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2: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的财务风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思想也逐渐转变,绝大部分人选择保险公司,他们认为保险公司在自己面临多大的经济损失问题都会挺身而出,捍卫客户的经济利益,这当然所有人的愿望。但其不知,保险公司在财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反映,两者互相影响,同时构成了企业的总风险。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策略。
一.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分析
(一)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是开立保险时保险公司所拥有的,需要较大数量的,而且还要进行注册的资本金,在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文规定。往往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多次计算,导致出现重复现象,其实就是为了达到最大的实现资金的利用率。这就可能出现在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资产负债表里反复出现,其实就是母公司向子公司拨付一笔资本金。另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子公司的资本金进行重复计算,形成分公司之间的交叉股份。由此导致,控股公司实际偿付能力将远低于成员“名义”偿付能力之和,另外,监管机构有时对管理对象资本的规定不一样,这也可能是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的。规避监管部门对最低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
资本金不足的风险。
(二)财务杠杆比率过高
财务杠杆比率是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有一定的影响,体现着一种关系,那就是普通股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的公司中,只要拥有10%的股份就可以对本公司进行有效、有力地控制。就是因为这种分散的股份权才会产生较高的杠杆效应,然而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也会加大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亏损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在我国由于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还不算健,而且不同监管部门还不愿主动沟通,此时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很可能就从中做手脚,有时可能重复计算资本金,有时可能依据最大财务杠杆比率不同的要求与将按部门对资本计算口径的不同。而违规提高财务杠杆比率。
(三)偿付能力不足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保险公司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两者之间关系不容割裂、密不可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越好,那就足以证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越低稳定性越强;而财务稳定性越强就会使偿付能力越强,恰恰是有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较差,很是不足。
(四)资金运用不当
投保用户定期向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资金,那么保险公司则是把所有投保人员的投保资金做系统的规划,有的保险公司则是把这一大笔资金用作投资,常常是看好某一项目的经济效益,投入之后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以制造投保人出现意外时资金随时都可以提供。但有的保险公司则是不注重这笔巨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投入的项目不能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尚未完全确立起以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思想。在投资技术上,运用资产的匹配管理、战略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方法还不娴熟;在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也有待进
一步提高。
(五)坏账过多
投保的客户有时投保资金不足,或想延期办理,所以保险公司此时就会迟收一些保民的保费,但规定同时上交的票据不能一并上交,那么只能采取延缓收费或收受远期票据的优惠,从而造成保险公司为数不小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票据是有,但资金没有到位,这种情况较多就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由于坏账较多,导致资金流量不足,致使降低了保险公司对项目投资的资金收益,就会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部分保险业务人员和其他保险从业人员也常常利用保险公司在应收保费管理上的漏洞,拖欠、少缴甚至不缴保费,将保费资金据为己有。
(六)利率与汇率变动风险
保险公司与别的金融企业没什么两样,对保险公司影响较大的就是利率的升降。人寿保险更是要到期给付的,对它的影响更大。利差益是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相对利差益而言的就是利率发生不利变化时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利差损”,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与“利差损”的风险的解决息息相关,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匹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的总风险水平,是由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合适的关系是保持一种逆向搭配的状态,即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必须此消彼长。
1.高经营风险―低财务风险
这种搭配是很适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它会带给企业中级的总风险。是因为权益投资人希望企业有很高的收益,所以自己风险较高。而债权人则认为只要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债务就能欣然接受,它的风险还是较小的。
2.低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
这种搭配和前一种的总风险基本是处于一种程度,它的经营风险较低,相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当然投资资本的回报率也是较低的。若企业不增加对财务杠杆的利用,则权益报酬率也会较低。而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有较为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从而为偿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将愿意为其提供数额较大的贷款。逆向搭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的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管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
1.严抓制度
保险公司要切实抓好会计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与保险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颁布的财务金融政策办事。核保制度是保险公司的关键,所以要逐渐完善,强化管理,尽快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核保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尽可能地控制承保风险,使保险公司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共赢,使得展业与管理同步发展。
2.严管业务
在业务管理方面,依照实情核算保险的各项业务收入,做好业务记录,加强对档案和相关内容的管理工作,确保所管理的保险金额及赔付比例还有应收保费等一些风险隐患较大的保险业务项目重点监控。做好核算业务工作,要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检测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立刻调整,同时配合经常性的资产核查加强各级财务单位的经济核算。要做好汇率与利率动向的预测工作,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应对可能的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发展低预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
3..稳升实力
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一些险种有时不满意,我们保险公司要尽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积极的探寻并开发新型的保险种类,尽快调整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做到以人格担保、以品质发展。依据实际情况尽量科学合理的进行定价,保持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以从根本上增强保险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分保和再保险,将保险的风险进行转移,将自留风险的程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将那些可能很严重地影响偿付能力的损失进行再保险。实施财务再保险,提高风险转移的效率,扩大可保风险的范围并将风险直接转嫁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增强承保能力。要想提升保险公司的实力,人才是关键因素,公司要大量接纳并培养储备风险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系统,配合保险公司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
4.严保资金
决定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保证资金也就保证了保险公司的运行,也就保证了客户的意外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延保资金管理,尽量使保险资金发挥最大效率的使用率。这要求保险公司首先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运做,完善投资风险的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切实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确保保险资金的真正保值增值。要遵照《保险法》规定的使用范围用好保险资金,致使在偿付方面充裕并结余。拓宽运用的项目,结合扎实的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保证保险资金的高效安全运用。
(三)集成控制保险公司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声誉和发展。所以每位员工都应该把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公司要定期对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是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带给自己的风险控制思想,真正使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的心中。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监督、激励制度综合运用诸如分散、回避、转移、降低等风险应对的技术手段。针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和预算制度。这样会使风险意识更明显、更凸现。
2.构建预警系统
构建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保险公司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信息、内部经营管理信息、财务信息为基础,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做实时地分析预测,设计运用适合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手段与方法,并且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3.增强财务能力
财务能力是保险公司每个员工必备的重要能力,此种能力主要包括保险方面的财务疏通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还有财务表现能力。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盈利、偿付、筹资等。强大的财务能力是保险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增强保险公司的财务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抵御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总之,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也逐渐一体化进展,保险公司的会走向多元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渐扩大。所以作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要时刻做好准备,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做精细的预测和快速的度量,并随时制定较为可行的管理和防范措施抵御风险的发生。当然,对保险从业人员的风险知识也一定要培训和提高。在管理人员层面上更要组织协调、明确管理职能。保证风险的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陈凤榕,浅议财务风险管理,学会[J],2001,02
1 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
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集中表现,按其在经营中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其中前者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主要指企业因借入资金失去偿债能力或减少企业利润的可能性,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在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指客观存在于企业的财务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相背离,从而产生风险性,如企业财产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等。财务风险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包括企业外的风险,如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简言之,财务风险是以货币化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上市企业的运转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定,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综合反映,企业的资金运作也跳出了传统的范畴,正因如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这一切都需要在财务风险中加以考虑,使资金的筹集、分配、运用、调度等都日趋多样化。
2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财务风险的普遍性特征。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从一而终地贯穿于企业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属于一种客观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在所有的上市企业中,财务风险都存在于企业的财务上,而且是集中体现的。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特征。财务作为一个系统,是每个企业都有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务风险要依存于企业中的财务系统中,既然财务系统有客观性,那么财务风险也自然必定具有客观的特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多年来,人们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都试图从理论上去把握财务风险发生前的预兆,从而想要做好应对的准备,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无能为力于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否,它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财务风险的控制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它是经济规律的反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其预测,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进步性。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健全各方面的制度,提高经济效益。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并存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中。
3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企业的最终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运作状况的最终反映,与此同时,企业财务如果发生危险,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影响企业中所有部门的利益以及企业成员的利益。
3.1 提高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上市的公司来讲,财务风险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因此上市公司在摸爬滚打中大部分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的意识,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市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竞争愈加激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理财环境也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财务面临的风险压力变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运筹帷幄之中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上市公司自己加强了风险意识,才能在公司中做好风险防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让上市公司将财务风险意识作为一个符号记忆到企业文化中去。
3.2 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 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第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组织机构。上市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其组成成员主要是企业的领导、风险控制专家和风险控制人员。第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主要是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反馈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的职责主要是对上市公司在市场运营中即将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应对,及时妥善地处理财务风险,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司的利益,将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三,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上市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保证给企业提供及时的、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提供借鉴。第四,提高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3.3 呼吁企业内部部门的参与 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存在于企业理财的各个环节,也同时存在于其它部门的各种决策里。以往的那种认为财务风险完全是风险控制管理部门的事情的观念已经淘汰,不合时宜,只有全员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来,才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的财务风险预防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和支持。
3.4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企业筹资渠道单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多样化,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不管什么样的筹资,风险是必然会存在的,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要慎之又慎。①完善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机构。严格来说,在上市公司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外部监督机构并不属于其内的部分,因为这个监督机构是设立在公司的外部,不受公司的任何控制,不由公司的任何部门进行控制和操作。但是这些监督机构却拥有对上市公司财务运营状况监督的权利,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决策和管理,他们也能够通过监督直接或者间接地施加影响,其中监督的手段主要是包括市计机构、税务机构、会计机构和财政机构等等。举例来讲,外部市计机构可以监督企业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②健全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机制。a适应外部环境。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积极应对与防范财务风险。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外部空间,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诸如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莫测,所以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上市企业必须关注这些要求和变化,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时,必须予以充分地考虑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要懂得应对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把握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制定应变措施,达到最终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b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上市公司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司的效益,争取最可靠的财务成果,大部分公司是必定会根据财务风险的原则来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将这一切纳入到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包括上市公司财务组织的建设,财务人员素养的提升等等,使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状态里,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c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运行中,同时要面对两种环境,一种是公司内部的,一种是公司外部的,而建立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可以同时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之后,可以对公司各项财务的管理工作不断更新完善,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没有及时应对风险的时候,起到另一层的防范与控制,可谓在抗风险方面又设置了一层防火墙。d建立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具体的是由四个过程组成的,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资金在这四个过程中运行的时候,每一个过程都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时,需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考虑,针对每一个过程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够全程预警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程度,那么公司也可以根据这个体系来制定相关防范风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ClydeP.Stiekney著,张志强等译.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M].中信出版社,2005.
[2]谢科范,袁明鹏,彭华涛.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谢科范.企业生存风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应用,2001,1.
[6]赵爱铃.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6.
[7]李秉祥.我国财务危机公司投资行为的财务特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4.
[8]张铃.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
[9]严武.风险统计与决策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0]王君平.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财务危机识别与分析指标体系[J].开发研究,2002,5.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也不断在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逐渐开始快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由自然人、企业合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创立,不吸收公共存款,以民间融资的形式进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断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其中财务风险问题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破产或者倒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是融资不当使公司很可能失去偿还能力而最终导致预期的收益不能达到的风险。这会对小额贷款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因此,必须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和应对,最终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投入及筹集的财务风险如果投资后没有达到一个预期的结果,就会出现投资风险。而这种风险出现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因为只看到了可能得到的高收益,而对能够带来高收益的公司或企业没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就贸然投资出现的,也有很大可能是由于对合作伙伴的过于信任而没有进行一个调查和评估造成的。就比如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被如今房价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所吸引,花费巨大资金投资房地产公司,但却没有考虑房价也有可能下跌的不利情况,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加重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极有可能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而筹集的风险是来自于资金的来源。许多小额贷款公司都没有一个持续地资金来源,又无法进行公共存款,在公司的自身资金用完的情况下,就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形成难以缓和的矛盾,这时候就很可能会采取一些具有很大风险的筹资方式,这又在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周转及市场运作等不可控因素的风险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就是进行小额的短期的贷款业务的,这就意味着资金会不断地进行流动,这就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由于借款人借款后会出现没有能力偿还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当他们出现了违约、无法还清全部债务或部分债务等情形后,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办法在约定时间内收到资金,就很有可能无法进行资金的正常周转,也会增加呆账产生的几率,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同时,市场的运作也很有可能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利率的改变、信贷资产的改变都会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这些都是不可控的,是难以凭一己之力进行改变的。一般小额贷款公司在与借款人签订协议的时候是按照当时的瞬时利率签订的,之后利率一旦发生改变,上升超过签订的利率值的话,就会提高信贷资产的成本值,相对就会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而且,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对借入资金的偿还的难度。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动及周转也有了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相关人员自身操作能力不足及法规制度不完善的风险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会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一些技术性原因或操作性原因而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或者由于内部程序的错误、信息的不完整或是整个系统结构的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财务操作系统是普通企业所运行的系统,不具有特殊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这样使得一些运作会与公司的整体发展形势产生矛盾,加大错误发生的几率,造成风险。而当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而出现经营的风险。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完全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又不完全适应《商业银行法》,这也就表示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不能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从而出现风险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对策
(一)不断发展合作伙伴,增加融资来源,谨慎投资为了降低由于融资所带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努力扩展融资渠道,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和途径,不断发展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和企业,并不断引入新的投资者,不断壮大公司的自身实力,增加流动资金,从而减少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好的投资的情况发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找出最适合发展的方式,寻找出能够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并深刻对资金情况有一个总的汇总,保证资金能够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流动和周转。对于要投资的公司和企业,要进行实现的调查和分析,不能只看该公司或企业有可能带来的利润,这样会使风险加大,也难以预防不可抗因素和突况的发生。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后,最好在实地考察一下,收集一些相关数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这对小额投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建立并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合理分析市场走向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财务风险能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和识别,并进行最大可能的预防,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随时对当前的市场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尽早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就不仅需要对目前我国的市场运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还需要这个机构能够及时地运用资金的有效流动进行控制。并可随时进行一些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来进行确认,降低一些不可抗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最后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调控和操纵的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也要不断对自身的运作方式及周围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总结,最终寻找出最适宜的资金流动方式,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融资,并对借贷出的资金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定期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考察,以避免呆账的出现。
(三)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者内部程序的错误,会加大风险,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损失。因此,必须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自身能力加以提高。因此可以定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培训,在技术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可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同时,召开总结会议,不仅让操作人员对所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总结和反馈,还要对内部运行的程序进行分析,对不完善之处加以调整和改善。最终实现识别并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所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尽量使它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从而间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风险。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人员也应该积极征求法律相关人员的意见,避免一些签订的合同因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而导致无效的情况的发生,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
四、总结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速发展着,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作为新兴产业,也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财务风险作为一个难以控制和预料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要加以重视。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尽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前言
国有投资公司是我国国有产权的代表,以国有资本为营运对象,通过对于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及其适时退出等,发挥着非常大的杠杆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和资产运营的效率,为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服务。
从国有投资公司承担的目标来看,其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其他企业更具有挑战性。假如国有投资企业管理不到位,那么将使各级政府承担风险,企业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及其收益性将对于国家战略调控目标的实现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2、对国有投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适应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各项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投资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公司参与市场程度的逐步强化,国有投资公司正在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各种风险也逐步加大,对于企业依法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假如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决策程序不正确,这些将会导致企业职工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投资公司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这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考验。
2.2、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改革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已经不再单纯的是竞争技术、资金和人才,同时还有法律、资源、规则上的竞争。国有投资公司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快公司战略性改组,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在落实以上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体制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了风险防范的机制。
2.3、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的外部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风险管理逐渐引起了企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颁发了一些与企业管理风险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脚步。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国有投资企业的重要性决定了需要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充分引导社会投资导向;第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度;第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虽然投资公司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还没有充分发挥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假如国有投资企业在风险防范上逐步提高,这将显著的提升国有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同时,对于进一步稳固自身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在国有投资公司当中实施投资风险管理,对于稳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3、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3.1、现金流不畅风险
3.1.1、股权投资分红不均造成风险
投资分红不仅应该看投资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还受到了企业管理层对于分红的态度等制约。分红有时多有时少,甚至有时没有,这就造成了企业本身利润不能够稳步上升,不可能使得现金流平稳,是非连续的。现金流发生波动,必然会使得财务资金板结风险加剧,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3.1.2、股权不能够适时退出产生风险
因为国内产权市场不是很完善,产权流动性差,投资变现周期比较长,没有健全的投资公司退出制度,最终导致了投资公司成为了项目企业永远的股东,不能够在产权流动当中回笼货币资金。
3.1.3、债券不能按时收回产生风险
债券投资就好像是银行贷款业务一样,投资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扶持企业经营,一般会委托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除了受到企业偿债能力限制,企业对于政府投资公司的款项贷款意识不是很强等原因也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流动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加财务风险。
3.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3.2.1、风险决策机制和流程不规范
一般来讲,国有投资公司都是半官方身份,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也就带着政府的影子,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领导者个人意志,公司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确切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决策透明性比较差。
3.2.2、风险管理职能不完备
国有投资公司的管理文化针对于各项管理职能覆盖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使得部门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指导;存在现行文件内容不具体、不严谨、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这些是造成公司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活动随意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3.2.3、风险管理考核不到位
国有投资公司的检查、考核对象仅仅是对于公司各个部门和子公司负责人,并没有在管理职能和层次上进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在有效管理的制度之外,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不能够有效促进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2.4、对风险信息管理不足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涉及到的工作数据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也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最终导致工作质量和目标考核不能够很好的保证,使得国有投资公司各类信息资料和数据基础得不到有效积累,使得持续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缺乏了基础。
3.3、财务制度不健全
国有投资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就是资本业务,很多的资本频繁进出,对于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国有投资企业诸多风险当中最为主要的是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3.3.1、投资链条过于延伸
一般来讲,投资企业基本上是母子公司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经营权主要是由发起单位行使,但是因为子公司的融资能力不足,为了能够使得项目进展加快,投资公司一般都利用自身信用作为担保,这就形成了极大数额的担保。这些因为担保出现的问题,将会使得投资公司引发财务上的危机。
3.3.2、财务杠杆放大产生财务风险
一直以来,企业受到规模扩张的诱惑,往往更加关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伴随着公司资产的不断扩大,也逐渐增加了贷款的规模。此外,随着企业资产不断扩张,这使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子公司,在产权链条不断延伸的情况下,资金链条越来越紧。而且因为管理不是很完善,投资公司良好的数据遮住了子公司的潜在风险,假如此时某一个子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那么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使得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陷入瘫痪当中。
3.4、预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
3.4.1、国有投资公司信息系统不全面
国有投资企业对于信息的整理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没有做到快速应对信息变化,即使很多信息都是提供给决策层,可是并没有取得决策层反应,也没有在投资决策上显现出来,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
3.4.2、预警制度不灵敏
因为国有投资公司没有全面的信息系统,最终使得预警制度不灵敏。国有投资公司假如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信息,那么就不能够对于外界产生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判断和应对,也就不能够发现这些变化对于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公司的潜在威胁。
3.4.3、监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组织结构不是很完善,公司的监督机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公司一些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监督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监督部门缺乏管理,这些都使得监控部门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为子公司受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备的限制,最终致使企业风险监控制度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4.1、加强企业风险责任意识
一般来讲,除了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之外,导致企业出现风险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因为职工责任意识不是很强,不能够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内做好风险防范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企业一定要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很好的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投资公司内部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导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企业全体员工需要树立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的思想,大力控制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2.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充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保证母子公司权利分配的有效实施。母公司需要对于子公司的财务预算按照年、季、月进行编制,充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做好及时的补救工作,对于执行结果实施考核评价,从而将目标控制与过程、结果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掌控财务风险。
4.2.2、对公司内部审计进行强化
对于投资企业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除了应该对其进行年度决算审计之外,还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子公司做好沟通工作,注意介入的时机。
4.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一定具备信息支持,其实,之所以会产生风险,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企业一定要创造出便于沟通的企业文化。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分析的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公司需要建立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的风险管理流程,连接风险职能部门、母子公司和各个业务单位的风险信息渠道,真正保证信息沟通的正确,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公司需要定期对子公司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风险管理措施给予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作出合理化报告;审计部门应该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能否依照规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4.4、应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手段
随着当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其风险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管理方式是定量分析方式,主要侧重风险计量模式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关注,从而更好的提高风险管理质量。
4.4.1、综合使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工具主要有:风险图谱、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VAR方法和压力测试法。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当中,前两种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风险图谱是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分析出国有投资公司当中业务风险的影响。情景分析法是风险分析方法,它能够对于主题进行分析,并且建立风险数据,从而分析出未来的影响。而后三种是进行定量的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是VAR方法,此方法对于企业预测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非常值得国有投资企业采用。
4.4.2、建立风险计量模型
对于当前国有投资公司来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大多是对于部分的风险因素进行估计,没有现实数据的衡量,所以,对于面临的风险预测非常容易造成偏差,对于损失的估算也不是很准确。在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计量模型,选择出来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盈利产生影响的指标,搜集出一些数据,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对于公司运行模拟,从而找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于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部分建立动态观测系统,而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支持。此种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对提高企业风险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5、小结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国有投资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是保证公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国有投资公司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作者单位: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许大明.国有投资公司如何做好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天津经济,2006(4).
[2]李杰.浅析国有投资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任宇,杨扬.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9(1).
一、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
总地来说,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及发展水平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其财务风险状况表现如下:第一,利润偏低。我国37家农业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从2007年至2009年一直连续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状况的一大现状。第二,资本规模小。截至2009年12月31日,37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平均股本分别为138.52亿股、3.74亿股,只占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平均股本的0.53%和24.56%。第三,资本结构较不合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多为国企,一股(国有股)独大现象严重;为避开按期偿还债务利息的“硬约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第四,资产负债率偏高。2009年沪深证交所统计的37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ST上市公司,达13.51%。2009年末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占四成以上,其中ST昌鱼和延长化建的指标分别高达92.1%、72.08%,ST华龙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100%。双重风险下,不可控因素增多,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着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指标选取
文章选取3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总体,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剔除了一些数据不全或异常的公司,最终选取28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三个年度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财务指标种类繁多,相互联系,本着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原则,本文所选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销售净利率X4、每股净资产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7、速动比率X8、存货周转率X9、总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每股经营现金流量X12、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3。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
由于本文以28家农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数据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将会对这84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这之前,先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1)。
(三)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过程
1、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处理和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由于各个财务指标的大小、单位都不尽相同,缺乏可比性,故而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本文将采取普通的Z标准化法。根据13个财务指标的84条数据样本,使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13项指标的系数矩阵(见表2)。
如表2,可发现:净资产收益率X2与总资产报酬率X3的相关性程度最高,其次是每股经营现金流量X12与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3、总资产报酬率X3与销售净利率X4、流动比率X7与速动比率X8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指标间存在某种的重叠现象。
2、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进行因子分析法之前,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还需要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58,处于0.5-1之间,则表示适合;X2的渐进值(970.883)很大,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01,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显著性,Bartlett检验同样也符合要求;可见,72条样本数据适宜因子分析法(见表3)。
3、提取公因子。已经完成了样本数据的KMO&Bartlett检验,接下来我们要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初始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以提取公因子。表4即为方差总解释表。
4、因子旋转。具体见表5。
从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矩阵表,我们可以精确地将众多的财务指标归为五大类即五大公因子,且分析出的公因子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综合性,能够综合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类公因子即盈利因子(FRI1),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四项财务指标,体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类公因子即偿债因子(FRI2),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三项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第三类公因子即营运因子(FRI3),包括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两项财务指标,体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第四类公因子即成长因子(FRI4),包括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增长率两项财务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扩张水平;第五类公因子即现金流因子(FRI5),包括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两项财务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启示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水平
企业的风险没有结束的时候,要时刻把风险管理的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这就有必要让风险防范理念成为一种文化,培训全员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必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财务风险的大小和企业价值的高低。农业上市公司应当依据其收益能力来确定资本结构,保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灵活性;依据其偿债能力强弱来确定资本结构的负债比例,必须认真考虑和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公司经营活动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此外,还应针对不同的资产结构来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
(三)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经营效益
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普遍科技水平低,且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及普及率较低。8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突破,致使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益不佳,这也是进行非农扩张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必须提高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适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实力,建立必要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而有效的财务决策需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保障。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要使企业的内部组织、岗位乃至整体的行为及其结果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保证其灵活性以便于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要做到股权清晰、控股权稳定;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管理层应不断汲取新的管理理念,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五)加强企业现金管理水平
企业现金持有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日常交易和经营活动,还与企业的投资、融资、股利决策等相关。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相对偏高,这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因而必须优化现金流入流出的途径和用途,保持最佳的库存量,以加强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率。
(六)实施科学的财务预算控制
我国部分农业上市公司虽然能够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却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与控制,甚至于滥支出。而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时发现资源使用和既定标准的差异,降低使用资源、资金的风险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企业有必要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差异分析、责任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管理层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层级关系,配备相应职能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企业内部协调与运作,提升财务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指引[Z].2001.
2、刘子旭,耿晓媛.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5).
3、孟丽荣.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3(11).
4、梁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5、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5.
6、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税金融,2002(5).
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既有普通企业要面临的共性风险,也有企业面临的个性风险,集团企业要充分了解其面临的风险,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集团企业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特征
总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通过资本关系来控制所属子公司,集团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行业跨度大、产品种类多
企业集团经营的产品较为丰富,企业集团一般会围绕自身的核心产品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也可能从战略发展的需要投资新的行业。
2、企业成员较多、资本关系链较长
一般企业集团下面都有十几家、甚至上百家分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资本关系,通过直接、间接等方式进行控股,形成了四层、五层的资本关系。
3、企业成员分布范围广
企业集团的销售规模巨大,具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企业的业务逐渐向海外拓展。
(二)集团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集团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经营特点,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财务风险,其中集团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扩张风险
集团企业投资期限越长、规模越大,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风险往往会经过一定的积累,当经济发生萧条的时候,会引起巨额不良债权、资产过度膨胀,甚至会引起往来帐中的巨额亏损、舞弊和坏账问题的出现。
2、宏观层面上的风险
首先是责任主体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机制管理建立流于形式;其次是集团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筹融资存在较大风险,集团企业如何在金融市场中高效的筹集资金,保证集团企业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对于集团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
3、微观层面上的风险
集团企业微观层面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或者过度集中,或者内部成员管理不善造成的金融管理风险;其次,在搭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所产生的资金管理失控风险;再次,企业集团由于投资方向的错误、经济结构调整失败所引发的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4、治理结构缺陷导致的财务风险
很多子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是技术骨干或公司创业元老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某些子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管理层缺乏监督制约。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在财务文化上的影响力弱化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容易使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出现失真。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一部分集团企业是在行政指令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是管理的主要依据,而并不是产权关系,对下属子公司也是行政权力的延伸,在企业集团内部无法完全的执行财务监督和决策,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集团公司失去了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也失去了实际的财务管控能力。
(二)责任体系不够明确,考核奖惩机制执行不力
有些集团企业制定的经营责任体系不够明确,没有具体落实到部门、个人,存在责任主体缺失的问题。对考核结果落实不到位,对子公司管理层不利的考核结果往往会缺乏惩罚制度的执行,存在贯彻落实流于形式的问题。例如,年度经营成果中某些子公司未能达到考核指标,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却没有执行。
(三)风险预警机制设计的不合理
目前很多集团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还是停留在从会计报表的分析中来获取风险预警的阶段,财务指标也是预警的主要指标,缺乏表外事项的监督。同时由于集团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方面的功能还不能够被很好的利用,集团内部也缺乏关于信息化处理的平台,这就导致了集团企业不能够及时准确的防范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流于形式问题
有些集团企业内部存在着预算编制“拍脑袋”现象,预算编制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而且也缺乏对预算跟踪分析和执行结果考评的问题,容易使集团预算流于形式。
三、集团企业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企业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规划,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手册,集团企业要要求财务部对投资项目进行考核,做好相关财务和资产的评估工作,要对项目方案存在的财务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严格审查子公司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并定期对子公司进行检查。集团企业要健全资本运营制度,采取集权模式管理的集团企业为了调动起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要适当的分权给子公司,对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和筹资实施全程的监控,对子公司的资产变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同时集团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将子公司的工作总额和预算指标挂钩,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支出实施事前控制。
(二)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1、建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要以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为执行主体,并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平台的协助,以内部控制方法体系和制度为核心保障,要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2、明确划分风险责任体系
企业集团要从董事会到财务部实行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财务风险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在集团的内部要设立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做好企业集团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工作,并严肃执行考核结果。当集团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预警部门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扩编成为危机管理部门,做好危机处理的计划、执行工作。
(三)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方面集团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科学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集团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设计风险预警指标的时候,要区别对待成熟的子公司和初期子公司,设计的指标要充分考虑到所属行业的风险,例如对于成熟的子公司要考虑到盈利能力以及稳定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以及资本变现的能力。另一方面集团企业要提高现金流的预测水平,科学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现金流水平是强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体现,集团企业提高现金流预测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升子公司现金流水平,明确营销策略,合理的安排理财计划,防止出现现金流不足或者过度集中的问题发生;其次,集团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不断提升集团企业现金流预算水平;再次,要对集团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水平进行预测,这样集团企业就可以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日常监控
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子公司经营风险的监控,子公司财务风险是直接导致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集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子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监测:第一与子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策变动情况;第二子公司经营目标市场的变动情况;第三是子公司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素质的情况;第四子公司生产销售产品的情况。集团企业要监测子公司的财务危机,对财务危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首先是现金流动能力,监测子公司现金流入的总量是否可以满足集团企业支出的需要;其次做好逾期负债率的监测工作,看子公司是否存在逾期的负债;再次是资产变现能力,如果子公司的变现能力较低就说明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较低。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日常监控、月度报告、季度分析、年度总评相结合,为了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日常监控得到保障,集团企业可以通过采用ERP信息系统来监控财务结构风险、财务支付风险等。同时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子公司的月度、季度、年度报告分析相结合,形成集团企业对子公司控股、分析以及监督的形式。集团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采用倒逼机制,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在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预算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同时集团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预测出集团企业未来资金的使用水平,为集团企业提供准确的资金使用信息,提升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预算管理是提升集团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
(五)加强预算管控
集团公司宜实行基于实际情况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控制体系。“统一管理”就是集团公司对股东会批准的预算方案负责,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预算政策,统筹核定、统一调整预算指标,统一管理分公司投资资金,统一进行预算考核。同时应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结果考核的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集团企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一些集团企业已经迈入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集团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以防范集团企业经营风险,保障集团企业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邵鹏.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D].河北大学,2011
提起财务风险控制,人们恐怕往往会想到收入确认合不合规?成本计量是否准确?费用有没有足额计提?控制重点往往会集中在损益类账户的风险控制。本文另辟蹊径,所述风险控制点更偏重于资产负债表,且都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事务所会计师比较容易忽视的异常情况。但如果放任自流,企业就会出大问题。就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资金平衡的风险控制
子公司大都没有融资业务,并且现代企业集团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往往实行资金总部集中管理,对子公司上收下拨。在这个业务框架下,需要保证两方面的平衡,一是资金收支的平衡,二是票据与现款的平衡。
资金收支平衡,首先资金收支平衡最起码的必要条件是,无论子公司盈利或亏损,在固定资产重置之前,经营性现金流为正,除非集团对公司的定位处于战略亏损期或者整合期等。因此,子公司基本盈利面向好,才使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了可能,否则只能是总部的资金在子公司管理罢了。要达到资金收支平衡,就涉及销售回款期和采购付款期的相互配合,平均销售回款期要小于等于平均采购付款期,否则就会时常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要对子公司的赊销和现销比例有所掌握,公司的平均回款期心中有数,才能有理有据地与总经理沟通,并参与供应商谈判。
票据与现款的平衡,采购付款方式与销售收款方式相配合,最好的方式是应收票据占比要略低于应付票据占比,保证一定的宽余度。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往往销售经理说这个客户特殊情况,采购经理说那个供应商特殊情况,都去争夺这个资金的宽余度,作为财务总监就应该心中有杆秤,结合业务实际的考量,在集团政策之下执行相应的审批流程,辅助总经理去做决策。
二、应付账款――暂估的风险控制
为什么会单单提出这个负债类科目呢?大家往往对自然负债的科目并不是很重视,分析也往往容易忽略掉这部分,毕竟属于核算层面的问题。但是在子公司管理中,这一部分还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应付账款――暂估账户秉承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应付账款――暂估账户的风险控制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二是准。
第一,暂估账目的全面与否特别重要。很多财务人员会认为怎么会有暂估不全的现象呢?难道物料入库,保管会有不记账的;或是物料不直接入库,直接投产的吗?现实业务操作中,国内企业由于管理流程的不完善、确实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说,暂估账的全面与否至关重要,如果某天采购员手中一张采购发票,没有暂估账并且物料已随产品出库,无法做补入库,财务核算只能做差异处理,如果金额过大会引起审计风险的产生。暂估账要做到全面,可以有两个帮手,一个是排产计划员,另一个是在制品管理员。现代企业往往都实行ERP管理,如果一个订单排产,假如是有专人负责配套投料,只要这种物料存在于BOM(物料清单)中,第一关,排产计划员可以发现,如果他发现不了,第二关等完工入库时,不管是推式投料还是拉式投料,在制品清单中只要出负数,也是可以发现的,督促保管员入库,补平在制品负数。所以说在这两个帮手的协助下,基本可以杜绝暂估账不全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前提,就是BOM中有这种物料。如果BOM中没有这个物料的话,又碰上保管员未入库的情况,无论是手工稽核还是ERP结转成本,也无人能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可以总结出三点结论:一是准确的BOM,二是认真负责的排产计划员和在制品管理员,三就是对保管员培训培训再培训,这三点是暂估账全面的重要保证。
第二,暂估账目的准确性也十分重要。暂估成本往往是物料的计划成本,计划成本不准确,整个产品的盈利性也是不可靠的。做到暂估账的准确,依赖于整个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和流程设置。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需要采购及时的提供暂估价格,采购提供的暂估成本往往很不准确。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取得技术的支持,在产品设计之时,首先有设计成本的概念,将设计成本的概念嵌入到公司的产品成本控制中,渗透到产品定价之前,这才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式。当前国内的各集团公司还很难做到这点,需要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牵头与参与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模式。
三、存货管理的风险控制
第一部分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管理,把这两项存货项目放在一起,是想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风险控制点。首先,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比例会有一个比较合适的配比关系。这跟产品性质、生产周期、市场供求关系、排产方式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还跟总经理的出身有关系,如果总经理是生产厂长出身,这个公司原材料的比例占比往往要远高于库存商品占比,唯恐耽误生产。如果总经理是销售老总出身,这个公司产成品的占比往往要远高于原材料,唯恐市场需要时没有现货提供给客户。所以说要结合公司情况来具体分析,结合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合适的配比关系,并保持稳定性、安全性。另外,要争取更多的供应商有利条件,如果有足够的供应商谈判能力,就可以将原材料尽可能设置为寄销模式、上线结算,实施零库存管理。其次是跌价与积压的关系,从现实情况来看,跌价准备与积压的关系完全可以按照应收账款的账龄比例计提跌价准备,甚至可以采用更高的比例,因为应收账款可能与合同规定的收款期有关系,但是积压物资超过一年以上未使用,笔者认为是绝对有问题的,公司周转效率低下,跌价的风险会非常高。另外,要关注对库存的负边际贡献产品相应比例计提跌价准备,做实存货。
第二部分是在制品的管理,在制品往往是非常难盘点、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因为正常经营的企业,很难通过停产来专门盘点在制品,在制品的管理取决于“三个人、两件事”。“三个人”分别是技术人员、在制品管理员、生产计划员。BOM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是很多工作规范的前提,财务还是有必要去帮助公司建立BOM的纠错流程,提高对BOM重要性的认识。在制品管理员在在制品管理过程中关注在制品的负数与积压,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工单中在制物料的调整内部应建立审批流程,不允许管理员想怎么调就怎么调,以此来不断理顺BOM和在制品管理趋于规范。即使以上方式都不能杜绝在制品问题的产生,最简单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生产计划员在完成工单的同时,及时关闭工单,这样,实际投料和BOM投料的差异会被及时转出,从而真正提高在制品的可靠程度。工单的关闭问题笔者在国外公司也曾经历过,当时财务部、信息化部都反映存在很多Work Order没有关闭,差异因此转不出来,在制和盈利情况都存在虚高的情况。因此在制品管理问题还是相当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应当引起重视。
传统企业一般是通过渠道经销商模式销售产品的,经销商又分国家级、省级、
地市级、县乡级等几级经销商,层层控制、层层加价。因此价格虚高、消费者承
担过多和过高的销售流通环节成本。互联网企业的有形产品借助于网络的便利性、平台的智能化、网上支付手续的创新以及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产品可直接由提供商向终端客户销售。如2012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淘宝加上天猫的日销售额达到191亿元,产品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成交量上亿笔,消费者数量也达到了百万人之巨。
另外,有些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是无形的,如万网、新网等企业提供的域名产品、网页制作服务,以及苹果提供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产品,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直达最终消费者。这些产品均具有产品单价低、消费者群体大、销售量大等特点。
互联网企业因产品是无形的或无形产品附加值较高,因而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例较小,人工成本费用是费用支出的重要构成,销售费用比例也相应较高。如阿里巴巴、腾讯、360等互联网公司,过高薪来吸引年轻数字精英的加入,企业员工规模在数万人以上,人工成本是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现代营销,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销售推广模式,互联网企业往往通过搜索、广告联盟、热点营销和SNS营销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推广产品或服务,营销成本支出巨大。
一、盈利模式风险
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为低成本的规模化经营或差异化的竞争盈利模式,据此能生存上百年之久。如传统的汽车生产厂商,以及微软等软件企业与英特尔等硬件企业相结合的利益群体。
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不断创新和颠覆性的盈利模式,新的盈利模式往往能在几个月内快速打败旧模式。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同时免费也是新互联网企业击败原互联网巨头的法宝。如:瑞星、江民等依靠杀毒软件销售为生的网络安全工具提供商,在面临360公司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的竞争时,快速溃败,失去盈利来源。淘宝推出的免费电商平台,直接击败国际巨头易趣(Ebay)并不断创新造就了现在阿里巴巴淘宝系(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一淘和支付宝等)的辉煌。同时互联网企业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时,为迅速占领市场,也往往使用免费手段。
在不断出现的跨界经营、抢占互联网入口竞争环境下,互联网企业可通过多元化经营、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来降低此风险。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持续经营,免费无疑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如果企业能在一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同时,不断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占领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情况下,可减轻或化解盈利模式风险。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综合和协调整个产业链资源也是减轻盈利模式冈:险的方法之一。
二、现金流风险
传统企业收入相对较稳定、客户忠诚度较高,企业的现金流往往比较稳定和较容易预测;而互联网企业抢占市场率的主要手续之一就是“烧钱”。2010年的团购网站“烧钱”热潮,全国各地几千家团购网站上演了短暂的疯狂。当因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同质化严重引起经营现金流不畅通、风投退出的背景下,倒闭潮也在当年涌现。
企业为避免此类现金流风险,应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避免恶性竞争,更好的切入细分市场,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和融合社会资源。另外,要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积累经验,强练内功,及时更新盈利模式,从而保证现金流的平稳和顺畅。
三、筹资风险
互联网企业初期,风险较大,往往不能取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成了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风险投资能以较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大的股票比例。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经营者和投资者因出发点不同,往往会出现控制权之争。如阿里巴巴在初创期出让40%股权获得雅虎的10亿美元风险投资和中国雅虎经营权,但随着阿里巴巴的崛起和雅虎的衰败,阿里巴巴成了雅虎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之争成了一场战争。最终控制权之争以雅虎CEO巴茨的下台,阿里巴巴出资76亿美元代价回购20%股份收场。如果控制权处理不当,阿里巴巴的命运有可能重写。
对企业而言,在发展时期应考虑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的优缺点,选择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方式,以减少未来的控制权风险。
四、投资风险
与传统企业的稳健经营不同,新型互联网企业应突出竞争优势,抢占互联网领域和提前布局。微博的迅速崛起,使新浪网拥有超过S亿用户,一度成为新兴传媒的领军人物。但随着腾讯微博的追赶,特别是微信的快速崛起,新浪微博的未来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加上未找到合适盈利模式,新浪微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的巨额投资一直未能收回,更谈不上该项目的盈利。
互联网企业巨大风险和收益并存,如何能控制投资风险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挑战。首先企业为避免投资风险,可使用多个团队同时开发同一产品以保证成功率,并通过内部员工创业支持分享投资带来的收益;另外应尽早更新盈利模式,尽量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
关键词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同时为了扩大资金,大的地产企业通过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吸纳资金。这些风险无疑就转嫁给了银行,信贷机构,投资者。因此如何有效评价和防范风险,使得房地产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思想
1.1 因子分析的思想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
因子分析有如下特点:
①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计算工作量。②因子变量不是对原有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③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④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因子分析的出发点就是用较少的独立变量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1.2 聚类分析思想我们所研究的样品(网点)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亲疏关系———以样品间距离衡量)。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又聚合为另一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这就是分类的基本思想。
2 构建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2.1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衡量上市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及财务风险水平,通常都是考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每股结构这六个指标。财务指标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状况,通过对财务指标分析可判断企业是处于快速成长型企业,稳健性企业,高增长高风险性企业。用来评价企业在资本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所以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选取了沪深20 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指标。构建以下的财务指标体系(表1)。
2.2 财务指标处理由于各指标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需要将数据转换,采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所选指标中有正向指标,适度指标,逆向指标。则对适度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逆向指标资产负债率进行取倒数的正向化处理。
2.3 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根据上述因子分析的原理,采用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对20 个上市公司的17 个指标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如表2。
由上表得KMO 的值为79.8%,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原始变量可以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结果近似卡方的概率接近0,表明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原指标存在相关性。
2.4 主因子提取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因子变量,根据特征值大于1 提取主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 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9.695%,能够很好的解释总方差,足够表达出原始数据的信息。
3 基于聚类分析法划分财务风险等级
结合运用聚类思想将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将上述20 家上市公司主因子得分作为新的变量,对其进行K 均值聚类分析,将风险等级划分为3 个等级: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高。运用SPSS 软件计算结果如表3。
由表可得风险较高的企业:宋都股份。
风险一般企业:浙江广厦、滨江集团、顺发恒业、金科股份、泰禾集团、中南建设、中弘股份、深振业、中航地产、华侨城、金融街、荣安地产、亿城股份。
风险较低的企业:万科地产、招商地产、新华联、荣盛发展、保利地产、南京高科。
上面分析结果中对于6 家风险较小的房地产公司,要保持好公司良好的财务管理状况,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对于13 家风险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可以以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运作,但应随时关注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尽最大能力降低风险。对于风险较高的宋都股份,应引起公司内部和外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及时根据财务报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财务风险状况恶化。
4 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17 个财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分为6 个主因子,并利用聚类分析对上市房地产公司进行分析并做出风险归类评价。这可以为房地产企业债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债权人,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债券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安全度。当银行金融机构贷给企业资金时也都要对企业做风险评估,以保障自己利益最大程度的安全。对于经营者来说,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必然要提高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良好的财务状况不仅影响公司内部团结稳定,另一方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信心。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公司的风险等级划分,更能促使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和忧患意识,优化投资结构。从整体上,使得房地产行业健康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铁柱,于莎.基于因子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科技与管理,2013,15(1):91-93.
一、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债务与资本的关系,即资本结构问题。90年代初证券市场在我国出现后,以及随后进行的银行信贷体制的改革,使得股权融资逐渐成为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方式。与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成本极低。因此,股权融资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本文采用2001~2006六年年报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以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为进行比较,笔者同时采用了两种资本结构定义,即F1=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值,F2=负债的账面值/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在许多文献里,F1真被称为资产负债率,而F2真被称为狭义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狭义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表1)给出了2004~2006年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狭义资本结构等各项财务指标数据(表中数据只包括A股公司,没有包括深发展、浦发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下同)。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近年来平均资产负债率不到45%,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股份制企业平均60%左右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和非上市国有企业高达75%~8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上市公司总体的债务负担较轻,如果单由这些统计数字推断,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上市公司高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目前大量关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的文献也都给出了类似结论。但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原因,事实并非如此。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对上司公司资本结构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上市公司上市初期资产负债率较低缘于债务剥离。许多上市公司采纳中介机构的建议实行了债务剥离,使企业在上市之初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本文将上市公司按其上市年度分成6组,分别为2001组、2002组…2006组,其中各组的序号表示组中公司上市的年度。6组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之间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下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上市当年。那么这种变化规律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假设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即假设资产负债率的差异只是一种均值为零的随机波动。利用SAS软件中成对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方法对此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P为拒绝原假设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到取α=0.01(或取α=0.05),对2001组、2004组和2005组公司应拒绝原假设,对2002组和2003组公司不能拒绝原假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对(表4)的数据进行分析,除了2002年以外的各个年度,公司上市当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一般小于40%,其中,2004年和2005年两个年度的平均值更是只有35%左右。如果这些公司上市前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按非上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的低限75%计算,即假设这些公司原有的负债与权益分别为0.75X和0.25X。又假设这些公司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平均比例为1/3(据统计,2005年底我国证券市场上可流通股总股数占总股本数的35.17%),新股的平均溢价倍率为Y,则在不考虑股票发行费用的情况下,要使公司上市后资产负债率降到40%,必须满足:0.4=0.75x/0.75x+0.25xy/3+3+0.5x/3。从中可以解得Y=11.5。即只有当公司股票在一级市场上市的平均溢价倍数达到11.5时,才能使上市当年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75%降到40%;若要减少到35%,平均溢价倍率应为14.7,若考虑股票发行费用,这一倍数应该更大。我国一级市场新股平均溢价倍率远低于这一水平,因此原因只能是公司在上市之际实行了债务剥离。但显然为上市而进行的债务剥离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
(2)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大多系未获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偏向于配股方式的权益融资,从而使得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事实上,中国证券管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鉴会”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限定以及一些研究文献的结论――许多上市公司为争取配股资格对净资产收益率实行了操纵,都是对上市公司对这种融资偏好的辅证。以近三年的情况为例,2004年度有313家上市公司表示要申请配股,即绝大多数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都没有放弃配股的机会。2005年度只有189家上市公司在当年的年度报表分配方案中有现金流出。2006年度有846家上市公司具有分配资格,其中在分配方案中没有现金流出的有601家,占总数的71%。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时对配股权益筹资的偏好。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来检验上市公司对配股权益筹资的偏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两个重要的财务比率是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越大的,企业股东权的增加值就越大。总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就越好。假设上市公司偏好配股筹资,就会导致资本结构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单侧备择假设: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原假设: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不相关)
本文利用2004~2006年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Pearson系数为线性相关系数,Spearman系数为秩相关系数,P为双侧检验的概率值(单侧检验的概率值果等于双侧检验概率值的一半)。检验结果显示,即使显著性水平α=0.01,对任何一年的数据,都应该拒绝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不相关的假设。由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取负值,因此可以认为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检验结果与判断(上市公司偏好于配股筹资)是一致的。但鉴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严格限制,只有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配股,这样具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普遍实行配股,由于配股获得的权益资金数量大,因此就会造成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下降。但对于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不符合配股条件,没有大量新的权益资金注入,就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这可通过对处于财务危机的ST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分析就得以验证。对2001年底前上市的ST公
司在2001年至2006年的平均资本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ST公司的资本规模相对较小,在其被“特别处理”前的几年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且上升速度逐步加快,在2006年度,ST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1.17%。流动比例、速动比例持续下降,直至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就会出现明显的短期偿债危机。但同时表中数据也显示,ST公司的流动负债虽然不断上升,但与一般上市公司长期负债不断增加(尽管增加速度不快)相比,ST公司的长期负债不断减少,长期负债率不断下降,这可能与ST公司财务风险高,前景难以预测,因而较难获得长期贷款有关。笔者认为,并不应该由于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而忽略了资本结构可能带给上市公司的潜在财务风险。
(3)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本文采用总资产账面价值来表示企业规模,讨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狭义资本结构是否受企业规模影响。首先依据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企业股东市场价值的大小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组,使各组公司的数目相同。其中第一组公司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三组公司在2001~2006年间各个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如(表6)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总资产账面价值越大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总资产账面价值小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即如果以总资产账面价值的大小来度量企业规模,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企业规模越大则资产负债率越高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增大,企业由于债务比重的逐渐增加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120)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Group Finance Co.,LTD,Shanghai 200120,China)
摘要: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应采用正确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本文也从集团财务公司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来配合集团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from the financial risk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Group company should adopt cor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set up strict controlling plan to reduce risk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oup Finance Company, presents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and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Group.
关键词:集团 财务风险 管理
Key words: group;financial 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32-02
0引言
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应采用正确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针对集团公司管理的实际,本文认为主要可从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加强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加强融资风险的管理等几方面入手。
1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集团规模大,层次较多,容易形成上下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集团决策层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患。因此要建立覆盖整个集团的长期财务预警体系。
1.1 建立全面的财务信息网络集团已建立了覆盖整个集团二层面企业的财务信息网,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优势,扩大其覆盖面,延伸到三层面企业,以保证获得更多数量的财务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数据保证。
1.2构建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1.2.1 选择相关财务指标
1.2.1.1 首先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盈利能力指标包括:
①销售利润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它反映了企业销售业务的盈利水平,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风险越小。否则相反。
②总资产收益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资产总额。它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③净资产收益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它反映了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指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否则相反。
1.2.1.2 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需要举债筹集资金,企业就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确定债务比率,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
①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也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②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1.2.1.3 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发展潜力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后劲和持续能力。发展潜力指标包括:
①销售增长率。它是指企业本年销售增长额与上年销售收入总额之比。它是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该指标大于零,表明企业销售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指标值小于零,则相反。
②资产增长率。它是反映企业发展的后续力,说明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持续能力。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拓展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1.2.1.4 企业资本结构及稳健性指标。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金,并通过最初资本金的运作获得积累,以扩大和增强企业的实力。
企业资本结构及稳健性指标包括:
①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它是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之比。它衡量固定资产所运用的长期资金的比例,固定资产必须有长期资金支持,否则一旦短期资金出现困难,就会导致企业整体崩溃的危险。指标超过100%,说明固定资产动用了一部分流动负债,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②资产保值增值率。它是所有者权益增长比例。它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成长性。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处于增值状态,指标为负值,说明企业的发展可能已进入萎缩状态,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之中。不同的成员企业应根据其市场型和功能型的不同定位特点,选择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财务公司应充分发挥其对成员企业定期进行经营分析的优势,协助集团计划财务部构建好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1.2.2 分层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集团及成员企业因管理权限和侧重点不同,不能盲目采用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层次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集团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资金调度、运用和对外投资,可能涉及到投融资风险等,则应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指标;而下属成员企业根据其功能定位,关注其相关的适用指标。
1.2.3 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引进行业指标以及相同规模企业的指标,结合本企业历史指标和发展趋势,确定一个标准值,定期计算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每期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分析,并结合现金流量预算,找出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方面,编制财务风险的预测报告,层层上报,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公司利用其金融技术和信息优势,对集团及成员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跟踪、测评和信息反馈。如通过财务分析等专业手段在成员企业分析报告中披露其可能发现的相关经营风险问题。比如实时注意动态管理中的风险预警,预警的内容包括行业风险预警、企业经营状况预警、企业管理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预警。发现以上预警信号后,财务公司及时与集团相关部门沟通,以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防范风险措施。
1.3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特别重要的一环。就企业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支出。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作为企业集团而言,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应将集团的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下属成员企业,再由下属成员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目标,将预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测算,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再通过集团层层汇总并进行综合调整,形成整个集团的现金流量预算。集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现金收支状况的预测采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资金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被称作是企业的“血液”,对集团而言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由于资金要素在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从而导致资金要素的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同时个别下属成员企业对其自身资金监控不力,也导致发生资金损失的情况。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监控,就是通过对现金流的监督、控制和预测,实现对集团主要经济活动的安排和控制。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与经营相匹配的适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2.1 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和银行网络,归集和监控资金
2.1.1 借助财务公司的业务信息系统和财银直联系统,建立集团及成员企业的金融信息数据库。通过公司相关业务系统和财银直联系统,建立服务集团及成员企业的端口,以便集团及时查询相关成员企业信息以及成员企业对其相应业务的查询。逐步通过平台整合更多资源和信息,更好地服务集团及成员企业。
2.1.2 对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授权,动态监控资金流向财务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加大对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完善公司网银系统的建设,构建“资金池”管理模式,即公司借助银行网络体系和公司网银系统,动态管理各成员企业的账户资金头寸。通过系统掌握整个集团实时资金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资金调动。财务公司要协助集团对重大项目投资预算的审核和执行情况分析比较,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同时积极配合集团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的监管,将执行结果反馈,并不断总结,提高集团预算管理的精确度。
2.2 集团统筹安排和财务公司具体操作相结合,降低融资成本
集团负责融资的统筹计划,财务公司负责具体操作和服务。财务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集团及成员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融资方案供集团参考。在集团的统一安排下,集团及成员企业都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融资。财务公司能够满足的,应首先由财务公司贷款解决,即先充分利用内源型融资。财务公司不能满足的,再利用外源型融资,由财务公司协助或与融资对象进行业务谈判,以低成本融入资金。
2.3 利用多种渠道和创新性金融产品,为集团融通资金财务公司既可以利用存款集中后的沉淀资金直接为集团贷款,也可以运用信贷资产转让、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财务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为集团提供资金、满足融资需求。
2.4 为集团提供资金集中后的资金增值业务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的多种金融手段、对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运作,可以将资金在国债、央行票据、企业债、货币基金、证券基金、股票等多种金融中进行配置组合,在保持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资金的最大受益,实现集团资金的增值。[1]
3加强融资风险的管理
导致融资风险的因素可能是利率、汇率变动,决策失误、负债结构不合理等。融资风险根据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因特定的时点现金流量不足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现金性融资风险和企业因收不抵支造成的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收支性融资风险。
相对于因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时期与债务的期限不匹配造成的短期的现金性融资风险而言,收支性是一种整体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导致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尤其应引起关注。
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 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匹配集团应首先确定所筹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还是对外投资。如果用于生产经营,在生产周期较短、且销售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则债务性筹资可相对多些;反之,企业负担重、风险大,债务性筹资应相对少些。
如果用于对外投资,所需资金用于长期项目的要在较长的时间后还本付息,项目的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债务性筹资应相对少些,否则,企业负担重、风险大;反之,债务性筹资可相对多些。
3.2 资金的筹集应与投放的项目相匹配在筹资前,应明确资金的投向,根据投向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式。若为短期项目,则不宜采取用长期债务的方式筹资,而长期项目,应尽量采用长期债务的方式融资。
3.3 筹资结构应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当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较大时,不宜采取用债务性筹资,而应考虑股务性筹资;反之,当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较小时,可多采取用债务性筹资,在债务利率低于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这样能够使企业股东获取超额收益。
在防范筹资风险时,集团应该根据总体目标,结合集团的全面预算和每一期的现金流量预算,确定一定时期内整个集团的筹资规模,而后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下属成员企业。这样可以避免各个企业各自为政造成资金浪费和筹资规模膨胀,以及互相担保产生的风险。
利用集团的整体规模优势,通过分析自身的资产结构特点,选择适合其资产结构特点的筹资结构,制订有效的筹资方案,这样既可避免因为筹资结构单一而造成过度依赖的风险;又可以减少筹资成本。同时,也应注意把握筹资的时机,并注重筹资期限的搭配,可通过集团对下属成员企业的资金统筹规划,以杜绝现金性融资风险的产生,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公司可以协助集团开展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防范工作。
在慎密的财务分析和宏观政策预判的基础上做好集团资金流动性风险监测。通过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集团流动性不足问题;协助集团控制相关融资风险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使集团及成员企业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同时持续关注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持续盈利水平和能力,以及未来流金流量匹配程度。
根据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变化情况,对未来利率变动进行合理预期,对集团重大筹资行为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和控制,尽量规避利率波动给集团及成员企业带来的风险。如将利率风险通过不同的产品,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信托业务等之间进行对接和转移,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扩大对接范围,增加转移方式,在对接和转移中,逐步消化风险因素,并达到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各种财务风险,逃避是不可能的,只有正视风险,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4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在包括财务风险等风险管理方面更胜一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搭乘改革开放的良机,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元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甚至逐步走向海外,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为企业顺利、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就此做了些初步思考,也给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程赣秋.集团价值最大化的资金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财务公司,2006,增刊.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