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0: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知识管理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源于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提出:知识成了新经济中的硬通货,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力量应是具有知识的人员。自从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关于其定义一直未有确切的说法,但归纳来说,知识管理指的就是:当企业面对日益不确定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时,企业为适应环境、继续生存及谋求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适趋措施。实际上,知识管理也是组织发展进程是体现,它能将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其实,知识管理是一种内涵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向,它不但是一新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路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想,具有多视角性和多层面性。为此,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组织原则、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方面,知识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寻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创新,它突出的的是知识对组织创新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并没有把组织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组织作为学习和创新的系统,知识正在被用于系统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强调以人为本。
德鲁克不但把人本主义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发扬,并使其与知识社会的管理问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他认为:知识管理人员必须把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员当成是他自己的资源,他必须从这些人员中寻求有关他自己的职务的指导,必须要求这些人员把下述事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们的知识管理人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真正充分发挥知识工作者的能动性,就要注重个人知识的挖掘,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的应用及个人知识与工作流程的有效整合。
(二)它是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控制的思想。
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兴趣和价值,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定义任务和成就评价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才是最强的激励。
(三)它是以任务和权变相结合的管理组织思想,他认为组织设计要以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为依据,职能制度和任务小组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
(四)它是以成就和道德相结合为管理价值观。
德鲁克虽然特别强调企业的经济成就和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成就,但认为没有哪个组织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并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顾及和承担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再加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日益曾加,使得企业产品须不断更新以之相适应,同时,这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且取得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优良素质及企业组织间的有效配合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体现。然而知识管理便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知识的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的来源。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四、以知识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进组织间的配合。企业在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同时不断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管理。
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拥有的可反复利用的,建立在信息和技术基础之上,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资源。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形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和使用以计算机存储系统为基础的知识库,提供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知识利用;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知识资源图,提供员工根据需要来查找知识资源图,然后在知识库中检索来获得所需的知识或找到需要求助的专家。
(二)对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不仅包括各种有形资产,更重要同时更有价值的是企业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市场资产(品牌、客户信赖)、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企业文化、企生管理哲学)等。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认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产并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积累,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应注重对企业品牌的培育,统一对外宣传,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重视对企业的软管理,通过培育企业职工的整体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以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创造的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三)教育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德鲁克认为: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确保企业和每个成员的不断成长与提高,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知识型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将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自身也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此,他们是非常希望企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
企业应对知识型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性。例如实施结合企业员工实际的读书计划,定期员工推荐新书、推荐好书,要求每一位员工在看完书后,以读后感、讨论等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读书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变原有的观念,不深化知识型员工的潜意识。企业还可以经常邀请一流的学者来讲学,与国外学校的进行交流。除了要求员工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变化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在以培养个体知识为核心的基础上,加速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知识运转,促进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从文化、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来促进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劲文,葛新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2]王玉生.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论纲[J].学术论坛,2006.
[3]陈长里.德鲁克的"实践人"刍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当前,我国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穴一)档案观念依然落后,档案价值未被充分认识
现在,仍有大部分企业员工,甚至不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观念落后。他们对档案的认识仍停留在“档案就是历史记录”,“档案就是保密材料”,“档案只要被保管好、不丢失就行了”,“档案就是写在纸上的书面材料”的层面上,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除了记录历史、收藏秘密外,档案还具有服务于企业现实的重要价值。除了纸质档案之外,电子档案是企业档案的新成员,数字化平台是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新舞台。
(二)企业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档案机构何去何从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精简机构,削减管理层次,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企业推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后,企业档案机构如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没有独特的价值,就会成为被精简的对象。甚至一些企业干脆撤销了专门的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新形势下,如何明确档案机构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角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实体档案保管”模式难以为继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不断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应用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在各项活动过程越来越多地形成数字化的信息,传统的企业档案“实体保管模式”难以为继。而在很多企业中,由于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导致电子文件、档案处于“游离”状况,企业“记忆”面临丢失的危险。
(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分散,无法提供系统服务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或企业合并,涌现了许多大型公司或集团公司。这些公司或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或分公司,出于方便自己利用的目的不愿向公司或集团公司档案机构移交档案。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分公司,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或者由于驻地分工不愿向总部档案机构移交档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倡导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但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便一些企业将图书情报机构和档案机构合并,成立信息中心,但也只是停留在机构合并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地将图书、情报、档案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系统的、综合的、集成的信息服务。
二、思路: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
对于传统的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细枝末节的改进,已经于事无补,只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任何改革实践都需要一种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在知识经济时代,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理论应该是知识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企业内外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且通过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它是利用企业的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技术管理、知识员工管理等方面。知识资源管理侧重于企业知识的识别、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提供利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资源平台。知识技术管理侧重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仓库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等的应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知识员工管理,侧重于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向企业贡献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其中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一般从知识资源管理起步。
⒈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内容
根据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穴OECD?雪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也即是记录于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知道怎样做”和“知道是谁”的知识,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灵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难于表达的知识。例如,我国一些企业进口零部件,并利用外国企业同样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来组装产品,产品质量却明显不如外国企业的原装产品,这就说明我国企业工人没有掌握外国企业工人的隐性知识(操作技巧、诀窍等)。
企业的文件、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凝结了企业员工在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和教训,是企业最主要的显性知识。正如IBM Lotus公司在其企业知识管理软件产品白皮书中所说的:“文档是知识的容器,是已经物化的显性知识,其中蕴涵了大量本企业的知识财产。适时地、不受地域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获得基于文档内容的知识,正是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 美国Delphi咨询集团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组织所获取的知识中,大约46%是以文本和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的。
企业的显性知识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文件、档案,二是从企业外部收集而来的图书、情报。图书、情报是公开的,可以为所有企业利用,而文件、档案是本企业自身产生的,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无法获取。因而文件、档案构成企业具有竞争价值的核心显性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只有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被有效地管理。可见,某种意义上,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
既然企业文件、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活动,企业档案管理应该成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⒉ 档案管理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知识资源管理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一方面,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使得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管理是21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是其必然的选择。
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易到难、有步骤地开展。当前,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已经具有良好基础,特别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档案数字化建设。因此,知识资源管理可以从档案管理入手来逐步开展。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资源管理也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行知识资源管理。
三、对策: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实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一个“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一)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它是企业整个信息流、知识流的载体和媒介,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收集装置、加工仪器、存储场所、传递通道、服务系统。借助于这个平台,使企业任何部门和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最简便的方式,最迅速地利用到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充分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结构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由“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⒈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库”是集中存储企业各种信息、知识的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档案;
―――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购买、收集而来的各种图书、情报、资料;
―――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员工个人的工作经验、技巧、诀窍等,以及企业的精神文化,这些隐性知识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和技术,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进入“知识资源库”,被有效管理。
⒉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的功能是:
―――及时、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
―――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处理,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数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
―――将加工整理后的企业知识资源存入知识资源库。
⒊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的功能是:为企业各部门利用“知识资源库”中各种的信息、知识,提供一个便捷的数据出口、检索途径和服务窗口,同时也接受知识资源服务的反馈信息。
(三)管理机构
⒈机构设置。“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机构设置:一是企业档案馆(室);二是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机构,如档案信息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或信息中心等;三是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可取名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该机构可以在企业原有的档案机构基础上改建而成。在建设之初,根据企业原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的位置,“知识资源管理中心”既可成为企业下设的单独的二级机构,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也可以挂靠总经理办公室下,以充分利用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协调性部门的优势。在知识资源管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知识资源管理中心”以独立为二级机构为宜。
⒉ 基本职能。该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是:
―――知识资源整体规划,即根据企业对信息、知识的利用需求,对企业知识资源管理进行整体规划;
―――知识资源建设,即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对其进行加工、组织、整合,以规范的形式存入企业知识资源库。
―――知识服务,即基于知识资源库,通过知识资源服务系统,提供增值信息、知识服务。
(四)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条件
摘自于《巨变时代的管理》:管理阶层必须不断改良组织所做的每项工作,日本人称之为“改善”(kaizen)。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家都会“改善”,并不断地自我精进。“改善”的目的是改良一种产品或服务,让它在两三年内,成为一种截然不同的新产品或服务。
点评:改善的意思是指为追求更快、更好、更加简洁地达成工作目标而通过“手段选择”或“方法变更”,把事情或动作往好的方向修正或调整的过程。改善的目的是为了让事务变得更好。在管理企业当中,如果是“空降兵”类型的高管,比较容易采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威信,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想用这种方式迅速打开局面。“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这样解释的:新官员上任后,常常做出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革除时弊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说白一点,就是给人下马威,让众人心服口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情况,一是怕自己坐位子不稳,不被下属与员工们认同;二是被一些人的所谓经验主义与舆论所裹胁,不得已而为之。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推倒过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有完全否定过去的意味。一个组织能够发展壮大,绝对跟它的科学管理制度与科学管理模式有关,但任何事务都是有利有弊、有优有劣的,所以,有利的一面要继承发扬光大,有弊的一面要持续慢慢改善。治企如同治病,因为企业的疾病大多都是慢性病一下子根治不了的。用猛药,不但有副作用,还会治死人的;所以对慢性病要针对性地调理,用慢药来固本调元,达到标本兼冶。所以,有“猛药袪疴,慢药固本”之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是“猛药”,治重病与急病有效,但治轻病、慢病、长期病不但无效,而且还会有副作用。持续改善是“慢药”,对于慢性疾病、长期疾病有效。“空降兵”的高管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式来树立个人威信,巩固自己地位,从而全盘否定、全面否定前任与现在任的人的工作成果与功绩,必然会引起反弹,不但有人不支持与不配合你,而且反对你的人会组成联合阵线来打倒你。所以,不懂管理的人,强行实行“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事与愿违,工作难以开展,人际关系差被孤立,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威信,又没有面子,地位还不稳。因此,“空降兵”的高管要学会去改善,而不是革命,改善是皆大欢喜的,革命是尖锐对立的。本着改善的态度去工作,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本着革命的态度去工作,要不成功打倒反对者,要不被反对者打倒,失败的概率大。这些反对者有些是你的上司,有些是你的同僚,还有些是你的属下。
持续性改善其实质是一种渐进似的改革。不断改善,不断地自我精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对产品与服务的持续改善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一,针对产品与服务的结果来改善,可以点滴地改变产品与服务的形态、颜色、功能、性能、大小、部件增加与减少、能源供应、用途、用户类型等来变革,从量变到质变。二,针对产品与服务的设计来改善。科学地设计是优质改善的前提,设计好,才能质量好;设计好,才能性能好。三,针对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处理、信息加工、数据参数的改善。数据与信息的改变,对产品与服务的影响也比较大。四,针对产品与服务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改善。把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与更换,或者招募新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来持续对产品与服务进行改进。五,针对地理上分散的资源集中优化处理用于产品与服务的改善。六,针对产品与服务的并行活动来进行改善。七,通过把决策点放在执行工作的现场,让科学决策、科学控制为产品与服务的改善而工作。八,通过仿真模拟与人工智能来对产品与服务进行改善。只有持续不断地改善,才能使旧的产品与服务蜕变成新的产品与服务。“空降兵”的高管可以通过对产品与服务的改善,对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的改善,从而达到变革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发展与革新,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迫在眉睫。高职院校要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必须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认真反思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由于传统人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助力其转型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认真反思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想,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优化,为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茶文化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1.1优化思想教育
茶文化包含儒释道三家的精华思想,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升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思想,完善其价值观念,提升其品格。茶文化中具备的和合思想与宁静致远思想,可有效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宁静身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前,需要做大量调研工作,也需要与不同层次教职人员沟通与互动。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使其工作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将茶文化中蕴含的宁静致远思想融入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借助传统优秀茶文化融入的契机,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管理人员急功近利思想,有利于拓展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推动高职院校长效发展。此外,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和精神,可以帮助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者融合现代思想和传统思想,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
1.2安抚不安情绪
高职院校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不断优化绩效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面对不断改革与创新的晋升机制与评价体系,可能出现不安情绪。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状态以及工作态度会影响工作进展,更会影响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将茶文化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安抚管理人员情绪,确保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谐稳定运转。茶文化中的茶艺和茶礼有助于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可保障不同级别工作人员保持平等地位,这既能维护职员间的平等,也能解决职员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优化管理策略与管理模式,构建和谐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高职院校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历经五千年传承与发展,深入学习其中存在的精髓内容,有利于工作人员提升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也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使茶文化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思想渗透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使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思想特征和特点。
2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性
2.1人事管理弊端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具备相通点,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升华与创新,二者的管理主体相同,管理目标相近,但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人事管理的进一步拓展。深入分析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发展。传统人事管理结构不完善,近些年来,我国将高等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管理人员数量也逐渐增多。部分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虽然高职院校会对员工工作状态进行综合考评,但由于人事管理结构不完善,相关考评指标与考评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人才流动性差,不利于培养双师型复合团队。与此同时,深入分析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发现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对教职人员进行有效激励。缺乏健全的晋升机制,使教职人员安于现状,不愿积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在特定时间内无法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前来就业,因此人力资源状态堪忧。而通过茶文化将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人事管理更具人文性和人本性特征。因为茶文化注重对“人价值”的探究和思考,关注“人”的发展和成长,利用茶文化可以切实提升人事管理者对人的重视,解决传统人事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2.2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注重给予员工更多尊重和关注,其价值取向与管理方向更明确。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发现其有利于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持续性发展。传统人事管理更侧重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开发与开拓员工潜力,更注重强化对员工的关怀,及提升教职人员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可为高职院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不可否认,随着高等教育不断优化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仍具备有效性及科学性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以教职人员为主体,积极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职业教育,强化对人才的科学培训,致力于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包含人事管理,这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升级的部分。故此,深入了解与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拓展,将茶文化融入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质量提升,也有助于用人体系优化。究其原因在于茶文化所拥有的注重人、发展人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思想相契合,可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和优势,使人事管理在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彰显出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理念。
3茶文化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升级思路
3.1创新管理理念,升华管理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完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人事管理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因此助力其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创新管理理念,升华管理思想,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需要打破传统人事管理弊端,在其中融入茶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与科学性,积极开发有价值的管理资源,推动高职院校发展,是完善高等教育的最佳契机。虽然高职教育创新与改革已有多年,但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限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没有放开手脚。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接受再教育,强化系统性培训,引导其了解人性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为教学创造良好氛围。例如,转变传统侧重管理的人力资源工作模式,强化对教师的关怀,了解教师需求,提升职业培训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为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展需要,开拓新的管理形式,升华人性化管理思想,进一步创新考核与评价体系,优化薪酬体系结构,这是改变传统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这个过程中,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茶文化的内涵、挖掘茶文化所拥有的思想品质,并将其融入到管理理念革新及管理思想升华的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加持和支持,让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更好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和观念。
3.2强化师资规划,创新绩效评估
茶文化时代,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拓展人才招聘形式,推行聘用制,打破传统铁饭碗,提升教职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不同高职院校发展方针和发展特色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是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按需设岗,强化公开招募,提升招聘质量与效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理性分析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深入剖析师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部门进行友好协调与沟通,开发全新招聘系统,确保招聘的公开化与人性化有利于提升招聘质量,加强招聘监督。在这个过程中,高职人资管理者可通过挖掘和应用茶文化中的人本理念和思想,提升对师资规划的“关怀性”,使师资规划在契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诉求。让教师招聘工作更科学、合理有效。例如,成立人才招聘委员会,由其监督招聘工作,提升学校内部工作人员流动性,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使人资规划与教师职业发展综合起来。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管理结构。高职院校绩效评估体系的转变与优化是为了更好的为教育发展而服务,传统评价管理过于扁平化,应建立全过程考察体系,了解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提升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例如,在对教职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时,除了解其教学质量外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征求学生意见,从多维角度了解教职员状态,以确保及时发现优秀人才,优先提拔优秀人才,避免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调整与优化员工薪资结构,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人文关怀,提升教职人员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以此完善工作结构,提升工作质量。此外,在茶文化的视域下,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注重对教职员工发展需求的关注和重视,通过促进教职员工的发展,使绩效评估更具针对性和成效性。但要想实现该目标,高职院校应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注重对教职员工思想的“引导”,使茶文化在绩效评估中,更好地塑造人、发展人。
3.3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用人体系
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儒家哲理、道家理念和释家思想,能够通过思考“人”的发展与成长,探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人的发展”是茶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在长远、宏观及战略的角度,明确自身价值、解决现实问题,发掘自身所拥有的“潜力”和“作用”。因此,在茶文化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优化管理目标,强化长期规划,以长期规划与短期管理相结合,从多维角度提升管理科学性及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展开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状态,强化岗位分析,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完善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高职院校提供服务工作,本身具备管理和服务双重责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利用茶文化提升其思想认识,培养其奉献精神,引导其根据高职院校发展需要优化师资队伍,这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不同教师年龄与职称不同,其管理模式也会有所区别,根据教师发展需要构建全新用人体系有利于优化师资。例如,利用评价机制完善契机,构建良好竞争氛围,促进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良性竞争,确保所有教职人员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高职院校教师担负教学工作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但其实践能力无法得到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积极与合作企业沟通,推动高素质教师到企业中任职,促进其积累实践经验,为完善教学比例奠定提供助力。究其原因在于茶文化是蕴含丰富传统文化思想和理念的文化形态,注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和思考,通过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可以让人资管理模式以“人才发展”为导向,优化传统的用人体系,使人才获得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如果忽视对人才发展的“关照”和“重视”,茶文化将难以在高职用人体系和管理模式中发挥出鲜明的促进作用,进而使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结语
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融入,使高职院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强化对茶文化的深入剖析,促进传统茶文化创新传承,利用茶文化缓解员工情绪,提升思想教育,有助于员工多元化发展,也能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管理矛盾,构建和谐教育空间。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是高职院校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也是国家发展需要。政府与社会应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贡献力量,积极营造和谐教育环境,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晓,刘勇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探析[J].公关世界,2021(17):105-106.
[2]方志涛,杨琼,龚健.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J].山西青年,2021(16):135-136.
一般来说,信息披露更多地强调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因此强制信息披露是一种法定被动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受到诸多限制;投资者关系管理则不同,它更强调上市公司主动地与投资者沟通,在资本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上市公司谋求市值最大化的主动行为,其内容形式机动灵活,是在强制信息披露基础上的一种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都是市值管理价值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都是市值管理的要素。在此,我们对2009年A股上市公司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持续完善
2009年是A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持续完善的一年。随着交易所将2009年确定为上市公司治理整改之年,在政策环境驱动下,上市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改善、内控建设开始起步、企业社会责任得到重视。然而,2009年A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发展仍较不均衡,行业、所有制、地域所带来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关联交易仍较为严重。
A股治理成效总体趋好
2009年是我国A股市场公司治理成效总体趋好的一年。总体来看,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出现了三个积极趋势:
首先,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试点出台,为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地方国资委试点直接持有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向“淡马锡”模式学习、上海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等,都是对改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有益尝试。
其次,传统的治理优秀公司依然大步领跑在前。例如,在由社科院评选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100强名单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神华、中海油服等传统治理优秀的公司依然占据着排名前列。
最后,后进者的改善也促进了整体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宁夏地区的11家上市公司在地区治理专项活动中通过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建立防范上市公司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及违规担保的长效机制、提高董事勤勉尽责意识、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规范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工作程序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另外,从两大交易所监管记录来看,2009年,沪市共有2家上市公司、深市共有20家上市公司因公司治理或信息披露问题遭到处罚,这一数据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50%与13%,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2009年公司治理的改善。
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
行业分布显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尽管中国金融类公司治理改革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近几年大量的金融企业上市成为推动其公司治理水平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金融业上市公司必须同时遵守证监会、银监会的法规约束,保险类上市公司更要接受保监会的指导,这在无形中促进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其中,公司治理指引、董事会尽职指引、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指引等具体细则的推出,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形成了明确的指导,并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此举对吸引市场理性投资者的关注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所有制分布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过去,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下的家族制管理。这使得任人唯亲、家长制作风、缺乏有效监督等现象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而2009年内,一批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内部设立职能委员会,确保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通过提升监事会地位,并聘请职工监事等,使得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也得到强化。例如,鸿博股份就在年内聘请了独立董事,并设立监事会,在监事会内增选一名职工监视,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反观国有上市公司,由于本身治理结构已较为规范,加之垄断带来的体制僵化,因此治理水平的提升相对较为不明显。
地域分布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治理水平依然领先。综合多家机构的治理研究报告结果发现,东部发达地区公司治理水平依然好于中西部地区水平,例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在各治理排名中都名列前茅,而广西、海南等省份则相对落后,仍需要努力。
制度建设得到强化
2009年,部分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构建历来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独董不独,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仅没有出具独立性的意见,甚至还常常缺席股东大会,公司治理一片混乱。然而,随着整改的深入,以及对独董、监事会作用的日益重视,相关建设逐渐提上上市公司工作日程。
针对独董不独得现象,青岛啤酒设立了“首席独立董事”制度并安排公司审计师每年单独与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沟通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年内ST金顶三名独立董事提议罢免公司总经理并获得通过,以及年底ST银广夏监事会谴责公司董事长朱关湖的违法行为,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董事局召集会议免除其董事局主席职务的案例,也表明监事会正在摆脱以往花瓶的形象,在上市公司内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投资者的公众监督意识也对上市公司的董监事制治理带来明显促进。2009年证券市场发生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任职资格遭公众质疑的事件,像*ST九发、中大股份等。这些质疑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不合格董监事的辞职,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深鸿基首次将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公司治理条款直接写入公司章程。深鸿基明确提到:当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利益时,董事局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其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同时,公司董事局有权申请冻结其股份,甚至将股份变现来偿还损失。这一公司治理方面的创新标志着国内公司对内部治理的管理正从以往的外部监管、事后处理延伸为内部治理、事先预防。截至2009年底,深鸿基市值33.72亿元,较2008年底16.34亿元上涨106.36%。
关联交易问题突出
由关联交易带来的上市公司利益输送与资金被占用,将严重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由此也对市值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减少关联交易是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市值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9年,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2008年全年,共有1019家公司发生3397笔关联交易,合计交易金额仅有4322亿元;而到了2009年,共有1043家公司发生3568笔关联交易,交易金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5205.53亿元。以此计算,与2008年相比较,2009年关联交易公司家数上升2.36%,交易次数上升5.56%,交易金额则直线上升251.82%。
虽然2009年内关联交易大幅上升,也有少数公司因管理层监管、市场监督以及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驱使,纷纷进行了关联交易的梳理。其中,五粮液一案堪称典范。去年12月23日,五粮液以减少关联交易、增强公司独立性为核心的八项整改内容,对公司市值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正向影响。自公告日起至2009年底,五粮液市值上涨102.87亿元,市值增幅达9.36%。公司治理改善的良好预期,最终直接反映在公司市值变化上。
内控尚处初级阶段
2009年,A股上市公司内控建设开始起步,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例如,2009年底东航已开始通过积极制定内部规则来监控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进行风险控制。虽然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目前仍以自发为主,尚未大规模推广。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96%的上市公司未能建立自己的内控原则,82%的上市公司未设立反舞弊程序和举报系统,73%的上市公司达不到IT系统政策和IT安全政策的标准。可见,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并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是下一步改进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社会责任意识提升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兼顾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客户、职工、社区等。随着2009年8月5日上交所正式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企业社会责任正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溢价效果也越来越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市值管理角度来说,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投资者行为密切相关。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而且社会责任投资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将会更高。
据统计,在2009年,301家上市公司专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状况。其中,中国移动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理念与实践,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此外,2009全年共有1000多家公司参与公益性捐款,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以上,其中,有424家上市公司捐款达到100万元以上。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少数上市公司将慈善捐款、设立慈善基金等行为等同于社会责任,却忽视了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的保护。可见,上市公司应该从根本上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关注企业和谐发展,加强问责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与结构,才能切实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信息披露日益规范
2009年,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日益规范,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环境新趋势下的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2009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的一年。据统计,年内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而遭交易所处罚的案例,由2008年的27起降至22起,下降了18%。而从2009年5月披露的上一年度年报披露状况来看,1624份披露年报中,仅有11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审计报告,比重仅为6.77%,自1997年以来首度跌破7%关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4月13日,上交所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向单个或部分投资者透露或泄露重大信息,而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确保所有投资者可以平等地获取同一信息。由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保障得到了飞跃性的历史进步。
信息披露建设日趋完善
2009年是部分上市公司信披制度不断完善、信披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建立整体信披流程、规定信披唯一出口、明确各级信披责任等内容都被纳入多家上市公司的信披管理制度内。
以荣获上证所“2009年度信息披露奖”的中国太保为例,作为集团整体上市的保险公司,集团公司制定了涵盖各子公司的统一信息披露管理规定,并通过实践完善,实现了集团公司归口管理对外信息披露,有效防止了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发生。公司还制定了完备的信息披露工作规程,规定了各部门信息披露的管理责任,形成了完善的分级责任制度。同时,公司从董事、监事和高管到中层干部均参加过由公司或监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披露培训,信息披露也是公司新进员工的必修课程。最后,公司定时主动对外披露月度主要经营数据,提升公司的透明度。表现在市值上,2009年内中国太保市值走势总体较为平缓,没有出现急涨猛跌的异动情况。
信息披露管理面临挑战
2009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面临股吧传闻、人肉搜索、概念炒作的挑战。粗略统计,年内遭人肉搜索的上市公司已经涉及近30个省市地区、数百家上市公司,其内容涉及到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地位、产销情况、市场占有率、管理情况、关联公司、与上下游企业情况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而遭受“甲流”、“迪斯尼”、“重组借壳”、“明星股东”等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也分别达到了数十家;股吧传闻更是数不胜数。这也给上市公司的合规信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仅2009年11月上半月,深交所上市公司就澄清公告19个,其中因纸媒传闻引发的澄清公告12个,因股吧等网络传闻引发的澄清公告7个,占同期公告的32%。
这些防不胜防、难以澄清又不能不澄清的草根信息披露以及概念绑架,如不认真对待,将严重影响到公司市值的正常成长。以交大昂立为例,6月12日有传闻其产品益生菌粉具有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之后的5个交易日内其市值迅猛增长了46.04%;公司随即对该传闻进行了澄清,结果在之后2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急速下跌了15.25%。
由此,这些股吧传闻等也成为未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这些传闻、人肉搜索透露的信息如果属实,上市公司就得面临一个信息披露公平性的问题;其次,这些消息如果纯属谣言,上市公司就有必要予以澄清。对此,我们除了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外,作为上市公司,首先应当建立严密的信息监控制度及流程,提升信息披露的水平,对各类股吧传闻、财媒动态、券商研究报告,应该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当出现对公司不利或不实的传闻或报告时,上市公司也应进行及时公告,澄清虚假信息,以保证公司市值的稳定。
投资者关系备受重视
2009年,A股投资者关系管理也受到上市公司普遍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创新明显加快,投资者关系管理成效得到提高。但是,不同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发展较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仍然较为明显。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工程的建设也明显加快,为保障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1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在其不同的工程项目中都会具有不同的施工方案以及特点,所以在公路施工管理中所牵扯关于质量问题就比较复杂。在一般的施工管理当中,会出现先施工而后报告的问题,先进行检验然后再申请检验报告的问题;其次在施工人员中有些还缺乏对施工的基本结构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施工中就会经常出现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现象等,此类问题的发生就会导致在施工当中出现潜在的质量隐患;此外,在施工的具体管理当中,经常会出现在沟槽的填复土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所以导致车行在道路中会时常出现沟槽部位的下陷问题;在路基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碾压操作,会造成土基的压实度不足;一些工程施工企业为了抢先进度,而忽略了在路基的排水设施以及以盲沟的处理,沙砾也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平铺平整,只是做了简单的一边挖土基,一边摊铺沙砾进行施工,而摊铺的层次却不清,平整度和标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达不到密度的要求,这就是致使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等现象的发生。总之,在公路施工工程管理方面要涉及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 做好公路施工质量的几点对策
2.1 做好公路质量管理的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有效开展公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施工企业的部分员工来说,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施工质量要求的意识匮乏,因此要向他们灌输质量意识,并且要对该项内容进行不断的重复和强调,逐渐加强这些员工的意识以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态度。所以要通过改善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认识,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而这就要做好质量的宣传工作,将公路工程质量的特点灌输给这些人员,也只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在各个施工细节上对工程质量做到保障。
2.2 建立工程质量体系
公路施工具有工期长、工艺复杂、投资大的特点,要保证其质量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这是公路施工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工程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做好质量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政府监督,工程监理的控制以及施工企业自检。做好这三个层次的质量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公路监理制度,同时融洽和理顺三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去完成项目的施工任务、保证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依照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开展监理工作、保证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杜绝腐败。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组织结构,项目经理部要设质量经理,同时由总工程师负责全标段技术及质量控制;企业的工程部设主任工程师,主要工作职责是质量检验和技术,有专人具体负责本标段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此外,要建立质量保证责任制,责任到人,认真贯彻和落实业主及监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在施工现场做到质量人人管的工作氛围,做好标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2.3 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两个方面。(1)设计质量的控制。对路基、路面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总之,只有质量较高的设计才能出高质量的产品,施工单位省心,建设部门也省心,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2)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2.4 加强现场跟踪检查
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是做好现场检查,施工现场的许多质量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发现的。通过检查、抽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或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经济损失。要做好现场检查,一定要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在施工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质量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质量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施工人员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并随机抽查,重点放在工序质量检测上,工序质量检测主要是对工序本身在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要兼顾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做到“内实外光、线条直顺、轮廓清晰”。如检查砂浆施工时,要注意砂浆拌制是否标准,砌筑工艺是否规范,砂浆是否饱满,有无空洞,几何尺寸能否符合要求,养生是否及时等问题,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2.5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的措施和目标,使工程质量控制有的放矢,达到事前预防、事中严格控制,扭转事后检测达不到标准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的水平和效率。同时,要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但如果只抓质量,不抓进度,对施工企业来说,毫无效益可言,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总之,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
2.6 要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现在有些质监人员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频率和深度不够,以至于不少质量问题都没有及时发现。如果质监员不能对公路工程质量起到监督把关作用,不能当好质量卫士,质监工作就失去了生命力,就履行不好业主所赋予的监理工程师职能。因此,我们要加大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工作质量,自觉维护质量监理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同时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监理工程师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支持理解质监部门的工作。而且,为了提高质监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各级公路部门都要建立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公路施工监理工程师检验工程质量等级提供科学数据。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针对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争取做到有技术、有规范、有质量、有安全。同时,作为施工人员必须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强化质量管理,这样作为施工企业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Abstrac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determines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building material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right, strengthen control and afterwards control beforehand control, in the matte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together, can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hous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focusing on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Keywords: hous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概述
根据GB/T 19000-2000标准,质量管理指的是确定质量方针、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工作及职能,并对质量方针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系列工作。质量控制的全部活动,可归结为管理活动和作业技术活动。作业技术活动是控制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作业技术活动和服务质量的最重要的结果。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由于房建工程施工需要在多工种、多专业、多主体参与下才能完成。因此,房建工程施工需要将作业技术活动和科学管理组织起来,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应明确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将质量作为房建工程施工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明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目标,围绕既定的目标来进行施工作业。从房建工程的特点来看,项目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从时间上看,可以分成施工准备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等阶段性目标,从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环保、效益、进度、文明施工、质量等。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得到满足。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应对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考虑。在确定目标之前,应结合房建工程的规模,同时考虑工程合同及资源配置等问题,才能明确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来确定若干个小目标,便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该及时调整和优化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且这些因素都是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应根据房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施工的内部因素和外在因素,调整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以适应工程施工的需要。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将管理目标细分到各级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树立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特点和思路
房建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和工序,涉及的面非常广。从房建工程的施工情况来看,房建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机械设备、环境条件、工程地形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施工工艺及方法、投资成本、管理制度、房建材料、建设周期等,都会对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二)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异情况。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施工有着固定的流水线,需要进行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与稳定的施工环境和成套的施工设备相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但是由于施工项目质量存在着很多偶然性因素,如机械设备磨损、材料性能差异、环境变化、操作变化等,都会引起各种偶然因素发生变化。更严重的情况是操作方法不当,引起操作失误、检测设备失准、设备故障,甚至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容易发生第一、第二判断错误。由于房建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施工工序会涉及很多交接工作,施工材料种类繁多。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查,如果进场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就难以保证。如果不加强事前预防,只进行事后控制,则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则容易产生第一判断错误,将合格的产品作为不合格产品。因此,在质量验收时,应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四)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不能将产品进行拆卸、解体。
此外,房建工程施工质量还容易受到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工,施工企业会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如何控制成本、进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难题。
三、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思路
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事前质量控制阶段。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之前,其主要内容是安排好、组织好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工程施工做好准备。
(二)事中质量控制阶段。事中控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对重点工序交接过程的检查、施工技术选择、施工方案确定、配置材料试验,还包括图纸会审、变形观测记录、施工测量等内容。
(三)事后质量控制阶段。事后控制指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在工程竣工后,应按照相关的工程验收标准,做好工程验收工作,组织工程验收。
四、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
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项:
一是操作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准备工作。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首先统计管理人员的数量,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进行职责划分。在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将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熟悉施工图纸,监督施工现场的材料用量,根据施工设计图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准备好各种特殊工种人员,还应该做好施工现场技术培训工作,对特殊工种的人员应加强专门的技术培训,按照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二是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材料准备上,应根据工程需要,采购工程建设的材料。最重要的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和质量,对分项材料用量情况应进行准确核对,根据预算员下发的材料计划表,保证材料供应。在施工技术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应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法、施工特点进行准确分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结束语: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材料管理等内容,与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管理也密不可分。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难度较大。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对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工程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该增强工程质量控制意识,确保房建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倪南华.关于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中华民居,2012,(2):20,21.
[2]廖承军.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几点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141-142,145.
[3]蔡家红,路佳梅.关于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中华民居,2013,(3):67-68.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已成21世纪医院护理管理主题。护理部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重点,确保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到“五个满意”: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领导满意、政府满意,是护理管理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重要目标[1]。为克服以往质量管理弊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护士质量控制职能,调动所有护士积极性,实行全院、全员质控,护理部重新审视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对护理质量管理思路与运行模式进行调整,收到明显效果。
1 改变质量管理思路,调整管理运行模式。
我院有50年底蕴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质控、院质控组质控及病房质控三级管理模式,每级质控均有各自职责和工作要求。多年来按照各自工作轨迹运行,对全院护理质量监控和质量促进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此种模式也存在弊端,如彼此间缺乏纵向沟通与横向反馈,护理部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基层质控中存在问题,反馈不到位,存在查与改脱节现象,对全面把握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及时改进与提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结合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对质量的要求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标准,护理部对现行质量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充分认识到原有质控运行模式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缺陷,决定对我院质控运行模式进行调整,重点加强三级质控之间的纵向沟通和横向反馈以及病房质量监控,变传统“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模式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对口检查等多种形式,形成有质控、有反馈、有整改的完整体系。管理诸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任何管理活动的全部要素整体过程都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护理部作为护士长的直接管理者,要应用其领导能力,去影响和帮助护士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开发护士长创新意识,增强其工作满意度,提升其敬业精神,使其自愿努力达到团队目标,给护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工作成果。因此,现代护理管理必须在工作自然属性调整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思想。人们常以“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来肯定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要通过激励、启迪和凝聚作用的领导技巧,激励护士长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激发共同的理想,形成群体合力,最终实现管理目标。[2]
2 具体做法
2.1 护理部对护士长实施目标管理,高度重视护士长台账,科学设计科室每月自查表 ,实施护士长对口检查。
目标管理是计划管理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对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实施系统管理;利用目标向导行动,增强群体和个体行为向心力,聚集力和创造力[3]。护士长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护理部对其实施目标管理方式,对加强和改善基础管理及培养护士长各项综合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增强目标管理者责任、作用和透明度,使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能整体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益,使医院护理工作运行机制有序协调。根据我院质量管理要求,护理部对运行中护士长月自查表修改,增加护士长质量自查范围,并规定将各科质量自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采取解决措施等填表,于月初反馈至护理部,形成自下而上信息通路。为保证月报表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收集上海、苏州、无锡等三级医院资料,召开护士长会议进行讨论,征求部分大专以上骨干护理人员意见,以期达到既不增加护士长工作负担,真实反映科室自查质量,又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2 强化培训力度,有效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成功的保证[4]。为转变护士长思想观念,变被动质量管理为主动质量监督,增强科室自我监控力度,对全院护士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到新加坡、香港、青岛、上海、苏州、南京等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并详细介绍采取护士长质量报表目的、意义及方法,强调科室质控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然后有效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其中基础质量是达到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前提条件。
2.2.1 通过抓基础质量,如:开展“年轻护士素质提高活动”、分层次有重点培训各级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人员素质,激励护士尤其是年轻护理骨干积极性;借助“5、12护士节”进行多种形式理论技能培训、演练与竞赛,护理查房、案例分析、PPT交流、优秀论文评比、护理流程情景表演等,优秀护士进修、专科护士培养等提高护士工作素质和服务能力,让其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通过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合理放置药品物品、科室合理布局等,为护士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这是预防护理缺陷、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2.2.2 强化护理质量环节控制。护理工作有没有规范、流程及要求?是否环环紧扣、层层落实?护理人员能否自觉履行工作职责及规范?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干扰,往往会造成护理工作程序中断或环节缺失,如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核对无效,受心理定势影响等均会对护理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管理人员要通过对制度、规范、流程的解读,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危险因素,并加以纠正,以杜绝差错发生。
2.2.3 重视终末质量管理。终末质量是护理工作结果,管理人员要善于通过终末质量找出影响质量结果的根源及潜在危险因素,加以科学控制和解决。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点质量管理理论中指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5]。
2.3 加强科室自查自纠、互查互纠。
管理就是环节的理顺,使每项工作环环相扣[6]。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是重视过程质量控制,向目标管理、系统管理一样,现代的“过程管理”正在替代传统结果管理。所谓结果管理,就是只要不出事故,工作程序和方法便不成问题。过程管理,则是把一切工作都看成过程。过程控制管理模式正被医院管理者认识和运用,过程质量主要是针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行为,特别是对护理行为进行督导,控制护理人员工作中随意性,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运作规范,遵照卫生部“三个规范”原则,如各种注射、鼻饲、导尿、急救配合、晨晚间护理、护患沟通等护理技术和服务每一步骤都按规定完成。护士长要善于发现工作中薄弱环节和薄弱人群,重点进行管理和监控,主动、及时识别影响质量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杜绝危险因素转化为现实。每月还组织护士长进行对口检查,相互督导相互促进。
2.4 建立有效的反馈追踪机制,重改进轻处罚 。
启用护士长质量月报表后,护理部及时了解基层质控中发现问题,结合护理部质控中发现质量问题,将有价值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每月向护士长、护理人员反馈。对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追踪,共性问题在护士长会上进行警示外,在质控检查中重点进行追踪。为鼓励科室主动发现问题、反馈问题,鼓励不良事件非惩罚上报,护理部对科室上报质量问题不予扣罚,护理部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反馈与通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此种策略既调动各科护士积极性,也解除科室后顾之忧。护理部质控组根据每月质量检查情况,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反馈,指出现存护理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并进行统一和规范。为帮助科室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制定护理质量反馈表及时反馈,要求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反馈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限期整改,并将质量反馈单于2日内反馈至护理部,院级质控组进行复查。对于科室护士长解决存在难度的问题,提交护理部协助解决。
3 体会
3.1 牢牢树立护理质量管理观
通过近2年运作,护理人员树立质量管理观,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质量管理已不仅是护理部、护士长等管理人员职责,每个科室都形成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框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质量管理工作在科室得以落实,强化全院、全员管理理念。
3.2 重视护理工作具体过程和结果的监控
工作方法调整和管理意识增强,使各科护士长更重视对过程和结果的监控,特别是加强对护理过程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运行中偏差,从根源上控制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3.3 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满意度
通过全院护理人员的努力,我院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据近2年统计,护理缺陷、投诉率大大降低,表扬信、锦旗数量明显增加,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市、区级质量检查中病人满意度>99%。
3.4 加强三级质控间沟通,形成动态质量监控网络
调整质控方法克服以往质控模式缺陷,加强护理部与临床,临床各科间沟通及联系,为护理部全面掌握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运行提供信息,使我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动态质量监控网络,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林.持续质量改进在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2B):2240.
[2]赵婉文,余碧瑛,区月霞.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
[3]张培郡.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2(24):18~19.
就连门口的保安,也是管理者呀。他要审核进来人的身份,防止坏人进到公司,要检查出去人的行李,防止公司的财产被盗,他随时都在做决策,你说他能不是管理者吗?在“13跳”的富士康,大门口的保安,有权因为工人不带厂牌,和保安顶嘴等行为,炒掉这个工人,你说他不是管理者吗?华为的保安也很厉害,我以前去华为上课时,在深圳坂田基地的大门口,我的电脑被检查。在培训大楼的门口,我的电脑被检查。在整个过程中,保安还不时点击他的电脑,查看有无这次来客的“电子流”,华为的人领着我,才允许进入培训教室。从大门口到培训教室,大概花费半个小时,这是我进到的最严格的公司,这里的保安确实是管理者,所以在很多企业被叫做“安全顾问”。
可以设想一下,你们企业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者,每个人都根据公司的目标,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策。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决策负责,都承担相应的责任。你们这个企业,一定可以飞速发展,成为你所在行业的老大!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对作业环境陌生,路桥勘测中各种危险、危害随时可能发生。作为公司,在整个工程中,应该从源头抓起,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和协调各施工单位的作业。要实现项目的长期安全目标,就必须对安全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然而,目前项目安全管理的状况不尽人意,安全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项目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知识的有效管理,导致安全管理知识的丢失; 项目安全管理文件的简单编撰导致了项目安全管理知识共享的低效; 项目安全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的难以编码导致了隐性知识的丢失等。因此,有必要对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方法、措施、经验、教训等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以便为后续管理提供支持,这就需要运用知识管理方法。
二 知识与知识管理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首先提出了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管理的概念,指出人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彼得·德鲁克继续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提出“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美国波士顿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在知识管理的工程实践和知管理系统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阶段理论和知识管理模型,是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主要理论。与此同时,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针对西方的管理人员和组织理论家片面强调技术管理而忽视隐性知识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并系统地论述了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区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利用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进入到崭新的 2l 世纪初,瑞典企业家与企业分析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将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引向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并相互比照的道路,他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出,要进一步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个人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进入我国已经有一段较长的时期。然而,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既没有被广泛地接受认可,又没有被较好地实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机制逐步完善,为了适应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一些建筑企业开始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管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信息与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开展知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建筑企业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三 路桥勘测公司安全知识资源分析
在实施知识管理前,路桥企业就必须对本企业中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详尽的分析整理,以确定知识管理的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资源理论认为资源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是资源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知识资源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的显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以路桥理论、科学发明和工程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非常方便地整理、存储以及管理显性知识。路桥产品、路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法、生产工艺、以及企业拥有的资质和专利都是企业重要的显性知识资源。企业的隐性知识是指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的知识,它们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企业拥有大批的知识型员工,这些知识型员工是公司重要知识资源的拥有者、使用者、创造者以及发展者,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等,他们都是企业最重要的隐性知识资源。即便是普通员工和基层施工作业人员在企业知识管理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企业内部拥有的对大量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加工、存储等相关的系统也是企业重要的隐性知识资源。
在安全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将有利于减少安全管理中形成的知识碎片,而且通过对凌乱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可以将以文字或语言形式保存的信息资源与人的头脑中的经验思维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将之运用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 知识管理在路桥勘测公司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分析
近年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与日俱增,随着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产品、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知识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作用日益突出。基于知识管理的路桥勘测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就是从获取的大量知识中发现支持安全管理的知识,进行项目安全计划的制定、项目安全计划的实施控制及项目安全计划的实施效果评价,创造出新知识,实现所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共享,实现对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及个人知识、专家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实现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一) 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就是要将文档、数据等( 显性知识) 和存在于人脑的专家技能( 隐性知识) 转化为可复用、可检索形式的知识。路桥公司安全管理中,知识获取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电子文档资料、纸质文档资料、语音资料和数据等的搜集、分类和整合。企业的显性知识是相对容易获取的,较难获取的是企业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知识; 可以通过商业购买的方式获取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 可以通过获取技术的存储媒体( 如光盘、书本、网络、录像带等) 、软件等方式获取知识。其次,企业的知识小组可通过业务流程分析,确定企业急需的关键人才,并通过内训、招聘等方式弥补。最后,还可通过与其他外部利益组织组成虚拟企业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政府、银行、法律部门、业主的沟通,获取多方知识。
( 二) 知识传递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施工也在不断的发展,其质量管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搞好质量管理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未来公路的使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公路施工的质量,将施工质量放在第一位,一切以质量为前提,搞好一切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为了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一道道工序做起,并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作为重点,只有每道工序的产物合格,才能确保整个项目质量合格。本文从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出发,并分析了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中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思路方法。
二、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特点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项目是一项施工周期长,涉及面非常广,受干扰因素特别多的产品。它自身具有单一性,预约性,固定性,群体性,露天性等等特点。具体说来,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公路施工前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环节
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这是无容置疑的,然而要想更好的做好公路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公路施工前的管理,这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前的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的管理,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方案的管理等等。只有在前期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的所有因素都将影响质量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首要一条就是与施工有关的所有因素都将影响施工质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设准备、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各环节。这些因素都与质量息息相关,要想做好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3、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效益
现代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最大的特点便是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按合同条款规定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并签字认可的工程项目一律不支付工程费用。监理工程师就是运用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去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三、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如下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1、质量意识淡薄
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其主要体现在公路施工单位的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缺乏对公路质量重要性,综合性以及艰巨性的高度认识。这些人员一味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忘记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最最基本的观念,不按照客观规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松散,没有把质量管理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严重影响了公路施工的水平。
2、政府监督不力
政府对公路施工单位的监督也是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我们目前的很多公路施工中,政府对于其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很多施工项目,政府都不能很好的了解其中的情况,对其内部情况缺乏很好的科学判断,这严重影响了对其施工质量控制。
3、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
大部分设计、监理、施工、监督单位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还不能满足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有的与实际要求相差很大,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四、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创新思路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总结出如下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思路方法:
1、树立施工质量意识
提高每一个参与公路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将质量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为了树立质量意识,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让参与公路施工的每位员工树立高度的质量责任心,荣辱感。相关管理人员要对质量问题坚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让每一位员工都心系工程的质量。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质量宣传工作,通过这些宣传工作,树立质量意识的氛围,让每位工作人员心中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使施工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是事关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体现。
2、完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是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为了完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质量创优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创优工作全权负责,并定期进行组织、优化公路施工工艺,各施工队队长对施工项目的创优工程负责并组织实施工作;(2)各管理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对各自的质量职能工作要负有责任。总之,制定这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措施,可以使得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受控制状态,有利于全过程质量管理和监控作用。
3、提供强有力的质检基础保障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是综合性工作,有众多因素促使其往前发展。所以,要想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就必须所有因素的管理,其中质检基础保障的加强就是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明确并强化技术标准工作;(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4、加强施工完结后的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