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0: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村镇银行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增量改革以推进存量改革就变得异常迫切。
农村金融新一轮改革开始进行,各种新型农村机构开始试点。特别是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广泛设立。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截至2007年末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中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的资金需求情况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各地居民的资金需求也难免会存在差异。根据笔者对浙江、河南、四川三地的调查,发现农户主要是通过跨期支出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根据供求均衡理论及对农村资金供求调查的情况,建立以下等式:
d=i+o
i=a(1-b)y
其中d表示资金的需求,i表示内援性融资供给,0就是外援性融资供给。a表示当地农户的储蓄率,b表示农民预防性资金储蓄率,y表示当地的收入水平。
通常来说,农户通过跨期支出来填补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储蓄、亲戚朋友的友情借款、当地非正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商业信用、信用社借款等途径获得。其中,储蓄作为内援性的融资,受当地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农户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销以外,其余的收入基本上是全数进行储蓄。所以沿海及东部较发达地区,因为收入水平较高,储蓄总额也就相应较高。以浙江的全国百强县长兴为例,普通家庭进行生猪养殖从修建猪圈、购买小猪及饲料进行生猪饲养初期要投入3万~5万元。但是玄坛庙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再加上东部沿海社保等机制建立较完善,村民安保意识也比较强,多购买医疗养老保险.所以上式中b也就数值较小。所以在东部较发达地区的o就较小,需要的外部资金也不多。
三、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村镇银行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到2008年12月31日,全国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总共只有70家,其中在东部地区有2l家,中部26家,西部23家。在数量上,三地差别不大。但是70家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4 516.41万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8 150万元,中部地区2 575万元,西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为3 342万。
1.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的试点村镇银行开设时间短,但是平均注册资本和注册资本总额两项上都是远远高于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广东小榄村镇银行和浙江长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和2亿元,远远高出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这些特点与东部地区本身经济比较发达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充足的资金也为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资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普通村民的自由资金较充裕,贷款需求并不强。例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所在地长兴县下属玄坛庙全村的总人口1250,2007年的人均收入达到8 600元。当地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其中葡萄种植为其特色产业。部分家庭还从事养殖业或是手工业。对于种植葡萄来说,由于是特色经济产业乡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平均每亩地种植葡萄的成本为500元~600元,政府补贴就达到200元~300元。而每亩地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 500元~3 000元。农户足以做到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中小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上。
在东部地区另外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认为风险过大,一般的商业银行很少会给他们放贷。但是这类小企业实际上是很具有潜力的。以山东省的莱商银行为例,从1997年的2 000万存款,3 000多万的贷款到2007年被英国《银行家》评为中国银行业100强中的第66位,‘噪商银行依靠的就是给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多数还是集中在服务行业,整个计划的启动资金并不大,通常都在10万以下。对于东部有着较高注册资金的村镇银行,扶持这样的项目在资金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之前往往没有什么经验,创业的失败率较高,目前浙江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最高只有4%,所以许多银行在给他们放贷之前都有很多的顾虑。
2冲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中西部的村镇银行注册资金都低于全国平均资本,甚至调查中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北川富民村镇银行、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这3家注册资金还不足1 000万,但是如果发展战略得当,村镇银行依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所在地大邑为例,全县占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乡,各个乡镇的发展情况也差异较大,村镇银行应该分区区别对待。比如距大邑县城10公里的新场镇就是典型的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代表。当地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或者有规模的企业。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孩子,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己的需求。村上有一些小店,经营一些简单的日常消费品,经营资本多为自有资金。整个县城只有一家邮政储蓄。
首先类似于新场镇这样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西部小镇很多,随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当地就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的食、住、行设施。但是因为本身经济不够发达,自有资金数额很少,而旅馆、饭店的初期投入及运营资本较大,村民必然会选择外向型融资方式。村镇银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早布局,并采取低利率、手续简单的一些真正有优惠性质的贷款,吸引当地村民。
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愿意选择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利率高以外,就是贷款手续过于烦琐。因为农民实际所拥有的资产不多,而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往往需要等值的担保、抵押品,所以很多农户的贷款申请都不会得到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推广村民联保制度。在格莱珉银行中,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自己进行管理,格莱珉银行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信任和权力,组员自己决定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礼拜5个组员必须有一个讨论。组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村镇银行可以依样画壶,采取相同的策略。而采取联保方式对村镇银行有以下三点好处:(1)因为村民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在选择组成小组的时候,村民就会自行剔除那些有可能不能按时还款者,这可以减少村镇银行在信息审核上花费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金安全。(2)形成联保之后,村镇银行只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去检查一下各小组总的资金使用情况,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就可以减少之后监督上的成本。(3)因为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必然会产生相互竞争,会刺激各成员,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改善农户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随着2006年末全面取消对外资银行在空间和业务上的限制,我国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面临着比其他产业更严峻的挑战,如果缺乏金融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就不可能稳健的发展。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村镇银行的产生主要由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
金融供给不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大体上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服务的。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二元理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把工业而不是农业看成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由于利润的导向,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供给主体都主动边缘化。新农村建设要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户的贷款需求已不再是购买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部分农民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成为专业户和生产大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且数额较大,超出一般农业生产的数倍。农信社缺乏效率,竞争不足。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村镇银行诞生前,农信社是农村市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加入WTO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信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由于产权不清,管理混乱,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不佳。此外,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少,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信社结算功能尚不完善,办理结算的方式和汇兑时间均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农信社的内部管理及开展业务的电子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运行的需要。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1)发起行问题。目前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对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想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组建村镇银行的速度正有所减缓。而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论各界和实业界都倡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主体列入其中。譬如现在颇受关注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持股规定,将导致公司股权将拱手让人,阻挡了小贷公司转制热情,不利于形成一批真正的“草根”银行。
(2)接入问题。村镇银行至今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国内结算行号难,致使无法实现在央行开户提现和同业结算,企业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对公结算业务受限。银行汇票业务只能通过借助别的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完成一个支付结算就会产生时滞。现在也有少数村镇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最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明确符合条件到底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宽[J].安微农学通报,2008,(23).
1.管理风险。当前,许多村镇银行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对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由于没有引入精确管理、定量分析的风险防控技术,使得部分村镇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还处于经验判断阶段,这就很可能出现因管理者判断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信贷资产损失的情形。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规模有限,虽为股份制银行,但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由行长或大股东一人左右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将金融机构变成个人的小金库,致使村镇银行出现大量内部关联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在损害小股东权益的同时,使村镇银行出现严重信贷风险。
2.操作风险。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小型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地域性决定了村镇银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因经营市场受限、业务范围小、网点布局单一,部分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非常有限,利润主要来源为存贷款利差。为维持自身生存,这部分村镇银行必须在不断吸收外来存款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放贷款。在合乎贷款条件的客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受绩效压力驱动,村镇银行部分信贷人员就可能会为一些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客户擅自放宽贷款条件或帮助其达到贷款条件。这将严重削弱村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为信贷风险蔓延埋下隐患。另外,村镇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有待完善。部分村镇银行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村镇银行为节约资金成本、提高放贷效率,“重发放、轻管理”,对贷后管理重视不够,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对资金流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有限,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道德风险。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新成员,多数员工在入行前没有金融机构从业资质或经验,对信贷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制度缺乏了解。因部分村镇银行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验欠缺,新招录人员的岗前培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些人员对信贷岗位的胜任度不高,从事该岗位工作,只会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部分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因村镇银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机构小、发展空间有限,很难扎根留住。基于以上情况,村镇银行很可能由于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低,风险防控意识差,对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状况把握不准确,而产生信贷风险。此外,个别道德素质低下的信贷人员,可能利用我国农村的“熟人文化”,以贷谋私、假冒贷款,甚至串通客户恶意骗取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风险损失。
(二)外源性风险
1.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户和当地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村镇银行发展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极易产生信用风险。一是农村与大中城市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有较大差距。村镇银行在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客户信息时,没有相对便捷完备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容易导致风险控制出现漏洞,无法及时对不良贷款做出判断和处理。二是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前期投入大、见效缓慢,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用风险;另外,农村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容易在市场风险侵袭下停业或倒闭,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也会导致出现信用风险。三是农村某些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对申请贷款没有清晰的认识,将贷款视同为“政府补助”,主观还款意愿不强,经常逾期拖欠甚至恶意逃债,也会给村镇银行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
2.政策风险。村镇银行的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由于国家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上的不连续性,可能恶化村镇银行生存环境,导致村镇银行不能持续健康经营,从而形成信贷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随着我国银行破产条例的加快酝酿和制定,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在微观层面,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较易受当地政府影响。当地政府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往往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重点介入的融资项目,在不对等的依附关系下,当地政府若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进行行政干预,将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
3.法律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强了银行业立法,对包括商业银行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法律依据。但总体而言,村镇银行所处的法律环境仍需改进,与其经营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不配套。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限制,村镇银行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另外,因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大多没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人员,员工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利用法律武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短板。
二、加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由于农业属弱质产业,加之我国农村信用资本欠发达,村镇银行发生重度信贷风险的机率较大。根据JP摩根等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数据:在信贷风险暴露前18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至2%;提前9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3%至6%;提前3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0%至20%;没有采取任何预警措施的,风险损失率达50%以上。因此,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帮助村镇银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使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依靠主观判断走向量化分析,从事后处理走向事前预警,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化贷后管理技术,最终减低或规避信贷风险。由于人力、财力资源有限,村镇银行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与专业机构或大型商业银行合作,由其代为提供信贷风险预警服务,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也可以集中自身力量,在综合分析客户守信状况和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状况和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状况和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集信贷项目指标、动态环境指标以及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不良贷款比、贷款集中度等内部控制指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本征向量法(TE)来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搭建数理框架模型,利用SAS、MATLAB等软件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进而构建完成整个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强化对宏观经济、行业、区域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以提升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健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部分村镇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管控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所引起的,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健全董事会运作架构。2013年7月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董事会应当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判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督促管理层有效应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董事会应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贷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各委员会间相互独立、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二是董事会与管理层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董事会授权管理层经营,有否决权。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风险事项。行长不得兼任审贷委员会主任,并且银行前台与中后台相互监督制衡。三是不断优化内部决策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建立民主、科学、高效的决策流程,从根本上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
。2.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周密严谨的内控制度是村镇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必须先行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一是修订完善已有制度。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操作效果欠佳、不符合当下实际的制度条文予以修订或废止,以构建符合内外部监管需要、操作性强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灵活的制度更新机制。建立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织开展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以更好地应对信贷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三是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明确风险控制要求和不同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指引和内控管理指引。在指引中细化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将内控制度条文转化为信贷人员的具体行动守则,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的明晰性和操作性。
3.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信贷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相比制度规定,其影响力更加深远持久。健康的信贷文化既能为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撑,又可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基于自身的高风险特性,应主动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一是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自觉抵制各种违反信贷工作制度、有损职业形象的行为或事件发生。二是高度重视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培训。应以打造高素质信贷人员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使信贷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升业务理论和工作技能,成长为信贷工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内、外部监督。构建内外联动无死角的监督机制,推行贷款监督、岗位监督,对违规贷款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监督工作威慑力,消除个别信贷人员的侥幸心理,防止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发生。
(三)完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
1.探索新的信贷抵押担保模式。基于我国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小企业难以实现“完全抵押”的现实,村镇银行有必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抵押担保模式。一是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小组”模式。按照生产相关性,将农户分成若干小组,以村民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这种模式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信用关系紧密联接,既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改善经济状况,又有助于农户增强还款自觉性,减少信贷风险。二是采用企业联合农户的信贷模式。将处于同一生产链条上游的企业和下游的农户联合起来,互相为对方担保贷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支持当地某一产业快速发展,增强还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探索新的抵押方式。银监会和林业局已于2013年7月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规定银行可以接受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林权作抵押担保发放贷款。这使得村镇银行在传统方式外,又多了一种新的抵押方式。此外,村镇银行还应积极行动,探索尝试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在内的其他新方式,在更好满足农户和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规避信贷风险。
2.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一方面,村镇银行应成立多方参与、公正高效的资信评定小组。该小组应由村镇银行信贷人员以及农户、小企业代表等多方人士组成,有科学、合理的信用等级评价程序和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高效地对申请贷款对象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信贷人员应充分搜集农户家庭人员、承包土地面积、产出、年收入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小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收入、利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由此形成真实可靠的调查意见,以便为资信评定小组评定贷款者信用等级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将农村信贷全面纳入国家信贷登记系统,形成城乡统一、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以便村镇银行更好地开展信贷工作。
3.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应针对自身信贷客户数量多、分布广、交通通信不便等特点,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实用便捷的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度,通过“谁经手、谁负责”的方式,将贷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信贷人员身上,促使其高度重视贷后管理环节,主动加强有关工作,从而减少村镇银行发生信贷风险损失的可能。另外,村镇银行还应健全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信贷人员贷后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的结果直接与信贷人员的考核以及工资奖金发放情况挂钩,确保信贷人员认真履职,在贷后管理工作方面不走过场。
(一)内源性风险
1.管理风险。当前,许多村镇银行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对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由于没有引入精确管理、定量分析的风险防控技术,使得部分村镇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还处于经验判断阶段,这就很可能出现因管理者判断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信贷资产损失的情形。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规模有限,虽为股份制银行,但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由行长或大股东一人左右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将金融机构变成个人的小金库,致使村镇银行出现大量内部关联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在损害小股东权益的同时,使村镇银行出现严重信贷风险。
2.操作风险。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小型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地域性决定了村镇银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因经营市场受限、业务范围小、网点布局单一,部分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非常有限,利润主要来源为存贷款利差。为维持自身生存,这部分村镇银行必须在不断吸收外来存款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放贷款。在合乎贷款条件的客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受绩效压力驱动,村镇银行部分信贷人员就可能会为一些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客户擅自放宽贷款条件或帮助其达到贷款条件。这将严重削弱村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为信贷风险蔓延埋下隐患。另外,村镇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有待完善。部分村镇银行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村镇银行为节约资金成本、提高放贷效率,“重发放、轻管理”,对贷后管理重视不够,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对资金流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有限,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道德风险。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新成员,多数员工在入行前没有金融机构从业资质或经验,对信贷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制度缺乏了解。因部分村镇银行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验欠缺,新招录人员的岗前培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些人员对信贷岗位的胜任度不高,从事该岗位工作,只会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部分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因村镇银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机构小、发展空间有限,很难扎根留住。基于以上情况,村镇银行很可能由于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低,风险防控意识差,对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状况把握不准确,而产生信贷风险。此外,个别道德素质低下的信贷人员,可能利用我国农村的“熟人文化”,以贷谋私、假冒贷款,甚至串通客户恶意骗取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风险损失。
(二)外源性风险
1.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户和当地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村镇银行发展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极易产生信用风险。一是农村与大中城市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有较大差距。村镇银行在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客户信息时,没有相对便捷完备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容易导致风险控制出现漏洞,无法及时对不良贷款做出判断和处理。二是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前期投入大、见效缓慢,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用风险;另外,农村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容易在市场风险侵袭下停业或倒闭,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也会导致出现信用风险。三是农村某些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对申请贷款没有清晰的认识,将贷款视同为“政府补助”,主观还款意愿不强,经常逾期拖欠甚至恶意逃债,也会给村镇银行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
2.政策风险。村镇银行的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由于国家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上的不连续性,可能恶化村镇银行生存环境,导致村镇银行不能持续健康经营,从而形成信贷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随着我国银行破产条例的加快酝酿和制定,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在微观层面,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较易受当地政府影响。当地政府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往往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重点介入的融资项目,在不对等的依附关系下,当地政府若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进行行政干预,将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
3.法律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强了银行业立法,对包括商业银行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法律依据。但总体而言,村镇银行所处的法律环境仍需改进,与其经营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不配套。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限制,村镇银行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另外,因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大多没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人员,员工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利用法律武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短板。
二、加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由于农业属弱质产业,加之我国农村信用资本欠发达,村镇银行发生重度信贷风险的机率较大。根据JP摩根等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数据:在信贷风险暴露前18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至2%;提前9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3%至6%;提前3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0%至20%;没有采取任何预警措施的,风险损失率达50%以上。因此,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帮助村镇银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使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依靠主观判断走向量化分析,从事后处理走向事前预警,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化贷后管理技术,最终减低或规避信贷风险。由于人力、财力资源有限,村镇银行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与专业机构或大型商业银行合作,由其代为提供信贷风险预警服务,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也可以集中自身力量,在综合分析客户守信状况和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状况和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状况和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集信贷项目指标、动态环境指标以及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不良贷款比、贷款集中度等内部控制指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本征向量法(TE)来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搭建数理框架模型,利用SAS、MATLAB等软件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进而构建完成整个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强化对宏观经济、行业、区域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以提升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健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部分村镇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管控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所引起的,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健全董事会运作架构。2013年7月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董事会应当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判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督促管理层有效应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董事会应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贷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各委员会间相互独立、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二是董事会与管理层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董事会授权管理层经营,有否决权。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风险事项。行长不得兼任审贷委员会主任,并且银行前台与中后台相互监督制衡。三是不断优化内部决策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建立民主、科学、高效的决策流程,从根本上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
2.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周密严谨的内控制度是村镇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必须先行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一是修订完善已有制度。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操作效果欠佳、不符合当下实际的制度条文予以修订或废止,以构建符合内外部监管需要、操作性强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灵活的制度更新机制。建立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织开展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以更好地应对信贷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三是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明确风险控制要求和不同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指引和内控管理指引。在指引中细化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将内控制度条文转化为信贷人员的具体行动守则,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的明晰性和操作性。
3.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信贷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相比制度规定,其影响力更加深远持久。健康的信贷文化既能为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撑,又可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基于自身的高风险特性,应主动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一是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自觉抵制各种违反信贷工作制度、有损职业形象的行为或事件发生。二是高度重视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培训。应以打造高素质信贷人员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使信贷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升业务理论和工作技能,成长为信贷工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内、外部监督。构建内外联动无死角的监督机制,推行贷款监督、岗位监督,对违规贷款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监督工作威慑力,消除个别信贷人员的侥幸心理,防止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发生。
(三)完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
1.探索新的信贷抵押担保模式。基于我国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小企业难以实现“完全抵押”的现实,村镇银行有必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抵押担保模式。一是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小组”模式。按照生产相关性,将农户分成若干小组,以村民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这种模式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信用关系紧密联接,既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改善经济状况,又有助于农户增强还款自觉性,减少信贷风险。二是采用企业联合农户的信贷模式。将处于同一生产链条上游的企业和下游的农户联合起来,互相为对方担保贷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支持当地某一产业快速发展,增强还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探索新的抵押方式。银监会和林业局已于2013年7月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规定银行可以接受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林权作抵押担保发放贷款。这使得村镇银行在传统方式外,又多了一种新的抵押方式。此外,村镇银行还应积极行动,探索尝试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在内的其他新方式,在更好满足农户和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规避信贷风险。
2.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一方面,村镇银行应成立多方参与、公正高效的资信评定小组。该小组应由村镇银行信贷人员以及农户、小企业代表等多方人士组成,有科学、合理的信用等级评价程序和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高效地对申请贷款对象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信贷人员应充分搜集农户家庭人员、承包土地面积、产出、年收入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小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收入、利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由此形成真实可靠的调查意见,以便为资信评定小组评定贷款者信用等级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将农村信贷全面纳入国家信贷登记系统,形成城乡统一、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以便村镇银行更好地开展信贷工作。
3.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应针对自身信贷客户数量多、分布广、交通通信不便等特点,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实用便捷的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度,通过“谁经手、谁负责”的方式,将贷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信贷人员身上,促使其高度重视贷后管理环节,主动加强有关工作,从而减少村镇银行发生信贷风险损失的可能。另外,村镇银行还应健全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信贷人员贷后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的结果直接与信贷人员的考核以及工资奖金发放情况挂钩,确保信贷人员认真履职,在贷后管理工作方面不走过场。
从服务“三农”入手
“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这句谚语说的就是,牲畜不能算在农民家庭财产范围内,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种养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担忧。与此同时,种养业风险的不可控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尤其体现在种养业的贷款方面。
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中看到这样一封来信,岳阳县柏祥镇文付村一位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一家养猪场,在一家人早出晚归的努力下,养猪场的生意红红火火,于是家人商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但是,扩大规模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笼统算下来,新的场地、畜舍、养殖器具以及人力这些需要一大笔钱,钱从何来?辗转之下,四处筹钱无获的村民只能求助于市长信箱。
据了解,以养殖业为例,目前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多数都能通过自筹或以小额农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规模的养殖户的筹资却是“对看两难”。大规模的养殖户通常要占用大块的土地建造畜舍,这些“不动产”大多是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协商租赁来的,而养殖场内的设施除畜舍、房屋外,剩下的就是养殖器具,这些资产都不符合银行的抵押条件。另外再加上目前各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对养殖实行授信,在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情况下,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吸收股金或者向民间高息借贷“伸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如果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或疾病,即便是优质的养殖户也随时面临破产的可能,而这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损失,养殖户却不能获得相关保险赔偿和补偿。
与此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在改制的同时将县域和农村的网点取消,收拢触角专心于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城市经济,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最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和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此,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一方面对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另一方面调低注册资本金。2007年 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随后,银监会在2009年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确立三年填补近3000个乡镇金融空白的目标,以期补齐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支撑的短板。
小银行大作为
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即肩负着扶植“三农”经济的政策性任务。和大型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用户规模、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开展“短、平、快”的业务, 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这些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在5月末即达到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12%和810%。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外包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邱宏德表示,虽然从总量上看,村镇银行的盈利状况与城商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的很顺利。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的建立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发起人的资质以及在该村镇银行占据股份的多寡也直接影响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风格。邱宏德透露说:“银行的盈利与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发起人为国有大银行的村镇银行来说,当地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业务灵活性方面更有优势。在我们接触的村镇银行中大多数的盈利状况都很好,有些甚至在开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是村镇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优势所在。以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为例,其微贷部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一些村镇银行还创造了“公司+农户”的信贷模式,村镇银行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给农户及农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由于三者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如此“短、平、快”的业务模式更能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
无奈的新选择
“如果个人能开办村镇银行,我都想办一个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跟记者开玩笑地说。虽然是玩笑话,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业内人士对于村镇银行前景的看好。
据央行统计,2011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实收资本合计370亿元。北京怀柔融兴村镇银行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发放贷款308笔,贷款余额3亿多元,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18万元。哈尔滨银行在甘肃会宁设立的村镇银行,2011年的盈利已达1200万元。业绩不错的村镇银行不在少数,尤其是度过最初的拓荒期后,盈利数字呈几何级数增长。
业务量的递增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但是对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的缺口让村镇银行很难拥有一套独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虽小,但是毕竟是独立法人。银监会有明确规定,发起行仅是村镇银行的股权人,在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不能等同于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来简单建设,村镇银行需要架设完全独立的银行信息系统。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系统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想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另外,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我们需要建设专业合规的机房、采购大量高性能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缺钱、缺人的村镇银行对IT系统的要求却丝毫不能凑合。目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可选择的方案有三种,自建、联合组建、付费使用和直接购买成熟的IT运营外包服务。村镇银行发展前期,一小部分选择了自建信息系统,但因为资金有限,银行只能选择一些中小方案商。这些方案商因自身能力有限,在一段时间后有些就直接倒闭了,即便没有倒闭,在后续的配套服务上中小方案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折腾下来,缺少方案商后续服务的支撑,缺乏技术人员储备的村镇银行只能望“核心”兴叹,量身定制的核心系统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自建IT系统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的情况下,一部分村镇银行也会选择直接拷贝发起行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模式就像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既不合身又不适用,发起行的系统庞大复杂,对村镇银行来讲,往往意味着负担。另外,如果发起行足够强大、同一发起行的村镇银行数量足够多的,通常会由发起行统一建设信息系统外包中心,村镇银行购买发起行的服务,采用这两种模式的村镇银行在总数中占了大半。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像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这样选择购买第三方IT运营外包服务了,有业内人士把这种建设方案称为“被逼无奈的选择”。马伟国在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部,的确还是有些担心。但是,虽然这个选择有些“被逼无奈”,却也是可行的,从目前真实的使用情况看,这个选择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蹊径”。
SaaS云探路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在银行筹建初期,银行负责人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犹豫再三。考虑到人员、技术和资金三个方面的短板,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最终选择购买第三方提供的金融云外包服务。
董事长马伟国表示:“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购买金融云外包服务。这种模式下的核心系统上线快、完全支持业务发展,而且银行还不用建设数据中心和购置主机设备,同时服务商提供7×24小时的运维人员,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期投入,非常适合微小银行金融机构。”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也认为,具有较高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云计算能让中小银行发挥其灵活、动态、按需、高效的特性,―方面可以使村镇银行的科技系统快速上线并投入运营,另―方面也为村镇银行建立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就可以获得所有银行需要的IT系统支持。马伟国表示,“我们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4月10日,宁波银行行长罗孟波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扶持中小微企业属于未来的战略性规划。
罗孟波表示,宁波银行总计500多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非常低,只有0.29% ,资产质量和个人银行消费信贷不良水平几乎持平,远低于银行整体不良资产的水平。只要及时改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完全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取得经营业绩,取得企业发展和银行的共赢。
战略性扶持中小企业
《投资者报》:宁波银行为什么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
罗孟波:首先,城商行作为金融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意就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它有先天的基础。
第二,战略投资者华侨银行对我们也有影响。在成熟的经济体里面、传统商业银行能够持续经营的利差来源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且华侨银行的情况与中国相近,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
第三,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讲究分工和协作。金融业的分工也会进一步细化,很多大企业可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银行融资还是会留下中小企业和消费信贷。我们对扶持中小微企业持坚定信心,这也是未雨绸缪的战略性规划。
《投资者报》:宁波银行如何控制放贷风险?
罗孟波:单个小企业的风险肯定高于大企业,但是从群体来讲,小企业的风险不一定高于大企业。
从操作上看,我们不能简单依赖于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更多是去关注企业主的人品、专业水平和诚信等。
同时,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在经济下行期,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难免受到市场的考验,小企业掉头快,关、停、并、转的成本远远低于大企业。
另外,小企业发展前期已经有资金投入,银行只是配套一定的流动资金。只要企业有专业技术、讲诚信,坚持把产业做下去,银行完全有能力控制风险。
设立100亿专项贷款
《投资者报》: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宁波银行今年有多少信贷额度的投放?
罗孟波:宁波银行将继续实行中小微企业信贷倾斜政策,将100亿元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客户,其中40亿元投向小微企业;设立5亿元信用贷款额度,向诚信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同时,我行拟发行80亿元金融债券,专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
在渠道拓展与服务提升方面,宁波银行今年重点推出宁行“E家人”平台,形成中小企业网上金融商务社区。利用该平台,小微企业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现自助贷款申请等功能。
《投资者报》:宁波银行为提高中小企业服务质量,做了哪些工作?
罗孟波:为推动中小微企业业务经营专业化,早在2006年底,宁波银行就成立了独立的业务团队,实行独立考核、单独管理,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2008年,宁波银行一级部门零售公司部正式成立,在制度、组织架构、人力配备上,确保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针对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宁波银行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一是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工作机制;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授信审批效率;三是建立多渠道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整改机制,通过业务人员走访、总行管理部门与神秘人调查,以及客服中心的投诉通报等方式,及时将客户的投诉、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免费金融培训,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投资者报》:去年以来,很多银行都进行了再融资,宁波银行是否也有融资计划?
罗孟波:上市银行里我们资本充足率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发行次级债和定向增发做得比较早,一两年还能支撑我们的业务发展水平。短期内不会考虑再融资。
深耕分行前景广阔
《投资者报》:宁波银行贷款增长主要来源于异地分行,宁波地区已相对饱和。监管部门已经停止审批城商行开异地分行,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增长?
罗孟波:异地分行什么时候放开还不知道。我觉得,倒过来讲,不开设新分行有利于我们练好内功,做好管理。
在停止设立异地分行的情况下依然充满发展空间。因为在已设分行下,各地监管部门都鼓励推进支持中小企业的专营支行。这又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把8家分行所在地区金融总量相加的话,占到全国的1/3,已经足够宁波银行发展。所以我们的态度是能设异地分行就跟进,不能设就深耕已设分行,前景也很广阔。
另外对宁波市场饱和,我有不同的看法。宁波地区这几年为了服务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村镇、社区,网点还能延伸。尽管数字、规模、效益的发展不像前几年那么明显,但是结构的调整、规模的增长还是对宁波银行有贡献。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层出不穷,对中国银行业在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就公司治理、经营模式转变、综合经营、“走出去”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等热点问题,剖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上市不能包治百病
《财经》:去年以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走强,资产价格整体上涨很快,中资银行股也颇受市场青睐,这直接推动了中资大型上市银行的市值飙升。你如何看待银行上市的意义和作用?
蒋定之:“财务重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上市” 是银行改革三部曲。目前中国已有14家银行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这些银行上市后,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服务内容和效率、内控管理和提高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资产回报、利润增长、资产质量等标志性财务指标得到了显著改观。
到2007年三季度末,中国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从2002年底的八家增加到100家,其中四家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3.11%,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使得上市银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2007年底市值计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已经跻身于全球最大市值银行前三位,这对中国银行业来讲前所未有。
但是现在看银行上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上市银行市值受市场气氛及经济周期影响甚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深刻的现实案例,众多国际大银行的股价受次贷损失、美国经济前景预期不佳等内外部因素拖累,市值大幅缩水。
中资银行在上市后还未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随着2008年货币紧缩政策及信贷规模控制的严格到位,投资、出口乃至整个GDP增长将逐步降温,银行将面临利润增长、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双降”反弹等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必然对银行市值波动产生影响。
总之,我们在对中国上市银行保持信心的同时,也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要注重银行内在经营管理机制的真正提升与转变。
《财经》:作为银行监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之一,你认为监管部门应如何引导银行完成机制的转变?
蒋定之:上市不能解决银行的所有问题,不能包治百病,关键是要借市场的力量推进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点。我认为,监管部门将从六个方面推动商业银行的机制转换:
一是建立科学发展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有效监管,引导上市银行从发展模式、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结构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一套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实际的运行规则和纠错机制。而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以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稳健成长。
二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监管部门要督促上市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建设,同时上市银行要加强自律,主动接受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市场公信力。
三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董事履职考评,进一步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边界,使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都能切实履职,实现组织内部的权责明晰、制度健全、有效制衡、运转高效。同时强化战略投资者及其董事、高管的作用,按国际规则规范公司治理行为,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四要建立流程银行机制。上市银行要按照条线化、专业化的原则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职能部制”向“事业部制”的转变,形成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完善、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持有力的业务运行架构。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在容易着手进行的领域、创新性的业务领域如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进行流程银行试点。
五要完善综合经营的机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海外发展的步伐加快。而美国次贷危机证明,全球金融体制中的巨大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综合经营机制,提高并表管理能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覆盖全部经营、业务领域及全部业务环节,全过程地管理好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在鼓励商业银行投资入股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时,将继续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既避免监管重复,又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六是明确社会责任机制。 银监会鼓励和支持上市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履行社会责任,明确社会责任目标,改进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且社会责任报告。今后几年内,上市银行要在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财经》:有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资银行上市后透明度好了很多,但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也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你对此有何评价?
蒋定之:相比较而言,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及时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还是走在了前面。银行财务基础较好,财务管理较规范,数据较可信,专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较好。
现在,我们能经常看到和听到来自银行董事会的不同意见和声音,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不是说董事会必须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而是要形成一种独立负责发表意见的氛围和制度环境,这是保障科学决策的前提。
应该说,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进步很大。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未来还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及独立董事在上市银行的作用。中国有自己的土壤,我们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背景都和西方不同,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我们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相对分工有侧重,这个方向是对的。
但公司治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要进一步明晰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与董事会的关系。控股股东不能干预董事会的正常运作,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要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增强其专业性和独立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的提名、产生机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另外,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一些制度、职责的安排也不够科学,影响监事会作用的发挥,需要改进。
开放还有空间
《财经》:你刚才提到美国次贷危机,你认为,这对中国银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蒋定之:美国次贷危机还没见底,许多东西还有待观察,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的危机,它突出的负面性在于因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而将其风险隐患转嫁到广大投资者,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了全球。
随着2007年年报的陆续公布,许多金融机构的财务损失远超出市场预期,表明危机的影响还在扩大。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风险增加了。
当前,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信贷风险将加快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也使“两高一剩”行业的不良信贷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经济、非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压力是加大了。因此,银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防控信贷风险。
《财经》:我们注意到,近来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已获突破性进展。股本、收入、经营业务等的多元化趋势,表明中国银行业正向着综合经营的方向迈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日后可能发展成为银行控股的金融集团。这一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你认为,在监管层面应如何应对综合经营的风险?
蒋定之:中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在全球具有综合经营经验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各金融子领域都有各自的中国战略。对中资银行来说,分业经营已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上处于相对劣势。中资银行对综合经营的追求是必然的。
长远来看,金融三业即银行、证券、保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资本回报率肯定不一样。而综合经营可以使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收益互补,从而实现资本回报的长期稳定。
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协作,为银、证、保综合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但这里面有政策开放时机以及监管协调的问题,同时还要看商业银行本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条件。
其实,保险、证券向银行投资入股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着的。现在银行向保险投资入股也获试点。在银保资本层面合作方面,基本的设想是:第一是资本主导,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投资进入保险公司;第二是市场资源主导。银行网点渠道资源丰富,可以和保险业发挥协同效应。但在经营上,我们仍然强调要专业化。现在人才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找到非常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来从事相关项目的运营。
在监管方面,银监会将于近期颁布实施《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这将为银行综合经营后的风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所谓并表监管,是指对一家银行或银行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无论其机构注册于何地,都应在合并报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监管的一种方法――编者注)。
未来银行集团所包涵的机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混合业务公司甚至实体企业。《银行并表监管指引》的出台,将有利于对银行集团真实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财经》:除了在横向上的综合经营拓展,商业银行也有很强的纵向发展需求,比如积极开拓海外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请从监管者角度谈谈对“走出去”的要求。
蒋定之:“走出去”是银行上市后的一个积极变化。近年来,中国上市银行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积极通过并购、设立新机构等方式,寻求国际化发展。到2007年底,共有五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九家外资金融机构,有七家中资银行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
总体来看,中资银行在海外布局的起步是好的。但“走出去”的问题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简单地评价。商业银行“走出去”是市场选择,而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审慎经营。商业银行首先是要“走得出”,其次要“走得稳”,第三要“站得住”,最后还要能“发展得好”。
“走出去”的问题,对银监会来说,要考虑十个方面的要求: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二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有效的风控和防火墙安排;三要有充足的资本和财务能力;四要具备跨业、跨境并购及投资设立子公司所需要的专业经营管理团队;五要明显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六要符合反洗钱和反金融犯罪的要求;七要具有跨业和全球的并表管理能力;八要有良好的透明度;九要有利于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十要有良好的监管评级。银监会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走出去”,抓住发展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提升国际竞争力。
《财经》:应对你提到的这些风险,惟有深化改革,而开放往往是改革的一大动力。据说,银监会正在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进行评估性的调查研究。那么,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
蒋定之:对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我们正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调查评估。总体来看,引进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促进股权多元化,二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高市场品牌声誉。
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风险管控机制等。尤其外资董事的进入,对银行运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更有正面的作用。他们视野比较开阔,意见比较专业,往往也比较坦率。
总体而言,对外开放的空间还是有的,而且还比较大。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以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里的开放的含义是双重的。我认为,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而相比对内开放而言,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成绩比较显著,所以未来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内的市场开放。比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都欢迎民营资本的加入。
农村金融需要制度设计
《财经》:你刚刚提到农村金融领域的对内开放,作为主管农村金融的银监会领导,请介绍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架构及未来发展思路。
蒋定之:现在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全国有五大类。第一类是政策性银行,如农发行,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油收购等项目;第二类是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承担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骨干作用;第三类是直接在农村、承担组织性作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他们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第四类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很好的网络优势,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五类是新增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他们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充,可以发挥其灵活、小型、机制较好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比较薄弱的地区,提高覆盖率,弥补农村金融的空白。
这五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的28%,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农村金融业务,使60%的有条件获得贷款服务的农户得到了金融机构和银行的支持。
《财经》:你将农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之一。农行改革的定位及方向是否确定?现实中如何操作?
蒋定之:中央对农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城市和农村经济和金融的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关键是根据城乡金融业务的收益水平差距,想办法将“三农”业务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差额部分补齐填平,实现资金的平行流动,这样才能保障“三农”资金不外流、不进城,也才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国外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政策导向,政府规定所有银行或者设在农村的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到农村,用于支持农民和农村的发展需求;二是经济导向,对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或其他风险补偿。
中国农村金融是目前金融服务最薄弱的领域,需要采取包括市场引导等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来有效地加以改善。这里,必须要有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否则难度可想而知。市场主体的行为要有正向激励机制,否则其行为自然是规避高风险和高成本。我在德国、法国考察,受到的启发很大。他们的框架制度安排是可以借鉴的,对农民的贷款都有政府财政进行利息补贴,这也是世界通行惯例。
总的来说,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相互补充,应当是一种很好的改革方向。
《财经》:银监会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批准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最新进展如何?
蒋定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去年的六省市试点,拓展到今年的31个省份,目前发展势头很好。
花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评价称,亚太区是花旗全球实现最快速增长机遇的区域之一,该任命凸显亚太地区对花旗全球的重要性。
当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洗礼后,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正在谋篇布局亚太区的二次增长,中国无疑是重中之重。
由于母公司所在的国家区域不同,各外资银行母公司在危机中遭受的压力不尽相同,使其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有所分化。
10年慢增长
中国加入WTO已逾10年,当初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担心无疾而终。外资银行在中国变狼不成反似羊,主要表现为市场资产份额占比的下降。
据统计,2001年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占比为1.82%,2007年的占比达到了2.38%,但到2011年下降为1.93%,即在过去10年中国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仅增长0.11个百分点。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明显的分水岭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资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中资银行的增长,增长率甚至数倍于中资银行的业绩。虽然基数很小,但是增长很快,发展趋势和之前的预期是一致的。”
以花旗银行为例,2007年和2008年,花旗中国分别实现了税前利润增长幅度为99%和95%。
彼时,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表现得相当乐观。2007年,普华永道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报告中曾指出,全部受访银行均认为未来三年其利润将会超出当时的水平。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资产增长和市场份额呈相反的方向发展。”廖强认为,对外资银行来说,中国的发展并未收缩,但是低于市场平均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受制于我国资金支援的力度。中资银行正好相反,在四万亿信贷投放的带动下,中资银行快速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资银行近两年发展较快是抑制外资银行的一个原因,另外,外资银行各个方面的束缚也使得它没能跟上中资银行的步伐,尤其是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压力。
“虽然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但是过渡期很短。外资银行开设网点的审批速度又低于中资银行,因此吸收存款有限,增长速度自然赶不上中资银行。”曾刚指出。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模式可分三种:一种是注册法人银行,享受与中资银行同样的待遇和监管政策;第二种是外资银行直接在中国设立分行;最后一种是在不具备设立分行的条件下,先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后两种模式的业务开展受限较多。
出于当初入世的开放承诺,外资银行在中国成立法人银行后,可以开展各种内资银行所开展的业务。但有不少外资银行人士反映,过去几年,他们感觉银监会在限制外资银行的创新,以保证国内银行跟得上。
一位外资银行的高管向记者指出,中国的一些监管限制了外资银行产品组合杠杆能力和全球专业优势,对外资银行能够提供的金融工具类型进行限制减少了他们的有效性。
新布局
目前,欧洲银行仍处在危机漩涡中,但这并不妨碍外资银行看好中国、布局中国的行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资银行开始了一轮增资潮。渣打银行(中国)将注册资本增加20亿元人民币至107.27亿元。汇丰银行(中国)增资28亿元人民币使注册资本增至108亿元,注册资本规模领跑所有外资中国本地法人银行。
对此,廖强分析指出,201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又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整体的增速又比中资银行的平均增速要快了。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高管对记者指出,这两年,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布点呈加速状态,许多外资银行的网点基本可覆盖一、二线城市,甚至到了一些西部地区。汇丰和花旗银行已经开设村镇银行。东亚银行尽管没有涉足村镇银行,但已经开设多家异地支行。
星展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指出,星展中国拥有10家分行和16家支行。其个人银行、私人银行、企业银行、财资市场以及全球贸易交易服务部等业务共同构成了在华业务版图,星展中国未来将继续稳步扩张各地分支网络。
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末,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98家银行在中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在华外资银行法人数量达到39家,是10年前的3倍;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达到782家,是10年前的4倍多。
与此同时,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地域都在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外币和人民币业务、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地域方面目前全国仅有4个省区没有外资银行机构。
近期,中国政府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给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银监会监管三部副主任张霄岭近日在上海指出,外资银行前景肯定还是光明的,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因为现在好多业务实际上中资银行做起来并不一定适合,所以我对外资银行的发展还是很乐观的。”
利率市场化破题之后,外资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调整与中资银行有所不同,长、短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即期限越长利率越低。
以花旗中国的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以存款10万元计算,在花旗银行定存1?3年可得利息分别为3300元、2000元、3300元。即定存2年、3年,反而比1年期的每年少2300元和2200元。
一位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外资银行得益于利率管制远不及中资银行,因此息差收入并不是主要盈利来源,因此从负债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调高长期存款利率。
廖强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对利率产品的需求,利率产品的衍生品向来都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因此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策略分化
在分享中国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时,渣打银行一位高管指出,各家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策略还是有所区别的。
东亚银行一位高管向记者指出,比如,汇丰银行更偏向于全球业务,通过多年海外经验为客户提供全球业务服务。而东亚一直倡导香港和大陆的密切联系,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星展银行则强调自己生于亚洲、长于亚洲,更加本土化经营,优势之一在于不断深耕大中华区市场,业务遍布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
眼下影响外资银行在华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母公司深陷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程度。
临澧县地处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过渡的丘陵地带,辖18个乡镇(区),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近年来,工业生产成效明显,201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4.53亿元,增长3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9.37亿元,增长48.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5.16亿元,增长11.8%。实现工业增加值29.54亿元,增长21.8%。但是,临澧县属典型的农业县,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全县金融市场,股份制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目前尚未建立,融资渠道非常单一,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狭窄。按照现有的有关贷款通则以及相关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限制的比较严。在面临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下的中小企业生存更是艰辛。
为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于应对危机、扩大就业、确保稳定、加快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一、现状:渠道狭窄、资金不足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途径。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积累,随着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63%的企业反映商业银行贷款困难。在民间借贷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很大,融资活动比较活跃,据人民银行常德中心支行监测分析,去年临澧县工业企业民间借贷规模已超过2亿元,但这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在银行贷款方面,目前,临澧县各银行发放的企业授信贷款笔数和数量很少,取得企业担保贷款的仅有少数企业,企业向银行贷款只能挤抵押贷款这座“独木桥”。
(二)信贷门槛仍然偏高。突出体现在企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方面。一是程序多。企业贷款需要办理抵押、评估、登记等手续。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项权证登记等,其繁琐程度令企业望而生畏[1]。二是成本高。企业在申贷时,不仅要缴纳银行指定中介机构的评估费,还要向国土、房产等评估机构交纳不菲的评估费用。在当期抵押期满再贷款时,又需重新评估、重新缴费。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部分经办人员吃拿卡要的问题,企业为此还要支付灰色成本。初步估算,企业贷款成本要占到贷款总额的2%以上。三是时间长。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数量少、笔数多、周期频、时间急。由于贷款要经过资产评估、银行审查、资料上报、核准拨付等环节,一般资料上报后,资金到位短的要10天左右,长的要6个月以上。这对部分需求十分急迫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迟到的爱”。
(三)资金到位比例很低。在融资渠道受阻、申贷环节受限的双层制约下,中小企业申贷到位率很低。据统计,2011年,临澧县规模企业向银行申请的融资总额为4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仅为37.5%。2012年,临澧县有融资需求的规模企业共32家,融资总额为4.5亿元,一季度实际到位0.8亿元,仅为18%,融资形势仍然严峻。
客观地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原因相互交织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单从政府层面来看,其引导服务不够、政府财力有限,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政府来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实践:高度重视、引导激励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近年来,临澧县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成立专门班子去服务。该县着眼于建立金融政策的研究平台、银企供需信息的交互平台、拓展融资的引导服务平台,专门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研帮领导小组,其主要工作职能为: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及时分析、研究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鼓励、奖励性政策措施;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加强银企信息互通,定期银行政策信息,让企业迅速了解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定期企业信息,增加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便于银行了解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信誉状况”,促进银企对接;三是管理风险准备金。对归集的中小企业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四是突出抓好引导服务。着力推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的建立,积极引导本地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规范内部财务管理;五是做好协调调度。制定企业融资“一企一策”方案,推行季度工作调度,动态掌握企业融资需求,逐一衔接落实。
(二)选准突破口去推动。一是设立风险准备金。去年,该县专门设立了500万元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准备金。今年,为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把风险准备金提高到了1000万元;二是推动企业联保。其主要内容是:成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联盟,以本县信用度高、效益佳、前景好的规模企业为会员,初步构建一个20户以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推动企业联保。加盟的企业以所需融资额度的20%为标准缴存信用保证金,与市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一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准备金;与相关金融部门对接后,以风险准备金作为贷款需求额的配备放大贷款比例,达到扩大授信额度的效果;三是提供贷款贴息。信用联盟会员贷款及时归还的,财政部门对高于银行基准利率以上部分给予50%的贴息补助;四是争取先行试点。扩大贷款质押范围、适当提高抵押评估比例对中小企业融资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创新保障机制去激励。作为银行机构,既有确保稳健经营的责任,又有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为调动银行的双重积极性,使银行放心大胆地放贷,该县在政策保障上做了一些探索。一方面,给予直接信贷奖励。县政府专门设立了融资百万元大奖,对向本区企业进行信贷投放的金融机构,每年底按年度净增额、政府推荐企业贷款额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额分别给予重奖,并一以贯之坚持兑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收到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创新保障保险政策。为鼓励本地金融部门解放思想、解除金融部门负责人的后顾之忧,除新增贷款给予奖励外,该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对有突出贡献的行长(主任)给予保障保险政策,即金融部门负责人在解决政府积极推荐的、有潜力、有优势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自身积极作为、没有违法行为,但因行业规定免职或开除的,该县将给予经济和政治待遇双重保障。对投放贷款3000万元以上的,奖励项目经费50万元,并按同等级别在本市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优先安排。目前,该县正在细化具体的操作措施。
(四)注重统筹兼顾去引导。一是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加快组建。目前,由人民银行牵头,财政、工商等部门配合,正就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事宜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有望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担保机构支持。二是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年,该县在全区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活动。在全区深入开展了清收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国家公职人员欠款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推动金融安全区的创建。近期,该县还将到长沙、浏阳等地实地考察,借鉴成功经验,确保创建活动收到实效。三是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由研帮小组办公室牵头,安排会计人员无偿为企业提供财务指导和服务,帮助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健全财务资料等,着力解决企业因财务信息失真而影响融资的问题。目前,已经指导和服务企业50家以上,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四是加强中介服务监管。去年,该县对所有中介机构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今年,进一步对抵押、评估、审计、验资、登记、过户等中介服务收费进行了明确,按收费下限标准的50%收取,并规定办结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最大程度地为企业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业贷款成本。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临澧县银行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新增工业贷款同比增长15%,切实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建议:上下联动、内外互动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作用,也需要政府“这只看见的手”发挥协调引导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整体合力。
(一)政府要加强领导,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成立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工作机构,突出加强对上级金融政策的研究,推动政策落实到位。要让政策效应尽快显现,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研究、细化、落实。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特别是要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尽快出台具体措施、创新服务举措,使政策发挥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注入强大活力。
(二)政府要完善保障,协助拓展融资渠道。一是要大力争取证券融资。证监会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明确了具体实施的路线图,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应该抓住这一难得契机,建立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启动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制定上市计划,进行上市辅导培育,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难题,为企业提供立体式、一站式的服务,促进一批基础好、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在创业板块上市;要着力引导现有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增资扩股,扩大上市融资份额;要争取中小企业公司债券、集合债券的发行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二是要大力发展民间借贷。民间贷款是客观存在的、极具活力和潜力的融资渠道,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发展,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基本趋于公开化、合法化。为顺应发展要求,目前国家拟出台《放贷人条例》。各级政府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给予政策保障和奖励,打破民间借贷壁垒,放开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本地民间借贷规范、良性发展[2];三是要大力激活信贷主渠道。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在保障银行正常权益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信用贷款、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有大的发展,拓宽企业信贷的途径。特别是要抓住和用好信用社这个相对比较灵活的融资渠道,以此激活整个信贷市场,打破目前以抵押贷款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促进各银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提高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仓单质押、应收帐款质押等融资比例,扩大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等业务,使整个金融信贷主渠道作用发挥得更好。
(三)政府要注重引导,构建良好融资环境。一是要加快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应通过用好用活政策,提高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力争多创办一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二是要加强企业融资中介服务监管。物价、财政部门应尽快制订措施,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介服务收费进行下调,尽最大可能取消或减少重复评估、重复抵押过程的收费。特别是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各类中介机构与挂靠的行政事业单位彻底脱钩,在市场竞争中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3];三是要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创优金融生态,打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应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目标,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依法打击逃债行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树立良好的信用品牌,形成资金的洼地效应,从源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浙江网商银行创立大会将在 3 月 16 日这周举行。
顶着民营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双重光环,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下称“网商银行”)尚未开业已颇吸引市场的眼球。
1月27日,负责筹建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的创立大会将在3月16日这周举行。届时,公司将确定董事会及高管人员名单,各股东的股权比例也将得到厘清。之后,网商银行将向浙江省银监局报送材料,申请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通过之后,申请工商营业执照。
浙江网商银行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网商银行上述股东各自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8%、16%,剩余11%股份的股东暂未确定。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从小贷公司到网商银行,蚂蚁金服的金融板块逐渐成型,网商银行的批筹与设立,使得阿里这个做了十年类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终于“扶正”。而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网商银行与近期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一道,宣布了中国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
由于背靠蚂蚁金服和阿里,监管层希望其能发挥带动效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个人及小微企业,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所使用的底层技术平台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平台相同。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把蚂蚁金服所打造的整个金融生态圈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网商银行就像其中的一个房间,它和同样进驻大厦的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同,蚂蚁金服COO井贤栋将网络银行的业务模式总结为商业驱动的金融。前者遵循由金融机构创设产品、再通过销售渠道向客户销售的单纯商业逻辑,后者则基于互联网平台商业活动本身的金融需求,是一种融合了金融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跨界产物。
远程开户、大数据征信、无网点运营这些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引入,在为银行业带来革新之风的同时,也引发新一轮的监管思考。
虽然人们一直在惊叹互联网金融非比寻常的商业力量,但事实上,其尚难撼动传统银行的地位。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身资本金及业务定位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不会对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二者更多是互补关系。
但有一点无可争议,在未来的金融商战中,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定位小微
2015年1月27日,负责浙江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蚂蚁金服的一场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今年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从俞胜法的表态来看,网商银行应该是申请了筹建延期。
银监会要求,民营银行筹建工作应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如果从2014年9月26日网商银行获得筹建批复算起的话,其筹建期应至2015年3月25日。如发起人未能按期完成筹建,其应在筹建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向银监会提交筹建延期报告,筹建延期不得超过一次,最长期限为三个月。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杂志的回应中称,其能够在筹备期内如期完成各项工作,达到开业的目标。目前,正在进行IT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财经》记者了解到,因为浙江网商银行是自建系统,所以很多时间花在了底层系统的搭建上。
与传统银行业不同,网商银行的业务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整体的平台化战略相符,用蚂蚁金服COO井贤栋的话说,是商业驱动的金融。因此,网商银行会围绕平台化的大方向在一些领域谋求创新,小额存贷款将是主要业务之一。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书面回复中指出,相比其他同业者来说,网商银行的优势是基于电商平台的客户和交易数据积累。目前已有数以亿计的网络消费者和商家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上发生买卖交易,并产生了交易数据的积累,这些消费者和商家符合其“小存小贷”的市场定位,也与阿里及蚂蚁金服经过多年模型所验证的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手段相适应,同时小额度高频率的特质也符合互联网金融的特性,适用于标准化的、集中线上运营的方式。
与网商银行相类似,前海微众银行的目标定位也是 “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表示,小微客户要求更低成本、更便捷、更接近的业务方式,在这些方面传统银行并没有做得很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众银行是一个补充者。
浙江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比此前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略多。负责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曾表示,网商银行会坚持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具体来说是指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
远程开户有限突破
在此之前,远程开户的问题一直为监管机构所“坚守”,但对于没有实体网点的网络银行来说,这条限制不突破就寸步难行。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指出,远程开户要满足开户实名制的要求。传统银行的做法是通过面签、面查、面谈的流程来完成,这其中涉及到人工的判断,远程识别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远程认证技术是不是比人工识别更可靠。
《财经》记者了解到,身份识别的有权管理机关在公安部,在远程开户这个问题上,公安部是主要的决策者,但央行等机构也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相关人士看来,有效的实名认证技术必须能够准确判定认证对象的法定身份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上述央行权威人士表示,初步来看,技术的可靠性似乎超过了面签、面查、面谈,但他亦指出,很多风险是在应用中慢慢才知道,一些隐藏的风险点现在还无法看出。
另一位央行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说,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开业需要,远程开户的放开已经是大势所趋,放开之后会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一体适用,但是即便放开,可能做的业务也会受到有一定限制。
但最近有消息称,腾讯向监管机构所提供的“人脸识别信息安全检测报告”,针对对象是可控区域的可控人群中的人脸识别,目前还不能用于作为远程开设银行账户的依据,因为开设银行账户针对的是完全开放的人群。这又为远程开户能否放开带来了一层阴影。
在此之前,开户是否放开就曾有过争论。
2014年3月,央行曾向各银行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对电子账户开户实名认证作出了明文规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强实名”和“弱实名”的概念。对于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只能用于购买该银行发行、合作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支付;而对于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进行了身份认证或通过了柜台认证,以及电子账户和绑定银行账户的开户行为同一银行的,央行界定为“强实名”电子账户,可作为银行的结算账户、活期或定期存款账户。事实上,“强实名”和“弱实名”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通过了“柜台认证”。
在很多监管机构人士看来,开立账户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被突破,开的口子实在太大,因此倾向于采用强账户、弱账户的业务区分,可能暂时不会给网络银行全业务账户,以便于风险管控。 思维冲击
网络银行的设立,让传统银行也感受到了冲击。在一些资深业界人士看来,网络银行的冲击与其说在业务上规模上,毋宁说是在思想上。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说,虚拟银行对传统银行冲击更大程度上是在理念上。比如,无网点银行会促使传统银行思考自己网点的转型和布局。在地租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只要将网点适度减少,利润就会马上提升。同时,互联网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也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学习的。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对《财经》记者说,未来银行的资产端收入增长趋缓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成本的下降就尤为重要。银行需要考虑,如何来解决成本收入比高居不下的问题,
网络银行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蚂蚁金服曾做过内部的测算,传统金融机构的一年的IT单账户成本在50元-80元,而互联网银行的单账户成本不到1元,这意味着,很多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没法做的业务,是可以在网络银行上开展的。
事实上,传统的银行也正逐渐网络化,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已经展开了直销银行的试点,未来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的界限将越发模糊。Brett King在其著作《Bank 3.0》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不是机构和网点的概念,而是一种服务的概念。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种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来完成。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说,一方面,现有的金融体系在今后会逐步网络化,传统金融机构会引进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条件下风险管理技术,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银行也需要借鉴现有的银行管理方式和多年来成熟的模式。在他看来,互联网银行做的是增量的业务,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改变更多是在边际上,还不可能取代现有的金融体系。
双方更多是一个补充的关系。何大勇分析称,在中国6亿多网民中,大约1亿人是传统银行的服务对象,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将近2亿的长尾用户,未来还有3亿左右的人有可能陆续成为长尾用户。
目前,银监会给两家网络银行的业务定位是小存小贷。由于自身资本金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初期其资本金规模在40亿元,如果乘以12.5倍的资金放大系数(按8%的资本充足率来算),可放贷资金最多也就在500亿元,从这个角度上看,充其量就是一个村镇银行的级别。 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银行在带来新的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指出,其目前最关注的三个层面的风险:第一是欺诈风险,第二是信用风险,第三是数据风险。
他表示,微众银行在短时间内服务的客户会比较多,单个客户的交易金额可能不像传统银行那么大,但是需要银行具备的同时服务能力比较强,这对系统要求就会很高。再比如,线上模式欺诈的风险可能会高过线下的模式,所以会特别注意防止这方面的风险。在他看来,小而分散带来的是另外一种风险。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回复中指出,网商银行并不会因其互联网特质、不进行线下网点布局等特点,而在风险控制、负债稳定性等方面低于传统银行。相反,在过去几年,蚂蚁微贷(即之前的阿里小贷)积累的贷款业务经验,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降低风险控制的成本,降低坏账率。
如何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保持统一的监管标准,也是监管机构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采用功能监管,即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如果做同样的业务,就要适应同样的监管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看,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目前主要有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SZ124012)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0日
自2005年的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这一概念之后。河北省发改委与河北省扶贫办2011年9月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环首都贫困地区仍然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235.9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的42.1%。虽然近年来河北省通过不断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的投入,提高了其自我发展能力,使得部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是如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仍然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在环京津贫困带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正是二者重要的契合点。为了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进一步节能降耗、保护资源环境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而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具有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行业附加值高等特点。因此,在环京津贫困带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应该成为其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一、环京津贫困带发展创意农业现实意义
(一)京津具备广泛的休闲旅游需求。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相关调查,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年,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2,903元,同比增长10.8%,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有利于环京津地区创意农业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发展创意农业是环京津贫困带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基本条件。京津地区作为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需求层次多、消费质量高等特点,这为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环北京休闲旅游产业带,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现代农业开发和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或旅游村镇。这为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发展典型模式
(一)农产品主导的生态休闲观光模式。此类模式是以特定农产品为媒介,结合生态旅游而开展的创意农业经济开发项目。如顺平县以伊祁山景区为核心举办的桃花节,自2000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顺平县依托桃种植、桃加工、桃文化,从桃树开花到结果,贯穿了桃产业发展的整个链条,成为独特的“顺平鲜桃”区域农业品牌。
(二)农业综合示范区模式。如涞源县的怡然生态园,生态园的建设遵循“科技、生态、绿色”的总原则,是集种植、养殖、餐饮、休闲娱乐、垂钓、漂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园区内有蔬菜温室、猪舍、国际标准游泳馆、餐饮住宿综合楼、垂钓园、漂流池、饲料加工厂、冷冻车间、果园广场等设施。其温室所养殖的鲜花一品红专供用于北京奥运会建设使用,生态园于2007年与国家奥体中心签约,被选定为国家奥体休闲中心。现在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已经开工,预计年产值1,000余万元,年利润350万元,安置就业人数600余人,为该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生态新农村模式。易县石家统村,这个地处太行山西部狼牙山脚下的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的小村庄,该村自“十一五”以来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生态村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果、旅游等绿色产业。投资30多万元,建设“百年柿树园”2个,将100余株百年柿树保护起来。同时,开拓旅游资源,在依靠狼牙山景区发展的同时,该村还在村东北金龟岭山顶,人工开渠蓄水,建造了一座约有1,500平方米水面的“空中垂钓园”,配合村内大大小小的采摘园,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游客在农家乐品尝农家饭、采摘新鲜菜、购买农产品和体验农家生活,201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万元。
总体来说,环京津贫困带地区创意农业经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创意水平较低,其发展壮大不仅需要经营者在管理上下工夫,创新经营理念,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更离不开各方加强、加大对创意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三、环京津贫困带金融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一)提供金融支持的主体为县域银行业,金融业其他主体介入较少。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环京津贫困带地区对于创意农业的金融支持主要侧重于银行业的信贷支持,而证券业及保险业的金融支持基本为空白,并且支持创意农业及生态休闲旅游的银行业主体主要为景点所在县域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大型银行参与较少,而股份制及政策性银行基本未介入。从目前情况看,信贷支持主要有以下侧重:一是侧重于支持以传统景区为核心的周边自然生态游、休闲文化游等复合型旅游项目;二是侧重于支持景区周边产业发展,支持相关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及景区经营户,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量的近半数,使创意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未来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在继续强化商业银行支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金融支农体系,发展保险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直接融资等多元金融支持体系。
(二)涉农贷款及相关行业贷款稳步增长,信贷支持力度逐渐加强。由于保定市主要贫困县的县域金融机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所以本文主要以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图1,数据来源:根据河北省银监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相关数据整理)由图1可见,近三年来信用合作机构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比如,截至2011年底,涞水农信社贷款余额22.56亿元,涉农贷款20.6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1.45%;顺平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15.1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2.53亿元,占比82.71%。
由上述分析可知,虽然各县涉农贷款所占贷款总额比例非常高,但是由于“涉农贷款”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对于创意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且由于贷款分类里没有“创意农业”这一类,所以我们只能依据和创意农业相关的一些产业数据(旅游业、蔬菜加工业等)来推算金融支持创意农业的数据。此外,随着河北省对于绿色产业特别是休闲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本文用行业新增贷款这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表1)可见,和创意农业相关的这些行业贷款新增余额占新增贷款总量的28%,这一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相比占贷款总额80%以上的涉农贷款比例,对创意农业信贷支持的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四、构建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发展的多元金融支持体系
(一)加大财政性金融支持力度
1、建立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如果纯粹从经济效益考虑,创意农业天然的弱质性难以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介入,但是由于创意农业具有外部经济性,发展创意农业具有巨大的生态保护效益,因此有必要使用财政资金建立“创意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议地方财政建立贷款风险基金,通过提供贴息和弥补呆账损失或减免税费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意农业的信贷投入。
2、尝试成立扶持基金,对创意农业发展进行前期孵化。积极筹划和设立创意农业发展基金并滚动发展,以减轻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意农业发展基金可设计为以政府财政部门牵头,由财政拨款、公益性和商业性等资金组成,使得财政资金能发挥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本投资。成立专门的产融一体化的投资管理公司——农业金融投资公司,结合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经验,把创意农业发展基金进行商业化原则运作,如把某个时段申请资金支持的创意农业项目打包,以其中的一部分产权为标的资产,向市场发行基金股份期权,承诺将来一旦这些项目上马,立即实行股份制改造,并按期权的执行价格向投资者出售项目股份。
3、以政府为主导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国家农业保险机构,对于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等商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也应给予相应的税收等政策优惠,以刺激其开办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及涉农贷款风险。同时,也可以利用农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网点开办代销农业保险业务,以扩大农业保险的受众群体。
(二)加大商业性金融支持力度
1、完善信贷管理体制,阻止农村资金外流。继续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放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加大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规范经营的指导,并给予政策倾斜。
放宽贷款对象的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创意农业企业和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在贷款资金计划安排时,适当增加对创意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组织的信贷权限和信贷额度。
2、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
(1)鼓励直接投资,探索设立专项农业工业化投资基金。通过对农业工业化相关联的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运输服务业等实行股市融资及资本运作,促进创意农业组织或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2)推进小额信贷创新。设计差异化的贷款机制,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机制;创新小额信贷定价模式,在小额信贷的利率定价过程中,把小额贷款的贴息、科技、保险等因素纳入贷款定价模型中综合考虑,逐步降低利率,实现“公平与效率”。
3、创新信用和担保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出资引导,自省到县设立产权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担保组织网络。尝试成立创意农业互助发展担保基金,采取“会员管理、企业运营模式,解决创意农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对众多农户及合作组织,尝试综合授信模式,采用“公司(农户或个体户)+协会+联保基金+银行机构”联保贷款基金业务,充分利用自发性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协调配合作用,形成会员联保机制,灵活采用动产抵押、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相捆绑等融资方式。结合创意农业项目性质和资产特点,深入开展票据承兑、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满足创意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发改委、扶贫办,“环首都贫困带”,怎么看?怎么办?[N].经济日报,2011.5.22.
[2]郑其敏,占云生.浅谈涉衣贷款统计中数据“虚胖”现象——以海南省为例[J].时代金融,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