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1 09:25: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篇1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的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增长到目前的1/3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达到50%。在40个工业部门中,非公经济在27个部门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大多数地市以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截至删5年9月底,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已达419.1万户,比2004年底增长14.8%;从业人员为5738.9万人,比2船4年底增长14.4%;注册资金达到58157.1亿元,比2004年底增长21.3%。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平均每年净增6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

非公有制企业的出口继续高速增长。2005年1-10月,非公有制企业(不含外资)出口总额达9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24%,较全国商品出口增幅高37.1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达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24%,比全国商品进口增幅高10.54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达到461.8亿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1-10月份,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5413.12亿元,同比增长22.7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

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也在逐步扩大。随着2005年2月25日“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始突破长期禁锢,逐步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国防工业等领域。

在自主创新方面,现在已经表现出民营经济的核心力量,根据专利申请的数字看,有将近百分之七八十是来自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民营经济最能够充分利用经济上的比较优势,然后形成市场上竞争优势的一股力量。年不可忽视的一个贡献是沟通城乡。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城乡鸿沟越来越深,现在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鸿沟越来越被填补起来;另一个贡献是缩小地区差异,真正去投资西部的主体都是沿海的民营企业。

实践证明,在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出生的,在体制之外发展起来的。这样,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某些先天性的弱点,例如:初始积累只能靠自有资金滚动造成严重不足;集中在产业链的低技术加工环节,依附性明显;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及治理结构;企业死亡率比较高等等。另外,“非公36条”颁布已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因为其落实方面的某些欠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到政策法规、竞争环境等一些外部体制性因素的制约。二者相比,目前外部因素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为突出。

(一)市场准入限制仍偏多

根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在我国国有企业准许进入的80多个领域中,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有60多个,占75%,民营企业却只可以进入40个,不到50%。

因为部分产业行政垄断,形成国有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民营经济难’以进入。市场准入的不平等使大量民营企业局限在有限的低端行业中,形成过度竞争。

尽管“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规章滞后以及在位利益主体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障碍。这些障碍像一扇扇“玻璃门”,减缓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也违背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原则。

另外,市场是企业配置资源的最基本的平台,市场准入限制将直接导致资源配置的限制(这种现象在能源和基础设施产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必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融资难问题突出

虽然国家在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方面提供了多项优惠措施,但是融资问题仍是困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辜胜阻民营经济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整体改革的进程,银行对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支持不够,2003年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其次,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还较为单一,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充分制约了民营经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最后,正规金融制度和市场准入的限制使民间金融力量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获得财税支持少等。据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但非公有制企业短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少增216亿元。在短期贷款构成中,非公有制企业仅占14.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不解决,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会使非正常融资得不到遏制,增大金融业风险,社会就业压力也无法缓解,国企改革将大大放缓。

(三)面临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

生产的网络化、贸易的自由化和竞争的全球化,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2005年以来,共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大宗出口产品发起超过40起的反倾销等立案调查,欧盟和美国利用“242条款”已对我国加类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所谓“特保”措施,另有13类正在调查中。由于这些案件和措施大多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从2005年秋季广交会的情况看,部分订单已经出现向国外转移,今后一段时期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近段时间内,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卷入贸易摩擦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而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政府职能转变、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等滞后

非公有制企业主既希望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又害怕政府过多干预,害怕政

府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这正是当前转变政府职能中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卓元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歧视性法规和政策尚未消除。目前,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还缺乏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和相关规定。在政策方面,对企业融资、土地使用等限制较多,审批手续繁杂。 “非禁即入”的政策出台后,针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性法律条款已经不多了,但在具体问题上,很多由部门制定、掌握的规章、实施办法、配套文件等仍然存在限制性条款。

政府公共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尽快完善落实。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选择

目前而言,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重点抓好“非公经济36条”的贯彻落实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鼓动、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中央正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有步骤地出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包括关于非公有制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领域的准入条件及相关政策规定,关于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办新岗位的意见等。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大优惠,就是平等准人、政策一致、待遇公平。

应该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以及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并放宽不全比例限制等条件。

在重要转型时期,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将逐步放宽,逐步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国防工业等领域。

推进市场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

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实施公平政策待遇。具体讲,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明确资质条件,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市场准人中的所有制歧视;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有关部门考虑设立一个公平交易委员会,解决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公平交易委员会应独立于各相关部门之上,这样其可以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制订出相应公平的制度,以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危要为非公经济提供融资的便利,慢慢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上市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债的发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财税金融支持。对此,一是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合理制定税赋水平;二是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三是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问题。例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同时,应该合并现行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

对于以上政策措施,关键在于落实,因为只有落实的政策措施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切实产生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

篇2

一、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各产业尚不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财政、税收收入的新的重要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于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放手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

1.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的实施和立法的逐步完善帮助人们消除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同权利、同义务、同处罚。非公有制经济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其法律责任也不断科学明确、具体可行。

2.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大好机遇

第一,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通过转让、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小企业、困难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为非公有制经济低成本扩张和结构转换升级创造了条件。第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农村结构调整的战略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加盟参与市场开发与建设。第三,有缓解资金和人才瓶颈制约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导致人才和资金回流西部,可以缓解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已出台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资金匮乏的措施。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地方财政的客观要求

财力十分有限,引进外资不易,国企振兴也尚待时日,促进财政增长可谓任重而道远。而非公有制经济自发展以来,不要政府投资,没有财政补贴,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由于其产权明晰,责、权、利一致的财产机制;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资本聚集机制;短小精干、快捷灵活、互惠互利的营销机制,使个体、私营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促进非公有制的财政对策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转变理财观念,积极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的投入,可以改变并完善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的新途径。如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吸引银行资金投入,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有发展前途、讲信用的非公有制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和养殖项目、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畜产品购销的贸易流通项目及从事民营企业、开发性企业应适当运用财政资金加以扶持,通过贴息优惠等办法,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涉足非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实行政策倾斜。

2.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好促进工作

财政部门应转变职能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第一,做好信息咨询服务,财政部门要发挥宏观经济部门的调控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和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布局、数量前景预测等相关信息,引导他们发展。第二,做好管理服务,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主及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职称申报评聘等工作要纳入全区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渠道。第三,抓好资产评估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既要客观公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做到服务优质高效,积极促进企业的资产重组。

3.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做到合理公平税负

各级税务机关主要施行“定期定额”,对少数有建账能力、帐证齐备的私营企业采取“查账征收”。在新形势下,税务部门要统一认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做好服务和咨询工作,对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要全部公开。第二,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各征收机关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更简洁、更实用、更能方便纳税人纳税的征收,努力形成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方式。

4.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舞台

财政部门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对市场建设进行投入,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多方集资、多方兴建、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吸收资金,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要鼓励个体户、私营企业投资联建市场,对出资者应在场地、房租、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市场,把现有条件较好的小商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性零售市场逐步发展为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把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发展为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功能齐全的市场。在拉萨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创办各类具有一定特色的诸如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经济小区,集中管理、连片开发,形成特色经济群体。

综上所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扶持指导和规范。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必将迎来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突破的春天。

参考文献:

篇3

从总体看,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持续升高。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GDP实现11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同期GDP增速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4.2%。分盟市看,鄂尔多斯市总量最大,为2979.8亿元;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四个盟市的增速均超过了两位数,分别为12%、11.5%、11.5%和10.4%;在比重上,鄂尔多斯市的比重超过了70%,乌海市等5个盟市的比重超过了60%,除兴安盟外,其余11个盟市的比重均超过了50%。

非公有制工业增速和比重提升较快。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67.7%。当年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9.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4.6%。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充分体现了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具有的经营负担相对较轻、方式灵活多变的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7837.11亿元,占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4%。从项目数看,全年在建施工非公有制项目数8188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48.3%;其中全年新开工非公有制项目6141个,占新开工项目总数的48.4%;全年共有7005个非公有制项目投产,占投产项目总数的49.8%。民间资本投资优化了原有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格局,已成为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成为消费市场的“主阵地”。在消费领域中非公有制单位增长较快,成为了“主阵地”。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4.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3%,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8个百分点。全区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达396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综合市场44个,比上年增加4个。贸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的批发零售企业和综合市场数量继续增加,向规模化集中。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区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达536.47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75.7%。其中,在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68.09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31.3%;个体户为248.24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46.3%;在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20.13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22.4%。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税收的重要来源。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已成为全区税源的重要保障。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纳税额达1480.07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68.3%。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及自治区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及落实,较上年相比,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额也在明显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比上年下降11.8%,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较上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二、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国家和自治区各方重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国家层面,近几年,国家多次下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如被称为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等,为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自治区层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成立了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2013年,自治区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简称“70条”)。2016年7月,又对《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作了修订。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多年积累所奠定的坚实基础。近几年,我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农畜产品加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及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推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稳步推进,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各项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为了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制度束缚,国家和自治区明显加快了各领域的改革步伐。在打破垄断、医疗卫生、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内部竞争机制的引进,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各项建设和运营之中。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已逐步被打破,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宽了领域。

三、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传统行业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涉足不多,金融保险业、垄断行业比重低,流通服务型企业多而生产型企业少,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处在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下端。分区域看,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区近一半的个体私营企业。如鄂尔多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程度最低的兴安盟与鄂尔多斯相比总量相差十几倍,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两地也相差近30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型非公企业数量不足。当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体量中的占比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也不低,但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达到一定规模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中型非公企业数量偏少且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如由全国工商联编制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内蒙古仅有12家企业上榜,仅占2.4%;其中排名最高的我区企业在全国也仅排第80位,且是唯一一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我区企业。另外,在这12家企业中,也呈现出以资源能源型企业为主的行业分布相对单一、涉足新型产业少的特征。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现阶段,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土地、信贷、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需求,生产要素供给紧张。

非公有制企业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集中表现为“两低一少”:整体发展水平低。非公有制企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以初级加工和服务业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非公有制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少。不少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急迫。

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转型升级能力不强的问题。当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传统资源能源开发、中低端加工制造、传统服务业等领域的居多。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创新升级的要求,表现得无所适从、疲于应对,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尚不能很好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无法充分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甚至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四、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2013年2月,我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各盟市、旗县(市区)也都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任务,明确工作思路,谋划专项规划,研究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从全局和宏观层面上进行总体把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微观指导。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强化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职能,把事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服务内容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及时补充、完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增强政策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政务服务环境。党的十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们应把服务非公有制经济、营造非公有制经济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评价、努力完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司法环境等。

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放权,放松管制,承认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的重点是让利,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各类税费负担;第三阶段的重点是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开展信息提供、创业指导、技术咨询、法律支持、维权帮助等方面的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以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发展。

篇4

(一)有利因素

总结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重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近几年,国家多次下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像被称为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等,为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成立了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2013年,自治区党委更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区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是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利好的影响。近几年,自治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十一五”时期,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7.6%。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及2013年党委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稳步推进,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为了深化改革、破除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制度束缚,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加快了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步伐。在打破垄断、医疗卫生、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内部竞争机制的引进,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改革之中。随着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将逐步被打破,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了发展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传统行业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涉足不多,金融保险业、垄断行业比重低,流通服务型企业多而生产型企业少,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处在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下端。分区域看,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区45%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鄂尔多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最高,其次是包头和呼和浩特。发展程度最低的是兴安盟,与鄂尔多斯相比总量相差十几倍。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偏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全国一些省市相比规模偏小,市场化程度不高。从规模上看,广东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已达460万户,重庆为131.5万户,而我区刚刚突破110万户。以建筑业为例,2011年,我区建筑业非公经济单位数为882个,从业人员为39.7万人,建筑业总产值为1343.83亿元,利润总额为104.62亿元,分别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24、20、24和15位。从市场化程度看,我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模式和不平等竞争等因素依然存在,造成我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2010年全国各省市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内蒙古市场化综合指数为6.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4,在全国排名第18位,与我区自身发展实力与潜力不相适应。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而在对技术要求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中分布相对较少。像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中,非公有制经济涉足很少。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龙头企业较小,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在我区上市公司中,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很少。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还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层次。

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现阶段,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土地、信贷、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五是非公有制企业素质不高。集中表现为“两低一少”:1.整体发展水平低。非公有制企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以初级加工和服务业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不强。2.科技创新能力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非公有制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3.专业人才少。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对技术人才的争夺尤为激烈。

六是政策体制、市场准入方面的制约依然存在。近几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政策在落实和运行过程中面临一些现实困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同时,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的限制,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进入的领域仍有许多,尤其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导致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

二、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要正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大力引导,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垄断行业和领域等。

(二)各党政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新旧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规定,并制定出台我区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发展规划,围绕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创业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同时把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用目标引领发展,以硬的举措保障发展。二要尽快指导制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和完善概念清楚、科学规范、指标统一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体系,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统计有关数据,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媒体深入宣传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地对我区非公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宣传和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及失信惩戒机制、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实现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非公有制企业要强化信用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的融资办法。一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诚实守信企业的贷款支持,积极创新适应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品种;二要积极争取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从今年起,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将逐年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专项扶持资金,非公有制企业要向政府进行积极申请,争取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三要充分发挥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培育和壮大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四要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整体实力

篇5

对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已从“有益的补充”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有公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战线势必相对收缩,所以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最强劲、最稳定的发展动力。非公有制经济有充分利用各种公有制经济以外的生产要素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提供了许多公有制经济不能提供的产品,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在经济运行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公有制经济认识到再不能端着“铁饭碗”,稳吃“大锅饭”,企业高成本、低产出,长期亏损经营,必须认真改革,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竞争力的直接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有和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培育和增强青海自身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对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特别强调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解决这些问题,必将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空间。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渐进式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以政策允许的程度为根据的。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真正实现公平竞争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政策。

篇6

一、运行的基本状况

(一)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户数、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及增长幅度,占全部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的比例;

(二)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户数、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及增长幅度,占全部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的比例;

(三)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亏损企业数、亏损额及增长或下降幅度;停产、半停产企业户数和从业人员数;

(四)当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以上数据截止时间*年9月底。

二、*年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

(一)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法规、政策和措施情况(已出台的提供复印件);

(二)在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措施、做法和成效;

(三)政府部门或机构在促进企业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方面的典型做法(1-2个);企业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积极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克服困难,用于开拓和创新的中小企业典型1-2家(典型事例材料另附);

(四)各地在信用担保、信用服务、融资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对外合作、市场开拓、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工作进展情况;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专项资金设立情况(见附表);

(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措施建议。

三、下一步主要措施和工作安排

(一)2009年工作重点、主要部署、落实措施;

篇7

答: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一步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努力创造一视同仁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为了确保《若干意见》落到实处,当前应该做些什么?

答:《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工作,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凡属建章立制的,有关部门要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起草,这是“立”的问题;二是凡属改革举措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这是“破”的问题;三是凡属提出原则性要求的,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专门力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意见。

贯彻落实工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牵头单位,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在研究提出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工作。截至到2004年,各省市已经出台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近150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若干意见》出台后,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单位,委内也要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分工方案,在贯彻落实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记者:《若干意见》指出,“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要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这是消除体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请问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为了加快清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私人财产法律保护制度,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按照与其他性质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赋予其作为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利。

(二)以贯彻落实宪法修正案为契机,加紧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配套完善。

(三)清晰界定各类产权,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消除产权流动中由思想观念、政企关系、所有制性质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各类产权在更广领域,以更高的效率流动。

记者:据我所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大优惠,就是平等准入、政策一致、待遇公平。请问我们准备怎样做到这一点?

答:这个问题也要分三个层次来讲:(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对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的非自然垄断业务,公平市场准入,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对于自然垄断业务,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重要矿产资源,鼓励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项目招投标,平等取得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对于实行专营专卖的商品,应逐步建立特许经营权社会招投标制度。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要尽快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具体措施。

(二)明确资质条件,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市场准入中的所有制歧视。要逐步建立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市场准入体系,为非公有资本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创造条件。

(三)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记者: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答:必须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制定符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政策措施,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

(一)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合理税赋水平。首先,合并现行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研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双重纳税问题。其次,放宽并规范税前费用列支标准。研究改进“计税工资”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税前列支;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准予税前列支。第三,合理界定一般纳税人的标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二)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应按照公平原则,配置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承担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应平等享受财政的支持和补贴。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类中介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扩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发放模式,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四)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五)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体系,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创业投资和中小投资公司发展。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记者: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请问如何建立健全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答:目前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做:(一)大力扶持、培育和促进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员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自主创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社会资源,推进创业辅导体系建设,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加强人才培训。

(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是如何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指导的?

答:一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

篇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恩施州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经济基础、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于贫困地区,突出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然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导致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对于加快恩施州开发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更为紧迫。这个问题在全省、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

一、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四种: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体制、政策、企业内部等原因导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非公有制经济自身信用不足

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管理不规范,沿用家族式管理,缺乏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科学化决策机制,极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性,从而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缺乏信任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产权不清晰,很难提供信用保证措施。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惜贷”

近年来,由于受“抓大放小”的影响,商业银行投入的重点普遍放在大企业、大项目上,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大都是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资料,银行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使银行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高风险贷款,过分强调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忽视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信贷管理,以总行为一级法人,上收信贷审批权限,总行对各分行实行有限授权,除低风险授信业务外,所有的信贷审批权归总行。加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信用度低,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这些都从客观上给非公有制经济放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服务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的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登记,因手续复杂、费用高而增加了融资的成本,使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增加了难度。还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社会上的中介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使融资难以实现。

(四)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

由于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产品结构单一,起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没有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失去了向银行融资发展的机会。

(五)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目前,恩施州的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上市融资尚无可能,多数又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融资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民间贷款来完成。因而,融资规模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二、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思路与对策

(一)认清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政策

按照格雷纳分类方法,企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创新成长期、指导成长期、授权成长期、协调成长期和合作成长期。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并且明显表现出一种周期性。简要地说,企业成立的时间越短、规模越小,其家族性或“亲友性”特征越鲜明,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就越低,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一般很难借助风险投资、中短期贷款、投资基金等中间类型的外部融资获取资金,而只能依赖初始内部人融资、贸易信贷或天使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而是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仍处于初始或资金负债率偏高、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和透明、信用状况不理想等状态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有这样,制订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才能有效。

(二)政府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搞好环境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强抓“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正确处理好保护银行债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引导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要稳步推进信用工程的实施。努力创建“诚信社会”,严格规范管理改制企业,切实保护金融债权。二是要通过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等途径,解决好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强化法制建设,切实解决银企借贷官司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地区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五是扩大招商引资,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六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七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三)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风险防范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各大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信贷风险防范、落实信贷担保的基础上,积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二是要完善信用的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评估标准和审批制度,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的做法,应根据实地调查核实企业现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判断信贷风险。三是要增加信贷品种,多方提供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服务,积极开办动产抵押、优质非公有制经济联保等多品种信贷业务,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比重。

(四)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在政府扶持、银行强化服务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建立企业的信誉。一是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企业内部改革,明晰产权,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多元式产权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内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各企业都要按照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客观地、准确地记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运行情况,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接受外部审计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同时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信息提供方便,从而增强银行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三是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自身要重信用、守合同,同时要制约客户讲信用、守合同。加强信用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

(五)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融资租赁可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间接融资;可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可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发展融资租赁能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筹资的渠道。

(六)发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而且其90%以上的资金贷给中小企业。一些中小型银行还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资金融通办法,逐年大幅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对那些前景良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则采取低息和优先支持措施,并且进行技术、经营等方面的指导,向中小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有的还制定出中小企业特别支持政策和创立中小企业振兴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目前看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让其在发展中得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大型国有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普遍“惜贷”的情况下,鼓励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个好办法。

(七)逐步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规范轨道,承认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正从“地下”走向“半地下”。在中央银行2005年度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首次对民间融资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资本调查报告》课题组的估计,目前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已经是正规金融规范的1/3,全国地下信贷规模大约在7400-8300亿元。央行对这一数值的估算则达到9500亿元,约占GDP的6.96%。实际上,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期间,我国民间互质的借贷活动也比较活跃,其特点是运作灵活方便、服务及时到位,因此需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民间信用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予以正确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建立起相应的以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八)通过“小股市”的发展,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

早在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缺乏长期性资金来源这一难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麦克米伦缺口”。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为生存状态好但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便利,不但是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巨大推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因为与间接融资相比,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所具有的风险相对较高、缺乏足够的经营信息、“麦克米伦缺口”等缺陷,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征对性,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借鉴世界各国开辟面向中小企业新兴股票市场的成功经验。如美国NASDAQ市场、英国未上市股票市场(USM)和专门为小规模、新成立的成长型企业服务的另类投资市场(AIM)。法国、荷兰在原已有SM、PM市场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开通了欧洲新市场(EU-RO-NM)网络,欧盟则开设了欧洲的NAWDAQ-EASDAQ,专门为欧盟内部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当前国有银行对向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屑一顾”或怕产生风险的情况下,在恩施州或者武陵地区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使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买壳上市,科技型企业利用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上市等,这些都是改善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烨.论政府对武陵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控制及其效应[J].当代教育研究,2007(12).

2、陈烨.金融政策应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J].现代商业,2007(24).

篇9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建筑物行业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建筑经济的发展,使其顺应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建筑经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共存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的建筑经济建设有利于给予公有制经济更多的经济空间,增加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有利于私营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不断促进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的竞争实力。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发展齐头并进。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竞争行业,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占据的建筑经济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处于不断的飞速发展之中,而国民建筑经济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情况下,私营建筑经济的竞争将会加剧,竞争格局异常激烈,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我国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国有建筑企业以改制的形式进行建筑公司的新建,并将控制权交接给自身或亲属,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某些国有建筑企业的上层管制不明,片面的追求自己的利益,有时还会出现拖欠工资、工期延迟等现象,造成企业资金流动困难,使国有建筑经济受到严重损害。

(二)民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民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营者对民营建筑经济体观念理解不够到位,对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能准确理解,导致企业之间过度竞争、恶性让利。由于私有制建筑的固有特点,目前我国私有制建筑企业融资力小、竞争力不够、扛风险能力弱,施工中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的市场环境缺乏信用体系与公平竞争机制,严重制约了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四、提升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大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必须要加大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合理控制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有制建筑经济的比例,促进国有建筑与私营建筑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应要转变对私有制建筑经济的观念,消除对私有建筑经济的歧视与顾虑,充分认识到私有制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发展并完善竞争机制,创造出私有建筑经济健康的发展环境,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发展利益;借鉴先进的技术提高建筑建设水平,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改革;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还应对自身进行有效运行监管,结合自身建立相关的管理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扩大自身在社会建筑经济中的影响力政府还应对公有制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放宽市场限制,对相对束缚的生产模式进行引导与改革,逐渐实现对私有建筑经济的宏观调控,使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更稳定、更健康,保证私有制建筑经济的规范发展,真正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出力量。

(二)促进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制度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公有制建筑经济应首先大力发展企业员工,形成强大的集体经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投资,尽量减少或避免国有建筑经济份额掌控大的局面;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创新推动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变革,健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股份合作制的投资形式,比如对公有制建筑企业进行兼并或者股份合作,将公有制建筑企业向私有制建筑经济的模式转化;实现产权的合并与改革有利于不断壮大建筑经济体的规模,聚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进行高科技的创新,提高科技研发的整体水平,实现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贡献更多的力量。最后还加强对经济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对建筑经济的监管,实现内外监管的结合,提高建筑经济运作效率;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经济运行的规范性与法制性。

(三)参与国际竞争,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建筑经济应不断面向国际市场,以国际贸易、工程等形式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建筑产业质量的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稳定的资金流动;通过与国外建筑企业的互相联手,有利于建筑企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利用国内廉价而丰富劳动力,结合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效地提高建筑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与技术先进的建筑工程进行承包合作,有利于我国借鉴相应的科学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科技创新对于一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建筑行业,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建筑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技术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五、结束语

我们应很好地协调公有制和私有制建筑经济的关系,促进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加大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建筑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瑢.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162-163

[2]丛锐.A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篇10

(一)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受限。一是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有效规范和支撑。目前主要适用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法律有《公司法》、《破产法》等,就《公司法》而言,主要针对股份性质的企业有明确的规范。但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多样,有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不是按照《公司法》设立、运作,因此在法律规范上处于空白,不利于其长远健康发展。二是宏观引导政策难以落实。如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促进银行对中小企业(含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投放指导性意见,但收效甚微,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更是如此。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主要以三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兼顾宏观政策引导。落实到基层金融机构则只考虑三性原则,以企业的信用评级来确定贷款额度,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大幅削减。三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缺乏协调统一性。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行政型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计划经济色彩仍比较浓厚。目前行政行为多于服务行为,当影响到部门利益时,相互推委、设置障碍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缺乏规范的金融中介。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抵押或担保,而资产抵押需要评估,企业信用等级需要评定。目前绝大部分区县的抵押评估机构运作不规范,其业务行为缺乏科学依据,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信贷投放主体对其评定结果难以信服,不利于银企信贷对接。通过对企业调查,普遍反映抵押评估收费也比较高,增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没有社会公允的企业资信等级评定机构,由各金融机构自行评级。由于各金融机构对企业评级的标准不一,加之实施严格的内控管理和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导致部分企业信用评级大打折扣,甚至被拒之门外。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制约。一是经营理念的制约。从宏观政策层面,非公有制经济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而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其信贷主要集中在大企业(项目)、大额、长期,对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及个体户贷款,由于面广额小,管理成本高等因素而不愿涉足,甚至设置过高的贷款“门槛”。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处境极为被动,更谈不上享受贷款“国民待遇”,致使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的贷款额偏低,增长乏力。二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时逢宏观政策调控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项目、产品,并非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或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处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边缘而难以惠及;或属“禁止性”的行业和生产领域而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其合理资金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三是管理机制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约化经营机制和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很难与其形成对接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受限于体制上形成的障碍,呈现出不协调、不对称的状态,与日益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国有银行所吸纳的资金较少运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大部份上存一级分行集中使用,导致存差急剧扩大。据调查,截止20__年底,某地国有商业银行存差达59.56亿元。

(三)尚未形成银企信贷对接的有效机制。一是宏观政策在资源配置上,政府有关部门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点企业为其工作重心,对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不能公平、公正的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在信贷支持方面,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往往不能得到平等的融资机会。从万州实际看,金融机构的信贷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增量,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都远远不够,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空间十分狭窄,一旦银行告贷无门只有寻求其他融资途径,导致融资成本增高,不可避免地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缺陷。转轨时期的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透明,信用观念较为淡薄,人才匮乏,企业短期行为、信息不对称,贷款抵押品处置难等问题,加之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其资金运作方式,导致风险评估和控制较难,限制了银行信贷的投入。三是金融机构基于自身的管理体制、对信贷人员的制约机制和风险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准入“门槛”高,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一般都显得特别“审慎”。贷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点企业无论是风险和效益,往往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则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从调查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之时,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向亲朋好友借入资金,有的还采取民间借贷的方式筹集开办资金,极少向银行贷款,或者就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获取贷款。企业成立之后流动资金异常紧张,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撑。但由于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要求,必须有足额的抵押担保才能发放贷款。如果是固定资产抵押,按照银行规定必须“打折”,一般按照固定资产30—50%的比例发放贷款,明显不能满足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是季节性资金需求比较强的企业,如涉农企业则差口更大;如果是担保,就存在担保单位的选择问题。银行对担保单位的资信等级要求非常高,而作为贫困区县资信等级高的企业本就稀少;为促进银行信贷投放,部分区县成立了担保公司,但由于其运作不规范、担保实力有限等问题,也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同。这些矛盾带来的就是“担保难”,进而演化为“贷款难”。

二、建议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一是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组织构架,整合金融资源,明确功能定位。二是转变观念。要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按照国家有关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要求,消除管理体制,在信贷支持保障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措施,改进金融服务,简化繁琐的贷款手续和流程,为非公有制 企业创造良好的间接融资环境。三是商业性金融要按照各自的服务主体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导作用,重点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先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要重点服务于涉农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其他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生产、商贸流通和服务行业的金融服务。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赖于良好地法治环境。只有营造出健全的法治环境,才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有力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决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与时俱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然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及其凸显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地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平等地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制经济发展创造出与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必须也是应当的,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检察机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一套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标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据此,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破除传统旧观念,转变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冷漠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为非公有制经济予以支持。其次,要从片面理解对法律实施监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观念。在过去,一提到法律监督职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击和办案,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察工作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不能偏离经济建设之外。所办的各类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要拓宽服务领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犯罪活动。最后,要从过去单一打击的旧观念转变为打防并举的新观念。打击就是服务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打击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务。因此,在执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和机械被动的执法观念。要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把打击、预防、服务有机结合,既防止以打击代替服务或把打击作为唯一的服务,又防止离开检察职能单纯为服务而服务的倾向。通过打防结合,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了解检察机关,也使检察机关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经济效果。三、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极强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必须采取与自已工作的特点和性质相适应的途径,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策略性、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具体措施可以是:

1、发挥打击职能,切实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坚决打击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人身权以及盗窃、诈骗、哄抢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地方恶势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收取“保护费”和强迫交易等犯罪,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和侵犯商业秘密、破坏生产经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切实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证照颁发、项目审批、税收征管、贷款发放、民事裁判等过程中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贿受贿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财产、人身、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重点,依法从严查处,利用法律手段净化投资环境。

3、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业主合法权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督促其立案查办,法院对此类案件判决不公的,要依法抗诉;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错误裁判,特别是因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或司法腐败导致裁判不公,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抗诉。

4、开展法制宣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并明确向检察机关寻求法律帮助的范围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要注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预防和减少犯罪。

四、依法办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