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5 09:27: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篇1

一、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特点分析

航空制造企业主要指的是航空装备生产军工企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交付都需要按照军方的指令和计划进行。其所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环境,而且合同一旦出现差错,因风险的遭受将让航空制造企业及相关方受到的损失尤其巨大,在这种环境下,航空制造企业对于合同的管理十分重要。而且,航空制造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生产及电子元器件的配套等基础的工业具有拉动作用,航空制造企业正在逐步地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加强合同管理时防范企业市场风险的有力保障。

二、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航空制造企业在合同管理当中的风险既与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着常规的风险,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个别风险,可以将这些风险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合同准备阶段风险、合同签署阶段风险、合同履行阶段风险和合同终结阶段风险。在合同准备阶段其风险在主要是项目合同不符合或者对企业战略目标难以满足的风险,和对合同相关方调查不当引发的风险;在同签署阶段,其风险主要是在签署过程中不规范的风险,或者是对合同分送时送错及泄密的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合同一方对合同义务没有正确履行,或者合同变更时出现错误;在合同终结阶段,其风险主要是合同档案保管出现差错,或者是没有综合评价等。

三、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应用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1.合同立项

在合同立项方面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在合同立项时,对合同立项的名称、合同立项的类别、估算的金额以及项目信息制定合同的隶属关系等信息是必须录入的,这样可以对无计划或者无预算就签订合同的情况有所避免,进而实现了企业战略目标、合同策划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进而对风险进行控制。

2.合同选商

在合同选商方面,首先会监理对人的管理数据库,它可以提供给相关方供应商的信息及客户的信息,并且具有评价功能和动态维护功能。在管理供应商目录时,其全面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且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或者营业执照号作为唯一的标识,好进行动态维护。

3.合同正审

在合同正审方面,系统实现了合同网上动态审查目标,包括了价格审查、计划审查和领导审批等,将合同计划、价格和法律审查设置为系统的关键审查目标,通过对价格合规且合理性、合同计划的符合性与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及合法性的审查,可以实现对合同审核风险的控制。

(二)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合同履行阶段,其具体流程图可见图1。通过图1,可以知道合同履行包括了合同履行状态的审查、填报实际履行情况等具体步骤。对于航空制造企业而言,在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合同变更、合同违约等情况的申报,还能够对它们进行审批。而且,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财务系统的交换,可以让相关方充分明白合同收支款的动态信息。企业合同的领导能够对此进行检查,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企业数据信息平台和财务系统的集成,有效地获得合同的资金交付状况,且将合同进展和约定的资金交付时间进行比对,在资金交付日期到来时,系统会发出自动提示。在对收款情况实施监控时,系统也能够获得凭证的信息,对收款时间、收款金额、收款单位等信息进行展示。在对财务部申请结算时,需要将结算申请单提交到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并进行审批。如果合同需要进行解除,那么在合同解除之后,之前的审查过程仍然可以得到保存。通过这些航空制造企业中紧密联系的措施,可以对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良好地控制。

(三)合同终结阶段的风险控制

合同的终结阶段,包括了合同的终止、履行评价和合同归档等方面。在对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合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要求填写一些关于合同终止等相关的信息,且在此信息结束之后将合同转移到信息系统档案资料库里,以便让相关方进行查询。系统的履行评价功能,有利于合同履行评价的实施及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进而对合同的风险加以控制。

四、结语

通过航空制造企业中对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可以让航空制造企业的在逐步走入市场环境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对于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让合同得到顺利的履行。

作者:刘祯 单位: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

篇2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范围和工程项目风险

一般通指的工程项目合同主要有:土地类和建设工程类两种。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土地类合同有以下几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临时用地合同、地役权合同和拆迁补偿合同。

建设工程类合同又分为: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安装合同、监理合同、监造合同以及总承包合同。

1、工程项目具有多风险的特征

在该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参与各方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控制风险可能会逐渐变得可以控制,并且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项目的建设时间越长,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可能带来的风险越大;对于承包商而言,风险控制的成本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增大,与此相反的是,控制风险所带来的效益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减小,所以,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项目前期(如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项目风险预控管理;整个合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对比将产生较大的变化,一般业主在招投标阶段具有绝对的心理优势,而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失去这些心理优势,直到工程竣工之后又逐渐恢复;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变化与此相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承包商成功地进行合同风险管理,应注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对比的变化,采取灵活的阶段性风险补偿策略,将风险补偿问题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得到解决。

2、工程承包合同寿命周期内的主要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主要风险分为投标报价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合同风险贯穿于工程全周期内。

其中投标报价阶段风险又分为:投标报价信息失误风险和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两种,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又分为:① 合同类型选择的风险②低价夺标高价索赔的风险(3)报价漏项或多项的风险。

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又分为:(1)工程款支付的风险(2)业主方管理能力的风险(3)合同条款方面的风险① 合同条款不完备② 合同条款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平等③ 合同定义不准确(4)其他承包合同所带来的风险(5)分包合同的所带来的风险(6)工程变更风险(7)承包商不注意合同履约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二、根据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和承包方式,确定合同管理模式

项目可采用的总承包方式,主要包括代建制、设计-施工-交钥匙、施工总承包、管理总承包、单位工程施工承包等,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承包方式。对于专项工程施工的承包,如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玻璃幕墙,一种是采用由建设单位直接管理,一种是由总包单位管理。

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专项工程的承包方式,进而确定相应的合同管理模式。

1、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设备、材料供货的管理和模式

供货的范围、供货时间对于工程的进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中主要有三类采购模式:(1)建设单位采购。必须与施工单位讨论,明确采购内容和交货时间。(2)建设单位指定采购。建设单位参与品牌与价格考察,但由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合同管理。(3)施工单位在监理监督下的自行订货采购。

2、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各类合同之间的合同网络架构

总承包方式确定后,合同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费用目标、进度目标、职业健康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可以根据总承包方式来确定。其他的各类合同,应当围绕主要控制目标和总承包方式来建立合同网络架构。

三、防范、转移、化解工程合同风险

1、合同签订之前建立合同风险预控体系

由于在合同签订后,整个合同文件中包含了近90%招投标文件中的内容,合同条件在招投标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已经确定,所以,合同的大部分风险在签订之前就已经确定,要成功地进行合同的风险管理,应注重合同签订之前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即对招投标文件和拟投标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承发包方式等,建立公司的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2)合同投标阶段确定投标报价策略和合同谈判策略。(3)合同谈判阶段争取风险转移或风险补偿的具体合同条件。(4)根据合同投标阶段和合同谈判阶段的结果,编制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项目合同风险预控计划体系。

2、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合同履约过程是合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主要应注重两个方面、四个环节和五个履约的注意问题:

(1)两个方面:已分析风险和临时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

(2)四个环节:①合同文件的风险及风险条款审查、阅读和交底。使合同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人; ②合同进度付款和竣工结算的及时申请和办理;③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及时办理;④合同风险发生时的处理,索赔的及时办理。

(3)提高履约的可操作性应注意的五大问题:①严密规定施工期限,避免开工日期设而不定;②确切表述每一期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期限规定要经常使用“之前”、“之后”、“之内”来表述,减少因期限的“前”无开始,“后”无截止的不规范表述而造成的合同履行期限的不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③事后明确履约期限的文件要作为合同组成部分。④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要增加相应的期限规定。⑤不断完善签署的承包合同,使之更切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

四、总结

建筑施工行业是多风险行业,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合同风险也是工程承包的重要风险来源。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完整的合同风险控制体系,抓好投标及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分析、审查和会签;狠抓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合同交底、合同执行战略选择、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以及合同实施后的工程款清欠、诉讼等工作,以此实现全项目、全员和全过程的合同风险管理,降低损失、实现企业和项目的利润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航空制造企业主要指的是航空装备生产军工企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交付都需要按照军方的指令和计划进行。其所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环境,而且合同一旦出现差错,因风险的遭受将让航空制造企业及相关方受到的损失尤其巨大,在这种环境下,航空制造企业对于合同的管理十分重要。而且,航空制造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生产及电子元器件的配套等基础的工业具有拉动作用,航空制造企业正在逐步地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加强合同管理时防范企业市场风险的有力保障。

二、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航空制造企业在合同管理当中的风险既与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着常规的风险,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个别风险,可以将这些风险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合同准备阶段风险、合同签署阶段风险、合同履行阶段风险和合同终结阶段风险。在合同准备阶段其风险在主要是项目合同不符合或者对企业战略目标难以满足的风险,和对合同相关方调查不当引发的风险;在同签署阶段,其风险主要是在签署过程中不规范的风险,或者是对合同分送时送错及泄密的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合同一方对合同义务没有正确履行,或者合同变更时出现错误;在合同?K结阶段,其风险主要是合同档案保管出现差错,或者是没有综合评价等。

三、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应用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1.合同立项

在合同立项方面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在合同立项时,对合同立项的名称、合同立项的类别、估算的金额以及项目信息制定合同的隶属关系等信息是必须录入的,这样可以对无计划或者无预算就签订合同的情况有所避免,进而实现了企业战略目标、合同策划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进而对风险进行控制。

2.合同选商

在合同选商方面,首先会监理对人的管理数据库,它可以提供给相关方供应商的信息及客户的信息,并且具有评价功能和动态维护功能。在管理供应商目录时,其全面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且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或者营业执照号作为唯一的标识,好进行动态维护。

3.合同正审

在合同正审方面,系统实现了合同网上动态审查目标,包括了价格审查、计划审查和领导审批等,将合同计划、价格和法律审查设置为系统的关键审查目标,通过对价格合规且合理性、合同计划的符合性与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及合法性的审查,可以实现对合同审核风险的控制。

(二)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合同履行阶段,其具体流程图可见图1。

通过图1,可以知道合同履行包括了合同履行状态的审查、填报实际履行情况等具体步骤。对于航空制造企业而言,在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合同变更、合同违约等情况的申报,还能够对它们进行审批。而且,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财务系统的交换,可以让相关方充分明白合同收支款的动态信息。企业合同的领导能够对此进行检查,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

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企业数据信息平台和财务系统的集成,有效地获得合同的资金交付状况,且将合同进展和约定的资金交付时间进行比对,在资金交付日期到来时,系统会发出自动提示。在对收款情况实施监控时,系统也能够获得凭证的信息,对收款时间、收款金额、收款单位等信息进行展示。在对财务部申请结算时,需要将结算申请单提交到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并进行审批。如果合同需要进行解除,那么在合同解除之后,之前的审查过程仍然可以得到保存。通过这些航空制造企业中紧密联系的措施,可以对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良好地控制。

(三)合同终结阶段的风险控制

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214-02

关于企业经营活动、运营管理工作,其合同管理属于系统,结合有效地管理流程与方法,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进行合理防控。从本质上讲,合同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范畴,而企业运营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制因因素均会对合同管理工作产生制约,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呈现作用下降的趋势,同时更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基于此,该文对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控制对策。

1 企业合同管理流程

在企业建筑项目运行期间,可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方式,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的合同管理流程为:起草和审批、洽谈、签订、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下文对合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重点阐述。

1.1 起草和审批

合同起草一般由企业运营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建筑双方对合约的建议,编制与之相对应的合同模板;经过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审核,移交至上级管理部门,完成合同审批工作,并经过企业管理者签字、盖章后,合同各项内容方可执行。在此期间,合同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合同起草人员需对建筑项目中标情况、企业双方判断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合同内容进行编写。其次,在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料数据,均应由企业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工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与监督部门开展系统化审批与签字工作,同时在合同审批期间,还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切忌不可出现越级审批行为。

1.2 洽谈、签订

合同管理中,洽谈工作属于重要流程环节,其应在建筑双方洽谈前,对洽谈目标进行确定,通过对自身与对方底线的判断,在必要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才能在合同洽谈流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同时合同条款应具备明确和完整、用词准确以及责任细化的特点。在洽谈工作结束后,依据企业双方的洽谈结果,由运营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合同矫治部门经理审核,再移交董事长对合同进行审批和签字,致使该项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另外在合同审批后,由企业双方代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中应要求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若在特殊情况下,不可同时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应避免一方先行签字盖章行为的出现。

1.3 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

存档:对建筑合同实施存档备案工作,其主要依建筑类型、功能以及签订时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存档,以便于后期查阅。分发:在合同签订与存档工作后,合同所涉及的相关资料信息,应分发至企业各个部门中,在此过程中,还应关注资料清单的执行情况。交底:通过对合同条款细节化的阐述,使相关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能够准确地对合同内容进行判断,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强制化管理,其中,所涉及的部门由项目部门和工程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供应部门等。工作履行:工作履行情况,对合同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若要更好地确保合同履行效果,应通过对合同注意事项明确的方式,针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合同管理风险

在企业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常见风险问题,主要由外部因素、对方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所导致,其中外部因素是指:国家关于建筑行业建设方针、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等外界制因;对方因素是指:对方蓄意违约、对方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较差、财务资金周转失衡等;自身因素是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管理能力与企业负责人经济决策能力、设计水平等。上述风险制因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在进行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准备风险、签署风险、履行风险与管理风险4种。

2.1 准备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存在管理风险为策划风险、调查风险和合同对象风险、谈判风险、文本风险与审核风险六种。策划风险为:合同内容设定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合同内容与实际建筑项目之间出现严重偏差、对合同内容法律问题出现有意规避行为;调查风险:未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对调查对的信誉度与合同履行情况过于高估;合同对象风险:合同对象自身素质水平不足、将合同履行能力较强的合同对象排除;谈判风险: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等产品规格与性能考虑不周,使自身利益受损;文本风险:合同条款缺少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文字明晰性的特点,促使合同对象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误解的状况;审核风险:审核人员专业技能缺失、工作责任认识不足,使其无法发现合同内容与条款中存在的风险。

2.2 签署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在建筑合同签署期间,也易发生相应的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超出规定签署时间、印章措施、未按规定流程存档与合同条款被恶意篡改等。对此,可采用企业部门职责细化、印章严格管理、程序化与专业化合同签署的方式,对合同签署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2.3 履行风险

合同违约风险、变更风险、转让风险与终止风险,是当前企业合同履行阶段中较为常见的管理风险类型。针对此,应事先做好合同对象的调查工作,结合准对象的历史合同履行状态,判断其是否会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合同违约与转让的问题,若准合同对象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需在未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针对合同变更与终止问题,可选用施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实时报道原则,对项目合同进行标准化控制。

2.4 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的管理风险为:归档风险与执行效果评价风险,如合同所涉及的机密泄露、合同盗用或滥用状况频繁出现、执行评价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对此,应采用合同不定期检查或查阅的方式,加之对准合同对象调查和结果反馈,构建健全且完善地评价体制,针对准合同对象出现的风险遗失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3 有效地合同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3.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当前企业解决合同管理风险行之有效地手段,一般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中。风险规避属于事前风险控制的方式,其主要分为试探风险承担和拒绝风险承担两种形式。首先,试探风险承担: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防控工作中即为常见,其主要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判断,结合合同条款的设定,判断企业能够承担合同管理风险的范围。其次,拒绝风险承担:在针对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中,若企业缺少风险降低的手段与能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可采用拒绝签订合同的方式,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3.2 风险承担

企业风险承担手段,主要依据外界的作用,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在此期间,风险承担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担保;另一种是风险分散。其中公司担保为:企业在已知的情况下,无法对预期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控制,而采取的风险防控手段;风险分散:企业选用合同拆分的方式,对当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合理分配,亩实现管理风险降低的目的。在企业运营活动期间,公司担保、风险分散属于企业常见风险防控手段,不仅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济活动运营期间,合同管理属于日常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合同管理风险,采取有效地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强化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卫民.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同行,2016(5):27-28.

[2] 赵领宏.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17):101.

[3] 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5):133-136.

篇5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76-02

一、引言

施工合同是合同双方义务实施、权利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进度、质量、投资控制的重要因素。一份合法、公平、有效的施工合同,有利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加以认真履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合同争议纠纷。目前由于建筑市场激烈竞争,导致了市场严重倾斜于买方市场,有利地位被发包方长期占据,施工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由于合同法律体系不完善,合同法律环境不好,再加之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形成建筑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常常发生,发包方常常用非常苛刻的合同条款把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到施工企业方面,造成风险承担上的严重不均衡,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负担,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合同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因此,施工企业在新的建筑市场形势下,自身必须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要尽量合理分担风险或规避风险,在合同履行中努力转移风险或分散风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生存。

二、施工合同包含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个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合同很多,包括租赁合同、劳务合同、采购合同、分包合同、总承包合同(即施工企业与发包方签订的施合同)等,所以,合同的风险存在多样性,例如能否按质、按时完成施工,能否获得合理利润并及时向发包方交付工程的风险是总承包合同的风险,货款支付、供货方的供货能力以及能否按期供货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影响等是采购合同的风险。此外,风险存在于合同全过程(生成、签订与执行)。施工企业把握合同风险的重要环节在合同签订阶段,但在签订合同之前的合同谈判、项目决策阶段的是消除合同风险的关键,而执行合同阶段如果合同参与方不准确把握合同的履行程度或不按合同履行,都将生成新的风险。施工企业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获得施工合同,而施工合同是整个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工程项目从开工到施工过程管理再到竣工结算,其实就是项目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企业应履行施工的义务,按合同规定的施工时限、施工方式以及应达到的效果等进行施工,发包方也应该按合同规定的支付时间、支付程度履行支付义务。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体现在能否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项目;能否按照约定的合同价完成整个项目并交付使用;能否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及时拿到工程款。

三、施工合同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在将来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结果同预期的偏差。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组织、管理、环境、信誉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使合同履行受到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内容,也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总体来说,施工企业面临的与合同相关风险因素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确定的风险

篇6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是指在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技术和环境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市场是预约型的生产,并且基于建筑工程工期长,产品的固定性、唯一性和规模大,消耗材料和设备量大,容易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就决定了施工合同的高风险。在我国当前的建筑环境中,施工承包商面临着要比业主承担过多的风险的问题,这就需要承包商在订立合同时以及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要增强合同防范意识,仔细的分析和识别中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施工合同风险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按照不同的阶段可以划分为:招投标阶段的风险、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合同订立阶段的风险和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但是每一个阶段的风险诱因都可以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引起的,并且由于合同的主体行为一般也就是客观和主观,因此本文将其分为客观性合同风险和主观性合同风险两个方面。

1.1 客观性合同风险

客观性合同风险由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都无法回避的,合同只要形成,这些风险责任就是人的主观愿望所无法控制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工程变更风险。FIDIC施工合同中规定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内,承包商得不到任何补偿,这就要承包商尽量避免工程的变更或者是变更的金额在合同金额的1.5%之外。

(2)时效风险。承包人必须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后的28天内或经过工程师统一的其他合理时间内向工程师提交一份详细的索赔文件和有关资料,否则将失去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如果承包商有索赔的机会时一定要把握索赔申诉的时间要求,避免失去索赔的权利。

(3)施工条件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当采用变动总价合同时,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的停工累计超过8h,可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并报工程师签字确认。

(4)宏观政策风险。国家的法律法规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造价调整、提供最低基本工资和提高税率等政策等。

1.2 主观性合同风险

主观性合同风险中引起合同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这类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去避免或者控制。常见的有来自业主方面的风险和承包人自身的风险。

业主方面的风险:

(1)资金不到位。由于业主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业主信誉较差等原因, 业主不按时支付工程预付款、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或者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工程竣工价款的结算等。由于当前的合同缺少细致的条款,缺少大力度、量化、可操作的惩罚业主逾期拨款的措施,这种情况在国内的承包工程中还是较多的,这样就会给承包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发包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其他情况。如《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规定:发包人应在准用合同条款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监理人向承包人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发包人应对其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发包人提供上述基准资料错误导致承包人测量放线工作的返工或造成工程损失的,发包人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承包人自身的风险:

(1)工期问题。承包合同一旦签订,就表明工程的工期已经确定,工期一般是由业主根据预算定额进行确定, 也许没有考虑会与劳动定额和施工定额有差异,难免使承包商无法按合同工期或业主同意顺延的工期竣工。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承包人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内容、修改工程设计,同时要多加堤防设计变更,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避免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否则,承包方对施工工期延误应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规定承包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继续履行;②赔偿损失;③采取补救措施;④支付违约金。

(2)资金问题。由于承包商资金缺乏,周转有一定的困难,使得材料和劳动力不能及时供应,或者采用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偷工减料、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给承包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2 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宏观政策、企业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客观性合同风险的存在,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本文不谈客观性合同风险的防范方法,着重谈的是主观性合同风险规避的策略。

2.1 施工合同谈判或投标时

(1)承包人要设立专门的负责施工合同订阅的管理机构,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发包人的资料,深入了解其资信、经营作风和订阅合同应当具备的相应条件。

(2)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细心复核合同文本,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3)吃透业主意图和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详细勘察,图纸要认真研究确保工程量准确,在认真确定各个子项的单价和各项技术措施费用后制定投标策略。

(4)为了相互制约要掌握和执行好合同的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尽可能地通过运用政策法规修改完善,规避风险,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2.2 合同履行时

承包商开始施工时,合同即进入实施阶段, 合同的风险就相应的转变成了项目的风险,这就需要派驻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风险能有效的控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1)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定期地检查项目的施工是否与合同相关的内容相吻合,及时收集实际值和计划值的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偏,在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同时积累经验。

(2)加强变更管理,及时收集索赔证据。由于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引发一系列的合同变更,这些是风险存在的根源,,也是合同风险评估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变更一旦发生,承包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争取自己的权益,如要必要刻意提出索赔。合理合法的索赔证据是索赔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变更管理中,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所涉及到的各种文件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确认变更部分的内容、部位和工程量,在有效的索赔时效时间内抓住有利机会进行索赔。

(3)合理转移风险。当承包商碰到超出自己施工能力的特殊施工或缺乏施工经验和施工设备、技术不过硬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这样承包商就可以规避因自身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风险。

3 结语

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而风险的存在很大程度威胁到合同能否顺利的完成,所以承包商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施工合同风险,降低风险程度, 合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规避策略[J].时代金融,2012,(9)

[2] 胡贤熹,张海印,海钧.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山西建筑,2010,3(67)

[3] 黎清发.论建筑施工合同风险规避防范[J].民营科技,2009(3)

篇7

Abstract: the article simply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EPC project bid price quotations and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aims at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is a huge investment, long cycle, high ris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usiness of this characteristic to analyz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P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ntracting bidding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EP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tender offer strategy.

Key words: EP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nder offer; Ris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近几年国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市场的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水利水电行业勘测、设计、施工及机电设备制造等单位将目标市场转移到了国外水电能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EPC 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其建设规模大、系统繁杂、涉及的专业技术面广、参与项目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多且关系复杂,使得总承包商需要承担更广泛的风险责任。而投标阶段又是EPC 工程总承包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投标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已成为EPC 总承包企业投标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根据笔者几年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商务合同管理相关工作,现就国际工程投标工作有关风险分析的心得体会与广大国际工程同行们分享。

1. 国际EPC项目投标报价组成及风险类别

1.1国际EPC项目投标报价组成

通常的国际EPC项目的报价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1.1工程项目本体造价

工程项目本体造价是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承包商按照标书要求和技术规定,完成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项目的总体报价,是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或工程量表填报完成的主要报价工作内容。不同国家,不同业主,对报价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逐项计算,然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的报价格式,按要求填入相应的报价。

1.1.2暂定工程量报价

承包商除了完成工程项目投标报价表中规定的施工安装工作内容外,由于工程量清单中某些分项工程量不准确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设计变更等原因临时增加工程量或工作内容,而导致的工程建设费用增加部分的工程报价。计日工单价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后业主可能在某些额外工作方面需要承包商提供劳动力和施工机械,或完成某些合同以外的工作量,因此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按照业主给出的报价表报出临时完成某项工作的计日工单价。

1.1.3费用测算

国际工程报价第一大部分,设计部分报价,根据计划和进度编制出设计、现场服务等需要的人工时,然后根据各个工种给出一个人工时费率。第二大部分采办部分报价,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出厂价格、运到项目所在国港口的费用和清关费、税费、陆路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费用。第三大部分施工报价,施工费用是由技术人员提出所需要的人工时和机械台班等给预算人员,然后再由预算员根据定额测出人工、材料、机械的量,再套用当地的市价。测出直接费用,再加上间接费(包括临时设施,营地建设和人员机械的动迁复原等)就构成了施工费用。还有其他的培训费以及给业主代表提供的办公室和住宿等共同构成了EPC的总价。

1.2国际EPC项目风险类别划分

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由于其投资金额大,项目建设周期长,受到国际经济环境、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作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和项目实施经验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国际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按照组织层级划分,可以将风险分为:

1.2.1组织级风险

所谓组织级风险是指与组织的政策方针、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相关并对EPC总承包项目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风险。组织级风险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外在环境的分析;组织战略定位;组织经营目标;组织级风险控制体系架构、组织级项目管理的标准、流程等方面。

1.2.2项目层级风险

项目层级风险是与项目实际实施管理相关的具体风险内容,包括:项目进度风险、项目质量风险、项目范围风险、项目成本风险、项目安全风险等方面。

2.EPC 国际工程总承包投标风险因素分析

对EPC 总承包投标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归纳,有利于总承包商尽早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或防范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对于总承包商而言,EPC 国际工程项目在投标阶段主要有以下风险。

2.1 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在EPC 模式下,传统承包模式中的原由业主承担的外界风险、经济风险一般都要求总承包商来承担,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2.1.1 经济风险

EPC 总承包模式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可能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引起各项费用的增加,投标中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一般是总价合同,如果总承包商与业主所签订是合同中没有调价条款,必然会给总承包商带来风险,成本亏损可能是灾难性的。

2.1.2 政治风险

工程所在国发生局部的战争或内乱,造成国内动乱、政权更替等,建设项目可能被迫终止或毁约,总承包商为保护其生命财产而被迫转移他处,从而被迫支付许多额外开支,遭受巨大损失。

2.1.3 自然和社会环境风险

自然及环境风险主要包括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等潜在的风险因素,总承包商在编制投标文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2 来自业主的风险

2.2.1垫资承包及融资风险

EPC 通常与融资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偏重于融资安排的缘故,有些招标文件中,业主明确要求EPC 总承包商带资承包,这要求项目成本一定要有确定性,不能敞口;并且还要有前瞻性,以保证融资金额的相对固定和安全,否则融资人的风险就会很大。

2.2.2合同条款风险

业主倚仗僧多粥少这一于其有利的形势,常常强加各种不平等条款,为转移风险而单方面提出过于苛刻、责权利不平衡的合同条款。

2.3来自EPC 总承包商自身的风险

2.3.1报价失误风险

在由传统承包模式转换到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承包商如果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盲目地投标报价,将引发投标报价失误风险。

(1)总承包项目投标时总承包商往往只能通过招标文件和现场短暂的实地踏勘获取工程信息,无法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等情况,这样一来,总承包人往往无法对EPC 项目进行准确报价。

(2)总承包商的报价估算没有考虑汇率、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于国际EPC 工程和需要融资的项目尤其重要,如在投标价格中不予体现,面临的风险会是灾难性的。

2.3.2分包商的选择风险

在EPC 招标项目中,有经验的业主会要求作为总包商的投标方提供分包商的名单和相应的业绩材料,一旦选定,中标后就很难更改,这样的结果通常也容易降低总包商对分包商就设备和服务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分包商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分包商的违约可能影响到与其他分包工程的衔接,可能引起整个工程进度的拖延及其他分包商的索赔。

2.4来自EPC 总承包模式制度安排的风险

2.4.1量的风险

在EPC 总承包中一般都要求采用总价合同,因此总承包商往往承担了量的风险,一旦报价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有一定的偏差,而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总价不变,则其投标报价风险全由总承包商承担。

2.4.2合同不确定风险

EPC 总承包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包含了所有工作内容,但是由于业主在招标时仅提供概念设计,设计深度较浅,招标时项目仍然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亦即投标者的投标书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4.3协调风险

由于设计单位一般不具备较高级别的施工资质,而施工企业基本不具备设计资质,因此在我国EPC 总承包项目往往由设计、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投标中标。这样就存在设计、施工单位形成联合体后进行内部利益协调的问题。如果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间利益协调机制不明确或不具有吸引力,而使得设计方放弃与施工方的利益分配,只关注固定的合同收入,重新回到传统模式下设计单位的角色中去。

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投标报价的策略

建设工程投标决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选定投标项目;决定投标项目后,应投什么性质的标;投标中采取哪些以长补短,以优胜劣的策略和技巧。

3.1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投标的策略

3.1.1认真参加现场考察和标前会议

投标者提出的报价单一般被认为是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编制报价的。一旦报价单提出之后,投标者就无权因为现场考察不周、情况了解不细或其它因素而提出修改投标、调整报价或提出补偿等要求。投标者在报价以前必须认真地进行施工现场全面考察,现场考察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

(1)了解当地的地理、地貌、气象方面的情况;(2)了解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料源及分布情况以及供应能力;调查材料、机械到场的价格;调查场内外交通运输条件,现场周围道路、桥梁通过能力,便道、便桥修筑位置和数量;(3)了解施工供电、供水、排污和环保要求;(4)了解办公及员工住房房源的情况。

3.1.2 常见的工程投标策略

(1)先亏后赢法

为了开发某一新地区,依靠自身的雄厚资本实力,采取一种不惜代价,只求中标的低价投标方案,要求承包商必须有较好的资信条件,并且提出的方案也先进可行。

(2)优惠取胜法

向业主提出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支付条件、提出新技术、新设计方案、提供物资、设备、仪器(交通车辆、生活设施等),以此优惠条件取得业主赞许,争取中标。

(3)以人为本法

注重与业主、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邀请他们到本企业施工管理过硬的在建总承包工地考察,以显示企业的实力和信誉。求得理解与支持,争取中标。

(4)扩大标价法

这种方法也比较常用,即除了按正常的已知条件编制价格外,对工程中变化较大或没有把握的工作,采用扩大单价、增加“不可预见费”的方法来减少风险。但是这种坐标的方法往往因为总价过高而不易中标。

(5)以信取胜法

这是依靠总承包企业长期形成的良好社会信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优良的工程质量、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到位的服务措施、合理的价格和业主期望的工期等因素争取中标。

3.1.3 合理使用辅助手段中标

承包商对工程进行投标时,主要应该在先进合理的技术方案和较低的投标价格上下功夫,以争取中标。但是还可以利用许诺优惠条件、与当地公司联合投标、选用业主赞赏的具有专业特长的公司作为分包。 3.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报价的策略

投标的重中之重是投标报价,它直接关系到中标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关系着中标企业的利润如何。报价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高,会失去中标机会;过低,即使中标,也会给工程带来亏本的风险。

工程投标报价是反映企业水平的工程成本价、利润及企业内部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即:工程标价=工程成本价+工程利润+企业内部因素+投标信息因素。

保本价的准确确定是做好工程投标报价的前提。要正确确定保本价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细致地阅读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吃透标书,仔细分析研究并弄清承包者的责任和报价范围、各项技术要求、需使用的特殊材料和设备,充分考虑工期、所用工艺的成熟度、误工赔偿、保险、付款条件、税收等因素。

(2)要考虑好施工现场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地形地貌、地质等施工条件,临时设施布局,道路、供水及排污、供电、场内外交通、通讯设施、施工材料供应,以及当地社会治安情况都要进行考察。

(3)要仔细核算工程量,尽可能准确无误。工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报价的高低,对于总价承包合同,计算好工程量更为重要。工程量的漏算或错算有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4)合理确定保本价。结合本单位的设计成本、施工及分包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情况,总结已完工工程和近期类似工程招标情况,预测所投工程的成本,即保本价。其中确定准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是合理确定保本价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难点。具体详见下节叙述。

常用投标报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突然降价法

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到快投标截止时再突然降价。因为开标只降总价,在签订合同后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调整工程量表内的各项单价或价格,以期取得降价的补偿。

②不平衡报价法

投标人根据投标的具体情况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和判断,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重新进行分配和调整,以期改善投标人的资金流动或获取额外的盈利。

③概率分析法

篇8

根据我国合同法定义: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问设立与变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最终协议|21,评定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可以被认为是由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在采购中与供应方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后,共同签订的一份买卖合同。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一般包括:设备销售合同、办公设备买卖合同、办公家具买卖合同、电力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库存合同等形式。

1.2管理电力物资的采买合同

合同管理内容包括对合同的定义、更改、审査、实施、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必须由合同当事人结合企业内部制度和合同要求进行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则是电力部门对物资采购合同所实施的管理行为。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遵循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将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日常管理工作。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2.1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当下市场经济中的电力物资采购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采购中存在汁划风险:采购计划是对整体采购方案的统筹安排,计划不得当可能导致采购中对物价、货物规格、数量、名称和交货期限等要求存在偏差。

2)采购中存在价格风险:由于投标环境是由供货商操纵,所以常出现互相勾搭投标,蓄意哄抬价格,导致企业采购蒙受不必要损失。

3)采购中存在质量风险:采购质量问题是所有物资采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供货商可能会出现不按招标条件和要求进行供货,导致采购的物资在质量方面无法达到企业采购要求。

4)采购中存在验收风险:在电力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交付与验收。只有满足物资交付要求,并实施严格验收,才能保证采购的物资负荷企业生产需要。

5)采购中存在意外风险:天灾或者政策等不可抗拒因素常常导致意外发生,采购中需要考虑意外风险问题”。

6)采购中存在责任风险: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杜绝假公济私或者非法谋取私利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2电力物资采购契约风险

1)合同文本的选择:电力企业对常规合同的制定,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的合同文本,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合同完成招标和采购合同的签订,主要条款不擅自变更。

2)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授权代表:一般来讲,电力物资的采购环节需要从招标、合同签订、交付验收等方面全程对合同进行管理。该过程中涉及人员较广,而其中部分人员虽经办部分事项,但可能不涉及所在单位的法定人代表授权,或者授权范围大过经办事项内容。可能造成权限风险问题和风险问题。

3)签订合同过程中涉及印章问题:各个企业的印章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统一,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各类印章起到不同作用,代表不同规则。比如合同签订中常用到的“公章”、“合同专用章”和“业务专用章”等。

4)签订合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违约责任的制定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规范,制定过于宽松或者严格对合同双方来讲都存在利弊,可能会被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判定无效,不利于企业维护利益工作展开。

5)合同签订中欺诈警觉问题: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内容,防止合同欺诈现象发生,合同欺诈很难同正常合同纠纷区别。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人持多公司资格“围标”,利用虚假合同主体身份完成合同的签订,然后在接到预付款后潜逃、空壳公司等。

3强化物资采购控制合同风险的内控方案

1)提升采购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采购各级管理者需要特别重视合同管理问题,支持对合同签订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

2)综合提升合同承办人及涉及的管理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合同管理选用责任心较强的部门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管控能力,确保合同签汀、管理符合企业管理内控规定,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对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赋予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效制约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招标、签订、实施、交付、结算等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

4)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发现薄弱制动点、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并随机抽检以及设备监造等。对已经形成的问题进行补救方案。

5)风险规避。在电力物资采购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存在较大的风险,且风险损失程度严重时,应当主动规避风险,放弃合同的签订。

6)风险转移。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如果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转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部分进行保险投保'

7)风险承担。风险发生时,根据以往风险的损失情况,预先做好损失准备金的备用,发生风险损失后作为弥补。

篇9

(二)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度。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若想生存并发展,不光应有合格的产品、诱人的价格,而且应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保证企业与良好信誉的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可以对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保证按时交货,在企业面对违约、合同变更中,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减少客户及自身的经济损失,并给客户留下守信用的形象,利于今后与客户长期合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利益。规范、合理的经济合同可以保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利益,但由于企业对于合同条款的漠视,将导致企业出现违约时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实时跟踪,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义务,正确地处理合同变更、纠纷,使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企业领导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产品成本上,对于签订的经济合同重视不够,甚至在发生买卖行为时未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无法保护企业经济利益,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二)企业经济合同行为不规范,易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企业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不够及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匮乏,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未将交货地点、违约责任、自然灾害免责条款等内容列入合同中,甚至缺少必要的法人签章或企业公章,一但发生法律纠纷时,则面临复杂的法律诉讼过程。

(三)缺乏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手段,降低合同风险管理效率。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落后,对合同编号管理不严,经常造成合同丢失,当发生法律纠纷时,无法向法院提供有效凭证;未能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使用合同管理软件等网络计算机技术,合同签订、修改、变更存在随意性,合同条款的修改及管理无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及人、财、物的浪费。

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防范潜在经济合同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未能按照合同法律规定条款进行合同签订、履约,最终导致企业间产生合同纠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丧失商业信誉。企业应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学习、更新法律知识,以法律武装头脑,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争取最大利益及避免发生违约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可由法律咨询部门或聘请法律中介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针对本企业存在的潜在不利条款,并对合同中担保人及资产抵押物价值、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保证客户违约时企业利益得到足额补偿。

篇10

关键词 ERP系统 管理控制

ERP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大大改善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执行效率。ERP系统试图集成企业中跨职能的所有部门到单个信息系统的企业级信息系统。ERP体统提供了跟踪业务活动的实际成本的能力,允许企业执行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ERP系统可以在企业的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操作层三个层次都提供支持和流线化业务流程。首先在业务控制层,ERP系统可以业务成本。ERP系统是一个企图将企业跨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集成到一个企业级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协调各个业务部门,提高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ERP系统实施之后,即刻得到的好处是降低业务成本。

信息技术的高技术特征和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使得ERP实施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因此在实施ERP系统前必须明确实施ERP系统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管理控制过程,运用系统化的过程管理方法,以有效化解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证ERP实施的成功。

一、ERP实施风险主要可以归类为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

(一)技术风险

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以后,没有将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与技术发展相联系,对技术发展的前景和动态了解不够全面,没有对已有的技术设施和可用技术进行评估的机制,没有合理明确的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所以导致了技术发展缺乏延续性,对已有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驱动业务战略等都没有充分利用,最终导致ERP系统的效果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一类风险属于技术方向定义风险。

系统服务水平的定义不明确、应用开发和维护程序不规范,缺乏合理规范的知识管理与培训机制,与用户的沟通渠道和问题响应机制不完善,得不到供油商的有效支持与服务等因素导致了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风险,从而导致了系统的服务水平低下,业务流程得不到优化与贯彻,系统的效果、效率、可靠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系统的使用率和使用满意度达不到预期水平,系统的生命周期短。

(二)管理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实施ERP的组织架构和层次与其职能不匹配,组织角色定义、工作描述和责任不明确,没有有效的指导、授权与监控等内部控制机制。原有企业文化与ERP系统冲突风险。

规划管理风险。系统实施计划的时候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对系统如何支持业务目标进行明确定义,没有充分考虑到实施系统的风险以及制定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导致了系统实施计划、质量和规模与企业发展战略不一致。

投资管理风险。由于包括技术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系统实施的效益与成本不符,从而导致了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导致系统实施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不能约束在预定的范围内,实施进程难以跟踪,不能按预期交付实施。

质量管理风险。系统的效果与效率、完整性和可靠性达不到预期,造成这种质量管理风险是ERP实施过程中有关于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原因的集合,而质量管理风险将导致投资管理风险。

二、通过风险的分析论述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ERP实施中有很多风险,就如上面介绍的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那么在ERP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我觉得主要有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执行ERP的成功因素就是首先是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包括高层的支持参与、员工的接受度和配合度、实施团队的专业能力和主观努力以及实施顾问的配合和努力。在企业内部因素中,人的因素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为员工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项目团队是系统实施的执行者,所以人的素质是否能够符合ERP系统实施的要求,对于降低ERP实施风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是生存在一定外部环境中的,企业是否实施ERP,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很多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所处的国家、地区,企业所出的行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前景,行业的技术特点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实施ERP之前,一定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并作出科学的分析,为企业是否选择、如何选择、如何实施ERP方案提供依据。

三、结语

ERP系统是现代管理的一场变革,企业可以通过ERP的实施,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但是ERP系统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它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影响ERP成功实施的关键性因素,调研决定企业是否实施ERP,如何实施ERP,从而规避风险,真正让ERP系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率。

篇11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一般来说,水利施工单位工期都是比较长的,其中涉及的经济和法律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当然了,这也是受自然条件这些客观因素影响的原因,这些环节没有处理好的话,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和项目招标投标的现实情况来作比较,这是绝对会起变化的环节。在此等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对水利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就显得越发的重要。而且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漏洞让人们触目惊心。希望本文能切实的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

2. 我国水利施工单位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

水利施工单位合同管理在整个水利施工单位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实际需求,水利施工单位呈现出复杂化,高科技,要求高的特点,给水利施工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总结,我国水利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一些风险【1】。

2.1现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同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我国的水利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观念落后,不能深层次的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管理人员的思路与观念落后且迂腐,不能适应现今水利建筑工程的发展,亟待改进。

2.2质量管理问题

无论是水利施工工程还是其他领域,质量一直是工程的命脉。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水利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一直是现代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管理人员方法不当。不能根据水利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施工人员与工程监理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不能全力以赴,在工程施工的材料方面把关不到位,再加上最后的监督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由点及面,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进而影响到全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

2.3质量管理体制的把控

从我国水利建筑工程这一行业的整体看来,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相关制度的缺失。纵观整个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工作态度,都没有具体的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束缚。对于工程的质量关,也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对于工程的进度不能做到很好的掌控。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事故发生频繁。诸如此类的现象告诉我们,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制度还没有健全,需要相关人员最进一步的努力,争取制定出更好,更完善的制度,以促进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3. 改善水利施工单位合同管理的防范措施

针对前文所阐述的种种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不但有利于整个程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管理模式急需蜕变【2】

在水利建筑工程领域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应该紧抓“创新”一词。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具体的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围绕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首先是管理理念创新。创新不仅仅适用于水利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创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为强劲的动力。在具体工程建设中,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水利建筑工程进步的重要手段,也只有管理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才能带来创新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在水利施工中要建立起鼓励全体员工的创新的机制。鼓励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多多创新,把自己的理念再创新,能力在提高。其次,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多加借鉴。择天下之优,为我所用。引进和学习别人的经验亦是较好的方法。同时还要着眼水利建筑工程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紧跟热点不放松,精确把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以及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方式放面,加强创新与改正,努力探索出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3.2质量管理走在前

质量想来是每一个行业的核心工作,是生存之本。在水利建筑工程领域,质量问题是已经危及到行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大问题。也是是本行业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综合看来,水利建筑工程领域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有很多。从管理的制度,模式到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2.1 从控制工程建筑成本入手

对于水利建筑工程来说,工程的效益与工程的质量工作同等重要。二者同样重要,要让二者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此,在工程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与提高工程效益的兼得的手段。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工程成本实行控制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3.2.2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

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项目管理者,他们是工程中的主体部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大局,监督管理, 方针制定,成本控制,施工安全,关系千丝万缕。其作用处于中坚。水利建筑工程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大,难度高,涉及面广,牵涉到很多学科知识,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面对繁杂的工作从容不迫,面对工程施工中突发的问题镇定自如的加以解决,而且,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提高工程效率控制工程成本等至关重要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水利建筑工程中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考察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确保能够胜任艰巨的工作。

3.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3】

水利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仅仅依靠项目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同时还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更好的开展。水利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保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充分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在过程中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实际的需求对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进行加以改进。这就要求水利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情况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4】。与此同时要注意吸取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的目的,注重改善工作的环境,提高工作的效率,建立起完整的奖惩制度以及相关工作的考核模式,优化相关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4狠抓细节不放松

水利施工建筑千头万绪,工作量及其庞大。每一个细小的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极大的负面的影响,从而造成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是管理人员面临的巨大考验。不但做到责任的具体划分,更要从细节入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灌输安全,节约,高效的工作意识。抓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思想上对员工进行教育,树立安全,节约,高效的工作意识。其实,任何的观念,思维,以及管理制度都无法替代人自身的问题,只有使有关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发生改变,才能真正达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对于水利建筑工程本身而言,这方面的工作同样也是非常的重要,不能漠然视之。

4. 结语

项目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具有不言自明的意义【5】。尤其是在水利施工建筑领域。如果我国的水利建筑领域想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管理模式,制度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细节方面多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进行与行业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改革,监管力度要到位。同时学会汲取他人的成熟经验,着力提高我国在水利施工建筑单位领域的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相关人员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水利施工单位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宽山.《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

[2] 王广月.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与索赔》,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