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4: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煤矿常见安全隐患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根据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煤矿在具体动作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让每个员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让员工都能明白安全生产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使每个员工的健康和生命有保障,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企业才会不断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才不会受损。
树立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所有员工成为抓安全的主人,让员工认识到如果存在任何安全隐患,最终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在发现问题和隐患时不及时解决和排除,只能在最后的阶段以更高的代价解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给企业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的形象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第二,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让员工搞清楚怎样做属于“三违”,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理及应付等。可采用多种形式,利用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主动提出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目标。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把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做到调查研究,对症下药。
第三,建立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奖励制度。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工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是符合安全规程、技术规程、作业规程、还是违章作业),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形式切实付诸实施。
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若安全检查的结果对组织(或个人)的利益无任何影响,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调动员工遵章守规的组织(或个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第四,提高安全检查工作质量。定期和不定期地安全检查和督促,是煤矿安全检查工作中最常见用方法,要以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安检人员通过到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制止、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让安检人员与生产者一起参加有关培训使他们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让安检人员成为生产小组的一部分,对小组成员有更多的解;提高安检人员与生产者沟通的技巧。
煤矿安全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煤矿实现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其最大效益。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煤矿安全管理也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者系山西省阳城润东煤业董事长)
■曝光台:山西闻喜县整治尾矿库隐患“流于形式”
日前,山西省政府安委办向闻喜县发出《关于切实搞好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县政府对鑫源选矿厂等6座尾矿库依法关闭取缔,并实施完备的闭库措施。
据悉,前不久在有关媒体披露了闻喜县整治尾矿库安全隐患流于形式的情况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山西省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西省安监局、省监察厅和运城市政府迅速核实实情,坚决取缔非法尾矿库,彻底整治安全没有保障的尾矿库。
随后,山西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组织专家联合核查组,对闻喜县尾矿库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表明,闻喜县政府虽然在尾矿库专项整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事故。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做好通风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检查的力度逐渐加强,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煤矿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1 煤矿井下通风的安全隐患以及原因
1.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开采是最常见的内容,由于井下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瓦斯保障进而导致煤矿坍塌、井下空气不足导致矿工呼吸困难等,这些都将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现象。因此煤矿井下工作成为当前煤矿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的解决,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关键。
1.2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的原因
煤矿井下采矿过程中,通风安全管理对于井下的通风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煤矿井下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1)煤矿井下的通风安全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通风安全基础薄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我国的煤矿资源比较丰富,在煤矿井下开采初期,各种技术以及设备能够满足开采所需,但是随着开采的范围逐渐扩大、开采的力度逐渐加强,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对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更高,但是当前我国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更新跟不上煤矿行业的发展,在井下开采过程中不能对各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导致煤矿井下开采出现了通风安全问题。
(2)当前煤矿井下的开采加剧,增加了通风安全隐患。煤炭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找到了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当前很多出现的煤矿井下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小煤矿井下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通风安全性很难保障。有的煤矿井下为了节约成本,开采的过程比较随意,通风安全系统的建设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通风安全事故。加上有的煤矿并没有获得井下安全生产的相关许可证件,对煤矿周围环境的监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预测危险,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存在很大的通风安全隐患。
(3)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技术是影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煤矿井下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缺乏进行专业的通风安全管理的人员,当前很多煤矿井下中进行通风安全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对各种通风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一旦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则很容易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反而有可能会使得事故加剧。由于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行业,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当前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不能满足通风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导致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频频出现通风安全事故。
2 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防范的策略
2.1 加强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
为了保障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通风安全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生产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煤矿井下生产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不仅在管理者层面上,在一般的员工层面上也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杜绝慵懒的情绪出现。其次,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章程和规范,便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可以定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员工能够掌握更多的安全生产知识以及技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技术业务能力的培训,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员工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比如云南某矿山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小煤矿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随着当前社会报道的各种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该煤矿负责人开始着手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该煤矿负责人制定了从上至下的安全责任体系,由煤矿企业法人担任第一责任人,在生产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分别设定了相应的责任人,不同级别的责任人要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管,如果由于责任人疏忽,对安全隐患的控制防范不到位,最终引起安全问题,则要严厉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重则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该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定期考核,使得煤矿的管理人员都积极加强了安全监管,责任意识明显有所加强。
2.2 加强对煤矿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育,将一些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教学素材,在实际采矿过程中进行教育,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质量。在员工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推行人本管理理念,以员工为核心,加强员工的劳动安全以及健康的保护,要推行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具有饱满的精神。此外,要加强煤矿管理人员的能力的提升,加强管理人员对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和控制,涉及到很多专业以及学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通风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加强管理。为了给煤矿井下生产营造良好的通风安全环境,必须要按照各种技术以及安全规范进行生产施工,并且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增强员工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控制制度,比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等。促进煤矿井下生产规范化发展。
2.3 完善煤矿生产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在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通风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应该要加强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相应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通风安全事故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在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事故的防范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瓦斯评价,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的预测,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验收评价,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留下什么安全隐患。
3 结语
煤矿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风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对于煤矿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煤矿采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对此要积极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可靠性技术管理能够保障煤矿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转。煤炭生产是一项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影响供电设备操作的相关规范不够健全、水平较低,如供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能力较差等。在这种情况下,将可靠性技术管理应用到煤矿安全供电中,能够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可靠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供电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供电设备按照正常的规范使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设备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大型矿难事故的原因分析可知,供电设备检修不及时、不按规定操作供电设备是引起矿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靠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供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供电设备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能够有效地规避供电设备耗损问题,在设备使用安全性能和成本效益方面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2目前煤矿供电安全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供电技术不够完善以及供电设备落后而导致的矿井井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煤矿供电安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供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煤矿企业没有对自身的供电设备进行更新,供电设备陈旧、落后,供电系统杂乱无序,可靠性设备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个问题在一些老矿区更加严重和突出。供电设备更新不及时不仅仅违背了国家对煤矿生产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规定,而且还给煤矿的安全作业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煤矿安全供电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2煤矿供电线路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按照煤矿供电安全的相关规定要求,煤矿矿井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停电的时候煤矿供电设备的运行不会受到影响,或者是减少停电对煤矿供电设备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即便是在发生危险的时候也能够保证矿井工作人员及时、安全地撤离,减少安全隐患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煤矿仍然采用单回路线供电,更有甚者,只是单纯地配备了容量较小的发电机进行临时照明。还有一种安全隐患是有的煤矿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将矿井的双回路线路与同一地区的发电厂进行连接,这就导致了失电的潜在风险,使供电安全方面无法得到保障。2. 3备用电源不规范我国同样对煤矿自备电源的安装条件进行了规定,按照相关规定,只有经过相关部门检查和审批的自备电源才能够投人使用,并且为了杜绝和减少返送电的不良情况,自备电源以及可靠闭锁装置能够在电网停电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煤矿使用的备用电源根本就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安装的自备电源也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很少装配闭锁装置,另外,在重要的供电设备处没有放置警示提示牌,也没有安排人对备用电源进行专门的监管,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电力设备和电网损害风险,进而影响到煤矿安全供电生产。
2. 4长距离输电的安全隐患
煤矿安全管理关系着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矿井采掘中的安全管理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潜在威胁。
1 主要的采掘安全隐患
1. 1顶板安全隐患
当地下掘进工作进行的时候,刚到周围的岩体自身力学性能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自身的强度稳定性都会有所减少,所以岩体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形 ,甚至出现崩溃乃至到指定般出现安全隐患 。工作面冒顶事故很有可能会导致重大伤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发生,根据发生所覆盖的范围依次可以分为大型冒顶和局部冒顶这两种类型, 但是依据塌垮受力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漏垮、推垮和压垮冒顶。但是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冒顶,在其发生之前讲出出现相对明显的征兆 ,通常会出现掉渣或者声响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裂
缝或者脱层情况的发生。
1. 2通风安全隐患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必须将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爆破后产生的有害物 质以及尘埃予以清理或者稀释,有效的将瓦斯爆 炸事故或者其他安全事故予以抑制,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掘进面的空气必须进行通风处理。引射器通风、全风压通 风和局部通风机通风是最为常见的掘进通风形式。根据以往的经验显示,经常出现的通风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 )风机风压不足 ;( 2 )通风量不足;( 3 ) 风筒存在问题或者遭受损坏;( 4 ) 瓦斯未能进行及时处理或者达不到除尘所需的要求标准。不管是哪种隐患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认真的进行处理和选择,做好预防工作。
1. 3爆破安全隐患
我国进行煤矿井下掘进或者生产过程中肯定 会用到爆破装置,这需要特殊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爆破装置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例如药物爆炸不完全,炮泥风度长度相对较短,对于现场的炸药储备管理存在漏洞,巷道不够畅通以及作业人员处理问题等,不论是上述哪方面的安全隐患,都通安全管理紧密相连的。炸药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例如易燃易爆、威力巨大以及存在毒害物质等,所以不管是使用还是贮备必须由特殊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处理 。
1.4支护安全隐患
矿井的安全生产 离不开到位的支护措施,采取支护措施的目的旨在对围岩的稳定性予以提 高,给作业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可当前我国矿井掘进支护作业中所选择的支护方式很大一部分均未进行矿压参数测量,所采取的支护方式并没有根据巷道布置层位岩性或深 度变化相应地进行调整,同时对支护对象也缺乏处理修补措施,这样做很有可能导致巷道支护投入增加,甚至对本巷道的支护作用也大打折扣,如果围岩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那么这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
2 采掘安全管理原则
通过上述可知,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井下采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管理性效果或者达到所需的安全目的,要秉着以下几个原则 :事前预防原则、重点控制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及时激励原则。第一,提升事先预防能够有效的预防乃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现场 损伤事故,能够将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排除,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具体的贯彻 落实过程中应该改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和事故降低目标 ,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前制定出进行处理的控制方案。第二,重点控制的目的旨在加大对掘进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隐患或者危险发生频率较高位置的检查监督力度,进行重点检查评估,如果能够对现场的安全确实有比较大的把握后,在开始对后续任务进行处理。 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煤矿企业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是企业无法代替的财富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采取一些有可能对人员生命产生危害的操作行为,倘若发生了人员安全事故,勿必进行认真彻底的调查,对于涉及到的责任人或者部门要严加处理。
3 采掘安全管理方法
3.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 立健全并 完善掘进安全管理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1 ) 明确采掘 队伍职责;( 2 )对各分项操作流程与管理制度进行健全;( 3 )将质量管理制度迅速向下层下达, ( 4 )加强安全考核 明细在岗人员的权责划分,倘若发生一些事故可以直接追究到个人身上,避免出现事 故责任相互推卸无人承担的情况。将安全管理责任目标进行一层一层的划分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将实际执行的难度降低,以期达到所要求的管理目标。将各个分项操作工艺流程进行完善,可以具体的落实到巷道维修、爆破安全等一些细节工作之中 ,实行安全考核政策能够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划分,明细奖惩工作.
3. 2加强安全文明生产
将强安全文明生产 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因此在开 展掘进 的工作的过程中,掘进速度与质量是必须考虑的,但是必须搞好文明生产管理工作。其中掘进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是考虑的基点。
3. 3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要想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必须从岗前培训和后期经验两个方面人手,实行岗前培训能够对人为操作失误安全风险进行 有效的避免或者控制,遵守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日常操作行为准的学习和理解,积极参加工作安全会议,严格遵守值班制度。明细安全管理责任和权力的划分,确保工作人员积极地配合安全管理工作,安全 管理要狠抓,将其作为每个员工的日常准则,促使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的形成 ,在岗人员及时发现了某处所存在安全隐
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者及时上报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或者建议,对此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全体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
煤矿供电系统作为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安全因素之一,总结和分析出隐患的根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对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井下伤亡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隐患
1.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不稳定
1.1.1变压器容量不足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供电设计的失误,即在设计时没有按照规定留下富余容量;其二是生产现场违规加载导致变压器超负荷工作;变压器超载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变压器温度升高、阻抗增大、变压器绝缘降低导致短路,最终造成变压器烧毁而引发矿井停电事故,甚至可能发展为火灾事故,在煤矿行业,尤其是高瓦斯矿井更是忌讳井下火源。由此可以见,变压器容量不足引发的问题,对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威胁是非常大的。
1.1.2煤矿供电系统不采用双回路供电
双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两个独立的供电电源。一般重要的供电场所,或者是长时间需要用电的地方都会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双回路供电系统能够保证当其中任一个回路中断供电时另一个回路继续供电,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而在煤矿井下作业规范中也明确要求,井下供电系统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如果不采取双回路供电,那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停电时,我们正在运行的通风机,水泵等设备将停止工作,从而产生安全隐患,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会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1.3井下电气设备保护功能不齐全
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都具有国家明文规定的相关保护功能,但是在我们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却往往违规作业,甩保护、甩保险等违规现象在生产现场屡见不鲜。这是人为的给矿井安全供电制造隐患、给矿井安全生产制造隐患。
1.2电气火花所引起的事故
《煤矿安全规程》明文规定:入井电气设备必须有防爆标志、煤安标志、入井合格证等标志。井下很多重大的安全事故往往是由电气火花引起的,比如瓦斯爆炸的三要素之一就是要有足够能量的火源。当我们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失去防爆功能时,所产生的电气火花就有可能点爆井下瓦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给企业职工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1)电气设备使用不当会造成电气火花,引起安全事故。
(2)电力电缆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或者超负荷工作中会造成短路引起电气火花,引发安全事故。
(3)由于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操作电气设备时操作不规范产生电气火花,引发安全事故。
(4)其他原因产生的电火花。
总之,电火花是煤矿行业严防死守的安全隐患,是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防止电火花与防止瓦斯超限同等重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头戏。
1.3设备的超载运行
其实不只是煤矿井下作业,有许多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益而使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会增多电气设备的故障,缩减电气设备的寿命,甚至会直接引起系统短路,引发火灾等。
1.3.1谐波
谐波主要是由非线性负载产生。分为奇次谐波,偶次谐波和间谐波。矿井提升机的大量使用就会产生谐波,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干扰弱电系统,对仪表的检测和自动化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3.2雷击和漏电引起的事故
许多煤矿管理人员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定期对煤矿地面架空线路的防雷系统进行检修、试验等,这样一来,一旦雷雨季节来临,我们的矿井供电系统将在雷电的之下不堪一击。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雷电对供电系统的危害呢?这是当今国际相关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种绝对的能防雷电的技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做一系列的防雷电工作来降低雷电对供电系统的危害。
漏电事故也是井下发生危险的常见事故之一,在井下,由于巷道条件变化莫测,电缆敷设环境又极端恶劣等因素,造成电缆的巡视检查困难,从而极易造成漏电事故。
2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常见的煤矿井下供电隐患,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稳定供配电系统
首先,在井下供电系统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变压器应有足够的富余容量,变压器的富余容量是根据电气总功率决定的,变压器的容量要比总功率多出20%才算是合理;煤矿企业相关业务管理单位应对变压器的现场使用进行监督,严禁违规加载负荷。其次,对于刚刚建立的煤矿,有关部门必须对其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尤其是电网接口的闭锁设置,对于不采取双回路电的,则要勒令其整改,对于以上两项都不合格的,就要取消其营业资格,直到设备检查合格为止。
2.2积极的预防静电事故和火花爆炸
必须要选择质量合格的,防爆等级符合相关规范的电气设备、电缆、开关、接触器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的发生。要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责整个煤矿井下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供电系统事故,要果断的切断电源,对相关的机器设备要作及时的检修,尽量减少在煤矿井下的可燃物品,以免在发生火花爆炸时来不及救援。同时也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试验,在确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把由于电力系统所引起的危害降到最低。
2.3及时排查隐患,处理隐患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应永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永远处于第一位。广大煤矿职工必须要有“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广大煤矿行业管理人员更应该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绝不能违章指挥,违法作业。所以当发生超载运行时,要及时查看到底是变压器选型不适合或者负荷不稳,或是异常故障导致的,在确认问题以后,如果有必要停车维修的就必须停止作业,联系维修人员尽快进行检修,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关于谐波的问题,则可以加装电抗器设备,看看能不能产生效果。另外,变频器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因为它不仅仅会产生谐波,而且还会给电气弱电系统带来影响,甚至会使仪表监控系统崩溃。
采取安全措施,尽量避免雷击及漏电事故的发生
按照当前的防雷电技术对相关的防雷电设施进行试验、检修、整改等。即防雷电系统接地电阻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避雷器进行测试,相关参数必须符合要求。
对容易产生漏电的地方加装漏电保护装置,当有电源接地事故或者是漏电超过安全电流时,开关就会自动跳闸,以便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检查维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巡检,特别是配电盘和电力电缆,要定期的查看或者通过摇表测量有没有漏电的现象,而不仅仅是靠肉眼观察。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相应的设备包机制、事故问责制等制度。只要煤矿从事供电管理的每个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那么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隐患就会得到及时排除,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事故就会减少,从而把因为供电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40-02
最近几年调查显示,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就是机电设备操作不当,影响到了正常的施工作业流程。煤矿机电设备是实现煤矿开采一体化的重要设备,在为煤矿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在开采期间要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免造成意外事故。
1 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
自社会科学技术广泛发展之后,煤矿开采业开始走自动化生产道路。机电设备是煤矿业一体化生产的前提条件,能够降低人工操作遇到的诸多困难。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开采业在使用机电设备时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产管理需要重视的。
1)开采问题。煤矿企业缺乏科学的开采管理体系,使得整个生产安全管理显得杂乱无章,如:制度缺乏、管理不当、领导失误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1]。此外,企业单位各部门在安全施工阶段未能协调一致,制定好的安全管理政策难以投入到现实管理中;
2)操作问题。操作问题带来的隐患表现在企业对参与生产作业的人员没有及时考核,设备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导致煤矿开采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上升,如:设备运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缺陷都会引起安全意外。对于机电设备运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处理,给后期的开采作业埋下隐患;
3)意识问题。煤矿企业单位领导在制定开采计划时意识不强,将生产重点局限于煤矿工程质量方面,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未能考虑周全。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煤矿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机电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也降低了重视程度,使得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操作困难;
4)技术问题。为了降低煤矿开采的作业成本,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引进上还存在不足。先进的施工技术未能及时得到运用,不仅降低了煤矿生产方案实施的质量,也会因作业难度增加而影响到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如:自动化机电设备操作不当等问题容易造成各种程度的人员伤亡事故。
2 完善设备的操作环节
机电设备是煤矿开采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为了实现煤矿开采产量的提升,企业必须要重视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为作业人员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在煤矿开采期间要加强机电设备操作环节的管理,引导人员正确运用设备。具体包括:
1)前期准备。在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前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准备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到达煤矿开采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信息来编制生产流程。对于机电设备操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制定生产方案时要提前设计应急方案[2];
2)有效监管。当机电设备正式投入到煤矿开采中时,操作人员也要对整个设备运行过程全面监管,对每项机电设备参数指标及时记录分析,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系统,如图一。对于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要采取必要的防范策略,这样才能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处理,维持整个生产作业流程的有序性;
图1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3)科学引导。煤矿企业的技术人员要与设备操作人员广泛交流,科学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煤矿企业项目负责人在制定开采计划时应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在安全理念、技术指导、生产安排等方面要制定正确的管理计划,为机电设备的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定期检测。制定好煤矿生产方案后,设备操作人员要根据标准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机电设备,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审核观察。在检查中对于设备存在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电设备及时调控,若检测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问题则要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处理。
3 做好人员的技术培训
煤矿开采效率的提升、产量的提高、质量的改善不仅要依赖于企业生产政策的调整,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作业人员自身能力的增强,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因而,煤矿企业要为内部员工制定可行的技术培训技术,从多个方面锻炼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1)专业培训。每隔一段时间的煤矿作业后,企业应定期对生产作业人员实施专业培训,在培训中锻炼施工者的实践工作能力。而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积极参与技术培训,在培训期间不断提升自己操作设备的水平[3]。当接受到开采任务后,操作机电设备时要全面贯彻安全理念;
2)积累理论。理论知识是施工人员技能提高的基础,只有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才会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机电理论知识、设备操作知识。在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灵活运用,有效防止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引进技术。作为煤矿企业领导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力争在机械设备的控制上加强技术革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化煤矿开采,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行上更偏向于自动化控制。机电设备操作人员要积极引进技术,为单位的建筑安全管理提供条件;
4)及时维修。受到长期生产作业的影响,机电设备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故障问题,如:零件损坏、系统故障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及时处理,以防故障扩大给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问题[4]。技术人员在检查设备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给予重视,及时调整机电设备的运行。
4 结论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各行业发展都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煤矿开采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成为了煤矿企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机电设备作为煤矿开采的重要工具,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文涛.煤矿开采安全理念在项目实施中的运用[J].煤矿技术,2010,27(4):40-42.
[2]高家君.我国煤矿开采走一体化道路的必然性[J].煤矿工程设计,2009,18(17):5-7.
中图分类号:TD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190-02
2009年4月2日18时30分左右,江西省棠浦煤矿498采区03短壁采煤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导致1名职工遇难。
一、矿井概况
该矿原为省属国有企业,现隶属于江西新余矿业公司。始建于1965年,设计能力为12万T/a,核定生产能力9万T/a;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所属煤层为三迭系上统安源煤组,绝大多数为倾斜或急倾斜薄煤层,采煤方法为传统短壁木支护。
事故地点发生在9#煤层的498采区。采区走向长度约200米,斜长约110米,分5个采煤工作面。9#煤层厚度1.2~1.4米,倾角50°,中间夹矸0.3~0.6米,顶板为灰黑色厚层状钙质胶结粗粉砂岩,较坚硬,底板为砂岩,裂隙发育破碎。
二、事故发生和抢救经过
1.事故发生经过:4月2日晚班,值班区长周某指令安排3人到49803采面向外采煤,工作面支双板;班长陈某分工派何某、占某、黄某等3人到49803工作面采煤。事故发生前该工作面有6排5控,上下出口畅通,支护完好。遇难者(何某)被分到39803带组采煤,进班时,观察了工作面情况后,到03溜子道休息,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准备作业,何某就到03毛峒去了,大约不到2分钟工作面上部煤柱突然冒落,将其冲埋。
2.事故抢救经过:4月2日晚班18时47分,救护队接到矿调度室事故电话后,立即出动,由救护队长立即带领一个小队于19时左右赶到事故现场,矿长和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随即也赶到现场,询问了事故发生情况,认真听取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介绍,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安全检查,基本确定了工作面情况和遇险者所在位置,在矿长指挥下制定了现场抢救方案,经过指战员及现场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于次日1时左右救出遇难者。
三、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1)现场管理混乱。工作面上部煤柱片帮垮冒带动上部采空区矸石下冲,造成工作面垮冒,导致遇难人员在工作面老塘溜煤眼位置被冲埋;(2)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够,为短壁木支护,工程质量差,且上部煤柱结顶不严不牢,造成煤柱片帮垮冒;(3)采空区侧未设置栏杆、挡矸帘和下部溜煤眼未栏严实,给违章者有乘可入的机会;(4)遇难者安全思想观念淡薄,违章进入采空区内检煤作业。
2.间接原因:(1)各级管理干部安全观念淡薄、思想麻痹。管理干部是管人和履责,如果各级管理干部安全管理放松了,职工就会为所欲为,放任自流,造成职工不服管、干部不敢管;(2)管理松懈,工程质量较差。加强现场交接班,上班为下班创造条件,搞好采面工程质量是预防顶板事故的基础;(3)整改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力。当班班长、安全员、组长途经该工作面时未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和隐患识别能力,才能有效地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跟班干部未到位,干部作风飘浮、松懈;转变干部作风是加强现场管理的关键。
四、事故教训
1.加强广大干部的安全思想教育和提高广大干部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就停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加强采面现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检查和工区班组验收制度。
3.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坚持采面正规循环,确保工作面正常推进,上、下安全出口畅通;加强两道维修加固工作。
4.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格安全管理,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行为。
5.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严格领导干部跟班和带班,坚决执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
6.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传统采煤方法及支护形式,采用新技术和回采工艺采煤,提高矿井抗风险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一旦事故发生必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对没有发生冒顶事故,需要加强管理,预防冒顶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钱四发,李俊民,唐朝华.复合型顶板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03,(3).
[2]孟庆龙,刘成.煤矿冒顶原因与防范措施[J].煤炭技术,2009,(2).
[3]马建荣,齐海泉.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08,(1).
[4]何炳银.锚索支护巷道的冒顶事故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煤炭,2008,(7).
[5]王兰光.大断面锚杆支护煤巷冒顶事故分析[J].西北煤炭,2008,(1).
引言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扩大,煤炭作为传统的重要能源消耗,近年来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大,伴随着煤炭开采的就是经常发生煤矿事故。中国工矿企业安全事故中煤矿事故是最高发的,破坏力和影响也是极大的,尽管生产技术及安全设备都有相应改进与提升,但还存在许多组织错误问题,需要我们对其组织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相应的管理方法。
1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
1.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煤矿管理有着自己的安全制度,但中国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权责制度方面有一定缺陷,在划分和落实的规定上,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缺少相关的制度;其次,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生产安全管理文件有了,但是在执行上,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上还存在不足,有些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最后,一些私人开采的煤矿对安全制度的漠视,缺乏安全制度的约束,会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对其没有产生组织作用,而且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意识产生误导,从而造成员工在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开采上十分松散。
1.2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较差的情况。第一,煤矿企业老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只注重开采速度,对安全管理工作却重视不足,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第二,煤矿开采人员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和防护水平,并且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偏低,导致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给地下矿井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第三,煤矿生产环境都比较复杂,一般处于矿山及地下井,与外界的隔离性强,且开采时间长,空气质量差,单调、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疲劳感,煤矿开采人员一旦出现疲劳工作,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是可想而知的;地下矿井作业环境条件较差,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大量存在,不仅影响生产进度,对生产人员的安全也有极大威胁。
1.3安全预防管理工作不足
虽然中国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规范设置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是非常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中国在衡量煤矿承构架载能力安全性水准指标方面大多情况下仍然选择分项系数或者安全系数,对于地下矿井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在开采工程的防震、防爆等灾害的规范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预防工作不足,事故隐患严重。主要表现有:一是安全、工商、消费、公安和质监等部门对安全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在煤矿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和标准设置相应的安全预报预警系统,导致对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进行掌控,有些煤矿企业虽然配备有安全设备,但是疏于维护和管理,致使这些设备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二是安全预案的制定缺失,在事故发生时缺乏有效应急指导,大量的安全事故表明,在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启动安全预案,那么可以有效地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及造成损失。
1.4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煤矿生产往往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差,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人员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在一些小型或者私人煤矿中,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具体来说,一是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保障措施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生产作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对地下作业相关的安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排除,对于系统的一些主要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还对一些老化的、落后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更换。
2加强煤矿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煤矿工程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首先,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员负责把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其次,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上,企业应加大力度,宣传安全措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生产人员都去熟悉开采的技术标准,认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约束员工的行为,让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最后,应该让煤矿生产企业的高层作为安全监督员,下到一线去培训员工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理念,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安全决心。
2.2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管,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第一,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规范生产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例如可以通过煤矿生产企业一名高层到达生产现场与生产人员一起进行生产;第二,加强安全性结构材料的监管,确保通道质量;第三,加强煤矿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能够按规定程序顺利进行。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监管,实现现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作用。
2.3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计划,确保事故损失最小化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因此,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防范,就要制定科学的、可执行性强的安全事故计划或预案。第一,煤矿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要准确及时地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第三,要重视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客观公正的评审,联合相关消防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安监部门共同评价,确保预案的科学有效,落实安全预案真正的价值,才能够为应急预案以后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2.4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煤矿开采现场的环境及工作强度给煤矿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采过程过,煤矿企业应该尽量改善生产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一方面,煤矿企业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生产人员的状态而持续工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地下地质、空气质量和工作强度等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2.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重要条件,所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管是生产安全还是人身安全,人员都是实施的主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煤矿生产企业应召开安全培训,并将安全和生产培训持续化,同源全体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例如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以及下到生产前线的时候可以开展企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指导。
3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证能源开采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意识、制度、技术层面的控制来把控煤矿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现今,诸多煤矿机电运输企业都对运输安全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原因在于我国发生了多起煤矿机电事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煤矿机电运输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企业开展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安全性,维护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纷纷开始进行安全管理,但目前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煤矿机电运输企业的发展。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煤矿建设的不断扩张,煤矿机电运输也在飞速增加,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操作不当,导致了一些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喷灯、电缆火花、带电作业监及信号照明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煤矿瓦斯爆炸,这些安全事故损失的不仅是国家财力,更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正所谓“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只有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才能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为了降低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率,应全面进行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一系列运输操作。
二、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因此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在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我国之所以会发生多起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是因为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运输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若使用不当,很容易给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目前诸多煤矿机电运输企业在运输安全管理中忽略了地面的安全排查,在运输过程中对地面标准要求过低,很多运输执行中的验收制度不够严格。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在运输之前没有对井下安装及运行的故障信息进行全方位排查,给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代工问题相对较为混乱
所谓的代工就是代替原有工人继续相关工作,在煤矿机电运输中代工问题是安全管理中的显著问题。代工人员临时接手工作,若在此之前不了解整个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又不进行相关工作培训的话,那么代工人员在工作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与其他工作环节不协调或者不一致的状况。另外还有一些代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表现出听之任之的态度,违章违规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该现象严重影响了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部分煤矿机电运输企业在运输操作中虽然认识到了安全管理这一问题,但并没有将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煤矿机电运输中,企业本身就不重视,那么要员工重视安全管理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另外,还有一些煤矿机电运输企业目光较为短浅,只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却忽略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煤矿事故的诱因。
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不当
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所应采用的安全管理方式也有所区别,比如对于煤矿机电运输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重点管理,然而在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中并没有给予特种作业人员关注,特种作业人员在运输工作中随意调换工作岗位,毫无规章制度可循,导致其内部一片混乱,严重影响了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合理化进程。
三、煤矿机电运输中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
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安全事故危害性较大,不仅会给煤矿机电运输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最主要的是它直接威胁着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将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以下是笔者针对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安全隐患提出的预防措施:
1.规范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装验收工作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直接关系着煤矿机电运输工作质量及安全,因此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中要严格把控运输设备的安装及使用,规范运输设备的安装验收工作。煤矿机电运输中主要涉及运输设备的设计、购置、安装、改造、施工及验收等内容,管理人员要对这些内容一一管理,确保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的安全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避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2.完善代工程序
代工是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常见的现象,有的运输工作人员由于一些突发状况或者个人状况需要停止工作,那么煤矿机电运输企业要保证煤矿机电运输的顺利开展,就要使用临时工人,也就是所谓的代工。但是代工人员综合素质高低有别,有的对运输流程也不甚了解,大大影响了煤矿机电运输质量及效率,因此解决代工问题刻不容缓。安全管理人员应完善代工程序,规范代工行为,在代工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代工人员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性质及特点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代工人员才能更好的配合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实施运输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的安全运输管理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制度及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严格规范煤矿机电运输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质量与安全,降低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极力维护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完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技术性及专业性较强,要确保整个运输环节的安全性,就要紧抓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点。特种作业人员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厉打击特种作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杜绝特种作业工作之间的随意调动,提高特种作业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另外,应根据煤矿机电运输不同的工种特点,结合特种作业人员的性格特点及技术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化分配,优化特种作业内部组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全方位安全管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紧抓影响运输安全的关键点,着眼全局,不断从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使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在煤矿生产当中,由于机电运输系统引发的事故在总数中的份额达到40%,该类事故能够对人员与机电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本文根据机电运输系统的主要特点,对其根由进行分析,提出管控措施,以期为做好机电运输系统管控提供参考建议。
一、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特点
(一)多变且复杂
该系统囊括范围比较广,同时井下设备非常多,而且比较复杂,彼此互作,另外,它们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且经常发生变化,运输设备逐渐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还存在着各自的子系统。系统网络相互间联系密切,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层次。掘进、回采、运输与提升,上述四个环节形成了主网络。煤矿还分成若干个采区与水平,各采区之中的排水、通风、运输、供电系统等均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不同系统相互联系,从而构建起一个复杂的网络。
系统具有整体联动的特点,其中某一部分的变化或许将造成复杂的联动变化。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每一电气设备将出现不同的变化。通风条件、瓦斯含量与围岩环境等方面均能够对系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装备的磨损、老化等同样能够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能。
(二)大量安全隐患
因煤矿井下环境条件复杂,具有大型的机电设备,机电运输系统同样有大量安全隐患。采掘的时候,当煤尘与瓦斯含量达到某个数值时,电气设备将会发生电火花,对人员生命产生威胁;当巷道中湿度相对较高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机电设备产生腐蚀,使其绝缘性有所降低;井下空间相对狭窄,搬运、安装、调试设备的时候不太方便,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件;设备需要相对较大的电量,这样就使得供电系统负荷太高,对供电电压要求同样逐渐提高,非常容易短路;井下环境条件不好,使得机电设备没有良好的安装条件,一般要频繁移动;机电运输设备间彼此配合,要求在时空上必须要有一致性。
(三)对人员要求相对较高
机电运输的主体为作业人员,因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没有彻底实现自动化,一些操作依旧通过手动方式来进行,因此,他们的作业意识与水平均影响到运输结果。这些设备一般要长期持续运行,以确保工效与产量。就那些非特种岗位的职工而言,必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质量。而就那些特种岗位职工而言,技g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表明这些岗位不能随意顶替,相关职工同样不能随意调动。
(四)老矿维护难度大
加之煤矿投产时间的增加,运输系统同样在不断扩张,在技术层面的要求同样不断提高。同时,伴随采深的逐渐增加,开采条件同样在逐渐下降。老矿对机电运输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操作人员必须高度认真负责。其具体特点我们通过图1 来进行描述。
二、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特点
首先,复杂问题分析过程中,一般通过关系网、流程图等来进行,能够形象的看出每一个节点相互间关系。利用图表构建起复杂的网络,同时列明每一节点相互关系。然后,详细分析各节点易于发生的问题及其造成的负面作用,结合机电装备的性能等方面,熟悉系统总体脉络,从而从整体上对机电运输系统做出评定。
其次,根据该系统的隐患,重点是由于设备操作不正确的隐患或者来自环境方面的隐患。基于上述问题,今后需要做好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工作。对于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提高煤矿工作的规范性。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开采、支护技术,为机电设备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环境条件;关于监督,应当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严格落实责任,监督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现场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各个细节与潜在的隐患;关于资金投入,需要在安全生产环节投入充分的经费,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不管是设备维护与检修,或者监管方面,均必须投入充分的资金,确保各项工作有充足的经费。
再次,一些煤矿暴露出操作者能力差异很大,许多矿工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操作装备过程中的方法欠规范,忽视安全问题,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安全生产。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在维护设备过程中,处理不到位,对机械装备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害,并且还能够对装备的工作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所以,今后应当切实强化对工作人员培训教育,针对思想意识展开有目的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能够降低人为损失。
最后,对那些运行时间较长的老矿,机电运输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其损耗同样不断增加。应当充分把握老矿机电提升运输状况,当发生各种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之内做出妥善处理,防止问题蔓延。老矿的优势是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是在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中,可以与时代保持同步,使其充分融合到煤矿机电运输系统。
三、应对措施
(一)构建复杂网络分析图
作为一种常见的复杂问题分析理论,复杂网络分析理论把各机电设备抽象作为一个节点,按照每一节点间的彼此关系,来联结它们,构建起一个机电运输网络。对网络联动性进行分析,为系统顺利运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构建机电运输网络的基础是收集相关信息,建立覆盖全网络的信息数据库。构建起数字化模型,则能够完成远程监控,实时跟踪各类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
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认真落实,严格进行考核。管理机构需要制定各类安全相关制度。管理制度要想得到贯彻落实,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提供保障,严格监管机电运输涉及到的每一环节,使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此外,安全投资一定要充足,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唯有真正执行好监管制度,才会将安全隐患消除。
(三)切实强化对作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对于工作人员,重点培训责任心、安全意识、技能等。作业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矿山事故的危害;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尽职尽责;矿井环境非常复杂,涉及到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因此,作业人员必须耐心细心开展工作;机电运输系统需要大量特种人员,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不能随意顶替。可对他们进行责任考核,重点针对安全知识、技术等方面开展有目的的培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频频发生的矿难是天灾更是人祸,其背后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就事论事来说,矿难频发显示出监管方面的疏漏。
麻木与安全生产意识差,是两大最直接的原因
3月28日,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地为中煤集团第一建筑公司山西临汾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一个在建矿井,被困者均为施工人员。有关方面解释称,经初步了解,事故系井下作业的建筑工程队打矿道时“意外凿穿地下水所致”。
“意外凿穿地下水所致”的说法,给人一个强烈暗示,即王家岭矿难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起“意外”事故。这难免让人认为,王家岭矿难较以往一些矿难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包括在事故定性、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问责等方面也可能不同。如果这样的推论成立,那似乎可以相信,有关方面将王家岭矿难的原因归结为“意外”,不排除有特别的考虑和用意。
王家岭矿难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并不“意外”甚至堪称“寻常”的安全责任事故。
据报道,中煤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认为,王家岭事故反映的核心问题是未建立探水、探矿机制,建筑施工前不掌握周边煤窑的分布情况。
在矿区特别是在井下建筑施工,必须事先进行详细的探水、探矿工作,否则,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凿穿“危险地带”,引发透水事故或坍塌事故。这应当是煤矿建筑施工时的常识性操作规程。中煤集团所属建筑工程队未经探水、探矿就贸然施工,明显违反最起码的操作规程。这样一些看似细小却足以致命的疏忽或失误,在其他矿难事故中也屡屡出现。
王家岭矿难抢险指挥部内部人士证实,事故发生前3小时,有工人打电话向地面报告,反映工作面内有漏水,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并未在意。更有工人透露,3月25日就有工友反映漏水,却并未引起重视,“调度人员把电话直接挂了”。
如上述报道准确无误,可以判定,事故发生前3小时和前3天,煤矿和施工方至少有两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机会,也至少有两次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机会,但因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不负责任,两次机会竟然都白白葬送了!有关方面,麻痹大意,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几乎成了近年来各地矿难事故中的一个通病。
可以初步认定,违反操作规程和对安全隐患麻木不仁,是导致王家岭矿难事故的两个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导致其他矿难事故的共同的病因。而这一切的根源,主要又在于一些生产企业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益,严重忽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
煤矿经营者为了“勇争第一”,为了多盈利和获取奖金,对来自井下的“漏水报告”置之不理,对利润、奖金的追求,竟然胜过了对井下数百名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视,这种经营、管理理念,正是王家岭煤矿事故最大的悲哀。
逐利的冲动阴魂不散
据介绍,中煤集团一建公司2010年确立了高达6亿元产值的“奋斗目标”,公司对各施工单位实行“进尺考核制”,掘进多者受奖,少者受罚,王家岭煤矿项目被要求“必须雷打不动地坚持10月1日投产的目标”。
据《山西日报》2009年8月报道,为了能早日产煤,华晋公司董事长武华太曾提出“花钱买进度”的理念,要求尽一切可能加快工程建设。而2009年5月中国煤炭网报道称,为了抢工时,负责王家岭煤矿承建的中煤第一建设公司月成巷道长度先后6次突破200米,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的施工纪录被不断刷新,其中2009年4月更是创出月成巷道215.5米的新纪录。
就此次王家岭透水事件来说,作为一个国有大矿,竟然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了14个掘井队同时作业,酿成巨大安全隐患。
在“雷打不动”的速度、效益目标的强压之下,安全生产被放在了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几乎成为“不可能”。
如果说,那些在采煤过程中发生矿难的煤矿产出的是“带血的煤”,那么,王家岭煤矿项目建设的就是一个“带血的工程”,“带血的工程”最终产出的也必然是“带血的煤”。这两种矿难实际上并无二致。
总之,王家岭矿难与此前常见的一些矿难没有根本不同,不是偶发的意外事故。对此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应按照重大或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规格”严格依法进行,而不能一味强调“意外”性和特殊性,更不能对有关责任人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减少矿难,改变生产方式是根本
往更深层次去考虑,矿难频发是粗放式、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增长速度的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不少小煤矿,甚至有些国有煤矿将适度生产的策略抛到脑后,一味地追求增产增收,不顾自身条件是否适合超产,也不顾自身对于安全风险的管理能力,加班加点地开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