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保护环境的方法

保护环境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1 09:14: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保护环境的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保护环境的方法

篇1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和铁道部及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认识,形成全员过程环保局面,同时对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保协议,并认真执行。严禁全体参建人员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保护好动植物。

2、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搞好环保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保是关系到企业信誉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努力做到我公司标书中的环保承诺,使每个职工做到人人明白,个个心中有数。

3、在职工生活区域,做好板报宣传;在工程生产区域,做好大型标语、横幅宣传工作,时时提醒和督促职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二、强化施工TRANBBS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

1、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桥址的水文及地址情况,在工业场地布置中依据调查资料结合TRANBBS设计图纸、文件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置。

2、对于临地便道人修设,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加宽整平,使其路面宽敞、顺通,并结合具体情况修设路边排水设施,做到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道路排水通畅,不致冲入农田。

3、对于钢筋加工场地、混凝土拌合站、水泥库房等生产场地的布置,要求远离居民区和职工生活营区,避免或减少视觉和噪音及粉尘对人们的污染,同时对工业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工业废物、工业污水的堆放、处理不致影响农田的耕作及污染河道。

4、在职工生活区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厕所的选址力求远离生活区,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5、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环保问题同时考虑,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如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垃圾、钻孔桩泥浆、扬尘、施工噪音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6、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环保问题同时考虑,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如:弃地场、施工垃圾、钻孔桩泥浆、扬尘、施工噪音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从施工安排上全力做到不多占用土地,少破坏植被,不污染河流,不随意堆放垃圾,减少施工扬尘。临时用地尽量少用或不占用耕地,用完后一定要求复耕或绿化处理,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地表用植被防护并保证其成活率。

三、加强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1、搞好环保调查,了解当地环保内容与要求,严格执行建设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建立环保检查制度,把环保措施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2、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对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设施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视觉和噪音污染。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学校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生活污水经收集并采用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要求排放。生产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及时清理并保持生产、生活区环境卫生,严格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同时认真搞好周围环境的绿化工作。

4、钻孔桩泥浆、清洗骨料的水,采用集中收集,经过滤、沉淀或结合实际采用其它方法处理,经检验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严禁向河道及附近沟渠、农田直接排放。

5、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经常洒水、湿润,防止扬尘,并对施工便道进行植被绿化。超级秘书网

6、在设施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生产、生活锅炉及沥青加热均配备除尘设施,使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达标排放。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尾气排放标准,降低运行噪音。

7、桥涵基础弃土按设计要求及时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对边坡及时平整,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义务植草、植树,严禁向设计范围外弃土。

8、经求当地环保部门及群众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工作意见及时整改,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引起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篇2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 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 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篇3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沙化面积与我国一中等县的面积相当。现阶段,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到两万多个乡镇村庄,造成上百亿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造成,一是自然原因,一是人为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导致滥砍、滥伐、滥牧、滥挖、滥垦等现象日益严重,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防沙治沙工作需要从根源做起,总结借鉴以往的防沙治沙经验和教训,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同时以防为主,分类进行,遏制土地的沙化。荒漠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同时土地的生产能力比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差。因此,本课题对防沙治沙进行研究,对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危害,并且保护林业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们的滥砍、滥伐等行为,导致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加之荒漠地区的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必须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树木的培育种植,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本课题是以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沙化现象进行论述,然后针对沙化问题提出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办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查阅图书馆书籍资料、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本课题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2调查法深入到林某沙区对其沙化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正确了解我国防沙治沙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下文将对如何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论述。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

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社会各界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学习好、宣传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单位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防沙治沙的宣传,提高人们群众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感,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防沙治沙目标,并且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考核结果对其给予奖励或是惩罚。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交流沟通,使其正确认识到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调动其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力度

人们对防沙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对天然林的认识不准确,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产的树木,所以可以不用计算其价钱,最终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天然林进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有些地区树木全部为天然灌木林,这导致人工种植树木难以形成树林,加之土地沙化、降雨少,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需要各级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生态比较脆弱且相对集中,并且正在遭受破坏的地区,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点保护区域。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重点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从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林业管理者还要各尽其责,为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工作。

3.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性

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加大其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关于科技,沙化地区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来此进行技术指导,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利用。同时可以借鉴防沙治沙成功地区的经验,从而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有效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发展需要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为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当地树木植被的栽种。与此同时,对于树木植被的建设,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且遵循当地的自然生态规律,适合发展什么就种植什么,如适合农业就发展农业,适合林业就栽种树木,并且最好是乔木、灌木和草的共同发展,严禁滥伐、滥砍等行为,一旦发现该类行为必须采取严厉地处罚。

4.强化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保证人们良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天然林,其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结构稳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所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的结论

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实现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协调发展,只能这样才能改善我国荒漠化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作者:张国栋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局

篇4

Save electricity. It is crucial. We can't imagine what the life will be like without it.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to save electricity. Don't forget to turn off lights or other electric machines when we finish working。

Save forests. They are useful .Please stop cutting them down and use recycled paper instead. Make our world a green one to live in。

Recycle useful rubbish. Plenty of rubbish can be recycled like cans,paper,bottles,and so on。

We can save resources in this way. I believe we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尽管世界发展地更快、更好,地球上的资源却越来越少。为了保护他们,必须得做点什么。

要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应该保护饮用水和停止污染,但也充分利用它。

节约用电。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节约用电。别忘了关掉灯或其他电动机器当我们完成工作。

拯救森林。他们是有用的。请停止切割树木,转而使用再生纸。让我们的世界住在绿色世界。

篇5

1、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1.1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1)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3)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4)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1.2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1)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2)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3)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4)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1.3 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1)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3)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4)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5)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6)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1.4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1)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2)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3)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4)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5)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1)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2)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3)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1)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2)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3)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4)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2.3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1)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2)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3)要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4)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5)要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篇6

    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出现冲动、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部分精神病患者需要给予保护性的约束方法,以防止患者损伤[2]。但是,这种保护性约束方法,会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不理解,发生负性情绪等。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精神病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避免护理方法组间渗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患者年龄在18~73岁之间,平均(42.63±10.22)岁,精神病病程在2~14年,平均(5.99±0.62)年。实验组75例,其中男34例,女41例,患者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42.99±10.22)岁,精神病病程在1~15年,平均(6.25±0.7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指导等,护士根据医嘱和自身掌握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需要进行护理操作。

    实验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和程序为:(1)细致的解释工作:简单粗暴的约束会加重患者的反感和家属的负担。因此,护士在保护性约束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这种约束不是惩罚,而是保护患者的一种方法。患者使用此方法后,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患者身边的人,同时让各种治疗和护理进展更顺利。(2)加强巡视:在约束期间,护士要多巡视患者。巡视频率为15~30min一次[3]。每次巡视观察内容为:精神状态、约束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生活情况,并准确记录。(3)生活护理:被约束的患者要有专人负责,定期为患者给予睡、饭、药物。护士要加强口腔清洁和湿润,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和干燥。(4)心理护理:重视对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护士要理解患者对约束的排斥感,并实施人文关怀。尽减少约束带的使用数目和时间,尽量采用活动约束,并将不必要的约束解除[4]。我们采用逐步解除的方法,从肩膀、踝部和手部逐渐过渡,观察其合作的程度,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意外事件发生少,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和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意外事件

    满意度

    实验组

    75

    2(2.67%)

    72(96.00%)

    对照组

    75

    9(12.00%)

    64(85.33%)

    3讨论

篇7

本次施工的工程是界首市沙颍河护岸治理工程。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好施工前的清场、临时设施的完善,施工机械的安装和运输,施工中物料的堆放和完工清场等。对存在的潜在影响要进行周密安排,采取措施,确保不会造成水,空气和噪声的污染。为确保环保施工,有序作业,针对潜在的问题制订了措施和方法,施工时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清场时的扬尘污染

措施与方法:施工区域有大面积的农作物、树木或5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作业时拆除应采取以下方法:

1.1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毁坏的树木和农作物要给以合理的补偿。

1.2 对被拆建筑物经充分洒水,确保湿润,减少扬尘。

1.3 对框架混凝土结构的,大部件尽量吊装移除;

1.4 拆除物装车清运前,应充分洒水,避免产生扬尘,造成污染。

分析:针对本工程各堤段施工中存在的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根据本工程的区域特征,及施工方法和规模,确定本工程扬尘的影响范围在50m以内。作业时明确了影响范围,为顺利作业创造了条件。

2 剥离地表土时的地表土流失

措施与方法:用于本地恢复的,应选相对低洼处堆放、且四周相对平缓。数量较小的,为避免流失,需用草垫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处理。

对于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移至其它较低洼的地块,便于耕种,避免资源浪费。

分析:剥离地表土是施工中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操作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等。根据本工程环保条款的规定,地表土不用于本地恢复,应直接移至废弃的沟塘及较洼的地块,避免流失。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进行洒水并覆盖,避免造成扬尘。

3 发电机的噪声污染

由于施工地偏远,电力多由发电机来提供

措施与方法:由于发电机组噪声大、且距施工点的距离小。安装发电机时,为了减少噪声、应将发电机置入减噪槽内。减噪槽应按顺堤方向建在堤脚线1.5m以外。槽深以不影响发电机操作为原则,发电机两端要有2M以上的空间,周围加高,在槽顶建有防雨棚,备有潜水泵。

分析:由于本工程在堤边施工的。结合该发电机的基本情况,设计了该减噪槽。施工点位于堤内侧,根据声的传播规律,因此尽量靠近堤身。减噪槽设在距安全线1m以外比较合适。

4 材料堆放时的流失

措施与方法:砂石堆放要设在混凝土搅拌场区或预制场内附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堵塞交通运输。

水泥应存放在排水便利的混凝预制场内。没有混凝土场地的,应将堆放点应选在堤外地势较高,排水顺畅,远离水边线,并备有防雨设施。

分析:本施工地无预制场地,堆放水泥应选择地势较高,周围排水好的地方,底层用塑料布或油毡铺垫,整个堆放点用塑料布全覆盖,做好防潮防水。

5 环境污染

措施与方法:可在35m范围内选择废弃沟或废弃干塘作为垃圾堆放点。注意堆放点不能与其他沟道河塘相通,更不能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水污染。

分析:由于本工程施工地多在居民较少的河滩地带的特点,临时堆放点可选择距施工点35M以外无水的废弃沟塘。

6 农作物损毁

措施与方法:对施工物料存放和废弃物处置地进行科学规划,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减少占压农田,对施工范围内所占压的农田,应和当地政府沟通,提前通知农户,做好宣传。

分析:该施工堤段外滩有大量的农作物,且即将成熟。为了减少损失,对外滩农作物采取保护措施,要求农民积极行动,在施工前抢收农作物。

7 码头内护坡,影响码头正常作业

措施与方法:施工前要对码头l0Om范围内的设施(包括地下埋件)进行定位,摸清现有设备具置,注明埋件的名称,型号和构造。标明开挖走向和尺寸。由于空间较小,宜采用人工作业。

分析:由于本工程施工地点是在沿河岸边,与码头作业区存在交叉,按排不当,会给双方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规定,港口岸边lOOm范围内为码头设施保护范围。由于范围较小,为确保码头的正常做作业,因此不宜使用机械施工。在码头范围内施工时要提前标明码头地下设施的位置,采用人工削坡。

8 作业迹地的土地污染

措施与方法:彻底清除潜在性改变土壤性状的化学成分、影响土壤功能的污染物。对未凝涸的水泥砂浆、散落的石油废弃物及其他有毒、有害会造成污染的物质要进行移出处理,防止随雨水渗入土壤或流入河道,造成污染。

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所用机械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清除物的具体种类,按照环保要求,对处置地点的选择及处置方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9 堤内草皮植被占压或损毁

措施与方法①:划定作业区。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穿行时,应固定通道,在红线标明的区域内通过,避免红线外草地占压和损毁。

②:大型构件安装和移动时,要避开植被,以免损毁植被。在设备前期安装时应选无草皮无植被的地方,决不能在人工草皮及苗圃地进行安装作业。

分析:堤坡防护草皮的损毁,多是人为造成,因此在本次工程施工中,制订了严格的人员穿行路线,并对穿行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制订了严格的要求。

10 为环保对象做好警示牌

措施与方法①:在饮用水源范围内、排水设施点、草皮密集地、水下施工活动的鱼类产卵场边界等保护对象处设置警示标志。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工前培训,提高认识,按照警示要求,进行环保作业。

篇8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9-01

我国草地资源非常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可以为人们带来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动物身上的毛发、皮肤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可以说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离不开畜牧业的资源供给。在畜牧业给人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由于人类大肆的破坏环境,无情的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结构逐渐趋于弱化和不稳定状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有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污染程度也逐年加剧。虽然大规模集约型的畜牧业产生了很多污染问题,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等方面的需要,畜牧业朝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符合时展的,我们不能对其进行遏制。因此,为了保障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只能从提高生态保护手段方面入手。

根据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性的畜牧经济产业,提高畜牧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到大自然当中。另外还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只是增加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畜牧业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局面。

1 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1 粪便污染

我们都知道,动物才是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排泄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营养物质,剩下的只是对土壤有危害的废气固体物。粪便污染是畜牧业产生自然污染中占比例最大的。其每年排出的粪便比全国的工业生产固体废物还要高出将近3倍,由此可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合理的解决处理任其随意分布,不仅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难以想象的污染,促进了各种细菌的滋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破坏了地面的美观。

一些农民和养殖人员知道,粪便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用在植物的生长当中。但是过度的使用粪便作为肥料,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粪便中的微量硝酸盐、重金属会在土壤或植物体内堆积,造成了植物发生病变,地下水及地表水被污染的现象。当水污染进一步加剧,污水流到哪,就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一旦长久不进行治理,就很难就行补救措施了。

1.2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畜牧业所带来的第二大污染现象。畜牧业的主要工作并不只是圈养各种动物,还会对一些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的话,畜牧业的污染源不仅来自动物,还有个加工厂的废物排放。当处理不当的粪便、尿或是各种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渗入到地下水当中,会对地下水造成难以补救的污染问题,当排入地表水当中,也会增加水流内的各种有机物浓度,从而不断的恶化水质,某些动物一旦饮用,轻者食物中毒,重者造成死亡。

1.3 恶臭污染

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是造成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粪便一般是动物体内的废渣残留物,其味道非常刺鼻,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臭味很容易在畜牧场内挥发,对整个区域内的空气都造成污染,虽然不能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但却破坏了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1.4 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动物也属于生物,也经常出现生病现象,现如今,面对生病的动物,放牧者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直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就算动物没有生病也会打预防针,再加上各种农药、消毒药等的使用,其药物残渣虽然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形成了潜在的污染源。

2 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2.1 畜牧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畜牧形式都是采用家庭式的分散经营,这样的话产生的污染力度比较轻,大自然可以自行调整消化,但是其管理起来不方便,个人的利益收益比较低,因此开始慢慢转向集约型经营。集约型经营虽然便于管理分配,但是对环境污染也急剧增长。各种动物排泄物、药品残渣的积压很难处理,一旦没及时合理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2 畜牧场地的转移

传统的畜牧地点一般都在农牧场,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农牧场与市中心距离果园,导致运输不方便,肉质不够新鲜等问题,因此,畜牧地点慢慢由农牧场转移到郊区,增加了污染物处理的难度。

2.3 化肥代替了农业有机肥,各种药物使用量增加

化肥较农业有机肥效果更明显、造价更低,因此逐渐代替了农业有机肥的地位,从而使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增多,造成了环境污染。另外各种药品的使用,产生的药物残渣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3 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说到底,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畜牧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生态保护案例,增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3.2 加强环境监控力度

要重视检测队伍的建设,增强畜牧业环境污染现象的检测力度,一旦发现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要尽快的采集数据,与相关部门配合,对污染源头进行处理。

3.3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合理配制饲料,使用环保型饲料,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3.4 搞好生态草原建设,控制畜禽排泄物,控制药物残留

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畜牧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的现象,控制好各种药物、制剂的指标含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本文拟在分析现有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结合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和不足基础上,通过借鉴香港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探讨两者结合新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资源分配;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一、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IA)概念最早在五十年代的美国产生,其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普遍使用的环境保护技术。我国在这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成绩显著。从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至1990年国家环保局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度》,十几年的环境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估实践,将整个社会的城乡建设,基本纳入了规划的控制之下,改变了无序发展的状况,但是高速发展的城市系统和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使EIA这一理论和手段,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1.1  对于环境问题,EIA只着眼于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而未能顾及环境的次生影响和积累影响。

1.2 EIA对项目的约束作用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

1.3 实质上,城市环境保护包括公害防治和自然环境保育两大部分,后者的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城市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城市有限的资源和城市活动对其的过度消费的矛盾上。要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环境规划,都应该将环境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作为发展衡量尺度和限制性因素。那么,环境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的界定,是以什么为准则,界定的手段是什么,技术路线又是怎样 ?二、环境资源的分配——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的新部位2.1 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分配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正是源于人类对环境资源过度消耗的忧虑,它的含义是: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求的模式,它提倡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能力为代价,当代人的发展,也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便是资源的分配,既包含了不同代之间的时间上分配,又包括当代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分配,它涵盖了需要、限制、平等三个概念。延伸到城市这一特定区域时,城市各种发展计划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合理与否的界定的准则,便是这种发展的资源代价,不会影响到城市下阶段(同代)和更长远时期(代间)的发展能力。2.2 环境价值及价值评估——界定的手段 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具有价值这一属性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的价值观所排斥,直到环境危机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而言,不再是俯拾皆是的无价物品,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等)有价值,不同的环境要素组合状态也是有价值的。环境的价值可划分直接和间接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能直接进入消费和生产活动的部分资源的价值,比如矿产和土地资源,后者是指支撑当今的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运作的服务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这部分可用各种污染所引起的损失或为了治理这种污染所付出的代价来衡量,如某市政详规中,为了应付今后20年出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将用17个亿建设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 那么这17亿元人民币,便体现了环境价值。但至今为止,环境和资源的价值没有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也没有计入城市发展的成本里,正是由于城市无偿或低价地提供土地和环境容量资源,才使城市聚集超过了其应有的限度,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讲,城市也有边际环境成本,即由于城市环境容量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之后,每增加一个人、一辆车、工业增长每一个百分点,都会令其它所有的人、交通工具和城市建设的成本增加。那么可以通过研究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比较边际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产生,来确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但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发展的边际环境成本两概念的提出,已经为此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和理论上的准备。2.3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的技术路线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更深入一步。第一,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并通过对主要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第二,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第三,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在市政详规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 响评估结合起来。在这一问题上,香港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管理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三、香港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香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78年香港建立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小组,1981年改名为环境保护局(即后来的环境保护署),全面负责环保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环境监测工作。但在以后几年环境保护工作中,香港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脱离,使政府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而且城市资源的储备和可动用性对城市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关键,正是基于以上原因,1989年香港的环境保护署归到了规划署的环境地政司,以加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结合。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变还反映在历次“香港发展策略”(相当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上。60年代香港发展策略首次制定,着重在各类用地和人口分布方面。1980年为了配合华南地区的发展,首次修改并制定了首份全港土地用途——运输规划大纲,但环境的限制仍未被意识。直到最近一次的香港发展策略的修编,环境才被列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1993年对全港发展策略检讨中,明确提到本次修改的主要目标是“制订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土地用途——运输——环境规划大纲”,以便政府能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按照大纲的建议,提供必需的土地和基础设施”,为香港谋求一个“较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策略中评价一切发展的计划,都从环境的整体承受能力,就可动用的资源和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加以衡量,无论是运输系统的建立还是新市镇的发展规划,评定的依据是能否配合香港的环境,而不会加剧或构成重大损害,尤其留意现时的空气已受交通的高度污染。至今,环境问题的考虑已自始至终的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各层面,表现在:3.1 在城市规划布局上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如新机场地址,选在远离市区的大屿山,其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启德机场关闭之后,约有50万人可以免于机场噪音的干扰。此外,把新工业区向西转移,以减少原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和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3.2 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都市计划)首要目标是降低建成区的建筑密度,尽量提供绿地以改善环境素质,并将污染大、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业迁往中心区以外的适当地区;广泛设置舒缓景区,使居民免受来自交通干线的噪音和黑烟滋扰;对近郊受采石场影响的地区加以整治,改为康乐或适当的社区发展用途。3.3 为了保护郊区发展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通过立法和严密的规划,将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保护起来。在建设新市镇和拓展市区的过程中,为保留新拓展区风景优美的环境,香港政府曾专门责成规划部门制定了一个环境美化大纲,它包括环境美化策略和相应的设施规划和设计。3.4 建设郊野公园并通过《郊野公园法》确实保护。自1981年至今,香港已经陆续建成了21个郊野公园,占全港面积的40%,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同时也保护了郊区山地的自然生态环境。3.5 修改早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标准和准则》中有关内容,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其中。

篇1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Divaricated Saposhnikovia Root volatile oil Benexate Hydrochloride. Metho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facts including ultrasound time, the ratio of Benexate Hydrochloride to volatile oil, and the ratio of Benexate Hydrochloride to water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athartic with orthogonal desig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yield rate of cathartic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volatile oil. Results The optimal technology condition is as follows: ultrasound time for 60 minutes, 8:1 for the ratio of Benexate Hydrochloride to volatile oil and 8:1 for the ratio of Benexate Hydrochloride to water. Conclusion Th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preparation Divaricated Saposhnikovia Root volatile oil Benexate Hydrochloride.

Keywords Divaricated Saposhnikovia Root volatile oil β-cyclodextri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中药防风性味辛、甘、温,功能为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痛等症。其挥发油有镇痛活性。挥发油注射液曾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由于挥发油中的成分极易挥发,所以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能更好地提高其稳定性。本文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制备工艺。

1 材料

1.1 仪器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DHG-924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ZDHW型调温电热套,BS1200型电子天平,玻璃点样毛细管和AS5150A型超声波清洗器。

1.2 试剂

防风挥发油(自制)、β-环糊精、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95%乙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超声波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

2.1.1 正交实验的设计

选择超声时间,β-环糊精与防风挥发油的比例,水和β-环糊精的比例3项作观察指标,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设计见表2。表1因素水平表表2正交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2.1.2 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根据正交实验设计表,分别精确称取β-环糊精,并加入应配比关系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加入应配比关系的防风挥发油(本实验加入的挥发油均为1.0ml),搅匀,盖上保鲜膜进行超声包合。30分钟后取出,在4℃的冰箱中放置24 h,抽滤,滤饼用5ml石油醚洗涤3次,40℃干燥4 h[3],得白色粉末状β-环糊精包合物,分别精密称重。

2.2 包合物评价指标的测定

2.2.1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物含油率的测定

分别取干燥包合物适量,称重后,置装有沸石的250 ml圆底烧瓶中,加100 ml水,振摇混合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项下甲法,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 5 mm 处为止,放置1 h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按下式分别计算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量/投油量×100%

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重量/(β-CD加入量+挥发油加入量)×100%

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包合物重量×100%

2.2.2包合工艺的综合评价指标

包合率为衡量包合效果的主要指标,包合率越高,挥发油包合效果越好,权重系数定为0.6;收得率和含油率在实际生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权重系数均分别定为0.2。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的测得值及各自的权重系数,对每次实验进行综合评分(见表2)。

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得出不同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主次顺序为:B>A>C,因素B与因素A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因素C对实验结果影响极小。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即1份防风挥发油,与8份β-CD和加8倍β-CD量的水配比,用超声波包合60 min;冷置24 h后行抽滤及石油醚洗涤沉淀,40℃干燥4 h,即得防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

按此工艺条件制备3批包合物,测定并计算各观察指标(结果见表3)。 表3验证实验结果批次油包合率

/%包合物收

得率/%含油率

/%191.083.112.09287.080.512.24389.081.912.17

由上表可知,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3 讨论

在常规制剂工艺中, 挥发油直接喷入后, 由于挥发油的挥发性和化学性质的不稳定, 随着贮藏期的延长, 挥发油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影响疗效。β-CD与挥发油形成包合物后, 可增加药物稳定性, 提高生物利用率,降低药物刺激性和掩盖不良气味。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A2B2C2,即超声时间为60 min , β-CD与防风挥发油的比例为8:1,β-CD与水的比例为8:1。影响最大的因素为β-CD与防风挥发油的配比,而与水的配比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水量。同时防风挥发油易挥发,在超声过程中要将其容器口封住,以免挥发油挥发逸出;并且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包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吉力,徐植灵,潘炯光.防风挥发油的GC-MS分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5

篇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在精神科极为常见,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了4.54%~49.0%的暴力行为发生率[1],入院第1周是暴力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对医护人员及其他病友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探讨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的5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有严重躯体疾患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29.6±11.8)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9.41±5.63)年;其中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障碍患者,5例人格障碍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1.52±10.45)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42±6.52)年;其中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8例情感障碍患者,4例人格障碍者。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工作。详细评估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暴力行为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将其有效消除掉。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言行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2],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切实强化,从而为防范暴力行为提供保证。精神科工作人员应该对暴力行为的危害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强管理危险物品的力度,禁止患者向病房带入危险品,从而将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掉。加强巡视,重点监护、观察和防范重点人群。③用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向患者讲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对自身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将平等融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3]。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被激怒,则运用镇静、接纳等态度和其接触,对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规避。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尽可能地用语言宣泄自身情绪,将暴力倾向有效转移掉。④将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建立起来,定时定期安全监察,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监视下使用剪刀等工具,患者用完后及时收回。严格检查新入院患者,禁止其向病房带入危险物品,检测和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患者,以对激惹患者兴奋性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⑤暴力行为的护理。一旦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则应该以沉着的态度第一时间分开其与其他患者,以对其他患者效仿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4]。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则立即在单独病房保护性约束患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将约束解除。

1.3统计学分析 由专人在计算机中输入经整理校对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将数据库建立起来,用χ2检验单因素,检验水准α=0.05。当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1例,占42.31%,其中8例打砸物品,3例向他人施暴。观察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5例,占19.23%,其中4例打砸物品,1例向他人施暴。两组患者在暴力行为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51,P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大多与精神病症状有着密切关系,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护理工作必须零距离接触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进食及服药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具有较高的受暴力袭击的几率。针对这一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暴力袭击进行有效的避免,将自身及患者病友受到伤害的几率减低到最低限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主要从入院评估、安全制度、心理护理、暴力行为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36-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