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icu护理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省出台的专业护士ICU核心竞争力的培训模块,对ICU护士进行能力分级( NO - N4级),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以提高ICU护士的操作能力,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结果 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结论 通过对ICU专业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保障ICU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ICU;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82-02
ICU护士专业能力是保证日常护理以及临床实践救援活动的体现。通过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不断发扬个人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形成一个综合效应,为ICU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我院自2011年1月起进行了ICU核心能力的培训,培训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职业护士2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2名为研究生学历,10名为本科学历,8名为中专学历。根据我省护士专业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能力分级,其中2人为NO级水平,10人为N1级水平,5人为N2级水平,3人为N3级水平。
1.2方法
1.2.1 培训内容的选择 根据我省关于专业护士能力培训的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内容的制定,其中包括:①核心能力的培养;②ICU常用设备的操作及护理管理能力的提高; ③ICU病人基本护理操作及规范化标准的实施;④专业护理能力的培训及提高。培训时根据能力分级的不同进行内容的选取,能力越高选择培训内容越多。
1.2.2 学习方式 ①临床技能知识讲座:每周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讲座的设计,循序渐进,进行护理技能理论的讲座;②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每周选取ICU均有代表意义或者少有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组织全体培训护士参与案例研究;③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每日进行三次护理查房的训练,对责任护士进行规范化操作考核;④临床护理技术示范:高资历的护士通过对ICU护理的方法进行导向性的讲解,使全体培训护士掌握临床护理技术[2]。
1.3 培训效果评价
ICU护理质量分析有四个方面:①通过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质量的考核,得出护理培训的结果;②通过对护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③对培训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措施实施的情况进行评定[3]。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操作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统计资料有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为15例, 8例皮肤擦伤,18例用药失误,2例低血糖,管道堵塞6例,事件共49例。培训后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的8个事件中,5例皮肤擦伤,2例用药错误,低血糖0例,管道堵塞4例,总计19例事件。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
3讨论
3.1通过对 ICU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培训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这表明,通过培训的实施,ICU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及责任能力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操作,完成日常危重病人的护理。在标准化的指标下[4],ICU的护士可有效的实施护理操作,完成日常任务。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ICU护士整体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培训后护理不良的事件率有效降低。
3.2 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可降低 ICU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ICU作为临床危重病人的集中科室,患者复杂的病情及不断变化的情况都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日常护理工作中,吸痰及各种导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的进行都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风险[5]。有研究报道[6],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本文研究中,培训前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4.36 %,与报道相一致。通过对ICU护士进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3 通过ICU核心能力培训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ICU护士的能力提升体现在ICU的知识的储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ICU护士的形象。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中,主要包括吸痰操作、机械通气护理、人工气道的管理、心肺复苏、常见感染处理、常规护理操作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7]。我院ICU护理部进行了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规范和提高护理能力。通过ICU护士日常护理操作,对危重病人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让护士感到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提升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反应专业护士的价值[8]。
3.4 针对患者情况改变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责任护士每日除了日常护理操作,还需要对病人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管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培训,提升其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病人多变的情况下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日常护理能够标准化实施。
[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成守珍,张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9:6-7.
[2] Pronovost P J, Dang D, Dorman T, 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 staffing and the risk for complications after 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ECP, 2000, 4(5): 199-206.
[3] 王欣然, 花蕾, 韩斌如, 等. ICU 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7, 21(9): 2357-2358.
[4] Chaboyer W, Foster M, Kendall E, et al. ICU nurses’ perceptions of discharge planning: a preliminary study[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2002, 18(2): 90-95.
[5] 张娟,肖静静.未经ICU专业培训护士的聘用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2):544-545.
[6] Hamilton R. Nurses’ knowledge and skill retention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1(3): 288-297.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67
压力之父Hans Selye强调:“完全没有压力就是死亡”,而当压力超过人体内环境恒定状态时,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不良影响,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极易形成一种工作疲惫感,这种感觉是一种很强烈的、无助的、无望的心理体验,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工作疲惫感包括自我价值否定、工作态度消极、主动沟通意愿下降、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ICU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工作环境特殊,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快。护士需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极易造成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因此,分析ICU护士工作压力原因,采取主动积极措施,有效地缓解ICU护士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使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转。
ICU护士压力源分析
1.个人因素 护理危重患者能力欠佳,工作经验不足;性格与工作应对策略不匹配,不能尽快适应角色变化[1];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兴趣低下或排斥等。
2.工作环境特殊 ICU患者病情急、变化快,轻重程度和复杂性常常难以预见,意外情况(如呼吸、心跳骤停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抢救工作量大、任务重,致使工作人员精神高度紧张,护士每天看到的是一张张痛苦的病容和医务人员一个个严肃紧张的表情;听到的是声声痛苦和仪器的嘈杂声以及种种令人不乐意接受的特殊气味等等,还有置身在各种感染源中有高度被感染的风险环境,又处于相对封闭且狭窄的空间,这些都是造成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不良因素。
3.工作性质特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阵地。ICU护士不仅要面对急症救护、生离死别的威胁,而且还要有很强的承受力和应变观察能力。在紧急救治的过程中,护士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大意,“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准确的判断反应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一旦遇到失去亲人悲痛事件时,患者家属往往出现情绪急躁或有过激言语,且往往将这种悲伤、愤怒的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甚至威胁辱骂和/或出手伤人,这些不良行为深深地刺伤了ICU护士的心灵,也是ICU护士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恶性因素。
4.缺乏人文关怀与理解 ICU患者病情重,家属心情急躁为人之常情,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很容易引起患者与家属的不满而发生纠纷;另一方面,紧急而繁重的工作使护士身体疲惫,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又易引发医护协调上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遇到复杂病例或意外事件时,大家情绪往往不稳定, 造成态度过激。护患和医护两大矛盾严重打破了护士的心理平衡,委屈与压抑情绪严重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
5.死亡的威胁 死亡现象在ICU常有发生,面对患者的死亡,护士往往会感到失望和内疚,继而对自我工作效果和自身价值产生怀疑,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压力。
6.繁重的劳动和频繁的倒班 ICU工作性质有别于其他病区,其他病区工作随机性很强,在工作忙时或无法应对时,可将危重患者转入ICU,造成ICU工作量无法预计,形成了越是在夜间、节假日这些特殊的时段,ICU的工作就越显忙碌,就更需要双倍的人力来应对各种急危重患者,而ICU又没有相对充足的护理人力,造成ICU护士每个月都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夜班中度过,形成严重的生物钟紊乱,长期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造成ICU护士身心疲惫。
应对策略
超压力的工作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身心疲乏,情绪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主动要求调离岗位甚至改变行业,导致护理工作的协调性和计划性受到严重影响,护士之间、医护之间的主动沟通意愿下降,形成工作信息渠道不畅通,极易发生医护差错隐患。还可影响患者的有效治疗,护患沟通减少,有的甚至把心理压力发泄在患者身上,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延误病情,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且护士工作热情缺乏,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差错事故,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对ICU护士采取有效地缓解压力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层策略 医院管理层要充分认识ICU护士工作压力因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工作疲惫感和引发的不良后果。首先要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各科室、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有序安排工作,使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其次要保证ICU护理队伍的合理配备,确保各班人数与工作量相当,尽可能解除ICU护士超负荷运转的工作状态;同时要重视ICU护士的业务提高,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机会,提高他们相应待遇。
2.领导小组策略 实行人性化管理,ICU领导小组要关心护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每月定期召开护士座谈会,倾听护士心声,对他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打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邀请压力专家讲解压力的应对策略并积极开展减压训练;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正确处理医护、护患的矛盾与冲突,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基础上,充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3.护士自身策略
(1)自我认识控制,建立良好的职业动机:尊重自身价值,以积极、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现实问题,从容面对压力。护士承担“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ICU护士专业急救技术及职业道德水平常常影响抢救成功率。要学会从一例例抢救成功的病例中,感悟自身的价值,激发自己更加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2)自我行为控制,规范职业行为:ICU是一个高风险科室,突发事件及不确定因素多,为了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维护,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法制观念,明确护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卫生工作者的沟通联系,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热忱。
(3)提升业务能力:ICU工作性质决定了ICU护士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质:①广博的知识结构;②敏锐的观察力;③娴熟的抢救、复苏等操作技能;④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⑤善于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要求ICU护士不断地接受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掌握各种疾病的抢救流程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护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各类学术讲座和培训,提高敏锐快捷的应对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抢救,做到分秒必争、得心应手。相反,如果急救知识及技术不熟练,就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难,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1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ICU 是医院医疗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正在不断增加,2009年2月卫生部已明确命名为重症医学科,并且与内科、外科一样作为医院的一级分科。有数据表明,ICU 成本消耗占医院医疗支出成本比例较大,约为11.5%[1],其中护理人力资源的消耗占ICU 总成本消耗的一半以上[2]。因此,ICU 护理人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ICU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从数量上看,国外监护室患护比为1∶3~4[3],而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低于1∶2.5[4]。由此可见,ICU护理人员普遍缺编。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导致了日均护理工时的急剧上升,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从护理队伍结构上看,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制约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2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相关因素
2.1 护理人员流失严重 任秀通过调查发现,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并想脱离护理工作岗位的护士高达51.8%[5]。ICU护理人员的流失量明显大于其他科室,而且流失的人员中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是临床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引起ICU护理人员流失量大的原因如下。
2.1.1 职业疲劳:目前ICU的患护比多低于1∶2.5,离理想比值1∶3~4尚有很大距离。过大的工作量使她们疲于应付, 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状态, 工作积极性也随之下降[6]。
2.1.2 职业冷漠:ICU患者病情重,抢救、死亡病人多,护患沟通不畅, 护士心情压抑。又由于工作强度大, 护士的自身发展机会少, 与同年资的医生相比晋升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少, 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体现[6]。
2.1.3 大量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流失:骨干力量的流失不仅增加了护士专业培训的人力与时间,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护理质量,而且增加在职护理人员的负担,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意念。
2.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ICU病房具有工作量大、病情紧急、变化快的特点,操作技术复杂,设备现代化,因此要求护理整体知识水平普遍较高。而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2.1 学历结构:近年来,全国护士学历有所提高,但总体幅度并不大,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0.46%~1.5%,大专学历占7%~20.41%,中专学历者仍占67.95%~77.1%,无正规学历者仍高达7.5%~20.5%[10]。
2.2.2 职称结构:对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的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只占0.5%,中级职称占15%,初级职称占85%。而同类医院的医生队伍中85%为中级以上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7]。高年资的中高级职称护士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反应灵敏,能及时察觉细微的病情变化,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而低年资的初级职称护士临床工作时间短,经验欠缺,不能满足抢救ICU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的需要[8]。
2.1.3 人员编排:未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层次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8]。
3 干预措施
在满足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的基础上,应注意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因为现在年轻护士基础学历高,精力及体力充沛,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适应ICU病房精力、体力都较繁重的工作;优待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福利待遇,减少人员流失;同时提高ICU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ICU护士的自身发展,从而提升其职业自豪感。
3.1 加强培训力度 根据护士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的不同,分别制定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对于高学历、 高能力的护士送出进修学习,为培养管理和教学骨干储备力量;对于低学历低年资的护士重点加强专科护理培训,采取岗前培训、专职带教、院内进修、定期考评等方式,全面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鼓励支持护士参加自学考试, 提高学历层次顺利通过职称考核,以进一步提高学历及职称的比例[9]。
3.2 培养专科护士 ICU病种通常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相当深入。培养专科护士是提高护士知识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护士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重症监护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并必须通过严格专业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才能担任ICU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也才能更加满足ICU护理以重症病人为中心,需要更多基础护理的要求,所以培养ICU专科护士,不仅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也能给患者提供最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3.3 注重调整护士的职称比例 医院的护理主管部门在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时,应适当增加ICU病房护师和主管护师的比例,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职称晋升工作,相关部门应给予ICU护士提供职称晋升的便利条件;同时,也要增加正/副主任护师的比例,保证ICU的护理学科带头人达到正/副主任护师的要求[8]。
3.4 优化排班方式 我院ICU实行分组式弹性排班。分组式弹性排班是一种科学管理制度,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在医院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以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客观依据分配护士,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病人、医院、护士3方均受益[10]。分组工作制分组式弹性排班主要是实施分组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且根据个人能力、表现,人人都有机会竞聘护理组长,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了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高、低年资护士弹性组合排班,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了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体现了分组弹性排班模式的优越性。另外,护理管理人员在考虑人员搭配达到最佳护理效率的同时,也要考虑护士个人、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可能满足护士的需求。
3.5 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紧缺状态 雷静等[11]建议成立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并把科室间的护理人力协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医院专职支援护理人力库,使变异性护理人员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专职支援护理人力库护理人员平日在ICU工作,由ICU护士长负责培训和管理,参与ICU的临床监护工作,可与ICU护士轮班。当某些科室重症患者多、工作负荷骤增、人力短缺时,可由网络迅速调配支援护理人力库护理人员前往有关科室,给予护理人力的补充[12]。
3.6 按疾病分组,培养专病专护人才 ICU病种通常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相当的深入。实行专病专护是提高护士知识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13]。这样使护士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某一疾病的护理,对不同病种进行专题管理,了解某一疾病的最前沿知识。专病护士应制定一个主研方向,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撰写论文或综述,并组织专科护理讲座。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素质,也能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但是进行专病护理人才培养的护士应具有护师以上的职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这种专病专护人才的培养既是与国际重症监护护理的接轨,同时也与目前提倡的首诊负责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Neil A, Halpern, Stephen M, Pastores, et 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52000: An analysis of bed numbers, use, and cos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6): 12541259.
[2] Sznajder M, Leleu G, Buonamico G, et al. Estimation of direct cos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ntensive care: correlation with Omega system[J].Intensive Care Med, 1998, 24(11):582589.
护士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肝移植ICU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承担的护理任务多,病人病情危重多变,护士要承受很强的压力,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增加适应能力[1],从而提高移植病人的护理质量。
1压力因素分析
1.1物理因素
主要是指内外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肝移植ICU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隔离病房内封闭性好,多为中央空调,护士穿着隔离衣并且戴着口罩要连续工作8~12小时,长时间不能感到外面的天气变化容易产生一种囚禁感,身心疲惫,从而产生压力[2]。监护病房内各种仪器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在工作过程中的持续噪音,各种显示器的视觉刺激,危重病人的,肝移植术后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后的叫声,频繁的床边摄片所产生的放射线,引起护士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导致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1.2化学因素
肝移植术后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低下,ICU护士要采取各种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各种消毒剂对ICU病室的空气、台面、地面、各种物品进行消毒;对于肝移植病人术后要从管饲中注入免疫抑制剂,在剥开胶囊外壳时,手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药物的粉末;另外,大剂量激素、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等药物的现配现用,都需要护士在肝移植ICU内完成。长期接触这些药物,都会对肝移植ICU护士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护士对健康的担忧也是产生压力的因素。
1.3生物因素
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24小时床边监护,护士接触病人时间长,要做许多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工作,还要完成各种血标本的采集,体液和分泌物的培养,每天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是肝炎等传染病的潜在感染源。所以护士遭受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侵袭的机会相对较多,身体抵抗力稍有下降,很容易产生疾病,因而护士容易产生情绪激动,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
1.4生理因素
肝移植ICU由于救治的对象是以终末期肝病,肝癌等危重病人为主,术后并发症以及各种治疗、护理的项目较多;加上普遍的护理人员缺乏编制,导致频繁的倒班。以致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3]和生活无规律性,疲劳得不到有效缓解,易产生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
1.5心理因素
肝移植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工作责任相当重,当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时情绪激动,甚至辱骂、殴打护士,而护士必须保持冷静,予以理解并解决问题,同时,家属由于不能进入肝移植ICU进行探望,出现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病人的情况反复求证,需要护士不断给以解释,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致使ICU护士易产生心理性疲劳。而当工作中护士的行为与期望值之间有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就会使其感到被否定,降低其归属感,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年龄、护龄的增加使ICU护士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疲惫感[4]。另外护士还要面对不公正的社会评价,在医院内地位低,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肯定,自身发展机会少,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对策
2.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肝移植ICU病房设施采用隔音材料,各种仪器的报警声设置要尽量轻,减少不良刺激。学会有计划的工作方式,尝试由专人将搭配合理的工作餐送至病区休息室,可以适当增加ICU护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室配置洗澡间,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调节紧张度。饮食注意加强营养,同时鼓励护士在闲暇时间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精力充沛。工作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防止不必要的锐器伤;在留取各种化验及培养需接触血液和分泌物时应戴手套。病人较少时可安排轮休或组织旅游,采取自我身心放松,缓解工作压力。
2.2实现人性化管理
医院领导及医生应重视护理工作,尊重和鼓励她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应用激励机制,实行民主管理,适当提高肝移植ICU护士的待遇,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增加晋升和深造的机会。护理管理者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气氛,充分理解和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心理需要,多与护士沟通,使其能安心护理工作,减轻心理负担,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减少非护理工作。
采取弹性排班,如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身体状况来选择班次;调整在肝移植ICU工作时间较长的护士到普通病房,让她们的心理、生理机制得到调整和恢复。当肝移植手术病人多的时候,在最忙的时间段可以调整人员帮班(2~4小时),病人少时应及时安排休息,这样一张一弛能有效减轻护士的超负荷状态,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构建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必须密切合作,只有通过礼貌、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以及良好的护理技术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当肝移植术后病人出现精神症状时,护士应给与充分理解,根据医嘱适当用药,使病人有效地减轻症状,同时建议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对家属进行详尽的病情及诊疗计划介绍,让自己成为医生、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属安心、放心。
提高肝移植ICU护士的适应能力。同样的压力对每一位护士产生的结果不同,其心理素质是决定应对压力强度的关键。主管护师平均年龄大,护龄长,其情绪稳定性,业务精湛度及对工作责任感最高,护师次之,护士更次之。而在体能上又恰恰相反,所以二者相结合,管理者在给肝移植ICU配备专业人员时,应把具有较强应激能力作为首要条件之一[5]。针对肝移植手术定期进行业务讲座,让护士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适当进行减压训练,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辅导,向家人及亲朋好友倾诉,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主动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
3小结
肝移植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当其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使她们能正确认识压力的存在,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能很好的应对环境的挑战,来有效地缓解各种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立.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护理杂志,2003,20(8):1-2. [2]李艳华.手术室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91-92.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5-01
ICU护士因没有家属陪护,要独立完成多项护理体力操作,如为患者翻身,平车、转运患者等,在这些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职业伤害,影响护士的健康,长远来说也影响到临床的护理质量,如何避免因护理体力操作不当引起的职业伤害,对临床更好地实施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着更重大的意义,本科室于2013年10月,对ICU 18名护士进行了护理体力操作与护士职业伤害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18名护士,均为执业护士,执业时间最短的1年,最长21年,平均执业6年,从事ICU护理工作进间均超过1年。
1.2 调查方法
以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总共发出问卷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问卷的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包括工作年限,从事ICU护理工作年限等;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从事护理体力和操作规程及职业伤害情况;护士对护理体力操作规程如何避免身体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
2 结果
护理体力操作相关职业伤害情况,见表
3 原因分析
3.1 由表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ICU护士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腰腿痛,共9名护士,均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程度不一;其中有1名护士自2013年8月因该病休病假1月,另一名护士2012年12月休息15天,。多项与职业伤害相关的护理体力操作中主要相关操作是翻身及将患者转运至平车等操作,是导致护士腰腿痛、腕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
3.2 护理体力操作在ICU护理工作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因ICU病房是无陪护病房,面对的都是卧床、病情危重的患者,因病情常需外出拍片或手术治疗,护理任务重,抢救多,如为患者翻身按摩、大小便护理、擦洗身体、平车转运、做各种辅助检查等,在这些治疗的实施过程中均有大量体力操作任务由护士完成,一旦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职业伤害。有研究指出体力处理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如:累积性劳损、腰腿痛、颈肩痛、乒肘、手腕痛等[1]。,目前对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中,关注点往往放在对侵入性操作的防护,忽略了护理体力操作中需要做的职业防护。
3.3 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编制普遍较少,各科室都面临护士缺编的现象。ICU护士工作强度大,不能适时调体,使身心得不到充分休息。
4 对策
4.1 改进临床设施,应用辅助工具 改进病房设施,如过床滑板的临床应用,更能减轻患者过床时的痛苦,同时降低护士的工作负荷。最简单也是最便宜的就是灵活使用中单,将中单双层纵行铺放,除原可以防止床单被血或体液污染外,在协助患者翻身时、过床时,中单成为护士托扶患者的工具,也是患者与过床板之间的缓冲设施,有效减轻了护士操作中的负重[3]。。也可以扩大气垫床使用,它即可以减轻身体局部的压力,预防褥疮发生,又可以减少翻身次数,也降低护士的工作负荷。
4.2 加强护士的培训 多数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护理学基础教材中,患者的平车转运或翻身仍使用的是单人、双人、三人转运方法,但对护士体力负荷来说,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其实不能实际运用,因此如何转运患者,新改进或购进设备的应用都需要规范的培训,才能使护士正确掌握节力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因此,不断总结,改进我们的护理体力操作规程是提高护士知识,正确进行护理体力操作,避免职业伤害的重要一环。
4.3 加强护士自身健康意识及身体锻炼 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也需要健康的体魄,尤其是ICU护士,更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护理体力操作。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但对于自身健康疏于照顾。因此,加强护士身体的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健康锻炼依丛性,对避免护理体力操作引起的职业伤害也有积极意义。
4.4 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在护理体力操作中尤其突出,在进行护理体力扣作前,护士应合理评估人力情况,必要时请求他人协助,尤其是在野外夜班人力薄弱的时段,,因此在护理排班上应适当增加晚夜班的人力,保证护理体力操作的正常正确进行。
随着2010年卫生部提出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临床护士承担的护理体力操作愈来愈多,只有科学调配人力,积极改进护理设施,正确运用科学节力方法,持续不断培训才能让护士在自身健康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工作,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基础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危重患者存在吸痰不及时、吸痰不彻底、评估指标不明确、质控不到位等问题[1, 2]。为了改进危重患者吸痰质量, 自2012年10月成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确立了“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的活动主题, 旨在解决危重患者吸痰中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制定统一规范的ICU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2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前组(2012年6月~2012年9月)和干预后组(2012年10月~2013年2月)。ICU护士共36名(吸痰人次376次), ICU工作1~5年护士12名, 5~10年护士16名, 10年以上护士8名;护士15名, 护师10名, 主管护师11名;文化程度:中专26名, 大专41名, 本科9名。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 由ICU 10 名护士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圈徽, 选出圈长( 由ICU 护士长担任), 辅导员聘请危重症护理委员会的专家担任。
1. 2. 2 主题选定 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和应用共识标准法进行评价, 最后确定采用问题达成型来完成这次品管圈活动, 并以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操作, 改善人工气道管理质量, 预防感染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 2. 3 圈名 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圈名“畅通圈”, 此圈名表达主题是“随时预防呼吸道阻塞, 一个畅通呼吸道是一个快乐的呼吸道(a patent airway is a happy airway)”。
1. 2. 4 调查对象和工具 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ICU 护士和护士吸痰技术进行评价。2012 年3 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医院的ICU 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48 名护理人员, 对其进行调查。
1. 2. 5 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收集资料, 确定存在的问题。经圈员共同讨论, 设立统一的自行制作查检表对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患者进行统计。通过2012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调查数据分析出目前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为85.60%。制定了活动计划书, 对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 改善重点× 圈能力)。设定目标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达到95%。
1. 2. 6 解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 进行现状分析 。
1. 2. 7 根据主要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
1. 2. 7. 1 制定了床边肺部听诊呼吸音检查登记表, 强化评估行为:规定每30分钟听诊1 次并在床边吸痰登记表上记录, 护士长和质控员不定期抽查, 查看是否如期听诊和记录, 记录与实际检查情况是否相符;对引流进行再次强化培训, 加强检查督促。
1. 2. 7. 2 改进、完善操作流程 通过流程再造, 撤去吸痰预吸罐, 在原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吸痰前后听诊, 阻断细菌通过吸痰操作进入体内引发感染的途径, 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使人工气道吸痰操作流程更为合理实用、效果可靠、感染率低, 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人手1 份, 以备对照参考。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负责检查, 每天抽查5~8 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对个别不按操作流程执行的护士进行批评、教育, 限期整改。
1. 2. 7. 3 制定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液引流操作指南。
1. 2. 7. 4 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ICU护士对吸痰规范的认识。方法:组织科会、布置任务、统一认识;学习ICU基础护理质控标准、学习ICU院感指南、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及上述制定的标准。
1. 2. 7. 5 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ICU护士吸痰时防护意识不强, 标准预防的行为依从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科等, 应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充实用的个人防护设备,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减少标防行动的障碍,从而保护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9-01
在重症监护病房之中的患者因为会被医治类环境、病情与治疗方式等各类要素所影响,会产生记忆有所减弱、知觉有所减小等精神方面的表现,即ICU综合征[1]。文章调研了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ICU综合征老年患者中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选出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8例ICU综合征老年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4例、15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为(72±838)岁;组一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1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为(73±983)岁;组二患者施以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组一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心跳、脉搏、血压等;定时为患者辅以翻身与叩背等;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护理的前提之下施行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1)住院环境方面的优质护理: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构建舒服的住院环境,借助对于光照、噪音、空气等辅以把控,把不时常加以运用的医治类设施放到其余位置,减小对于患者予以的负性影响;医护人员不可以在患者可以聆听的前提之下调研患者的病情,还应适宜调整各类设施的噪声,以舒缓患者焦躁、惧怕等负性心理。
(2)增强护患间的交谈: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至ICU以前,要对患者辅以探访,告诉患者ICU有关的体制与所需注重的事宜等,清除患者产生的惧怕感与焦躁感,让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方面的准备。
(3)随时监测患者病情产生的变换,构建ICU评测系统:患者在进至ICU后,医护人员要尽早施行各大评测,对于患者精神型障碍产生的各类要素辅以评测,尽力发现预兆,以尽早辅以护理与治疗。
(4)人文方面的关爱: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各类合规的需要要尽力应允,在辅以护理期间,动作要温柔,伴随微笑,尤为细致,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5)个体化护理类规划: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不一致的具体情况,以汇编不一致的护理类规划。
13疗效评测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体满意率,分数总共即100分,囊括了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大层级,十分满意:总分即90-100分,满意:总分即70-89分,不满意:总分即0-69分。总体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相加。
14数据统计学调研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
2结果
组二护理后总体满意率好于组一,P
3讨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22-01
ICU集中收治各类重症病人,抢救机会多,急救仪器复杂,护理人员操作多,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在目前ICU存在严重护理人力不足及护士缺少常规化、系统化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情况下,同时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我们在遵循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基础上,实施ICU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确认和识别ICU常见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问题: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燃,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目前工作中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时常在其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1]。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科内业务培训滞后;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低;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仪器保养维修不善;抢救药物不熟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仔细;各种管道处置不合理;新药的不断出现;危重病人转运存在风险;抢救物资设施管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
1.2 针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1.2.1 健全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如: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制度、仪器检查登记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等等。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例如:在以前科内遇到抢救病人,大家一哄而上,显得杂乱无序,同时延误病人抢救时机。针对这种状况,护士长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制定抢救定位流程,现在通过对抢救定位的培训,人人皆能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 组织各级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制度、责任心教育、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科内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凡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均要组织讲课和示范,每月组织考核,与奖惩挂钩。
1.2.3 作为管理者要组织科内护理人员一起讨论和调查分析,确认存在问题,做到全员参与,集体制定相应措施。人人明确本月或本季度科内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如何执行。
1.2.4 提高管理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管理者本身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1.2.5 管理者要有预警计划,在人力安排和医护协同服务等方面协调管理。发生缺陷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2]。
1.2.6 采取走动式管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新护士、实习护士等到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快速制定简易操作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下级护士对科内制定的制度措施落实执行情况。同时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了解各危重病人的病情,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我们曾经遇到给一位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翻身和肺部物理治疗时,气管套管突然滑出,造成病人窒息,经抢救挽回生命。事实上在操作前评估到窦道未形成的病人,护士长经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提出防范措施,同时与医生沟通,引起大家重视。与此同时,护士长利用场景训练,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
1.2.7 充分借鉴他科科学管理的经验,对每季度护理部各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科内自查的问题,进行归纳终结,查漏补缺,制定防范措施。如在以前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经常会出现病人电极片长时间不换、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自动测量血压袖带与氧饱和度放在同一肢体测量,影响数值准确性等等。现在通过培训后人人明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
1.2.8 重视家属探视机会,利用此时间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由于ICU病人病情重、变化多、各种侵袭性操作频繁,有时病情需要须用约束带固定。家属会不理解我们的做法,往往会提出异议,这就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1.2.9 成立六个质控小组,如:仪器检查维护小组、药物检查登记小组、院感控制小组、管理小组、病历检查小组、业务培训、带教小组。制定各小组职责及建立检查登记制度,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2 效果评价
我们自对ICU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病员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病情观察到位了,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也下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均能事先告知家属或病人该操作的危险性,并记录在病历上;医疗收费投诉率为零;在岗的护理人员对ICU仪器操作和检测熟练;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特点,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全体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士安全。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明确ICU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参照医疗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近年来,技术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已超出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在国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得到使用,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1]。它适用于肾脏疾病:重症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非肾脏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全身性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转流术中与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药物过量、农药中毒、高热等。CRRT在ICU运用越来越广泛,ICU护士要求在床边独立进行操作。守护在病人床前,因此ICU护士不仅要照护好病人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独自解决任何突况。我科开展CRRT七年来,总结全科人员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习及顺利完成此治疗的关键。此项治疗对危重患者的重要及高昂的治疗费用,许多护士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问题。我科针对此问题对新护士进行CRRT培训方面增加心理素质培养,现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后培训两周就可以独立上机,且心理问题明显较前减少,以下是我科的一些方法。
1 研究对象及现状
我科原有护士28人,工作年限6个月~20年,其中责任护士有24人,CRRT由责任护士完成。今年七月因病房规模扩大,新进35名新护士,通过进行CRRT培训方面增加心理素质培养,每名ICU新护士从培训到上机需要最短仅需二周,最多仅需五周。而2012年以前CRRT新护士从培训到上机需要最少需要四周,培训时紧张﹑焦虑是CRRT新护士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心理状态
2.1 紧张 对于初学者紧张是普遍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仪器体积大,目前是科内使用的最大医疗仪器,看见就有一种紧张感;仪器显示器界面英文较多,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护士来说出现仪器故障报警常不知道是什么意思;CRRT管道多,只要有一处出错就会报警;出现一些报警及故障时不知所措,害怕病人失血过多等。
2.2 焦虑 此现象多见于刚开始独立工作的新护士,原因主要是:CRRT适用范围广,当病人病情需要时随时都可能开始治疗;CRRT治疗时常常会出现报警,护士要一直守护在床边。
2.3 恐惧 此现象多见于被病人和家属及医生对治疗效果提出不满的护士,因为,目前现状:CRRT费用高,病情危重,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病人及家属不理解;因护士独立操作,医生不可能时刻守在床边,当效果不明显及治疗持续时间不长,医生就会对护士的操作产生怀疑及批评。而以上问题最终的原因还是新护士害怕操作不当导致失败,担心在护士长及同事心中增加工作能力不行的印象。
2.4 抑郁 多见于独立工作的新护士及心理内向的护士,原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倒夜班生活无规律,面对的病情危重的病人而家属期望值高;心理内向的护士遇到问题是不愿向其他人倾诉,当问题积怨在心中长期不解决时会产生压抑感。
3 方法
3.1 心理素质的培训放在培训的首位 对CRRT护士特别增加自我训练过程:定时组织对从事CRRT的人员进行自我训练培训,依据美国 Joseph J. Lucian 自我训练七个原则即: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控制不过是幻想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而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着【2】,将以上方法以书面及授课的方法进行教育,教育科室所有新护士学会自我训练。同时鼓励每名新护士学会主动改变心态挖掘原因自勉自励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3.2 依据心理情况合理组成一帮一小组 我科成立一帮一小组,每组一个组长负责,给每人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护士长定期询问每组人的心理生活家庭及工作情况,及时发生心理问题及时汇报,及时了解每名新护士的心理状态,依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培养CRRT新护士。
3.3 规范CRRT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操作培训前让护士参观科内的CRRT治疗,请厂家的工程师来操作理论培训,科内成立CRRT技术小组,固定带教老师,规范操作流程;根据科内经验交流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总结制定CRRT应急处理规范流程,将困难问题及时汇报总结请工程师讲解,共同协商应对办法及改进措施。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培训,在进行培训前提前一周通知护士,以谈心的形式询问其学习有何困难,答疑解惑,开始培训时鼓励新护士向有经验的护士学习,并暗示在高年资护士的指点下大胆动手操作。科室将CRRT操作的流程﹑常见问题总结,制定成文件夹,提供给新护士及时学习。
3.4 其他 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不但充电,扩大知识面,学会和不同层次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因为CRRT时多以护士专人守护为主,我们应充分利用时间长这一特点,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应适时地询问病人上机后的感觉介绍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力和心理状况等【3】。提倡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多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即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又可以有效指导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新方法培训前后新护士独立上机时间比较 见表1
英语基础扎实的护士,通过科室一到两周培训均能完成独立上机工作,而且通过定期组织学习问题分析等,通过提高科室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每个护士能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RRT操作技巧,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因此带动全科护士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都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名新护士的心理,一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ICU新护士是做好CRRT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04-02
ICU危重患者由于局部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而发生褥疮[1]。褥疮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因继发性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笔者从所在医院选取收治的12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采用优质护理,同期采用常规护理6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中选取12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试验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5~78岁,平均(56.1±3.6)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中风险的有15例,低风险的有3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6~79岁,平均(57.4±3.1)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中风险的有15例,低风险的有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风险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对于身体较差的,采取每1 h翻身一次,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减轻其受压的程度[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其抵抗力,使创面加快愈合。
1.2.2 优质护理模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由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内其它护士为组员。(2)入室基础护理。危重患者进入ICU时,首先应给予患者吸氧或接入呼吸机,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于全麻未醒患者应让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的休息姿势,预防因呕吐导致的窒息[4];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此外,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等,注意测量体温,对于体温持续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对于体温不升者,应注意保暖[5-6]。(3)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组员每天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被褥等,每天一次为患者清洁皮肤,并使用爽身粉或者滑石粉[7]。在患者受压皮肤处和容易发生褥疮的区域内贴透明敷贴或者喷赛肤润[8]。每次患者排便后,先用纸巾擦拭,接着用湿巾清洗,最后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对于腹泻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减少排便的次数[9]。(4)减压护理。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者水垫床等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夏天使用水垫床,瘫痪急性期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对于身体较差的,采取每1 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减轻其受压的程度[10]。(5)换药护理。使用0.5%碘伏消毒创面,剪去坏死组织,然后均匀涂抹0.5%碘伏,使用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云南白药,用纱布覆盖并固定,每天一次。对于创面大且渗出液多的患者,局部配合烤灯照射[11-12]。(6)营养支持护理。根据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鼻饲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以及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输注白蛋白,以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减少褥疮的发生[13]。(7)特殊治疗与护理。针对输TPN液的患者,注意控制合适的速度,切忌时快时慢,保证24 h的均匀输入,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针对给予呼吸机的患者,应保持呼吸畅通,定时放Cuff,密切监测患者的SpO2及血气变化,必要时可以逐渐撤机,鼓励患者自主呼吸;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的畅通[14]。(8)引流管的护理。将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胸引管、血浆管、T0管、胰管、膀胱造瘘管、瘤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接于床旁并妥善固定好,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完整,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并作好特护记录,若发生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及时的处理[1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采用Braden褥疮预测量表[2]评价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低风险为25分以上,中风险为19~24分,高风险为0~18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褥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不同风险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总发生
试验组(n=60) 3(5.00) 1(1.67) 0 4(6.67)*
对照组(n=60) 10(16.67) 2(3.33) 1(1.67) 13(21.67)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6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50例治愈,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是褥疮发生的高发人群,而褥疮发生的内在因素为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组织缺氧、应激;外在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环境潮湿。因此,采取的护理措施应从这几个危险因素出发,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进行Braden褥疮风险评估,重点预防,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Braden褥疮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潮湿、感觉、活动、移动、营养、剪切力以及摩擦力这六大部分。每项得分1~4分,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说明发生褥疮的风险越高。
通过试验可知,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频华,赵春英.褥疮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0):44-45.
[2]林冬梅.艾灸配合碘伏外敷褥疮在社区患者的应用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5-66.
[3]王雪萍.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87-188.
[4]伍虹云,文艳梅,褚小丽.老年重症病人褥疮易发相关因素的探讨及预防措施(附19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605-606.
[5]牛艳,罗月英.两种不同方法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19.
[6]陈志凤.外科骨折患者褥疮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30-131.
[7]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3):114-115.
[8]韩丽,吕宝勇.糖尿病合并褥疮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89.
[9]诸葛红霞.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397.
[10]梁萍.骨科瘫痪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23-224.
[11]贾巧,李白玉.老年人大面积褥疮28例治疗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41(5):543-544.
[12]周玲玲.浅析褥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06-107.
[13]赵丽.ICU危重症患者褥疮的护理体会[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5):319-320.
ICU是集中收治危重患者的科室,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护理理念的更新及护理管理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以往单一的ICU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ICU护理质量水平。 [1]。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ICU自2007年1月将OEC管理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将工作质量标准化、量化及流程化,使每位护士都明自自己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标准,管理者严格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方法
1.1 确定工作目标 应用企业OEC管理模式,以星级服务为形式,融入整体护理中,以推进ICU整体护理的开展,旨在规范服务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将OEC管理模式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一级护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等五项质控标准;同时,建全了护理管理制度,修订护理操作流程,并健全了各科室护理常规,以确保5项质控标准的实施。
1.2 量化达标考核 制定护士工作目标达标考核标准,内容包括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差错事故等,将各项目标量化为分数,通过护士每月互评、护士长每月考评、护理部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考核,使每个护士都能明确并努力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笔者将病房护理质量纳入护士长工作考核评比中,同时将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量化,考核实行百分减分制,每季按考评分值进行评比,其中优秀≥95分,称职≥90分,基木称职≥85分,不称职<85分,一年度综合评分<85分者,作为不合格护士长,则自然转岗。为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考核护士长及护士的基础上,根据每季的二级质控检查目标考评结果同护士奖金的奖惩、职称的晋升挂钩,对考评成绩优异者列为护理骨干重点培养,优先选送外出进修、学习。
1.3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为发挥“奖金”的正激励作用,体现责、权、利的统一,各级人员享受不同的奖金待遇。根据ICU护士长工作质量及护士工作质量考核成绩,调整奖金系数,如病房护士出现差错、事故,患者投诉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低于标准要求等,降低护士长奖金0.05~0.1个系数,连续1个季度考核不合格者,科内待岗1个月,仍未达标者,交医院转岗。各级人员在任职期间,以量化考核为依据,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晋升。设立 “最佳服务态度护士”等单项奖,并举行颁奖大会,获奖者将列为护理骨干重点培养,优先选送外出培训、学习,以弘扬先进。
2 讨论
2.1 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全员量控制意识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独立性,其个人素质、护理水平对护理质量结果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危险因素。OEC管理模式的本质是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为此,笔者组织了全院护士学习一级护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等五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会有许多因素间接影响五项质控标准的落实,故同时健全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理质量监控及差错事故管理防范等28项护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心肺复苏、呼吸机操作及褥疮防治等34项操作流程,并修订了各科室的护理常规,以确保五项质控标准的达标。
2.2 量化目标考核,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 不同的护士在工作质量和数量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为了使每个护士都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笔者将其工作质量目标考核标准量化、透明化;同时,学习“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管理理念,给每个人比赛的场地,给每个人参赛的资格,在科室中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让每位护士均参与到质量管理和达标考评中,使他们能都意识到每人所做的每件事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体现出只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干得比别人多,干得比别人努力,就有可能跑在最前面的用人机制,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为提高护理质量定了扎实的基础。
2.3 应用OEC管理模式,推进了整体护理的开展 笔者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列入考核范围,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增强了护士全方位服务意识,能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进了护患间关系,使患者得到了真正实惠,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深得医院及患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