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提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0 14:40: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提问的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提问的要求

篇1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又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提高兴趣,激活思维,解决疑问,开拓视野,让他们学有所获,思有所获。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要求

1.目的明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网,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明确目的,切不可盲目的提问。不能随口就问“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的肤浅性问题。通过观摩发现,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样得出结论的呢?”只有教师的提问是有针对性的才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思考,学生们知道了从何处着手,才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从而得到学习的乐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层次合理。合理的层次结构的问题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逻辑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因材施教”的理念也同样告诉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去设置不同的问题。

3.思维发散。比如在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生物学意义?这个问题就是可以从多角度去回答的。学生很有可能会给出以下答案:有利于物质运输和交换,有助于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助于自我修复,是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等等。在提问的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所有答案集中起来,通过分析将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又增加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4.面向全体。提问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难度、成果、价值等,还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应该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解决,让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能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二、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1)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很有启发意义,:“适当难度的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得解答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38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疑式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二、发散式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多方向地改变思维角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型、语法等的巩固,理解作用更大。

三、探究式

教师讲授知识,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学生可以完成的“跳一跳摘桃子”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目的。如教高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 What makes water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life?

3. Why is water in the ocean moving?

这些问题学生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思维,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而不是只通过“YES”“NO”或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四、对比式

上课提问有时为了起到突出课文主题思想,可运用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总之,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Tag Questions”,“Optional Questions”等理解性提问,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又不能忽视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样既使问题的难度错落有致,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内容,不能信口开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者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平下,换换角度,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3. 提问设计要有“度”

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平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

4. 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比较选择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

(3)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准确,答案要未知。

篇3

许多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向学生多提问,由于问题提得欠科学或太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教学效果甚微。本人就“问题教学法”存在的误区和要求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1.“问题教学法”误区

误区之一:由于问题太浅或太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问题浅是指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又太难。过分深奥的问题,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小孩子摘苹果一样,树上的苹果很高,孩子即使跳得再高,离目标也还是很远,那么他就可能会对苹果失去信心。

误区之二:教师提问过多,又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失去了“问题教学”的应有作用,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讲解,大量地占去了学生读书、思考、作业以及体验、积累的时间。我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为了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不分主次地进行“问题轰炸”,使学生失去了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陷入了迷惘和困惑的状态。

误区之三: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也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问题的提出者或说拥有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现在的“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或套路是:教师幻灯出示、书面提出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先派代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番评价或小结。这样一来,课堂表面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因而这些问题往往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所提问题的思维强度太小,没有张力;或者问题的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和学常常相互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已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不涉及。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有人称之为“问题霸权”。

误区之四:唯“标准答案”是从,无视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课除了一些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学习本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一味遵崇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

2.“问题教学”的要求

要求之一:所提问题应该难易适中,是学生感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得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力求难易适度。问题即有趣又难易适中,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求之二: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上一节课,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据调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同时考虑到学生情况和教材问题的仅是少数。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只追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要给学生有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最好能为一节课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就有个设问适度问题。有的老师一节课设问像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个,有时多达几十个。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讨沦问题的时间,更不要说提出创造性的见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增强,普遍存在怕错心理。尽管老师在台上努力发问,台下学生却鸦鹊无声,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对问题来不及思考,无法回答,不敢回答。所以,课堂设问的次数要适度,做到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既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要求之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年教授也有一句名言“学问学问,关键在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①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悱”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②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③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④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定的开放性。最好的问题是发现和创造的问题,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目前,教学界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它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引导的作用。

篇4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优秀的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读这些文言文,无论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还是提高个人素养,都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也做了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教学现状。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都以高考为目标。而历年的高考文言文题型又较为固定,考查内容也变化不大。通常是要求学生阅读文言文,判断文中的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判断;翻译句子,近年也仅仅出现考查文言断句。所以,在教文言文时,教师也紧紧围绕高考考点来教学,饱含文化底学蕴的文言文,当作考试材料来对待。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文言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上,老师以串讲课文,逐段逐字翻译课文为主,课后学生则以背课文笔记为主。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死板僵化,学生谈文言文色变,排斥文言文,最终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在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一种负担。

一、导学案的应用

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教学思想,对学生多一点信任。老师要相信有些知识点和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或课外自主学习加以解决。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设计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

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课文,收集关于文章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动手学习的习惯。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作好记录,让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感显得至关重要。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引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结合作者的实际,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才能唤起师生的审美共鸣,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法:(1)故事导入法。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如《鸿门宴》。(2)成语导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自文言文中,对这类文章,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滕王阁序》。(3)实物演示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如《琵琶行》。(4)讨论导入法,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可以采用讨论导入法如《六国论》《过秦论》 。一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兴趣,想必这节课同学们也会兴致盎然。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联、音乐、幻灯片、电影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况,激发他们的情绪和兴趣,也能够引起同学们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

学习文言文还是要立足于朗读。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些老师对文言文的朗读非常不重视,认为高考又不考朗读。所以课堂教学既不进行范读,也很少让学生读(除非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其实,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反观古人,却比我们做得好,古人在学习文言文时,极其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领悟文章意思,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篇5

0引言

数学学科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在全面有效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短板和不足,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逻辑,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和思路,完善整个课程中所需要的具体内容,就极为必要。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思维引导和数学研究效果的核心,所以良好的数学课堂对整个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提问驱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优化发展水平。

1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数学课堂具有自身特殊性,整个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输和内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理念。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有效应用,因此多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困惑”,这就是如何利用课堂提问的具体作用,所以认知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系统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未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作用。事实上,课堂提问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所以利用课堂提问策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具体提问过程中的相关要求,所以课堂提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问题的准备完善度,还是与课堂的具体切入点,都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不仅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提问策略时,未能将学生的兴趣关注度予以创新,对于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具体开展来说,想要满足数学教学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关注度融入其中。只有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要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能否理解问题,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实际上就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分析看,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实施思路分析

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价值看,有效提问策略的价值点在于融入了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内涵,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融入其中,所以创新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实施策略,就极为必要。而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看,想要充分有效应用课堂提问策略和方法,就需要充分做到: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需要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教学要求相结合。数学学科的重点在于内容讲解与数学思维习惯培养的有效结合。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思路来说,其未能将数学思维习惯融入其中,因此,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的思维理念培养融入到整个数学课堂中。融入学生数学思维理念,进而满足数学教学要求。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注重优化课堂提问与反馈机制的实质性互动,从设计问题,到激发问题,再到收集问题的具体答案,都应该充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有效提问,不仅在于内容上的选择与应用,更重要的是有效发问、准确提问、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点等等。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有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完善课堂提问的具体技巧,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有效提。

(3)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具体提问活动中,通过丰富课堂提问的各项元素,从而实现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有效融入。数学课堂并非形式枯燥的课堂,无论是整个课堂的具体风格,还是课堂的内容选择和应用,都需要充分有效注重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的各项变化,通过将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问问题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数学课堂提问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创新提问方法,优化具体的课堂提问内容,将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推动力。

3结语

启迪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与完善性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有效提问,优化提问技巧,就能优化整个数学教学的理想的效果。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提问,能够给与学生理解问题的时间,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利用数学提问的相关方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应用提问技巧,选择合适的提问内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求

1.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有着时间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准确的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问题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来。同时,在设计有效提问问题之时还应当注意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之时,控制好问题的数量,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课堂教学收获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除了需要注重效率之外,还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收获的重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为指导,以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教学目标,通过进行有效提问的设计,不断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收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3.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提问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体现。在设计有效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数学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二、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应用

1.深入教材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需要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这也使得提高问题设计准确性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的任务,明确知识点所处的地位,按照相关的教学要求,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得问题能够具备有效性。同时,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还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联系,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向适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单调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已知f(x)=x2+ax+1在(2,+∞)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这一问题比较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能够自己进行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2.掌握时机提问问题

在进行教学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握好问题提问的时机。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制造问题出现的“冲突点”,为有效问题的提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利用不同类型以及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来,并且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自信心,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对数”之时,教师可以采用折纸的方式,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一张0.083毫米的纸进行3次对折,厚度不到1毫米,而如果进行30次对折之后,厚度大约是多少?”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进而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3.及时诊断增强互动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并掌握问题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设计有效的提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按照有效提问的要求,深入了研读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问题,掌握好问题提出的时机,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其中的错误,进行着重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民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新课程,2015,(3): 171.

篇7

教师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一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做好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浅见。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标性

课堂提问,并不是任意或随意提问。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解题技巧,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备课时,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其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不论哪一类型的提问,要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目的和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化,面子工程。提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义,是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甚至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一定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一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因此,启发性要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另外,提问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像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练、清楚、确切。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适时性

课堂提问要能善于把握适当时机,能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解题欲望,积极思维,主动思维。一个问题出来后,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要有知识铺垫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上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都明白了,使提问失去了意义。课堂提问还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学生情绪饱满,充满求知渴望,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一石能激千层浪,反之则千呼万唤难出来。因此,掌握好恰当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模拟的答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总结经验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去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最佳提问方式,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新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课堂提问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提问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动力。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基本知识点、语法、句型和课文,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快乐地去学习。

一、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双边互动方式,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1.有效地组织和检查英语教学情况

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获取师生双方信息和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借以衡量授课得失,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出及时调整,力求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教师的发问,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 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从而进行知识上的补充。

2.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在英语课堂中,课堂提问常常采取以yes / no为主要形式的展示性提问,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过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课堂提问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部分善于发言或坐在前排的学生,学生在回答提问时还普遍存在着恐惧感。教师控制了全部的提问权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有效的问题。这样才能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二、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灵活地使用教材,设计出巧妙的问题。

2.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依赖,应该是主动质疑,多说敢言,最终使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

3.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并能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力求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从中树立起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三、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善于提问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英语课堂中,在导入新课部分时进行提问既能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排除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课程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处提问

英语教学中本身就存在语言的障碍,在教学步骤的过渡处,没有明确的标志时,适当地进行提问能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衔接到另一个知识点,同时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此时的提问就起到了过渡词的作用,这样一节课也不会一直都用“next,then, ...”这样的过渡词,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3.突出重点时提问

一堂英语教学课中应该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而在教学重点处设计课堂提问既能抓住重点,也能突出主要训练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趋异性问题。

趋异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他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进行回答。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Why or why not?”“How do you find...?”等。

4.化解难点时提问

英语教学中除了教学重点突出之外,还要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提问,来化解和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快乐地去学,最终收到最大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9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不高等因素,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不但导致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而且也不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1.问题设计不全面。课堂提问不但要求与学生开展广泛交流,而且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导入问题当中,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问题合理也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与教学效率。

2.问题设计不具有开放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当前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独自思考。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一味依据教材中的习题提问,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

3.不能做到平等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中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但对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旦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全部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幼儿心灵。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融入自己的感情,经常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了不平等提问。不但使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且也会使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平等提问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心里埋下阴影。

4.提问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当中,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设计相同的问题,则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过于随意,任意指定学生回答,不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对应的学生。如果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过难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如果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又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应用丰富的方法,只要教师做到灵活运用就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要做到吃透教材。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其在教师设计问题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全面吃透教材,设计的问题就会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课堂提问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要做到全面研读教材;第二,教师还需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细节。数学教材细分为多个章节,不同的章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个细节,明?_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所以要求教师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每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并不充足,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开展提问,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当堂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提问时机。利用合理的时机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3.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认真研究学生反馈在课堂提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中的疑问,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到独立思考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兼顾到反馈,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回答。第二,教师应该多用激励的做法,不管学生是否回答正确,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进步。由上面论述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篇10

一、课堂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及时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把学生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积极思考,准备回答问题;当学生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一点产生疲劳感时,教师又可用巧妙的一问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舒畅。这样,一堂课疏密相间,起伏跌宕,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兴趣是思维的内在动力,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反馈学生所学知识的接受状况,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反省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使教师及时补充原先课堂设计的不足,以便在平行班上或下一轮教学中去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实效性。

二、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惩罚提问。当学生在课内思维开小差时,老师突然向他发问,让学生不知所措,以此来训斥学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提问的问题较深,或偏题,班上学生一个个回答不起来,教室里站了一片学生,也没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对问题还没弄清楚,却浪费了宝贵的课内时间。

2.仓促提问。老师课前没有认真备课,不知道课中的重难点,所提问题没能问在点子上,不知道如何强化重点,分散难点,这与老师上课要求做到“教学五认真”是背道而驰的。

3.盲目提问。老师用同一个问题,对班上所有的好、中、差学生提问,让成绩好的同学听了,觉得问题太简单、太幼稚,差生听了无从回答,所提问题没有针对性,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三、解决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以上这些,都是影响英语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症结。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时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对设计的问题应该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量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备课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特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屋建瓴,对课堂提问的题目进行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问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科学组织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拟提问题,为发挥提问作用,增强课堂听课效果创造了条件。课堂上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组织课堂提问,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好的课堂听课效果得以实现的关键。那么,在组织课堂提问时,我们还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⑴提问时机的把握要准确。能否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对于能否达到提问的预期效果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准确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我们在导入新课时,提问应针对以前学过的内容,借此了解学生课外复习和掌握教材的情况,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

⑵提问的深浅度要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本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课前没有复习,或忘了做作业,或身体不舒服,没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同学在这节课上已经发过言了,要求再次发言;原本成绩不好的同学,现在要求发言等等。教师可以灵活及时地修改问题的深浅度,使成绩不好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吃不饱”的同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2-02

在公元十五世纪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产婆术。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产婆术是为新生婴儿接生,而他的教学方法则是为人的思想接生,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激问法”,“谈话法”,因为他的教学始终是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相互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他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到目前任然是课堂上最常利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在数学学科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谨的逻辑性等特点。数学学习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发展。课堂教学上通过适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带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既能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探讨思考问题。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虽然教师们都认识到了课堂提问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数学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1、课堂提问形式化:重提问,轻反馈

有些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精心准备了许多问题,但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甚至是学生思考后,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师就说出他的答案了,不能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有一次去听课,老师问“一元二次函数开口的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就能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答案。可是这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说,“为了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我就在黑板上讲一讲”。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参与思考回答问题,长久下来也容易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麻木,结局就是课堂提问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反馈。有的教师则只注重问的形式,不注重问题的解答过程.从表面上看,与学生进行了积极地互动交流,但这种单方面的提问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低迷。

2、课堂提问低效率:重数量,轻质量

新课改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朝素质化发展,即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就导致不少教师误将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课堂气氛是否和睦融洽、师生间是否交流互动的标准。但这明显忽略了一个问题,课堂提问数量过多,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老师们常常责怪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究其根因就是对问题没有进行透彻思考,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频繁的提问表面上师生交流很频繁,但事实上学生对所提问题根本没有消化吸收,甚至没有深刻印象,也就不可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堂提问口语化:盲目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是丰富课堂内容的关键,有的教师在提问时过于口语化,随便使用“对吧”、“行不行”、“是吗”等词语;这些类似是提问的含有情态的语句会带给学生误导性的答案。比如:一位数学老师问,“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吧?”这样的提问带有期待肯定答案的语气,即使学生上课没有听课,也能从老师提问的语气词中捕捉到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确实提问了很多次,但是没有真正能引起学生认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问题。要保证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学生的思考,那就要保证教师的每次发问都是正式的,不口语化,不随便发问。

二、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环节,它起到激发集中、启迪反馈、巩固提高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1、激发集中

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课堂提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它能让学生展现才华、发表见解、陈述观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问还促成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人际交流、沟通感情、发扬教学民主、凸显主体意识,是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手段,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引导他们如何围绕着数学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区开展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2、启迪反馈

课堂提问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诱导发展上有着重要影响。提问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又可以诱导学生由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思维,高水平的提问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那么课堂教学提问就更好的诠释了这点。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及学生的回答反馈出学生对本节课,或对某知识点的把握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3、巩固提高

各种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习得离不开发人深省的启发;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强化同样来自精心设计问题的诱导,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构建认知结构,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三、提问的原则和提问的技巧

1、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第一,是为了促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有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细心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状态,从他们的眼神、动作中都能反馈出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讲解详略得当。因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提问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

2、遵循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上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从而严密地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其次,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问题设计,即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难度应慢慢加大,从直观形象到模拟抽象,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只有这样设置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帮助其解决数学难题。

3、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目的和设计原则,还需要选用恰当的提问形式,才能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常用的提问形式有六种。一是直问,常常是对某一简单问题的直接发问,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二是反问,这种提问形式是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错误认识进行反问,使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三是曲问,为了强调某一概念,从相似的概念问题中提问,通过类比得出异同点。四是激问,指的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想办法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斗志昂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五是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有了回答后,刨根问底进行更深层次发问,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本质。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提问形式。

4、选准时机进行提问

如何利用好课堂上仅有的四十五分钟,进行最有效的提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看出,具体的提问时间应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而定,可以在课堂开始就把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对答案追求渴望的心情,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讲到具体的内容时,老师只要引导让学生们探讨总结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另外,在课后做课堂小结也十分有必要,也可以在课堂尾声提出问题,将答案在下堂课中给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加注重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出最佳的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技巧,遵循提问原则,灵活变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本要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具体的课堂情景、教学内容,随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有教师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红旗.数学课堂提问中的艺术[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1):46-48.

[2] 季素月.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