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0 09:22: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篇1

q=Q/Ao (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1=αFK(tn-twn) (2)

式中Q1、α、F、K、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温差修正系数、面积()、传热系数[W/(・K)]、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及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高度附加和间歇附加。

2)加热由外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2=0.28cpρwnL(tn-twn) (3)

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tn和twn与上同,L表示渗透冷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L0l1mb (4)

式中L0表示在单纯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建筑物内部隔断情况时,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m3/(m・h)] 、l1表示外门窗缝隙的长度(m)、m表示在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等因素后,不同朝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取b=0.67。

3)加热由外门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4)通风耗热量;

5)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2.2 节能标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W/)。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qH = qHT + qINF-qIH (5)

1)qHT为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分别按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屋面、地面、门窗、非采暖封闭阳台等的传热量分项计算后汇总,且计算公式如下:

qHT = qHq+ qHw+ qHd+ qHmc+ qHy (6)

式中,qHq、 qHw、 qHd、 qHmc、 qHy分别表示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屋面、地面、门窗、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其计算公式及含义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qINF为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W/),且计算公式如下:

qINF =(tn-te)(CpρNV)/A0 (7)

式中CP、ρ、N、V分别是空气的比热容(取0.28Wh/kg.K)、空气的密度(kg/m3)、换气次数(取0.5h-1)和换气体积(m3)。

3)qIH为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内部得热量(W/),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等的散热所得热量,本标准居住建筑取3.8 W/。

3 暖规与节能标准差异比较及分析

3.1 概念差异

1)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在建筑物室内外设计计算温度条件下的能耗量,其值是按暖规计算得到的为确定最不利工况时达到室内温度所必须选型、设计的采暖设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2/T25-3033-2006规定,甘肃兰州地区其值不应超过32.6 W/、白银地区不应超过33.4 W/;后者是在采暖期内、在建筑物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的耗热量,是全部采暖期间内耗热量的平均值,其值按节能标准计算得到,可用以计算全年采暖能耗量,节能标准规定甘肃兰州地区(4~8)层建筑不应超过14.4 W/、≤3层不应超过16.5 W/。

2)在计算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建筑物耗热量时,暖规中都用到了室内外最大温差(tn-twn),而节能标准中都用到了平均温差(tn-te),二者的差异是很大的。如在甘肃兰州地区,前者一般为27℃(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取主要房间18℃),后者为18.6℃(室内计算温度取18℃),前者约为后者的1.452倍。

3)暖规是从纯渗透的角度出发(卫生间除外)计算确定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渗透耗热量,而节能标准是从空气换气的角度出发计算确定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

3.2 方法差异

1)暖规是对每个房间分别进行热负荷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采暖热负荷;而节能标准是按室外平均温度、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等参数的平均值对整栋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建筑内部得热量分别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耗热量。

2)暖规与节能标准中围护结构耗热量的计算公式是类似的,但修正系数的选取方法不同;由于计算分类不同,面积的选取也不同,但从整体上讲,计算所用的面积基本一致。

3)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节能标准中对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都有上限值要求;而实际工作中按设暖规计算选用的传热系数有时比按节能标准计算时规定的传热系数限值要大一点,此时就需要设计时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以降低传热系数,直至符合节能标准的规定。

4 结论

1)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节能标准中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有本质判别的两个概念,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且节能标准对各参数、指标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

篇2

中图分类号: V2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以来,对能源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停过,这和当前能源短缺等问题是紧密联系的。而其中的建筑节能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长久之计来看,我国在建筑行业也普遍实施了建筑节能措施。事实证明,实行节能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成本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我国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几乎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其建筑节能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而建筑门窗普遍都占建筑墙体的30%-50%的面积,因此,其是探讨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在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等节能设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下文均简称为“标准”。接下来,将着重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对门窗提出高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保温性能现状

1.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

在我国,所谓严寒和寒冷地区在标准中得到了进一步划分,通过区域划分,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各自区域的气候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相关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1标准中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

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门窗的保温影响因素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于室内供暖,室外温度低,从而造成室内外的温差往往很大。而室内外的冷热空气对流更会导致结露、结霜或者结冰,更有甚者会导致门窗变形。笔者经过实践得出,对这些地方门窗的保温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门窗玻璃

门窗玻璃一般占到了门窗的70%~80%左右,它在门窗的节能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其热辐射进行的热传导是一个重要因素。

(2)门窗框材料

同理,门窗框一般占门窗的20%~30%,其热辐射进行的热传导再加上室内外温差的作用可以导致门窗变形。因此,要注意在门窗框材料强度、腔体构成以及导热系数方面下功夫。

(3)门窗框扇与玻璃

由于门窗框扇和玻璃之间的密封不严,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渗透,有渗透就会带来热量的交换,以至于产生对流放热损失情况的发生。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防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当前主要应用对它们之间缝隙的密封和多腔体来实现,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降低门窗的线传热系数,以避免热量的损失,而控制的重点务必要放到对中竖挺型材的强度而导致的变形进行控制上。

(4)门窗框与门窗扇

门窗框与窗扇之间形成空气渗透随之带来的热量交换及渗漏会造成对流放热损失。门窗的出入和通风主要靠门窗扇来实现,它们之间的密封程度是节能设计的重点。在实际中,不仅要保证门窗扇的开关灵活,也要注意其关闭后的密封情况。

(5)门窗框与墙体

有时,门窗框与墙体之间也会由于渗透而发生对热放热损失,这种渗透主要是空气渗透,其也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缝隙而产生的。那么影响出现渗透的主要因素除了墙体和门窗框之间使用的不同密封材料外,还存在线膨胀系数于墙体和门窗材料之间的不同,当然,墙体和门窗框材料之间的抗变形能力和粘接能力等,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

3.严寒和寒冷地区门窗节能设计

根据该标准和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并通过计算和执行标准以达到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要求:(1)门窗在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形;(2)季节温差引起的窗框、扇的伸缩与墙体接缝处理;(3)控制室内的健康环境,注意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系数;(4)门窗的保温;(5)气密性能对窗的保温性能的影响等。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门窗节能措施

根据现行标准,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门窗节能的设计,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

1.门窗玻璃的选择

作为一种非金属材料,玻璃的导热系数和金属相比,远远落后于后者,且厚度也较小。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使用玻璃可以达到良好的采光效果和保温性能,由于占用门窗面积较大,其对热量的传递也成为门窗节能的一个关键点。当前应用的主要玻璃结构有单层、双层中空、三玻双层中空和真空玻璃等几种。而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对玻璃的选用,可以优先选择高透光的无色透明玻璃。这可以通过中空玻璃或者真空玻璃来达到目的,而不宜采用会减少光照的镀膜玻璃或者对玻璃进行贴膜等。

2.门窗型材及其结构的选择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型材,也就是所谓的玻璃钢,因其具有导热系数低、强度高和耐候性强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优先选择。玻璃钢型材具有轻质高强的优良性能,其拉伸强度是铝合金的两倍,接近于钢材,强度更是比铝或钢大上若干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不需要在玻璃钢门窗上增加突出抗折和抗变形钢衬。因此,这种材料在寒冷、严寒或者多台风区地区使用最佳,它可以有效地改善热胀冷缩造成的变形问题。

3.门窗玻璃周边

门窗玻璃周边是保温的薄弱环节,结露和结霜现象都往往出现在这个地方。根据笔者实践经验,这主要和门窗玻璃的框边材料以及密封处理、玻璃与窗框直接的腔体处理和玻璃与框之间的密封有关。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将中空玻璃采用暖边双道密封,这样就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也可以在玻璃钢框和玻璃周边之间的空隙之间采用类似H型的三元乙丙包条式结构,这样可以实现两腔或三腔,以形成间隔来阻断冷热空气交换和渗透等。另外,门窗的玻璃与玻璃钢框室内侧采用了三元乙丙胶条进行密封, 室外侧采用中性密封胶进行密封,三元乙丙胶条和中性密封胶具有较强耐候性和抗老化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门窗的长期密封性能。

4.门窗开启扇的密封与结构

门窗开启扇具有通风换气的重要功能,这就对其开关的灵活性和关闭后的无渗漏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开启扇气密性能是整窗气密性能的关键部位,不仅要保证开启扇与开启框配合结构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其密封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采用这样的三道密封以及两腔结构:将室内侧密封胶条、中间等压胶条和和室外密封胶条进行构造;新型开启扇与框搭接的台阶式结构,增加了气流进入腔体的阻力,可以更加有效的阻隔气体流动,实现腔体结构的更加合理性,从而保证了开启部位的气密性和保温性能。三元乙丙密封胶条和等压胶条的使用,保证了其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密封性能和耐候持久性保证长期密封有效,也提高了对气密性能的保证。

5.墙体与门窗的连接与密封

由于门窗都是安装在建筑墙体上,而它们之间因为材质的不同,且施工也往往是由两个以上单位完成,这就造成了接口问题的出现。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接口问题往往会造成墙体开裂或开缝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注意对接口的处理,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避免问题产生。比如有效保证安装方式、安装密封构造和统一所用材料等。

6.门窗的自然通风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室内的新风量不应小于30m3/(h·人),根据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实际情况,传统通过开启门窗的开启扇来达到自然通风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它不仅会造成建筑能源浪费,而且也会将外界的灰尘、噪音等带入室内,这样就产生了窗用自然通风器,使门窗也成为了会“呼吸”的门窗。当然,在通风器的设计中对通风器面积等参数都有详细要求,这些要根据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对节约能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的门窗设计,更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本文在研究现行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严寒和寒冷地区实际情况,对门窗的节能设计要求与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相信可以为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兴华,王海.寒冷地区PVC塑料门窗制作与安装的质量控制[J].门窗,2009(07):47-49.

[3]李孝勤.寒冷地区门窗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9).

[4]宗小丹.严寒与寒冷地区塑料门窗基本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J].新型建筑材料, 2004(01): 42-44.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2001)(以下简称采暖设计规范),是在1976年颁布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l9-7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经国家纪委1987年12月30日正式,并于2001年4月 1日起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 )( 以下简称节能标准)自1996年 7月 1日起开始施行。现在分析采暖设计规范及节能标准中采暖部分的差异之处,目的是为了找到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为了能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些许的参考。

1 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计算方法的介绍

1.1 对于采暖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方法的计算

计算采暖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主要是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

q = Q/Ao

Q代表着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 W ),

A代表的是建筑面积(m),利用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来确定Q值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1 =aFK(tn-twn):

F指的是围护结构面积,m

K指的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 m •K ) ;

A指的是温差修正系数;

tn指的是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wn指的是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它主要含有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

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是

Q2=acpL/m(tn-twn)

a指的是单位换算系数;

cp指的是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L是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1米门缝进人室内的空气量;

m指的是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

twn指的是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tn为综合修正系数

在实施新规范以来,它修订了公式的形式和有关参数的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更加合理和精确的计算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1.2 对于节能标准建筑耗热量指标计算

节能标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意思是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qH=qH.T+qINF-qLH

qH.T指的是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它主要是计算汇总的屋顶、外墙、外窗、外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地面、楼梯间隔墙、户门等分项。

qINF为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表达式是

qINF =(tj-te) (CPNV)/A0

式中的Cp 、p、N 、V分别为空气比热容、密度、换气次数和换气体。

qINF是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以及各种室内物品的散热等等诸多情况。

[BT1] 2 分析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差异

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总耗热量时的计算,设计规范的结果要比“ 节能标准”计算结果大的多,前者基本上是后者的 1.97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采暖设计负荷等指标,也可能是围炉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等等一系列因素。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2.1 二者在概念上的差异

第一个就是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二者是完全不同。前者表达的意思是在设计室内外条件下的能耗量,其值是按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为确定最不利工况时达到室内温度所必须设置的采暖设备的依据;然而后者值是按节能标准计算而得到的,值得是在全采暖期间内的耗热量的平均值。它的作用是可用以计算全年采暖能耗量。第二个差异是出现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和冷风渗透耗热量时。设计规范中用到的是最大温差,而节能标准中却用到的是平均温差。所以这就造成了二者的不同。第三个差异是采暖设计规范是从纯渗透的角度出发 确定渗透耗热量,而节能标准是从换气的角度出发确定渗透耗热量。

2.2 二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方法上的差异第一个就是设计规范是各房间分别计算,单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供热负荷;而节能标准是按渗透耗热、围护结构耗热和建筑内部得热三部分分别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供热负荷。第二点就是两者对于热量计算公式的不同。虽然二者的公式很像,但修正系数的选取方法却是的不同;由于计算分类不同.面积的选取也不同,但从整体上讲,计算所用的面积基本一致。第三点就是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前者要求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的上限值。而后者却是在选用的传热系数要大一些。

3 结束语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内蒙古地区地处祖国北部严寒地区,建筑能耗大。而且内蒙古是能源产地,建筑节能意识低,建筑节能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能耗过高对能源、环境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对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进行评价就迫在眉急。

在建筑节能的评价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多个建筑节能情况同时进行评价,且进行对比排序。本文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节能评价,并排出优劣次序。

二、构建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属于严寒地区。严寒地区建筑设计要求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本文参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结合内蒙古地区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并经过专家、教授的咨询和审阅,确定了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

三、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过程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基础层的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然后把对基础层的评判结果作为下一层次的原始指标,再重复进行下一层次单层评价,以此类推至最高层。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三阶层体系,即首先要对指标体系中的第三级指标进行单层次评判,把三级指标层的评价结果作为二级指标层的原始数据,再重复单层次评价,最终实现对总目标的评价结果。

四、多项目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1)项目简介

选取内蒙古地区5个居住建筑项目进行建筑节能综合评价,各项目工程建筑指标见表4.1。

五、结论

本文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特点,从建筑综合能耗、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建筑采暖系统、建筑技术经济五个方面入手,选取细化指标,构建了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选取的五个居住建筑项目节能情况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希望建立的模型可以为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实现居住建筑节能65的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 15/T259-1997

[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35-2008

[4]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

[5]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 50362-2005

篇5

我国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少。在各类资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所有资源消耗总和的25%~33%,占据能耗总量比重较大,对远离其所在地的其他区域的河流水体、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当前我国的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所以,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

1中原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分析

1.1既有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以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为主的集体式住宅建筑骤然增多,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造价,集体式住宅建筑存在建筑设计标准偏低、围护结构构造简单、居住舒适度较差、环境效应差等缺点,这类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节能理念的要求。并且此类建筑能耗过大,与周围城市环境不协调,更与当前所倡导的建筑绿色化的理念相违背。

1.2新建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中原地区气候特殊,夏季湿热、冬季阴冷,所以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既要满足冬季保暖又要满足夏季隔热的要求。做好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不仅需要建筑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河南省人口总量大,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加剧。“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省政府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强公共建筑用电管理,指导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抓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带动等工作,并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制定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豫政办〔2005〕86号)要求,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执行居住建筑65%、公共建筑50%的节能设计标准。凡属财政补贴或拨款建筑,在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鼓励执行低能耗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2012年编制了《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这两部地方标准吸收了外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先进经验,为该省新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标准依据。(2)加强了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河南省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要求,严格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或专项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准销售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加大了建筑节能执法监督力度。河南省各级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着力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等法律、法规监督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象。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执法监督力度,保证绿色建筑的顺利建成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建筑节能起步发展时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建设各参与方的建筑节能意识及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区县单位的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等能力不足、建筑节能产业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种种弊端都会阻碍新建建筑节能的发展。

2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2.1既有建筑能耗高,改造价值总量大

新建建筑大多都是高层和超高层,此类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在政策的严格要求下,建筑能耗严格按照低碳建筑进行设计,能耗不高。既有建筑多层和小高层居多,而且大多既有建筑的布局不合理,外墙材料保温隔热效果差,门窗未考虑保温隔热。此类建筑存量多,改造价值总量大,如果加以改造,对建筑能耗的降低贡献巨大。

2.2既有建筑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的生活舒适性

传统小高层建筑建造时由于条件限制,房屋夏季没有制冷设施,冬季没有取暖设施,室内环境极为不适。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大多居民会自行选择采取措施降温或取暖。在夏季,空调通过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室外的方式给室内降温,然后再将空调冷凝水排到室外,但这都是以牺牲室外环境为代价。而且,空调调温时间过长,室内舒适性也会降低。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环境改善较为迫切,包含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所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尤为关键。

2.3新建建筑应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发展相适应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即强化建筑节能。编制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城市建设,鼓励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改造、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同步实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推进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工业余热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能耗控制,这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也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发展相适应。

3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筑节能设计师建筑师运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措施完成作品,不仅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节俭,同时也能保护环境,消耗相同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建筑,节约我国有限的能源资源,降低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提高利用率。从居民的生活质量上来讲,随着居民生活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希望生活在自然、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建筑节能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污染,保护环境卫生,从而实现自然环境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4.1整体设计方案

当前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专家学者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天津大学对基于大数据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准确瞬时确定建筑物内部若干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并能够依据业主的个人喜好做出改变,再计算运行,并能够动态自我修复,形成内部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的智能建筑。此外,在全面提倡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广州某设计公司提出基于低碳节能理念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选取低碳建筑材料并增加其使用率,设计出低碳建筑节能系统,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观念,节约资源,实现建筑美学、环境保护和低碳节能理念的统一。清华大学开展了基于整体能量需求的方案阶段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建立了一套建筑方案阶段节能设计方法体系和方案阶段节能设计导则的形式,力求为建筑设计者指明方向。天津大学综合考虑城市和建筑多层面设计因子的系统化整合,进行了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转变原有的设计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节能效率。

4.2细化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往往从建筑本身进行细化设计,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建筑规划与布局,建筑群之间有利于自然通风,平面形状为长矩形的建筑应该跟主导风向保持在30°~60°之间,并保证一定的间距便于日照和通风;进行小区规划时,尽量避免周边式和混合式,要留出通风通道,利于建筑群中的空气流动。对于建筑围护结构,最基本的设计方向是在材料和构造上尽量减小热阻,即主要致力于降低屋顶结构、门窗和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减少热传导,进而降低能耗。

5结语

中原地区气候特殊,设计人员在兼顾冬季保暖和夏季隔热的同时,又在平衡建筑能耗降低、环境保护、建筑造价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相信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在节能设计的实践工作中探索出更高效的方案,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祥钊.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DBJ41/071-2012.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S].

[4]DBJ41/062-2012.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S].

[5]詹治国.建筑项目中节能技术的运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218.

篇6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但是深思之余,发现不同文献和报道对其理解有所差异,还有些报道似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本文拟抛砖引玉,探讨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更好的为落实我国节能规划服务。

1.1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定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在使用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一般是指按照国家出台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

1.2 我国建筑节能面对的形势

能源与环境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快速发展的中国问题尤其突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产业园区、大型建筑群和小城镇不断涌现,每年新增建筑近16~20亿平米,以这样的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3%,每年平均有接近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人口能源消耗远高于农村人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呈刚性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作为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舒适所必需的能耗,目前在我国总能耗中已占到19~20%,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建筑能耗对能耗总量的相对值和建筑能耗的绝对值都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我国的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但任务艰巨。

1.3 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1998年至今颁布了多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了相对1980年建筑用能水平节能30%、50%到65%三步走的计划。计划到2010年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为加强终端能耗管理,正在研究建立我国节能建筑评定体系,即将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

2、我国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近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建筑节能的大众认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化等方面较为成功,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问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日益得到重视,但收效不尽理想;对节能建筑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关系不清;地方节能标准从节能50%到65%不断攀升但落实不够,一些新建商业项目中滥用零能耗、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名称进行不实宣传等。

2.1建筑节能数字化

节能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能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装饰,建筑节能需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节能设计是前提、落实施工是基础、用户使用是关键,做好建筑节能需要政府、设计院、施工单位、建设方和用户协同努力。目前我国的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但落实的情况尚未完全解决。2005年建设部对16个省市300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中,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10%。但同时各个地区尽相提高节能设计标准,按照建设部要求,在2006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基础上,北京、天津将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可见如果只重制定标准而忽视了具体的落实监控,建筑节能有可能变成数字化的空中楼阁。

2.2节能建筑标签化

节能建筑也出现了一些将部分技术标签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把一些技术当作节能建筑的标签来贴。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追求宣传效果而炒做技术,建筑节能体系应是一个整体集成,不可分割开来,采用某一两项技术来代替系统优化是不可取的。比如寒冷地区的外维护结构可以多增加投资做厚,但夏热冬冷地区过厚的维护结构冬天固然可以保暖,但夏天却可能增加空调系统能耗。太阳能在西部地区资源远比东部丰富,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却主要建设在东部。地源热泵在南方无须冬天供暖的条件下无法发挥热泵冷暖两用的优势且容易造成冬夏土壤热不平衡而造成运行困难。节能建筑应该优化选择,发展成套技术。比如适用不同气候条件的保温结构、在当地经济性高的空调冷热源、高输送效率的输送系统、舒适性高能耗低的空调送风方式和末端等等,地域之间根据气候应当有所差别。

2.3限制用能一刀切

建筑节能是否应该设置上限和分段价格这是最近节能法规制订中出现的一个有争论问题。诚然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设置量化指标,但建筑能耗首先是一种满足舒适性的消耗,必须以不降低合理的舒适性为前提。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是一种消费,代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已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但没有理由限制使用。对于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应该首先制订严格的能耗使用限制。从实际范围内看,建筑节能又详细用能指标的都是政府建筑而不是居住建筑。因此对于限制用能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合理区分合理消费和不合理消耗,尊重人的使用习惯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2.4混淆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是以节省建筑能源消耗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是节能措施落实得到的能源相对节约量,其单位用KWh/m2。节能建筑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指标为目的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其衡量指标是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单位用W/m2。前者的单位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而后者是设计值,而节能设计规范中的各项指标是从设计角度提出的,只是对应设计工况的具体指标,和实际的使用是有差异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以上两者关系的混淆造成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比如说我国建筑的建筑能耗达到全国总能耗的30%,其实只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达到了全国总能耗的30%,实际的建筑负荷在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另外一种错误的说法是我国的建筑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的发电量,其实也只能说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发电量。

2.5节能建筑贵族化

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营造了许多所谓高端技术路线的节能建筑,依靠堆积的先进技术炒做卖点,将节能建筑所需要增加的成本抬高到数千元人民币。其实同等规模的建筑完全可以在成本投入相同或差幅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这已为国内外许多节能建筑的实践所证明。关键是开发商如何有效集成各种价廉物美的技术与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只有国外的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国内的诸多技术与产品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完全可以做出低价和平价的节能建筑。如此,建筑节能才有生命力。

3、对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建议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耗能大国,近年来能源短缺、电力峰谷差增大、天然气提价、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导致的、部分省市电力、天然气供应不足,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节能。基于以上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辩证认识,我国的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

(1)注重节能建筑的落实: 我国虽已颁布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等一系列节能设计标准,但监督管理措施滞后,实施的比例并不高,节能建筑在总建筑中的比例仍然很低。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急于不断提高节能设计标准,而是要保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全面落实和达标,既有建筑改造分步落实。应该完善节能设计标准和既有建筑改造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及经济性奖励政策,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责任追诉制。只有将随着节能建筑比例的提升,建筑节能才能有稳步发展的基础。

(2)区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别以限制和激励引导为主加强建筑节能:对政府建筑和用财政拨款建设的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能源管理措施,以政府建筑节能来带动建筑节能。

(3)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需要分析其对于我国气候、使用习惯、经济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适用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目克隆国外的技术到国内。

篇7

我们知道,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要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就要求门窗材料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要减少对流热量传递,就要求门窗的密封性能良好;要减少热辐射传递,就要求门窗具有较好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些性能分别通过传热系数、气密性能和遮阳系数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建筑,有不同的热工节能设计要求。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热工节能设计,《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朝向、不同窗强面积比的外窗,规定了其传热系数。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南、北区居住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进行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对外窗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进行了规定:关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如下规定:“居住建筑1层~9层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2.5m?,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7.5m?;10层及10层以上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m?”。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如下规定:建筑物1层~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Ⅲ计;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B级。塑料门窗在建筑节能领域优势明显,据专家介绍,塑料门窗的导热系数仅是钢的1/360、铝的1/250,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塑料门窗型材均为多腔室结构,它由多个独立空间组成密闭的空气隔热层,充分利用空气的隔热性能,使其材料整体热传导率进一步降低。

篇8

0 前言

据相关权威部门不完全统计,建筑能耗已经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7%。而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系统所占据的比例最高,因此如何提高暖通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暖通工作系统的能耗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暖通节能设计方面做简要探讨,仅供参考研究。

1 暖通系统节能设计概述

1.1设计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6)国家与地方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1.2 设计内容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设计施工说明;(2)负荷计算书;(3)主要设备与材料表;(4)有关设计图纸;(5)节能报审表

1.3设计审查要点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1.1条:关于负荷计算的规定;(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2条:关于电热锅炉、电热水器限制应用的规定;(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3条:关于锅炉效率(燃煤78%,燃油、燃气89%等)下限的规定;(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条:关于冷水机组及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COP下限(制冷量1163kW以上的活塞机4.2,螺杆机4.6,离心机5.1;活塞热泵2.6,螺杆热泵2.8等)的规定;(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8条:关于单元式空调器、风管机式、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下限(风冷不接风管2.6, 风冷接风管2.3等)的规定;(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9条:关于溴化锂机组性能参数下限(0.6MPa蒸汽双效蒸汽耗量1.31kg/kW・h;直燃机制冷1.1,制热0.9等)的规定;(7)《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8.3.1条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第6.0.2条:关于住宅集中采暖系统分室(户)温度调节与分户(单元)计量的规定;(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8.3.2条:关于室内采暖计算温度的规定;(9)《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8.3.3条:关于住宅集中采暖应以热水为热媒的规定;(10)《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8.3.5条:关于严寒与寒冷地区住宅不应直接电热采暖的规定;(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3.20条:关于冷却水处理与通风及补水计量的规定;(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5.12条:关于建筑群每栋楼及其冷热源站房能源计量的规定。

2 暖通节能技术体系的现状问题

2.1暖通节能体系包含设计不完善、施工浪费、运行管控不佳等问题。在设计管控层面,其节能效果尤为显著,然而实践设计阶段中,工作人员却没有施以充分重视。再加上暖通工程规划设计持续周期时间较短,较多设计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追求数量,忽视设计质量,造成一些设计方案在施工建设中暖通系统耗费了很多投资成本,一些工程能耗甚至高出国家标准。

2.2伴随环保节能标准要求水平的持续提升,一些新型设计方案持续涌现,各类方案均包含一定的自身优势与缺陷。在丰富的设计方案面前,基于观察考量问题的视角、基点存在差异性,因此令各层面评价结论存在一定差异,还会引发较大出入的现象。基于欠缺客观、公正、科学良好的方案设计评价方式,令设计工作人员常常无所适从,不知晓如何在较多方案之中寻找最为适合的节能手段策略。

2.3一些建筑工程维护体系结构保温功能并没有受到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他们在设计规划阶段中常常仅注重外观效果,形成了过大的窗墙比,且由于大量应用玻璃幕墙,令维护体系结构呈现出不佳的保温性能,并形成了维护体系的较大传热损耗。同时,暖通工程运行管理阶段中,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项培训,较多操作人员欠缺暖通节能的必要常识与技能,无法在系统工作阶段中,依据人员变更、实际负荷标准以及室外参数更新做好适应性调控,进一步形成了显著的能量耗费现象。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应用同一类运行管控系统,由于管理人员的差异会令系统能耗呈现高达50%的差距。

3 提高建筑暖通节能的措施

3.1加强热能的回收利用

设计师在方案设计时,应首先深入了解业主对空调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余热、废气、蒸发冷却等利用条件,并综合对比各种能源方案。在热能的回收利用方面也要重点考虑节能的方案,首先,是回收制冷机组的冷凝热,与生活用热水结合起来,可以把水加热到洗澡的标准,同时又环保和节省锅炉附属设备的资金。其次,回收空调的排风余热,可以采用转轮全热交换器、板式显热交换器和板翘式全热交换器来回收显热和余热,实现对新风的预热和预冷。

3.2采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

地源热泵空调,是利用在冬季吸收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资源的能量,向建筑提热能,夏天向天然资源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的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主要用于居民住宅、别墅、学校以及商业建筑。地源热泵系统按照自然资源的形式主要分为地表水热泵系统和地下水热泵系统。而地下水热泵系统又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形式,其中开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应到热泵机组,之后将井水再回灌到地下;而闭式的基本原理是将地下水输送至换热器中,进行二次换热。很多的空调系统以水源作媒介进行换热。

3.3加强其他新兴能源的利用

(1)采用天然气作为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源,天然气是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常规能源,能够有效控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降低。使用天然气为能源的制冷空调市场前景广阔。

(2)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如地下水、太阳能、自然风、海洋能等自然资源。太阳能空调利用太阳光的辐射为能源进行制冷工作。 它的使用,弥补了供电不足的缺口,缓解了供电压力,也非常环保,不会带来传统电空调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并且由于太阳能空调的使用原理中并不包括氟利昂,就不会产生相关的有害物质致使大气环境遭受破坏,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节能空调。

3.4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篇9

一、xxx市建筑节能自查情况

(一)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结合本地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

200x年,xxx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x建管[200x]003号文转发了建设部(建科 [XX]174号文)和xxx省建设厅(x建文[XX]201号)《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市的深入开展,加强施工图审查,对执行节能标准,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建筑节能审查工作在我市逐步推开。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领导,重视机构建设,强化职能。为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管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委于200x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进一步规范了节能工作的管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同时成立了"xxx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积极筹建"建筑节能办公室",5月份调整"xxx市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更名为"xxx市建筑节能与墙体革新领导小组",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申请成立的"xxx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事业编制也获市编办批准并挂牌,使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有了组织的保障。

确定工作方案,把建筑节能工作作为委"xx"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和《xxx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行办法》(x建管[200x]97号)等管理文件。由于认识到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建筑节能工作得以顺利全面的开展。

重点抓好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设计审查作为关键环节,以节能专项审查促进施工图设计水平的提高。为便于操作和建筑节能的联动管理。我委在《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中将建设部审查备案表分解为《xxx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和《x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登记表》,进一步规范了节能工作的管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二)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

20xx年7月建设部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我市通过组织设计人员参加建设部、省建设厅举办的多次培训班,使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设部要求加强建筑节能审查工作并实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备案制度以后,我市从200x年元月以后逐步实行专项审查备案,元至七月份共审查居住建筑50项,通过建筑节能专项审查的共38项,八月份以后,所有审查项目全部执行节能专项审查备案。

(三)XX年以来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情况

1、XX年至XX年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各设计单位对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审查人员对强制性条文中建筑节能部分审查也存在差异。

2、由于未实行专项备案,XX年至XX年对设计中建筑节能的执行情况缺少统计数据。

(四)统计填报历年建筑节能调查表情况

200x年项目已按调查表要求填报,但由于XX年以前情况未作统计,无法填报。

(五)项目抽查情况

此次自查共检查十项在建工程项目

1、xxx市宏维置业公司宏维山水明城15#楼

2、xxx市宏维置业公司宏维山水明城17#楼

3、xxx裕华城5#楼

4、xxx集团公司1#集资楼

5、xxx住宅还迁楼磁湖新都a栋

6、江汉庭苑104号住宅楼

7、xxx住宅还迁楼磁湖新都b、c栋

8、市检察院白马山庄b栋

9、市顺佳四季花城水清木华园3#楼

10、市顺佳柳岸闻莺1#楼

抽查项目按要求填写专项审查备案表。

(六)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培训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

1、按省建设厅相关文件要求,我们积极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对设计单位主要技术骨干(含建筑、设备专业)、施工图审查人员、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及施工、监理单位技术骨干进行了建筑节能专项培训。

2、组合参加省级培训人员38人,我市于200x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市级节能技术培训,参加人员有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20余人,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黄讲课,培训期间,学员态度认真,秩序井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XX年以前,由于未实行节能专项审查备案,对已完成设计和审查的建设项目,是否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不清。今后应加强整改,认真整理管理基础资料,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掌握节能设计标准尚不熟练,水平不高,部分设计计算数据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楚,今后要加强节能培训,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并在设计标准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提高节能设计水平。

篇10

前言

时代的进步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在这个前题下,资源节约不得不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建筑资源节能承受全国节能任务的41%,由此可见建筑节能是多么的重要。我国现阶段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工业能耗、建筑能耗和交通运输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节约建筑能耗具有史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1建筑节能设计的特点

1.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低,比如选用品质好的幕墙或者用比较厚的保温材料,消除构建细部的冷桥,例如建筑挑板、过街楼、采暖房间和不采暖房间之间要有保温材料或者措施。

1.2运用节能材料和节能的设备系统,例如地下车库采光运用太阳能储电、机房运行采用自控系统、地热采暖等等。

1.3建筑设计时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及风向等自然因素,尽量减少能耗使用。比如能够空气对流的房间,可以接收阳光辐射到周围房间的暖房等等。

节能建筑设计首先是一个系统设计问题,它绝不是多项节能技术或者节能设备的简单累加,它需要定量化。例如,人们在市场上可以买到节能空调、节能玻璃、节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墙体保温材料等等,但是这些材料与设备如何使用、使用哪种型号、用量多少、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就需要通过量化整合来完成。定量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减少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可以有效地利用项目现有的资源条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影响因素出发,以最低的投资、最佳的手段完成并达到节能设计目标,这就是节能建筑设计定量化的思想。

2 建筑节能设计设计原则和要求

2.1 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各类建筑应按照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设计文件应符合相应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如:居住建筑应按照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设计并符合其规定;旅游旅馆建筑应按照《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设计并符合其规定;公共建筑应遵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并符合其规定;设有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建筑,应遵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设计并符合其规定等。

2.2 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例如:广州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因此,广州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广州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适应广州地区气候特征的节能建筑,其基本要求是:

①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②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③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④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坡屋顶宜设置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⑤不应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门窗型材应采用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不得采用非断热铝合金及彩钢型材。还要求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不小于30分贝的隔声性能和不小于2.5kPa的抗风压性能。

⑥屋顶和外墙要起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保温好,隔热很差),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⑦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否则应加大屋顶和外墙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计算其夏季的内表面计算温度并不超过36.9℃,宜低于35℃。

⑧加强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使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居室及办公室楼地面面层的吸热指数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

⑨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的节能建筑,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与系统,不得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和装置,应设置分室温度控制装置,住宅建筑必须设置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

除上述9点之外,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2.3 建筑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 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3 建筑节能设计的规划思路

3.1 建筑总体规划的节能设计

建筑的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各种因素对单体建筑布局的影响,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天然热源、风源等来实现每一栋建筑夏季都有充足的迎风面,冬季都有充足的日照,以满足采暖、通风 采光的要求。单体建筑之间的组合对气流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部易受到回旋涡流的作用,容易出现死角,不利于审内的自然通风,从而形成不利的建筑群微气候,因此应调整好单体建筑之间的组合,使每栋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漩涡区之外,避免出现滞留区。绿化和水体可以改善建筑群的微气候,设计时应规划布置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菩室内外的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建筑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符合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3.2 建筑平面的节能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中确定适当的建筑面积,不但可以节约用地,还可以大大节约建筑用材,减少营造维护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另外,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易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和方向角变化规律使南朝向为最为节能的建筑朝向,此朝向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热,而且此朝向建筑夏季容易形成穿堂风,因此,将业主长时间活动的空间设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南向位置,利用自然环境使室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为业主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能耗对于日照、通风条件较差的北朝向与长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东西向可布置些平面功能比较次要的电梯、楼梯、管道进、机房等。据测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南北向的多层建筑的传热耗热量比东西向可降低5%左右。

3.3建筑的体形系数节能设计

篇11

在目前全球的各个领域当中,节能都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们的建筑领域,对建筑物节能、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建筑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的建筑设计中,节能也涉及到从建筑、结构,到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专业。其中,外墙保温技术更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外墙保温技术已经在我国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其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一个做好了保温的建筑,其节能潜力是巨大的、令人惊异的。不重视外墙保温,只会让能耗白白的溜走,令人痛惜。

在这个能源紧缺、能留给后代的能源越来越少的国内形势下,我国的建设部也相继出台了几本节能设计规范,来宣传节能、贯彻国家节能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中的几本主要的设计规范如下(按现行规范的实施日期排列):

(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2003年10月1实施)。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5年7月1日实施)。

(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010-年8月1日实施)。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2010-年8月1日实施)。

这几本规范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类,其中居住建筑又按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划分成了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和寒冷地区三个不同的区域规范,但以上几本规范均对外墙的传热系数做了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外墙保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举例来说,对于新建公共建筑的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的限值,见表1:

我国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必须首先考虑建筑物的冬季保温问题。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非常大,传热系数的要求低了,采暖能耗会白白损耗掉。因此,必须对严寒、寒冷地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高一些。

我们假设一个在山东省内最常见的公共建筑,框架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砌体,外墙外保温体系。设其体形系数>0.3,且≤0.4,因为山东地处寒冷地区,根据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山东省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均要求其外墙传热系数≤0.50 W/(m2・k)。那么根据上表可以满足传热系数限制要求的保温层做法是:50mm聚苯板,35mm挤塑型聚苯板,30mm和35mm硬泡聚氨酯板,65mm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和56mm预制复合保温板。当该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变,而地处严寒地区B区(如长春、乌鲁木齐、沈阳、西宁等地)时,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其外墙传热系数要求≤0.45W/(m2・k),上表中只有35mm硬泡聚氨酯板能勉强接近要求(35mm硬泡聚氨酯板的主体墙实际传热系数为0.453)。但当该公共建筑地处严寒地区A区(如齐齐哈尔、哈尔滨、克拉玛依、佳木斯等地)时,上表中没有一个构造满足公建节能外墙传热系数≤0.40W/(m2・k)的要求。如果还是想要使用外墙外保温,一个常用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厚保温层,直到其厚度满足外墙传热系数限制的要求为止。在其它保温构造不变的情况下,为满足要求,需要的最小保温层厚度见表2。由表2可见,大部分保温材料所需的保温层厚度的数值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