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项目周期管理

工程项目周期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项目周期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项目周期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69-02

随着我国加大在建设领域内的投资,近期,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建设,面对这种情势,业主方的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点。针对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管理,必须始终贯穿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主要包含了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运行维护阶段,做好对每个阶段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概念

1.1 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土地、资金、建造及管理等四个方面成本构成。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费用的利用率,减小不必要成本的支出,确保资金利用达到最优。

业主方通常利用下面公式进行价值评估:

V=F/C,其中V指工程性价比,F\指工程的性能、收益,C指成本或花费。

企业利用上述公式,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价值进行评估,做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

1.2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目标成本与动态控制。目标成本要以经验数据库、市场情况为基础,实现对目标成本的动态监控。目标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就是PDCA循环,如图1。

图1 成本管理动态控制PADC循环

2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2.1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是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展开相关讨论,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最终决定最优方案的过程。科学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是以合理的项目决策为基础的,项目决策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给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任务主要由业主方相关管理小组承担,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此,编制的成本管理计划应该全面考虑工程全周期内的各种因素,比如材料价格的涨跌变化等,使成本估算工作对控制项目成本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项目决策阶段还应具有长远眼光,考虑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环境等的影响。

2.2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由计划变为实体的重要工作阶段。做好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工程成本的支出,提升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要进行周密详细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设计审批制度,使建设工程的设计符合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

(1)国内的设计工作通常由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来完成,更加重视建设工程的功能,对于其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成本管理人员参与,使设计工作从开始就考虑工程的经济因素,做到每一项设计工作经济最优化。同时,投资成本一旦确定,建筑师等专业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采用经济效益与设计工作相匹配的方案。

(2)使用设计招标的方式,尽量选择经济性最优的设计方案。建设工程主体部分及其附属部分尽量一块招标,采取多家设计单位共同竞争的方式,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如此,既能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又能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功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3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需涉及到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在整个程序没多大的变动,但在详细内容尤其是招投标评审人员的选择等方面则要求较高的专业性。业主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这个阶段成本管理的工作。

(1)必须全面考虑投标企业的施工能力、市场信誉、财务资金能力等,对各工程的投标企业进行严苛的资格审核。

(2)评标人员以“固定量、竞争费、市场价”为基础开展评标工作。“固定量”是指在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所需消耗,评标过程中若投标文件出现比市场定价低的情况,企业为了获标而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方式投标,那么视为废标,无效投标。“竞争费”是指考察投标企业的实力,考虑企业管理费、利润等竞争费,但对国家强制规定费用不得用于竞争,比如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市场价”是指考虑市场风险的基础下,投标使用当时当地的人工、材料等单价。

(3)建立投标企业的相关档位,比如业绩、信誉等,对于那些信誉不良、资质不符合的企业,将之加入黑名单,避免以后同其合作。

2.4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全力减少设计变更。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许多原因能引起设计的变更,相应的引起工程量的变,必须要减小设计变更量。一是严格禁止故意采用设计高标准,使得工程量加大,增加资金投入,除了影响项目工程功能等需要变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禁止设计变更。二是针对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其涉及的费用,必须经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面共同签字方能有效。三是业主方可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实时掌控工程变更情况,做到对建设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

(2)强化施工现场签证程序的严密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颁布与实施,增加了工程量计价、工程款支付、索赔证据、竣工结算等内容,业主方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规范执行签证程序,保证签证的不遗漏,确保最终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3)提升业主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所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定期开展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及时奖赏,及时惩罚,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仅熟悉相关法律知识,而且精通专业技能。

2.5 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完工后必须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竣工结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的工程量清单等进行最终的核算,最终体现业主方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同时,进行项目竣工总结工作,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2.6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

业主方往往忽视建设工程运营后的成本管理,降低建设工程运营经济效益,提高了成本,如图2所示。

图2 费用与维修关系图

从上图可知,投入一定的维修资金,不仅能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还能提升其经济性。

3 结语

业主方应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考虑建设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等成本,还应重视运营维修成本,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支出最低。业主方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如果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那么会增大成本管理难度,不利工程的顺利建设。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实现资金高利用率,实现建筑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国强.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148-151.

篇2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4—016—03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对所投资的建设项目一般都采用由使用单位设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管理的模式。随着项目通过各项审批后,设计和建造商的重心就转向了使用人,政府投资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被明显弱化,进而导致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成为常见现象。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地方政府在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实施中也涌现了各种创新模式,“代建制”就是其中相对比较先进的一种。

代建制,是指根据有关规定,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择优选择有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企业,作为项目实施期法人,按照合同约定全权负责项目投资管理和组织项目实施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代建制是我国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是一种项目组织和合同安排的方式,是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它能更好的控制投资,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节约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社会成本。

我国各地的代建制大致来说,项目参与者有投资方、使用方、方、设计方、承包商。代建制的运作程序分成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投资方决定需要投资的项目;然后由使用方提出投资额,经政府审批后,有使用者主管单位选择方;方进行设计招标,确定设计单位;施工图完成后,方选择招标机构进行施工招标,待施工承包商确定后进行项目施工。代建制的管理组织机构大部分是由使用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与方签定合同。

“代建制”即投资人利用国家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委托以赢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实施,管理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在我国,从1993年开始福建省厦门市就通过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将一些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委托给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并在改革中不断地对这种方法加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项目代建制度。实施代建制通过市场招标选择项目代建人,即政府投资人从市场采购项目管理服务资源,这样既落实了政府投资人对项目监管的深度和力度,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又能使政府的项目管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变,规范了政府自身投资行为,遵循市场规则。

在房价疯涨的背景下,两会上许多代表都提出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来平抑房价的建议,商品房降价之外,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并探索适应调控的另一条路径——建设保障房。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主要形式就是代建,即政府出钱,开发商代建,政府同时会支付开发商一定管理回报。

保障房项目一般具备体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将贯穿全程,其中业主方(政府)提出的工程变更是造成项目目标变化的主要根源,且影响是多方面的。代建项目团队(开发商)只有加强了业主方(政府)工程变更的管理,项目的计划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保障房项目政府工程变更的分析研究,向代建人(开发商)提供管理业主方(政府)工程变更的有效流程,以优化工程变更管理,利于保障房项目的目标的实现。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过程中,对于已有的条件、要求、计划等的改变和修正。由于工程项目在技术、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复杂性,工程变更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干扰工作流程,可能造成工期延误、成本超支、质量缺陷等问题。因此,全面认识工程变更的类型、原因及后果,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和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变更的内容,工程变更一般包含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两大类。设计变更,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洽商单两种。工程签证,是指承包商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各种原因,出现了与合同规定的情况、条件和事实不符,需要由建设、监理、施工

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于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如施工条件变化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

按照提出者不同,工程变更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由设计部门提出。由于设计部门在原设计时时间偏紧、工作不仔细、工作深度不足、设计基础资料不齐全或不准确,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不合理设计或设计错漏。因设计者本身造成错误设计,以致施工中无法按原设计实施或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及其功能实现,必须进行设计修改或优化。

第二类,由业主(建设单位)提出。一般是提高设计标准或改变设计方案或业主在合同限定范围内,根据工程投资、建设、进度需要提出变更。

第三类,由监理提出。监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为满足质量要求,认为有必要提出修改设计,或由于原设计过于保守、浪费或施工不便等,对原设计进行优化。

第四类,由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能预见的地质条件或地下障碍,以及为了节约工程成本或加快工程进度等情况下,可提出工程变更。

第五类,由工程相邻地段的第三方提出。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提出变更。

按照可预见性与否,工程变更可分为可预见的变更和不可预见的变更。可预见的变更属于事先有计划的变更,或打算进行的变更,如项目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人员调整;而不可预见的变更属于自然发生的变更,并不存在事先人为计划的任何成分,如无法预见的异常恶劣气候所引起的变更。可预见的变更是一种主动的变更,项目团队事先进行周密计划,然后采取必要的步骤或行动实施变更计划;而不可预见的变更是一种被动的变更,一旦发生这类变更,项目团队只能被迫进行应对。对于项目团队而言,主动变更往往意味着机会,而被动变更往往意味着威胁。项目团队应充分利用从以往变更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采取主动的方式,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进行成功的变更管理。 根据变更引起的后果和影响,变更还可分为有利的变更和不利的变更。有利的变更不仅会在短期内取得正面的效果,而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有利的变更,如改用先进的技术或管理方法,可以创造持续改进的有利环境,从而提高项目的价值,因此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相反,不利的变更,如被迫赶工,往往导致管理混乱的不利局面,从而降低项目的价值,因此应当尽量加以防止和避免。

根据可选程度划分,工程变更可分为强制性的变更和可选择的变更。一些工程变更是必须进行的,例如伴随着法令或规范的修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一些变更则是可以选择的。

理论上建设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主体都有可能提出工程变更,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但实际工程施工阶段的绝大部分工程变更都是由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很少提出工程变更,并且都要涉及增加投资、延长工期。

通常人们将工程变更描述为“设计变更”,但不是说只有设计方能提出工程变更,之所以称谓“设计变更”,是因为无论哪一方提出工程变更的要求,在技术上、实际中都需要设计单位进行确认,也只有设计进行了确认,各方特别是施工方才能合理的提出增加费用,延长工期。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的有关政策发生改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各种许可批准程序繁杂,速度缓慢等。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动荡,通货膨胀,劳动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

法律环境主要包括:劳工法、安全法、建筑防火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等发生变化。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差,工程项目所在地周围公众的反对等。技术环境主要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普遍加大等。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无法预见的不利的现场条件,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风、雨、雪、温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

业主引起的变更。由于业主没有明确定义项目目标,改变要求,缺乏资金,没有及时付款,没有及时决策,没有及时提供施工场地等原因,都可能在工程项目中造成工程变更。其中,业主改变要求的情形包括:改变工作范围(新增工作或取消工作),减少预算,缩短工期(要求赶工),提高质量标准等。

设计引起的变更。没有正确理解业主的要求,设计人员缺乏技能,假设条件发生变化,设计失误和疏忽,与现场条件不一致,缺乏可施工性,价值工程实践,所有这些与设计有关的原因都可能在工程项目中导致工程变更。

承包商引起的变更。与承包商有关的变更原因主要指没有正确理解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没有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成本、进度、质量计划),现场管理混乱,劳动生产率低下,不良的沟通和协调等原因。另外,分包商也可能引发工程变更,上游分包商的工作延误也可能造成下游分包商的工程变更。

直接影响。①工作范围变化,如新增工作、取消工作;②时间变化,如工作时间延长、赶工;③成本或资源变化,如成本超支、资源浪费;④需要修补缺陷,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校正、施工返工。

间接影响。①劳动生产率损失;②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③打乱工作流程;④索赔和争端;⑤士气降低;⑥声誉受损。

正面影响。少数的变更能给项目带来正面的影响,如在设计阶段利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该方案最能使变更带来的效益大于为此付出的费用。

负面影响。大多数的变更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于这样的工程变更,项目团队必须加强变更管理,尽量减少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

工程变更控制的管理,应该遵循“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对工程变更的范围、工程变更的内容、工程变更的相关责任方进行必要的界定。

同时,对工程变更的目标进行确认,对工程变更的技术性进行论证,对工程变更的方式进行优化,工程变更的费用进行权衡,对工程变更的工期影响进行评估,对工程变更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预测。所以对工程建设相关各方提出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的内容、必要性、费用变化、工期影响、工程风险进行全面的论证;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批,进行费用、工期、风险的最终核算,下发设计变更单,按变更单施工。

在处理工程变更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工程变更提出方的目的,往往提出工程变更的主体不同,其对工程变更所要达到目标是不同的,如设计单位是以相关规范及条文为变更底线进行基础性把关,但现在设计人员为了逃避责任往往在满足各种规范条例的前提下,做出非常保守的变更,相应地也增大了费用。而施工单位在提出工程变更申请时,往往是会无中生有,夸大事实,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修改合同价格,增加工程费用。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代表及监理程师,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性。

在工程管理的活动中,事前控制是必须加强的工作。变更涉及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根据经验,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发生的大多数变更,均是因为前期决策考虑不周或设计时的错漏,所以一定要在实施以前就要想办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前瞻性,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手段控制设计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变更的发生,提高变更管理的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规范项目管理。如果项目从启动开始就按规范进行管理,真正实行专业的项目管理,在项目决策时就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度,有效的控制变更的发生,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在建设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设计就成为关键。据有关资料显示,项目的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建设工程费用的1%以下,而这小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故应当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案的优劣、设计质量的高低,与设计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人员配备、专业设计之间相互配合,三级设计审核制度及设计院质量事故责任制度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在设计合同中对设计质量和返工等作约束、考核;同时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提高设计施工图质量。第三,遵守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杜绝“三边工程”。 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的“三边工程”,往往为保证工期,大部分的设计图纸都是在催促中提交的,出现错漏再所难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变更。而这一类变更通常是在合同外的,这对于工程的投资控制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要保证工期,那么赶工加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业主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建设程序,杜绝“三边工程”,将工程

变更的出现频率降到最低,从而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加强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最大的节约,加强变更的全过程管理,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对设备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用等,要与设计院一起研究、管理,否则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设计方案能优化到什么程度,同时由于业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设计阶段限额设计,边设计边算帐,能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基本控制。

第五,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查。每当施工图到时,及时交各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设计院联系并交换意见;加强总图的会审和审查工作,做到合理使用,综合布置,节约使用土地,一次考虑到位,杜绝重复投资;加强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和设计交底工作,还可有效减少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

第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配置、素质和责任心,否则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提出优化的方案和意见;而且在工程变更控制的诸多因素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变更控制人才的培养是一件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七,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在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中对变更引起的费用变化作出明确规定。招标是合同谈判的第一步,对于中标单位来说,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对招投标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业主的经济利益。如果在招标时没有详细的条款进行约束,那么将会给项目的投资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变更调价的原则必须详细列入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中,为下一步的施工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尽量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出现。

必须制订详细的变更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变更审批原则。为变更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使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发生扯皮现象。在具体的审批过程中,明确审批变更的权限层级,做到有章可循,审批严格,职责明确,做到每一次变更都有完整的审批记录。

从变更管理的程序上看,要有完善严密的审批程序。特别是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在设计院提出方案后,还要再次组织审查会,对新方案进行再一次审查,通过后才进行施工。在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时,必须要求以标准的形式(例如表格) 上报,并且要有完整的内容叙述。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工程变更,给业主和监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带来一些困难,影响项目实施管理的效率。要做到科学、有序地应对各类型的变更,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变更管理程序,从变更的受理、审核、审批以及后续工程量的确定、签证、结算等方面要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确定变更的管理程序。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职责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审批,杜绝工程变更处理的随意性。对于提出的变更方案要从经济、技术、工期、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杜绝那些不必要的或是方案没有优化的变更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和工期损失。

工程变更是项目投资失控和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它对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都会产生影响 。工程变更涉及了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并且每个项目的变更发生各有各的特点。但变更的产生一定有其共性的一面,所以在项目的管理中须重视对变更的总结研究,不断查找变更产生的原因,寻求有效的管理途径,将工程变更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将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胡晋岚.总承包工程中的变更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7)

3 赖炳喜.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变更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17)

4 刘清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13)

5 张青云等.加强施工阶段的变更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6 刘新伟等.加强建设工程的变更管理[j].南北桥,2009,(3)

7 王静源等.加强建设工程的变更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8)

8 王晓燕等.加强工程建设变更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9 李有花.关于工程建设中承包商项目变更管理的几点经验[j].科技信息,2010,(21)

10 高永红

.工程变更分析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35(21)

11 徐卫电.工程变更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12 黄远智等.对加强施工项目洽商变更管理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6)

13 陈建胜.代建制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业主方工程变更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

14 倪银丽.从变更管理入手进行工程投资控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报,2009,25(4)

15 刘华奇.建设项目全过程变更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9

16 刘华奇等.工程的变更管理与投资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1:75~78

17 李梦莲等.工程变更与索赔关系研究[j].基建优化,2007,28(6):29~31

18 张安军.论工程变更的实施和操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篇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赴海外投资和开展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对外交流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应该看到,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海外市场仍处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宗教和民族矛盾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2011年,爆发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社会骚乱和战争,为我国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社会安全风险,是我国海外项目面临的严峻课题。

本文从承包商角度,按照国际工程项目运行规律和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原则,对资质审查、招投标、设计、实施、试运和投产等阶段的主要社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一、资质审查阶段

按照国际惯例,招投标之前,业主会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包括HSSE管理内容。而承包商应在这个阶段,对业主项目开展初步社会风险评估,通过识别社会安全风险,确定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以及脆弱性,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最终确定项目可行性。这项工作按照ALARP原则,从源头预测和防范风险,完全体现社会安全管理的“预防为主”战略。如果风险不可接受,承包商应果断退出项目的竞标。

风险评估内容主要为工程所在国及所在地的整体社会安全形势,包括:该国有关社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状况、民族构成与民族特点、与生活习俗、民众的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生活物品市场供应情况及交易方式、当地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水平、社会保险机构及其保险办理要求,以及当地有否地区传染病等。

按照风险等级,我国海外项目人员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极高风险

包括战争威胁、恐怖袭击(枪击、爆炸、劫持、绑架)、武装冲突、无意识遭遇的枪击爆炸。

2.高风险

包括劫持、宗教冲突、火灾、自然灾害。

3.中风险

包括盗窃、抢劫、劳动场所争议、交通事故、社区滋扰。

4.低风险

包括人员突发疾病、军警骚扰、劳资冲突。

一般来说,应极力避免在极高风险国家从事工程建设项目,除非

我国和所在国政府全力支持该项目,能够获得各种有利政策、必要资源和防护措施。在其他风险国家从事工程项目时,则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

社会安全风险调查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安保资源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从而对项目所在国的安全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消减方案。高风险区域的作业应尽可能实现当地化或第三国化。

二、招投标阶段

当业主开始招标时,承包商进行投标则意味着对社会安全风险有了初步的把握,并能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书审查

承包商应对标书的Security条款进行认真审查,业主一般会在该条款中提出现场安保运作的标准,要求承包商遵守,因为发生任何安保事件,可能会对业主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承包商要认真研读业主要求,尤其是业主安保承诺或服务、安保责任划分、设施建设、雇员管理、应急联络等方面,须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提前准备,并在投标报价中有所体现。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业主提出澄清要求。

2.现场详细考察

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应开展现场条件的详细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2.1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如何?一般的外国企业在当地都采取什么样的安全保卫措施,如雇佣警察还是保安公司?保卫队伍的信誉如何?承包商的安全是否由业主雇佣保卫队伍保护或由承包商自己解决?

2.2施工作业区周围的部落、居民情况,是否存在居民和政府或业主的矛盾没有解决(尤其土地征用的问题、劳工问题)当地的偷盗行为如何?发生偷盗行为如何解决?有无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发生诉讼事件,胜率如何?

2.3从所在国首都到施工现场的交通方式有哪些:是否有飞机运输?从首都到现场的公路道路状况如何?路途武装保护需要与哪些部门联系。

除此之外,承包商还要重点了解将与项目开展合作关系的劳务市场、租赁市场、物资供应市场、交通运输市场的能力、交易方式和特点等等。

3.安保费用评估

为防范和控制社会安全风险,必须加大安全投入,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运行成本:一是对高风险项目,要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必然要增加安全生产直接成本;二是还会增加隐形成本,如要加大给当地公司的分包量,并大量增加当地员工,但由于当地公司与雇员的技能 水平、工作效率较低,工期将难以保障,极有可能造成延期罚款,这必将增加项目成本的投入。因此,承包商在项目投标报价时,都应充分考虑这些高风险项目增加安全成本的因素,打足风险系数,保证项目的安全投入。以伊拉克为例,西方安保公司提供的一组私人安保(Prive Security Detail)一天的费用大致在5000美元,如果未充分考虑这些费用,必定造成重大损失。

4.合同安保条款

在工程承包主合同中,应明确业主安保服务的相关条款,以法律形式正式明确安保责任,增加对业主的约束力。例如,在伊拉克的艾哈代布项目实行的“大环境、大安保、大后勤” 管理体系,在伊境内的安全防恐工作由业主负责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承包商在承担具有一定社会安全风险的工程项目时,在投标阶段特别是在合同谈判时候,应注意就合同条件提出专门的社会安全要求,即要求业主提供或出面请求当地政府/军方负责保护承包商的人身安全,设立专项安全费用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以转移或降低承包商的安全风险。[2]

三、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承包商重点应开展如下工作:

1.组织策划和职责

设立安保部门或专职安保人员,开展安保计划制定、安保制度设计、风险动态评估、信息收集和、安保检查、防恐培训和演练等工作。明确项目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保责任,通过将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细化并控制安全风险。

2.安保设施设计

对于野外驻地,要构筑壕沟、围墙、铁丝网或防护墙等,并配置CCTV视频系统和足够的安保人员。在入口设立检查岗哨,严格凭证件出入。设施和物料分类摆放,布局合理,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要尽可能远离宿舍、办公区等。照明灯光要满足夜间执勤的要求。要设置安全警报和紧急集合点,满足应急需要。

对与城市内的办公区域,要保证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出入检查,加强CCTV视频系统的布设。在没有围墙保护的情况下,建筑物应有矮栏、水泥花架或其他周界保护设施。这些设施应适当摆放,并使建筑物与通道和/或车辆行驶区之间的距离最大化。

3.保安合同

承包商应选择当地有资质、规模大、声誉好的保安公司,并签订保安合同。保安合同应涵盖:保安筛选标准、培训、日常给养、安保装备、出勤方式、权利和责任、器械和武力使用政策、处罚政策等内容。

4.应急预案

承包商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制订应急预案,包括配备充足的交通、通讯设施等资源;要针对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进行必要的演练,以使员工熟悉应急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手段和途径,以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传递信息,统一指挥,组织人员撤退、转移或救助等,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四、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安保培训

开展全员安保培训,是增强防范社会安全风险意识的重要工作。一是要结合工程所在国、地区的特点讲社会安全形势,强调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增强项目全体人员的社会安全风险防范的意识和信心。二是要做好遵章守法的纪律教育。教育员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人民的和风俗习惯,对外沟通、交往要注重文明礼貌,强调不随便单独外出活动。三是要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其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要着重个人防范技能的培养;对于管理人员,还要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技巧的内容。

2.出入管理。营地应独立设置一条通往营地的进入路线,位于岗哨监控范围内,路径与主入口形成一定角度,并设置机动车缓冲装置。所有车辆、雇员应发放不同权限、进入指定区域的通行证。承包商应建立数据库,实时管理这些通行证。

3.旅程安全管理。海外项目必须做好出国人员接送。现场人员外出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对于安全风险等级较高及以上的国家及地区,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安保形势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员外出或野外作业时的安全保卫工作。坚持日常检查,确保个人携带应急物品完整性。

4.当地雇员管理。承包商应开展当地雇员筛查,确保每个雇员都没有犯罪记录,同时应执行酒精和防范政策。建立和保存雇员档案,使用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还应建立雇员不当行为的调查程序。

5.应急演练。海外项目应根据项目进展和周边状况,开展防恐应急演练。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应急救援机构、社区团体和组织、作业伙伴以及国际外部力量等方面的联系,定期核实应急联系方式的有效性,确保应急时可获得多方支持。

6.信息收集。应加强与驻外使领馆、业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部落等相关方的联系,利用好国际安保服务公司和当地雇员等资源,积极收集和报告现场和周边的各类防恐安全事件,并对事件类型进行分析汇总,预测发展趋势。对安全信息要进行分级管理,严防不该下传或未经确认的信息传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7.社区关系。与当地部落建立正常的沟通与联系机制,加大感情投入,增进了解互信,及时协调化解矛盾;为所在地居民兴办公益事业,建医院、学校、修路、打井等;加大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扩大就业面,缓解劳资矛盾。

8.定期安保评估。海外项目要定期开展安保自审工作,确保各项防范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并根据审计结果监督整改。必要时可以邀请国际安保服务公司开展第三方审核和评估。

9.推动当地化。承包商应通过采购当地化、土建施工当地化、员工当地化、工程配套服务当地化和后勤保障当地化等措施,大力推动当地化进程。除了提高当地化和国际化程度外,还应通过橇装化、模块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特别对大型钢结构、工艺管道、油田设施和炼油装置等,工厂能做的坚决不要现场作业。这既是规避安全风险的举措,也是节约项目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试运和投产

在试运和投产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特殊保护

在试运和投产阶段,承包商应按风险级别划分生产区域,对于特殊区域要加强巡逻和保护。

2.应急演练

进一步结合时局和生产特点,开展防范恐怖袭击的应急演练,并结合演练结果,进一步完善安保措施。

3.经验总结

分析总结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得失,形成管理经验,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

综上所述,海外工程项目必须结合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树立项目生命周期的社会安全管理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社会安全管理,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篇4

现在,我国很多大型的电力工程项目都在施工中,电力工程的施工具有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参与施工的方众广、花费的资金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电力工程的建设存在着更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会给电力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电力工程的风险管理成为业内人士的研究重点。在通常的研究中,对一般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进行了探究,但是,对电力工程的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究还有待深化,因此,在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探究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1.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高发性特点

现在,很多电力工程项目多在偏远的地区进行施工,这些偏远地区缺乏准确的地质和水文情况方面的信息,偏远地区的气象条件也不是太好,这给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而且,电力工程在施工时要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之间具有较小的参照性,再加上电力工程施工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工程参与的部门比较多,这些问题给电力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使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2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只要出现了一个风险,那么就会导致其他的风险发生,给电力工程造成巨大的漏洞。

1.3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会给电力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

电力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耗资多、参与部门多等特点,当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突发时,就会给电力部门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4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

电力工程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参考其他电力工程施工的方法和理念,因此,要对每一个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单独的设计和规划,对电力工程项目中所用的技术和理念都要进行试验,这些技术都是在原有技术上进行创新的,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

1.5 电力工程项目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

大型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时间长,从前期的设计到后期的施工和管理,总共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对项目的技术要求也是不同的,面临的土质和水文条件也不同,同时,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面临着不同的气象条件,多变的气候也给不同阶段的施工带来潜在的风险。

1.6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负责方也面临着各类风险

施工的参建单位因为在施工过程中负责不同的任务,因此,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参建单位面临的项目风险也是有差别的。但是,对于在同一个区域的项目参建单位,他们面临的风险不是个别的,各个风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当一个参建单位遇到一个风险,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同一区域内其他参建单位的正常施工,因此,需要几个参建单位共同抵御项目风险。

2 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以电力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为动因,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对阻碍全寿命周期项目进度的不同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识别,将这些风险进行量化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制定出控制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方案,建立项目风险监管系统。

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方案,其主要内容是站在全寿命周期的基点上,采用全面的管理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方法、理念、组织等进行有效的集成,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电力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2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确保电力工程的发电、供电能力,在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确保不同的风险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发挥其正面效应,在设计风险管理规划时,应该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为目标,设计出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措施。

3 基于全寿命周期,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

3.1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在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时,要考虑到电力工程项目的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制度风险和自然因素风险等,并且要考虑到施工的成本,施工设计的变更等风险。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进程风险,质量风险等,工程竣工以后,工程项目要面临着市场因素风险。

3.2 基于全寿命周期,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设计核查表,绘制影像图,采用综合应急分析法,在施工情境内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制定风险发生的因果图,方面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准确的评价。

4 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等特点,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全寿命周期,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降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高发性特点,项目的风险都有一定的联系,施工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负责方也面临着各类风险,基于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结合全寿命周期理念,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设计核查表,绘制影像图,采用综合应急分析法,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为目标,设计出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蔡绍宽,李玉钦,宋洋.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王晓玲.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设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探讨[J].福建建筑,2009(10).

篇5

中图分类号:F273.2;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74-01

引言:国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行业领域发展的支持,只有在各行业内做好安全防范体系,把好质量严关,才能保证行业长期有效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国家发展重视的行业项目之一,其发展过程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质量控制环节,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环节的工作,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在新形势发展浪潮中跟紧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需要,为国家建设和行业需要提供有效的保障,是电力工程项目新时期发展的新方向。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要求,将其合理运用到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促进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整体效益的延续,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实现企业生产的最大效益。

一、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

生命周期在产品生a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管理地位,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是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促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大力发展。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建设要从企业发展的长期效益出发,着眼于电力项目的全过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利用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统筹兼顾的做好质量管理控制的每个环节,将以往的分阶段掌握质量管理形成全阶段管理理念,改善了以往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的弊端,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整体效益做好前期准备。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应在产品生产前期做好产品的合理规划,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把好质量关,进行安全生产原则,将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投入到生产的各环节中。

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2.1 项目质量的组成部分

作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项目质量是由多个工作部分所组成的。整体来说,项目质量是由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质量环节、决策质量环节、施工质量环节等组成。决策质量是在产品进行前,做好产品的决策计划,选材计划、生产计划等,要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看,打造符合长期效益的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是对产品的设计包装等一系列的工作,从设计环节为整体生产环节工作做好准备;施工质量是指在施工环节中,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考虑施工生产的工作调整。

2.2 影响电力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工期、生产材料、设计等。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往往较长,很难保证一个项目施工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初期的设计内容和生产材料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控制的结果。

2.3 电力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的质量评定工作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施工周期长、工作任务量大的项目工程,在施工项目结束后,需要对整个项目施工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工作。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监管,在电力项目工程结束后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也很重要,不容马虎,因为这是整个项目工程确保质量的最后阶段,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后机会。应利用有效的检验手段,保证施工的合理性,避免施工工作留下隐患问题。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1 增强成本质量控制意识

虽然电力企业的项目工程重点在于保证施工质量,但是盲目的进行高成本的投入,而不进行生命周期的成本预算,往往是造成项目工程后期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生命周期的运行规律,要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过程负责,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质量成本投入,加大项目施工保护、预防阶段的保护力度。基于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应对施工人员做好控制成本的施工意识培训,有效的将质量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项目质量的标准与资金投入的高低不成正比关系,往往合理的资金投入才能确整个保项目施工的安全,防止资源的浪费,进行节约型、经济型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

3.2 增强具有生命周期性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在施工前期,应在施工单位内部形成高度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工作人员对电力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内容的掌握,使工作人员真正了解具有生命周期电力项目工程的施工价值。可以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理论指导实践,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应有的理论指导,确保正确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做好项目施工的监督管理和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长期有效的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3.3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发展应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时,施工管理制度的设立要详尽到位,保证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的有效进行,合理安排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质量监督等工作进行,对于人员安排要可靠到位,保证施工进程的合理准确性。项目施工各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遵守管理制度的内容共同推进项目施工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是保证质量管理控制的施工意义。

3.4 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具有生命周期性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就是对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确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贯穿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从质量管理的设计、施工及检查状态等各个工作环节,要在各环节形成清晰有序的施工操作过程,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及效益性。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调整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管理制度与施工项目符合。

结束语

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新时期众多电力企业实施采用的管理措施之一,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管理活力,是新时期电力发展全新的推动力。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应有效的着眼于生命周期的项目建设,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到位,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尚广,常山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192.

篇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tal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from the long-term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the cost optimization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idea and method, the goal is to achieve the total project life cycle benefit maximization. At present, the cost management concept has gradually in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has been appl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control the paper,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the entire process control of fabrication cost model of defect, and focus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control points of each stage is discussed, highlight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hase of the cost management.

Keywords: total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Cost; Investment decis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概述

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目的是达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竣工结算及生产运营等阶段。通常人们只把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放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上,而较少考虑项目在生产运营阶段的使用费用,特别是项目设计对项目建成后运营费用的影响。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费用在整个项目全生命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而正是这1%的费用对整个项目投资额的影响度却有可能达到75%~95%,施工图设计对投资的影响度可达20%~30%左右,到了施工阶段,即使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努力节约工程造价,影响度仅可能达到5%~10%,为了有效地降低整个工程造价及生产运营费用,必须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造价控制。

二、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式的缺陷

(一)侧重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施工阶段。投入产出比较低,造成效率不高。

(二)不重视后期的成本维护

只考虑到了建设项目建设期的建设成本,而不重视后期的运营及维护成本,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说,相当于只是对建设阶段的成本进行了管理。

(三)割裂了建设项目各阶段成本的联系

只是针对某一阶段成本进行控制,割裂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内在联系,对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整个生命期成本的影响考虑较少,这就可能造成某一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显,却造成其他阶段成本增加,使得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较高。如在设计阶段为了控制工程造价,选用材料质量较差,但价格便宜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似乎达到了降低造价的目的,但却使未来的运行和维护费用较大地增加,达不到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是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影响程度最高。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考虑:

1、考虑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费用在投资决策阶段中的影响 大多数造价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很少有人细致地考量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费用,但实际情况是,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费用对于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说,在决策设计阶段进行各种财务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时,要加大运营维护阶段的计算的关注力度。

2、考虑环境成本的影响 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在的不利影响。目前看来,暂时还找不到相对定量的指标来衡量环境成本对工程总体造价的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节约环境成本将会为工程带来持续不断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反响,这方面的收效甚至会远远超出工程最初投入的成本资金。如果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工程的决策阶段就全面估计到地区发展因素和环境变化情况,必会为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

3、考虑社会成本的影响 生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入使用至报废不堪再用全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一旦项目建成后造成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甚至为社会这来不安定因素,那么该项目的社会成本会大大增加。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按时按需按规格完成,在全生命周期的决策阶段,就必须提早考虑到计划项目的社会接受程度,预测社会反响,比如说因为项目施工造成的群众迁移会不会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从而造成混乱和不安定。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造价管理的另一个关键阶段是在设计阶段,设计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工程建成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除了项目决策之外,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国外工程实践及造价资料分析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度约为75 95%;在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影响度约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投资影响度约10~35%,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何等重要,故在设计一开始就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植根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以保证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

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设计方案的评价选择上,要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可以通过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招标和竞选,有利于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能集思广益,吸收众多设计方案的优点,同时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利用价值工程时,应考虑到全寿命周期成本,而不只是建造成本。

利用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分析,可以使建筑产品的功能更合理。同时,设计人员参与价值工程,就可以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只重视功能而忽视成本的倾向,从而在明确功能的前提下,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精神,提出各种实现功能的方案,从中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实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限额设计目标是在初步设计开始前,根据批准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投资估算确定的,设计阶段,成本人员应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设计与造价形成有机整体,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施工费用占整个建设成本的60%~80%,对项目造价影响程度为5%~10%。对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及维护成本影响也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施工阶段,以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等为控制依据,通过工程计量、控制工程变更等方法,严格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丁程量,确定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由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造价提高,考虑到设计中难以预计而在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和费用,合理确定工程结算,控制实际工程费用的支出。

(四)竣工验收阶段

在竣工验收阶段,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全面汇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建设项目的实际工程造价;并总结分析工程建设的经验,积累技术经济数据和资料,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用严格的办法和程序,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五)运营及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

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项目运营及维护阶段,是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投资回收阶段。项El的运营和维护通常都要制订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要以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实施阶段对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原则,在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要把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考虑到项目决策、方案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在项目进入运营和维护阶段后,也要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运营及维护方案。

结语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可以改进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的有效控制,实现项目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以其独有的优势,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全过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管理理论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如果还是仅仅沿用传统的控制方面,就工程项目本身的造价而控制造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跳出工程项目本身而控制造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管理控制理念,对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造价控制管理。

1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简述

1.1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为主的英美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将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也纳入造价管理范围,提出了以实现整个寿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简称LCCM)理论。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一种贯穿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它既可以被看作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或一种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也被作为计算工程项目整个寿命期的所有成本(直接、间接、社会和环境成本等),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

这种管理模式的根本是在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要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项目的成本和价值问题,人们需要努力通过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计划安排去寻求和做到项目全寿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和总价值的最大化。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得到了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银行投资组织的认可和推广。

1.2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三点。

1.2.1现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施工阶段。投入产出比较低,效率不高。

1.2.2只考虑了建设项目建设期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移交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以及拆除成本,从寿命周期角度说,只相当于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1.2.3只是针对某一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割裂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内在联系,对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考虑较少,这就可能造成某一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显,却造成其他阶段成本增加,使得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较高。

1.3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3.1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的时域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 它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管理范围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及拆除与翻新阶段,而不只是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

1.3.2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造价以及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1.3.3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和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用来计算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在计算时常常采用折现技术,即把未来的成本折合成现在的费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主要用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还可以用在设计、实施和运营维护等阶段,用来作为选择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维护方案等的工具。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在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全寿命周期成本加以控制,确保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

1.3.4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可以被确定和控制的,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而且是可以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2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几个阶段的造价管理

2.1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作出项目投资决策是项目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前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70%-90%,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而在国内历来的重大建设项目中,盲目决策造成的投资浪费、效率损失简直无法估量。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58至2001年我国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50%。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规划理论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即可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计划控制额,施工期间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想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要素考虑到项目投资决策中去综合评判,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2.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龙头,它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称之为“三阶段设计”,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0%,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40%,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5%。因此,从设计一开始就要将控制投资目标贯穿于设计工作中,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

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把握住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重视价值工程在设计方案评选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性、建设成本与未来成本的关系。通过合同方式提高设计质量,减少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造成投资的失控。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

2.3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招投标及工程施工这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统称为工程实施阶段,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形式及条款的确定以及施工过程承发包行为的控制上。招标文件是评标、定标以及发包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基础,它的相关条款也是工程结算、造价有效控制的有力依据。在评标过程中应运用全寿命周期综合评审的方法,对项目运行后未来成本折现与建设成本一起考虑,选择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且合理的投标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严密地合同条款。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工程承发包单位的行为不仅涉及承包方和发包方,而且还与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方面密切相关。应以全寿命周期造价理论为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降低环境负荷,保护水文环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控制材料成本,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建设项目未来运营及维护成本。

2.4建设项目运营及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运营与维护阶段是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投资回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考察这一阶段应从项目的全寿命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其功能、需求等进行分析,并设定合理的目标,加强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的核算,使项目运行处于有序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从而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确保即定投资收益指标、国民经济指标的实现,使项目总成本达到最低。

2.5建设项目拆除与翻新阶段的造价管理

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成本主要有废弃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目前我们大多数项目拆除翻新过程中对材料的循环利用率都比较低,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对废弃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如木材、金属等占废物总量的75%,这意味着回收利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充分重视此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3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思路及建议

3.1开拓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思路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提出给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工程造价的研究与管理应该拓展思路与观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和管理理念。工程造价的构成包括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维护、能耗费用,理论上是易于理解的,但这些费用如何计入造价也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如建筑物寿命期的确定、不同年度维护费用标准、能耗水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工程造价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现行的工程造价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3.2拓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跨度

在建筑业成本管理中应该拓展我们的视野,关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成本的控制。不单单重视施工阶段的成本降低,而且要重视前期和后期阶段的成本挖潜。把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放在全寿命周期的框架上,进行从建造到使用、报废全寿命周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这是新视野下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这样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才能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行业形势,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3.3重视供应链培育、优化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

以前我国建筑业的设计也考虑了一些材料和设备选用的因素,但都是根据市场上已有的材料设备进行选用,很难适应每个工程的特定需要,造成了浪费。为此可借鉴日本总承包商与材料、设备供应商之间零部件订购采用的“指值方式”,即由总承包商中了解供应商情况的专业人员参与和指定零部件价格(称为指值),供应商按“指值”生产交货。而总承包商为达成“指值”,往往向供应商长期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使得达成“指值”的可能性大增。

4结束语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较我国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相比,避免了片面追求建设成本最小化,较好地考虑了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能够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更好地运用,合理的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措施

【Keywords】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full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05-02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有助于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促使建设企业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

2 工程建设项目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阶段措施

2.1 投资决策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决定意义,大约能占到80%左右的影响比例,这个阶段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效[1]。投资决策阶段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拟建项目进行科学策划,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决策的可行性,这样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投资的最终决策,如果是在外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则应选择成本最低的投资方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估测发现,项目设计和策划研究的相关费用只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的比例,但对于工程成本却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要更加注重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编制更高质量的造价方案,明确划分各方责任,并进一步严格审批程序,实现对工程整体规划的科学决策。

2.2 设计阶段

要想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并且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据很大比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计算研究发现,虽然设计费用仅占项目整体费用的4%左右,但却对建设过程的工程造价产生了70%以上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中,工程造价控制就是通过投资来进行初步的设计,若是设计出来的项目超过投资估算,那么就应该根据需要来修改和调整设计。建设单位应该重视竞争机制的引进,做好设计招标方面的工作,开展方案设计竞赛,推行限额设计,建设单位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设计中去,把那些不必要功能摒除,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2.3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依据是工程设计文件,将其和工程施工情况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制定工程招投标文件,并进行标底的编制,在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格的时候应该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使用进去。在评标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实际建设方案,还应该对其将来的运营以及维护进行考虑,只有更好地对其进行把握,才能够保证其整体造价控制,而且在进行商务标评价的时候,其依据应该是最低的合理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

2.4 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应该分析好施工方案、分解投资目标、编制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做好投资偏差分析和工程变更以及索赔的控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控制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根据研究,我们发现工程建设阶段的设计变更会给工程造价造成百分之十左右的波动,所以必须控制好施工的造价、工期以及质量,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合在一起,对变更进行控制,在变更的时候分析好经济方面的因素,尽量使其不影响总体造价。

2.5 竣工验收阶段

在竣工验收阶段,对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进行考核,能够了解建设造价,并做好项目资产移交工作,进行资料的整理、积累以及分析,确定工程造价,评定实际的工程量,这就为项目的正常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2.6 运营及维护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生命周期成本是最低目标,应该根据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将现代运营手段以及修缮技术运用进去,根据合同来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设施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运营及维护方面的成本。

3 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才可能真正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单位应该根据需要不断提高监管力度,努力避免因基础性因素为工程造价带来的风险。

3.2 科学选择承包模式

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承包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模式。目前,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大型施工企业为主体的总承包以及设计单位牵头的总承包。

在这两种模式下,施工单位在设计时能够很好地参与到项目实施中去,这对可施工性研究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3.3 选择总价合同

在进行施工合同签订的时候,应该对工程量总价进行控制[2],这样不但能够避免计算偏差风险,也能够避免因为合同履行而造成的造价索赔,这对工程结算是非常有利的。

3.4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开始之前,设计单位应该将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组织在一起,做好施工图会审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失误或者问题,并尽早解决,否则就会给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产生造价失控的情况。

3.5 充分发挥甲方代表的作用

在施工的时候,甲方的驻地代表应该做好控制和监督工作,避免出现的情况,否则就极有可能增加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甲方代表也该根据需要做好施工记录工作,为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3.6 做好结算管理和审核工作

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审查工程量是对造价进行控制的一个基础,在进行工程竣工决算的时候,应该做好材料价格审查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应对特殊情况,还应该在律师的帮助下做好索赔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需要做好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这是一项包含各种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各种手段将造价控制在预定的限额之内,这样才能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篇9

如果把建筑物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建筑主体和基础就是建筑的躯干,外饰面就是建筑的皮肤,建筑设备像脏器一样使建筑物得以驱动运作,而建筑电气则赋予建筑能量和智能。在现代建筑中,电气工程的地位越加彰显。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师,要做好电气工程在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中的管理工作,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1 加强认识,提高能力

电气工程是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功能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要求电气工程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与之相称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且坚决有效的搞好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对于施工单位的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也需要双管齐下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对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加强质量教育、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和保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结合有力的责任制度和奖惩措施,充分发挥电气技术管理和监理公司、施工作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另一方面对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与,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带服务,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2 决策阶段准备充分

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认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中,都会包括电气工程部分,建设单位的电气工程师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协调工作,为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资料以确保施工单位得到优质的施工图。

设计委托书中电气章节,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明确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需求和选型以及安装电源位置和方式,及当地供电部门规定的供配电设计的要求等。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电气施工图的质量,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所以建设单位的电气工程师应该熟悉设计和施工规范及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则认真参与编写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3 设计阶段深入参与

在设计阶段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对业方代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电气工程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业务水平和功底,要熟悉各种电气规范,还要了解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的规范,协调各专业间的矛盾,特别在安装专业起领头羊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依据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仔细审查设计图纸,与设计师积极探讨比选寻求设计的最优化方案。尽量选用开放型的产品方案,留有设备更新余地,便于有条件或需求时系统升级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导致的成本超出。对节能产品的选用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初期投入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计算选取最佳方案。由于国内相关法规的约束,设计单位很多时候不便在图纸上指定产品的品牌和型号,如果开发单位在这时适时介入配合,开展询价和预选设备的工作,,尽量选用通用图纸,以便设计单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图纸进行优化。针对当前设计院普遍存在设计过于保守的通病,设计师为规避风险而使用规格更优成本更高的方案,进行协调。

4 施工阶段全方位控制

一个建设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或优良),才能创造出合格(或优良)的项目工程。电气施工从项目开工的临时用电开始电气工程就启动了。从工程开工建设起,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就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督促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必须按图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或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协同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尤其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部分,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避免“纸上敷衍了事,操作各行其是”的现象发生。

在施工前组织好技术交底,要让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和相关施工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层层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自检、互检、班组专职安全人员专检”的“三检”制度。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负其责。对于关键部位,必须实施旁站监理。隐蔽工程验收须严格执行,认真记录,及时整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通过工程进度审核和工程款拨付挂钩,严格奖惩,保证流水节拍不乱,工序交接有序。

重视和严抓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对于各种预套管的位置、标高,要与土建工程师认真核对,避免漏埋、错埋、移位等问题发生。通过专业间的配合,往往可以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例如在土建开挖施工的同时顺便把接地基础做好,就比后期补做接地节约时间和成本。

材料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的材料管理,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设备材料的管理包括采购、检验、运输、储存、安装调试等,与现场相关的检验、储存、安装和二次运输。电器设备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设备,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密切关注设备的检验和安装调试了。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电动机等这些重要的电气设备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都至关重要,需要依据规范和工程实际需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调试。设备到达现场时,我们协通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通过外观检查、资料检查、附件检查、运输记录检查等进行检查验收。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合格证、安装图纸、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必须详尽完好。实际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伪造防爆合格证、采用相似的型号冒充、或者提供似是而非的防爆合格证,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向发证单位查询,避免安全隐患。

建筑电气工程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中对于以下工序应予以重点控制:

(1)吊顶配管,按施工图敷设,工艺重点是跨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通讯电话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须符合规范要求。

(2)穿线时要按照要求按色标分色连线,以区分零、地、相线。

(3)电缆桥架与金属线槽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并连成整体妥善接地。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5)电器设备安装的控制重点是定位、接地、接线相序。

(6)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必须可靠,确保构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

此外,为了配合土建抹面施工作业,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通力合作是项目管理的精髓。

5 验收阶段严格标准及协调外联工作

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期间,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工程师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应沉着镇定,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测试工作务必客观规范,能反映出实际使用状态下的运行状况。

在这个阶段建设电气工程师还要有大量的外联工作,如将临时用电申请更换永久性用电,这个还必须有一定提前量,因为高层或公建项目的消防联动时,由于各项施工用电和调试同时进行,临时用电量往往不足,延误了各项验收。

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是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应该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实时记录。实际工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缺失原始记录文件,或文件签证不齐全,直至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才突击补做文件,这样的竣工资料在工程保修和日后可能的改扩建工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加强日常资料检查,杜绝伪造、补做验收资料。

6 质保阶段

竣工验收后,工程项目交付使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气工程开始进入保修期,一般为两年。保修期内,要对建筑运行情况定期观察,闲置设备定时试运行,及时发现质量缺陷,联系施工单位及时修复,避免问题扩大或失去保修资格。

7 结 语

一个优良工程的建设,离不开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紧密结合。提升自身,加强合作,关注细节,强化过程,这就是一个优秀电气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50-01

引言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国外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对于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模式及方法。它最早产生于英国,并在很多的欧洲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有着比较广泛的运用。

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在给予投资成品、分析评价效益足够重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及工程经济学,采用综合集成方法与多学科知识,主张对工程项目建设期与未来运营维护整体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按照经济规律要求,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及科学管理方法,对造价进行合理地确定和有效的控制,最终能够提高建筑安装企业经济效果、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环保视角来看,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考虑到了承办和造价的问题,这就促使在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步骤中,人们能够采用国家标准的、无污染、节约型的环保材料,采用节水、节能的设施、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实施施工废物的处理,强化收集和储存可回收物,在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实施一次性装修合格,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生态环保。

从工程项目的实施视角来看,在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管理的方法和思想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工程合同总体策划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从设计方案合理性视角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与思想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维护成本和建设造价进行了综合考虑,全面地、自觉地指导设计人员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标,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合理地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并促使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化。从投资决策的视角来看,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项目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及建造成本,全面、自觉地指导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按照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原则,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投资方案,让投资决策更合理、更科学。从时间跨度视角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因考虑的范围、时间更广、更长,因此也更为合理,其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人们在考虑成本以及造价问题时,会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上出发。

二、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是对于部门的设置太过于繁杂,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分析的时候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另外还由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在进行工程造价的时候,对于造价管理的特性要求比较低。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现阶段的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对于建筑工程完工后的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使得并不能够真正的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的造价管理来说,由于它贯穿建设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就能够对于工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现阶段,由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实际的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我们现在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主要就是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的研究、在实际的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对于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软件的研究以及生命周期成本、环境影响的整体集成研究。

三、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一)决策阶段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以及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只有对于项目做出充分的完整的论证分析,才能够决定是否对于该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在对于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对于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比较,选择总成本最小的方案进行实施。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这三个不同的设计阶段。由于设计阶段需要对于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科学核实,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衡量,并且能够对于工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的规划水平进行鉴定。由于设计阶段对于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个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决定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实施阶段

这里的实施是指造价管理的实施。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参与者众多和关系复杂的特点,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而言,从一项工程的建设筹备阶段到最后的运行阶段都是非常复杂的。就拿房地产工程项目来说,在进行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的实施就是业主与建设施工企业的博弈,因为他们都想要花费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对于业主来说就是希望在进行工程的实际建设的时候花费最少的钱,就能够使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而对于工程的施工单位来说,他们希望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尽量的降低工程成本,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使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进行工程建设指导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个造价的实施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虑。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进行工程招标的时候对于工程造价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有专业的造价人员对于施工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实时的控制。

(四)竣工验收阶段

(1)竣工结算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是确定最终房地产项目造价和考核房地产项目建设效益,办理项目资产移交,进行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分析、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结束,运营维护阶段的开始,是综合检验决策、设计、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要着力做好房地产项目造价的确定,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为项目进入正式生产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后评价

后评价是指项目竣工办理结算后或项目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对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等全过程进行的系统评价,其评价期也许是几年或若干年。后评价逐渐在项目管理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要求,尤其是通过评价和总结,建立造价信息数据库,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项目的后评价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投资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投资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营情况,分析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影响,建立造价管理数据库系统,为后续项目投资提供参考,提高投资效益。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阶段和内容划分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成本的估算预测为根本内容。建设项目本身的复杂特点及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覆盖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宽广性决定了成本控制内容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普遍的制约性。因此,找到一种能恰当、准确地分析和估算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方法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关键,也是其发展瓶颈。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9).

篇11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all periods of cos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in points,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val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tal life cycl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建筑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经济方法,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应用广泛,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介绍价值工程

1.1价值工程的目的 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基本科学方法,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进行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价值工程”的价值导向原则和创新本质、以及它的多学科化特性,技术、经济与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创新与优化的现代管理技术,将对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对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促进作用。

1.2价值工程特点

(1)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是价值工程的目标。

(2)价值工程运用一种整体的思想,把各个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分析考虑。

(3)不断改革与创新,得到新的方案,使用新的方案以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

(4)价值工程要求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2.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简述

2.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很早以前由英美专家提出创立

时代变迁,技术发展,现如今它已逐步的完善,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体系。要想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标,就必须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去分析和控制造价。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多,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偏重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我国传统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有些不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的发展进步。

2.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采用综合集成方法,需运用多学科知识,重视投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来使未来运营维护期总成本最小,他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还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决策工程项目投资。他还是一种数学方法,还可以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总造价最小化。

3.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翻新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的方面很多,具体有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4.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控制

4.1要想做出投资的决策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是决策的目标。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项目选址、项目技术方案的确定,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等。

4.2 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是设计阶段

此阶段要考虑的包括能源、选址、材料、水、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仔细分析和大致估算,其中要计算的很多,有对运营维护成本、初始建设成本、拆除及翻新费用方面的计算。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应用可施工性规则,这是国内设计者容易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价值工程的应用。设计与施工是紧密联系的,一旦设计与施工分离,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设计时无法了解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而容易导致设计方案难以施工或不能施工;还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施工方法由于得不到设计方的配合而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使其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对整个项目是很重要的,如果让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有尽可能早的参与项目实施,不但可以优化施工过程,还降低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视角下的设计方案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关系。要使用者要求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2) 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建设和运营维护,综合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建设成本的高低和未来运营维护成本有着最直接的关系。3)在设计过程中应兼顾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力求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4.3 实施阶段

包括招投标和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能够可行的实现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传统的建设方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等评估都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投标文件技术性评审,要求内容充实详细,尤其重要的是还包括未来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合理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需要遵循的要求很多,全生命周期成本评标法需要遵循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将以后运行期各项后续费用折现并与建设成本合并考虑,选择最低费用的投标作为中选投标。

(2)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在施工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要在其指导下进行,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要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要全面的考虑分析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绿色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变更,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其他的工作结束后,最终确定建设造价和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项目资产移交、进行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它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工程结算,要保证工程结算准确、完整。

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在运营维护阶段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然后进行实施,首先通过制定更合理的运营及维护方案,其次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运营维护活动的管理、运营维护费用的管理、运营维护资料的管理等都是运营维护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而其特点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1.IEI常管理活动频繁;2.计算复杂;3.管理对象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要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的,必须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就开始,这两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阶段对运营和维护费用具有很大影响,这两个阶段对整个工程影响颇深,如果仅靠运营和维护阶段的工作是很难弥补已建成项目的不足。

4.4 降低资源消耗的有效方法是拆除与翻新

应该注重拆除与翻新阶段造价的管理,材料的重复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降低造。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项目的其他阶段也很重要,项目的其他阶段的进程与项目决策正确与否和设计方案优劣有直接的关系,进而调控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其他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不会有什么误差。

5 结束语

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技术,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运用此项技术可达到提高投资效率、节约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