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风险因素的含义

风险因素的含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0 14:40: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风险因素的含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风险因素的含义

篇1

在设计建筑工程时风险因素控制早已变成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风险控制、风险预估、动态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关键的含义。但是建筑工程中蕴含的风险因素向来都非常复杂,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很难保障自身能效,想要实现风险因素探析,就需要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而在近几年最具代表性质的分析法便是因子分析法。

一、因子分析法的概念

在分析法中因子分析法是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小部分因子将大部分资料特点显示出来。因子分析法在风险因素复杂的领域具备了十分强大的适用性,例如分析动态控制、市场调研等方面,而本文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分析同样也属于因子分析法被较广泛运用的领域。

因为要用较少的因子去对大量的特点与因素进行描刻,所以在因子分析法的运用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类研究对象产生的变量,可以将联系紧密、拥有类似特点的对象变量划分为同类,这些同类变量可以一同变成因子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就会让因子自身就拥有复杂的特性,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依靠数学等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的简述

建筑工程设计自身就具备了风险化的特性,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当中一定会出现风险因素,而在另一面,因为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时会具备复杂与庞大的特性,并且也会在风险因素当中被表现出来,而因此出现的风险因素也会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建筑工程设计里和安全因素相关联的风险因素变量就超出了20多个,而根据差异化的分类方法,有一些分析法中潜藏的风险因素变量可能会超出30多个,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里采取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一份工作。

三、建筑工程设计运用因子分析法的含义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点含义:第一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因为在工作中可以使用少量因子将大部分风险变量表现出来,因此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会让工作量大幅度的被缩减;第二点是可以将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定义,因此风险变量所包含的整体特点与要点都会得到保留,可以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第三点是风险变量的含义,风险因子在进行分类并且重新组合后,变量原本的线性联系被消除,之间的关联性降低,这样更加有助于进行分析。

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

(一)基于因子分析的材料设施安全

在建筑工程里所涉及到的材料设施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建筑所用材料本身质量不达标;第二点是施工设施有质量缺憾,特别是升降机、水泥搅拌机这种类型机器械造,而这会导致材料设施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三点是操作机械设施时可能出现风险,在一般情况中,操作机械设施的步骤只要越复杂,那么在对保修、维护、安装等方面的要求就会变得越高,而风险变量会对其造成影响导致比重增大。这三点原因,会使风险变量成为材料设施安全因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技术安全

技术里所涉及到的安全因子主要包含了三点风险变量:第一点是当技术在更新之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如果采取了全新的施工构造与技术时,技术人员可能会因为缺少实战经验,而导致风险系数大幅提高;第二点是进行技术交流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建筑工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和施工人员共同协作技术交底,这样做不但可以简述技术应用设想与目的,还能够仔细说明技术设计中可能存有的施工风险,所以技术如果不能灵活交流也可能会阐述风险;第三点是可能因为技术变更而产生风险,在进行技术设计时施工人员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擅自更改,这种可能性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因为影响很大,因此也会被当做风险变量。除开以上三方面的风险变量之外,同时还有些变量因素会被划分到技术安全因子当中,例如因技术滞后而产生的技术变量、风险变量等,但是这类型的变量相较于其它在因子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员安全

在设计建筑工程时,工作人员是其最大化的变量,所以工作人员的安全因子中含有的风险变量与之相比也是最多的。当中主要包含了:因安全思想薄弱而出现风险变量,缺乏相关安全知识而产生风险变量,工作中手段不规范产生风险变量;人员安排紊乱产生风险变量。因人员而产生的风险变量是最难掌控的,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是最大的,并且当中还有一些变量和其余种类包含的风险因子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涉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人员的安全因子是当中最为繁杂难懂的。

(四)基于因子分析的决策安全

决策安全因子里包含的风险变量主要是因决策而产生风险变量、决策合法性而产生风险变量、落实力度而产生风险变量等。从整体数量来说,风险变量在决策安全因子中比较低,但是却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决策安全不会比其余因子的重要性低。而且,在风险分析决策因子时,要对决策变量进行整体考虑,在因子里将预期性特点表现出来。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析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并在这当中把风险变量主要划分成了四类并将相关变量一一列举了出来,对于现在的建筑工程设计来说因子分析法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风险因素分析方法,可以将建筑工程中复杂的资料全部都显示出来。而本文涉及到的因子分析法在后续中出现的数学因子分析因为和一般变量分析没有本质差别,因此这里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多样化的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活动也实现了创新发展,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影响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和经营造成影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筹资风险等方面进行,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传导方式的控制,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的分析水平,要及时的掌握和预见财务风险,把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相关传导机制的含义没有明确的正式规定,其自身是来自于物理学的理念,在金融行业和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风险传导的含义被分为两种,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形势,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就会给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带来相关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影响企业中各种相关的经营活动,导致整体的企业经营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主要是指企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中经营生产活动受到风险制约,并且这种风险具有传导性质会对企业的其他环节造成影响。其次,这种风险传导不仅仅只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也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经营生产活动。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合作行为进行,而不是单独经营的形式,这样如果企业中存在风险则会导致其他相关企业受到影响,影响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2.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分类。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控制中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种类。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耦合形态,可以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达。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中的性质划分,分别是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可以分为,企业中外部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的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因素分析

1.筹集资金风险。

面临日益积累的市场金融环境,企业的筹资途径和方式都会影响筹资的成果,并且由于筹资方式不同会给筹资行为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会影响筹资结构、功能和资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重要原因。目前筹集资金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筹资数量不合适的风险,资本结构不协调的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时间的风险。2.企业资金使用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利用有限的资金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企业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企业在进行资金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风险,首先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风险,其次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和投资的风险,最后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的特征,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会受到市场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企业的进行投资投入方面存在风险传导问题。

三、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的措施

1.进行财务风险源控制措施。

在企业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要通过对筹资风险、运营资金风险源以及收益风险源等控制。在进行筹资风险控制中,要对企业开展筹资行为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要及时掌握市场经济的走向,合理的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要面向国际化的市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运营资金风险控制中,要通过建立项目账目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要提高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保障企业的发展符合预期目标。2.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阀值的水平。

通常企业中财务风险都来源于风险源中,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风险阀值,以此来控制风险源变成风险流,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企业要运用柔性化管理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开展财务活动中对内外部环境都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缓冲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合的调节。创新能力指企业中存在的新式行为和方式,通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完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财务阀值降低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对从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机理和规律,对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健刚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84-02

引言

委托关系中,委托人希望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能确定人在工作中是否努力。因此,设计对委托人和人都有利的激励合同,促使人自觉地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是委托关系中重要的问题。影响委托合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委托人和人的风险偏好,所以,委托人在设计激励合同时,应结合双方的风险偏好,同时体现双方的风险分担要求,才能起到激励目的。

一、模型设定

设u(x)为人的效用函数,v(x)为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定义人风险厌恶度ρA=-u″(x)/u′(x),ρA=0表示人风险中性,ρA>0表示人厌恶风险。定义委托人风险厌恶度ρP=-v′(x)/v′(x),ρP=0表示委托人风险中性,ρP>0表示委托人厌恶风险。假设人产出函数为π(a,θ)=a+θ,θ为外生随机变量,θ~N(0,σ2),a为人努力水平。委托人根据人的产出确定付给人的报酬。考虑线性激励合同s(π)=α+βπ,α为人的固定收入,β是人分享收益的份额,即制定激励合同时的激励系数,0≤β≤1。假定人努力的货币成本为c(a)=ba2/2,其中b为成本系数,b>0,b越大,同样的努力需要的成本越大,因而人越不愿意努力。

由Arrow的研究成果可知:

人的风险成本:=,委托人的风险成本:=。

委托人的实际收入:π-s(π)=a+θ-α-β(a+θ),人的实际收入:s(π)-c(a)=α+β(a+θ)-

委托人的确定性等价收入:E(π-s(π))-=-α+(1-β)a-

人的确定性等价收入:E(s(π)-c(a))-=α+βa--

人的参与约束(IR):α+βa--≥u(为保留收入)

人的目标是最大化其确定性等价收入,故人的激励相容约束(IC):{α+βa--},IC.F.O.C.:a=

委托人的目标是通过设计满足人两个约束(IR)和(IC)的激励合同s(π)=α+βπ,以激励人努力工作,从而使委托人自己的确定性等价收入最大化。因此,委托人的实际问题是选择(α,β),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α+(1-β)a-},s.t.α+βa--≥u(IR),a=(IC)

二、对称信息条件下模型的讨论

在对称信息下,委托人能观察到人的行动,(IC)约束不起作用,故模型为:

{-α+(1-β)a-},s.t.α+βa-- ≥u(IR)

最优解:β*=,0,即β*是ρA的减函数,是ρP的增函数。

1.若ρA=0,ρP≠0,则β*=0

含义:对称信息条件下,当人风险中性,委托人厌恶风险时,人得到全部产出份额,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委托人不承担任何风险,只获得固定收入。此时的最优激励合同就是租赁制。

2.若ρP=0,ρA≠0,则β*=0

含义:对称信息条件下,当委托人风险中性,人厌恶风险时,委托人承担全部风险,人不承担任何风险,最优的激励合同为固定工资合同。

3.若ρA=0,ρP=0,此时,委托人和人均为风险中性,故模型为:

{-α+(1-β)a},s.t.α+βa-=u (IR), F.O.C.:a*=,β∈[0,1]

含义:对称信息条件下,当委托人和人均为风险中性时,人努力水平不受激励函数β的影响,[0,1]中任一数均可作为β的最优解。

4.若ρA≠0,ρP≠0,则β*=,0

含义:委托人越是厌恶风险,人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激励合同的作用就越大,特别当ρP∞时,β*=1,此时人承担全部风险。人越是厌恶风险,其承担的风险就越小,激励合同的作用就越小,特别当ρA∞时,β*=0,此时人不承担任何风险。但现实情况是人和委托人不可能处于一种信息完全对称的状态,故激励模型不要求员工承担风险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三、非对称信息下模型的讨论

非对称信息下,委托人观察不到人的行动α,故模型为:

{-α+(1-β)a-},s.t.α+βa--≥u(IR),a=(IC)

最优解:β*=

1.若ρA=0,即人风险中性时,β*=1

含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只要人风险中性,人就获得全部生产份额,同时人承担全部风险。委托人不承担任何风险,只获得固定收入。最优合同为租赁制。

2.若ρA≠0,即人厌恶风险时,β*=,0

含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若人厌恶风险,双方都承担风险,ρA是β*的减函数,ρP是β*的增函数。此时最优的激励合同为固定工资(α)+奖金(βπ)。即委托人越是厌恶风险,人承担的风险越大,激励合同的作用越强,设计激励合同时就要调高激励系数β。人越是厌恶风险,人承担的风险越小,激励合同的作用越小,设计激励合同是就要降低激励系数β。这说明激励合同要求人承担的风险和人的风险偏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越是厌恶风险,承担的风险越小,越是偏好风险,承担的风险越大。

由此可知,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对员工的了解越少,企业越希望通过增大激励,刺激员工努力工作。因此,对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避免招聘风险厌恶度大的员工。

3.若ρP=0时,即委托人风险中性时,β*=

含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若人厌恶风险,委托人风险中性,激励系数只取决于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成本系数及外在不确定因素。

总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激励系数β的大小受委托人和人的风险偏好影响。委托人在制定激励合同时,应结合自己及人的风险偏好,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目的。由于委托人了解自己的风险厌恶度,在制定激励合同时,只需考虑人的风险厌恶度即可。

参考文献:

[1] 李富强,李斌.委托模型与激励机制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9):29-33.

[2] 张琳,施建军.现代企业中股东和经理的委托—模型分析[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1679-1682.

[3]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风险管理的兴起

高科技及其产出的崛起,市场、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由于信息不完备与非对称分布,又促进风险加大。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不能不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国家要防范金融风险,企业要防范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等等。在风险管理中,不能满足于“亡羊补牢”,而应加强监测和预测,以预防为主,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分析风险形成的因素,预测风险到来的时机,积极采取预防风险的对策,以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减轻风险和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风险管理是未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搞好风险管理,就需要重视信用管理。信用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发展市场经济,应讲究信用和信誉。政府不能失信于民,企业不能失于用户。信誉乃是否有信用和信用度高低的保证。因此,它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信用,甚至对他们的信用和自己的信用进行评估、分级。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就有专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信息服务企业。

信息管理的普及

篇5

流动性对于企业的意义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般,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资源,充足的流动性可以用来满足预期和突如其来的现金流出,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及时满足债务偿付义务,将会危及企业的活力,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那些负债较高、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拥有大量流动资产的金融机构,其活动的本质就是作为流动性的通道,故而对流动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

一、流动性的含义和来源

流动性的含义。对流动性进行系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流动性的含义,准确的定义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流动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流动性特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它们在性质上属于容易变现的资产;广义的流动性是指需要货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及时性、价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数量上的充足性。美国银行业协会对流动性的定义为: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加拿大财政部金融机构监理局将流动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具体指一个机构可以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应对到期的承诺。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定义都是广义的。在广义的概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一项资产,是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性来源之一。目前对流动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广义上的概念。流动性的来源。流动性的来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如销售产品回笼的资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红即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该来源是一种基础性的流动性来源;二是通过筹资活动获得资金,包括短期筹资、中长期筹资以及权益筹资。不同的筹资来源可以应对不同的流动性需求,以金融机构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回购、隔夜拆借等手段解决,长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信用借款、发债或股权等方式解决,对于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则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担保筹资、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通过负债获得资金是一种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是当发生系统性危机或者机构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场质疑的时候,筹资困境会诱发资金的流出,增强现金流入的困难;三是通过销售资产获得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能否及时地按照账面价值变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资产所处市场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额交易的能力)、广度(反映参与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变现的资产可作为流动性储备,流动性储备是所有流动性来源中最可靠的。企业为了应对意外的流动性需求,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但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回报率是最低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会尽可能地降低此类资产,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是在流动性风险和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经营活动和销售资产取得的现金属于内生流动性,筹资属于外生流动性,流动性储备犹如水池中的水一样,现金的流入似水池的进水口,现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当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增加,相反,当资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相应减少。应对需求时流动性来源的安排顺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种流动性来源在满足需求时,未担保的筹资安排是在经营现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线,出售资产变现是最后一道防线。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抵押或者卖出资产,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资产,将减小企业的财务弹性,降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样的一种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综合考察各个来源的特点。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是一项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自身经营、声誉发生重大损失和变化时,银行借款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出售资产将会成为获取流动性的首选途径。

二、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若在流动性概念的基础上来定义流动性风险,那么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将更为具体,它是指企业不能根据需要而以正常的价格(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获取现金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尤其对于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其被称为“最致命的风险”。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资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债务,被迫进行合并或者被收购,甚至走向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这次危机证明了流动性风险爆发的突然性和严重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成为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及分类。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需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流动性缺口,即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二是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其一,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从流动性缺口产生的原因上,可以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错配型的资金缺口是指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和规模错配导致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如短债长用的情况,短期负债到期后需要偿还,但资产期限尚未到期无法及时回流现金,从而导致净现金流出。对于提供流动性转化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样的错配是无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机构的经营性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本身决定的,从性质上讲是内生的。突发型的资金缺口指资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机构的计划,或者现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机构的预期,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应付突发的现金需求。造成突发型资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为四类:一是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门的裁决;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企业的负面印象。在现实的经营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一些在时间或者数量上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如居民储蓄存款、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性投资等项目在时间和数量上均不确定,并且无法预测的程度越高,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门裁决会带来紧急的支付、赔偿和停业的成本。这会对经营活动和相关的现金流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破坏。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无法预测性,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增加预测企业现金流的难度。企业的负面印象会改变利益相关人的行为方式,降低交易和减少资金供给,使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动不可预测。总体而言,突发型的流动性风险往往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而引发,是一种“间接的、结果性”风险,从性质上讲是外生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早已蕴含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触发性的事件会将其暴露出来,流动性缺口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从获取资金的方式上也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获得未担保的筹资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造成筹资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负债不具有连续性;缺乏融资市场渠道;负债筹资来源过度集中和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当信用资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将到期负债继续提供给企业使用,或者企业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来保证负债来源时,往往表明企业的筹资流动性风险已经存在了,信用资金的连续性可以作为筹资流动性风险的早期信号。缺乏融资市场渠道意味着企业无法进入特定的融资市场,从而被迫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比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无法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那么短时间的资金需求将被局限在需要资产抵押的回购市场上。企业过分依赖单一的产品、市场或者贷款方也会增加筹资流动性风险,因为过度集中的筹资来源一旦停止,企业想要寻找到替代性的融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然,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比如金融系统流动性趋紧,同样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按照账面价值将资产变现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以不合理的贴现折扣比例将其资产作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其资产组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包括抵押无负担的资产获取贷款、出卖流动性资产获取资金、进行资产证券化、变卖非流动性资产等。这些方式一般与资产流动性风险的高低相对应,如果企业拥有充足的营业现金流量和筹资来源,就不会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当资产流动性风险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获取现金,如果企业通过变卖非流动资产来获取流动性,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已经很高了。影响资产变现的因素包括资产市场性的缺乏、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资产过度集中、企业自身高估资产价值、贷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资产市场性的缺乏意味着资产不容易或者根本无法变现,比如厂房、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售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容易及时变现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表明企业缺乏可处置的资产,那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资产过度集中存在两个含义,一方面指企业拥有的头寸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资产的头寸在企业整体资产规模中占比较大。过度集中的资产可能会由于市场深度不够而无法按照账面价格整体变现,例如企业某一金融资产进行大规模抛售时,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资产变现的价值。过度集中的资产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场突然变化而无法变现的风险,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次级债券”交易几乎停滞,大量持有该类债券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而如果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被高估,那么企业以该项资产为基础获取流动性的数量必将低于企业的期望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贷款项目出现风险,那么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回收资金;但如果抵押物的价值不足以弥补本息金额,那么金融机构将会遭受损失。其三,流动性漩涡。筹资流动性风险或者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出现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带来财务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会同时出现,形成流动性漩涡,造成失去偿付能力的危险。流动性漩涡可以由内部或外部因素诱发,企业首先出现筹资困难,被迫出售或抵押资产,从而降低财务弹性,引起利益相关人的担心,抽离资金,导致企业筹资更加困难,进一步出售资产变现,最终进入财务困境,造成偿付危机(如图1所示)。

篇6

1、含义不同。非系统风险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掉的风险。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

2、致险因素不同。非系统风险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的;系统风险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

3、与组合资产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同。非系统风险是当组合中资产的个数足够大时这部分风险可以被完全消除。多样化投资可以分散);系统风险是不能随着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而消失,它是始终存在的。多样化投资不可以分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自审计学科发展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具体含义的探讨就层出不穷。目前,审计研究学者、从业者多数运用的概念是《科勒会计词典》对于审计风险的解释。其中明确指出了审计风险含义的两个方面:第一,作为鉴定的财务报表存在着未能真实地反应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财务变动情况的可能性。第二,审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或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存在错误时,审计人员未察觉其中问题的可能性。简单来讲,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于含有报错的财务报表未能察觉其中的错误,也就无法提出相应正确的审计意见,甚至于提出不适当的意见。这往往由于人思维中固有的模式漏洞而在无意之间产生,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特点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明确审计风险的特征便于我们了解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控制。首先,审计风险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由于注册会计师往往在难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接手审计业务,而被审计单位往往因为公司形象或某些财务问题而扭曲财务状况甚至于伪造审计材料。在审计过程的分析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存在偏差,因此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其财务状况。而受成本效益制约所采取的审计抽样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审计风险,抽样样本不够全面的客观事实容易导致原本存在的报错无法被注册会计师检查出来。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审计过程是一个以注册会计师为主导的人为过程,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规范、判断水平、审计能力都是影响审计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决定了审计风险是一种客观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审计风险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因此其具有层次性与模糊性。对于审计风险来说,其受到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在一个审计过程中多个、多次地出现,因此并不能将风险归于一个单一因素而是要进行多层次的归类。审计风险同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主要是由于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部过程,导致审计风险的诸多内在因素,例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审计能力,这些都很难进行精确的考察和验证,只能够以一种模糊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从审计结果客观差异中间接地、不分明地表现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在明确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特点的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师准则尽量降低审计风险,并且审计风险评估环节也会将审计风险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出具评估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明晰审计风险的情况下也会由于自身谨慎性、怀疑性的职业习惯而主动降低审计风险。在此情况下审计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且审计的结果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且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建议,指明正确方向。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并不是有害无一利的。注册会计师并不是机器而是审计工作的从业者,审计风险的存在可以视作是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保护模式,这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长足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环境。而注册会计师在明确审计风险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高自己的审计能力,保持谨慎态度和作为审计一方的独立性。在审计准则的指导之下实施审计工作避免审计的失败。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首先审计风险受到诸多外生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较晚,民间审计发展不完善,脱钩改制不彻底,政府干预不到位,对于民间事务所来说,往往存在政府官员在事务所中一人担任数职的情况,这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并加大了审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样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注册会计师往往不能正确地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特殊性,如货币兑换、国家不同而存在的法律法规差异、不同的税收政策等。这对于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诚实反应业务状况、是否正确核算财务状况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也相应的提高了审计风险。而在审计方面,虽然自1995年实施了《审计法》,然而审计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现实审计中缺乏一个权威的判断标准,许多注册会计师由于投机和利益的驱使,而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不法牟利,这也使审计风险上升。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业务信息也相应地加以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电算化软件来适应其模块数据处理模式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财务信息化使得财务数据很容易丢失或者为被审计单位所篡改。影响审计风险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内部因素,即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所形成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社会都对于审计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审计的业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从单纯的财务审计拓展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经营。注册会计师不仅仅要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为材料进行审计工作,更要综合把握该单位的经营状况从而进行监督,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更加复杂化,更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要面对非常多的会计资料,其中可能包含各种障碍,例如虚假内容、经营问题以及审计材料中无意或人为的模糊语言。

四、影响审计风险的模糊语言的含义及分类

模糊理论最早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提出,他于1965年发表的论文“模糊集”,引发了一系列与模糊有关新兴学科的诞生,模糊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模糊语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例如在表述一些敏感问题时,表述者有意或无意使用一些词语,该词语往往具有多重或不确切的语义,其概念存在一个模糊的含义领域而非精确的概念外延。还有一些模糊语言则是随着情景、语境变化而变化出不同的含义,这种语言一般借用模糊性而给人一种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印象。总的来说,模糊语言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且语义上存在一个模糊领域而很难精确区分,但是模糊语音的使用又具有极强的语言功能,依赖于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多变,语言的暗示与指向又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模糊语言中的模糊词语可以分为主观模糊性词语和客观模糊性词语。例如“认为”“觉得”这样的词语使用在语境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增强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客观模糊性词语则是没有确切意义边界的词语,我们在表述中常用的“约”“等”都属于这一类词语。越是敏感、存在问题的事实,表述者就越倾向于使用模糊语言来进行描述。在表述者态度暧昧或者事实内容比较微妙、存在争议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表述内容中会出现大量的模糊语言。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提交该事实的一方可能会承担较重的责任因此不得不使用模糊语言加以引导、掩盖。在审计工作中,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注册会计师不仅仅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目、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确证其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票据书写甚至是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从而做出评估。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模糊语言问题,从而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五、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内成因的影响

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影响程度。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能力、责任意识、道德高度的不同,成为审计过程中一个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财务报表会存在一些漏报错报的信息,甚至加以篡改的、与事实相违背的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模糊语言来加以掩盖,注册会计师由于这些模糊语言的引导而产生错误的印象从而检查不出这些错报。这种刻意隐藏无疑加重了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面临这种复杂的审计风险因素时,如果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或工作态度不严谨,则极容易导致审计失败。这种情况下提供的审计报告不仅没有有效性,反而对进行决策的投资者造成不利的误导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更可能面临被的境况。而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受到模糊语言影响的审计并非公正、公平的,有意提供带有虚假性的材料更是使得企业经营状况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引发巨大的财务危机。

六、基于模糊语言因素的审计风险控制

在分析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影响程度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是作用于注册会计师本身,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必须要适应审计业务的发展要求,降低模糊语言对其工作的影响,因此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把控能力成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首要措施。再者,我们注意到在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存在提供错报、漏报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此国家与政府应当加强完善审计的法律体系,完善《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的实施细则,对于企业的行为也应当更加严格地加以规范,对于其违法行为的处罚也应当更加严厉。从大环境方面来讲,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国家之间的差异以及模糊语言的作用而产生的审计风险。最后,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式是在建立审计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评估审计人员可能导致重大报错的风险,在判定重大报错是否存在的基础上再进行审计程序。这种对于审计人员风险评估的评价体系会直接影响此次审计工作的效果。

七、正确理解审计风险与审计期望的差距

在研究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问题后,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审计风险,正视审计期望的差距。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目标存在着过高的期望。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公众对于审计职业的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认为审计报告应当是一个完全准确的保证,然而实际上审计工作面对非常多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时刻存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仅仅是在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计之后提供一个具有法律意义及公允性的审计意见。这是一个合理、公正的审计意见,绝非是投资者消除投资风险的保证。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追求最小的投资与最大的经济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大部分投资者都想尽可能得到绝对正确的投资信息,然而如果因此完全依赖于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即便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审计能力卓越的注册会计师也无法避免模糊语言与被审计单位虚假材料的错误引导。如果事务所想要全面了解一个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经济业务状况,则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详细、确切的调查,这些投入甚至会超出审计费用,因此,这更加加重了社会公众对于审计工作的误解。而在发生纠纷以后,法院往往因为社会压力与投资人的止损问题,更加倾向于加大审计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因此为了避免审计失败,给予审计事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应当正确理解审计风险与审计期望的差距。

篇8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的建设成为我国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地铁工程施工当中,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出现,这些事故的发生给社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就成为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对基坑施工风险进行严密而有效地控制[1]。本文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了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含义、目标、程序和施工风险的分类与特征、风险识别的依据、方法、基本流程以及风险的应对措施等基本理论,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深基坑风险管理概述

1.1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深基坑工程的风险管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风险判定、估计、评定、应对、监督控制等,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过程,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判定、估计和评价,提出应对办法,随时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管,注视风险动态,稳妥地处理风险事件所造成不利于工程的后果。深基坑工程的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完工,必然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项目所追求的目标及风险管理的处境是都是不一样,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有着很大的不相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出入。项目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后,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则自然而然变为如何能避免项目在合同、技术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3]。

1.2深基坑风险管理的程序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深基坑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并从此角度来理解和认识项目风险[3]。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一般由若干主要的工程阶段所组成,这些阶段不但与项目管理,而且还与其他管理区域也相互影响,而且其间相互作用,每个风险管理阶段的顺利进行都可能需要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工作。根据我国项目管理的情况,特别是结合大型高风险项目管理的实践,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和环节: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3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根据基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同项目有关的各个方面是造成基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根源。基坑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可分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

1.3.1非技术风险①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基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若项目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资历和能力,必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没有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工程的质量,安全就无法得到最终的保障。②管理与经济:主要包括工程资金供应条件、合同风险等。③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安全影响很大,如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等对施工的风险。工程的现场条件目前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

1.3.2技术风险①工程设计文件:它对于工程的施工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的因素有:设计各部门接口处理是否完全达到要求、取用的设计参数、采用的设计方案,这些因素都受工程设计文件的影响。②工程施工方案:为了降低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风险程度,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深基坑施工方案是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施工规范的要求编制的。③工程物资:它也是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点因素,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速度及安全都会受到它的影响。深基坑工程除了具有一般工程风险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风险特征。还包括:危害的社会性和环境的敏感性、基坑支护工程的临时性、项目管理者的盲目性、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和组织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深基坑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2深基坑工程变形的施工风险识别

对各种风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风险识别就是项目管理者确定风险发生条件、识别风险来源、描述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

2.1风险识别的依据与方法 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主要针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并做出判断;需要做出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反复比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舍弃虚假的信息并保存真实的信息;要评估特定工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关变量。风险识别是以客观世界的因果关联性和可认知性为基本依据[5]。各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缺陷或不够完善的一面,必须把结合几种不同的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采用单一的识别方法是不可取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先从结果找原因,如已知项目进度会被拖延,查找造成进度拖延的风险因素;另一种是从原因查结果,就是先找出本项目会有哪些因素发生,发生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目前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故障树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考察法

、流程图法、核对表法、环境分析法、分解法、专家调查法等。

2.2风险识别的基本流程

风险识别作为一种系统过程有其自身的过程活动,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过程。它的根本任务在于将项目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以理解的风险描述,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包括描述确定风险事件和风险事件的特征。

3深基坑工程风险估计与评价

根据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估计的含义,深基坑风险估计主要包含: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危害程度和结果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等、风险事件发生预期的时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目前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外推法、蒙特卡罗方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是主要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它为工程管理者的准确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更准确地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及所处阶段来判定,以实现工程的最高效率。为了明确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将识别和估计的结果进行系统化的分析,风险评估过程活动其实就是依据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为风险评价确定项目风险整体水平和风险等级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比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以及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价基准;②综合归纳所有个别风险,确定整体风险水平所达到的水平;③

确定风险评价所依据的基准。

4深基坑工程变形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4.1风险利用 原则上投机风险大部分有被利用的可能,因为投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它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的,有时弊大于利,有时利大于弊。风险利用这种说法就是针对投机风险而言的,风险利用其实就是促进投机风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4.2风险缓解 这种方法是指将风险降低到某一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内。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发生后所产生的后果。

4.3风险自留 当明知可能会有风险发生,仍将风险留下来,这是一种风险财务技术。倘若风险真的出现,在其他风险应对策略权衡之后,由于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依靠项目主体自身的财力去弥补财务上的损失。

4.险规避 通过对工程项目计划的变更,保护工程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或是削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

4.5风险转移 是指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主要包括风险的结果以及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深基坑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上几种风险应对方法。

5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是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一套科学的、适用的深基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对整个工程来说至关重要,深基坑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程度较高的工作,我们要尽可能的一些科学风险分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分析设计计算工作更简便易懂、易于操作。使搜集数据资料的工作有目的地进行,从而在制度上尽可能地把这些方法有步骤地组织起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李智明建筑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sl).

[2]李惠强徐晓敏建设工程事故风险路径、风险源分析与风险概率估算[J].工程力学

,2001(s).

[3]毛金萍,钟建驰,徐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风险分析[J].建筑施工,2003,(4).

篇9

一、市场营销风险含义

1.含义

市场营销风险意味着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企业可以会面临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受到极大阻碍,更有甚者会遭遇失败的潜在风险。

2.市场营销风险种类

(1)价格风险。价格风险在市场营销占据着最大的风险比例。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要利用多种合理方式来消除企业的价格风险。例如,企业可以构建产业链中的上下游联盟、购买相关风险或者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等多种措施。而且还可以形成本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相关计划,借助设计创新产品、价值工程以及相关工艺等来确保企业所具有的成本优势,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破解价格风险有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2)业务量风险。这种风险关键来自于市场需求、供应链自身的结构改变抑或竞争环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例如,互联网购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图书以及音像制品等诸多销售行业的业务量。因此企业要设法降低业务量风险,可以不断提升本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可以开拓全新的目标市场。

(3)信用风险。在信用关系所确定的交易进程,因为交易一方未能很好地尽到给付承诺,从而给另一方带来巨大损失,这种可能性就叫做信用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从管理技术来分析,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状况来评定等级,这就要求本企业要经常积累相关资料和信息,尤其要做到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客观、独立以及准确地评估有关企业的信用状况。

(4)其它风险。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风险,例如国内外的政治状况、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局部或者较大范围的突发事件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偶然性风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产品风险、分销渠道风险、定价风险以及促销风险等类型。

二、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分析

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原因在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和市场的客观竞争因素。首先,在企业主观因素的过程中,考虑到市场经济竞争的压力和企业未能经营和营销的理念,没有科学地分析企业产品的定位和消费者的需求分析。通常情况下,很多企业出现了产品积压、生产能力过剩、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很多企业难以准确地把握供求关系、价格规律以及竞争机制。此外,很多企业以侥幸心理来面对营销风险的发生,不具备防御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不具备科学的风险警惕性。

三、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策略

1.强化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在控制市场营销风险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分析风险因素,全面地分析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以及销售等,这就要深层次地调查和分析市场的需要、市场规则等内容。例如,我国在很大程度上管控烟草行业,那么对烟草企业来讲,它们要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来生产和销售。所以,要科学地设计和定位产品的层次和结构,不但要分析烟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交地位以及心理调节作用,还要分析吸烟者的消费费习惯,例如烟草香味和品牌等,此类精神因素可以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要科学地调研产品的诸多方面,这样才能更好都控制它在营销活动中的风险。

2.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和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这样就要求企业从内外方面来防范和抵御市场营销风险,全面构筑起防范个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制度,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提升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积极性,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确保企业能够贯彻执行风险防范机制。其次要全面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和资料、这样就可以全面地分析和判定决策的科学性。其次,要不断强化企业应对市场营销风险的演练水平,这样就能够增强企业员工在防范风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极大地强化企业抵御营销风险的技能。最后是在企业面临多种风险的过程中,及时统一以及联动,继而切实落实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制度。

3.构筑企业的法律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立法工作,这样就使得企业能够借助法律武器来防范和抵御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伴随着中国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步伐,企业在维护合法权益时也有了较好的法律依托。对企业的决策者来讲,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相关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法制意识。尤其是在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价格法》、《商标法》、《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后,企业借助相关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经济活动和合法权益。

4.强化和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要设法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这样就能够较好地提升企业应对市场营销风险的管理水平。企业职工是最大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只使用,不开发、不培训企业员工,这样不但没有充分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效率,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战略的实现。因此,企业要强化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要从员工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抓起,使得企业持之以恒地来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此外,还要全面地考核营销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相关技能,将员工自身的营销业绩、态度以及责任心协调起来,全面地提升企业营销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更好地支撑企业的营销战略。

四、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全面地理解市场营销风险的含义,准确地在各个环节把握好各种潜在风险,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采取合理防范措施来控制。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每个环节的市场营销风险,确保企业的营销效益,促进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新,王克.试论企业营销风险的管理之道[J].经营管理者,2013(10)

[2]王永宏.浅析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12(11)

篇10

一、引言

1990年我国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不够,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绿色食品企业而言,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研究和分析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7月针对青岛市的350个消费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11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剔除标准是删除超出选项范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38份。

(一)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择

因子分析模型:

首先确认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KMO=0.699,Sig=0.000.05

说明关于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作因子分析(抽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前5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已达到55.838%,可见最多抽取5个主成分作为因素,就足以概括数据的特征。

Factor1的下属变量为:花时间精力比较,了解厂家信息,花时间搜索信息,了解销售商的承诺,了解绿色食品的口碑。总含义为:信息比较因素。Factor2的下属变量为:免费样品,小包装品,退货/退款保证品。总含义为:产品保证因素。Factor3的下属变量为:推荐品牌,广告品牌,促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推广因素。Factor4的下属变量为:高信誉度超市购买,购买过去使用且满意产品,检测合格品。总含义为:信誉因素。Factor5的下属变量为:昂贵绿色食品,品牌食品,畅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信任因素。

(二)结果的分析和检验

对不同性别1、年龄2、文化程度3、职业4、婚姻5、收入6和家庭人口数7消费者的购买信心的假设检验,因为各样本相互独立,期望和方差未知,所以此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1.假设:不同性别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性别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2.假设: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21岁以下消费者比其他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21-30岁和31-40岁比50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3.假设: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可知,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比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4.假设: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的Sig.=0.038和因素4的Sig.=0.001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在信息比较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多重分析比较表明未婚的消费者比已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5.假设: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6.假设: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在购买信心上无明显差异。

7.假设: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2的Sig.=0.21因素4的Sig.=0.012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在产品保证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分析:家庭人口数为4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为3或少于3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产品保证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家庭人口数为4和5人以上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在3人以下颌3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

(三)模型的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优点:抽取的因子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概括数据特征。缺点:由于人力时间等限制,模型不够精准,还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理论不够充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水平较低,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绿色食品的标准。

第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感知风险较高,即对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信任。

第三,影响绿色食品购买意向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量、感知风险等。

下面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以下指导性建议:

1.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很缺乏,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担心产品的信息完整性与可靠性问题。鉴于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包括产品的质量以及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等,同时企业还应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坚决不做虚假宣传。

2.保证产品质量

篇11

 

一、引言 

1990年我国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不够,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绿色食品企业而言,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研究和分析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7月针对青岛市的350个消费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11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剔除标准是删除超出选项范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38份。 

 (一)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择 

因子分析模型: 

首先确认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kmo=0.699,sig=0.00<0.05 

说明关于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作因子分析(抽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前5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已达到55.838%,可见最多抽取5个主成分作为因素,就足以概括数据的特征。 

factor1的下属变量为:花时间精力比较,了解厂家信息,花时间搜索信息,了解销售商的承诺,了解绿色食品的口碑。总含义为:信息比较因素。factor2的下属变量为:免费样品,小包装品,退货/退款保证品。总含义为:产品保证因素。factor3的下属变量为:推荐品牌,广告品牌,促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推广因素。factor4的下属变量为:高信誉度超市购买,购买过去使用且满意产品,检测合格品。总含义为:信誉因素。factor5的下属变量为:昂贵绿色食品,品牌食品,畅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信任因素。 

 (二)结果的分析和检验 

对不同性别1、年龄2、文化程度3、职业4、婚姻5、收入6和家庭人口数7消费者的购买信心的假设检验,因为各样本相互独立,期望和方差未知,所以此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1.假设:不同性别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性别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2.假设: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21岁以下消费者比其他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21-30岁和31-40岁比50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3.假设: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可知,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比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4.假设: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的sig.=0.038和因素4的sig.=0.001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在信息比较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多重分析比较表明未婚的消费者比已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5.假设: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6.假设: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在购买信心上无明显差异。 

7.假设: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2的sig.=0.21因素4的sig.=0.012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在产品保证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分析:家庭人口数为4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为3或少于3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产品保证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家庭人口数为4和5人以上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在3人以下颌3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 

 (三)模型的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优点:抽取的因子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概括数据特征。缺点:由于人力时间等限制,模型不够精准,还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理论不够充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水平较低,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绿色食品的标准。 

第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感知风险较高,即对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信任。 

第三,影响绿色食品购买意向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量、感知风险等。 

下面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以下指导性建议: 

1.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很缺乏,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担心产品的信息完整性与可靠性问题。鉴于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包括产品的质量以及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等,同时企业还应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坚决不做虚假宣传。 

2.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