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篇1

1.1意识与需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市场压力逐渐递增,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作用。从整体来看:认识正在逐步加深,但是事实上重视程度差距很大。面对中小企业的环境变化,必须从信息化中寻求出路,只有降低成本,提高信息技术成熟度才能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同时,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搭设了良好的条件。和正处在成长期间的中小企业相比,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力度相对较弱,革新后的中小企业因为智能化力度高、管理理念好、市场观念强,信息化建设始终较好。这类中小企业不管在信息化效果,还是水平上都比传统的老中小企业更具有优势。外向型、效益高、具备国际拓展水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要更加强烈,而竞争狭隘、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则对信息化要求相对较小。随着中小企业竞争压力与环境日趋复杂,它们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事实上经济效益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与投保有很大要求。

1.2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普及,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与信息处理,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也拥有了较好的技术设备,培养了大批综合人才。由于工程信息技术水平与普及都相对较低,所以中小企业的应用成果并不尽理想。在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上并不均衡,特别是财务与设计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决策部门管理相对欠缺,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中小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销售大多数属于空白,这让整个企业呈现出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局势,也就是战略层与决策层缺乏,战术层相对较多。在信息化普及上,受区域、行业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从整体来看:经济水平、技术含量与文化程度相对较好的地区,其普及力度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好,管理较差的中小企业,其普及力度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差。

1.3技术实现

在集成与单元技术上,近年来已经获取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体系研究上已经获得了突破,但是在技术与产品转换上,很多科研成果被搁置,根本没有发挥成效。随着各种科研技术与新型设施的应用,尤其是不同软件与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生产、管理与设计都不能有效交流,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信息脱节等问题。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除了技术,和管理理念也有很大联系。流程随意、管理欠科学、法制与人治混淆,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病。对此,怎样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解决信息集成问题,做好领导更新就成了各级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

2.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

从中小企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和大企业相比,它们在环境上面临很多不确定与动态性,将企业内在要求的标准化与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整合,促进中小企业个性与标准协调逐渐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系统建设的重点。

2.1对运作与生产高度依赖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中小企业都成了辅助制造商,从而也就决定了对较大企业的依赖,同时这种依赖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外在与内部供应链。中小企业必须整合大企业生产对其进行恰当的重组与安排,所以小企业很难控制销售、采购与生产流程。和大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能否除了好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控制问题,直接影响着ERP体系实施与运营。

2.2管理职权模糊

现行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部门与层次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企业的关键部门对部门决策与运作也有很大影响。中小企业主要针对企业策略,当然也影响经营与生产。

2.3能及时应对外部变化

在中小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到外界因素,灵、快、小作为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重点,它是与大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该运营特征与大型企业信息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考虑企业软件应用时,必须结合自身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依然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对此,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诊断与应用。在分析企业信息规划前,明确建设要求与系统范围,更好的解决问题。在人、物、财力有保障的条件下,根据软件任务书与供应商需要,做好软件选型与文件指导。

3.2确保企业软件需求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财力、规模有限,只能考虑国内中小信息软件。虽然这些软件也有相关牌号,但是受投入力度、开发商与软件等因素影响,软件性能与功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软件要求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在ERP软件购买时,必须考虑软件功能。

3.3做好信息化整合,选择优秀的伙伴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革新、重组、管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让企业基础、先进管理与业务运营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引进并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优秀的伙伴,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高效、顺畅。

篇2

一、现状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自2012年7月至9月发放,共计300份,有效问卷166份。(1)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行业性特征分析。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从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在2011年其信息化普及程度,已经高达95%,信息化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由表显示,吉林省信息化发展,首先是优势、特色行业信息化发展突出,其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石化化工以及医药等行业,而一些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就直接说明了,其中小企业行业化信息发展不平衡特征。(2)信息化方位性建设特征分析。就其调查发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开发一般集中于购买软件、定制开发和简单应用领域,其中购买软件比例高达40%,而自主性开发以及合作开发比例较低,其共同所占比例小于20%,这就说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质量关键在于外力。而信息化主要应用于个人办公以及财务管理上,其中基层活动占到18.2%,中高层管理占到52%左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性活动的开展。从这些内容,我们看出,信息化企业内部建设出现不平衡,关键在于基础管理缓解的薄弱,基础数据不完善,人才匮乏,不重视实际咨询以及政府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认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程度,这就要求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具有业务流程繁琐、管理规模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进行环节性深入,具体到位的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细致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是伴随企业发展进行的,并且是作用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全面化、长久化、持续化。(2)构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政府为基本力量,加强各个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制的协作与支持,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机制,以动态化、信息化以及数据性的信息服务来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3)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性与行业性相统一。不仅要对企业整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要落实在企业内部行业之中,以突出优势资源,发挥地域行业优势为基本出发点,并对一些辅行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金融、房产业等进行相应信息建设,以优化企业内部信息化结构。(4)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信息化深入应用。吉林省政府要在各个中小企业中适时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展开中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式,重点推进汽车、石化、生物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先进管理企业的先锋作用。

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行业性、区域性以及过程性等差距,其行业内部信息化实施力度以及完整度仍存在缺陷,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化发展,针对其问题,我们提出一点基本性的策略,如提高管理者认识,加强科化学管理,加强政府支持等,同时,要实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还要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中小企业信息人才素质。

参 考 文 献

篇3

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够为中小企业解决很多现存的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淮安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问卷来发现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淮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淮安地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十几年来,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对淮安乃至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有近80%的中小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通过第三方平台网站,以及各大论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有部分企业进行了内部信息化建设。淮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对电子商务关注度高,但对其潜在利益的认识较为肤浅

调查发现淮安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程度相对来说是较高的,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50%表示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年轻的企业老板,他们对如何进行“B2B”、“B2C”有一定认识,并有一部分人亲自规划过如何在阿里巴巴等网站上开展电子商务。

但当提及对电子商务及其潜在利益的认识时,多数企业基本上不了解电子商务,认为电子商务仅是建个网站并在上面信息而已,很少能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的成本降低、网上销售、网络订购、客户支持等功能。

1.2 大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量企业有明确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其他大部分企业没有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在问及有明确电子商务战略的企业管理者战略计划时,也仅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人员数量的引进,而预期收益,潜在收益等方面,企业方表示无法估计。从而显示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摸石头过河。

1.3 企业网站互动层次低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仅要关于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产生由企业向客户的信息流,而且还要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客户反馈的信息,产生从客户到企业的信息流,即网站应具有互动性。网站的互动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信息层次,该层次互动性体现在企业提供信息,客户通过搜索或由选择地点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页面信息,这是最初级的互动性(大部分企业可以做到)。

(2)建立关系层次:企业网站运用各种互动性技术,使网站访问者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发送邮件、网上交谈、订购、实时付款、货物派送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商品交易的信息流和物流关系。

被调查企业网站的互动性最多的体现在信息层,即在网站中提供企业的基本信息、产品图片和简单说明以及一些其他相关信息;拥有第二层次中最为基础的在线订购系统的企业网站不到十分之一,更别提较高层次的在线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了。由此可知,淮安多数中小企业的网站基本上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互动层次较低。

1.4 中小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力不从心

大多数中小企业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自己的相关专业人才,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单纯依靠专业网络公司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高期望低水平的状态。

2.影响淮安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认识模糊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使已经进行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

2.2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缺乏合适的人才

调查发现,企业对有经验的电子商务综合技能型人才非常需求,但目前淮安地区高校培养电子商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在招聘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从其他企业挖墙脚有非常困难,所以很多企业只招几个应届毕业生,在网上为企业做宣传,致使网站的互动层次难以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无法明确。

2.3 资金缺乏

企业做电子商务前期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由投资转化为效益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使得很多企业拿不出资金去做电子商务,调查发现有10%的企业明确表示资金不足。

2.4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电子商务交易诚信是关键,我国信用机制不够健全,互联网上欺骗,售假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很多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在未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认为互联网交易,不能面对面验货,支付,存在较大诚信风险。

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一部,有些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争议无法可依,使得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较浅。

3.促进淮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

3.1 加强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决策层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决策层应加强自身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理解,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应该有超前的预见性,其决策应具有长远性。

3.2 根据企业实际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模式

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进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以降低投资和风险压力。对还没有条件建立网站的企业,可以先在一些网站上提供企业名片或产品供求信息宣传企业,以扩大企业网上知名度;准备建网站的企业要注意寻找服务优良的电子商务提供商并加强与其合作;已经建立网站的企业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在提高信息的质量、数量的同时加快网站更新速度,同时做好网站推广工作,把网上推广和传统推广方式相结合。

3.3 淮安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

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要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按照企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行业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在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锻炼。

3.4 淮安地区政府要对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给予更多扶持

淮安地区政府要给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并聘请电子商务行业的专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引进更多类似搜狐一样的行业巨头进驻淮安,以带动淮安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3.5 国家要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

我国网上交易的立法是滞后的,导致很多企业和消费者钻了法律的空子,不信守承诺。另外,我国的诚信基础薄弱,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些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为网上购物健康发展,保护网购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仅是这一个办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相关条例,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并加大执行力度,让企业和个人重视法律规范,自觉去遵守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2010-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1,4.

[2]曾小春,曾娇艳,郭强.基于B2C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电子商务研究,2006(1).

篇4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财务软件起步较晚,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从一种简单替代手工核算的软件发展成为以“财税一体化”为主要理念,强调企业财务、业务、税务三者的整合,从而最终达到企业高效管理,提升竞争力的效果的多功能财务软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因受到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困扰,财务软件应用低,财务信息化发展迟缓。这种财务信息化的落后必然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想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但目前中小企业中财务软件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1、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错误。在中小企业的高速成长期,管理水平难以跟上企业规模发展的要求。有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认为,购买了计算机和相应的财务软件,然后通过这些财务软件把传统的手工核算过程通过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来实现,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了。这是把会计核算的电算化简单等同于财务信息化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手工记账模式下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往往会导致这些企业在财务信息化中的前期初始化工作量繁重。有些财务人员认为财务信息化工作量大,并没有想像中的方便快捷,因此对财务信息化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2、专业人才缺乏。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精通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高级人才。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即使实施了财务信息化,员工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不懂得使用新技术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操作方式,这就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中小企业中高层次的财务专业人才偏少,不利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施,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对产品实施和应用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想当然地认为财务信息化应用简单,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化评估标准,忽略了企业财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控制,最终导致财务信息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人为思想阻力。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人为思想阻力。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愿意接受工作模式的改变,不愿意打破原有的工作习惯,也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新工作模式的需要。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这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更充分显现出来,有些职工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操作方式不适应而遭到淘汰,因而对财务信息化产生畏惧心理。另外,财务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时,财务信息化带来的严格管理制度会让一些企业中层财务人员面临位子不保、利益受损。因此,他们就对财务信息化进行百般抵制。

4、不能合理利用资金。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因此无暇顾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动用企业的一部分流动资金,但由于这些投入的收益效果不能较快的显现,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在选择软件的问题上,不是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没有制订方案,完全采用跟别的企业一样的软件或者随便地选择不适合自身财务业务发展的软件,结果企业并不能消化吸收这些财务软件。这样,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资金的投资浪费。

5、财务软件的选择。由于人力、财力上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会购买一些市场上的通用财务软件。这些财务软件的流程与企业实际的财务流程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选择通用性的财务软件,虽然其具有的功能模块基本趋于稳定,其处理流程也一般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各个财务软件为突出其特色,往往加强某些模块的功能,或提供一些辅的功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软件进行重新定义。否则,软件所具有的功能企业用不上,而企业需要的功能软件又没有。财务软件不能发挥它的长处,严重影响了使用效率,增加了复杂性,使得企业的数据操作很容易出现错误。

二、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对措施

1、政府加强引导,纠正企业领导及员工对财务信息化的错误认识。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为实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为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首要的是解决企业的观念问题。企业领导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长期性的,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只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要在财务信息化的推行中加强并强调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培训,让相关员工知道新技术如何去应用,提升员工自身的竞争力,并且要鼓励员工自我成长,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2、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人才是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缺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应该制定一些措施来吸引专业人才加盟。不仅要引进人才,而且要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企业要尽快建立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小企业要培养一部分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员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环境进行一般维护,对财务软件进行参数设置,以及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利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措施,一方面可以让相关人员掌握工作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运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实现财务信息化。资金问题是大多中小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考虑怎样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软件,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财务信息化。由于中小企业在应用财务软件方面面临的困难是资金和人才缺乏,即无力支付包括软件、硬件的一次性成本开支,也无力承担之后的IT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人力开支,企业可以以外包方式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一方面能有效地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压力问题;另一方面外包公司凭借自身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经验和企业的IT建设比较深厚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出谋划策,成为企业的IT部门,而产生的费用比IT部门更低,达到的效果比企业自身的IT部门更科学、更完善。

4、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选择财务软件。中小企业选择财务软件首先要考虑满足企业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的需求。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企业规模或大或小,很不均衡,所以中小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自身需求,通过对本企业资金规模、业务特点、硬件配置、人员素质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定位来确定所需财务软件的性能、功能、运行平台及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先选择一些常用的模块,如账务处理、报表处理作为试点,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扩充,再投资选用其他的模块。这样,既避免企业一次性投入费用太高,也能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循序渐进过程中更好地使用财务软件,为企业服务。另外,企业要认识到使用的财务软件要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即管理需要软件,软件要有管理,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企业要积极与软件公司交流,共同研究并切实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特别是二次开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正逐步成为信息化的主体,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在现代化企业中,ERP、CRM等软件应用系统在实际生产应用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就中小企业而言,传统的ERP、CRM项目开发周期长、部署风险高、成本投入大,在很大程度上使众多中小企业决策者望而却步。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为广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今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并纷纷建设企业信息化,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且其过程是漫长的。对于资金储备不足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在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能立竿见影的取得成效时,会导致后期资金的投入不足。

2.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信息化建设需要整体的布局和规划,立足于全局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其规划过程普遍存在软件使用杂乱、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网络和信息安全考虑不周等问题。

3.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有机融合,要将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需要有一批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专业的信息人员除掌握信息系统本身的特性外,还必须了解企业本身运作的特点,能够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运行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中小企业受企业实力,如资金、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制约,很难吸引和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网络服务方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切处理任务,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力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多人协作。

1.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为: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这使得用户可以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可以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PC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等功能,但是成本更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模式中用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器在哪里,不用关心内部如何运作,通过高速互联网就可以透明使用各种资源。

2.云计算的特点。(1)快速满足业务需求。使用者可直接通过网络购买服务,省去了购买软硬件和开发的环节,可以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完全投入到业务中去。(2)低成本、绿色节能。在海量数据处理等场景中,云计算以PC集群分布式处理方式替代小型机加盘阵的集中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通过虚拟化提高设备利用率,整合现有应用部署,降低设备数量规模、关闭空闲资源,此措施将促进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使得跨系统的物理资源统一调配、集中运维成为可能;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池的专业管理,使维护人员可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运维,有助于提高运维质量。

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云计算商业模式下中小企业应用模式主要分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建设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成本、个性化、可扩展性等问题。

1. SaaS。SaaS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向软件厂商定制或租用适合自己的应用软件,通过租用方式使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而软件厂商则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上,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给用户,并负责管理和维护软件。在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

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SaaS模式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目前我国SaaS企业应用中更多的是只利用SaaS的部分解决方案而不是整体的SaaS架构,而企业对SaaS模式的顾忌主要来自于其安全性的保障。相对中小企业而言,数据的敏感性分类差,往往全部数据集中存放;SaaS供应商难于分辨敏感性等级,而且其自身存在程序漏洞或特权用户泄露的可能性。针对这一点,SaaS供应商可以将所有数据,包括有管理权限的访问,都记录下来,并定期审计;利用私有云确保SaaS的应用体系结构和数据模型设计中正确的数据隔离;使用强大的密码保护,以确保在数据访问上的控制。

2. PaaS。PaaS是提供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服务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服务提供商的基础架构基础上开发开发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给其他用户。PaaS能给客户带来更高性能、更个性化的服务,能够提供企业或个人定制研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试验、托管及应用服务,为个人用户或企业的团队协作。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自主开发企业管理软件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其形式可以通过企业租用PaaS服务提供商的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并利用该平台自行开发信息系统。使用PaaS开发平台,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用户不需要任何编程即可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并可立即在线运行。各个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利用PaaS模式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可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此外,PaaS投资和实施成本低,不需要企业单独出资购买服务器和开发软件。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篇7

1 引 言

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亦超过了50%,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出口、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价值增值带来真正的促进作用,刘凤琴等(2004)通过对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增值关系的典型调查,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信息化水平落后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政府、IT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开始积极关注,信息化环境较以前有了较大不同,由政府、IT企业、联盟企业、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组成了异常复杂的环境,企业决策和影响因素有了较大变化。因此,理解和分析当前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环境对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找到更好的信息化策略与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协同理论及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2. 1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理论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指关于“合作的科学”。创始人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协同理论研究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时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无序态转变为有序态的共同规律。在这种转变中,时间结构或空间结构在宏观尺度上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出来。由于系统的有序与无序都是由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决定的,因此,处于某一种状态的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状态,即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

2. 2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是无序的。中小企业在宏观上表现为无序的结构和状态,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管理基础、起源、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基础、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信息化难以标准化和格式化,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律性和无序特征。

(2) 协同导致有序是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理论。虽然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表现是无序的,但在微观上又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其有序是由于协同而导致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协作组织内各企业、中小企业与IT技术与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共同的利益或者契约等形成协同一致的状态,从而表现出有序特征。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3. 1信息化环境的构成

环境是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事物必然受到环境的约束和影响。信息化环境是由多主体组成的,由于各个主体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环境是复杂的。根据企业生存环境的特点,将企业信息化环境分为:政府、IT企业、行业、竞争对手、供应链(主体企业)、金融、企业自身等环境要素。信息化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的不同选择。

3. 2一般环境要素分析

(1) 政府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对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的政令性指导、地区的信息化政策和样板工程等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政府环境。一般情况下,政府态度积极、措施得力、政策到位,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就高一些。

(2) IT企业环境。IT企业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投资等方面的期望值不同,加上信息人才少、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难度较大,且IT企业对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利润薄弱,因此开始并不是很关注中小企业。但是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逐步饱和,IT企业开始将重点转移到中小企业,以规模效益取代边际效益。当前诸如SAP、IBM等大型IT企业都推出了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很多IT企业还通过结成联盟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这就构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IT企业环境,该环境发展越好、越规范,则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就越佳。

(3) 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就是中小企业所在行业整体形成的信息化现状、格局、信息化市场、信息化深度和广度等综合环境。

(4) 企业自身环境。企业自身环境就是由企业的起源、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等共同组成的环境。

(5) 竞争对手环境。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反向的,即竞争对手越强,则对企业的压力越大。竞争对手信息化情况对企业信息化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6) 供应链(主体企业)环境。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位置,供应链核心企业(或者主体企业)对其信息化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主体企业要求链中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进行EDI信息交换、网上结算等,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操作方式等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选型和技术取向。

4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及关键问题

4.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

(1) 共与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中小企业极具个性化特征,而一般软件只针对基本的共性需求而设计,且系统的个性化需要成本较大,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样就必然导致企业的个性需求和共间的矛盾。

(2) 实用性与超前性、先进性的矛盾。现在企业都相当重视实用性,希望通过信息化来解决管理和效率的问题,这很容易导致企业比较关注目前的效用,强调对手工操作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从而缺乏战略意识,给进一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3)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与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能与管理有机结合。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基础数据没有积累或不能很好地共享,难以实施科学管理,导致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另外,信息化往往带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如果没有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就容易出现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尤其是人为阻力。

(4) 系统规范化与管理不规范间的矛盾。中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比如企业作两套账等,从而出现系统的刚性和管理的柔性间的矛盾。

(5) 信息化高技术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IT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信息化作为高技术项目,要求在资金、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作用。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的通常在2%~3%;81%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的IT技术人员。这说明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信息化投入不足,并且企业中IT人才短缺,这和信息化的要求差别甚大。

4.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及趋势分析

(1) 信息化主体间的界面处理是关键问题之一。信息化涉及的主体很多,包括政府、ASP(电信等)、IT咨询方、硬件提供方、软件提供方、企业自身等,多主体间的沟通和协作难度很大,主体间组织和人的“兼容”以及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好坏决定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效果。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渠道(即良好的界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 信息化产品要经济实用并具有创新性。中小企业IT建设越来越具有灵活、创新、实用和理性等趋势,用户需要的是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整合创新。由于在规模、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一般比较谨慎,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必须经济适用,去掉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减少在信息化投资方面的浪费,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中小企业的认可。

(3) 降低系统使用的难度。信息化需要一定的IT技术基础和人才,而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基础和储备一般较差,所以,信息化应尽量简单并体现一定的“傻瓜”化,包括软硬件安装、维护和使用等。

(4) 需要系统性、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企业性质、规模、运营模式、内部流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标准化的,在抽象企业共性需求的同时要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但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绝对不是大企业信息化的简化版。中小企业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整合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产品。

(5) 中小企业的IT建设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为核心向协同办公过渡,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等进行整合,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成分将逐步减退,对于IT建设方案的选择也将更趋于理性。

5 主要协同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5.1主要协同因素分析

(1) 不同目标间的协同。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信息化不能离开企业的整体运行环境进行。信息化必须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优化企业运行环境和效率,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而信息化项目在保证信息安全、完整、快速、保密的同时,必须注意信息化成本和收益间的平衡。

(2) 各种环境因素的协同。各信息化要素间分工合作,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产业链。如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优良的网络和渠道资源等;而IT服务企业在把握中小企业需求和内部流程特点以及系统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运营商与IT服务企业合作,对运营商而言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对IT服务企业而言,有助于解决方案的推广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

(3) 推式信息服务与拉式信息服务的协同。推式服务就是由IT技术与服务企业或者政府、供应链主体企业等发起的,而拉式信息服务是由中小企业提出和推动的。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存在拉式和推式共同作用的情况,如政府推动的信息化工程等。而由企业自身提出的拉式信息服务应该是主流和具有决定性的动力来源。

5. 2信息化模式选择

(1) 集成化平台服务模式。该模式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主要针对企业应用中的公共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综合应用系统,一般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设计。该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管理、财物管理、人事管理等一些共性管理系统。如“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企业信息化研发推广中心”就是一个例子。企业只须登录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即可免费下载系统使用。或者在平台上进行注册,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使用。

(2) 联合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模式就是由若干家企业联合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共同承担开发和设计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投资的一种信息化模式。当前联合体现为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联合和需求方联合等形式。

(3) 一对一服务模式。就是针对单独的中小企业而进行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会购买或者定制一些软件,该模式费用最高,但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情况最好。

6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创新、扩展市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必须注重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务实和创新,研制和开发符合不同背景和基础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尤其是建立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联盟),改变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独立地购买设备、软件、服务等信息化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化恐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也是关键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47-0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化如何发展,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的创新模式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甘肃省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的省份,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引导中小企业走出一条适合甘肃省情的信息化道路是我们研究的着力点。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运用相应的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信息流朝着有利于企业创造价值的地方流动,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运行的自动化,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对风险的抗击能力,最后表现为较高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信息化是在大型企业中以计算机的应用为起点率先实施的,其后逐渐走向信息系统的实施,并逐渐发展到由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来推动信息化的实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准备、启动、开展、持续发展的过程[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针。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SM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对中小企业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便于实施有关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界定方法和标准,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定量标准法,主要把企业资产或资产额、企业雇员数量等生产要素凝聚程度的差异,以及营业额(通常是一年)、生产能力、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等经营性指标作为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另一种是定性标准法,主要把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因素作为界定标准[2]。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首次有了较为统一和清晰的标准,表1。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 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省略平台,其中集成了应用交互、用户接口、逻辑处理、集成处理、数据库以及全球可靠安全设施[12]。类似平台的还有Google的Google Apps,Amazon的AWS等。这些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的发展模式,都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三、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西部大开发加快了甘肃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节奏,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县域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些不仅制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培训计划,定期派员参加培训,甚至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及专职主管,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甘肃省参与建设信息化的县域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很快,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投入的不同,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也不尽相同。早在2006年9月12日,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就在兰州全面启动。该工程是省政府和甘肃电信联合推出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以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为依托,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重点通过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全省企业网上贸易洽谈中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千万”工程的建设,迅速提升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此后的2007年8月,甘肃省政府正式批转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该《意见》明确提到要整合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等体系,逐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事实上,我省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县域工业企业领域,有的企业已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建立了网站;还有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或使用互联网开展业务。部分企业的运用软件、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始建设,有些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3]。

尽管甘肃省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也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省[14],但是这主要是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而言的。从整体上看,甘肃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第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的行业比较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整体上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第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虽然户数很多,但户均规模都很小。2007年,小企业户均产值仅72.52万元,规模效益差,缺乏一批“精”、“优”、“专”、“特”的中小企业。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诸如科研机构、信息情报机构等;第三,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例如,80%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皮革、纺织、印刷、工艺美术、造纸等行业,小煤窑、小建材、小化工、小机械、小冶金等“五小”企业比重很高;第四,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企业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明显不够,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大低于沿海和内地企业[15]。此外,省内地域分布上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也主要集中在以兰州市为重心,辐射河西、天水地区的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如此,这些地区竟然没有一家中小企业实施ERP。造成这种情况的突出原因是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技术的接受和认识属于半输入型的发展态势,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缺乏必要的支持,容易造成数据垃圾或系统闲置,使系统不能为企业提供正常的服务。(二)基于甘肃省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创新模式

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的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与其他地区企业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呼唤创新,盲目照搬其他的信息化模式都可能使西部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所以,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更加渴望适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其信息化状况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析甘肃地域文化不难发现,甘肃在地理上处于三大高原的交接处,居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与戈壁荒漠形成了一个半环状封闭态势,它不但是一个内陆省份,更是一个被地理因素所间隔的内陆省份,即使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还在回响,重要的交通线也贯通全省,也仍然不能打破闭塞的总格局。一直以来,甘肃省大部地区未能脱离农业文明的本色,甘肃地域文化其实就是一个传统农业文明为基调的多重形态的大海,这就决定了甘肃中小企业文化的特质是一种责任感与风险精神、勤俭节约品质和保守思想的揉合[16]。众所周知,文化是创新的基础,而文化保守则意味着创新的缺失,正是在这种基调下,我们需要更加提倡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脱离落后跟风的窠臼,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充分营造出一种创新的氛围。只有这样,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应用成熟的技术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式。李伟超提出的企业、应用服务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三方互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17],引入了中立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提供商,沟通协调企业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对于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还不够,我们需要在突出平台理念即公共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前提下,引入“政府引导”这一不可或缺的理念,只有这样,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才会乘政策之东风,借平台之优势,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也应该是以平台为核心,政策指导为前提,自主适用的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3个方面,图1。(1)公共信息化平台:包括用户接口模块、应用程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其中用户接口模块保证了无线移动用户和网络用户联入平台;应用程序模块提供基于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采购、生产、管理、营销、会计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是后台保障。(2)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不同于前面说过的“ASP模式”,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相应的应用程序服务,由平台进行集成化处理。

(3)中小企业和咨询机构: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一体化平台的使用主体和服务对象,本着自主适用的原则,在平台集成共享的机制推动下实施信息化。咨询公司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中立的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充当,旨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图1 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模式概念模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再缩短,硬件逐渐走向同质化[18],创新的压力势必转移到软件应用和方法流程。所以,在平台建设方面,应当开发和运用新兴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集中式全局的信息服务――“云”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云计算技术可以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随着业界对于Google云计算概念的认可和拓展,继而云计算成为IT应用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我国阿里巴巴正在做云计算储备、中国移动的“大云”云计算平台也已启动[19]。微软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在节约计算机资源、减少成本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肯定会有更新更优的信息技术融合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这些都需要西部中小企业界予以高度的关注。

四、结语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不但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努力营造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环境,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构建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是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模式。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LZUGH08009)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燕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2]陈跃雪,李兴稼.中小企业管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61―171.

[3]2007: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摘要)[J].中国经贸导刊,2008,(05):32―34.

[4]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中西部论坛[EB/OL].[ 2009-11-20]..

[5]关继锋,闫洪奎,杨洪颖.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成果纵横,2004,(02):30―31.

[6]谢贤鹏.中小企业信息化ASP 服务平台实现方案[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05):83―85.

[7]钱莎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

[8]赵冠骅.SaaS+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平台[J]. 信息与电脑,2008,(02):37―42.

[9]王大海.以SaaS助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6):40―41.

[10]朱泽民,陈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企业技术开发,2008,(01):77―79.

[11]信息化水平低成掣肘,中移动助中小企业突围专题[EB/OL].[2009-11-25].省略/dl100/.省略[EB/OL].[2009-11-25]省略/force/.

[13]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EB/OL]. [2008-11-1].省略/articlehtml/20088959.htm.

[14]王玉珍.甘肃信息化建设及评价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19―123.

[15]潘锋.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5―54.

[16]李少惠.中小企业文化生态的聚合与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40―267.

[17]李伟超.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模式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06,(02):200―203.

篇9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其他“四化”[①]并列,体现了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1]是指企业以流程重组为基础,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和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具有投资大、持续长、滞后性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其存在观念、资金、技术方面的劣势,企业迫切需要根据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动态的发展计划,但又无能为力指标体系,因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实用、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现状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2]是指对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特定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一定经营期间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和信息化的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也不成体系。

徐强、戴芸(2003)从系统观点出发设计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多维动态评价指标体系[3];李晓青等(2008)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服务、战略与发展四个角度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N)算法进行了应用研究[1];王江涛,周泓(2009)利用IT平衡计分卡(IT Balanced ScoreCard, IT BSC)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IT价值贡献、IT用户满意度、IT内部过程和IT学习与革新为准则的指标体系[4];邵宏宇,郭伟(2009)构建了以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绩效指标体系[5]

以上指标体系都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针对性、实际性,不能突出反映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因此本文在邵宏宇,郭伟(2009)的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IEC)颁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具体特点,在多次咨询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后,进一步提出了表1所示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1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含义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A

财务指标

(B1)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的比例

销售收入增长率(C2)

信息化对销售收入增加带动情况

利润增长率(C3)

信息化增加利润情况

用户指标

(B2)[②]

老用户满意度[③](C4)

老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前后的整体满意程度对比

新用户满意度(C5)

新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整体满意程度

战略指标

(B3)

信息化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C6)

领导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认识程度

信息化的预算投入(C7)

反映信息化未来发展财力投入

信息化部门人力投入(C8)

信息化人员比例

信息化部门人员学历构成(C9)

信息化人员知识水平

应用指标

(B4)

计算机数量(C10)

企业信息化硬件设施水平

网络通信水平(C11)

网络通信水平

网络安全措施(C12)

应对网络安全能力

网站水平(C13)

企业网站内容及维护水平

2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各层中的元素(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各自权重,从而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指标体系,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层次单排序,最终实现层次总排序。本文通过专家赋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mceAHP[④]软件计算权重并检验一致性,最终得到判断矩阵。

具体步骤:

第一步: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法将上层元素A做为准则,对下一层元素B1,B2,…,Bn(n=1,2,…n),表示B1,B2,…,Bn(n=1,2,…n)相对于A的重要程度。

第三步:求各层权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本文中,采用mceAHP软件进行计算,以指标A-B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表2:判断矩阵A-B为

A

B1

B2

B3

B4

B1

1

0.17

0.27

2.5

B2

6

1

1.53

15.5

B3

4

0.66

1

10.5

B4

0.42

0.15

0.12

1

所得权重

0.09

0.53

0.35

0.03

CR=0.0005,Rmax=4.0013CI=0.0004 RI=0.9

CR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其它指标权重。

总的计算结果:

表3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权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A

财务指标

(B1)

0.09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0.35

销售收入增长率(C2)

0.24

利润增长率(C3)

0.41

用户指标

(B2)[⑤]

0.53

老用户满意度[⑥](C4)

0.75

新用户满意度(C5)

0.25

战略指标

(B3)

0.35

信息化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C6)

0.27

信息化的预算投入(C7)

0.21

信息化部门人力投入(C8)

0.19

信息化部门人员学历构成(C9)

0.34

应用指标

(B4)

0.03

计算机数量(C10)

0.14

网络通信水平(C11)

0.25

网络安全措施(C12)

0.24

网站水平(C13)

0.37

3. 数据含义

通过上面的数据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用户指标(B2),战略指标(B3)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用户满意程度,尤其是老用户的满足程度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至关重要,而评价体系中应用指标(B4)中的计算机数量指标(C10)得分较低指标体系,这也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硬件设施条件已具备,而不再是专家着重考虑的因素。

4.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地域、行业、规模特点各异,注定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漫长、曲折,且规律性差,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深入发展。

4.1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科学决策,层层递进

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它的目的是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实施企业信息化,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全局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全面、科学地分析企业的整体环境,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现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方针,不断推进内外整合,规范业务流程、消除信息孤岛,最终全面实现信息化。

4.2争取主动指标体系,按需、量力实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的初期阶段,一方面要争取主动,而不是被动实施;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人力、物力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量力而行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计划书。

4.3分层、分重点管理,全员参与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自始至终都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比如企业流程再造需求的支持、培训工作支持、高层领导支持和组织机构支持等。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要以“分层管理、全员参与”为原则,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分层次的、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另外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人机互动的系统工作,这就要求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不断组织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信息化素质和技能,增强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竞争力才能更强,所以,全员参与是取得信息化事业成功的关键。

4.4以政府为支助,积极争取政府帮扶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其自身水平,尤其是资金、人才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制约指标体系,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充满着先天性的不足,这种不足,单纯地依靠企业自身去完善,不切实际,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方面大力帮扶。比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信息化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保障信息化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的实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等等都与政府息息相关,因此,以政府为支助,积极争取政府帮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晓青,刘炳辉,颜全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2):15-17.

[2]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

篇10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由美国的Gartner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的[1]。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顶峰和成熟阶段,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因此,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重新设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内外各种动态,为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分析奠定基础。ERP系统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1.2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总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由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即采用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分析与改进,重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的管理革命。

中小企业是这个时代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发展迅速且迫切地渴望成长,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有着行业分布广、IT需求千差万别、IT水平低、投入少、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等特点,所以它们需要最实用的高品质信息化产品、最可信赖的销售管道和最完备的专业服务。而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却很少是专为中小企业需求定制,且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IT需求,使中小企业信息化陷入尴尬境地。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外部来讲,融资环境不公平,行业准入条件不公平,缺乏充裕、优质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供给。从内部来讲,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直线职能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粗放、不规范,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等状态,而且管理人才奇缺,很少有人受过管理专业的训练。外部环境的改善要依赖于政府,而内部条件的改善则应来自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其实质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然性,通过求新求异整合管理资源,促使管理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整体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使企业真正发挥其小而精、适应性强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对于以客户管理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线、以绩效为目标、以网络为平台的客户资源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求最为强烈。中小企业希望以最经济、实用的方式进行IT投资。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SAAS服务、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概念伴随着这些需求,在国内悄然兴起。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投资一般占投资总额的8%,而我国仅仅占0.3%!采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国外一般达到60%以上,但在我国也就是13%左右。信息化程度相当低。

三、目前ERP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几乎都配备了电脑和网络,进行电子化或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可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已经着手ERP建设。但是在目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ERP应用的仅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8%,其中实施ERP建设成功率不到10%,这使很多企业陷入两难的困境。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拉出阴线。金融海啸蔓延全球,国内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制造型企业,而ERP的应用主要以制造型企业为主。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企业业务不规范,信息化需求柔性大。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职能分工比较粗放,决定了信息化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业务变动的节奏,有效匹配新的业务模式。信息系统要做到有高度,且必须要便捷、灵活。这是一对矛盾,对于信息化基础并不好的中小企业,其挑战性更加大。

3.2企业发展快,信息化需求变动大。作为中小企业其业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整个业务发展形态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信息化需求刚刚提出来不久,还没有等信息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常常会马上出现彻底推翻原先需求的困境。

3.3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由于企业间竞争压力大,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的,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

3.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缺乏的是人才,对于信息化人才更是如此。往往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不高,源于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信息化专业人员得不到发展、提高。虽然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境,但各大软件厂商仍然将中小企业ERP市場当作了必争之地。他们认为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相信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小企业对ERP的需求将不断呈现增长趋势。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合理的信息化可以完善企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研发、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降低成本、提高风险控制上增加投入。

(2)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国内外信息化方案解决商开始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国情,推出适合这一广大群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低投入,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虚拟化与云计算让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中国国内企业信息化行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他们将直接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4.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高复杂度。中国复杂的国情,以及中国上千万的形形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千差万别;认识度不足、认可度不够。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了解程度不足,对信息化再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上的认可度不够;资金能力不足。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2)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少兴趣,表现为:一部分企业消极的抵制信息化;一部分企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拒绝进行信息化建设。

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不断的推动广大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而激励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把握住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人认为,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快捷的推行ERP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全员参与,企业负责人是关键。

ERP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软件培训,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模式和业务架构转变、岗位职能调整等许多方面。由于损害到部分人的长期或短期利益,ERP的实施常常会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只有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坚决支持,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地实施ERP。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扮演着局部目标和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管理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基层员工是业务流程的日常参与者,软件的日常操作者;必须让他们理解如何利用ERP提高日常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当注重对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自己应当如何配合项目小组、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厂商的工作,调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才能使为ERP实施付出的时间、金钱得到切实的收益。

5.2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涉及多个方面:第一,制度基础。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第二,业务流程基础。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第三,数据基础。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第四,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包括了企业员工素质、能力、责任心以及各种人力资源政策。ERP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员工的操作能力、岗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实施ERP。

5.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

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量力而行,分阶段、目标、有层次的推进执行。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实现企业信息化应该是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全面信息化得过程。随着投入使用的ERP子系统逐渐增多,企业信息集成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优化资源运用,缩短采购提前期和生产周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收益也日益显著。企业领导者应该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中长期的ERP应用所应该覆盖的业务流程领域,并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出明确、可量化的目标。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ERP应当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求,优选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收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收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实现了应用财务软件对资金流的管理。而CRM(客户资源管理)、SCM(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情况则不容乐观。电子商务更是很多中小企业只能仰望的概念。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幾年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未来会很光明。B2C、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从淘宝的营业额就可见一斑,淘宝更是提出了下一部计划:在2014年实现10万亿的年营业额。电子商务是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平台,可惜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程度非常低,这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5.4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

各个企业实施的ERP项目中所覆盖流程、流程中要求的功能点不尽相同。不同的ERP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覆盖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的全面性、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目前国内的ERP厂商,有些是从财务软件转型做ERP,在财务模块上的功能相对较弱。国外的ERP厂商水平相对较高,但在本地化支持和价格缺乏优势。企业应该根据需要和承受能力量体裁衣,在考核了ERP软件商的公司资信、ERP软件产品演示、样板客户调查结果、合同费用、实施人员和实施计划、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后再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低成本的虚拟化、云计算方案让中小企业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得到高效率、高效益的双效回报。软件、硬件企业对虚拟化、云计算的投入逐步提升,从戴尔等国内PC巨头,Oracle、Microsoft等软件巨头的虚拟化发展战略中就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信息化再稳步前进、逐步执行的同时,也要敢于使用高效率的新技术,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新鲜动力。软硬结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现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软硬服务商的完美合作,必然会成功的引导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5.5加强项目监控

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第一,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如,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如果达到需求,就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第二,应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工作。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结语

中国企业要想通国际接轨,信息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初露端倪的虚拟化、云计算必将刺激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掌控信息化的浪潮,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资源分配能力、生产效率,是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一个重大课题。相信功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将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送进千千万万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过程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许肇元.DELL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戴尔中国区副总裁).

[2]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3]王茂林,赵涛.国内钢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篇11

那么,云计算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究竟能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带来什么影响呢?在8月10日中关村在线承办的《云时代 2011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高峰论坛》上,很多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增强,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最终产品和价值占GDP的60%,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的税收50%,提供了约80%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约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我国制造业占了全球制造业的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制造业的大国。但是,这19.8%的工业产值是用了1.1亿人创造的,而美国的19.4%仅仅用了1000万工人创造,GDP按人均排名非常落后。因此,十二五国务院推出要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的庞大,但是具体这个数据有多大?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健翔透露了一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有5000万家企业,其中有1100多万户是法人注册实体,其余3800多万家是个体工商户。如此庞大的企业群,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民生和稳定社会的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

但是,2008年以来自美国的金融海啸,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内需不足、资金链断裂,沿海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或亏损现象。王健翔表示:“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有30%的中小企业是亏损状态。”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却十分落后。工信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做过统计:中小企业上网率达到90%,利用信息网络做营销、采购、电子商务比例只有10%。所以,提高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将直接促使我国经济的发动机更加高速地运转。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受信息化本身的制约,中小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甚至是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相对比较低。

来自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技术总监方兴也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现状分析了国内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第一,市场竞争压力大,包括人员压力,资金压力都非常大。

第二,人员技能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不足。

第三,资金缺乏,缺乏信息化的长远规划,行业的应用和信息化是没有的。

第四,缺乏信息化的投入,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在50万之内,在营业额的比例是1%。

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遇到的种种困难,国家工信部正在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应对方案,希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摆脱困境。王健翔表示:“工信部在十二五的规划当中,明确提出来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从法定的环境,项目资金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

云计算应用你触手可及

业界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对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

云计算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内外部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伟库副总裁傅毅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互联互通。傅毅提出企业2.0的应用,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基于同样的协同平台,和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充分地融合,使得以人为中心、以业务为中心的模式变得更加清晰,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平台,包括企业的技术,实现和自己的客户直接互动,和供应商紧密协同,充分地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结合在一起。

据了解,目前用友的伟库和畅捷通都已经与北京市祥云工程进行积极地合作,通过这个政府出台搭建的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

联想研究院副院长杜晓黎也认为,云时代中小企业有很大的机会。他解释说:首先,用云计算的方式来做服务而非IT,这对业务流程的改进是非常大的。云计算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以往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做到的信息化水平,这一举措让中小企业发展大大受益。同时,他总结云计算三个价值,降IT成本、改进业务流程以及效率提高,他认为每个价值的提升都在5-10倍及以上。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云计算遥不可及,但是通过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应用,你会发现其实云计算应用已经变得触手可及了。畅捷通云事业金融支付总经理陈春光指出,日常我们经常见到的手机、手机钱包、地图、微信、手机版的财务软件,这些都是云计算比较简单的代表。

云计算的本质是创业模式的创新,有价值的主张,以后有太多的创新模式,包括细分市场,价值链。新时代的到来,商业模式也应该改变,要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的云计算仍未能成功落地,但是已经开始畅想云计算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了。金蝶中小企业事业部产品市场部总经理柴晓波坚信,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一定会被云计算和云的时代改变,所以必须要着眼于未来,来思考如何制定云战略。

云计算该如何前行

云计算的特点在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同时,也会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安全性无法保障是目前业界热议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