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09:27: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校园信息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校依托业已建成校园网络为基础,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借此次教育信息化督导之际,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如下:
一、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1.确立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
为了把我校办成素质教育的典范、现代化教育的模范,历年来从办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校领导就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学校对信息化的要求,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建设一个实用、适用、够用、易用的网络信息平台,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学生,建成一个数字化教育的书香校园。在组织机构上成立由分管校长主要负责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设立了与学校中层部门同级的学校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坚持适度超前,构建数字校园
我们一直坚持根据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在硬件投入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分期分批逐步添置设备,按主次、缓急,逐步完善校园网建设。今年暑期,我们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以有线网络为主,无线网络为辅的立体网络框架,将教职工办公室、专业教室等教学场所接入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随时上学校网站查阅备课、共享资源和信息或在因特网收集资料、查找信息创造条件。适时地引入方便适用的教学、管理、电子图书馆等软件,为建立数字化校园提供软件支撑。
3.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源整合
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我们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了五个“FTP”服务平台,有存放各部门管理资料的“部门FTP平台”,有存放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照片的“照片FTP平台”,有存放示范课录像、教学素材、常用软件、教学光盘等的“资源FTP平台”,存放各类教学课件的“课件FTP平台”,以及汇集全校教师电子备课的“备课FTP平台”。通过校园内网的主页,五个“FTP”服务平台与校园各部门公告整合起来,将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一网打尽”。现在教师获取校内的各类信息已经全部移到了校园内网上,我们还在内网开设设备报修专栏和教学调课专栏,方便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后勤和教学管理,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为数字化办公积累经验。现在教师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做到网上“三看”:看每周工作活动安排;看学校新闻动态;看“腾讯通”和内网短消息相关信息。
二、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展示新城网上学校形象
学校的网站是我们学校对外的窗口,我们在网站首页有七大板块,各版块下面还有21个二级目录,全面展示学校的形象。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教学成果都要通过学校网站来体现,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都对学校网站也十分关注和认可,长期以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逐步对网站的板块上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细化校园网络的功能,使校园网站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去年还为科研处的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开辟专门栏目并按其要求设置板块,为课题管理提供了方便。在校园网站上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师生取得的教学成果、校际交流等校园动态及时实时和动态更新,在第一时间为关心我们学校的家长、领导以及教育同行提供最新的校园动态和教育教学成果,努力把校园外网办成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全方位展示了全校师生实施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在08年苏州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得优秀教育门户网站一等奖;去年网站参加了苏州市中小学优秀网站评选,以后又相继被推选参加江苏省和全国的中小学优秀网站评选。网站获得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网站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区唯一的小学获奖网站),同时推荐参加全国网站比赛,获得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称号。
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他们对新事物、新理念比较敏感,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很高,希望将信息技术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校本培训,同时还根据市电教馆的要求积极探索和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互动远程培训。
针对现有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新加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配合科研处以各种形式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本学期将进行电子显示屏信息更新培训;学生信息汇总培训;教师博客管理培训;各年级电脑维护管理培训,使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课件制作技能,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加大对青年教师互动电子白板技术白板专业培训的力度,并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用互动电子白板技术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只有通过全体教师在教学中的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效益,才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各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目前我校所有教师都能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媒体。
四、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
1.教学管理网络化
(1)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
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连、互通、互动的优势,借助备课平台,进行无纸化备课,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形式的教研活动,创造机会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交流在无纸化备课过程中的感受和状态(包括态度、技术、碰到的问题等方面),不断纠正、及时完善无纸化备课的方法、途径,让全体教师能共享先进的、成熟的教学方案,共享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资料无纸化、便捷化
学校管理中,资料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料无纸化”就是借助网络优势进行资料管理,让资料和纸张说“bye”。但是,从纸张资料变为电脑资料,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我们经历了从共享文件夹到FTP文件服务器,从粘贴、复制到使用模板等实践过程,碰到了很多困难,也遭遇了无数失败,如今可以说获得了成功,教学计划、作业设计、考试试卷、数据上报等等都能通过网络快捷地直达目的地,既便于收集,又便于修改。
(3)管理网络化、人性化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使得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此时,网络再一次成为我们最好的帮手。我们在校园网上布置各项工作,推荐重点文章,讨论热点问题,畅谈各种观点,交流思想和情感……教导处、科研处还利用平台组织教研活动,举行基本功竞赛。校园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携手提高的最佳场所,一种充满现代感的、友好的、平等的网络学习氛围已在我校形成。近年来,学校将教师调课管理、设备报修管理、“创意新城”等板块嵌入校园内网,教师需要调课、报修、提建议等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完成,而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审批和安排相应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学研究信息化
随着教学管理手段的逐步自动化、规范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多样化,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现。我们尝试让电脑网络参与教学研究,如自制课件评比、网络课教案设计比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我校“学习自主性、合作协同性、模式多样性”教研特点。
连续二年,在学校举办的教学展示活动中,科研处与信息中心联合安排青年教师互动电子白板教学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来推动全校教师学习新技术的兴趣,逐步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参加苏州市网络团队比赛获得二等奖,潘小军、孙姣二位教师参加苏州市互动电子白板比赛获得二等奖,孙姣的白板教学录像课获得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比赛一等奖、马彩芳在苏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徐艳的录像课“夏天的小虫”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教学实践评优,获得初赛入围资格。杨琳娜、朱小萍彭莉娟的教学课件参加江苏省教育协会的课件和教学设计比赛。
[关键词]
数字校园;会计信息化;互动
1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财务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且这一问题随着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使得高校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不相同,使得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软件不尽相同,高校会计信息化软件不能与之兼容,形成信息孤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并未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常也未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各部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造成信息无法共享。
1.2财务软件功能有限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的,二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兼容性、互动性才能使二者共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一般来说无论是数字校园建设还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高校与软件开发公司针对高校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功能能够趋于完善。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支持力度,真正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畅通交流与传递,提升高校财务会计服务水平,最终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1.3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差
可靠性与可理解性是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财务会计实现信息化之后,财务信息的传输介质由传统纸质转变为虚拟网络,而这个转变也使得每个会计节点的传统签章确认手续无法一一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会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会计信息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不具有难度,但是对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来说,查阅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将专业会计术语进行通俗化解释,以便提高可理解性。
1.4网络安全性存在问题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之一是网络安全,对于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言,网络安全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资源风险与电脑病毒风险,而且还包括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技术需要攻克的难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通过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以及强化员工管理来尽可能降低风险。
2数字校园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
数字校园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网络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从过高校的管理活动来看,各部门的工作离不开财务信息的支持,数字校园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而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校园提供了主要推动力。数字校园建设与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数字校园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实现了财务信息共享,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能力,为实现财务会计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
3建设与数字校园相适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
3.1整合财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整合财务信息是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整合财务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共享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从高校财务会计部门开始,将部门内的财务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包括收费、资金、核算、收入分配、工资等信息,从部门内部打破信息孤岛。其次在财务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完成基础上,依托数字校园的技术平台优势,将高校各部门通过学校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各部门依据各自权限对财务信息进行共享与合理使用。
3.2统一技术标准
当前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各部门之间信息化软件不兼容,这也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并在高校统一部署下解决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软件不兼容而导致的财务会计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此外,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各自功能,保持信息在数字校园平台上传输与交换的通畅。
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开放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校园环境内实现校园“数字校园一卡通”已刻不容缓,通过实现“数字校园一卡通”提升校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提升高校的综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在安装调试“数字校园一卡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一卡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校园一卡通”存在于校园整体环境中,并且所涉及到的都是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例如:食堂、财务、后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那么在实现过程中就要求学校首先要重视起来。在“数字校园一卡通”实施前,可能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已经使用稳定的系统,在统一整合过程中就要重新学习,这也要求每个职能部门在保障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对“数字校园一卡通”进行学习和调试并且克服懒惰的思想。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校园一卡通”区别于原有的简单“校园一卡通”,原有的在数据传输加密解密,数据接口以及相关的数字证书认证方面没有统一规定,这往往是供货商的不统一造成的。如:食堂就餐系统、校园超市购物系统、手机签到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等等,有的可能会不基于一个层面,有的可能基于一个层面但是又会在交互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够实现完整的统一,还有在卡的选择问题上是基于手机通讯卡还是采用传统的IC卡这都是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并进行统一的规划。最重要问题还是数据丢失的问题,数据一旦丢失就会造成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的数据不统一,也就是收入现金金额不统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数据的丢失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问题之中。
(一)数据缺失于传输过程中。
(二)打雷等自然现象造成的数据丢失。
(三)计算机软件、硬件方面的问题。
(四)信息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采集过程中出现问题。
二、“数字校园一卡通”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一)终端刷卡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客户端终端的刷卡机,在对持卡人的校园卡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对校园卡内的金额进行存入操作,另一方面对校园卡内的金额进行取出操作,同时操作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数据的丢失,所以在进行“数字校园一卡通”的建设过程中要对终端刷卡机进行反复的调试,确保终端刷卡机能够正常的对金额进行存入取出等相关操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对客户端的PC机设置相关密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终端刷卡机的安全性。在终端刷卡机数据安全方面,采用磁盘阵列技术,在计算机上安装RAID卡,将2块同型号的硬盘加载在RAID卡上,通过RAID卡进行2块硬盘同时备份,同时存储数据,这样当其中一块硬盘出错或损坏的话,另一块硬盘也会继续正常工作,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加强终端刷卡机的独立性,确保终端刷卡机能够在停电和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不丢失任何数据,每个终端刷卡机都应该配备UPS不间断供电设备,通过UPS设备在停电的过程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正常操作;当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设定终端刷卡机间隔时间变大,不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当网络恢复正常时再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
(二)“数字校园一卡通”设定消费额度问题
校园卡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在校园卡所有人不知道的卡丢失之前,可能会出现会被别人进行消费,为防止其进行大额消费,对校园卡上金额进行额度设定,即每天或每餐只能消费一定的金额,并设置大额消费用户密码,即当校园卡所有人要进行特定的大金额消费的话,需要输入他在开通校园卡以后自己设定的一个专有密码进行消费,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校园卡被恶意消费的情况。另外对每个不同的终端刷卡机设置不同的消费金额上限,如:当学生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将该终端刷卡机设定每人每餐的消费金额为20元人民币;当学生去学校超市购物的时候,将该终端刷卡机设定最高消费不能超过50元人民币。这样也有效的防止了校园卡被恶意消费的情况。
(三)校园卡存储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为了保障校园卡的数据安全,采用32位数据加密技术对校园卡进行加密,当销售商把IC卡和对应的刷卡机提供给学校后,学校首先按照各个系部,每个系部所含的专业,每个专业包含的班级,每个班级包含的学生,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录入,通过EXCEL表格导入到服务器端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设定,产生8位或是12位的学生编号,产生学生编号以后用特定的刷卡机对供货商提供的空白数据的IC卡进行数据录入,这样就会产生以学生编号为单位的特定的独立的校园卡卡号。校园卡经过服务器端加密后,再输入对应的网费、餐费、电费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卡,学生可以正常的进行使用。为了防止不同的终端刷卡机对校园卡不识别现象,还要对校园卡进行2次刷卡对应,确认校园卡上的数字信息以保证校园卡的通用性。
(四)持卡人、商户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学校相关部门作为联系着持卡人和商户的枢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发现校园卡丢失或被盗的话会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在审核完毕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认是该丢失卡的学生本人以后,通过“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对该丢失的校园卡进行挂失、销户等处理,同时生成一个新的校园卡供该丢失学生卡学生使用,最大限度确保该学生学生卡内金额的安全。挂失就是锁定该学生卡不被别人使用,当学生找到其学生卡可以进行解锁继续使用;销户是直接删除该卡信息,使其成为一张废卡。账户数据的正确性关系着持卡人和商户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持卡人丢失校园卡或卡被盗后,持卡人应及时对卡进行挂失,卡挂失后系统将自动产生挂失黑名单信息,通过系统自动下发参数,将黑名单信息下发到每台POS机上,这样被挂失的校园卡就不能再进行消费,另一方面若在刷卡消费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POS机也会自动锁定该校园卡,再次刷卡时会提示错误信息,需要持卡人到卡管理室解锁后方可再次消费。这种措施对保障持卡人的账号资金安全十分有利
在产生新的校园卡的过程中,从供货商提供的专用的读卡器对校园卡进行读取写入,在读卡器读卡的过程中同时对校园卡进行特定函数的数据加密,双向验证以及防止读取失败认证等。例如,产生每张新的校园卡后,对该卡进行金额输入和金额输出实验,当输入相同金额并不发生冲突时说明该卡的信息是被写入正确的,这就确保了学生在充值时充值金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为了保证持卡人在卡管理室充值时数据在账户上的正确性,学校采用了专用的MFI卡片读写器,该读卡器具有数据加密、双向验证和防冲突检测的功能,而且该读卡器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OES加密算法功能,同时其安全性系统密钥是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的。在使用MFI读卡器充值后,持卡人可在卡管理室的POS机上(也可以在校园内其它POS机上)查询校园卡内的金额数据,这样更有利于保证持卡人充值时数据的正确性。
为了保障各个商户的利益,也要在“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端设置,对商户的刷卡机进行实时监控和备份,并提供总账查询功能和分站查询功能。例如每天晚上22点服务器端对每个商户该日的营业额数据进行统一回收,并在回收数据的第二天上午9点和商户进行核对,确保营业额数据一致,为结算中心和商户结算提供了正确的数据依据。为了保障商户账户数据的准确性,学校在POS机上为商户提供查询前几笔交易的金额、查询每日的交易总额和查询未采集总交易金额等功能,为商户记录核帐提供方便,而且在POS机上具有唯一的地址码,该地址码与学校网络管理中心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在采集交易金额数据时通过内部实时加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不同商户之间的营收盗用行为,为结算中心和商户结算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五)服务器端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端是存放数据的中心枢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对终端刷卡机的数据进行回收和采集,通过磁盘阵列技术用RAID卡进行双硬盘备份,以确保数据不会丢失,确保“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遇到紧急情况,系统会立即切换到备份数。
对系统设置每10分钟对所有的终端刷卡机数据进行回收和备份,这需要就服务器硬件有相应的要求,确保在数据大量回收的时候数据不会丢失,在网络通信方面也要采用千兆网卡和千兆网线来保障数据的畅通无阻,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可能有的网段会出现网络拥堵现象,需要在不同的网段下配置一台或多台备用服务器,以防止出现该网段拥堵的情况下系统服务器数据丢失。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为了保证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了分层授权的数据安全机制。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平台上给用户创建账号,然后再对用户进行账号分层授权,具体授权分为对单个用户的授权、通过用户组来授权和上级对下级授权三类。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可以使用系统中相应的资源,从而确保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安装SQL个人数据库,做好主要数据库的数据库备份和日志备份计划,并定期检查数据库信息是否丢失,从而确保了“数字校园一卡通”服务器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
三、结语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将不断完善,未来“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全面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以及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而推进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接轨,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系统、科学、稳定的电子信息化服务,推进学校的产业化进程,进而真正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参考文献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在校园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数字校园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1、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共享财务信息。以往由于高校规模庞大,机构设置复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多,各部门使用的软件没有统一的编码,不能有效地对接,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孤岛”存在。财务部门的数据考虑到安全性和机密性,不能随意共享交换。而数字化校园不仅规范了数据来源的统一接口,而且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又为财务数据安全和机密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财务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换成为可能,同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高校财务服务水平。
2、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财务部门可以一些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广大教职工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工资、科研经费、部门经费等,学生可以查询缴费和欠费情况,对规范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数字化校园可以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办公电子化,从而实现各类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如校园一卡通管理、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各类财务收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经费的统筹管理,改善学校资金的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当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领导者观念落后,对财务信息化不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高校领导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校领导思想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凭借个人长期总结的经验分配有限的资金,不重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不够了解,害怕财务信息系统一旦实施不成功对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信息化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财务信息化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制约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特征与财务信息公开性特征相矛盾。一方面财务信息属于高校的机密;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又依赖网络传递,高校在利用网络共享实施财务管理的同时,将自己也暴露于风险之中。信息安全风险包含财务信息泄密和被恶意篡改,甚至被删除,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无法运行、数据丢失等,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
3、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财务信息化成败,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主要是懂计算机的人,财务管理知识比较缺乏;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加上许多高校往往将财务信息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计算机工程,更多地引进了计算机人才,造成了工作人员技术知识脱节,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要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4、财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目前,各高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财务信息化运作模式。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财务部门内部账务处理、财务日常业务管理上的财务信息化,做的较好的也只是停留在网上可以查询工资、科研经费等。在学校部门间信息化交流不畅通,存在诸多阻碍,没有形成一个跨内部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信息平台,与外部银行、财政等部门的连接更是不可能的。可见,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地资源共享,就整个财务信息系统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高校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的组织体制、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校领导是否有超前的观念,重视与否,是高校财务信息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协调校内各个部门,统筹安排,分工明确,积极为学校财务信息化道路扫清一切障碍,保障财务信息化顺利进行。
2、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体系。财务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不相适应,要完善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规范相关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在财务部门内部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各项安全措施有效执行。包括岗位分工、人员权限、计算机管理员、档案管理等,都应该制定明确的制度,责任明确,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后,还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落实,才能对由财务信息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3、提高财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不仅是会计业务方面的,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普及,做到人人懂会计,人人懂计算机的复合型财务工作者。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要人人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提供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尽快了解并掌握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4、做好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信息平台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备份重要数据,以免数据丢失,及时更新财务信息,让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
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唐山市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2140209b)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管理角度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发展的态势是:第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颁布;第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召开;第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已经下达;第四,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在国家顶层设计完成,工程启动后,最需要的是各项工作的跟进。信息化装备环境无疑是先决条件,工作要先动起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绘制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兴起、应用、融合、革新4个阶段。目前中国处于这4个阶段中的应用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正因为中国处于应用阶段,所以教育装备行业才会大热。2013~2015年,中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根据这张国际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图,图中包含3个阶段,即现阶段、应用整合阶段以及融合创新阶段。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7年时间里从发展阶段达到应用整合阶段,继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样的发展任务,国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即以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学习、教育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些要点都源于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32字工作方针,即“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其总体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二基本,一接近”。展开来说,一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要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显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是: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之相应的是,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化运行体制机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以下5项,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以上这些都是教育部正在做的工作,国家教育信息化部门正在集中力量,建立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抓紧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本次展会也是为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体现,特别是解决基础教育包括幼教等有关方面公共支撑环境问题。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设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二是建设教育云平台,包括教育云资源平台、教育云管理平台以及教育云基础平台。这里提到了云平台相关问题,云平台也是教育部所谓“三通”平台建设的基础。对于“三通两平台”的简要阐述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社会来解决的。本次展会展示的很多设备都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的。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解决的要点。“人人通”问题如何从物理装备、网络体系上解决,是电教、教育装备工作者需进行研究的问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央电教馆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建设,这个平台已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为“三通”提供支持。
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可归纳为5大项。第一,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规划的6.7万个教学点。第二,实现全国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职业院校接入宽带网络,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第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50%以上的义教学校。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20%以上的中小学、20%以上的职校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第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一期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的机构、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数据入库。第五,对1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接入宽带的30%中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提出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这就要求我们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不仅仅关注网络空间建设的数量,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空间的开设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空间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建设如何分别开展?在这样的思考下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学习空间建设从装备、网络、内部配置等多角度进行精细设计,使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开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作需开展,这3项工作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格局的形成。
班班通建设
中央电教馆提出了“班班通”建设的基本构架图,其中包括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3个方面。在“班班通”建设中,要求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协同合作,分别从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成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物质装备到实现学习的过程。
首先,从硬件环境方面分析,将其通过终端属性分为4个类别,即移动网络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学校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装备不同的设备构建其硬件环境。以汶川等重建校区为例,多采用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仪设备。“班班通”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还设计了6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这4种类型的硬件环境和6种不同的专业教室就构成了对“班班通”建设在条件装备层面上的基本架构。
其次,从教学资源方面分析,中央电教馆等推广应用机构有责任汇聚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产生校本资源,设计资源配置和应用的案例。
再次,从教学活动方面分析,通过前两者的配合最终为实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当今教育发展重视应用结果,而应用就是由装备和资源的结合得到的。我们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不同的硬件环境配合教育资源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移动式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
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年底,中央电教馆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阐述了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数字校园建设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8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建设目标、应用服务、建设原则、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师生发展以及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包括3点:一是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三是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这其中提到了云服务模式的推进,我们建议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模式,不再鼓励小而全地安装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依托上级资源云的覆盖与支持及资源提供厂商的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是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窗口,数字资源为重点,基础设施为基础和外显形式进行建设。
师生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原动力,其中学生发展包括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以及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教师发展包括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服务方面包括5部分内容,分别是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以及生活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的数字资源方面包括4种建设趋势、3种资源类别、4种资源来源以及10条建设要求。
一直以来,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都没有固定的指标和方案,许多计划和想法都是在摸索中得出,但渐渐的,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例如,学校盲目投资,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及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等。我们都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清华大学是最先提出了UPR理论,当时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在大学的资源计划方面。时隔多年,通过本人的实践与思考,就关于“基于UPR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这个话题略论几点。以期待实现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
一、目前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清华大学提出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之后,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但同时,在其他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问题已经成了每个校园的共同缺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目前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的问题:
(一)缺乏理性的投资,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我国目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比较慢,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比较差。但是许多专家会急功近利,急于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校园盲目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建设校园的网络中去。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建设之后又会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产生。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设计、建设和计划
这个问题已经渐渐成为了每个校园的通病,许多校园在校级的信息化规划中无法得出可行、科学的建设方案,这样就会进而影响了各个学院在信息化方面的规划和建设,从而会导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高效使用,还会造成资金浪费、损失。例如,我们都知道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内的科研网接入的是教育网,但是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学生的宿舍和家属的楼层却是由不同的公司控制,这时就会造成学校的网络无法集成一线,进而给各种教学工作和学生、老师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资金消耗巨大,且资金的利用率低下
总所周知,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撑。早期北京大学的校园网投入就大大超过了5000万人民币。除了前期的巨额投入之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花一笔巨大的资金对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维护工作。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的人民大学每年在信息化设备上的维护更新方面的费用都将近500万。如此巨额的负担,对于许多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如何更高效地改善、维护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了各大学校的一大难题。
二、URP对校园信息化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URP可以利用大学里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资源,通过一个固定、统一的平台以及链接的接口,把大学里的所有可用的学习资源以及各种有用的信息,实现快速、高效地转换、分享,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以及后续的正常使用。
基于URP的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方案
(一)科学规划,合理实施计划,逐步完善
要想全面搞好校园的数字信息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以及方案。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学校信息化的实际现状。,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学校信息化的基础以及IT开发的程度。除此之外,计划要随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好高骛远,忽视校园的资金、经验、人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历史上有许多这样失败的案例,我们要引以为鉴,1993年的时候,英国伦敦的股票交易所,当时是花了近一亿美元开发交易所的信息化相关的系统,但在十年之后就宣布结束了。这里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的计划方案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实际的需求,总体规划。因此,校园在搞信息化的进程中要时刻谨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实施,构建更好的信息化校园。
(二)内外联手,资源共分享,优化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要合理引进和利用校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对我们的校园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合理科学分配资金,使校园的软件和硬件都可以快速地开发,避免导致水平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紧紧根据校园信息的实际开发程度,高效率地使用校园的信息化技术,以取得最佳的应用效果。
(三)改革创新,不断探索
信息化在校园的进程不断地加快,在新的形势之下,我们要跟随最新的信息化发展脚步,不断思考、探索、创新改革,并且加大投入力度以及加快发展速度,迅速形成自己的优势。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要勇于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有关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通过对信息化的研究和探索,做出更好的课程。现在也有许多校园采取自主开发学校的信息化技术,通过校内部人员的调研和开发,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也更有利于整个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和培养更出色的信息化队伍。
结语:URP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有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高效结合的新时代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校园不断进步的标志之一。校园早日实现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赶上时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加速建设现代化的校园。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一卡通;校园网;管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数据的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职院校作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类高等院校,其信息化建设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概念
信息化概念最早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它是由一位日本学者率先提出的,随之传播开来。有人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现代化;也有人认为,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变的标志,以上各种论述,莫衷一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整个学校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高校在方方面面通过数字与网络信息,为师生员工提供教学、管理与生活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将学校各个区间连接成片,造就一个虚拟的线上校园环境,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实施策略,更方便快捷地存储数据知识,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和数据的共享平台,全院的师生将能够随时有效地提取信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多个管理系统的完善,使学校的各方面的工作能更大程度上纳入信息化管理,简化工作程序,而搭建交互式平台,更能使院校师生实现网上备课、授课以及相应交流活动。
3.满足了学校教职工日常的工作需要,通过相关程序设置,教职工可以透过平台来批改作业,录入成绩,管理档案等,简化了繁琐的工作程序,把所有的工作集中在信息化平台之中,真正实现高效。
4.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平台中,融入技能实践板块,更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特色,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个性化可持续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状况分析
(一)发展过程
信息化的发展时间其实并不长,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认知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基本构成如下:
1.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基于校园硬件设备的完善,在我国一些重点院校内,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成较早,并且已经十分成熟。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第一步应该是硬件设备的完善。
2.应用系统构建:硬件设备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网络平台的搭建、整合、推广及应用,各高职院校可以在参考其他院校比较成熟的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搭建一个适用于本校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发展程度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就山东省而言,据2012年的调查,72所院校只有6所建立了数字化校园。近几年随着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各地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不小的进步,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整体而言,信息化建设工作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完善。
(三)安全防护
网络信息系统有其脆弱性,在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进程中,信息系统在逐步完善,同时网络攻击形式也在改变,尤其是发展还并不完善的系统,更应该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安全,避免重要信息泄露,造成重大损失。
(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涵盖内容
1.教学资源:学无止境,知识浩如烟海,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多样的学习资源囊括到系统中,通过身份信息登录,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线上选择,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2.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平台的建立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带来高校与快捷,有效节省时间与成本。
3.线上互动:建立线上互动平台。通过线上师生、校企沟通,能够更高效利用时间,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多院校都较为注重信息媒体设备的引进和相关技术的引入,缺乏了校内信息内容的建设,设备与技术只是工具,它最终服务于人,故而学校需要将校内的教学、管理等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真正呈现到信息化平台中来。信息化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参照其他院校的成熟系统,要贴合学校实际,才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未能较好的服务教学、衔接企业
信息化建设在学校教学中应有较好的呈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信息化建设应囊括的内容,而学校学生毕业走入社会,最终是要进入企业,高职院校应注重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交流平台,如此,才能够让信息化系统真正高效运转,增强其实用性。
四、建设方向
(一)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资源建设
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集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库、社会服务资源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为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资源检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与不同地点、不同背景同伴的协助和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建设与企业需求高度衔接的校园数字化平台
可以构建“校企互动、双向传输”的生产现场实时教学系统,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构建在企业与校园沟通方面紧密衔接的平台,精准把握地方经济形势动态,这种动态反映在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行学生学习技能提升,能够根据企业要求,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同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能够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确保人才能够与企业完美衔接。
(三)拓展信息化平台
一般的院校信息平台,基本上都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系统,仅供本院师生使用,没有完全发挥其潜在功能,在本有的信息平台巩固上,适当拓展院外交流区域,设置家长、院外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可以进入并进行沟通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个人眼界拓展,知识能力提升,也更加深化与社会企业的结合,不过需要注意不同区块的划分,以避免重要资料的遗失。
(四)安全防护
社会的网络化环境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实不仅是高职院校,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高效的防护功能,能够避免重要资料遗失,避免因系统瘫痪造成学校损失。
五、结语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教育形式多变,在全球数字化的大环境下,院校也应紧跟步伐,完善对应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期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与社会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除去硬件设施的完善之外,更应该紧密结合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沟通平台,最终使各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24
[中图分类号]F232;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校园数据共享与系统整合。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从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全过程,都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实现高校财务数据在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顺畅流通,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高校财务关系日益复杂,迫切需要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升高校财务服务能力。因此,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
1.1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校管理信息化应该广泛普及,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其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上要求实行集中核算、分级管理,迫切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不同校区之间会计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搭建起适用于高校发展的动态财务管理平台。再次,高校自身内涵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内涵建设需要财务信息化建设向共享化和智能化转变,构建高校整体财务规划与分配资金计划、高效处理财务数据,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为高校科学决策提供财务支撑。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需要从传统手工作业向信息化、共享化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数据资源共享。高校财务管理实现全过程精确动态管理转变,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时效性、可靠性。借助财务信息系统数据的实时传递,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复度、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准确。高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经过授权可以对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如校内的学生学费查询、教职工工资查询;校外的税务机构、财政机构也可以及时监督高校财务情况,避免因财务信息失效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1.3 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使高校妥善、科学地管理资金的收支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在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在基础会计信息的核算、报表输出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大幅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再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财务监督职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高校的财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了高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财务监督职能。
2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完善。
2.1 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财务信息化意识淡薄
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层没有充分理解财务信息化的内涵,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高层次。长期以来,高校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的认知不全面,始终无法将信息化手段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支撑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仍将会计信息作为高校的财务秘密加以保护,阻碍了财务信息的互联共享,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高度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系统对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同时,高校普遍对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施投入不够,“重硬件采购、轻人才培养”特别是对熟练信息化技能的会计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仅停留在传统的电脑记账、出报表层次,阻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2 高校缺乏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信息化人才
人才匮乏瓶颈是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高校中财务人员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信息化知识更新接受能力差。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不均衡性,不能真正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满足财务信息化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相结合的高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更是稀缺。人才因素成为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首要因素。
2.3 互联网风险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缺乏保障
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校内外之间、部门之间处于动态的开放环境中,财务信息化建设必将使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处在高风险的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财务数据的网络安全性。目前,校园网络安全风险高,高校财务网络安全涉及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很多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可能遭受黑客的闯入、非法访问、病毒侵入等导致的非法交易事项,从而导致会计基础信息失真。只有解决好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4 缺乏相关配套制度,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恰当
首先,当前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给财务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度障碍。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高,但数据安全、权限设置、流程管理等有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其次,高校财务信息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有重要影响,部分高校由于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实现上都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要求,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停滞不前,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的科学精细管理要求,使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决策咨询作用无法实现。
3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统一思想,缺乏合理规划和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也仅以满足基本财务运行为目标。高校要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领导要有强有力的重视,切实转变管理观念,紧跟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高校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这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其次,全校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合理规划和组织,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本校财务信息化实施的战略与规划;再次,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证,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
3.2 创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首先,迫切需要从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来解决,依靠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本质上就是要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服务职能,提供新的管理服务,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其次,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构建高校院系部门二级管理机制,建立的扁平化的组织模式,构建信息化网络式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并通过信息、机构和监督来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预测与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为高校管理层提供综合财务决策咨询服务。
3.3 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化综合能力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加强员工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引导财务人员习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建立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使技术人员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3.4 强化校园网络安全,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环境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现,首先,应完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度。高校财务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信息管理部门有义务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确保数字化校园中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完善财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岗位责任,对不同人员根据其身份设置不同权限,规范网络操作。其次,建立针对财务人员的系统风险警示机制,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嵌入日常工作中,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确保高校财务信息安全。
4 结 语
数字校园背景下,财务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实现了高校数据与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会计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智慧高校奠定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景莉.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2013(6).
[2]丛磊.高校财务信息化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
一、中职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教学的提出
(一)中职学校概述
职业学校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大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底子差,基础弱,经费少的现状。如今,职业教育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也是逐年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仅是教育事业的缩影,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也昭显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庞大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提出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是源自于大学。而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功能也已经很完备。主要功能就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方式,信息化教学安排与信息化的日常管理。由于高校和中职学校之前在平台的运用与设计商,还是有较大差别。所以,各自侧重点不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也是中职校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中职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能够影响到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方面,无疑是诸多的。要想提升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系统的协调与处理,这也是受制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受到教师、学校与社会的影响。
(一)教师个人资质
教师是每项具体教学安排的实施者,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是不是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取决于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的个人资质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教育理念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行为,而且会在教学效果中直接体现出来。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又良好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而一些任课教师,往往会先入为主,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忽视了采用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形式较为老旧。
第二,专业发展的意识。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能够影响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就要求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技能,达到符合教书育人的专业化水平。还必须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这对于职I院校的任课教师而言,又是一种趋势与要求。任课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的主观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优劣。在新时期和新要求下,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对于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也是实现专业价值的一种表现。
第三,信息化设计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反映教学水平的参照物。任课教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运用多媒体资源,而是需要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同步。
(二)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程度。中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一个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作为中职院校发展的带路人与指路人,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能否重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尤为关键。中职院校领导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度越高,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因为,一部分中职院校领导,还把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停留在过去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的使用上。过多的注重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工具的重视,而忽视了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认识。尤其是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上,显得重视不够,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中职院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完善,要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态。
(三)社会环境支持
第一,教学改革方面。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要密切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作为职业院校的育人方式,就要在教学模式与理念上适应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要求,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
第二,校企合作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呼吁,由来已久。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企业不愿意接收中职学生实训,觉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影响;而学校则觉得会有安全隐患,难以把握。因此,这也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中职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具体举措
(一)加强网络平台开发,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互联网时代,各种资源与信息十分充足。然而,也让不少中职院校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将大量的资源数据整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这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就要包括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数据库,教学写作的各个模块。做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绝大多数资源,尤其是能看观摩全国各地教师名师的公开课,优秀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比赛的各种视频。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第一,自主式学习,促进教与学相长。中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任务中,不少任课教师都难以完成培训课程的课时。这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式学习。要善于利用各种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要将平常的课件讨论与课后互动,当成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写作意识。中职院校教师要善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趣味。这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分组开展信息化教学。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有助于任课教师提高课堂的掌控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理解。
(三)顺应职业教育规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是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中职院校在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健全教学评估体系,用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量的重要依据,此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督促中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可将教师信息化教学频率放到评价内容中,对于频率较低的教师,予以适当的惩处,频率高的教师,予以奖励,方面可以激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2).
[2]王保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阴[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4).
[3]蒋萍.开放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饥.中国远程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