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4: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4;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88-01
作业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并不注重作业设计,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作业的设计,不仅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到多元作业设计的探究中,设计更多高质量的作业有效辅助课堂教学。那么,究竟如何设计多元化的高中地理作业呢?
一、材料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材料搜集型作业,顾名思义是指以搜集相关材料的形式而设计的一种作业。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地理知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教学主题设计一些材料搜集型作业。例如,教学“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材料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完成:搜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关“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案例,并对其进一步进行整理归纳,探索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具体危害。作业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互联网、报纸等途径搜集了大量案例。第二天上课时,要求学生自告奋勇向全班同学阐述自己搜集到的案例,并引导大家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相关案例的搜集、讨论、分析,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比教师一味地讲述教材内容效果要好很多。材料搜集型作业并无固定答案,其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并无任何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适时设计材料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辩论型作业的设计
为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地理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辩论型作业。辩论型作业与传统的书面作业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不仅灵动,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节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辩论型作业:城市化对人类的发展究竟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作业布置下去后,要求学生自主分为观点对立的两大阵营。接下来,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辩论。一方表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城市化后人类的交通、生活也更为方便。所以说,城市化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另一方表示:“目前,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原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受到城市化进程的严重破坏,致使人类失去了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双方一度各持观点,相持不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样的辩论型作业的设计,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积极调动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他们为说服对方不遗余力地积极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不断得以深化。
三、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调查型作业是以调查形式完成的一种作业形式。为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教师适当设计一些调查型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得到培养,也可以有效加深他们对相关地理问题的见解。例如,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时,设计这样一个调查型作业: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写出一份不低于200字的调查报告。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中有学生发现:学校周边的河流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在对部分钓鱼者进行访谈时,有人表示:“以前河流中的鱼很多,每天可以钓到很多鱼。现在的河流污染严重,造成鱼类无法生存。即使钓到鱼也不敢吃,害怕鱼体受到污染,吃后会生病。钓鱼仅是自娱自乐而已”。还有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周边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非常严重,部分工厂的污水排放并未得到处理,而是直接排放至河道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河水污染。还有学生发现:目前,学校周边城区的垃圾污染非常严重,尤其在菜市场周边,有很多垃圾发出阵阵恶臭,引来了很多苍蝇的光顾。通过本次调查,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由此在心中逐渐建立起了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在调查中学到的知识是课本上很难学到的,通过设计调查型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活化自身的地理知识运用。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的作业设计形式是多样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上述作业形式不同于传统书面作业形式,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影响下的新型作业设计形式。在具体的作业设计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传统书面作业设计形式与新型作业设计形式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丰富作业的设计形式,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作业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但在地理课程全面改革的今天,作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入高中阶段,随着所学课程的增加,作业量的加大,学生总体学习负担过重。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全面思考,精心设计。现笔者就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思路与要求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作业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设计作业应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使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中,我首先把握三个领域的基本目标来设计课堂作业,一是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进而了解其对地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二是通过图片“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课后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完成“必做题”就可以,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再搜集一些太阳对地球的其他影响,并以手抄报的形式让其他学生共享资源。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降低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又培养了学优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二、作业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书面形式,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教师适当地采取口头练习、创设问题情境、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设计作业,更能吸引学生,提高他们作业完成的质量。如在教授完《宇宙中的地球》一节后,学生基本能了解地球在所处的天体中的位置,知晓太阳系的其他成员,进而理解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理论。我在设计作业时,从教材出发,没有布置以往的那种书面作业,而是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外星人是真实的吗?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让他们课后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课下大家一起讨论。这种形式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决心,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作业形式,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业的设计要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挖掘生活这本大百科全书,利用这一资源布置作业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质疑生活,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在学习地方时和区时时,我们可以历届世界杯足球赛为背景材料设计作业,让学生真正理解世界各地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异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了热力环流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小实验,以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这样将布置的作业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使知识探索的过程变成活学活用的过程,学生所学知识则可在反复迁移中巩固、提高并不断深化。
四、作业的设计要具开放性
新课程的主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地理作业的设计要跳出书本知识,跳出题海,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发挥自身的最大能力。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生最关心、最熟悉的问题。在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之后,学生对于我国人口的现状有了基本了解,会分析人口增长曲线图,掌握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我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为主题,设计了开放性作业:《你是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资料完成作业。在下一堂课上,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并选出完成较好的小组展示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参与合作的精神,还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作业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地理学科的特点不像数理化那样枯燥,也不像历史政治那样需要强化记忆,它是靠学生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来学习的,尤其是地理课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地理作业在设计上也要讲究趣味性,才能彰显地理学科的特色。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熟记于心的,但是都不系统,本堂课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强化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已经大体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等。我结合课本中“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设计了趣味性的作业:想象一下现在你是一名医生,通过观看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为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开一个处方”,然后看看谁的处方最有效,最后制定出一套节水的行动计划。通过这种趣味性的作业,学生很认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最终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学到了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及拓展,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让学生理解、消化、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课改之后地理的教学不能仅仅聚焦于课堂,还应该重视地理作业设计的创新。不过现实情况是,虽然课改已经深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地理学科的作业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怎样设计出符合地理新课程的作业是高中地理老师需要立即进行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地理作业设计的不足
1.功能有限,形式单调。迫于高考的压力,当前高中地理的作业基本上就是数量巨大的练习题,作业的实际功用完全得不到发挥。作业已经沦落为课堂知识的重现,根本无视其对学生探究思维的锻炼。这样的作业通常就是单调枯燥的书面作业,导致学生觉得地理作业非常枯燥,进而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令作业完全成为了负担。
2.统一口径,不分对象。当前的地理作业不论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作业的要求方面完全是统一口径的。这种情况下,根本体现不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区别。由于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领会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盲目的让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肯定会导致有些学生轻松完成,有些学生苦苦挣扎的现象,进而引发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教师当然十分轻松,可是学生并未有太大收获。
3.独立完成,欠缺合作。将书面习题作为主要内容的作业,通常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样自然会造成学生建立不起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就算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基本上都是依靠独立的思考或者翻找相关资料来解决,很少会向教师以及同学寻求帮助。教师和学生彼此都缺少足够的交流,导致无法及时获得他人的优秀学习经验与成果。
二、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过去的地理作业仅仅重视学生吸收足够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新课程标准下地理作业的设计需要转换理念,达到新的高度。
1.作业内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学知识以及规律;学会基本的地理技能,了解学习以及研究地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与手段;提升爱国情怀,建立正确的人口以及环境观念。所以,作业设计的内容不应只是聚焦于地理知识以及规律,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地理技能以及研究思维,最终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在新标准下,探究性学习、地理调研与勘察、地理数据的搜集以及整合等应该作为基本的地理作业内容。
2.作业形式。过去的地理作业基本上就是书面的形式,过于单调,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需要将作业的形式尽量多样化。在保留原有重点题目的基础上,应该联系教学的具体情况适当附加一些讨论性质的课题、阅读性质的文献查阅、实验性质的方案设计等形式。不同形式的作业相互结合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学习的具体进程,能够提升他们的素质,让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作业评价。新课程标准对地理作业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有的单一评价方式明显不符合新的课程要求。在评价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按照作业的具体情况,使用区别对待的评价方式。比如,书面评价最好用在书面的作业上;对某个学生的点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口头进行。同时,在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应尽量利用激励以及推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作业设计改变的思路
1.提高开放性。旧有的教学理念认为:地理学科的作业安排与评价是个封闭的过程,具体的封闭性表现为:地理作业中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学生必须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在限定时间里完成作业的内容。这种旧有的理念导致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知识以及个性特点,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辅助方式,进而造成学生面对作业时非常被动,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新课程标准要求:每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有需要,学生应该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作业内容。所以,高中的地理作业需要采取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做的作业,将“要求我完成作业”变成“我要积极的完成作业”。
2.提高差异性。每名学生之间都有巨大的区别,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模式、知识掌握水平的区别,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层次上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进而冲破旧有的单一作业设计形式。基于这个课题,库克设计的方法十分值得推崇: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需要,库克将作业划分为基础部分、综合部分、延伸部分,并将这三种类型的作业标注在各异的卡片上,按照班级学生的具体能力将适合学生的卡片发给他们。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作业,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取得进步。
一、前言
新教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基本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新教改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出发点,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材。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新教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精神,在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很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比如,新教改更加不注重死记硬背的地理知识,这也和近几年高考题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起初是大部分的外国国名、矿产不需要记忆,到后来国内大部分的矿产、资源、电站等诸多数据也不需要记忆,现在连区域定位的考查也在淡化。新教改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必备地理知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阐述事实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因此,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必须真正吃透新教改的思想和标准,吃透新教材蕴含的知识和理念,对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知识进行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各种信息,进一步加以整理、归纳、吸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探索、掌握和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与新要求,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
三、新教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方式,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传统的作业模式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那么,高中地理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跟上新教改的步伐,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使高中地理学习充满活力,而不抽象、乏味的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分组讨论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甚至可以是做游戏的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老师从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加以引导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过分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走向“主动探索实践”。地理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地理课程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方位的调查、观察、实践和研究活动,如周边环境状况调查、本地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建立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地理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新教改后的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课堂中即要发挥教师教授的水平,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与学完美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从新的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与学生一起分享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地理考察与探索等,都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新教改高中地理所要求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结合新教改提出的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情况,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索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喜欢地理知识在先,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在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为培养现代地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形成现代文明及生产方式的基础,地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地理信息汇总全球化成为可能。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设置的高中地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在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树立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构建与生成―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设计之途径解析
1.领会新课程理念准确定位是前提
没有充分领会新改革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片面或者错误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传递的信息从根本阻碍了新教学方法的渗透。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因素,强调人地关系为内容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给教学提供了一条主线,即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由此看出,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加突出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发展性和实用性。因此,将课程主线明确定位于此将有利于从宏观上正确带动整个高中地理活动的有效设计。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
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认识与分析问题―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依据教材创新地理活动课程是关键
新课程标准将地理教材中的活动部分提升为主要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地理活动部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思考性活动。这类活动实际上是对地理教材内容的反思和巩固;第二,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活动强调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切实有效的应用,针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第三,探究性活动。建立在思考型和实践型基础之上的探究性活动针对的是教材和习题上的开放性题目,研究性及探索性要求强的特点十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中阶段的地理课鲜有涉及活动课内容,如果教师能将地理活动课提升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既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又是强化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4.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
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为了适应时展,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善待地球珍爱环境成为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共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强化整体教学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等等。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地理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增强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非常重要。在如今的高中地理学科中,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内容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内容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很多学生恰恰对做作业缺乏必要的兴趣,影响了作业功能的实现。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趣味性的内容。第二,注意作业内容的实践性。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它们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处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这种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多加留意,尽量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例如,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朝向,看一看一天中日光照射的变化,思考一年四季房屋日照的变化情况,总结不同地区房屋建设过程中朝向的特点。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巨大的用处,有效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能力特点、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个体差异性,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时,就是成绩的优劣之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些内容如地图的计算和一些地图的判读作业,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轻松完成,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这就是所谓的“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懂得把握难度,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作业完成效果。为了解决“吃不饱”和“不够吃”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层次性原则,即选择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这样,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强化作业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形式单一封闭是当前地理作业设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往往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简答题等。内容多局限在本学科知识之中。这种单一封闭的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努力改革作业形式,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开放化至关重要。在作业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活动作业等。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演讲作业、调查报告作业、研究性课题作业,在这种形式多样的作业中,不仅可以淡化作业的枯燥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另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开放性的原则。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敢于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作业,这种开放性的地理作业可以打破学生狭隘的知识观,使得学生把地理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好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应用性。
三、作业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评价的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评价为主,二是作业评价缺乏针对性,“√”或者“×”基本上就是教师能够用到的评价语言。由于评价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了作业有效性的实现。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要注意适当改进,一方面,在作业评价主体上,要努力由过去的单一教师评价逐渐向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转变,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其角度和方法会有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主体那里获取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使得评价活动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在评价语言方面,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或者“×”的笼统的评价方式,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从评语中获得必要的信息,然后以信息为依据对作业进行适当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作业设计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合理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二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从作业内容到形式,再到评价,都要认真把握,大胆革新,保证地理作业能够真正实现作业功能,让学生在完成有效的作业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地理学科属于文科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小理科”。在地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大量的公式计算。在“等高线”“等深线”等相关计算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理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形势下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模式下,开展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创新,是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高效创新。复杂的教学环境对广大的地理学科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效展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可行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包容度
在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工作创新,很有必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加以尊重和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布置与之匹配的课后作业,从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预设更大的包容度。
对于偏科较严重的“理科男”,高中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课后针对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地理课程中的“地球自转公转”“时区计算”等教学难点开展多媒体教学,将互联网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重点设置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摩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吸收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议,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然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重点的具体设置。
3.安排小组和活动,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
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来说,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将地理学科中的教学难点设置成一个课题,有序开展各种各样主题的地理实验。
教师在解答地理难题的时候,还能够把各种抽象的地理现象,转变成具体的物体运动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找到相关地理课题实验性学习的最后答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最大成功。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在全日制中学中开展地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重点是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合作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从最大程度上深入挖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已知条件,进行定向思考,从而找出解决地理难题的普遍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4):115―118.
[2]旋晓伟,王 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1):125―128.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地理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人文与社会相融合的科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地理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索的学科,在地理知识教学中,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作为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不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巩固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点,最终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进行生搬硬套,无法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地理学科的学习价值也无法全面有效地呈现。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读图分析能力逐渐被重视,以下是关于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的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重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纵观高中三年的地理内容,其基础知识点都比较零散,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夯实基础,把这些看似零碎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夯实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融入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复习“中国主要地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空白的行政区图,带领学生先温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点,比如我国有哪些山脉,并且引导学生在山脉上填写上名称,再填写出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状。如下图:
中国沿北纬32°地势剖面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直接标注出来,特别是复习阶段,要重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印象会更深刻。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多半都带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难以激发对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时候,要注重读图的趣味性,学生对读图分析有了兴趣,才能在身心压力较大的高中学习中找寻到一丝温暖和曙光。张洁曾说:“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
上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水质的示意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思考,图中甲处有着怎样的特征?乙处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请问形成舟山渔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丙处是我国的秦山核电站,这个核电站利用哪些自身优势开发了哪些能源?结合图示分析,针对图中海域的水质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究这个海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基于这样的图示拓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直观、有趣。由此可见,可以通过读图分析,能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
三、注重创新,强化动手绘图技巧与能力
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强化动手绘图技巧与能力,这是引导学生完成从对读图分析的初级阶段到读图分析的高级阶段的过渡。通过动手绘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学习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及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图上进行标注。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了解到锋面雨带的形成是由于夏季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与来自北方南下的冬季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最终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上……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用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在空白的地图上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上分界线。由此可见,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看图示的初级阶段,而是应该过渡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整合、理解,最终在空白图上自己绘图的高级阶段,以此来完成对读图分析能力的整合与运用。
四、作业设计,注重图文转化能力的训练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海量的作业,学生被迫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巩固其实作用不大,作者认为,作业布置不在于量多,而在于精选、科学、合理、有效。针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项能力,可以通过布置图文转化的作业题,让学生在图文转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读图分析能力的巩固和进一步的升华、领悟。
在课外练习中,作者通过改编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读图分析能力来进行解题。
例题:某国家的总人口约为500万人,这个国家经济发达但是淡水资源稀少,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640平方千米,主岛面积为540平方千米,海拔不高、地形单调。以下左图为该国的地区图,右图为该国的气候资料,请读图并分析这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
这一类题目是综合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小、四周环海,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较少、河流较短,人口密度大,结合这个地区的气候图发现,这个国家常年高温多雨。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灵活设计作业,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设置趣味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趣味的影响下,乐于完成作业,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有一些读图分析题目难度较大,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探究、一起交流、一起解疑,在读图分析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总之,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多重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辨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辨识能力,有利于促成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高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大量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采用图表可以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理方面的规律,读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从大类上划分,地理学科属于人文类学科,然而与政治、历史这样的人文类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其中的理科特征又比较强,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理学科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文理特色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样不但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显得被动,无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而且使得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收获十分有限,只是掌握了一些固定化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在新课改的引领之下,开始重视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获得实际能力的提升。而在地理学科中,这种实际的能力既包括基本的地理知识,又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重视备课工作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活动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方面的准备。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必然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有了这些翔实的学生信息作为基础,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导入技巧的使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承担着引起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知识的讲授做铺垫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钟时间,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利用这三五分钟的时间,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就会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以旧引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例如,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这章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自制了一张幻灯片。我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了很多有关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土地沙化、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图片,再配以一些文字说明,使得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工具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的热情相较于以前显得更加高涨,教学效果很理想。
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活动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我们仅仅是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使得教与学发生了割裂,降低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一改往日的教师“一言堂”,注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灵活地采取各种学习方式,如讨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引导发现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我在讲到“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籍报刊查阅、上网查询等方式搜集一些我国近几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然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我国境内比较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哪些?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域集中在哪里?就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参与的热情相较于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要更高。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搜集、整理、归纳、总结、团结协作等一系列的能力,从而使得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相较于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活动,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四、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作业设计环节有效至关重要。然而,地理作业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封闭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不是选择题就是填空题,不是填图题就是简答题,这种作业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难以发挥作业应该具有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改进作业设计理念,注意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突破,例如,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活动类作业,像是一些课外调查报告、课外小制作、专题演讲稿等,使得作业形式不再局限于书面作业形式,而是在类型上更加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中实现各种能力的提升,使得课后作业不仅成为巩固旧知识的手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地理学科中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契机,争取在地理教学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强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二、教师方面
1.课前认真备课
备课要“五备”也就是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练习、备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部分教师不深入了解学生,没有考虑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老师讲课脱离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课堂运用科学方法
(1)调动学习地理兴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组织学生体验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刺激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对于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3)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探究、合作、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懂得了学习,学会了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灵动的、有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相反整个课堂是在教师的策划导演下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的。教师的工夫不仅在课堂的点拨上,更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巩固。
3.课后反馈练习
高中地理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课后反思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认为一个教师不经常反思,他的水平只能停留在原地。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并将成熟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三、学生方面
1.合理安排时间
要学习好,首先要安排好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制订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己学习。规律性的学习往往是取得好成绩的指路明灯。
2.预习、听讲、复习
课前预习可以利用练习册的基础知识填空,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号,提醒自己。上课专心听讲,不仅要把预习中的问题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而且要记好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复习时要独立完成作业,抓住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