心位置,则产生不稳定的动感。在构图时要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不同处理,要注意其结构的变化。如张艺谋影片《一个和八个》,采用全景系列景别的构图风格,大都是地平线在画幅下方,增加画面构图的广度(横向空间)关系,有宽广感。影片《红高粱》,全景系列景别画面的构图处理风格大都是在地平线上方,增加画面构图的深度(第三空间)的关系,有深远感。

三、电影画面构图的要求

电影构图观念是一个宏观意识问题、一个整体结构设计问题,要在运动中体现造型美,就必须运用多视点、多景别的构图处理方式,把造型模式从照相式的静态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电影画面时空多变的特点,使构图具有丰富性。不论电影画面怎么构图,运动构图必须要有充分、合理的运动依据,并一次共同表达主体运动的完整性的衔接性。由于运动构图本身的多变性,使得画面中的景别、角度、色彩、光线等造型元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根据表现的需要有意设计的,是有序的。但总体来说构图要有一些基本要求,即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立意明确、造型符合审美规律。

构图是为电影作品和画面的主题思想创造出结构形式的过程,要得到好的构图效果,首先要有好的构思,也就是说每一个电影画面都要明确的传达,去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从客观复杂的自然物象中,通过取景框“提取”能够表现主题和主体的视觉元素,主次分明、轮廓清晰,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

四、电影画面构图的美学特征

构图作为电影画面创作的手法,是一种即兴性、个人化、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没有具体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

(一)时限性

电影画面和摄影镜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在有限的时间长度内给观众以最大的视觉信息和画面美感。

(二)整体性

电影画面构图兼有绘画、摄影静态构图的特点和技法。静态构图是表现相对静止的对象时的构图形式一般情况下,机位、轴线均处于静止状态,景别关系基本固定。静态画面构图注重画面自身的单一性,不讲究与画面外部的联系、暗示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静态构图中外在形式方面要注意景别的选择、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主体的位置、角度的倾向性;静态构图在画面的内部结构形式上要注意对称、对比、构图的方位。

电影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因此构图中要正确选择和确立主体的位置。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众宫女参拜皇臣,对宫女“小婵”的刻画,合理处理“小婵”与众宫女、“小婵”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合理选择摄像机的机位和景别角度,正确确定取景框取景范围,准确配置光影、色调、构图等造型因素,获得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画面。完整的一部电影作品是由许多的不同画面和镜头内容组合成的,就单一的镜头画面来说,可能在构图上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但就一组镜头来说,具有构图结构的完整性和表情达意的规律性。

(三)动态连续性

动态构图是指电影画面造型元素和结构形式均发生变化的电影画面构图形式。动态构图下的摄影机机位和被拍摄主体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表现对象的连续或间断运动变化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动态构图中的主体运动和摄影机运动,其实质都是以变构图、变视觉为最终目的。在变化中求视觉和在变化中求风格、在变化中求造型。动态构图使电影镜头与画面之间能产生更多的联系,构图本身具有联系性和连贯性。

动态是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取材的基本要求,随着被表现对象和摄影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画面的信息、思想、情感也要发生变化。《有话好好说》摄影轴线时常变换,全篇几乎没有一个固定机位,镜头节奏很快,动感十足。张艺谋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视点的改变使电影画面构图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角度、景别、透视关系,对同一主体实施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表现。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表现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化,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各视觉元素的组合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在动态中给观众以更多的视觉信息和视觉审美感受。这就需要摄影师在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进行的拍摄,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使静态的对象产生动感,使动态的对象呈现出更丰富的运动变化。这种动态的连续性使不同表现性符号大量出现和相同表现性符号反复出现、多次呼应,构成稳定与动态兼具的符号系列,不断提醒、加深、强化观众对其形式接受和意义理解。

通过对电影视觉语言、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第五代电影作品画面的视觉语言符号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电影画面的构图造型目的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维空间,融合其他平面造型艺术手法之长,充分调动审美受众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和感受,形成平面的视觉立体感,同时要表现主体与主题、表达感情和艺术审美。一部优秀的影片必须能经得起受众反复欣赏和推敲,必须兼具诸多符号美学特征,并且符号之间必须互相联系和依存,真实而细腻地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表现。我们要将电影视觉艺术语言放置在思维、美学、心理学等多维语境里,考察它在其间的不同表述及其相互关系,旨在建构它的宏观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 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杰,王骏.影视画面分析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 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海玲.论张艺谋电影的符号美学价值[J].北方论丛,2007(02).

[6] 王春荣.新时期电影的多元结构[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7] 王志敏.第五代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主要贡献[J].当代电影,2005(03).

[8] 王海龙.品味电影的画面色彩与构图[J].电影文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