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茶文化的特征

茶文化的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文化的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茶文化的特征

篇1

引言

插画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年代,人类就懂得利用“绘画”的形式,以线条、色彩等图像,使对方了解表达的内容。根据考古学家认定,人类最早的绘画约在纪元20000年前法国南部的“拉斯哥的洞窟画”。这是现代人类最早的绘画,假如从传达讯息的意义来说这面洞窟壁画也许就是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提到现代插画,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场景:书籍杂志中的图像、户外广告中的图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绘制出的一个个夸张的符号、卡通人物、变形的各种象征符号。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则可以发现现代插画艺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性产物,和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于生活的个性化的表白。法国的让・拉特利尔在《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动态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的深远影响。”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了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放大。”的确,在某种意义上说,插画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

一、视觉文化与民族文化

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谈到“视觉文化”时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还强调“当代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深刻持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阅读,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由此引发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然而视觉文化新形态与人们传统视觉经验之间存在的鸿沟令人迷惑不解,这不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人们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的问题。

我们利用插画从传播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化,这是探索中国文化流变、重组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得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特性,中国人含蓄,敏感,细腻而且感性。因此,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审美心理。中国人不喜欢太直白,而喜欢含蓄,平和,宁静。传统绘画中的侍女图、水墨山水等有着不同的审美意境,中国的艺术审美包含了西方的艺术审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留给了我们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就插画创作而言,这些文化精髓又是不错的创作素材。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等,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找到丰富的创作资源。而创作出具有民族特性的插画作品。又如,传统纹样中的龙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都可以为角色的服饰设定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国人只有立足本土,吸取自己民族的文化,把自己的作品中赋予本土文化,这样作品才会有生命。

二、视觉经验与插画创作

插画属于绘画艺术,诉之于视觉。插画作品除了表现其独特的面和线的瞬息造型外,往往还要表现创作者的某种审美取向。创作者要想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读者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要求创作者自身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读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图式,只有这样,创作者的作品才会迸发出生命力。当然读者解读作品这种具有内在美感和寓意的视觉物体时,需要一定的视觉经验,因为视觉经验是人类的一种视觉心理图式。我们的视觉心理不是空白一块,从接触世界开始,各种视觉体验就逐渐在心里积淀,世界与社会的各种视觉冲击经过我们的加工、提炼后在大脑的一些神经元中产生镜像,成为我们进一步接受新的视觉刺激的前提――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图式。海德格尔指出:“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所以说视觉经验不仅仅是对于创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华。

可以说当今的数码插图也可以理解成插图的一个新品种,相对于数码插图而言,使用常规绘画媒介的插图可以成为“传统插图”了。数码插图和“传统”插图确有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的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完全适用于数码插图。我认为如果数码插图离开了视觉经验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正是数码视觉经验造就了数码插图这一门新艺术。但是对于数码插图来说,仅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是传达艺术家思维的工具,数码插图的灵魂来自于它的艺术性和视觉经验。视觉经验只有被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时,才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具体地说艺术性就是指数码插图中所传达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深度、艺术修养高度和艺术能力的全面。艺术能力是指艺术构思的实现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体现。视觉经验与艺术性是数码插图最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威廉・米歇尔所说,“图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面对这个被视觉文化垄断的时代,插画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现实主义的精英中流行,在他们的图像中,画面的纵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加上大面积单纯色彩的平涂,使得主体图式显著跃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图像的视觉张力和感染力。另外,我们也很难从他们的图像中找出明确的艺术风格,夹杂在他们图像间的是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等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变异体。传统的绘画风格已不是他们界定自我艺术样式的标准,而仅仅作为强调艺术个性的形式借鉴及参照。从图像间流露出的更多是他们作为当下生存的个体对于时代的自我感受。图像中的观念意味在逐步挣脱了传统插画的束缚之后统领了整个艺术过程。尽管他们的艺术并没有完全逃离出精英意识和社会反映论的范畴,但在社会现实和个体的关系上给当代插画做出了新的描述。

插画艺术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 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视觉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间接感受、拥有、享受生活中,视觉经验可以涵盖、替代其他一切感觉经验,而其他一切感觉经验都无法涵盖、替代视觉经验。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动因,主要是由视觉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视觉经验对于插画文化的影响是历史的、深层的。插画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跃迁和面临新情境、触摸未来的价值表述方式,它开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们生存的新的价值资源,并转呈为图像学的结果而内化为社会个体的伦理期待和生存基点。所以在此希望中国的插画设计师们也能扩展自己的视野,透过令人迷惑的现状,来发现真正的创意与灵感。对于视觉经验,要在文化背景上来考察,思考它们可能的关联,而不是照抄照搬。

篇2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on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mparison, differentiates itself of the pros and cons. Only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organic synthesis, and constant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 Chaos thinking; Architectur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的混沌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混沌式的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它不仅关注人的理性要求,而且重视人情感的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混沌有三个基本属性:整体性、本原性、模糊性。

①整体性:强调混沌的整体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一中国哲学认为混沌是非线性的立体态,所以注重自然事物的整体性,在具体处事原则上, 表现重“合”轻“分”;重“和”轻“争”,追求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强调“天人合一”,建筑空间强调“虚实相生”。非线性的有序,是混沌的基本状态。

② 本原性:混沌是一种“原”。从庄子回归自然的观点看,“混沌”可以理解成自然世界的本质状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这种本原性就是强调从事物本身的体验中去认识其本质。

③ 模糊性:指其模糊的外在形象的内部包含着有规律的内在本质。混沌的模糊性正是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含蓄美的原动力。

混沌思维的特征在于重直觉与体验;注重对认识对象的“意会”、“领悟”和直观把握, 强调非理性的“体验”和“直觉”。不太关心概念的确定性和明晰性。

逻辑思维是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定量精确思维,已由牛顿、 拉普拉斯等西方先哲们奠定了雄厚的数理基础。被当代人认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宇宙是一个实体世界。西方人的宇宙观是重视实体,在认识上将“实”与“虚”截然分开,实体与虚空的分离既是物质与空间的分离,也含有己知和未知的对立统一,在对未知的不断探索中,就导致了西方文化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前进,其宇宙认知图式始终处于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运动中,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和精确化就是抽象为形式,因此,以形式为研究的对象, 并走向科学化的逻辑性和实验性。

二、中方建筑文化特征及要素

从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获知,无论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受古代哲学观、自然观、宇宙观、美学观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也波及建筑文化。“天圆地方”是影响中国建筑的特殊因素,尤其以礼制、玄学、中心论影响最甚,使建筑成了官府意志的图解,或建造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只有少量的私家苑囿或民居,设计手法显得比较轻松、随意、灵巧。从古代都城的建筑、宗教寺庙及民居的创意、构思、选址、设计布局、轴线关系及型制、体量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甚至施彩用色都有严格规定,大一统的集权统制,抗变排外的思想意识,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这是中国建筑文化重传统轻变革的主要原因。传统主义和抗变保守是儒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而儒家的经典说教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很高的地位,鄙视建筑创作的观念也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天不变、地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恪守祖制”的建筑思想不可能对先前的建筑形式有很大的触动,也就不会发生西方那种风格特变和流派纷呈的局面。

封闭的古典轴线关系、院落形制和较为明确的空间界定,注重自然环境“天人合一”,建筑融于环境并强调人与景观的转换等等,所以中国古建空间层次较为含蓄,且多为纵横向展开,以奇、巧、智在有限创作空间内创造光辉的建筑艺术。

三、西方建筑文化特征及要素

西方建筑文化史,同时也是西方的哲学、伦理、宗教、艺术等学科的发展史,在西方人看来,建筑是思想智慧的凝集,是美的化身,是重要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制订《考工记》、《营造法式》及《工程做法则例》的时候,西方则早已开始建筑理论的研究,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完成《建筑十书》提出适用、坚固和美观到大建筑师斐地设计雅典卫城,创造影响世界的“希腊古典柱式”,从15世纪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到20世纪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等反映了西方心理——文化机制中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变革的探索精神。

应该指出西方哲学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超脱自然的观念对建筑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成了美的化身,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建筑艺术结合更为紧密,甚至许多建筑构件也被拟人化或情感化,以展示对人性美和神的意志的歌颂,这种意念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创意、构思和设计。

西方的建筑艺术含有较多的理性、浪漫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及至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中世纪建筑、巴洛克、哥特式等,建筑艺术被赋予较多的宗教或伦理意念,有着深刻的涵义,即便建筑的空间也因理念的需要而设计成虚无、梦幻或超脱,并形成了完整的形式美法则和古典柱式,技术、艺术、观念几乎同步的发展进程,是西方善于学习、比较,并创造的文化心态的最好注脚,在建筑上,它兼收并蓄,不拘泥于某一形式,从而形成多变的风格。

四、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来探讨形式的本体内涵,我们发现形式背后必有反映相应文化理想的事实。西方从实体出发,通过逻辑和分析极大地发展了建筑的形式范畴;中国从 “ 气”的宇宙观出发,用整体思维,以 “ 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建筑的永恒之道。西方长于思辨、分析科学;中国长于兼容、包含、善汲取他人之长的人文价值。

1 中西方城市空间之差异

中国古代城市特色:①城市整体性强,以南北轴线定位,主次分明,对称排列,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较规整。②市中心突出位置设王城、衙署或钟鼓楼,十字街口,无公共广场,呈封闭式布局。③建筑呈平面展开,不仅实体的个性突出,而且以庭院与建筑组群的出现,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市中心无高耸建筑物,高塔多建在郊区和山丘上。

西方古代城市特色:①无一定的轴线,道路结构呈环形辐射状,布局较自由。②市中心为宗教式市政建筑,有公共广场,呈形式开放式格局。③高耸建筑常在市中心,逐步向周围降低高度,市中心常有不高的山丘。④城市建筑具有尺度雄伟、体量宏巨,呈外张感,与自然对立的外观形式。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见于《周礼》“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规划思想一直是后人建造都城所遵循基本模式,并且随着历史礼制的强化,皇权一统地位的升高,祭祀的繁复,使得规划设计必须按主次布置,礼制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于复杂,于是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与中国统治阶级推崇的“王权至高无上”相反,西方认为“神权至高无上”,神人同形的使宗教建筑在城市中始终占据显著位置。如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位于城市的中心。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市民集会、狂欢、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城市道路网常以教堂为中心呈放射状,并形成如同蛛网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这符合城市向外扩张和发展的要求。

2. 中西建筑之差异

西方的建筑原形——古希腊神庙,不强调内部空间,却以外部空间为主。四周开敞的柱廊形成心理上的外向社会离心空间,人们的活动主要在户外广场上,西方人把广场称为城市客厅,表明了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是一种开放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四合院,外部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入口以照壁和影壁屏障,呈现出内向保守的心态,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与外无涉的封闭特点。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探索,应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透过形式的现象看到西方建筑师们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中的求真的理想的本质。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所在,找到结合点,吸收西方建筑文化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岩,王少飞.混沌思维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青岛建筑工程学报,1999,20(3)

篇3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产业发展,以茶文化为主体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学术界,茶文化旅游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中,主要偏重于茶文化的产业发展,对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特别是有关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的研究少之又少。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特征以及产业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以期达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内容的目的。

一、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一)茶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茶文化旅游的概念,要首先界定茶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关系。茶文化的概念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这是从广义上定义文化旅游的概念。国内学者任冠文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茶文化和文化旅游都属于文化范畴,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都处于行为文化层面。而茶文化旅游不只是茶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见,它既是茶文化内涵的延伸,又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二)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不但没有统一的定义,而且有关茶文化旅游概念的论文也是少之又少。张琳洁认为,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毕剑、尹郑刚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及其衍生艺术形式为主要吸引物,以了解茶文化、认识茶文化、欣赏茶文化为主要目的,融观景、品尝、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以上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作者都是从旅游产业化的角度进行界定,没有考虑到旅游者与茶文化旅游内涵之间的关系,没有突出旅游者的文化动机。笔者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认为:茶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解、鉴赏和体验茶文化内涵,而对茶文化旅游区进行的旅行,从而使旅游者获得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二、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一)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表现出很强的文化性特征。文化性不但是当今旅游的整体属性,更是茶文化旅游的根本属性。如果在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没能表现出茶的文化性特征,不但没有吸引力,而且行之不远。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是有关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及饮用等方面而产生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中,都是围绕茶的这个核心来表达,如让旅游者参加茶叶的采摘、炒制过程,使游客体验到茶叶的生产文化;通过茶艺表演,使旅游者体验中国茶的“廉、美、和、敬”的茶德文化;通过旅游者欣赏茶诗、茶画和茶歌等艺术,使游客体验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休闲娱乐性。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在内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休闲娱乐性特征。旅游的属性不仅包括文化性,还包括休闲娱乐所带来的愉悦性;茶文化在表现形式中也更多的是使受众体验茶所带来的休闲娱乐享受。从以上两点来看,旅游和茶文化的休闲娱乐性特征是相一致的,这也是茶文化能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开发出茶文化旅游的前提。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通过有关茶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突出这一特征,特别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它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示出来茶的休闲、养生的文化都能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愉悦。除了茶道之外,茶文化旅游的其他形式所追寻的目的也是使旅游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休闲娱乐。

(三)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茶文化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经济性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这是由于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所决定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是首要的目标,也是无可非议的做法。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今世界是市场经济世界,追寻经济性就能用经济手段更好地保护茶文化艺术,丰富茶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性使有些茶文化旅游企业偏离茶文化的传统形式,甚至把一些糟粕带进茶文化旅游中去。因此,鉴于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特征,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不但要追寻经济利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茶文化旅游的产业态势

(一)国内茶文化旅游发展初露端倪。国内虽然茶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旅游产品稀少。目前,我国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区主要是较大的产茶区,这些茶叶产区虽然茶产业的规模较大,但是与茶相关旅游产业的规模却相对较小,没有形成专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大型旅游景区和旅游公司,这样就不能适应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速度。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举世闻名,但是与此相关的茶文化旅游知名度却不高,如很多旅游者只知道杭州的西湖龙井很有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与龙井相关的旅游产品。纵观国内的茶文化旅游市场,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十分不足,产品不但稀少而且形式太单一,没有形成一条与茶有关的旅游产业链条。以上几点说明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十分不足,还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要想发展我国茶文化旅游,必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大力开发适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产品。

(二)茶文化旅游重“茶”轻“旅”。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普遍存在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由于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加之以茶为主的旅游收入没有茶产业收入高,导致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旅游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再者,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政府导向性,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模式中,政府在开发的过程中只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与茶有关的旅游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发展茶文化旅游无非是为了丰富茶产业的内容,这种发展模式势必影响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节会旅游带动茶文化旅游发展。近年来,节会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茶叶产区开展的茶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加。鉴于此,这些地方政府改变了过去“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老传统,纷纷在茶文化节时把旅游要素也整合进去,这样达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上海市把以前的茶文化节名称就改成了“茶文化旅游节”,旅游元素的加入丰富了茶文化节的内涵。但是,这些节会旅游还是以“茶”为主,以“旅”为辅,不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四、结语

茶文化旅游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行业发展态势上都处于起始阶段。要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其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从理论高度上指导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换句话说,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功夫茶王》既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从侧面向他们普及了茶文化知识。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篇5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追崇,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只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游览,深度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对游客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茶文化旅游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兼有丰富的体验参与方式,融合了文化旅游、自然景观和衍生的购物游、养生游等内容的休闲旅游产品。目前,我国很多产茶区也认识到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并对自身的茶区开展旅游开发,有较为成功的,也有效果平平的。本文就是针对与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该类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期为我国茶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茶文化旅游的特点

谈及茶文化旅游,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将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旅游活动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带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这种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茶文化要素,包括:茶叶种植、茶叶生产、鉴茶品茶、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这些文化要素按照现代休闲旅游活动的特征可以开展诸如: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品茶、观赏茶艺、购物等项目。这些旅游项目整体参与度较高,游客互动体验性较强,是很好的休闲旅游形式。茶文化旅游通过这样一些休闲、放松的旅游方式,让游客细细体会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参与其间进而陶冶旅游者身心[1]。所以,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将茶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而展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2]。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当代的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落户杭州,并在199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为代表,一批以茶文化展示、演绎、体验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先后落地,茶业与旅游业初步结合[3]。随后,多个产茶区也都加入到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队伍中,并且也形成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比如:福建安溪作为铁观音的故乡,以打造“现代山水茶都”为目的,以“品茗+赏景”为特色,围绕茶文化旅游推出了“安溪茶文化之旅”特色旅游项目;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整合了9个休闲文化景区,深度打造以乡村旅游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休闲旅游项目。当然也还有一些地区开发的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反响平平。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茶文化的内涵还有待挖掘

首先茶文化的挖掘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关注的是茶园景观建设和一系列茶类商品的销售;其次一些旅游项目与茶文化联系不紧密,或流于形式。比如像四川乐山地区的花茶产区开展都是观茉莉花等项目,与花茶文化联系不够,无法让游客体验其特有制作工艺及流程;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茶文化主题挖掘不清晰,与其他产茶区茶文化形式、内容上都存在雷同的情况,无法真正展现地域独特的茶文化特征。这样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缺乏吸引力。因此,需要对茶文化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地区茶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将茶文化与旅游体验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产生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2.2茶文化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开发存在不足

我国产茶的区域众多,形成的名茶种类也繁多,不同的类型的茶所产生的诸如种植、生产、品鉴等茶类文化也有所区别。当前很多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单纯地考虑茶固有的文化,而忽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没有将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因素和民俗文化等要素结合起来,造成现有很多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要素的附加值不能体现出来,这无疑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2.3茶文化旅游体验性还有待深化

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一直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以观光类或静态展示类为主,对于游客求新、求奇、求愉悦等参与性的体验需求研究不够深入,相关项目产品参与体验性不强,游客对于茶文化只能流于形式地走马观花。如何将茶文化资源中深厚的历史积淀向游客展示,从而让游客感受茶文化有的制茶文化、茶俗文化和茶道精神,便成为当前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度的体验感受才能真正让茶文化旅游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才能在如今的休闲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4茶文化旅游品牌还有待强化

在主流旅游产品中,茶文化旅游只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后起之星,所占比重较小。造成这种现状不仅因为茶文化旅游开发较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类型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单薄,品牌效应不太明显。现阶段我国众多茶区开展茶文化旅游,注重的是产品内容和旅游活动形式的开发,而对于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还未提上日程,国内也缺乏此类明星产品,这也导致了产品内涵的普遍雷同。此外,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有积极的借鉴当前多种有效的营销策划,处于无人吆喝、独处深闺的境地,游客多以本地区消费者为主,相对于外地游客而言由于宣传的缺失游客感知度不够,影响力较差,旅游客源市场还有待深入挖掘。

2.5人才储备不足

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对其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挖掘,将一些传统文化与游客体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优秀的旅游产品,进而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参与。当前,我国茶区的从业者多是种茶、制茶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而具备种植、生产和旅游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失,这一方面使得前期的景区开发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也容易造成体验方面的缺失。

3体验经济视角下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基于体验旅游的特征,就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挖掘茶文化内涵,充分提升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

茶文化内涵丰富,但与旅游业结合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对茶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加以分析,摘取与旅游活动联系度较好的要素(诸如采摘、品鉴和茶俗表演等文化要素),并依据现实情况需要加以提升文化内涵,以满足传统生产和旅游开发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度。比如,茶园建设除了考虑种植的要求外还需考虑游客游览路径和观光节点的建设等;采茶、制茶可以开展体验性较强的旅游项目,但又要注意采摘、制作的活动要求,避免对茶资源造成浪费和破坏;茶俗表演除了可以观赏还可以开展学习体验项目;茶道演艺活动可以结合禅茶养生体验等等。

3.2打造多元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参与度

产品单一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就存在产品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一方面应继续挖掘茶文化内涵,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需要借鉴其他资源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进而强化产品新颖性,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产品类型方面,可以依托茶园生态环境开展茶乡生态观光园项目;依托地区悠久的种茶历史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体验馆等项目;依托种茶、制茶、贩茶古遗址开发茶文化遗址遗迹园区项目;依托丰富的茶俗文化开展茶俗、茶艺表演项目;利用一些地区的禅茶文化开展禅茶养生体验项目等。

3.3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茶文化旅游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利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外,要多借助新兴的营销手段,将传统传播模式如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与现如今的互联网、展会、节庆活动、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良好互动和衔接,借助一些地区开展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机遇,积极走出去,并依托现如今自媒体的宣传形式,搭建茶文化自媒体平台,将景区植入相关宣传资料、旅游地图等公众信息中,从而扩大宣传的效果。此外,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品牌也需要着重打造,积极展开以茶文化节庆、茶文化遗迹遗址以及特有的茶民俗等为特征的产品开发,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强化茶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度,只有获得游客的认可,才能塑造出吸引力强的旅游品牌,带来相应的品牌效应。

3.4加强政策扶持,关注专业人才培养

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各茶区也应积极争取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综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加快景区的建设。另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教育系统培养相关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吸引外来专业人员快速补充人才梯队,从而为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总之,我国茶文化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部分的不足。鉴于当前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强化茶文化的体验性,设计参与度较高的旅游产品,将是茶文化旅游这类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它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会对茶区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李海平.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2):55-57.

篇6

众所周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断的吸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格局。而当它与中国民间音乐相遇时,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音乐也具有颇高的“江湖地位”。在传统文化味道越来越淡薄的当代社会,从民间音乐上,我们能够搜寻到更多关于茶文化的记忆。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茶文化集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中的文化理论并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中平和的处世态度。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的内心也仿佛在经历一场盛大的洗礼。同时,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熏陶。民间音乐取材于民间,它没有经过隆重的包装,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反映了百姓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1.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首先,从地域角度上来说,地大物博的中国给予了茶文化成长以及繁衍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肥沃的土壤都为茶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浓厚的东方特色茶文化。其次,当我们细细的品味茶文化时就会发现,茶文化中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从茶文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是因为它的功效,更是因为它给了普通大众生活的希望,并给予心灵上的支持和灵魂上的补给,对于一些以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茶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及美好的物质生活,也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劳作期间,茶成为了他们的伙伴和朋友。在每天的相处中,他们和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看过茶叶的舒展,闻过茶叶的清香,更深知茶叶的秉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他们将自己对茶叶的见解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种植、采收、冲泡的技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当然,与图腾文化在草原民族的地位一样,茶文化在其心中也是不可侵犯的存在。他们将把茶叶中发现的生活信条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音乐则成为了最普遍的记录方式,他们为茶文化写词、谱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茶的热爱和钟情。最后,这些来自于劳动者的歌曲也成为了当地必不可少的文化特色。

1.2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发展

自从唐朝开始,茶叶开始广泛的种植。随着茶叶的普及,普通百姓也开始接触茶文化,并逐渐成了民间艺人重要的灵感来源。可见,在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茶文化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它不仅获得了著名诗人的热爱,也是众多民间艺人创作的取材“基地”。到了宋朝,茶文化与民间音乐的互动更加频繁。在清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采茶戏,它们的风格或诙谐幽默、或轻松明快,而曲风大都婉转动听,朗朗上口。由于它们大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因而传播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例如:在安化地区,为了将残枝、枯叶等挑选出来,提高茶叶制品的质量,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拣茶。这道工序必须依靠手工进行,才能够保证其最后的质量。在拣茶的过程中,为了缓解沉闷的劳动气氛,安化的妇女们将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民歌中,创作出了一首与茶有关的民歌。这首歌经过了一些改变之后,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十二个月采茶》。

2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

民间音乐是民间艺术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民间音乐也是普通大众生活的写照,从耳熟能详的民间音乐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间艺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能够借由他们的作品得知民间大众的生活状态。茶文化中的民间音乐成为了整个民间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如果说茶文化能够为大众提供精神上的食粮,那么民间音乐无疑是他们呼吸的氧气。而作为极具古代艺术的两个历史悠久的“杰作”,传统茶文化与民间音乐都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都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它们才得以长久的流传下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摩擦,我们难免会丢失一些文化片段,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作为民间艺术的典范,民间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能够认识到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就能够将茶文化推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2.1民间音乐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中国的茶艺表演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从隋朝开始,茶艺表演已经成为皇家的御用表演。而在茶艺表演中,音乐是最特别的存在之一。背景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烘托茶文化的别样氛围,也能够提高整场表演的艺术气息。它突破了单一表演的形式,将音乐融入在泡茶、品茶、评茶的过程之中,增加了趣味性,也点燃了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在凤庆地区,彝族的文化特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音乐之中。凤庆地区盛产茶叶,那里的人们天生就有一副动听的好嗓子。一开始,他们用歌声传达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的疲劳,后来这些劳动之歌逐渐成为凤庆地区别致的文化特色。在凤庆地区的茶艺表演之中,民间音乐的穿透力不仅能够打破了人们心灵上的隔阂,也能让听众感受到当地人们对于茶文化深深的热爱之情。可见,民间音乐早已和茶文化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丰富了茶艺表演的内容,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也向人们充分的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2.2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氛围

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民间音乐不仅能够快速的调动人的情绪,也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亲切感。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与茶文化的节奏,将音乐的节拍与茶艺表演的步骤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流畅与和谐,也能够将茶文化的内涵展现得更加完美。音乐像是剂,让茶文化变得更加柔软,缓缓地融入人们的心中。民间音乐简单的节奏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让人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茶香,慢慢的领悟茶文化的内涵。在民间音乐中,茶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好的发散出来。可见,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音乐的怀抱中,人们能够全身心的感受茶文化,并慢慢的放下对茶文化的芥蒂,敞开心扉接受茶文化。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已经变成了茶文化的拥护者和传承者,并愿意肩负起继续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2.3民间音乐突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的特征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下,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事物反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民间音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音乐诞生于民间,反映了民间百态,并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与生俱来的“群众缘”,减少了茶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能够快速地获得人们的认同。同时,民族和地域特征浓厚的茶文化也受到了国外友人的欢迎。即使语言并不相通,但是,他们却能在音乐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在音符中实现心灵的沟通。可见,作为语言上的沟通者,民间音乐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由此可见,民间音乐的加入增加了茶文化地域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就像强烈的生命符号,能够将茶文化传播的越来越远。

2.4民间音乐提高了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

茶文化属于文化的领域,而民间艺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民间音乐的出现能够提高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音乐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够在当时给人们创造多少的欢乐,引发大众多少的感慨。不管相隔多远的距离,经过多长的时间,音乐总能够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让人们回忆起搁浅的过往,这就是音乐的艺术价值。而在民间音乐的帮助下,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也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茶文化传播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应该继续放低姿态,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并从各个角度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挖掘。民间音乐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作为茶艺表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广更深的茶文化探索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的分析和讲述,能够让大家对我国传统茶文化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黄燕.浅析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6):367-368.

[2]李汶姬.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变异及其反思———以凤庆佤族音乐为例[J].神州旬刊,2013(8):30-30.

[3]李汶姬,赵静.凤庆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及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3(3):71-72.

篇7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茶文化公园设计的背景及内涵

茶文化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是探索文化在景观方面的延伸和文化景观在设计中的表现手段背景中进行的设计案列探索,是打造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化,体验化,景观化的公园景观。所有设计都要基址周边的特定文化,方案设计之初就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和周边的现有景观。以茶文化的内涵为景观塑造元素,依托厚重的茶文化传统,沿着茶文化的发展延续的主线,融合茶文化中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建筑器具,美学观念以及休闲体验的多重造景元素。

2、公园茶文化景观的表现

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是依托一个城市区域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等综合背景因素集成设计的过程。设计构思契合城市的背景,为公园设计提供了灵感的来源,也是公园景观表达的结合点。茶文化的融合是城市公园设计中以茶的文化主题结合城市当地文化背景为主要出发点的主题景观公园。设计方案设计的景观表达主要将茶文化的景观潜力着力于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两大类的表现上。

2.1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物质性)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满足使用,美学等功能性为主的凝聚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道路、建筑、小品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主要是认为建造的景观,是物质化的形象化的具有一定美学和表现利益的物质实体。文化主题公园较一般公园多了一个贯穿适中的要点――文化,这类公园的特点是――文化是景观和活动的共性。满足设计所包含的三个层次(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同时,文化主题公园更加重视文化性的物质景观设计【1】。

茶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主要立足于区域背景中的茶的历史底蕴和受众群体,以茶为主题,以文化为特色,融合生活休憩,文化展示、科技示范、品茗休闲等功能,在城市中设置的主题茶文化公园,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力求将景观规划设计与茶文化相结合,以茶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公园的生命力。

2.1.1茶文化主题公园的物质景观

首先从设计功能划分上,公园围绕茶的使用,体验,教育,展示等因素划分功能分区,不同的功能结合不同的环境,融入茶文化的元素,或抽象,或直白的塑造茶文化景观.设置诸如茶园体验区,包括茶园采茶,做茶,喝茶的一系列功能空间的设置,体验学习的同时,也是另一种茶文化景观的体现;观光休闲区,主要是一些游憩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

雕塑是景观设计中体现文化的重要景观小品,多数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都于文化具有关联。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塑造手段,将与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或重要历史场景片段做为雕塑素材,可以体现有关茶的重要传说、历史事件;以喝茶器具或者制茶器具作为雕塑素材,可以传播茶文化,体现成都茶艺内容的文化小品的设置,如:茶礼、茶俗、茶具文化、茶人等与文化景墙上刻画诗文、对联、图画,配以植物,就构成了一幅体现茶文化的立体图画【2】。这便是物质景观最为真实的展现文化景观的事例。

茶文化公园另一不可或缺的物质景观或者说建筑物便是成都人都熟悉的茶馆,茶馆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建筑造型的景观的塑造,更要注重使用空间划分,使用人群的定位和习惯,更深层次的便是茶馆所显示出的非物质景观――茶客的生活形态,这便是令很多人沉迷的茶馆文化。同时与整个场地的基础设施的物质体现都应是茶文化的展示和应用,如灯具、休息设施、小构筑等景观设施。

公园景观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物质元素――景观铺装设计。人们走路大都会注意地面效果,首先是关注安全,再者具有设计感的地面铺装也使得地面成为视线的焦点。在硬质表现手法上,地雕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地面上,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地面的凹凸面,更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使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展示。所以,重要节点以及其他铺装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体现很多茶文化的内容,例如:雕刻介绍茶叶种类的文字,雕刻表演茶艺的女子、雕刻赞美茶的诗文、具有代表性的茶事名人等【3】。

2.2非物质景观

非物质景观及文化的外延性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C.O.索尔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4】。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重要的产茶和饮茶区域,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已经和当地居民的传统民俗,审美,建筑等融合,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和文化认同。区域的茶文化的非物质景观最重要的体现便在人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当着用被潜移默化的活动被作为一种景观表象展示时,更容易引起景观体验者的共鸣。茶文化公园中的非物质景观的设计定位于游客的体验性。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多设置体验性景观的景观空间和设施。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5】。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茶艺景观,公园中的茶园,茶馆,茶文化展馆中都设置有茶文化的体验性的茶艺。另外在非物质景观的文化景观中茶文化公园以“茶文化”为立足点,将 “琴棋书画诗酒茶”作为景观节点的主题与公园的体验结合,让市民和游客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3、结束语

从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公园是以区域茶文化所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及其延伸为基础,以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文化景观为依托,以城市公园建设为载体,同时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城市休憩活动结合,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由于茶文化景观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景观设计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的特征,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它的物质景观(表象景观)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非物质景观(深度景观)包括物质景观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闵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分类及发展趋势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9.

[2] 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实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212.

篇8

关键词:

茶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使用功能,提高使用舒适度的一门实用性的技术。近年来,彰显文化魅力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彰显传统文化又成为一种风尚。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和区域特色更具魅力。把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元素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样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形态,同样也括茶艺、茶技等等。茶文化元素是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洗礼而存下来的茶文化中的精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紫砂壶,从最初的泡茶的器具发展到今天集诗词、书画艺术等于一体,内容从开始的泡茶发展到今天融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还有竹子、古木、根雕等茶文化元素以物抒情,情景相融,文化内涵丰富,也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相适应。从材料、造型和审美上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恰恰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和环境艺术设计目标相吻合,为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提供了途径。

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特点

2.1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茶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融合,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出以下新的效果。一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活力。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又富有极强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可以说是充满活力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环境区域特点巧妙的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性,使设计更体现地方特征,灵魂更加突出,作品的生命力更强,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文化色彩。二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茶文化元素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思想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让人通过这些元素所赋予的丰富内涵细心进行体味,让人们在这种充满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引导下进行思索,这种思维上的拓展比实际空间上的拓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美,真正实现了我国古典“大美无言”。三是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贴生活。茶文化元素来源于生活,经过发展又高于生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使得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又在某程度上高于现实生活。这种根植于现实而又超脱了现实生活的环境艺术是一种能让人接受而又可以得到高级享受的精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追求。

2.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中的特点

将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实现了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性。茶文化元素是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茶文化元素,使文化、审美和艺术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是历史与潮流的结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必将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进一步彰显。二是民族性。茶文化元素的民族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同样需要民族性来体现。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通过茶文化元素鲜明的民族特征来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三是艺术性。茶文化元素中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技艺,与茶有关的诗词曲赋和茶画等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展示这些工艺和技艺,把茶诗词曲赋和茶画与环境巧妙结合,就是一种艺术的再造过程,必将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四是现代性。茶文化元素虽然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当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造中应用这些元素的时候,其所代表的含义明显已经超越了其在茶文化的涵义,是一种紧跟时尚潮流的发展,现代性已经在这些元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应用

3.1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

茶文化讲求清静典雅,所以在其空间元素上无不体现着这种特征。在茶文化元素中,树根、藤椅、紫砂壶就成为茶文化空间元素的代表,同时也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恬静典雅的空间画面。这种材质的选择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天然和质朴之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现代都市中如果能用这些元素构建一个空间,定会让人产生一股气定神闲之感,也会使人身心舒畅,同时也体现了对茶文化淋漓尽致的运用原则。借鉴茶文化元素的这些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大胆吸纳这种在材质选择上的特点,多使用一些木质的材料,充分利用木质自然纹理,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通过在草木等材质的选择上,使空间更加统一、协调,富有生命力,充分实现“草木皆有情”的意境,更让人感到自然气息,体现人文上的关怀。特别是在一些私人空间和高雅空间中应用茶文化元素在材质运用上的理念,并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给人美和舒适的感觉,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更为成功。

3.2布局设计

环境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结构确定后装饰性就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而且这种装饰性更多体现在软装与相关配饰等方面,通过家具和装饰物品的合理设置,实现功能的创新。在我国茶文化中精美的茶具,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具有特别的艺术气息,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这些元素选择性地进行应用,并结合空间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一定会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某茶乡见到过一个茶楼,虽然原建筑不具备优势,但通过精心布局和摆设,营造出了浓厚的明清风格。各种年代家俱分布其中,紫砂壶,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被巧妙的摆放在茶楼中,再配有现代技术的灯光,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古老茶叶之乡,茶文化元素又好像随时向人们诉说着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真正实现了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

3.3空间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二次空间,实现环境层次的丰富是一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茶文化元素中的竹子、青砖、茶画等都可以用来实现空间的围合和整合,从而实现空间象征性分隔。通过这种分隔营造不同的意境,设置一些虚拟的场景。同时对茶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空间功能的再造,当人们在这些空间中活动时,又可以充分感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人思想的不断变化。笔者见过一个公共阅览室,通过竹子这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空间的分割,然后营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思绪随着空间的变化,接受不同知识的熏陶,那种虚实、意境之美让人感叹,环境艺术的设计的效果也通过这茶文化元素的合理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3.4氛围意境营造

营造氛围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必须通过空间各元素的配合才能实现。可以想象,在一个空间内浓厚乡村气息的藤竹茶几,再加上竹子、紫砂壶这些茶文化元素的点缀,定会把茶天然的这种特征阐释得盎然有趣,让人在田园生活中遨游。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茶诗词曲赋、画等创新应用,与其它民族文化元素实现有机结合,实现搭配统一和谐,一定会在特定空间内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借助环境艺术来传递文化气息的做法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

3.5和谐思想的运用

茶文化的中心是和谐,茶文化元素是和谐的具体体现。这种和谐体现在“茶艺”的和谐、“茶礼”的和谐与“茶具”的和谐上。这种以艺、礼、具虚实结合表达和谐思想的做法,体现了神形统一。这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新发展,就应当充分理解茶文化元素中这种高超的思想表达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这样定会设计出环境艺术的精品。

3.6视觉、听觉拓展

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静止空间上的设置,同时也包括一些互动环境上的设计。在这些互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可以参考茶文化中技艺表演的元素,通过真实的表演,拓展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信息量互动性,给人听觉、视觉上的拓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4结语

茶文化元素内涵丰富,是思想与文化的统一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上,应用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布局设计、空间层次实现、氛围意境营造、视觉听觉拓展上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从茶文化元素中吸取养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应用,定会为环境艺术设计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沟睿.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94.

[2]车玥珣.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及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4):35-36.

[3]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04):45-47.

篇9

关键词:

茶文化;国民性;思想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其中茶文化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思想政治特征,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研究并探讨茶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有助于发展国人思想政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茶艺

在茶文化中,茶艺处于核心地位。一般而言,食茶要经过食茶、喝茶、饮茶、品茶四步,也只有到品茶这步,才能使得食茶具有艺术性,才能称得上是茶艺。当人们的食茶行为变为一种艺术行为后,茶就会蜕去最基本的意义,会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作用,进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如茶道、茶馆、茶艺等,并使茶艺存在独立的价值。

1.2茶道

茶道即所谓的品茗之道,是茶艺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茶艺的魂,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由于茶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也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性,即厚德载物,道与器本身就是融合的,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得茶与道同时获得了升华。处于现实中心的人都在不断寻求超越现实,摆脱身心的束缚的路径,进而获得身心解放、获得情感的解放。茶道所追寻的正是这种对人生、对现实的超越,静与雅是其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茶的自然属性,又是艺术的自然特性。中国茶道精神为陆羽首创,他将诸家思想均融于茶理,并结合唐代文化特征,这便是茶文化的雏形。

1.3茶德

诚如上述,茶道以茶德为基础,茶道是茶艺的魂,而茶德则是茶道的魂。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德早已获得世人的认可,并推崇备至。所谓“精行俭德”,表明茶德的标准是茶的优良品质必须与品德优良之人匹配,这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也即重德。基于此,茶人都以追求塑造高品质的人格、不断完善自我追求目标。茶德,既体现着茶人的精神,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对茶的认识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的品貌,不喧嚣,不激扬。随着茶品在生活领域中的渗透,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认知开始浮现。

2中国茶文化发展国人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公共意识淡薄

中国著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差异格局”目前仍在影响中国国民的思想政治。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国人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缺失,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现实生活中,国人公共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个人自我利益驱动的影响,多数国人将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群体观念淡薄,缺少国家感、缺少使命感;其次,多数国人自治能力缺失,公共场合不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最后,自我防范意识较强,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感,不关心他人境遇,对公共事务缺乏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重德,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

2.2人格精神欠缺

人格精神欠缺一直是中国部分国人的劣根性表现。现代社会,这种劣根性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1)人生价值及理想的迷失。这主要表现在缺少追逐价值的勇气,自己的生活往往不能做主,而是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生活态度更是模仿他人,容易屈服于他人的世界观及生存方式。当前,中国梦是国家思想建设的主线,这一主线反映出当前国人缺少自我理想,追求自我生活的现状。(2)自治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下降,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可以进行自治的个体,并可以按照社会法规及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个体管束,以保证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但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个体自制力缺失的情况,如班级管理中,自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觉地遵守班级秩序,可以获得较大的自主性;而一些不具备自治能力的学生,则需要代表权威的教师或班干部进行管束,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权利的过度盲目崇拜。此外,由于自治力缺失,导致国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还无法以法律武器规范个人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紊乱。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国人具有一种求和精神,天人合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中国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的发展

3.1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重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开始盛行。茶文化的盛行是为突出国民的精神境界,即示俭。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世人称为茶圣的陆羽。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指出,茶性节俭,最宜德行精俭之人饮,这就要求茶人应当具备勤俭节约的美德,并积极遵守这种美德。唐代以诗闻名于世,其茶诗也存世较多,这些茶诗也多描述品茶所得的境界。也正是通过对茶诗优美境界的描述,国人那种重德、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得以凸显。而后宋元明清四朝的茶人也继承了前期茶人重德、追求完美的茶德,对茶的赞美也不绝于耳。如苏轼曾做《叶嘉传》,传中苏轼详细阐述了茶的品德,其用意则是借茶抒意,表明作者对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另外还有许多关于茶的诗篇,正是在茶的境界中体现了国人的国民精神追求。

3.2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求和

茶本身就是一种中正之物,品茶则可以实现人的心情的平和,消除人的烦恼。在中国,茶文化异常繁荣,中国国人也特别爱饮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茶会给人一种平和的享受,使人放松身心。晚唐茶人裴汶在《茶述》中指出,茶本性精良,味道纯净,具有消除烦恼之功效,可以帮助人实现中和。鉴于此,中国国民多喜爱品茶,并在品茶中求和。中国人的求和并不仅体现在上述言论中,更多的是体现在饮茶、品茶的感受中。茶圣陆羽以《茶经》名闻于世,这本论述茶的经典的核心则是对天人合一的孜孜追求,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合一。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茶著作,其基本精神均是国人对天人合一、超凡脱俗境界的不断追求。

3.3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雅与静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并不仅仅源于茶的外形美、茶艺的美,更源于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雅与静。在雅、静的自然山水中,在人为的具有雅、静的环境中品茶,享受品茶带给人们的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进而显示出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好雅、好静的国民性格。纵观历朝历代的关于茶的论著,其阐释的品茶的环境均是山、水、云雾等,这些环境的共同特征就是雅与静,不能不令人沉醉,是一种超脱的美。几千年以来,中国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尤其喜欢这种品茶的美。如在室内品茶,则必须营造这种雅与静的具有山水特征的环境。唐代品茶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宋代品茶则多在室内进行,并注重品茶环境的营造。宋代诗人吴自牧在《茶肆》对当时杭州的茶肆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列花架以装饰门店,并将奇异之物安放在花架上。明代关于茶的论著则多是对室内品茶环境的论述,及对自然山水环境的追求。如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了最适宜饮茶的环境,窗明几净、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这些环境均是既雅又静,且有山有水。

3.4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坚忍与克制

现代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壶清茶便可随遇而安。一句随遇而安,不仅突出了中国国人的性格,更突出了中国文人的性格。儒家思想的引导,中国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不断追求这种己任,其中尤以中国文人最为突出。但芸芸众生,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顺利入仕,也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现实的挫败,道家的无为、坚忍、克制思想就成为中国国人的政治思想的调节剂,且这种政治思想在茶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国人尤其是文人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经常沉湎于品茶,以茶作陪,坚忍并克制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国人面对人生挫折且无可奈何之时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国人政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茶圣陆羽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可以持续坚忍,并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以茶为伴,最终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的茶著作———《茶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多数茶著作都是经过此过程产生的,如明朱权的《茶谱》。靖难之役后,朱权被改封南昌,仕途失意。但朱权并未醉心于极端宗教,而是在郁然茂盛的茶园中品茶,由此化解自己内心中的愤怒,强迫自己绝尘于世,最终造就了《茶谱》一书,对中国后市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中众多的茶著作,多数都是中国文人所做,且创作背景均是在人生不如意,以茶寻求安慰时所做。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如果人生得意,就不可能有《七碗茶诗》流传于世。宋代诗人苏轼,如仕途得意,也就不会有《叶嘉传》流传后世。正是中国这些文人的人生的无奈,才能使得他们醉心于品茶,并丰富了茶诗,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作者:黄亚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06.

[2]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2):36-39.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9-22.

篇1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着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水平。同时,茶叶包装设计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密切相关。基于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融入茶文化,不但可以满足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因此,通过研究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茶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由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具备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特征,集自然、社会、人文、茶叶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关于茶文化含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广义层面的茶文化,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统一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客观反映精神层面;二是狭义层面的茶文化,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主要集中在人类精神文明层面,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茶文化按照文化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心态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为文化。

二、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唐代时期,主要以南方地区为主,在南北方文化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茶文化逐渐被广为流传,成为唐代主要传统文化。陆羽通过撰写《茶经》,具体描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柳宗元等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非常喜好品茶,并且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颇有研究,茶文化逐渐普及全国各地。然而,唐代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存储问题研究并不透彻,在茶叶包装过程中,通常以纸包为主。宋朝时期,国人的品茶艺术更高,茶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普通农作物,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宋代人通过对唐代人的茶叶包装设计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采取模压方式,包装设计出朝廷专用贡茶,被称之为“龙团凤饼”,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进入元朝以后,茶文化更加成熟,人们品茶习惯得以变化,并不喜欢加入相关香料,而以清淡典雅为主。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将茶叶置于沸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泡茶,泡茶的品茶习惯迄今为止依然被沿用,并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一种国际饮茶习惯。

三、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1.茶文化理论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现实事物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艺术设计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达到现代平面包装设计的预期目标。传统茶文化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维理念,传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积极效应。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想寻找突破点,必须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运用茶文化,通过提炼茶文化之中的艺术文化精髓,来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质感。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游戏设计、海报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LOGO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融入茶文化及其相关创新元素,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质感和美感。由于茶文化具备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茶文化,则能够彻底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韵味和意境问题,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与时尚元素的统一综合。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其内容和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茶叶包装设计理念得以改进和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流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美设计理念的相统一。

2.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

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图案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茶叶包装设计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同时与茶叶产品的销量、效益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字画、诗词、民俗、茶树等方面,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素材十分丰富,表现模式较为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诗词、民俗、字画图案的设计,能够充分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特性,进而达到自然与文化协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诗词、书画、舞蹈、建筑等艺术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运用传统的茶文化,充分提升了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自然、人文等基础特性。中国传统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审美理念,将茶文化中的各种图案有效融入到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案,给人一种多元化的造型和艺术形态。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设计一方面运用于茶具、外包装等设计过程中,而且被运用于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画作品、工艺作品中,使得图案设计方法更为丰富,艺术收藏价值更高。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艺术形态,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地域特征,设计而出的茶文化图案风格迥异,完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紧密结合时展特征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得方法,完整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的图案艺术特点。

3.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作为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色彩对于人们情感的传递来讲,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在人类主观情感中融入色彩元素,不但能够传达出真实的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感意识。在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茶文化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能够充分提升色彩的美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力。现阶段,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色彩设计方法主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性质、级别、环境,以及人们的品茶习惯、所用茶具等进行设计,色彩以红色、黑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研究表明,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主要以绿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以及自然成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融洽的感觉。因此,绿色自然成为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主体色调。将绿色与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白色等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塑造出意境深远、悠然自然和宁静典雅的自然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色彩情感,有利于平面设计色彩的有效运用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之中的各类色彩均象征着不同文化主体,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象征着权威。因此,红色、黄色作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色调,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用来呈现事物的尊贵性与喜庆性。

4.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非常关键,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主要涉及到诗词歌赋、区域民俗、茶品特性等方面,文字起到阐述和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茶文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入文字元素,一方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颂;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事件、诗词、典故等内容,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茶叶产品的基础属性。因此,文字设计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客观、形象表述,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体现,有利于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总而言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不但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传颂,而且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有机关联起来,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茶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显得意义十足,将是国内外学术界所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对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邓方伟.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3]王娟,罗胜京.岭南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02)

篇11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品牌化、体验化”特点,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旅游体验这一基本原则,确保设计的旅游纪念品具有较强的体验性,是对旅游地特色的真实写照。同时,设计者要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将茶文化有效应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促使旅游纪念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确保旅游者观赏、游玩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茶文化。

1旅游纪念品与包装设计

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其特殊性,是对旅游地区风格、民族特征等的客观呈现,是一种有形物品。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大都会购买一些旅游地区极具特色的商品,比如,土特产、工艺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各方面特征日渐显现,比如,服务性、文化性,而旅游纪念品的有效开发可以有效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还能在无形中传播旅游景点特色,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其销售情况和包装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旅游纪念品包装价值。同时,设计者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优化设计其包装,比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携带,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包装能够有效传达旅游情感,推广旅游地区文化,能够增加旅游纪念品内涵,具有较好的视觉美感,较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是民族装饰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其包装要能够彰显民族特色文化,要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较强的民族感,如果是文物古玩类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者必须将重心放在历史传承、收藏价值二者方面,确保设计的包装和旅游纪念品自身多样化价值吻合,有效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

2.1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原则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比如,地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由于茶叶的生产地各不相同,各类茶叶具有不同的特征,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各类茶叶特点、性质,优化设计。以“红茶”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其包装设计成红色,在呈现茶叶品质的同时,还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喜庆感。就我国而言,属于礼仪之邦,在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时代性原则,要充分体现“礼仪”特点,可以将“福”字设计到包装上,是对美好期盼和祝愿的一种象征。如果旅游纪念品为茶叶,设计者可以在其包装上印上“禄”字,这是“财富、功名”的一种象征,更是现代人身份的一种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途径

2.2.1因地制宜,彰显设计主题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以旅游地区文脉主线为切入点,以地方特色、优势为中心,结合旅游纪念品的特点、功能,明确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主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全面、客观分析旅游地区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设计。以“武夷山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适合,设计者必须以该类茶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彰显“乘竹筏、品岩茶”的特色,巧妙利用武夷山旅游特色,体现该类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差异,也就是茶文化差异。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饮茶器也有所不同,流传至今的“茶诗、茶联”特别多。设计者可以将其巧妙设计到包装上,彰显该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明确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在设置主题过程中,设计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要将茶文化巧妙融合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中,彰显其文化特色,设计的主题要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特点,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整体品味,彰显地方特色。

2.2.2优化表达形式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想要借助旅游纪念品,有效传播与体现茶文化,离不开合理化的表现形式,这是有效满足旅游者内在客观需求的重要保障。设计者要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表达形式,确保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同时,全方位正确认识茶文化,进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优化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具象型、仿古型、中西结合型,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以“北京王府井某类茶叶罐”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设计在上面,灵活应用具象以及仿古表现形式,使其具有浓浓的北京味儿,具有“古朴、自然”的气息。

2.2.3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将茶文化象征元素、图腾元素等巧妙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充分展现旅游景点特色,结合这类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巧妙利用现代化设计语义,将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有效传递给旅游者,确保文化内涵与外在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设计包装中,设计者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优化利用清洁型生产技术,降低包装设计对相关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优化利用绿色材料,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自然、环保”的特点,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4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

2.2.4.1优化字体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优化字体设计,这是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字体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就茶来说,在我国占据着特殊性的位置,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点,就书法而言,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者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巧妙利用书法所具有的“古香古韵”,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点、性质,借助毛笔书法形式,融入茶文化元素,让旅游者深刻感受我国茶文化的魅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其消费。同时,设计者可以结合旅游地区茶文化特征,适当改变文字形状等,促使书法、茶艺二者有机融合,以独特的汉字彰显包装特色,符合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客观要求。

2.2.4.2优化图案设计

从某种角度来说,图案属于设计的一种特殊化“语言”,可以有效传递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包装上的图案,将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信息及时传达给旅游者,使其全面、客观地了解纪念品自身价值,激起其购买欲,设计具体特色的国画、吉祥物等,展现茶叶历史沉淀的同时,展现茶文化纪念品价值。此外,设计者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茶文化发展情况,在包装中巧妙融入创新元素,确保设计的包装图案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意境,优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简化、穿插、夸张,重新设计图案中的“点、线、面”,是其具有浓浓的“茶文化、现代化”气息,引起旅游者的共鸣,使其对旅游纪念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3优化色彩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包装中,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重要元素。以“红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时候,设计者要利用红茶的特点,以暖色调为主优化设计,如果是绿茶,清新、鲜爽是其显著特点,则要以绿色调为主,而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准确区分饼茶,也方便他们更好地挑选,可以将古典艺术元素,特别是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充分展现茶的艺术感,正好符合现代年轻游客的目光,也就是说,在包装色彩设计方面,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与审美特点,结合茶叶种类,优化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增加、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紧密相连。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茶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要坚持相关设计原则,优化产品包装字体、图案等视觉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优化设计茶文化产品包装表现形式,客观呈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主题,充分展现这类纪念品价值,要将“视觉、味觉、嗅觉”等有机融合,给旅游者留下直观感受,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正确认知旅游纪念品品牌价值,知道其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此,刺激旅游者消费,增加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不断促进旅游业向前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卉.探析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设计———以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82-83.

[2]樊强强.浅谈旅游纪念品(饼茶)包装的多重感官体验设计[J].福建茶叶,2016(2):155-156.

[3]白蕊.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要素及应用[J].美术大观,2016(8):132-133.

[4]刘西会.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战略思考[J].艺术探索,2015(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