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8 09:3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

篇1

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学习成绩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传授和拓展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材料可简单分为文言文史料、学术专著节选、表格数据示意图、图画类等常见史料,考查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文言文阅读功底较差,对文言文材料不能深入阅读甚至害怕阅读,过于依赖教师解读和参考答案,在考试中束手无策。(2)对于节选自专著中的史料所表达观点不能准确理解,常常按照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3)对于图表类史料缺乏有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4)对于图片类史料不能准确定位照片或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蕴含的深意,导致在回答题目时无从下手。以上问题是学生害怕面对非选择题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思路

“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明确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对史料的阅读,以提升其史料阅读能力。对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史料的搜集和认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历史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对所搜集材料的认读主要包括字词的音、义,词语的外延和内涵的解读,以及段落划分等。(2)史料的辨析与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搜集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辨析,弄清材料的来源、性质和价值所在,然后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和运用。(3)联系教材探究史料。学生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深入阅读之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史料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等),从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运用多种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去理解并运用史料。

三、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题目繁多,只有在训练中善于总结归纳才能不断提高解答能力。

1.关于“指出、概括……现象”问题的解答技巧。这类题目出现于材料题的第一问中,较为容易作答,一般从材料中提炼重要词汇和语句即可准确作答。

2.关于“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解答技巧。解答这类题目要求能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时间空间定位,然后联系材料的观点作答。

3.对于文言文材料的做题技巧主要有:首先对材料大意做简单了解,然后结合问题进行理解;其次要注意文言文材料的出处,并据此大概判断出材料的时间和性质,以方便结合问题回答。

篇2

一些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让学生看看课本,教师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付自如了。有些毕业班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都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不及时纠正,历史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源”,并且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在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只有将教学方面的认识误区纠正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

二、科学分析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还要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联系现实的抽象思维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提供给学生;二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强调该背的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系统化地划分成不同的专题。

三、有效教学

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总结知识、归纳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试题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学生应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1.选择题一般由题干与选项两部分组成,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

2.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综合、归纳能力。

3.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分析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4.问答题是历史考试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

篇3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人教版

上个世纪末,我国正式全面进入素质教育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之下,主体性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得到凸显。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并且能够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之下,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以体现,教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思想还存在部分阻碍因素,给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不小的困扰。

一、当前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

1.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100分的比例,是文科学习的重点之一。在高考越来越重要的压力之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越来越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为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之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特别凸显教师主体性,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及考试中的解题技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以做题和听课为主要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被掩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学习。

2.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之后,高中阶段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阶段。教育经费的大量支出,几乎每一所高中的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运用这些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实现很是狭小,甚至有一些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采用PPT教学,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几乎没有,必然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把知识点的内容从黑板上的板书变为了投影仪投影的PPT,依然没有触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地位依然牢固。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既能够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作用,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学科,实行主体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策略选择与安排。

1.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在改革之后,分为选修部分和必修部分。选修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考察的难度较低,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选修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选修一的重大改革为例,学生很难在高中阶段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有什么联系,而有一些教师只采取片段式教学方法,在选修一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像必修教材一样的统一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影片教学法。例如,针对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采取网络视频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网络上与这三个改革相关的历史学家们的讲解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虽然高考中的知识点数量有点,但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学科之一,历史学科承担着重要使命。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了课本和课外习题之外,学生难以寻觅到学习资料。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之下,这一缺憾得到了极大弥补,网络上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只要学生能够利用好网络,必然能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首先,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入门的网络学习网站。如网易公开课、国学网、腾讯儒学、腾讯佛学、凤凰网文化频道等。教师可以在讲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时候,在班级上举办一次“寻找网络孔子”的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尽可能多地搜寻网络上与孔子有关的学习资源,最终由教师评判,对寻找到最多、质量最好的学生奖励一本《论语》。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一次网络历史学习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不管是针对高考,还是平时的历史学习。高中生毕竟是要面对高考的,在高考中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上举办一次这样的网络历史学习讲座,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各种各样的历史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应试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以来,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越来越要求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但在目前还存在阻碍主体性教学全面展开的一些因素,如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等。针对此,笔者提出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的基本策略。

作者:孙然美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徐金超.手段•方法•教学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54-55.

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4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97

新课改以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和教师把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优化教学目标,确立“三维目标”意识

为每一节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准确而具体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课堂教学要讲究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真正确立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做到既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注重教师的适时点拔、引领、拓展、提升。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自主性的最主要指标。当然学生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教学过程应该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新颖独特,经常给学生新鲜感。教学方式上,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实效的历史课堂。

三、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中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去对比讨论新旧的异同,另一方面我也借助其他辅手段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这一段历史。课下我们播放了影片《》,比较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了革命党人为了争取和捍卫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更好地感受其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中其不足之处,深刻地领悟了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在多种手段的配合下,使学生更能直面历史,感同身受,把理论与史实结合,更好地理解的内涵和价值。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将图片声音影像资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合理地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多媒体的使用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所以恰到好处的运用会给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借鉴使用,比如辩论的形式,学生自己分组讲述都是可以调动学生热情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考虑分层指导时间。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思有所进,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课后布置作业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篇5

一、做题

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回答“直接”问题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二、表达

表达时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篇6

高一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理解记忆

高中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背下来的,要理解着去记忆,要把课本完全吃透,吃透的意思是指你要熟悉全部的历史知识,在记住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性的做题,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打高分的,你要理解记忆。

要学会做历史题

我们说了那么多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用,最主要的还是做历史题,然后全部答对,才能打高分,毕竟我们还是以分数定胜负的,那历史如何打高分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技巧。大家要记住,“根本原因找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问这件事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你脑袋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事件,间接原因就要多拐几个弯的了。

要学会复习

要针对性的复习,你要看你哪个方面比较弱。高中历史是由历史文化、历史政治、历史军事以及历史经济组成的。你看你哪个方面比较薄弱,加强复习,不懂得就要问老师。对历史知识点要不断完善和总结,这样才有可能使历史得到高分。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寻找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高一历史学习有什么好方法一、观念转变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一、分析历史,归纳重点,学以致用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二、正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历史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减少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这种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优化。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自觉性。因此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一份导学案给学生就行的,必须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不懂的部分要多和同学老师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为了获取答案而做题的话,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标,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难以培养出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家长都要鼓励学生认真学,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2.从教师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很快适应。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有些学校为减少推行的压力,人为进行规定,比如多少岁以上可以不用采用高效课堂这种形式,这样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效率,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同时高效课堂对老师要求很高,比如要两次备课,课后小结,同时在上课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等。虽说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只有通过老师的总结、串联才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但是如果老师全而系统的给学生讲解,又陷入传统教学的模式,因此度是高效课堂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地方。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

2.教师要平等待人,言行举止要具有亲和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眼神、一个姿态,都会对学生造成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不搞差别对待,不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诚恳地帮助学生改正,但是不能呵斥、贬低,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堂课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的意图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那么这堂课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交流,对学生要充满关心和期待,时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情感上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锤炼自身的语言,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学生才能受益,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

篇8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底,这方面的能力的开发训练,我认为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

(一)教给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教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教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结构体系中,以便更好地掌握。

(二)帮助学生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

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的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高考更是突显了这一点,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在考试成为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今天,做题的技巧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具体的做法是教给学生做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历史学科高考试卷中材料分析题是一个难点,因而我在教学中强调做材料题的三部曲:读、找、答。“读”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要求粗读后细读,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带问题阅读尽快获得有效知识信息,还要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等。“找”是解题的关键。主要是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相似点、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意图、找出不同材料题的不同要求等。“答”是解题的落脚点,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观点,认真书写等。

(二)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并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学生参加高考之前,他们要做好多的材料题,因而要学会归纳和总结。在归纳中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得到了巩固,在总结中也可以使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归纳和总结中能使学生找出做材料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一些基本要求,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96-01

江苏新的高考方案已经实施一年了,在这种模式下六个选修达到A,高考总分就可以加10分,所以打好小高考这一仗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了,而历史这一科目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考试之前记记背背就可以了,所以在学习时根本不用心基础很不牢。这就需要在小高考复习的时候历史教师要加强一些复习方法的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积极备考取得好成绩为高考加油,那么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呢·这里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切磋。

1.指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复习的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可以从以下三点指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

1.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1.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复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内容之中那些是加强对人民统治的·哪些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哪些又是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商鞅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又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识真正理解历史,学习历史了。

1.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了解一历史事件,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形成一个知识线索。另外,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这样分析异同点也就很简单了。在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

2.做题当然也很重要,要指导学生做题的一些方法

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对于问答题,则考察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让学生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关键是分析。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回忆老师讲的内容,,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对于材料题,同样是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教材,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材料问答题往往答案就在材料中,需要从材料中细细分析归纳出答案。然而很多学生抛开材料单纯从教材出发整理答案,最终答非所问,不能得分。切记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寻找答案。还有很多学生犯了另外一个极端错误,就是照抄材料。这也是材料题难的一个表现,需要根据材料的意思用历史术语归纳答案。这一类型的题目是历史命题的趋势,所占分值很高。但又是学生最为薄弱的地方,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篇10

G634.51

高中历史相较于其他学科,拥有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广和不以做题为教学基本环节等特点,这些课程特点反映到考试中,就形成了高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历史试卷的难度大、角度偏等各种问题。进入高三,复习加练习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所面临的基本教学问题。随着考试频度的提高,如何把握好考试、讲评和总体复习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整体复习效果的提升,成为很多历史教师的棘手问题。现时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限于时间紧、内容多的现状,很多历史教师的讲评课都是一言堂的形式就提论题的简单评述式讲法,学生参与面与深度都严重欠缺。笔者在本文对这几年的高三讲评课教学实践作了梳理和总结。

一、课前准备:细化认识考情,明确讲评目标

学校引进了考试网络平台并配备了机读设备,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基本考情,试卷讲评课备课也正有所依。阅卷结束后,教师一要全面掌握学校考试基本数据,更要认识学生答题详情和集中错题所反映的易错点,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备好试卷讲评课。认识考情不仅是教师任务,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评课前,学生要全面分析自己的试卷,第一要明确每道错题或者认识有欠缺的正确题的考点,而且要落实到基本知识点上;第二要集中归纳试题类型,找到整份试卷所包含的若干主题,把考试主题与学习主题紧密结合。

在准确认识考情的基础上,讲评教师要明确试卷讲评目标。一要找到易错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高中历史教材和日常教学的学科综合性非常强,即所谓的学科主题式教学,所以在考试中很难见到单一知识点的浅层次考察,每一道题的信息量异常丰富,横向跨度大,纵向联系深,所以找到试题与试题、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试卷讲评课备课的重要目标。二要备好试卷试题中涉及到的基本答题方法与原则,答题方法的训练不是一两次就可以达到目标,众多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试题通过多次反复学习与训练,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具体答题实践中去,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课中讲评: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点拨能力

高三历史学科测试试题知识点多,考点涉及面广,要有效的针对问题所在和重点知识面,学生的自我归纳和相互交流也就必不可少。试卷讲评第一步就是学生准确找到重难点试题的考点和同套试卷中有着紧密知识点联系的其他试题。第二步要让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展示错误原因和订正结果,这种从非到正的过程展示,可以让其他学生更好地避免再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三步由优秀答题者评析前期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找到答题切入点和方法。学生通过三步走,快速明晰试卷结构和知识点分布及内在联系,通过和本人答题的具体情况对比,也就能准确找到自己阶段复习的知识漏洞,从而为后期的巩固复习找到明确目标。

完成三步走后,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系统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才是试卷讲评课的核心要义。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对考点知识体系的适当点拨就至关重要。有如例题:

例题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道题的时空定位非常简单,但是选项内容时间跨度大,对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考查层次较高。讲评时,教师如果仅停留在选项与知识点之g的直接联系,对于理解试题背后系统的知识体系考查是有所欠缺的。本题讲述,教师要强化指导两点:第一要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变化的基本趋势,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二步要帮助学生明确古代商业变革的关键节点及核心要义,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理解古代商业变革的基本特点。教师从这两方面点拨后,学生遇到同类型的试题,准确作答的几率就要大很多。

篇11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二、正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历史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减少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这种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优化。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自觉性。因此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一份导学案给学生就行的,必须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不懂的部分要多和同学老师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榱嘶袢〈鸢付?做题的话,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标,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难以培养出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家长都要鼓励学生认真学,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2.从教师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很快适应。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有些学校为减少推行的压力,人为进行规定,比如多少岁以上可以不用采用高效课堂这种形式,这样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效率,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同时高效课堂对老师要求很高,比如要两次备课,课后小结,同时在上课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等。虽说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只有通过老师的总结、串联才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但是如果老师全而系统的给学生讲解,又陷入传统教学的模式,因此度是高效课堂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地方。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