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环境质量概念

环境质量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环境质量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环境质量概念

篇1

doi:10.14033/ki.cfmr.2016.31.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9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Method:15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or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ode grouping,75 cases of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75 cases of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hip joint fun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nursing were scored,bad mood improving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Harriy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6 month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fter nursing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the elderly femoral neck fracture patients restore process, improve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bad mood, in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has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Bad mood

First-author’s address:Tianjin Third Hospital,Tianjin 300161,China

股骨i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的身体骨骼较脆弱,身体体质较差,有创伤性的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1]。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关键性作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尤其在老年人护理上[2]。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51~86岁,平均(67±4.78)岁;试验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50~83岁,平均(64±5.69)岁。患者受伤原因:车祸53例,重物挤压34例,坠落摔伤43例,其他原因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其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的生活、药物使用、饮食安排及心理进行护理。试验组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内容:(1)医院要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服务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与了解,从根本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2)对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每个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所负责患者全部信息内容;同时为患者提供温馨、干净的病房,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根据患者个人需求提供所需物品。(3)护理人员针对自己负责的病患进行专业评估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患者感兴趣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按照项目训练,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训练项目。(4)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患者不理解的事情,及时给以解答;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容易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5)在正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教育患者如何对自己情绪进行调节,如多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指导患者做一些放松身心和肌肉的小型活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Harri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从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活动能力、畸形程度、运动范围等方面以100制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恢复状况越好。同时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得分小于50无抑郁和焦虑,50~59分为轻度抑郁焦虑,60~69分为中度抑郁焦虑。记录患者经护理后不良现象进行比较[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y综合评分比较

试验组6个月后的Harriy综合评分为(95.34±2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7±2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颈在解剖结构上受杠杆作用影响,临床表现上均出现明显的移位,老年人由于机体处于退化状态,身体抵抗力低、骨骼脆性大、自身恢复能力差等特征发生骨折时不易愈合,一旦发生严重错位就会导致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4]。对于患者除了给予正确的治疗外,护理质量直接对患者的恢复情况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试验组6个月后的Harriy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地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善临床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肖艳灿.KAP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25-126.

[2]易汉荣.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67-3869.

[3]袁曼,李再云.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226-227.

[4]张红剑.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07-109.

[5]王莉,张文青,孟捷.肠内营养支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91-192.

[6]肖昌慧,刘玉环,何平平,等.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2):213-216.

篇2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009-02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Male Patients in Critically Ill Trauma Died/LUO Zhi-qin,HU Tao,WANG Quan-ba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9-1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investigate improv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male deaths in critically ill trauma patients predictive value.Method: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men critically ill trauma patients 200 cases admitted in the autho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ith reference to the patient’s age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group B,group C,Group D four groups,group A aged 60 years,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as a starting point observation(30 d for an observation period),the patient’s renal function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urine,kidneys B ultrasonic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were records,and recorded patients improved early warning scores and dynamic change,and thus the diseases the changes accurately infer,patient death or discharge for endpoint.Result:Group A with group B,group C,group D the cases of MEWS score ≥9 fraction wer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group D and group B,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ales critical trauma; Death; Predictive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Sha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104,China

ICU病房多为危重患者,其病情变化迅速,且病死率较高,通过对患者病情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1],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因此,对危重患者评分已经成为临床危重事务方面的主要问题[2],同时也是急救工作的主要环节。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其作为临床评发主要工具和方法[3],是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为基本评价指标的快速病情评估系统,能综合反映患者生命机能的整体情况,有研究称,其对于危重患者的病情的判断和死亡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4]。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男性不同年龄段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现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男性危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危重创伤患者,均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ICU病房危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0岁,平均(47.2±3.2)岁。参照其年龄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4组,A组年龄为60岁,66例,四组患者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院前及急诊紧急治疗与护理,于急诊室进行专册登记[5],例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所有患者均要留ICU病房观察治疗,以四组患者入院ICU病房作为观察起点,以30 d为一个观察时间段,在观察期间对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双肾B超等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监测[6],并一一记录,并且记录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以及动态变化,从而对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推断,并且追踪患者出院时的情况,并将其出院或出现死亡事件作为观察终点[7]。

1.3 MEWS评分标准

参照MEWS表格(由英国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编制),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收缩压以及意识5个维度展开评分,每个维度分值为0~3分,病情与评分为正比关系,即患者评分越高表明其病越危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MEWS评分情况比较

A组与B组、C组、D组MEWS评分≥9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组患者的MEWS评分情况比较 例(%)

组别 ≥9分 5~8分 0~4分

A组(n=11) 6(54.5) 3(27.3) 2(18.2)

B组(n=57) 11(19.3) 27(47.4) 19(33.3)

C组(n=66) 13(19.7) 30(45.4) 23(34.8)

D组(n=66) 18(27.3) 32(48.5) 16(24.2)

总计(n=200) 48(24.0) 92(46.0) 60(30.0)

2.2 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死亡率情况比较

MEWS评分为0~4分的患者死亡率较低,其与评分为5~8分、≥9分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死亡率情况比较

MEWS评分 例数(例) 治愈 例(%) 死亡 例(%)

≥9分 48 16(33.3) 32(66.7)

5~8分 92 60(65.2) 32(34.8)*

0~4分 60 54(90.0) 6(10.0)*#

*与MEWS评分≥9分者比较,P

3 讨论

危重患者评分已经成为临床危重事务方面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急救工作的主要环节。危重患者,其病情变化迅速,且病死率较高,通过对患者病情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病死率。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其作为临床评发主要工具和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评分准确,而且对于危重患者的病情的判断和死亡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

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患者死亡几率便会大大增加[8],这与本研究结果MEWS评分为≥9分以及5~8分时,患者死亡率分别以66.7%、34.8%明显高于0~4分的10.0%。此外,男性危重创伤患者不同年龄段的MEWS评分不尽相同,且A组与D组的MEWS评分≥9分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考虑与该两组患者发育尚不完全与机体功能出现退化而使其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故而认为MEWS分值是鉴别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指标,而针对不同年龄段给予其不同的救治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优化预后[9-10]。

综上所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帮助医生对男性不同年龄组危重创伤患者参照其MEWS评分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进而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临床预测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朝明,钱传云,刘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急诊患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13-114.

[2] Tamim H,Al Hazzouri A Z,Mahfoud Z,et al.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or the 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experience from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jury,2010,12(28):88-89.

[3]李银先,叶红梅,唐明莉,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2):27-28.

[4]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评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J].山东医药, 2011,51(21):97-98.

[5]朱远群,阮海林,杨春旭,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情及预后的评估[J].广东医学, 2011,32(10):1278-1280.

[6]王承辉,杨春旭,阮海林,等.转院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运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8-9.

[7] Monique B,Jaap D,Helena M D,et al.Criteria for the selective use of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in blunt trauma patients[J].European Radiology,2012,22(8):174-176.

[8] Gardner-Thorpe J,Love N,Wrightson J,et al.The value of Modified Early Waming Score(MEWS)in surgical in-patient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2013,11(2):50-52.

篇3

(一)环境及环境问题一般意义上说,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当中心或主体不同时,相应的客体或环境的含义就不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一般是指:(1)一个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自然状况或物质条件;(2)影响个体或群体的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从工作需要出发给环境做出定义。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用枚举法对所保护的环境对象定义为:“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声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中对环境所下的定义是:组织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的组织是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政府机构和社团或是他们的部分或结合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一个系统本身,可能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以下五个特征:集合性。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单元组合起来;关联性。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即,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密切联系;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即按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的;环境适应性。系统总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整体性。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都要服从整体的要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环境质量则是指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形成了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但是,人类的活动,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化生产,剧烈地改变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从而使环境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质量,既指环境的总体质量,也指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生物环境质量。每一个环境要素可以用多个环境质量参数或因素加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

(二)环境与企业会计理论西方国家早些年,在企业环境会计理论构建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看法,认为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理论的基石的四假设与环境问题,至少在三方面有相当的偏差:一是环境会计关注的是来自于社会和环境的事项,而非单纯的经济事项;二是环境会计广泛采用的是非标准意义上的财务语言;三是证券市场投资者以外的信息使用者成为环境会计报表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理论界在处理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和界定环境会计的属性时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将环境会计构建在相同的假设和概念框架下,作为传统会计的补充,依此将环境会计的研究与现行的主流会计研究相融合。并坚持以证券市场投资者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对其它社会效用有所限制。二是将社会和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由于它涉及到更宽泛内容和多样化的披露方式,因而,被传统会计学认为是会计属性模糊并缺乏可靠性。源于此两种观点,在西方国家这些年来众多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基本可以归类为两类理论框架:其一,以经济决策有用性为导向的研究:该学派认为最终检验环境会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方法是它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该学派大量采用排序性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传统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反馈的各类信息进行研究,按重要性标准排序,得出现行环境会计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具有“适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利用数学模型对环境信息影响股票价格行为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或工作量浩大,或数理模型复杂,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但却未见能形成大体一致的结论,构建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其二,是关注对象更为广泛的政治经济学层面的探索。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各种利益、目标操纵者和特殊交换机制相互作用的学科。其视野不仅专注于市场交易的信息行为。更重要的是用来分析各种非市场契约模式下的交易表现。它致力于阐明多元化利益集团间关系的调和、修正和转变。这一学派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基础,形成了股东理论和合法性理论。股东理论将股东视作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管理层若希望企业经营持续的成功就必须迎合和满足股东们的需要。股东的影响力越大,企业因股东意愿而做出的调整就越多.从而也就决定了环境会计的披露内容和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环境会计可以被看作是股东和公司之间相互影响的产物。合法性理论认为在管理层在制定公司政策时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基本的环境测量;二是环境披露政策。当公众感知的企业环境价值与事实上的企业环境价值存在差异的时候,管理层应采取积极的方式改变和引导公众,最终使二者达成统一。具体地说,当企业环境价值差异属于企业实际表现不佳时,企业应调整企业的行为并告知公众企业行为的实质变化;若企业环境价值差异属于公众对企业行为的误解时,企业应设法改变公众对企业行为的认知度;若企业环境价值差异源于公众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抱有不切实际或不恰当的期望,企业管理层应采取措施纠正公众的这种预期。西方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不论是决策有用观点还是政治经济观点,其立足点不外乎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层财富最大化和社会财富最大化两大类。传统的决策有用观都大多把理论建立在狭义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型之上,合法性理论则更倾向于管理层财富最大化模型。在近些年,西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研究建立在社会财富最大化模型之上。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管理者财富最大化模型基本上属于一种小范围的、确定性的模型。社会财富最大化模型,强调企业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它们是组成和支撑社会运行的一部分,并且将这种更大范围内相互依存的关系解释为组织和社会以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社会契约,企业以社会财富最大化的方式运行,并从中获得与社会有关的合法化地位。社会契约可以假定是隐含的,各种社会法律使这种特定的社会契约更加清楚明确。这些隐含的社会契约和明确的法律法规,也就是社会为企业组织规定的会计责任。随着社会投资理论的提出,包括自然环境本身和下一代利益在内,更为广泛的利益群体也都被统一进来。显然,从社会财富最大化目标到企业的社会契约再到企业会计责任,基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和传统企业会计之间清晰的理论联系纽带,也可以基于此种联系构建一座环境问题和传统会计理论研究的桥梁。

三、环境价值与会计目标

(一)环境价值人类之外的自然环境具有工具价值,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木材等其他工业原料,甚至作为获取美感的欣赏对象。这是环境的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自然环境,是否具有本身的内在的独立于人类的价值?既内在的价值?现代科学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人们遇到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有机体的部分、有机体本身或由其集体组成的群落(生态系统),其组成是用网络形式排列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作为群体的生命之网,是生命系统中的多层结构:物种层次,在某一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在生命活动中与其他有机体紧密联系,命运有一定的共同性,这种组合称为“同生群”。在一个同生群内,一个植物种的灭绝,数拾个相互依赖的昆虫、动物或其他植物种跟随消失。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生物在地球上生存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由众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物理环境组成。这些有机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属于不同的物种,在食物链上居于不同的营养级位,有生产者,居于不同级位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来自太阳的能量在系统内流动,而物质则在系统内循环。生物圈层次:是指覆盖地球表面,组成地球大气圈的下层,土壤、岩石圈表层及整个生命界。总之,正是不同层次的形形的生命系统的网络共同维持着地球上各种功能的运转,保证了生命的持续繁荣。这就是自然间和谐、稳定和秩序。从这意义上说,我们不能砍掉“生命之网”的任何一个环节,以至牺牲其完整性。但是对于一个个体、一个物种或生态系统,情况又不一样。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要点是:生物具有超过其支持他们的环境承载能力的繁殖能力。大多数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死去,这显然对所涉及的个体是“恶”,但这对于他所从属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繁荣是必要的。是“善”当然,这种“善”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利益,即他们具有它们自己内在的价值。所以,从生命的网络格局看,无论是物种、或者是生态系统,或者是盖娅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其内在的价值。

(二)会计目标环境会计的目标可以表达为在遵从社会契约前提下使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环境会计目标不仅应包括了现行传统会计的本质也应包括了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而且还应包括了企业和环境的时间因素,也既社会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当前的,而且应该是长期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会计目标的理论必须与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相结合。根据可持续发展世界企业委员会(WBCSD)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包括对经济财富、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的积极追求。由于社会公平目标的抽象性和不可计量性,环境会计,将经济—生态效益作为系统的目标,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实明智之举。经济—生态效益的实现就是企业能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需求.保证生活质量,同时,又能逐步将生态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少到地球可能承载的水平之内。因此,环境会计的核心目标可以表达为计量、揭示和报告企业的经济-生态效益,和追求企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依据这一目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理就应得到企业的足够的保护。同时,经济-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大多易于计量,而且这些因素变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也相对易于确认和计量。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则属于社会会计学研究的范畴。在环境会计研究中,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而不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同时列为目标也属正常。1983年世界银行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建立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1989年我国政府修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力图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以使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环境会计的发展,正是将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计量、揭示和报告融合进传统的企业会计,从而催生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环境会计的过程。显而易见,在依经济-生态效益目标构建环境会计系统过程中,还必须深入研究并明确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孰先孰后?这就回到前述的环境自身价值的认定和独立于人类经济利益之外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善”或“恶”的判断。换言之,以经济-生态效益为理论基础的环境会计目标,实际上默认了企业的经效益同生态效益具有“此消彼长”的假设。也就是说。除非能双赢,否则,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必有一方需要做出让步。因此,在环境会计学中,必然要引进更多的环境科学的准则、判断依据和方法。

四、环境评价与环境会计的经济后果

篇4

中图分号:S1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113-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26

Abstract: From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disturbance index, the index system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mining areas wa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to obtain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technology, accordingly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cological quality in large mining areas were proposed, and then taking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hanges of Huainan mining area in last 3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still declined mainly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speed of coal mining, not time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ondary collapse in reclamation areas, and low governance standards, etc.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Huainan mining area;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standard; modification of entropy technique

矿产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煤炭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同时,矿区原有生态环境质量遭到严重破坏,并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下沉、积水、土壤污染、土地生产力下降等。为了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化解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找到影响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症结所在,而前提是对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任广鑫等[1]认为,生态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反映了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生态环境中的诸要素在时间上的演替及在空间上的配置,以及这种配置同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耦合状况。

Monjezi等[2]以公共安全、空气质量、水质参数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求和的方法获取露天采矿对各因子的总体影响进行综合评价;Konstantinos等[3]选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这6个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炭矿区惊醒评价;Schroeter等[4]通过TM卫星数据监测德国东部褐煤开采后塌陷形成的湖泊,通过光谱特征对湖泊的水文、水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揭示露天褐煤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程水英[5]以彬长矿区为例,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了彬长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邹长新等[6]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徐嘉兴等[7]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稳定和干扰两方面入手对徐州矿区景观生态进行评价。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淮南煤矿区地处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位于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 33°00′24″,海拔16.5~240.0 m,地跨淮河两岸,东西长70 km,南北宽25 km,总面积约1 591 km2。淮河以南是老矿区,根据地质构造与新地层情况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单元,一是东部舜耕山区,二是二道河区,三是新庄孜、谢家集、李郢孜区。水质类型,主要根据所处岩层而异。淮河以北潘谢矿区被120~564 m厚的第四纪冲积层所覆盖,并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增厚。局部地区有古地形隆起,形成局部地区表土层较薄,这些隆起大部分位于D、E组煤层露头。该段含水层有四层,隔水层有三层。

1.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源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统计数据。遥感数据采用2012年法国SPOT6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可达1.5 m;基础地理数据是研究区1∶5万数字化地形图数据;专题数据是研究区1986年及1999年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统计数据包括研究区统计年鉴、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本研究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矢量数据归类得到1986、1999和2012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对象是生态环境系统。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既包括一般生态系统的特点,又具有矿区独有的特征。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大气和水等方面入手选取指标,并根据其对矿区生态系统的作用分为稳定性指标和干扰性指标,构建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表1)。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类评价体系每个评价指标在与其他指标相比较时,其地位、重要程度和反映的情况都不相同[13]。合理确定和适当调整评价因素的权重,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体现了系统评价中各因素之间轻重有度、主次有别[14]。为了提高层次分析法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本研究首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指标的权重,再用熵技术修正得到指标权重,最终得到淮南煤矿区指标权重(表2)。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这里主要介绍熵技术修正的计算过程[15,16]。

(1)首先对上述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2)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如下: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公式如下:

(4)求第j项指标的信息权重系数,公式如下:

(5)最后利用信息权重系数μj修正AHP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系数λj:

运用上述熵技术修正的步骤对层次分析法求得的淮南煤矿区稳定指标和干扰指标权重分别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见表2。

2.3 指标的标准化

为消除评价指标间量纲差别,采用归一化方法[15]对各指标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

2.4 综合评价模型

1)环境稳定度指数模型。由于多因素对矿区环境生态质量稳定程度的影响不同,因此构建环境稳定度指数ESI(Environment stability index)模型时,利用多因子指标函数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2)环境干扰度指数模型。同理,构建矿区环境干扰度指数EDI(Environment disturbance index)模型,利用多因子指标函数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3)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EQI(Environment ecological quality index)是用环境稳定性指数除以环境干扰度指数,可以反映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好坏和抵御外来干扰能力的强弱,即为矿区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EEQI=ESI/EDI

2.5 评价标准

把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构建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3)。一级为EEQI≥2.0,表明矿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远远大于干扰程度,此时生态系统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好;当2.0>EEQI>1.1时为二级,矿区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但生态系统可以内部自我调节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当1.1≥EEQI≥0.9时为三级,矿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维持在平衡状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当1.0>EEQI≥0.5时为四级,矿区生态系统已不足已自身化解外来干扰,系统稳定性变差,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的状况;当EEQI

3 实例评价

在ARCGIS软件中将1986、1999和2012年土地利用图数据通过叠加合并等空间分析,提取各类评价因子的属性数据,并保证与空间数据一致,然后,结合淮南煤矿区3个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单一指标计算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数值,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指标标准化数值由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修正的指标权重值代入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计算出淮南煤矿区环境稳定度指数、环境干扰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表4)。

由表4数据可知,淮南煤矿区1986年环境生态质量指数2.0>EEQI>1.1,处于二级,说明矿区环境生态系统很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很高;1999年时淮南煤矿区环境生态质量指数0.9

从指标层面去分析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发现,矿区植被覆盖率下降、景观破碎化指数、矿区土地塌陷面积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增加是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而矿区耕地、林地的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和塌陷区的大面积增加是这些指标变化最主要原因。其次矿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从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方面看,矿区瓦斯综合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塌陷区土地复垦率在研究期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说明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成效显著,大大减小了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危害;同时矿区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了好转,土地退化指数在逐渐减小,这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小结与讨论

由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知,其环境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必须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煤炭开采。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煤矿区都面临着与淮南煤矿区同样的问题,所以亟需加大对矿区的环境保护,完善矿区复垦技术规程,制定矿区生态修复策略,从而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的前提是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才能了解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及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系统、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的一整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是可行的,为我国大型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广鑫,王得祥,杨改河,等.江河源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2):9-13.

[2] MONJEZI M,SHAHRIAR K,DEHGHANI H,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open pit mining in Iran[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9,58(1):205-216.

[3] KONSTANTINOS I,VATALIS D C. Kaliampakos. An overall index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oal mining areas and energy facilities[J].Environ Manage,2006,38:1031-1045.

[4] SCHROETER L,GL? β ER C.Analyses and monitoring of lignite mining lakes in Eastern Germany with spectral signatures of Landsat TM satellite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1,86(1):27-39.

[5] 程水英.彬L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洁净煤技术,2014,20(1):93-95.

[6] 邹长新,沈渭寿,刘发民.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矿业,2011(8):56-59.

[7] 徐嘉兴,李 钢,陈国良,等.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232-239.

[8] 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S].

[9] 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10]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11]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6):631-639.

[12]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13] 罗 进.利用信息熵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原理及实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6):86-89.

篇5

《公报》中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首次提出,显示出决策层对生态保护红线的认识不仅包含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以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使生态空间红线概念得到确认,而且从自然资源角度展开,使生态保护红线概念从生态空间红线向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红线外延。这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控制概念。

综合性的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将会在此概念指引下,逐步确定空间开发控制范围、资源利用控制阈值、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以及环境质量的宜居标准控制,完善生态文明的控制性指标管理。

第一,将继续推进国家及地方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全面落实生态空间控制。

通过明确生态空间红线,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以及人居保障区。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土生态安全监测与监察体系、预测与预警体系和国土生态安全管控体系,为生态多样性、脆弱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

第二,在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将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着力推动资源利用阈值红线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红线控制以及环境质量的宜居标准红线控制。

首先,通过科学确定各流域、区域合理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开发利用阈值,以资源利用总量和资源利用强度红线来加以约束。以此统领过去的耕地红线和各部门提出的资源利用红线,如水资源红线等,使之由部门意志提升为国家意志。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2011年万元GDP用水量为129立方米,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01.8亿立方米,其中耗水率达52%。据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根据2011年在20个省级行政区对70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不完全调查,年末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在36个浅层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12个;在34个深层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15个。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201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占全球20%强,其中煤炭消耗占全球的46.2%,钢铁消费占全球43%,铜占40%,铝占41%,均居世界第一。因此,有必要以资源利用红线倒逼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破除依赖资源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工业型发展方式,缓解我国日益突出的资源利用压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资源的生态与人居需求。

其次,通过科学确定合理的流域区域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以污染物排放总量红线和排放强度红线来加以约束,从而控制污染,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前些年人们通过太湖蓝藻事件了解到水体的环境承载力,而近两年全国范围内雾霾的持续暴发则警醒人们:我国相当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已经超出大气的环境承载力。到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仍达到2423.7万吨,氨氮253.6万吨,二氧化硫2117.6万吨,氮氧化物2337.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十一五”期间已开展总量减排工作,并在“十二五”期间将总量减排从工业与生活延伸到农业,同时增加了控制污染物种类。

过去虽然也对总量减排严格管理,甚至实行“一票否决”,但是从未提过红线概念。今后,我们认为总量减排也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考核管理。未来将通过严格的减排统计及考核办法,配套减排监测体系进行监督管理,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级。通过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红线和排放强度红线管理,倒逼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从而在今后一段时期里,重点在大气环境方面解决雾霾问题,在水环境方面解决河流黑臭、重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土壤环境方面解决重金属问题,以期保障良好的人居环境。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65-02

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平台迅速扩大。然而,获取的方式、内容和时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对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容易造成和教学相抵触的局面。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愈演愈烈。移动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应用,已经迅速进入大学校园,在学习生活、娱乐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参与的政治生活等方面与大学生紧密融合,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移动媒体在校园中利与弊

移动媒体终端的代表即为手机,智能手机的应用在各大高校已经普及,而且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于在校园中工作和学习的所有人群,包括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信息的传播和流动更加迅速和直接,极大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但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为:(1)在教室上课或者自习,大多时间在使用手机进行网页浏览,或者使用各类软件、应用,或者游戏和购物,绝大多数情况下难以自制,影响学习。(2)在宿舍可以应用手机上网完成一切相关事务,几乎可以不用出门。例如购物、点餐、缴费等等。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高校教学中应该因势利导,不能完全禁止。之前已有报道,高校中采用学生上课前自愿上交手机,以此来约束课堂愈演愈烈的“低头族”现象,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之后受到学生的抵触,分析原因是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较多,需要及时联系并获取信息。而且,越高年级的同学越是无法脱离移动媒体的联络网。

二、发挥移动媒体优势,提升课程学习质量

此现象的分析和在学生中进行的调查,反馈信息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因势利导,使网络移动媒体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帮手,而不是抢占学生注意力的强劲对手。结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的《环境评价》课程内容,增加移动网络的课堂互动,较好地解决了以往较为严重的学生上课低头看手机、注视幻灯片但思想游离其外、对课堂提问没有反应、与教师没有互动等问题。《环境评价》是环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使学生全面了解目前环境评价的发展现状、评价观点、评价理论、评价方法,掌握现阶段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等。使学生掌握环境评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掌握污染源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结合本课程内容,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中,包含重点概念,如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环境标准、污染调查以及评价的数学模型。本部分重点是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意义。难点是理解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和联系,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课堂讲述定义,名词的内涵和外延需要结合案例来深化理解,这一环节在课堂上立刻进行。对课堂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拿出手机,通过网络搜索包含不同重点概念的案例,完成后进行讲述和讨论。实际应用中,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既掌握了重点概念,同时也明确了本课程内容如何与实际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度。

2.环境评价的重点是针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评价。对于大气和水的环境质量评价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各个要素质量现状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模型评价的核心是选择模型的方法以及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在以往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时,由于本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结合移动网络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如:针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浏览相关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网站,选择案例介绍,直接针对案例来分析。针对水质量评价,下载各年度国家环保局环境质量年鉴,从中抽取相关数据,结合课堂介绍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再将评价结果和已有结论相比较,检验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

3.环境评价中越来越重视的评价对象是土壤和噪声。土壤评价的重点是土壤评价的分类、土壤的分级评价及土壤污染容量的预测。难点是土壤污染及破坏的影响识别、土壤的分级评价及土壤污染容量的预测。而噪声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是环境噪声的影响预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查阅最新国家标准,比较不同用途土壤的标准限值。然后根据讲述内容掌握评价模型和方法。查阅已有案例的评价方法,以及各个参数确定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评价。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有了直接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针对噪声评价,学生可以浏览相关监测网站,记录不同时间段和地点的噪声数值,画出变化曲线进行评价。使学生对于身边的环境评价得出相关结论,极大促进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质量。

4.针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内容,需要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应用实例。同时,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含义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应用实例。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本地区新建开发区和老经济区改造的工程实施现状。掌握大量基础数据以及相关公示内容。下载研究各个项目的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而以实例分析的放发来进行评价。针对环境风险评价,同样浏览不同类型项目的涵盖内容,运行方式,污染处理等,积极主动分析不同类型的风险,并应用已有模型进行评价。

体上,在《环境评价》课堂教学中,尝试结合移动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这一方法的实施后,学生的出勤率极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升显著。另外,这一模式的教学,使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对于本专业的社会功能和贡献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极大增强了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为后面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新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不可避免。如何引导并发展这些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服务于高校的教学,提升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是现代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总体思想是“疏”而非“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技术优势,共享技术成果。

参考文献:

[1]米惠惠.从“低头族”看移动媒体的“使用与满足”[J].新闻世界,2014,(5):205-206.

[2]杜文晶.移动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J].学理论,2015,(19):132-135.

[3]蒯治任.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J].语文建设,2013,(9):7-8.

Exploring Mobile Media Interaction in the Class-Us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s an Example

ZHOU Li-na,LI Rong-hua,MAO Hui

篇7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为提高城市生存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一、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概念、内容与目标

(一)概念与内容

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指的是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方法来实现景观的和谐设计,即要将景观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以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以自身美化功能的发挥来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实际落实这一设计内容的过程中,主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在保护城市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以景观的美学价值来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第二,要针对生态敏感区进行完善设计,以落实相应的保护性原则;第三,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化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协调。

(二)目标

首先,安全性。需要在落实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城市居住空间上能够具备安全性,为突发紧急事故下落应急工作提供保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实现居住人群的疏散;其次,便利性。指的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为相应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便利,以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的社会价值;再次,健康性。指的是既要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的保护,以确保其能够以健康的面貌来实现自身功能与价值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居民身心的健康;最后,舒适性。这是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和谐的设计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宜居城市的构建来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要点

(一)整体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从整体上讲,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在于:首先,要实现物种的可持续性设计。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城市自然景观与地貌的完善设计,确保在既定面积内所存在的自然物种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性;其次,要满足可达性。即相应景观下的物种流具备可移动性,能够充分的服务于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再次,要实现稳定性设计。在实现城市生态景观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项参与元素进行协调的设计,确保实现设计的稳定性;最后,实现景观的美学设计。这是设计中需要突出强调的一点,以上各项设计要点的实现能够为美学设计的落实奠定基础,而美学设计的落实是充分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价值与作用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街景还是海景等都必须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确保满足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并要以落实相应的防疫工作为前提。

(二)落实具体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讲,在落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如下基本原则来确保设计要点的具体落实:第一,共生性。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将生态景观的打造与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确保其能够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进而才能够为城市生态景观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第二,功能性。要突出这一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发挥,在空间与结构的设计上需要以此为着手点;第三,整体性。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的目标与设计的要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将各功能进行融合;第四,多样性。以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来彰显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进而为生态景观功能的完善呈现奠定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要点的实现

第一,凸显生态性设计理念。在实际落实这一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然地貌与植被的特点,实现对物种的进一步丰富化,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面貌来彰显景观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细节与结构的设计,落实设计目标、抓住设计要点,实现生态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彰显其整体性。第二,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落实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的实现能够满足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实现对功能的进一步丰富。第三,丰富景观的精神内涵。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是为了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能够实现身心的放松,使人们能够呼气到属于城市的新鲜空气,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此同时,要适当的将具有沉淀感的景观融入其中,比如叠山石凳等,通过厚重美的呈现来体现园林景观的自然美感,确保生态景观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进这一景观设计中时能够沉浸在其中,实现心灵的放松。

总结: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为了能够为城市居住人群提供一个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打造出生态宜居城市来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对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视,在明确这一设计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整体上的设计要点,结合具体的原则来实现对生态景观的完善设计,以和谐统一且可持续的城市生态景观为城市增光添彩,充分的发挥出这一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彰显出设计的人性化理念,为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98-2

2008年,淄博市政府对文昌湖网箱养鱼进行全面清理,使文昌湖水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了能够对网箱治理效果做出完整科学的评价,进一步指导文昌湖水质保障体系规划,随时了解和掌握文昌湖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因此,对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十分必要。

水环境质量,是指水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利用采集的水域样本数据、按国家水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标准、采用评价方法对样本水域质量状况进行类别定性、定量分析。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优劣,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首先要选择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其次选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然后定性或量化评价结果。目前常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物元可拓法、B-P人工神经网络、多种方法耦合模型等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首先要看其评价结果是否合理、可靠、完备,避免简单片面的反映问题。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选定应能客观反映水环境的综合状况、本质和各要素间的内在关联及变化过程。

1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文昌湖是淄博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地,目前主要以防洪、灌溉、工业供水为主。根据文昌湖水环境功能及特点,依照国家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经过对历年文昌湖水质监测资料分析,选定本次水质评价的指标为:COD、BOD、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硒、砷、汞、镉、总磷、总氮、铜、锌、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大肠菌群等共22项指标为评价因子。

2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按国家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通过检测水质样本采集数据与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数据段对比,从而判别某一时间、某水域的水环境综合质量与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哪一类别最接近,则认为该水域水环境综合质量属于该类别。

文昌湖水环境功能以农业灌溉、工业供水为主,兼顾渔业养殖、旅游娱乐开发,饮用水功能方面仅作为备用水源地,因此,本文可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文昌湖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类。

物元可拓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的基本原理:解决事物矛盾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事物量的变化,一个是质的变化。可拓学把事物质与量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入了物元概念。水体的污染是由污染物造成的,水质的变化是由污染物积聚量变到引起水体质变的过程。将水环境质量参照标准、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实测样本数据作为物元体,把评价类别区间数据与实测样本数据整合,得到物元经典域、节域、权重系数及关联函数,从而建立起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各类别关联度,将多因子的评价方式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并得出量化的数值评定结果。物元可拓方法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解决转化事物的矛盾问题,它能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事物的综合质量状况。

物元可拓方法工作步骤:

首先确定待评价事物各评价因子质量类别的数据范围,再将待评事物实测指标数据带入相对应指标各类别的数据集合中进行多指标评定,对比评定结果与各类别的关联度大小,关联度数值越大,说明待评价事物质量类别与某标准类别的符合度就越接近。

①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R0是N1,N2,K,Nk的同征物元体,其中Vij=为Nk关于指标Ci所规定的量值范围,即各类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所取的数据范围经典域。

其中P表示类别的全体,Vip为所取的量值的范围,即P的节域。

②确定待评物元

实测数据用物元表示,称为事物P的待评物元,

其中Vi为P关于Ci的量值,即待评事物实测数据。

③确定指标Ci的权重

确定各指标权值:权重因子 ,指标Ci的权重为

,wi应满足 。

④确定关联度Kj(vil)

表示与有限区间的距离,其中

⑤计算待评事务p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

⑥等级评定

若 ,则评定p属于等级j0,

令,,j*为P的级别变量特征值。

3 文昌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本文采用2010年10月文昌湖中心水域水体采集的水样检测数据(见表1),进行文昌湖水环境综合质量等级评价。

选取表内所列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计算。

应用物元可拓方法对文昌湖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如下:

①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②待评物元体为:

R中P1代表文昌湖中心水域采集的水样实测数据。

③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④求得文昌湖中心水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度Kj(p)结果及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J0 、J*)见表2。

4 结论

文昌湖水环境综合质量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湖中心水域采集的水样样本进行水环境质量类别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文昌湖中心水域水环境质量符合Ⅲ类标准,从类别数值定量来看应属于2.8类水质。

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能找出其中主要污染因子,对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可避免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为水体的科学管理、污染防治、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7):673-682.

[2] 贾飒飒,廖江,周直.可拓综合评判模型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Vol.25,NO.2:125-127.

[3] 张甫仁,杨昭,郁文红.室内环境评价物元模型及可拓评价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5,Vol.38,NO.4:307-312.

篇9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1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

2.1 系统观

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因单果的链式思维是行不通的,往往顾此失被,规划设计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2 综合观

综合观体现在多学科参与和规划内容拓展的两个方面。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

2.3 区域观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单单只追求自身繁荣,而掠夺其区域资源,必将反过来制约自身的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 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互不干涉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脱销原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产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弃物处置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3.3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城市各机构中通过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作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3.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 结束语

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价值观是“反自然”的,与生态城市价值观是相悖的,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更应该改变观念,以适应时展的新潮流。

篇10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2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的膨胀和经济粗放型增长使得国内大多数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受人口增长城市范围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河流水环境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明确我国地表水水环境现状以及如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已经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

1 我国地表水水环境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的膨胀和经济粗放型增长使得国内大多数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受人口增长城市范围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河流水环境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我国作为世界上河川搅髯试醋罘岣坏墓家之一,多年来的平均河川径流总量近27×104亿m3,位居世界第3。全国29个省市的首府中有66%以上位于大、小河流的河畔,而主要供水之源就是河水。根据《2003 年全国水资源质量公报》,在评价1.3×105km河长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分别占 5.7%、30.7%、 26.2%、10.9%、 5.8%和20.7%。江河水体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5d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

我国主要河流污染普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岸海域亦受到一定污染,特别是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近几年,太湖、滇池、巢湖接连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爆发事件。7大江河的大小支流大部分被证实均已坏死,80%的湖泊的水也全部坏死,太湖蓝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饮用水源。我国现在正面临着水环境严重遭受污染的问题。

2006年度对327座重点水库进行了评价。从评价水库个数看,全年水环境质量为Ⅰ~Ⅲ类的水库占79.5%,Ⅳ~Ⅴ类水库占17.1%,劣Ⅴ类水库11座,占评价总数的3.4%。以Ⅱ、Ⅲ类水库为主。 无贫营养水库,中营养水库67.3%,富营养水库占评价32.7%。重点水库的营养状况以中富营养为主。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氨氮[1,2]。

2 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所需要求与评价目的选择水体监测指标、水环境质量应符合标准以及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而对水环境质量、水体的客观状态作出合理的评定,同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利用价值作出评估。在反映了水体现状、水资源污染程度的同时,为水体治理、水环境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目前,国内对于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较多,其中灰色聚类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应用较为广泛。各种方法皆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如灰色聚类法物理过程简单,但函数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人为性;人工神经网络则考虑因素比较全面,但是对数据要求较高。对于传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虽然数学公式简单,但这个过程中未考虑各污染因子的权重问题。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则引入了各污染因子权重的概念,也避免了忽视重要因子产生的弊端。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了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度描述评价等级,确定了各污染因子的权重从而评价水环境质量类别,避免了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3-7]。

目前,部分学者已对水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如:采用传统、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模糊综合法进行水环境评价,对于不同方法评价红石水库水环境质量结果差异较大:内梅罗法为Ⅳ类水,模糊综合法为Ⅰ类水。内梅罗指数法更适用于掌握水体被污染的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用于评价水体功能及水环境类型。一种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超出Ⅴ类标准的情形。

3 国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1950―1960年开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各流域开始出现水环境恶化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态发展及生存质量,环境领域学科开始产生并随之发展,环境质量评价尤其是水环境质量评价开始受到重视。美国发展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最早,1965年Iortonl认为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可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的健康情况(QI法),紧接着Brown指出可以通过计算水环境质量指数来反应水体污染情况(WQI),Nemerow同时提出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另外,1965年Zadek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数学方法,将水环境做出总体的定量评价,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法。1978年,针对地表水的有机污染,Grenney提出一种新的水质模型,可进行地表水水环境预测及管理,称为QUAL-II预测模型,并得到大力发展[5-9]。

4 小结

随着人类对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不断应用实践,越来越多的基于传统评价方法的改进方法层出不穷,针对不同特点流域及不同的污染因素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不仅要单方面考虑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指标,还要根据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虑水环境中的生物指标。使水环境评价工作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李岩.我国的水环境现状研究[J].科技风,2016(18):139.

[2]姚诚.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09(2):87-90,96.

[3]杨磊磊,卢文喜,黄鹤,等.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6):41-44.

[4]王月敏,孙秀玲,曹升乐,等.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水质综合评价的改进[J].人民黄河,2015,37(11):62-65.

[5]杨增宝,邢应寿,赵兵凯,等.基于理想点法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人民黄河,2017,39(2):65-73.

[6]朱永兰.灰色系统在地表水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7]丁雪卿.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10,29(2):47-51.

篇11

关键词:模糊数学,隶属度,权重。

Abstract: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isting calculation thinking is same, and fuzzy se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embership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weigh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future for the fuzzy mathematics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fuzzy mathematics, membership, the weight.

引言

模糊数学是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它应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模糊概念,使过去那些与数学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学科都有可能用定量化和数学化加以描述和处理,从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使数学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从模糊数学相关论文中可知:模糊数学自身的理论研究进展迅速;模糊数学目前在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仍然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并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辨识等领域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模糊聚类分析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等更多地被应用于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以及医药、生物、农业、文体等领域,并取得很好效果。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模糊数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使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因子集的建立、隶属度以及权重值的确定至关重要。

应用差异

从所查文献得,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不同占主要集中表面在因子集建立、隶属度的计算以及权重的确定等三方面,以下将分析介绍。

因子集建立方法的比较

同一环境因素,如选用不同的因子集进行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如何正确选取评价因子进行因子集的建立,对于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环境质量计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所查找到的文献来看,因子集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查找相关资料。如林建元等人采用模糊数学对工业园区环境质量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时,综合各方面相关之评估项目及指针,以作为建立适合国内工业园区环境质量评估项目之参考,由此拟出出适用于国内工业园区之环境质量评估阶层体系,该体系参考了蔡世禄(1997)等人的相关资料。该工业园区环境质量评估阶层体系表中,标的层的建立原则主要考虑为项目彼此关系相互独立,而在涵盖的内容范围上,除了实质环境质量的条件之外,并加入了周边环境设施的可及性、区内公共设施的充分性与便利性、环境的安全性与美观性、以及属于非实质环境条件但具有深切影响的管理维护项目,主要目标除了在提升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更强调其因应未来朝向生活化、多功能的目标。

(2)根据环境的实际情况选取。如张俊栋等人采用模糊数学法对黎河店水源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地下水总补给模数、降落漏斗、污染指数、矿化度和总硬度5项因子,能够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当地环境地质质量问题。又如,丁匡平等人采用模糊数学法对瓯江流域丽水段水质进行评价时,根据丽江市环境监测中心对瓯江流域丽水段历年水质监测的实际情况,选取DO、BOD5、CODMn、酚以及CN等5个主要评价因子进行因子集的建立,较好地反映出丽水段的实际情况。

(3)专家征询法。如芦伟等人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广西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调查时,在确定生态资源、人类驱动以及系统响应等3个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本着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征求当地专家意见的前提下,又兼顾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情况下,共选取了17个二级指标,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4)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因子集。如我们接触到的书本上的例题,是选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因子集的建立。现国家对部分区域、流域、湖库等有特殊要求的,如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特别提出了磷等要求;又如,国家确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如水体中的COD、NH3-N,大气中的SO2、烟尘以及工业粉尘,固体废物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因子集建立的基础。

以上各种因子集建立的方法虽然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都从需要评价的环境特征出发,尽可能地贴近当地实际情况。无论选取何种方法进行因子集的建立,都应与区域环境特征相结合。

隶属度的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隶属函数,而模糊隶属度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操作难度较大,有时根据人的经验不同,建立的隶属度函数就不同,这有可能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在实际评价中应尽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建立合理的隶属度函数,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价的准确性。所查文献中,隶属度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常用方法:

(1)降半梯形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线性隶属函数关系,对表示环境质量的每个评价因子以隶属度进行单项评价,从而构成了模糊关系矩阵。这是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最为常用的隶属度确定方法。

(2)三角模糊数以及反模糊化明确值求法

林建元等利用三角模糊数以及反模糊化明确值求法,可知各等级语意标度所对映之三角模糊数,和经计算所得之反模糊化明确值,再求出两明确值间之平均值,则可作为隶属函数划分等级之个边界值。

由各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之评价值,经隶属函数之转换,可得出各因素所表现之等级影响,表示为,求出由各影响因素对个评估等级的,即构成隶属函数值矩阵,或称评定矩阵R:,由此进行综合评价。

(3)专家打分法

朱照宇等人在确定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评价过程中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时,采用专家打分法。如确定出地震活动0.15,活动断裂0.25,地形起伏度0.10,斜坡坡度0.15,冲沟切割密度0.10,水土流失程度0.05,崩滑面密度0.05,土体承载力0.10,地裂缝面密度0.05。尽管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由于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复杂性和因子边界的模糊性,这种经济判断反而更可靠。

权重值的确定

权重值的确定方法较多,权重值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因此,权重值确定的准确性要求不亚于评价因子集的建立。从查找的文献中,可得出以下几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的方法:

(1)在对农业生态环境定量评价过程中,芦伟等人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上,同时广泛征求当地专家领导的意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讨论和研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达到既减少主观性,提高客观性,又兼顾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环境质量评估影响因素之权重的求取,有采用德尔菲(Delphi)法以调查统计专家的意见,求得其一致性的权重;另一种则是直接由研究者主观判定之权重,两者皆可统称为专家定权法。林建元等人的研究则预期透过调查统计工业园区从业人员(即环境使用者)的意见,经层级分析求得权重。

该研究由于样本数多达500份,基于经济考虑,调查方式并不是采取要求从业人员对八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以决定其相对重要性,而是在问卷中加入一栏目,由从业人员判断八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次序,最重要者为1,次重要者为2,依次排列,再由此计算出各因素排序数之平均值。该值反映出工业区从业人员对整体环境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之判断,值愈小者表示愈重要,反之则愈不重要。这种调查方式是考虑到让受访者有较不复杂的回答模式,以增加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同时,后续的统计汇整工作也较为简便。吴硕贤(1995)认为采用重要性排序之平均值,以简化的AHP方法求取权重,其结果和两两配对比较的结果,可能有些许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3)张俊栋等人则采用超标加权法计算权重值(反映污染物超标的定权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如计算结果出现大于1.0的情况,按照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计算结果做归一化处理,使其在(0.1)区间内,公式如下:

根据计算结果,建立模糊权重向量。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共同点

尽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有着很多不同的方法,受各种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应用过程中却有着共同的思路。

采用隶属度的概念来表达客观事物是模糊数学的基点,以此来研究众多模糊现象。采用模糊数学法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均是通过建立模糊子集、隶属函数以及权重集,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结束语

模糊数学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已获得了有益的结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与当地环境特征最为相符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得到较合理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金平,缪旭东.建模与仿真中“权”的确定方法浅析,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277-284.

[2] 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 石骁,石广仁,张庆春.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综合评判效果对比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2):84~85,116

[4] 陈守煜.工程模糊集理论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1

[5] 赵跃龙等,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8,18(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