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8: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
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首先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项目经理。选择什么人担任项目经理,看施工项目的需要,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领导才能、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
2.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2.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2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2.3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变化,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使得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到达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3.项目管理成本应把握的五原则
3.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的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实现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却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3.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总结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9-03
一、引言
工程管理是一门基于土木工程技术,涉及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知识的交叉学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该专业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1]《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连接专业与实践应用的主要课程之一,融合了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知识。现有的相关教学方法多是针对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因此探讨财经类专业如何发挥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而建好《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十分有意义。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面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一条主线”是指在教学中,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为两翼的教学模式;“两个方向”是指在贯彻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群组,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采取“3+1”式培养方式,即在前三年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培养方向中任选一个,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完成全部学业;“三个面对”即在教学中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2]。本论文主要针对“三个面对”中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即大项目法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施工组织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时外没有独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教学课时共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因此上课时理论教学课时非常紧张,任务量大,而实践环节因课时少,做不透彻,只能是走马观花,草率了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即是实践性环节不足,学生应用能力普遍缺乏。
2.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程管理专业的整合调整,编写新的培养计划,因周课时的限额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都是按选修课进行设置,且以合班课开设。这样一来,导致:(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就可以随意些;(2)有的同学选修施工组织管理,可之前并没有选修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而施工组织管理的学习,是要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施工过程的分解、施工方案讨论的部分,这样学起来就好比无根之木。
3.教学方法单一。之前由于课时紧,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集中授课,在第15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理论讲完后,进行3周共6课时的实践环节,18周结束。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该课程知识点多,纯课堂的教学,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散乱等,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感觉;(2)课堂上对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设计、现场平面布置设计部分,虽有现场照片演示,但学生在实践应用时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彼此的联接。
四、大项目法教学模式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和探索出大项目法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所谓大项目教学法,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已建建设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大案例,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所有开设课程均在此大案例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能开展教学的全程式专业教学模式,它将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转向了就业导向模式。[3]目前大项目法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还仅限于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组织管理这两门课程。在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即是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看作是在做一个项目,将最初教学设计、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再到该课程的项目实训协同起来考虑,这样教与学的思路更清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合理、充足;第二层面,即是在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多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实例讲授,在实训中则与工程概预算课程整合,采用一套具体的、完整建筑施工图纸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让学生针对该项目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实践操作性更强、更透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大道至简,理清学生的思路
1.绪论的重要性。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该课程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内容庞杂、思路不清,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绪论课的重要性。
在第一堂课绪论中就讲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质其实就是施工计划,而计划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始和进展都非常重要;管理则是针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协调、调整和优化等工作。计划和调整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月生活费的使用计划等。而针对一项建筑工程,耗资巨大、投入资源多,涉及部门单位多,持续周期长,影响范围大,需要专门来学习现场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大道至简,这样让学生心里明白学习的主线,避免知识点繁多给学生带来畏惧心理。同时强调计划对于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何一件事都至关重要,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建筑行业目前实际岗位上急需一大批既能在第一线从事现场操作、实施新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又要能懂得现场各项资源的组织、优化与管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4]。为此,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还能熟练应用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等相关的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制定出各章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知识性介绍内容,然后删繁就简,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又满足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以做到教学中胸中有数,深浅有度。
3.重点、难点要突出。重、难点突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该课程中流水施工、单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横道图与单、双代号网络图是制订计划的方法和表现形式,是个技术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即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各施工队伍连续地流水作业,在满足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施工工艺展开的顺序和要求的必要的间歇条件下,现场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不窝工。针对不同要求、不同规模、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宜采用与之特点相适应的形式。该课程的难点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和网络计划优化部分。搭接网络计划中主要是有四种基本搭接类型,按各自不同的搭接关系计算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些烦琐;网络计划优化即按照既定的约束条件,按一定的目标对初始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在多目标,如工期―成本优化中,要两者协调考虑。这样在重、难点章节理论讲授中多用具体的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
(二)基于大项目法的培养方案
1.调整课程培养计划。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是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理论的理解掌握固然重要,实践应用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合理安排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理论在第6学期进行36课时,实训在紧接的第7学期(第7~12周)进行18课时,安排在工程概预算课的实训(第1~6周)之后,进行集中指导,第13~18周进行分散指导。这样安排,理论课时间充足,实践环节虽只有18课时,但学生是在完整的1个学期的课程内和课余时间进行综合的大项目实训,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广联达招投标、梦龙网络计划、梦龙平面图设计等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更合理,更透彻。
2.大项目教学法在理论教学部分的实施。在该课程的重、难点章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某工程或是该工程的分部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如在流水施工的章节,用2号教学楼的基础工程进行举例;在网络计划的优化中,采用历年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中案例分析部分与网络计划和网络优化相关的真题进行举例并分析讲解。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综合性和难度相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参加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
3.大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部分的具体实施。通过探索,在培养计划中,将施工组织管理课程与工程概预算两门课程的实训都放在第7学期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用大项目教学法的落实。目前的实际操作是6位任课老师一起讨论协商,最后两两成组分别指导工程管理同年级的3个班,各班选定一套具体的工程图纸(蓝图),在第1~6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此工程进行工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学习广联达预算软件;在此基础上,第7~12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13~17周完善成果;18周交最终成果。
在教学中探索出,在学生初学用梦龙软件绘制网络计划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即先用EXCEL编制进度分析表,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掌握施工过程的划分。划分施工过程是初学者的一个瓶颈。在EXCEL进度分析表中,可以输入施工段数、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施工队人数、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等参数,流水节拍值即可用向上取正的ROUNDUP函数编成公式计算,非常方便。待工作分解即施工过程划分合理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明确了,计算出流水节拍,直接绘制横道图,可先检查核对工期,如不满足要求,可先进行简单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用梦龙软件进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绘制,这样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绘制起来不易出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项目法在课程应用中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项目法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训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如:①通过蓝图的阅读,能对大一所学的制图理论进行实战应用,并学习查阅现行的设计规范,读图能力大大提高;②前期工程概预算的实训中,工程量的计算等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③学生针对真实的工程蓝图,能够独立完成从识图、工程量清单编制、组价,再到施工方案讨论、进度计划的分析和绘制、对广联达及梦龙软件的学习应用,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和施工现场平面图。(2)大项目法用于该课程教学是透彻地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训模拟,这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可见大项目法延伸到其他的专业课如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等的实训,可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大文,李立新,陈兴海.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由于个别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好多工程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在施工全过程中,通过对进度、质量和投资三大控制体系的严格管理,达到互相制约互相权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得以实现的。
一、施工前准备
建筑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前,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2)组建施工队伍。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组织、料物准备、技术设备准备、施工现场条件及拟采取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或工艺等方面。这些方面施工前均应做好充分准备,以免施工过程中因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正常施工中断或出现其他情况,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3)事先确定好项目施工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核算好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提前做好材料供应商资质检查,确保原材料供应及时、保质,证件齐全。
建立工地实验室,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4)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各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5)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6)按照项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各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 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
为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使用的一些行为措施,即为质量控制。用定性以及定量的规范来表示质量的特殊性质,用以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控制,这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质量要求。
由上可知,工程项目的质量的控制就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的要求而使用的一系列活动措施。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要求体现在工程的合同、文件的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所以,工程项目在质量方面的控制行为即为了确保达到工程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控制依据不同的实施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建设中监理对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指的是业主委托监理方单位,确保工程的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的监控,它是外部及横向的控制;(2)政府方面对工程项目中质量方面的控制。指的是建设行业行政方面的主管部门,依据相关建设行业工程在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执行的标准,对工程项目中质量方面的督查,它是外部及纵向的控制;(3)承包商方对质量方面的控制。它是内部及自身的控制。
施工阶段指的是按照业主的想法及所设计的图纸,采取得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即为工程的实体阶段,该阶段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方面的控制,被视为整个建设项目的重心。在整个施工阶段的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工程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的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
对施工阶段中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最有效而且最普遍的方法是现场检查,坚持巡察制度。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1)目测法。凭借现场质量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及感官进行检查;(2)量测法。借助量测工具和计量仪器,通过实际量测将其结果与标准相对照、比较,从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试验法。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现场试验或实验室试验,取得数据,来分析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三、施工中进度控制方面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投资控制方面的管理历来备受关注,但对于施工进度方面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视了。
工程项目在进度方面的控制,指的是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细则、工作程序、持续进行的时间以及逻辑关系等编制计划,并实施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性地检查实际施工进度是否是按照制定的计划要求进行的,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认真分析其原因,采取补救的措施或者进行计划调整、甚至是修改原来的计划,直至工程完全竣工,并能交付使用。
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执行进度控制的总任务,就是在能够满足项目总进度计划要求的情况下,编制或审核不同种类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以保证项目按期竣工。控制进度方面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设计的影响、物资供应的影响、技术影响、施工组织影响、施工条件影响、施工配合影响、施工管理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四、施工中投资控制方面
(1) 遵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其它支配项目投资运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确定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费用和其它基建费用的构成;
(2) 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构成和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及建设各阶段正确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预算价及竣工决算,并使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
(3) 在工程建设各阶段,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批准的投资限额,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4) 要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估算指标、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的制定修改、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的建立、全国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统一,等。
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投资控制,主要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把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五、现场控制方面
现场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标准、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即人、机、料、法、环、信息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施工运行状态。这实质上是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其内容、标准、方法都比较广泛,制定并推行现场作业标准,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保证体系,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的难以避免。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日日抓安全、天天讲安全,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现代建筑不仅仅意味着完成实体工程,承建商还需要系统地对施工现场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控制并加以记录。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现场不容出现任何闪失。拥有良好的、有组织的技术以及预先考虑可能发生问题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会为建筑项目带来利润。现有的管理理论及方案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数字化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了效率。虽然,目前数字化施工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相关理论和技术尚不成熟,但将是施工管理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66-01
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事先主动进行工程相关经济指标的预算、估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为领导层在投资决策、设计和施工等过程中当好经济参谋,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不过目前造价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1.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重视不够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O.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一个项目若出现前期决策失误,则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其损失。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二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
2.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可是目前设计部门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观念,而设计概预算人员往往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衡量、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秀程度以及投资的使用效果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注重技术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在设计方案上基本上做到了采取两个以上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但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却考虑很少,出现多用钢筋、少动脑筋的现象。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甚至有些项目(如装修部分)出现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使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设计变更偏多,无价材料价格签证偏高,隐蔽工程验收不到位,验收记录往往是纸上谈兵,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监理单位监管不力,联系单的签证存在不明确、内容界限超合同等情况。
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时工程结算人员不了解施工现场,也不到现场审核复查,只凭自己的想象核算,与实际投入较大,这些都影响了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就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各阶段的控制重点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要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控制。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投资估算的编制应考虑充分,估算合理,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同时,要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让决策层事先了解完成该项目需策划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为决策层做好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
二、工程设计阶段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针对目前“重设计、轻经济”的现象,建议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开展方案竞赛,引进竞争机制;推行限额设计;改革设计费的计算和审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应用价值工程等手段逐步实现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建设项目发包阶段
由于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等不够严密、明确,在今后结算时造成扯皮或给施工单位钻孔子。因此要把握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①完善施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组织管理。
②编制合适的施工预算标底(或工程量清单)。
③详细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书。
④在招标答疑时尽可能明确今后可能采取的一些控制措施,如甲供材料、分包项目及相应的经济责任,减少索赔隐患。
⑤拟定合同时要措辞准确,避免由于合同未明确或不严密等原因而造成造价失控或扯皮现象。
四、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应重视把握好以下五个工作重点:
①从造价角度帮助承、发包双方进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合理优化,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②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化,如地质条件的变化、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设计的变更等,造价工程师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充分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隐蔽工程资料、实际施工记录等)。协助业主及时审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并向业主提供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
③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④为业主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既要保证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不足或资金提供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做到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资金筹措的难度。
⑤为业主做好承包商月报资料的复核。
0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标价中标已成为“市场规律”,而且工期、质量、安全、信誉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大幅萎缩。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盒控制,才能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施工成本管理控制中的全员管理
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工程参加者的共同任务。它涉及到各个部门:项目部、财务部门、TRANBBS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经营部门、人事部门等。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可以在公司的内部通过签订相应经济合同,理顺公司内部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责任分工明确,权力利益相配套。
2施工项目管理中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控制
成本控制要对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管理,而绝不仅仅是在项目结束后进行简单的会计成本核算。
2.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
承接项目之前,可采取风险预测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利用价值工程,分析工程的功能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各种施工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尤其是像从去年九月末至今的主要建材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扬,其实在我们工程开工的初期就做好价差分析及时向上反映,对于我们日后的结算及个别工程的调概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应尽量提高投标工程量估算的可靠性,便于宏观调控标价既保证投标的中标率又可以尽量保证各专业工程的成本及合理利润。
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先用价格低的材料,通过诸如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材料消耗费用。通过建立分包商、材料商资料库来选择合适的分包商和材料商,也可对分包商、材料商采用招投标,实行“货比三家”,选择经济实力强和有现场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好、有熟练工人的分包商,以及产品质量好、供货时间能保证、信誉好的材料商。运用统筹法,做好各生产要素配置。对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是购买还是租赁也要反复比较核算,对于个别扩建项目或者工程量有限的自找工程(如土建处的通讯工程),应根据当地租赁价格考虑运输、购买及租赁的性价比正确决策。
2.2做好事中控制,即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做到“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
按照工程施工本身要求和内在规律,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工程施工网络TRANBBS设计,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各班组协调有序的作业。
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为了降低损耗,可实行限额配料,根据实际情况同各班组或分包商确定合理损耗率,实行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额则罚,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实行收料记录制度,清点数量,纪录人员签字,材料部门建立材料明细账,防止现场仓库账目与实物不符,领料时,施工作业班组应清点并确认。严格按照领料手续,杜绝浪费和盗窃漏洞。材料用量要合理,既要减少现场材料过多而造成的管理麻烦,又可增强流动资金现金量,有利于使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资金使用更合理。
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要合理调度,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堆放保存,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同时要想方设法减少和避免无效管理和劳动,把降低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每个施工管理环节中。
无论在工程进展到何种程度,管理及施工人员均应根据事前的目标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核算。以项目为单位单独列帐,建立完整的成本财务系统,以项目部为独立核算单位,所有收支单独列帐逐月分析各分部分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查明成本节约和超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并编写出成本分析报告和盈亏预测报告,以便公司领导和项目经理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工程竣工时成本超支。
2.3事后控制
“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总成本结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总结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落实奖罚制度。
3项目管理应综合考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都要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质量成本又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成本措施费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它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条曲线,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点,使质量成本费用降至最低。
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适当增加质量预防费的支出,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的发生,其支出远小于因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即可以获得很大的“隐性”效益。同样,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关系,寻找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在特殊施工条件下,应比较保证工期所支付措施费与因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孰轻孰重,反复权衡。
这一点对于土建工程尤为重要。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甲方往往在工程开工伊始,就单方面要求缩短工期。在此情况下应分清类别区别对待:对于区域电网设置合理、项目工程重要性有限的工程,应该首先做好沟通,据理力争保证合理工期及效益;对于关键性重要度很高的项目工程,应做好赶工成本预算及过程控制,在尽量完成任务的同时兼顾市场与效益。
工程竣工决算通过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不能听任业主无故拖欠工程尾款,对追收欠款有显著成绩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在管理及成本上要精简机构,压缩科室冗员及附属单位人员,采取措施提高劳动效率,使在岗人员一专多能。
4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应做到责、权、利并举
要建立明确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举。把成本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应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率。纪录的数据应有根有据,不会出现盲目用经验进行控制带来的失误,并能适时进行跟踪监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完成工程量、材料消耗、人力安排进行直接控制。及时修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减少成本管理中委托链过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及成本信息损失和信息失真。
对于工程过程中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浪费等对成本和工期控制有重大贡献的项目部及个人应合理考虑经济奖励。
5结束语
Abstract: this paper list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common embankment, and analyzes its cause and harm,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sit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roadbed, constru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给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城市道路建设质量管理,成为摆在建设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此,本人针对城市道路路基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其成因与危害,并探讨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手段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路基常见的通病
路基常见的通病主要有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两种,造成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1)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2)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不充分,造成路基逐步下沉;(3)软土地基未加处治或方法不妥造成路基沉降;(4)路基施工时,填土含水量过大而无法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进行填补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2)清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边部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3)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4)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
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到行车速度、车辆使用寿命、坐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使城市道路的维修养护费用增加与使用寿命缩短。更重要的是,有时还直接影响到路容,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边坡塌方严重时,还会堵塞交通、堵塞水沟甚至危害农田等。
二、加强数据监控
路基沉陷和纵向裂逢的危害既然如此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本人认为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加强数据的监控,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监理、监督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过去往往凭主观印象、主观经验和行政干预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现在对于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已逐步得到重视,不同性质的试验室,其职能是不尽相同的,不能相互取代,完善的工地实验室体系应该包括自检试验室、监理试验室和监督试验室三级模式。
2、完善试验室人员和设备组成。工地试验室应根据其所承担的任务和规模配备适应于工程所必需的试验人员和试验仪器、设备。工地试验室配备至少一名专职试验工程师、若干试验技术员和试验工人,试验室仪器配备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配备;自检试验室应配备指导施工和自检所必须的常规试验仪器和设备;监理试验室除具备自检试验室应有的仪器设备外,还应配备一些非常规的试验仪器和设备;监督试验室是为整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服务,因而应配备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所需一切试验仪器与设备,应为最完善、最健全的试验室。
3、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完善的试验室仅是进行试验的一种工具,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在于试验人员是否严格按试验规程进行操作及有关负责人是否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不准确的数据不能反映工程的客观质量,以致在工程质量问题上作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控制试验室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4、提高试验数据的代表性。试验数据的代表性是衡量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所检测、试验的数据能够真实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被检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避免以偏概全。如:压实度评定是采用数理统计原则,检测点位应基本上能覆盖被检路段的全部,因此,现场检测压实度应采用“纸上定点”的办法,即对被检测路段首先在纸上确定点位,确定点位的原则是对被检路段范围内按梅花型布点,尽量做到布点的随机性和均匀性。这样定点的优点在于尽可能排除检测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的数据比较客观、真实地代表被检路段的压实质量。
5、充分利用试验数据服务于工程。获得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就要重视和利用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用来指导工程施工。如:含水量试验数据能指导何时开始碾压,现场压实试验能指导碾压的遍数和碾压厚度,土壤的力学试验能说明土壤能否作为路基用土等等。评价工程质量只有凭试验和检测数据才有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
三、强化施工监督管理
这项工作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必须要认真抓好。
1、加强对路基施工工艺控制。路基施工完毕后,它的质量到底如何?一方面可以通过试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来检验。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首先应从控制路基的施工工艺着手,它是生产高质量路基的关键。
2、加强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原地面的质量检验,检查清淤、清表是否彻底;二是对下层路基的质量检查,有无软土地基;三是严格控制路基碾压前的填土表面平整性。
3、加强碾压质量控制。碾压质量控制包括选取合适的压路机吨位、型号、压实遍数、压实方法及压实的均匀性等。城市道路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和要求较高的压实度,这就要求大吨位的压路机与之相配套。不同种类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有不同效果,同一种型号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效果也不一样。这就决定针对不同的土质,应尽量选择不同的压路机,或采用同一压路机碾压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遍数和压实方法。
4、控制路基排水。路基水是道路的一大祸害,路基遇水浸蚀、软化造成路基下沉、滑坡、坍塌的教训很多,因此控制路基排水系统的质量对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路基排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基与周围排水系统的相关联系,不能因汛期的到来而使路基长时间受水浸蚀,应形成排水流畅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不受水浸泡;另一方面是道路本身的排水体系,如边沟、截水沟、急流糟、纵坡、横坡、中央分隔带的纵向及横向排水管等应较为完善,才能使道路本身的雨水得到及时排出,保持路基干燥。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贯穿建设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其质量优劣不但影响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还影响建设工程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工程建设部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建设行业快速、稳步的发展。
一、工程管理度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1.1.施工过程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劳动量大、施工人员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时随意性较大,不少施工人员粗枝大叶,经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较大安全隐患。另外,建设单位未能按照要求将质量管理机制中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放松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部分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内容理解不充分只是监督施工人员加快施工速度,以致于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未及时纠正。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项目正常的施工秩序,埋下较多安全质量隐患。
1.2.监理过程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通过监理单位具体落实,因此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会给建设工程管理和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影响下个环节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给后期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带来困难。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建设工程实践过程中,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效益,承接一些超越自身资质的监理项目,很显然不管是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监理措施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有些监理人员违反监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出现未持证上岗行为,另外,没有健全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做保证,导致部分监理人员在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
1.3.施工材料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施工材料是建设工项目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减少建设成本和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设工程部门应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但是实际上当施工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部分工程施工单位并未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材料抽查检验无法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就将其直接应用到建设工程项目中,进而影响建设工程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不重视施工材料的存放管理,导致很多施工材料在存放过程中性能发生改变甚至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施工材料的浪费,增加施工成本的开支。
二、提高工程管理措施
针对有关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保证工程质量,进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2.1.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行为
在政府的引导下,应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完善和落实行业的相关政策,为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规范建设活动参与者行为,尤其是招投标活动应严厉查处作弊行为,营造良好的招投标活动氛围。同时还应注重对业主的行为加以约束,防止其出现违反市场、违法建设工程相关法律的行为出现。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此保证建设工程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为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
2.2.鼓励建设企业提高建设水平
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促进建设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行优质优价鼓励措施,提高和鼓励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建设优质工程,并在施工合同、招投标活动、工程费用预算等方面将优质优价鼓励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并对在建设工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3.改进质量安全监督方式
针对当今建设行业发展形势应转变工作思路,即由之前的被动监督改变为主动介入监督。不断探索质量监督管理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新机制,尤其对建设工程中重点工程应加大监督力度,实行差异化管理,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设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行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监督,明确监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最大限度发挥质量监督工作的作用,以此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2.4.加强监理检测监管
重视建设工程检测和监理工作,加强检测和监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定期对检测机构和监理市场进行专项调查,重点检查和处理监理单位未履行监理任务的行为,尤其应明确和落实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同时严格管理建设工程机械设备检测机构,尤其规范内部管理混乱的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检测市场秩序。
三、总结
提高工程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工程管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工程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并在健全的监督体系下有效落实。作为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详细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规范建设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项目是否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企业是否在建筑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无论是大型建筑行业还是小型施工管理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中的各项成本费用,确保使用成本都在预算成本的范畴内,确保实际产生成本不超额目标成本,确保各项成本费用都有处可循,确保为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1.1、以成本形成的过程作为管理对象
根据对项目成本实行全面、全过程管理的要求, 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 在工程投标阶段, 应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 进行项目成本的预测, 提出投标决策意见; 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设计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资料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 施工阶段以施工图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 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限阶段, 应对竣工验收过程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控制。
1.2、 以各部门及班组作为成本管理对象
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日常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这些费用和损失都发生在各个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因此, 也应以部门、施工队和班组作为成本管理对象, 接受项目经理和企业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与此同时, 项目的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班组还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1.3、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管理对象
在正常情况下, 项目应该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 参照施工预算定额, 联系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 编制包括工、料、机消耗数量、单价、金额在内的施工预算, 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管理的依据。
1.4、以对外经济合作作为成本管理对象
施工项目的对外经济业务, 都要以经济合同为纽带建立集约关系, 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上述经济合同时, 除了要根据业务要求规定的时间、质量、结算方式和履( 违) 约奖罚条款外, 还必须强调要将合同的数量、单价、金额控制在预算收入以内。因此, 合同金额超过预算收入, 就意味着成本亏损; 反之, 就能降低成本。
2、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机制落后。目前在针对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总体机制是不够成熟的,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采用责权利相结合的方式。在对企业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赋予项目经理一定的权力。
2.2、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例如说一些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为了拿下项目就压价,导致最终的工程造价失真,这就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以低价中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会增加大量临时工程以及技术变化来得到额外收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质量材料等来降低成本。最终导致出现安全质量问题。
2.3、过于追求竣工结算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时间而忽视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认真的认识到工期以及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一些业主有时也会因为工期而提出一些时间要求,最终就会导致施工企业为了赶在竣工日期之前完工而忽视质量安全问题。但是即便工程竣工不代表工程验收成功,如果在竣工结算的验收环节发现问题必然会进行返工,实际上也是增加了项目的施工成本。
2.4、现在很多施工企业会忽视对于材料的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材料的成本控制是对其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因为材料采购所占的比重在项目成本中占的比例很高。因此在对材料成本控制上还存在很大潜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显然还不够,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安排什么专人来对此负责,而是用项目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兼任此工作。从表面上来看这可以减少成本但其实这会导致缺乏专业性等而增加成本。
3、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
3.1、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准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以约束各部门主体的行为。因此,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是目前建筑企业全过程管理工程施工的有效途径。在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模式下, 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通过明确界定各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同时赋予各个管理主体相应的权利,来激励其努力完成成本限额,最终实现总的控制目标。在权责统一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而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2、施工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加强合同预结算成本管理
完善书面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注重合同变更,注重合同的全面性,细致的开展结算工作。加强自行施工过程成本控制。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一定要进行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对比,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并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看两者是否基本吻合。加强分包单位的管理,管理好分包单位,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总包资源消耗,降低总包项目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资金管理,拒绝垫资工程,拒绝建设单位以借款的名义支付工程款,当建设单位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时,要敢于停工。收取分包单位工程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有效避免分包单位恶意讨要工程资金。将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中关于资金的条款细化后,应用到与分包单位的合同中。与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坚决不拖欠民工工资。
3.3、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同时,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科学改进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应激励制度,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把工程项目部建设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优质低耗的施工队伍。
3.4、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过程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凭借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首先,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不断提高工程施工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应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和流水作业的组织。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运用和推广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机械和其他能降低成本的技术革新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措施要能同时满足一定的要求,能为施工提供方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能提高工程质量又能增加预算收入;同时还要分析可行性并经甲方同意和签证后方可实施。最后,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检验制度和力度,严把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和损失,减少浪费。
3.5、加强合同管理,规避法律纠纷
对于合同管理,历来也是施工企业重视的方面。因为且也能为工程有效降低成本作出突出贡献。要知道,承包合同签订的合理与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利润的高低。对于条款中的方方面面,合同双方都有必要完全透析的理解,不然在往后的竣工结算方面又不可避免的产生经济纠纷,从而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如何需据理力争,建设方作出合理并且益于自己的约定。
3.6、 加强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当下,索赔显然已成履行整个合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由于是在与国际同步的当下,我们的企业也必须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避免承包商不该承受的损失。换另一方面,也应把握自己的权益,规避对方的反索赔,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施工成本管理及其控制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
【参考文献】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1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重点做好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主要内容:(1)确定工程质量管理的流程;(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4)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1.2强化质量管理设置点
(1)设置质量管理点要求:①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设置技术和管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②针对质量通病,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③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应有权威性技术部门的鉴定。
(2)质量管理点一般原则:不论是结构部位、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施工顺序、技术、材料、机械、自然条件、施工环境等均可做为质量管理点来控制。概括地说,应当选择那些保证质量难度大的、对质量影响大的或者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做为质量管理点。
(3)质量管理点控制对象:①人的行为;②物的质量与性能;③关键的操作;④施工技术参数;⑤施工顺序;⑥技术间歇;⑦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⑧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⑨易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⑩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
1.3强化技术交底的控制
技术交底是对施工单位组织设计或方案的具体化,是更细致明确,更加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工序施工或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指导文件,它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交底中要明确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作业标准和要求等等。
1.4强化环境状态的控制
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主要是指:
(1)施工作业环境好坏直接并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
(2)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自检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系统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检测制度、检测标准、人员配备等方面是否完善和明确;质量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理工程师做好承包单位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检查,并督促其落实,是保证作业效果的重要前提;
(3)充分认识施工现场自然环境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与对策。
1.5强化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
(1)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
(2)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
(3)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
(4)大型临时设备的检查。
1.6强化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如试验室具有相应资质,人员应具有相应技术职称。
1.7强化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
(1)现场劳动组织的控制:①操作人员的合理配置;②管理人员到位情况;③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2)作业人员上岗资格:从事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8强化工程质量的预控
工程质量预控就是根据主动控制原理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管理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制订对策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预控是对未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措施,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质量预控及对策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文字表达、用表格形式表达解析图形式表达。
1.9强化质量检查
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
(1)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并检查相应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实验报告;
(2)分项工程施工前的预检;
(3)施工操作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4)分项分部工程的质检验收;
(5)单位工程的质检验收;
(6)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1.10强化交工技术资料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的文件:材料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或者检验证明,设备维修证明;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技术洽商;水、暖、电、声讯、设备的安装记录;质检报告;竣工图,竣工验收表等。
1.11强化质量处理原则
一般质量事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2.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工程完成后质量管理重点主要放在建筑成品的质量验收和保护。质量验收不严谨就会造成安全质量问题隐患,如果验收合格但忽视了成品保护,那么也会给建筑质量带来很大的威胁。
2.1狠抓检验验收控制
工程质量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和检查评定,以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此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向生产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项目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体现了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
(1)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其整理归档按C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规定执行。
(2)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向发包人、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3)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与承包人签订“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
2.2狠抓成品保护
(1)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观念,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自觉爱护公物,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施工操作时要珍惜已完成的和部分完成的成品。
1引言
伴随着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项目获得的利润逐渐减低,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稳定的发展,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还要想办法降低自身的成本。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交付承包商的产品,工程项目作为产品来说,具有单一性和特殊性,很难利用传统的方案对其进行项目管理。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将其降到最低,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2价值工程的基本理念
价值工程也可以称之为价值分析,它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中。通过了解产品的性能,对其功能和价值进行分析,实现以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为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该体系被广泛地应用到市场中,特别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2.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最高的目标就是提升产品的功能和价值,减少成本投入。这里所说的价值,指的是产品的功能和消耗成本的比值,可以用V=F/C来表示,式中,V为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F为产品或服务具有的功能或性质;C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价值工程的3大基本元素是价值、功能和成本。透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产品具有的功能增多,成本降低,所产生的价值就会上升,反之,价值就会降低。价值工程是透过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分析,寻找提升产品价值的措施,从而加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质,减少产品的投入。
2.2价值工程的特征
价值工程的关键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系统地分析功能、成本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用户购买产品的想法是使用最少的钱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考虑价值系统的高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产品的价值:(1)保证产品的功能不变,减少投入的成本;(2)保证产品的成本不变,提高该产品的功能;(3)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投入成本;(4)将成本投入稍微提高一些,产品功能大幅度提升;(5)将产品功能下降一点,成本投入大幅度降低。通过分析产品功能、成本和价值的关系,判断产品的功能,哪些是必备的功能,哪些是次要功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操作方案,将必备功能发挥到最大,减少不必要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完善产品结构的功能。价值功能是提高产品价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提高产品价值,完善产品功能,减少周期成本。
3加强价值工程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
3.1对工程设计进行价值分析
价值工程可以增加成本控制的范围,控制该项目的使用资金,使工程设计更合理化,科学化。通过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每个施工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进行改善,消除工程设计中不必要的环节,达到减少成本投入的目的。如果产品功能低于功能评价值,就需要增加成本或提高产品的功能水平;如果产品功能花费的成本与投入成本基本相同,就不需要进行太大的变动;如果产品功能不足或产品投入过高,就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在保证产品必备功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产品功能。
3.2在确保质量功能的情况下减少资源的投入
在以往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别由2个不同的部门负责,提高质量管理由技术部门负责,减少成本管理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在实际施工中,技术部门只关注提高质量,忽略了成本的考量,经营管理部门只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很少考量产品质量,二者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价值工程的使用原则是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成本,节约资源,把握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产量、质量、成本之间的和谐统一。
3.3完善内部组织管理
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价值工程在操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人为进行操作和控制,因此,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组织体系,该体系中涵盖各种专业人士,将每个专业人士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价值工程管理充分地应用到现场管理中,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控制。
4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从控制项目的使用周期费用来看,应用价值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项目的价值,实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实现:(1)对每种施工方案进行价值工程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2)对现有的施工方案实行价值工程分析,对其进行完善。本文就第二种方式进行探讨[1]。
4.1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
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就是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对其进行具体完善。
4.2绘制功能系统图
按照工程项目的特征,首先了解该功能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画出功能系统图,突出该项目的功能,进行整理。
4.3计算功能系数
依照施工项目的规定,分析不同功能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作用,确定不同功能在该工程的比重。其中涉及的原始数据由用户、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决定;确定好功能比重因子,按照比重因子和功能分析表,计算每个功能的功能系数。
4.4核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工程项目总预算成本和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核算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其成本系数值为分部工程预算成本与总成本的比值;根据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核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值,其价值系数值为分部工程功能系数与分部工程成本系数。
4.5完善改进措施
如果价值系数过低,也就是花费的成本过大,功能过低,对于这类工程,要将其列为重点改进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与企业的未来息息相关。只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才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价值工程是智慧的结晶,将重点工程作为评价对象,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提高必要功能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提升价值的经济分析手段。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前言
施工成本的控制和施工成本的有效管理,是施工企业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好项目经理和项目承包责任的一大主动力。施工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务必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在施工中的成本,让施工企业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
二、工程项目在施工成本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原则
(一)尽量降低项目成本的原则
之所以要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借助各种成本管理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以此来满足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目标成本的确定在成本核算体系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决不能因为想要更好地降低施工成本,就不顾项目的施工质量。
(二)责任、权利、利益有效结合的原则
以划定好的责任和任务的界限作为基础,建立起责任、权利以及利益有效结合的一套管理体系,再依照每个人所担负的责任来给予其相应的权利,并把这些责任与权利同经济挂钩,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让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最后形成控制成本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三)实现项目的动态管理原则
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只是在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对其进行简单的成本分析以及成本复核,这里的控制和管理都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它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之中。一般我们把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管理,其中又数事中的控制管理作为重要。
三、建立起成本过程的跟踪管理制度
(一)以事前的控制管理为基础
每一项建筑都有它独特的风格,所以在项目开工之前首先要制定出既经济又先进的施工方案。然后在签订好每一份施工合同之后,及时组织好每个相关部门对合同进行交底分析。最后把项目成本具体划分到所有的管理岗位,使其对成本责任的目标能够更加明确,对于那像采购成本以及机械费成本等关键性成本,要逐一对其成本进行落实。
(二)以事中控制为主导
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应以事中控制为主导,也就是首先要抓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争取能做到一边施工一边计算,把施工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其次要遵循平面流水和立体交叉等作业原则,为工程项目制定出合理的网络施工计划,以确保工作面不会出现闲置 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竞标等方式来直接控制价格,始终坚持把施工预算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先预算再开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能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施工成本。
(三)事后控制依然重要
工程完工之后也要对施工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核,把所有费用与原计划的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超减的原因,再结合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得失体会,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总结报告,以便为下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上提供一些参考。
四、控制好项目成本中的各项要素核算
项目成本中需要控制的几大要素分别是:人工成本核算的控制、材料成本的控制以及机械设备成本的控制。人工成本核算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工程量,来计算出定额人数以及定额的工作天数,以此作为人工成本的计算基础,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来作为约束,以保证不出现工人拖工期的现象出现;而材料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集中在材料的采购上,其次才是对材料的发放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最后一个机械设备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选择好机械设备,然后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维修及保养制度,另外还应该把人机操作证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五、让项目成本全程监控的管理体系能够更加健全
要想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实现其目标,就必须要具备一套健全的管理监控体系。所以在开工之前就应该要确定好成本目标,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实际施工成本进行检查,然后将数据与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如若出现偏差要立刻进行调整,同时还要认真比对所有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还可以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最后就是在项目竣工之时,要及时与项目的原始目标计划进行比较,找出两者存在的不同之处,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
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项因素进行把握
第一个因素便是工期的影响。一般来说工期越长它的成本也就会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固定成本来说,它基本上和工期的长短是成正比的。
第二个是工程质量方面的影响。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对其进行约束,将会使返修损失和返工损失都大大增加,这将严重影响着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第三个因素是管理制度方面的影响。俗话常说唯有管理才能出效益,可见管理制度对于项目成本是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如今“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及成为了企业新的管理理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经济核算过程实行动态控制,建立起施工企业所独有的管理和控制制度。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管理过程,并且还需要企业各部门间能做到协调统一、信息通畅以及互相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让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企业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文静.简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