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6 09:20: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篇1

解释: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综合应用: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一般作用: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九甲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情况说明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精神,创建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根据平未指办字〔2020〕1 号文件《平坝区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 环境工作方案》,结合相关上级会议精神及学校工作实际,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九甲小学接教科局通知后,及时成立文明礼仪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文明礼仪工作。把文明礼仪工作作为一项教学常规来抓。首先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老师们还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礼仪贵在实践,为充分实践礼仪知识,我们举行了“感恩父母”、“大手牵小手”、“争做文明小天使”等教育活动,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明白礼仪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其次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沟通信息,传达学校对家长的要求,全体教师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切实做到在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加强家长的榜样教育力量,使他们也能在一点一滴中,在举手投足间,对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我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狠抓校园建设,开展师生共讲礼仪,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的良好氛围。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 精读课 说明文教学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篇4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实例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序语句。“文本”即为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关系着两种“文本”:第一文本,即作者的原初作品;第二文本,即经过编者删改并加上提示等的教材。从字面意义来解读这一概念,“读”即为阅读,“解”即理解。“文本解读”即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诠释活动。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说明文为语料,我们发现教材中的说明文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严密的思维方式

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决定了该文体行文逻辑的严密。在探究文章的构段方式及谋篇布局时,我们常用“总分式”“分总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术语进行总结概括。而我们所讲的这些术语只是一个大概的、宽泛的概念,如何深入到文本中将其细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对语文教师背景知识的积累与识别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以《秦兵马俑》一文为例: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一些说明方式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探析段中层次,我们发现这段文字首先按照“总分”的方式谋划篇章,接着,从句中层次来考察,本段文字则是“由表及里”“由面至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1号坑兵马俑的宏大气魄。

二、独特的阐释方式

说明文的阐释方式主要指运用一定的形式、巧取一定的角度,简洁而准确地展开说明的过程。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式主要有“分解说明”“分点说明”“分步说明”“分类说明”等。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我们发现这几类阐释方式中,“分类说明”的阐释方式运用较多。在《秦兵马俑》一文中,主要进行了分类说明,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兵马俑进行细致生动的刻画,表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莫高窟》一文中分类描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三、注重段的写作

与其他文体的文章相区别,说明文聚焦段的写作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由于说明文讲究严密性,这类文章讲究结构的精准,同时文章的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纵观教材,我们发现,一些说明文一段的教学可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中对说明文一个段的解析,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例如,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例段一】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Z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段落中竖线前面部分是生动的描述,后半部分是科学性的说明。生动的语言趣味横生,科学的说明简短具有说服性,这是“生动描述+说明”的构段方式。

【例段二】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Z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与【例段一】相反,【例段二】竖线标出的前半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了火星不存在水资源的原因,后半部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这一科学现象解释了出来,构段方式则是“说明+生动描述”,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减弱了说明文艰涩难懂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综上所述,说明文犹如一座语言的宝库,只要对其语言材料进行合理利用,都可将其作为写作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的绝佳材料。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明文的教学研究奥妙无穷[J].语文教学通讯,2016(3).

篇5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发现,把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合理、科学地对既有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进行“深挖”,是一个基于现有法制教育资源的非常现实、可操作性强的法制教育实效途径。运用现代法制视角深刻剖析审视小学语文课文,以艺术的眼光、深入浅出的对小学语文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加以“赏析”,既加深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又能把法制神圣的光辉照耀在课堂中,照亮小学生那颗法制的心灵。

一、 巧妙利用既有小学语文课文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

语文课文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引用课文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就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例如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录的《去年的树》便是一个很好的涉及环保法律知识的例子。课文通过拟人的对话方法,把小鸟和树的那种和谐相处,依依不舍的感情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通过“木材加工厂”无情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自然平衡语句,向小学生表达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自然环保主题,引导小学生理解鸟和女孩的对话当中所表达出的深刻内涵,即森林的法律保护知识,引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使小学生们从小明白自己身边的树木是不能随便滥砍滥伐的,破坏森林植被是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的。结合课文中小鸟对着灯火唱歌,更进一步加深了小学生对该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树木消逝的惋惜,从而加深对森林树木法律保护的意识。

但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对这样的题材的课文并不多见,所以,就必须要对现有课文深入挖掘、刻意引领,就可以随时抓住语文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课文《检阅》中,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大家的一致喝彩。在这堂课中,孩子们在讨论是否让博莱克参加检阅时有一个矛盾冲突的场面:是让他参加检阅,还是把他隐藏起来呢?最后还是关心、爱护残疾人的想法占了上风,这种决定还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在课文这个关键点上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小学生们明白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这些人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应该享有同等的正常人所应享有权利。不能因为他们是残疾人,就另眼相看,让孩子们通过课文认识到波兰这些孩子们高尚品质的同时,懂得关心、爱护残疾人是我国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应该懂法,用法来约束自己对待残疾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对小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目的。

二、 深挖课程资源,让“法制”融入于“语文”

不仅要把语文教材的课文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法制观念,还要拓展视野,用课本以外的“法制”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液”来。

1.搜集时事焦点热点。当今传媒发达,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器材极大的扩宽了小学生对于时事信息的获取通道,使得他们能熟知身边所发生的热点事件,但对于该事件的引深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加以正面的引导和讲解。

2.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小学生文体学习的一项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很枯燥、乏味。其实,法律条文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帮手的,首先要从小学生最易接触到的条文,例如《村规民》、《街道居委会管理条例》等,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

篇6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她扣住两个“静静地”去深入语言,引领孩子们想象这“静静地”背后有哪些看起来似乎不合常理之处。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像一根杠杆,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台湾青年应该去寻找家人,因为上文说他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清楚;有的说台湾青年应该赶紧跑到空旷的地方,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有的说李博士应该赶紧停止手术,跑到空旷的地方……

当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之后,她话锋一转:是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面对生死未卜的家人,他们为什么还能“静静地”?学生马上体会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那颗难能可贵的爱心,因为他们要和时间赛跑,要抓紧时间抽取骨髓,以挽救远在大陆的小钱的生命。

教学至此,我已经切身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语言文字与情感态度就这样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反观自身的课堂,妍媸立现。如此这般,几番研讨磨课后,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区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了一等奖。也正是这次经历,在感受到语文教学魅力的同时,树立了我的教学信心。

此后,我上了一些公开课,可以说,每一次研讨磨课的机会都是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几乎每一次磨课研讨,在教学思路基本确定之后,她上课,我听课;我上课,她听课。她上课时,我静静地聆听,感受她的教学智慧;我上课时,她细细地琢磨,发现我教学中的问题。评课时,有时几句批评令我心生愧意,几句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回想起来,这样的师徒研讨,真正以课堂为载体,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也享受着这样的提携和指导。

每每这样的研讨,让我感受到做了一回纯粹的语文教师,享受着语文教学的魅力。也就是这样的研讨和交流,助长了我的“胆量”,我也变得“没大没小”,总能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每每这样的研讨,她总要抛出很多问题,听听我的看法,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当意见无法取得一致时,就进入课堂,让教学实践来检验。

仅2006年至2014年,王校长就开发实施了相当多的课例。这些课例既有低段的,也有高段的;既有阅读教学,也有习作教学。阅读教学涵盖了记叙文、散文、寓言故事、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如记叙文《一面五星红旗》、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古诗《古诗词三首》、寓言《扁鹊治病》、说明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而且,几乎每一个学期都要开发至少一个新的课例。

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以听写“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身无分文、交易”四个重点词语导入,然后紧紧抓住“交易”一词展开教学。在理解“我”的处境时,让学生抓住老板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老板的不近人情,最后透过字里行间思考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我”的爱国之情。整堂课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情感体验水到渠成。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通过抓 “一支、一种、一些” 等关键词语体会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如教学《古诗词三首》时将《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进行整合教学,巧妙地提炼出了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的共同点:忙中有乐,乐在其中。如在教学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先让学生找出散落在文中带有“镭”的句子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然后,聚焦冶炼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付出。接着,引导学生读悟第四自然段,全面感受她的人生付出。就这样,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并学习感受了倒叙、对比、排比等写作方法。

也正是在这些众多的课例中,我深入地理解到了“预设与生成的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教学理念。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步步推进,王校长的语文教学亦与时俱进,不断深入,“文体意识”“语用意识”等理念亦在课例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和演绎。十年间,我有机会真正在课堂中观摩和学习这

些课例,从而滋养了我的语文

教学。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71-02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的性格、爱好和阅读材料的内容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跟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2.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读书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对于那些具有曲折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内容就会认真读,而对于一般的材料,则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有的学生虽然读书认真,却不懂得吸取书中的知识和信息,不知道学习里边的写作技巧,更不会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这样的读书方法效果甚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方法一:浏览性泛读。这种阅读方式就是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有足够的兴趣,在无需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通过观看标题、前言、目录等,对文章的大体内容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获得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二:探求性速读。这样的阅读就是为了快速阅读,做到"四块"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这样的阅读能使学生信心高涨,兴趣也会得到增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等。

方法三:品味性精读。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这样的文章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在阅读的时候认真揣摩作者对他的构思和立意等,还要不断消化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在看到喜欢的语句的时候可以标注下来,反复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方法四: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3.利用"问题"在感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俗话说:"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阅读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思考的过程中。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经历不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进行指导,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让学生共同讲讨论学法"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课?"学生通过讨论都认为学习这课首先要从"学习提示"开始,然后从课题入手,再根据课后问题来帮助学习课文。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这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时做到边读边思考,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题:"默读课文第三段,说说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提醒师生这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重点学习和掌握;第五题:"依照课文第三段说一段话,介绍下面两块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这是学习课文第三段"并列写法"后,进行知识迁移而设计的,让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至用。由此可见,在学习课文时如果学生都能分析、研究一下课后问题,就能使它们在阅读中发挥"导游"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课文时,少走弯路。

4.读说结合,在说话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与"说"是对文字信息的输入输出,让学生要在说中将对课文中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读"与"说"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个小故事。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也像打开闸门的水,喷发而出。学生滔滔不绝,而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结局。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在说话中提高了阅读能力,真是益处多多。

5.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摘抄型。比如对阅读材料中一些优美的语句等进行摘抄。提纲型。就在在阅读结束,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后,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将材料的主要内容记录,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在阅读完一个材料后,将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记录下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联想型。即是通过自身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改编故事,续写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6.丰富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教学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语文学习资料的效用,才能促使学生全面而又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把说、读、画、思等相互关系能相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地评价,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红,.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23+248

[2]辅溪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 内蒙古教育,2013,12:27.

篇8

1. 课堂教学,名重于实

科普说明文不如写人记事类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不如经典美文有“挖掘深度”,不好读,也不好讲,因而众多公开课中少人问津,经典课例较少。加之受《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要求的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把它们教学成一些科学知识传授课、说明方法讲座课等“四不像”课,一边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另一边则是学生听得迷迷糊糊。

2. 课外阅读,瑕瑜共存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发现:经典名著或《马小跳》一类的文学类图书飙红,绘本类图书、作文类教辅图书长销不衰,动漫类期刊也很受学生欢迎,只有少部分男生喜欢订阅科普类杂志。

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不但科学素养无从谈起,就连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那么,能不能借助科普说明性文章的各种语文教学元素, 让说明性文章教学从无趣低效走向有趣高效?能不能借助部分男生对科普杂志的偏爱,作为这一类文体教学的突破口呢?

二、 依托教材实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有效探究,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辩证统一

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本是最直接形象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的最好材料。如果说明文的教学意义只是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假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进而喜欢说明文,喜欢语文和阅读,并最终形成一定的语文与科学素养,那才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的意义。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调整课堂设计,安排合理性的师生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探究文本的内容,才能令其习得科普文说明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引导探究将一直伴随教学的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决不能落后于孩子的思维,教师的高度和思维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和思维。学生在什么时候觉得没有劲,那就说明设计问题的挑战性不够!在短短的40分钟内,问哪些问题以及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反复衡量。

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重点探究:

(1)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这几个方面的?

(2) 尝试把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同样”换成另外一种说法,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这样的设计,既没有铺天盖地的“问”,也没有水到渠成的“答”。通过简化头绪,把握住文本的整体,设计具有支撑力和牵引力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上来。IBSTPI(国际培训、绩效、教学委员会)2004颁布的教师能力标准中指出,“提出清晰和恰当的问题”尤为重要。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运用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教学活动的有效程度,与问题的有效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有效生成教学目标。

2. 有效涵泳,开发整体品读和关键感悟的均衡能力

相对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而言,说明文在表达上有其更为独特的方式,在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条理性上更具优势。课文中一些语义丰富深刻的重点词句,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感悟。

比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有句话:“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句子中“预料”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看起来似乎不太“科学”,也不太“严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读比较,看看能否去掉这个词。在反复涵泳中让学生体会:这看似含糊的词语其实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所在。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敏感性,并培养学生品读文本及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第三小节中还有一个词――“喜怒无常”,作者借助此词表达了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如果在教学中能倾情关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说说大海的“喜怒无常”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课文语句(略)。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想对海洋说什么?

生1:海洋啊,你有博大的胸怀,为什么不能拥有平静的心情呢?

生2:海洋啊,你温柔时如母亲,愤怒时如雄狮。难道我们不能征服你吗?

师:大家说得挺好。再给大家看两段有关海洋的文字(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一个人的自述》中两段有关“海”的描写),再把这三段文字连起来读一读,领略一下大作家笔下海洋的“容颜”吧!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涵泳关键词句和拓展相关内容,进一步发掘和解读了文本,让学生发展了课文语言,并产生了深层次感悟,促使学生对此课文产生兴趣,语文味不知不觉地浓了起来,学生整体品读与关键感悟能力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三、 依托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科学精神和阅读欲望

1. 利用新颖的形式,实现拓展的有效性

采取拓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普说明文知识性很强,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也较多。相应的,针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师可采用更新颖灵活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读书会等,培养学生迅速浏览、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010年,笔者参加了南京市第三届课外阅读课赛课,执教课题为《走进科普世界》,阅读主题是指导阅读课外科普杂志。笔者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整合课文《变色龙》的文本信息以及《小哥白尼》《发现号》等科普杂志中有关变色龙的信息,给一段外文视频配音,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得到专家好评。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在于,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文学类书籍较多,较少涉猎科普性读物。加之目前图书市场上此类读物适合小学生的较少,个别经典的科普书籍由于知识性较强,又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读科普杂志,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查找资料、引用资料”“默读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拓宽阅读的渠道,开拓自己的视野,实现拓展的有效性。

2. 搭建连接的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在课内学的是方法,课外求的是发展。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抓住文本的一个点,拓展辐射开去。适时地利用阅读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

篇9

师院的画像…………………………………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07(1)班颜丹

二等奖(4名)

莫小梨…………………………………………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08新闻张梅芬

自白书(组诗)………………………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9(2)班陈恩贵

爱弥儿(组诗)……………………………………毕节学院中文系08本科(1)班冯毅

夜,低吟的歌(外1章)……………………………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07(4)班吴爽

三等奖(8名)

疼痛(外2首)……………………………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08(1)班吴群冠

哦,父辈们…………………………………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09现当代文学麦成林

生存………………………………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06汉语言文学(2)班韩克锋

雨夜……………………………………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07新闻杨舒丞

最美的画面……………………………………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08广告袁紫娟

爱…………………………………………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09新闻(1)班左浩

金黄…………………………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08级物流管理(35)班陈梅

申示…………………………………………铜仁学院中文系09语文教育班陈光荣

佳作奖(50名)

栀子花开的哀伤………………………………贵州大学人文学院07旅游管理张洪辉

臣与骄傲(外1首)…………………………………贵州大学生物工程08(2)班陈秋瑾

偷偷回头………………………………………贵州大学科技学院08英语(1)班陈伟业

浪漫手机………………………………………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091班陈苑

性本爱丘山………………………………贵州大学经济学院09公共管理(2)班邓珍艳

你在思念谁……………………贵州师范大学经管院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韦文才

母亲……………………………………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08现当代文学周爱勇

左岸年华(散文诗组)…………………………贵州师范大学生科院09生计班闵德艳

那一个雨夜…………………………………贵州师范大学生科院09生物技术许亚

艳阳………………………………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09汉语言文学(2)班丁泽文

风还没吹起…………………………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9(2)班李玉洁

新西厢记…………………………………………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10(1)班袁姣姣

梦萦凤凰……………………………………………贵州师范学院09中文(1)班李思瑾

边缘………………………………………………贵州师范学院09中文(1)班赵汝娇

疯……………………………………………………贵州师范学院09中文(4)班徐艳

牧场(外1首)……………………………………贵州师范学院08中文(3)班罗寒

梧桐树下……………………………………………贵州师范学院09中文(4)班叶阳

陪你(外2首)…………………………………贵阳学院教育系08小教(2)班王晓坤

三代人的嫁妆……………………………贵阳学院中文系08汉语言文学(1)班曾举敏

一部电影,承载太多……………………贵阳学院中文系08汉语言文学(1)班汪倩如

假如…………………………………贵州警官职业学院08法律一大队十区周代波

铁屋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08文秘二区队张坤

请笑着说句“没关系”…………………………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08(29)班丹

闭上眼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信系0924B班黄磊

忆父……………………………………………毕节学院中文系07本科(1)班罗运欢

平行线的交叉……………………………………毕节学院艺术系09设计(1)班方沁

高原殇…………………………………………毕节学院教育系07小教文本班杨春艳

四月之诗…………………………………………毕节学院中文系07本科(1)班李金贵

奢香墓园…………………………………………毕节学院中文系07本科(1)班梁海红

桂花飘落的声音…………………………………毕节学院中文系08本科(2)班孙大敬

今夜,微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07中文(2)班刘丽

幸福?时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09化本(2)班祝典军

流年时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07广电(2)班罗萼芬

归途惊魂………………………………………黔南民族师院学院08广电(2)班杨变

玉兰花开的季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08广电(1)班叶国建

白色梨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09新闻(2)班柳姝丽

生活之路…………………………………………遵义师范学院美术系07(1)班郜丽丽

独老……………………………………………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09(5)班姚栎

长干行……………………………………………遵义师范学院外语系07(6)班代雨映

美丽的错过………………………………………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07(3)班刘艳

像水一样……………………………………………安顺学院物电系09物本班姚敏

梦里花开花落………………………………………安顺学院中文系08中文本周应琴

水,我的青春…………………………………………安顺学院政法系09政教本曾维丹

遗落的梦絮……………………………………………安顺学院政法系09旅游马勋毕

妈妈的电话………………………………………铜仁职业技术学院093高计网刘力鑫

父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083高计通李绍琴

梦色的忧伤………………………………铜仁学院中文系09汉语言文学(1)班梁彦辉

篇10

(1)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会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现代技术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

电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脱胎换骨”,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传统教材中融进现代生活的内容,传达时代的信息,才能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和未来,学以致用。

(2)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方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的学习层面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完成不同的学习要求。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还能拓宽教学外延,使学生在无限的时空中获得教育信息,从更多的教师处得到支援,富于思考、实践和创新,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人们要求同时接受视觉与听觉全方位、交互式的感官信息: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电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充实、最具体的经验,收到快速度、高质量的效果。

2、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主要存在的问题

语文电化教学的资源极少,虽然教学软件大约有上千种,但能用于语文教学的不过几种。尤其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速度大大低于教材更换的速度和教学要求的变化速度,现有的教学软件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

3、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用好现成的教学软件。一些比较系统的大型的综合型教育软件,如科利华、翰林汇、育碟苑、清华同方等多媒体教育软件,在作者介绍、阅读理解、基础知识、课堂练习、作文指导、复习辅导、综合检测等方面有了系统的设计,为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有一些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中国唐诗注释》、《古文精讲篇》等,图文音并茂,能彻底改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现状。

(2)投影图片。图片包括作者照片、课本插图、教学挂图、资料照片、课文绘画等等。投影图片讲解课文,其直观形象性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如用鲁迅的照片教学《一面》,能使学生看到鲁迅先生“硬骨头精神”;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州园林》等教学挂图,能再现课文说明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用《总理永垂不朽》的照片,能使学生对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体会“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一主题。

(3)配音‘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二”强调了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感,以至完成道德修养的巨大威力。常见的配音表现形式有解说词、音效(配合动画而发出的声响)和背景音乐等。声音的使用,可使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声图并茂的作用,渲染气氛,引起共鸣。教学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加入声音效果最佳。音乐的旋律和曲名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能使学生产生联想,倍受感染。如教学歌剧《白毛女》,可播放“北风吹”、“满天风雪”等乐曲,帮助学生理解歌剧的特点以及喜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杨白劳悲逆来顺受的性格。

(4)巧用影视节目。作为声像同步的电视艺术,它的直观效果、传递速度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科技博览”、“电视散文诗”等节目水平高,效果好,政策性强,教育力度大,是电化教学的可贵资源。①直接使用。有的电视节目短小精悍,与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可以直接使用。如教学《岳阳楼记》,可用《上下五千年》中对范仲淹的介绍。教学《小桔灯》和《我的老师》,可用“电视散文”中的同名作品。这些节目既有对课文最为得体的朗诵,又有非常恰当的画面和十分和谐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课文的感染力。②剪辑使用。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而有些信息散见于许多电视节目中,需要剪辑。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剪辑《惊心动魄半小时》,火山爆发和洪水、逆石流、咫风等大自然快速杀手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让学生体会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之一”一词的准确性。

教学文学名著片段,可以剪辑电视连续剧片段辅助教学。如《鲁提辖拳镇关西》、《林戴玉进贾府》等,这些精彩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对课文进行解读。

(5)利用软件素材。许多风景、植物的电子素材,都可以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如《春?夏?秋?冬》、《时尚素材精美图库》、《效果图素材宝典》等等,可以为《春》、《爱莲说》、《沁园春?雪》等等课文提供图片资料。

篇11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难学,高中语文尤其难;甚至有些同学到高考复习阶段还在问,语文怎么学。也有人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花了时间也不见进步多少,不花时间也不见得就退步。更为普遍的看法是,语文考试不考书本上的,语文课本(课文)没有用处。

对语文存在种种困惑的不仅仅有学生、家长,还有许多教师,甚至一些语文教师。追根究底,对语文的困惑、误解,甚至偏见,都是因为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近几年,我一直反思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兴趣、习惯、方法,是每个人无论学习什么都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偏偏语文学科全部丧失了?所以,我认为,高中甚至中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失败了,比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少慢差费”问题更要严重。可惜尚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一、认识语文

关于“语文”,一种理解是语言和文字,它侧重基础知识。所谓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等汉语知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很明显,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能仅仅体现为这些常识的!另一种理解是语言和文学。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虽然增加了不少文学作品,但仍有浮光掠影之嫌,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谈何容易。所以,我的理解是:语文应当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

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是主观性强。语文与其它学科尤其理工类学科不同的是,其它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原理(定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一旦掌握了原理(定理)就能解答习题;而语文要靠感悟,要靠表达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文无定法,阅读也是个性化的,主观性最强。每年高考考生不管多少,理工科试题的答案几乎不能不同,语文科试题(主观题)的答案几乎不能相同。如有雷同,即为作弊。这也是造成普遍认为语文科不考书本上内容的根本原因。

二是涉及面广。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有历史、政治、经济、文艺等社会科学的文章,也有台风、地震、沙尘暴之类的科技说明文,几乎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只要是用汉字排版的,都是语文的学习内容!

三是在生活中。语文是在生活中的,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语文既然涉及面广,当然也包含了生活,必须将书本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招牌、宣传、告示……无一不与语文有关:书写是否规范,用语是否妥当,孰优孰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能反映社会心理:有人闯红灯,必有人跟随;货车倾覆,有人趁火打劫,也必有人跟随,甚至哄抢。分析其心理,无非是阿Q的理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且不说阿Q的流氓理论,更可怕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正确的理论而加以广泛应用,把别人犯错(犯罪)作为自己犯错(犯罪)的理由。

四是厚积薄发。语文涉及面广,需要具备的知识就要广泛,学习语文必须见多识广。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有可能理解所阅读的文字,才有可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厚积薄发,换句话说,就是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这也是许多学生及家长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的根本原因。语文成了学生首先可以丢弃的学科,罕见学生愿意将课外时间花语文上;上课提及课文几乎全是摇头,有的说书上没有这篇课文,有的说老师没教过这篇课文。

二、加强积累

基于以上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的研究,我们就应当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语文几乎无所不包,我们就把生活的、阅读的都纳入语文范畴。从语言文字(读音、字形、词语、句式、修辞等)到文体知识,从文学常识到文化知识,从历史、哲学到科学技术,从时事新闻到考古探索……尽量做到见多识广。

积累,就是日积月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许多名家、名人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坚持积累,如剪报、摘抄、日记、背诵。这些是习惯,也是方法。其中,背诵是一项基本功,是增强记忆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问题在于许多学生过于功利,又不够勤奋,认为背诵的只是高考默写所要求的篇目,只要高考前突击就可以了,于是错别字多,失分多。这是对背诵的误解。当我们阅读名家作品时,常常感叹作者知识渊博,能旁征博引。不是他们写作时才四处查找资料,恰恰相反,是他们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不吐不快,才有了作品。要学好语文,必须背诵名篇名段。但我们的同学太不注视背功了,一提课文就摇头。就像把房屋建在沙地上,水一冲,房屋就倒塌;不愿背诵,缺乏积累,如何能提高语文素养?只是人的记忆力再强也不可能储存所有的信息,所以要用剪报、摘抄、日记等方式辅助。

积累的方法还有联系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到一样东西,就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比如,读的《沁园春·长沙》时,就要背诵他的《沁园春·雪》,复习诗词的相关常识。读到“独立寒秋”,思考“孤独”话题,就要联系屈原的孤独——“世人皆醉我独醒,世皆溷浊我独清”,陈子昂的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悟“孤独”是精神的而不是肉体的。读到“鱼翔浅底”,就要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阅读方法

阅读,首先要遵循开卷有益的原则。一方面要学会判断所阅读的文字是否有益,另一方面要在阅读中受益。要实现在阅读中受益的目标,就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一是猜读。首先从标题入手,猜测文章内容,然后阅读,印证猜测。比如《故乡的榕树》,可以推断为思乡类作品,而且是围绕“故乡的榕树”叙写乡亲乡情,抒发思乡之情的。其次,可以自行设计几个问题,然后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如《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设计问题:烛之武是谁?为什么要退秦师?怎么退秦师?解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二是悟读。“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困惑而无所得。许多学生经常感叹,不是不想看书,因为看过就忘了,语文水平不见提高,于是渐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动力。其原因大概还没有掌握“悟读”的要领,不知道阅读时应该思考什么,不知道应该从作品中获得什么。其实,悟读并不深奥而难以掌握。比如《游褒禅山记》,可以先学一事一议的写作技巧,然后感悟作者的观点:关于成功的条件和做学问的态度问题,再将这些观点拓展,联系现实,想想自己应当如何对待学习,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等等。再如《鸿门宴》,关于项羽的破釜沉舟和乌江自刎的故事都比较熟悉,但未必能再结合赵括的纸上谈兵和马谡的失街亭,思考“经验”话题。如果能明白,其中原因在于主帅是否具有威信和将士们是否对他信任,并且认识到“经验”不能生搬硬套,那么,无论时隔多久,一旦提到与“经验”有关的话题,都会想到这几个事例。

悟读,就是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多想想,文本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四、写作技巧

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课文也是范文,可以学习、借鉴名篇佳作的写法,作文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议论文可以学《游褒禅山记》的一事一议写法,也可以学《六国论》《伶官传序》的开门见山写法;写景抒情类可以学《我的空中楼阁》《故乡的榕树》;叙事抒情类学《项脊轩志》;写人的可以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阅读鉴赏还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作文的水平,首先体现为认识水平,其次体现为语言水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能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再做到文从字顺,那么,作文对他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课堂的教学和课外的辅导中,除了实施以上两个步骤,还要训练读后感的写法。因为读后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能掌握,实现阅读和写作两大目标就会事半功倍。(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另有拙作《考场作文模式》介绍。)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习惯和方法,其中方法最为关键。因为方法影响效率,效率影响兴趣,兴趣影响习惯。但兴趣却又是原动力,“在教育领域,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对喜欢学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最快。”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寻找、掌握适合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世界充满着解决教育疑难的方法”,“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是常识”,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发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