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篇1

一、目前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景泰县属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县,全县8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农业和农村。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41108万元,相比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还有很大差距。1995年以前,全县12个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都为手工操作,服务手段的不给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飞速,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狠抓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使全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化的发展认识不足

一是在营业网点的建设上,不以提高科技技术为主,而仍以传统经营手段为主,靠增加人员等粗放手段来增加业务。二是电子化发展意识浅薄,主动性不强。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近几年来,景泰县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商业银行也迅猛发展,但对电子化的发展投入资金不足10%。

2、职工素质低,技术性人才匮乏

由于西部地区贫苦,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沿用手工作业,电子化发展相比南方沿海城市起步非常晚,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就算进入银行,办实事的人特别少,经验又不足,不足以马上胜任,使电子化的发展缓慢无比。其次,广大职工的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大多建设在农村,山高皇帝远,无法形成有效地管理,使员工为所欲为,增加员工培训难度,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困难更上一层楼。

3、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升级

就拿县上的计算机覆盖率来说都无法达到全部覆盖,更别说乡下的那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别的地区的乡村土特产成为网络平台的香馍馍时,我县的农民还在为村里啥时候能用上计算机而苦苦奋斗。二是配置的业务处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系统三大平台应用混乱,导致使用效率较低,如当今的银行的网络银行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在这里还远远未实现通用,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4、安全防护问题

检查和调研中发现,计算机病毒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大部分的计算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毒侵扰。当计算机出现错误和存在病毒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安全部门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带着带有敏感数据的机器去大街上修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且无法谅解的错误,职工在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中还处在初级水平。

二、对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尽快完成网络化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和各大运营商合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地把网络化建设搞上去。在软件平台的选择上要争取一步到位,符合将来电子商务发展要求,让人民真正的感受到电子化发展真正的存在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紧迫性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作用,在制度和资金等影响电子化发展的地方给予大力的支持,把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创新管理制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调整,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管理制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水平。

(四)加快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业务操作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既要进行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也要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对计算机的管理人才既要重培训,又要注重引进。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引进技术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样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子化的发展速度。

(五)建议与五大行结成战略联盟

农村商业银行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优势是面向农民,面对人群广。劣势是区域性强,没有全国的结算网络。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局限在当地,为了抓住这些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大客户,要积极和大银行合作,大银行的结算网络大,只要能和他们合作,大银行铺好的路,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借他的路走,借以机会学习他们,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本身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总结: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对金融领域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加速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变革金融运作机制和模式,提高金融行业的成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对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更贴近百姓,贴近市场的发展需要,为人民带来财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城楼,使农村商业银行从真正意义上变为老百姓心中的“百姓银行”。

参考文献:

篇2

我们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四川经济形势均得以比较欣欣向荣的发展。义务教育也呈整体上升趋势,但也存有严重的不平衡。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有从低类水平上升至高类水平的,也有中类水平下降至低类水平的,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省发展义务教育极为重要,现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现状、问题谈几点矫正的策略,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充分发展。

一、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设施的优化

在我们四川,农村教育应当就是整个教育的半个天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多的农民子弟逐步涌向城镇或城市学校,涌向教学设施相当优化的学校。这样的情形致使整个教育结构的不均衡,一方面城市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可能承受多生源的巨大压力,高学额的班级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将逐步趋向于萎缩,形成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作为政府乃至整个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多向农村倾斜,尤其在现代技术条件上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高额度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已经比较明确地要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这是一个相当利好的地方。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应当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算不上是优质的教育,相对于城镇和城市学生而言,更算不上就是受到了均衡的教育,导致我们的发展不甚理想。但我们所必须建议的是,我们的政府要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大局出发,让整个农村的教育设施得以充分的优化,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的义务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偌大的省份,还有许多山区的农村,那里还可以说是穷地方在办着相当穷的教育。这里寄希望于相关领导,优先对他们进行投入,发动相关慈善机构,办起慈善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二、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人员的优化

应当可以肯定,当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人员业已开始得以充分的专业化的发展,一般老师的专业化水准得以比较充分甚至是比较普遍的提升。这在我们这些90后的所有学生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的父辈之人所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但我们也时常听到父辈谈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也必须这样去思考,当今一般农村教学人员的素质是否就是我们所感到的那样的优化?与相关城镇和城市教师队伍是否就不存有一定距离,或者就是一些小小的差异?从不少农村孩子涌进城镇,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城镇和城市学习就学,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从我们以往所就读的学校老师看,他们有着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但往往是那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在上小学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可以说是那样的寥寥无几,现在想来,我们所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的老师都是在教学的课堂上把我们当作瓶瓶罐罐去那样的强灌着,课余就是让我们无休止且又十分机械地训练着他们所布置的作业,我们是那样的从早到晚,有时还需要“披星戴月”地熬上个大晚甚至就有可能是个半夜时分,这从我们许多学弟学妹们的叫苦不迭上也还可以能够略知一二。对此,我们应当大声疾呼的是:老师的用心不能再这样良苦,自己要更换理念,自己要改进方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相关的支教性的尝试,以一定的手段对农村教师进行相关的脱产培训,以此,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质量的优化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新的科学技术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还对当今的教育、交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认识的加深,信息技术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开展普及信息技术化教育。本文就针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年龄都很小,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我们知道想要他们学到太多的专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但为什么国家教育部门还一直要坚持发展我国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呢?因为,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是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存在的意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让他们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不仅对他们现在的知识储备有帮助,而且,在当今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还可以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做好信息技术方面的铺垫。第三,国家有意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当中,有目的的培养我国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观。现代信息社会的信息犯罪时有发生,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国内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走访了许多小学校园,通过调查、问卷、沟通等方式了解了许多关于我国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极其问题。其中在调查走访中提到的最为主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因为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城市与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

在走访当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在城市小学信息化教室,内部不管是环境还是设备条件都大大的超过我在农村调查中所见过的学校。让我较为震惊的是,个别农村信息教育的电脑设备仍然是一些早已淘汰的大头电脑,而且键盘、鼠标、显示屏有些都还存在无法使用的现象,这让我对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感到担忧。

对此,我觉得改善农村信息教育的基本办学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标准化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将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先后实施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等工程项目,带动各地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改变农村学校面貌。

(二)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辅助引导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经过调查显示,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在走访调查中,我发现个别学校存在启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给学生上课,这充分的显示学校领导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这种错误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太强的对事物分辨的能力,如果学校聘用的所谓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思想、行为上有明显的缺点,这将对学生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来说得不偿失。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对老师入职前的审核,最基本的要考查其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其次,我们还不能一味的注重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更看重老师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意识,在人品素质上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进入学校。

(三)课堂教学内容不达标等问题极其对策

在这次的走访调查中,我还发现周边学校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够重视。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的原因,导致老师或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要求不够,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没有要求的现象。这样的观念也导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投入不够,细心度不够,引起高耗低效等不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不少老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语文和数学课。

例如,在一次听课中,一名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转换中英文输入,正要问老师的时候突然下课铃声响起了,他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来,电脑就由老师主机掌控了。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老师对计算机教育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够落实,不达标。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召开计算机教师会议,明确提出要求,信息技术不得被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不能忽视小学生计算机教学。再者就是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可以通过对生课后适当的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然后后根据所了解的问题与教学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样可以从实处抓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发展方向。真正的提高我国小学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整体年龄偏小,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所以,作为师资人员我们应该在每一个环节为祖国的花朵做好把关。在不断推进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趋势,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这样才不至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走入误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的学习人与实践人,为祖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音乐是人类传承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个残缺不全的教育。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观念陈旧,音乐教育资源匮乏,与现代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音乐教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育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被忽视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的现状已基本得到缓和。而专职的音乐教师却很少,往往担任音乐课的教师还要兼任语、数等其他科目,且同其他学科的考评的分大有折扣,使音乐教师难以静下心来发展专业特长,久而久之,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生疏,不能很好的完成音乐教育任务。

2.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令人堪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绝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对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挖掘不够,教学方法生硬,呆板、单调。比如,多数小学老师墨守成规地坚持着传统的大声喊唱的带唱模式,一字一句的教唱,且五音不全,无音准意识,更谈不上其他要求了,忽略了音乐教育的艺术性,趣味性,导致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低下。到了中学阶段,专业的音乐老师无从下手。

3.教育观念落后

有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只重视文化课程教育,从而忽视了艺术学科的教育。挤占艺术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仍然存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美育、智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我们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不断加强和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4.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

在当今,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然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由于设备缺乏却仍沿用着传统大声喊叫式的教唱模式,或用录音机让学生跟唱。而简单地常见民族乐器是音乐教学必备的设施,而就这些在农村中小学也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这样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可谓是纸上谈兵。

5.音乐教材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有待调整

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不相适应。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因而无兴趣,导致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得不抛开教材。从而导致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些无不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要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是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懂得艺术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德育功能等),要成为艺术教育的“内行”;二是要关心支持音乐教师的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三是树立学生德智体美劳都要发展的思想,把音乐教育活动制度化、经济化,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

2.增加音乐教学设备,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音乐教学设备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因此应适当增添常见的乐器和音乐教学设施;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课上,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离农村实际较远,教学难度大,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材,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还可起到省时、省力、高效的作用。

3.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落实音乐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鼓励他们忠诚于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为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其次,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办班进行专业培训,有组织的挑选乡村学校骨干的音乐教师,轮流训练或组织巡回教学,增加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作为音乐教师自己,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要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秉除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结合器乐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篇5

农广校要完成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任,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农广校教师队伍。本文就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 农广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职业道德

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献身。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亿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校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动力。从事农广校教育的老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2.知识结构

农广校老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这是老师知识结构的主干。因农业的区域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农广校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农广校教师要完成教学培训任务,就必须懂得农村成人的学习心理,掌握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农民传授知识。这样方能胜任。

3. 能力结构

一是农广校教师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强,农民的技术文化参差不齐,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照本宣科”农民不能接受,要将其“化”为可传授的教学内容后,才能传授给农民,才能理解,掌握,也才能运用于生产当中变为生产力;二是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农广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许多教学培训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教师光有理论,不会操作,算不上合格的农广校教师。三是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将教学内容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尽量做到生动形容,通俗易懂,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培训。

二、 农广校教师队伍现状

1. 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

当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农村生产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培训的专业也随之增加,而农广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民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多数农广校非常缺乏能满足农村生产实际的专业老师,影响了农广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培训内容,多数教师都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动手能力,实习实践水平低,传授的知识大多经不起实践的推敲。尤其是农民朋友迫切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更是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知识老化

全国农广校师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教育的要求。农广校的老师多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和农广校的专业设置不相符合。大部分老师学历也不够。同时,由于农广校教师参加系统、专业的培训比较少,知识较单一、老化,不适应当今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下,农广校教师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办学发展需要。农广校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放手,从设施上加大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培训软硬件设备,全方位关心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学习提升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素质提升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我国的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为主,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应当以教育在先,以教育为重。

目前,从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来看,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好。从新的统计数据来年看,农村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并读完大学的人数,仅为总人数的15%。大多数农村的孩子都要回到农村中。“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这个当今高呼的口号,其根基就在于发展教育,而其中,农村教育即是当务之急。

身处少数民族地区,身担农村教育之重任。我更深的体会到的是农村教育的难度,同时,我也深爱着这份神圣的工作。我们影响教育,教育影响未来。教育一是培养个人的自尊,二是引领民族的自信心。但在我眼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着实还存在不容乐观的种种问题。

从城市与农村比较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的问题。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文盲,中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却是世界上最少的,位列倒数。而且与整个国民经济相比,呈畸形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这里的文盲数目庞大,许多孩子的父母、以及更老的一辈皆为文盲。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全家可能都以务农为生。对于孩子,他们都以随心所欲、任其成长的教育方式。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大多数父母很多时间都为了生计疲于奔命,许多学龄儿童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不上,只要某村有喜事、丧事,此村的学生大部分就不来上学了。农忙季节多数孩子为了帮家里干活不上学,这些现象都普遍存在,有很多农村孩子因此没有得到好的教育。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没有读书的青年很早的选择了结婚,生下孩子又没钱供养,便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则外出打工。这部分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开始进学校读书,有很多的孩子还没有到读书的年龄,便被送入学校。他们没有时间来看管孩子,认为学校是安全的、放心的地方,出意外事故还可以找学校讨个说法,学校便成了家长们理想的“托儿所”。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头脑还没有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教育和智力开发,缺少对学习的重视,大部分的孩子又不懂汉语,让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样一来,新的知识接受不了,旧的知识理解不够,很难跟上学习的进度。孩子家长在家又帮助不了孩子的学习,这样一拖再拖,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根本就学习不到什么知识。而在城市,城市孩子的父母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观念上与农村父母们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做了一定的学前教育,智力、脑力都得以开发,并利用较多的时间陪同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小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具有很明显的学习优势。如此,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渐渐拉大,农村教育的难度更加大。

其次,农村教育的硬件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很多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很多设备、设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人负责。如“自然实验”、“远程教育”、“图书室”等,许多设施、器材,只不过是摆设而已,目的只在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农村的孩子不能达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育、也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器材,更没有海量的课外阅读书本。很多学生读不懂课本里的新内容,他们的视野短浅,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只能在有限的场地内你追我赶,相互打闹,让“智、体、美”的教育增加了难度。孩子们没有从根本上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乐教”失去了少许色彩,让孩子们的“乐学”也失去了少许味道。

第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骨干教师缺少,教师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有的学校不断聘请代课教师,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安居乐教的现象少。总之,由于多种因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难上加难。

于是一种教育领域的集中现象出现了,小学各种优势资源向县城小学集中,设备优势、师资优势、资金优势,这样许多学习好的同学就想到县上的好学校读书。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90-01

1 农村农业生产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大多出现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妇孺,文化水平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加之,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强烈,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1-2]。由此可见,当前农村的农业生产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来经营。

1.2 土地经营分散,农业现代化无法得到推广

近年来,虽然收割机已是农村农忙时节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然而在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星分布的生产模式下,大型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得不到普遍应用。即使政府给予适当购机补贴,农民购机积极性仍旧不高,甚至投机取巧,将政府补贴购置的这些机械转手卖掉。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农村机械化无法普及,这就要求各家各户农具齐全、粮食储藏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直接导致农民的居住条件不能彻底改善,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3 农业附加值少,污染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等在农村中的使用日益广泛,粮食收获后留下的秸秆不再是农村生活燃料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方便处理,目前大多数农民采用大量焚烧秸秆,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破坏了土壤质量。

1.4 盲目上项目,增产不一定能增收

以泰兴市河失镇赵杜村为例,其常年种植地膜花生,地膜花生比普通花生种植平均产量要高出1 125~1 500 kg/hm2。往年是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2013年5月该村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连片流转33.33 hm2土地用于种植地膜花生,虽然通过土地流转,适当规模种植能增加农业产量,但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出现增产不能增收的局面。

由此可见,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现有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一是加强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与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逐步把职业教育的重心下移,积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三是深入实施农技人才培训,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设置,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3-4]。

2.2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集中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做强产业。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建立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积极推进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5]。

2.3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增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6-7]。

2.4 及时准确市场行情

政府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及时传递科技、市场信息,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8-10]。

3 参考文献

[1]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8-70.

[2] 王胜平.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J].江苏农村经济,2012(2):26-28.

[3] 王莉莉,吴文生,吴声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9(3):52-55.

[4] 徐慧慧.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5] 吕迅,何慧丽.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93-95.

[6] 吴强,陈丹梅,缪仕国,等.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5(1):32-36.

[7] 张明,孙艳,刘长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42-43.

篇8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长期存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指出其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简析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进入各方面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与父母分开,有的甚至在婴幼儿时期就被父母送到亲戚家寄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如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性格冷漠,由于他们缺少亲生父母的关爱和合理教育,没有正确三观的指引,所以难以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许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会走向犯罪。为了使这些被留守的儿童能够健全发展,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环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学家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

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抗诱惑能力以及是非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影响[2]。但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多是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在日常生活中隔代长辈只是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对他们心理关注过少,有些甚至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体罚。对孩子进行长期体罚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孩子产生很严重的逆反心理,严重的有些孩子会离家出走,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2.农村学校设施差,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对适学孩子的教育投入仍然很少。这些地方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远远跟不上当今教育的发展要。在一些农村寄宿学校里,学生的宿舍条件差,房间阴暗潮湿,假如孩子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个房间要住十几个学生,居住空间十分狭窄。学校食堂也是很简陋,有些学校还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都在教室里或者是学校空地上蹲着吃饭。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通常也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而班主任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工作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待遇也很难让比较优秀的老师安心工作。在一些贫困地区,在编的教师很少,存在着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学校管理不足。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行,学校的教育职责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及安全问题,需要学校管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学校普遍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特殊的管理方案,也没有指派专门的老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教育。虽然有些地方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但这种管理方式由于工作的复杂性,也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亲情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没法替代的。父母要尽可能的陪着子女,让其在有双亲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假如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必须要外出工作,那么要尽可能做到让孩子就近上学。作为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外出务工的地点要尽可能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以便能经常回家照看子女,让其能在亲情关爱下茁壮成长。如果父母双方必须都外出打工,那也要保证父母回家的次数,要对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主管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等偏远地区资源稀缺的不合理现状,教育行政单位应该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比如通过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些实际补贴,以改善这些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另外,当地的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形式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3.学校管理方法的改进。

作为适学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时间远大于其他学生,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情况,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教育[3]。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指派特定的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以便及时和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流,双方在发现问题时能共同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做为监管部门,应该把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具体实施不到位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易善策.李 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 教育研究,2011(09).

篇9

虽然当下中学美术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充分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 

(一)学校主观认识不够 

当今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发展。美术课不是重点考试科目,绝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美术课,或者美术课只是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被重视,更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一些学校虽然开设美术课,但是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替代,如果遇见考试等一些情况美术课往往都是先被停掉或者不上,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是教师价值的体现,对学生状况的研究是专业中能比别人有更高的起点以便于在竞争中能考入上一级的院校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高昂的经济成本。他们所学习的辅导班都是以考入艺术院校的美术和与美术相关的专业为最终目标的。 

(二)教师与教育影响的缺乏 

由于经济条件、就业和环境等多种原因,缺乏专门教师和教学设备落后和供应缺乏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农村就表现的更加明显,农村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正规的美术教学需求。中学美术教师队伍是中学实施美术教育的根本。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美术教育质量的好坏。目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镇级中学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很少,乡、村所属的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几乎是零。其次,现任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困扰着学校。许多学校艺术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再次,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 

当前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制约了总体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学美术教育也不能幸免,教育的合理投入是让全民受到均等教育的前提,也是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状的重要保障。但是当今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同步,教育改革力度和执行情况各地均有差异。这也是当今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的改进 

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在当前是比较突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对于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2]。 

首先,学校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几点:中学美术课一定要开设;一定要在学生中普遍的开设;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资源,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是改善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况的必要手段;同时,学校教育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让美术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美术学科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这个特点就决定着这个学科的知识的更新程度要比其它多数学科快得多,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面对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并且要善于在这种更新的浪潮中完善自己。可见,建立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不仅仅是要解决落后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问题,它也对所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再次,从大方面来说,教育需要合理投入缩小地域差异。面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别已经是刻不容缓。首先,城市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需求,有的学校己经超过甚至达到奢华的程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大乡镇和边远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的差别。第二,加大对乡镇和边远地区的经费投入也是为全民都受到均等教育而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3]。 

最后,合理投入改善美术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保证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多年以来,中学美术教育一直延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它使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环节无法实施。当加大对中学美术学科的投入是实现中学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 

综上,初中美术教育现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认清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亟需改善的现状[4]。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必须要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共同重视初中美术信息的学习,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伴随教育改革的大潮流,让学校教育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隋成龙.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未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篇10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生活的转轨期,在这一新时期的要求下,作为精神富民工程中基础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在维系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即可以强化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实现我国富国强民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富国强民政策,也成为当前社会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回归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寻求有效途径来推进我国精神文明生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因此,精神文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也迫在眉睫。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和现状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仅指群众文化,还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具有大众性和传统性的特点。另外,这种群众文化由五个方面组成:自觉参加以农民为主体并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民群众;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活动场所;还应具有一定的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关的服务设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保障;最后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开展的消费者和欣赏者。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主体,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边缘化,被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压抑不前,人民群众自身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一现象的凸现得到了广大政府机关的关注,因此,回归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重要性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新时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又是富民强国工程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群众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当代新时期环境下农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还能够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方针得到更好的诠释。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诠释:

1.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农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与精神的追求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生活。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倾向于现代文化,却大大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或者人生意义得不到延伸,以及许多世俗关怀被忽视。因此,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文化建设正确回归的道路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必然需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展现自己人生意义的重要表现。

2.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回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重要内容的集中表现

作为我国现如今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之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因此,重建新农村精神文明已成为当前社会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因此,使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

三、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回归的最佳途径

(一)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抓住群众工作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群众工作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怀揣着一颗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心态,将群众工作地的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以及新的形式,充分发挥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教化指导作用。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在一些节假日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地方传统文化在节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还可以丰富地方人

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想要发展群众文化,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文化的群众工作地,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之路。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加大人民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

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譬如说:目前风靡社会的企业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商业文化节、青少年文化节等诸多节的举办,这些都可以为文化的传播拓展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加大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以及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队伍,做好文化管理工作

农村群众文化回归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还与政府的加入密切相关就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政府工作机构工作素质的欠缺、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完善我国农村文化精神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政府工作机构的综合素质,遵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

(四)夯实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工作

造成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流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造成越来越多农村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忽视。因此,我们要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资金的投入,完善更多农村文化设施,从而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重视。同时,坚持以政府引导方向为前提,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民为对象,积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体制。

参考文献

篇11

现状一:没的用。

这些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必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硬件设备,教师想用也没的用。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资金紧缺,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妨,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孰不知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模式,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教改的必然趋向。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二是明显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边远的农村学校,所在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相应出现了学校的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再加上这些设备价格不菲,很多学校领导面对破旧的校舍都只能憾然摇首,对这昂贵的高科技设备,那种无奈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呼吁全社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也好,在社会上共同呼吁合力解决资金难题也好,让农村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多媒体机房,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让他们也有机会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描绘自己的蓝图。

现状二:不让用。

还有部分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花大价钱购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视若珍宝,不舍得投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舍得让老师们用,而是将这些“宝贝”放在空调屋子里,每天让管理员擦得一尘不染,只等着有上级检查时让领导过目。疏不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想都想不到,不出三年,花巨资买的这些“宝贝”,就与废铁同价了。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呀。合理利用这些设备,让它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服务,发挥它们的作用,才不枉为“宝贝”。

现状三:不会用。

还有的学校,硬件设备是具备的,学校领导的观念也是开放的,就是师资不过关,没有人会用。在调查中,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思想:“我又不是教计算机的,搞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教师的事,跟我关系不大,我学不学没什么必要。”偶然遇到学校搞公开课或研究课,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请计算机教师随便帮着做一个小课件,应付了事。其实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学习与实践。就现在教育现状和师资情况而言,要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必须进行必要的师资培训,重点在于两个方面: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

转贴于 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方面,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普及,已不成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对运用多媒体教学一般就能胜任了。关键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让老师明白如何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而自主建构的。因此,教师及时完成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把握好自己在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现代教学技术思想、现代教学方法等,引导教师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束缚,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来处理教学。

培训可采用自学、校内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逐渐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现状四:不常用。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上公开课,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而当你深入到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则看不到多媒体的影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硬件数量不足的原因,一般学校都是只有一两个配置较好的多媒体教室,供大家上公开课、研究课用,但平时就很少开放了。而普通教室里一般没有这些硬件设备,老师也只能恢复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了。此外,最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农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需要的课件都去花钱买,很不现实,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不一定适合农村现状,那么只能自己动手做。为了一堂公开课,为了一个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课件,通常需要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才能制作出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大。而在平时教学中,农村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很多的教师根本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搞课件的开发工作,所以只能敬而远之了。

那么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其实方法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