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0: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82-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中风、心脏病和肾脏衰竭的主要原因[1]。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无论何种高血压都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高血压应及时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阶段性的治疗和护理会帮助高血压病人改善预后。本文就39例高血压患者阶段治疗的护理简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39例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其中,男25例,女14例。首次治疗患者19例,再次治疗患者20例。出现头晕、心悸、疲劳等症状的患者有21例。并发水肿、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3例。全部患者接诊后,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尿酸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病情轻重程度,采取门诊或住院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
1.2方法 综合护理措施
1.2.1护理观察 对于再次就医的高血压患者,应先了解他是否按处方按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2]。如果没有,询问其原因,如果是由于经济不能负担,则应帮助其联系相应的社会服务保障部门寻求帮助。常规血压监测时病人的血压偏高,首先应确认血压计的袖带型号适合病人上臂尺寸,并分别测量病人卧位、坐位及立位时双上臂血压。询问病人在测量前是否吸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情绪激动等。同时建议病人以后能经常并规律测量血压。为帮助确诊及预防高血压,参与针对高血压及如何减少危险因素的公共教育课程,鼓励大众参与血压检查。定时测量病人血压,特别是高危人群(黑色人种、具有高血压、中风或心脏病家族史者)。
1.2.2休息与活动护理
医护人员要叮嘱病人适当运动和休息。为避免干扰病人休息,首先要减少亲朋好友的探视次数及时间。其次,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时间要集中,以利益病人充分休息。另外,鼓励、指导病人进行适宜的运动,但是要充分掌握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选择运动方式时,要依据病人的年龄及血压水平而定。
1.2.3饮食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首先要做到四个“低”,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同时,在做到四个“低”的基础上,应保障病人蛋白质、钙盐、钾盐的充分摄入。指导病人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以利于排便,从而有效预防便秘。嘱咐高血压病人戒烟戒酒。
1.2.4心理护理
心里因素是引发血压升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均会使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对待病人应亲切和蔼、耐心周到,避免言行举止生硬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刺激,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心理训练、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
1.2.5高血压急症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尽量避免危险因素出现,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或突然停药,同时指导其尽量避免劳累、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对高血压急症病人,嘱其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定患者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连接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尽早准确给药,如硝普钠静脉滴注过程中应避光,调整给药速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脱水剂滴速过快等。
1.2.6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测量用药后的血压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噻嗪类和襻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用β受体拮抗药应注意其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支气管痉挛、低血糖、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头晕、乏力、咳嗽、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下肢水肿、心动过速。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19例高血压病人经过阶段治疗和护理,血压趋于稳定或达到正常标准。轻度患者血压基本达到正常标准。中重度患者,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具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出现。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叮嘱其适当休息及运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量做到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同时,指导病人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3]。对高血压急症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对出院病人,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改善饮食习惯,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7-01
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调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50%。且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较低,高血压疾病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发生,且疾病易发生变异,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比同样患病的年轻人要严重得多,且不易治疗,死亡率很高[1]。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脑卒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龄6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9.1%,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性增加趋势[2]。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人们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0岁,合并冠心病20例,脑梗死24例,肾功能不全2例,高血压脑病1例。经过医护人员悉心的护理,68例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1.2 方法与结果 在治疗期间,让患者服用调节血管类药物,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利尿剂等。药物的用量可以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进行调整,必要时,也可以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钙拮抗剂和合适剂量的利尿剂的联合治疗。长效钙拮抗剂由于降压效果好,已成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降压药。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到正常,对于老年人应降至140/90mmHg。
2 护理措施
2.1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2.2 心理护理 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协助病人寻找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因素,以便快速找寻治疗方法,降低患者痛苦。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对患者的患病程度有正确的认识,并教会其必要的护理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2.3 头痛,头晕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探视。用药期间应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做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加重病人头痛。
2.4 指导患者科学用药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类药物,有些患者只是单纯的根据血压高低来判定是否吃药,吃多少药。这种任性而为的行为大大降低了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因为没有坚持服药,病情会出现反复发作。一旦病情突然发作,患者往往措手不及。因此,本人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治疗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将要药物的服用量要适当,一般用量为青壮年用药量的1/2,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长此以往,2到3个月即可以达到目标血压值。②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竭,药物刺激很易导致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发生危险,及时抢救③对于服药时间,应该有准确的标准,最好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安排。④用字体较大的标鉴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记忆并避免遗忘服药。
2.5 生活方式的指导 ①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一般成人摄入盐5g/d-6g/d。过多的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鸡肉、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要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②戒烟戒酒: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g。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适量饮水。④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等。
3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率持续增长,目前有2.6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还得新增1000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明显改善,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年龄分布呈现老龄化。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医护人员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这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健康知识辅导,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善膳食结构,防止肥胖,以促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104-01
【摘 要】本文报告了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超早期(发病后7小时内)手术的护理体会:术前以救治脑疝、缩短准备时间尤为重要;术后则重点是稳定病人血压,预防和观察有无再出血,这是在护理工作中使超早期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手术 护理
我院于2000年11月至2005年5月,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超早期(即在发病后7个小时内)手术治疗,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性占14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者为60岁、最大者74岁。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因活动、饮酒或情绪激动而发病。
1.2 主要临床症状 发病后意识朦胧4例、浅昏迷9例、中昏迷5例、深昏迷3例,出现去脑强直2例,术前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6例,肢体偏瘫12例,呕吐20例,有急性脑受压表现8例,消化道出血4例。
1.3 治疗及效果分析 23例中在发病后5个小时内手术者6例,其它在发病后5~7个小时手术。手术方法均为开颅探查、血肿清除。
术后肢体、言语未留有任何后遗症,可参加一定体力劳动者有8例;肌力恢复到Ⅳ级、生活能自理者有5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生活仍需有人照顾者有4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26%。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同开颅前常规准备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情急、变化快,特别是出血速度快、量大时,病人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因此需要争分夺秒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对已有脑疝者还应给予吸氧和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等脱水药。
2.2 术后护理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 卧位 在病人麻醉恢复后血压平稳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和有利于呼吸。并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病人头部的活动。
2.2.2 病情观察 每15~30min记录一次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血压、脉搏、呼吸情况。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注意观察肢体活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以上观察项目是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2.3 防止再出血 此类病人均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因此脑血管病变明显,再出血的可能性很大。一般再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血块凝固不牢和第6~14天脑血管破裂处血块开始溶解之时。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是术后血压管理,多数病人术后血压趋于正常且比较稳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血压波动明显,有时短时间内收缩压波动幅度达6.67~8.00kPa(50~60mmHg),舒张压波动幅度达4.00~5.23kPa(30~40mmHg)。此时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查明并消除引起之诱因,血压高时可使用利血平等药物控制。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以不超过22.70/14.70kPa(170/110mmHg)为宜,若血压低于正常则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为观察有无再出血,术后医生常于血肿腔内置入内径0.8~1.0cm的软质胶管做引流,该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护士应密切观察引流液色泽及量,如有出血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2.2.4 饮食管理 病人术后禁食48小时、然后视情况给予进食或鼻饲,注意保持其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有消化道出血时可通过鼻饲管注入云南白药、白芨散等止血药。
2.2.5 预防并发症 加强病人呼吸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排痰,防止误吸,避免受凉以预防肺部感染。另外病人卧床时间较长,而且肢体活动不便,需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2.2.6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3 典型病例
董某某,男,68岁,退休工人,于2002年9月23日入院。CT诊断:右内囊及右侧脑室出血。
病人于9月23日11Am劳动时突然摔倒在地,当即昏迷。左侧肢体瘫痪,小便失禁,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于6pm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术中清除积血约90ml。由于手术及时和护理得当,病人
术后恢复顺利,住院28天出院。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神志
清楚,四肢肌力正常、活动自如,语言流利,能自行排便。随访术后三个月即可骑自行车行驶10km,还能下田参加劳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3-02
高血压患病率高,致残率、死亡率也高,是最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害因素[1]。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和执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依我们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都能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治疗,但出院后仍有少数不遵循院内健康教育知识的要求去做,常常忽视、甚至中断治疗和调护,直接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酿成脑血管意外。为此,我们专门对院外100例患者采用电话问卷形式进行回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是2011年9月~2012年3月份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时均对患者讲述有关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 调查内容 对患者在院内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在院外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执行。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有否合理饮食? (2)有否合理休息和运动?(3)有否遵循医嘱服药?(4)出现情绪波动时能否懂得自我调节?(5)有否懂得血压骤然升高时及时就诊/?
2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获知,我们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大多数患者在院外都能遵循院内掌握的健康宣教知识去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有不遵循行为。其中不合理饮食的占11% ;不能按照医嘱的正确服药的占8% ;不能自我检测病情变化的占10% ;不能保持情绪稳定的占12% ;不能按要求复诊的占7%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失败的原因分析
3.1.1 病人不遵循行为的原因 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1)少数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意识不到长期的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意识不到掌握好健康教育知识对疾病的预防和调护会有很好的帮助,因而就会耽误治疗和调护的连续性,导致血压控制不佳;(2)由于高血压治疗时间长,往往让少数患者对长期服药产生了抵触情绪,尤其是缺乏有效监督的老年患者,通常会消极对待治疗或盲目寻求偏方而随意中断治疗和调护;(3)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药费而自行中断调护和治疗;(4)也有部分患者自恃久病成医,对他人教导不以为然,凭个人经验调控而漠视了院内传授的宣教知识;(5)有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对医护人员的宣教知识难以理解,出院后又得不到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帮助,对其遵教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做健康宣教工作前应全面评估,找出影响病人遵循健康指导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2 健康教育实施者存在的问题 回访结果反映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1)宣教者未能把健康教育知识深入浅出地向高血压患者传授,大多是“走过场”式的,为了宣教而宣教,重视程度不够,起不到院外帮助的效果。(2)健康教育缺乏灵活性,没有让患者主动参与,形成良性互动;没有针对性地从患者生活方式、情志、服药、病情监督等多方面进行透彻解释,不能使患者掌握全面的健康宣教知识;(3)管理者只重视能否完成宣教任务,而病人有否掌握宣教知识及具体执行情况怎样不闻不问,最终影响宣教效果。(4)宣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所掌握的宣教知识都会影响到宣教效果。因此,管理者和宣教者均应从思想上重视宣教工作,方能把院内宣教效果延续到院外去,方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3.2 健康教育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2.1 把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常规,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管理者要把宣教工作列入护理常规,使其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要求宣教者熟练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及边缘疾病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以满足病人的要求,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给病人树立积极的心理支持,从正面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4]。另外,宣教者应提取不同个体完整资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仔细评估每个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对病人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做出个性判断,然后再确定教育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以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3.2.2 因材施教,可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病人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点对点强化教育,并促其落到实处。教育的主要内容为:(1)低脂肪、低盐饮食的重要性;(2)服药时间的合理性;(3)良好的生活起居、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4)病情观察的要点;(5)高血压的预防及对人体的危害等。教育方式可采用:面对面交流、集体授课、发放高血压病的知识手册、宣传栏专题等。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应从本疾病的基本健康知识进行教育;对于不合理用药者应分析其原因,逐步改正其曾经接受的错误服药方法,解释不合理用药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会影响疗效。因此,宣教者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合理用药的最大好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3.2.3 重视家属的教育亦能增强患者的遵循性。家属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家属明白家庭的不健康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有家属参与,使家属掌握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无形之中对患者高血压的治疗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很大裨益的,也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遵循性。例如家属喜好高盐、高脂肪饮食及作息不规则,经教育后家属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调护氛围,使其纠正之前的不良习惯,因而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主篇. 内科护理学(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
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并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约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对此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都有相应的阐述。
1.1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自身调节。正常的血压调节是一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
1.1.2钠的摄入,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利尿剂主要是减少体内钠而产生降压效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钠敏感,还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即存在一种遗传性排钠障碍。
1.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静脉血中的肾素将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近年的研究显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大动脉壁上均有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而二者对血压的调节均起重要作用。
1.1.4中枢神经系统,已知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当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时,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失去平衡,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而引起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上升 。
1.1.5五是钙的参与。钙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中兴奋-收缩偶联剂,这直接依赖于细胞外钙内流的增加和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也有钙的参与和调节 ,因而钙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
1.1.6其他因素,如:肥胖,饮酒过多,低钾摄入,体镁减少,以及具有血管扩张作用激肽酶-激肽系统和前列腺代谢产生异常等因素的参与。
1.2祖国医学则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滞血淤,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淤交阻而发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肝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病机重点,其病机要点可概括为虚(肝肾阴虚)、火(肝火、肝阳)、风(肝风)、痰(痰湿)、气(气逆、气滞)、血(血淤)等六个方面。
2 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需做的医疗检查
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各自表现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所以筛查由为重要。一旦发现高血压后要检查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并根据的轻重程度查看是否存在合并症,做出相关的常规检查,高血压常引起的疾病的靶器官有:
2.1心脏-要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以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冠心病等。
2.2眼底:了解小动脉病损伤情况,以便对高血压病分级。
2.3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超声检查:以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患引起等。
2.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血粘度等,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2.5其他检查:如脑CT、血离子等。
3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3.1西医学用药原则,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终生治疗,科学合理地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因为症状改善或消失而中断治疗,或任意减少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更不能擅自停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合并症。尽量使用长效药、缓释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注意不良反应,一般首选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3.2中医学用药原则:“治病必求治本”是祖国医学治疗的原则,护理人员必需熟悉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1)阳亢型以平肝泻火为治则。(2)阴虚阳亢型以滋阴潜阳为治则。(3)阳虚型以壮阳益气为治则。(4)风痰瘀兼夹湿型治则为祛风化痰、活血化瘀。总之,调整肝肾,滋阴潜阳,阴阳并补是本病的用药关键。
4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心力减退,性情变异,易受外界药品广告影响,用药不规律,影响治疗。感情脆弱,敏感、多疑、固执,容易受伤,情绪不稳,影响治疗。对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机体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耐受,药物反应减弱。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增高,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
5 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护理
5.1重视老年人用药的心理反应,耐心解释药物与本病治疗的关系,使老年人从心理上自觉接受并遵从医嘱用药,不擅自购买广告药品扰乱治疗。
5.2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易忘记服药,特别是老年痴呆、抑郁症、独居者应警惕误服或过量服药,必需请家属或亲友监督协助,住院患者,护士应全面担负起病人的用药护理。
5.3掌握老年人服药情况,避免降压操之过急,导致血压骤降,发生危险,老年高血压不宜单一用药,应联合用药,减少每种药品的不良反应。
5.4不宜睡前服用降压药,服药后2小时为降压药的高峰期,加之睡熟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相对平时有一定下降,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使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1)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及护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
(2)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机制;
(3)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2.高血压情境教学的实施
根据高血压这一病例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根据高血压的临床情景进行整个护理过程的演示。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小组成员自己根据小组的讨论自己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比如医生、护士、护士长、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等等。在演示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查示范,引导学生在模拟中按照护理的程序进行合理有效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载体,在相对应的场景里展现出病人高血压的复杂表现,比如高血压病人并发时带来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浮肿等等。然后再分发模拟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比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等。模拟之后每个小组都要进行成员之间的分析、讨论、并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完成一份标准的整体护理计划。
3.结果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教学进行评价,从调查的结果看,有93%的同学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对于两个班的同学进行知识考评,发现应用了情景教学法的这个班级对于这一病例的思考要更加的深刻,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熟练。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10-01
1 诱因
主要为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如绝经期或经期)等因素,还包括以下的一些情况:①高血压脑病.②小动脉病变.③肾损害.④微血管内凝血.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临床表现及主要特征
2.1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多突然起病 病情凶险 通常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惊悸、胸闷、气急、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2.2 主要特征:
2.2.1 血压显著增高:收缩压升高可达200mmHg以上 严重时舒张压也显著增高 可达130mmHg以上
2.2.2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征象:发热感 多汗 口干 寒战 手足震颤 心悸等
2.2.3 靶器官急性损害的表现:
2.2.3.1 视网膜病变:视力模糊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或渗血 视水肿。
2.2.3.2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
2.2.3.3 肾脏疾病:尿频 尿少 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2.2.3.4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实验室及其他
检查:本病一旦发病病情严重 且危害的系统较多 因此检查时应对各个可能发生损害的靶系统进行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血常规。
3.2尿常规。
3.3肾功能。
3.4头颅CT。
3.5心电图。
3.6 眼底检查。
3.7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4 诊断要点
4.1 有紧张,精神创伤,寒冷等诱发,易发生于缓进型高血压,每次发作历时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偶可达数天,易复发。
4.2 血压突然升高,以收缩压大于等于200mmHg,脉搏加速;
4.3 常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面色苍白和异常兴奋等;
4.4 可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肾衰,高血压脑病征象。也可出现梅尼埃征及阵发性腹部疼痛。
5 治疗要点
5.1 迅速降低血压。
5.2 有高血压脑病进宜给予脱水剂。
5.3 伴烦躁抽搐者应用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
5.4 脑出血急性期原则上实施射监控与管理,不实施降压治疗。只有在血压大于200/130mmHg时,才考虑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不低于160/100mmHg的水平。
5.5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压控制目标是疼痛消失,舒张压小于100mmHg。
6 护理措施
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极为紧急,甚至死亡。因此,对高血压危象及危象发生前的护理尤为重要。
6.1 高血压危象发生前的护理
6.1.1 休息:生活需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调整身心,对器官功能不全者需卧床休息,血压稳定者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6.1.2饮食:控制总热量,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食油宜选不饱和脂肪酸类如玉米油、菜油、豆油、避免椰子油、花生油,适当控制钠盐摄入,禁忌吸烟,尽量少饮酒。
6.2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
6.2.1 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藏着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的心理,特别发生在高血压危象时,心理更加恐惧不安,加之高血压危象起病急,病情重,多数患者都可出现孤独、沮丧、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调节患者的情绪,安慰鼓励病人,使患者变换心境,不断振奋精神,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树立与疾病做顽强斗争的信心,同时还要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对治疗才能起到“正效应”的作用。
6.2.2抢救护理措施。
6.2.2.1 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安全防护,对烦躁不安者用绷带束缚。清醒病人给予平卧位,头颈部垫上软枕头,稍后仰。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以防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人,持续心电监护。
6.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的病人应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并放人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给予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6.2.2.3 快速建立多通道静脉输液通路,以保证及时输入抢救药物。滴注降压药物时,严格按给药剂量,调节滴速,防止血压骤降。
6.2.2.4 留置导尿管。高血压危象病人往往出现尿失禁,给予插导尿管接尿袋,预防尿路并发症。
6.2.2.5 头部置冰帽或冰枕,以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
6.2.3病情观察:①血压观察,一般病情稳定时每测量血压1~2次,根据病情及医生医嘱可随机调整测量次数。
②测量前需休息30 min,每次测量须固定条件下进行。必要时进行坐、卧、左、右侧血压测量的比较。以及用药前、后的血压测量比较。③并发症观察:如发现血压急剧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面色潮红、视力模糊、肺水肿等,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快速降压药物。④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7 保健指导
7.1 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并加强预防。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接受心理指导、训练,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7.2 指导饮食。
7.3 指导用药。
7.4 定期随访,复查。
7.5 指导出院患者在外出时要携带诊疗卡片,上面写明单位住址等。并随身携带药物。要避免乘坐对本病有危险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金凤;高血压危象的现场急救及护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周玉虹,梅晓莉.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前高血压危象的诱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91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nursing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73-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为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也应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目前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未充分注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增强病理学理论对护理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1 在教学观念上,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学习,一方面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另一方面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要强化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处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用病理学知识去理解、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例如护理中发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有所改变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了解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才能做好护理诊断。再如对病人痰液的观察:泡沫状痰―提示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粉红色泡沫状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白色泡沫状痰―提示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其次,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在护理过程中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为有效避免病变的发生,需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加强护理。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加强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种病症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褥疮和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肝硬化晚期病人食管下段易出现静脉曲张,为防因摩擦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过程中需嘱病人服用颗粒状药物时要研碎。
2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2.1 寓整体护理观念于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树立起人体整体护理观念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2],应以相关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具体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将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例如在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黏膜损伤等)时,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精神压力过大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要在今后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指导人们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塑造良好心态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医学基础课时,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为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学习为应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例如讲到血栓形成时,在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讲述清楚后,可结合临床实践讲授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2.2.1 血液凝固性增高 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病人输血时,需注意补充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浓度,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使学生对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其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2.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或涡流形成) 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病人,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应嘱其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2.3 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病理学教学中 如今,护士的角色已从护理实施者转变为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到病理学教学中,为延长其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4],例如在讲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时,要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同时要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变部位和病变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归纳为:①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使学生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定期测量血压和门诊随访,控制病情发展[5]。②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3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低脂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腌鱼、腌肉、咸鸭蛋、泡菜等。③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实验教学中,将病理学理论与护理学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通过观察病变形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特别是在病例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例如伤寒病溃疡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观察要点,如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4 在考核测验中,改进考试考查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期末的理论闭卷考试,侧重于认知和与记忆能力有关的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显然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考试在考试内容、方式和导向上,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测试内容除病理学基本知识外,还应侧重与护理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加大能力考核所占的比重。例如血栓和栓塞是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且与护理实践关系较密切。考试中可以出“哪些病人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如何指导病人加以预防?”等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又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泓煜.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5.
[2]王莹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24(5):2507-2509.
[3]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7-568.
[摘要] 目的 了解精神科夜班护士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分析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从事精神科夜班护理工作的护士113人为调查组,另以随机抽取的医院内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113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做了一次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结果 从事精神科夜班护理工作的护士焦虑程度更高,患高血压病的几率亦更高。结论 精神科夜班护士压力较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精神科夜班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从而积极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
关键词 ] 精神科夜班护士;高血压;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26-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ypertension disease suffering from psychiatric night nurse
XIU Chunmei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1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bability psychiatric night shift nurses suffering from hypertension,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To engage in a spirit of night nursing nurse 113 man-made investigation group, the other based on a random sample of hospital staff engaged in the other 113 as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made a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hypertension HAMA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ssessment. Results In the Department of night nursing mental nurse anxiety degree is higher,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is higher. Conclusion Psychiatric night nurse pressure, should tak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help psychiatric night nurse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as to a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ypertension.
[Key words] Psychiatric night nurse; Hypertension; Correla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study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国外比国内高,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变化,其发病率也呈上升势头。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因此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013年6月为了了解我院员工患高血压病情况,对我院226名员工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夜班护士患高血压病明显高于其他员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事精神科夜班护理工作的护士113人设为调查组,男性32人,女性81人,年龄21~55岁;另以随机抽取的医院内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113人设为对照组,男性45人,女性68人,年龄20~57岁。
1.2 方法
让每个接受检查的对象均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测在岗时血压。血压计为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生产的XJ300/40-1台式血压计,测量部位均选择右侧上肢,由专人统一测量。同时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测评。
1.3 诊断标准
严格按照2012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类进行诊断。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经过两次不同日血压测量,每次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经过一定时期观察,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为高血压。
2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压分布情况
按照2012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类标准,对两组受检者测得的血压进行分类:调查组患病人数为21人,而对照组患病人数为11人。详见表1。
2.2两组受检者高血压患者病率比较
对两组受检者患高血压病情况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组总的患病率为18.58%;对照组总的患病率为9.73%。详见表2。2.3两组受检者HAMA评分比较
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1],调查组肯定有焦虑的人数为34人,占总数的30.09%;而对照组肯定有焦虑的人数为9人,占总数的7.96%。详见表3。
3分析相关因素
3.1引起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不良因素情绪等原因
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主要依靠精神科护理人员日夜进行守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详细的临床参考信息。但由于精神科具有特殊性质,病房多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患者无家属陪护。故与普通综合性医院相比,精神科医院护士不仅要担负着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还要承担琐碎且繁重的生活护理。精神科护士压力大,风险也大, “担心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没有被承认”“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等排在了工作压力源的单项得分前10项。例如:绝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失去了正确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故而出现了拒绝服药和(或)其他治疗的行为;有的患者对自身躯体不适无法正确描述,且时常受幻觉和妄想的支配发生自杀、自伤、伤人、逃跑、毁物等行为,导致护士的心理状态始终高度紧张,既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也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精神科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3.2来自主官部门及家属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以及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投诉案件呈现上升趋势。有的患者精神症状较重,行为出现异常,常危及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工作中,常根据需要对患者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例如保护性约束、进行强迫性的治疗和护理,但是由于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够,不理解精神专科正常的护理行为,进而引起投诉和纠纷,致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医院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作为纪律约束护理人员,把“服务无止境、病人无过错”作为调整护患关系的依据。主管部门对精神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理解与支持不够,以及部分家属的过分挑剔,导致精神科护士感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也很大。
3.3工作强度的压力
“常倒班”“四班制”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节律,“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偏低” “护士晋升的机会很少”也排在了工作压力源的前10位。据统计,薪水的高低、职业的前景和工作的自主性,对职工工作满意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精神科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认为精神科护士整天和“疯子”打交道,无价值可言。因此医生职业高于护士职业的看法普遍存在,护士的辛苦工作得不到患者、家属及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以至护士自我实现感得不到满足,产生了悲观和失望的心理,进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4讨论
由于精神科夜班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紧张状态,致使他们患高血压的几率大大增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精神科夜班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从而降低患高血压病的几率。
4.1 培养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
及时对每个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指导,提高护士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同时广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工具进行宣传,也可选择在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0日)到市人民广场开展精神疾病知识宣传与咨询活动,尽量让更多的人理解和重视精神卫生职业。
4.2加强精神科继续教育学习
对每名护士进行岗位轮换,让他们充分的理解各科室精神科护理工作。在轮岗过程中,护士可以学习到每个科室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增加自己护理知识。同时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塑造良好的职业心态,使精神科护士真正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每年为精神科护士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调动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4.3组织建立回访制度
制定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组织开展精神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座谈会,以便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士还要进行换位思考,认真听取家属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立即进行改进,尽量减少护患纠纷。争取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4.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警惕性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各科室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进行职责分工,严格要求并指导护理人员按规定巡视病房,这是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杜绝意外事故的关键。另外认真评估每位住院患者存在那些不安全因素,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针对每项不安全因素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护理人员之间要加强合作,既要保护好患者的安全,也要尽量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4.5做好自我调整
护士在上夜班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下班后或休息日可多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外出旅游、参加聚会、听音乐、放风筝等,使自己紧张、烦躁的心情得到释放,这样精神科护理人员就会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夜班的工作中去[2]。
4.6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求每位护士认真学习新出版的<<精神卫生法>>,掌握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关系和后果要有预见性。严格按法律标准从事本职工作,自觉执行医院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病情及查体 患者赵玉琴,女,64岁。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颈部不适就诊于银川市急救中心,症状未缓解,患者为进一步诊治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收住心胸外科。病程中,患者怕热多汗,无腹泻,精神欠佳,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1月来体重下降8斤。患者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
1.2 初步诊断 1)亚急性甲状腺炎;2)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3)冠心病。
1.3 确诊诊断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1.4 治疗方案 1)完善相关检查;2)与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的病发症;3)择日行体外循环 升主动脉置换术。
2 手术配合及要点
2.1 用物准备 剖腹包2个、成人体外基础器械和血管专用器械、电刀、胸骨锯、3/0、4/0、5/0滑线。
2.2 术中常规药物准备 多巴胺1mg/ml、阿托品0.1mg/ml、肾上腺素2μg/ml、异丙肾上腺素2μg/ml、去氧肾上腺素20μg、利多卡因20mg/ml、肝素、鱼精蛋白、5%碳酸氢钠、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
2.3 麻醉配合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配合麻醉师开放三路液体:1)选择上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输液或输血;2)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管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3)动脉置管,连接肝素水持续抗凝,用于监测动脉压。
1.病例报告
基本病情及查体:患者赵玉琴,女,64岁。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颈部不适就诊于银川市急救中心,症状未缓解,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收住心胸外科。病程中,患者怕热多汗,无腹泻,精神欠佳,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1月来体重下降8斤。患者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
初步诊断:①亚急性甲状腺炎;②高血压病(3级为极高危);③冠心病。
确诊诊断: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治疗方案:①完善相关检查;②与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的病发症;③择日行体外循环升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配合及要点:(1)用物准备:剖腹包2个、城人体外基础器械和血管专用器械、电刀、胸骨锯、3/0、4/0、5/0滑线。(2)术中常规药物准备:多巴胺1mg/ml、阿托品0.1mg/ml、肾上腺素2μg/ml、异丙肾上腺素2μg/ml、去氧肾上腺素20μg、利多卡因20mg/ml、肝素、鱼精蛋白、5%碳酸氢钠、血纱布、生物蛋白胶。(3)麻醉配合: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配合麻醉师开放三路液体①选择上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输液或输血;②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管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③动脉置管,连接肝素水持续抗凝,用于监测动脉压。(4)术中配合要点: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器械护士要熟悉建立体外循环的每一个步骤,迅速准确的配合。②心肌保护:手术转流时间长,洗手护士注意用冰屑保护心脏。③带瓣血管置换:手术行升主动脉远端阻断升主动脉,尖刀纵向切开主动脉瘤前壁,切除主动脉瓣,试瓣器测试主动脉大小并将合适的预凝处理的带瓣人造血管与主动脉瓣环用3/0的滑线连续缝合,再备尖刀切开左冠状动脉口及相邻主动脉壁,在人造血管对应部位用带针尖电刀头烙直径约8-10mm小孔,用5/0滑线将左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同样方法将右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再用4/0滑线行人造血管与升主动脉远端对端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