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1 09:1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篇1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篇2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将内心深处的小秘密挖掘出来。在课堂这个心理、动作碰撞的场所释放出来。学生的困惑得以了解脱,身心得到了舒展,思维得以了升华,情感也就得到了陶冶。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上进心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师生之间产生了凝聚力,学生也有了活力自然而然就爱学,何愁提不高教学质量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新入学的新生,我采用各种方法,以最短的时间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他的爱好,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心中有他而产生学习动力。

2. 写好尊重入学后的系列文章《家庭情况介绍》、《这就是我》、《我的父母亲》、《我的爷爷奶奶》等,以便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是否单亲,是否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情况等。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能对症下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 不考虑这个学生的过去,哪怕是有前科的调皮学生,也认为他是最优秀的,充分肯定现有的能力。不把学生看成无知的白纸,而把学生看成可写最新最美文字的白纸。九二班的杨丹被认为是弱智,但在我的耐心辅导下,说好作文写得好,说好的朗读很美,似轻风、流水温柔,她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大。以前是一个D等生,现在已接近B等生。

二、“抓两头,带中间”,让学生勤学

所谓两头即“优生”和“学困生”。“优生”基础好,学习语文兴趣浓,学习自觉,不需要为师者花太多的精力。但依然要随时注意其心灵动态,要求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放心每一次小小的失误。告诫其必须谨慎、谦虚、奋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打着灯笼找优点。找出造成学困的主客观原因。大多数学困生则是因为生活细节上造成的马虎、大意、不专心、不用心等到,这就要求要个别谈心交流,尽量肯定其优点,有时甚至还要说点善意的谎话。因为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信,心理上产生满足感,还可以产生责任感。学生勤奋、努力的学习动力就被挖掘出来了。学生勤奋了,又何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学时,“抓两头,带中间”,要做到各类学生心中有教,特别是各类临界生,要对其每次的考试试卷进行面批面改,找出失分点,以及失分的原因,将其转化。另外优生的培养,学困生的补缺,除了在课堂进行之外,还要在课外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辅导,抽查背诵,检查预习,抽读作文等。

2.设立各种奖项,如进步奖、书写优秀奖、演讲能手、故事大王、作文高手等,全方位的大面积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勤学、乐学。

3.要多和学生家长交流,利用街头路尾,电话、短信、上网聊天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在家的表现,教育他做一个合格的人、大写的人。尤其要特别关注留守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加强这类学生假期的管理,要求在家多做家务和农活,不允许随便走亲访友,不结交狐朋狗友。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善学

生活有过这样的事例,如果你按着鸡脖来喂食,它就会乱叫、乱蹬,更别说了;如果你放开的,它应付主动吃,喂鸡如此,学习也是如此。新课程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总结规律,传授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有捷径可走。达到了叶圣陶老前辈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也就是说东道西,给学生授的是学习方法的渔,而不是现成的死记硬背知识的鱼。这样学生不仅向四十分钟要了质量,更重要的是自觉地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向课外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多媒体等要了知识。课内知识能力迁移到了课外,学生自幼学习,主动创新,自主探究。又何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学生打造聚宝盆活动,课前一抄,一期一个摘抄本,一个粘贴本,一份手抄报,一个日记本,每天半负钢笔字,这样学生日积月累,满教室都是作文资料,这儿书店卖的来说,更适合农村孩子。学生作文有素材了,学生的作文的源头问题解决了,学生有内容可供鉴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提高了。作文的分数也就上去了。

2.把讲台还给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演课本剧等,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有的说能力强,有的知识面宽,有的表演技巧高,有的普通话好等。从这些细节中去培养学生语文的兴趣。

3.教学生记忆技巧。例说明方法十种的记忆,就编一个故事分下去,作打猎这个事,画圈摸,怎样打猎,就记住了。再如记忆古诗词,往往是考试时记不住第一个字,就可组词的方法,将题目的一个字和第一个字进行组词,学生在考场时一记忆就想起了。

四、做魅力型教师,让学生好学

老师的言表风度是老师个人的内在的首先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外在反映。老师要讲文明、讲道德,举止端庄,仪表大方。同时,老师要有善良,有爱心,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不要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一视同仁。此外,老师还应是一个全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学校管理,小至饮食员,生活老师,门门都会,样样要精。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创新,做改革浪潮中的领头人,还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能力吸引学生,用道德感化,做一个有综合能力的魅力型教师。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敬重你,爱戴你。又怎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

篇3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僵硬,往往是单一、规范的课桌排放,学生端正的坐姿,师生一问一答的配合。实际上,这种统一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拉远了师生关系,也制约了学生自由表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改变教桌排列方式,譬如圆环绕型、会议型、E字型等;根据学生性格、兴趣、认识结构等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开放教学秩序, 学生可抢答、跨组交流讨论等。

如学习《伟人细胞》一文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文章标题中的细胞是什么意思?通过短语概括出贾里为追求伟人细胞做了哪些事情?通过这些事,你们认为他成功了吗,说明原因。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再现其中某件事,语言须合理地体现人物性格。再让学生自读文章,划出有关语句,进行小组讨论。当本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跨组讨论,然后全部被全班交流。此外,教师还可创设多种教学活动,如才艺展示、辩论会、演讲竞赛、知识抢答赛、师生沙龙等,以营造出愉快宽松、活泼生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欲,使其主动探究与发现。

二、确定目标,指导思维方法

在开展创造教育时,教师需要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在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时,教师需要明确目标,以发挥目标的导向、规范与激励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将思维训练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如听、读、说、写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目的地训练,有内容地练习。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多种创造思维法,如求异法、发散法、发现法、质疑法等,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其学会辨析,学会发现与提出问题,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运用发散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然后依照结尾情景,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不同结局。学生的想象合理丰富,文字语言也十分灵动优美,贴近人物性格特征。此种训练,使学生把握了思维方法,体验到成功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创造思维。

三、鼓励质疑,发挥想象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非常重要。思考需有质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由文本语言文字,文章思想内容,亦或老师提问等方面切入,大胆质疑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师生讨论,甚至争辩,这些是在学生理解文章基础上而展开的,可弥补老师讲解的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问题这一钥匙来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第一,于课堂上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提问比解决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引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质疑传统观点、现成理论,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探究求异,碰撞思维火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激活思维细胞,由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比如,学习《有的人》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文章的词句、段落与篇章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形成质疑习惯。譬如怎样理解两个“活”字与两个“死”字的含义?“刻入”与“烂”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于生活中质疑。知识源于生活。同样,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具有浓郁的人文性与思维性。因而,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由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提出、探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关注生活,由身边小事进行积极思考,学会创造性的学习。比如,学习《多一些宽容》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举出相关生活实例谈谈宽容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怎样才可做到宽容?引导学生由身边小事思考问题。而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争辩,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加强实践,提高创造能力

在语文创造性教育中,若想提高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并不能只是停留于口头,更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索,激发创新意识,学会创造性学习。比如,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实践。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顺文章,对文章有初步感知,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而后进行小组讨论与探究,使其能够借助工具理解语句,并紧扣课后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会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会提出疑问,融入小组讨论与探究,提出创造性建议。另外,还可让学生将文章编为课本剧进行小品、戏剧表演等。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0-0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入选的文本都是千百年来的名篇佳作,其厚重和丰富不言而喻。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并未提高,反而呈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能力日渐低下的窘迫局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陷入教学目标单一,片面强化字词积累的困境。学生的学为考试简单应付,教师的教为巩固基础疲于奔命,二者陷入恶性循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到底是持一种怎样的心态,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哪些无法跨越的困难?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到底应当怎样调整,才能从教学的困窘局面中走出?进而改变学生学习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希望本文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1.文言文学习现状的思考

1.1学生的畏难、不自信等主观心理因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文言文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时间的距离也成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其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句式倒装等内容确实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考试的角度,文言文的得分往往比较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答题时连蒙带猜,挫折感倍增。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更多地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实现,这加重的学习任务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效率。

1.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曾经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除了高考考试的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基本没有兴趣。在这种功利化目的的驱动下,学生根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文言文之美,更不用说认识和学习文言文中古人优秀的品质和智慧文化的结晶,拿高分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全部动力。同时,从实用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失去了交际传播的功能。学生缺乏运用的意识,一旦离开考试的指挥棒,或者离开校园,文言文基本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继续。

1.3教师重字词积累,轻文本内涵的教学方法降低教学有效性。很多学者批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强调字词,忽略文本内涵。虽然自主自发阅读的能力,需要有培养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误区。钱梦龙老师曾说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作为教师确实不能只着眼于高考要求,只关注考纲中的考点,而忽略文本的深刻内涵;只注重字词积累让教师陷入教学目标单一的局面,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教学有效性可见一斑。

1.4文言文的社会基础薄弱,缺乏使用的文化氛围影响学习积极性。从客观原因上分析,大环境的缺失是文言文学习的致命伤之一。作为一种语言,一旦失去交际的功能,它的生存就变得举步维艰。同时,文言文文本的阅读氛围较淡薄,书店里与之相关的书籍不多,有读书习惯的人中阅读文言文文本的人少。在这生活节奏加快,网络阅读泛滥,游戏娱乐充斥的时代,能静下心来阅读文言文文本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汉字简化了,成语用得少了,语法被弱化了,文言文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

2.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2.1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和不自信的心理。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让学习主体觉得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它学好。这份底气和信心才足以支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把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文言文字词句式语法中解放出来,感受一份来自文言文的简单美好。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文言文学习的信心首先可以让学生从获得成功体验开始。比如说选择阅读的文本可以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发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降低学生的畏难的心理防线,让学生做到不排斥,不畏惧,进而能慢慢喜欢。

2.2关注字词的积累,更关注文本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文言文中蕴涵着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其语言也是千锤百炼、文才斐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争取能更多扩展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而感受文言文学习之乐。比如《荆轲刺秦王》其故事性很强,学生对于秦王朝时代的故事大多比较感兴趣,不妨从故事入手,串起全篇的字词教学;《陈情表》中的祖孙感情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妨引导他们从自己生活的情感体验出发,感受李密的赤诚之心;《孔雀东南飞》是个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不妨联系当今的爱情速食或者爱情功利主义做一个比较分析;《劝学》的开篇极富文采也朗朗上口,不妨多诵读,感受节奏之美等等。

叶圣陶老先生说:"古书非读不可。"选入我们教材的文本,无不蕴含着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优秀文章的阅读熏陶,因此教师不可忽视文本内涵。

2.3将文言文学习和课外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文言文水平,单靠课内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课外阅读的补充势在必行。如果可以将文言积累、课外阅读和学生的兴趣联系在一起会更好。比如当下很多电影取材于古代文本,《画皮》、《赵氏孤儿》之后,《画壁》也随之而来,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阅读训练是否可以考虑从《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浅易趣味的文本入手,进行文本的阅读扩展。

参考文献

篇5

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过于枯燥,不愿进行文言文学习,进而给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情境式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有效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意义

文言文属于语文学科中的难点知识,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都只依照自身教学任务和教材进行操作,盲目照搬,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与语文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性,也没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情境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恋上文言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情境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体验性,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增长经验、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并能自觉进行文言文学习,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充分应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方法

1.提供平台、引入情境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形式进行教学,将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多种困难,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引入,提高课堂效率。文言文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时,必须对文言文特性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知难而上的探索心理,教师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口技》时,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引进情境式教学法。然后,教师可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愿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篇文言文。

2.联系生活、丰富情境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文言文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应用时,必须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效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从一些美轮美奂的地方、场景着手,带领学生联想桃花源的景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列举出一些桃花源般的地方,与其他学生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从情感深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3.导入教学、升华情境

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须注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否则将难以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因此,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导入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赤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影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熟悉课文,并记录下不理解的问题。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效果。

情境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有效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初中教学 语文学习 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来创设具有一定的感彩的教学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某些生态的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重视程度。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语文教材所展示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领略自然的风貌,开阔他们的眼界。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讲授,那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情境的设置加以推进。

二、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较强的功利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使得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开始逐渐意识到了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将这种教学方式过分的功利化,没有将教学内容同教学情境的设计结合起来,甚至一些教学情境设计得过分累赘,这样反而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情境设计过于随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将故事和情境作为重点,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引入一定的情境,可以增加教学工作的美感,提高教学工作的说服力。但是虽然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任何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情境教学法。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之前,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设计出来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白毛女》的讲解时,教师在白毛女居住条件以及穿着等方面的情境设置中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将文章的主旨向学生加以交代,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境”上,而忽视了“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理解。

三、提升情境教学法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动着他们去探索未知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对教学的效果加以优化。在情境的创设中,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境,并且结合一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进行问题的选择时,应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将教学情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设定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并不是创设情境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适当的情境才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和讲授的重点加以明确,对课文所要传达出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情境设计的质量。

【结 语】

初中的语文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创新教学的机制,完善教学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我国的情境教学法应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应用水平和应用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王玉生.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2)

篇7

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关系,老师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平易近人,进一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构建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最重要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其中有一点是构建较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把所谓的权威和架子放下来,和学生走在一起,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让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平台,建立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二、注重情景模拟,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更好地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想象进入一定的情境,进入学习状态,把想象和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模拟学习情境当中更好地动手动脑,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开放的思维平台,引导学生一起思维,共同探究。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渴望有一些新奇的变化,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教学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把学生的自我感觉、想象和创设的情境有机融合,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触动情感,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感知文章的深度内容,不断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通过想象再现自己所理解的苏州园林的具体景象,然后给学生创设较好的旅游场景:假如大家都跟着某个导游来到了苏州,要观赏这座世界著名的艺术园林,如果你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导游,通过你的阅读和想象,给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苏州园林。每一个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每一个小组都通过合作讨论选出一个较优秀的导游,然后在班级里表演,选出最佳导游。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室表演,加深对有关文章的理解和鉴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加以表现,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展现,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乃至学以致用。

三、合理借助音乐渲染,引发学生思想共鸣

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音乐播放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情感。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能够借助一定的乐声启发人们的思想、拨动学生情感琴弦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所特有的节奏旋律能够把每一个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当中,音乐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通过音乐的渲染很好地让学生结合有关课本内容,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把音乐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播放,把学生带进学习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体验作品中所表现的浓厚情感。

例如教学《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由于所处的时代、的生平和当时的环境离现在非常久远,学生一时很难走进这样的状态中,无法真正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是怎样一种情感,的逝世给全国人民带来多大的悲伤,人们对怀着怎样的一种怀念和悲伤感情。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内容,就要借助一定的音乐渲染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如泣如诉的比较悲伤的音乐中更好地感知这篇文章的情感,深切体会人们失去非常爱戴的总理是怎样的悲伤和不舍,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一起呼喊“你在哪里?”,这样,很多学生边朗读边听音乐,感知作品当中的情感,眼里噙着泪水。

四、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更好地融入情境

篇8

一、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的概况

(一) 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所谓情境是指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的环境,他能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对人的情感起到激发的作用,这里的“境”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一种体现。情境教学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人为性设立的“有情的境”,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和学习兴趣,进而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章内容理解和把握,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在尊重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合理、规范的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 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在对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形成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对情境进行更好的利用和运用。情境是情感教学的核心,也是基础。首先,情境具有真切感的特征。真切感可以使教材中意境在情境创设中更好的进行体现,类似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真实之感,仿佛置身其中。其次,情境具有情感性。情感性使得创设情境的情感因素更为丰富,学生才能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才能实现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实现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再次,情境教学中想象力也是不可获取的,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创设的情境同学生的想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二、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脱离教材内容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故事讲述、讨论辩论的形式来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但只是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没有注重文章主旨的突出,致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存在脱离教材内容中心思想的问题。例如,在记叙性散文《吆喝》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学生的模仿作为教学情境的重点,这样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二) 不重视情感表达。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在记叙性散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但教师只是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完全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情境创设,并没有重视情境创设中的情感表达因素,情境教学中真情实感较为缺乏,导致情境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很难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缺少必要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文章内涵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作用。

三、 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中心主旨来决定是否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如果创设,应该如何创设,针对那部分内容进行创设。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合理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情感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切不可只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以免给自身教学造成没有必要的干扰。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群体认知水平的不同,重视情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性,通过相应的模拟、音乐等来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理解。

(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由于在看待问题上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是有差异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可能会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偏差,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他们的个人情感状况,进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三) 做好不同情境间的衔接。除了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注重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不同情境间的联系,做好不同教学情境之间的衔接。教学情境要兼具全程性和整体性,注意整堂课程的贯穿,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加强不同教学情境之间的联系性,根据文章内容和情境特点做好它们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进行的情境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更好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情境教学在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智力和挖掘学生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性情境教学创设,做好不同情境间的衔接,为语文教学效果,特别是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效果的真正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可以提前把知识点找出来,对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有所了解,并且在课堂上重点理解,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合适的预习方法交给学生,预习文言文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比如,在进行《天净沙 ・秋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词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行了解,对句子的意思进行猜测,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节省大量时间,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适当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也是新课改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不同类型文言文的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总之采用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点并且还要学会一定的阅读技巧。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不同的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同,要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讲完文言文时可以再对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或作品进行延伸,让学生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登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延伸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其他作品,让学生通过延伸对杜甫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对诗词语境的感悟更加深切。

三、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比,学习效率会降低,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扎实。教师应该努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述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事迹,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人物的生平经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字和词,可以联系上下文并且结合全文的语境来判断字词的含义,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

例如,在进行《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和原文相匹配的氛围,因为此文章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蕴含的寓意深刻,所以在进行此文章的教学时可以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氛围。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字词进行重点理解,比如H、罹等,在教师进行解释之前,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字词的意思进行大胆的猜想,最后再给予纠正。

四、使用教学辅助设备进行文言文教学

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使用高科技的教辅设备,比如多媒体设备,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中能够将较多的内容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江南春绝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网上搜集到的关于江南春天的资料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其他方式对江南的春天有立体化的感受,能够让学生对诗词有更好地理解。

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将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的比重进一步加深,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接受,所以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还要会学习文言文,能够和文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课堂中是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共同参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文言文中找到规律,在做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此篇文章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加强,让他们即便是面对难度较大的文章时也能有能力解决问题。

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篇10

一、在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作为训练学生口头语能力的活动,需要学生根据所选择的话题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要点之一则是创设较为自在、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进入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来。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生活经验并反过来促进生活交际,正是创设轻松的教学情景的主要目的。

轻松愉悦的情境创设最为便捷的方式是使用故事,即通过故事给学生创造一个形象而又愉快的氛围,当学生受到感染后,就会大胆主动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劝告”,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劝告的几种方法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教师就可以讲一些与“劝告”有关的故事,比如“解缙进贡公鸡蛋”就是劝告里面很有名的例子。明朝有位李尚书告老还乡后,因小人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尚书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知道后很着急,解缙便替李尚书去进贡公鸡蛋。而后他向皇帝说了一番话,皇帝便取消了要公鸡蛋的念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如果你是解缙,该怎么对皇帝进行劝告?这一故事马上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有的学生扮演起了皇帝,有的则扮演解缙,在角色扮演中尝试着展开了对话,从而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二、创设合理情境促进口语训练

虽然学生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主体,但是教师的指导同样很重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负责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展开合理的联想,从而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联系。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练习主题就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话题有所共鸣和理解,口语交际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即,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交际情境,并非一定要拘泥于课本的形式。有些主题并不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完全可以更换成相似的但更为贴近生活的主题。

如八年级下册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这一口语交际主题,显然要求学生课前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虽然会主动搜寻有关资料,却也容易使得口语交际训练变成刻板的资料陈述会,学生之间很难产生双方间的互动。如果将讨论的主题换成“校园热点问题谈论会”,结合校园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迟到该怎么处罚之类的让学生甲流讨论,一来学生不用可以搜寻资料,二来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也能够有话可谈,随即就能够引发相应的交际行为。教材中存在不少类似的与生活脱节的交际主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真正的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得到有效训练。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口语能力

篇11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内或课外给学生创造交际情境,通过说、演的方式对学生展开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课内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好的话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际,一般来说情境教学口语交际主要分为自主性和话题性两种,自主性口语交际主要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说两个热爱篮球的学生可以展开有关篮球的对话,也可以就平时的学习情况展开交际。因为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让他们完全投入其中,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调动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教师要根据年级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话题性的语文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指定话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可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材料和课文的延伸,也可以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阶段他们的社会认知感和自我价值观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他们完全可以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说食品安全问题和民生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口语交际的话题,选取这类话题是因为每个学生在平时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对社会热点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了解,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用这类话题进行语文口语交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也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不管是自主性的还是话题性,只要能让学生融入到相关的话题情境中,并且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语气委婉,语言流畅就可以很好达到语文口语交际的目的。

二、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应该选择不同的交际方式

口语交际说白了就是说话,每个人都会说话,每个人都有话要说,那么究竟怎么说,其实并不难只要理由充分,语气温和委婉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让学生理解文明用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口语交际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交流,教师应该探索出更多的交际方法,在实现情境教学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创造大量的情境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际的平台,语文应该是一个表达和实践的课程,而口语交际则是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如说“我的梦想”,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梦想进行阐述。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比如说是针对文明礼貌的话题,可以安排几个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节:某人请客吃饭,发现之前邀请的有些人没有来他感叹道:该来的没来,但是当在座客人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不该来,结果他们走了。请客者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剩下的人也都走了。在创造了这样一个情境之后,针对这个小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说话才不会得罪别人?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如何文明得体的进行交际。

教师还可以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比如让每个同学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周围比较感兴趣的人,可以采访老师、父母和同学,也可以采访社会中的服务人员,比如保安和清洁工等。对于要采访的问题需要学生提前作好准备,写出来整理好,等教师看过没有问题了再让学生进行具体的采访活动。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人要有不同的交际艺术,这对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运用不同的交际法进行训练,能让他们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适当地拓展环境对学生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三、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来说,最重要的要给学生创造合理的交际情境。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同时还要配合多种不同的交际方法,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不断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作为学生,要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口语交际训练课题,刻苦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技能。因此,情境教学法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说明口语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郝一璇.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在《论语》中的体现【J】.北方文学.201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