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0: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绿色低碳经济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给全世界国家与人民的正常发展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类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刻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以后,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
一、低碳经济简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行为的为基础,将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新型、高效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充分彻底的利用各种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低碳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低消耗、低污染、低浪费,三个方面共同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作用。低碳经济侧重能源使用技术的创新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求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破坏或最小程度的损害自然环境。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国家长足发展与人民子孙万代长久繁衍生息的基本保障策略。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环境可以改善气候气候的恶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自然过度开采、随意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开展低碳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减少工业废气对于水资源、大气资源的污染,切实有效的改善气候条件。
(二)低碳经济可以节约资源低碳经济的三个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与低浪费,充分使用各种有效资源。绿色经济战略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在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的严峻条件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源。我国的各项资源储备都是有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长久性战略。
(三)低碳经济造福子孙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已经简述了低碳经济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突出作用,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加利于发展生存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衍。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不能相互隔离,唯有通过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实现中国社会的长久发展。
三、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社会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
(一)大力宣传,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借助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观念,使低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普通民众的低碳环保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我们宣讲的内容应包括低碳发展的正面宣传,同时也应包括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的反面宣传警戒。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对于绿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家大力支持与调控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上的的支持与宏观的具体调控。国家要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战略调整战略,切实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逐步减少石油、煤炭、木材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渐降低高污染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比重。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与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是基础,物质上的支持是关键。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与必要的调整与控制。调整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发展绿色经济战略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大幅度降低,我们时刻注意保持国民经济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既不要发展过快也不要发展过慢。
(三)调整产业结构,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但事实情况下,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均是高碳行业,这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我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要想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放弃钢铁、煤炭这些高碳产业。但这却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冲突的,国内、国外对的市场对于这些高碳产业需求很大,对提升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长久以来,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正常开展,我国要对这些高碳行业进行必要的产业调整,逐步的由高碳行业主导地位转变为低碳行业主导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就是要摒弃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四)大力发展低碳城市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适合低碳产业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城市。城市的设计与建造要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城市范围内大力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构建时,要充分考虑低碳行业的布局与利用,力求构建一个能最大程度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功能布局。
(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要充分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低碳理念,建筑物的外界冷暖隔离材料要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在房屋的内部建筑方面要注意采光与自然通风,减少空调、浴霸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在家庭环境中,大力推广节能电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例如,节能灯代替白织灯泡、电风扇代替空调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我们还要对交通方面进行低碳化处理。处理的范围包括了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路线的改造、交通工具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进行污染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提倡步行、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与自然的不断衰竭,绿色经济战略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实现我国经济的长久平稳发展。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马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低碳经济研究[J].绿色科技,2011(04).
[2]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0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迅猛,总体产值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年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480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7年包装产业的产值已达17000多亿元,包装产业不论在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大力促进了国家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目前的包装工业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增长,对资源与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浪费与污染,因此急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产业道路,绿色包装作为一种全新的包装理念,可有效防止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秉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绿色包装势必会成为未来包装产业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包装的概述
绿色包装(GreenPackaging)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循环、低碳经济的指引下,包装物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等的整个包装产业链中,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并且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所以,绿色包装是一种能够循环使用和再生,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包装。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经济发展的典范,主要指的是资源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与大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资源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低采矿、高利用率、低排放,以及在这个持续的经济周期中非常合理地使用所有材料,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的主要特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工业体系。
三、目前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据统计,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近1/3为包装垃圾,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包装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容易产生更多的过度包装材料,研究表明目前的城市包装垃圾中有一半以上都由过度包装产生,同时包装废弃物体积本身较大、占固体废弃物一半。这些废弃物已严重污染了河流土地,势必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包装制造带来的环境污染。包装复合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据统计,在使用过程中起粘合作用的胶料不到总量的1/3,在目前越来越提倡低碳、环保、节约与绿色生态的今天,使用如此大量的有机溶剂既造成的资源和金钱的严重浪费,也导致大量有机溶剂的排放,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三)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处理包装垃圾主要靠焚烧或填埋,大量毒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是造成雾霾天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填埋后,大量的包装垃圾并不能降解,因而会占用大量土地。
四、循环与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之路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91-01
一、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资源短缺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据预测,到202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资源中,短缺的为10种,严重短缺的为9种。到2020年中国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资源短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模式。
2、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增多。在资源过度消耗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关资料表明,1986―2006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
3、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高碳经济显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于世界前列,众多数字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就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的状况,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二、低碳经济的困境和挑战
中国在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1、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达69.5%。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2、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政策性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1、强化宣传和教育,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低碳消费,引导企业低碳生产和营销,教育机构要开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活动,树立个人的低碳观,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
2、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结构,发展可替代能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加大低碳投入力度,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要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等手段,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大幅度降低碳使用量。
4、发展低碳建筑和低碳产品,建立各行业低碳的考核体系。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力争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成勇,低碳经济对江苏的挑战和机遇,特区经济,2010年01期.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给全世界国家与人民的正常发展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类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刻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以后,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
一、低碳经济简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行为的为基础,将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新型、高效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充分彻底的利用各种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低碳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低消耗、低污染、低浪费,三个方面共同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作用。低碳经济侧重能源使用技术的创新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求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破坏或最小程度的损害自然环境。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国家长足发展与人民子孙万代长久繁衍生息的基本保障策略。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环境可以改善气候
气候的恶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自然过度开采、随意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开展低碳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减少工业废气对于水资源、大气资源的污染,切实有效的改善气候条件。
(二)低碳经济可以节约资源
低碳经济的三个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与低浪费,充分使用各种有效资源。绿色经济战略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在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的严峻条件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源。我国的各项资源储备都是有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长久性战略。
(三)低碳经济造福子孙
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已经简述了低碳经济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突出作用,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加利于发展生存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衍。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不能相互隔离,唯有通过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实现中国社会的长久发展。
三、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社会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
(一)大力宣传,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借助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观念,使低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普通民众的低碳环保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我们宣讲的内容应包括低碳发展的正面宣传,同时也应包括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的反面宣传警戒。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对于绿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家大力支持与调控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上的的支持与宏观的具体调控。国家要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战略调整战略,切实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逐步减少石油、煤炭、木材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渐降低高污染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比重。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与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是基础,物质上的支持是关键。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与必要的调整与控制。调整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发展绿色经济战略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大幅度降低,我们时刻注意保持国民经济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既不要发展过快也不要发展过慢。
(三)调整产业结构,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但事实情况下,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均是高碳行业,这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我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要想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放弃钢铁、煤炭这些高碳产业。但这却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冲突的,国内、国外对的市场对于这些高碳产业需求很大,对提升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长久以来,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正常开展,我国要对这些高碳行业进行必要的产业调整,逐步的由高碳行业主导地位转变为低碳行业主导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就是要摒弃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四)大力发展低碳城市
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适合低碳产业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城市。城市的设计与建造要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城市范围内大力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构建时,要充分考虑低碳行业的布局与利用,力求构建一个能最大程度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功能布局。
(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
要充分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低碳理念,建筑物的外界冷暖隔离材料要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在房屋的内部建筑方面要注意采光与自然通风,减少空调、浴霸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在家庭环境中,大力推广节能电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例如,节能灯代替白织灯泡、电风扇代替空调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我们还要对交通方面进行低碳化处理。处理的范围包括了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路线的改造、交通工具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进行污染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提倡步行、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与自然的不断衰竭,绿色经济战略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实现我国经济的长久平稳发展。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马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低碳经济研究[J].绿色科技,2011(04).
[2]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07).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欧盟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对现有的社会和经济体制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变,并率先承诺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低到15%—25%左右,到了2050年可减排至70%左右,而丹麦、英国等国家建设低碳城市,挪威的目标是建设低碳国家,希望在2020年减排到35%左右。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更加严峻,以石油、煤炭、天然等燃料为主,“高碳”经济特征非常明显,从而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生态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入1000多亿元用以治理大气污染,投入3500亿元用于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类。以上重点项目投资总需求约3500亿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约730亿元,氮氧化物治理约530亿元,工业烟粉尘治理约470亿元,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约400亿元,油气回收约215亿元,黄标车淘汰约940亿元等。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彻底落实低碳经济的各项措施及行动,从而使我国快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发展与生态之间的重重矛盾。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1.我国新型能源短缺,出现“煤多、油少、气缺”的情况。近几年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煤炭比重下降了27%左右,石油消费提高了15%,天然气消费提高到4%,核电、水电及风电在能源比例中提高到了10%左右。其中我国传统的能源占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煤炭在能源比例中一直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我国的制造业和传统业仍然是产业结构中的主体。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消费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等对这些行业需求在日益增加。
3.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人均收入不高,同时人们对物质的享受仍然是重点追求部分,离“田园式”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措施
1.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工作,提高新能源的绿色化,并以新能源为核心形成绿色能源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圈,从而作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点。
2.加强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建立一系列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环保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就是绿色能源也可以说是低碳或无碳能源。发展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未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向。
3.加强化石能源的生态化,降低高碳能源的利用率,把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这不仅是现阶段我国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方向,也是我国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唯一途径。因此,我国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高碳能源进行低碳化或无碳化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
五、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1.提高环保意识,制定规划。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树立人们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和意识,使人们明确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人们过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级政府应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项目、措施的彻底落实,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2.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即清洁环保能源技术和清洁环保生产技术以及低碳或无碳技术。重视和促进绿色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与运用,形成一系列绿色能源技术体系,从而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的条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气体超标、雾霾等恶劣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的困扰。因此,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现状,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管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目标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世界各国都做出了减排承诺。
欧盟国家首先做出了减排承诺。欧盟的低碳经济的相关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哥本哈根会议前一直主导着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作。2009年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的年度温室气体减排评估报告称,欧盟当初签订《京都议定书》的15个国家将能够按时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8%的减排目标。并承诺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并表示意愿与其他发达国家一道将减排目标提高到30%。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基础四国”也不示弱。以中国为例,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会议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费15%;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到205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量”的减排承诺。
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世界各国开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必然是顺应发展潮流的产物。
2低碳经济与绿色管理之间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绿色管理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后的产物,两者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低碳经济催生出绿色管理。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状况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施了以高能效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运用技术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并且率先推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措施。其后,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的开发,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当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管理,运用绿色管理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之目的。二是绿色管理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又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之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依据绿色管理之要求,将环保以及低能耗等要求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全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推动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当中,随着企业绿色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又能推动低碳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低碳管理水平。
3实施绿色管理的措施
3.1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企业要真正实现绿色管理,其核心是实现绿色产品的的生产,这样才能建立起绿色企业的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绿色生产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需要处处体现绿色管理的概念。首先企业要实现绿色采购,即在给产品选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同时也需要考虑选择那种生产完后产生的废物污染少的原材料。然后企业要实现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得产品再使用完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即把可以变废为宝,增强产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在产品生产工艺上,要实现绿色工艺,即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实现环境污染最小的工艺生产,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加工。
3.2实现企业绿色理财
绿色管理概念也需要贯彻融入到企业的利润计算,成本核算等相关的财务计算活动中,将企业的效益和成本的绿色化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的绿色核算,绿色审计以及相应的绿色会计。这里所说的实现企业绿色会计,不仅仅包括企业在会计计算时考虑到企业资源,产品,材料等核算上实现绿色经济,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其他资源如废弃物等也要加入的会计计算中,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做到不浪费,不污染,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的绿色循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环境相关的设备,组织等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企业审计方面,需要实施绿色审计,通过政策借鉴手段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的规范,实现了保护环境的客观目标等。
3.3推广企业绿色营销
营销活动是指企业为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或提升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等而开展的一系列宣传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和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传播等,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企业相关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品牌等。而绿色营销,则是指在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如企业在进行产品促销时,其宣传用的工具,促销的商品等都需要采用绿色可以再生材料,使用绿色包装如环保袋等。并且营销活动需要的成本核算等也需要进行绿色计算,将环保的成本加入到整个营销活动成本计算中,制度促销产品的绿色价格。
3.4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
要让企业内部员工和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绿色文化。建立了绿色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制度上,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绿色管理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执行绿色管理的职能,包括设立绿色认证部门,负责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并且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塑造者,要树立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树立绿色员工形象。企业管理人员应先提升自身环保意识,与员工充分沟通,将清洁生产理念纳入企业经营文化,从而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就是品质"的观念,以绿色的文化氛围来塑造企业。
3.5积极申请绿色认证,建立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还需要积极的申请相关的绿色认证例如ISO系统认证,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或者标准的绿色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绿色管理的长久有效的实施。一方面,ISO系统认证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种认证可以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量消耗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得到了ISO认证,就说明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符合环境质量检测的,而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该产品是否有ISO认证标志。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系统,也是实现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该系统,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和完善。
4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需要做到绿色管理。从管理观念上开始创新,将绿色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中。企业只有积极及时的实现绿色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在人类发展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消费”的模式成功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但是同样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众多国家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实现对能源消耗的降低,进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而纵观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1]。虽然旅游产业属于无烟工业,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开发者因侧重对短期利益的获取,选择对旅游资源进行无节制、无限制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也正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任务。
一、绿色旅游概述
针对绿色旅游的定义,主要分为狭义定义与广义定义两种,而狭义绿色旅游主要是指乡村旅游的发展,针对在山区、农村、渔村等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广义绿色旅游则是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的提供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保的保护。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不仅具备保护旅游资源的作用,同时具有观光、休养、探险、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所以在参与绿色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和体验,亦可以获得参与环境爱护活动的体验。绿色旅游的发展并非是以往仅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的模式,而是基于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已经对自然保持敬畏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来开展的旅游活动,在旅游中可以帮助游客进行自然的亲近接触,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精神层次[2]。纵观当前我国绿色旅游的发展,其主要宗旨为可持续发展,而在绿色旅游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当地民众的经济收入势必会不断增加,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得到有效强化,而当地的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也会得到保护。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主要是指基于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可持续旅游产业,或者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具体旅游开展过程中,秉持着对环境、社会负责的态度,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应用,大幅度降低旅游活动期间的碳排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充分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而绿色旅游开展主要包括旅游者、景区、导游、饭点、旅行社等内容,这就会要求其上述旅游活动主体在具体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项目、环节都必须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减少[3]。针对绿色旅游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基于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前提,进行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提升环境价值的综合活动。而要想充分发挥出绿色旅游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旅游者与经营者的共同作用,也就是在开展旅游互动过程中,旅游主体人员需进行环保意识的共同提升,注重对旅游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三、旅游经济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1.实现民众旅游体验的提升基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侧重对文化休闲的追求。而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起到锻炼人们身体素质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对风景的观赏实现对精神的愉悦[4]。在旅游活动开展中,人们的体验感受到旅游环境的直接影响,倘若人们观赏一个烟囱林立、垃圾满地的景点,无法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感。而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则可以实现对高污染、能耗高产能的替代和淘汰,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观赏性,实现民众旅游体验感的提升。2.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下,落后产能与高能耗产能势必会逐渐被淘汰,而绿色旅游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其景区中造成污染和高能耗的产能势必会被淘汰,并逐渐被新能源所取代。例如,当前我国部分景区针对能源的提供和维持,选择利用潮汐能、太阳能以及风能进行提供,在充分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同时,实现提升景区的观赏性[5]。与此同时,景区特色产品贩卖也不再是唯一特色,因为在特产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所以部分景区依据游客具体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进而诞生出“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旅游模式。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势必会促使旅游产业得到有效的创新,不断研发、生产出符合游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进而减少景区对资源的依赖。
(二)负面影响1.增大景区经济成本虽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活动的开展会更具观赏性和体验感,但是会使景区在运营成本方面呈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6]。不可否认,景区发展低碳经济及会获得较大的长远经济效益,但是在短期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若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极易使景区的资金运转出现断裂的现象,导致景区运营受到影响。2.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观赏项目被取缔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景区需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而我国地大物博,使得不同地区的景区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理念文化,所以在观赏项目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其中部分游客较为偏爱的观赏项目可能为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违背,以烟花表演为例,虽然烟花绽放时绚丽夺目,但是会对空气与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7]。所以在发展绿色旅游期间,应积极引导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认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觉抵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而景区也需要在不断运营发展过程中进行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取缔。
四、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
(一)培养游客绿色环保意识在当前绿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的融入促使景区注入绿色、科技等诸多元素。而要想实现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实现对低碳旅游的转型发展。因为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游客体验为中心内容,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受到游客体验与评价的直接影响,倘若游客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环保意识,倾向于对低碳景区的观赏,那么景区在这种趋势下会主动进行低碳改造,进而推动低碳绿色旅游的发展。倘若景区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景区低碳改造,但是最后却无法实现对游客的吸引,那么景区低碳化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8]。所以,要想实现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绿色环保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基于此,景区应联动当地政府部门大力宣传低碳旅游、低碳出行,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认知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对低碳景区的关注度,这对促进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绿色旅游管理政策依据当地绿色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绿色旅游发展政策,进而为推动绿色旅游发展提供保障,并实现对当地稀缺资源的保护。首先,针对绿色产品与服务体用与生产,需进行价格的合理优化,进而吸引旅游企业进行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大力生产,并吸引游客对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其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收政策的合理制定,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依据浪费性消费,需要进行税收的加大。而针对绿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购买,则提供税收方面的减免,帮助旅游期间进行绿色旅游开展成本的降低。再次,依据当地绿色旅游发展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企业进行绿色服务与产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并且对绿色旅游企业进行贷款优惠的提供[9]。而针对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旅游项目,可以通过提高贷款门槛的方式来抑制。最后,依据实际情况当地资源利用政策、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绿色消费的提升。需要注意,上述政策措施的提出,可以通过综合应用的方式来实现合力促进绿色旅游发展。
(三)融入科技优势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其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升级。而相较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设备,虽然节能减排设备的应用成本相对较大,但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节能减排设备的应用势必会为景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降低,推动绿色旅游的长远发展。例如,绿色饭店的建设,俨然成为当前绿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智能浪潮,在具体绿色饭店建设过程中,其中建筑布局、水资源利用、湿度保持、电器应用、温度控制、垃圾处理等方面均采用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实现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10]。而在绿色饭店设计过程中,侧重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的应用,在绿色饭店施工建设过程中,则会采用绿色环保型材料与技术,并且施工期间通过施工管理的强化,实现对施工材料的节约,以此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需要侧重对科技元素的合理应用。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共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
2.绿色会计的含义及其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下,中国必须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绿色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只有结合低碳经济,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体系和内容,才有可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3.低碳经济下推行绿色会计的意义
3.1 顺应了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当前,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无能为力”,因此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3.2 便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环保方面的贡献
充分披露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低碳化发展规划、探索低碳化模式、落实低碳化发展措施的责任,把低碳化发展的指标纳入对企业的考核体系,从而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
3.3 帮助社会公众、债权人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
社会公众逐渐摒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奢侈的消费观念,积极响应低碳消费,不断增强构建低碳化社会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低碳化发展的道路。因此,社会公众只有了解了企业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只有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
3.4 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顾及环境和社会的决策
首先,企业必须努力适应不断上涨的能源、交通、废物处理和原材料价格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必须理解并遵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减排政策。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是主要排放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面对来自投资人、雇员和消费者关注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当然,低碳也带来了机会和新的市场,而提高效率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将使企业可以在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盈利。
3.5 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把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企业适应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使其适应某些投资所在国的要求。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绿色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4.低碳经济下推行绿色会计的阻碍因素
4.1 缺乏对绿色成本的认知
在对待环境成本时,很多企业单纯的只是对企业的排污费以及其他防止环境污染开支费用简单核算。一般只在年终报表进行简单的披露,还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将环境成本单独立项。其环境成本核算只是被动的进行计量。
4.2 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相对不完善
由于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性,目前绿色会计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理论体系,在确认、计量及环境成本的核算上多数处于空白阶段。目前我国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核算主要是在环境费用的处理上。大部分企业为了简便快速计算出成本,在发生与环境有关的支出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样的处理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对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很不利,是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目前规范会计行为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中并没有与环境相关的核算、监督、披露及处罚等相关绿色会计内容,也没有对绿色会计信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动机,但由于绿色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计量要求。
4.3 理论与实际不符,实际情况达不到理论的完美化
目前依然有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理念尚未真正形成,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严重不足,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对于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相关事项才予以考虑,另外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环境监测费用不一定计入环境成本中。资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的确定困难,可利用的技术及恢复标准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难以量化。
4.4 缺乏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储备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的边缘应用学科,它要求运用者不仅要具备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具备与环境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然而由于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目前与绿色会计相关的专业及其培训较少,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大多数现有的素质只是具备普通的会计知识。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4.5 审计机构缺少对企业环境报告的跟踪审计
企业环境问题对财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确认和计量时就要求审计人员有更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更多的经验。目前在风险防范上还没有全面深入开展绿色审计,以及在尚未制定相应的绿色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环境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后果,同时也孕育较大的审计风险。
5.完善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5.1 深化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将绿色会计的相关内容列入会计法中,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绿色会计有法可依,使绿色会计的计量、核算以及信息的披露有统一标准。将企业环境核算和披露列入会计工作最高层级规范的会计法中,是将绿色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手段。同时,为了保证绿色会计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得以实行,可由财政部牵头,吸纳环保、税收等各方力量共同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中,使之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会计制度也应逐步对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做出具体规定,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及报告形式,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5.2 做好绿色会计的配套工作
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力量,修改《审计准则》,增加绿色审计的有关内容,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规定(ISO14000)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环境审计指南草案,强制规定对企业必须经过有环境审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有环境成本报告的绿色审计报告才能有效,实现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再监督。注册会计师队伍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审计融入到常规的企业财务审计之中。各级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社会上所有负有环境保护责任的相关机构的通力合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创造条件。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法对企业的绿色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查,即进行绿色内部审计。审计内容可以包括核实企业排污数据、调查企业环保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调查企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建议在现有的税收制度基础上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单独设立环境税,针对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气体征收排放税。同时也要采取优惠政策,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用事业以及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加速投资折旧,对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的企业实行优惠鼓励的减免税收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将单位的环境保护会计记录及其审计结果作为必要的审核程序,加强金融控制。
5.3 构建绿色经营系统
企业如果要对环境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就应该以建立绿色经营系统为基础,绿色经营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5.3.1 营造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密切关注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为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绿色企业文化是绿色管理的精神核心,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建立绿色企业文化时,不断向员工宣传绿色理念、绿色价值观,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加大绿色投入,让企业的领导及普通员工都以积极的心态自觉参与绿色环保管理工作。
5.3.2 绿色融资
利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5.3.3 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
建议在企业内部设立环境咨询委员会,设立社会环境部,在各工作部门设立环境管理小组,全面贯彻落实环境管理工作。
5.3.4 积极参与“企业绿色合作”,将“绿色”推向最广,实行企业“清洁生产”与“零排放”理念
绿色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还应积极参与合作,将企业产品产生的煤渣等废弃物作为另一企业产品生产的原料再加以利用,形成企业产品间彼此相互依靠、互为上下游的工业生态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3.5 加强绿色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绿色会计的信息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大众等行为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但目前而言,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建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环境会计信息,可以考虑采用表格、文字、图形等多种方法设置相对独立的环境信息报告段落作专门的报告。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可以先以文字、图形等定性化描述的方式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再附以大量的定量化表格,以保证环境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5.4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绿色专业知识
要想在企业充分实施绿色会计,对于现有财会人员就要让他们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对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从而使有关环境政策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5.5 引进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
作为辅助引导功能,建议企业的领导采用激励机制,鼓励财会人员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完善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从而使环境成本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绿色会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相关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绿色会计是适应社会时展需要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环保化发展的绿色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史蒂芬.肖特嘉(德),罗杰.布里特(澳).现代绿色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秀敏,姚建明.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会计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07(12):92-94.
[3]薛增芹,张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构建浅探[J].财会通讯,2008(6):99.
[4]陶月英.我国绿色会计实施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
122-12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59-02
我国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和执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发展起来较为困难。绿色会计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时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对于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结合和努力,而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必然能够有效减轻污染,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又被称为环境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计量并记录关于环境污染、环境开发、环境防治等方面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还要对环境的维护及开发所构成的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计量和报告,最终实现对环境绩效、环境活动影响企业财务成果进行综合评估的一门新兴科学。绿色会计试图将环境经济学和会计学相结合,通过实行有效的价值管理,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发展的目的。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会计理论与环境问题相结合的产物,在诸多方面与现代化的会计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及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导致绿色会计本身存在着特殊性,而这也就决定了绿色会计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关系
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实行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石油、煤炭等高碳资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通过对绿色会计的概念进行分析可知,只有结合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对绿色会计的内容及发展体系重新审视,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互为依存,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体系的监理必然能够有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保性,进一步推动环保型社会的构建。
3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绿色会计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绿色会计的发展理念是从宏观上环境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其应用的本质是为了站在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从企业中相关权益方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由此使得会计的服务对象从传统的企业扩展为其他性质的社会集团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角度反映相关的环境问题信息,可以揭示其中的经济管理情况和发展情况。但就当前的绿色会计发展情况来看,绿色会计理念并未深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导致绿色会计的发展实务无法全面展开实行。
3.2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我国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环境会计的相关制度设计、规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此导致在会计实务中无法对绿色会计的要素确认、计量、记录进行规范,也不能够实现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披露。在当前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只要求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关于环保因素的限制、依赖有限资源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等,在相关的法律意见书中,对于是否因为环保问题产生债权债务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披露要求,由此导致很多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善甚至没有披露,有些企业即使披露了相关的绿色会计信息,其披露内容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我国的绿色会计信息供需存在突出矛盾。
3.3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
环境污染是全社会的问题所在,需要依靠社会各界人士对环境污染实施监督和控制,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当前只有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督和控制,除了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外,只能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媒体的自觉性意识,环境保护部门不可能对社会上出现的所有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人民大众和社会媒体也只能够起到补充监督的作用,由此导致环境污染的监督力度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4绿色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是,由于绿色会计的发展起点低,对于企业中员工关于绿色会计的培训较少,由此导致绿色会计的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成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对于促进企业构建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环境管理系统,并自愿实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造成了制约。绿色会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是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由此也就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4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
4.1强化绿色会计意识
政府应当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加强绿色会计理念的宣传和指导,以引导绿色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实现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水平及实践水平的提升。通过大力宣传绿色会计理念,强化社会各界对于绿色会计的认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型和谐社会的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发展逐步成熟,要求人们在日常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对资源环境的生态保护作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步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这种科学的发展模式必然促使人们更多的关注资源应用及环境、生态建设,更精确的核算经济发展的投入与产出,从而有效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4.2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加入到绿色会计的建立过程中,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纳入到《会计法》当中,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绿色会计的作用及经济发展地位。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绿色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规定,将涉及环境的内容都列入会计要素当中,对报表体系继续进行扩充处理,并逐步推动其发展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以避免政府或企业出现短期行为。此外,还应当设立相关的绿色会计制度,根据会计准则中的有关环境设计的会计制度,并将其充分披露在报表当中,从而促使企业对环境及资源成本引起重视,并将这两个因素考虑到经济发展成本当中,根据相关规定规范会计处理方法
,以确保绿色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及会计人员对其可操作性。
4.3加强政府及社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经常存在不全面或不真实披露企业信息的情况,但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上来说,要求企业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确保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国家的审计部门对专项环境进行审计,可以强化绿色会计监督,保证其发展质量,从而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发展绿色会计的需要,也不断强化企业发展绿色会计的意识,以不断提升绿色会计的发展质量,更好地满足其自身长久可持续发展需要。
4.4加强绿色会计人员培训
要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绿色会计,企业就必须不断宣传绿色会计的理念
,强化会计人员对于绿色会计的认识,同时对相关的会计人员实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于绿色会计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严格按照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实务,更好地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企业还应当指导会计人员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及环境经济学知识,认识到企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绿色会计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并推动我国绿色会计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
5结论
虽然绿色会计的发展仍旧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其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光明的发展前景使得政府及企业都应当不断强化绿色会计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并将绿色会计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鸿.循环经济下的绿色会计制度设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11(1).
[3]陈灵子.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1).
绿色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传统经济模式的高碳型特质与全球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而绿色消费模式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绿色消费具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和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四是引导生产商采用绿色原材料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
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具有内在关联性。据专家预测,汽车每消耗一公斤汽油就会产生2.4公斤二氧化碳,每公顷的人工林每年可以吸收24.5吨二氧化碳,这样我们可以算出一辆奥迪车每年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需要一亩的林地来吸收,有了这个一亩林地,就有养护成本,折算起来一个奥迪车每年付出成本就是2750元钱,另外就是一架波音777飞机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大约需要5万亩人工林来吸收,一个20万千瓦机组的煤发电厂,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大约需要48万亩人工林才能吸收,这样就形成生态环保的责任问题,这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节约一度电你就是在节能是相对应的,通过这组数据大人们可以看到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
绿色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3%。
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50公里,有4条铁路和7条高等级公路以及1条湘江水道相连。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长株潭地区的GDP占全省37.6%,2008年,长株潭地区的GDP占全省的40.9%,2009年前三季度,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3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全年的40.9%上升为41.8%,提高0.9个百分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4.2%,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市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要素聚集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和城市群。但由于长株潭试验区处在工业化的中期,落后沿海城市十多年。近几年经济发展快,但很多地方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其中母亲河———湘江,就一直有着“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现象。
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源匮乏。长株潭地区是缺能地区。90%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入。其中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20%,尽管“川气入湘”,但石油、天然气匮乏。电力仅能满足需求的55%。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在规划期内,尽管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新增发电电源中,90%以上为燃煤电厂。其次,污染严重。随着长株潭经济的发展,排放在大气中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在日益猛增。长株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的27、4%、28%、27.2%,空气质量三级,未达到国家标准,是湖南省空气质量最差的三个城市。尽管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利用效率仅为22%。地表水体污染严重,特别是清水塘、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对湘江水污染最为严重,水质均为IV类。再次,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试验区的成立后,对土地需求不断增长,用地增多,耕地减少,后备资源萎缩。况且土地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使土地问题成为制约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瓶颈。最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长株潭在产业结构上,聚集了湖南省65%的大中型企业,钢铁、有色、化工等资源消耗大。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加强绿色低碳消费知识的教育,形成绿色环境氛围。
公众树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优先采购和消费绿色产品,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有助于低碳资源利用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并制定经济政策,鼓励绿色消费。社区、企业、单位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消费知识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宣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的观念和内容,提高公众消费的素质。充分肯定节约型消费理念和文化,实行“低碳出行”、“低碳建筑”、“低碳公交”、“低碳产品”等,反对奢侈攀比的消费理念。这样可以缓解低收入人群贫穷、落后、焦虑自卑的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人文关怀。
制定绿色低碳消费的重点项目和措施,突出绿色消费的效果。
从微观上讲,比如长沙市2008年限塑、垃圾减排、垃圾分类、垃圾减排;2010年“五一”和2011年长沙市政府举行“节能设施”展销会,长沙市民凭身份证可以免费领取2只节能灯,实现家庭普及节能灯计划。
再如“禁麻”和免费开放公厕一样政府配备相应的资金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还可以增加以“绿色消费”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大赛活动;以“绿色消费”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组织开展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基地的推荐活动;继续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针对虚假、违法商业宣传的“揭谎月”活动;组织“污染毒害消费者十大事件评定”活动,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的嗜好,使绿色消费显示出以点带面的作用和效果。
从中观上讲,绿色产品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提倡消费者食用绿色食品,而每个经营者要充分注意到这种消费的新动向,并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利润。特别是在我国买方市场的转变和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社会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抓住绿色消费这个机遇,创造需求,为自己寻找立足的市场,同时也应该逐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使绿色消费产品的价格逐渐降下来,让广大消费者乐于购买。长沙每年11月18日-25日举办的“农博会”,就突出了绿色低碳消费的主题,各种绿色低碳产品纷纷推出上市。针对长株潭能源短缺的问题,“两型办”提出了规划期内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新建和扩建电厂5座,同时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机组。株洲洗煤厂维持240万吨年生产能力,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型煤生产。对燃煤污染严格控制,特别是燃煤电厂的污染控制。民用和小型工业用煤应采用洗选后的精煤或加工后的固硫型煤。电厂用煤应逐步减少原煤使用量,改用洗选后的动力煤。新建和扩建燃煤电厂安装并采取氮燃烧技术,安装监测设备等等。使绿色消费围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主题成为永恒的奋斗目标。
从宏观上讲,响应国家的大力扶植绿色产业号召,发挥政府绿色消费的示范效应。政府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不仅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职能,同时还充当着社会资源消费者的重要角色。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从而形成绿色产业,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结构调整获得发展的推动力。政府可以建立法律规定,健全对产品的检验检查,保证真正的绿色产品大行其道、大获其利,使假冒伪劣产品寸步难行。政府可以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倡导,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绿色立法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有碍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消费的非绿色消费予以有效的约束,以确保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有序进行。另外还可以通过绿色投资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兴起全社会植树造林,鼓励太阳能、生物燃料、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消费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以绿色消费来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C0892。
作者简介。
李社云(1970-),女,湖南长沙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长株潭城市。群概况[EB/OL],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http;//hunan.gouv.cn,2008-01-11。
[2]梁辉煌,两型社会背景下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消费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