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

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0 09:22: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

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笔者根据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类,并阐述相应的识别方法:1、企业筹资风险可以通过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进行识别,一是分析企业的负债规模,当负债规模增大的时候,企业的利息费用等支出增加,企业可能面临收益降低、偿还债务能力下降、破产等财务风险。二是负债利息率的分析,利息率受到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负债的利息率就可能越高,由此可见,识别负债利息率的方法可针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大小进行分析。2、投资风险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法进行识别,此法是利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表格进行财务状况的分析,从而识别潜在的风险。首先是趋势分析法,即根据企业各期的财务报表,对比分析报表中相同的指标,从而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前景;其次是比率分析法,即对比分析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比较计算出来的比率,从而说明企业风险管理单位计划情况的可行性;再次是因素分析法,即判断财务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不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风险判断。3、资金回收风险,一般情况下是取决于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这种风险属于企业可调控的风险,只要企业能够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调控,就能够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方法

(一)筹资风险的化解方法

筹资风险的化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效益,在筹资的过程中,一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进行研究,二是要杜绝盲目投资,三是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充足的资金供应。2、筹资方式和时间的确定。通常企业有两种筹资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股票筹资,另外一种是负债筹资,前者的偿还风险小于后者,而且不用还本付息,风险仅有使用效益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其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后者的筹资成本虽低,但是偿还的风险较大,必须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因此笔者建议在利率较高的时候,尽量不要通过负债筹资,当利率较低的时候,则可选择这种方法,但是要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以保持资金成本的低位走势。另外企业确定筹资时间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财务状 况和经济活动周期。

(二)投资风险的化解方法

企业投资风险化解方法如下:1、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编制预算方案,一是确定预算的项目,二是规范预算的执行程序,三是提高资金的使用针对性,让资金的使用有的放矢,减少或者摒除不必要的预算资金支出,四是细化预算岗位的职责,严格执行资金的收入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2、实行成本核算,在成本考核体系和成本控制制度制定的基础上,将成本管理信息和目标成本实现效果及时反馈给企业核算部门,另外企业还要及时将账款回收,防止并减少坏账的发生。最后企业应根据物资采购制度,进行采购招标,以降低采购成本和监控企业资产变动情况。3、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在进行财务预算之后,对预算的结构进行考核评价,并通过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评价企业的财务调控手段是否健全、有效,完善财务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减少财务管理人员营私舞弊的漏洞,实现财务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化解方法

资金回收风险的化解方法有:1、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于已经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首先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譬如物资采购之前,要根据市场上该物资的供需情况进行合理采购;其次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认真分析每一笔未回收的账款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回收方法;再次是根据每笔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顺序,实行滚动收款;最后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并准备充足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漏洞。2、制定应收账款拖欠和拒付的对策,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降低损失,主要方法有调查拖欠或拒付原因、沟通协调、申请仲裁、求助相关法律部门。3、制定相关的资金回收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并让企业的资金回收制度具备一定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保证资金回收制度的有效性,同时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化解,采取适当的方法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企业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等进行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先入为主、主动出击的方式加以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行之有效地化解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进入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篇2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相关理论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1.2 财务风险分类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2.2.1 财务风险识别

2.2.2 财务风险评价

2.2.3 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

3 Q生物制药公司概况

3.1 Q生物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Q生物制药公司的行业背景

3.3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现状

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4.2 基于筹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2.1 筹资渠道单一

4.2.2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4.3 基于投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3.1 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4.3.2 产品技术与附加值低

4.4 基于营运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4.1 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

4.4.2 存货变现的风险

5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5.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功效系数法

5.2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结果

5.2.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5.2.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6.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6.2 筹资风险的控制

6.2.1 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2.2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结构

6.3 投资风险的应对

6.3.1 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6.3.2 进行产业升级

6.4 营运风险的应对

6.4.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6.4.2 强化存货管理拓展销售渠道

篇3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有效措施来防控和规避风险,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特征

1. 不确定性:这是财务风险的基本属性。财务风险是投资者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即它可能会随着投资者的预期所发生,也可能会偏离预期。

2. 可分散性、可转移性: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财务风险无能为力。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组合、保险、期权、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财务工具分散和规避风险,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3. 全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营、资金积累和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且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多种财务关系中。

4.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股票的收益高于债券和银行存款,但是它的风险也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和银行存款。

5. 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些财务工具来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减少风险损失程度,但不能做到彻底消灭财务风险。

二、基本类型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能面临的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些风险。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等。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作为投资者,对某一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后,该项目受市场需求、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的一种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等等。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等情况。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采购风险、信用缺失风险等等。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存货的目的在于耗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超过正常需求储备的存货,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其分摊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费用,短时间内会使企业的毛利率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积压的存货会引起未来仓储成本的增加、贷款利息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的下降;存货储备如果过少,可能会导致原料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由于减产造成对他人的违约,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失。

三、基本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连续系统的预测、识别、推断和总结,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企业只有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才能选择恰当的对策去规避和防控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大致估计出风险的范围和种类,为风险的处理奠定基础。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一)报表分析法

1. 报表分析方法

企业主要的报表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项目质量分析法等,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偿债能力指标、变现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结合相关的报表分析方法,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金不足;存货过量、周转不畅;应收账款过大、造成资金沉淀于结算领域,甚至形成亏账损失;生产水平过高、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销售不利、造成产品积压等。

2. 作用

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法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投资者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指标分析法

1. 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所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指标,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期末总额等,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对指标的要求

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不同的考虑,但对于相关指标选择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即必须保证相关财务指标的来源和采集的多样性;指标内容的动态性;指标尺度的弹性。

(三)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也叫经验分析法,它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让专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再综合专家的意见得出财务状况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实施程序:

1. 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分布、资金周转状况、企业盈利状况、债权和债务状况等,划分轻重缓急,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经营项目和投资项目作为专家意见法的分析研究对象。

2. 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专家人数一般不能小于6人,一般应聘请一些会计师、律师和审计师来组成专家组。各位专家最好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其名单和承担的项目由专人负责掌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单独以书面的方式联系。

3. 向各位专家提供有关财务风险分析的背景材料

将有关材料整理交给各位专家,并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有关财务风险识别的问题。各位专家可以自由发挥而不加限制,特别欢迎专家对企业某时期的重大变革提出重大的财务风险预测,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解决意见。

4. 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

派专人将各位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将每个专家对各项目的意见综合起来,再将综合意见返回给专家,让他们提出进一步的看法。

5. 第二次收集专家的意见

专家第二次的意见显然要参考第一次意见汇总的结果,以做出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看法,或者坚持自己的选择,然后将第二次的意见结果汇总至企业负责人处。

6. 将上述第四、第五步骤工作反复进行,这种反复使得结果分布收敛,由此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为止。

(四)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数字、图表、曲线等,对企业未来的状态进行描绘,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风险识别方法,其包括筛选、监测和诊断三大步骤。幕景分析法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检查分析方法,在风险管理中可以经常采用和重复采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对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全面观察、严格筛选、及时监测和准确分析。但是,在应用幕景分析法时也有局限性,要注意避免“隧道眼光”现象,为避免此现象带来弊端,幕景分析法最好和其他分析方法一同使用。

四、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1.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制度以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并配合风险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目标。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做了进一步拓展,但其核心的目标还是防范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

2. 企业应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相关专职部门,精简预算责任网络,编制现金预算,合理控制现金收支,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货币资金控制模式,使企业财务处于企业的合理控制范围之内,加之要以报表分析法防范风险,并能运用一定的财务工具去分散财务风险,有的放矢地查找各类过失。

(二)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 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企业防控财务风险能力的形成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在运营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综合运用上述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稳定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尽早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隐患。

2. 除了扎实的业务水平,企业还应确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稽核。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企业管理者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风险意识的讲座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自身也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使财务风险意识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增强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1.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非短时间内,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所以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企业财务预警指标分为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其中经营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分为现金流指标、投资指标和筹资指标。

篇4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更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职责。

一、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否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便无从谈起。

1 企业风险的实质

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在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程度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由于相关因素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2 企业风险的划分

企业风险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笔者认为,既然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并可将其相应划分为:

(1)企业的战略风险是指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能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在总体战略选择环节的失误风险;由于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领域的选择风险、企业并购风险等。

(2)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具体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经营环节的作业链风险,如企业供、产、销等环节的风险;企业的人事风险,如由于人员任用、授权、业绩评价等方面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企业的信息风险,如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等。

(3)财务风险。狭义一般是指由于企业筹措资金而形成的风险,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形成的风险,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按照本文对风险的定义,即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资金投放的风险及企业其他财务活动风险,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

3 企业风险管理

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上述对风险管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

我国的内部审计不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动因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因此,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查与评价

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需要审查以下方面,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 审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外部的风险管理服务等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阶段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 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审查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警。

(二)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审查风险识别原则的合理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乃至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2 审查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应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风险的性质以及潜在后果。

需要注意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务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的功能是万能的,进行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审查和评价时,必须注重分析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将各种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结合地运用。

(三)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要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

(2)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3)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等。

3 审查风险评估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2)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

(3)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四)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审查

篇5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更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职责。

一、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否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便无从谈起。

1企业风险的实质

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在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程度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由于相关因素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2企业风险的划分

企业风险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笔者认为,既然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并可将其相应划分为:

(1)企业的战略风险是指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能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在总体战略选择环节的失误风险;由于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领域的选择风险、企业并购风险等。

(2)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具体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经营环节的作业链风险,如企业供、产、销等环节的风险;企业的人事风险,如由于人员任用、授权、业绩评价等方面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企业的信息风险,如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等。

(3)财务风险。狭义一般是指由于企业筹措资金而形成的风险,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形成的风险,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按照本文对风险的定义,即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资金投放的风险及企业其他财务活动风险,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

3企业风险管理

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上述对风险管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

我国的内部审计不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动因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因此,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查与评价

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需要审查以下方面,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审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外部的风险管理服务等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阶段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审查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警。

(二)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风险识别原则的合理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乃至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2审查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应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风险的性质以及潜在后果。

需要注意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务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的功能是万能的,进行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审查和评价时,必须注重分析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将各种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结合地运用。

(三)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要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

(2)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3)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等。

3审查风险评估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2)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

(3)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四)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国内、国际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潜藏了无数风险,诸多案例表明,财务风险是导致企业破产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全面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切实加强财务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根据中西方的财务理论,通常认为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资中出现的风险。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完整。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是一套完整的包括投资、筹资、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等环节的系统,在各项环节中均可能存在风险。对此,我们应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即由财务观念至最终的财务收益全面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企业的“财务风险”解释成: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中,由于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及防范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发生偏离,进而使企业产生严重损失。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缺乏认识财务风险

只要企业开展财务活动,必将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多数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缺乏认识财务风险的客观规律,这也是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行中,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素质、专业的财务人员,是现代企业难得一见的宝贵财富。根据当前的形势,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受限于专业教育以及计划经济,其个人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判断能力,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

2.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性不足

现代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与企业内部会计关系的杂乱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于:首先,我国的现代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管理部门间的关系发生混乱,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利益配置等方面出现权责不清、管理杂乱的现象,这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断下降,资金严重流失,并且难以保障企业资金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其次,企业在采购、销售、生产、市场预测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上,缺少合理的统筹分配,这导致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损失惨重。最后,企业做出重要的投资决策时,并未到市场上进行深入的调研及科学认证,只是一味的投资,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损失严重。加上,企业的资本结构未能得到合理规划,筹资成本过高,进而促使企业的负债比重过大,引发财务风险。

三、预防及控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及增强员工的风险应对意识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要想取得较高的效益,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以及完善制度的支撑。唯有从风险文化上,增强企业职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转变以往与我无关以及分层管理的风险观念,构建充分具体的风险观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及评估风险,自行调整及达到风险防范的团队化,进而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行动贯彻落实在企业的每位员工中。与此同时,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应集中精力进行市场的调查及规划,加强建设企业自身的风险机制文化,做到风险文化与制度控制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

2.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应收账款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应重视企业应收款项的风险管理。首先,妥善管理企业的客户资料,及时及完整的收集顾客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可靠的信息对顾客加以资信评估,主要包括收集客户个人的信息、财务及经营等情况的信息内容。其次,构建合理的顾客信用管理体系,依据企业的产品销售制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加以确定顾客的信用日期及信用额度。再次,注重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对拖欠已久的款项,应尽快追偿,并构建严格规范的账款清欠机构及清欠制度。最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职能,逐渐健全财务风险的内控体系。与此同时,适时抽查企业内控制度的行驶状况,加强应收款项的内部审计,如销售货物、收款程序的审计等。

3.构建有效可行的风险解决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控制潜在的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着想,构建及完善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第一,利用某种形式,如参与社保等,将企业的所有或者部分财务风险进行转移,让其他人承担,并构建完善的风险转移制度。第二,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各种经营、联营以及对外投资的多元化等途径,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化解或分散,并构建完善的风险化解制度。第三,选取财务管理方案时,全面评价每种方案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另外,在确保理财目标顺利完成的条件下,构建完善的风险回避制度。第四,构建完善的风险基金与积累划分机制,及时补充企业自身的现有资金,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发展实力,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

4.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

预测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识别及估量风险的基础上,确认企业面对的种种风险,以及应对此类风险后,给企业财务产生影响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与风险的估量两种方法。其中,风险的识别方法,即企业经营管理中,收集及整理财务风险的相关信息,并认真分析其的风险环境,以及识别其的风险特点及种类等。要想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必须适时调查及研究企业的内外界环境,加以判断各种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预测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并分析其的损失原因及性质。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有:财务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以及可行性的研究等。而风险的估量方法,则是利用统计推算的方法,加以描述已识别的风险,主要包括各潜在风险的发生频数、损失程度及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通过估量企业的潜在风险,为后来财务风险的防控、处理以及决策等做出准确依据。企业财务风险的估量方法,包括费希尔线性的判定法、概率的估量法等。

5.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增大了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权衡,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获取最大收益的资本结构,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从自身实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产周转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保持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次,企业必须保持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有一定的比例;因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强,流动资产所占比例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过多的流动资产会使资金闲置,对企业增加收益不利。此外,企业必须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即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根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的高低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并在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确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使它们的结构趋于合理,减轻到期支付压力和风险。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当充分考虑各大银行在不同种类的业务上的不同条件和优惠,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预防及控制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加强预防及控制各种风险的出现,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逐步提高其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管理中的财务活动呈现新的特点:筹资渠道多元化,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筹资模式,辅以费、产、社、科、贷、息等多渠道的筹资模式;所面对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管理工作是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还是外延式发展战略,都面临人才竞争、设备竞争。为了能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各单位尤其是企业单位的管理活动必须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进行财务管理观念、制度、内容、结构、方式的创新。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财务风险计量分析管理机制度,防范风险。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般单位的经济风险均是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而所有影响最终都将集中体现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财务中的风险应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的大小是经济活动在实际结果出现之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的函数。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

R=F(Ei,Pi)

其中R:经济活动的风险(risk);Ei: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第1种结果(effect);Pi:第1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F:R与变量Ei和Pi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财务风险预测方法包括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估量方法。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和资金分析法等。单位风险识别的策略应是利用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进行风险识别,并对所识别的风险进一步分析论证,找出影响巨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借以确定管理的重点。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A记分"法,财务比率分析法和"z记分"法等方法对已经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其任务在于估测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

二、财务杠杆的计量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杠杆的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且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的幅度变动时.则另一相关的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通过对财务杠杆的研究,确定由此而带来的利益与风险,进一步揭示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达到科学合理地控制负债规模,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每股股东权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在企业的筹资方式中,只要有固定的财务支出的债务和优先股,就会存在财务杠杆效应。但不同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是不完全一致的,为此,我们需要对财务杠杆进行科学的计量。而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最常用的指标就是财务卡T杆系数。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f息税前利润一利息一优先股股利/(I-所得税税率)]

如果企业没有发行优先股上述公式则变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一利息).显然企业既没有发行先股也没有举债时,则财务杠杆系数为"1"。如某公司全部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股权资本比例为0.6(每股面值t00元),债权资本比例为0.4,债务资金的年利率为8% ,企业所得税率为33% ,息税前利润为120万元,债务利息为32万元,税前利润为88万元,所得税为29.()4万元,净利润为58.96万元,每股净利9.83元。其财务杠杆系数fDFL)=120/(120一l00o 0.4*8%1=12O/88-136这表示在该企业中当息税前利润增长1倍时.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l-36倍:反之.当息税前利润下降1倍时,普通股每股利润将下降1_36倍。前一种表现为财务杠杆利益,后一种则表现为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低。正常讲:当公司息税前利润较多,增长幅度较大时,适度地利用负债资金,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可以增加每股利润.使股票价格上涨.增加企业价值

三、财务杠杆的有效利用

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财务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所以我们要科学地把握和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要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1、把握好财务杠杆的尺度,适时调整资本结构的比例。

关键在于根据最佳资本结构图选择最佳结合点。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又不会使企业背负偿债压力。首先要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严格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来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盈利水平时,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结果,企业要及时决策是否应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提高企业的价值。

2、减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负面影响和规避风险的措施。

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另一种是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不能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的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负债筹资的比例,负债的增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本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但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的比例过高,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券的利率与资金成本率。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经验,及时调节负债融资的数量和比例,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能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建立相关的偿债管理制度,解决持续的负债融资。作为一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不仅要考虑到获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负债持续为企业创利服务。为了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减少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的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行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安排。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有:采用分期偿付负债筹资方式的偿还时间影响。只有妥善安排好还贷时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

四、结束语

总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财务杠杆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利用财务杠杆的利益,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应该注意相应的管理决策。这是我们今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金帆.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辩证思考[J].财会研究

篇8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摘 要】财务报告的生命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但是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虚假的财务报告不减反增,且日益凶猛。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不仅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针对不同企业的会计项目掌握相应的识别方法,让报表使用者能快速识别财务报告的虚假伎俩,将有害信息及时进行排除,旨在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识别法;真实性

1 应收款项和存货识别法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为一静态报表,也称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及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一些公司利用虚开购货发票的方法增加公司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一方面在虚增销售商品收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虚增商品销售成本,至使存货的周转率急速降低,存货表现异常并增加,而这些虚增的利润和收入长时间表现在应收账款项目上,进而致使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急速下降。出于不让异常的财务指标引起他人怀疑的目的,企业用一些间接的方式将应收账款向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方向转移。比如将资金按照一定的程序打出,然后让资金通过收款人汇回,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将资金汇出,再由货款项目将其回笼,最终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因此,进行审核时,如果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余额过高,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虚假销售情况。实际中,主要可采取查看购销合同、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给重要客户寄发询证函的方式,虚假销售一目了然。

2 收付实现制验证识别法

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对一笔费用或收入,权责发生制所描述的是费用的支付或收入的收取权利义务(责任)已经形成,而不以款项是否收取或支付,这表示的是费用或收入真正的经济含义所在,并且这是从其根本内容上定义的,显然,这也与具体的会计期间相关;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取或支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不论经济权利是否属于本期),确定本期费用和收入,只是确认其表面形式,没有真正体现费用或收入的含义所在。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在解决了费用和收入的比例的问题上权责发生制可以较好地处理,在计算利润和损失的时候也更为准确清晰。凡事有利有弊,此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譬如已确认的某些资产含义具有风险性,收入确认时不够真实、分摊费用方法的随意性和可选择性,都有致使虚假的成本利润和费用的可能性。因此,出于防止与杜绝虚假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报表现象的发生,收入及资产等科目可用收付实现制来确保准确性,并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且能客观地评价企业在以后所产生的各项能力的会计信息。

3 审计报告及报表附注识别法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遵循普遍接受的会计标准、依据审计程序出具的审计报告,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出两种含义各异的结论(积极和消极的结论)。这样为我们判断被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真实程度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就投资人员来讲最具风险的是注册会计师所出示的无保留审计报告意见。在很大程度上,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可信度不够,因为现今大多企业的作假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会计师有时也很难发现,此外,更有甚者直接帮助其作假。由此可见,仔细审核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加以分析,是识别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相当重要方法。

会计报表附注也是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会计报表本身难以或无法充分表达的项目和内容所作的详细注释与补充说明。附注对报表资料而言,既是为财务报表做了更好的补充,可以很好地向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诠释并有助于提供经济决策信息,加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也是为企业拓展财务信息的内容,展示企业(因为附注内容是会计报表数据所不能表达的);再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通过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差异进行对比,揭示会计政策的变更原因及事后的影响,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也往往使我们从附注中就能发现企业利用了特殊经济业务或者违背常规会计处理的线索。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先阅读和分析报表附注,很有必要,首先阅读附注是发现辨别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重点。

4 现金流量识别法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由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构成。而现金流量分析法主要是将这三部分分别和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及投资收益作分析对比,并且及时断定后三者的质量。注重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其实现的会计利润两者的对比分析。利用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较好地披露出企业会计利润中相关的信息质量问题。

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个会计期内所有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和流入信息的情况报表。它在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它的结构及各项指标的显示,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此方法去识别财务会计报告及其舞弊的情况。相对经营现金流的指标而言,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更有代表性。在运转正常的企业中,它的利润增长一定会与现金流量成正相关联系,若企业出现了舞弊的现象或销售相关政策面临了问题,则体现这种正相关联系不复存在了。要是企业的利润长时间的高于它的现金净流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就暗示了已经确认的利润相应地资产具有虚拟性并且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同样企业的利润和现金净流量相差甚远或长时间呈现反差情况,那么一定反应企业在利润这一项目上存在虚拟或挂账的嫌疑。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5 表外融资监管及现场调查识别法

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情况,企业一般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即该项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表外筹资隐匿了企业负债的真实状况,既达到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产负债率,又规避了会计惯例及制度的限定。遗憾的是这种筹资方式实则是一种负债行为,而这种巨额的隐性债务很有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陷进财务困境以致给企业造成损害。因此,报表使用者一定得仔细分析表外筹资,进一步监督,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6 基本面识别法

基本面分析方法包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企业前景和行业现状、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分析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分析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誉等。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严重脱离了基本面,那么可以从对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以及趋势分析来进行重点调查分析。

6.1 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经营环境和宏观环境层次。经营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投资者、银行、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等;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来说,这些因素是不受企业控制的因素,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一般较少关注。然而,新的会计造假手段涉及面比较广,使得其中的部分因素由不可控变为可控,例如:由于利益关系,企业可以利用供应商或顾客成为其费用或利润的调节手段。另外,有的外部因素会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比如:法律的某些规定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动机,进而影响企业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外部环境分析在先进财务报告侦查中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程序。

6.2 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内部环境所主要包括的,比如企业的战略、体制、企业文化、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者财务报告真实性,所以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充分认识,进而正确的评估出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也为分析性复核提供更为准确的对比标准。

在虚假财务报告调查中一个尤为关键的程序是内部环境分析。而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采用传统审计的手段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分析更广泛,不局限于那些直接对财务信息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对当期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发展战略可能不起作用,但对未来财务报告的虚假而言则起者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再如,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动、企业人员关系的冲突也往往可以为审计提供有利的线索。因此,在识别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评级和全面分析更应该注重内部环境中不可控因素。

6.3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是基于企业连续若干会计期间(至少三期或五期)的分析数据,计算动态比率或指数,研究、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相关项目的发展趋势和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全面分析,即对某一时期财务会计报表所有项目变动趋势的研究,也适用于重点分析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对于分析结果而,财务报表使用者应考虑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对数据的影响。一些稳定健康发展的企业,它的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是呈现稳步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但有时可能受一些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某一分析期间出现脱离整个发展趋势的现象。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应该深入并全面分析财务报表是否受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合理判断出企业该项目的真实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了解其常见作假手段,掌握相应识别方法,实则为一项亡羊补牢的好作用。快切寻找公司规避风险的线索和问题产生区域,使得企业帐与帐、帐与表、帐与实和帐与证核对相符,最终使得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使得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得到维护,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白丽艳.虚假会计报表识别及防范方法探讨[J].财经从横,2011,2:83.

[2]陈成维.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陷阱、识别与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1,6:6-11.

[3]董丽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10.

篇9

一、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识别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服务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因此,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更是目前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2016年联合修订的《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必须提供有关财务报告,其中年度报告必须经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银行接到贷款申请后,应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历史还款记录等其他非财务因素,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财务报告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因此,识别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还款能力是银行的法定职责,是发放贷款的前置条件。由于我国银行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银行所处的环境竞争异常激烈,银行内部考核压力与日俱增,银行与客户已处于“双向选择”阶段,各家银行对好的客户趋之若鹜。为了争取好客户,银行常用的策略是靠贷款撬动客户,靠结算扩大服务,靠理财产品稳定客户。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业绩,有的银行不惜放松贷款条件,对财务报告审查不严,对会计信息没有科学调查和分析,最终导致重大的贷款呆账风险。因此,银行应该主动拿起会计信息识别的有利武器,通过连续研判企业的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所揭示的会计信息,客观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融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保障银行的切身利益。

二、目前银行对企业信息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借款企业财务报告信息不完整

目前,企业多头授信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家企业的授信银行可能很多,由于各类银行掌握政策水平不一,有的银行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要求企业连续提供全套完整的经审计财务报告及日常的月报、季报、半年报等财务报表,有的银行则要求宽松,企业仅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就可以。面对银行的合法要求,有的借款企业以其他银行要求宽松为理由,不积极提供,有的干脆不配合,甚至以提前偿还贷款、结束授信关系威胁。银行由于担心失去客户,会勉强接受不完整财务报告的现实,这样就导致银行很难有足够的信息评价客户处于随时变化的还款能力。而贷款业务呈刚性,迟到或缺位的会计信息,导致诱发银行发生不良贷款。

(二)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可信度不高

根据2016年版《贷款通则》第五章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借款人必须提供有关财务报告,其中年度报告必须经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必须经审计且要在媒体定期公开,此类会计信息相对可信。但对于非上市企业,特别是有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很难提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而且,目前会计服务市场也存在乱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出具了一些名不副实的审计报告,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以骗取银行贷款为目的,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给银行提供错误的会计信息。

(三)银行专业人员识别企业会计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从业人员不断涌入,从事贷款营销和管理的员工普遍年纪较轻,经验不足,缺乏对会计信息产生机制的认识,对会计信息识别方法运用不当,会给贷款安全造成潜在隐患。一是缺乏对日常会计报表产生环境的实地调查。银行专业人员更多习惯于纸上谈兵,就报表论数字,做分析。而任何一份财务报表要经过严格的会计信息流程;会计信息识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验证财务报表产生机制的严肃性,觉得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就没有深入企业考察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终导致风险的出现。二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识别方法不充分。目前,银行专业人员普遍重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轻视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分析;重视偿债指标计算分析,轻视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分析;如果没有实施全方位分析和验证,就数字做分析,很难发现企业会计信息“水分”,很难对企业的还款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加强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识别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与借款企业沟通,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首先,银行要和企业之间形成正常的商业报告制度;其次,平等自愿、互利共赢是《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基本要求,也是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基础,银行不能无原则迁就客户;第三,银行要正视商业利益与风险控制的合理平衡。银行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识别,一方面有利于提前采取措施,维护贷款安全,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提醒借款企业防范债务风险,协助其健康运行。面对借款企业的无理要求,个别银行放松条件,就是不正当竞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企业贷款,犹如饮鸩止渴,最终银行受损,恶化信用环境。对于拒不提供完整财务报告的企业,是别有用心。银行应保持警惕,万不得以授信,要封闭运行,密切跟踪贷款用途,快速处置。

(二)加强识别验证能力,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面对披着经事务所验证的所谓“真实”外衣的财务报告,银行也仍然需要提升识别验证能力。对已审计的财务报告,银行专业人员可以查证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和口碑,那种靠恶意压低审计费争揽业务、一味迎合客户需要的事务所,其审计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就比较差。对于未经审计的报告,银行专业人员要到企业现场验证。一是查看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参照依据是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二是验证会计信息产生流程是否审慎。从报表到账本、到实物,进行逆向核差,验证账表是否相符,账实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应该提醒借款企业改正。如果企业对银行的建议置之不理,银行要提升告知级别,再次提醒企业负责人加以注意,如果借款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可以认定此类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信,银行要逐步退出授信,退出业务合作。

(三)灵活运用会计信息识别方法,正确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

在解决了财务报表可信度问题之后,银行要借助会计信息识别方法,对企业还款能力做出评价。传统的识别方法包括总量指标的趋势分析、财务指标的结构分析,这些分析是必要的,但仅仅从表面分析计算,往往得不出客观的结论。发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正确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还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瘦身”分析。所谓“瘦身”分析,就要剔除会计信息无效的部分,还原会计要素所反映的真实面目。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要“瘦身”。一要“拧干”货币资金的水分。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企业为了给债权人展示好看的货币资金数字,在会计期间最后一天从别的企业转来一笔货币资金,过了月末再转给人家。“拧干”的办法判断货币资金增加的原因,通过查看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一段时间的会计账簿,该科目变化情况便一目了然;二要“拧干”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水分。主要查看期末是否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三要“拧干”应收账款的水分,主要方法通过账龄分析求得应收账款真实质量;四要“拧干”存货的水分,查看企业期末是否按成本与可变净值孰低计量;五要“拧干”投资房地产的水分,不仅仅看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其所在地域及位置对房地产投资价值影响是不同的,同时还受国家房地产政策、市场的供需状况等影响。六要“拧干”在建工程水分,不断投入资金的在建工程就是资金黑洞。“过胖”的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不能被“肥胖”的资产蒙蔽眼睛。2.利润表中各种损益项目要重新审视。一是看收入“主流”。利润表中收入主要有三项,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一个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主营业务收入,它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主营业务收入连年下降,反映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在下降;二看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是否核算准确,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后续计量不准确,那么利润就容易纵,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3.正确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投资现金流是企业的“锦上添花”,筹资现金流是企业的“雪中之炭”。要特别分析企业与关联企业现金往来,这些项目往往是企业操纵现金流的重要领域,是“藏污纳垢”之地。企业不正常的现金流很难保证还款能力的实现。4.关注股东权益表。银行专业人员要特别重视股东权益表的分析。事实上企业经营成果最能体现在股东权益表中,该表能透露出企业的管理动向,深刻影响着企业的还款能力。股东权益表体现出五个方面的信息,盈利增加股东权益还是亏损减少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内部项目相互结转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股权价值,股权结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战略变化,其他综合收益最终影响总收益,会计政策频频变化导致的股东权益变化反应企业操纵利润的嫌疑。

参考文献:

[1]谢士杰.读懂财务报表看透企业经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乐静华.对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4(01).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识别对策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存在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就要分析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规避和分散风险。因此研究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防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计、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公司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我们企业财务活动中经营战略的决策、资金的筹集运用、资金的积累分配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具体表现:

1.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决策时由于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影响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财务风险。

4.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存货

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6.企业重组

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对现有规模和组织机构进行内外调整过程中,在重组内容和方式上出现重组和改造的风险。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果能够尽早识别企业财务管理中隐藏的风险,无疑将会对企业防范经济危机和财务风险起着重要作用。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财务报表识别法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为依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状况进行风险分析,以便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由于报表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线索和指示。在财务报表识别方法中,不仅要进行静态分析,如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还要进行动态分析,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

分析资产负债表,由于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决策失误,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分析现金流量表上经营环节现金流量的变化,因为销售方式的改变,采用赊销等方式交易,虽然获得融资,但赊销交易的直接后果是增大了企业的赊销风险;分析现金流量表上筹资环节现金流量的变化,如债务性筹资风险,负债筹资导致公司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以及负债筹资可能导致公司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二)指标识别法

指标识别法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获利能力是财务风险识别分析的核心指标。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为首要指标,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稳健合理。而对企业债务清偿真正有压力的是那些到期的债务,企业能否清偿到期债务是建立在足够资产或资本基础之上,要以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为保证。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如果速动比率偏低,则可能造成企业急需出售存货带来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利息负担。

盈利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企业缺乏改善财务状况的原动力,既使目前财务状况尚可,但最终还是避免不了陷入财务困境的境地。盈利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获利能力及资产获利能力。如总资产报酬率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指标越低,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差,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效果很差。经营指数,该指标直接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变现的收入。此时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正确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六)优化财务结构,降低风险

篇11

中图分类号:C939;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6.004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难点,也是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房地产项目的阶段性[1]。为了全面认识房地产项目风险,有必要对房地产项目在全生命期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动态识别,从而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能更好地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掌握风险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来防范风险[2]。房地产项目主要参与方在各阶段的风险集(Rij),见表1。

房地产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之间均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上一阶段非重要的风险因素,到下一阶段可能转化成重要风险因素;上一阶段重要的风险因素,在下一阶段也可能转化成非重要的风险因素[3]。也就是说,在房地产项目进行过程中,各个阶段风险因素的重要性都是变化的,并且对房地产项目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应是动态的,时时更新的。

一、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还应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使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和监控都清楚可靠。由于本文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故当项目进展到投资决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1、R12、R13、R14以及R15,当项目进展到土地获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2、R13、R14以及R15,其它类推。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见图1。

房地产项目动态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所在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例如,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即要识别项目全生命期的风险;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其它类推。

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对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的各阶段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即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预测,以便于事前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以体现“事前预防”的思想。根据1∶10∶100的理论,如果在投资决策阶段控制风险的成本是1,那么到了土地获取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会是10,而到了建设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将是100。所以,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必须强调风险管理的预测性[4]。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威胁,也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机会,所以,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开发企业发现新的机会[5]。风险管理贯穿于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期,包括事前风险管理,以及事中风险管理和事后风险管理,但若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给开发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会越大。

二、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方法

(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制定房地产项目投资方案,以确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具体区域、时机以及类型。

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是在整个房地产项目过程中拥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阶段,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成败。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2。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内的所有风险因素。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只是形成房地产项目的初步目标,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质量以及工期的定义也不是特别准确,致使可以利用的房地产项目信息缺乏,风险识别相对其他阶段要困难。这一阶段的风险识别将更多地依赖于专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参加房地产项目组人员的经验[6],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影响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以及敏感性分析法来进行投资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识别,采用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分析法来进行质量风险和环境风险识别,采用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总进度的风险识别。

(二)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土地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宗地的特性,分析宗地的最高最佳利用方式;进行市场分析,估算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初步确定物业租金和售价水平,评价项目盈利能力;取得土地使用权;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征得相关部门许可;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筹集征地及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7]。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3。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以及土地获取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投资决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该阶段的风险识别较投资决策阶段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核查表或流程图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土地购买风险与征地拆迁风险的识别,用德尔菲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进行筹资风险识别。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建设阶段是进行单体与群体建筑物的建造。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招标选择承包商;选择合理的承包方式,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4。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建设阶段风险以及建设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土地获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主要可以采用核查表的形式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风险,可以采取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一是质量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技术以及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风险识别;二是进度风险,可先采用核查表法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借助网络图用关键线路法与图示评审技术来进行风险识别;三是成本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或工作分解结构与神经网络模型、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四是施工安全风险,则可利用核查表法、事件树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8]。

(四)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建成之后,资金投入过程基本结束,房地产项目过程转入租售阶段,该阶段影响着房地产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通过项目租售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为了争取客户,提高社会信誉,开发企业对开发产品进行宣传,向客户提供良好的物业服务。营销策划是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核心工作,它的成败关系到项目成本能否收回以及利润能否实现[9]。在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中,价格水平、营销渠道、营销方式以及租售时机等的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其中,价格水平确定最为关键,因为客户对价格水平最为敏感。价格定得过高,会引起房地产项目销售困难,开发企业利润难以实现;而价格定得过低,不仅会减少开发企业利润,还可能会导致客户怀疑房地产项目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5。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租售阶段风险以及租售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建设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识别市场风险,用核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来识别营销风险和租售合同风险。

(五)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物业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和保值增值能力。

随着房地产项目投入运行,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会减弱,而未来项目运行中的自然灾害风险、意外事故风险、选择物业管理公司风险、项目市场风险、项目租赁合同履行风险以及项目质量缺陷风险等值得重点关注。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6。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物业运行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租售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物业运行阶段的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物业运行中潜在的风险,明确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剖析发生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若风险发生,其后果影响程度如何。根据统计资料,对某种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的精度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而影响风险应对方案决策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的分析结果,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风险因素可归纳如下,见图7。

三、结论与建议

将本文中的图1与图7结合起来,不难得出: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要对F1至F35共35个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再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更新,其它阶段类推,以实现房地产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用文中所述的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与方法,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风险进行全生命期动态识别。

[参考文献]

[1] 李启明,郑 磊,邓小鹏.现代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高志强,张梦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整合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12):73-79.

[3] Peter Grundke.Top-down approaches for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How accurate are the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3):662-672.

[4] Aymen Mili,Samuel Bassetto,Ali Siadat.Dynamic risk management unveils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9(22):25-34.

[5] 杨建斌.面向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活动对象的动态风险管理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05.

[6] 宁 钟,姜凯耀.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46-48.

[7] 周晓静,张瑶宁.房地产投资全过程风险识别[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86-187.

[8] Chapman C B.A Risk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J].Project Management,1990(1):5-16.

[9] 王 影,梁 祺.企业营销风险的辨识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7):49-50.

The Lifecycle Dynamic Risk Identification for Real Estate Projects

JIN Chang-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