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文化内容

企业文化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文化内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文化内容

篇1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方式的一种,主要有以下功能:

导向功能。它包括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并带领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往目标努力。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它协助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同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优秀的企业文化会紧紧围绕企业实际,以科学的方法设立企业发展目标,并使其具有可行性,企业员工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工作生活。

约束功能。约束的作用从两面体现,首先是制度完善。制度居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具有强制性和巨大的约束力,无论企业领导还是员工都需要按照制度办事,它是企业的“法规”。其次是道德规范,它主要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来对员工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将受到社会舆论与自身的谴责。

调适功能。从内部来看,企业由于业务广泛,各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势必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自我的调适;从外部看,企业与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之间也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同样需要企业自身进行调整。企业文化中的哲学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处理这些不适应,调适功能也体现了企业的自身能动性。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来源于企业员工,当员工将企业视为实现目标的重要载体时,整个企业就会呈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功能比硬件管理更有感召力,可以唤起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这种凝聚功能在企业创业时期和危难之际更能显示其力量。

激励功能。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这种满足累积形成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氛围中,每个员工都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尤其是从上而下的关心,会使员工感到重视,增加工作动力。此外,企业的精神和形象也从其他方面对员工起到影响作用,尤其是企业文化比较出色,对当地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时,员工会由内而外产生出荣誉感和自豪感,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维护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企业发展,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事业中,在这个过程又得到自我实现及其他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

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开放发展,顾客在接受服务时不仅仅是挑选产品也是在选择观念和态度,当市场的选择空间日益扩大时,顾客的选择更多倾向于企业品牌所传递出的文化。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向社会展示着本企业优良的管理、健康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导向,突出特色、把握原则,塑造员工的精神动力,凝聚员工的理想信念,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打造出符合企业及文化战略发展的体系内容,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将企业经营者引导下的生产、管理、创新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明显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有:

广泛参与原则。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组成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配合与支持才能保证企业文化体系的最终完成。

领导群体核心作用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具有统领和主导作用。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具有倡导和总结的作用,可以起到宣传和示范表率的作用。

三个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改革创新和企业发展;其次,通过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强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把吸收优秀文化与体现自身特点相结合,在吸收借鉴、挖掘提炼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符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按照自下而上的排列,最低层为物质层,其次是行为层,然后是制度层,最上面是精神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要求和宗旨是学习型组织的塑造。物质层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行为层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生产及其他活动中由员工参与而产生的文化,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以规范企业的行为、社会及公共关系等。制度层文化,包括企业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其主要形成途径是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对员工及组织行为进行一定约束,从而形成相应制度,也是行为文化实施的有力后盾。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基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理念,精神文化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哲学、道德、价值观等,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

篇2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两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3

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通过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为出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为增强综合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到振兴祖国石油工业、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的实践之中。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勉自励,为提高公司业绩多作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2、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在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退,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锐意进取,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谋求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

永不满足,创业永恒。以创业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一个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努力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

3、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其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努力形成重实干、讲实效、看实绩的良好风气。按照“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集团公司的发展。以超前的意识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奉献: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职工、回报投资者。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为榜样,竭诚奉献企业。牢固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集团公司发展的事业上来,为职工施展才干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为社会、客户提供优质安全清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努力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繁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依法保障职工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利。鼓励职工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物质利益,树立把国家、社会、企业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公司的经营成果惠及每一名职工,为职工奉献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诚信、创新、业绩、和谐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集中体现了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诚信是基石,创新是动力,业绩是目标,和谐是保障。

1、诚信:立诚守信,言真行实。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集团公司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信誉之源。

集团公司奉行全方位的诚信理念。企业、管理者及职工都要讲求诚信。不仅公司内部要讲求诚信,在同社会、客户和合作者交往中也要讲求诚信。诚信集中体现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上。

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教育职工忠诚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严禁任何为谋取私利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积极倡导在企业内部以诚相待,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坚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使客户满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履行合同,恪守对外承诺,保证合作者的正当利益。确保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牢固树立诚信可靠、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

2、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集团公司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根本要求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全方位大创新能力。

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活动,努力领先竞争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基础。集团公司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

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主业突出、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集团。

3、业绩:业绩至上,创造卓越。

业绩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结果的最终体现,是评价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指标,是衡量单位和职工贡献的重要尺度。每个职工的业绩是构成公司业绩的基础,集团公司把业绩作为体现社会价值、提升企业价值和实现职工个人结实的结合点。

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建立和完善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明确并落实每个职工的目标和责任。通过指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形成企业在市场上以业绩论成败,职工在企业中以业绩论奖惩的氛围,激励企业和职工不断提高工作业绩。

积极倡导广大职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追求卓越。把创造卓越的业绩作为集团公司永恒的目标和神圣的使命,以卓越的业绩展示公司强大的实力,以强大的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加卓越的业绩,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回报职工。

4、和谐:团结协作,营造和谐

和谐是集团公司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和谐创造发展的动力,外部和谐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篇4

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哪位领导分工负责抓?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⒊是否成立了企业文化具体职能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⒋具体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原来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⒌有否派出企业人员外出接受企业文化培训?那些人员接受过企业文化培训?

⒍有否请老师来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内训?

⒎有否聘请企业文化专家做企业顾问?

二、观念问题

⒈企业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开始时就有的?

⒉企业文化是老板的文化?

⒊企业理念是老板的理念?

⒋企业理念是怎么提炼出来的?你认为你单位的文化理念与其他企业雷同吗?

⒌企业文化与营销活动有关联吗?有那些关联作用或影响?

⒍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有关联吗?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协调吗?

⒎是否有或想到请企业文化专家做企业文化建设顾问?

⒏你单位的大部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性如何?

⒐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和管理是否有脱节的现象和问题?

⒑企业编制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有吗?规划是几年的?

⒈实施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吗?

⒉你单位的客户理解你单位的文化理念吗?

⒊企业的社会公众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高吗?

⒋听说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议论了吗?

三、方法问题:

⒈你单位的是广告公司设计的吗?设计公司还与你单位有交流和联系吗?

⒉你单位的、、的设计、应用程序是如何的?

⒊你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有那些方面?展览活动、厂庆、旅游、文化论坛、传统文体活动等;

⒋你单位的公益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关吗?

⒌你单位的有自己的网站吗?具有文化特性和作用吗?

⒍你单位的环境体现了文化内涵吗?

篇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来看,全体员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就是这一“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

篇6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

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

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的协同感和和对企业深层次观念文化的理解,所以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并非可有可无。企业统一的服装可以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企业的商标、标志物、厂房车间、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都会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行为上发挥影响,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新的企业文化。由于行为文化涉及到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且操作性强,整合实施相对简便、容易。为此:要塑造良好的并购后的新企业的风貌;坚持不懈地提高企业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做好并购后新企业的舆论、形象造势工作,提高新企业产品知名度;统一地把好产品包装、标识、注册等环节。

篇7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为解决企业发展和生存问题的一种集体认识,并被企业所有的成员所认同,他包括企业集体价值观,企业信念,企业符号,企业处事方法等外在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于企业自身的,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中所有成员的共同诉求,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所在和核心部分。企业文化主要拥有以下三个要素:价值取向、远大目标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对企业建设有积极的作用;②对企业发展有导向作用;③对企业员工有凝聚作用。作为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发展,强大的企业凝集力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种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内容。他反映了企业中最先进的、最个性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需要企业中所有成员共同努力。

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强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培养企业成员的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核心任务。因为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通过企业凝聚力的建设,使企业中各成员拥有了同一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形成了合力。

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创建企业文化就是使企业拥有一套全新的并适合时展要求的内部管理规则,这一方面可以反应出烟草公司的特点,统一指导员工言行并提高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可以打造烟草公司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品牌。现如今,在烟草公司中,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党的先进性在企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所以将二者结合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认识到二者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将企业文化所涉及的企业特征,企业发展规划等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2 烟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1 工作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在烟草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文化素质一般比较高,而且具备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也比较强,要在他们中间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比较困难。并不是政治工作者加强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改变工作的方法。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分对象,不讲方法,照本宣科会使这些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不会主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起到效果。所以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工作方法上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 加强创新意识。在如今市场积极的发展进程,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激荡,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的员工,特别是80后的员工,他们普遍接受了更高级的教育,拥有比较独立与多样的思维,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取得效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创新。不断更新形式和内容,结合大家比较关心的事实问题。

2.3 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不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在公司实际发展的基础上。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取向,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等重要的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如果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这些内容也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切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确保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之后,员工的思想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篇8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不够。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较短,同时很多院校是合并院校,校园文化的累积薄弱。例如有的院校认为只要开展几次讲座、搞些学生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创新的表现,这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设计和规划,缺乏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例如有的院校过度重视硬件建设,在校园里大量堆砌名人雕像或石雕工艺品,过度注重形式化,忽略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院校则相反,虽大量开展“文体活动”但流于形式,占据大量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和精力。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忽视文化性,重视职业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求具备高素质。高职院校过度推崇企业文化,培养的人才将不能保证国家定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面对高职院校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建立既具有职业氛围又具有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与融合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既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并要成为企业创新的带头人,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意义重大。

2.满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需要。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除具备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职业性的特点。首先,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企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急需的技术人才。学生在选专业的同时就确定了就业方向。其次是实践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基础理论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再次是区域性。高职教育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院校的发展也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职业导向的前提下,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只有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文凭和相关的技能证书,同时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当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注重其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以在保证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氛围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创建并形成具有高职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教育部门开展的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水平评估结果来看,优秀的院校主要是看文化建设。可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非常关键的。

5.有利于缩短就业距离,实现零距离就业。

当前,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后,适应岗位的速度较慢,甚至有些会出现抱怨的现象,难以融入企业的环境。用人单位也反映毕业生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差。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利用企业文化的优势,可以在校内提前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管理的素质,感受企业员工的纪律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加强学生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保证毕业生能在社会和企业中生成和发展,从而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篇9

一、现代社会经济中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解

相对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实施的外部审计来讲,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均由企业内部开展工作。论及内部审计的含义,上世纪90年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对内部审计作出明确规定,即把内部审计定义为“一个机构内所建立的独立评价职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更新。

根据国际上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被界定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从内涵上分析,现代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金融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职责在于增加金融企业价值、改善金融企业经营,内部审计的地位已经上升为金融企业内部一种日常性、独立性管理活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体系也成为内部审计的常用手段。在我国,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定义作,“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等实行审查和评价,达到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

现代社会经济形态下,伴随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所起作用发生改变。与传统内部审计的防护性相比,现代内部审计一改过去注重审查财务报表的自我监控功能,而借助于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领域的整体监控,实现了自我促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起到建设性作用。尤其在现代内部审计定义下,内部审计强调实时、持续性监控,注重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共同合作,整合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各项内容,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内部控制转向为企业风险。这意味着内部审计从监督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其内容也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产生一致性。

二、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常见问题

与国际上金融企业以及我国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当前发展速度较慢,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本质特点要求其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这是金融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有效前提,也是保证审计结构公正、客观的根本所在,但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的现状,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偏弱,特别是金融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管理上处于平等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审计职责时很难推进审计工作,内审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审计作用不被重视、权威性差。与独立性一样,重要性、权威性也是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特性。由于认识上误区,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常被作为摆设,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不参加经营管理会议,且如果遇到精简则首先被排除在外,如此以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得不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审计中发现问题无人追究,审计结构无人关心。再加上有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最高管理层,内部审计权限和监督作用受限,内部审计毫无权威性可言,其对管理层几乎无监管作用。

审计标准不规范、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去规范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与方式,来确保并提升内部审计的有用性、高效性。从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标准来看,内审目标与组织生产经营目标脱节,甚至目标很不明确,工作范围上甚为狭窄,审计方式方法上较为落后,导致内部审计步骤繁琐、效果不佳、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再说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多数内审人员由以往会计、信贷等业务人员转来,即使其具体岗位的专业业务水平过硬,其全方位、综合性审计业务能力也存在较大问题,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缺陷制约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并衍生出潜在的审计风险。

三、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方法

总体上说,针对企业实行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比较、审查、复算、观察、巡视、重做、盘点、查询、总计、追踪、浏览、调节、审阅、保证、询问、分析、测试与抽样、证实与确定、评价等。其中,描述主要是对企业各项业务的程序进行概述,或者绘制出各种流程图及图表等;比较主要是对某个审计项目的几种资料做出说明,以找出其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审查即检查材料、设备、文件等各项审计证据;盘点是指清点库存现金、库存材料等实地清查活动;查询即为证实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正确性函询外部组织;审阅即对书面文件审视阅读;分析指的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说明数字之间的关系及趋势;评价是对事项是非优劣作以判断确定,比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高低进行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企业发展紧跟当前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趋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突出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功能,其具体形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内部IT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主要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有效的IT审计方案常见于识别机构最大风险暴露区域、评价企业运行中内部控制适当性、实践管理层计划及监督IT活动有效性、促进企业信息系统保密性及完整性等。

此外,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方式的改进还要求优化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完善各项审计操作规程。以提升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含量为前提,有序组合各种审计手段,将内部审计工作成本降至最低,改善金融企业在操作手段上的速度和范围,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金融企业行业审计特点,编制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以科学化、细分化、定性化方法,确定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干部任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注重审计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审前调查、构建现代化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等。

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

伴随近年来审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重要性、权威性日益增强,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及建设职能越发显现,从实际操作角度讲,金融企业内部审计不断深化、提升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于:

革新理念,以风险为导向,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与目标,提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更好更快实现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工作对象上,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判断对错、查询错弊等内容向解决经营管理矛盾问题、发现并规避风险、觉察并抓住机遇等内容转变,同时还要擅长综合分析诊断、积极寻找对策、主动求证解决方案,既要履行监督职能,又要做管理层的智囊团和参谋长,以创造性的工作状态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和价值。

改进策略,致力于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首先要完善审计报告、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向企业管理层、决策性传递高质量的金融营运优质信息,维护内部审计工作声誉、形象,在创新审计工作的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建议价值含量。其次要拓展审计领域、开发审计项目,着眼于改善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程序,本着看重事实、依据、风险的原则,以管理风险为导向,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设定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有效措施,开展经营绩效、网络安全、市场营销、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等新型审计项目,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好的咨询信息。

吸纳人才,优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渐涌现,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技术复杂性增强,内部审计所担负任务愈加艰巨繁重,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信息要求具备创新性、前瞻性和高附加值,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金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以及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实用的沟通交流能力、综合性分析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等。任何一方面的知识缺陷,都可能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麻烦,现代金融企业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精通国际金融、懂网络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提升金融企业内审服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 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第31卷(2)

篇10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推广,努力完善推广企业文化的各项机制

月日,公司召开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议,我矿在当天下午就召开了矿推广企业文化动员大会,全矿名矿科级干部参加了大会,矿党委副书记作了推广企业文化的动员报告。随后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煤炭公司推广企业文化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煤炭公司推广煤炭企业文化办公室,将推广煤炭企业文化办公室设在宣传部,指导全矿煤炭企业文化的推广工作。按照煤炭企业文化实施纲要的要求,我矿开始在全矿范围进行推广企业文化实施活动。

我矿认真组织企业文化推进办的同志学习了集团公司[]50号《关于下发和以及强化理念价值观渗透和推进视觉识别建设的安排意见》和公司党发[]63号《关于下发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使推广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我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习的通知》,并将《煤炭企业文化手册》300本手册下发到各区(科)、队,要求广大职工进行讨论、学习。在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我矿又相继出台了《煤炭公司企业礼仪首推项目》、《煤炭公司员工使用文明用语基本要求》、《煤炭公司员工日常行为禁忌》、《煤炭公司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煤炭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考核标准》、《煤炭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结构图》等一系列文件,以确保企业文化的推广落实。

二、以学习煤炭企业文化带动煤炭公司亚文化的建设,在全矿形成人人知理念,人人用理念的良好氛围

煤炭公司在推广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矿党政领导首先带头学习,矿党委中心组成员学习了由中国企业文化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凡驰教授主讲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讲座》、由余世雄教授主讲的《企业变革与文化》讲座,观看了《集团公司视觉识别ⅵ手册》光盘。

月日,我矿利用双休日时间,由企业文化推广办牵头,组织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举办了企业文化培训班。通过看录像、谈体会等形式增强了中层干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各基层队组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认真学习企业文化手册,理解理念。以区(科)、队为单位组织学习《企业文化手册》,讲意义、谈感想、说打算,引起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手册》足够的认识理解。对新分配到岗就职的3员工,由煤炭企业文化推广办公室组织进行学习《企业文化手册》,以使新工人在上岗前就能了解企业文化理念。我矿还在班前班后会和其它例会上,组织员工诵读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并组织了不同层面的考试考核,以检查每个员工对战略目标的了解程度和理念渗透的效果。下一步,根据矿领导安排,我们还准备邀请著名教授来矿讲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三、创造浓郁的宣传氛围,为推广企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企业文化理念,迅速在全矿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推广企业文化氛围,矿宣传部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企业文化。9月17日,我矿在办公楼两侧展出了以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为内容的宣传牌板16块,在福利楼前举办了两期以煤炭企业文化为内容的黑板报展,宣传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并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为方便广大干部和职工查阅企业文化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参与到此次企业文化推广活动中来,矿宣传部还将视觉识别ⅵ手册光盘内容上了矿内局域网。开办了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论坛》刊物,为推广企业文化活动中又多了一个渠道。月日,矿统一将原有的矿旗更换为煤炭企业旗帜,并率先从公司录制回《之歌》的录音带。月日,全矿又组织干部在办公楼前举行了升国旗、煤炭企业旗,奏放之歌活动。月日我矿又开展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感动”候选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将长期以来在基层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典型,长期以来刻苦钻研业务的先进典型,通过演讲等形式宣传出去,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将三首之歌配上我矿的图片画面,制作成vcd光盘,下发到各队组进行学唱,使之成为具有特色的企业礼仪的一部分。

月日,公司在我矿召开了地面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我矿以现场会召开为契机,对主要街道的标语墙的20条标语进行了刷白,全部印上了徽和理念,在矿主要地方悬挂以煤炭企业文化为内容的标语16条。

我矿在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中,按照煤炭企业文化的要求,及时将原矿徽、企业精神等与企业文化相驳的内容及时更换,目前井下更换、增加牌板近三百块,达到了与企业文化的统一。

四、依托矿区文化,不断提升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矿在认真学习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煤炭公司推广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案》,增加了具有特色的“口号文化”和“团队文化”,以文件的形式将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进行了细化,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责任部门。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了“集重志、重管理、兴科技、创第一”的团队精神,总结了“然诺为德”以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得的矿训,并结合企业文化和煤炭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出了员工誓词,在全矿范围内准备实行了准军事化管理,提高全员的执行力。

“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矿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在这方面提出了以“勤政清廉,乐于律已”为主要内容的理念,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编订印刷出版了《煤炭公司廉政格言》一书,征集有关廉政方面的格言共计186条,有效的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

篇11

国有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反映了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要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国有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它文化形态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内容,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多于实证分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根据。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文化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而且是一种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

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竞争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文化。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谋求生存发展,而推出的“以人为本”的凸显人文关怀的经济管理模式,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地以经济为手段管理经济的超越。为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加竞争力。

首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国有企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如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绝不会完全相同。同一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可见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复制”与“克隆”,所以,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的确定企业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