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战略的概念

财务战略的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5 09:27: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战略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战略的概念

篇1

明确相关范畴之意涵,是我们开展任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故此,厘定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概念、特征等就成为我们的前置性工作。

(一)企业战略的意涵

企业战略(Enterprise Strategy)一词是由美国著名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Ansoff)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关于企业战略的定义,不同学者作出的诠释虽各有侧重,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在综合代表性学者已有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可将企业战略界定为:企业战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策略,合理地调动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活动。全局性、长期性、应变性、风险性以及竞争性是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就其内部要素而言,一般而言,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企业战略由大及小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层战略。其中,企业总体战略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其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经营什么业务、企业应在什么业务领域中经营等核心议题;业务单位战略属于在经营单位层面上的战略,其回答的主要是企业集中在哪些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用什么产品与其竞争等议题;职能层战略则属于企业内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其主要是从各职能部门的角度出发,谋划如何支持企I其他两个层级战略顺利实现。可见,企业各层次战略与企业组织之间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

(二)财务战略的意涵

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战略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层战略。由此,对于财务战略概念的厘定,应该以企业战略概念为基础。统观学者已有之界说,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界定为:在企业战略的统摄下,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现金流动的均衡性并最终达成企业长期财务价值的最大化,而对企业现金流转和资本运作所开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开创性的谋划。作为企业战略的子战略和下位概念,财务战略既具有企业战略的某些共性,又拥有相对独立性、动态性、支持性等自身特性。根据不同的标准,财务战略可以作出不同的类型化细分。比如,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细分为初创期财务战略、成长期财务战略、成熟期财务战略以及衰退期财务战略;基于公司财务的具体领域,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细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股利分配战略。

(三)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意涵

在明确了何为企业战略及财务战略后,有必要对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具体意涵作出厘定。根据学者通说观点,所谓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绩效而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协调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关系中的所有要素的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调整要与企业战略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财务战略的财务资源、财务关系、财务能力、财务人员等诸要素要与企业战略相契合。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所以应互相匹配,是由两者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决定的。根据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整体的企业战略对于财务战略具有主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作为部分的财务战略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对企业战略具有制约和支撑的作用。由此,只有将两者进行匹配,才能理顺二者关系,让财务战略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企业战略是分层次的,不同层级的战略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故此,作为企业职能层战略之核心要素的财务战略,也必然被包含在企业的总体战略之内,属于企业战略这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属于整体与部分、主战略与子战略、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二)企业战略主导和指导财务战略

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是由两者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二者间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在目标及内容上财务战略要与企业战略相一致,财务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遵循和贯彻企业战略的总目标。由于财务战略以关注企业的资金为主要任务,因此,财务战略中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应该契合企业战略的总体布局。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便企业营业现金流能够通畅流动。以此,从资金上支持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战略制约和支撑企业战略

虽然基于整体与部分关系,企业战略对于财务战略起着主导和指导作用,但财务战略并非处于完全的被动受制地位,而是有其相对独立性。在两者的辩证关系中,财务战略对企业战略的制约和支撑作用亦不可忽视。因为企业任何层面战略的执行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财务战略的谋划不能契合企业总体战略及其子战略的发展,则财务战略将对其他战略起到制约的负面效果;而如果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符合企业总体战略及其子战略的要求,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充沛的资金,则财务战略将支撑企业其他层面各战略的实施。由此可见,保持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让两者的各要素相匹配,从而充分激发财务战略对于企业战略的“正能量”就成为处理两者关系的关键任务所在。

三、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机制

在谋取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上,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将有不同的分析范式。而当前通行的分析视角有二:一则,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视角,分析在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企业战略以及与其相匹配的财务战略;二则,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战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应采取的相适配的财务战略。

(一)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

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由此,注重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就成为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匹配的关键环节。其中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的条件、资源以及能力的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活动。其中企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s)主要表现为自身在知识产权、成本、产品创新、规模效应、人才储备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企业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战略方向不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分析获取的外部信息,识别出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活动。其中企业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主要包括市场纵向一体化、互补产品销量上升、新的消费者进入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企业的外部威胁(Threats)主要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增长缓慢、产业成本高企、竞争压力增大、替代品出现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交互在一起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由此,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及财务战略时,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在这一问题的分析上,管理学界通用的分析工具是SWOT分析法,即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明晰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从而为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科学制定以及两者的匹配提供指导。

(1)优势――机会(SO)。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既拥有内部优势,又具备发展的外部机会。企业在总体战略上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在财务战略上,为了匹配企业的增长型战略,应该走扩张型财务战略,通过增加投融资力度,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抢夺更多的潜在客户。例如,2010年前后,小米科技公司抓住了手C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更新换代的大趋势,同时利用自身团队在软件和互联网方面的优势,通过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铁人三项”战略,及时进军手机市场,产品的市占率也节节攀升。而为了支持企业的增长型战略,小米科技公司在财务战略上,也采取了扩张战略,先后进行了六轮融资,获得了包括俄罗斯投资公司DST Global、新加坡财富基金GIC以及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等众多投资公司的资金。

(2)劣势――机会(WO)。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内部条件上存在着劣势,但仍然拥有很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扭转型战略,即通过追加资源,消除企业内部劣势,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势,并充分利用外部机会,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为了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上亦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企业由劣势转化为优势提供资金支持。

(3)劣势――威胁(WT)。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不仅企业内部存在着劣势,而且外部环境也充满了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内外环境,企业应采取防御型战略,即通过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实现稳中求进,扭亏为盈的目标。而为了配合防御型的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上也应采取守势,将企业资金主要用在消除企业劣势上,避免盲目扩张。

(4)优势――威胁(ST)。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虽然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但内部仍然存在优势。为此,为了消除或者削弱外部威胁,企业此时应采取多元化战略,即通过充分发挥内部优势,整合自身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战胜外部威胁的目标。而为了匹配企业战略,在财务战略上亦应走多元化的投资路线,通过筹融资和投资,为企业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再以小米科技公司为例,在手机业务发展几年后,虽然其公司内部仍然保有优势,但激烈的外部竞争所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业界谓之手机领域进入了“红海”,甚至“血海”状态。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小米科技公司确立了多元化的企业战略,通过在财务战略上投资和培育生态链企业,寻找到了手机以外的新的增长极,并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二)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

类似于有机体,企业的发展中也是存在生命周期现象的。一般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应制定不同的企业战略。相应地,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财务战略也应各有侧重。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金来源、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等几项核心要素。因此,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应根据企业战略的不同取向,综合统筹财务战略的前述各项要素,确立不同的财务战略,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如何确立相匹配的财务战略:

(1)初创期的财务战略。在企业的初创期,因为市场拓展刚刚起步,团队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也尚不成熟,企业将面临很多风险。此时的重点工作是确立低风险的财务战略,尽可能采用权益融资的方式。同时还应采取零股利分配战略,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2)成长期的财务战略。在企业的成长期,市场拓展初见成效,技术研发和团队建设也逐步迈向正轨,但此时企业仍然面临着很高的经营风险。为了匹配此时的企业战略,在财务战略上的重点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应实行扩张财务战略;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应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协调;要实现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篇2

说起“财务”与“战略”的关联这一命题,似乎让我们这些财务专业人士特别“郁闷”。因为打开现有国内外各类《公司战略》教科书,通常都把战略分为“公司总体战略(公司总体愿景和业务总规模)”、“经营战略(具体产品市场的期望定位)”和“职能战略(关于市场营销、生产、原材料、财务等)”三个层次。显然公司战略学者是把 “财务”搁置在战略问题的“最底层”,而且还仅仅是一个极易被人遗忘的“一个小职能项目”。更有甚者,不乏把“战略思维”与“财务思维”对立起来的观点,比如有学者就把财务思维和分析工具的特征描述为:①狭隘的内部性,②主要关注有形价值,③定量描述,④短视⑤监督与控制有余激励不足。还有众所周知,即使是管理会计大师卡普兰教授其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单纯的财务数据很难反映企业未来的成功因素,更严重的是采用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系统会对经理人倾向于牺牲长期、做高短期。 诸多类似对“财务”的“归纳与总结”、“指责与抨击”绵绵不绝。

我倒觉得,把“战略”与“财务”割裂开来的主张,是既不理解战略也不熟悉财务的结果。我们迫切需要厘清“财务”与“战略”水融的关联性,为财务战略这个命题“正本清源”。英国学者Keith Ward在《公司财务战略》一书中对财务战略的定位是“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看来,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总体战略统筹下,以促进企业财务资源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资金筹划与使用方向为重点,以维持和提升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增值为目的的战略范畴。

其实,财务与战略有着天然、深度的交互性。首先,财务问题的确首先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一系列定量化的财务指标。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财务指标的确反映了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但是“管理价值始于战略止于财务结果(Knight,1998)”现在的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过去某一段时间采取的战略,所以公司“今天”的财务报告其实是“昨天”公司战略实施结果的“显示器”。至于未来公司战略如何定位、如何管理、结果会如何?财务专业上也有报表进行刻画和描述,它叫“模拟财务报表”或“财务预测报表”这些报表应该是“明天”公司战略的“探照灯”。其次,财务管理聚焦公司价值目标。《基于价值的经营》(詹姆斯•A•奈特,2002年)、《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迈克尔•A•希特等,2002)等著作都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人们对战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具体作用过程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甚至对战略的具体概念都存在广泛的争议,但对战略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基本共识。换言之,公司财务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具有本源同质性。再次,战略决策本质上是对公司“愿景目标”与“资源能力”的平衡分析与把握。说到资源能力,当然它具有广泛的外延,比如原材料供应能力、能源保障、人力资源、技术与创新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等,然而财务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句话“光有钱不行,没有钱更不行”,这可能是对战略与财务资源关系简洁明了的表达。不过最好将此句话改为“战略上光有资金不行,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更不行”。

财务战略与公司其他战略相互依存并服从于、支撑着公司总体战略。不过,由于财务上独特的思维理念与分析工具,使财务战略在不少方面都表现出异化于公司其他战略的特性,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战略范畴和领域。第一,突显“数据说话”。财务战略的研制、表述与实施结果都必须建立在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无论是财务维度还是非财务维度,无论“摆事实”还是“讲道理 ”,都必须有数据的支持。离开了数据,财务就无话可说。第二,与经营战略的互补性。比如企业总风险主要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构成,如果锁定企业总风险,那么以“固定成本”主导的经营风险与以“债务利息”主导的财务风险之间就必须形成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即激进的经营战略就应配合以稳健的财务战略,反之亦然。再比如,企业产品处于“导入期”,经营风险很大,财务资源配置上就应该以风险低的内部“自有资本”为主,即使是外部资金,也应该是“风险投资”,而进入产品“成长期”,经营风险缩小,财务上可以大胆配以更多的高风险“债务资金”。第三,坚守“稳健”方针。比如制定公司战略要求相对保守地预测收入,充分估足各项支出。在公司决策者高喊“跨越式发展”、“跨入500强”等战略口号时,财务战略一定要扛起“可持续增长率”这面大旗,使其保持必要的战略理性。在制定战略,探求企业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的过程中,财务上必须预估企业风险的长期性,并保持必要的“财务弹性”,以便随时对冲这些风险。第四,强调战略的财务工具化和制度化。美国AHS公司总裁兼CEO曾明示,战略问题其实就是决策层应该让下属和每位员工知晓的三个问题:我们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如何达到那里?我的角色是什么?财务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析技术和管理程序结合在一起,寻求和挖掘价值驱动因素并使之工具化和制度化。尤其是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战略形成与实施的制度安排与技术要求,确保战略管理既能保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度上的合规性,又能实现战略结果上的业绩的提升,促使公司基业长青,走向卓越。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篇3

财务战略或者战略性财务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逐渐为国内学者所关注。甚至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业务的泛财务化和财务的泛业务化,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全面地进入财务战略管理时代。但是,相对于许多财务管理概念是从西方管理理论引入中国不同,财务战略的说法在国际上并不多见。笔者曾经检索相关国际文献,也证实了西方财务管理中使用财务战略或者战略财务管理的概念并不普遍。一般情况下是使用财务决策或者财务规划来代替,只是在论述时强调了财务决策的战略性影响或者在讨论公司战略时要把财务决策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组成部分来考虑。

1.财务战略是公司业务战略的货币体现

首先讨论财务战略管理和一般性财务管理活动的区别。财务战按照英国学者凯斯・沃德在《公司财务战略》中给出的定义: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印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定义为:战略性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计划中组成要素之一,它包括为达到特定的总体目标而要求的最优投资和融资决策。而国内使用比较多的定义为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无论是国内或者是国际上对财务战略的定义,都可以看出财务战略管理的范畴区别于一般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因为前者主要研究对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而后者仅仅是影响企业局部的技术性、操作性问题。阎达五、陆正飞(2012)对财务战略和财务管理活动模糊性划分,如把所有企业财务活动都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成分,无助于财务战略的研究;而曹玉姗(2013)的讨论则进入另外一个极端,紧紧把财务战略限定在财务规划或预测环节,即资金“量”的决策,或者融资规模决策。这种划分把财务战略中最核心的内容即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资产组合排除在财务战略之外。笔者认为财务战略至少应该包括融资战略、投资战略(含资产组合战略)、股利战略,以及企业风险管理,而企业日常性的操作活动比如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跨部门沟通等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战略含义,但是从研究角度这些活动被认为是一般性的财务活动而应该排除在财务战略核心内容之外。

2.财务管理战略新思维

2.1创造企业价值

创造企业价值就是财务活动直接增加企业价值。如在回报率高于利息率的情况下利用财务杠杆的负债融资;符合公司战略导向且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活动;通过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企业整体税负;通过开展预算管理整合企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降低企业集团的资金沉淀和财务费用;通过开展营运资本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通过开展价值工程、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成本管理活动降低和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等等。

2.2支持企业价值

支持企业价值就是财务活动通过支持管理决策和运营活动,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例如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相关有用的法定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和运营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等等。保持企业价值是指财务活动在直接和间接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也要保持既有的企业价值不受损害和丧失。如财务人员走出财务部门参与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等业务循环的关键环节,提供财务支持的同时进行财务监督;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财务与管理活动整体受控。

3.可持续财务管理战略对策

3.1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

战略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制定企业战略时必须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财务管理战略也不例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必须评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这样所制定的战略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2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出发

财务战略一方面要具有前瞻性,超越现状地提出未来财务管理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基于企业现状尤其是财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关键性的财务矛盾;同时,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战略的实施进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制定财务战略要评估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寻找其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企业财务战略产生的重要影响。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应重点进行分析。系统诊断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评估其合法合规性、自身提升价值的功能、对当前及未来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企业战略的匹配性,通过评估对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通过环境分析和现状评估,制定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财务管理活动总体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财务战略的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企业如何系统地规划财务管理行为。

4.结束语

战略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制定企业战略时必须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财务管理战略也不例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必须评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这样所制定的战略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篇4

企业战略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正确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企业损失。正如美国西尔斯公司前总裁伍德所言:企业经营就好像战争一样,如果公司的主要战略成功,即使有些战术失误,也同样能获得成功。在国内财务学术界,专家学者对财务战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成果也不多。统计表明,在各大财务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财务战略为题的为数不多,其中也缺少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可以说,财务战略研究在国内财务学术界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外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认识,对财务战略这个新生事物的解释也各有各的观点。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但是在财务战略的起点、目标以至具体含义上仍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财务战略与具体不同类型企业结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对财务战略的研究大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从筹资、投资、企业收益分配以及风险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体制改革需要研究和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无自主经营决策权。在“统收统支”、“专款专用”的原则下,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拨款,资金无偿使用,净利润上交国库,同时企业亦无投资决策权,不能按照市场需要进行投资活动。因此,企业既不用为筹资操心,也不用关心资金的投放及其收益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地筹集、投资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以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重大而复杂财务问题的智谋策略,也就是要制定财务战略。

其次,企业环境的复杂变化需要财务战略。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经济发展波澜起伏,科技日新月异,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复杂多变的环境既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许多有利机会,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威胁。能否以战略的眼光,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趋利避害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来看,都很少融入战略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在现代高度竞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如果仅仅依靠以前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无法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的。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传统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通过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使财务管理的眼界更加宽广,从而确保企业具有持久旺盛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理论认识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谋求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谋划活动。它是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目标,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预先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未来资金均衡有效运动的战略规划及实施这一规划的总体谋略。由此可见,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它不仅体现着战略理论“战略”的共性,也体现了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的个性。

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局性和长期性;一方面是导向性。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是因为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效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制定的,并从财务的角度及未来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了描述。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和权威的指导作用,并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说财务战略具有导向性,是因为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就成为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围绕其实施和开展。

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的从属性。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制定、实施和评估都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并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为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三是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这是企业的其他职能战略所无法替代的。

(二)财务战略的特点

1、从属性。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从资金方面支持与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的从属性意味着它要受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制约。

2、长期性。企业财务战略是站在企业全局高度以长远的目标来谋划企业的财务活动,着眼点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其制定和实施应能从资金方面保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长期性意味着它在较长时期会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各种重大理财活动具有长期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3、综合性。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内部、外部因素,主观、客观因素以实现战略的目标;其次,企业财务战略要以资金为工具来综合地反映企业预期生产经营的结果,把企业的资金运动看作一个系统,要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协调好这一系统。

4、稳定性和动态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一项事物既要具有稳定性又要具有动态性,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于财务战略而言,这又是其应当具备的。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财务战略朝令夕改的话,那么财务战略就不称其为战略,而是战术了,也就失去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指导意义。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财务战略为企业财务活动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战略并不是现实本身,仅仅是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没人能触摸或看见战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战略都有可能错误地反映现实或歪曲现实。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企业正在执行的财务战略的基石很可能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现有的财务战略就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战略就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这就是动态性存在的需要。至于如何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则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企业财务战略正是在稳定和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最终达到目的。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制定财务战略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1、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财务战略管理也不例外。分析、预测环境因素变化对财务战略的影响,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和难点。财务战略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对企业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有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从构成要素上看,外部环境主要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部分组成。从影响方式来看,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如产业环境、竞争环境、金融环境等;一类是只能间接地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水平及管理状况、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素质等因素。分析外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找出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发展机会,避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分析内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弄清本企业的财务优势和劣势,以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对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可以在尊重客观可能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战略。

2、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即要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战略时期内,企业准备实现哪些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的理财思想和观点,表明了企业的理财与宗旨。

3、确立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的核心。确立财务战略目标既是制定财务战略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关键环节。有了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才能界定财务战略方案选择的边界,从而排除那些偏离企业发展方向和财务目标要求的战略选择。

4、制定财务战略方案。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拟定若干个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通过分析论证,在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最优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

财务战略实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实现财务战略的行动过程。财务战略实施是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制定中间计划、拟定行动方案、编制财务预算、确定工作程序、实施战略控制等工作内容。

1、制定中间计划。中间计划是介于长期战略与行动方案之间的计划。从时间上讲,它一般在1~3年之内。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比行动方案更全面的内容。在财务战略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中间计划往往就是年度计划。

2、拟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对中间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是实施某一计划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具体安排。例如,如果企业选择了股票筹资战略,就需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为发行股票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3、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从财务战略的角度讲,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是财务战略行动方案及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

4、确定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规定了完成某一行动或任务的步骤和方法。企业在确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时,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为了制定最佳的工作程序,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计划评审法、关键线路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

5、实施战略控制。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往往会出现偏差,为此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财务战略控制,就是将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检测二者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使之保持协调一致的过程。财务战略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尽管这三种控制对财务战略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当属事前控制,即事前就应采取措施使财务活动符合财务战略的要求。与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的事后控制相比,事前控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四、对实施财务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分析和消除实施财务战略的壁垒。设计好财务战略之后,就得将它付之于行动。由于财务战略实际上代表着企业资金这种关键资源在企业组织中的重新配置,所以必然会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关系,使组织内部在形式、规模、结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财务战略影响到某一内部组织自身的地位和利益时,它有可能不按战略加以调整,这势必会对企业实施财务战略形成阻碍。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自上而下地进行沟通协调,使各层次组织理解并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

篇5

作者简介:

蒋 冲(1977-),男, 江西广丰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罗 焰(1968-),女, 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沉浸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高效,享受着化石资源带来的便利,通过暴力式的生产,将自然资源迅速转换成人类财富。而与此同时以“碳”排放为标志的全球变暖趋势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之一的企业,由于受碳排放配额的约束,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颇受低碳化影响,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活动低碳化倾向明显,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较之前发生了的很大变化,理财观念和理财实践亟待创新。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现状

( 一 )高碳化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能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组合优化,从而创造出比市场配置资源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工业文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心是如何挖掘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潜能,实现价值增值,表现为:第一,凭借信息和技术优势,企业获得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的使用权,通过现代化大机器生产将其转化为具有一般等价物形式的货币财富,并且通过财富的累计效应,加速这一自然资源到货币财富的转化过程。第二,资本作为驱动价值增值的原动力,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扩张性和掠夺性。资本之创新性、扩张性符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人类自由社会,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的原意(王国坛、王东红,2009),但资本的这种创新性和扩张性所引致的社会或环境负外部性得不到有效抑制,那么其掠夺的劣根性将暴露无遗。第三,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其价值在于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如何利用相对不变的劳动力价格,挖掘其价值创造功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片面的人类中心论这一伦理假设(王建明,1995),强调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创造价值、为人类服务,并进而实现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企业理财过程中,侧重于以未来现金流量为标志的价值管理,而在企业环境成本尚未完全内部化的软约束下,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理性选择。但是,全球温室气体(CO2)浓度的快速上升,必将扰乱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海水温度、洋流以及太阳辐射)间的微妙平衡,终究影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因此,建立在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客观基础上的以高碳为特征的理财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低碳化经济和低碳化碳社会众望所归。

( 二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低碳化挑战与机遇 由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和化石能源的掠夺性使用而引发的低碳化思考,其特征主要是:(1)经济性。低碳化在关注碳排放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更强调提高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低碳化应该是一个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准和福利水平下的帕累托改进过程,经济性不仅体现在以较小的碳消耗和碳排放获得较稳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以较小的冲突换得长久的和谐共处。(2)创新性。低碳化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发展观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的自适应过程,相伴而行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制度创新则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规范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重塑,二者的交互、有机结合是低碳化转变的保证。(3)阶段性。低碳化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使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性、创新性和阶段性特征表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既是对已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否定,也是对现存理财观念、财务要素范畴和财务决策等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具体表现为:其一,理财观念的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与增值(李心合,2006)。财务价值是一个以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学名词,在无外部性约束的条件下,财务网络对价值创造的支持体现在尽可能多的利用这种外部性来提高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结果就有可能会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短期化倾向明显。而低碳化理念,是要将这种环境的外部性在理财过程中让其内部化,成为企业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显性成本,其实质则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实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财观念。低碳化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财观念落到实处的一种具体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摆脱仅从资源配置单一维度出发而引致的财务价值增长的高碳化陷阱,进而从资源创造和资源配置双维视角考察财务价值增长的实现路径。其二,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资本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赵德武,2007)。传统财务管理将能够货币化的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要素范畴,旨在通过筹集、投放和分配等活动实现资本的价值创造与增值功能,为了规避货币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价值确认上的风险,财务管理活动中倾向于使用有形或是有市场参照物的资本形态。但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枯竭趋势不可逆转,财务活动所涉的要素范畴必然要突破有形资本的限制,更多关注那些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无形因素对价值创造和增值的影响。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赋予了财务管理核心概念——资本更多的内涵,必然导致现有理财模式的变革,风险价值以及对不确定性的评价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越发显得重要,财务管理柔性化发展趋势明显。其三,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发展。在筹资、投资和利益分配等财务决策中,常用的评价标准是价值相关性,也就是诸种财务决策行为最后对企业未来现金量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低碳经济背景下强调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财务决策虽不能脱离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但低碳化的约束使得企业必须在获取现金流量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权衡,或者说在伦理上企业在财务决策时必然需要遏制资本的过度创新而导致的掠夺性。因此,财务决策的评价标准面临着非效率性挑战。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非效率性挑战,并不意味着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否定,也不表明理性分析原则的不合时宜,仅仅表明财务决策的效率性评价标准需要完善和发展,财务决策的低碳化评价标准在短期或局部可能带来低效率,但从可持续发展或全局来说抑或是一种高效率。

二、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与意义

( 一 )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 (1)资产与资本。资产通过不同资产形态的转化给人们带来满足是其效用或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资本是一种依附于具体资产的权力,资本一旦投入就被抽象为一种为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因此,增值是资本的天然要求,否则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资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创新,资本为了增值而创新,资产不具备扩张性,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围绕着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转换,而资本极具扩张性,并且为了满足扩张的愿望敢冒任何风险。汪丁丁(2006)曾从“精神维度”解读资本的特征,认为基于资本所承载的累积效应,它能够把对剩余(利润)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即对剩余或净收益的崇拜。建立在公平、公正和自由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通过人们主观能动的劳动以实现通过对物的依赖摆脱贫穷与落后,进而通过以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为基本特征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因此,近、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以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张过程(徐大建,2007)。(2)无形资本。资本的使命在于增值,而资本本身不会运营,只有通过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才能运营,资本一旦人格化后实现资本增值的手段就会变得自利而且贪婪。通过暴力的方式开采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其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时间的侵占,将劳动者维持自身和家庭所需要的劳动资料转变为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制度安排,将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转嫁给信息弱势群体而实现资本的增值等。资本人格化的结果就是:以资本为核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要素实现增值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劳动权益保护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等,资本通过简单、野蛮方式实现增值的空间越来越小,资本需要寻找一种文明的、可持续的载体重新焕发生命力。资本增值的源动力在于能激发人们不断通过创新将各种要素投入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变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与创新最匹配的要素是以技术和制度等表现形式的无形要素,这些无形要素依附于具体的资产形态,通过市场行为寻求价值的实现,这种以无形要素为载体,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追求价值实现的权力就是无形资本。(3)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活动是在既定环境下,通过各种形态资本要素的组合,形成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识别和占有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组织行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围绕着“创新”展开,在价值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智力、组织文化、渠道等无形要素的凝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重心是如何挖掘、组织、协调这些以无形要素为载体的无形资本的运营,因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从战略高度确立无形资本财务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无形资本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无形要素的使用,创造出某种稀缺性和特质,并通过市场的认可进而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如果无形要素在企业未来价值凝结过程中的稀缺程度越高,那么通过这种要素的占有而获得的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就越大。无形资本战略跳出了“就财务论财务”的狭隘财务观,强调无形资本在企业价值驱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无形资本价值转移的灵活性增加组织适应财务环境的弹性,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 二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 财务管理以价值管理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环境、财务决策依据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价值链系统左右着财务管理活动的得失,为企业未来、长远和整体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务动力,进而实现企业均衡现金流量、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目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相对于其它资本形态,无形资本的累积效应较强,边际资本价值不受递减规律的约束,通过无形资本的正向累计效应,增强企业对财务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2)基于无形资本财务循环的环境友好性,企业价值创造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3)无形资本形成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能有效缓解竞争的对抗性导致的效益损失,提高企业整体职能的协调性,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三、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 一 )低碳财务理念的发展 理念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者说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财务理念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思维结果,无形资本战略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在财务核心概念、财务本质和财务目标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财务核心概念历来都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曾有过“资金论”、“本金论”和“价值论”等诸多观点。“资金论”认为财务活动的基本职能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顺畅和均衡,甚至将“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并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本金论”认为财务活动是以垫支为前提的本金保值、增值活动,明确了本金与基金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反映了财务活动的保值、增值特征;“价值论”认为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管理的一种风险管理活动,较全面概括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现状。上述观点虽然反映了财务管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未能揭示财务管理的本质,诸种概念不适合作为财务的核心概念。财务核心概念应该是能统驭整个财务概念体系的轴心,能够反映财务活动的本质,财务本质是在制度或环境约束下的财务效用最大化,财务效用在商品经济时代表现为以一般等价物表示的人们对物的依赖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将在物的维度具有天生累积效应,并在精神维度将对剩余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资本作为财务核心概念较其它财务概念更能反映财务的本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环境的变迁引起了财务资源的柔性化转变,资本形态在环境硬约束下出现无形化趋势,无形资本在低碳财务概念体系当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财务核心概念体系,财务活动将资本作为基本的财务要素,通过筹集、投放、回收和分配等手段寻找和激励资本保值、增值的动力。低碳经济背景下以创新为特征的无形资本是诸多资本形态中最活跃的一种,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财务活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如何实现无形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根据财务本质是价值与权力相融合的财权流观点(伍中信,2006),财务活动过程中与价值相关的权力应该是统一的,但是无形资本的价值溢出效应使得在无形资本战略下出现价值与权力的非对称状态,因此,在 “财务目标集”中应该增加价值与权力统一的目标元素。财务活动过程中价值与权力的对称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形成与对其的要求权要统一,在以实物资本或是货币资本为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工业经济时期,这两者的统一较容易实现,但是将无形资本作为主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后,两者的统一会存在很多干扰因素。

( 二 )财务预算管理的完善 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活动以无形资本作为中心,将各种资本形态有效组合,挖掘和发挥各种资本形态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无形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外部性、不确定性和相对的垄断性等,无形资本战略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更需要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进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按照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等关系进行量化的制度体系。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确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保证了企业价值驱动的持续性和竞争优势的长期性;从权力配置的角度均衡其它资本形态所有者与无形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了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从风险控制的角度防范和降低无形资本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对环境的适应性等。财务预算管理以资本循环为逻辑起点,以价值链管理为参考依据,是企业推行无形资本战略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体现在: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利益博弈的方式之一,预算目标是各方讨价还价的妥协结果,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博弈过程更加反复,因此,建立有效、规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无形资本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企业的组织机构方面更趋向于网络化和扁平化,倡导沟通、共同参与和团队精神。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上,以市场作为导向,通过作业基础预算增强预算的精准性、运用EVA等价值指标增加预算的价值导向、借助平衡记分卡等综合业绩评价改善预算的财务特性等,增加无形资本战略下预算管理的弹性,避免财务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上,密切关注无形资本的累计效益和溢出效益,围绕着无形资本的开发与储备,实时调整各资本预算的执行进程,并根据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和增强预算管理的战略实现意图。

四、结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活动围绕着创新展开,创新的财务价值需要通过无形资本循环运动实现,以无形资本作为财务战略重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从战略高度挖掘无形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通过财务上的优势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财务环境的多变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价值计量问题,使得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动态中把握无形资本价值运动的规律,如何通过相对价值模型计量无形资本价值,以及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制度建设等是无形资本战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财务战略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L1354)和江西科技大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12SY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2]唐跃军、黎德福:《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6期。

[3]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中,财务战略无论在制定还是实施中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笔者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

一、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源于上世纪 20年代英美等国家,并于上世纪 90年代后,逐渐深入到欧美的一些其他国家。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概念,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可作这样的理解:即企业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竞争策略进行分析,来实现企业发展各个环节成本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促使企业借助最少的发展成本,达到最大效益空间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由于具有一种宏观性、谋略性的眼光,因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比于传统成本管理单纯局限于通过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来保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成本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具备了一种开放性以及拓展性的意识,不仅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核算,来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旦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学、管理学等各种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使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相结合,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及企业的整个循环发展中,不仅局限于当下,且着眼于长远;不仅拘泥于企业的内部发展环境,且兼顾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借助于改善企业在整个市场发展环境中的竞争地位,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不断优化,以促进企业通过优化成本配置,实现高效长远发展的一种成本管理策略。

二、当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一方面,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企业的主管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的财务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的影响,加上在企业中人治现象严重,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很多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中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企业管理就没有科学性可言了。另外一方面,虽然有些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有足够的重视,但是这种现象往往在大型企业中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就会对财务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马太效应"。尤其是一些小企业,往往因为利益的驱动,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对财务战略目标没有很好的执行,往往随意进行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造成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失控。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其他职能战略不协调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首先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总的战略,然后根据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将企业总战略逐步分解为小的战略,例如企业的生产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在各种战略的制定中都要以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企业的总的发展要求为标准。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企业的财务战略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其他职能部门战略之间的协调性。但是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战略制定中往往重视对理论和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企业主业之外的投资活动的关注、对企业的其他各部门中的投资产出的考虑相对较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的财务战略在施行的过程中往往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企业的财务战略执行不利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制定战略、实施战略以及控制战略,要做好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就需要对者三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投入较大,很多企业都会聘请知名的理财人员制定出严格的财务战略,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热情逐渐消退,尤其是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那么企业的财务战略很有可能执行不下去,所以在当前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需要避免这种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

三、解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

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企业对制定财务战略抱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没有很高的执行力,不能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能有效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对财务战略的制定,而且要重视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对企业的财务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有效引导企业的财务战略,保障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财务行为能为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服务,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二)加强企业其他职能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协调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财务政策是推进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所有管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其他职能之间也存在很大的联系。

(三)加强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实现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中,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树立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当前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部分企业中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理解,企业所有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以尽快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全面推广运用。首先,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观念,能高瞻远瞩地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做起,强化企业发展成本战略管理的理念,并督促企业财务人员强化战略成本的运用意识。其次,企业应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宣传,通过向职工发放相关的宣传手册等形式,让所有的员工均能对战略成本管理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在具体工作中,严格遵守企业对成本管理的各项要求。同时,应对员工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业务能力,以能使每个员工均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大价值,并同时通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化配置,最终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再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对企业所有员工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促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并逐渐让所有的员工均能形成自觉遵守企业成本利用规定,并自觉节约企业发展成本的意识,以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有效实施起到积极作用。最后,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与企业成本打交道的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要熟悉经济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应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具有基本的经济预测能力,并具备基础的国际化经济知识,以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优化保障。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中企业领导对财务战略管理的不重视,财务战略制定的不严密性以及财务战略执行的不彻底性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战略作用的发挥。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协调企业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方法、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执行、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7

一、引言

面对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和优势。然而,在企业转型期,有些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公司内部账务管理混乱,再加上外部竞争压力,公司犹如水上浮萍,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因此,现代企业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财务管理,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战略,只有内部稳定,才能在企业发展中披荆斩棘,一路凯歌。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理财为主,根据企业财务具体情况和所处环境制定理财目标,并以顾全大局,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称为企业财务战略。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管理的关键因素,实行财务战略管理需要企业将战略性财务和非战略性财务问题区分对待,既可以将财务管理融入整个企业的管理中去,又能够独立开来,成为一个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战略方案。

纵观企业财务战略特点,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和风险性。全局性表现为:必须以全局作为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的整体形象为核心谋求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并作出有效的财务策略,如果单纯的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最终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包括资本结构、投资方案、利润分配等,都需要从全局把握,再进行战略部署;所谓长远性,具体指企业财务战略的着眼点不是眼前,而是放眼向远处望去,财务战略所研究的是资金的长期使用和回笼,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并作出详细的预测分析,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好铺垫;方向性特点指企业财务战略要明确企业发展方向,财务战略的部署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因此,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非常关键的项目;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风险性,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走势都与环境、时间的发展有一定关系,社会经济形势的走势会对企业财务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财务战略中难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此必须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力求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不是短时间出来的,需要在分析具体情况下做出战略目标,战略措施,进行综合的调整和平衡,然而,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些因素的存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未制订战略目标,影响财务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纵观我国的很多企业,许多的企业在成立之初就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它们对自身的长远持续发展考虑不足,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中的作用,给顾客带来的价值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走一半看一步,惟利益至上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对企业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各个目标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对企业各个阶层各个任务也模糊不清,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自然不能实现。但是,恰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明灯,是制定财务战略目标的根本出发点。要想使企业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迷失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必须要形成自己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思想认识淡薄,忽视财务战略意义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现象,只有企业经济危机来临时,才想起财务管理,分析原因主要是财务战略意识不强,未能在财务战略上做到未雨绸缪,尤其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企业管理观念比较落后,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基础上,而且受传统影响,认为国有企业不会被经济危机找到头上,所以财务管理部门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能力普遍较低。

(三)落实措施缺乏,导致财务战略架空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成功的、完整的财务战略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的控制。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很多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雄心勃勃,在筹划伊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未来充满了期望,而真正落实的时候又虎头蛇尾,常常因为企业发展中其它事务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财务管理相冲突,导致制定地非常好的财务战略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财务战略进度和效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

(四)激励机制残缺,无法调动管理激情

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长期性的特点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将一个企业的财务战略落实到位,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机制的时候,往往忽视财务激励机制的制定,导致财务管理者中,无论是委托者还是经营者,都无法在既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极大的降低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当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还存在管理的长远性和全局性不足,管理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实施财务战略未能结合企业自身等问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立足基础,展望未来,缺乏长久性管理,是无法充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效性。

四、优化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缺乏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统筹管理是未来企业财务战略发展主要的优化措施。

(一)制订企业战略目标

在企业发展初期,自发性战略规划既有必要性,又有适用性。但是,当企业渡过了生存阶段并获取了发展之后,应当逐渐转变战略规划风格,实行常规性战略规划。常规性战略规划意在审慎看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从中研判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所在,结合行业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并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战略随意,审视外部环境,也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将企业家的决断力和研判能力与团队的系统思考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完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必须进行财务战略管理,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能够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积极进行个人的培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熟悉国家法律,并能够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企业财务战略计划,明确企业财务战略目标,除了在工作能力上有所提高,必须保证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正视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为了企业的私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能够全面提高工作的效率,逐步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战略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意识

针对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普遍意识淡薄的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战略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财务管理部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思想,管理人员能够在考虑企业大局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管理策略,并有针对性地按照管理策略来执行,而且保证这种管理体系与全局相融合,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避免虎头蛇尾式的管理,制定要有计划和针对性,落实要有力度,有决心,以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四)强化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风险性特点,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全面统筹预算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财务资金健康的运转,提高资金的集中性和可利用性,从而为企业遇到可发展的时机时,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避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规模的扩大和机会的争取,同时,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结果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利用激励手段,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调动管理内在潜力,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我们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就是为企业发展铺就宽阔的大道,不仅关系这企业实力的增强,而且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以企业管理者为核心,财务管理人员为重点,形成企业合力,共同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并监督落实,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夏广远.谈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2(23)

[2]李君慧.企业财务战略探究[J].中国外资. 2012(11)

[3]华淑娟.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24)

篇8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没有摆正。财务管理完全服从于企业管理的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便显得无能为力。

(三)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战略眼光。从目前的民营企业来看,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大多数是从以前的家族制企业的业主发展过来的,不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定量分析,导致企业的决策随意化和个人化,从而没能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战略的系统中来进行考虑。

(四)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家族制企业,即使那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公司的企业,由于沿用原有的产权理论,该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篇9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关键要素;实际应用;企业战略

Key words: Balanced Scorecard;key elements;application;enterpris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77-04

1 什么是平衡计分卡

1992年,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诺顿出版了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管理系统的论文。这篇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的论文是根据他们为期一年来对绩效管理一个新模式的研究结果而编写的。平衡计分卡的初衷是作为一个绩效管理的工具,在以后的10年里,两位学者继续探讨了这个方法,同时也有许多善于创新的公司将这个方法延伸至战略层面。终于,平衡计分卡成为了一个战略实施的工具: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目标、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上。

2 平衡计分卡包含哪些要素

①任务——任务是执行战略行动方案过程中的特定行为。

②行动方案——目的是达到每个指标的期望目标值,它由一系列相关的任务或行动组成,行动方案和项目类似。

③绩效指标——指标是定量(或定性/主观)的尺度,主要是用来衡量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结果。

④目标——每一个战略目标都包括一个或多个绩效指标,目标是由公司战略分流出来的关键战略目标。

⑤角度——每个角度都包含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和任务几部分,角度是观察组织和分析战略的

视点。

2.1 角度 企业最通用的四个角度是:

①学习/成长;

②流程;

③客户;

④财务。

从四个角度平衡定义企业战略,这四个角度之间的“平衡”如图1所示。

2.1.1 财务角度 传统的看待和评估组织的角度通常是财务绩效。公司的财务部门为公司财务状况制作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反映公司的营业额、毛利率、净利率、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依次计算各种财务比率。人们通常从财务角度来判断公司是否成功,以及成功的程度。以这种传统的方法来评估公司的绩效,通常是财务数字越好,公司就越成功。

公司管理层在设计财务目标时要考虑几个关键问题:

2.1.2 客户角度 运用平衡计分卡从更广、更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非常重视客户角度。公司平衡计分卡最典型的客户角度通常包括:定义目标市场和扩大关键细节市场的市场份额,可能还包括客户满意度以及关注那些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利润的客户。

高层管理层在设计公司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1.3 流程角度 流程再造对中国企业非常重要,把管理重心放在流程再造上对促进组织改进起到关键作用。

业务流程角度包括一些驱动目标,他们能够使公司更加专注于客户的满意度,并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改善客户服务来提高生产力、效率、产品周期与创新。至于重点要放在哪些方面或设定哪些目标,必须以公司战略和价值定位为依据而决定。

高级管理层在设计公司平衡计分卡的业务流程目标时要考虑几个关键问题:

2.1.4 学习、成长角度 很多公司都对“人”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它们的重点不是放在如何将公司战略与组织的学习和成长连接起来。高级管理层在设计公司平衡计分卡学习和成长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公司案例分析

通过迅速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了创新和产品领先,公司已经制定了提高现有产平运作效率的战略。然而,6个月后,公司并没有取得期望的业绩。

我们分析,战略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没有向公司内所有人清晰地传达:公司的战略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战略很重要?

②没有一个清晰完善的战略实施计划

③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实施的投入不够

④缺乏清晰的绩效标准和目标

⑤缺乏跟踪目标绩效的考评系统

⑥没有一个用来回顾绩效、调整战略与组织变革的基础架构

⑦员工部清楚他们应该与以往的工作方式有何不同

公司管理层认为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实施战略。

在设定公司战略目标、指标和目标值时,以下关键领域需要斟酌:

①明确能影响公司战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指标包括:

1)内部和外部指标;

2)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3)结果和驱动指标:结果指标用以说明战略的结果,驱动指标属于“超前指标”(或领先指标),一般属于“滞后指标”,它告诉管理人员发生了什么,它揭示实施战略时关键领域的进展,以影响组织中的行为。

③指明非财务指标是如何影响长期财务目标的,揭示每个指标之间的因果联系。

公司平衡计分卡如下所示,共包括15个指标,明确显示公司的战略重点。见表1。

财务角度

①高级管理层定了一个合适的盈利目标,他们意识到过去几年他们盈利心切,设定的利润目标太高,可以把资金用于那些能够引导公司走向长期成功的重要活动上,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研发力量不够,对研发和市场调研活动投资不够,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

②将考评指标和人均创收相联系,一方面会把员工的精力集中放在那些能够为公司带来高价值的活动上,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公司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性,为公司带来更高收入,这样人均创收值也相应提高。

③新产品开发是公司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特别指定了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营收比例。高级管理层没有只把收入总额作为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目标,同时还包括了每一类产品的期望营业额和增长目标,要将其作为一个财务

指标。

学习/成长角度

①这些目标揭示出公司要取得突破性绩效需要在哪些方面取胜。最后一个角度的重点是那些驱动公司学习和成长的目标。被考评的新产品创意数量与公司的产品领先型联系在一起,是第一个战略目标。

②其余的三个指标体现了高级管理层,通过这15个平衡计分卡指标,能够理解该公司的战略主题,对保留关键员工、能力发展和改进公司信息系统的工作重点有所

了解。

流程角度

①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及时性是公司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公司正在开发以及将要开发的每一类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都是由管理层来设定的。

②其余的三个指标揭示了它们和财务以及客户两个角度的考评指标的因果关系,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角度

①高级管理层意识到要维持现有的产品的市场份额,他们对“20/80”原则理解很透彻,他们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以留住老客户,客户保留率和满意度就是公司两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从客户角度来看,管理层先设定了考评指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管理层又制定了一些公司品牌/形象、客户关系和产品/服务品质行动。

②新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战略是产品领先。

2.2 目标—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任务

卡普兰和诺顿指出平衡计分卡方法最大的益处之一就是把目标、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联系起来。再加上任务这一项,可以确保平衡计分卡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这里的任务,只包括那些对战略执行或者方案成功实施具有关键作用的主要任务。

见图2。

3 平衡计分卡对中国的益处

3.1 “平衡”概念根植于中国文化 平衡计分卡可以给公司在平衡方面带来三个益处。平衡这个概念早已深入根植于我们的古老文化。首先,它的突出标记就是表现阴阳平衡的太极标志,平衡这个概念数千年来早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一个圆分两半,黑白各占一方,每一方又包含对方的一小块。平衡这个为人熟知的哲学概念,在设定财务目标时,不仅设短期目标,同时还设长期目标,它是在中国战略管理领域的第一个应用。平衡概念的第二个应用是在定义公司战略目标时同时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角度考虑。平衡计分卡中非财务角度的设立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最常用的是如上文所列的三个方面:客户,业务流程,学习/成长。平衡概念的第三个应用就是在考虑战略化组织绩效时,滞后指标是对过去绩效的回顾,必须同时考虑领先和滞后指标,比如某一特定阶段实现的销售额或净利润。在不知道公司其他运营状态的情况下,根据历史指标贸然预测未来绩效,很可能会出错。非财务角度里领先指标的一个例子就是客户满意度,领先指标往往能够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绩效。如果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非常满意,前提是公司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并继续保持客户的满意度。

3.2 平衡计分卡可以为组织绩效管理提供战略框架

传统的绩效评估是带有主管判断的评分方法,传统绩效管理方式是对员工进行年度绩效评估,容易受到管理者和员工私人关系的影响,有时候再加上一次年中回顾。个人能力素质有时被作为重点考评的领域之一,加上一些主观的评估,现代的绩效评估通常适用比较量化的目标。

它对组织绩效的战略化管理有着巨大的驱动作用,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突破性的改进,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公司及部门的平衡计分卡设置,通过实施的检验并做调整得以实现,它主要体现出实施公司战略的一个构思。

②对目标、指标和目标值做适当调整,定期回顾绩效结果,并根据结果定战略。

③公司目标必须逐层落实到下级部门,直至个人。

④一个角度的绩效会影响到另一个相关角度的绩效,这些角度的目标互相关联。

⑤通常包括四个基本领域(角度)的目标,把战略转化为可衡量的目标。

⑥平衡计分卡以公司的战略和对目标市场的定位为出发点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将平衡计分卡系统与能力素质开发和浮动薪酬系统连接起来。

3.3 平衡计分卡可以促进组织学习 平衡计分卡的组织学习方面能够不断促进组织变革,持续改进组织绩效。平衡计分卡还能够通过设定战略的假设、收集相关绩效数据,公司的中层经理和员工也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学习,高级管理层能够学到哪些方法和实现目标行的通,哪些行不通。一旦他们做到这一点,就会形成公司的一种持久的文化,企业的流程和员工的行为就能更好的协调,人们就会在一起互相探讨它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绩效就会提高。高级管理团队重点讨论公司战略以及他们对战略的想法,平衡计分卡的益处不只是促使管理者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可以加深他们对战略的理解,并强化对战略的认识,讨论目标之间的战略性关联的整个过程本身,事实上,明晰战略,定义目标,制定指标,就是管理者一个学习的

过程。

3.4 平衡计分卡可以促进变革管理 提高变革管理的有效性,对中国尤其如此,如何管理组织变革的流程是任何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挑战,由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组成:

①提供反馈和促进变革的方案;

②考核变革目标的进展状况;

③确定变革的迫切性原因;

④确定变革的结构,例如明确战略行动方案及项目

小组;

⑤确定变革的原因;

⑥确定变革的目标。

3.5 平衡计分卡方法可以考核绩效及沟通考核结果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方法是对目标和目标值进行衡量。首先对目标进行定义,然后确定如何对目标进行考核,并就这些考核指标的目标值达成一致。这个过程对任何采用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的高层管理团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包括指定汇报绩效结果的数据提供者及数据来源,还包括能够保证平衡计分卡成功实施的、方便操作的软件系统。这样的软件系统能够使信息在整个组织内得到共享,比如公司战略、绩效目标、实际绩效,以及如何改进的信息。

3.6 平衡计分卡可以为协调组织和消除壁垒提供剂和粘合剂 企业内往往存在着程度不同纵向(上下级)和横向(部门之间)分歧的想象。平衡计分卡体系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减少这种摩擦并协调企业内的纵向和横向的整合,有效减少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摩擦。

①为实现目标和达到绩效目标提供激励;

②连接(并联合)公司、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目标;

③平衡计分卡帮助减少上下级摩擦;

④通过改进业务流程,加强跨部门的信息或材料流;

⑤在不同部门建立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目标;

⑥平衡计分卡帮助消除部门隔阂、减少跨部门摩擦。

4 小结

本文介绍了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

①定期汇报、分析取得的成果,并做战略调整;

②把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能力发展与浮动薪酬连接起来;

③把战略传达给整个组织,并逐层落实到各下级单位,直至个人;

④“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作为指定公司四个关键角度的绩效目标;

⑤明确公司战略;

⑥分析公司的商业状况。

参考文献:

[1]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哈佛商业评论.

[2]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流程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3]刘家瑛.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26).

[4]张松,郭剑文,谷宏强,张桦,闫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装备采购绩效指标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12(26).

[5]张松,谷宏强,张桦.装备采办项目中实施技术成熟度评价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2(03).

[6]顾平,陈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六西格玛项目选择指标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12(25).

[7]魏丽,顾平.基于BSC思想的电子采购供应商的选择[J].中国商贸,2012(34).

[8]潘焕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医院人员绩效评估的研究

篇10

财务战略概述:

财务战略是指要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要为企业战略决策重点提供有分量的判断依据。导入战略财务分析体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战略财务分析,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分析结果。

1.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1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对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的界定标准普遍低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资产总额、营业额等界定标准普遍高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型、小型和微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分别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制定了划分的相应标准。

“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从来没有被正式承认过,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推进,由中国人创造的一个经济术语。 “民营”和“私营”不能等同,私营肯定是民营,但是民营不一定都是私营的。基于以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概念的研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如下:中小民营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下的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1.2中小民营企业的特征

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特征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较弱;投资能力较弱、投资分析不够,且缺乏科学性,极易导致投资失败。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标;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基础普遍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低、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人才短缺,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

2.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2.1内部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该企业在组织、人事、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具体需要分析内容包括:

(1)企业生产环境。它是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所构成的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生产能力、厂房设备、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技术开发能力等等。这些条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环境,我们可以用内部价值链分析法。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经营管理环境。它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物资采购、物资供应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等。其高低取决于经营者、生产者、财务管理三方面的协调一致,取决于及时、正确的决策。一旦决策证明是正确的,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也说明三方协调一致,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综合效益的实现。

(3)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第三章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形成的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体系、传统习惯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和经营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经济文化。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观念、作风是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因素。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领导者可能会倾向于高风险的财务政策。

(4)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特别是财务战略制定人员的专业水准、职业判断以及对市场发展机会的把握等,这些能力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5)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这是进行财务战略分析和制定的制度基础。没有内部控制一切战略都只是纸上谈兵。公司治理结构是对权益各方的协调,对财务决策的制定有重大影响。

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各自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基础,我们必须对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认识到企业的长处和不足,以结合外部环境机会制定财务战略。

2.2中小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过于复杂,因此往往不能被很好地把握。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一般来说有确定分析范围、检测环境变化、预测和评估四个步骤。以目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不会对一般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只对若干项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分析中主要依靠中小企业家对外部环境的直觉判断,因此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外部环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波特五力分析方法。

根据波特(M:Eot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只进行五种力量分析在目前还不足够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的行业环境。为了制定清晰、有效的战略,中小企业除了对行业的竞争程度进行分析外,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行业中市场地位最强的企业是哪些?竞争对手最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是什么?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获取平均利润水平以上的前景如何?结合目前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能使波特五力分析得到更好的效果。

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财务战略具体目标正确,能取得筹资、投资的成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战略具体目标错误,会导致筹资、投资失败,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盈利能力,造成企业经营危机,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99-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资金管理的不妥善、财务的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能力差等。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话题。

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明确了财务管理能力的相关内涵,探究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认证体系研究,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证体系研究为财政部门出台扶植企业、分配财政资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概述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的互补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一种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1]。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核心优势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上;核心能力是企业多独享的竞争优势或资源,通过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带给消费者独有的价值;其他企业难以模仿这种核心能力。

企业的能力分为功能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三种。管理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处于关键地位。企业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最后再调整战略的一系列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难以模仿的各种资源或能力、是企业内生的,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地位日渐凸显,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指的是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以持续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动力,充分整合企业的外部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以形成优良绩效,同时关注风险防范,这一系列过程中,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专有资源[2]。

2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2.1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根据财务管理能力的维度不同,该文将财务管理能力划分为六项核心能力,分别是学习创新能力、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财务的结果表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如下特征:(1)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动态性;(2)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系统性;(3)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价值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六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处于向导地位。其他的五项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外在财务表现能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如图1)

2.2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核心维度内容

2.2.1 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学习能力有助于企业的组织学习,通过组织学习,增加企业的有效知识,进而改变企业的行为。财务创新能力包含财务管理的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创新、财务目标创新、学习能力、财务的治理制度创新等指标。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主体,不仅包含财务管理的高层管理者,还包括全部的基层财务人员。财务学习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可以从财务人员基本素质、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财务人员的学习过程、财务人才发展战略和CFO能力五个方面来衡量。

学习创新能力体现在高管和财务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上,主要的评价指标有财务管理的团队建设和财务高层的作用两方面。财务高层的作用通过财务中层人员的职能发挥和财务高管人员的作用发挥这个指标进行评价。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考察财务人才的梯队建设和财务人员的教育水平两个方面。

2.2.2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之所以进行战略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企业的独特战略资源,并优化配置企业的战略资源。财务战略管理包含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战略的选择、财务战略的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平衡战略、资本结构的优化战略、稳定发展的战略、资本投资的战略、低成本的战略、收益分配的战略、利润优先的战略。财务的战略管理能力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理结构合理性、产权结构合理性、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整合程度、CFO制度、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长期化倾向、市场适应能力这些类目。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是以公司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作为支撑,提出由产权结构合理性、公司治理机构合理性、财务战略合理性组成的指标评价标准。财务战略合理性可以通过财务战略的实施与制定来评价。财务战略的实施由战略的资本运营规划是否合理、财务战略实施效果来衡量;财务战略的制定由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是否制定相关的财务战略来衡量。产权结构合理性可通过第二到第五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的构成、管理层的持股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的公司治理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公司的监督权、经营管理权、决策权分别属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三方分别持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衡量指标有财务高管的地位和公司治理水平两个。

2.2.3 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它具有一定可度量性。风险只计算可能的损失,不计可能附带的收益。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预警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风险考评等内容[3]。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主要考察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其二级指标体系包括现金保障水平、债务控制水平、风险管理措施三个指标。

2.2.4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

内部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和规划,使得财务资源与企业其他内部资源之间、财务资源内部之间、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之间的配置更为合理高效。财务资源的内部配置能力主要包括财务战略资源的整合和内部财务资源的整合两部分内容。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二级指标包含资产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和人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四项衡量指标。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由资金管理水平、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三个指标衡量。财务信息化水平考察信息化实施效果和信息化实现程度两方面。资金管理水平考察筹资方式多样性、资金基础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三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考察预算的覆盖率、预算制度的合理性、预算的考核、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差异分析等指标。

2.2.5 外部资源整合能力

企业的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是对企业外部的关系协调能力和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主要是兼并联合、并购重组、产融结合、资本运作等整合能力。外部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二级指标有利益相关者协调、战略财务资源整合、金融关系协调三项衡量指标。

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可由对接资本市场、产融结合、协调利益相关者三个指标组成。产融结合考察参股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授信情况和合作协议两方面。协调利益相关者考察企业与员工关系、与投资者关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关系。对接资本市场考察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和是否控制上市公司。

2.2.6 财务表现能力

财务表现能力是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主要包含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绩效指标;企业将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管理运营的优劣进行及时的信息披露。财务表现能力是具有以下特点:财务管理能力存在于特定主体中,财务表现能力是评价个别财务管理能力整合效率的重要依据;其他五项财务管理能力是施加在财务资源上的作用力,而财务表现能力则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作用在技能、知识、资源的财务表现和结果;财务表现能力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财务表现能力的二级指标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信息披露、社会贡献能力、成长能力这六项衡量指标。

通过对上述财务管理能力的六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企业对财务管理能力的要素找差距,进而促进财务管理的改善;对于政府的职能部门,责任主体可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构成情况,充分发挥间接的管理职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3 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状态并不乐观,与国际水准存在较大差距,构建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该文首先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进而通过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六个维度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整体构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升级,改善我国的财务管理的落后状况,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来,财务管理能力有利于债权人、投资者根据评价体系情况,判断企业的具体投资价值。从政府角度看来,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之后,为政府的财政部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财政资源的分配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维灿.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培育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3):71-74.

[2] 蔡昌银.企业核心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研究[J].经济师,2006(1):233-234.

[3] 陈玉珍.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升[J].会计之友,2007(6):86-87.

[4] 姚桂琴.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价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