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6 09:20: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篇1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13人;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XX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着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篇2

一是截至2012年11月的统计,青岛市13所(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和师范学校,下同)市教育局局属职业高中有12所集中在中心城区(即市内四区,其中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位于城阳区),而五市(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平度)没有一所青岛市市属职业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二是各区(市)所辖的职业学校发展不平衡。除市内三区之外的各区(市)公办职业学校数量比较均衡,而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数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开发区和黄岛(原胶南)职业学校数量最多,黄岛(原胶南)11所,开发区8所。而作为人口最多的平度和即墨各有5所职业学校三是涉农学校和涉农专业少。截止2011年,在四市四区所有职业学校中,仅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和莱西市职业中专所设专业中有涉农专业。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共设置5个涉农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畜牧兽医、农牧技术工程、果蔬花卉栽培技术、农村电气技术。其中畜牧兽医专业202人,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432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165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130人,农村电气技术专业264人,共计在校生1200人。莱西市职业中专有5大专业:保鲜专业54人,园林绿化专业43人,果蔬花卉专业16人,畜牧兽医专业202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187人,共计在校学生为502人。也就是说青岛市每年涉农专业在校生共计1700人左右。相对于青岛四区四市约456万农业人口来说,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新农村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相距太远。

(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当地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青岛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问题比较突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数量不足。以平度为例,平度市职业学校的编制为1177人,实有在编教职工793人,其中专任教师665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具有熟练技能的实习指导教师缺口较大,特别是机械加工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牧类、建筑类、服装设计与制作类等实习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职业学校缺乏掌握企业现代生产技术的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到学校,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实训尤其是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质量不高。高质量的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虽然可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兼职,但受企业和职业学校现行管理机制制约,尤其是资金的制约,兼职教师的聘任存在较大困难。3.受教师工作量大及培训经费不足的影响,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青岛现有职业学校教师近40%缺少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陷入两难境地。不培训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适应教学需求;外出培训人员“过多”的话,存在经费如何解决、专业教学如何安排的问题。现在虽然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暑期通过参加青岛市级培训或者到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提高自己,但培训的层次较低,而且绝大部分专业教师得不到这样的培训机会,导致知识结构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综合素质的优化都受到很大影响,不能较好地适应教学要求。

(三)对当地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比较困难,政府缺少统一的培训管理

一些职业学校为服务当地发展,利用自身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进行技术培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此项工作的培训对象是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民缺乏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较差,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培训组织困难,人员不齐,特别是前期的动员工作很是费心费力;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鉴定考试、考核及格率较低;三是个别企业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不重视,导致一些员工不能持证上岗;四是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师资薄弱、设施不完备,制约了培训的质量和数量。

二、青岛市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调研过程中有关学校和教职工提出的要求,笔者对青岛市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升学观”“择业观”的影响,社会上对接受普通教育考大学非常重视而对职业教育则存在偏见,加之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劳动强度都不理想,不少用人单位的唯学历倾向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许多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只是考不上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因此,我们应在社会舆论和导向方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如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形势,让广大民众尤其是学生家长认识到当今的现实问题:近几年由于普通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不仅使学生读书的成本难以收回,而且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容易找到和自己学历相配的工作岗位,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经济的回报。尤其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入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既可以使他们依托农业科技进步致富,也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了打消家长和学生的顾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观摩学生的技能大赛和课堂教学,向他们介绍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际做法,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学校的技能教学和学生管理在最近几年取得的进步,消除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二)调整布局,加大对涉海、涉农学校和专业的支持力度

近期,青岛市政府做出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建设职教园区的重大决定。通过调整、撤并部分薄弱学校,重点扶持一批办学基础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克服发展瓶颈,争创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建成在全国中职教育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这一举措将对青岛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次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局属职业学校,对于农村职业学校而言,仍需继续关注。一是围绕全市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建立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在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等领域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对相关的中等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需求也会很大,所以在这些相关区域设置相关的职业学校或专业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前景的。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等功能区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及相关专业远远不能满足蓝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亟待调整,增加相关职业学校和专业的设置如涉海类职业学校和涉海类专业。二是加强涉农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青岛市约有456万农业人口,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市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有许多优势产业,如平度葡萄、胶州白菜、崂山樱桃、黄岛蓝莓等都是知名品牌。现代化新型农业生产需要新型农民企业家和新型农民,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条途径: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培训当地农民。青岛现有的职业学校中只有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和莱西职业中专两所学校仅有几个涉农专业,与需求相去甚远。因此,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点扶持涉农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三是尽快撤掉招生数量少、实训条件差、没有特色和骨干专业、当地没有产业依托、位置偏僻的职业学校。把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到办学条件好、社会声望高的职校,使这些学校的办学实力更加雄厚、专业设置更具特色,成为当地合格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主要是机电技术、汽车维修、建筑施工、服装制作、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专业,农村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求来设置专业,切忌跟风,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四是针对涉农专业日益萎缩的情况,政府部门对开设涉农专业的职校应给予财政补贴,将部分农字号学校建设成为农业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基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深加工、蔬菜水果保鲜、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进一步落实青岛市按照四部委《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文件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

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3-03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濒临太湖,距离上海只有120多公里,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无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4.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2.2:46.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基本相当。近几年,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8073.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增长47.2%;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产业增长15.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7.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2.0%。无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三大突出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对照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对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分析。无锡市现有高职院校11所,2013年总计划招生13572人。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一级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68%;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17个,占总专业数的22.03%,开设专业平均比率为23.48%。其中,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大类,每个学校都有所侧重的开设了子专业;制造、土建、文化教育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开设专业也相对集中;相较而言,生化与药品、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等大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如,针对医药卫生行业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当年计划招生41人,实际录取20人,仅占招生计划的48.78%。而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和法律等专业11所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制造业仍然位居榜首,达到总招生比例的26.6%,其次是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财经类,比例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无锡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探索,相继开出的子专业达到了28个,招生比例也从2010年的9.63%上升至15.7%,上升速度明显,从侧面也反映了无锡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招生数量上,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

二、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结合对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2013年度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制造类专业在无锡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比率达到68.75%,招生比例达到26.63%,2013年招生人数达到3614人。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尽管招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从学校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录用高职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不明显,企业真正能用的人才缺口很大。无锡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农林牧渔业非常发达,在无锡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仅次于制造业。而调查发现,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在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已连续八年未开设任何相关专业,仅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但专业设置单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用性和因地制宜性也不明显。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优势,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类高级技能人才奇缺,阻碍了无锡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适当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如无锡在水产养殖中技术咨询专家奇缺,而无锡的很多乡镇正在新建生态村、观光镇,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增设水产养殖技术、观光农业和畜牧兽医等专业。随着无锡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无锡已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衔接。2013年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294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学校新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专业,占该类招生比例的32.65%,未来几年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城市轨道等相关专业已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无锡的19个主要行业中,公共事业涵盖的内容很广,未来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仅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涉外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程,实际招生76人。事实上,包括很多本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该类专业,但因跟风追求市场效益,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学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就业竞争力差。要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无锡城市现代化的全面铺开,必须小口子人手,重点优化相关专业及衍生专业,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拿来就能用的专业技能人才。近几年,无锡动漫、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1所高职院校都纷纷瞄准市场开设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由2006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3年的2131人,增长了1.64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不应批量生产画图的流水工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能在该领域有所创新、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另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值得关注,行业就业环境看似良好,招生人数一直持不减的态势,但实质上人多质不优。尤其是高职类学校的学生,基本功本来就不扎实,再采用全面撒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胜任工作的寥寥无几。高职院校一定要以此为警示,结合企业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不求难而求能活学活用。

总的来说,无锡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多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和财经大类,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数控等专业每个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专业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无锡的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软硬件设施较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适中建设,适宜发展。

三、推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无锡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对高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设置

结合无锡经济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能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行专业相关调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无锡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社会职业需求的敏锐性还有待提高,专业设置的重点和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强。无锡市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机会致使许多新岗位的产生,也使得人才紧缺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区域经济背景下,充分考量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类人才,成为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当务之急。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正式开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三年前就开设了相关专业,迎合了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未来,无锡将继续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开发和环保等产业领域有较大的动作,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结合高职特点,根据人才的需求程度和岗位的稀缺程度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以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建设骨干专业

篇4

(一)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发挥我县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型水泥、新型造纸、新型林板、丝绸、编织业、化工、水电、酿酒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年产600万吨水泥二期工程、年产9.8万吨文化纸项目、__丝绸工业项目、利俩水利枢纽工程及大同江流域开发项目、雄森酒业二期工程、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林板项目、广西矿冶公司二期工程、安泰公司三期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绿源畜牧发展有限公司、__制药厂、隆鑫公司等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进程。

(二)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一是配合__县丝绸工业项目、年产9.8万吨文化纸项目、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林板项目建设,着力抓好蚕桑、竹子、速丰林原料基地建设。计划用2-3年时间将我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今年计划新植撑篙竹7万亩,已种植1万亩,完成投资300万元;今年计划新植速丰桉6万亩,已完成18000亩,完成投资450万元。二是提高水产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比重,抓好家庭规模和小区规模养殖,重点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加强牛品种改良。到11月止,全县累计出栏肉猪67.6万头,其中瘦肉型猪42.14万头,外销仔猪175.29万头,其中瘦肉型仔101.06万头,同比分别增14、26.89、9.98、11.41;全县累计牛品种改良17924万头.三是扶持三桂食品公司、红心食品公司、富艺、宝马、域嘉工艺品有限公司、大玉余甘果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四是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支持标准化生产,推动石硖龙眼、秋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由规模扩大逐步向品牌形成转变。五是发展劳展劳务经济,重点做好培训工作,实施劳务输出“阳光工程”。

(三)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投资拉动。

扩大投资仍然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县扩大投资的主要举措是:对外抓好招商引资,对内主抓民营经济,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有人招商,有钱招商,有项目招商,有载体招商”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增长30以上。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学习借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加快一批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城建项目建设。目前要抓好年产200万吨的洪德水泥公司、雄森药业公司、高分子化工材料公司和永佳船务公司等项目建设。四是千方百计解决项目用地问题。主要通过发展工业集中区和盘活闲置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厂房等方式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四)以“玉贵走廊”为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

一是新城区建设方面。以城区为中心,加快瑞雁小区、月亮湾小区、东湖时代广场、将军小区以及瑞雁大道、龚洲大道、乌江二桥等一批新区和城建项目建设,加快城区防洪堤建设,完善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建设。二是旧城市改造方面。要以“南珠杯”竞赛活动为契机,进行“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继续抓好城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三是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玉贵走廊”重点镇建设规划,构建“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小城镇”的城市化格局,使小城镇成为“玉贵走廊”发展的“节点”。以大安等全区小康示范镇为重点,培育基础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镇隆、大新、六陈、平山等乡镇发展成为常住城镇人口1万人以上的中心集镇,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经济集聚作用。四是路网建设方面。抓好公路主干线建设,加快建设__至容县二级公路(__段)和镇隆至城区一级公路步伐;推进__至武宣二级公路(__段)建设。加快“玉贵走廊”沿线村级公路建设大会战进程,力争年底搞好另外8条共61.95公里村级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汽车目标。

(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篇5

中图分类号: F127.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17

Situation and Cause of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LI Tian-x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was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Situation and cause of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y,ethnology with reference to Zhiju villag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munity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t on the base of large cos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ecology was unsustainable,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the building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ommunity,and explored the related theory giving servic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 economy; society; development;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mmunity; Zhiju village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 [1-5]。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发展达成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重要的[6]。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本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为楚雄州永仁县中和乡的直苴村。永仁县地处滇中北部(101°14′~101°49′E、25°51′~26°30′N),总面积2 189 km2,其中山区占97%,东南距省城昆明262 km,南距州府鹿城镇208 km [7]。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5.64%,永仁县是楚雄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山区小县[8]。

直苴村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5 km,距乡政府所在地17 km,全村辖国土面积88.84 km2,海拔1 800 ~2 861 m,坡度25°以上的部分占区域总面积的65.81%。区域内≥10 ℃的年积温仅为2 859.7 ℃,年平均温度12.4 ℃,属温凉性气候类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苴村通过一条乡村公路和外界相通,但雨季不能保证道路畅通。该村是以彝族聚居的高寒特困山区村,分23个社(村民小组),彝族占总人口的97%。2001年全村人口2 825人,约3/4的人没接受过学校教育。2001年人均占有粮食210 kg,人均所得438元。

2 研究方法

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以人类生态学研究为主要手段。为尽可能避开其他因素的干扰,考虑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刀耕火种农业的逐渐消失以及2002年该村开始了生态移民等,人口规模和人均资源等变化较大,所以选取1991年到2001年这个时段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 口

3.1.1 人口数量 1991—2001年,区域人口从2 848人减少到2 825人,主要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人们的健康状况良好,人均预期寿命达65.81岁。

3.1.2 劳动力资源 在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由于山高坡陡,劳动力成为影响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区1991年不足劳动年龄参加劳动的人数和超过劳动年龄参加劳动的人数分别为59人和109人,扣除劳动年龄内上学的学生70人和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57人后,实有劳动力人数比劳动年龄内人数多出41人(表1),占总人口数量的1.44%,保证了社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调查表明,从事农林牧业的1 709人中1 200人从事农业,508人从事牧业,1人从事林业,13人从事零售及餐饮业,26人从事其他行业。这说明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非常低,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还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调查发现,全村23个社没有出现因为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生产的现象[9]。社区劳动力的性别构成合理,全村男、女劳动力数量之比为1.04∶1。各社劳动力的性别构成基本相似,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对社区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2001年和1991年相比,全村无论是实有劳动力还是劳动年龄内人数都在增加。参加劳动的非劳动年龄内人数增加到了299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0.58%。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从1991年的97.77%下降到了92.79%。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的比例从1991年的0.023上升到了0.078,正朝着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劳动力产业分布格局的变化是区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调查发现[9],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村23个社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只是程度不同。但23个社的劳动力性别构成都处于比较差的状态,全村男、女劳动力数量之比达1.92∶1,这对于社区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末期才逐渐形成的,有其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城市与山区农村社区之间社会发展的巨大势差所导致的。劳动力的性别构成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对于社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生产条件

1991年直苴村人均耕地面积0.071 hm2,其中水田0.023 hm2,旱地0.048 hm2(表2)。全村137.53 hm2旱地中,水浇地17.67 hm2,轮歇地52.8 hm2。调查表明,人均水田、水浇地和轮歇地以及人均旱地面积在各社间的分布都不均衡,这是直苴村23个社发展现状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9]。2001年和1991年相比,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0.069 hm2,其中水田0.024 hm2,旱地0.045 hm2,离直苴村委会较远的4个社依然没有水田。十年来,直苴村还没有水库,水田中没有雷响田和轮歇地,人均水浇地面积增加到0.015 hm2,这说明社区的生产条件在不断改善。但十年来,全村耕地总面积在减少,各社间人均耕地面积仍然不均衡,粮食生产要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还很困难。

3.3 生产状况

3.3.1 种植业生产状况 如表3所示,研究区1991年夏收粮食以小麦和杂粮为主,平均单产产量分别为3.33,4 kg·hm-2。秋收粮食以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平均单产产量分别为18.93,6.36,

4 kg·hm-2。经济作物套种了向日葵,还有0.87 hm-2土烟,土烟总产量850 kg。其他农作物就只有一点蔬菜。可见,农作物的种类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几乎没有,而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产量非常低。这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

2001年,夏收粮食以大麦和蚕豆为主,平均单产产量分别为4.87,4.75 kg·hm-2。秋收粮食仍以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平均单产产量分别为21.89,15.56,10.14 kg·hm-2。没有种植经济作物,农作物品种单一的格局十年来并未改变。但由于作物品种的改变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的单产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区域内的粮食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态势。但23个社之间差异的格局并未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依然存在。

3.3.2 畜牧业生产状况 直苴村1991年畜牧业以饲养黑山羊、黄牛和生猪为主(表4)。黑山羊和生猪是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牛作为耕牛,是农家肥的来源之一;骡和驴是运输工具,用来驮运烧柴、肥料和木料等。调查表明,出栏的家畜,447头生猪中426头是自己食用,其余出售;10头牛中5头是自己食用,其余出售;251头羊全部是自己食用。存栏的猪、牛、羊、骡、驴的比例为3.78∶3.52∶18.23∶1.00∶1.28,人均占有生猪、牛、羊、骡、驴等分别为0.29,0.27,1.4,0.077,0.098头。人均年出栏生猪、牛、羊等分别为0.157,0.004,0.088头。1991年全村出售和自食用的家禽579只,人均0.2只。人们的肉食供应量并不充足。考虑到社区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买骡(当时的价格:一头骡子一般要1 500~3 000元)和养骡的成本都比较大(一头成年骡子一年几乎要消耗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增加了种植业的负担,粮食在人畜之间进行再次分配后,人均占有粮食更少了。如果把粮食投入到猪和羊的养殖中,或饲养家禽,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研究表明,23个社之间的差异在畜牧业生产上依然存在。由于社区畜牧业生产水平非常低,结构不合理,大大增加了畜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畜牧业生产的效益,不利于社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1年和1991年相比,畜牧业品种构成及其功能没有改变。除了驴之外,生猪、牛、羊和骡的存、出栏数都比1991年剧增,增幅最大的是骡,存栏数增加到663头,是1991年的3.03倍,而驴的存栏数从1991年的280头减少到115头。家禽的数量也在剧增,出栏数达到5 397只,人均1.91只;存栏数达到了7 580只,人均2.68只。这说明十年来全村畜牧业生产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十年来,23个社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发展以及畜牧业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发展依然不协调。驴的数量减少了,但骡的数量还在剧增,调查发现,人们花费很多钱买骡的原因主要是用骡驮运木料到山外去卖,相信骡吃掉的口粮骡能挣回来,村子里的骡多了,山上的云南松少了。人们还在以巨大的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为代价来换取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忽略了对自身的管理和约束,无暇顾及自然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9]。

3.4 收入状况

全村1991年经济总收入中(表5),种植业收入占47.15%;林业收入占6.73%;烧柴收入占林业收入的42.01%。可见,卖烧柴是当时人们很普遍的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畜牧业收入占26.83%;其他收入占19.29%。经济纯收入为总收入的71.12%,全村人均纯收入129元;农民所得总额为总收入的65.31%,全村人均所得119元。粮食分配总量622 457 kg,其中,当年生产粮食539 940 kg,占粮食分配总量的86.74%,人均189 kg;农民所得粮食433 223 kg,全村人均占有粮食151 kg。人们的收入水平非常低,无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因此全村人吃国家返销粮达81 815 kg,人均28.73 kg。

2001年,在全村经济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42.62%;林业收入占11.00%;畜牧业收入占40.32%;其他收入占6.06%。与1991年相比,林业收入和畜牧业收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经济纯收入为总收入的63.84%,全村人均纯收入460.55元;农民所得总额为总收入的60.79%,全村人均所得438元。粮食分配总量836 300 kg,全为当年生产的粮食,人均296 kg;农民所得粮食593 779 kg,全村人均占有粮食210 kg。人们的收入水平比1991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温饱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各个社之间收入上的差异还依然存在。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直苴村及各社十年来生产状况的研究,发现社区生产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构成单一,缺乏高产优质品种。调查发现,虽然通过薄膜育秧、地膜包谷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引种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等新品种,使粮食单产产量大幅度提高[9]。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和长期刀耕火种农业生产方式下养成的粗放地经营和管理农业生产的习惯,使人们忽略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科学性、协调性以及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导致了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在行业间的分布格局不合理、区域内产业分布格局不科学、区域内生产成本巨大、人们的收入水平极低,导致了该村各社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区域的不可持续发展[9-10]。总之,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不可持续的。

调查发现,研究区是众多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的代表,对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具有普遍意义,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致谢:感谢楚雄州永仁县县委、政府、中和乡乡党委、政府、直苴村委会对整个调研工作的支持及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对云南大学叶辉教授、杨树华教授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欣广.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林卿,高继红,于琳,等.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 (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杨文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仁县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38-39.

篇6

为深入了解目前社会教育机构日常管理的现状,挖掘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典型,研讨在常态化管理中的问题,本着“注重现状求发展,反思不足谋发展”的原则,笔者对本地区的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与调查后发觉,总体上社会教育机构“条块化”设置内部机构,重心下移,职责清晰,“科学化”健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注重执行。

一、认识到位,吃透内涵,确立了精细管理的理念

各社会教育机构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打造特色,创出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他们注重平时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更注重阶段的自查自纠,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他们高效解读精细管理的内涵性,在期望的发展过程中逐一健全“精细目标”。机构的负责人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认识相当到位,发展方向切实可行,出台举措科学有序。有的机构将精细化管理与内涵式发展相统一,提出了“思想领先、目标导向”等精细化管理原则及“从目标抓起、从组织抓起、从问题抓起”等精细化管理抓手;有的机构则是本着“学校无小事,事事须精细”的宗旨,瞄准“文化之精、精神之精、情结之精”的要求,按照“有目标、有举措”等“六有”原则开展精细化解读与管理。这些举措,有效确保了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期望的“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的良好局面。

二、重于服务,强化管理,凸显了过程管理的痕迹

这些机构已形成“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共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从安排培训计划、分发通知、安排课表到考试考核、资料归档等,全过程实现“无真空”。在办班起始阶段,他们着力于收集学员的基本信息,不仅包含常规的联系单位与电话,而且连身份证号码、姓名的核对等信息也逐一弄清,确保“零差错”,并且实行了“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高度统一;在办学的过程阶段,他们不仅开通电信短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学员取得联系,而且所有教师还全员、全程参与培训通知“送回执”工作,切实将“服务”精细“到家”。同时,不仅有纸质的签到程序,而且在上课中途及课堂结束前还有点名环节,确保学员的“到课率”。在考核后的发证上,有的采取上门领取,签字确认的形式,也有的采取“送证上门”,签字确认的形式,确保每张证书不遗失。其中,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民办教育机构针对学员的实情,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目标、方法、考查”等“六个方面”切实做到“段段清”。

三、周密安排,注重积累,初步显露了精细管理的端倪

按照“办班”必留“痕迹”的要求,社区教育机构均留存了一定的过程管理以及阶段考核的资料;有近40%的社会教育机构,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邀请了档案局的专家来机构指导,着手进行了档案的科学化装订、编册与留存。其中有近33%的社会教育机构均配备了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除个别民办教育机构外,均配备了专门的档案室,添置了档案管理必备的诸如电脑、档案柜等硬件设施。此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各教育机构均逐步注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并按照档案局所提出的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尝试着进行管理。

四、反思现状,程度参差,依然存在着发展阻碍性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觉,社会教育机构在精细化管理上正朝着逐渐成熟、逐渐规范、逐渐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甚至制约精细化发展的问题。首先,受历史、教育培训特点等的影响,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个别教育机构的教师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培训资料不肯、不愿及时归档,一旦出现该教师的外流,不仅造成对应培训项目的流失,而且严重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次,社会教育机构虽然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营造,但未能有效切合社会教育的特征尤其是自身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的特征开展建设,更缺少切准校本特色的“核心”文化、“精神”文化的打造,个性不足,共性通融。其三,社会教育机构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过程管理、阶段管理的资料,但资料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足,个别教育机构受场地等的限制,尚未建立独立的资料档案室。其四,这些教育机构虽然意识到了科研课题的重要性,有些机构甚至已开始尝试科研课题,但在选题上未能立足社会教育的实情,未能本着“促进事业的稳步增长,促进师资的素养提升”去开展选题,不仅失去了科研课题的意义,而且显得疲于应付,精细化开展科研课题更是捉襟见肘。其五,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事业的促进作用”,依旧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甚至个别教育机构虽然各类管理制度相当健全,但在执行力上还缺少力度、强度,导致精细化管理的程度不够。

五、针对问题,拿出举措,有效推进着机构科学性发展

篇7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商业地产 发展

商业地产一般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它同时拥有地产、商业与投资三重特性,具有拉动投资、刺激需求的双重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同时,我国商业地产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商业资本推动了地产业的发展,使商业地产地产经济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虽然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小幅的回落,但是总体上还是呈上升的趋势。

自1997年起,我国商业地产的投资额度在逐年上升,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且商业地产投资占当年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在此期间,商业地产作为地产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其销售价格和营业面积的比重都大大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住宅用房收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这期间,商业地产的逆流而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商业地产的净吸纳量为27万平方米,空置率仅为8.72%,中、高端购物中心仍然维持较高的出租率。2008年第二季度,北京中、高端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为116.71美元/月/平方米,环比攀升8.48%。之前半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不断升值,伴随着商圈和购物中心本身的逐渐成熟以及业态和品牌组合的不断提升,促使租金的美元报价大幅提高。此外,众多新品牌加速进京及由此产生的对优质零售空间的额外需求也刺激租金进一步上扬,以中高端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北京零售物业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内的表现相对比较乐观。与商业项目相比,北京的写字楼市场稳步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1~5月,北京写字楼的销售面积呈上涨态势。其中,写字楼的现房销售面积升至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7%,并伴有租金价格的稳步上涨。尽管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项目待售,其中一些项目的开发商还面临着资金问题,但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销售价格的较高期望使得销售价格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导致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的平均价格在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每平方米26841元的新高。由于市场上只有少量的新供应,北京写字楼市场整体空置率在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了五年来的最低点15.22%,环比下降1.39%,同比下降0.97%。写字楼市场表现平稳。

在2009年,我国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停滞,落后于经济回升的速度,开发、招商、经营面临巨大的困境,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和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政府三令五申要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是这种宏观调控还是不能改变长期内商业地产蓬勃发展的势头,在2010年,全国各大中城市商业地产出现复苏、商铺租、写字楼租金连续几个月回升,各大房企纷纷大举进军商业地产领域。以万科为首的大型地产商再度进军商业地产,使商业地产经济得到了强势的复苏,地产商开始了新一轮的商业布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强势调控,势必会影响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增长,在这个趋势下,未来十年内,我国二线城市将蕴藏着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我国商业地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特色所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律成就了商业地产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建设的巨大投入之下,我国GDP在过去十年内保持年均10%的发展速度,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较快增长,导致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对零售业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商业功能需求的变化,从而带来社会零售总额的逐年增长,催生了大型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机构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拉动了对经营场所的市场需求,结果表现为商业地产投资额的快速增长。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于第三产业和现代化服务的支持力度,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各个新兴行业体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新一轮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兴起,为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城市中大型商业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从而拉动了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大外资企业开始纷纷进军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着这些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外资的企业布局,他们采用先进管理手段与经营模式,对国内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商业企业单店的规模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商业企业开始进行市场化扩张,连锁经营作为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连锁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我国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目前住宅房地产竞争激烈,地产一再被炒高,是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与此相比,商业地产的竞争相对薄弱,由于售价和成本比低于住宅,而且由于其具备稀有性,不会因为房龄而降低投资价值,这就决定了商业地产经济的长期性和增值性,这使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着手商业地产的开发。

三、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在过去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调控和市场的发展,商业地产经济会取得更加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依托水利化、农机化、合作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市场化,在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上做文章,全力提高农业发展建设水平。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三是壮大生态经济总量。四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全力壮大工业经济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优势资源本地加工转化。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全力壮大支柱产业,抓好老企业转型和骨干企业升级。一是坚持产业主攻方向。围绕粮、肉、乳、矿等七大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粮食生化、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总体把握产业链布局,注重产业项目的税收贡献、就业拉动、产业带动,注重土地集约、环境影响、比较效益,打造符合本地实际、富有龙江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突出产业项目建设。三是抓好产业园区升级。重点完善白山园区110千伏输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原料配送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抢抓工期,确保质量。全县各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20家以上,力争县工业示范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好哈拉海园区规划设计。推进杏山铜产业园、永发牧业园建设。四是抓好现有企业发展。全力攻坚,做强大企业、做优中等企业、做活小微企业。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难题,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撑、产业整合、市场推介等措施,推动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增强实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五是注重招商质量。认真落实“包项目、包任务、包产业、包发展”责任制,严格项目推进、信息收集、审核论证、督办考核管理,全力提升项目质量,确保招商工作依法合规、科学高效。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健全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潜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高效流动。一是繁荣商贸物流产业。二是提升金融支撑功能。抓好金融服务。加快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完善城乡金融网络,拓展金融业务。优化金融投向,重点支持产业项目、合作社、专业市场建设,破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秩序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行为,全力清收各种不良贷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扩大保险业务范围,增加农业保险补贴,支持农民积极参保,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推进旅游开发工程。搞好旅游资源普查,设置环状旅游路线,重点打造朝阳山景区,提高旅游市场开发水平。

四、全面推进城乡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发展思路,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乡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分步推进,重点建设。一是全面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启动新型社区和龙湾河改造等11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城市控详规划50万平方米,提前编制建设项目修详规划;规范建筑形态设计,彰显建筑风格特色。二是强化县城统领功能。按照“东移、北扩、南延、中改”战略布局,坚持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并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商业、行政、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均衡建设,促进城市协调健康发展。三是加快中心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加快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统筹谋划建设公路路网,改革公路养护体制,认真解决危及安全、通行不畅和卡脖子等问题。五是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管理,提高管理精度,开通城市建设服务热线,全面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实施卫生城建设,规范牌匾广告,美化市容乡貌,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高农村宜居水平。

五、倾力改善基本民生

关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和最有意见的问题,实现民生工作的城乡统筹、点面结合。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卫生计生工作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抓好卫生人才培养,实行远程会诊、资源共享、联合办院,解决疑难病患者看病难、治病贵问题。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人口科学化管理,实施优质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拓展文化体育活动阵地,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办出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二是强化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搞好社会救济救助。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关心残疾人事业,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着力改善孤、病、贫等弱势群体生活。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增强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提高城乡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狠抓安全生产。全面排查治理隐患,严格进行安监执法;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人民调解范围,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化解人民群众矛盾,保持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六、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四是推进农村经营主体改革。五是推进金融改革。六是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七是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八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篇9

今年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县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恳谈会,回顾总结2017年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共同探讨泰顺发展难题破解之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赶超发展。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外知名泰商代表。

会议议程有三项:一是罗招政常务副县长通报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二是与会人员交流发言;三是县委董旭斌书记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罗常务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大家欢迎。(鼓掌)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打造营商环境作交流发言。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XXX书记讲话,大家欢迎。(鼓掌)

篇10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岩溶区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岩溶区县(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远低于丘陵和平原地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溶区和平原区两者的经济发展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差几十倍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既不符合实现全面小康对基尼系数的要求,也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未来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不在于全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而在于岩溶区的发展态势。

同时,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继续毁林开荒,滥用资源,使已经恶化了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在人力资源未开发的前提下,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势必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岩溶县生态环境脆弱、当地居民难于生存、经济难于进一步发展。

本文拟从纵向和横向等两个方向上分析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并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二、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纵向分析

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上看,各岩溶县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相对于解放前,岩溶县经济发展上了几个台阶。建国以来,地处岩溶区的各岩溶县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两次生产力大解放已经促使各岩溶县的经济基本上了两个台阶。如属于岩溶区的来宾县(现为来宾市辖区),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力第一次获得了解放,全县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此为第一台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生产力第二次解放。岩溶县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为第二台阶。

2、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包括各岩溶县经济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多年努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县域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广西岩溶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还存在很多困难,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岩溶县 GDP 增长速度与全国比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岩溶县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加快,速度每年基本接近甚至超过了全国水平,2001-2004年岩溶区所取样本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国家1.5个百分点以上,增长速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越来越快。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现象。不过从人均来看差距在逐渐增大,1978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为262 元,全国 379元,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69.9%。2000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 为 3291元,全国为 6980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8.5%,差距由 1978年的117元扩大到2000年的 3689 元。

(2)岩溶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广西其他各县比较。为定量分析与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岩溶县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本研究拟选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多指标,从多角度反应各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水平。

①评价指标选择。在选择评价指标时最先想到的是人均GDP这个指标。人均GDP是区域经济成果的表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代表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单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还表现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为此本文选择了人均GDP、产业结构层次、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率、工业生产规模等5个指标。

②定量分析方法选择。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方法核心就是通过选出几个主因子即综合因子,然后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考察各综合因子与原始指标集的联系和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各综合因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综合因子的经济含义,之后以每个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以构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价模型:

③定量分析的结果。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5)》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获得了广西77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矩阵,我们现在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因子分析之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广西各县的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及排序,我们将综合评估得分介于0到1之间的区域归为较发达型县域,介于-0.5到0之间的县域归为欠发达型县域,得分小于-0.5的归为贫困型县域集团。

表1 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类型分类表

表1显示,从岩溶县的发展状况而言,广西县域经济中较发达型县域与欠发达、贫困型的岩溶县县域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苹果、南丹、宜州、柳江、隆林、田阳等岩溶县或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较好的行政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处于第一集团。不过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岩溶县的基本上处于广西区内欠发达的和贫困型的县域集团内面,在11个贫困县域中,除三江侗族自治县、乐业县、西林县两县为非岩溶县外,其余均为岩溶县,其中岩溶县那坡、凤山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穷的两县,大部分岩溶县位于广西区内欠发达型县域内,达10个之多。

3、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基本结论

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广西岩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水平可以发现,第一,跟全国其他省市中的或广西区内其他县域相比,岩溶县各项指标居中下水平;第二,广西岩溶县的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仅体现在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比较上,与同属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各岩溶县总体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极大的落后性。

岩溶县与区内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过大的发展差距对岩溶县和其他县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首先,过大的地区差距使岩溶地区的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地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得各岩溶县与区内发达县域的竞争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地区间的合理分工的实现和产业在空间上不断地由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和扩散;其次,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弱化岩溶县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并且还将制约区内中心城市对发达县域的产业辐射和市场拓展,从而影响广西区全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大资源观下的岩溶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在不断的更新与充实。所谓“大资源观”就是指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煤炭、土地、水、电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加注重产业品牌、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体制机制、环境资源等,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降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下决心甩掉传统的资源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切实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从分析各资源要素投入的协调关系入手,我们认为除了导致脆弱环境形成的地质基础外,政府投入的长期不足、教育发展的滞后等也是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长期以来,岩溶县教育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经济结构单一,及思想观念与基础设施落后。如此种种结果则造成过多就业人口束缚在农村,以对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开发为主要谋生手段。而特别的是,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的不协调开发,结果使岩溶县脆弱的土地生态进一步恶化。

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在综合考虑岩溶县的发展现状及其外在自然环境后,我们认为,为实现岩溶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土地资源开发与其他现代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资源集约型”向“人力资源储备开发型”的经济战略转变。

(本文系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 “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7106020202M02。)

【参考文献】

篇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foreign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alysis, with China's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challenges,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hope to explore with you.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Public services; Economic and social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测绘公共服务是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于测绘与地理信息的公共需求为目的,以财政投入为支撑,由测绘部门向社会直接或间接的提供非盈利性测绘保障服务。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测绘高新技术的更新以及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和产业的开发利用,也是全面的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测绘,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表片面见解,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国外测绘公共服务发展趋势

21世纪是全新的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本世纪各类高新技术的有效运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测绘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国外先进的国家测绘公共服务,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四点:①测绘公共服务方式更加便捷;②测绘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丰富;③测绘公共服务领域更加广泛;④测绘公共服务产品性能更加适用。测绘公共服务的发展紧密的与现实需要相互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各类新技术装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升产品的便捷性、广泛性、适用性,很好地满足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测绘公共服务发展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的测绘工作都是以政府需求为工作中心,对于测绘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的加以拓展,生产了大量的地形图和公益性地图产品供社会各界人士使用,而且还开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网站能及时的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我国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的提供纸质地图发展为现今能提供多样化数字测绘产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测绘公共服务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科学管理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空间定位等等诸多重要领域,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测绘公共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主要体现在:我国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和测绘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且还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体现:①服务对象不够广泛;②服务产品不够充足;③三是服务方式不够先进;④四是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三、测绘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下便是我国测绘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阐述:

(一)总体目标

截止2030 年,形成完备的测绘公共产品体系,具备充足的、适用的测绘公共产品,全面实现基于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天地图”建设成为地理信息专业应用开发平台和大众信息搜索平台,打造成为民族知识品牌和国际一流的在线地图服务网站。测绘公共产品的现势性极大提高,充分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对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的需求。测绘公共服务惠及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成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展的重要力量。

(二)阶段目标

截止2015 年,测绘公共产品种类和数量能够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1:25 万公众版地图产品深入应用,系列新型公众版地图产品相继涌现。全面建成地市级以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向全社会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在线获取测绘公共服务的用户占测绘公共服务用户总量的30%以上,基于网络化的测绘公共服务初步实现。

截止2020 年,全面满足全社会对测绘公共产品的不同需求,多尺度公众版地图相继涌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运转,实现纵向多级联动、横向实时交互,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业务和前沿工作的基础平台,全面支持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在线地理信息应用。测绘应急保障统筹协调能力大幅提高,具备全天候和全天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提供应急救急所需最新测绘成果。

四、测绘公共服务主要任务

(一)加强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地理和国情信息的广泛需求,开展国土面积、道路、自然灾害影响等各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信息的集成整合与统计分析,加强地理要素的历史演变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综合、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持。

(二)加快“天地图”建设

对于“天地图”的建设需要按照“数据详细、应用最广泛、使用最便捷、查询最快速、功能最齐全”基本要求,在社会中加快天地图的广泛运用,努力将此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领先网站,在中国社会的运用要做到百姓信赖的在线地图服务网站。

(三)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

应急保障体系需要加强建立,在应急测绘装备能力和技术能力更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将应急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创新使用化,全面将测绘应急服务的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加大公益性产品开发力度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测绘公共服务产品还远远不够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加大更多公益性产品的开发力度。例如:加快推出覆盖全部国土的中比例尺以上的公益性地图产品;快速推出网络电子地图、三维数字地图和国家大地图集等公共产品;积极推出测绘基准信息服务产品等。

五、测绘公共服务保障措施

(一)健全服务机制。集体规划基础测绘任务,按照社会广泛的需求而进行投资生产和提供测绘公共产品,将测绘公共产品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健全机制高校利用。

(二)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手机和电视以及电脑等终端媒介,为其全面提供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一套系统运行机制,将测绘公共服务模式发展成更顺畅更便捷更有效运用。

(三)完善法规政策。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在市场中流通使用,也须有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出台有利于加快发展测绘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或重要政策性文件。

(四)加大投入力度。对于测绘公共产品的开发需要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拓宽测绘公共服务投入渠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