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0 09:22: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篇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弘扬传统美德,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也使中国公众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新形势表明,能否在我们建设与巩固物质基础和各项制度等硬件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文化和道德等“软件”的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优秀美德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海内外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优秀道德思想宝藏,必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旋律。对我国而言,继承这一宝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我国取得丰硕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在道德方面暴漏了一些问题,这对与我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不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旧的道德观念被冲垮,而新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再加上法律、制度等层面的转型,造成道德选择过程中人们的盲目性,导致道德代价。许多学者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形成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利益导向性;计划经济时期对个人意识的压制,使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始叛逆;当前转型其中的贫富差距、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却小人格主体性与安全感,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严重;片面的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唯有经济建设,忽略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的关系

本文认为,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政府政策对弘扬传统美德其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本文中根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全国各省市区的响应为例进行说明。而弘扬传统美德的进展在未来又会对政府政策的决策产生影响。

二、政府政策对弘扬传统美德起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力与政策决策力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行政部门自身作为上层建筑,是建设精神文明中尤为重要的力量。在文献[1]中,华中师范大学的贺东航认为,改革开放后,政府的行政作用与政策的执行对公共领域中各类事物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广播宣传、国土、环保等公共部门的政策影响力日益增强,其行政职能迅速扩张。这一切都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自主意识和执政能力,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弘扬传统美德可以保障社会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发展相适应的,帮助树立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增强他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公民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2013年1月17日,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的《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做出了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中央“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号召下,许多央企与政府部门的年会进行了“瘦身”甚至干脆取消。全国各个省市区召开会议,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如何制定切实措施,用来狠刹铺张浪费之风。中央的八项规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顺利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由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宣传与弘扬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三、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政府进行政策的推进与改革

弘扬传统美德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出台与解决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从政府决策人员的角度看,政府政策的出台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截断。从政府决策结果即政府出台的政策看,它虽然是以现实社会问题为基点或切入点,但其自始至终都聚焦在未来的某一时空中变化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社会现象与政策之问的关系概括为三维时空中动态链接关系。这一关系告诉我们,政府决策者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背景,以及问题出现的程度与范围的判断时,需要充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过去、现在、未来中这些问题发展的轨迹,对症下药。同时对传统美德的弘扬的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政府政策对应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衍生出多套具有实时针对性的备选方案,对现有的政策进行继续的推进的同时,做出相应的改革。

例如,在2004年,我国公款吃喝总金额达到了3700亿元,但是在2005年,全国公款吃喝金额迅速增长至3951亿元。今年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政策在全国开展的情况,根据该政策在未来是否可以有效地遏制全国公款吃喝的情况,对该项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改。

四、总结

本文主要对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的关系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政策在全国展开的情况,以及该政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改革,说明了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白晋波,胡凯丽,侯嘉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代价问题的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2.

篇2

一、送文化下乡的现状综述

“送文化下乡”就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民众情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主要内容体现为送图书、报刊下乡;建立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送文化下乡”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文化政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于农村需要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化享受的基础决定的。早在1938年,柯仲平就在其发表的《文化下乡去的一个实际问题》中探讨了“文化如何下乡”这一重要问题。[1]1963年我国就组织了第一批“农村文化工作队”支援农业,为加强城乡文化联系,把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输送到农村去。梗风在1964年的《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一文中充分肯定了送“文化下乡”不仅能够鼓舞农民的政治和劳动热情,有助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业建设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艺术工作者深入了解农村,为艺术创作提供思想源泉。1995年,等八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下乡活动。此后,“送文化下乡”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每年各级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被沿袭下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更是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加以实施。[1]

二、“送文化下乡”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升乡村生活品位

文化是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些文学、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现阶段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农村,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品位,而“送文化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南昌县文化机构在各乡镇举办的“歌舞活动”“送戏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在这些“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民众享受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民众对歌舞的喜爱和鉴赏力,也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让大中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农村群众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乡村生活的品位。

(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甚至有些可以和城市媲美。但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处境困难,城乡文化差距显著。“送文化下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把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入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如好的戏曲演出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高科技含量的图书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改善农民枯燥的田间生活。“送文化下乡”着重体现为“送下去”,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文化向精神文化相对薄弱的乡村进行传播,把大中城市的文化以文化公益活动的方式送到百姓的家门口。与此同时,这些艺术表演团体通过演出接触当地本土文化,在节目中吸收这些传统文化来提升表演内涵,迎合群众文化需求。因为“文化的续延必须建构一个顺畅的乡村与城市文化‘互哺’机制,树立农村新型社区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与独特品格,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融的文化圈。”[2]城乡文化在“送下去”和“吸进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不断碰撞、融合。

(三)提供文化活动平台

虽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的中国农村描述有点不实,但是大部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市,迷信思想、不良的赌博嗜好确实比比皆是。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高群众审美情操,同时激活群众情感的活动平台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修养。政府近年来组建的“农家书屋”活动正好迎合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乡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送戏下乡”活动作为“送文化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舞、戏曲、音乐的表演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文化教育,也让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用心。这些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的导向和激发作用远远大于节目本身,为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动平台。

三、结语

“送文化下乡”作为政府工程的一项利民政策,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开展,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和宣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同时,政府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郑迦文.文化下乡与精神进城——民族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面向及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86.

[2]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23-129.

篇3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形成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合力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家庭美德建设被提出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把家庭美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指导,从提高全民认识、责任人、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家庭美德建设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结合起来,成为群众看得见、做得到的大事、实事。市领导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家庭美德建设表彰研讨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优化社会细胞,并带头争做公民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开创了由妇联的独家经营逐步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积极实践、大力创新,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

各级妇女组织适应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膊,从党政所急,社会关注和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充实工作内容,深化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使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坚定妇女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设立##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十佳母亲”、“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等的评选,弘扬家庭美德新风;充分利用大众读书点、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卫生保健、科技致富、科学教子、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上创造读书爱书、争做学习型家庭的浓厚氛围;在妇女群众中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强化环保意识,组织妇女植花种草,清理“三大堆”,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绿色生活”,为家庭创造优美洁净的生活空间;举办“展示您的家庭风采”、家庭文化产品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特色楼群(村)、文明楼群(村)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提升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为优化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中心、努力探索,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档次

各级妇女组织把家庭美德建设放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把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了“社会妈妈”、“援助革命老妈妈”、“知音之桥”等“爱心系列行动”,创出了妇女工作的品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以“一对一”、“集体型”、“松散型”三种方式,资助孤贫儿童,使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关怀,目前全市70000多人参与其中,资助孤贫儿童710多名。各级妇女组织还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那些曾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妈妈,使她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活动中来,救助贫困弱小,在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中形成了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良好风气。

二、家庭美德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市家庭美德建设尚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的方面,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有的家庭成员不讲诚信,公德意识较差;有的家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

在家庭美德建设过程中,妇联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和现场指导不够,研究氛围不浓,理论积累不够;二是地区间、行业间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思考版权所有

在调研工作中,各级妇联及有关方面对我市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篇4

一、地方文献的作用及收藏范围

地方文献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1)服务作用。地方文献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全方位地为一个地方的各界人士和部门提供服务。(2)宣传、教育作和。地方文献中所记载的有关一个地方富饶的资源、美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丰厚的著述、杰出的人才、重大的事件等,都是本地方人民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好教材。(3)保存文化典籍,形成特色藏书的作用。收集地方文献,有助于图书馆保存文化典籍,形成馆藏特色。

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是:(1)从内容上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三部分。(2)从形式上包括专著、期刊、报纸、会议录、文件、报表、学位论文、文书、信函、档案、地图、图表、画册、印谱、相册、碑刻、拓片、文物以及有关的检索和参考工具书等。(3)从类型上包括印刷品、写本、抄本、拓本、书画、声像、磁带、唱片、影片、幻灯片、照片、缩微品及静电复印件等。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地方文献是市县公共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收集地方文献工作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功在当今、利及后世的一件好事,也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应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市县图书馆要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促成市县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呈缴制度。

——市县图书馆要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促成市县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呈缴制度。

——大力搞好宣传舆论工作。不仅要广泛宣传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作用和馆藏的内容,而且还要宣传地方文献给人们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人们利用地方信息的意识,使地方文献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加强二三次文献服务工作。开展定题跟踪服务,编制专题索引、书评和综述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通报,加强网络联系,并向用户推荐,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所需的地方文献和信息。

——加强馆际协作。一是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在已有的入藏和今后的收藏中,发现属于兄弟馆应收藏的地方文献,彼此要互通信息,主动访求或主动赠送,以共同充实馆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图书馆、博物馆、文管所等单位之间,为了避免相互争征,重复收藏,可以共同协商,有一个大体分工,并编制馆际联合目录,既可及时增补,又可以谋求大范围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

篇5

关键词:文化馆;现状;发展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在公共事业面临革新压力的今天,文化馆的发展要在确定以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群众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受制度、建设费用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制约,以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文化馆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本着创新和发展的思路,针对文化馆的现状作了阐述,并对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 前文化馆存在的现状

1.文化馆是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的事业性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正因为其事业性机构的特点,决定了文化馆获取的只是社会效益。但在文艺演出,文化馆的建设等方面,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容易造成资金的不足。所以在文化馆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在公共事业单位收费的现象,而资金不足也成为制约文化馆建设的因素之一。

2.文化馆的建设应该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部分地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文化馆的建设滞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跟上相应的步骤。另外,文化馆内部娱乐形式相对单一,使群众感到枯燥乏味,对文化娱乐提不上兴趣。文化馆本身是一个施展文艺才能的地方,但目前不少文化馆的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同时,某些地方对文化馆的定位不准确,各种带有盈利性质和赌博性质的经营活动泛滥,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了文化馆的环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性质文化观念突出,使得文化馆的管理模式依旧落后。如前面所讲,文化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提供,所以,文化馆的工作多数以行政指导为原则,带有些许行政文化的性质特色。

4.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关注,文化馆承担公共服务娱乐的职能也越来越发挥其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了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化馆在发展之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事业性质的定位不准,管理模式上传统依旧,活动形式单调失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作用,在规模上不同程度的萎缩,这些已经成为文化馆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 关于文化馆发展的策略思考

1.明确发展思路,统一对文化馆的思想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形式的负面现象对社会风气的污染,使文化工作面临着重大压力,文化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必须统一思想,认清新形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可行计划。

要毫不动摇地确立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的地位,发挥文化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在群众对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文化馆的建设正是他们为实现自我精神文化完善的宣泄窗口。为满足群众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必须加强文化馆的建设,而如何坚持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这一性质,成为文化馆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要指导文化馆全面贯彻公益性的性质,树立无偿服务的思想观念,正确区别文化产业和文化馆的不同属性问题,改变过去对文化事业机构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的立场。

2.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奠定文化馆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虽然文化馆是一个事业机构,但今天的文化馆却存在无事无业的现象,工作人员散漫,管理松弛,有些人员拿着工资却不工作,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文化馆少有群众光顾,成为名存实亡的空洞建筑。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方案,赋予文化馆承载群众文化市场的使命。

其次,要做好文化馆文化艺术普及的工作,在扩大场地活动的基础上,宣传先进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文化情操。在文化活动的内容方面,要形式多样化,听、唱、舞、弹,面面俱到,做到百花齐放,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享受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的摇篮。另外还可以设立文化站,作为辅导文化馆工作的延伸,在服务功能上支持文化馆。

最后,要强化文化馆的开放性,出于文化馆的特点,要更好地实现文化馆的价值功能,必须提高文化馆的开放程度。通过开放文化平台和运作模式,扩大文化馆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文化馆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3.要发展群众文化就必须加大对文化馆的经费投入,扩大文化馆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文化馆的建设,从而吸引群众对文化馆的关注程度,并实现文化馆的长久发展。

三、结语

综述所述,文化馆的发展必须正确定位其性质,通过加大对文化馆的投入,搞好文化馆的建设,使其成为无偿服务于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心和载体。

篇6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协调好这三大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把高等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一、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1. 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高等学校在为地方提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高等学校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一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基础。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破解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二是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是核心。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的更新和进步。只有创新和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三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通道。高等学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物质资源服务。物质资源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高等学校的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发展民主政治,服务政治文明建设。高等学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阵地,起到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咨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加强政治文明研究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思想宣传的窗口、政治文明研究的基地,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3. 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校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中心,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高等学校要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辐射,为推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提升文化渗透力。高等学校要自觉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任务,坚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坚持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提升文化的辐射力。高等学校的文化传播不能封闭在象牙塔内,而应走出象牙塔,向外辐射。高等学校可以而且必须在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既是高等学校的优势所在,也是高等学校的时代责任。

二、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1. 以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高等学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地方建设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要在服务范围、服务领域、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通盘策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地方建设发展大潮中去。

2.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二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支点,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充分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与产业结构,坚持“立足地方、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实施开放办学,培养国际性、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树立面向国际开放办学、面向区内外开放办学、面向校内外开放办学的理念,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学生双向流动的联合战略、专业课程设置国际化战略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四要瞄准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凝练办学特色。要根据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对人才、科技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人才资源状况,在实践中把特色培育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等学校要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与政府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寻求政府支持、引入互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高校、政府、社会三者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保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发展优势,这种机会和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在高等学校,因此,高校要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高等学校的发展主动地融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切实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更大的发展,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 秦磊,高等教育必须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3:110-113

[2] 张剑伟,努力提升地方性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科学社会主义,2007,1:117-119

篇7

二、工作总体思路

1、将幼儿园宣传形成一个合力,坚持幼儿园宣传一盘棋;建好一个网络,成立幼儿园宣传组,由相关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网络;突出一个重点,即及时反映宣传幼儿园内涵发展的亮点。

2、做好三大内容:幼儿园大型活动宣传、班级教师个人宣传、幼儿学习、生活、作品等宣传。

3、利用好三个平台,一是发放传单,二是网络媒体,三是信息传输。

三、重点工作内容

1、明确思想,统一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在服务幼儿园工作大局,提高自身素质,工作创品牌、经验上档次等方面的重要性,才能把握全局,统筹思考,系统规划,明确宣传工作的基本思路,才能真正构建有利于树立幼儿园形象的大宣传格局。

2、要随处把握信息宣传传播规律,逐步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分明、管理集中、运转高效的幼儿园宣传工作制度。要逐步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和把握导向的能力;要发挥宣传小组信息枢纽作用,协调整合园内各种信息资源;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把报道幼儿园工作和反映师生心声统一起来;要把宣传任务的目标指标尽快落实到基层;要建立并完善宣传报道考核激励等工作制度,每班每月必须投稿两篇以上,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3、全园各部门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关注宣传工作,推进幼儿园品牌建设,

树立幼儿园更好的社会形象。幼儿园宣传工作将立足于制定一个好的目标、

树立一种好的意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形成一种好的机制、

培育一支好的队伍等几方面拓展思路,以积极的工作姿态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在特字上下功夫,在质字上做文章,为外塑形象、

内聚人心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4、配合幼儿园中心工作,宣传各阶段重点工作、重要措施,宣传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途径,取得的成果。广泛报道来自园内、部门、班级的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宣传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5、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幼儿园精神文明,不断增强全园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节约意识、合作意识,努力探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6、做好各种来访、参观、检查、重大活动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做好广告宣传;开展对外的宣传交流活动。

7、做好园内常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媒体:

1、幼儿园网:加强园网建设,完善园网各版快内容的上传,及时更新图片新闻和园内动态,使幼儿园发生的重要新闻第一时间在园网上得到反映。

2、向其他和教育有关的网络媒体投稿,扩大幼儿园知名度。

信息传输

1、宣传橱窗:做好幼儿园橱窗布置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2、宣传标语:重大活动和节日制作宣传板、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下发关于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文件,成立全园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和宣传组;召开教育宣传工作专题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掀起热潮。

2、整合园内宣传媒体,创新信息管理机制,建设独立的幼儿园图片库管理系统和文献共享平台。建立园内媒体信息沟通共享机制。

3、把宣传组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加强学习交流,打造宣传精品。

4、组建一支幼儿园园通讯员队伍,明确分工,提高通讯员责任意识。提高稿件针对性、实效性、及时性,创造条件为通讯员提供采写方便。

5、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制订相关奖惩制度。

6、与每个部门保持联系,快速、准确地把握各部门的活动动向,得到活动的信息后,提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务,把任务责任到人。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领导要强化资料意识和宣传意识。凡组织的各项重要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有过程记录,还要有总结和报道。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撰写活动总结,作为园务公开资料。积极撰写新闻报道,完成宣传任务,积极为园内外新闻媒体提供新闻或素材。

2、各部门要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宣传年级管理的经验和成效。要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宣传工作,积极报道班级新举措新风尚,宣传好人好事。

3、宣传组成员必须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完成相关的上稿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工作尽职尽责,为幼儿园争光。

七、具体工作设想:

1、提炼我园办学理念,完善幼儿园园徽,征集园歌。

2、完善我园的网站建设,做到版面新颖、美观,资料即使更新。(负责:刘洋)

3、提高园报的办报质量。

篇8

在工作内容上看,顾名思义,宣教文体活动主要包括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还有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的工作。看这些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尤其宣传工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宣教文体工作的关键部分,宣传工作往往是开展其他工作的首要的工作内容。

(二)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工会履职

首先,宣传功能是一个企业的喉舌力量,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前,能够起到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其次,在与各项工作活动的配合中,一个好的宣传工作能够使该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推向最大化,为这项工作的成果起到增幅的作用。

在企业工会履职阶段,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其他工作的“开路先?h”,也是其他工作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宣传工作的开展,既要使宣传工作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说采访报道工作,内容编写工作,播发工作等,也要对宣传内容进行把关,圈定重点,比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发,党的思想理论的宣发等。

(三)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企业工会履职的主要方向之一。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责任感,让广大员工做到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宣传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从新闻内容的选定、编写、报道、播发,不仅能够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与广大员工在思想观念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互动作用。为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二、文体活动的开展与员工生活

(一)当今宣教文体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与过去相比,文体活动应该在开展形式、开展特性、互动范围、活动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增强文体活动的灵活性,收缩文体活动的种类规模,将文体活动的重点放在单一类目,活动范围大的文体活动,这样既能保持活动影响、也能节约开支。第二,改变开展特性,由原有的集中范围活动变成自由的分散活动。第三,活动方向上,开展源头由工会变成相应的文体协会,术业有专攻,从而提升活动效果。第四,互动范围的转变,降低文体门槛,是文体活动变成人人都可参加的全民性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影响力。

(二)新时代下开展宣教活动的对策

企业工会在提高工作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保持活动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要与传统的宣教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职能性和原则性不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对策。

第一,对于重点节日的规划。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是每年宣教文体工作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些重要节日的规划,不仅需要相关类型的活动,也要推陈出新,保证活动的效果。

第二,做好深度工作。这不仅体现在宣教文体工作在员工日常生活之中,也要使它对广大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为人做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从而使企业的人文内涵和企业形象都能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宣教文体活动时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多样化和高时效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爱岗敬业的品德,也为企业工会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帮助。

三、工会宣教文体活动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2016年度本人紧密围绕集团中心开展工作,本着“大众参与、广泛适宜、全民健身、兼顾特色”的原则,精准对接集团中心工作、对接职工需要。将加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与宣教文体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文体活动载体,全面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全员健身活动,着力增强职工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团队凝聚意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为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深入一线重实效,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为加强集团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三友企业精神,从队伍建设、各类会议、文化活动、走访调研、宣传橱窗等方面入手,及时宣传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鼓舞士气。

(二)创新载体激活力,提升职工文化水平

为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基层活力,年初制定并下发了全年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结合绩效考核,并对各项活动综合评分,督导基层各项工作创新开展。例如,由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以及以专场演出形式举办的“幸福三友”广场文化活动,既成为职工展示才艺的舞台,又推出一批文化精品,让职工在享受文化大餐中受教育、强素质、增能力。

(三)全方位做好服务,扎实推进职工健康管理

篇9

我国社会上的主流认知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许多人普遍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就是机械地将图书从书架上取走、放回。但是随着时代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如何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取得发展,就成了目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可以说,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是彻底的。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图书馆的检索、管理等模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大幅度地减少了图书馆馆员工作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得许多读者的阅读感受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同时,近几年来十分流行的信息共享技术使得许多图书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当代图书馆服务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素质综述

1.1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

有学者形容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说法是没错的。因此,对于图书馆的馆员以及相关的从业者来说,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甄别,就成了相关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来说,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是一个图书馆得以发展的根本;其次,应该掌握对信息进行甄别的基本能力;最后,要利用广泛的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综合化的处理以及总结,最终达到服务于读者的目的。

1.2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对自身的行为约束可以说是每一个行业都需要遵守的“行规”。对于图书馆的馆员来说,一方面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人在有意或是无意之间将书籍带回家参阅,更严重的是,许多从业者在将图书馆的资源带回家之后就以各种借口霸占不归还,这样的做法不仅对自身的诚信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对公共资源进行非法侵占,很有可能触犯了相关的法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不仅是道德上的需要,更是法律上的要求。

1.3提高专业能力以及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看似简单容易,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管理学基本知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速成”的。因此,作为一名从业者,就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不断地磨砺以及改进。具体来说,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习,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切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另外,服务意识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作为服务性较强的一门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对服务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将其变成高悬于其头顶时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督促其不断地对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技能进行改进、革新。

二、新时代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建议

1.提高服务人员的平均学历

从我国许多地区的数据反馈来看,我国的图书馆相关从业者以及馆员的平均学历都不是很高,拥有本科以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在其中的占比甚至达不到一成。因此,要想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平均学历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提高了学历,才能将整体的服务质量提高上来。具体来说,一方面敦促现有的学历较低的服务人员进行本科自考的相关考试;另一方面,当面向社会进行招聘时,提高招聘中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服务质量因学历而下降。

2.对馆员进行新兴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以及使用

信息化在我国图书馆的服务中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因此,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提高对新兴技术的使用。从这一角度来说,笔者有如下的几点建议:一方面图书馆的管理方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引入以及普及,使得这些技术融入到馆员的日常操作之中,这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从馆员的自身来说,多学习新兴技术对其本身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举两得。

3.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

我国早有先贤认为“学无止境”,这四个字放到如今的“知识爆炸”的年代来看,是十分正确的。作为服务性较强、与市民接触较多的行业,图书馆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不断地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学习,始终在学习上保持一个谦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后于市民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地大浪淘沙中成为真正发光发亮的“金子”。

4.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篇10

1月24日,由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慈善》杂志社联合组织召开的天津市第二届慈善理论研讨会在市民政局会议厅举行。市级老同志、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出席并讲话。来自各主办单位相关领导,获奖论文作者以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本届慈善理论研讨会与2005年召开的第一届慈善理论研讨会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报送论文多,参与层面广。研讨会共收到33个单位,47篇质量水平较高的论文。参与论文撰写的作者包括理论界、学界、企业界、慈善从业者和志愿者。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涉及社会关注热点。研讨会的论文作者从选题到研讨的内容,紧紧围绕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指导、推动与支持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观点明确、对策具体,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三是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保证了研讨会成功召开。部分主办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承担论文的撰写任务,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加相关组织与评审工作,对如何开好研讨会提出很好的建议。

研讨会上,主办单位领导宣读了表彰决定。经过认真评阅,并综合考虑各层面的代表性,由主办单位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29篇。各位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河西区慈善协会以及志愿者代表共6人就论文情况在大会上与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领导在研讨会上做了论文综述,对报送的47篇论了深入的分析,分析全面、充分,有助于与会人员对本届慈善理论研讨会形成总体印象。最后,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作重要讲话。她提出,一是要紧跟建成小康社会前进步伐发展慈善事业;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重视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三是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实现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慈善组织自强自立。

篇11

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询问、跟踪记录等形式,了解到基层单位都能根据根据《关于印发油料管理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在油料配送台账上(《油料配送现场交接记录表》)填写油料种类、数量并签字;当班班长、小班柴油司机、现场一名职工代表核对加油单据和实际配送数量无误后,分别在油料配送台账上签字认可。

去年以来,通过开展职工生活费发放、油材料消耗、物资采购方面的基层效能监察,为企业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违纪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了一些违纪行为,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基层效能监察的思考

分析现状,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经济效益状况不佳,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薄弱,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履职尽责。而管理中的不少漏洞又给腐败分子空隙可钻。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责任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近几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中,笔者认为效能监察要与以下几方面相结合。

(一)效能监察要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

生产经营管理上要开展成本效能监察,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成本管理点”的观念,把效能监察介入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业务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因效率不高、信息失真、资产闲置等形成的隐性成本。对于基层生产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油料消耗,是一项长期的效能监察项目,不求做到全方位监察,选择有代表性地的队伍,在不同的时机进行监察即可,及时发现、反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切实做好降本减费工作。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执行管理办法好经验、好典型,但是也存在问题有待于整改和加强。比如:监察中发现个别基层队把油料配送到施工现场后,没有及时填写交接记录;出现个别人、卡不符加油现象等等。

(二)效能监察要与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既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手段。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通过基层队(站)务公开,将职工关心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参与和对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干群关系、凝聚人心的作用。

去年,通过对基层生活费的发放进行了效能监察。基层单位在执行生活费管理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制度、帐目清楚、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赞成。但是,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购买物品不入帐,白条子多,没有证明人签字,有的干部还用生活费购买生产物资,有的公开的资料和实际不相符。这些都是制度操作不严肃、不认真、不落实造成的。通过监察和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执行操作程序,使职工生活费管理使用得到了加强,走上了正规管理的路子,保证了职工群众的基本利益。理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职工的心,为搞好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效能监察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企业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感,其实质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可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在实践中可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述职报告制,中层季效考评,普通员工月度测评制等等。绩效考核注重个人与团队,效能监察注重团队与企业管理,二者只有互动,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脚点。同时,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对于干部每年都经过考核业绩警告和淘汰不合格的干部,把干部考核、季度测评、员工考核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几年来通过考核和测评先后解聘了4名基层干部,调整了三名科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