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沉浸式音乐教学

沉浸式音乐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2 08:24: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沉浸式音乐教学

篇1

小学的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对小学音乐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辅助美育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对小学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艺术的教育,更首先要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所以德育是美育的灵魂。做事先做人,做学问亦然。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将无法接受知识。朱熹也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美育,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德育,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会增加音乐的热爱。教师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多微笑,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喜欢音乐。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是枯燥无味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的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育要把握美,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走进美的世界,热爱音乐。

三、充分利用歌唱教学

课程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经济、最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用广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音乐设备和复杂的教学场所。我们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说话,就能进行课程教学。而其他教学模式,如欣赏教育则需要资料、器乐等设备。要做好唱歌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与乐理知识的关系和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教师应降低音乐的乐理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通过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音乐学家陈鹤琴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一些农村小学生很害羞,不敢放开歌喉去唱,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让他们合唱或者一个人只唱其中的几句歌曲。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个不错的歌唱者。

2.要用言谈举止不断鼓励学生,多方位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小学生年纪小,挫折感较强,而且很喜欢听到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虚荣心盛。要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歌唱,需要不时地鼓励他们,表演他们。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至少表扬几个学生。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笔者都从不吝啬地及时表扬学生。表扬学生不仅仅采用语言的表扬,而且还经常采用眼神、手势称赞学生。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成长,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四、利用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描绘或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的。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两方面。

一是要创设情境、塑造意境。利用故事、情景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声音技能。小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和各腔体都在成长发育。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嗓音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动物联合晚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教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等的头饰和相应的练声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而教师则根据各个动物的特点启发学生注意分辨动物的连贯、短音和轻快等发音特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学习,会特别用心,教学效果也非常良好。

二是要一气呵成、心理引导。沉浸式教学有赖于心理依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让学生焕发永无止境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个学习过程是个平滑的、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从情境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忌讳学生受到打扰,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在学生一次的心理历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

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只有包容并蓄、百花争鸣才是春,一支独放不是春。所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自由发挥才华,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个性化表演的舞台。

总之,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使用多种音乐教学设备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音乐课。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历经艰辛,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以上是笔者个人的音乐课教学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一、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immersionprograms),又称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或双语教学,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字典》中,对于“沉浸式”的解释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1]沉浸式最先出现在加拿大法语区,主张学生不仅仅接受语言课程的教学,更应当“沉浸”在所学(第二)语言的环境之中,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该语言教学。“沉浸传播”是李沁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它将信息以是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连接了生活中所有媒介,从而实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传播。“沉浸传播”是一个让人能够完全专注于活动,并专注于个人活动体验的传播过程,它所实现的理想传播效果是让人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英国开放大学在《2018年学习趋势报告》中将沉浸式学习列为未来学习趋势之一,沉浸式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体验更逼真的场景,产生更加真实、互动、难忘的学习体验,学习者通过体验已设计好的模拟真实情景开展学习和实践,加深对学习的理解。[2]沉浸式教学的主要条件在于沉浸环境、教学目标、方式、大纲、活动、师资力量等方面,通过对环境、师资、教材三个方面实施沉浸式教学。

(一)创设沉浸环境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沉浸式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保证第二语言的输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创设相对应对的沉浸式环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第二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以第二语言来对教学环境进行装饰,从日常生活中用第二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置于环境之中,充分的在沉浸式环境里进行体验,达到最佳状态。

(二)提高师资力量

沉浸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不能再依靠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教学,需通过专业培训达到专业的标准和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更好的带入到沉浸式环境,激发学习者兴趣,发挥教学价值。

(三)合理改革教材

由于环境的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改革,学校等各环境需将教材与实际学习情况结合,积极研究制定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VR的沉浸式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目前E-learning教学资源,大多都停留在电脑、手机等屏幕之中,技术改变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3]VR技术现已引用到各个行业之中,将VR技术运用在沉浸式教学中,能够弥补沉浸式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能够更深体验到“沉浸感”。VR全称virtualreality,又称虚拟现实。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电脑生成较为逼真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图像;感知则为人所能感觉到的一切知觉,通过电脑图形技术所产生多种器官感知(多感知);自然技能由电脑进行处理参与者在所参与的活动中多部位或其他肢体动作的数据,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则指三维交互的设备。沉浸式VR指VR交互过程中所带来的沉浸状态,主要表现为用户不自主的进入某环境或氛围之中。该理论认为产生沉浸是个体将所有精力完全集中于某一活动时,获得一种高质量的享受和满足,致使忽略周边事物。这种感受通常处于忘我状态,个人情绪易被整个活动过程所左右。[4]VR系统的设计者为使用者塑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该空间具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状态、规律等。但沉浸式学习是需要通过借助特定媒介设施而完成,媒介设施将使用者的数据信息反馈到VR系统设备中再输出,该媒介则成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

三、传统戏曲教学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充分包含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丰富众人的精神生活。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用品,而传统的文化与娱乐方式都被人淡忘。因此,应当提高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对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视,积极探索戏曲艺术教学与发展,努力保护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促进发展。传统的戏曲教学方式已不再满足于知识的获取,戏曲市场遇到了瓶颈。当务之急是需要改善社会环境与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视野,为戏曲摆脱当前困境。程式性是戏曲艺术主要特征之一,戏曲的魅力就是通过程式性进行展现。戏曲艺术拥有着固定的程式,其中包括戏曲扮演者的服饰、动作以及扮演者所理解的人物形象情感等。虚拟性为戏曲艺术中另一个主要特征。戏曲演员演出时,会给予观众一部分留白,进行遐想,让观众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同时还会采用虚拟的手法,用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人物形象;还会因为演出效果并不能够完全展现,利用一些道具对观众进行提示,营造所需意境,以此突出舞台虚实结合,以求更强的艺术性。在戏曲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教学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大环境对戏曲教学的意识并没有很强,这给戏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是信息传播的时代,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大众传媒,戏曲的教学在开始就受到环境的限制,传播之难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创建新的教学环境,不在拘泥于教师等授课场地,才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到戏曲,让戏曲得以传播。其次,教师的团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即为教与学,有好的老师就是成功的一半。面对现在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好的教师拥有者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年龄过高的现象,想要有效培养出大量的戏曲表演者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学习者对戏曲的兴趣较低,同时存在畏难心理。戏曲的传播与流行音乐的传播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众人听到的更多为流行音乐,因此日常生活中就缺乏对戏曲的认知,再投身到戏曲学习中会觉得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产生畏难心理。最后,教学中易忽视学习者个体差异性。整个戏曲中,有不同的角色分类:老生、武生、花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正确的认知自己,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只能盲目学习;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众授课教学,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易忽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四、基于VR沉浸式下的戏曲教学

教师和广大工作者意识到,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需要将科技运用到教育之中,为传统的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将VR与戏曲教学进行结合,让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的戏曲教学展开新的篇章,进一步推动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香港城市大学JackyC.P.Chan等人利用动作捕捉和VR技术实现了一套舞蹈训练系统,可通过2D投射的方式将虚拟教师(角色)投射在屏幕上,受训者完成训练交互,收效甚好。[5]VR作为新时代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的代表,能够将虚拟世界的灵活性、生动性、快速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将沉浸式VR技术运用于戏曲教学中,较为明显的解决一些当前传统戏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日常生活中的VR,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佩戴相应的配件,就可以开始体验VR技术。将沉浸式VR灵活的运用在戏曲教学中,通过VR头显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戏曲舞台体验,为戏曲教学提供便利。只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无论是戏曲身段的训练,还是戏曲舞台的表演,都能相应的开展戏曲教学。戏曲教学场地不仅限于学校之中,只要有VR设备的地方,就能够开展戏曲教学。沉浸式VR技术可以将戏曲教学的教师、艺人的真人表演,进行动作采集并真实记录,运用技术进行行为分析处理,就能将名家表演技术的精髓进行记录保存,从而形成系统的戏曲教学课程,可供大家反复观摩、学习,有效解决戏曲教学老师年龄过大或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VR技术促进戏曲的发展,增加大众与戏曲接触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见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沉浸式VR能够让戏曲真正的走入生活中,走到大家身边,充分感受到戏曲之美。也只有戏曲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广大群众才能有所了解,不再产生畏难心理。针对传统的戏曲教学中容易忽视个体的差异性的这一问题,面对VR技术的运用也将迎刃而解。VR技术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先行录入使用者的能力、行为等信息,然后根据使用者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推荐相应的课程,让使用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根本上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让学习者能够真正置身于戏曲学习之中,不再因找不到合适自己的“教学”而放弃。其实,戏曲与沉浸式VR有着相通之处。程式性与虚拟性是戏曲的重要特征,戏曲是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行为去模拟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所发生的事情,而沉浸式VR技术通过打造一个平行、虚拟的空间,让使用者选择特定的“剧本”,按照特定的行为去演绎一个故事,这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度与契合度。在戏曲教学过程中,需要搜集普遍群众的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是一个极大的工作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VR技术,当使用者体验完VR技术以后,VR技术将自动生成用户体验与评价,由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反应至“后台”,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反馈,进行分类处理,相对应的设计更多具有个性、创意等教程,省时省力,充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戏曲教学与沉浸式VR技术之间的互动性,形成全方位的内容传递。

篇3

二、参与性的体验教学

音乐审美过程是人们用心去感知曲调情境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感知音乐,有效地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和再创造。比如,在学生学习歌曲《卖报歌》时,有些学生随手拿起书本充当《卖报歌》的报纸,一边欢快地跑,一边唱起歌曲,声音和动作相互协调,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抒唱歌曲。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自由自在发挥和表演的舞台,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强烈的兴趣。

三、创造性的体验教学

在课堂上最精华的部分,不是指教师绘声绘色讲得最精彩的时段,而是指学生的学习达到最高点,课堂上的“华彩乐段”是学生兴趣最激烈、潜能最大激发的时段,每一位教师要切实抓住这一时段,将课堂的自还给学生,鼓舞学生自由地发挥,进行创造编排和体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指导者或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的参与者。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2-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竞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有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他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

篇5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家当运用发挥了他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他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篇6

现代的高中生,面临了巨大的高考压力,对非文化课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致力于其音乐爱好的触动,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轻音乐,在介绍作者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闭眼沉浸于美好的音乐世界之中,放松心情,抛开考试的压力,单纯欣赏音乐,陶冶其情操;也可选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培养其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在受到熏染的同时,受到积极、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亦是如此。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上的锻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于教师的知识讲解与音乐的能力训练之中,有的放矢地利用不同的课型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热情,引导其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观、学习观。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自学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拍一拍节奏、感悟主题、试唱旋律等,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联想,深入全面地理解乐曲。最终将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掌握技巧,并不断提升音乐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信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帮助。实践证明,信息媒体技术,对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些受到空间与时间限制的音乐主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手段加以具体地呈现。以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其走入音乐情境,获取更深刻的感受等。

例如,在音乐――古典走向浪漫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电影或短片,用音乐天才及其作品的数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思维与联想的空间。然后再顺势引入其作品,如《弦乐小夜曲》等,让学生认真聆听西方音乐,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与鉴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高中音乐课堂“社会化”

当前学校所培养的,应该是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而高中音乐课堂就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感悟人生,使其学会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生探索的题材,引导学生树立执著追求的信仰、努力奋斗的精神,领悟人生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广泛收集励志型的音乐与故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等,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与资料进行搜集时,能够领悟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引导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插上想象的翅膀,领悟人生需要奋斗的信条,从沉思到悲愤,从悲愤到怒号,深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并培养崇高的个人品质。

五、小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节奏,培养才能多元化和拓展化。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习惯,拓展其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构造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篇7

音乐源于生活。 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音乐,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音响。有鸟儿愉快的叫声,大风呼呼的怒吼,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闹市喧哗中夹杂的歌声,等等。这些不同的声音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 这些声音在大人的世界是平凡无奇的, 然后传递到幼儿的耳朵里都是神奇又美妙的。 一次次的好奇,引导幼儿去倾听声音,去寻找声音,去推开音乐殿堂的大门, 丰富他们对于声音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生活基础。

此外,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 而浸润式音乐教学正是通过让幼儿倾听音乐, 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 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当幼儿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 就会自然地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 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 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 同时,幼儿也可以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感受, 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发展想象,理解接受音乐。

二、音乐源于活动

铃木先生曾说:音乐的功能并非仅仅是给儿童以精神的愉悦和性情的陶冶, 更重要的是, 学习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 从铃木先生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了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幼儿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让幼儿在日常的活动浸润中丰富自己的感官感受, 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进而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可以使幼儿通过音乐浸润式教育环境,自然地去倾听和欣赏音乐,而这种浸润也不说盲目和随意的,它是一种有目标的潜移默化式教学方式,它使得儿童以音乐为环境,在幼儿每日的生活中都贯穿和渗透音乐旋律。 同时,教师再配合着音乐旋律为幼儿讲授音乐背景, 并随时回答幼儿对于音乐的提问,这就使得幼儿像学母语一样自然的沉浸其中,无意识的欣赏和学习音乐,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悟音乐,让音乐伴随幼儿一起成长。

三、音乐源于课堂

为了体验音乐浸润式教学, 我们结合我园实际进行实验。 为了鼓励幼儿自己参与音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在课堂区域游戏中进行儿歌游戏教学, 给语言赋予音乐的节奏, 让幼儿即兴朗诵学过的诗歌。 我们发现,幼儿会逐渐自己加入节奏进行朗诵,有时还可以变换节奏。 音乐有不同种类,我们让幼儿自己挑选,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于音乐真实的感受。 这使得我们看到了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简单成效。 然后,我们引导幼儿打击乐器创造声音, 让他们感受音乐或缓慢或欢快。 幼儿逐渐也自己掌握,有的幼儿竟可以无意识地自己打击出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是音乐浸润式教学的魅力。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乐器摸一摸、拍一拍、玩一玩、听一听,各自体验自己的奇妙音乐感受,其中不乏提出许多问题。 例如,此款乐器为何会发出这种声音。 而教师就会耐心给幼儿进行解释,无论幼儿是否听懂, 潜移默化的语言会留在他们脑海,成为他们懵懂的音乐知识启蒙。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幼儿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们在一场游戏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 虽然他们可能不会意识自己表达的就是音乐,可是在没人约束他们的场景里他们自己不成熟的进行音乐创编,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倾听音乐以及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还在游戏中投放 CD 机, 让幼儿自己感受,自己表达。 在整个游戏中,我们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声音。我们惊讶于幼儿竟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嘴巴进行声音的表现。 他们在无意识中创造出很多新鲜的动作。 他们的想象力是无尽的,这使我们惊讶和振奋。 没有我们的干预, 幼儿自己依然可以很好的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表现自己、表现音乐、表现他们的声音。

四、音乐浸润式的优势及要求

(一)优势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 音乐浸润式教学的确是通过无意识学习来倾听音乐, 对于儿童学习欣赏音乐有着独特的优势。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如下。

1.音乐欣赏可以愉悦幼儿身心,带给幼儿愉快的审美体验。

2.幼儿可以自由且轻松愉快地接受音乐洗礼,学习音乐内容,进而完成对于音乐的想象。

3.音乐欣赏同其他娱乐活动联系,会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

4.教师讲授音乐背景 ,引起幼儿好奇心 ,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5.引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进而使得幼儿的音乐表达更加趋于完善, 也领引幼儿学习乐器,加固音乐兴趣。6.能够引导幼儿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

(二)要求

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强调的是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是语言、音乐、节奏和律动的结合,它在无意识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游戏或者其他方式,让幼儿喜欢上音乐活动,并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相对的,在教师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主动进行音乐技能练习,让自己沉淀更多的音乐知识,能够运用自如地将自己掌握的音乐背景知识传授给幼儿,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指导。

2.教师要涉猎诸多乐器,并要喜欢所学的乐器,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乐器知识。

3.教师要对幼儿音乐浸润式教学方法更加了解,而且要努力把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渗透到各种音乐教学中,并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篇8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去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式过多地关注政治性和智育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目标过多地放在了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小学音乐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教育,应将审美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传统音乐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它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比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乐理知识教学,训练他们的发声和视听,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没能突出这点,让他们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指导地越多,学生则会学得越好。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成为一种必然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对作品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由此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3.教学评价不全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都单方面地重视对小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德育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评价方式也单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比如说,运用的语言是否丰富,评价的切入点是否合理等。小学教育的改革并没有真正深入,力度也不够,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现代教育接轨。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歌曲《谁会叫》时,小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很多动物的叫声,我也能唱出来”。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才会不断创新。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想学习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教学知识,才会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那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像《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童年》等歌曲。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这些欢快的歌曲,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展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乐理的把握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以《小螺号》这首歌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CD、MP3等,让他们认真研究歌中的歌词,让让他们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在海边吹螺号的情景。

3.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升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比如,为学生讲“绿色的祖国”时,播放《天与地》,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让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展开联想,并站上讲台结合自己对大草原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草原形象。有的同学会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认为美丽的草原,还有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美丽草原中,这些都是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的好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感悟歌词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意义以及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厚想象力的。比如,在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时,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现音乐,都是拓展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4.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篇9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学生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它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等,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但学会了一首歌,也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无形中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篇10

1.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案例背景:

本课学习目标:

1、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教师指导朗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指导绘画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欣赏诗歌的绘画美,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中职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既不喜欢也不重视,缺乏相应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据此,本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通过配乐朗诵的艺术形式和将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图画,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

【案例实录】

教学片段一: 品读诗歌

导入新课后,集体朗诵,课件提示朗读节奏和韵脚;学生标出诗歌的节奏和韵脚并试读诗歌,感受朗读节奏和感情,感受其语言之美。

师: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v1w:@首诗讲究押韵 ,韵脚是:来、 彩、 娘、 漾、 摇、 草、 虹、 梦、 溯、 歌、 桥、 来、 彩。

生v2w: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生v3w: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结构形式。

生v4w: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音乐之美。

播放画面: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形象美,进而感悟诗歌形式的建筑美。师:这首诗的诗节和诗行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生v1w: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生v2w: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师:这首诗在形式上体现建筑美

播放视频: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听得时候注意用笔划出它的停顿、重音、喜欢的地方可以轻轻跟读,并感受下自己读的和配乐哪里有差距。

配乐《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读;学生看视频并美读诗歌,读的时候体会诗人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师:课文读好了,同学们心中有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呢?

生(1):流露了诗人要离开康桥时一股淡淡的哀愁。

生(2):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

师:同学们对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的很准确。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作者的情绪表达过程:诗歌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的不可遏制的爱,这种爱让人欢喜让人忧。诗人的感情是变化的,给我们的是一种起伏跳跃的旋律美和音乐美。

教学片断二:分析意象

诵读中同学们感悟到: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每一节诗都能绘出一副优美的图画,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师:诗中那些词语充满色彩感,表达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生:诗人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的词语有:云彩、 金柳、夕阳、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青草、 斑斓。

师: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画面内容。

生(1):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挥手作别。

生(2):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生(3):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生(4):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

生(5):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斓里高歌。

生(6):寂静的夜晚注视宁静的康桥。

生(7):挥一挥衣袖悄悄别离康桥。

师:绘图。小组合作将每节诗的内容绘成图画,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七人在黑板上通力合作,描绘出诗歌中所体现的景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

师:通过图画同学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体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

生:康桥的景色太美了,诗人对母校恋恋不舍。

这节课结束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诗歌像抛向湖面的石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

【案例后记】

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本课是如何运用教学策略?

这首诗语言优美,诗的语言及感情的赏析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师生视频范读、 配乐朗读、齐读 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学读、 练读 、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了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对于诗歌的意象的赏析,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由小组讨论找出诗中描写的意象,后由学生画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图,通过分析意象了解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

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学会了赏析诗歌的方法,师生互动好。

【案例分析】

本案例将教学分三块:朗读、 绘图、 赏析。体现"重在诵读,重在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篇11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课程本身就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音乐教育与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准确地认识音乐形象,进入角色。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情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表演、多媒体、音乐游戏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它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画面再现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音乐元素的学习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单调、重复地讲解,学生更是提不起兴趣。而小学生对形象的、直观的物体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画面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音乐元素获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如:《大鹿》一课,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作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放上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目睹了大鹿救了被猎人追赶的小兔子。在多媒体画面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歌曲的热情。

二、通过游戏场景导入情境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用游戏导入情境,是最贴近学生生活,也是情境导入中最有效的一种。如:在《火车开了》一课,教师为每个学生精心准备了礼物(房子、火车、轨道、大树、小鸟的彩色图案等),指导学生将各种图片拼成有山有树,有一辆火车从远处驶来的图案,生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驶的声音。之后教师扮演火车司机,学生扮演乘客,从家乡出发去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通过以上游戏导入歌曲的情境,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利用音乐音响渲染情境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一切情感和所有形象都是由音响所产生的,所以音乐情境教学法的首先具备的一个优势就是以音响创设情境,用音乐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这是音乐教师最常用和采用最多的情境创设方法。如:在欣赏《校园多美好》一课时,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播放了一首节奏鲜明平稳,旋律流畅轻松的歌曲,让学生踏着轻松愉快情绪的音乐走进课堂,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为后来要求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歌唱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尽管音乐重体验轻说教。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还是起着某些特定的作用。在创设情境中,语言的描绘是最便捷、最常见的一种。教师可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声音语言和形象生动、得体协调的肢体语言描绘出情境,让人情思并涌,沉浸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中,用语言情境来亮化作品情致。

如:在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时,教师在悲伤的旋律背景下,用哀伤的语调,讲诉王二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将敌人引入埋伏圈,最后惨死在敌人刀尖的故事,以此导入欣赏。这一情境唤起了学生情感,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让学生充份认识到二小是多么地勇敢,敌人是多么的可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欣赏才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提出问题巧妙构筑情境

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内容的深浅主动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根据问题的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单向发问、多向发问以及全面发问等多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问题情境时,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问题的表述必须简练准确,最后,问题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环环相扣,难度适中。如:《火车开了》一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联想与火车相关的内容(你坐过火车吗?它的声音谁能模仿?……)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情境。

六、结合表演创设音乐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