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7 15:5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高效学习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篇1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当高中生产生知识疑问时而产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且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有意义学习的经验,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学好语文的技巧与规律。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自学指导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优化个人学法,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减轻教学负担,明确探究任务,促使高效教学的顺利生成。就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调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片段,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发生过程与结果,概述本文内容;分析小说语言,根据相应的写作手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行踪、见闻与环境来表现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等级、礼仪制度与奢侈生活的。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团体形式引导高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高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发展,所以利用合作探究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合作探究,高中生也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优化个人学习思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交流的好习惯。就如《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5个异质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与诗歌特色。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提出了几个阅读问题:文章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写“蜀道难”的?本诗开篇所感叹的“蜀道难”对整篇古诗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何要引用五丁开山神话?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述蜀道之险峻特色的?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描写了什么内容?在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连接着上下层次?第三段可分成几个层次,而其中文本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些阅读问题可以引导高中生按照古诗行文脉络展开深层阅读,真正理解蜀道之难、难在哪里。在小组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且学生要在各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简要记录本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获取学习反馈。

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反思应该伴随学习活动发生,只是高中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了学习反思,无法及时确定个人知识疑问,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在高效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遗留问题、隐藏不足,而是要及时反思、客观纠正、查漏补缺,从而全面优化自己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促使高中生在反思中实现学习进步。就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检测检验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课堂检测基本上是以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需要学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根据课堂检测结果反馈,高中生要自主反思与审视自己的语文水平变化,从进步与不足两方面展开客观的自我评价,由此确定课后复习、语文练习的重点内容。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轻松地应对各个考试任务,还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长期教育功效,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理念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活动优化高中生的思维意识,全面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07-02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能主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己,主动探求新知,小组学习便成为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做法。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在时刻有管理、有目标、有竞争,事事有控制、有监督、有评价的小组中合作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充分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应该重视同学、学友之间的力量与智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个体学习的潜能,整体得到提高与发展,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

有效的小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分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分组,要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性别、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学习内容等方面考虑确定组建学习小组。

为了方便组内交流,一般分为前后桌6人一组,由教师编排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分好组后每个小组设计好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选好小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每组应有学科特长的学科带头人。

组内还应安排好师徒结对,在小组内或者班级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组建师徒结对,形成师傅和学友,师傅负责监督指导学友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日常纪律卫生、劳动等。小组内,有合理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长,由小组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活动的开展,组内人员任务的布置;记录员,负责小组的活动、问题讨论、讨论结果的记录整理等;发言人,负责小组讨论结果的公布,研究成果的演示等;纪律员,负责组内纪律监督管理,当小组讨论过于激烈或声音过大时,负责提醒、控制;联络员,负责本小组与老师或其他小组的联络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逐渐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思维品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疑难困惑的咨询者、讨论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小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备课时就要准备好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考虑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小组讨论时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合作,参与争论,学生才有收获,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体现小组学习的优势。

三、结合学科,设置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合作的基石。问题设计科学,为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指明方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独立与文本进行对话,然后就疑难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结合课本内容提出有价值,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例如,文学采风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学采风,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针对山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

1.分别收集3到5个(首)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

2.你所收集到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或现象或精神?

3.选取2个(首)你收集到的民歌民谣或传说或故事或谚语或歇后语,说说你受到什么教育或启迪?

4.在采访收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到社会上采访收集,了解这些民间文学,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同时又训练了学生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发言、倾听、讨论、争辩、表述、整合和组织、展示等形式来展开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展开这些的合作方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顺利、有效开展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必须做到专心听,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由一个人先发言,其他同学虚心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不插言、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表情;耐心听,听到底,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最后,要听后能做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做出判断,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专心听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品质。

交流就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争辩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有序交流、完整交流,说具体,那么在交流时,就应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懂;要做到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篇3

相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也不断加重,初中数学的学习,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授课教师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特别注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宣读,而不对书本中的定义、定理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篇4

我们现在的高中生从小学到中学大多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学习方法问题是关系到学习成败的关键问题,更是决定课堂是否

高效的“瓶颈”。

事实证明,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但能给学生减压,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现在,笔者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时是如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

一、教会学生“读”

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

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环节一: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搞好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他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我提出了“没有预习好的课不上”这一观点,怎样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步骤:

(1)粗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用铅笔或黑色笔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

(2)精读课文,思考后用铅笔在书上写出新课内容提出的所有问题;理解概念、结论中的关键词、句并记忆;弄清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格式;在预习本上记录疑难点。

(3)尝试练习,先不要看书,在预习本上将例题做一遍后再与书上例题的解题步骤进行核对;然后在书上完成书后的“随堂练

习”和“习题”。

二、鼓励学生“议”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积极引导学生议论。真理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论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环节二、三:合作互学与展示提升,指导学生搞好交流与展示

在进行小组学习的交流与展示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一定要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

(2)组长应迅速组织本组同学向自己靠拢。

(3)组长在组织讨论时首先询问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情况,简单的内容少交流,重点交流重难点内容、大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学生分歧较大的内容、本组将要展示交流的内容。

(4)组长要提醒学生在讨论时认真做笔记,修改自己的错误

答案。

(5)交流结束后要求学生用2分钟左右时间对交流讨论内容进行巩固、记忆。

(6)展示前要求学生将内容装在头脑中,展示出教学内容的最大价值,应紧扣重难点、易错点、突破点等。

三、引导学生勤“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

环节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实施此环节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点拨的流程分两块:一是各小组汇报或上黑板写出各组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

决。二是教师根据重难点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或板演、或口答,教师进行点拨。教师点拨时要求学生要做到:把听、看、想、记较好地结合起来,听老师或学生的思路;看老师或学生的板演;思考概念形成的背景、内涵与外延,思考结论的形成过程;记忆重点内

容等。

环节五:检测反馈

一般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先独立做题,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各组抽一至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题。

黑板上完成做题后,异组数学组长到黑板上评改,给分。组长评改时,其余同学站在黑板旁,相互交换本子靠拢在黑板前,边听组长的评改,边发表自己的意见,订正作业本上的内容。

总之,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是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对“文盲”做出了新定义:21世纪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未来,一个人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他的竞争对手学

篇5

1.个性化原则。在教育制度改革的环境中,语文教学需要将传统教学中的束缚以及应试教育的特点进行打破,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自我个性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保证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不仅需要针对学生,还需要对教师自身进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语文教学特色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民主化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是学生知道教学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态度,要以温和的态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规范。

3. 培训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修辞手法、文字、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重点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也要遵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写作、演讲、朗读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1.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备课是教师完成一堂课的关键,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语文教师先在课前进行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备课,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集体备课,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智慧,使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造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气氛,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等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需要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得到最大的收获,感受语文的魅力,然后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表现,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需要引导并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潜移默化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篇6

一、学生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教材、资料、练习本、草稿等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2、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数学课没有动手训练的习惯。

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教师要实现数学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

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找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学困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学生数学索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增加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困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

2、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

3、由“教书”转向“教人”。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学困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数学,同样地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学会会学数学。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坚决地丢弃那种“只管教,不管会”,“埋怨学生笨,埋怨学生差”的错误观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初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在数学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课后练习题,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数学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数学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数学活动中揭示和暴露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数学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篇7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就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篇8

1.抓好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做好研究准备工作。

3.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4.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5.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

我们根据学生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M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9

引言:

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实现高效的学习和理解,并可以建立符合新课改的高效课堂。但是在我国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往往都是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中活动范围和模式,这样就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想法观点并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也未参与到课堂和活动中。因此这样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效率非常的低,教师不仅需要付出很多,而学生反而难以吸收所教学的知识。许多教学课堂安排之中,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而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教师自编自导的“话剧”之中,学生习惯性被动接受,一次有趣的未知探究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的知识输入,学生也逐渐丧失独立创新及思考能力。

1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教学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但是教学之中,教师往往不以学生兴趣为主去制定高效并符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案,仅仅追求盲目的教学形式,表面上营造出一副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但实际学生并没有合理吸收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一节课不仅低效而学生也一无所获。在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并钻研探讨,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创建与学生生活氛围相像和掌握知识深度相符合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结合生活,跟进现实。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相应转变,使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并具有吸引力,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获取能够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促进每个学生个体不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之后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之中,才可以更高效和主动的掌握知识。这样构建学习课堂,对实施高效数学教育有着很好的帮助[1]。

2增强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动力,也是学生能自主接受事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主探索、扩散思维、记忆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课堂上的良好互动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课堂之中,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公式记忆和模仿,并不能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发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彼此讨论并合作探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面对问题不会产生胆怯心理,创造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共同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的学习氛围,这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所要让学生学习的是思考逻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创造出符合学生兴趣又不失一定难度的数学开放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展开自由讨论,自主寻求问题结果。面对学生给予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清晰的逻辑表达,在发现自身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在部分学生快要放弃自主思考时,教师需要根据其所遇到的问题,在逻辑上加以引导并在话语中给予其鼓励。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开端

在高效课堂实施之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促使高效课的顺利进行。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普遍出现的吵吵闹闹,学生和老师之间毫无默契可言,没有任何学习氛围的课堂。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学会倾听,而老师也要学会倾听和注重学生所发表的言论。在这样的课堂之中才可以通过教学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在此处也同样考察了一个教师自身掌控课堂的能力,是否能精确的把控课堂氛围,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去,能够迅速带动课堂学生兴趣,积极快速的参与到本次课堂教学之中来这是对一个教师能力的衡量标准和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课堂促成自由、平等和有趣的模式。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之中主动探索、合作讨论,积极自主的发掘学习中的乐趣。

4精心安排学生课后作业

作业是每个学生在回家之后,自主完成的学习过程,这种情况下就更加考验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了。想让学生产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态度,就需要从平时的作业作业中入手。尽量多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开放研究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之中学到知识,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多变。作业最好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学习优秀并有着很好的理解能力的学生,多布置发散思维具有难度的作业,使他们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扩展思维,提高自身学习的质量。而针对在学习方面较为落后的学生,布置些简单易懂的作业,培养他们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产生成就感,从而建立良好的信心和勇气[2]。

5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深究。根据现在课改的背景之下。在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应及时调整自身教学问题,创造出具有适应性、多面性、多趣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活跃发言,积极探索,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方法

一、立足教学实际,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前对该节课的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是讲好这节课所必备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该节的实际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要突出

在教案设计中该节课的重难点要突出,在实际教学中要有侧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

2.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工作

高中数学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与所学的旧知识建立一定联系,在充分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构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建立。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以教材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要增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生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促进学生l散思维的发展。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的标准之一,其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着更高要求。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更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学习立体几何与函数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越强则越容易学习立体几何等抽象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来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在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不仅会感觉学习困难,甚至会觉得特别没有意思,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五、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大多数数学教学比较死板,缺少生机与活力,教师讲起来觉得没意思,学生听起来更是云里雾里,针对此类问题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化、生动化,更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这会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分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但在分组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内最好包括学习好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好学生对学困生学习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并给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结束后,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对于较好的看法,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其思想的转变。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3.在教学中实施抢答攒积分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就给予相应的积分,如:主动回答问题加1分,如果回答正确再加1分,如果回答错误不扣分,在攒积分中应当给出攒够多少积分换取什么样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高中知识重要的一部分,促进其高效课堂的建立可以极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与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11

一、引入案例教学导入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导入做得好,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充分引发学生的讨论和学习的兴趣。而鲜活的案例往往能帮助教师自然而然的导入政治课程,再结合案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讨论,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还原出来,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减小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来源,我们有必要进行多元化的采集,来满足政治教育的需求。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

1.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和共享程度高的特点,通过时事新闻来进行教学引入是很有必要的。对新闻的选择作为教师要进行剪裁加工,要能通过新闻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并通过教师生动的解说让学生认为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政治教学回归现实。

2.巧用历史。案例的采集并不局限于现代社会,借助其他的学科中的知识来丰富政治教育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像历史,正所谓政史不分家,历史中很多哲学问题也是我们很好的案例,而且这种学科知识的融会,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游戏导入、表演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等都是很好的导入方法,多元化课程导入不仅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政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以往的高中政治枯燥在于学生认为政治知识与自己相距甚远,像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国家时事的解析,甚至是哲学的辩证等都与自己现在毫无关系,像这样的学习学生很难会对其产生兴趣,最终演变为为了成绩死记硬背,而在高中政治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会主动的去学。加之高中政治教学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取自现实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打开心扉,活跃课堂气氛,并能激发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政治课堂走向生活。

例如,在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节时,我们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师作为市场中卖猪肉的,学生作为买猪肉的,师生之间模拟交易双方。要求教师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进行决策,看是涨价还是降价,是扩大养猪规模还是减少库存等,其他学生则作为评审。在这个生活化情境当中,教师则要做足准备工作,将近年来猪肉的市场走势暗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评价决策时便能有据可循,而“老板”的每一次决策也势必会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师的每一次行为作出评价,这在无形之中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高中政治的教学形式的改变,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在教学形式上来讲,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的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将更多地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辩论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讲,以往的政治课程都是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当中,也能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精神,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组合,教师在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后,小组之间拟定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首先在小组之间辩论和探究,之后在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指导和监督,力求每一个小组都能探究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在讲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再讲解基本的课本内容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像美国的经济危机是怎么导致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有什么关系来让同学们论证,通过同学们科学的辨证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先探究辩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就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政治,让他们觉得政治就在身边,政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高效课堂目标就达成了。

参考文献:

[1]陈晓庚.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瞿剑虹.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