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4: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疗行业市场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近12.3倍。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其中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2120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21.19%。而医药市场总规模为10372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20%,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医疗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生产企业1492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800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出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中国医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
从企业效益来看,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不管在生产还是在销售领域,集中度都比较低。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而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在国内销售医疗器械的主要渠道是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家的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引言
机构保洁服务行业是我国目前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小、发展快、市场大、服务面广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其需求数量正与日俱增,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清洁清洗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远景。
二、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从事清洁服务行业的企业已经超过4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产值达到数千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该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作用,正进入一个快速的成长期,据统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在快速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该行业现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尤其是还存在不少制约行业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良莠不齐,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服务及管理水平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3.在市场招投标活动存在压价格、降标准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4.清洁清洗服务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品牌意识,难以规范企业资质认证、企业市场准入、质量检验、施工质量评估、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
5.服务标准不统一,设备制剂标识混乱,制式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环境和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三、机构保洁行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清洁是办公及生活环境的基本需要
机构保洁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整洁的周围环境,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用户对保洁看得很重,也往往最挑剔,经常引起投诉。保洁公司工作应为用户提供一个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二)机构保洁体现了管理水平
在机构的物业管理评价中,一般需对管理工作做详尽的考察之后才能衡量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但是,人们往往凭直觉来衡量,而在直觉方面保洁给人的影响最深刻。对于环境整洁的物业,用户和客人们对管理水平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保洁是建筑和设备维护保养的必然需要
保洁工作在延长建筑物和设备使用寿命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地毯保养不好只能用1~2年,保养得好可用3~4年;大堂大理石地面一般用7~8年后要再进行磨光,但保养得好可以增加一半以上使用时间。因此,应当从建筑物和设备保养的高度、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清洁工作。
(四)保洁工作是一门技术
现代保洁工作涉及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建筑物材料需要使用不同的清洁剂,各种现代化的清洁设备的操作使用,高层外墙保洁的危险性与复杂性等,使现代保洁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性。
四、机构保洁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
1.以优质取胜,服务至上;
2.锁定特定客户群: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
3.服务多样化,符合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4.加大影响力度,重点是公关关系;
5.抓住重要的时机加深同各机构物业管理的关联与交流;
6.抢占新的市场,抢先宣传;
7.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五、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服务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我国人口数量多,又存在很多的闲散人口。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服务。
(二)竞争对手分析
现有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总体情况处于一种规模小、企业多而分散的特点。竞争对手的优势主要是有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与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固定的市场,拥有一定的顾客资源,入住这些区域市场有一定的困难。
六、目标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大型商场超市及高档写字楼
目标市场分析:以上机构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工作与服务。
七、swot分析
(一)机会
1.目前市场空白或很少有企业涉足于专业为顾客服务;
2.对于服务业特别的家政服务而言,城市的整体文化环境为保洁机构服务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目标市场需求广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人口的经济能力与经济潜力巨大。
(二)威胁
1.竞争对手过多且十分分散,很多企业已经进驻目标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和顾客忠诚度;
2.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有些机构难以不相信或不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与维护交给其他人或机构来完成;
3.现代社会的不良次序业可能引起顾客对服务人员的不信任;
4.重要机构的大楼与高档写字楼,管理控制严格,促销难以进入,广告促销效果不大。
(三)优势
1.机构保洁公司的业务是新兴行业下的新型业务形式,市场空白点大且新颖;
2.可满足网络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每个顾客的具体需求为基础提供具体的服务项目;
3.成本低廉,收效快速;
4.与顾客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具体需求情况后容易让顾客形成对服务的依赖。
(四)劣势
1.难以把握每一家顾客的个性化服务特征;
2.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较高较广;
3.新兴行业无先例可循,只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摸索经营。
八、关于行业的战略分析总结
综上,机构保洁服务是一个针对中、高消费群体的新型的朝阳产业。机构保洁类公司应注重长远的发展,立足于现有的产品和特色,重点开发现有市场,尤其在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的服务方面创造独特的管理模式,在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树立优秀品牌。同时,不断改进做大,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曾对全球保健服务市场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真正属于健康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而需要就医的患者则占20%,其余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患者。而据我国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约有15%的人群属于完全健康者,15%的人群属于患病者,其余70%的患者属于亚健康人群。“亚健康”并不能作为疾病进行诊断,它是机体处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当这类人群保健得当时,机能功能则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这类人群则可能患病。相关资料显示,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消化道等相关疾病[1]。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对健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有病需要看医生”的层面上,这种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属于表明层次的认识。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缺乏健康指导,因此这部分人群只能盲目地听信广告,不但花了较大的钱而且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产品。目前我国尚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健体系,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成都休闲保健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社会保健体系中的非医疗机构的保健方式探索市场前景。
一、 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广义的休闲保健服务范围很广,包括养生按摩、传统理疗、足浴足疗、沐浴桑拿、温泉水疗、美容SPA、运动健身、药膳食疗、健康管理乃至运动健身等内容,它是休闲与保健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接受保健服务或积极参与健康活动过程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当然,在成都地区,大众理解的休闲保健更多的指向接受保健技术服务的层面,如传统的中医按摩和时下被广泛推崇的足底反射疗法就是典型的休闲保健内容[2]。
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休闲保健主要属于预防医学的内容;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必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产业链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成都城镇居民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普通民众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已由原来的“有病看医生”的状况转变为“保健预防”的状态。因此目前成都市保健服务业规模不断地扩大,政府对其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关注度的不断增高,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及发展空间。
具体到机构、企业而言,成都地区的休闲保健服务产业链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
1.企业价值观念没有确立。不同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都声称以促进公众健康为目的,但作为其中核心的品牌价值没有体现。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遍地开花,但都只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居多,缺乏创立知名品牌强大意识。有些企业认为无所谓品牌,所以取的名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没有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品味,造成了低水平的发展与高档次的需求不能协调。没有品牌效应下的各个企业占山为王,没有企业的统一价值引导,行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2.企业链条不连续。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产业服务产品雷同很多,从事按摩、洗浴、足疗、SPA、美容、减肥、药膳、健身俱乐部的很多,但经营者之间层次还不高[3]。另外是大多企业虽然规模小,但从员工培训与提高、产品研发与生产乃至行业调研工作都是本企业内部完成,形成现代商业中的“小农经济意识”。企业之间的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还显得很不足。(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群众对健康的追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大力重视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以传统精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指导的中医学,其养生保健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以传统养生为概念的休闲保健企业如雨后春笋,突显出生命力。近几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悠闲保健产品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其大力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大。
早在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生产业、民生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策性文件,成立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组,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增长仍然较慢,且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近几年来,成都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都在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城市70%以上的比重相去甚远。休闲保健行业是服务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休闲保健服务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具体数据缺乏,但并不影响说明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四)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所有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每个产业生命周期都是由成长期向衰退期演变的一个过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消退所经历的社会活动时间。可分为初始创建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共四个阶段。根据产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忽略产品具体的型号、治质量、规格等因素的差异,将产业的特点采用曲线绘制出来,则成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类似S形的曲线,随着产业发展慢慢稳定,其生命周期曲线也趋于稳定[4]。
2.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其生命周期曲线的形象是S形,因此其目前是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产业无论在财务实力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慢慢开始主导市场。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获得广泛的宣传,不但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并逐渐以其产品特点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及偏好。休闲保健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故产业投资的企业在不断增加,而产品也逐步向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二、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中。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强劲;宏观调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物价指数变动趋缓,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民间投资渠道正得到有力的拓宽。挖掘历史文化为经济服务是成都一以贯之的休闲发展理念。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根,这个城市的魂,也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无论什么形态的经济都注定要打上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烙印。而而以传统中医养生作为指导的休闲保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成都对于“休闲”的打造,不仅印上了“历史”的标签,更让成都休闲多了一份底蕴,多了一份气质[5]。(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很多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双边贸易往来的关系。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吸入国外及港台的同胞在中国大力投资。目前我国外商的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这一群人具有雄厚的消费能力,且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普遍人群高,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群人能推动我国健康休闲事业的发展。(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于2005年曾推出有关《桑拿休闲按摩等活动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规定:以治病为目的的桑拿、按摩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需在规定的具有营业执照的医疗场所中开展,对于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关的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桑拿、按摩等活动,必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对于非技术人员不得给予聘用。对于非医疗机构开展按摩时不得使用医学相关的名词术语,不得对其效果进行宣传,如经营者违反了规定则不允许其继续经营。这个政策突显了休闲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性质,同时也为休闲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资格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为行业培养出相对专业的保健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美容师等,为休闲保健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四)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服务行业是一个不需要太高学历的行业,其行业特点是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这是与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太大联系的行业,因此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学历较低的人群就业。成都政府曾于2009年颁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其明确规定了成都未来将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的投资及发展力度。在有关保健行业的实施条例中成都政府曾在2002年推出了《成都市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成都保健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促进成都保健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及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已经由原来的生活温饱向健康休闲型的方向发展。健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百姓生活的提高将使的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富豪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生活环境的富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命的珍惜更为迫切,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保健业发展空间。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7-2012年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新兴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养生保健企业至少在10万家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员1000多万,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成都地区以集休闲、娱乐、餐饮、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企业在急剧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经营理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养生保健连锁企业也开始出现。来源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成都地区休闲保健类企业机构超过3000家;全市健康产业经济总量达300亿元,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机构过50家。在养生保健企业10强中,已经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约有80多家。其中来自重庆的某足浴连锁店在成都共有17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品牌效应正在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且已被全行业认知。阿坝师专丨华・健道美道协会今年上半年对成都近五年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的规模及增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呈约15%速度递增,而近两年增速趋缓;其中上门调查了115家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其中涵盖保健按摩企业、足疗养生馆、桑拿沐浴中心和美体芳疗馆等,结果显示,足疗养生方面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都是最多的,综合产值也是最大的。(二)影响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的因素
目前成都的一些保健休闲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下,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原来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商已经有相当部分撤走资本或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无法生存导致倒闭。外商的减少,使得我国保健休闲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5]。(2)政策的影响:尽管政府鼓励发展休闲产业,但又缺乏相应行业标准。(3)企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多从外行转入,临时内部培训,层次不一,草率上马,缺乏专业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服务素质低,管理能力差。(4)挂着休闲保健的幌子而行骗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民众对休闲保健服务认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休闲保健服务作为幌子,做着涉黄涉毒等勾当,使正当服务沦为违法乱纪的买卖,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秩序。
然而可喜的是,在第二届中华养生保健高峰论坛上,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卫生部门正在探讨,准备对针灸、贴敷、刮痧等10余个中医保健行业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审批、方法技术、部门监管等。委员会正围绕3方面展开标准工作。一是着手进行保健行业企业分类。二是正在制定保健服务企业公共用品的消毒标准。三是正在起草《保健服务行业通用标准》,该标准旨在建立通用的技术标准,如果通过审核,今后将为足疗、SPA等行业的细化标准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三)2013-2016年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CPI水平开始出现下降,加之各地工资上涨,因此人们的购买力度及消费力度开始恢复。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内需的调整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业务水平来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休闲保健市场作为一个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业,我国将会对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充分发展其生命周期的优势。因此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休闲保健服务业在内需的刺激下及人民生活水平恢复的前提下降进一步得到发展及增速。(四) 休闲保健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项目优势
1. 政策支持。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
2. 真实可靠的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养生馆、足疗店、按摩店等,虽然也打着中医养生的牌子,但真正通过正规中医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而本项目方——中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3. 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国家正规医院培训,无技术转让费,无加盟费。开店初期,有1-2名员工参加《养生保健师》考证班学习,拿到证书即可开业,设备投资就是几张理疗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购置一台全自动医用针灸治疗仪,设备投资加员工培训总投入6万元。开业当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万以上。
市场分析
中医养生已成为市场热点。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0%,糖尿病人7000多万,血脂异常人达2亿,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达2.8%,各种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个病治成了多个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优势,能防治几十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必将迅速走红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养生市场份额将近10000亿元,进入养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没有投资风险。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医生将转攻中医预防保健。这让中医养生产业在未来十年内都是医疗领域中的热门领域。
投资分析
开养生馆投资可大可小,以最小投资为例,开一家50平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共计投资约6万元,其中房租1.5万元/年;装修1.5万;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0.8万元;2名员工技能培训费约1.2万元;进货1万元。
效益分析
养生馆的服务对象时亚健康人群,需要按疗程长期调理,销售模式以会员卡为主,单次消费68元;会员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若在1年内累计有100个会员,年主收入60万元。其中消耗材料费用、员工工资、水电房租占收入的65%,年纯利约20万元左右。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原因
新医改政策
2009年4月初,我国出台8,500亿元新医改方案,8,500亿是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未来三年医改投入的总额。新医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城市医疗服务和基础医疗的报销。这几个方面将使中国医疗系统和观念实现“重治疗”到“重预防”的转变。首先这些转变带来的是对于基础医疗设备实实在在的需求,例如超声、X线机、生化仪和心电图仪这类 “基础设备”将会是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的刺激下,基层医院“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的将促使相关基础设备市场迎来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将迎来产能释放和业绩大幅增长的时代。
根据政策要求,2009 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 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同时2009 年开始,我国将在3年内重点支持2,000 所左右县医院建设。 而目前我国2,000 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现有设备中有15%左右是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产品,60%左右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亟需“更新换代”。
表1: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设备配置标准
替代进口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高端精密仪器由于技术相对复杂,研发投入高,替代难度大,目前依然是跨国公司的天下,主要高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跨国企业占据,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短时间内不具备突破能力。而对于高端耗材,由于研发难度相对较小,同时很多新兴领域国内具有很好的技术实力,所以存在替代进口的机会。目前国内三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核心产品的替代进口,从而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行业增长。同时,在医院基础设备以及高端耗材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高速增长,并实现IPO。
消费升级
伴随着GDP持续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以及医药市场的结构调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保持15%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 40%,而我国这一比例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到 1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药费用虽然从2001 年的 140 元/人提高到了 2008 年的 378 元/人但与美国人均医药水平 319 美元/人、日本348 美元/人 依然有较大差距。消费升级动力依旧强劲。
老龄化
老龄化将带动医疗器械整体需求,尤其是伴随经济水平提升的对自我诊断需求的提升将大力推动家用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我国的 65 岁以上人口从1982 年的 4,900 万提高到了2008 年的1.1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 年的 4.9%提高到了 2008 年的8.3%, 预计到 2030 年这比例将达到25%。我国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超过8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人在60%以上。(数据来源:国家老龄委)
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减退,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总销售额约3864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15%。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3%。美国本土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巨大,高水平的医疗支出、3亿规模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27%。欧盟26国人口达到了4 亿以上,成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单一货币使得各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透明化,促使欧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形成高度成熟的市场体系。日本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9%。日本医疗器械产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很少信赖于进口。
2009年全球销量前10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这 10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强生无疑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独孤求败,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235.7亿美元。而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和飞利浦虽为非医药企业,但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知名的但以生产小设备为主的公司如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同样榜上有名。医疗器械巨头们的收入出现普遍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再到90 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 年新医改启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我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
行业性风险:1)经济衰退、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抑制高端出口市场需求;2)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3)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策改变或显著提高制造企业成本;4)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内资品牌的价格竞争或导致竞争加剧,压低行业利润率。
一、水电站机电检修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1、经过五十余年的开发建设,水力发电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至2004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尤其随着近几年来的电力短缺,全国水电项目发展更是有遍地开花之势。已建成投产发电的三峡水电站(1820+420万kW)、溪洛渡水电站(1260万kW)、白鹤滩水电站(1200万kW)、乌东德水电站(750万kW)、向家坝水电站(600万kW),龙滩水电站(630万kW);正在建设的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480万kW);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糯扎渡水电站(585万kW)等项目呈星罗棋布之势,需求量非常大。
2、全国已建成的水电站数量达到230余座,其中,50万KW级以上的达到40余座,100万kW级以上的水电站则有25座。全国水电站数量如此之大,正常情况下,水电企业设备 24 小时处于不间断运作状态,为了保障水电站的正常运营,水电站机电检修是水电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定期预防检修的检修体制,检修管理执行过程中一般采取扩大性大修、一般性大修、小修、临修等形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的《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规定大修间隔时间为 2~3 年,小修间隔时间为 4~8 个月,检修项目、工期安排、检修周期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经验制定。
3、机组检修是一个短平快、投入较少、风险较小的产业,机电安装和金结制造市场有高峰也有低谷,但只要江河水源源不断,水电站机组长期不停的高速运转,振动、磨损、锈蚀、汽蚀……会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甚至引发事故,机组检修必不可少也是永远需要的。相对于电力公司而言,依托在建工程机电安装过程中积累的雄厚技术势力和良好信誉,抢占先机,开拓水电机组检修市场,一方面既可自身面对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水电站机电检修市场环境分析
1、一般来说,大量的水电站在投产三、五年后就开始进入检修高峰期,这就为水电站检修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通常老水电企业都设置有自己的检修队伍,但由于在传统的水电生产模式下,水电检修队伍利用率较低,普遍存在检修任务不饱满的现象;而对于新水电站而言,设立专业的检修队伍,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培训成本,新的队伍成立后还将对其付出日常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福利等诸多费用。专业化水力发电检修公司以合同承包的形式承接多个水电站的设备检修工作能有效地简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的检修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理顺分配机制、调动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专业化水电发电检修公司的身份去参与、开拓水电发电检修市场,创立专业化水电检修公司品牌,以现代企业制度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效果。
2、水电机组的结构部件大,检修工期长且易受河流水量的限制,大型检修一般都在冬、春季节进行,因此水电检修项目的开展时间相对集中,对项目工期的要求较高。2)水电站大多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各项目间地域间隔远从而导致检修项目工作地点分散、偏僻。水电检修大修项目主要固定为机组常规大修、机组检查性大修、主变大修、电气设备安装或大修等类型。
3、机电安装检修行业总体发展情况与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数据统计
①2003-2010年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情况
单位:人
从此图看,行业从业人员逐年增长,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增幅降低,但总体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的。
②2003-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千元
从此图上看,行业销售收入也是逐年增加的,同样因为2009年有下降趋势是因为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至2010年后开始恢复。
在机电检修行业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水电站机电检修的市场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再加上政策、技术环境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可见水电站机电检修市场大有可为。
二、水电站机电检修项目报价
(一)报价的总体思路
价格是商务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报价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与客户达成交易。有一个合理专业的报价,既让满足客户的要求,也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才能为我们赢来更多的客户。在跟客户报价之前,首先要结合自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按照市场机制的需求,根据机电检修市场的市场环境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报价方案。
1、根据水电站机电检修两大因素报价
客观因素来讲,首先,尽可能多方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客户所属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报价,即“个性报价”。向水电站机电检修客户询价时了解客户的经营范围、规模大小、购买能力及诚意及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等等,以这些为基础资料建立一个详尽的客户档案,再根据以下这几个大众性的原则,一般来说购买力的强弱与报价的高低成正比;客户对该产品和市场价格都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在报价时突出自己产品的优点、同行的缺点,进行性价比的分析、度量等等这些技巧。从主观因素来说,其实产品价格的高低跟它的质量和供求关系联系更加密切。报价之前,首先对水电站机电检修产品及价位、主要目标市场同类产品及价格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产品质量相对更好,报价更高;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也可以报更高的价;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因受市场因素和配额等影响,报价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多方了解有关信息,锻炼出敏锐的嗅觉。
2、根据水电站机电检修内容进行报价
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事故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这三个阶段。故障检修是故障发生后才进行检修、定期计划检修按照检修规程的要求,在规定的大修年限到达时,无论设备有无大的缺陷和能否安全正常,均按时大修,大修间隔为3~5年。检修工作的内容与周期都是预先制定的,设备通过定期检修,周期性地恢复至接近新设备的状态。预防性检修即在故障发生之前、功能明显劣化之前进行的检修,以预防故障的发生。
状态检修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记录和分析,采用在线或离线故障诊断系统,对机组现存状态做出科学评估和趋势分析预测,从而合理地确定机组大修的必要性和时间。每一种检修的方式所运用到的检修项目是不同的,因此报价也是不一样的。
(二)报价表的制定要求
水电站机电检修报价表应包括报价邀请书、机组检修报价须知(电站情况、检修工作内容、现场察勘及答疑)、报价书、报价汇总表、机组部分检修项目工程量清单、总价承包项目分解表、报价人基本情况表、检修自备设施与设备清单等资料。最重要的一些数据如分项名称、相关其他项、规格、详细技术指标、特点、型号及单位、数量、单价都要报价人如实填写,根据数量和单价计算出合计金额直接体现价值。还应包括检修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旅差费、办公费、单位管理费、利润、应交纳的有关税收和保险费等一切费用,漏项部分费用视为已包含在总价项目中。对于项目的费用需列出详细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标准,并提供报价汇总表、分项报价表、单价分析表。大修完毕后按照实施的项目和甲方监理工程师签署的实际工程量清单进行完工结算。所有检修工程应按检修项目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以各设备系统(如机组系统、主变压器、调速器等)为单元进行报价。
(三)水电站机电检修报价方式
应结合水电站机电检修市场分析状况,还应考虑到上述报价总体思路与两大因素的考虑。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采用企业的内部定额进行报价。内部定价往往根据预算定额乘以系数作为报价依据,有一定随意性,所以要控制自我评价既不能过高也不要过低。报价高于自身水平的实际情况则会丧失获得利润或降低成本机会,反之又会高于竞争对手而痛失本可以有利润空间的中标机会。因此在对人工、材料、机械报价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材料采购渠道、劳动力长期合作伙伴情况、自有机械比例和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风险情况在企业自己建立起的定额基价上自由浮动,能够随机应变调节利润空间。达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四)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报价分析
工程清单作为投标设计的依据,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大部分水电站机电检修企业都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如表一、机组A级检修项目工程量清单
如上述工程清单量报价模式下投标竞价为水电站检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自主报价提供了自由空间,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虽有明确规范要求清单工程量的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编制内容不完整、工作要求表述不准确、多算或少算、漏项、留有活口等问题。清单漏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清单项目是由发包方提出的,经发包人作为结算的依据,但是投标人无法预见这些漏项内容以至于给真正施工时早成困难。要解决这类型的问题就要求合作双方都要对水电站机电检修的工程清单进行数量上的审查,对于数据要求和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还要对项目附属工程、容易变更的内容进行检查,以免造成漏项或者是清单工程量无法与实际工程量达成一致的问题。
三、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其重要的追求目标,而水电站机电检修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途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我们必须有根据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市场环境变化情况,把握市场机会。用合理的报价方式吸引更多的水电站的投标合作,能推动市场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3、了解贸易公司财务、采购及仓库进、销、存的管理工作。
4、了解市场销售工作的流程。
5、熟识产品售后维护服务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语言能力:
国语:精通
粤语:精通
英语:能阅读日常文件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2-03
引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思想,“太极”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作为武术,“太极拳”却只是在明末清初时由陈王廷所创[1]。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人体文化形态。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拳法,并命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圆柔连贯,每一式都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太极拳将中华民族易学的阴阳五行之辩证思维与中华武术百家拳术、艺术、气功中的导引吐纳以及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完美结合,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寿延年、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最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太极拳以其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确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具有中华民族活动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1]。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2]。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健身、养生和文化传播于一体,正逐步成为一项产业,但离产业化还具有相当长的距离。“产业化”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参与,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但目前,我国太极拳产业处在各大流派各自为战状态,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门户间相对保守,各地的机构零星散落,没有龙头企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针对这一现状该研究从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必要步骤和重要保障3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以期推动太极拳的产业化。
一、找准太极拳产品,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一)有形产品
作为产业,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太极拳产业也不例外,太极拳技术培训是太极拳的有形产品。太极拳技术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数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一是太极拳套路、推手及其他练习方法的编排质量以及是否适合习练者练习;二是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包括场馆设施安排形式在内的硬件准备程度;三是拳师的指导水平。太极拳产业的有形产品还包括竞赛表演,其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赛事的组织与宣传;二是参赛选手临场水平的发挥和裁判的表现。
目前,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的产品大都还停留在教授传统套路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竞技套路上。一套套路大概需要1个月(以每天练习2小时计算)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即使是最简单的24式太极拳也至少需要花1周的时间才能学会。对于初学者要想提高技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与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有些脱节,除了已退休的老年人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拳外,对于绝大多数中青年人都可望不可及。太极拳企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不改变太极拳规范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开发适合快节奏中青年人习练的简化套路和推手方式,做到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与简化并行,并且采用言传身教、出版相关书籍、光盘和网络等手段对太极拳习练者进行引导、纠正。陈正雷先生提倡“三级十段”制,由级而段,循序渐进地学习,他还创编了“精要十八式”规范太极拳的动作,这应该是好的想法与做法[4]。
太极拳除了具有健身功效以外,还具有医疗康复的作用。例如,太极内功对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痿、遗精、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医院在李经梧先生及其弟子冯益建先生和再传弟子们的努力下,于太极拳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相关部门或医疗养生机构应以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为研究基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治病的研究工作,在太极拳的医学研究与气功疗法的配合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从养生和治疗方面加深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加深对太极养生文化的挖掘,促进太极养生文化的发展,挖掘太极拳特有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习练者,为太极拳产业化提供支撑。
太极拳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拳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易太极养生馆等是较为大型的太极拳企业,其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太极拳企业,如一些地方性的培训中心、学习班、俱乐部等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太极拳企业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标准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拳师水平方面应对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师进行深度的调查,对他们的传承理清思路,认定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档案。相关部门还应做好数据库建设,使得太极拳的继承人和传承人档案数据化和网络化。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劳动部或体育局建立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在太极拳竞赛与表演方面应提高比赛水平和档次,多举办精品赛事和延续性赛事,并且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这需要做到加强赛事的组织和宣传,严审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严格筛选裁判。太极拳竞赛与表演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带动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加快太极拳的产业化。
(二)无形产品
太极拳的无形产品是围绕太极拳文化开发出来的。太极文化虽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收益,让消费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将太极哲学融入个人的思维方式中,使日常生活太极化,用太极思维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在太极拳营销中,很大程度上是对太极拳文化的推广。例如,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主推“太极禅”的文化,以此引导消费者追求健康和快乐;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主推“寻根谒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休闲旅游”;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以“传承技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颐养中华”为企业愿景。这既是企业文化也是太极文化。但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在无形产品开发方面还相当欠缺,仅是套路的学习,而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涉及。
(三)衍生产品
随着太极拳品牌效应的提高,必然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备受各类企业关注,增加赞助机会,从而出现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核心并与太极拳品牌效应密切相关的附属产品,即衍生产品。衍生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非太极拳组织利用太极拳的品牌效应推广和销售的产品。太极拳的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借力太极拳开发的旅游业;制造业,如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纪念品、特许商品等;还包括媒体开发、转播权、商标权等。
太极拳的衍生产品只有在核心产品形成品牌不断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例如奥运会,其合作伙伴遍布于各个领域,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奥运会大量推销其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是因为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
总之,太极拳产品开发(见图1),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力求做到四个结合,才能完成。第一,把产品开发与太极拳研究结合起来,研发更多适合不同人群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锻炼的效率和习练者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把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与技术培训市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第三,把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习练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把太极拳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广播媒体业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在太极拳产业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开发目的,并选准产品,下大力气,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就会有所收获,在太极拳产品的开发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就可以使太极拳文化传播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进行市场分析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
要想使得太极拳形成产业规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信息和脉络,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序操作,有计划地开发产品。对于太极拳市场的分析,本研究以国内有影响的太极拳市场调查为依据,从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及太极拳市场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入手。
(一)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根据近3年太极拳习练者调查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太极拳习练者中以男女比例差异较小,说明不论男女都很喜欢太极拳,没有性别偏好。对于太极拳健身人群年龄的调查可以看出40岁以上跟40岁以下人群比例差异较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年轻人不喜欢太极拳,而可能是由于他们忙于事业,身体状况正处于人生的顶峰,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系,若想开发40岁以下青壮年的太极拳健身市场必须精心设计适合他们习练的内容。
(二)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
习练太极拳最初的动机多数是由于身体不太好,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想强身健体。对于中老年人还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可以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认识更多的朋友,是他们扩大社交圈,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
1.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
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一是太极拳习练者已逐渐意识到仅靠在公园由太极拳爱好者义务授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习练到一定程度迫切希望得到高水平拳师的指导;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日渐提高,除了吃穿住用行的消费外,他们在健康养生和消遣娱乐等休闲活动方面的消费逐渐提高;三是,很多太极拳养生中心兴起,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集养生与休闲于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场所。
2.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
太极拳习练者的活动方式已不仅局限在太极拳本身,而是结合旅游、养生、针灸、推拿按摩和保健性治疗等内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太极拳养生中心也不只是在教授陈、杨、武、吴、孙等传统套路和竞技套路,而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理念,这与现代人的需求正好相符。
3.进行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一是邀请名家、专家制定和论证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河北省特色的法规,引导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向良性发展。设立太极拳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成立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人才信息库,严格规范太极拳教练的等级认定制度,筛选真正有资质的教练,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相对成熟的教练队伍。把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成国内以及国际太极拳人才信息、中介中心。
三是加快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要引导、壮大消费主体,可由省政府制定一些促进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使得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与旅游市场联袂,在一些养生和疗养为主的旅游胜地进行试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四是与医疗机构联合研究太极拳的医疗养生功能,以河北省气功疗养院为典型建立更多类似有资质的医疗养生服务机构,扩大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宣传,创办成我省具有养生特色的太极拳产业。
五是学习和借鉴瑜伽和跆拳道等较为成功的体育项目的运作模式,发展太极拳健身娱乐实体。将切实提高习练者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形成产业化。
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太极拳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股劲旅。要想使得太极拳产业化,就必须确立太极拳产品的定位,突出其养生、保健与医疗特色,开发医院做不了、其他体育项目不能做的特色产品。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只有了解太极拳拳习练者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迅速扩大太极拳市场,加速太极拳的产业化。在做好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严双军.太极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在这“黄金10年”中,医药行业将贯穿两大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多极化。目前,无论是国家政策、法规还是医药行业自身发展,都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好的药用辅料就没有好的制剂,也不会有好的药品。因此,药用辅料的质量提升与管理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今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占尽天时,国内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还受益于国际医药产业链的重构,尤其是药品生产、销售的全球化趋势,国际药品研发、销售已越来越趋向于中国这一新兴的药品市场[1,2]。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药品质量,关注药用辅料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药用辅料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9号)、《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食药监安[2006]120号)以及2010年公开征求意见、将在2011年年内正式公布的《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政府的高度重视对药用辅料发展而言是一极大的机会。药用辅料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大,新抗体和其它新概念产品被纳入药用辅料的范畴,我国药用辅料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所以,国内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研究也成为人们的聚焦热点,药用辅料的“黄金10年”已经到来。
1 重视药品质量,提升辅料标准
1.1 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将提升
国家药典委员会将在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对307种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将在2011年药典增补本中得到体现。国家还将陆续对一些中药、针剂等高风险药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提升,以进一步保证用药安全、避免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提升国内整体药品质量水平,增强国内医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2 以政府定价控制基本药物质量
国家发改委认为,对部分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基本药物招标从“双信封”变成“单信封”将使药厂从价格竞争转变成质量、服务竞争。据悉,最近已下发了对部分基本药物实行定价的“征求意见稿”,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将分期、分批地实现全国统一定价,原则上对“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以及经过多次集中招标采购、价格已经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品种”,拟在考虑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按药品通用名制定统一价格。
1.3 USP修订药用赋形剂标准,部分涉及我国产品
从2008 年开始执行的新版USP(USP29,NF24)已对某些药用赋形剂标准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药用赋形剂的质量标准并增补了若干新型赋形剂条目,其中一些品种标准的修订对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提出了新要求。
2 辅料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目前我国辅料使用现状[3]
由于我国自主研究并获批准的新药极少,主要是以仿制药为主,价格成为我国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药品生产企业必定会压低原、辅料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发展药用辅料的最大阻力。
辅料行业的落后是造成我国制剂出口弱势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仍在沿用20世纪40、50年代的传统老辅料,致使制剂产品难以达到国际通行的制剂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了产品出口及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原料药生产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但在制剂生产上却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原因就在国产药用辅料品种上的落后。
2.2 开发新型辅料的重要性
1)目前世界上许多畅销药物多为大制药公司的专利产品,在专利失效之后,仿制药物增多,导致利润迅速下降,竞争加剧。这时企业需要制订其知识产权策略,如通过赋形剂的改变、采用控(缓)释技术、增加药品复方、改变给药方式等,尽可能长地保护药品或为下一个创新药物的面市争取时间。
2)没有优良的辅料就没有优质的制剂,开发出一种优良的新辅料可促进开发一类新剂型、新系统和一批新制剂,带动一大批制剂产品质量的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不亚于开发一种新药。
3)除片剂和胶囊等常用剂型外,从多种剂型、多种给药新途径和新方法考虑开发制剂以提高药效、减低副作用和改善病人用药顺应性是开发新制剂的一个重要方面。
4)西药的剂型在经历了第一代普通制剂、第二代缓释及速释制剂、第三代靶向制剂之后,已经进入第四代基因治疗等大分子靶向制剂阶段,第五代智能给药系统及干细胞靶向制剂也已初露端倪,这些都需要用到新型药用辅料。
2.3 对新辅料进行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1)目前,世界医药界加大了对新释药技术的开发。据IMS报道,新型给药系统的药物销售额已占到整个药品市场的20%以上,其中控(缓)释类制剂约占新型释药药物50%以上的比重。2)辅料的开发给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3)我国目前要在真正意义上开发新分子实体是不太现实的。而给药系统研究投入少、风险小,且药品注册时要求提供的资料也相对简单,从而通过率高、开发周期短,能更快地得到回报。4)由于给药系统的释药功能完全由辅料来支持,所以新辅料的研究和应用、已有辅料功能的重新评价及新制剂工艺的研究应该成为我国制药企业首选的科研方式。5)片剂设计的多样性能够使一个品牌区别于其它品牌,并提供有形的功效价值。好的设计不仅能确保剂量的准确性,而且可提供应用色彩的机会, 通过片剂形状、色彩和图标、印码的独特组合强化商标潜能,有助于企业品牌的建立,有助于消费者进行品牌识别,也有助于减少用药失误,提高安全性[4]。
2.4 辅料的发展方向
1)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我国药用辅料质量比较粗糙,不同厂家的产品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质量也存在差异,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使用。应鼓励企业产品精细化,不断完善标准。
2)技术推广和交流。辅料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技巧、特别是新的药用辅料,这就需要辅料生产企业与使用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加强交流,使辅料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最终达到提高药品质量的效果。
3)开发复合辅料。开发一种全新的药用辅料产品难度很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现有辅料进行科学的混合可以达到新的效果,是开发新辅料的捷径。建议参考欧美等国的审批办法,对这些辅料从简审批。
2.5 关注新型药用辅料的新客户
1)不断增加的生物工程药品生产商将成为新型辅料的大客户。2)近几年来西方开发上市的新药有一半以上为难溶或不溶药物,这类药物将成为新辅料的主要用户。3)中药新剂型等制剂快速发展,需要新辅料。4)一些高速压片机械需要更多适宜的高性能药用辅料。5)西方国家现有一种新趋向,即摒弃动物明胶等传统动物来源的药用辅料而改用植物性辅料,这将为新型辅料的应用扩大提供可能。
2.6 辅料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1)药品生产扩展至全球制造和销售,而全球化过程包含了制造点的重组,会导致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产品集中至某几个工厂生产。每个工厂有它独特的工艺和剂型,从而在该地区形成销售中心。因此,辅料生产企业必须进行类似的重组,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并延续这种商业关系。
2)药用辅料的定义逐步改变,新的抗体或其它新概念产品被纳入了药用辅料的范畴,药用辅料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3)随着国际医药产业链的重构,药物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部分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逐渐明显,研发外包和药品异地加工面临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具有成本优势、专业技术人员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全球制药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随着制剂生产规模的扩大,必将带动药用辅料市场的需求增长。
2.7 国际辅料市场分析
BCC研究公司对外了《药品中的辅料》的研究报告。2006年全球药用辅料市场规模达到35亿美元;到2011年,将超过43亿美元。在辅料化合物市场上,有机化合物所占的比例最大,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31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37亿美元;第二大类别是无机化合物,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3.63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4.34亿美元。 2006年,共有390万吨药用辅料化合物被用于药品;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98万吨。
收入USP的药用辅料在2006年的销售规模为6 800万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8 900万美元。
2.8 国内辅料市场分析[5]
据报道,药用辅料占制剂产品成本的5%~10%,这些制剂产品包括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根据医药行业大约20%的平均利润率,作者推算的辅料用量如表1。
3 分析与讨论
现行药用辅料审批机制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审批,各省把握尺度存在差异,技术要求的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理顺和明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不完善。制剂生产企业作为所选用辅料真正责任主体的体现也需进一步加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往往不愿意把详细的技术资料交给制剂生产企业,在制剂的审评过程中无法进行详细的审查,只能主要依赖批准证明文件。此外,辅料生产企业多为化工企业,不愿涉足时间和金钱成本均较高的注册申报,阻碍了新辅料的应用,导致已注册审批的辅料远少于已使用的辅料。
目前,医药企业正在大幅度增加对新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投资,以满足消费的日益增长以及数据驱动和注重效果的未来医疗保健业需求。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医院需要的是临床疗效显著的处方药,行业需要的是能带来利润的创新药、首仿药,这均需要好的药用辅料做质量保证、新型辅料作创新药物的技术支撑,唯有走好这一步,方能迈出后一大步。
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医药行业的“黄金10年”一定会给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必将带动药用辅料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黄敏,干荣富.新医改政策对医药行业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5):116-120.
[2] 干荣富. 新医改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1): 870-875.
[3] 谢正福,吴莺.浅析我国药用辅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今日药学,2010,20(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