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4 09:24: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经济管理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

篇1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经济利益 管理体系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筹资渠道实现极大程度的市场化,利益分配也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要求和任务。然而,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而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就必须严抓经济管理,创建能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企业既得利益的经济管理体系。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基本概况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组成了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一般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指定,并被授予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实施以及保持。为了验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效,对经济管理进行评审是至关重要的,以期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以确保企业能适宜、充分、有效地持续发展。而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持续的改进,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的采购活动一定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一定要有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对生产过程中计划的变更和修改要慎重。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我国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加大管理效率和经营收益,发展资源节约型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促使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强烈愿望。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较高,企业必须从管理手段上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快企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则使企业的竞争面更大,竞争者更多,对企业的竞争方法和竞争理念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全球化的深入,企业与整个社会、政府、其他相关行业等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企业只有通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法,才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施展天地。

三、找准切入点,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战略创新。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基本利益,注重捕捉外部环境的机遇,利用时势便利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势必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企业只有在其高端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对竞争方式创新,才能确保其在行业中的优先地位。

(二)观念创新。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切实重视创新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振兴企业”的思想,及时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战略,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宣传创新礼仪和创新的文化网络,对创新人物进行表彰,为企业树立创新榜样,使企业员工具备积极创新的意识,激励全体员工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认知积极创新。

(三)组织机构创新。企业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虚拟化和柔性化是发展趋势。构建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与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部门分工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企业经营者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行自己的行为,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应负责企业的各项职责,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只能进行协调,这样就确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路线和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相吻合,并要想员工传达企业制度的重要性,进行经济管理体系合理的评估。

(四)知识管理创新。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将技术知识视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可以利用知识的使用获取相当的利润,使知识实现增值。

(五)制度创新。企业的制度关系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组合和基本框架的组成,只有对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创新,科学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建立起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内部组织基本框架,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下,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综合性的功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一)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1、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就必须建立具有现代水准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力的财务制约手段。2、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

篇2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型产业,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施工技术与管理机制也在随之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1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项目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经营与管理概论;2.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预算与合同设立;3.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与施工技术设计方案;4.工程质量监管和质量验收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5.施工监理、造价控制、工程项目管理;6. 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价值原理及应用;7.投资风险性分析;8.各项施工设备更新、开发经营管理方案、成本核算与资金筹措;9. 项目的可行性、经济评价与价值工程等。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是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重要基础。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项目管理因素:

2.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

主要有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经理管理人才、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各工种技能人才。①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负责工程项目内部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工程投标、工程项目商务谈判及有关工程项目决策事宜,它直接对企业负责;②项目经理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执行者。负责项目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安排、项目各工种技能施工人员安排、项目资金及材料计划、项目施工进度执行,它直接对工程项目负责;③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是项目施工中各工种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各专业的技术、质量监督以及对各工种施工人员的管理,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质量负责;④各工种技能人才是项目施工各工种施工专业人才。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每道工序落实、质量把关,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2项目资金配备

分为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条件。资金使用前期主要采购工程各种材料用量大;中后期主要有人工费、项目管理费、零星材料费等,资金用量较小。

2.3材料配备

材料配备是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组织、材料进场计划实施过程。只有对材料组织做到周密、详细、有序安排,材料进场计划做到精、准、及时,施工中材料的合理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资金周转到位发挥最好的作用。

2.4施工机械配备

完善的施工机械配备能有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有效克服工程施工难度并控制人工费成本。管理人才为项目工程管理的主导者。资金、材料、施工机械配备为项目工程的根本条件。他们共同配合影响着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生产。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3.1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配合,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设立工程技术部强化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对于施工管理部,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3.2制定项目管理责任制

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及奖惩制度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

3.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建立竞争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使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强大。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树立企业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激发生产积极性。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筑企业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施工中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对质量的意识。

3.5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要使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运用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需加强职工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3.6强化安全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生产率、成本、工程质量水平、建设周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认真落实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安全管理,才能使施工有序的运行。

4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崭露头角的重要举措。其中对成本的控制,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特性。

4.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需要正确控制“跑、冒、漏、滴”的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个过程管理,它讲求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项目在什么时间实施了哪些工序,以及这些工序实施的同一时间的汇总。这需要有对项目工序的细化、明确的进度计划,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必须掌控管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企业先掌握了较低水平的管理技能后,才有可能掌握更高一级的管理技能。因此,正确做好PD-CA循环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做到合理、规划化。

4.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的便利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程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各业务口工作的顺利交接,提高了项目部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David I. Cleland/McGrew-Hill公司出版

篇3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

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

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Y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

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x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篇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服务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各类组织机构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把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本上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转化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各类组织机构的基本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就是人的力量,它由智力和体力两种力和它们两者的结合力组成,通过行为过程体现为能力。智力是是储存于人脑中的一种无形的软性力,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可转化为行为,它的潜力非常大随着开发力度而变化;体力不需要转化直接便可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能被感觉的相对稳定的硬性力,即使受某种因素影响有所变化也是有限的。人力资源从宏观来看是由社会里某一范围内能通过本身固有的和开发的能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们形成的一种资源。它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微观来看则是各种组织录用或聘用的全部员工所具有的现在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被认为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是这样定义人力资源的,他指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的综合,人力资本的有形形态就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有与其他资源截然不同六种特性,时效性、生产与消费双重性、再生性、社会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时效性是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定要经历生到死的过程,人力资源针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终止的时候,不同生长时期的人力资源有着不同可利用程度。从人力资源的使用来看,也必定要经历学习期、试用期、最佳使用期、和淘汰期的过程,有着时效性。

生产与消费双重性是指:人力资源既是生产要素,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源泉,又是物质、精神财富的消费和亨有者,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存。

再生性是指:人力资源也同其他资源一样也会出现损耗,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身体衰老、机能退化、体质下降等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而致使个人能力的损耗,由于社会与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可能出现个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相对老化而致使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但是,与其他不同的是人力资源可通过保健、医疗、心理调适、锻炼、终身学习、持续开发来减少、减缓损耗甚至得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从而再生来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性是指:人生存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不能脱离社会,人的成长受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形成受社会的制约,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受社会需求与发展的影响。具体地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是靠个人的独立劳动,而是依靠无数个群体性劳动来推动的。反过来,社会里的社会风气、道德观念、民族精神、文化特征、价值取向等又影响着人们的发展。人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说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能动性与创造性是指:人力资源是有思想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支配,能够主动开发自己接受教育和学习,并能主动地利用自已的能力或利用其他资源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社会劳动服务于社会。还具有不断发明、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创造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某个组织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有效利用、维护、激励、培训开发、发展这个使命而进行的所有活动和管理过程。他的主要职能有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岗位与职数的设定、员工的选拔与招聘、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工作绩效评估、员工报酬、员工的维护和员工的激励。

何为人事管理,首先来看什么是人事,人事是人力的事物,是与员工工作相关的事情,简称为人事。其次什么是管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人事管理就是指为完成组织任务,对组织中涉及人与事的关系进行专门化管理,使人与事达到良好的匹配。具体地说,就是某一单位或集体在与职工保持劳动关系期间对其职工个人利益的事或业务进行管理。如聘用、聘任、薪酬、培训、晋升、考核、奖惩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环境的变化、管理理念的升化和各种组织的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遂步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和演变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使得它们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视野、管理性质、管理深度、管理功能、管理内容、管理地位、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关系、管理角色、部门属性、部门目的等方面产生了质的区别。

第一,管理观念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视为区别于其他资源唯一能动的,可以增加产出的具有再生产无限价值的重要资源。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员工视为需要支付报酬的成本负担并非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工具,算的是人头账很少算人力账。

第二,管理模式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视员工为“社会人”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动态地调节和开发人的心理与意识,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注重管理人与事的关系及其系统优化。紧扣这一中心,建立起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管理模式,职务分析与员工招聘管理模式,培训与开发管理模式,绩效考评管理模式,薪酬管理模式,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管理模式,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管理模式,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得到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视员工为“经济人”。 不注重人与物的系统整体性,是单一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

第三,管理视野的区别。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全球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视野更广阔具有远程性,突破传统意识中的各种组织边界与地理边界,培养全球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实施有效的跨文化培训与管理,将成为ZI世纪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对的挑战。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没有长远的规划,较具狭窄、短期性。

第四,管理性质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体系更具有效益性、系统性、完整性、未来性、战略性和策略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上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总体上要考虑各类人力资源的比例平衡,要与组织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协助决策者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执行和实现。从时间上看,是面向未来、面向长远发展的;要时刻关注劳动力市场动向和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动;从作用层次上看,它是全局性的、战略性的、整体性的。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不具有这种功能和作用,仅仅起到一个职能部门作用,只能站在部门的角度,考虑人事事务等相关工作的规范性。最多只能传达决策者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等信息。

第五,管理特征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特征。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被动的以上特征不明显。

第六,管理类型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开放的竞争型,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封闭的安置型。

第七,管理重点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第一资源,更注重其维护、开发与创新,从素质和质量上保证满足组织战略的需要,维护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就业和应得收入,从而维护人力资源的持续劳动能力等职能性活动。它主要包括劳动关系、劳动保护、平等就业、和人平对待、员工安全与健康等。开发是提高人力资源率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工作引导、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员工的有效使用及工作丰富化等。开发是对组织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各种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的价值和人力资源率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创新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要丰富多样、层出不穷。如激励手段,将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向以业绩、技能和胜任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的转变,来满足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发展需求。二是要求员工具有创新思维,在各自的工作中不断发展创新。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力视为一种成本,当作一种工具,测重于投入的使用与控制。

第八,管理功能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功能系统化是精神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及利益整合来形成的,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功能单一又分散。

第九,管理内容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很丰富,涵盖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各个方面,不仅具有传统人事管理职能,还担负起进行岗位设置与测评、规划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管理范围也从传统的正式组织扩大到非正式组织,包括团队建设、员工与服务对象、员工与其他合作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上层领导与下层员工为重构组织或组织再造所需的合作等。而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简单,考虑的是员工的选拔、使用、考评、报酬、晋升、调动、退休等。

第十,管理要求的区别。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传统人事管理应具备的素质外,还需要运用当代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学等知识来科学管理,承担起三种角色,即战略规划的参与者、执行的管理者和员工发展的指导者与支持者,管理者素质要求提高了。而传统人事管理只要求管理者熟悉与劳动人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依照执行即可。

第十一,管理地位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在决策层,遂步从辅助的事务性层面,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从理论走向现实。人力资源管理正进入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人力资源部门也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不再只是一个组织的执行者,而是在参与组织的决策。 而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地位在执行层。

第十二,管理工作方式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具有参与的透明性,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方式具有控制、隐蔽性。

第十三,管理关系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关系是和谐合作,在尊重、理解、关心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而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管理关系是对立、抵触的。

第十四,管理角色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角色具有挑战和可变化的,而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管理角色是例行记载。

第十五,部门属性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益部门”,它所注重的不是成本的压缩,而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产出远远大于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而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属于行政管理、执行部门,非生产效益部门。

第十六,管理目标的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率的比率,展现竟争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而传统的人事管理目的是将人力按行政事务统一、规范地管好。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特性把握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并在尊重人格、注重人的自身需要的前提下,积极从事人力资本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从而推动事业、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指对企业的经济工作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合同管理有序、成本控制有效、资金使用合理等多个方面。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表现之一。科学的经济管理和完善的运行制度,是保证市场顺利运作的基础[1]。重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管控制席,让企业的产、供、销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可促进企业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对缓慢

目前在大多数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虽然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也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相对空洞的现象。其次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制度完善的速度,对企业良好地实施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通过追加投资和铺大摊子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被称作是“外延式”管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传统产业企业),过于重视市场和销售,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管理,造成企业生产和经营不同程度出现职责不清、管理空白、多头管理等混乱现象,致使企业“外热内冷”,不断地走向衰退。

3.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来说,各个企业当中的人员流动量相对较大而且过于频繁,这就不断地使企业当中的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然而,又由于很多企业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经验培训、职业教育以及技能提升,也不能完全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储备,员工的工作水平难以及时提高,人才结构滞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使得企业人员不能人尽其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低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1.细化企业经济管理

(1)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沟通畅通。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要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让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每个步骤,都能得到企业内部组成单元之间的合力支持,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良好地运行。

(2)经济管理层要明确管理职能。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层一定要在企业进行决策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自身所能够承载的职能以及责任,并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才跟进,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层能够得到快速而且有效的落实和贯彻。

(3)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着重从结合市场的外部发展情况、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实力、人才配备、消息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经济运行措施,必须要在企业可控范围之内,对外包业务也必须要的质量、信誉、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2.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企业的高层领导及期中层管理干部观念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营造企业良好内部管理氛围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重要支撑。领导者要树立依法治企的理念,通过推进依法治企,使企业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领导者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要适时地引入战略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保证企业在经济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形成科学的全局观和管理观。

3.加强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

针对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特点,要对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进行优化。采取分解评审的政策,对多方面的评审结果进行优化和综合考虑。现代化企业中的主管领导要重视对企业经济管理当中执行情况的评审,要根据多次评审的结果来确定实施经济管理以后的具体工作效率。针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改革,以此来达到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最佳效果。

4.明确经济目标,保障服务和生产

企业的经济目标策划诸多,如检验、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和调查等,对合作方和客户的要求要进行确定,并且对这些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而,经济目标策划的实现过程,同时也包括经济目标调整以及双方合作。合作方和客户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调整,对产品的使用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要进行验证。服务和生产的过程也要进行严格的确认,保证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满意标准,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5.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标准化

当地企业的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文件来对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在对经济管理的相关文件进行制定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程序制定,在内容方面一定要在企业经济的管理范围内。当企业制定出严格的程序之后,要严格按照程序内容进行实施和管理,保证所下发的文件程序都合理化和规范化,在执行文件内容的过程当中,还要确保文件的合法性,不能够违规进行操作和执行。

三、总结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096-03

1

前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出现了普遍趋同的现象,设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许多设计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我国传统园林,并且希望通过对传统造园手法的学习和实践,发掘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特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方盒子的建筑严重地压缩了城市中人们的绿地空间,但是对于生态与自然的向往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游园景观成了满足大众与自然亲近的实现途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大多位于市井街巷,空间有限,但却营造出了无限深远的空间意境,同时中国传统造园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与当下流行的生态设计的观念不谋而合,这些都对现代游园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2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是可思可用、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综合体,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传统造园手法对世界园林,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钱伯斯一七七二年出版的《东方艺术泛论》中也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以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在西方现代设计中亦不乏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子,如美国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在旧金山设计了一个名为文人花园的私家庭院。“记得贝聿铭先生也曾提出过要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问题,也许在他看来以往的研究方法至少与设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虽然贝老提出这句话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学者很多,发表的文章也很多,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很少有杰出的作品,所以对于中国传统园林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在方法论层面以及现代表达方式层面。

3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

景观设计的空间,“都是人们凭借着一定的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但一经围隔之后,这种空间就改变了性质——由原来的自然空间而变为人造空间。”。景观设计无疑是空间的艺术,对空间的不同处理手法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人们常用“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词汇未形容中国传统园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的文学描述,对空间的处理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核心,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大多是为处理空间服务的。而所谓空间的处理手法就是对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形式、空间的序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等进行组织的操作方法与过程。

3.1整体空间布局

由于受东方民族以家族血缘为单位的内向型的民族性格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小型私家园林的整体空间布局上就表现为一种内向围合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物背面朝外正面朝内,从而使内部形成一个较大的中心庭院,在江南的私家园林往往把水池作为庭院的中心,在北方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也选用了这种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有助于增强内部庭院的向心力和内聚感,是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形式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3.2空间序列动线

空间序列动线是参观者观赏游览的路径,是关系到园林整体平面布局和园林中各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全局性问题。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多为内向囤合的布局,整体空间序列动线常被安排成闭合的回路,另外,空间序列往往借曲廊衔接,观者可以按照空间序列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游历完整个园林,感受开始、过渡、、结尾各段的氛围变化。古人讲“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路径常被安排得蜿蜒曲折,以形成曲径通幽之感,同时在立面序列路径的处理上,尽量增加层级的变化,拉大高程,以丰富整体的空间层次。

3.3空间的对比

在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所谓空间的对比就是利用人视野的收束和突然开阔的状态,改变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心理状态,在空间的形式上多为小空间和大空间或线型空间和面状空间的组合。江南私家园林常能借欲扬先抑的手法给人空间无限放大的感觉,如通过留园入口处异常曲折狭长的过渡空间与尽头开阔的主要空间进行对比,无形中扩大了人对主要空间的感受,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言:“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通过空间的对比可以自然地形成空间的主次关系,使主要空间更为突出。

3.4空间的渗透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巧于因借”说的就是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虽然地处市井,占地狭小,但却常能给人深邃悠远的感觉,不能不说与空间的渗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空间的渗透多为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通过隔中有透,透中有隔的手法,在原本景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景,使原前景成为中景或远景,从而让人感觉距离更加深远,造成了一种不可穷尽的幻觉,进而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效果和神秘感,使整个园林浑然一体,激发起观者游览的兴趣。

4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游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厦门园博会竹园”和“深圳翠竹文化广场”为例

4.1厦门园博会竹园设计分析

厦门园博会竹园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和林菁副教授于2007年设计完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的视觉转换和给人的气氛感受与后者是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本设计占地面积不大,与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相仿,在整体空间的布局上,通过白色的粉墙和青色的石墙构成内向围合的空间,在入口处利用墙体的阻隔,将整体划分成前庭和主庭两个部分,主庭院以空灵的水面作为中心,倒映着青石白墙,竹光云影。(图1)在空间序列动线的布局上,本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曲径通幽的特点,整体形成了闭合的回路,支路都尽曲折之能事,并且通过高程的变化丰富了整体的空间序列,这种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忽曲忽直的视觉转换给观者带来各种戏剧性的体验。(图2)同时通过白粉墙和青石墙上的漏空形成的对景、框景和借景的效果,将竹园之外的景色引入竹园之内,并且使竹园之内的景色节点相互因借,丰富了园内景观的空间层次,从而使观者每到一处都有景可看,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至此,从空间和结构上看,竹园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语言的现代转换。加之,它对于传统江南园林色彩关系的借鉴,砖石材料的保留以及竹子符号的应用,使整个竹园的设计具有了明显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徜徉其中,观者能够自然地感受到中国园林的精神,诗意也随之产生。

4.2深圳翠竹文化广场设计分析

深圳翠竹文化广场是由URBANUS都市实践于2008年设计完成的,能够带给人宁静致远空间体验的现代中国园林。序列性的空间体验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本设计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篇7

2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

2.1经济管理的自主能动性

管理需要激发人员的积极性、自主能动性,使得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创作灵感,进而转换成现实的经济价值。这个观念同样可以应用于现代经济管理之中,在拥有较强的的经济创新性以及自主创造力的基础上,从有限的资源中挖掘出无限的价值效能。

2.2经济管理的民主专业化

传统的经济管理较多地遵循“上层决定、下层执行”的模式,即管理层做决定,基层负责执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越多的问题出现在经济体制之中,这就需要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化与自主化的最大效益。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已经成为经济管理方式的常态。

2.3经济管理的自动科学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实际的经济生产过程中,对于工具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一方面最大程度地精简了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合理的经济管理及规划方案的设定,也能够使得既定的经济行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现代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客观态度,虽然它已经落后于时展的进程和脚步,但是也有相当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可为现代经济管理所吸收和采纳。在借鉴创新的同时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序渐进,逐渐实现。只有拥有先进的设备以及配套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及模式,方可保证经济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和持久性。

4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时代不断更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与之相匹配。新时期经济管理体系应遵循科学、合理、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采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式推进现代化经济管理。不管经济管理,还是社会的其他方面,越来越要求注重人的作用和发展的长远性。社会生产力自身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动性、创新性以及循环开发利用的因素特点,这也是经济管理的发展所重点强调的。在实际经济生产过程中,注重激发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最大价值和影响。崭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方式在其推广的过程中,更多的经济实体将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手段和模式来实现管理、获取效益,届时以人为本、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也将深入人心。

4.1生产导向的转变

当前经济活跃,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其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其中生产导向也从基础变为了精神上的形式,这就必然使得经济市场进行相应的转变,即从技术生产转向以消费者为具体导向的走势。此时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来洞悉经济形势的走向和趋势。

4.2团队协作的作用与精神效益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现代经济管理就是着重强调团队协作的整体效能作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模式要求敏锐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及走向,因时制宜地调整团队组合,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优势及力量,创造最大的价值效益。在团队内部,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互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共进的作用。反过来,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团队人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自身所欠缺的技术及技能,共同进步。4.3软硬件结合形式可代替人力管理现代经济管理模式中,科学化的硬件工具以及相配套的软件设施相辅相成,已经可以实现高效有益的管理。此过程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节省了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这是以往旧有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因素。此外,专业技能和相应的支持理论是现在经济管理得以实施的软实力。在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创作性的前提下,完备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对人员进行高质量的管培,为实现最大经济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4.4采取新技术、新形式的经济管理

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迎来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使得经济发展有了极大的进步。纵观历史,通信方式有三次较大的革新。电话的发明(1876年)使人们从书信交流转变到无线电传输信息,电视的发明(1948年)使得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界的各种动向,互联网的诞生(1969年)加速了世界各个角落的联系。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经济管理高效、快捷,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

篇8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一般是把国家治理当做主题。要把国家治理妥当,则需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管理是在经济活动当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含了劳动工具、技术、对象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被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力动态系统,并在运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开展的促进。管理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迅速,经济活动产能也就越高。

(二)能够提高与整合生产力要素

管理的实行,能将互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生产力系统。人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及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时,能够对自然做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因此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系统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之间科学性的高低。正是由于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才使得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管理的投入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在经济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特点

(一)重视效率

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高效率的注重。早在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在汽车组装中,运用了创新及反向思维,完成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组装。从底盘、发动机、车厢、方向盘、车轮、车骑,汽车生产中整个配件的安装,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组装,通过流水线生产的福特汽车,原先需要12小时的组装,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要10秒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从此以后,对效率的追求,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视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科学技术当做为第一次生产力。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往往追求对其核心科技的把握。欧美等国对科技发展更是有着极大推崇,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便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将比尔盖茨推向世界财富的顶端,同时也使得微软在软件市场上占据了巨大份额。如今,苹果公司也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不断上升,在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竞争当中,苹果公司一直占据先机。

(三)重视民主及合作

传统管理讲究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信息化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管理当中,更加对合作、民族有着进一步的关注。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及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开展时,很难将各类工作都做的面面俱到。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往往会将团队协作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的方方面面上,并做到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 (一)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需与客观规律协调

企业在经营当中,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市场规律,不能不择手段的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占据市场份额,有时往往会抛弃诚信来换取,然而万物的生长皆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短期投机行为,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对长远目标的树立。因此,企业需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对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在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的同时,做到对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取。2.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奉行诚信、奉献的理念,不能将利益当成企业生存的全部追求。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应当树立传统的“仁爱”理念,做到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还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获得社会的更大认可。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也要具备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企业在对利益追求的同时,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融入经济管理当中,并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与执行,进而做到对社会有效服务。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需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经济管理讲究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对正确取舍观的确立,做到对明辨是非个体的形成。一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若是能够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体恤员工、选贤举能,便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做到对企业文化有效拓展,对团队思路及发展方向的明确,进而做到对良好人际关系及企业氛围的营造。

2.企业能做到对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核心内容便是做到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确立。越来越多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做到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对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人才当做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时,努力发展人才及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使企业管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三)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方有得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需要企业做到对“舍得”观念的树立。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的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来对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企业一味的、盲目的发展与扩大规模,最终造成的是企业变得散乱无序。企业只有拥有传统经济管理的“舍得”智慧,才能够握紧拳头办大事,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到最有效配置。

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需要企业在拥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明确基础上,对当前业绩的不满足,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观察,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做到灵活应变,集思广益的对现状分析与决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顺势而为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应对外界有所警惕,在经济管理中,需对其策略做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朝向有利方向发展。

总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中国梦实现当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及文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经济管理中学习与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1] 闫博,郭旭.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发[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篇9

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加深,相关从业者应当对电子商务的特征形成深刻认识,了解现代经济管理中电子商务的运用模式,以便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推动电子商务和经济管理工作进步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征

1.电子商务的概念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在不同的领域及国家有着差异化的定义,但在这些定义内容中都强调了网络技术与电子设备的重要性。伴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内涵不再仅限于购物,还包括诸如配送物流等服务。自动化数据收集、线上事务处理、供应渠道管理、电子数据互换、电子交易平台、存货管理、以及电子货币的交换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而言指的是借助包括互联网与数据库等电子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开的贸易与商务活动。这一商务活动是以计算机与网络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类商务贸易活动,包括服务与商品的提供者、中介商、消费者、广告商等贸易活动相关方的全部行为。这一定义便是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一般性理解。

从广义上而言,电子商务(其词源来自Electronic Business)指的是通过网络电子方式所展开的商业贸易活动。借助网络、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使合作伙伴、供应商、公司内部以及客户间能够在贸易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进而使不同企业间的业务流程更具电子化与信息化。电子化的实现能够更好地同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相协调,提升企业在资金、流通、库存、生产等环节上的效率。

2.电子商务的特征

第一,普遍性。作为一种新式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将政府与消费者、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网络经济领域中来。

第二,方便性。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贸易及交易各方不再像以往一样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客户可以相当方便的完成较为繁杂的传统商业活动。例如通过网银,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账户信息、账户存取等活动,进而使客户能够享受企业所提供的更为优质的服务。在这一活动中,有更大量的人脉资源的沟通与挖掘。

第三,整体性。电子商务可以以规范化的流程处理各项事务,使对电子信息的处理和人工的操作集成为一个更为整体、全面的系统,这有利于提高对物力与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第四,安全性。安全性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其需要网络能够提供出一种客户端与企业端、客户端与客户端交易与沟通安全的解决方案,如防病毒保护、存取控制、签名机制、防火墙、安全管理以及加密机制等。这同以往的商务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更具严谨性,相对更安全。

二、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1.重新确定了经管目标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如果在继续使用传统的电子商务目标,就会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那些想要寻求更长远发展的企业大多重新确定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寻求更高的商业利润。重新设定的经济管理目标是在建立在企业的基本情况之上的,是在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实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之后才确定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重新确定并不完全是建立在获取更高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确保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内容。新的经济管理目标认识到了股东决策在企业董事会当中的作用,强调企业应当在股东的最大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开展与之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

2.重做了经管组织设计

电子商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重做的经济管理组织设计是按照这一要求进行的,其所涉及到的原则、战略、措施以及流程等都是以这一要求为基本参照标准的。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对该企业经济管理所涉及到的必要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数据做了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在确保其具有一定的落实价值之后应允相关人员进行新的经济管理组织设计。如此一来,企业的管理层次便更加清晰,各种隶属关系也更加明了,再由其开展相对应的经管组织设计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对企业的财政经济状况进行控制,完善好各类质量评估工作。这样,于企业对各部门的管理而言,其目的性和效率性也更强。

3.重构了经管信息系统

上述两种变革已经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重新构建。很明显可见,该系统是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构建,主要分为决策导向、控制导向以及核算导向三种模式。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信息技术大多都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和电算化趋势。而这三种模式刚好与企业信息技术的三种趋势相互匹配与支持。这样一来,通过电子商务所进行的电子阶段或者转账等功能就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与此同时,网络财务管理方式也开始向透明化趋势发展。此外,加密技术、风险控制以及监控操作分离等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经济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三、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现代经济管理的策略

1.完善网络系统

于各大企业而言,对其经济管理的处理本身就较为复杂,再在其中加入电子商务,就需要对其开展更加细致的工作,以使二者更好地匹配在一起,使各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网络系统对电子商务下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想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采取一些能够迎合时代特征的措施。企业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要建立完备的网络系统,以将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其中,以提升企业的整个经济管理水平。企业只需要对这些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便能够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达到网络一体化的目的。此外,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来说也极为重要,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同步开展。一方面,即对内部而言,企业应该在对行业及其经营对象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系统选择,并且一定要保证其是能够适用于自己所开展的业务的。另一方面,即对外部而言,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而获取外部企业或者市场的相关信息,促进其与外部之间的交流,使其在外部运营方面更加便捷。

2.优化经管业务流程

信息技术是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优化经济管理业务流程就必须从其本质性的问题出发,重新对其进行思考和定位,以实现对企业整体的管理。对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效率、质量以及服务等细节也应该加以重视,突显企业经济管理的开放性特征,以此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或者企业内外之间的协作,增强彼此的联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各部门依据对从财务部门中获取到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开展自身的业务工作。如此一来,财务部门就成为企业的中心枢纽,所有部门都围绕其开展各自的工作,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处理和反馈速度都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3.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这一概念相对较新,在我国发展的起步较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的细节及其执行方面都不算特别完备。电子商务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经济行业。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及其具体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系统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一旦有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系统的链式运作。所以,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统一的行业标准之下,企业才能科学有序地运行,其整体效率才能逐渐得到提升。所以无论是对企业内还是企业外来说,规范的行业标准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足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以开放性的平台,行业标准化的推进一定能够促使企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是极为明智的选择。电子商务所具备的普遍性、方便性、整体性和安全性等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通过完善网络系统、优化经济管理业务流程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都是促进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亚丽,等.电子商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64.

[2]王回南.电子商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99.

篇10

一、引言

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经济实践发展的浪潮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有着一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现代经济管理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为今后的经济形势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提出是融合了众多学科知识所诞生的结果,为国际经济形势的良好发展和世界经济市场秩序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经济活动发展来说,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国际竞争优势,弥补企业在发展经验上的不足,为今后从事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重要参考价值。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分析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熏陶,自人类文明建立以来商业活动就在不断发展,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中,深受统治阶级制度的影响和伦理道德的约束,同样父系氏族社会环境也使得传统经济管理有着浓厚的家族背景,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套特有经济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伦理价值的经济管理思想。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十分强调伦理道德,政治文化制度的发展践行了贵贱有序等道德理念,一些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同样体现在经济管理上,基于这样的伦理价值经济管理思想,在经济活动中十分注重道德约束,要求经济活动的分配,消费及经济活动等都需要符合伦理道德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十分注重诚信经营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中国人时刻恪守着诚信的理念,在从事商品交易和分配时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诚信也被看作商人经商时的基本态度。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生产大国,古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的观点确保有足够劳动力可以用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上。这样的思想行为确保了经济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过多人从事商业发展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建设,农业生产是古代社会的生存立足之本,如果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放在手工业等行业上,将会造成国民经济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农抑商经济管理思想的诞生就是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经济管理相对平衡,确保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缺乏对手工业和农业平衡的控制,将会造成农业生产的发展失衡,过多的劳动资源投入到手工业的发展中,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家国同构的经济管理思想。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都有着十分深厚的家族背景这正是由于我国独有家国同构的经济管理思想所决定的,受到父系社会和尊卑制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厚的家族特点,为了更好的推动商业的管理和发展,家族企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族规用以规范管理,在这样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严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家族的最长者有着最高级别的管理和控制权。富有家族气息的商业经营,成为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众多具有家族特色的企业,为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通过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总结出了一套新的农业生产中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农业经济管理的稳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结构的基本稳定。在经济管理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系成了传统的中庸思想,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季节气候和农业生产变化,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来进行农作物的调整,妥善的安排农业生产。根据不同区域投资环境和农业气候的不同,对农作物的选取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例如小麦等农作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水稻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区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壤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只有能够尊重不同地区的自然规律,才能够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妥善的安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和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中庸思想对现代农业形成指导,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讲究如何利用土壤和水文环境选择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同样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也在现代农业的经济管理中得到了体现,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为今后农业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和方向。对现代金融业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现代金融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供求关系调整的问题,为了避免供求关系出现失衡,相关机构和组织需要制定科学缜密的管理方案和规划制度,来对金融过程进行统一有序的安排。这一金融管理过程,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该管理过程也可以被视作是货币的使用管理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只有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完善货币的统一管理,帮助统治阶级更好维持社会稳定。在当代金融业经济管理实践中,依旧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对货币市场统一调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防止金融市场出现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现象,来确保经济市场活动稳定。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概括,总结。这些经济管理思想融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现在企业经营生产可以从传统经营思想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减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管理行为偏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能够从中吸取优秀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和发展,家国同构经济管理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企业通过构建一种自上而下金字塔管理模式,来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更好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当面临较为复杂困难的经济发展问题时,企业应当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企业管理发展建议,为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而努力。看到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经济管理活动的优点和传统,不断对当前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助于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帮助企业在经济上获取更多的效益。

四、结语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通过对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继承和发扬,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践取得到了进步,也对当前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经济管理发展和进步源自于不断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借鉴,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应当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以更加长远眼光去面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提出更加现代化和合理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

篇11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与作用分析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下面两点: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科学就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学,它是依赖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

(二)在现代的农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中,利用传统的经济管理的思想进行研究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我国就将农业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需要企业管理者参照一定的管理方法、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有了经济管理思想的提出和企业管理学的产生。20世纪泰勒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并通过自身实践为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科学管理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方法、标准化地生产、良好的企业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技术、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和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淘汰,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遵循传统科学管理的原则上,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在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经济资源和军力资源的管理。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为现代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发的内容,对于管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现代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