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8 09:33: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二地理教学小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

篇1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加速了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步伐,客观上对传统地理教学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等功能,能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将它特有的功能运用到地理教学,不仅能改变我们认识区域地理的视角,为学生搭建学习地理的良好平台,而且能为地理学科注入新的活力,成为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因其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图文结合综合性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它需要了解空间定位,明确区域内部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判断区域之间的差异,分析某一要素发展而引起的整体变化。传统教学对地图的应用、内部区域要素的掌握和整体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独特的教育方式,但使用手段存在些许的不足之处。

1.比例尺、内容固定。普通纸质地图在同一幅图上,图幅大小和所示的范围都是确定的,即比例尺都是固定,无法进行地图任意放大、缩小,不能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即使是电子版的地图也只能改变图幅,对图上内容的详略无法更改。这就使得在讲授区域外部轮廓和内部特征时需要多幅地图地展现,进行图片切换,增加教师素材寻找的时间,对部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对比上有所不便。

2.地图要素交互能力不足。传统地图资料所显示的专题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无法对地图内容进行增减或组合拼接,形成灵活多变符合当下教学所需的地图。比如要展现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和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关系,假如教师手头上只有美国农业类型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就会使得图中的干扰信息过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GIS辅助手段与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的意义

区域地理教学的要素分析和整体联系是其核心,借助GIS的图层属性和空间分析的优势,既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充分增强地理教学效果。

1.有利于发挥GIS本身强大的功能。GIS对地理数据的管理采用了图层的概念,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将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对独立的区域要素起到关联的作用。同时图层数据简洁明了,可控性强,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数据认识的能力,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核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怎样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善于学习。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启发引导。教学过程注重地理表述的规范化,地理观察多角度化、地理思维多维化的引导。在归纳提炼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有反馈,不正确的给予修正,不完整的给予补充,零散的意见给予综合,在学生知识构建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思维。借助GIS应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获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目的。美国有句谚语:“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说明课堂参与性的活动在学生个体认识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课借用预习案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的和意图,并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借助GIS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系统。同时,新课标强调改变教学方式,由老师为课堂的中心向以学生为核心转变,由学生被动夺取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化,这就要求老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借助GIS图层空间分析手段教师在可行的硬件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讨论、动手实践中抽丝剥茧,将问题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地理联系的理解,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4.有利于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区域地理的难度在于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借助GIS的图层空间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交互性的不足。借助多媒体手段,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具体操作、探究,理解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借助GIS辅助手段的区域地理教学设计及实践

教师基于“先学后教”的理念,提供乡土案例,呈现引发认知冲突的学习问题,借助GIS图层叠置功能,用新的手段引发学习兴趣,通过小组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争取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以下将以高二地理《福建区域地理》为例分析探讨。

1.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制作预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对福建范围、位置;福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2)班级同学分组,每组提供一台电脑。(3)学生课前完成预学案,小组长对组员作业答案进行分类汇总,挑出小组最完整的成果,带着问题进入课堂。(4)电脑安装mapinfo软件,并提供“福建轮廓”图层、“福建年降水量”图层、“福建铁路”图层、“福建山脉”图层、“福建主要河流”图层、“台湾岛部分轮廓”图层、“福建省九地市分布”图层。(5)教会学生mapinfo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学过程:(1)小组展示预习成果(通过投影仪)。(2)小组互评,教师小结。其他小组的组员对展示出的作业(描述福建范围、位置;福建地形特征)进行点评、补充、归类整合不同观点。在上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答案不是直接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挑毛病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呈现“距海近的厦门降水少于距海远的武夷山市”这个引发认知冲突的乡土现象,要求学生借助软件,调用地形、降水图层,小组合作完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目标明确。这个过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福建省降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借用寻找图层明确影响的主导因素。同时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扬长避短、查漏补缺,用整体性的思维考虑地理问题。(4)课堂练习,巩固提升。在分析完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基础上,加强问题的难度,扩大探究的广度和梯度,追问“福建省农业现状及农业发展方向”,调用自己认为可用的图层完成答案。每一图层对应一个要素,借用GIS的面状要素分类、叠加分析,旨在让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培养提炼、发散性思维能力,达到构建农业区位分析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1.学生平时较少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主要是在学习地理(必修3)的过程中获得的,但内容偏于理论化,能够学以致用的东西不多,学生也没有什么机会真正用到。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且绝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挺好的。经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地理信息技术对于学习区域地理有所帮助,并且接受这样技能培养课的授课方式,而且愿意了解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和练习技能。但是对于mapinfo软件在区域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分析的应用上比较陌生,说明如何将抽象知识表象化是这种教学模式还需研讨的地方。

2.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数据数字化工作,从教学的投入产出而言没有任何优势,以一人之力完成多数区域的要素准备是不现实的。如何建立区域地理教学GIS资源库或是搭建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放能从技术上对GIS辅助区域地理教学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研论坛,2011(06).

篇2

在高二第一学期即将开始复习的时候,陆续有一些同学愁眉不展地走到我跟前说:“罗老师,‘世界地理’我们学了那么多,现在离考试只有不到三周的时间,我们怎么来得及复习呀!我可担心啦,您怎么还那么淡定呢?”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困惑我非常理解:本学期我们的教学内容有《区域地理》的“世界地理”部分和《旅游地理》两大模块,表面上看光“世界地理”就能把学生给吓到了。而且我也相信与这些学生一样心存困惑的同学也大有人在,现场一调查,果然不出所料。这说明该问题具有普遍性。虽然我对于接下来的复习时间的安排胸有成竹,但学生反馈的这一问题让我充分地意识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没有真正领会和把握“区域地理”的教学精髓:是“迁移活用”地理规律、原理和方法,而非“死记硬背”区域地名、物产和现象。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教学应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致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实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

“生态”式教育理论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他认为: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以生态管理为手段,遵循学生自然发展的规律,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使师生养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情态。

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会心地笑道: “同学们放心,Follow me即可!”算是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本人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近期的教学改革成果,构建了有效学习《区域地理》的“三字经”策略。

一、地理教学“三字经”:常用图、当教师、学命题、勤小结

常用图: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承载很多的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地理问题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各种地图的运用,使学生把“用图”作为学习地理的常态。

当教师:区域地理知识主要是涉及某一区域(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突出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析。教师在上两节示范课之后,可大胆放手挑选聘任部分学生当“小教师”进行教学, 这样“小教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提出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到底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展开的讨论往往比在教师的主导下的讨论更开发更激烈,也特别能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领悟,实现学生生命的提升。也非常有利于“生态课堂”和“生态班级”的营造。

学命题:每一单元结束后开展“命题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参与命题

考试命题的形式是多变的,所以对于死读书、读死书的同学来说就很难应对。考试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被动接受的甚至是令人恐惧的,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并使学生主动喜欢上考试呢?“命题我作主”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操作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幅区域地图,然后可添加文字或其它信息,在此基础上自编3-5道问题。然后通过交流推选出“优秀命题”,最后教师再汇集改编成卷。学生命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学习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最大程度的领化,同时能有效地解决提高素质和提高考试成绩的两难问题,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必胜客”。

勤小结:倡导学生在新课学习后要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对最新获得的知识加以整合,做好小结工作。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内化。

二、考试指导“三字经”

(一)考前指导:重定位、明原理、记套路、究错题

重定位:《区域地理》内容的特色是分析解决某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地理事物、现象或问题的成因及 对策,因此“定位”即确定区域所处的大致位置是解答区域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掌握定位方法将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明原理:地理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内容,它们富含地理原理及规律,特别是

篇3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1 编写教案学案的指导思想是:

1.1学生从自学教材开始,通过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探究,并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加工小结出知识点、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2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1.3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教案学案,并逐步形成“高中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网络,开发出一套符合吴忠高级中学现状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1.4优化教与学的策略,和谐教与学的关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地理学习的成绩,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确定了指导思想后,我们又结合我们组有经验的教师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尝试,确定我们编写教案学案的程序为:

学习理论和课标—研究教材——调查访问学生——分析学情和资源——集体备课——教师说课——评课——试讲——会诊式研讨——得出教案学案初稿——实施43息反馈——修改教案——定稿。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高一、高二、高三备课组各自完成了一本以教材为主线,按课时分节的教案学案集。

然后我们再集中全组教师的力量,又完成了一本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所用的教案学案集。

在设计教案学案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备课组尤其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近两年进入我校工作的年轻的地理教师都在组选了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做“师父”。青年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学案在严格按照上述程序完成以后,还要经过“师父”的检查、肯定后才能正式定稿。

此外,在用自编的教案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注意收集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使用的一些多媒体课件。

2 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2.1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2优化了教与学的策略,和谐了教与学的关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地理学习的成绩,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我们进行的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与普通教学的效果对比中,我们发现,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班人平分要高出近四分,及格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会考成绩明显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2.3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逐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4以高中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为中心,制作了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3 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3.1高中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在完善“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培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软件制作水平跟不上,需要购买新的教学电脑软件。

3.3课题研究的理论把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加深。

篇4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高一高二教学过程中,才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的教学成绩往往好于老教师。二是去年我校请了两个专家教师来校交流讲学本来一节课的内容由于学生不习惯新的学习方法最后竟用了两节课。这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认识到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三年级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二、对教学设计脱离实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的形式教学,重学会、轻会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更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地理素养的目的。

4、开发课程资源,走近生活

我们地理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利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给同学们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地域结构》一课时,我用吴桥县城的平面图代替课本中的插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在日本购买闹剧发生时,我及时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海基线,海岛周边多少公里有领海,在领海内都可以进行哪些活动等知识,展示的地理位置、四季气候变化、岛上的动植物特点、历史发展等情况,上的动植物和自然风景。还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137年前日本划定的国界图,有力地证明了是中国的领土;高中教材中对于没有文字表述,但在图示中,明确标出了、黄岩岛是中国领土,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时间了。尽管教材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完善,但作为老师必须告诉学生们更多。最后,还通过展示近期某些人士的不理智做法,呼吁同学们要理国,鼓励同学们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对于高中生来说,爱国最好的体现就是好好学习,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通过普及的相关知识,避免青少年容易冲动,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引导同学们把这股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篇5

一、学情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学生的练题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总是存在漏答的情况;二是农业区位因素的主导因素辨识度不够高;三是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针对性不够,泛答情况较多;四是无法准确辨识出变化发展的农业区位因素。大部分学生在农业区位专题训练中存在漏答、错答、少答的情况,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不到位。所以,通过设置农业区位条件主题式探究模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评价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二、主题式复习的内涵

主题式复习是对地理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进行归纳,总结考点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对某一专题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细化,落实每一点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清晰、更系统、更灵活、更深刻。以“农业区位条件”这一专题为例,其内容涉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和科技。近些年来,高考中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得切入面更为细化,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三、新课改课堂“五环节”探究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探究课堂新模式,课堂上采用引、提、议、联、结五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引,是一节课开课时的教学安排,通常可以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或者简评晚修练习,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是指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及要求,用“问题”统领课堂的学习;联,是指联教材、联考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议,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对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情境探究展开讨论,然后分组展示点评,最后订正答案,将问题归置错题本;结,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情境探究,总结完成情况,对核心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一般性规律。

四、以农业区位条件探究为例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1.引:通过研究往年高考题中有关农业区位条件的题目,总结出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常考题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该专题学习。本环节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要用高考的该专题的考点方向作为平时的学习重点。2.提:高考中农业区位问题设问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农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评价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评价农业区位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农业发展变化区位因素。然后分别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和相关案例探究。本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和要求。3.联:联系相关考点,引导学生用综合性、主导性、变化性和针对性的思维去进行农业区位评价。本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4.议:本环节教学设计主要通过课堂情景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更好地掌握农业区位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去探讨以下四个问题,然后分组展示自己的答案,更透彻地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方法:问题探究1: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包含的内容(第一组)【方法提示】要用综合性、全面性的思维和眼光去进行农业区位评价。【规律总结】农业区位因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工业基础、种植经验、国家政策、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本环节通过展示农业区位因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体系。问题探究2:分析下面农业的主导区位条件(第二组)【方法提示】要辨析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主导需求,把握农业区位分析的主导性。【规律总结】农业区位条件评价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不同情境下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问题探究3:“库尔勒香梨远销欧洲市场,简述库尔勒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库尔勒梨生产的影响。”(第三组)【做题技巧点拨】要用变化发展和动态的眼光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参考答案】①该地区远销欧洲市场,市场范围更加广阔;②交通条件更加完善;③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香梨的保质期延长;④脱贫致富背景下,政府对香梨发展的大力支持。问题探究4: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1(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2回答下列问题。简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第四组)【做题技巧点拨】要抓住农业区位因素中的特殊性,分析要有针对性。【参考答案】①气候:该地地处河谷地带,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②冬季,该地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灌溉水源比较充足;③该地地处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小麦的生长。【课堂限时训练——高考链接】以2016年全国卷I第36题第一小题为例。材料:“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题目:“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做题提示】做题时要充分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特殊性和限制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导性。主导性:气候条件方面的区位因素;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方面的光、热、水、温差、风和气象灾害等要素;特殊性和针对性:要对比江苏和浙江没有的优势气候条件;【参考答案】①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相比浙江和江苏,高温期较长(特殊性和针对性,并考虑气温要素);②相比浙江、江苏此时期的梅雨和伏旱导致的土壤过湿或旱,横线高温期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有优势(特殊性和针对性,降水要素);③相比江苏和浙江冬季受寒潮影响,横线纬度低,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有气候优势(特殊性和针对性,气象灾害要素)。5.结:总结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区位因素,明确具体要求,理清答题要点。做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因地制宜,要充分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特殊性和限制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导性以及动态性的特征,才能在农业区位分析当中精准到位。

五、小结

本节课内容属于规律方法总结课,知识点既包括宏观上的总结,也包括微观上的深入分析,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有难度的,尤其是后进生,如何来把宏观上的知识简单化和微观上的知识点透彻化,很重要。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五环节,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重点,在高考背景下,提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和要求,并通过小组合作对四个探究案例进行讨论和展示,深化应用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方法,最后通过高考链接在实践当中进一步落实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应用。课堂五环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动口、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但课堂五环节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内容量有些大,可能对后进生有些难度,在环节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后进生的接受度;教师在表达时,存在语速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高考链接题的分析过程还要透彻点,内容要更详略得当,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游忠.微专题:高三地理深度复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53-55.

篇6

  这一年下学期我担任了学校的地理教学工作,初三两个班的,并担任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参加了初三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

  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转瞬间,一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认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地理知识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考虑地理思维和学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

  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

  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我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在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可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在明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本学期必修一自然地理又比较难,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教学难度较大。

  2、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带书,讲闲话,睡觉等。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篇7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期的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笔记,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做好课下辅导,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还主动加强与同头科教师的教学教研,利用空闲时间去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

四、成绩方面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也在我本人的不懈努力下,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学期已经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划上了句号。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学前班教师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努力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了能更好的总结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以下是我在这学期以来的总结。

一、思想品德

本人能积极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安全工作放首位,确保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本学期的安全工作从教育开始,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安全教育。随时提醒学生在校内,在课间活动的时间注意安全,除此之外,并提醒学生在校外应当注意安全,保证学生在校内校外人身安全得到一定的保证。

三、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面对刚刚步入校园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这学期的重要工作。生活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各种小习惯。让他们做到不随地乱丢纸屑、果皮;课桌内书本摆放整齐,能保持教室的卫生清洁;讲究个人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与小朋友能友好相处,平时交流能用礼貌用语等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学习的教育,两者应当结合在一起,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及时纠正,从而不断地改进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放心。

五、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学前班的语文和英语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内容当中主要分拼音和语言教学两部分。

1、拼音汉字教学方面,应当保证学生对29个拼音的读法以及写法了解掌握,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输入,结合图片,卡片的教学更易于学生的掌握。

2、语言教学方面: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表达,交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音,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朗读形式不同的儿歌,利用儿歌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熟读课本里的单词,学会日常里所需的口语,会默写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简单的单词。

学前班的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同,他们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不应当一味乏味的输入,更多的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1、结合图片,卡片进行教学,这样满足学生的视觉,更易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2、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游戏的娱乐中学习到知识。

3、利用儿歌的形式惊醒教学。

以节奏简单明快的儿歌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于刚接触学前教育的我而言,这学期让我学习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如何学会教育一无所知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一点一点的学到知识。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当然,在这学期中我也存在需要加强的地方,在教学工作中经验还有限,面对28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了一些学生等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则需要自己慢慢的锻炼与解决。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六认真”是衡量一名教师职业能力的标准,也是反映一个教师工作热忱与态度的风向标,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展现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工作风格。对此,我也不例外,对“教学六认真”也有自己独特、深刻的感受。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任何“精彩的生成都源于精心的预设”。上课前的必要环节(备课)尤其重要,备课的质量将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还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应作了详细的记录,精心设计好教案。对于教学用具、网络的教学资源、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都要在备课中有所体现,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灵活地运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实,我认为:一次精心的备课过程,完全是一次有效性的学习过程,在完美的课堂教学追求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另外,我还觉得,备课时还得集他人之慧,博采众长,把自己设计的教案与年级组的同事们交流,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会给这份教案提出更好的建设性意见。备课定稿后,实用于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思维,创造性地弥补备课过程中的某些遗漏的细节,挖掘一些全新的亮点,以进行二度备课,及时积累一定的教学反思,整理好教学手记。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上课的最大追求。“乐学才能善求。”于是,在教学中我尊重、爱护学生的兴趣,并善于发现,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乐于学”。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情感交流。教学时,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平等交流中作点拨,在激烈探讨中诠释言论的精妙性,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一种健康、活泼、向上的风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变换多位的思考角度,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解、改善自己的教学。所以认真布置作业,我坚持体现“四性”,即选择性、层次性、连续性和创造性。如何设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有效训练?其一,我认真选择题型,精心设计练习,难易和数量适当,我强调“三仔细”作业原则,即:仔细读题、仔细做题、仔细检查。其二,进行层次性训练。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故布置作业时,分三类训练题,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必须完成一类题(有点难度的);要求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二类题(适中的);要求学习较差的学生完成三类题(最基础的浅显题型)。评讲时,集中安排,由浅入深,分时间段进行,对三类学生的作业有针对性地指导。其三,作业量不在于多,贵在精。作业有计划地安排,每日一练,每练一刻钟,有专门的作业本,连续性地练习,长时间地进行巩固训练;其四,练习题要新颖,典型,设计题目时力求创新,练习内容要有趣,全新的题型更容易吸引学生探讨的兴趣。

批改作业,我会有计划地安排,各套作业有序进行。批作业,我有多样批语,这样做,既可以弱化学生的沮丧情绪,又可以引起学生对错误之处的重视,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出错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评,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则进行面批。对于作业,我还实行了一些奖励措施,搞一次优秀作业展览,发一张优秀作业证书,奖励学习星数,评优秀作业本等,这样做,使学生们的作业态度端正了,正确率提高了,书写美观了,知识点巩固了。

四、认真辅导

因学生来自不同的教学环境,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故面对复杂的教学对象,我策略性地思考,确定不同的多样化的辅导对策,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同层次和多形式地辅导。对于骄傲的学生,我会时常与他谈话敲警钟;对于失去自信的学生,我会和颜悦色地用故事激励他重拾自信;对于后进学生,我给予更多的鼓励,多一点耐心,或在思想上教育,或在方法上指导,或在心理上排解,或在生活上照顾……因细微处见真情,课外辅导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学生们在悉心地指导下,学习水平明显提高。为此,我欣慰着,苦心经营,耕耘终有收获。

五、认真组织考试

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于知识的掌握,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测试频率不宜多,重在质量,难易适中,以本为本,不出难题、怪题、不能因为考试而导致学生自信心的涣散,甚至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性。所以,平时我注重掌握检测的效应,教学完每一单元,提前布置复习任务,提高复习质量,之后,再安排考试,学生们因有充分性的准备,故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考试心态良好,没有情绪化的表现。仔细批阅试卷,做到公正、客观、合理,对学生一视同仁。试卷评讲,安排一课时,对于试卷上的共性问题集中评议,个别性错误着重评点。之后,再进行订正,自我进行一个考试小结,总结经验及教训。考试成绩有进步的,特别突出的,适当予以小奖励,方式多样,鼓励一下。

六、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学习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忽视。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愉悦学生的身心,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延伸课内知识,是一举多得的训练项目。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策划了四次重大的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完整的活动计划,具体活动内容如下:一、组织学生去南通秋游,游览狼山、园博园、啬园、体育会展中心,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热情,拓宽视野,培养丰富的情感;二、组织金田五年级篮球联谊赛;三、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鲁宾逊漂流记》、《海伦凯勒》、《海轮号》;四、组织学生参加“农家乐”活动,学“烧农家饭”,游忠孝园,参观景瑞蔬菜基地,让学生们亲密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的风采,同时又锻炼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涉及面比较广,也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一系列的充实的课外活动调剂了学习生活的色彩,有利于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回顾这一年来本人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努力做好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自己做过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搞好教学教改。

这一年来始终把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本学期开始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素养、理论水平。

2、加强教研工作、追求实效。

本学期重视课堂研究,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到习惯。通过公开教学从而总结出“从读中学,学中读,读中悟”。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升华。从而被评为县级优质课。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本学期自始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当自己的事情与集体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集体。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随着教学改革,自己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教学新理念的要求。

这一年来,自己加强了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真正明确了以课堂为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活,少讲多学,改变了原有的旧理念。一年来做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组织和课堂水平

一年来自己始终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首先从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研究教学内容,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并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做到了无备课不进课堂。其二,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力。自己所担任的五年级数学科在期末期中三次测试中都在前2名。这与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3、重视对特殊生的培养

为发展学生特长,自己把优生优培工作贯彻在始终。学期开始在摸底的基础上找资料进行辅导和自学,并把星号题、思考题让他们钻研,教师加以指导。

为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档案,分析每一位后进的原因,制定了辅导计划及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帮一”,教师从后进生的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帮扶,逐渐缩小了差距。

4、单元过关考试是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好方法。

这一年来,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杜绝了漏洞。对每次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平日教学从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改进思路每周进行一次反思。有利于扬长避短。

本学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学校的要求还差的远,教改的力度还不够,学法指导还是今后的一个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努力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一、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年科组活动先后安排学习了“广东省中学教师道德规范”、“东莞中学常规教学要求”和“关于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学习与教学的三个理论学派”“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改革“等教学新理念与新方法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通过阶段性总结好人好事、提醒注意的问题来除邪扶正。比如科组既是轮流值日,又能互相邦助,清洁保洁一直很好。通过交流师德经验,相互促动,每位教师都努力以高尚的师德、满意的教学、丰富的活动、和蔼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二、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我接手高一(1)班的地理,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基础,预测他们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研究参考。

三、主动承担教研教改任务,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高中几个课外活动小组都能正常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李宏定、徐志华老师多次组织学生观察天文现象,李宏定、徐志华、戴一欣、雷龙生、张隆家都主办了有关专题知识讲座,尤其是叶容弟、戴一欣两位老师承担活动的次数最多。

一年内有5位老师成功举行了多媒体公开课。孙海英“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评为学校优质课,同雷龙生老师的公开课“陆地水与水循环”一样,充分表现了很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戴一欣老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一堂全市高一地理教研公开课,对全市教学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徐志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将课本知识与乡土地理、网络教学与模拟活动有机结合。叶容弟“东莞地理”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交流,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研究性学习示范回报课。

各位教师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性课题,一直在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指导学生开展了许多活动,撰写了上百篇论文。其中有三个课题在东莞中学校园网页上搭建了本课题介绍、参入、展示平台,全校师生可随时阅读了解、发贴子参与讨论或展示成果,为丰富校园网页作出了很大贡献。本年度由李宏定、张隆家主持了三期地理宣传专栏,知识丰富,图文并茂,活跃了校园文化。

在上学期第15周星期四,经过全组老师共同努力,成功地承担了全市高一地理教研活动,获得了全市同行的高度好评,赞扬莞中地理科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教学严谨、教研活泼的集体。徐志华老师作了“谈提高高一地理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发言,李宏定老师介绍了“地理网页制作”的经验,张隆家老师的“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发言,介绍了近些年莞中地理老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与经验。更加精彩的是高二(6)班、高一(8)、(19)、(20)班分别举行“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辨论”主题班会和学生“长江三峡工程决策论坛”论文展示专刊赢得入会老师一致贺彩。戴一欣老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示范课是下午的压台好戏,在分析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生动直观、自然幽默方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主要教研教学成果。

本学年高一级备课组两次荣获优秀备课组,戴一欣、孙海英老师的教案分获上学期、下学期优秀教案。高一级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命题,高三级两次期中考试获得优秀命题。

叶容弟荣获东莞市初中新课程教改积极分子,多次在市级教研会议上介绍教改经验体会。教案《俄罗斯》荣获市级评比一等奖,论文《网络教学在课改实验中的应用》荣获市级评比一等奖,课件《人口和人种》荣获市级评比二等奖,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互动评价体系的探索》荣获市级评比二等奖,论文“从《人口问题》一课探讨网络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东莞教研》上。指导叶志辉、黎兆铭、陈婉琴的小论文荣获市级评比一至三等奖。

在今年东莞市地理教研会年度多媒体课件评比中,雷龙生老师制作的课件“宇宙中的地球”和孙海英老师制作的课件“地质灾害”荣获一等奖,徐志华老师制作的课件“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荣获二等奖。

李宏定老师的课件《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获得省级评比三等奖,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荣获东莞市教育学会论文年度评比二等奖,指导原高一(10)王振军同学撰写的论文《寻鱼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网络科技时代》2003年9月总58期上。

张隆家老师的论文“学以致用,科学决策”荣获市级评比一等奖,该在《东莞教研》上。本学年指导原高一(4)班林晓东同学撰写的论文《东风是这样“借”来的》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地理教育》2003年第4期上,指导原初二(1)班莫秀娟同学撰写的论文《东莞市麻涌镇的香蕉经济》发表在《地理教育》2004年第3期上,指导高一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开展和总结的《野外测算当地经度和纬度的实践》荣获2004年广东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