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航天航空的意义

航天航空的意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2 08:25: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航天航空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航天航空的意义

篇1

主持:路仁

航天员穿衣非常讲究,要视场合和任务来选择服装。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航天员必须穿上橘红色的加压服,又名“发射再入服”。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航天飞机座舱发生故障而丧失压力时,给航天员提供正常的大气压,帮助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如果航天员降落到水中,它还能保暖防寒,而且橘红色既醒目又防鲨。而在进行舱外行走时,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太空服。它由特殊材料制成,可以防热、防寒、防太空碎片、防宇宙尘、防辐射和提供氧气等。

航天员的饮食非常讲究,菜单多达80种。早期的太空食品主要是糊状食品、复水食品和“一口吃”食品,由于口感不好、不易软化、碎屑多,基本已被淘汰。如今,航天员的菜单上已有80多种可口的食品和饮料。可分为日常菜单食品、应急供应食品和舱外活动食品,以适用、营养和方便为标准,主要有:水果、蔬菜、乳制品、肉蛋类食品、零食、饮料、汤类和调味品等。航天员只需固定好身体的某一部位就可进餐,食品飘在空中,只要一张口,即可入嘴。

航天员的起居、洗浴有讲究。航天员一般在睡袋或卧厢中睡觉。该起床时,闹钟会将航天员闹醒。有时地面控制中心会放“起床音乐”,有摇滚乐、乡村音乐、古典音乐等。航天员也要梳头、剃须、刷牙、洗澡等。航天员只能互相理发,且必须用吸尘器立即吸走碎发,否则就会污染环境和侵害人体。航天员用一种不需要清水漂洗的洗发剂洗头,洗澡主要是“海绵浴”――只需要一块干布和两块海绵布。在失重的条件下洗澡,不需要太多水,因为水极易粘在皮肤上,不易流走。

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不像我们在陆地上行走那么容易,有着复杂而费时的准备过程,活动范围也有限。首先,航天员需要吸氧排氮,戴上供氧面罩,吸氧完毕,再穿戴太空服。穿戴完毕,关闭气闸舱通往座舱的门,然后打开通往太空的门,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舱外行走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早期研制的“脐带”与乘员舱连接,航天员所需的氧气、压力、冷却物质、电源和通讯都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由于“脐带”长度有限,航天员只能在附近活动;二是靠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与生保装置以及载人机动装置,这样航天员可以到100米外活动。载人机动装置像背包,航天员通过手控器控制高压氮气从安装在不同部位的推力器喷出,从而改变飞行速度、方向和姿态。

篇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水路运输具有很多其它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投资省、运输量大、运费低、收效快、节约能源等。为了改善航道航行条件、扩大通航能力、增加通航里程、提高水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航道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必要的航道工程疏浚技术措施,是航道建设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疏浚吹填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航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疏浚吹填技术的基本概念

疏浚工程(dredging engineering)是指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按规定范围和深度挖掘航道或港口水域的水底泥、沙、石等并加以处理的工程。疏浚工程是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港口水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吹填工程(hydraulic reclamation)是指将挖泥船或水力挖泥机械挖取的泥沙用水力经排泥管线输送到填筑场地的作业。吹填工程根据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放淤固堤和场平工程两种。

疏浚吹填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如何保证疏浚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施工前、施工期、竣工期做好质量控制措施。

二、疏浚吹填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

1.1对承包单位进行资质审查

当需要爆破时,承包单位必须具有爆破许可证和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需审查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交底计划。承包单位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应严格遵照已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爆破操作规程进行。对具体的挖泥方法、弃土处理及环境污染影响等都要一一进行审核。

1.2合理处理弃土

弃土如为水下抛泥,应事先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选择合理的抛泥区,抛泥区应设置标志,抛泥要考虑不影响航道、港池、锚地的水深。

1.3围堰的质量检查

围堰构筑的质量及挖泥船水上、陆上管线的布置进行检查,排泥区应在泥泵扬程允许范围内,并有足够的容量,围堰和泄水口等应符合规定。而且还需要加强值班,检查围堰安全的情况。

1.4检查测量控制点和水尺零点

检查承包单位设置的挖槽导标(包括边线的纵、横导标,边坡的中线导标)的位置。施工区域设置安全指示标志事前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限制航行的通告, 在施工区域的适当位置设立信号标志及警告牌。

2.施工期的质量控制

2.1 疏浚工程质量控制

(1)做好施工事前控制:①挖泥船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测量人员测设的开挖标志进行定位施工,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开挖标志的精度。挖泥船操作人员必须在施工前正确记录测量人员所设置的水尺读数,按水尺读数进行挖槽深度控制。②挑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队伍投入本工程施工,同时选派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该工程施工,以提高工效,保证质量。③完善自检机制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负责质检工作。④施工前应检查、校正挖泥船的挖深指示尺,使绞刀或泥斗最低点与水面的垂直距离与挖深指示尺的读数一致。⑤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队内部层层落实,明确施工任务,坚决杜绝野蛮施工、违章违规作业、不按设计施工行为。

(2)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①做到专业人员配套实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和控制,充分有效的行使质量否决权和质量奖惩权,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②坚持“三检”制度,施工中各个环节做到层层有人负责,道道工序有人把关,专职质检员做到各道工序的及时检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③建立坚持工程会议制度,坚持每三天召开现场质量会议,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介绍施工经验教训,做到取长补短,抓进度、保质量。④坚持上船监督,努力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质检人员对参加本工程施工的挖泥船,采取了上船监督的办法,对施工水位、施工标志、绞刀下放深度、挖泥船横移速度和前移距等施工操作方法,随时进行检查,并按“帮、促”的原则,及时帮助纠正。

(3)当疏浚工程竣工后,应及时进行竣工测量。验收测量可在竣工后一次进行,也可按合同规定分段、分期进行。但验收测量前应通知验收单位派人参加,共同验收,或由施工单位将竣工图及有关测量资料提供给验收单位进行验收。

2.2 吹填工程质量控制

1)航行船舶密度大的港口、航道不允许水下排泥。排泥形成二次污染的水域不能排泥,而远距离抛排又很不经济,所以疏浚的弃土就需要吹填。

2)为了利用低洼地区作绿化园地,或作港口堆场和建筑基地,需要回填抬高地坪,并且能与附近港池航道疏浚巧妙地结合,许多新建港区的堆场等陆域都是吹填的,但作为农业利用应对土质进行严格检验。

3)附近水域有砂土,单纯的吹填造陆,要做好吹填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经常检查围堰和泄水口门的质量情况。应经常检查标高控制杆和沉降杆的设置质量,并定期观测吹填高度,做好记录,测算工程量,以便控制工程进度。对土质有规定的吹填土,应经常取土样进行试验。

4)对吹填土承载力有严格要求的吹填工程则应考虑:对疏浚所挖的土质应探明情况;对吹填区下卧层土质也应探明情况;对砂性土可采用机械方法使之密实;对用淤泥或粘土吹填的地基,可以用加吹砂层并和粘土(淤泥)分层吹填,及表面开沟排水或采用溢流竖井等办法加速排水固结。

3.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吹填单元工程完成后,承包人应及时填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单元工程质量等级,以作为以后评定相应分部工程质量等级的基础资料;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检测标准按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及有关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单元工程开工签证、工程支付计量、量测及价款结算申报按合同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航道疏浚和吹填工程的本质来看,作为一项资金投入大、技术密集性强的综合工程,开展施工技术分析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既定工程目的,控制对自然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对一些疏浚和吹填工程量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更需要管理人员从多个方面出发,在落实施工质量管理的同时,还应积极提倡文明施工与环保施工,为疏浚和吹填工程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JTJ324-2006,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2]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S].

篇3

摘 要:

为了解决多星在轨测控给航天测控网带来的资源压力,在分析航天测控网资源冲突现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航天测控网资源分配模型。该模型立足于航天测控网现有的硬件资源,在不增加测控网建设成本的基础上,引入效益因子,既优先满足测控级别较高的卫星的测控需求,又充分考虑接受测控任务时各个测控站的时延和带宽等实际因素,通过分配不同的权重,实现现有测控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采用遗传算法(GA)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资源分配方法相比,该模型的任务完成率提高了23%,测控资源利用效率为传统方法的2倍以上,而算法的运行时间与传统的方法相当。因此,在多窗口多星同时测控的条件下,该模型更能合理配置测控资源,提高整个测控网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航天测控;资源分配;遗传算法;多窗口多星测控;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志码:A

英文标题

TT&C network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l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英文作者名

DONG Jiaqiang*

英文地址(

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Sichuan 615013, China英文摘要)

篇4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要看一看曾经上过太空的人的健康状况,就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答案:上“天”容易下“凡”难,上过天的人回到地球后,都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1998年,美国报道了随“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因患癌去世的消息,他终年73岁。这个寿命与如今的普通人差不多,因此恐怕难以称为长寿。登月未成功的“阿波罗13号”宇航员杰克・斯韦吉特于1982年患骨癌去世,属于短寿。

尽管这两人因患病死亡在宇航员中只是少数,而且与普通人的患病率和残废率相比也不会有什么统计学上明显的差距,因此也不可能由此得出宇航员易早衰和患病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另一种原因――宇航员都是万里挑一和有特别保健措施的,身体肯定比一般人要健康得多,再综合地面和空中的一些实验结果,就可得出一些有意义结论:他们在太空中比常人受到的健康损害要大得多。

太空不仅不是天堂,相反,它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个十分危险的环境。它的危险在于太空是一个集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微重力、流星体、空间碎片为一体的恶劣环境,这些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十分有害,而且在航天飞船或航天飞机中还要加上巨大的噪声和剧烈的振动这样的负面因素。因此,人类想在太空或其他星球,如月球或火星上生存,是很难做到的。从1500名飞行员中才选出了杨利伟等14名航天员,这就可以看出,前往太空对人的身体和体能是多么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即使具有航天员的身体条件,也还要穿上特殊的防护用具。

太空中的“险境”

宇航员在太空受到的健康损害主要有辐射和因微重力环境的失重而造成的肌肉和骨骼的萎缩。太空中的辐射主要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和高速太阳粒子。前两者已被大量事实证明是致癌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元凶,而宇宙射线是由低原子的氢到重原子的铀的离子组成,是一些高能粒子。在地上的粒子加速器实验表明,动物吸收了高剂量的粒子后会造成神经脑组织损伤和癌症等疾病。不过上述所有射线的辐射对人造成的伤害有10~15年的潜伏期。虽然航天航空医学和材料专家可以设计特殊的服装来保护宇航员不受辐射伤害,但以此来考量,如果非要在太空生活,人类仅在着装上付出的代价就不小,比如必须整天穿着防护服,而且还不一定能100%地阻挡各种射线的危害。

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会造成人和物体的失重,因而人和生物的肌肉和骨骼会萎缩。在地球上,人们的肌肉和骨骼要不断抵御重力,因此可形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态平衡,使肌肉和骨骼能保持健康的张力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常态。但太空是一个典型的微重力环境,不可能刺激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功能,因而它们的萎缩便是必然。

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了5个月的诺姆・塔加特回到地面后,经检查,他的大腿骨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要早衰5年,这就是微重力环境造成的后果。

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宇航员体内钙的情况表明,在太空,宇航员骨骼中的钙每天约减少0.25克,尽管回到地面后会慢慢恢复,但每天只复原0.1克,所以至少要用在太空中2~3倍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而且并不是每个宇航员的钙都能完全复原。钙的丢失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造成一系列病症,如骨质疏松和骨折。不过航天航空医学专家认为,可以设计锻炼方式来阻止钙的大量丢失,但能否完全阻止还难以断定。

另外,在太空由于失重,会造成内耳平衡器失常,加上骨关节不能感受到重力造成的压力,而眼睛仍能看到头上的天空,因此便会有晕船感。久之,可造成前庭――视觉反射的损害,使人长时间都不能把目光集中到目标上。

造福地球

上述问题不过是太空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一部分,它至少说明人类在地球以外生活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应当停止探索太空。

探索太空当然是为了理智地了解它,并希望能用这些研究成果造福人类。比如,利用地球上所不具备或难以模拟的特有环境去研究生物发育、生长、变化、衰老、长寿和死亡等过程和机理,并利用获得的原理和成果来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获得人类所必需和急需的各种资源和产品。这些研究包括太空育种、材料科学、通讯、军事工程、生物制药、临床医学、对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的认识等等。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就展示了一种很有吸引力并非常实用的太空生物技术,它可用来防止人的骨质疏松。因为生物在太空中丢失钙的现象特别典型,而且也类似于人在地球上钙丢失的过程。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多次空间研究,研制出了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针对地球人所需而进行的太空探索也存在两方面的结果,比如太空育种。太空育种的本质和机理是,太空中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的综合作用,能使植物DNA链条发生断裂或重组,因而其基因组会发生易位,然后产生新的突变体。当然,这种突变是随机的,用一般概率理论来解释,就是种子各有50%的可能因突变而变坏或变好(当然实际情况并非这种概率)。

珍惜我们已有的天堂

迄今的探索和研究一再证明,世上并不存在比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天堂或栖息地,人类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地球。

篇5

传承经典,志在超越

从接手航天腕表设计开始,飞亚达的设计者们即要面对-80~80℃的温差、高强度太空辐射、瞬间真空的压力变化、航天器起飞和降落时巨大的冲力等苛刻的腕表使用环境和特殊航天特征计时要求,多年的实践经验让设计者在技术层面突破了一道道难关。此次飞亚达神舟十号纪念款手表GA8602,WBW重点突出了技术因素,精确无误的计时、100米防水功能、钛合金的材质以及45分钟特征计时功能等,都是对技术和功能重视的结果,而对技术的强调是对品质的保证与承诺。因此,这块航天表的意义就在于,它表达了一种对于技术的向往,一种探索永无止境的精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飞亚达航天腕表发展之初,通过技术驱动创新的理念并逐渐形成了飞亚达腕表精益求精的产品形象。

同时推出的新款航天系列陀飞轮腕表,也是为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周年而设计的。这款腕表除了技术上的继续完善,更创新性地使用了陀飞轮机芯,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对腕表技术内涵意义的传达。这款腕表采用纯银质的表盘,盘面嵌刻太空星球表面图案,更加突出航天腕表意义的因素,图案处理得非常含蓄,不会损害读时的功能,机心旋转擒纵系统中支架以三个匀称的F字符构成,既满足了功能的需要,又突出了品牌形象,是一款集功能、形式、意义于一体的优良的设计。

大器精琢,微妙玄通

在当今时代,技术所带来的产品性能上的提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人们越来越要求物品能够满足自身深层的价值诉求。飞亚达研发团队在航天腕表技术和形态都取得很大突破的同时,开始思考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正如飞亚达集团副总经理李北所言:“腕表不仅仅需要精准,在精准计时之外,有历史意义者,更为上品。”无论是飞天之路、对某一领域极致的钻研,抑或人类更高的梦想,而究其初始,人类所成就的一切,无不是源自同一种探索精神,而这种精神,可以用一只身经盛事的腕表来承载,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飞亚达为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1周年限量发行的典藏款腕表,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一个挑战。它一改常规设计对功能和形式因素的强调,为突出和保持表盘画面的完整性,时间指示功能是被隐藏起来的。在你需要视读时间时,轻按表盘2点位置的按钮,时间读数就会在表盘6点位的金雕莲花中出现,这种打破常规的新颖功能配合强调腕表不同寻常的意义。而这款腕表的意义应该从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中去寻找,因为物品的意义是在历史符号中得以延续,是历史符号承载了物品的意义和全部的文化内涵,并且优秀的设计一定是那些将企业自身的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气质相结合的设计。此款航天腕表的设计和研制,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为设计灵感,以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飞天文化”为契合点,以创新的时间指示开合视读功能为特色,以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CNC精密制造为支撑,以传统掐丝珐琅和细微金雕工艺体现文化和技艺传承,形成品牌所独有的设计语汇与内涵,这是非常难得和特殊的。

篇6

我们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各类非标准、特殊、专用计量检测工具,检测工程承接,专用检测设备设计和制造服务的内容。所谓非标准、特殊、专用、计量检测工具,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设计和制作,是需要依据相关国家计量检测工具规范来进行的,简单的来说,是符合国家或行业需求及设计规范,参考“标准”而又高于“标准的”定向型研发制造工作。此类工作甚至可理解为是一种跨越现有技术等级和标准的创造型科研设计和制造为一体的创意工作。

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工业,军工,铁路建设和铁路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一切装备制造和各类机械制造。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计和制造专用和特殊计量检测工具和设备,可以说每一单业务均是量身定做的科研设计,此类业务不像卖标准产品,很类似或其实就是一种科研项目和定向开发制造工程的承接。

搞计量检测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制造工作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我上面说的还仅仅是一般接触式计量的工作流程,要是我们为高速铁路测绘或计量检测,或为航空航天工业设计和制造那些大型的检测设备和做工程的时候,复杂程度就不是一般的高(比如我们我们所说的大型非接触检测设备和检测工程,一般会以精密机械为底衬,复合现代光学技术,声学技术,成像技术,数据分析及通讯技术,自动化及控制工程,材料学,电子,专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测量测绘学及卫星遥感定位技术等等复杂技术的有机结合)。

大家知道的现在高速运行的武广高速铁路,业界外的人很难知道,这样的高速铁路工程对质量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苛刻质量鉴定和监督水品!我本人是参与了铁轨铺设以后对高铁钢轨水平度的检测工作。

中国高铁目前施工水品已经是世界最高水品了,仅仅一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我们按中国高铁建设和铁道部科技最高指挥部门要求,对铺设好的高铁钢轨进行水平度的检测,给出的具体要求是:在高铁任意一段截取十公里,从测量远点到测量检测截止点,整个十公里的里程,铁道建设部门铺设的钢轨两条轨道整体水平误差不得与设计图纸有5mm的误差!!!(这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施工水平,世界顶尖级的水平)。

篇7

航空项目的管理会贯穿在该项目的全部生命周期当中,对该项目的全部过程实施管理。航空的项目管理涉及的步骤非常复杂,部门众多,其中包括政府部门、用户部门、运营商、配套方等,该项管理的关系以及涉及面极其复杂。无论是内部机制还是外部机制,对项目管理的技术以及观念态度上皆决定了该项管理的成功或者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航空系统的研制成功一定要得到大规模的,复杂开放系统工程方式的全力支持。

1项目管理的三维结构

1.1逻辑维

首先,要将该项管理的目标进行制定,在进行制定基础之上在进行管理计划的组织架构,之后紧跟项目的进行,将制定的计划有序地实施,在不同的实施方案进行后,及时取得相关问题的反馈,对制定的目标以及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1]从控制理论学角度思考,该项管理模式是负反馈的回路,以全力保障好该项管理的内容得到重组以及优化。

1.2知识维

该项结构包括了一些比较专业性的知识,心理学、管理学、运筹学等。这些理论知识点为实践应用起到了详细的指导作用。

1.3时间维

按照项目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项目短期管理、项目中期管理、项目长期管理。其中短期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两个项目以内的管理,中期管理是对系列项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管理,长期管理是几年内构成的全套管理形式的实践。三种时间管理形式在内容形式上不具有分割性,因为中期以及长期管理的经验是从短期管理中逐渐总结得出,是以短期为基础前提的。中期管理形式是短期管理和长期管理重要的中间环节,长期管理则是整个项目工程的关键内容,是航空企业形成自身特色,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管理措施的重要经验基础,这三种时间的管理方式不能缺少任何一种。

2航空项目管理中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2.1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

通常情况下,航空项目内容会非常多,并且十分复杂。从项目的策划到实际进行生产,期间所涉及的部门以及因素众多。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因素以及问题是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的,没有任何的规律可以遵循,不能对问题的出现进行预测是该项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该项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因此要探寻出新的管理模式,增强我国航空的综合竞争实力。

2.2引进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对航空项目管理的帮助

(1)针对该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决策支持系统引进到该项管理工作当中是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该项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支持背景的,能够有效帮助技术人员应用具体数据以及模型将半结构化问题得以解决,该系统的本质其实是作用交互系统。[2]项目中出现的半结构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形式上有目标的确定性以及可操作性。技术人员针对该问题采用的实际解决措施可以预测到,非结构化问题是不能进行预测以及没有明确的目标。(2)以往的该项系统在使用上会存在一些弊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现在该项管理中已经将智能管理系统引进。该项智能系统在功能上,极大地做出了改变,不但在模型定量上具备了功能,还能对人工智能进行项目的定型分析,并且还可实现对不确定性进行推理。通过该项智能系统的综合应用对问题解决的具体经验流程,利用人与机器系统的充分结合,使非结构化以及结构化的问题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

2.3建立完善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作用

针对该项管理中,非结构化问题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对该问题不能进行比较准确地预测以及对其描述的情况非常多,其中需要有机结合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我国的航空公司研发部门,会为了迎合国际的发展和需要会进行多项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航空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其中建立智能决策系统支持体系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实时分析的重要手段,该套智能系统将模型与数据库进行结合,系统由人机交互系统与数据库、模型库与方式库以及知识库共同组成。该项智能系统将项目过程中实时监控得以实现,并且对项目流程的具体分析、支持功能以及人员服务支持等进行功能上的实现。

3系统动力学在航空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对原因以及结果关系和反馈流位流率结构建立模型的方式,较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航空项目管理应用动力学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在对项目工程实施的过程当中,系统之间的要素在作用相互的环境下构成了系统行为。[3]在该项目管理中对其进行应用,是对原因以及结果之间的关系图进行了定性分析,是一种对比较繁杂的项目系统分析的良好方式。

3.2影响项目管理的诸多因素

对该项管理工作产生的外在影响因素非常多,也有较多的研究以及说法。在众多的观念中,有一种观念得到了较多研究学者的认可,即为管理人员对系统动力学的充分应用,可较好地解决项目进度问题,降低成本问题、最终完成效果问题,并且这三项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项目成功的关键。(1)项目进度: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项目的设计方案、实际生产的效率、生产方案的合理性、外界的干扰因素。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项目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生产效率加之合理的决策方案,进度会有明显的提升。此外,外部因素对其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如:设备的生产水平、工艺水准等皆是影响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2)成本的投入:对项目投入成本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材料的成本投入、整体资金的投入、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以及科技人员的投入。如果有效地将这些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降低,对项目的成本投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3)项目效果:对项目最终效果的衡量,既要对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检测,同时也要对项目成果获得的收益进行分析。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皆是对项目最终结果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3.3工程系统在项目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航天航空系统工程是我国较早进行发展的工程系统。该系统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特别典型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例如,航天器发射需要的系统包括:航天器、航天测控系统、回收装置、用户台站等。每一项系统本身其实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各有不同的复杂系统组成,最后形成了一项更为复杂的大系统。因此,在项目的设计、生产、完成、实验等都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部署以及协调,才能够使项目最终顺利的完成。对这些复杂项目的部署最合理的措施便是应用工程系统的方式。

4结束语

在该项目的全部周期中,有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因素。为了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防范,要对项目的系统进行全面地了解以及更新。我国众多的大型项目中,系统工程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对实际的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航空科研人员要对系统工程要不断的进行深入探究,使其能在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上,发挥出更多的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卫圈虎,杨钢,屈重君.系统工程在航空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417-419.

篇8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1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新兴领域妹,她对我们探索太空以及探索未知领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如今这个社会上,制空权已经变得非常的普及了,那么还更深层次的就是宇宙太空的权利。比如说美国这个强大的国家,他们率先登陆月球,然后他就联合其他的国家在月球上面划分区域,说谁占领谁就在将来拥有采矿的权利,所以我们的航天技术也不能落后,否则的话在未来的100年内我们将会逐步的落后,所以航天技术以及航天的爱好将是我们新一代颜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一次接触航天方面的知识是在幼儿园大班。那一天,老师把一张报纸贴到了墙上,那上面有一艘火箭——其实是神舟六号,还有两个人——其实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听到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我弄明白了个大概,心里觉得自豪。突然,我发现——居然没有一名女性。

当时我就想:要是我能当中国的第一名女宇航员,该有多好呀!从那时开始,我便怀揣着这样一份梦想,上了小学。我曾经很自豪地跟班上的一位同学说,我将来会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他听了,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那时的我自豪极了,觉得当一名宇航员太简单了!

三年级,我逐渐了解了一些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这才知道,当一名航天员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仅要有学问,要有好的身体,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其实当时我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质,只是模糊地觉得是身体好的一部份罢了。

虽然我知道我想成为一名航天航空员已经不太现实了,但是我可以在地下为他们工作,比如说地勤服务以及研究。我们可以在地上研究一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航天飞船或者航天器材,也可以在地下的指挥中心,中间空宇航员的一局动,看看他们的生命体征以及各类的信息安全技术等。所以说,为了我能够实现这个梦想,我现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参加一些科技展。为的了就是能够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我将来的梦想做铺垫。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2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3“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X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X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X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4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在太空舱中随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个跟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而宇航员王亚平阿姨也给我们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戏”。她能用一个小钢丝圈套一个水膜,那一层厚厚的水膜,便镶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员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仅没有轻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变得越来越多,最后便形成一个大大透明水球,可谓是晶莹剔透,让我不禁惊叹!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这种种奇妙真令人羡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将来,我也能象伟大的三位宇航员一样,飞上太空!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5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篇9

关键词:镁合金材料;性能

纯镁的优点虽然很多,但是力学性能较低,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在纯镁中添加合金化[1]元素,得到高强度,质轻,高比刚度的铝合金材料。它在保持纯铝原有优质性能的基础上,又可以显著改善镁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极大促进材料的发展。

一、镁合金材料的优点

(1)镁合金的密度比纯镁稍高,在1.75~1.85g/cm-3之间。其比强度/比刚度均很高,比弹性模量与高强铝合金/合金钢大致相同,远高于工程塑料,几乎为一般塑料的10倍。

(2)弹性模量较低,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分布将更为均匀,可以避免过高的应力集中。在弹性范围内承受冲击载荷时,所吸收的能量比铝高50%左右,因此镁合金适宜于制造承受猛烈冲击的零部件。

(3)阻尼性能好,适合于制备抗振零部件。切削加工性能优良,其切削速度大大高于其他金属。不需要磨削、抛光处理,不使用切削液即可以得到粗糙度很低的加工面。镁合金在受到冲击或摩擦时,表面不会产生火花。 且铸造性能优良,可用几乎所有铸造工艺来铸造成形。

(4)可降解性好,在医学应用中,可实现镁在人体中的降解吸收,生物安全性高,生物力学相容性好,是最理想的骨内固定修复材料。

(5)成本低。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丰富且价格低廉。在实际医学应用中可广泛应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镁合金材料的缺点

(1) 耐热性差是阻碍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度下降,使其难以作为关键零件(如发动机零件)在汽车等工业中广泛的应用。耐热镁合金的开发中用的合金元素主要是稀土元素(RE),但由于稀土合金的高成本成为应用的一大障碍。

(2) 耐腐蚀性差。由于镁相对活泼,在室温下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形成氧化膜、膜多孔、疏松;在液态下容易剧烈氧化、燃烧,所以镁合金必须在溶剂覆盖下或在保护气氛中熔炼。镁合金铸件的固溶处理[2]也要在SO2、CO2或SF6气体保护下进行,或在真空下进行。耐蚀性差,严重制约了镁合金材料的应用。

(3) 阻燃性差。镁合金在熔炼浇铸过程中,易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现有的熔剂保护法和气体保护虽是有效的阻燃方法,但在应用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使合金性能降低,造成设备投资增大。因此需开发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良好的阻燃镁合金。

三、 镁合金材料的实际应用

新材料的开发就是为了扩展材料的应用领域,由于镁合金质轻、散热功能佳、原料易取得等诸多优点,使其在交通、通信、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下面简要介绍其几种常见应用。

(1) 镁合金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镁合金材料[3]可以作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机械的零部件, 提高燃油经济性综合标准,并降低废气排放和燃油成本。且其应用可以减轻机械的质量。以汽车为例,车辆减重可以增加车辆的装载能力和有效载荷,改善刹车和加速性能。 同时,镁合金具有的优异的变形及能量吸收能力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镁合金压铸件具有一次成形的优势,可以将原来多种部件组合一次成形,这种代替众多单个部件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同时还能达到减少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减少部件的摩擦,降低车辆噪声,减少震动现象。

(2) 镁合金材料在航空上的应用。 航空的高精度性使其对材料有诸多特殊的要求。比如,就航空材料而言,结构减重和结构承载与功能一体化是飞机机体结构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镁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比强度的特性使其很早就在航空工业上得到了应用。航空材料的减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性能的改善十分显著,商用飞机与汽车减重相同质量带来的燃油费用节省,前者是后者的一百倍。而战斗机的燃油节省又是商用飞机的近10倍,更重要的是其机动性能改善可以极大的提高其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航空工业才会采用各种措施增加镁合金的用量,并在相应的零部件开发上得以应用,如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飞机以及导弹蒙皮和舱体,飞机壁板、汽油和系统零件、油箱隔板、副油箱挂架等等。

(3) 镁合金材料在电子数字产品上的应用。包括电脑,手机,通信设备等在内的电子数字产品行业是当今全球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数字化技术导致了各类数字产品不断涌现。近年來3C产品的设计往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材料的开发与特性选择上,需要做相当程度的考量。经济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考虑要素,成本低廉方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使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3C产品的外壳(手机及电脑)要能够提供优越的抗电磁保护作用,散热功能佳,轻巧易携。而镁合金外壳能够完全吸收频率超过100db的电磁干扰;其比重在所有结构用合金中属于轻者,比重为铝合金的68%,锌合金的27%,钢铁的23%;散热性极佳,可回收性好,原料易取得,外观及触摸质感极佳,使产品更具豪华感。在实际应用上镁合金材料又比铝合金材料有较佳的防震性,更可用于对震动敏感的电子零组件托架、避震器及气动工具等产品。

(4)镁合金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现代军事战争对武器提出了更多苛刻的要求,镁合金材料的特性可减轻武器装备质量,实现武器装备轻量化,提高武器装备各项战术性能的理想结构材料。近年来,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已逐步在武器和弹药上得到成功应用,发展十分寻迅速。

(5)镁合金材料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在冶金行业,镁被用于铸铁熔体的脱硫和石墨的球化,生产硬度和韧性得到大幅度改善的球墨铸铁。也被广泛的用于钢的脱硫剂。另外,在钢基和镍基合金的生产过程中,镁通常被用作脱氧剂。迄今,镁的最大应用领域是作为铝合金提高强度和抗腐蚀能力的合金化元素。另外,镁被加入锌的压铸合金中,提高其强度和改善尺寸稳定性。

(6)镁合金材料在化学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化学工业领域,镁被大量使用在著名的生产复杂和特种有机物及金属有机物的工艺中。镁还被用于生产镁的烷基或烃基和芳基金属化合物;在油中用作中和剂;用于氩气和氢气的净化;在真空管道制造中用作吸气剂;用于生产硼、锂、钙的氢化物;用于锅炉用水的脱氧脱氯剂等等。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包括阴极保护、制造电池和光刻等镁牺牲阳极用于延长各种金属装置的寿命,其中包括:家用和工业用热水器;各种地下构建物,例如地下电缆、管线、井体、储槽和塔基等;以及海水冷凝器、船壳、压载箱和在海洋环境中使用的钢桩等等。

结语:镁合金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性能佳、污染小、价格低等诸多优良特性,积极开展对新型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意义非凡。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镁合金合成技术相对落后,若能解决共性的技术难题,开发新型镁合金以及改善镁合金性能缺陷,提高其耐高温性能、抗蠕变性能、耐腐蚀性能,获得更多高品质镁合金材料,扩展材料新领域,那么镁合金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捐资利于行业发展也利于自身发展

TAweekly:多年来,您一直热衷公益捐助活动,并积极为纺织之光捐资,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启明:我1985年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纺织行业,亲身经历了纺织业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技术设备基本都是依赖国外进口,我们叫“买鸡生蛋”。随着产业转移和科技的发展进步,纺织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领域发达国家已经退出,如果我们不自主研发,没有原创技术,那么即使花钱也买不到新技术。

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的设立非常有意义,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而各企业的捐助通过基金会汇集起来,借助中纺联这个平台可以为行业的自主创新,为行业未来的科技发展、时尚的流行做一些大事。就像航天航空的进步体现了国家的实力,纺织业的实力也应该是整体的,是整个产业链的。

纺织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产品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要把人文设计和科技融合在传统的制造中。比如,只是做到把面料颜色染好,保证不掉色是不够的,还要看消费者是不是喜欢这样的色彩,这很重要,而且还要关注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作为企业为基金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符合行业的利益,也符合自身的利益。在我们当地的学校、医院,每个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很多都是捐助的,这也形成了大家热衷慈善的风气。

TAweekly:泉州海天以摇粒绒面料起家,这其中是如何体现科技创新的?

王启明:摇粒绒是美国人最早开发出来的,在此之前面料比较重,保暖性也不好,而摇粒绒用物理的方式解决了蓬松保暖的问题,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做摇粒绒的企业。当时质量很一般,但价格很高,1吨面料能卖到6万元。多年来,摇粒绒的发展与整个纤维材料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刚开始做短纤,后来做长丝,还有超细旦,再后来又做异型截面纤维。纤维材料的发展使得面料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以前是市场紧缺,做什么都能卖得很好,如今市场变化了,消费者也挑剔了,我们在做好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消费需求。摇粒绒产品我们一直在做,而且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产品推出。现在消费者又提出既要面料软,又要挺括,这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但消费需求就是这样,逼着我们要不断创新。如今我们已经开发了系列功能性面料、生物基环保面料、医用纺织品等。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紧跟市场。现在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开发的产品也要变。我们海天有个产品研发中心,现在名字改成了商品研发中心,一字之差明确了为谁做衣服,为谁去开发面料的问题。如果设计一个产品,不考虑市场接受程度,当你要推向市场时就会花费很大的成本,而且时间很慢。互联网的出现,让市场更加贴近产品,互联网能把消费需求最快地传导回来,以便后面的研发能及时跟上。

摆脱低成本竞争重塑价值体系

TAweekly:海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现在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王启明:这两年我没怎么出去,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转型。受制于成本因素,有些企业去东南亚发展了,如果只是为降低人工成本出去,东南亚的人工成本很快就会赶上来。我们制造业的成本空间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压缩的了,工人的工资上涨是刚性的,环境压力是现实存在的,从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时候,产品价值基本被商业库存挤掉了。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表面看是成本,而背后则是附加值问题,所以重新塑造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体系是最为重要的。

TAweekly:如何理解重新塑造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体系?

篇11

关键词: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模块化;现状;战略

Key words: Shaanxi;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Value Chain Modularity;statu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021-03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经济系统正沿着“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模块化”的基本路径演进。模块化理念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来,进而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在模块化的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走在了最前面。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由于分工深化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每个企业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只定位于一个模块,每个企业定位于专业化的领域,通过分工可以带来报酬递增。

所谓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模块化,即电子信息产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价值节点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运营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模块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1]。

电子信息产业是陕西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在陕西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电子信息产业被作为首选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从价值链模块化的视角研究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价值链模块化视角下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军事电子工业发展,消费电子发展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三个完整的时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链条较完整的产业,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1.1 规模效应初步形成,结构优势明显 陕西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在西部的一个重要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初步形成。目前陕西省共有电子信息业企业1160余家,从业人员约19万人,2010年实现收入750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递增16.1%,其规模位居全国第16位,西部第2位。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预计实现收入350亿元,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递增11.9%;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是2005年的1.93倍,年均递增14.1%,实现稳定增长;信息与软件服务业预计实现收入400亿元,是2005年的2.58倍,年均递增20.9%;出口创汇6.48万美元,年均增速为27.96%,实现快速增长[2]。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势十分明显,软件和基础元器件方面所占比重较大。从软硬件产业结构来看,软件产业占全国不到10%,而陕西的软件占全省近45%,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更为相似;从整机和配套产业来看,全国整体上以组装加工为主,而陕西以元器件产业为主;从产业增加值率来看,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为23%,而陕西为31%,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3]。概括起来,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效应已经初步形成,结构优势明显。

1.2 产品门类齐全,但发展不均衡 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有软件及软件服务业、卡通动漫产业、通讯、电脑、数字化家电、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显示技术、节能技术、网络及网络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