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思想政治笔记

大学思想政治笔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思想政治笔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思想政治笔记

篇1

一、理工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主义态度的表现及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等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的专任教师,深切感受到在理工类大学生中存在的以实用主义解读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不少理工类大学生简单地认为思政课与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行业无关,与就业不挂钩,可用之处甚少,仅仅因为是必修课而不得不学,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工具化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其为入党、考研的辅助途径,所以只关心成绩,并不在意学习进程和学习所得;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普通的知识传授课,学过便算,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而上学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处理成彼此隔膜的“两张皮”,认识不到其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民族的重要意义,因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是死记硬背,呈现出上课记笔记,下课印笔记,考前背笔记,开卷抄笔记,考后扔笔记,累手不累心等怪象。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弥漫于大学校园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氛围所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由市场经济引致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导向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蔓延开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们对理想、信仰的努力追求,大学不是“世外桃源”,来自客观社会环境的辐射与影响无法规避,导致今天的高校过度关注于专业发展与职业技能培训,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理工类院校与市场对接早,且更深入,兼之人文基础本就薄弱,所以知识的工具理性更易泛滥。在这种氛围中,大学生对个人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思考日趋现实,择业与就业成为压倒一切的重心,围绕这一主攻方向而热衷于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热衷于考证、考“碗”、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价值意义和深远影响极易被遮没,沦为无足轻重的课程。

2.文理分科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理工类学生对思想政治及人文艺术课程产生严重的疏离与隔膜所致

高中求学阶段,由于实行文理分科教育,理科生能接触到的思想政治及人文艺术等社会科学知识甚少,即使学习,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割裂成条块分割的知识点,以被动记忆的方式强行记住来应付考试,鲜有品味、欣赏、理解等引申性的教学环节存在,造成理科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误区,对社会科学所能形成的提升个人素质及精神境界功能的忽视。理工类院校的多数学生为理科生,知识结构和基础方面的缺憾使其欣赏经典名家缜密优美的思想体系、辩证严谨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不足,对触及的宏大主题、关注视野的高远和揭示的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理解程度不够,在将理论教育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理念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引入社会科学思维模式补正、纠偏,促成个体思维完善的敏锐性明显欠缺,从而轻率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作与己关系不大的陪衬课,并因之“需死记硬背”而“敬而远之”。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如人意,对自身的存在意义和重要作用凸显不足,降低了其在理工类学生心中的威信和地位所致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工类院校中常被视之为汽车的第五个轮子,边缘化现象较为突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具体工作量计算、课程编排方面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心理极为失落,职业成就感不强,会严重挫伤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而且,理工类院校社会科学基础薄弱,社会科学研究氛围不够浓厚,于校内校外建立起来的、供思政课教师进行学术探讨、交流、培训以提升科研水平的平台严重不足,研究环境的制约让教师在科研方面常有孤军奋战,力不从心之感,事倍而功半,科研水平难以迅速提高。

另一方面,理工类院校的领导者往往因袭自然科学的管理模式看待思想教育课程,具体教学环节要求整齐划一,课程改革强调进程短、见效快,不理解思想教育的渐进性及内化结果,对教师业绩考核重量不重质,不认可教师课下的大量潜隐性付出,片面追求课题项目、科研经费及等量化指标,这种管理模式只能导致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少有精力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积淀教学经验,对自身知识结构拾遗补缺,也缺乏深入了解学生思想需求的兴趣,惟有炮制些短平快的科研成果,进行边边角角、形式花哨的表面化改革来满足考核要求,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理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会存在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科研创新不足而导致的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刻板灌输教学方式依旧未被深入触及,忽视学生主体诉求等许多突出性问题。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理工类学生由于社会科学课程少,使其更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课能为其释疑解惑,并且这种要求往往比文史类学生来得更为直接、实际,基本指向其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更渴望思想教育有别于其他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成为一个通俗易懂、丰富多样、较为感性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这样一来,教与学双方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空泛与学生现实需要的矛盾,教学方式简单灌输与学生接受信息主体化、感性化、多样化的矛盾就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降低了其对理工类学生本应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思想教育于己、于家庭、于社会、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也就有了学生对课程的质疑、疏远与漠视。

二、改变理工类学生实用主义态度的积极措施

“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所以,理工类学生中存在的实用主义虽形成原因复杂,但与其环境影响、学科特点不无关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理工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度,也必须立足于这一点从多方面着手。

第一,理工类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有效抵制、冲淡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影响,以提升学生的学养素质,创设思政教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作为理工类院校,虽然以自然科学见长,但决不能忽视浓厚人文氛围的建树,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可以消除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误解和偏见,主动接受其形象思维的启发,实现思维模式的完善与创新,而且人文社会科学的良好浸润与熏陶,能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从而影响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志趣爱好,形成对过分物质化的人生追求以及工具化学习态度的有效纠偏。学生学养素质提升了,才会基于热情和兴趣而努力学习,正视物欲而树立健康充盈的价值目标,惟有如此,作为深刻关注自然规律、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更加具备打动人心的强大魅力,获得学生的热切关注和主动追捧。所以作为理工院校的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培养“文气”,努力净化校园氛围,重视培育大学精神,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示其意义、拓展其影响、发挥其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为此,理工类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文社科类二级学院的特点和作用,不以盲目的经济指标和创收任务泯灭其灵性和追求,伤及本校的人文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大量开设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类课程,鼓励理工科学生主修和辅修人文社科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社团活动,以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编辑报刊、定期开展活动等方式,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大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实现校园氛围的有效改善。

第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课程本身在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方面的重大突破,赢得学生的真心喜爱和认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加大科研和教学改革力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等基本原则方面的重大突破,彰显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和社会现实密切衔接的敏锐思考以及向大学生活空间拓展的人文关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释疑解惑的“主心骨”。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疑难众生、瞬息万变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仍旧抽象空泛,与现实疏离,和实践脱节,止步于对理论体系条条框框式的僵化解说,自然难以令学生信服和喜爱。因而,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新时期如何重新认识的关键问题,贫富悬殊的加剧,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质疑,官商结合、权利寻租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当前大学生最关注的社会现实,做出了权威性和负责任的回答,融生活与教育为一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现实生活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我完善的充沛活力,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细致入微、触手可及的人文关怀;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在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做事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学生才会在真心喜爱、真学、真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标准,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篇2

1.弥漫于大学校园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氛围所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由市场经济引致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导向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蔓延开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们对理想、信仰的努力追求,大学不是“世外桃源”,来自客观社会环境的辐射与影响无法规避,导致今天的高校过度关注于专业发展与职业技能培训,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理工类院校与市场对接早,且更深入,兼之人文基础本就薄弱,所以知识的工具理性更易泛滥。在这种氛围中,大学生对个人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思考日趋现实,择业与就业成为压倒一切的重心,围绕这一主攻方向而热衷于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热衷于考证、考“碗”、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价值意义和深远影响极易被遮没,沦为无足轻重的课程。

2.文理分科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理工类学生对思想政治及人文艺术课程产生严重的疏离与隔膜所致高中求学阶段,由于实行文理分科教育,理科生能接触到的思想政治及人文艺术等社会科学知识甚少,即使学习,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割裂成条块分割的知识点,以被动记忆的方式强行记住来应付考试,鲜有品味、欣赏、理解等引申性的教学环节存在,造成理科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误区,对社会科学所能形成的提升个人素质及精神境界功能的忽视。理工类院校的多数学生为理科生,知识结构和基础方面的缺憾使其欣赏经典名家缜密优美的思想体系、辩证严谨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不足,对触及的宏大主题、关注视野的高远和揭示的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理解程度不够,在将理论教育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理念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引入社会科学思维模式补正、纠偏,促成个体思维完善的敏锐性明显欠缺,从而轻率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作与己关系不大的陪衬课,并因之“需死记硬背”而“敬而远之”。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如人意,对自身的存在意义和重要作用凸显不足,降低了其在理工类学生心中的威信和地位所致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工类院校中常被视之为汽车的第五个轮子,边缘化现象较为突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具体工作量计算、课程编排方面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心理极为失落,职业成就感不强,会严重挫伤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而且,理工类院校社会科学基础薄弱,社会科学研究氛围不够浓厚,于校内校外建立起来的、供思政课教师进行学术探讨、交流、培训以提升科研水平的平台严重不足,研究环境的制约让教师在科研方面常有孤军奋战,力不从心之感,事倍而功半,科研水平难以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理工类院校的领导者往往因袭自然科学的管理模式看待思想教育课程,具体教学环节要求整齐划一,课程改革强调进程短、见效快,不理解思想教育的渐进性及内化结果,对教师业绩考核重量不重质,不认可教师课下的大量潜隐性付出,片面追求课题项目、科研经费及等量化指标,这种管理模式只能导致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少有精力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积淀教学经验,对自身知识结构拾遗补缺,也缺乏深入了解学生思想需求的兴趣,惟有炮制些短平快的科研成果,进行边边角角、形式花哨的表面化改革来满足考核要求,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理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会存在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科研创新不足而导致的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刻板灌输教学方式依旧未被深入触及,忽视学生主体诉求等许多突出性问题。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理工类学生由于社会科学课程少,使其更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课能为其释疑解惑,并且这种要求往往比文史类学生来得更为直接、实际,基本指向其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更渴望思想教育有别于其他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成为一个通俗易懂、丰富多样、较为感性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这样一来,教与学双方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空泛与学生现实需要的矛盾,教学方式简单灌输与学生接受信息主体化、感性化、多样化的矛盾就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降低了其对理工类学生本应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思想教育于己、于家庭、于社会、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也就有了学生对课程的质疑、疏远与漠视。

二、改变理工类学生实用主义态度的积极措施

篇3

1.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些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凭师道尊严、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如此等等。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创新教学的实施。

2.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方法呆板。即出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甚至学生所作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状态。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接受前人或别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掌握知识技能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

当前,讲台上那种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的“口授+板书”的授课方式仍然统治着课堂,不少课程在讲授时,仅仅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种照本宣科、把书本知识从头至尾复述一遍的例子,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成为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切实实施创新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中切实实施创新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导和关键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学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情境法。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发现问题法。就是指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心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欢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学成于思,思起于疑”。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因此给学生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3〕协作学习法。我在课堂上,让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他们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要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借助的实物和媒体,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摒弃了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磨练了意志,强化动手训练,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引爆人类社会变革力量的新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传统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网络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把握学生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信息自由流动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在高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随着校园网和社会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受到了巨大冲击,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新方式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和网络期刊的建设,很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地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被新型的信息网络阅读方式所取代。信息网络的迅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逐渐转变观念接受电子化的学习方式。网上课堂和网络教程的出现,以前上课时忙着记笔记的学习方式也开始改变,教师把自己的讲义和课件发到网上,学生则直接把老师的笔记储存在电脑里,预备随时查阅随时学习,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和机动起来,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或者方便的地点打开电脑进行学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利用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而且避免了强制性学习引起的精神疲劳。

(二)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信息网络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一种立体化传播形态,这种新的传播模式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受众的思维模式,习惯于信息网络模式思维的学生对于时间空间的理解,对于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用发展的、变化的视角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网络还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互联网,大学生接触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更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了精神生活,拓展了思想空间。

(三)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发展。网络信息可以把社会认可的道德要求、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信息传播和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网络以它的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跨地域性使大学生们找到了一个拓展交往范围、平等对话、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畅所欲言的平台。[1]这种交流对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中,大学生可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提高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可以缓解紧张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还能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更快地融入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寻求个人的更好发展。网络以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形式,冲破了地域、时间、性别,甚至文化差异的限制,使人们迅速自由地传播交流信息。

二、信息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集语言、传媒等载体形式的优点于一身,并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将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而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传播,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二)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在网上自由流动,及时准确地传播正确、科学、健康的思想政治信息,营造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数量上和价值上的倍增。信息网络因其开放性特征,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更新,使网络上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我们不断地获取大量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鲜的资料与素材。

(三)赋予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锐、思想敏感,乐于也擅长接受新事物,这个群体热切关注着社会热点和国内外的大事与形势,而网络信息更新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旧的思政教育模式大部分是学生被动灌输式,在如今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与需要随意地获取相关信息(国家明令禁绝的信息除外),在这方面大学生彻底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四)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无论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还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都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状况为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全可以通过上网,及时地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和脉搏,对网络思想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比较选择与加工整理,了解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重点和焦点问题,并力求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和解释,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2]。

(五)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虚拟时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更加多种多样。数字化的教育模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方法,图像、动画、色彩等表现方式使教育者的手段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现代化,大大吸引了受教育者的眼球,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创新

(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工作。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首先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要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加强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队伍。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3]。队伍人员要主动加强学习,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尽快培养运用互联网有效、快速获取信息,主动参与信息的创建,利用信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要主动走出网络,主动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三)坚持“三贴近”的信息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态度的,但同时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拓宽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信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构建校园文化信息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五)加强信息网络管理,把握正确导向。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政治性和导向性,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慎重对待,防止出现政治错误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网络教育工作者在网上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时,要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对于有益的信息,要积极推介,扩大影响;对于不同的声音,要进行甄别、分析,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有害的信息,要坚决予以删除,决不允许其流传、泛滥。

(六)加强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的需求疏导。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是其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现实世界中未得到充分满足,转而寻求在网络中的虚拟满足。一味抓住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对学生上网采取的埋怨、责备、限制等教育方式反而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和逆反心理,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随着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觉意识,抵制信息网络的不良影响。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呼唤的是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育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24-04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追求趋于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心理承受力较低,价值取向物质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的矛盾冲突比较激烈;每年数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因为就业困难而产生的矛盾、失落心理凸显;互联网的渗透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的虚拟性、封闭性加大人们之间感情隔阂,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有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乃至国家大局意识淡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相对滞后,往往只注重社会需要,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存在片面的社会或国家至上的价值定位,忽视大学生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淡化大学生主体性和心理特征,无法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导致教育目的过于泛化,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方法、途径缺乏有效的变革,教育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保证监督措施不力。面对大学生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特点,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和成长规律入手,在心理上取得他们的认同,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采取变革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重教书轻育人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知识性较强,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规定的课程内容,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使得部分教师或学生都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活动载体太少,教师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讲课时只讲考试内容或在临考前复习点题,有的教师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价而降低考试要求。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前背笔记,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考试作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都是知识性和经验性的,与现实社会有着一定的距离,加之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授课以讲授知识为主,考试也以基本知识的记忆为主,学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即使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也是为技术而技术。因此,学生走出校门后如果只有知识和有技术,没有思想,那么最终会成为技术的奴隶。

(三)课程教学教师与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各自为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思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以及认识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相应的综合能力。因教育评价体系的弊端,有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忽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没有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追求自身的高学历高职称。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爱岗敬业精神,很难成为学生的表率,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条块分割明显,教学以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为主,主要负责大学生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教学;管理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从而形成两个阵地两张皮,各自为政。负责教学的教师容易忽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与学生交流不多。如果学生纪律差,旷课迟到,他们认为是管理人员没有把工作做好,而对学生学得如何,则以考试成绩为准,只教书不育人。负责管理的人员则手段比较落后,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盯住学生是否旷课迟到、是否参加集体活动、是否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只要学生不出任何违纪问题即可,如果学生不去上课,则认为是教学的教师没有把课上好,学生不愿意去听。

篇6

许多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因此学生一看见思想政治课就“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其实只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再通过个人的努力,我坚信肯定能使学生的成绩出类拔萃。实际上,高中政治思想课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和价值,而且许多老师在该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大胆的进行了教学改革,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等都已经进入了课堂,并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普遍欢迎。无论何种学习方式,下面三步曲的学习方法都非常重要。

一、课前预习

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听课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坚持预习。做好预习要求做到:

(1)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首先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老师制定的预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能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做到心中有数。阅读完教材后要快速完成导学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有困惑的知识点可以向教师、优秀的同学讨教,或查阅相关资料,也可利用网络等进行再次学习。

(2)做好笔记: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学习的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用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标注出来,可以在相应的地方或笔记本批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留下预习的“痕迹”。对于自己的疑惑点一定要有记录,以便上课时得到老师的解答。

(3)勤想善思:勤想善思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想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编排,思一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方法。积极参与教材上设置的“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课上听讲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和阵地,是帮助学生解难答疑的关键所在。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谨言慎行,不得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一举一动都要得体,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好表率,同时要求老师熟悉教材,知识结构完备。学生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留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多思善辩,做好笔记。师生配合,共同参与,使每一节课成为高效、精彩的课堂,学生肯定收获很大,获益良多。

(1)专心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看书上的重点,难点,疑惑点;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例题和试题及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看屏幕上那些难易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一些生动的动画和一些漫画,或是一些必要的演示,这些都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和形象化,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2)仔细听:听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要注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包括一些具体的实例,要做到声声入耳。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思想政治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学科,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语言是否准确流畅,表达是否言简意赅,观点是否鲜明切中要害;听老师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及理论依据,这样可以帮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活用,从而使学生学会解决时事政治问题的思路;听百家之言可以扬长避短,比如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老师和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视角不同,所以答案不同,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培养学生理解政治问题。

(3)认真记: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生帮助很大。记预习时难以理解,通过老师讲解能明白的问题,不但记下老师的观点结论,而且要记下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记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总结,比如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复习时就会轻松。

(4)积极参与: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边学习的一种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老师的教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老师有意识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完成,比如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指定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抢答,还可以分组回答。对于一些讨论交流问题,可以多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下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1)练:练习是对知识的应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要做到学过之后当堂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还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把整节课的内容都在大脑中放影一次。可以是课间忆,可以是放学后忆,可以是休息前忆。

参考文献:

篇7

高等院校教学的迅猛发展,因而高校的政治教育也随之要面对机遇和挑战,这将为高校的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互动也凸显其不足,由于原有的思想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因而改革创新教育的推进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过于抽象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性比较强,因而其相关的政策性以及政治性也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与生活距离远,学习误解较多的情况,很多学生感觉该门学科不能和实际生活有联系,所以学习兴趣缺失。政治课程体现出的概念性,不能马上和学生的兴趣重叠在一起,学生由于学习内容异常的枯燥和乏味,所以不能提起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因而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厌烦和抵触的消极学习情绪。

(二)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注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中心论为主导,学生在此刻将会被忽视;造成课堂活动中,教师自己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学生被教师放到一旁,处于被动状况,学习的内容也是囫囵吞枣,缺失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所以学习过程就演变为学生记笔记-背笔记-忘记笔记的过程。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思维能力、学习本质、培养探索的方式和手段,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以及创造能力。加之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庄,学习动力弱,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以及信念模糊,价值取向缺失等情况。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实践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在实践过程中缺失创新理念现行的原则,那么实践将会缺失内容、格局、方法、实践。所以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要推动理解创新机制。高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培养目标、规格等与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的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基层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职业岗位人员,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就业导向是高职培养的关键。因而办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和社会零距离接触,其中包含学生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文化还能细分为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以及敬业精神,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规范。

(二)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分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需要将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的光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深入的教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第二,教学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道德规范为重点,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第四,开展大学生的各项目标,深入组织相关素质教育活动。

2、分阶段开展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时期:适应期、稳定期、成熟期。学期制度为一年,由于每个时期学生的各个特点不同,所以其具体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一、二年级时期,更侧重理论认知,需要增强感性的认识以及情感的体验,比如专业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修身等,三年级学生需要更注重理想思考,根据学习的知识将自己所学付诸实施,比如有关理想信念、时事形式的教育活动,这些主题之间既有相互的独立,更有彼此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三)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

在教学环节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象牙塔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形势以及新的情况,加强教学新途径以及新方法,第一,创立“三元学分制”,打破课程学分制度,把学生所有在校的表现情况都划分到学分中,这样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开展思想导师制度,选择一些职业素养比较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让教师经常和学生沟通,担任后进生的思想导致,“导”的主要内容,包含思想的引导、心理的疏导、生活指导等各个方面。

篇8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这种教育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收到了实效呢?大学生是不是“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呢?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美誉度呢?如何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呢?对于上述问题,本文在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作一初步分析探讨,旨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具体测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如何,一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事这项具体工作的实际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培养的大问题。但过去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三进”工作,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设置的问题上。如今,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三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问题。

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如何测定和获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问题。简单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感受和收获与其希望收获和感受的比值,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满足大学生心理预期的程度。它是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感觉状态,是大学生对实际的教育效果与自己原来的期望进行对比的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活动对自身目的性的关照及确立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旁者无法取代的基于特定价值关系的价值属性。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因素很多,除了课程和教学因素外,还有非教学因素,如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治清明、职业稳定、个性、未来预期等。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水平并不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唯一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许多因素的函数。如果将各种因素定义为:课程设置A、课堂教学B、教师风格C、考试方式D、教材E、社会环境F、经济发展G、政治状况H、个性I、未来预期J,等等,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M的函数表达式就为:

M=f(A、B、C、D、E、F、G、H、I、J……)

我们可以把A、B、C、D、E、F、G、H、I、J或者更多的变量,运用等价的概念转换成相同的福利水平,用希望的收获来表达,这样就可以给出一个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程度的公式。即,

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实际收获/希望预期

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实际得到的收获总是其希望得到收获的一部分(大喜过望的情况也会有,但极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系数一般大于零,小于1。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系数越是接近1,表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是满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系数越是接近0,表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是不满意。显然,满意度是一个能够比较科学、全面、深入地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效果的科学指标体系。

为了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我们选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欢迎程度、满意程度、美誉程度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可程度五个指标来分析获得群体满意度的结果。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公式所涉及的因素,2008年12月,我们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作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具体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13份,回收率为96%,调查人数占园区学生总数的2%。计算结果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8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欢迎程度=85%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52%(良好率)91%(满意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誉程度=51%(良好率)86%(满意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可程度=68%(优秀率)

如果套用学生考试标准,即60―69分及格,70―79分中等,80―89分良好,90―100分优秀,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满意度应该处于良好水平。

二、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应该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学生期望的程度。当然,制约和影响这些产品、服务及大学生期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性因素,也有非教学性因素;有学校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由于非教学的社会性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应该专文进行论述,这里我们将主要对其中的教学性因素进行分析。故此,我们认为,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教学性因素主要有:

(一)课程体系边界不清挫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高中阶段雷同重复,学生已失去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心理学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理,就是需求度决定行为的态度。由于相关的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过,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重复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适应影响大学生的满意度。

多数学生普遍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本身缺乏严密的结构和规范,几门课程之间或内容重复,或课程体系庞杂。给学生的感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什么内容都讲到了,但什么内容都没有讲透彻深入。所以,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在正在失去自己的特色,变得越来越像专业课了。下表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意见和看法。

表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方面的意见(多项选择) (单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空洞呆板,语言枯燥,大道理太多,对大学生缺乏亲和力。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策性强,所以,现有的教材都比较严肃。教材的理论性太强,教训人的语气多,引导人的话语少,读起来不可亲可近,拿起来一看就犯困,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下面的两个调查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具体意见。

表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意见和满意度(单位:%)

表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满意程度?摇(单位:%)

(四)教学安排有违教育规律。

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制于师资和场地等多方面因素,基本上是混班编排的大班上课,并且还多数安排在下午和晚间上课。少则70―80人,多则150多人,这样的大班型教学,师生互动、辩论演讲、答疑提问都很难进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戏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最不应该上课的时段安排学生最不情愿上的课程。这样,难免陷入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气氛沉闷,理论教学离社会实际生活太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越来越激烈。社会的上述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学生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缺乏变化就成为一对现实矛盾。再加上部分老师讲课片面求“稳”,课堂内容缺乏新意。于是,讲台上老师捧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懒洋洋地打瞌睡或者看课外书的课堂生态,让一些学生“忍不住想逃”,怎能期望大学生会满意这样的课堂教学?下表调查结果很说明问题的所在。

表4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主要行为(单位:%)

表5 学生不愿意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单位:%)

表6 学生对不同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单位:%)

(六)学生的成绩考核方法陈旧,难辨良莠,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进头脑。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能对一门课程的系统学习起到激励、约束和检验的作用。完善的考试形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样,考试的方式方法就应该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其方式方法也就应该灵活多样。但现有的考试操作比较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龄情况。其结果必然造成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试结束“丢”笔记,学生的真正收获不大。由于考试的方法单一,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很难反映出来,结果是好的不香、坏的不臭,学生成绩的高低关键是临时突击的效果怎么样。长此下去,学生怎么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学习这门课程。

表7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的接受程度(单位:%)

(七)教学内容同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关联度不大,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生要交费上学,自然对自己的投入回报比较关心。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更是比较实际。对那些在未来的就业中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课程往往兴趣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这样的课程。学得好,专业技能不见得就高;学得不好,专业技能业不见得就低。很多学生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从来还没有听说哪个同学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的好而在就业市场上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未来的就业中“不实用”,“没有分量”,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也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

(八)学科建设滞后,难以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和队伍,这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名师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公共课教学,而愿意从事专业课教学。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留不住人才,更难聚集人才,总是处在失血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到师资队伍和课堂教学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中缺少大师和名师,课堂教学缺少更多的精彩课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自然会下降。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对策选择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一项意义重大但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实践”,才能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完成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责,使大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真正的接班人。说它任务艰巨,是因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担当者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改革以来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们认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体验。

为什么科学的政治理论和革命的政治内容,难以留住有些学生的心?原因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这和我们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枯燥,一成不变有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相关调查显示,高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仅占6.2%,而认为一般的则占到43.1%,不强的占到20%。大学生并非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所排斥的是那种死气沉沉的理论灌输。应该说,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定的灌输是必要的,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灌输本不应该是一厢情愿地把知识照本宣科,而应善用说理、启发、引导的方法,要注意学生的主观感受,满足他们的参与欲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靠理论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要把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与课题讨论、专题辩论、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艰苦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应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其主体性的参与意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索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力求做出自己的见解。要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种形式,如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堂辩论、互教互学等,尽可能创造师生双向交流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化被动为主动,并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充分发挥理论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从相关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为此,学校要把拓展社会实践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措施。主要做法应包括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设计学期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纳入课程成绩并将优秀报告汇编成册等。

此外,还要延伸课堂教学的范围,加大教师教育的长度。随着网络在高校学生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建设网上课堂和网络教育体系,让它们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传导和先进思想教育渗透功能得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应该说,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师资力量在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相关调查显示,只有15所院校认为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很好,占11.5%。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一般和一般以下的占到74.7%,未回答的占到14.6%。学校要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大学建制、学校人才引进的整体规划当中;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现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动很大,教师应尽快掌握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了解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形象的代言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只有教师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其次要强化敬业精神。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境界,也就不会下功夫花气力去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钻研,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一个知识和理论贫乏的教师,是难以说服教育学生,更谈不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再次要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能力体现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水平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渊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优秀的口才、适度的自我表现令学生叹服,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减少抱怨率;最后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保持教师本人鲜明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对其所授课程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感染力。“爱屋及乌”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欣赏,不断强化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同。作为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较为宽厚的知识基础,善于旁征博引,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耐心的教学态度,有饱满的讲课热情,有自然大方的教态,善于运用形体语言,把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从而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搞好宏观指导,加大领导力度,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

篇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根源在于教育理念落后,虽然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已经提出了要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将教育工作围绕学生开展。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按照此指导思想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沿用老一套的教育理念和方案进行,侧重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然而,这种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甚至引起厌恶情绪,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消极影响和不同程度的阻碍。

2.教育方法单一

社会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届也都各有不同,但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却变化不大,在这个信息极速发展的时代,仍然采用小组学习、读党政历史、作报告等教育方法,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使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件事感兴趣就会有所行动,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做的教育工作就会出现既费时又费力。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随之教育的载体也变的多样化,网络传媒和网络交流平台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可以借助这些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在网络上完成教育工作,既可以做到持久教育,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3.理论多于实践

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措施,但在高职院校中,大都存在理论教育远远多于社会实践教育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校缺乏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和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一门形式化的理论教育,更多只是当作一般性的文化理论课来对待,没有开展连续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层次的认知,无法达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效果。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措施

1.改革教育理念

改变现状从改变思想开始,想要改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要从改变教育理念开始做起,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放在同一位置上,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其在大学期间将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激发和锻炼出来。在教育中应确立明确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抛弃陈旧的教育理念,以新的师生关系面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

2.创新教育方法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特点是在校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创新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喜欢相互间的交流,而不是“一面倒”的灌输。因此摒弃单一的教育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思想政治感想交流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不再是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的陈旧模式,而是换成学生讲课,教师做笔记。在交流会上学生各自发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心得或体会感想,最后教师对全体学生做引导性总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成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功课。

3.增强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实践,这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后,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所学理论知识,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实践课题,如社会热点问题、焦点话题或网络热点话题等,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调研,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得到锻炼,并完成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知识、技能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当代大学生单一的只有知识的储备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做到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应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态度加强群体的素质水平,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第二、有利于社会稳定,高等院校作为思想活跃的地方,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阶段,此时拜金享乐主义在高校中出现了一定的蔓延趋势,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普遍现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受社会风气影响,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为将来在社会立足做好充足储备。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教师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内容。

四、结论

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现阶段,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传统的单一思想政治工作形式造成强烈冲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时期社会现状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这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芸,王青耀.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1:54-57+69.

篇10

一、计算机网络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多媒体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室,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对开展教学活动。这种集中授课的模式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氛围,起到一个相互影响的作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里获取任课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进度安排的教学内容,因为课程安排紧,课余时间并不多,且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课程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上学习的时间、内容等,也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沟通与交流,但是这类学习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要求学生的自觉性比较高,而学生的自觉性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性强,娱乐性足的方式进行培养,将学习变成一种爱好,一种兴趣,这样就会不自觉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网络多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借助书本进行教育外,无非就是利用PPT课件、视频等软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教育只是生硬的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很少能够和社会接轨,这类教育就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弊端。尤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网络的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各种信息充斥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而这些信息不加以引导利用,学生只会是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网络信息杂乱吸收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就会形成两个极端,因此,教师要把网络上的信息加以利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除了PPT课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还有各类有趣的媒体公众号、APP应用以及社交工具:QQ、微博、微信等,极大的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三)网络多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智能手机已经在我国全面的普及,而且在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家长都给他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大学生喜爱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网络的图文并茂、声色相随充分调动大学生各种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不再枯燥,从而能够吸引他们自己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同时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可以使大学生和教育者在网上实现平等对话和直接交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防备,大学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

二、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背景

长期以来,网络教育的呼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具体实施,其根本原因都认为网络太过于虚拟化了,学生的学习或者不学,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网络的东西很多,娱乐性非常强,学生要具备抗干扰的能力,这也变相要求学生具有非常高的自觉性。今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要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习生活指导,让在校和居家的学生减少焦虑。教学上要创新内容和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个人、做到心里。高校就像一个小的社会,人们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各种信息会满天飞。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年代,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多而乱,无论从身心还是思想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影响高校的稳定,容易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校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做好日常工作。当前提倡网络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让在校和居家的学生减少焦虑。

三、高校网络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网络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更快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一)借助网络多媒体,强化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多媒体有着自身的优势,不像广播电视媒体那样定时播报,单向性传输,其受众会变得越来越窄。网络多媒体是一种双向性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多媒体看各种新闻信息,而这些新闻信息并不是完全是坏消息,有些信息还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高校辅导员可以把这些先进事迹作为生动案例向学生展示,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观看,通过各种形式,如网上团日活动、QQ群、微信群、公众号以及班委群等网络多媒体渠道向学生们讲述,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网络多媒体时代下,存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们获取各种各样的消息提供了很多渠道,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媒体软件。只要有一点的小事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在众多报道和消息中也有很多负面消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缺乏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因而关于一些负面消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正确价值观毁于一旦。因而,高校辅导员除了日常的引导学生教育外,高校辅导员要经常定时查阅微博、微信等,发现不实的消息,应第一时间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告知学生们,并通过转发经典案例,感人事迹、舍小家顾大家等触发泪点的故事,引导认识到自身安全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网络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真假事情难辨,学生们要提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获取准确可信的信息,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善辟谣,积极主动传播正能量,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三)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有研究表明,就大学生而言,假期延长,长期居家,必须减少外出,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导致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上升,急需对其采取精准心理干预和健康措施(昌敬惠)。因而高校辅导员应通过网络,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抚慰学生的焦虑心理,开展网络谈心谈话,时时关注网络舆论,做好沟通与引导。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度、鼓励大学生居家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同时,通过“网络讲堂”向同学们讲述1998年抗击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等,坚定大学生的信心。

(四)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学风引导线上课程作为一种虚拟的学习模式,其优点非常明显,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是缺点也很显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大学生应付老师,无法保证学习的效果,影响班级学风。线上课程是考验,也是照妖镜,会让我们看清楚哪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线上课程是时展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的前沿,不应惧怕线上课程的缺点,而不去使用,我们应该用科技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网络多媒体不但是有娱乐,还有一些感人事迹的存在,这些感人事迹其故事性强,吸引力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线上课程时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可以观看一部完整的故事,他们会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其图文并茂的视频比书本知识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要更容易接受。高校辅导员可以多借助网络多媒体将一些感人事迹,感人故事向学生进行输送,利用网络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学风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知识的背诵,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网络多媒体,向学生传达社会环境的感人事迹,从而引导学生端正线上学习态度,认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篇1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却常常生硬死板,本应生动活泼、关系学生发展的内容,常常因为教材的限制而成为理论说教。实现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与运用,多媒体教材不但可以把生活中很多新鲜的相关材料呈现给学生,而且能够较好地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斗争,促进道德意志的形成。

一、现有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刺激同时作用比单一感官刺激作用获得的信息量要更大,印象更深刻。

1.多媒体方式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新颖的授课方式,为课堂知识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把抽象的教材知识通过图画、影像、声音等媒介转化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各种媒介语言,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声色光电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方式教学的缺陷。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不同的环境(情况)下,优势也会转变为缺陷,在日常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亦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信息含量大、呈现内容多,操作必须很快才能赶上教学进度,授课过程中若没有给学生预留时间做笔记,则学生容易陷入是专心听讲还是抓紧时间记笔记的矛盾之中。同时会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听不懂、不理解,进而放弃学习。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班(学生多,教室大)授课,学生本来就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后,课堂互动就更加困难。老师坐在讲台后面操作电脑,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解课件内容上,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接收情况。加之大学课堂流动性很强,老师上完课就要赶着去别的教室上课,则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老师沟通交流,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熟悉老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多媒体课件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笔者认它具备以下特征:

1.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场景设计、材料选定、名词术语等)的选择上,要符合教育规律及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既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各学科教学体系的特殊规律,做到以学生为本、师生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2.适用性。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受国外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最为强烈,自主性意识、竞争意识和个人主义意识表现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仅要涵盖专业知识,还要根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构成提供相关例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认同感。

3.技术规范性和美观性。

多媒体课件不管是制作还是应用,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所以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要求。另外,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越来越重视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既不能是简单地照搬教材,又不能过于繁杂、花哨,干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

三、思想政治理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思考

1.重视师德,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教师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起到榜样教育作用,在道德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专业业务和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训练,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提高个人素养。只要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尽力做好每一节课的授课工作,不管是用传统方式授课还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现代化教学,都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同时,那些认为现代化教学就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教学当成电子板书,只是把教材内容照搬到屏幕上,把需要讲述的知识字幕化;以及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课件从网上下载,生搬硬套,完全不考虑是否符合本校学生认知构成和心理需求,使课堂变得教条、呆板的“拿来主义”者,都应该好好反省,重塑师德。

2.遵循教学规律,明确教师主导者地位。

教育是一个过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把书本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的手段,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桥梁。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为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服务的。老师不能完全生搬教材上的课件,再把课件搬给学生,成为教材的“搬运工”,使课件因过多的文字而失去应有的魅力。教师亦不是设计大师,过于注重画面的生动性、形象性;过于追求画面的精美,声音的美妙,色彩的炫丽;插入过多无用的音、影、图、画,会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使课堂演变为“音像厅”,教师沦为课件的解说者和播放者。

3.突出实效性,遵循应用适度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传递、灌输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政策、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相信、遵守和信仰国家的主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法律要求,积极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意志,外化为实际行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①。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多媒体课件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只有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构成,从学生的角度和身边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要详略得体。过于华丽和信息含量过大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会浪费老师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和心理反感,不能为“粉饰”课堂而使用多媒体,更不能为“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盲目使用课件,特别是年轻的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合理的选择,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课件材料选择要真实切题,紧贴学生生活。

精准的案例材料选择是设计制作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的重要前提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例证材料的选择要科学切题,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

课件知识选材要科学切题,即材料的收集选择要紧扣教学主题,案例能够准确反映课件所有体现的知识点或者重难点。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用漫画或者动画短片,精准地反映出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存在的不适和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其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生活态度,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课件知识选材要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紧贴学生生活。案例材料的选择更多地还是要选择贴近生活,最好是近期发生的真人真事,让学生感觉没有较强说教,而且还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课件材料选择中,可以利用反面教材广州“小悦悦事件”,正面教材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让学生做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恪守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材料案例,日常生活中通过隐性教育使课堂知识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多媒体课件不管多么声形并茂、绚烂多彩,也不可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以手势、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等表现取得的教学效果,缺少教师用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参与和理解的教学,都会陷入教条、呆板、“填鸭”式教学的范畴。因此,教师需要认真掌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注释:

①周中之,王亚娟.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应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7):61-64.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教学与研究,2006(8).

[2]雷宇,李勇.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