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篇1

1 监护仪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是电极片粘贴部位过敏

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局部形成小水泡。例如,我们监护的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深度昏迷患者,在接通监护仪后3小时后,粘贴片局部出现小水泡。虽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经积极治疗没有发生并发症,但也出现了病人痛苦的躁动。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局部的情况。及时更换电极片。我们的做法是用丙酮或乙醚-酒精混合液,轻擦皮肤。在遇到胸壁长毛者要局部剃毛,用酒精脱脂。这样电极才能尽可能减少皮肤阻力,才能保证心电图记录质量。并在更换电极片时一定要注意略移换粘贴的位。以避免电极片过度刺激引起的不适感,更重要的是在更换电极片时就便于仔细观察局部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红、痛痒就要涂以皮康霜或皮炎平霜,尽早减轻过敏的症状避免加重形成小水泡。

2 监护线过多也会对患者有潜在的伤害和造成不适

每个监护的病患最少要接通三条导线。多的再加上胃管、气管插管、头部的引流管等,可达7~8条之多。如果遇到病患有躁动不安的因素使病人抓住导线或把导线、管道等压倒身下,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适。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床单元的护理。及时把病患床头的各种导线和引波管进行仔细的理顺,必要时给予约束、固定使病人不易触到、摸到,以减少对病患的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3 监护仪造成的精神痛苦

在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病人的多部位都被各种监护导线和导管所缠绕。

病人的自身活动必然要受到限制,他自己很难保持合适的休息姿势,会有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就会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忧郁和焦虑。本来神经内科的急重病患就多有偏瘫失语、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会有反应迟钝、心里失平、常表现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加上监测仪的“捆绑”自然会加重病人痛苦的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耐心和细心,在尽可能范围内帮助病患变换以减少因监护仪带来的不适感,并要向病人讲清怎样活动而不影响监护效果。要向意识清醒,知觉敏感的患者介绍使用监护仪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尤其是要对监护仪的报警,要对病患做出简要的解释,使病患明白仪器是为检测病情而使用的,并非是意味者病危。让病患坦然对待自己的病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达到药物治疗都起不到的作用。

4 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监护仪提供的信息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在我科病人使用的监护仪至少能检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尖端科技的应用也会导致医护人员对技术设备的过分依赖,如果盲目依靠仪器提供的信息,一旦这些信息与病人的临床情况相矛盾就会导致错误的处理,使病情恶化。例如一例高血压脑出血使用监护仪的患者,在翻身前监护仪的血压显示180/110mmHg,而翻身后血压降至100/56mmHg。值班护士又连续两次通过监护仪测血压都低。而呼唤医生来又没查到低血压的征象,医生让病患平卧,在分别用水银血压计和监护仪两种方法测血压,发现血压与翻身前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监护仪显示血压降低是由改变所引起的。但如医生片面只按低血压的显示处理错误的判断自然会错误治疗而出现危险。

这对提醒我们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急重的病患,尤其是意识不清表达不明的病人在使用监护仪时,更要多动脑筋,多看、多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正确识别仪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多做分析,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科室定期考核医护人员对仪器性能掌握的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等基本知识,来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对不熟悉仪器性能的护理人员限制使用并限期学会。强调护理人员不要只注视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要随时想病患透露必要的信息又可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细节。例如:口腔黏膜有无干裂、溃疡,皮肤有无出汗增多、颜色改变及肢体运动改变等,监护仪不能显示的病情变化,这样才能做好监护,提高护理质量。

5 监护仪使用造成的依赖性,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来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是发病急、病情重,不仅病人就连同病人的家属都可能伴有焦虑和恐惧。有部分的病人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威胁,过分依赖监护仪。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在监护仪的监护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下,自己的生命安全才得到保障。对危重患者满足其生存需要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解决其实际问题是医护人员的目标和义务。所以,对有使用监护仪产生依赖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说服和解释,使患者知道自身疾病已缓解,不必再用监护仪。同时更要告诉患者长期处于监护的条件下会对自己的病情恢复并不利,要避免新患者或者抢救患者时对自己的影响,而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使用监护仪时,护士一定要走近患者,做好四勤:口勤、眼勤、腿勤、手勤。从病患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了解对患者产生压力的原因,善于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措施解除监护仪使用带来的问题,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效果情况,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对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患儿试行护理路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小儿内科收治患儿数量前四位病种共27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年龄0.1~13岁,平均(2.73±1.08)岁,支气管肺炎84例,小儿腹泻58例,急性支气管炎6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例,其他18例;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的常见疾病患儿26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0.2~12岁,平均(2.91±1.21)岁,支气管肺炎87例,小儿腹泻61例,急性支气管炎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以科室的骨干护理人员组建研究小组,负责病种的筛选、护理路径计划与流程的制订,并进行临床评价、指导与总结改进;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研究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路径的意义、目的及实施方法等;依据护理程序、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路径的制订,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并罗列护理内容与护理目标。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征询患儿与家属需求,由主治医师与护士确定执行护理路径,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执行中护士依据路径表内容评估并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反馈变异因素,入院后将开展护理路径的告知单予以患儿或家属,并以通俗语言进行健康教育以获得配合;实施中小组成员对护理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测评专项护理的满意度,以实现对护理路径的修正与完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与生活质量,并调查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1.4效果评价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疼痛、日常活动、精神状况及总体健康等指标;健康教育的达标率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情况及用药知识等问题,按掌握程度分别计0、1、2分,得分大于15者为达标;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按满意程度分别计1~5分,大于或等于85分者为满意[1]。

1.5统计学分析 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60±7.93)分、83.46%(217/260),研究组为(97.63±8.13)分、93.93%(263/2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患者住院时期应用的护理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及英国等国家大型医院采纳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自2010年起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试点工作,近年该护理模式的适用病种越来越多[2]。本研究选取27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小儿内科患儿与260例未应用该护理模式患儿进行效果对比,以探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从而制订较完整的护理日程计划表[3]。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本研究中以临床护理路径规范患儿护理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依据路径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规范、准确实施,保证护理过程的清晰条理与明确记录,从而确保患儿获得理想护理服务。此项属于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表明实施临床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升患儿与家属达标率与满意度。原因在于护理路径有效规范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保证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计划性与针对性,从而确保计划实施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护理路径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的时间与细心度,从而密切护患关系并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4]。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建立规范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医疗费用并促进患儿尽快康复,从而有效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910-912.

篇3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2高职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分类

根据上述条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了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24节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这24节内容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一类包括8节内容,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第二类为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了解较少,但这些疾病是医院内科的常见病,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类包括12节内容,分别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三类为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此类疾病症状较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相关系统的常见病之后学习这类疾病的护理。这一类包括4节内容,分别是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和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3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3类,根据各类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针对内科护理课程特点与学情,在遵循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五部曲”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前自学环节,促进自立学习型教育的转变。教师、学生、任务三者互动,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借用来自生活中的知识和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适用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首先,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适用教学内容类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例如,儿科护理课程学过肺炎患儿的护理,其与成年肺炎病人的护理有共同之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护理学基础学过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

3.2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

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教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要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对学生而言是新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应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例如,教师讲解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完成护理评估任务。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图2。

3.3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0-01

1 前 言

医院中呼吸内科住院老年病患大部分为慢性疾病,并且病患体质较弱,病情无规律,反复发作,对病患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对我院呼吸内科50例年龄在60岁以上住院病患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 临床资料

老年病患共50例,女23例,男27例,病患年龄范围自62到86岁,平均的年龄为67.5±4.6岁。27例慢性支气管炎病患(病程8年);阻塞性肺气肿23例(病程5年)。病患平均入院3次;1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心肌炎。

3 常见的护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心理护理 老年住院病患由于患病后,心情较为烦躁、忧虑,并且表现悲观、恐惧,少数病患出现自杀想法。因此护理过程中应与病患建立较好的医患关系,及时掌握病患的思想及心理活动与变化,为此护理人员应对病患与家属的疑问应给予耐心解答,及时告知解答有关呼吸内科疾病方面的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家属与病患多接触,增加彼此的情感,树立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病患尽早康复。

3.2 皮肤问题 老年病患受到疾病的影响,体质较弱,并且易于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加上长时间卧床,活动较少,因此病患的皮肤易破或受到感染。因此护理过程应注意对病患的皮肤进行常规护理,尽量减少出现压疮现象。沐浴时应保持适当的水温;及时告知病患家属翻身对病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必要时还可设登记卡,有助于病患较好的翻身。此外,详细记录患者翻身的时间以及病患皮肤的颜色;对容易出现压疮的地方垫上棉垫或者气圈;保持病患床铺的清洁、平整以及干燥,注意给予病患营养支持[1]。

3.3 饮食护理 老年人病患患病后,对食物的营养以及消化等功能和逐渐减退,从食物当中摄取营养量很少,加上慢性疾病对于病患自身为消耗性的疾病,对病患身体的营养消耗较大。因此做好呼吸老年病患的饮食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可给予病患增加食物以补充营养,饮食尽量做到量少多餐;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工作,病患应禁止食用油腻或者辛辣、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建议病患多喝开水,促进肠道的消化,较好地满足营养的需要。

3.4 用药安全 病患生理功能出现改变,服药时将会改变对药物的耐受性,为此病患服用药品易于引发用药的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应该做到按时送药并指导病患服用,待病患服下药物后再离开,避免将药物置于病患身边或放于桌上,以便病患遗忘服用。对于部分吞咽较为困难或者危重的病患,建议将药片研成粉末后给予病患服用;对于昏迷的病患而言,应经胃管将药物注入。

3.5 跌伤与走失 住院老年病患由于长时间的呆在病房中,会感到烦闷、寂寞,造成病患擅自离开房间,出现跌伤或者走失等严重后果。病患体质较差、行动不便,跌倒后将会引发股骨颈骨折,最终导致病患卧床不起,严重时将出现死亡现象。为了避免不良现象,因此病房内、卫生间以及通道走廊的地面应该保持干燥,避免出现积水。同时还应有专人陪伴病患,病患的床边应该增设护栏,病患上楼、下楼应有专人扶持,避免意外现象;病患外出应需人陪伴,在病患的口袋放置纸条,并标注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病患走失时方便联系[2]。

3.6 自杀 老年患者患病后缺乏信心,部分病患心理负担大,难以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等原因而出现自杀。为此病患家属以及护理者应该多鼓励、开导病患;发现病患的可疑行为,应进行教育避免其出现自伤或自杀现象。此外病房内应将锋利的刀具收好,可放置花瓶、绿色植物等摆设物,调节病患的情绪。

3.7 睡眠障碍 呼吸病患的睡眠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为此医疗活动应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护理者护理时还应做到三轻(说话轻、操作轻与关门轻)。此外,病患睡前切禁喝浓茶或者咖啡,可用温水进行泡脚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3]。

3.8 康复护理 做好老年病患的康复护理工作,鼓励病患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提高身体的通气量,同时还应鼓励病患戒酒、戒烟,有助于病患更好地康复。体质较差或者易于感冒的病患应该多参加力锻炼,进一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对呼吸内科老年病患的护理应该做到细心认真,同时家属、病患也应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确保病患较好地恢复健康,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某个病例作为教学的载体,或者是在仿真的情境下,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及实际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实现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整体性较强,而且非常广泛,是护理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非常抽象的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直观,并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情景当中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内科护理学枯燥的理论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全面提升。下文笔者探讨了情景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内科护理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2014级护理学专业其中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根据相关了解,两班学生入学时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实验意义。实际教学当中,笔者对A班运用传统教学法,对B班运用情景教学法,并观察两个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A班教学策略

对A班运用传统教学法,按照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来进行,首先讲授护理的评估、诊断、目标、措施、合作问题、评价以及健康指导的这一系列的顺利来进行内科护理学知识的授课,着重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练。

(二)B班教学策略

对B班运用情景教学法,要按照护理程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按照某一系统性疾病运用下列方法进行实践,笔者首先给学生设备教学情景,例如:内科某疾病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病史以及发病情况、治疗措施等情况,并给出病人入院时、治疗过程、治疗后以及危重时的各种情况,将上述内容布置给学生,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对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讨论,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再进行角色的分配,来模拟实际操作。在各个小组进行情景演示时,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运转,鼓励各小组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与互动,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在共同的努力下找到处理相关病人情况的应对措施,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首先,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恰当的情景。教师要对学生内科护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在学习当中合理选择内科疾病进行情景教学。对此,笔者大多会选择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一些内科疾病,而合理的对疾病进行选择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快速地进入情景。笔者在实践当中便会选择日常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便死等疾病。这些病症是比较常见的,发病也是比较普遍的,学生大多都会有患上述常见疾病的家人或朋友,因此运用这些常见病作为特定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当中深入的去体会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情景模拟演示当中,对上述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部分家人或朋友有上述疾病的学生也可在日后的生活当中对家人和朋友做好护理工作,正确的进行健康指导。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病例,并讲解护理要点。实践教学当中,笔者会认真挑选情景教学所需的病例资料,并根据病例找到相关疾病的发病因素,分析病程发展时极有可能会引发的其他疾病与症状,例如: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教学中,笔者会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事先制作好的高血压临床症状与表现的相关视频或课件,了解患者需做的辅助检查项目、护理评估所需资料等,再分析高血压发病的机制,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护理的要点等,让学生对这一疾病形成全面的认识。再次,给学生分配角色,让其进入教学情景。以高血压这一疾病为例,笔者让学生对高血压临床的情景以及护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演示。先给学生分组,并让各小组分别选择不同角色,像病人、家属、护士长、护士、医生等。教师要先给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以正规的护理程序来完成情景练习。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场景中为学生播放高血压病人复杂的临床表现,例如高血压并发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再给不同角色分景演示所需的血压计、听诊器等相关仪器将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学生在模拟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情景演示时的护理程序、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合作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三、研究结果

A班和B班两个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进行了理论与内科护理实践操作技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核成绩,还是实践操作技能,运用情景教学法的B班学生在整体上明显优于运用传统教学法的A班学生。A班学生因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乏味,再加之理论与实践未能够有效结合到一起,导致理论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运用情景教学法的B班学生,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语

运用情景教学法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当中,学生处于模拟仿真的临床环境当中,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依据,学生还能够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关怀水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患者解决健康方面的各种问题。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也在不断的情景演示活动中得到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合作意识、道德水平、责任意识、心理素质、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为日后的内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疾病等均属于消化内科范畴,现阶段,随着饮食习惯的调整、常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使得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常规的护理管理中主要以疾病为中心,临床护理主要围绕患者本身的进步进行,而现阶段,临床护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在临床护理中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护理服务均应从患者角度出发,这种新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生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协调性,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巩固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在具体的执行中,优质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就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如下分析。

1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需求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本身的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对护理管理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消化内科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实际管理中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差。部分消化内科疾病还会出现反复的发作,使得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护理管理中,消化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任何小的疏忽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最简单的比如在用药时间方面有餐前服用,也有餐后服用,如果搞混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本身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综合以上几点,消化内科在实际护理管理对于护理要求较高,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2]。

2优质护理概述

优质护理属于临床护理中的新模式,符合现代临床护理需求,所谓的优质护理,就是在临床护理中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高度重视基础性的护理服务,同时落实护理责任制,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比如:通过优质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基本的护理需要,确保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安全性,通过有效护理,患者既能感觉到身体上的轻松,同时心理上也会得到满足,护理中最大程度地协调了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借助一定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管理技巧,使得患者在该次治疗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后期的健康指导,避免消化内科疾病的复发,减少患者的再次入院率,进而改善消化内科治疗护理现状,降低消化内科患者所消耗的医疗资源[3]。

3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具体实施

3.1心理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客观认识、病情反复发作以及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等原因,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期间容易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常见的如焦虑、急躁、恐惧、担忧、失去信心等。这些消化内科患者普遍存在的异常心理,不仅会影响到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而且很容易造成患者走向极端。对此在开展优质护理中首先需要强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做好思想工作,打消患者存在的异常心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积极主动地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等,通过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出现异常心理的个体化原因,进而对其进行开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应主动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以及意义,寻求患者的配合;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做好疾病的复发预防,减少护理期间疾病的复发,进而让患者能够感受到疾病正在不断地治愈。实际的心理护理中,要求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因为任何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心理波动,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而及时帮助患者消除异常心理,确保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4]。

3.2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患者多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自身的疾病也缺乏客观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内容上主要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现状、生活中的高危因素、如何自我检查、常用治疗方法等。在确定出健康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出健康教育的方式,具体的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视力、听力、肢体活动功能等多个因素合理地确定。健康教育可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大众化健康教育。比如通过发放健康宣传册、观看消化内科疾病的健康宣传片、现场座谈会等,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疾病,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以及后期生活中,能够根据自身疾病的特点,做好相关疾病因素的控制,比如: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禁烟禁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可乐等,每天保持好心情等。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避免疾病的高危因素,减少消化内科疾病的复发[5]。

3.3饮食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不当的食物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在优质护理中还需要重视饮食护理,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计划,保证饮食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可以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是对于消化难度大、生冷、辛辣、存在刺激性的食物则应避免食用。在制定的饮食计划中,能够保证患者自身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避免不当饮食造成的疾病复发等。在饮食护理中,还应该帮助患者形成一种健康饮食的好习惯,逐渐帮助患者纠正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每日饮食中有蛋白质、维生素的供应。在饮食护理中,尤其需要关注的就是消化内科患者在术后的饮食,在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从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过渡,并最终到达普通食物。护理中应控制好过渡时间,保证消化内科患者在术后能够依靠健康饮食促进身体各项指标和机能的恢复[6]。

3.4环境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还应重视医院以及病房等环境护理,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每日定期打扫病房,保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勤开窗、勤通风,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病房内的光线应适宜。考虑到消化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在卫生间内增设坐便器,在卫生间侧面设置扶手等方法,能避免患者在上厕所期间突然出现不适造成的跌倒摔伤等。夜间楼道内光线不宜过亮,避免对患者夜间休息造成的影响,病房内基础设施摆放整齐。与此同时,做好患者的个人隐私保护工作,通过全面的环境因素控制,让患者处于较好的康复环境中[7]。

3.5重视护理安排

在优质护理开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患者数量以及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强化护理人员的细节优质护理要求,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保证每位患者有对应的责任护理人员,重视每日交接班的护理管理,详细记录每日不同患者的护理记录,在交接班期间,对于病情不稳定或者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该及时的在交接班中提出,便于在护理管理中重点对待,保证在繁忙的时间段,不同患者均有相应的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护理。将常规的排班方式调整为弹性排班方式。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8]。

3.6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也是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护理管理中,对于每日使用的药物以及使用情况应做记录,同时在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以及使用要求等,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指导患者用药。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可将药物的使用时间、方法等记录在一张卡片上,并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床头。对于静脉滴注的药物,在使用期间应该重视刚开始用药后的相关情况,询问患者自我感受,便于尽早发现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此外,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责任心、法制观念等进行强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患者环境护理中的部分内容可有效保证临床护理安全,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跌倒、摔伤等。定期对消化内科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从消化内科药物使用、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意识,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安全事件。

4小结

消化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护理要求较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现阶段应强化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的优质护理,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巩固疗效、改善预后,保证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具体的优质护理中可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两个方面入手,依靠较为全面的护理,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园园,杨玲和.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1(96):390.

[2]蒋红.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系统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08):227-228.

[3]杨娟.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12(8):615-617.

[4]黎蓉.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优质护理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4(92):277.

[5]董红.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9):247-248.

[6]王艳惠.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2):172-174.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7-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避免其发生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外的身心缺陷或障碍甚至死亡的基本规则[1]。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安全护理已经成为检验当代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消化内科疾病指胃、肝、胰、大肠、小肠、胆囊等脏器的疾病,病种较多、病情变化复杂,临床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多且存在诸多危及生命的重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等。消化内科疾病的复杂性,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故如何有效的规避护理隐患,找到消除风险的对策已成为众多护理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1 消化内科常见的隐患

1.1 护理工作者业务水平不足 随着基础医疗队伍的不断扩大,青年护士的比例逐年增加的同时也暴漏了日常护理工作中青年护士理论水平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的弊病,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潜在安全隐患的发生,如有些消化内科患者,血管穿刺较难,青年护理人员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从而耽误抢救时机等。此外护理队伍中广泛存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警惕性不高等不良意识[2]。

1.2 陪护因素 消化内科许多疾病护理复杂,需要陪护人员积极配合,参与到疾病的护理工作中来。由于大多陪护人员专业知识不强、责任心缺乏导致护理风险增加,例如肝硬化患者饮食不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患者过早下床活动导致腹膜穿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小时出入量记录不详导致补液不足等。

1.3 药物使用不当 消化内科病种多、患者病情复杂,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亦繁杂多样,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药物使用不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用多巴胺降压时,若不当可诱发性低血压。

1.4 对消化内科危急重症警惕性不足 消化内科存在许多危急生命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警惕性不高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导致风险增加,例如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时前驱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护理人员观察不彻底,导致疾病延误。

2 常见安全隐患解决对策

2.1 提高护理工作者业务水平 日常医务工作中一般通过培训和考核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技术、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分析技能、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结束后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奖惩分明,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患者容易因病痛而产生急躁易怒、焦虑、惊恐等心理反应,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3]。

2.2 提高陪护人员在疾病护理中的参与度 调动陪护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疾病的护理中来并加强疾病护理知识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成效,例如轻、中度胰腺炎需禁食2-3天,重度胰腺炎则须长达2周。上消化道出血时陪护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以免导致补液不足。急性胰腺炎须保持弯腰屈膝侧卧位,消化性溃疡应平卧多休息,陪护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护理。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应用安全意识 为了规避药物错用而导致的风险,须加强护理人员药物使用知识的宣教,如吗叮啉需餐前服用而泌特需要餐后服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施他宁、多巴胺等药物时须保持卧位等,此外还需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药物使用不当问题,并耐心教导患者及陪护人员药物的服用方法。

2.4 提高护理人员对消化道危急重症的警惕性 在日常护理中需加强消化内科重症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消化道危急重症的警惕性。如急性胰腺炎可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危急生命,血钙低于1.5mmol/L时患者多有生命危险;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多在500ml以上且不易停止,危急生命;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时前驱期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略。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意识,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3 结果

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运用风险管理措施前后一年内住院病人各500例,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风险(包括病情观察不详细,静脉输液护理不到位,患者发生意外跌倒或坠件,危重疾病监护不周到,药品应用错误的概率),并进行比较。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风险明显少于采取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通过探讨消化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发现患者出现各种风险的概率都明显下降,可见针对常见安全隐患采取措施的护理方法有利于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参考文献

篇8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75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 循环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循环内科又称之为心血管内科, 是各级医院内科为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 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其中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较为多见。临床中循环内科住院部的患者常见于老年患者, 且常并发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慢性病, 其病情常呈现出发病迅速、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等特点[1]。同时循环内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护理风险, 因此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本文为分析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探讨具体解决对策,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其中男21例, 女27例, 年龄最小49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4.8±5.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 入本院进行检查治疗, 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心血管疾病。48例患者中冠心病27例, 心肌病10例, 心律失常7例, 心肌梗死4例。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 分析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调查并总结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 并根据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风险程度进行综合探讨, 以探讨出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具体解决方法。

2 结果

48例患者中跌倒17例, 坠床13例, 换错液体9例, 标本送检错误9例;48例患者均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 其中护理工作人员因素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心的技术,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 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的警钟。在纷繁复杂的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规避职业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成为广大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可能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 有的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患者因素, 有的可能是治疗器械因素, 但大多数还是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因此目前临床中需要加强医院对院内护理风险的管理, 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循环内科中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 该科室的住院患者均具有较重的病情,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均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为分析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探讨具体解决对策,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本院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风险, 包括跌倒、坠床、换错液体、标本送检错误等, 其主要原因是护理工作人员因素。护理风险的存在加大了护理难度, 降低了护理效果, 因此如何降低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循环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探讨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具体包括:①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意识防范的教育,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护理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②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制定紧急风险预案, 对患者安全实施持续的监控, 建立各种警示标语, 如:小心跌倒, 小心烫伤等;③增进护患沟通, 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综上所述, 循环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而引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效果, 因此加强管理循环内科中的护理工作并有效降低该科室中的护理风险是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并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心内科护士述职述廉汇报范文

过去的一个月,我主要在心内科学习,它是临床实习的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及易患因素、各专业特殊仪器的应用及专科检测、治疗方法,如:肺功能测定、心电监护、心脏起搏除颤器、心导管、各种内窥镜检查、腹膜透析、各种穿刺术等。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毒副作用、临床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能识别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各系统疾病的功能试验及检查方法。

刚去内科时我还不适应,但我服从领导安排,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便比熟悉了内科的工作,了解了各班的职责,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在护士长领导下,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我向老护士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

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和培训,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标准。端正工作态度,“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

篇10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极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消化内科的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病例的临床治愈率很高,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的复发率极其高多达40-70% 导致人们的身体质量越来越差。

1 消化内科胃病的总体概括

胃病患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内科之一,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一,还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发病率也是不同的,如在校学生、白领、工人等等。胃病是有什么引起的?胃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比如环境、饮食、药物、遗传、细菌及抽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胃病。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

1.1 消化内科引起胃病的原因 胃病的具体病因一般有以下原因:第一,长期喝烈酒抽烟、饮食无规律、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垃圾的食物等不合理生活习惯。第二,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第三,经常服用对胃部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阿司匹林药物等。第四,一些慢性疾病,如尿毒症,慢性肾炎,重症糖尿病等。

1.2 消化内科胃病的医疗用药方法 抗酸剂:使用药物其中主要成份为抗酸剂有小苏打、胃尤、碳酸钙、胃舒乎、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以上药物必须在餐后1-1.5小时服用,这些都是专家研究过的,为了使药物发挥良好的效果,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小时,而餐后立即服则药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没有发挥到好的治疗效果。有些药物可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药效来定量,如服用氢氧化铝凝胶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改为每日4次,一般规定是每3次,每次10ml。注意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好。为了较好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丙谷胺,成人每次2片,饭前15分钟服下,口服每天3-4次或者遵守医嘱服用。连服30-60天左右。停药时间应遵医叮嘱,根据内窥镜的检查情况来决定。为治疗胃部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较好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和胃尤等,每次1-2片饭前服用,成人每日3次。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要避免不能与相克的药物服用,例如胃复安不能和阿托品这些相生相克的药物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大大降低。

1.3 消化内科胃病的食疗护理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从此远离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预防和恢复胃病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第二,对于胃食道反流性患者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避免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第三,胃功能性差、经常胃痛、消化不良者平时应吃多少蔬菜、水果。这些清淡食物为主,每日早餐坚持和小米粥易于消化,可适量喝鲜果汁等。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多吃一些五谷杂粮、鲜榨豆浆、豆类食物、肉类(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都是有助于胃消化、营养丰富、含钙高。这样的饮食搭配就大大减少了对胃肠粘膜的伤害和刺激。第四,胃病患者无论男女都应该做到少喝咖啡、浓茶、生冷和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对胃有严重伤害的。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 以消化性溃疡为例进行的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都与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又被称为消化性溃疡。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来说,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

2.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季节性发病,春秋之季,是此病的复发期,主要症状为有律性腹痛、胃溃疡进食时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呈疼痛,然后是进食,并睡觉时夜间伴有腹部疼痛。胀满、泛酸、恶心呕吐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无规律、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相关。

2.2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药物护理;养胃药:常见的有吗丁啉10mg,成人每日3次,饭前15分钟口服。硫糖铝,每日lg,一日3次,每次都是饭前1小时及睡前各服一次,作用,保护胃粘膜。抑制酸药:800g,每日1次,口服。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用于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恶性溃疡等。一般治疗;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每天都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3 总 结

通过两个消化内科胃病和消化性溃疡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消化内科的详细病情以及各种方法的护理。主要引起的原因各种各样,胃病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在家买药或自行到药店药就行了,其实这并不要当。应该经过医生的建议后再服用什么药物,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后果。但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去预防和护理,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消化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病的预防,自我调节就很重要了,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的垃圾食品等。饮食规律化,定时定量、禁止暴食暴饮。“生命诚可贵,贵在珍惜”,让疾病远离我们,从身边小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篇11

    本组资料选择内科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呼吸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肿瘤科、小儿内科6个病区的医护人员50名,同时随机选出50名内科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名,女性43名,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53.43±18.45)。文化程度:小学30例,初中27例,高中27例,大学及以上16例。

    1.2调查问卷制作

    我院采用自行设计的心内科病房护理安全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由我院专业人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心内科系统多年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制定而成的。调查内容包括病区安全管理缺陷、组织管理因素、硬件设施不完善、护士相关因素、与患者相关因素等多方面常见问题。

    1.3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患者独立完成填写的方法。调查问卷直接发放给患者,不能填写者由专业人员将调查内容读给患者,由患者回答,调查问卷当场收回。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视为有效调查。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一般资料采用百分数频数进行描述,对计数资料采用(χ—±s)表示。

    2结果

    2.1心内科病房常见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病区安全管理问题占54%,医院组织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占67%,,硬件设施不完善占76%,护士人力资源缺乏占56%,护士工作量大占45%,患者自身因素问题占24%,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信任度降低占43%。

    2.2护理安全对策

    2.2.1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增强对零缺陷的管理控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及防患于未然意识三种护理安全意识。同时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护理安全观念。

    2.2.2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伴随人类疾病的不断变化及医学的发展,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同时心内科住院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患者对护理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视。这就需要心内科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原则,还要尽可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标准及其治疗原理,及时学习新出现的专科技术,适时地介绍先进的医疗技术给患者和家属,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在适当的时机使患者逐渐掌握有关疾病知识。

    2.2.3目前心内科开始由以前的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非手术科室向现在的药物和介入并重的半手术科室转变。心内科疾病介入手术风险较大,治疗费用贵,所以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再加上现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所以医院必须特别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及时完善新开展专科诊疗技术的护理方式,确保治疗和护理的双重安全[2],医院应努力营造一种使患者感到安全和温馨的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安心治疗,尽早恢复健康。