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09:18: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包装技术趋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今,产品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受消费者对新食品类型和新包装形式需求这两方面影响。例如,由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消费者们总是在外四处奔波,因而他们现在更喜欢体积较小的包装,以便轻松随身携带食物。这些趋势促使制造商们制造各种新颖的包装,力求在超市货架上脱颖而出,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这一趋势使精确的产品检测更加重要。因为对传统的产品检测系统而言,要在复杂的食品和包装形式中检测出并清除污染物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为产品检测能力做出了贡献。先进的双能技术是X射线检测的最新技术,称为材料识别技术或MDX。此项技术最初用于安全应用场合,提高了传统X射线检测系统的能力,能够检测并排除无机污染物,例如玻璃碎片和石块,而这些在之前是无法检测出来的。MDX能够根据化学成分来辨别材料,因此在不同密度或高速运行下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多种质感的食品,如坚果、沙拉、燕麦、糖果及其他类似食品。
当前,传统瘦肉含量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已无法满足市场对更高的食品质量的要求。先进的x射线检测技术DEXA,除了能对加工产品和成品内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外,还可以提供综合肉类检测,如对肉制品的脂肪含量进行分析。与传统的肉制品检测方法相比,DEXA(双能X射线)能够对输送带上的每份包装或散装肉制品进行检测,并计算出瘦肉的百分比,从而更好地保护肉制品加工商和制造商的利益。显然,与传统瘦肉含量测量方法相比,DEXA技术不需要如采样、脂肪提取、脂肪称重等步骤,从而更加高效。
检测技术在食品饮料及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产品检测在生产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能够帮助制造商们维护品牌形象,并使他们达到国际安全准则和规定的要求,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保护消费者不受劣质产品的伤害。X射线是产品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被食品制造商和制药商们所用。X射线在检测有形异物方面表现出色,因而能确保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除了异物检测之外,x射线系统还能进行其他各种在线检查,例如测量质量、计件、识别缺失或损坏的产品。
各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标准供制造商们遵守,同时又提供了生产和检测过程方面的指南,以便制造商们确定用于集成生产线的系统,以及集成的位置。这些标准包括用作制药行业规范的《优良制造标准》,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CCP分析还能识别生产线中的潜在污染点和危险,通过指示生产检测系统的最佳布置点来预先避免发生污染。以密度复杂的产品――即食餐为例,它可能会造成模糊的检测画面,从而加大了异物检测的难度。因此,食品制造商们应投入一种能够根据化学成分辨别材料的系统。这对检测密度等级复杂的预包装产品,如坚果、袋装沙拉以及其他类似产品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检测技术可以满足食品饮料及医药行业的不同需求
食品、饮料和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遵守法规,以保证在每一个阶段的生产和供应链流程中产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并在产品召回的事件中,实现仔细审查。全球安全法规根据其应用而有不同侧重点,主要是取决于产品质量差异的风险。例如,食品制造商专注于一些质量隐患,包括污染物的鉴别,在加工过程中以及产品损耗,并确保正确的重量和品质,从而避免代价高昂的产品召回。药品生产企业则集中于原料、成分制备过程中的潜在危害。
X9线技术可以帮助食品、饮料及药品制造商识别和清除异物,测量质量和监测填充量,以确保产品数量、质量的一致性。
对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制造商们而言,异物检测和剔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这可以防止发生成本高昂的产品召回事件,并避免公司声誉受损。因此,X射线能帮助制造商们实现这一目标。此外,制造商们还能利用x射线检测品质和监控料位,以确保分量符合要求。分装过量会导致消费者摄入超出推荐量的产品,从而可能造成伤害。同样,确保分量符合要求能避免产品出现分量不足,从而事先避免消费者产生不满。对制药行业来说,根据GMP的规定,其包装药物中必须配有说明书,制造商们可采用x射线技术检测全部产品,确保在产品出厂前均放置有说明书。
人们对于采用X射线检测的安全性还存在一些顾虑。世界卫生组织做的一些研究中表明,这些顾虑是毫无根据的,因为X射线检查的辐射水平极低,并且不损害食品中的营养元素,事实上,它保障消费者免受劣质及污染食品所带来的风险。
在投入一个产品检测系统之前有多项因素需要考虑,包括产品性质、尺寸、包装方式以及需要符合的特定行业标准。例如,瓶装饮料在产品检测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玻璃比其他包装材料易碎,制造商们需要采用诸如x射线之类产品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扫描出玻璃瓶和玻璃罐中无法被以往系统检测出的“隐藏”斑点。
在行业标准方面,HACCP可提供分析,帮助食品制造商们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危害的地方,并制定对应的程序用于减轻风险,使食品制造商们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食品制造商们应遵守HACCP的规定,并选择相应的检测系统。产品系统还应提供检测和去除异物污染、称重等一体化服务,以确保产品质量,帮助制造商们符合国内和国际法规的要求,以及零售商所制定标准。
通过高端的检测技术加速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和药品生产国,中国有责任保证食品和药品制造商们遵守国际安全法规的规定,以使其他国家保持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信心。
伴随出口法规不断地收紧,食品制造商们的安全法规意识也有所增强。目前,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食品安全的更加重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代表正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提高中国食品出口的质量展开商讨。对于制药行业,中国将继续严格GMP以及行业法规的要求,从而为制药商们提供标准化的过程、文档编制和检测。
为进一步加速食品和药品行业的发展,同时又避免对产品安全造成破坏,中国需要进一步严格食品和药品相关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中国还需要制定并进一步落实食品和药品标准和法规,赶追西方国家步伐。
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当今,食品和饮料行业受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说,消费者们更加注重健康,并且要求所购产品的成分全透明化,这一趋势促使制造商们提品的完全可追溯性,并推动制造商的产品有更详细的标签,以提供完整的可追溯性。
中国的食品包装机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机械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内食品加工的大部分包装工作,尤其是较复杂的包装过程基本还是人工操作,从而极可能对被包装产品造成污染,这种状况急需得到改变。目前国家加大力度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包装设备也正在逐步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体系中,对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是个实现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现代食品包装机械汇集了多种学科最先进的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并正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是气动技术。
气动技术,全称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具有高速高效、清洁安全、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轻工机械领域中。在食品包装及生产过程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奶粉充填包装机、酸奶塑杯成型灌装封切机、饮料啤酒灌装机、果冻充填包装机、饼干和面包包装机、薯片充填包装机、灌酱机、肉类包装机等均有大量使用,可以缩短加工辅助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发挥设备的高效性能。
但由于食品包装机械必须要符合食品机械安全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而且工作现场环境一般又较为复杂苛刻,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气动元件,往往会出现不正常现象;而现代的食品包装机械,通常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于一体的设备,组成设备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故障均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大型食品包装设备内有成千上万只元器件,故障的检查、维修难一向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气动设计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气动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应用
在食品生产中,不同的生产区对卫生有不同要求,欧洲的EN 1672-2 标准将食品加工机械的环境定义为三个工作区,分别为食品区、飞溅区和非食品区。根据不同的区域,所需要使用的气动技术及产品也不尽相同。
(1)在食品区和飞溅区,气动技术主要用于分配、装瓶、成形、灌装、配剂、密封等装置中。由于气动元件需要直接或间接与主要生产原料接触,为了防止产生对最终产品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其材质应为无毒、无吸收性、耐腐蚀的不锈钢 ;如果使用铝合金,则应具有一定抗腐蚀能力、无毒性、无吸收性 ;元件内部所使用的橡胶制品如密封件等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在工作环境中应具有耐热、耐酸碱、耐油的稳定性,可接受正常清洗和消毒,不溶解,无毒性、无吸收性,不得有影响产品的气味;工作空气过滤装置应保证不得使5μm以上的尘埃通过;结构及表面应平滑、耐久、易于清洁并达到良好的洗净效果。尽管飞溅区的设计需要和食品区域相似,但材料要求可酌情降低,同时必须保证该设计对食物产品无负面影响。
在这两种环境中应用典型的气动产品有不锈钢气缸、洁净型气缸、易清洗阀岛、不锈钢气源处理元件等。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洁净型气缸,具有自排水功能,所以液体可以直接流掉,还可进行反复清洗,具有可替换性,甚至连安装件也都采用标准件,安装维修都极为方便。
(2)在非食品区域,气动技术主要用于封袋、包装、贴标、检测、加盖等装置中。尽管这个区域的气动元件不需要接触生产原料,但通常仍然需要具有标准化、易清洗、智能环保、结构紧凑等特点。由于现在的食品包装设备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对于气动元件的尺寸也要求越来越紧凑、集成、模块化;此外,先进的食品包装设备普遍采用由过滤器、减压阀和不供油的阀、气缸等组成的无给油气动系统。这种系统在元件需要处预先封入脂,无需油雾器,可长时间工作而不需补充脂,可降低油耗、改善环境、成本低、维修方便、性能稳定。
2 气动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日益提高,食品包装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食品包装机械的研发正朝着高速、多功能化及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微电子、电脑、智能型和图像传感技术等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而应用于食品包装机械气动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也就将成为必然。
这些智能化、网络化的高新气动技术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实现了食品包装机械进一步智能化,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研究吸收,国内食品包装机械的水平也有望得到提升和发展,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人为或机器差错,确保食品机械的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实现食品包装过程的连续化生产,早日与国际接轨。
自2002年以来,蔬菜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优势项目,在宝鸡市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区县将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根据宝鸡市目前蔬菜生产现状和区域地理优势,浅述了未来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1?蔬菜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示范园区初具规模
2009年宝鸡市蔬菜种植面积3.1万hm2,总产量达93.37万t,总产值5.6亿元。其中西甜瓜种植面积1 200 hm2,产量7.2万t,总产值4 320万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 000 hm2,产量60万t,总产值3.6亿元,蔬菜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如太白县高山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种植蔬菜3 500 hm2,凤翔县设施蔬菜示范园面积500 hm2,千阳县中棚蔬菜示范园面积650 hm2,岐山县大棚西甜瓜面积800 hm2,陈仓区太公庙蔬菜示范园面积500 hm2。全市由种植蔬菜(包括西甜瓜)带来的人均收入达到402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5%。
1.2?种植模式多样,栽培水平提高
自2006年以来,各区县推广了万元田种植模式,即菜—粮—菜(亩产万斤菜千斤粮收入一万元),瓜—菜—菜等多种栽培模式,越冬黄瓜—秋延架豆王豆角、越冬黄瓜—礼品西瓜(甜瓜)、番茄—再生茬番茄等高效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且面积逐年扩大,无公害栽培、地膜覆盖、中棚大棚、日光温室、遮阳网、防虫网等栽培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各种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
1.3?销售网络初步形成,销售区域扩大
2006年蔬菜被列为宝鸡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成立了市果业蔬菜局,同时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产销协会也应运而生。一些中介服务组织、销售大户常年活跃在产销一线,全市从事外销个体户达到500多人,2010年宝鸡市销往外地蔬菜近50万t。
2?发展蔬菜产业优势分析
2.1?区域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
宝鸡市地处陕、甘、川、宁交界处,交通便捷,是连接西南、西北和中原的咽喉要冲,是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交汇点,西宝高速公路和西宝南北中三线把宝鸡和全省连为一体,铁路交通可直达连云港、伊犁口岸,农产品贸易非常活跃,蔬菜流通十分方便。近年来,大量优质蔬菜产品已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港澳以及西北五省等地,这就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宝鸡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土质肥沃。总的特点是降水较多,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特别是秦岭山地太白县,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
2.2?自然条件良好
宝鸡地区有山、川、塬多种地形,有渭河、千河及多条山脉支流,土地与水资源较丰富,比较适合各种常规蔬菜和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生产种植。
2.3?种植经验丰富,地方优良传统品种较多
宝鸡市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菜农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太白县紫甘蓝、西兰花、秋豆角,千阳红萝卜、岐山县蔡家坡的紫皮大蒜、“透心红”胡萝卜、扶风县洋葱、凤翔火星水萝卜、陈村黑葱等品种销量逐年增加。另外,许多特优品种还亟待开发和进一步推广。
3?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3.1?发挥区域优势,向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宝鸡市的区域和品种资源优势,调整蔬菜产业结构,以“稳定基地、壮大规模、科学种菜、提高效益、多创品牌、拓宽市场”为目标,发展蔬菜产业。根据宝鸡市蔬菜生产现状和地理条件,制定蔬菜区域发展规划,拟分为南山(太白、凤县)无公害花椰菜示范生产区、川道(陇海铁路沿线四县区)果、根、茎、叶菜示范生产区,塬区(凤翔、岐山、扶风)设施瓜、茄果菜示范生产区,北山(陇县、千阳、麟游)特优菜示范生产区。通过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2 ?发展出口创汇蔬菜,扩建蔬菜保鲜加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TB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31-03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水的获取、保存、利用和排除,自古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全球气温逐年上升,加剧了变暖现象,导致干旱缺水地区越来越多,水土流失现象增加,严重破坏了生态坏境,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水土和抗旱节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选择。应用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保水剂是发展迅速的化学节水技术[1]。
用于农林业的高吸水材料通常称为保水剂(Water Retaining Agent,Agroforestry Superabsorbent AFSA)。它具有能吸收自重几百倍的水成为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水凝胶,吸水后的水凝胶可以缓慢释放水分,保水能力也很好,且加压下也不脱水或脱水很少,而且有反复吸水功能。吸水后的吸水剂相当于在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中形成无数个微型“水库”,当土壤缺水时就会逐步释放其储藏的水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同时,保水剂能增强土壤保水性、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等多种功能,其独特的优点是其他工程方法无法达到的。因而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继化肥、农药、地膜之后第四个最有希望被农民接受的农用化学制品。
基于对国内外高吸水保水材料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从高吸水保水材料的类型、制备技术、性能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评述,据此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1 高吸水保水材料的类型
1966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的G.F.Fanta和C.R.Russell等[2,3]研究淀粉接枝丙烯腈,开始了高吸水性材料的研究。高吸水保水材料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种类繁多。一般按原料来源分为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树脂系[3]。
李铭慧等[5]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性树脂。杨富杰等[4]以蔗渣浆纤维为原料,制备吸水材料。彭娜娜等[5]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林健等[6]以丙烯酸盐、丙烯酰胺、高岭土和淀粉等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斯玛伊力・克热木等[7]以丙烯酸、淀粉和硅藻土为原料,用紫外光聚合装置合成了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树脂。栗海峰等[8]以坡缕石与聚丙烯酸(钠)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以上学者将蔗渣、玉米秆、高粱秆等天然纤维素与高岭土、海泡石、坡缕石、硅藻土等无机矿物原料混合,再与丙烯酸、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中制备不同的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与单纯高分子吸水保水材料相比,它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吸水倍率和较快的吸水速率,而且抗盐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凝胶强度,产品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2 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技术
由于采用的原料、引发方式、分散介质、反应条件的不同,高吸水性材料有不同的制备方法。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主要采用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和逐步聚合三大类[4]。其中水溶液法、反相悬浮法占绝大多数。
2.1 水溶液法
水溶液聚合法是反应性单体和添加剂溶于适当的溶剂,在光、热、辐射、引发剂(或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高聚物的方法。丙烯酸在配制釜中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中和度为60~90%mol,加人水,使单体浓度为30~60%mol,再加人交联剂,通氮气,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后,进入反应器静置聚合(保持氮气),加热水裕使反应温度保持30 ℃~80 ℃,聚合反应2~5 h。得到的凝胶状聚合体,经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吸水剂。其特点是过程简单,可以制成膜状、片状、粉粒粉末状,也可以与其他吸水性物质复合成各种吸水材料。
2.2 反相悬浮法
反相悬浮聚合工艺是以水相为分散粒子,其他溶剂(油相)为分散介质,制成油包水(W/O型)的悬浮液,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的方法。将丙烯酸水溶液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交联剂、引发剂,再用水调节成一定浓度的待聚液。另将分散剂加人反应器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解,通氮气,加热至反应温度。滴加配好的待聚液,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颗粒状水凝胶。接着在反应器中进行共沸脱水,除去水凝胶中的水,并且继续进行反应。脱水后得到含水率较低的聚合物,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得到颗粒状树脂。
3 高吸水保水材料的性能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主要指吸水性能、保水性能、增稠性、强度、稳定性、加工性能、安全性、敏感性等方面。作为农林业使用的保水剂,则更注重吸水倍率、保水性能、凝胶强度等指标。
3.1 吸水倍率
吸水倍率一般指吸水保水材料吸去离子水倍率,吸生理盐水(0.9%NaC1(质量分数))倍率。2010年农业部修订的《农林保水剂》(NY886―2010)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吸水倍率100~700 g/g,吸盐水(0.9%NaC1)倍率≥30 g/g。
影响吸水材料吸液能力的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包括吸水材料的种类、组成、分子量、交联度、基团等;外因包括环境温度、吸水材料的浓度、所吸液体的组成、离子强度、pH值等。
杜建军等[9]研究了不同吸水倍率的聚丙烯酰胺型、聚丙烯酸盐型、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与氮、磷、钾肥料的相互影响,化学肥料能显著降低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并随肥料浓度的增加,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显著降低.供试肥料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程度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硫酸钾>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尿素。
苟春林等[10]研究不同阴、阳离子对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随着各种离子浓度的增加,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下降。各种阳离子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得出的共同结论为:三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一价阳离子。
徐继红等[12]考察了无机盐溶液的浓度、金属离子价态、溶液pH和单体总含量等因素对CMC-g-PAMPS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吸水倍率随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吸水倍率大小的顺序为:NaCl>CaCl2>AlCl3;在相同价态的金属阳离子盐溶液中,CMC-g-PAMPS树脂的吸水能力接近;CMC―g―PAMPS树脂在pH=4~8内能保持较高吸水倍率。
栗海峰等[14]研究了海泡石粘土在0%~10%及20%~150%添加量范围对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重复吸水及抗电解质溶液性能的影响。海泡石添加量在4%和40%~60%范围时,复合材料的吸蒸馏水倍率达到极大值。海泡石添加量大于60%时,复合材料吸水倍率急剧下降。复合材料吸蒸馏水的倍率随各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且海泡石粘土添加量高的复合材料对外界溶液离子强度的敏感程度较高。
3.2 保水性能
保水能力是指吸水后的膨胀体能保持所吸收的水溶液处于不离析状态的能力。它可通过测量水凝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的蒸发速率或在加压条件下的吸液率进行表征。除聚合物本身的性质、聚合条件外,环境温度,矿物含量、粒度以及复合材料的表面交联对吸水保水材料的保水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
孙志明等[13]对四种膨润土样品在纯水及Na+,Mg2+,Ca2+等盐溶液中的滤失量及其离子交换容量进行了研究。Na+,Mg2+,Ca2+等对膨润土的滤失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Mg2+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水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大,膨润土的滤失量不断增加;经过Mg2+,Ca2+溶液浸泡后,膨润土所含蒙脱石的种类由钠基蒙脱石变为钙基或镁基蒙脱石;膨润土经盐水浸泡后双电层厚度变小,保水性能变差;颗粒间出现了离析现象,盐浓度越高离析越严重。
马红梅等[16]考察了以蔗渣、高岭土与丙烯酸接枝聚合复合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复合树脂在自然条件下和在恒温箱内不同温度下(湿度为17%,温度分别为25℃、45℃和65℃)均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同时,复合高吸水树脂在2000 r.min-1离心30 min仍具有高达96.1%的保水率,具有优良的离心保水性。
凌辉等[17]考察了粉煤灰-伊利石/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复合材料的保水性,在 25℃条件下干燥8 d,吸水凝胶还可以保持50%的吸水量。
周潇雨等[18]考察了多孔颗粒材料内孔表面分形特征及与其保水性能的关系,多孔颗粒的内孔表面的分维值介于2.0882~2.1935之间,且分形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8,强的相关性说明内孔表面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多孔颗粒材料保水性能与其内孔表面分雏呈负相关。
3.3 凝胶强度
凝胶强度是农林保水剂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凝胶强度是指保水剂吸水后水凝胶在土壤中保持一定强度和形状的能力。一般而言,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互为矛盾。吸水倍率越高,保水剂的凝胶强度越差。在农林应用领域,若凝胶强度小,产品一旦吸水释水后就胶结在一起,造成土壤板结,损害植物根部成长。
要提高吸水后水凝胶凝胶强度,可采用提高交联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交联度越高,保水剂的强度也越高,否则反之。但值得注意的是交联度提高,吸水倍率也会减小。因此,必需根据所要求的吸水倍率和吸水速度,控制一定的交联度,以达到相应的强度。
余文洁等[15]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基体,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分别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甘油、聚乙二醇600(PEG600)、Ca(NO3)2・4H2O为交联剂,制备魔芋超强吸水树脂(KSAP),实验表明,以MBA为交联剂制得的KSAP的凝胶强度最大,可达到153.7 g/cm2。
4 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发展趋势
综上可见,目前在高吸水保水材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由于高吸水保水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工业、农业、食品、建筑、日用化工等领域,尤其是沙漠改造、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旱保苗、增产增收等农林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我国来说,加强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发展趋势可以概化为下述四个方面。
4.1 丰富高吸水保水材料的类型
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都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材料,利用它们合成可降解材料应用于社会生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淀粉、纤维素与无机粘土矿物复合制备高吸水性材料,可以改善纯有机吸水树脂凝胶强度较低、耐盐性能差、生产成本较高等不足,提高材料综合性能。
我国无机黏土矿物的种类很多,如蒙脱土、高岭土、蛭石、伊利石等,它们不仅具有表面多羟基、可交换性阳离子、分散性和亲水性等特点,而且它们本身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用来制备多功能的无机矿物粉体/有机树脂吸水保水复合材料。
4.2 简化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工艺
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以溶液法、反相悬浮法为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由于介质和溶剂的加入而减少了反应器的有效利用空间,而且合成后的产品需要过滤、洗涤、脱水、干燥等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增加了生产成本。如何简化制备工艺,对高吸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3 加强机理研究,进一步提高吸水保水材料的性能
吸水保水复合材料在吸水性能和凝胶强度等方面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其机理尚不清楚。加强此类复合材料反应机理、吸水机理、反应过程动力学、凝胶微观结构及其性能间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耐盐碱性、凝胶强度和使用寿命。
4.4 进一步降低吸水材料的原材料成本
吸水保水材料的性能与成本直接影响多功能保水剂的性能和成本,而保水剂的价格是我国大范围使用保水剂的关键所在。
与淀粉、纤维素合成吸水材料相比,无机矿物/有机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成本已下降20%~30%。但由于丙烯酸单体价格仍然是原材料成本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且矿物添加量只有在27%~50%时的性价比最高,因此,单靠添加矿物来降低保水剂的原材料成本也还是有限度的,如何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占斌,李茂松,朱书全,等.农用保水剂应用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Fanta G F,Burr R G,Russell C R,Rist C E .J.Polymer Sci.1966,10:929.
[3] Fanta G F,Burr R G,Russell C R,Rist C E.J.Polymer Sci.1966(B4):765.
[4] 吴季怀,林建明,魏月琳,等.高吸水保水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李铭慧,郭明,高兴军,等.玉米淀粉接枝顺丁烯二酸酐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制备和保水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2,40(12):147-149.
[6] 杨富杰,朱红祥,夏南南,等.微波辐射制备蔗渣浆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J].中国造纸,2012(4):6-10.
[7] 彭娜娜,李倩,高宝玉.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3,44(1):79-83.
[8] 林健,牟国栋,杨雪.淀粉-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和性能[J].科技导报,2010(14):90-94.
[9] 斯玛伊力・克热木,买买提江・依米提,司马义・努尔拉.丙烯酸-淀粉-硅藻土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紫外光引发合成及其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2):166-171.
[10] 栗海峰,范力仁,景录如.坡缕石/聚丙烯酸(钠)高吸水复合材料的溶胀行为[J].复合材料学报,2009(3):24-28.
[11] 杜建军,王新爱.不同肥料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及养分吸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27-31.
[12] 苟春林,曲东,杜建军.不同价态离子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2):52-55.
[13] 徐继红,赵素梅,谭德新.羧甲基纤维素-g-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高吸水树脂的吸水与保水性能[J].石油化工,2012,41(11):1307-1311.
[14] 栗海峰,范力仁,徐志良.海泡石矿物含量对海泡石/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1):59-62.
[15] 孙志明,于健,郑水林,等.离子种类及浓度对土工合成黏土垫用膨润土保水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0(9):1826-1831.
[16] 马红梅,廖秀燕,黄琳娟,等.蔗渣纤维/丙烯酸/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保水性能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3(5):50-51.
“我对胜任这份工作信心十足。”
这种对话常在面试情景中出现,有些求职者为了能进入某家中意公司的大门,无论对方招聘什么岗位的人员,都先去试试再说。其实,对于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果你技能或长处并不在行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即使你侥幸过了关,日子久了,你自然会露出马脚。从事一份力所不能的工作,整日在强压下上班,也不利于你的事业发展,甚至会让你感到痛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只看眼前几个月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大四下半学期的日子就在找工作中度过,投简历、面试、等通知。在没有回音的日子里,真是既痛苦又迷茫。
其实,坐以待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何不利用这段空闲多考几张证?四级英语可以抓紧升级了;口语不好的,即使不考“高级口译”,那起码也得多去英语角练练嘴吧;知道你是计算机老手,但口说无凭啊,劳烦考张等级证书,好歹可以拿得出手呀。总之,让自己充充电,亡羊补牢绝对不算晚。
1 目前果蔬贮藏保鲜的技术
1.1 冷藏保鲜技术
冷藏保鲜技术是指将水果蔬菜贮藏在0℃或者是略高于果蔬冰点的低温环境中,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缓果蔬氧化变质的速度,从根本上减少果蔬病原菌的发生率以及有效地降低果蔬的腐烂率,从而达到延长果蔬贮藏期的目的和果蔬保鲜。冷藏保鲜技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气温比较高的季节及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冷藏保鲜技术,但是在使用冷藏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果蔬的冷冻害,以及耐低温细菌的滋生和繁衍,因此冷藏时间不宜过长。
1.2 气调贮藏保鲜
调节气体成分贮藏是最先进的果蔬贮藏保鲜方法,通常称之为气调贮藏。气调贮藏一般分别为人工气调贮藏和自发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一种改变果蔬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来保鲜产品的方法,指的是采用低温,降低氧气的浓度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减少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和繁衍以及果蔬代谢作用的活动,从而有效地减缓果蔬成熟衰老的速度,使果蔬保持较高的新鲜程度以及延长果蔬的寿命。
1.3 减压贮藏技术
减压贮藏又称真空贮藏和低压贮藏(IPS),它比冷藏技术和气调保鲜技术有明显的进步,在国际上被称作是“21世纪的保鲜技术”。它的技术原理与真空保存塑封相接近,就是将果蔬放置在比较封闭的空间里,抽干里面的空气,使果蔬贮藏空间内部气压小于正常气压的1/10,并根据果蔬的特性进行适量的加湿,保持贮藏空间高湿、低压、低氧的空气,直到果蔬的使用。减压贮藏技术具有迅速冷却;快速降氧、随时净化;高效杀菌,消除公害;耗能低、功能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果蔬的长途运输。
1.4 防腐保鲜剂技术
防腐保鲜剂是用化学方式处理果蔬变质腐烂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杀死果蔬中的细菌,并形成保护膜来抵制细菌的二次滋生和侵害,从而延缓果蔬的变质腐烂速度。目前,防腐保鲜剂的种类繁多,有吸附型防腐保鲜剂、溶液浸泡型防腐保鲜剂、防护型杀菌剂、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新型抑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草药煎剂、熏蒸型防腐剂、蜡和涂膜剂等10多种,并且防腐保鲜剂技术在不断地探索和进步,最终实现防腐剂无污染、无副作用、耗能低、功能多的目标。
1.5 辐射贮藏保鲜技术
辐射保鲜通常是利用60Co和137Cs等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у射线和Ⅹ-射线以及加速电子穿透有机体,使果蔬中的水和其它物质电离生成游离基或离子,对散装果蔬和袋装果蔬的虫害、细菌进行彻底消除,从而保持果蔬的新鲜程度。经过辐射贮藏保鲜的果蔬,本身的颜色、形状、味道都会保持原状,适合长期贮藏。辐射贮藏是比较天然、环保的保鲜技术,具有耗能低的特点。
1.6 生物保鲜技术
生物保鲜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果蔬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果蔬原有的质量。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的催化作用,抑制果蔬的氧化和微生物的滋生和繁衍,适合于各种果蔬的保鲜。生物保鲜具有贮藏环境小并且容易控制、无污染、耗能低、成本小等特点,因此是现代果蔬保鲜的重要环节。
2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完善的果蔬保鲜系统
随着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果蔬的新鲜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应该不断地开发和创新果蔬贮藏保鲜的技术,建立完善的果蔬保鲜体系,减少果蔬在贮藏和运输方面的损失,实现果蔬产业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2.2 促进果蔬贮藏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高营养果蔬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促进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多样性势在必行。
2.3 建立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信息网
随着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立一个果蔬贮藏技术的信息网也是大势所趋,在信息网上将果蔬的种植、生产、加工、贮藏保鲜、运输以及销售信息系统化,有效地实现果蔬减损、保值、增值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果蔬市场的繁荣也与日俱增,果蔬的贮藏保鲜是减少果蔬种植者损失、促进贸易的有效方法。因此,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对果蔬产业健康、有序、规范化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果蔬贮藏保鲜技术,以提高果蔬的商品价值,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前言
在上面的摘要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即,我国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对电力相关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在一些尖端领域已经到达或者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总之,我国在电力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即来自电力系统容量的日益增多,用电量的不断加大等。因此,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传统的继电保护定期检验制度已逐渐不适应现代电网运行检修的要求,并且传统定期检验存在着检修效率和检修针对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回顾与研究,从整体上概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并总结和提出了未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即朝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希望对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整体概述
1.1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它具体所指的是什么?据研究,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它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的时间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1.2其次,我们来说一说电力继电保护的作用。在整体上来看,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不仅快速的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度,而且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用,还可能在满足系统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降低一次设备的投资,也就是说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还缩减了对电力设备的投入资金。其次,电力继电保护器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在电力系统中某些故障的及时解决是我们人工无法做到的,如在切除故障元件,在这些工作中,所需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之一秒,我们工人是根本无法完成。而在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继电保护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切除故障元件上,还在与充分保护整个国家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上面。因为,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与发展,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微机硬件也在不断完善,这就推动了继电保护装置与电力其他的保护、控制装置、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样,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
1.3第三,我们在来说说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我们知道,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就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持续不间断的供电。因此,它能否正常运行与实现和提高电网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当今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所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所以,我们只有对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注入新的技术,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使其不断满足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
2、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一、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在6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只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在60年代中期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年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已开始研究,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尤其是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KV晶体管方向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外国进口的历史。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学院以及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等都开始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技术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年和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一)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地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开始,不到五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开始,发展到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1988年,天津大学已开始研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因为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求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动联网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在计算机保护发展的早期,曾试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为继电保护装置,但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和存储容量都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用成套工控机作为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发展方向之一。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需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研究。
(二)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为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每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越多,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越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四)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距离保护很难正确判断故障位置,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而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又对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He Jiali,Luo Shanshan, Wang Gang.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 Distributed Bus Prot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1997,12(4).
[7] 陈镜羽,黄 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8] 王璀一.电商争相进军生鲜市场冷链物流和保鲜仓储成考验[EB/OL].,2014-02-27.
中图分类号:TS941.79 文献标志码:A
The Study on Testing Technology of Clothing Thermal Proper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mal manikins are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lothing thermal insulation, i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e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 clothing; thermal property; thermal manikin; testing technology
P于平面状纺织品保温性的测试,国内外标准测试方法都采用平板式保温仪进行测试。而服装通常是由面料、里料、辅料和填充材料等缝制成的三维曲面状产品,其保暖性和热舒适性不但与各种原材料性能有关,还与其组合方式高度相关,因此必须测试考核服装成品的保暖性。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就服装保暖性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 服装保暖性检测设备分析
服装的热阻是衡量服装保暖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一直用“暖体假人”或“出汗假人”测试曲面状服装的热阻。
1.1 暖体假人的发展回顾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研发暖体假人,试图通过一个近似人体形态的假人模拟人体与环境间的热湿交换。它的身型高度和三维尺寸和普通成年男子相似,由头、胸部、背部、腹部、臀部、上肢、手、下肢和脚等解剖段组成。暖体假人本体由铜、铝或玻璃钢制作而成,可采用内部加热、内表面加热和外表面加热,当采用内部或内表面加热方式时,为了保持外表温度均匀,必须用高热导率的材料制作外壳。
当前已经有三代暖体假人,第一代暖体假人为单段假人系统,不能反映人体温度分布,且不能活动,只能用于服装热阻的一般测试。第二代暖体假人为多段暖体假人(图 1),每段采用单独控制的加热系统,从而实现了每段体表温度的单独受控,而且假人可以模拟人体不同姿势,做一些简单运动。第二代暖体假人较第一代有了明显的改进,由简单的静态试验发展到了动态模拟的需求,仿真性更高。第三代暖体假人也叫出汗暖体假人,除了可以模拟人体比较复杂的动作以外,实现了假人出汗,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人体、服装和环境的热湿交换过程,对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做出综合评价。
1.2 暖体假人的最新进展
现阶段暖体假人只适合测试某些特殊职业装的保暖性,由于“假人”形体为特定尺码的男体,对于款式多变、大小号尺码分布很广的市场销售服装,“假人”的不适用性显而易见。再者,目前“假人”给出的保暖性指标与全身或半身或某些段(图 1)的单位面积的平均散热功率对应,多数衣服很难刚好覆盖其全身或半身的某些段,衣身和袖子长短、开领高低等款式变化对整件服装散热功率的影响都会被计入保暖性指标。因而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的现有暖体假人却不能给出任意款式、尺码服装的有效保温部位的保暖性,应用价值不高。
2015年,东华大学和山东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出LD-1型服装保温性能测试仪(图 2),是考虑服装三维空间结构和材料热阻测试条件的简化假体。仪器测试主机是由紫铜制作的恒温暖体,没有四肢,前后身为 2 立的曲面保温仪。凡是容易因服装款式变化引起测试误差的部位都设计为热护板,可保证测试板只向其法向的服装部位供热。热护板与测试板的表面温度都控制在“体温±0.1 ℃”范围,体温可设计为33、34或35 ℃。服装热阻只用测试板的散热量和面积计算,与热护板散热量和面积无关。并且考虑羽绒服等产品保温性的不均匀性,每块测试板与热护板都被划分为数个区域,各区域独立测温和进行恒温控制。考虑环境温度也参与试样热阻计算,假体距离测试板25 ~ 30 cm的法向空间内安装有 4 个环境温度测头,测量精度±0.1℃,测试时间段内 4 个环境温度测头的平均温度用于试样热阻计算。与传统暖体假人相比,该仪器结构大幅度简化,只测试上装代表性部位的传热性能,仪器造价低;试样适应范围广,假体三围可以增大1.0 ~ 10.0 cm,以便测试不同尺码的上装;结构设计可剔除开领高低、衣服长短、开衩大小、边缘效应等服装结构对保温性测试值的影响。
2 服装保暖性检测方法分析
对比研究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保暖性的国际标准ASTM F 2732-2011与BS EN ISO 15831:2004,两者从适用对象、测试环境、仪器设备调试、试样准备、计算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热阻的检测方法,对比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这 2 个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适用对象都是人体穿着的整套服装,包括外套、衬衣、牛仔裤、男士内衣内裤、袜子、运动鞋、手套、帽子。而针对市场流通中单件服装,这样的检测方法无法标识其保暖性指标,也就是说现有的标准在实际产品测试评价中的可用性很低。
测试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3 个因素。对于服装保暖性测试的环境温度,2 个标准给出的是一个范围,更注重的是对温度稳定性的控制。而研究结果表明,服装内外温差的大小势必影响其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服装热阻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有较为显著升高趋势。所以服装热阻的测试必须界定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上,仅仅给出温度的取值范围是不科学的。对于服装保暖性测试中相对湿度的控制,2 个标准都只是对控制的精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因为在推荐范围内相对湿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不明显。对于服装保暖性测试的环境风速,2 个标准的要求相同,都是给出的固定值。实际上外界的有风环境会扰乱边界空气层与织物内部的含气量,并增强对流散热,最终导致服装热阻下降。在软风风力范围内,随着风速的增大,服装热阻呈线性下降趋势。对保暖性要求较高的服装往往是在寒冷冬季穿着,风力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沿海和高原地区。2 个标准设定的0.4 m/s的风速相当于 1 风的风力,这样的测试条件与服装的实际穿着使用环境大相径庭,其测试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使用中的保温性。
暖体假人的体表温度实际上是模拟人体的体表温度。实验研究表明,在正常生活、工作状态下,体表温度在32 ~ 35 ℃时,人的感觉都是比较舒适的。服装保暖的目的就是要维持人体的体表温度使其处于舒适状态,所以暖体假人的体表温度应该是人体的舒适体表温度,取值在32 ~ 35 ℃之间即可。
测试服装的尺码要求是合身,与穿着情况相符,这实际上是模拟人体在真实环境中的穿着状态。但是“合身”只是一个定性描述,它没有给出服装与暖体假人配合的准确宽松度,而宽松度的数值决定了暖体假人与服装间的空气含量。在无风情况下,静止空气的含量会影响服装的热阻测量值;在有风的情况下,流动的空气层会形成风洞效应,从而影响服装的保温性。所以定性描述的服装尺寸势必导致测试误差。
服装热阻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是也存在一些应用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国内外的服装热阻表征的是服装单位面积的隔热效果,不能直接反映服装对人体单位面积的保温效果,因为同一人体穿着同一尺码服装时表面积因款式而变化,在传统定义下不同款式服装的热阻值之间失去了可比性,不利于消费者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服装试样的表面积计算非常繁琐。ASTM F 2732-2011与BS EN ISO 15831:2004都采用服装面积系数fcl完成暖体假人体表面积与服装试样表面积的换算,而fcl的准确测量需要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非常耗时。所以ASTM F 2732-2011为了方便起见,就对fcl的取值做了明确的规定,1#套装、2#套装(标准规定的套装组成)和冬季套装fcl分别取值1.25、1.30和1.35,这样计算数值的准确性势必下降。上述 2 个问题都与试样面积相关,东华大学的发明专利“一种模拟体形的成衣保温仪的热阻计算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 2 个问题。它将热阻定义为:标准人穿上合适尺码的服装试样由瞬态传热转变到稳态传热以后,标准人的体表温度和服装20 ~ 60 cm处空气层温度的差值与体表单位面积散失的气态热流功率之比。这一新的表述既避免了服装表面积的繁琐测量,又使得热阻的实用意义增强。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服装保暖性的科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2 个方面,一是精确实用的检测仪器,二是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也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3.1 暖体假人的设计改进
传统意义的暖体假人由头部、胸部、腹部、背部、臀部、手、腿、脚组成,至少需要15个模块构成假体,结构非常复杂,且尺码或型号单一,只能测试某一规格型号的服装,再者测试时必须穿着内外、上下全套服装,测试步骤繁琐。LD-1型服装保温性能测试仪克服了暖体假人结构复杂、型号单一的缺点,但它只是针对上装保暖性测试的简化假人,仅是服装保暖性测试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套完整的服装保温性能测试仪还须进一步研发下装或裤类、袜类服装的保温性能测试仪。
3.2 服装保暖性的检测方法研究
为形成全面、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方法,需解决以下 3 方面问题。首先,研究确定服装保暖性测试的标准环境。测试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会影响服装保暖性的测试结果,尤其是温度和风速 2 个因素。确定这些因素的关键应该是明确服装的实际使用环境,只有在接近使用环境的人工气候室(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测试服装热阻方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所以防寒服必须在低温下测试,户外服应该在比较强的风速下测试。定性描述是不够的,必须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标准环境条件,这需要调研全国范围内代表性地区在冬季的温湿度、风速等环境条件。
第二,需要定量规范服装与暖体假人配合的宽松度。宽松度因人而异,因服装类型而异,例如正装和休闲装,在实际穿用中的宽松度不同。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结合人和服装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数值。
第三,需要推算服装热阻与使用环境温度的对应关系,在服装或其产品介绍上标识其适合的使用环境温度。服装热阻应该能给人们出行给出合理性建议,热阻与环境温度的对应关系就尤其重要。这需要调研分析人体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资料,汇总分析出中等运动和轻微强度下的健康中年人、儿童、老人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根据不同人的体表散热量,计算出所需服装热阻与使用环境温度的图表对应关系。
4 小结
目前国内外服装保暖性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尚不健全,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研制科学实用的服装保暖性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可帮助企业科学评价产品性能,有利于研究开发防寒服、户外服、舒适内衣等高档服装,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梁方阁,于俊元,赵国通.ANSI/ISEA 201-2012《冷环境下保暖服装分级》标准介绍[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2(5):32-35.
[2] 黄建华.国内外暖体假人的研究现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6):24-29.
[3] Fonseca G F.Sectional dry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of clothing in wind [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1957,45(1):30-34.
[4] McCullough E A, Rohles F R.Quantifying the therm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clothing systems[J].Human Factors,1983,25(2):191-198.
[5] Meinander H.Determination of clothing comfort properties with the sweating thermal manikin[A].In:Proceedings of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rgonomics[C].Maastricht Netherlands:TNO-Institute of Perception,Soesterberg,Netherlands,1992:40-41.
[6] Tamura T,Tomizawa M.Thermal control system for a sweating manikin[J].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of Japan,1993,44(8):671-677.
[7] Richards M.Development of a sweating agile thermal manikin(SAM)[A].In:Richards M.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Thermal Manikins[C].Lerchenfeldstrasse,Switzerland: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Testing and Research,2001:1-4.
[8] Fan J,Chen Y S.Measurement of clothing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oisture vapor resistance using a novel perspiring fabric thermal manikin[J].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13(6):1115-1123.
[9] 李俊,张渭源,李学东.暖体出汗假人的研制[J].东华大学学报,2003,29(6):62-65.
[10] 姜志华,R玉红,曾长松,等.出汗假人系统研究[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4(5):8-12.
[11] 潘霞,王府梅.新型上装保温仪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考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4):68-71.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lid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I Min-weiLU Ro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Shijiazhuang , Hebei,050031)
【Abstract】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landslide, and put forward the landslide governance principles, analyses the measures of landslide treatment commonly used,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landslid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ology, to engage in landslide governance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The landslide;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D824.7 文献标识码:A
1滑坡的特征
滑坡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
其次,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贯通的节理裂隙面等。
第三,滑坡滑动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也可能持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规模较大的“整体”滑动一般为缓慢、长期或间歇的滑动。滑坡的这些特征使其有别于崩塌、错落等其他斜坡变形破坏现象。
2滑坡的危害
滑坡灾害是世界范围内较严重的灾害之一,也是我国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灾种之一。
世界最大的水库滑坡灾难是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1960年修建,库容为1.5×108m3,1963年大暴雨诱发了10月9日晚的大滑坡 ,石灰岩山体以20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滑体体积超过2.6×108m3 ,一部分水库被岩石碎屑填充。滑体形成的巨大气流掀翻了房屋。水柱高出水面250m,高出坝顶150m高的波浪冲出水库,并以70多米高的水墙沿瓦依昂河谷向下游的Longarone城冲去。死亡约3000人 。水库也因滑坡填入而报废。。
1985年6月12日发生了新滩滑坡,方量:3000万方,运动速度:10m/s。运动距离:80m灾害影响:摧毁新滩古镇,毁坏房屋569间,农田780亩,涌浪高54米,浪沉机动船13艘,木船64。这次滑坡成功预报,无直接人员伤亡。
2011年3月甘肃省东乡县城发生滑坡,滑坡系坡体长期累进性破坏加之近期冻融引起坡体变形下滑所致。滑坡体坡度较高,部分接近50度,斜坡临空面积较大,物质组成以湿陷性黄土为主,坡体为二元结构,属易滑坡体。
3滑坡的预警、预报
预测预报的基本内容:时间、位置、规模、类型、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预测范围的大小可分为:1区域性滑坡预测: 以一个大的区域为依据对象,确定滑 坡可能发生的区段范围。2地段性滑坡预测: 以一个地段滑坡调查资料为依据,确定将来可能发生滑坡的大致位置、可能的类型等。3场地性滑坡预测: 针对某一特定场址,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确切位置、范围大小、运动速度及类型。
3.1滑坡空间预测预报
空间预测:主要是通过滑坡条件分析,确定出对滑坡作用有利的因素组合,根据这些有利因素组合来预测区域上某斜坡段将来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圈定出可能产生滑坡变形的范围。
空间预测的理论基础――工程地质类比法:类似的工程地质环境可能发生类似的滑坡。迄今见于报道的预测方法可归纳为:统计学方法、信息量法以及各种确定性模型计算。
各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的叠加作用来评价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在研究区圈出相对不安全的“危险区段”。预测结果一般都采用预测分区图的形式来表达。不同之处:预测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叠加方式不同而已。
3.2滑坡时间预报
滑坡时间预报目前常见的有六种方法:1滑坡变形前兆的现象预报法:2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3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4统计数学模型(回归模型、灰色理论模型、生物生长模、灾变理论模型);5黄金分割法;‘6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4滑坡防治
滑坡的防治目标是减灾、防灾、保护环境。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应该把防灾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工程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各阶段均应注重防灾减灾。
4.1滑坡预防
滑坡灾害没有产生前,了解其存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使滑坡损失降至最小程度。预防是以勘察分析、预测预报、动态监测为基础,同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设计施工工作。防预措施包括:1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2拦截(拦石墙、拦栅网)3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盲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4.2滑坡治理
对潜在不稳定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确保其稳定,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治理是一项工程,它包括对灾害体的勘察、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并付之实施。治理措施包括:1排水措施(排水沟、坡面防渗、盲沟、排水洞、排水孔);2 削方;3支挡工程(挡土墙、锚固、抗滑桩、桩锚结合等);4 坡面防护;5固结灌浆、阻滑键(栓)。
5发展趋势
5.1基于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的滑坡变形演变过程及动态趋势预测预报研究
无论学科如何发展, 依据于粘弹塑性力学的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的基础。根据岩土体蠕变理论, 滑坡的变形破坏是其内部应力和岩土体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结果, 位移、应变及其它是这种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反映, 所以, 岩土体蠕变理论揭示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本质, 描述了滑坡应力、强度、应变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内在规律。因而, 以岩土体蠕变理论为基础, 研究滑坡变形过程中应力、强度、应变、位移、应变位移速率等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规律, 进而预测滑坡滑动时间, 应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5.2多因子综合预测预报研究
滑坡形成过程中, 滑体在宏观和微观上有多种物理、化学表现应力、应变、位移、应变速率、岩土体强度、弹性波波速、电阻率、声发射参数、地温、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场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作为滑坡预报的因子, 但如何选取能够反映滑坡动态过程的最佳因子, 描述滑坡变形过程的物理、化学规律是滑坡预报的关键。
5.3基于一定数理统计理论的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尽管已有多种数学模型用于滑坡滑动时间预报, 但尚无一成熟模型, 均需要在实践中改
进、完善。
5.4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研究
非线性动力学思想的提出, 为建立滑坡变形过程的物理方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无疑会在今后的研究中掀起热潮。
5.5水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定量评价研究
水地表水、地下水在滑坡变形破坏过程中作用极大, 然而其在滑坡变形破坏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定量表现, 一直是滑坡预报研究中的难点, 在今后研究中, 其仍将是重点课题之一。
5.6人类活动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定量评价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的广泛和加强, 因不合理人类活动诱发的滑坡愈来愈多, 所以人类活动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定量表现, 亦将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5.7滑坡变形破坏过程中岩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随着滑坡变形的发展, 滑坡岩土体强度不断变化, 但各类岩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如何尚不完全清楚, 故仍需进一步研究。
对滑坡从单纯的地质现象研究到从地质灾害角度是近几十年来从观念上的一个飞跃,目前多是在运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滑坡可能的危害范围,根据滑坡可能的危害范围,作出评估。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更多的运用一些检测手段、先进设备,更广泛的运用于滑坡的预警预报,做出更准确的、定量的滑坡危害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恭先.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的国内外现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1):1-9.
[2]王恭先. 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徐邦栋.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张倬元.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