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社会变革转型的今天,依附市场经济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民办高校在走内涵建设发展道路上,要重视自身行政管理的定位,敢于正视存在的不适应新发展的行政管理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路,从创新中谋发展,强化制度建设来推动行政管理朝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出发点是基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开展,其行政管理通过控制、协调、指挥、组织及计划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生活、工作及教学秩序。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行政体制有自身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而照办某个高校的做法,必须在结合自己学校校情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使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1.管理人员待遇菲薄。民办高校因办学经费属于自收自支,现阶段“以学养学”还是大多数民办高校能够持续办学的重要保障,为此招生行政部门在民办高校中放在比较突出位置,会招生的教职员工待遇优厚,但是不会招生的行政人员大有人在,在校期间只能拿不到两千元的工资,甚至有的高校五险一金都没有或不齐全,无法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造成行政人员离职率较高,民办高校行政部门职能工作开展的连贯性受阻,行政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从我国民办高校(统招)的发展史来看,办学历程大都不过十几年光景,学校从办学成本角度出发,对行政管理部门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大都从本校毕业生中留校任用,加上没有根据各行政部门职能要求进行有关专业培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3.管理方式缺乏一定创新。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并未把自己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当事业发展来做,没有主人翁意识,而是当做将来再择业的过渡期,这样管理人员的心不放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上,就不能把自己所在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创新性开展。
三、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对策
1.提高行政人员待遇。可以参照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来进行工资(待遇)改革方向,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待遇,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需要在“升官”的狭窄路径之外,拓宽“职级”这条路。只有待遇提高了,行政人员无后顾之忧,方能安心踏实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中来。2.提高行政人员素质。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观念、能力以及修养等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全面加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如采用规范岗位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化、专业化、技术化和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促进其知识理论和管理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选派一些具有潜力的管理干部外出学习深造。3.加强行政人员考核环节。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因此,必须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部门实际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来合理地划分并精简机构,使之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也要清楚界定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之间的权力与责任,防止职能的重叠与交叉。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彼此合作,互相配合,从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也要运用一些奖励、惩罚的机制,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目标。
四、结语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原有模式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复杂的网络关系,要稳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是个系统且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民办高校高层要根据其自身实际制定出合理改革方法,找准切入点,逐步影响与渗透,以改革创新为长远目标,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好。
作者:陆 玮 兰东东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管宁.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界,200(83).
[2]费琛.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3]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战略管理;公益性事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
与企业管理相比,大学管理更具有其特殊复杂性,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建立,而大学管理,却是“先进的知识传授与落后的管理模式的不匹配”,尤其是民办高校。我国民办高校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发展阶段,作者试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论述民办高校的管理问题,以求与同仁探讨。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中第五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等的法律地位”是说民办与公办可以平起平坐; “公益性事业”,是给民办高校一个准确的性质的定位。但是民办高校与国有大学又有截然的不同,国有大学是由政府出资;而民办高校是由投资人出资,资金的注入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民办高校要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这里就提出一个民办高校“可持续成长的问题”。可持续成长,是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生死存亡的问题。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指标的关键是管理问题,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民办高校的战略管理问题。因为民办高校战略管理涵盖了教务、学生、招生、人事、后勤等所有内容,但又不是取代这些管理的具体内容,而是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教育教学活动。
战略具有策划之意。策划,自古有之,称为“策画”,《晋记》载:“魏武帝(曹操)为丞相,命高祖司马懿为文字掾,每与谋策画,多善”。策划为谋略、计谋、对策。钱德勒(Alfred Chandier)在《战略与结构》(1962)一书给战略管理下了一个定义:“战略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只有二将(关羽、张飞)而无一兵情况下,利用刘备“皇叔”招牌,出台“隆中对”——“取刘表占荆州;夺刘璋,居天府,与曹孙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可图中原”。传为策划史的千古佳话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这里主要阐述前两点。
民办高校的战略制定包括确立战略理念、确定战略定位、设定战略目标和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就是民办高校存在的意义?办学目的是什么?办学的主要模式怎样?战略理念是一所民办高校价值观、办学目标和办学意义的内涵。Intel的战略理念是“成为全球互联网主要集成块供应商”;北京某民办高校理念是“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私立大学”;西安某民办高校则以“创造东方哈佛”最为办学理念;战略理念的构成可以是学校的使命,也可以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战略定位 按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的说法,就是“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当战略理念确立之后就必须确定战略定位,一个学校的定位如何是其成败的关键。如定位本科学历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助学机构,如何定位将决定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联系战略理念和战略实施的纽带,是指一定的时期内应当达到的预期目的。如,学院在五年内达到多少人规模,为国家积累多少资产等。民办高校也要树立“建立百年名校”的目标,不能像办企业一样将目光短暂的停留在办学初期的资金收益上。
战略规划 一所民办高校确定了理念、定位和目标后,就要着手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一个学校的5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规划的制定要考虑社会、经济、政治、政策等因素,在未来如何影响社会、生源的需求、竞争对手、人才的需求和塑造,由此找出学校的发展机会和面临的危机。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付诸于战略行动,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战略实施不仅要将战略内容分解为每个学年、每个学期和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任务,更主要的是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实施战略所要求的各项任务。这里仅就战略实施要素和职能战略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战略实施要素主要是根据战略要求进行组织调整、资源配置和文化建设。
组织调整 在人事管理方面,民办高校相比国有大学灵活的多。民办高校可以完全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搭建组织机构,进行人才招聘、甄选、考核、晋升、奖惩以及解聘。战略决定结构,结构服从战略。由于战略定位和目标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如,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管理、人事、公关等部门方面比国有大学更应加强。因为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尤其在打造品牌和扩大认知度时期,加强招生力度是必须的;民办高校按自己的特色要与市场(社会)需求保持零距离,就应当加强调查和研究,以时刻调整定位和专业。
资源配置 一些国有大学职称评聘不是看水平而是等编制,有了名额没有水平和实绩也行;讲资历不讲才能,很多的老师在讲台上误人子弟。如此很难利用和整合学术性资源和人力资源。民办高校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塑造独立不依的品格。二战后的日本企业资源极度匮乏,完善的战略管理使他们超过实力大大强于自己的欧美竞争对手,就是最好的例证。资源的配置包括积蓄(人才、资本、硬件等)、联合办学等方式。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可以高薪聘用最好的师资。战略决定资源流向和使用效率,所以民办高校一定要走出有利于社会性资源的整合共享、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发挥人才创造力的路子来。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战略实施的软环境和舆论氛围。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学院的文化内涵。民办高校更需要打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它是关系校风、学风的基础。人的价值远高于物的价值,学校本来就是塑造人才的。如,举止端庄、言行文明,以良好的德行、人格的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这是对辅导员的要求。先进工作者、优秀者评选为什么是少数(3%、5%),能不能改为多数(80%、90%),未被评上者自然是一种批评和督促。文化建设应当具备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和导向功能。
民办高校的职能战略包括人事战略、招生战略、公共关系战略、教学管理战略、学生管理战略、师资战略、融资战略、财务管理战略等等。
学生管理战略 某名牌大学定位“三高”学生,一是将来成为国家元首,二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三是成为科学家;北京某民办学校教育学生要“怀中国心,做世界人”。以上说明学生管理战略是在校期间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所有的家长担心两件事:一是能不能学到本事,成为自食其力或有成就之人;二是能不能学会做人,成为社会认可和受尊重的人。怎样规划学生管理战略,每个民办高校都应有自己的定位。
招生管理战略 民办高校的招生是各出高招、各有上策。招生管理战略是根据招生对象定位,在生源市场调研、分析及竞争分析基础上,对生源目标、专业设置、就业定位、招生策略总体谋划。内容包括学校品牌形象优势、师资优势、校园环境及实验设备优势、教室宿舍设施优势、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定位、就业优势等进行渠道、网络、定向促销等方式招生,对招生人员可以实行激励管理、量化管理、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占祥主编,《矛盾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 李福海主编,《战略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 罗杰 ·法米萨诺(Roger Formisano)著,《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版。
[4] 吴松,“我们离现代大学制度有多远?”,《中国大学教育》杂志2005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27-02
高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学校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是维护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珍贵史料和教科研成果等档案对学校发展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作用发挥的成效,关键在其导向问题。
一、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导向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因其指向不明,根本上说是其导向问题决定的。根据档案管理的原则可以分为服务导向和发展导向。
(一)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
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认为民办高校档案仅仅是对民办高校的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积累和沉淀,凝结了大量前辈的经验和认识,作为一种学校各项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料,这些档案资源也只是高层领导作决策的信息参考和依据,及根据历史经验教训处理各种问题的凭证。
(二)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
以发展性为导向的档案管理,档案除了进行信息记录,作为历史的凭证之外,预示着档案管理还应将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及社会服务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追求,就是要求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应着眼于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从目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成效来看,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仅提供查考凭证,为领导决策和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和依据,为教学评估提供统计数据,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素材,为文摘汇编提供材料。实施的仍然是单一的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而不是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
二、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导向导致的困境
学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质量的高低和完整程度将影响到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且由于建校最初的定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现状,档案基础建设一般都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其档案管理工作与公办高校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因仅仅实行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没有实行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这就导致了当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材料记录而不是资源开发
现有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只是在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保管与借阅等程序方面,根本谈不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这种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往往比较被动,容易造成档案信息内容不健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开发,指的是档案资料不能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记载,而且同时也是可以利用来促进发展的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的利用和传播,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
(二)档案管理的方法是注重形式而不是重视实质
从形式上来看,民办高校都有建立的档案馆或档案室,也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但并未明确管理体制和落实相关的工作职责,未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的专项指导检查,未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民办高校档案的利用基本出于一时一事等特殊情况的需要。仅仅有档案馆还不能说是有效发挥了档案管理的作用。档案管理停留在资料收集上,不能按照为发展提供支撑的作用,就不能说是存在实质性的档案管理。
(三)档案管理的作用是提供证明而不是促成发展
只注重收集后的整理,缺乏档案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没有在工作人员办理业务和文件材料时提前介入,不注意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未积极主动地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这样就不能为搞好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促成发展的档案管理涉及到档案资源的收集,更涉及到档案资源的开发,使其能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
(一)档案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
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记录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服务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质量,是衡量办学成效的标准。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其成长轨迹能反映出发展的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就要求民办高校改变现有的被动服务模式的档案管理的导向,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品种,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的、科学的档案管理。民办高校学生档案工作要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为人才流动提供信息支持,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
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业发展的要求。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利用学籍档案数据可以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作为相关人员指导学生学习的参考,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其次,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现综合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中可以收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及其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有效实践,锻炼个人能力。再次,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体现终生发展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进行有效的生涯设计,将来的发展就会相对比较顺利,档案管理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关注学生的就业过程,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并把这种信息运用到档案的分类和管理过程中,必将也能促进档案管理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档案管理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
民办高校教师普遍比较年轻,且与公办高校相比较,民办高校教师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造成教师高流动性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在民办高校很难获得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而这又主要与民办高校没有长期培养一名优秀教师的意识和条件相关。在学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更关乎学校的发展前景。目前,民办高校档案仅仅是作为记录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等,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做好教师管理工作,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就必须科学规范的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并加以科学的编研管理,充分的利用,只有积极为教师提供职称及业务提升的服务,才能有效发挥教师档案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思路,不能仅仅将教师档案管理看作是对教师考核的依据,而是要服务教师的发展,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
在民办高校实施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尤其要发挥档案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民办高校规范整理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全面地记载教师的职业生涯、工作历程和发展规划,对教师的工作前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展望。高校的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的根本在于教师资源的开发。民办高校教师年轻化的发展特点决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可以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为教师建立全面的发展型的档案资源,通过跟踪教师的个人发展,并提供有效的信息,必将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益处。
(三)档案管理以学校的发展为导向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先天性技术优势的媒体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实现有效对接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将其优势很好地融入民办高校的管理建设,对《新媒体技术》一书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由洪文杰、归伟夏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技术》一书主要围绕新媒体中涉及的技术基础及新兴技术的发展展开,致力于梳理出与新媒体技术相关的技术脉络,促进用户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特征。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的相关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的处理与编辑技术;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体信息传输技术;新媒体信息显示、与检索技术;新媒体信息管理与安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该书既可以作为大学、中专院校新闻与信息传播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为相关媒体专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爱好者提供理论参考。
《新媒体技术》一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新媒体技术引论,主要介绍技术与媒体、新媒体技术对传媒业的变革和与新媒体有关的关键技术;第二章为新媒体信息处理及编辑技术,主要介绍新媒信息的种类和特点、新媒体文字信息的处理和编辑、新媒体图片的处理与编辑、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数字音频处理与编辑技术、数字视频处理与编辑技术、新媒体信息的组织;第三章为新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第四章为移动新媒体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这一章节包括四个小节,具体分为移动新媒体技术概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新媒体终端设备及系统平台、移动新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为新媒体信息显示、与搜索技术,主要介绍新媒体信息显示技术、新媒体信息技术、新媒体信息搜索技术及电子纸的相关内容,使读者可以了解新媒体显示技术的发展脉络;第六章为新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这一章节让读者了解到了新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概述、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身份认证技术、PKI安全技术和元数据与数字对象标识码;第七章为应用中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读者可以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及LBS等新兴概念,从而更有效地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变迁。通读全书,概括了该书的以下几个特点: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全面性,尤其是新媒体的基础元素,在文中都有所介绍。新媒体信息的基础元素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书中对这些元素的处理与编辑逐一进行了阐述。文字作为最基础的元素,在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仍然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基本元素崛起,丰富了新媒体技术的内涵。
该书通过对这些基本信息的处理和编辑技术的阐述,为民办高校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书在介绍新媒体技术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介绍比较基本的新媒体信息,再介绍基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随后介绍显示技术———电子纸,最后介绍比较高端的加密技术、安全技术、签名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等。这样的编辑方式有利于读者加深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也有利于读者掌握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参考该书,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现代化民办高校管理系统。该书对于民办高校管理最大的借鉴点在于针对性强。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相当复杂,如果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工作中还容易出现差错。而该书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如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的失误;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等。传统管理手段使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其管理手段的局限性也使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失误。
发展迅猛的现代媒体技术在高等院校,尤其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微乎其微。《新媒体技术》一书对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为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05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helpful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change of thinking mode and Realiz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goals. Private universities as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provides a convenient channel,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management clear direction, the two lev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building a good organizational basis,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lay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two level unit should be careful and meticulous, to deal with the results and proces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lationship,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cientific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target responsibility;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所^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其顺利达到预设的标准或目标。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也进行了这一管理方式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1 目标管理对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目标管理是民办高校科学管理的需要。民办高校的目标管理是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或年度工作目标,把发展目标的各项任务分解给下一级单位和部门,由下一级具体实施。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学校把责任落实给二级单位,同时权力也给了二级单位,责任与权力集于一身,相辅相成,符合科学管理原则。民办高校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院(系)积极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2)有利于管理者转变管理方式,抓大事,谋大事。目标管理的中间环节由执行部门完成,学校管理机关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腾出时间抓大事,思考学校的办学定位、改革发展等宏观事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为激烈,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更需要学校领导者不断适应变化,学会经营学校,才能在竞争中取胜,①目标管理制的实施可以为学校决策层腾出精力进行大量开拓性工作。
(3)目标管理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意图,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目标管理的特点是管理者按照任务下达的指标进行检查验收。这一周期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进度由管理者掌握,管理者的意图、构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由于目标管理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目标管理的实施会一步一步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有利于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2 民办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1)办学自为目标管理提供了便捷通道。民办高校最大特点是具有办学自。《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享有自主招生权、教育教学权、教师聘任权等。这些法律法规使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享有极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这些特性为民办高校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了便捷、有效、直接的管理通道。
(2)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管理提供明确方向。在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时期,民办高校是属于首要转型院校,所以民办高校更是要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为基层一线技术或具体操作岗位输送人才,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的,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为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方向。②
(3)二级管理体制为目标管理构建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民办高校大都实施校、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这一构建赋予了院(系部)更多的职责,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为学校目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学校可以将总体目标通过职能部门分解到各院(系部),各院再将目标分解到个人,最终通过个人目标和二级单位目标的实现,达成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4)可量化管理为目标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目标管理的特点之一是重视成果,要求单位或个人设定的目标便于考核,目标量化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都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这样就更有利于实行目标管理。如党建工作中基层组织的健全、党员发展的数量质量、党员开展活动等指标都可以量化;教学工作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也可以实现量化;科研工作中发明创造、课题申报立项、数量级别等科研成果也可以量化;学生工作队伍、学生管理开展的活动及成效、学生学习风气,获得的奖励等也可以量化。这些都为实施目标分解和目标考核奠定了科学基础。
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目标责任管理的实施
(1)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为了使目标任务明细化及数字化,学校根据教育工作特点,分别编制了适合二级教学单位使用和职能处室使用的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均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项目部分,学科专业(岗位)项目和特色项目。基础项目是共性的内容要求,如教师(干部)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秩序、教风学风、党的建设等;学科专业(岗位)项目是根据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岗位)特点及性质、教职员工的数量职称结构,在校学生人数,现有专业数量及建设基础等因素,设定教学科研任务;特色项目是在完成基础项目和学科专业(岗位)项目基础上设立的,是具有学科专业(岗位)特点和本单位发展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亮点项目,这一部分不设具体指标,但一个单位没有特色亮点,要在年终获得较高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三个部分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分量,给予了不同的分值,基础部分占40%,学科专业部分占60%,满分100分。特色项目按附加分计算,有一项加一分,上不封顶,没有不扣分。特色项目虽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成果的申报要经过一定程序认定,如在任务书之外获得的高级别的项目或重大奖励等,其内容要符合学科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要求,与本单位人才培养或学科专业建设无关的内容不能认定为特色项目。
(2)实施落实。目标管理责任书框架制定出来后,学校即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确保目标任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四轮论证之后确定各部门及二级单位的目标责任书。在目标责任书科学论证后即向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分解全年工作任务,并由各二级单位及职能处室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二级单位及各职能处室再根据学校目标分解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并按期监督执行。
(3)具体要求。根据目标责任的要求,大多项目要求一年之内完成,但根据业务性质部分项目需要在一学期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有的业务虽是由某一个二级单位承担,但它涉及到全局工作的进展,为了不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增加一次期中检查,重点检查上半年完成的工作任务,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目标责任管理的最后一步就是由学校组成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进行年终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的内容形成量化结果,以此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4 民办高校实施目标管理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对各二级单位目标责任的确定要慎重细致。因为目标责任一旦确定,就是这个单位全体教职工全年奋斗的方向和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目标要符合学校总体目标,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二是要符合单位实际,不可太高太大,也不可太低,要根据本单位教职工的数量、职称结构、原有建设基础等实际,目标责任的确定要有充分依据;三要掌握与校内其他单位的平衡,掌握的标准要一致,或者说公平,否则就会出现矛盾。
(2)目标管理的特点是重目标和结果,轻过程,但轻过程并非不管过程。其基本构想是学校下达目标责任后,怎么操作是责任单位的事,满一个周期进行检查验收。但二级单位的操作也不是随心所欲,不能超越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在此过程中学校不再直接管理和插手,只需帮助二级单位解决有关难题,二级单位也不必事事请示汇报。但二级单位的行为一定要符合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在法律规章范围内行事。其实这也是一种管理,只不过是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间接管理。
(3)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的关系。目标责任管理追求数字化,能用数字表达的尽量用数字表达,因为这样有助于实际操作。但在实践中不是所有工作任务都能用数字表达,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都需要用定性的语言描述更为客观准确。同时有的工作内容即使能用数字表达,但仅看数字并不全面准确,如教风学风,教学秩序等,考察学风可以用到课率,图书馆上座率等等表达,但不能说明学生坐在教室干什么,是否认真听讲,不到课的原因等等。需要深入一步考察,采用定性方式描述才能把问题说清说透。目标责任管理既要看重数字,又不能拘泥于数字,③因表面的数字掩盖了更深入的内容实质。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才能达到目标责任管理的目的。
(4)重视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及其使用。目标责任制的最后一步是学校组织考察验收,考察结果成为对一个单位工作的最终评价,也是年终评优的依据,各二级单位都很在乎,一定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科学。有时既要看数据又要看到数据背后的东西,要做到分析深入、客观科学。同时要注意考评的导向作用,考评结果往往对下一个周期的工作起到引导作用,既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到目标责任制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考评组的工作十分重要,任务艰巨。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科学公正的考评专家组是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基础。
民办高校具备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但民办高校管理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具体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情况,把目标管理理论和学校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抓住目标管理的精髓,合理地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L芑鹣钅浚?015年陕西省教改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15BY130)
注释
一、民办高校社团现状
伴随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规模的剧增,学生社团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社团数量,还是从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团体,是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展现个人才华的重要园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社会原因及学校自身原因,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问题和矛盾,灵活运用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理论,处理问题,可以使学生社团更好的为高校的学生工作服务。
二、对立统一原理
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着的事物之间及矛盾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学生社团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不同的时期会存在不同的矛盾,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社团管理的“松”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民办高校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这主要是从生源市场的要求和培养学生成才及维护学校及学生的安全的角度考虑,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选择管理”严”或直接要求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
1.学生素质方面
具体来讲,民办高校的学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
2.高校位置方面
民办高校校址往往建在市郊,周边环境差,治安状况不好,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民办高校普遍实限制学生的出入校门时间,禁止学生在校外居住。
3.高校重视学习学生课外活动少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源情况,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往往要求学生上晚自习,不允许学生随意外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安全,但因为学校的校园范围有限,学生活动的空间较小,课余活动少,有些学生就开始无所事事,在校园里闲逛,破坏公物,打架,谈恋爱等现象也不断出现。
4.矛盾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出现的这些情况,学校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当前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之外能进行的课余活动少,学校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余活动,要求大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没有课外活动也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分析出问题的所在,学校要放松对学生社团创建和活动的限制,让学生创建对他们自身发展有利的社团,学习之外可以参加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施展才能,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课余时间。
学校放宽对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限制后,在学校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学生自发建立了很多有意义的社团,比如文学社,舞蹈社,动漫社,科学发明社等一系列社团。在课外时间,学生定时参加社团活动,不耽误学习,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课余时间,而且发挥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才能,一举两得,在这个时期,学生社团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以前存在的学生在校园里闲逛,破坏公物,打架,谈恋爱等现象也大有好转,方便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四、社团管理的“紧”产生的原因
随着学生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热情的不断高涨,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些学生为了准备和参加社团的活动,影响了上课,甚至于旷课去准备社团活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参与了多个社团,整天光忙于社团的活动,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上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不在是学生课余活动少与学生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之间的矛盾,而变成过多的社团活动与正常的课堂学习之间的矛盾。此时学校对于社团的控制力度要加强,限制学生参与社团的数量与活动时间,禁止学生占用上课时间进行社团的准备工作,严格区分社团的种类是学习类还是非学习类。对于学习类的社团可以适当发挥其对于课堂学习的辅助作用,对于其它非学习类社团要明确规定其社团人数,活动时间和场所,不允许学生过多的将精力和时间用在课余活动上。
在对学生社团加强控制一段时间后,学生因为社团活动旷课的情况明显好转。经过学校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课堂学习与社团活动间的关系,学生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松”与“紧”之间,实现学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展。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正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社团工作的问题上运用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可持续地展等先进理论。学校要多为学生考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论“松”与“紧”都是根据学生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都是希望学生能提高各项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玉祥 曹友谊:《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教育?理论》2000年专辑二
[2] 骆 磊 李建竹:《大学生杜团干部队伍建设自议》,《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22卷第2期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学生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因学生大多是因高考失利或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佳,如果还是按照普通公立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是肯定行不通的。班级学生管理则是采取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班级管理有序发展。
1 民办学校特点分析
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国家及时的提出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和发展战略。这一政策的出台即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有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我国的特征,民办教育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我国,现存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及其他民办学校的激烈竞争,民办学校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所以,使得我国一些民办学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部分民办学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竞争和发展将是这一时期的民办教育主旋律。
2 民办学校生源分析
民办高校在当下得到快速发展,在学生管理上在不断开拓创新中逐步成熟起来。所以要提高班级学生管理效率,首先得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立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1)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在学生管理上难度加大。
(2)在民办院校中,尽管不乏优秀者,但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普遍较差,自律能力不强,自觉性较差,但与在大部分的学生生活上的优越替存在,学生形态动荡变化较大,稳定性差。
(3)在民办院校中,大部分同学在生活上,家庭背景等优越感较强,自我意识也较强,当然,也存在部分家庭困难的同学,但对于民办院校大部分生活条件好的学生,他们有着自我表现能力强,自我意识强的特点。
(4)在民办院校中,存在民办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民办学校的特征,学校高昂的学费,使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育关系发生的改变,学生与学校之间变成了消费者与提供消费者的关系,学生把自己认为成消费者,所以学生的这种心态使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校即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
因此,在民办院校中的学生管理上,可把以上种种作为管理的基础,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过高估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具有长远性及艰巨性的。
3 民办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
在民办院校担任辅导员,发现民办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上及具体规章制度操作,日常工作运行等与公办高校有着很大区别,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在生源质量上也较宽松些,所以生源质量较公办学校差。所以作为一名辅导员,班级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征,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以达到班级和谐,有序发展。
3.1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
辅导员可以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班上有父母离异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对于班级上经常违纪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言行异常的学生,要适时找谈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谈话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比如在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谈话时,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挖掘和分析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与学生共同商量和制定提高学习成绩的具体有效措施,并督促学生在学习上寻求一种促使不断进步的学习方法。当然,辅导员在找学生谈话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重点是在和学生面谈时一定要注意谈话场所的选择,一般问题可以在办公室谈,敏感话题一定要在封闭私密的地方谈,否则效果不会理想。
3.2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方式
教育要求老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所有班级辅导员与家长联系是必要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与家长面谈、电话、短信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思想及生活情况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情况,这样也能从学生家长那了解到学生性格,学生家庭环境及学生经历等。这样可以便于有问题可以及时沟通和解决,共同做好学生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
3.3形成自我管理为主,辅导员的教育和疏导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
以我校例,在高职学生当中,其学生大部分家庭生活比较优越,现在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学生,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情况下,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太懂得与人相处和分享,又成长于当下时代,接受的思想自由开放,受到的传统思想教育比较少。所以学生较自我和自主,以高职学生的年龄接近成年,在管理上比较排斥外来约束和干涉,所以,学生之间容易导致矛盾频发,特别显现在女生宿舍中。像在这种情形之下,辅导员就应该扮演陪伴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所以虽在民办高校,但对高职学生的管理方式主要应是引导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但是我校属于民办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的管理愿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等是不相匹配的,学生生理心智并未完全成熟,所以自制力比较差,缺乏长期性及有效性的自我管理。所以,我们辅导员要负起管理学生的责任,出面管束干预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3.4培养出高素质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班干部协助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教育好班级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学生干部最了解学生的心理,有最多的学生信息来源,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国民办院校具有美好的发展前程,只要民办院校充分利用好体制上的灵活性优势,充分调动好各结构层次工作者的积极性,艰苦探索,与时俱进,我们民办院校学生管理一定会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中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依据现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界分,人力资源评价的实现是以企业内部一整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旨归的。所谓绩效(Performance),从字面意义上而言包含“业绩”与“效率”两个层面,这一在现代管理体系中可以普遍运用于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的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维度中,一般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上生产数的成果记录”。当然,绩效并不仅仅是结果,也应包括员工在意图取得上述结果的过程中所付诸实践的行为。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对应于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其达到对于员工绩效的激励,促进整个学校工作效率的提升。
毋庸置疑,绩效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如何将本已并不丰厚的员工薪酬进行合理分配,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语境下变得尤为重要,一旦有失公平,必然出现大批因分配不公而选择离职的教师及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就变得无法避免。与此同时,应对通过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和激励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应当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民办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
依据目前的普遍状况,多数民办高校人事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方法时,并未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科学、缜密地分析,进而造成考核指标模糊不清,考核标准不够明确的现状。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应当是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虽然很多民办高校都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自身的办学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具体到绩效考核指标时就变得语焉不详,无论是对专职教师还是管理人员均缺乏具体可行的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在考核的具体指标设定中,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直接参照公办院校工作实践,缺乏自身应用合理性的论证,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氛围”等评价项目就严重重叠,进而影响到了考核结果的科学性。
2.绩效考核程序不健全
我国民办高校通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往往是人员自评、组织内评价辅以学生评价的模式。这其间,人员自评往往是流水账式的陈述,流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管理人员索性只是更改自我评价的日期,具体内容则“亘古不变”,这就无法保证绩效考核内容的直接现实性,一些院校如完成任务般推进学生考评,一些课程尚未开设,就先行考评,或者将学生参与测评作为学生选课的先决条件,很多学生对于考核教师缺乏积极性,恶意扰乱教师绩效考核,这都使得学生参与测评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在绩效考核结果做出后,人事部门往往直接公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优升职,却忽视了被评者个人自身的申诉机制,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很难真实反映他们的具体工作业绩,而人事部门不加甄别的直接以此作为考核相关人员依据,则大大挫伤了被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绩效结果应用不到位
绩效考核的结果实际上促进民办高校工作人员改进自身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参照,但在目前的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民办高校往往缺乏对绩效结果的再次利用,在评优升职的程序结束后,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于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就丧失了关注的热情,而系部领导也往往不会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敦促相应工作人员提升自身工作效率。这一环节的缺失更直接导致了绩效管理循环机制的难以实现,由于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不够,民办高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缺失缺乏认识,以绩效管理来促进人力资源工作效率的初衷也就变得无从实施。
三、建构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1.将绩效考核指标战略化、具体化
民办高校应当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将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细化到对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去,在我国民办高校普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大前提下,对于“双师型”教师还应将其实务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进行综合性考量。
与此同时,必须确立“明确具体、界分严密”的绩效考核指标,在诸如科研能力(、编写教材、参与课题研究)、教学管理(授课数量、教学成果、学生反馈)、实践环节(教学成果转化、实训基地建设)等层面应当将指标量化、固定化,从而在考评指标设定环节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允性。
2.建立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程序
在绩效考核全面展开之前,应当先行对参与考核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前期培训,以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有效完成。同时以被评者自身评价为参考依据,最后还应保留被评人的申诉权利,在申诉期限内查证绩效考评结果的真实性,真正从程序上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允客观。
3.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工作
民办高校人事部门应当在绩效管理初期就绩效目标、绩效考核指标、绩效结果运用等问题,广泛吸取各方面意见,做好管理前沟通工作。针对绩效考核结果中显露出的问题加以共同研究探讨,寻找解决之道,进而不断提升绩效结果的利用率,促进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杨顺勇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矫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
民办高校不仅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设上上一个台阶,才能向高水平民办大学转型。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校园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生源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管理机构和教学教辅工作人员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紊而不乱。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更是要求恪尽职守,服务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负责学生的评优入党,升学就业,学籍管理等各项事务,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稳定,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保障良好的教学,促使学生成才就业,步入社会,赢得良好地口碑,使民办高校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生源保障。其实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也是对母校的无声宣传,为母校的发展赢得不断建设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动力之源。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本文将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资金来源、及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民办教育预算管理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必然性。
(一)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办学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到2014年民办高等院校已达到444所。随着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壮大,民办高校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中心也有原来的生源资本、规模等方面,转移到学校内部的深化管理等方面。
(二)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
目前民办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举办者的资金投入,二是学生的学费收入。在有限的资金收入前提下,如何以最小的收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如何成就“百年民办高校”,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一旦管理不善,很有可能使学校陷入财务风险危机,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放弃。
(三)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民办高校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少、生存压力大”。就河北省来看,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是41.82万人,2015高考报名人数是40.48万人,比14年少了1.34万,其中又有5.4万已被高职学校录取,那就说2015年只有35.08万名学生参加高考。据省内教育人士分析2012、2013年高一学生人数分别为38.41万和37.56万,这表明2016年高考人数还会持续下降。有消息报道至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将超过报考人数。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生源不断下降的今天,民办高校要想做到稳步发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加强办学理念、内涵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正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办高校要想做到长足发展,资金链的管理尤为迫切和重要,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和深化改革的基本保障。
二、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民办高校的管理即包含了公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兼顾了企业管理的运营模式“自主经费、自负盈亏”。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无论偏重于哪一方,宗旨就是把教学工作的计划“以定量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合理、有效的安排使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条件,只有在健全的制度支持下,才可能把预算管理的目标落地生根,为高校的管理提供资金的保障。
本文着眼于笔者自身所在民办高校,在历年的预算编制、执行、汇总、分析等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以前预算只是财务在编制,根据收入制定了预算经费比例。执行也使由财务来管控,或一事一申请的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基层工作的活力,缺乏创新、自主的动力。所以在逐步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就是要简政放权,增强全员参与、全面管理,调动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改革、创新,同时突显出民办高校的预算有别于公办高校。具体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介绍。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
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主要从组织机构、编制原则、执行周期和编制方法和程序几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1、在预算的组织机构方面
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使预算的实施有了组织保障,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明确了组织机构,也就意味着,预算不在是财务的工作,而是把预算工作落实到学院整个事业的层面。而在这点上,由于民办高校还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现出来的民办高校的自主经营的活了。加之,有了明确的组织机构,更能够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在高校资金管理上的“指挥棒”作用。
2、在预算编制原则方面
重点是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其中还有一项“超支不补、结余清零”的原则,体现出民办学校资金有限的,更应合理统筹规划,进而督促行政教学任务的有序安排与合理实施。
3、在预算经费的执行周期方面
这也是有别公办高校,公办高校按自然年度制定预算,而我校采用学年度,虽然增加了预算的工作量,即在学年度结束(每年8月末)做经费结算,又要在自然年度结束后结算等工作,但是,这样更好的做到“收支相配比原则”更好的配合一个教育年度的学生培养方案的落实。
4、在预算的编制方法、程序方面
采用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管理方式,把每一个行政处室和二级学院定为一个预算单位。在编制过程中,也采用了行政事业单位所用的“准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五个阶段,并细化了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各项执行细则的出台
预算管理制度只是给预算工作做了总的纲要,为了更好的推动预算的经费执行,还相应的制定了一些了阶段性的执行细则,如院长经费执行细则、学科竞赛的管理细则、教师培训管理细则等。这些细则的建立主要起到导向的作用,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有计划的偏重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投入比例。如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工作。为了培养、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除了加大了学科竞赛经费的总体投入外,还在管理细则限定了学生竞赛层次,引导学生高层次的竞赛水平,体现出应用型大学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本科层次。
三、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在结合自身学校从事预算管理工作方面为出发点,就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建立两个方面浅析了目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模式。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着大多数企业一样的问题,即预算工作仅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阶段,而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挂钩,没有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由于人力、物力投入的不足,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管控也成了一个难题;存在超支或改变用途的发生。如何构建一个函括预算编制、控制和考核于一体预算管理体系,是民办高校在今后预算管理方面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和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叶青松 赵娟 陶莹 高校预算管理改进的三维视角:组织、技术和制度保障 教育财会研究2014(1)
[2]吴高照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政策趋势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 2014(4)
[3]陈少婷.论高校预算管理的观念创新[N].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4]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5)
[5]王丽萍,郭岚,张勇.学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之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经费来源指民办高等院校取得的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1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
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杂费收人、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国家少量教育事业费补贴和项目经费。捐赠收人是指社会、企业和公民向学校捐赠的现金和设备。其他收入即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另外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无论在群众中,在社会中,在市场中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费资源,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开发和利用。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竞争,需要提高教育的水平和档次,这就会产生教育的市场,就会有一些人投资教育;新生在入学时向学校一次纳社会赞助费或教育基金,弥补了民办高校经费的不足。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自筹资金,占全部总收入的80%以上,国家财政补助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费(学历教育)一般高于国立高校。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一般在每学年7000-20__0元左右(含艺术专业),南方沿海城市会更高一些。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收费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价格要受到市场的制约,学校必须自己进入市场,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民办高校希望国家给予更宽松的学费收费政策和标准。
2民办高校应建立经费筹措体系
经费来源是学校财务运行的前提,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民办高校中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体系。例如在美国的私立大学中,从董事会成员、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师到学生、校友都在为大学筹措经费。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集经费,校内的日常工作由执行副校长或常务副校长主持,各学院院长的职责也应包括筹集经费。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也应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民办大学应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才能走向资金的良性循环。例如美国和韩国政府制定了财税鼓励政策,像韩国中央财政每年都通过一些竞争性质项目给予私立高等学校一定的拨款补助。虽然我国政府不可能像美国、日本或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支持民办教育,但像上海把校舍拿出来把固定资产拿出来投入民办教育,像北京把土地拿出来支持民办高校建设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应鼓励社会上企业和居民进行高等教育的投入,以迅速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水平。
二、民办高校的经费支出分析
经费支出是指民办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支出主要有两大去向。首先是事业支出:包括基础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助学金、公务费、社会保障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及其他费用的支出。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支出。教学支出是指各学院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科研支出是指民办高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所属科研机构发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支出;业务辅助支[文秘站:]出是指民办高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后勤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的后勤部门为完成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是指学校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开支,包括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 、勤工俭学金、学生活动费等;福利保障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支出,其次是民办高校用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支出。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校舍,硬件上不去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也达不到国家教委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尽可能争取得到政策的用地支持,发展基本建设。民办高校在保证事业支出的需要、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基本建设经费。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报主管部门核批,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事业支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一、在民办高校中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各占50%,在人员经费中兼课教师又占了较大比重。海淀走读大学最多时兼课教师人数可达800多人(包括聘任的各专业的专家顾问)。学校要遵守国家税法,对个人所得税做好代扣代缴工作,避免国家税收流失。学校要根据有关财务制度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二、实验设备亟待建设,业务辅助支出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这样学校就有了较大的选择自,可以选择市内各大学最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即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投入,而且可以始终选择一流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但你所处的周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前提条件。而且这毕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限制了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要壮大要发展就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第三、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民办高校中科研费用支出几乎为零,这是很值得深思的。这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既然是大学,教学水平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就必须有教学有科研有学术交流,鼓励教师进修、、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民办大学整体的水平。所以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要舍得花钱,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有可能有大的发展,才能向一流的大学迈进。
三、结余及分配方式
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人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不能吃光喝尽,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民办大学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
民办高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学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有的民办高校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从来不作预算,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大手大脚,浪费严重,这极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预算管理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民办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分为三个部分。
1编制预算
民办高校的预算在每学期初编制,各学院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按制度规定每学期初参照上学期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学期的计划,分析各项增减因素对本单位收支的影响,提出本单位收入、支出预算数,编制本学期的预算草案。编制预算,采取一上一下的方式。“一上”是各个学院预算的收入。如学杂费的收入按学院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住宿费收入按住宿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另外非学历教育的学杂费收入不好预计,招生人数不列入国家计划,像高教自考、短期培训班等,则要根据上学期的执行情况,结合本学期的相关因素编列。预算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属于人员支出的,应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制,属于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另外,公用经费中的设备购置费要逐笔列出清单,包括用途、单价等,经校务会讨论报校长批准才能生效。因为有些设备各学院可调济使用,防止重复购置,造成浪费。所以各学院的预算草案,要汇集到校财务处,由校财务处上报校长。
“一下”是指各学院的预算和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经校务会和校长审核批准以后,由校财务处下达到各学院执行。
2预算的监督执行
各学院的收入支出预算下达后,由校财务处监督实施。具体作法是首先把全部记帐凭单上写清核算单位的名称,然后,按具体核算单位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各学院各单位的二级帐上,各学院间的转帐往来,须经付款单位负责人签字后,由校财务处做转帐凭单,分别记入收款及付款单位的帐中。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月底由校财务处将各学院的收支执行情况及时通报给各学院各单位,以使各学院及时掌握收支情况,调节收支。
3预算的结算
每学期结束后,由校财务处与各个学院会计核对执行情况,确定无误后,编制决算表,计算各单位的盈亏情况,根据盈余的比例,核定各学院各单位的福利基金和发展基金。
五、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反映民办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民办高校应定期向主管部门和校领导以及其他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民办高校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支出汇总表、收入汇总表,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和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民办高校收入、支出、结余及 其分配、债权、债务、事业及专用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对本期或下一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和需要说明的事项。财务分析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应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使用管理、收入和支出管理、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等。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事业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这是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2因素分析法,3差额分析法。
财务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发展和继续,也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学校财务管理的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财务运动的规律。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具体地说明财产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研究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浪费现象、造成浪费的原因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在民办高校中做好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
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也就是人才成本的核算。民办高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提高民办高校经济业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种成本核算对考核业务成果、筹划资金来源、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校二级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勤俭办学,广开财源;另一个是确定收费标准。学校要培养一名大学生,大学几年共需要花多少费用,甚至可以更具体地算出各个专业在大学几年所需的费用,例如培养一名烹饪专业的大学生,大学专科三年所花费的直接费用包括课酬、材料费、实操费用等,加上进行分摊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算出一共所花的费用,以此来确定收费标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还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无法划分,计算分配方法也难以严格。但其成本项目的确定和计算分配成本的方法,必须做到在一定时期内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必须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
七、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
高校中财务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另一种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在民办高校中更适合于后一种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学校内部实行二级核算管理。学校只有一个基本存款帐户,给每个学院单搞个二级帐,学院的收入、支出、结存均单独记帐。校部手中没有经费,全部经费都在各个学院,每个学院的收入都按一定的比例上交校部。例如海淀走读大学,各个学院每个学期收入的33%,非学历教育收入的20%上交校部,收入来的经费用于校部工资、校舍维修、设备购置、广告宣传和公关事务等学校的公共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